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

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
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1陶器工艺: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陶器的出现

2彩陶的类型:半坡型,庙底沟型,马家窑型,半山型,马厂型。

3黑陶工艺的艺术特色:

(1)黑(乌黑的色彩),薄(器体),光(器表),纽(饰体和功能体)最薄的0.05-0.1cm,称“蛋皮(壳)陶”

(2)造型多样,富有新意

(3)工艺以弦纹见长

(4)喜用镂空的艺术手法。

4龙山黑陶文化的杰出代表:黑陶高足杯(蛋皮陶)

第二章奴隶社会

周灭商后,最为突出的是青铜工艺。

1青铜工艺:青铜是红铜和化学元素(锡)的合金,颜色灰青。

象征意义:1代表国家和权利

2代表严格的等级制度(明贵贱别上下)或(九鼎八簋,七

鼎六簋等)

3象征很有力量,“一言九鼎”

2青铜器的类型:烹饪器

鼎:煮肉食,圆鼎和方鼎,司母戊鼎为最大的青铜鼎。

鬲:煮粥用,袋状足和中空足为了扩大器体受热面积缩短煮食时间,

提高使用功能。

甗:分两部分,上部为甑(盛食物),下部为鬲(煮水)。

食器簋,豆,等

酒器爵,角,觚,觥,壶,尊,彝等

水器鉴,盘(虢季子白盘,中国历史博物馆,西周青铜器,长方形,

环带纹,铭文,迄今最大的青铜盘)盂等。

3青铜器纹样:几何纹和动物纹

几何纹:云雷纹,涡纹,环带纹,窃曲纹,重环纹,垂鳞纹等

动物纹:饕餮纹(兽面纹,装饰在显要部位),虁纹,龙纹,凤纹,蟠螭纹等4青铜器的艺术特征:

造型方面

1商朝多酒器,西周多礼器,春秋多实用器皿

2造型种类繁多,造型区分不同的用途

3体量上由商时的高大厚重向西周和春秋是的矮小轻薄,象征意义减

少,实用意义增强

纹样方面

商是饕餮纹和回纹,周是窃曲纹和环带纹,春秋是蟠螭纹,由动物纹

为主到几何纹为主。

第三章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1青铜工艺的装饰手法:焊接,刻划,镶嵌,鎏金,镂空

鎏金又称火镀金,将金箔剪成碎片,在坩埚内加热,然后以1:7的比例加水银,熔化成液体为金泥,将金泥蘸盐,矾等涂于铜器,经炭火温烤,使水

银蒸发,金泥固着于青铜器。

镂空采用失蜡法,特点:制作简单,无需分块。花纹精细,层次丰富。器物

表面光滑,无需再打磨。器物精度高。

2汉代铜灯之虹管灯:特点灯体有虹管,灯座可以盛水,利用虹管将灯烟吸入灯座,使溶

于水中,既能防止环境的空气污染,又有利于人的健康,充分利用了

科学的原理。如长信宫灯,牛灯,雁鱼灯。

3汉代丝织品汉锦又称“经锦”是一种“经丝彩色显花”的丝织品。

4汉代装饰艺术的成就表现:

(1)在布局上,汉代的装饰形成了一种样式化、程式化、抽象化的

模式,严谨工整,质朴大方,如画像石、画像砖、瓦当、汉锦

等都有这种明显的特征。

(2)在技法上,汉代的工艺家们探索出一整套适于装饰的表现手

法。如对变形的处理,多采用剪影法。通过对物象的侧面形象

的刻画,表现其典型的性格特征和动态;对构图的处理,多用

分割法,使画面达到连续展开、层次清晰的效果,又取得穿插

组合的统一效果;对装饰的处理,多用填充法,汉代的装饰是

空间填物,不留空白,使得画面大小相宜,动静相间,相映成

趣;对材料的处理,多用减地法,如画像石多用保留装饰物象,

而剔去纹样以外空间的方法,既省工省料,又取得多样的效果。

(3)在风格上,汉代装饰具有质、动、紧、味的艺术特征。质指朴

质、古拙,汉代装饰朴质而不简陋,古拙而不呆板;动指富有

动感,流动的云气纹、生动的飞禽走兽都给人以行云流水、飘

飘欲仙之感;紧指紧凑、饱满,满而不乱、多而不散、紧凑而

不繁缛,填充而不堆砌;味指装饰味强,汉代装饰样化、程式

化的格局,于简陋工整的形式中蕴含艺术和社会的精神。

第四章六朝时期的工艺美术

1青瓷我国最早的瓷器,颜色偏青或偏灰绿色,在胎体上施以铁为着色剂的青绿

色釉,在原焰中烧制,以浙江地区为中心,(江苏,安徽,福建,湖南等)

第五章隋唐时期的工艺美术史

1陶瓷工艺唐代陶瓷的特点:青瓷,白瓷,彩瓷和唐三彩

唐三彩: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采用黄,绿,褐等色釉,在器皿上构成花朵,

斑点或几何纹等装饰,故为三彩(并不限于三种釉色)。产地:洛阳和长安。

经过精炼的白粘土制胎,两次烧制而成。

唐三彩用途:1 明器2 生活器皿3 作为珍贵物品远销海外。

2染织工艺装饰纹样中的对称纹:对称纹常和联珠纹结合使用,有珠联璧合之称。

唐代著名丝织设计家窦师纶设计的纹样和色彩异常美丽,且寓意吉祥,纹样的

瑞锦和宫绫为“陵阳公样”。

唐代的印染方法:夹缬,蜡缬,绞缬,碱印,拓印等。蜡缬及现在的蜡染,先

用蜡在织物上画花然后入染,因蜡有防染作用,故可形成色地白花的效果,蜡

缬在制作过程中常会形成一种自然的裂纹,有一种独特的装饰效果。

3金属工艺唐代金银器的装饰纹样:传统的龙,凤,虎,人物等。新出现的宝相花,折枝花,缠枝花,鸾鸟,鹦鹉等。

唐代金银器的装饰风格:在早中晚三个时期表现为不同的特征,早期多用忍冬纹,做工精细,纹样程式化,富于装饰性。中期多以鸟或花朵为中心组成团

纹,四周围绕缠枝,有繁缛,富丽,丰满之美。晚期常用对称格式,以单独的

花枝或动物饰之,颇具写实之味。

第六章宋代的工艺美术

1陶瓷工艺五代陶瓷中最具特色的是钱越的越窑,称之为“秘色瓷”,以青瓷为主,制作精美,装饰讲究,反映出五代陶瓷装饰艺术的较高水平。

五大名窑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

官窑“紫口铁足”是因为官窑的青釉瓷器所用的瓷土含铁量高,故胎骨颜色

泛紫黑,器物口沿部位由于挂釉较少,因而在薄层玻璃釉的覆盖下,往往露出

胎色而呈紫口,而器物足部多上釉,露出黑色胎骨,俗称“紫口铁足”。

钧窑的窑变现象:钧窑的青釉是很独特的蓝色乳液釉,以天蓝,月白为主,

因釉中有氧化铜和铁的成分,经过还原焰烧制而呈现出绚丽多彩的“窑变”

现象。

建窑著名的黑瓷产地,多为碗和盏等茶具。

宋瓷的艺术特征:1造型简洁,精炼,优美,为我们创造了卓越的工艺形象。

2装饰方法多种多样,有刻花,印花,绣花,画花等多种。

3釉色丰富多彩,但更偏于沉静,淡雅的冷色调。

2染织工艺缂丝又名刻丝,克丝,刻色作等,制作方法是通经断纬,先挂号经线,然后讲不同颜色的纬线根据图样用小梭子缀织上去,交接处承空似有雕镂的痕迹,

花纹两面相同,极其精致。

3雕刻工艺宋代的玉雕工艺:以巧色的运用最有特色,具有较高的成就。巧色:根据玉材的不同色泽,纹理和形状,雕刻出各种自然物象。(如鹰啄雁玉佩)。

第七章元代的工艺美术

1景德镇窑的最大成就:青花和釉里红的烧制成功,也是元代陶瓷的最大成就。

2青花:一种白地蓝花的釉下彩绘瓷器,做法:应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再施透明釉,在1300度左右的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出白地蓝花的效果,英文blue and white.

3青花瓷的优点和艺术魅力:1钴原料储量丰富,容易获取且着色力强,呈色稳定,具有制

作的便利性。

2釉下彩形式,安全无毒,干净卫生,且蓝色给人以明净素雅

之感,具有使用上的实用性。

3青花既简朴而又华美,既繁复而又统一。(色彩单纯,所以

简朴,统一;在统一的色调中追求色彩的微妙变化,所以繁复,

华美,具有醇厚,典雅的艺术特色和极高的审美情调)。

4青花含蓄,深沉,质朴,与东方名族内敛的气质和性格不谋

而合,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4染织工艺织金又称纳石失,纳失失,纳失思等。它采用捻金和片金两种加工方法织造而成。

捻金:将薄金缠在线上埝成金线,片金又称平金,即用薄金片切成极细的片条,

织在锦上。

5漆器工艺据《格古要论》载:“元朝嘉兴府西塘··张成,杨茂者,剔红最得名。···”在日本,以张成,杨茂的名字各取一字,而称“堆朱杨成”,沿用至今,成为漆艺

专用的姓氏。

故宫博物馆藏有:张成的剔红山水人物盒和剔红花卉圆盘各一。

第八章明代的工艺美术

1斗彩斗彩又称逗彩,制作方法:在胎上先用青花釉料画出部分花纹,又在釉上与之相适应的加以彩绘,使青花和彩绘形成变化统一的装饰效果,上下斗合,构成全体,故

名“斗彩”。

五彩:红、绿、黄、褐、紫等釉上彩为主

何朝宗:又名何来,故德化瓷之“象牙白”又有“何来色”之别称。故宫博物院现存的何朝宗印款达摩立像一件,是一件绝世佳作

2陶器工艺紫砂陶的优点和魅力:

1本色之美。紫砂陶不挂釉。充分利用陶泥的自然本色,漆面多施以浅

刻,以刀代笔。

2造型之美。器型繁多,造型千姿万状,形态优美。

3精致之美。

4实用之美。

供春:正德年间,出现一位紫砂艺人供春,所制壶为“供春壶”。三大徒弟为:时大彬、赵良壁、陈鸣远。

3 顾绣:明代的刺绣分为南北两大体系,北绣讲究实用,男绣注重观赏,而明代观赏性刺绣

主要为画绣,画绣最有名者为“顾绣”,顾绣又称为“露香园绣”。

顾绣特点有四:

1.多选择古人名迹为绣稿。

2.在绣法上,凡针法不及之处,均用彩笔接色,追求绘画效果:

3.擘丝极细。

4.针法丰富,常用针法有擞和针、滚针、施毛针及网绣等。

4金属工艺

宣德炉:是制作于宣德年间的一批小型铜器,当时从南洋输进了3万多斤的优质风磨铜(洋铜),为了供宫廷、郊坛、宗庙作祀祠或熏衣之需,以及及赏赐之用。

主要是香炉、鼎、彝等,因器型多为炉式,史称“宣德炉”。

宣德炉的艺术特色如下:

1.造型多样。参照古代铜器和瓷器,而加以变化创新。

2.色彩吩咐。采用鎏金、渗金、金屑等方法。合金冶炼,制成青绿、黄褐、古铜、蟹

壳青、栗色、梨色、枣红、原砂等多达60多种颜色。

3.制作精巧。铸造一器炼铜9至12次,可谓精雕细琢之物。

景泰蓝:是以石英、瓷土、长石、硼砂及一些金属矿物为原料进行粉碎制成珐琅粉并加以熔炼,用时涂饰在器物上的一种玻璃质釉料,经熔融后略带浅绿或浅蓝,近

似透明的玻璃。俗称熔料或玻璃料。

其制作一般分七个过程: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掐丝

珐琅工艺多用于制作礼器、陈设品及实用品,也可用于首饰装饰。

5漆器工艺

成就主要表现在:雕漆、螺钿、白包嵌、金漆等方面以及漆艺专著《髹饰录》的完成上。

6明式家具的美学特征:

1.意匠美。明式家具巧而得体,精而合宜,适用,耐用,色调深沉,质感坚实,

情趣高尚。

2.材料美。明式家具适用优质木材,充分利用木材本身的色泽、纹理、质感,一

般用油漆,不加遮饰,以显示其自然地材质美,达到稳定而和谐的艺术效果。

3.结构美。明式家具采用榫卯结构制造家具,不用钉,不用胶,家具可以结合,

结构坚固而结实。此外,明式家具的“攒边”技法也是其重要的结构特征。

4.工巧美。明式家具做工精巧,工艺考究,面的处理,有适当的比例和尺度;

线的运用,自然流畅,简洁利落,而在家具造型结束处和转折部位,加以不同

的变化,形成直与曲的形式对比,产生丰富的造型形象。

5.装饰美,体现在少而精致,以少胜多上。(1)多以木材的自然纹理、肌理作花

纹,不加修饰,本色为纹;(2)主要利用家具本身的线性结构来成就外观之一

些美,相当于现代人所称的“结构性装饰”;(3)明式家具业巧妙运用一些装

饰方法,如雕饰、金属饰件和蜡饰等,但多属巧借外力,画龙点睛,使明式家

具装饰少而精的艺术魅力更加突现。

第九章清代工艺美术

刺绣:四大名绣:苏绣苏绣特点八个字:平、齐、细、密、匀、顺、和、光

湘绣

粤绣

蜀绣

了解:四小名绣:京绣、鲁绣、汴绣、鸥绣

画珐琅:又称铜胎画珐琅,与铜胎掐丝珐琅一样,同属于珐琅工艺。制作:它是先在铜胎器表涂上珐琅后,再在上面画出花纹。

了解吉祥图腾p:157

中国工艺美术史考试要点过比较全

工艺美术史考点习题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图腾)是最早的具有实用意义的一种装饰。 (磨制石器)和(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物质文化的主要标志。 人物舞蹈彩陶盆出土于(青海上孙家寨)。 彩陶工艺以(装饰)取胜,而黑陶以(造型)见长。 马家窑彩陶的装饰花纹以(螺旋纹)最出色。 属于马厂型彩陶的有(裸体人像彩陶壶、回形纹罐)。 原始制陶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彩陶)和(黑陶)。 黑陶工艺产生于(龙山)文化中。 简述黑陶的工艺特点。黑、薄、光、纽 轮制的优点:、器形浑圆工整,趋于正圆。、器胎厚薄均匀。、提高了制陶的速度。 黑陶已采用轮制,其工艺特点:黑、薄、光、纽(盖纽)。彩陶以装饰见长,黑陶以造型取胜。(黑陶产生的前提是轮制技术的成熟)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装饰花纹的陶器,是原始社会制陶工艺中最出色的品种。它分布地区广,以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的彩陶和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最有代表性,时间也较早。 半坡型彩陶的鱼形纹,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 原始社会彩陶工艺的主要类型及艺术特点。 原始社会彩陶以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的彩陶和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最有代表性。仰韶文化的彩陶以西安半坡彩陶和河南陕县庙底沟彩陶最具有特色,艺术成就也最高。 半坡型彩陶常见的器形有卷唇平底或圆底盆、小口尖底瓶、敛口束腰葫芦瓶、细颈大腹壶以及杯、钵、罐、瓮、甑、釜等。装饰一般用直线,并多组成直边三角形,很少运用曲线。以动物纹为主。 庙底沟型彩陶在造型上的典型器形为:大口鼓腹小平底钵,有折唇和敛口两种。装饰多是单一的黑色或紫黑色成带式连续图案,图案构成多用直线和曲线结合,以植物为主。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主要类型有马家窑型、半山型和马厂型。 马家窑彩陶已采用泥条盘筑法制作陶器,造型多样。装饰纹样以螺旋纹最有特色,点的运用之装饰画面产生定点和核心的效果,马家窑彩陶中有很大一部分彩陶通体画满花纹,同时又有内彩。 半山型彩陶质地细腻,呈橙黄色,表面磨光,造型更加实用,装饰精巧工整,是彩陶工艺中最精美的一类。 马厂型彩陶造型上也更加丰富,增加了流、盖、提梁和纽,以提高器物的使用功能。装饰纹样趋向于简略,具有刚健粗犷的艺术特色。 商、西周、春秋时期的工艺美术 代表奴隶社会工艺最高水平的是(青铜)工艺。 青铜器的铸造方法有(模范法)法和(失蜡法)法。 商代青铜器以(饕餮纹)作为主要纹饰。 商代,(司母毋鼎)是我国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是为祭祀母亲而铸造,重875公斤,高133厘米,横长110厘米,宽78厘米。青铜金属在物理化学性能上的优点:、熔点比较低。(容易掌握铸造过程)、硬度可以增高,根据铜和锡的含量比例的不同,能够得到不同硬度的青铜器。、在熔铸时由于铜液膨胀性加大,可以减少气孔,得到清晰的花纹。、加锡可以增加青铜器的光泽度。(商代),有了原始青瓷。 商代青铜器的装饰艺术特点:图案纹样是以单独适合纹样为主,是以饕餮纹为主体,或双夔纹组成的饕餮。图案纹样多采用对称的格式,采用对称格式的原因:A、均衡的格式往往产生活泼感,而对称的格式则产生庄严感,可以强烈地烘托出青铜器的肃穆威严;B、与器物的制作和成型有关,青铜器用模块制作花纹,运用左右对称的办法,更能做到工整和准确。商代的装饰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的结合,以饕餮纹作为主花,回纹为地花,制作精美层次丰富。 试述商周青铜工艺不同的艺术特点。(10分)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_田自秉

1.影响清代工艺美术的外来因素主要是法国的巴洛克和罗可可艺术。 2.陶瓷工艺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 陶瓷包括陶和瓷两种互有区别的品类,在陶和瓷之间有一种所谓的“炻器”,它具有陶和瓷两种性质。 陶和瓷的区别: 1)陶器的制作材料是粘土,烧制温度一般在1200℃以下,表面有的有釉有的无釉; 2)瓷器的制作材料是高岭土即瓷土,含有的长石、硅、铝等成分比粘土要多得多,烧制温度一般在1200℃以上,表面有釉。 ·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制作非常优美的“彩陶”,所谓的彩陶是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为“彩陶文化”。因为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常见的彩陶是以生活用器为主。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 ·灰陶的出土量占商代全部出土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品种有:烹食器,食器,盛器。装饰简朴粗略,主要以绳纹和弦纹作装饰。 ·白陶是商代制陶工艺中的一种特殊产品。用高岭土制成,装饰上基本与青铜器相似,刻有饕餮纹、夔(kui)纹、回纹等。·战国陶瓷以灰陶为主,但是这个时期又发展出了几种具有特色的陶瓷,如暗纹陶、铅釉陶、印纹陶、原始青瓷以及具有特色的彩绘陶。 ·暗纹陶是指用一种工具在陶坯未干前压出各种花纹的陶器,这种压花纹深度不大,隐约可见,所以称为暗纹陶,又称砑花陶。 ·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陶瓷,以陶塑和瓦当最为出色。陶塑是作明器的,又称为陶俑,最早的陶俑制作是在商代。瓦当是建筑用的一种陶制品。战国时期由于城市建设日益发达,随之而起的是砖瓦制陶工艺的发展。 ·汉代的砖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最有特色的是画象砖和瓦当。 1)画象砖,艺术性较高,有空心砖和方砖两种。空心砖又称圹砖,多流行于河南和山西,南阳地区出土最多;方砖,多为四川成都地区所产。 2)瓦当,战国时期的瓦当是半圆形,称为半规瓦。秦代瓦当由半圆发展为圆形,汉代则多流行圆瓦当。 汉代瓦当的装饰,可分为卷云纹,动物纹,四神纹,文字等(09年填空)。 ·汉代陶塑主要作明器,四川成都天回山汉墓出土的说唱俑,最为传神。 ·莲花和忍冬是我国古代装饰中最早见到的植物纹。在装饰图案发展史上,从商代到六朝以动物为中心的装饰题材已近尾声,即将过渡到隋唐以后以植物纹为中心的历史阶段。这反映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人们在审美领域逐渐摆脱宗教意义和神化思想的束缚,而以自然花草为欣赏对象,获得思想上的解放。 ·黑瓷,汉代黑瓷已形成,产地在浙江,到六朝时期,浙江的德清窑以黑瓷著名。 ·六朝的画象砖较汉代富于人间生活情趣,也渗入了佛教的宗教色彩。汉朝画象砖多为一砖一画,六朝时期的画象砖成为整体性和主题性的大型砖印壁画。河南邓县画象砖表现出一种特殊风貌的装饰效果,具有六朝时期清瘦飘逸的时代艺术风格。 ·南京“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砖画反映了以下两点:A以名士为主题。B山石树木的题材已经显出它的装饰地位。 ·隋代时期白瓷烧制成功,这是一项突出的成绩。在我国陶瓷史上开创了新纪元。白瓷是由青瓷演变而来。 ·唐代的工艺美术,陶瓷工艺向多色釉发展。陶瓷的分类:青瓷、白瓷、花瓷、唐三彩。 唐代的青瓷是当时陶瓷中的一个主要品种,其中最著名而有具代表性的是越窑。浙江唐时称越州,从商周战国秦汉六朝以来,一直以烧青瓷为主,具有深厚的制瓷基础和传统技术力量,被称为“诸窑之冠”。 越窑的特点是胎骨较薄,施釉均匀,釉色清脆莹润。唐时以越窑作茶具之风气兴盛。越窑青瓷除了作茶具还作酒器,另外还可作乐器,这也反映了越窑瓷器的胎体坚薄,瓷化程度很高。并且,唐代陶瓷工艺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创造新风格。唐代的越窑曾为宫廷用品,成为后来历代御器厂或者官窑的前身,当时这种窑所出的产品称为秘色。·唐至北宋时代是越窑发展的鼎盛时期,代表着当时中国陶瓷生产的最高成就。其中最值得赞誉的是被称为“秘色瓷”越窑青瓷,赢得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美誉。 ·白瓷是唐代陶瓷中的有一个重要品种,具有代表性的是刑窑,与越窑齐名,形成两大体系。隋唐时期中国陶瓷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除了北方,南方的成都,景德镇,广州在唐时也烧制白瓷。

外国工艺美术史试卷

外国工艺美术史试卷

————————————————————————————————作者:————————————————————————————————日期:

清华大学人文素质核心课程考试试题专用纸 考试课程:外国工艺美术史授课教师:张夫也 考试时间:2012年12月19 日(星期三) 卷面分值:100分 学号:姓名:专业(班号): 题目一二三四总分 成绩 一、填空(每空1分,计20分) 1.《黄金王棺》是古代埃及的()工艺杰作,它是() 王朝时期按照()王本人的相貌创作的。 2.古代()阿克美尼德王朝时期的金属工艺以()杯为代表,而萨珊王朝时期的则以()杯为代表。 3.一般认为,日本最早的金属文化始于()时代,即公元前 ()左右。 4.欧洲中世纪的圣遗物箱的造型主要有()形、()形和()形三大类。

5.马略卡式陶器制作工艺首先是(),然后施(),干后绘饰,再()。 6.18世纪30年代起,法国罗可可式的染织纹样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注重()主义的植物纹样的表现,二是构成上注意非对 称性的处理,三是更多地表现了()性。 7. 路易十四的宰相戈培尔曾于()年将分散在巴黎的织锦壁毯 作坊集聚起来,成立了为宫廷服务的()。 8. 新古典主义时期染织工艺最显著的变化,是图案明显地增加了较为 ()的色彩和()纹。 二、选择(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括弧,每题1分,计10分) 1.“黑顶陶器”是()的制品。 A、古代波斯 B、古代埃及 C、古代印度 2.古代波斯称为“大流克”的是()。 A、铜币 B、银币 C、金币 3.古希腊的《乳形陶杯》是()式的。 A、东方 B、黑纹 C、红纹 4.“米奈型陶器”曾盛行于()地区。 A、地中海 B、东南亚 C、伊斯兰 5.铜铎是()独有的金属工艺制品。

中国工艺美术史 田自秉 考研核心笔记

【笔记名称:】 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考研核心笔记 【笔记截取内容:】 第五章秦汉的工艺美术 第一部分知识提要与学习任务 秦汉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从政治上看,此时正处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给后来汉民族的形成和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汉承秦制”,西汉王朝的建立,进一步巩固了统一的局面。政治的稳定,社会的繁荣,给汉代的手工业带来了极大的促进。手工业生产迅速发展和兴旺发达,使手工业的艺术设计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汉代成为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这个时期的青铜器生产,虽已逐渐进人尾声,仍然产生了不少设计精美的实用青铜产品;织物是汉代手工业艺术设计的重要产品,其品类繁多,设计优美,制作精湛;作为实用品的漆器,逐渐取代青铜器,在汉人的生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以上三者共同构成了汉代艺术设计新的景观。 一、时间、地域概念的掌握 1.汉代青铜产品的著名设计家,见于文献记载的有丁缓。 2.甘肃武威雷台出土的东汉“马踏飞燕”。 3.陕西临潼出土的秦兵马俑。 4.西汉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国以“丝国”驰名世界。 5.世界上最轻、最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丝绸衣服――湖南长沙马王堆 二、几组重点概念的掌握 1.汉代刺绣的三种代表性纹样:信期绣、乘云绣、长寿绣。 2.汉代印染工艺中的印花敷彩纱。 3.彩陶和汉代彩绘陶的区别。 4.汉代四神纹样: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5.汉代的画像砖和瓦当,尤其瓦当的装饰纹样需要注意。 三、难点分析 1.博山炉。这个知识点要注意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关系,博山炉的出现跟当时汉人的流行习尚和审美思潮有关,不仅具有熏香的实用功能,而且满足了汉人羽化登仙的精神需要和富于浪漫的审美追求。 2.汉代青铜灯具的艺术成就。这个知识点在历年考试中都是重点关照对象,关于其艺术成就,这里归纳集中为四个方面:(1)功能合理;(2)结构科学;(3)造型生动;(4)装饰富丽。据此四点展开分析,那么面对可能出现的论述题就能迎刃而解。 3.汉代铜镜的特点。根据其不同时期不同的特色分为三个时期进行解答:(1)前期,包括西汉时期,这时期的铜镜用平雕手法,镜面较平,镜边简略,或用连弧纹作边饰;(2)中期,包括西汉末至王莽时期,主要是流行规矩镜;(3)后期,即东汉时期,此期镜面微凸,便于照出人面的全部,更接近科学原理。 四、小结 秦汉时期是我国艺术设计的第一个高峰,但由于秦朝统治的时间很短,给我们遗留下来的工艺品不多,所以秦朝不作为考查的重点,只需掌握兵马俑即可。但是汉代是我国历史上

2015-2016秋季外国工艺美术史试卷A卷

清华大学人文素质核心课考试试题专用纸(A卷)考试课程:外国工艺美术史授课教师:张夫也 考试时间:2016年1月 卷面分值:100分 填空(每空1分,计20分) 1.《美尼斯王征服三角洲》以()形式表现了美尼斯王统一 ()的各种形象,这类作品也被称作()。 2.《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两河流域()时期最出色的( ) 工艺作品。 3.古代波斯《狮纹金杯》上的动物装饰是以()和( ) 两种手法表现的。 4.埴轮是古代()陶工艺的代表作品,按其形制和风格特征可

分为()埴轮和()埴轮两大类型。 5.古希腊陶工艺的装饰风格经过了()、( )、 ()、()和()五个发展时期。

6.欧洲中世纪的《象牙袖珍礼拜坛》属于()风格的制品。 7.欧洲第一件白釉瓷器产生于()年,作者是德国人() 8.新古典主义时期家具的制作和装饰手法上对()后期的家具风 格进行了修正,以()造型替代了曲线。 二、选择(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括弧,每题1分,计10分) 1《黄金王棺》是古代埃及第()王朝的金属工艺制品 A、12 B、18 C、19 2.萨珊王朝时期最具特色的银器造型是()。 A、翼狮形角杯 B、翼狮形镀金银手镯 C、八曲长杯 3.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化”是一种典型的()文化 A、新石器 B、金石并用 C、青铜 4.最能代表日本上古时代陶工艺特色的是()。 A、绳纹式陶器 B、弥生式陶器 C、埴轮 5.《法兰西大玛瑙浮雕》是()玉石工艺的代表作。 A、中世纪 B、文艺复兴时期 C、古罗马时期 6.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贵金属工艺的代表作是() A、贝壳式水壶 B、法兰索奥一世的盐缸 C、亨利二世之盾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教学内容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石器时代的美术是我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这时期美术的明显特征是艺术与实用的结合。 从距今约8000年前开始,中国进入了以磨制石器和陶器为标志的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陶器、玉器、纺织品以及骨牙器、漆器制作日渐发达,工艺美术的大幕也就此拉开。 按陶质来分有红陶、灰陶、白陶和黑陶,著名的彩陶往往属于泥质红陶。工艺美术讲究装饰和造型,原始陶器的装饰之美集中体现于彩陶,造型之美突出表现于黑陶。彩陶和黑陶是新石器时代最灿烂的美术创造。 彩陶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美化装饰效果。这样的陶器通称彩陶。 彩陶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装饰纹样上,黄河流域是中国彩陶最发达的地区,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为其代表。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制作发达,其彩陶数量之众,装饰之丰富均令新石器时代其他文化的彩陶无法比肩,中国彩陶艺术至此达到顶峰。代表作品:舞蹈纹彩陶盆 黑陶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碳而成的。黑陶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制作工艺和造型上,以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和龙山文化为代表。以轮制技术烧成的薄胎蛋壳黑陶以器形别致,工艺精巧而著称。陶质细腻、器胎极薄,陶色纯黑,表面打磨精细,漆黑光亮。大多素面,有的器物表面饰以凹凸弦纹或纤细的镂孔花纹。 著名的蛋壳黑陶高柄杯出现在晚期。由于这种陶器胎薄如蛋壳,最薄处仅为0.2-0.5毫米,人们还习称之为“蛋壳陶”。蛋壳陶代表了当时制陶工艺的最高水平。 红山文化1935年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赤峰红山遗址。年代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前3000年。分布在内蒙古东部、辽宁西部、河北北部一带。这里出土了已知最早的玉龙。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的启示和影响: 1、功能和美观的统一 2、技术对艺术的制约 3、形式法则的创造 4、经济原则的发明 5、原始工艺美术不仅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章夏商西周工艺美术 青铜时代(或称青铜器时代或青铜文明)在考古学上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中国的青铜时代从公元前21世纪-前5世纪,大约相当于夏、商、西周和春秋时代,此时,甚至直至战国,青铜器一直是中国文化、艺术乃至科学、技术的光辉代表。 青铜是铜和锡或铅的合金,具有熔点低、硬度大、可塑性强、色泽光亮等特点。 商代青铜器-青铜艺术由成熟到鼎盛的 商代:与夏代相比,青铜器不仅数量大大增多,而且种类也大大丰富。在众多的器物中,酒器数量甚多,其他还有炊煮器、食器、水器和兵器等。 从商王武丁开始,青铜器的制作变得雄伟厚实,风格华美,器形多变,花纹繁缛精致,并带有神秘主义的色彩,制作开始精进,成套的青铜礼器和乐器的体系已全面形成,当时采用合范技术,将纹饰与铸造相结合。 河南郑州二里岗文化是商早期文明的代表,此时青铜礼器已形成较完整的系统。 饕餮纹也称为兽面纹是青铜器上最具特色的装饰纹样。它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者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这些变形了的、风格化了的、幻想的、可怖的动物形象,在静止状态中积聚着紧张的力,好象在瞬间就会迸发出凶野的咆哮,体现了“狞厉美”( 李泽厚语)。 商代后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更加精湛,器形丰富,大型器物多。皆具型制凝重结实、纹饰繁丽雄奇的特征。狞厉美。 装饰通常追求满密繁缛,强调立体效果,渲染神秘诡异气氛。动物纹是装饰主体,通常在云雷纹地纹上再加浮雕式的主题纹样,铭文简短,多系几个字的族徽图像。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中国工艺美术史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设计概论等 面向对象:本科 开课单位:艺术系 总学时数:36理论学时:30实验学时:6 学分:2 一、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能力培养要求 本课程依托大量文献史料和相关图片,将中国工艺美术史按时间和工艺类别加以论述,并介绍每个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工艺作品,以及一些有代表性的工艺大师及其作品。其中,中国工艺美术史中介绍陶瓷工艺,丝织工艺的篇幅较多,内容较为系统,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理解认知能力。通过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工艺美术背景、工艺的发展和成就、艺术风格、艺术作品、工匠大师有全面的了解,并培养学生对优秀工艺作品的鉴赏和批评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第1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1.1概述 1.2石器玉器骨器 1.3制陶工艺 1.4其它工艺 学习目标:了解作为中国工艺美术萌芽期的原始社会工艺特点,以及对后世带来的影响。

第2章夏商西周时期的工艺美术 2.1概述 2.2青铜工艺 2.3玉石工艺 2.4陶瓷工艺 2.5其它工艺 学习目标:了解本时期青铜器、陶器、玉石等工艺类型的风格和艺术特点;掌握该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设计及取得的艺术成就。 第3章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 3.1概述 3.2青铜工艺 3.3漆器工艺 3.4陶瓷工艺 3.5玉石工艺 3.6染织工艺 学习目标:掌握本时期达到顶峰的青铜工艺,尤其是具有典型性的;同时掌握发展迅速的漆器和染织工艺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第4章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4.1概述 4.2青铜工艺 4.3陶瓷工艺 4.4玉石工艺 4.5漆器工艺 4.6染织工艺 4.7画像砖画像石工艺 学习目标:对中国此时的工艺美术发展有较为宏观的认识,青铜、漆器、陶瓷砖瓦、纺织服饰、金银玉雕等各个领域中的工艺生产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与提高。 第5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 5.1概述 5.2陶瓷工艺 5.3织绣工艺 5.4金属工艺 5.5漆器工艺

新版东北林业大学设计学专业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刚上大学的时候,我的家人希望我能考研,因为我的本科学校很普通。 当时,我并没有想过。直到这几年的学习,出于自身对专业课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想要继续深入系统的学习,而我们本科对专业课的学习知识一点皮毛,是远远不够的! 怀着专业的热爱,我毅然决定考研,在大三上册就开始准备复习。充满信心地去下定决心做一件事情是做好它的前提,最开始自己像一只无头苍蝇一般,没有方向。只能靠自己慢慢摸索,查资料、看考研经验分享、问学长学姐,虽然这个过程很繁琐,但是我已经下定决心考研,所以无所畏惧! 对于考研来说最关键的就是坚持。一年的考研时间,我想,对于这个词,我是有很多话要说的。 我以为自己是个能坚持的人,但是考研这一年来,真正让我体会到了坚持的不易! 正如很多研友的分享所说,考研谁不是一边想放弃一边又咬牙坚持着,那些坚持到最后的人,都会迎来他们的曙光。 文章可能有点长,末尾我也加了一些真题和资料的下载方式,大家放心阅读即可。 东北林业大学设计学专业初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202俄语203日语 626设计表现基础 823家具史与现代设计史 考试大纲:

参考书目: 《中外家具发展史》李雨红主编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中国建筑史》潘谷西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 《中国工艺美术史》潘鲁生、徐思民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 《外国工艺美术史》潘鲁生、张夫也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 先说说英语复习心得 一.词汇 词汇的复习流程其实都比较熟悉了,就是反复记忆。考研要求掌握5500的词汇量,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工,我建议考研词汇复习的参考书至少要有两本,一本是比较流行的按乱序编排的书,另一本是按考试出现频率编排的书,也就是所谓的分级词汇或分频词汇,我使用的是木糖的单词和真题,很精练,适合后期重点巩固使用,工作量也不是很大。为什么要使用分级词汇书呢,因为我们掌握词汇是服务于阅读的,题做多了就会发现,考研阅读考来考去大部分也就是那2000多个词,到后期一定要发现规律,把握重点。还有一点就是在做阅读的过程中要学会归纳形近词,有些词出现频率高而且很容易混淆,必须分清楚。 二.阅读理解 都说考研最难的是英语,英语最难的是阅读。那这阅读究竟难在哪里呢?以四六级作为比较,攻克四六级阅读的关键是词汇,只要一篇文章传达的意思你基本清楚,考题对应的细节你能找到,看得懂,基本上就没太大问题了。但考研英语还不止于此,它还要求就是我在最开始提到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知道,研究生是要查阅很多文献的,很多甚至是国外文献,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能看懂一篇文章而且要能看透一篇文章,这才能服务于我们的研究工

中国工艺美术史资料(田自秉)

1.人面鱼纹盘 是原始社会仰韶文化中的原始彩陶半坡文化遗物,红陶质地,盆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人物和鱼的结合表现出制作者丰富的想像力,具有"寓人与鱼"的特殊意义,也有男女相合之义,这人面鱼纹也有祈求生殖繁衍族丁兴旺的涵义。人像头顶的尖状角形物,可能是发髻,配以鱼鳍形的装饰,更显得威武华丽,体现了他们的图腾崇拜。其表现了中国远古的文明源远流长,展现了中国母系氏族制度从繁荣至衰落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其中彩陶艺术达到了相当完美的境地,成为中国原始艺术创作的范例,这件彩陶盆便是其中代表之作。 2.尖底瓶 主要出土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遗址中,是仰韶文化的典型器之一。制作材质以泥质和陶制居多。其主要特点是:小口、长腹、尖底。尖底瓶为古代盛贮器,用以从河水中取水。其工作原理为:将空瓶放入水中,它在水中自动下沉,注满水后,由于重心转移,瓶口朝上竖起,再用绳将瓶吊出水面,从而实现取满水而滴水不漏。 3.玉琮 新石器时代,为我国古代重要礼器之一,造型是内圆(孔)外方,饕餮纹,玉琮也是权势和财富的象征。 4.黑陶 黑陶产生于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特点:黑如漆、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黑陶与彩陶相比,采用轮制等技术,造型更复杂精致,表现出挺拔的的阳刚之美。典型器型有高足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黑陶蛋壳高柄杯,以其高超的制作工艺和优美的造型,被誉为"中国古代陶器的颠峰之作"。 5.原始彩陶 原始彩陶艺术是中国艺术的母体,它在造型、纹样、色彩三个方面具有较高艺术水平和装饰特点。繁荣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多为以矿物颜料绘画的泥质红陶,装饰绘画于烧造之前,题材以各种几何形为主。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最为发达,其着名彩陶类型有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等。 6.玉猪龙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遗物龙体卷曲如C形,首尾相连,器体厚重,造型粗犷。猪首形象刻划逼真,中央的环孔光滑,背部有一可穿绳系挂的小孔,猪在远古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既代表财富,又显示勇猛,猪首被安在龙的身上,说明猪的形象逐渐抽象和神化。其不仅仅是一种饰物,而应是一种神器,一种红山先民所崇拜的代表其祖先神灵的图腾物,很有可能是代表某种等级和权力的祭礼器。 7.龙虎纹青铜尊 商代青铜器礼器,具有喇叭形口沿,宽折肩、深腹、圈足,体形较高大的盛酒器。龙虎尊的肩部饰以三条蜿蜒向前的龙,龙头突出肩外。腹部纹饰为一个虎头两个虎身,虎口之下有一人形,人头衔于虎口之中。虎身下方以扉棱为界,饰两夔龙相对组成的兽面。圈足上部有弦纹,并开有十字形镂孔。圈足平雕饕餮纹饰,饕餮纹也称兽面纹。这种纹样象征古代传说中一种贪食的凶兽饕餮的面形。铸造工序十分复杂,是用十八块母范经两次焊接而成的,塑之浑然一体,毫无痕迹。这充分说明远在三千多年前,我国的冶金、铸造技术水平已达空前的高度,其形制雕刻工艺在当前亦举世无双。此尊是商代青铜器中与四羊方尊齐名的珍品8.毛公鼎 大口圆腹,口沿上耸立着两只高大的耳朵,半球状深腹,腹下三只兽蹄形足敦实有力,整个造型浑厚而凝重,饰纹也十分简洁有力、古雅朴素,标志着西周晚期,青铜器已经从浓重的

(工艺技术)中国工艺美术简史复习资料

中国工艺美术简史复习资料 小题: 1.仰韶文化彩陶最早在河南省渑(mian)池仰韶村发现,故称作仰韶文化彩 陶;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东北等地区均有发现,尤以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最繁荣。 彩陶以黑色与红色为主。装饰图案有人面纹、鱼纹、蛙纹、鹿纹等,其中以鱼纹为主。 2.黑陶文化,因最早出现在山东章丘龙山镇,故称“龙山文化”;黑陶工艺 的主要特点是:黑、薄、光、纽。 3.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工艺最突出的是红山文化玉器。新石器时代的玉器按功 能和用途分为:礼玉、饰玉。良渚文化玉器是新石器时代玉器的最高成就,其中最著名的是玉琮。玉琮象征着“天圆地方”的宇宙观。玉器造型分为:艺术造型、组合造型、几何造型。 4.商朝经历六百多年的时间,其工艺主要成就是青铜器。(青铜性能:熔点 低、硬度强、是铜与锡与铅的合金)。 5.夏、商、西周的陶器制作工艺大大提高,由于商饮酒之风盛行,所以陶质 酒器很多。到西周,陶质的酒器明显减少。 6.春秋时期青铜工艺中的莲鹤铜方壶是一件突出的珍品,造型新颖,龙形大 双耳,圈足下的双兽,蟠曲的龙纹,绽开的荷花,中间站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鹤,一反商周造型的威武、神秘、严肃之风,而变得自由潇洒。战国时期宴乐狩猎攻战纹,成为青铜器体面的装饰纹样,表现出那一时代激烈的战争场面和人们采桑、狩猎、宴乐的场面。如:战国——镶嵌宴乐水陆攻战纹壶的纹样,体现生活化的一种手法。 7.西周——是在玉器的造型与装饰方面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战国时期的玉 器是继西周后出现又一个高峰期。此时玉器发展趋势:生活实用品的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漆器多是日常生活用品,漆器的颜色大多是红色和黑色;主体

中国工艺美术史大纲1

专业理论部分 课程名称: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代码: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中国工艺美术史》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讲授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演变与发展,探索各个历史时期工艺美术的风格及其演变规律,赏析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重要作品,使学生了解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历史,培养学生的艺术文化素养和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情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中国工艺美术史》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的一般规律有所了解,掌握各个历史时期工艺美术的风格特色及其演变过程,培养学生继承传统、开拓创新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民族艺术传统,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更好地把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设计思维当中。 三、教学原则与方法 1、因材施教,共性与个性相兼顾。 2、结合实际,讲授、分析与观看资料相结合。 3、温故知新,老课与新课相交叉。 4、以课堂教授为主,教学与自学相结合的方法。 四、教学时间安排与教学内容 (一)课时分配表

(二)各章节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教学目的: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工艺美术的发生与发展,熟悉由此产生的人类文明童年时代的工艺美术的形式——石器工艺和陶器工艺美术,掌握原始工艺的物态形式,认识其中保留着人类史前艺术的原始状态和蕴涵着心灵深处对于自我超越的向往。 基本要求:了解我国工艺美术的发生与发展,熟悉由此产生的人类文明童年时代的工艺美术的形式——石器工艺和陶器工艺美术,掌握原始工艺的物态形式。 重点与难点:不同时期的彩陶工艺的器型和纹饰特征;彩陶中所体现出的权力的炫耀、图腾的崇拜,具有鲜明的氏族标识的特征。 第一节概说 第二节装饰的萌芽 第三节石器工艺 第四节陶器工艺 一、彩陶 二、黑陶 三、几何印纹陶 第五节其他工艺 一、牙骨雕 二、染织 三、编织 第六节结语 第二章商代的工艺美术 教学目的: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商代工艺美术的特点及装饰风格。 基本要求:了解商代工艺美术的时代风格,熟悉各类器物基本的纹饰及装饰

张夫也-外国工艺美术史-试题外国工艺美术史论试卷-附答案

一.填空: 1.原始社会工艺美术时期石工艺种类包括(雕刻品)(刮削器)(石钻)(投掷尖状器) 2.古埃及,王朝前的新石器文化时期(黑胎粗陶)(薄胎细陶)(黑顶陶器)(彩绘陶) 3.古希腊人基本的服饰成为袍衣(爱奥尼亚式)(陶立克式)(佣普洛斯式)三者在形式上总体相近而又有局部区别 4.伊特鲁利亚人工艺美术成就反映在(青铜工艺)(黄金首饰)(陶工艺方面) 5.伊特鲁利亚人,青铜工艺品有(日常器皿)(宗教器皿)也有(雕像) 6.伊特鲁利亚人,(金粒细工技术)是(埃特鲁里亚)人的绝活,他们将这种工艺与(錾花)(敲花)等技术相结合制作出一批 西方工艺史上的艺术杰作 7.关于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经历了(拜占庭帝国)(蛮族艺术)(加络林文艺复兴)(罗马式)(哥特 8.拜占庭金属工艺有(浮雕式)(色彩式) 9.蛮族艺术和加洛林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成就主要体现在(金属工艺)和(书籍装祯艺术)上 10. 文艺复兴时期陶工艺代表(意大利的马略卡式陶器)(法国的田园风格陶器)(德国的哈夫拉式陶器) 11. 巴洛克时期的玻璃工艺分南北两大系统各以(威尼斯)和(德国)为中心 12. 巴洛克时期的染织工艺(莨菪langdang纹样)(绮想式纹样)(花边)(服装)共同组成了奇异怪诞且绚丽雍容的时代特色. 13. 古代波斯金属功能划分(餐饮具)(祭器)(装饰品)(货币)(马具)等 14. 日本绳纹式早期装饰纹样(押型纹)(捻绳纹)(贝壳纹) 15. 日本埴轮按其形制和风格特征可分为(圆桶埴轮)(形象埴轮)两大类 二.选择: 1.指挥棒:最早出现在奥瑞纳文化时期. 2.早王朝时期埃及首创施釉陶器. 3.古代埃及,十八王朝后上层社会男子主要穿包缠式长袍. 4.新巴比伦时期(前612-前539)建造空中花园 5.克里特-迈锡尼文化(亦爱琴海文化)是欧洲最早的青铜文化,也是希腊的文明起源.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 北方仰韶文化-彩陶南方河姆渡文化-雕塑 彩陶: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称为彩陶文化河南绳池仰韶文化 制作青铜器-炼矿制范熔铸 周代玉器是作为伦理道德等级名位的标志是统治者的一种尊贵的特殊的工艺品浓厚的封建伦理观念 青铜器的加工-焊接刻划镶嵌金银错鎏金镂空 漆器的制作-木胎本片卷黏胎夹纻皮胎 漆器的装饰-描绘针刻银扣描金代表作漆双凤悬鼓 兵马俑多采用模塑结合的方法 元代陶瓷的装饰方法有印花刻花划花贴花捏雕绘花蜀绣苏绣粤绣湘绣 元代陶瓷有成就的是青花釉里红的烧制 元代漆器的著名品种有漆雕戗金螺钿等 饕餮纹又称兽面纹是商代青铜器的代表纹样。 晋南北朝植物纹样的代表是_莲花_纹和__卷草(忍冬)__纹。 吉州窑的窑址在江西省的吉安,它鼎盛于宋代(南宋)时期。 我国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主要彩陶类型有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和马厂。 长信宫灯出土在河北省满城县,它以青铜瑬金工艺制成。 青铜是红铜与锡合金。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瓷器,主要以六朝青瓷为代表。 已知最早的玉龙出土在_红山__文化的遗址,这个文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南部和辽宁省的_西北_部 邢窑的窑址在今__河北__省__内邱__ 县。盛于_唐朝__时代,常见的装饰手法有__白_地黑花等。 原始社会的仰韶文化彩陶可分为三个类型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马家窑型,它们分别代表了仰韶文化的早、中、晚三期。 司母戊鼎”是商代(晚期)时期青铜器。 料器雕,所谓料器其实就是玻璃 . 我国已知最早的漆器是1978年在浙江余姚河姆度遗址发现的木胎漆碗和漆筒距今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 秦汉陶塑首推陕西临潼的秦始黄兵马俑。

中国工艺美术史

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1.最早具有实用意义的一种装饰——图腾 2.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是指用打制的方法制成的比较 粗糙的石器,新石器是指在打制基础上还经过磨制的石器。 3.磨制石器——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物质文化的主要标志) 4.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我国北部地区发现了一种新石器文化——红山文化。分布在内蒙 古东南,辽宁西部,以及河北北部一带。红山文化特色代表:大玉龙,呈C型,长42.2cm,系绿玉佩饰品。 5.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之一。 6.彩陶:彩陶文化也称仰韶文化,出现在新石器晚期,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 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最早发现在河南仰韶村。 7.彩陶的类型:半坡型(鱼形花纹:卷唇圜底盆)庙底沟型(大口鼓腹小平底钵特色: 黑白双关)马家窑型(①满②内彩③点和螺旋纹)半山型(短颈广肩鼓腹)马厂型。 8.舞蹈纹彩陶盆在1973年秋发现于青海大通县孙家寨。 9.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工艺最具代表性的是:彩陶和黑陶。 10.黑陶文化最早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所以也称为龙山文化。 11.陶器的制作,以泥条盘筑为主,少数用模制和轮制。 12.黑陶工艺具有黑、薄、光、纽四大特点。黑指它有乌黑的色彩;薄是指器体很薄,所以 黑陶又有“蛋皮陶”之称;光是指它具有光泽的器表;纽是器物多有穿绳或手持的器耳或盖纽。 13.彩陶工艺是指以彩绘装饰见长,黑陶工艺则是以造型取胜。 14.几何印纹陶的装饰因纯系印压几何纹而得名。 第二章商代的工艺美术 1.青铜器的铸造方法? 答:陶范法(泥模法),蜡模法。 2.青铜器的优点?(简答) 答:⑴熔点低更容易掌握铸造过程。⑵硬度可以增高根据铜锡的比例能得到不同的硬度。⑶在熔铸时由于铜液的膨胀性加大可以减少气孔,填充性好,能铸出精细的花纹。 3.烹饪器有:鼎(煮肉器物)、甗(烹饪器物)、鬲(煮粥器物)。 4.鼎在古代不只是一种实用品,也是权力的象征。 5.司母戊鼎是我国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青铜器。 6.什么是在商代妇好墓发现的一件炊煮器? 答:妇好三联甗。

外国工艺美术史试题分解

1. 由于前4世纪末马其顿(Macedonia)亚历山大(Alexander)入侵古代印度西部,并带来了希腊艺术的影响。以后的数世纪里,这里的石工艺发展很快,至贵霜王朝时期,由于国王迦腻色迦提倡佛教,于是,这里的匠师们吸取了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精华,创造出释迦牟尼的各种形象,从而形成一种带有古希腊罗马风的佛教艺术——______。 - 未答复 马其顿艺术贵霜艺术迦腻色迦提倡艺术犍陀罗艺术 2. ______是一种艺术风格的名称,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前半期在欧洲流行的一种崇尚庄重典雅、带有复古意趣的艺术风格。它的产生,一方面是为了反对罗可可艺术的过分雕琢,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人们对重新创建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的普遍要求所致。 - 未答复 新古典主义巴洛克艺术文艺复兴艺术中世纪艺术 3. 在埃及,最早出现的加工精良且极具装饰意味的石工艺作品,大都产生在王朝时期开始之前的金石并用时期。古代埃及人有把锑研碎,经调和作为眼影膏的习惯,这种加工过程时常是在一种被称为“____”的器具上进行的,这是埃及人经过精心设计之后打制或雕刻而成的专用器具,其上带有各种精美的装饰纹样,以动物、植物和人物居多。 - 未答复 方尖碑雪花石内脏壶雪花石板化妆石板 4. _______是日本漆工艺技法之一,以蒙上纱网的竹管将金粉抖落于漆器纹样之上,形成自然而美妙的装饰效果。平安时代后期成为当时非常兴盛的手法,备受人们青睐,出现了平尘、沃悬地等技法,当时最引人瞩目的是______并用的手法。 - 未答复 埴轮、埴轮—螺钿莳绘、莳绘—螺钿螺钿、螺钿—埴轮莳绘、莳绘—埴轮5. 下列属于古代罗马金属工艺的代表作品的是______。 - 未答复 人物纹单耳银水瓶、有骸骨和铭文的银杯、狮纹金杯人物纹单耳银水瓶、有骸骨和

中国工艺美术史考试资料

填空题 1、原始陶瓷按照顺序出现的制陶方法有()()()三种。 2、陶器的成形,是将胚料至于可旋转的()上制作的。 3、马家窑彩陶的艺术特点()()()。 4、黑陶工艺具有哪四个特点()()()()。 5、制作金器必经()()()过程。文献《荀子强国篇》中说道(刑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齐得,剖刑而莫邪已)。 6、产玉的产地有(黄河下游)和()。 7、自西周以后历届代王服饰具有宗教意义的十三种图案,称之为()。 8、()纹样是商代青铜器主要纹样。商代之后有形成一种()纹与()纹的对比。 9、汉代铜镜的四个特点()()()()。 10、春秋战国时期专著《考工记》中提出()是工艺美术制造特点。 11、唐代()窑址是专为皇室烧制,故其工艺“密而不宣。。。”称之为()瓷。 12、唐代(唐三彩)是低温铅釉陶,釉色呈黄、绿、褐、等颜色。 13、汉代漆器的胎有哪几种(竹胎)(木胎)()。 14、明代()的()书,是对明代手工业的科学总结。国外把其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百科全书。 15、明代成化时期的在青花釉基础上加彩。这种彩有()()两种。 16、清朝雍正期间,()瓷器是最有成就的。色调柔和淡雅,。。。 17、宋代五大名官窑(官窑)(定窑)(哥窑)(汝窑)(钧窑)。 名词解释 1、司母戊鼎 2、青铜器中的簋。 3、《考工记》 4、长信宫灯 5、马踏飞燕 6、金银瓶托 7、流金8、螺殿9、缂丝 10、釉里红11、青花瓷12、景泰蓝 13、金缕玉衣14、唐三彩 简答题 简述唐代铜镜的艺术特点 简述原始玉器的发展(重点在红山文化)概况 简述宋代漆器的加工工艺和艺术特色 简述商代青铜器的造型和装饰特点。 论述题 明代陶瓷发展概况和景德镇窑各个时期的艺术风格 宋代瓷器发展概况和著名瓷窑的典型风格。

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docx

一、名词解释: 1 ?漆、漆器 漆:是漆树的树脂,具有防腐耐酸碱的性能,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衣血上,在潮润空气中氧化后,其表血呈深褐色,干后变为褐黑色。 漆器: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工艺美术品,称为“漆器〃。 2、金银错、鑒金工艺 金银错:在铜器上做金银图案纹饰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在铜器表面刻划凹槽,将金银丝或片嵌入其内,再经磨错,使金银丝或金银片与铜器表面自然平滑。现代也称“错金银” 鑒金工艺: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剂(液体),将具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黄金图案纹饰就固定于铜器表面。 3、釉下彩工艺 用色料在素坏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覆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釉,入密高温(>1200°C)一次烧成。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表面光亮柔和,平滑透亮。特点是色彩保存完好,经久不退。 4、隋唐时期三种主要的印染工艺及其工艺特点 1)夹缄:用两块木板雕出相同的花纹,将要染的织物夹在中间(紧夹的花板可防染),然后入染,形成色地口花的效果。 2)蜡埶即现代的蜡染,将熔化的蜡画在织物上,入染后,再经过热总脱蜡,因蜡有-防染作用,因此形成白花的装饰效果。 3)绞埶先将织物用线缝扎出各种花纹,然后染色,染好晾干后把线结拆除,形成色地白花的效果,花纹边缘会产生晕色效果。 5、鑒花工艺、掐丝工艺、金银平脱、螺钿、唐三彩 签花工艺:用小锤等鑒刻工具敲击金银,在其表面留下鑒痕,形成各种图案纹样,产生多层次的立体装饰效果。掐丝工艺:将金银做成粗细不等的丝或条,按照设计好的图案,用手掐(掰、弯)折叠翻卷成各种花纹,然后焊接在器物表面形成美丽的装饰。 金银平脱:盛唐时期装饰铜器的高级工艺。其作法是先将金、银薄片裁制成各种纹样,贴在素地镜背上,再淼漆数重,然后研磨打平,让漆层下的金银片显露出花纹。 螺钿:用贝壳做成各种花鸟和人物、动物形象,镶嵌在铜镜廿面,然后糅漆,漆干后磨平,露出钿片,最后在钿片上刻划细部,组成完整的图案。 唐三彩:是唐代彩色釉陶的通称,因常采川黄、绿、口三色釉彩涂胎,故称唐三彩。实际上色彩丰富,变化无穷,有单色、两色、四色等。 6、春水玉、秋山玉 1)春水玉:以反映水草、天鹅和海东青等春季围猎场景为主题的玉雕,通常采用透雕写实的风格。 2)秋山玉:反映山、林、虎、鹿及自然画面的秋猎场面的玉雕,同样多采用透雕手法。 7、三种主要的杀琅工艺 主要有掐丝珪琅、画珪琅和鑒胎杀琅工艺。 1)掐丝珪琅,是将金丝或铜丝摘短,组成图案,贴于金、铜胎上,再填以各色珏琅料,经烘烧、磨光、镀金而成。以铜胎掐丝班琅为主要品种,又称“景泰蓝〃。 2)画珪琅,是以铜等金属为胎,先涂上白色玉去琅釉,焙烧后使其表面平滑,再以各种颜色的袪琅料绘制图案, 再经焙烧而成。 3)鑒胎珪琅,是在金属胎上鎏出花纹,使纹样伦廓线起凸,在其下陷处填充班琅料,而示焙烧而成。由于義胎起线粗壮,有着庄重粗犷的艺术效果。 8、明清漆器的主要品种及工艺特点 明清漆器工艺主要有雕漆、镶嵌、描金、彩绘等多种技法,梢雕细作。根据工艺及装饰手法的不同,主要有雕漆漆

张夫也 外国工艺美术史 试题外国工艺美术史论试卷 附答案

张夫也外国工艺美术史试题外国工艺美术史论试卷附答案 一.填空: 1.原始社会工艺美术时期石工艺种类包括(雕刻品)(刮削器)(石钻)(投掷尖状器) 2.古埃及,王朝前的新石器文化时期(黑胎粗陶)(薄胎细陶)(黑顶陶器)(彩绘陶) 3.古希腊人基本的服饰成为袍衣(爱奥尼亚式)(陶立克式)(佣普洛斯式)三者在形式上总体相近而又有局部区别 4.伊特鲁利亚人工艺美术成就反映在(青铜工艺)(黄金首饰)(陶工艺方面) 5.伊特鲁利亚人,青铜工艺品有(日常器皿)(宗教器皿)也有(雕像) 6.伊特鲁利亚人,(金粒细工技术)是(埃特鲁里亚)人的绝活,他们将这种工艺与(錾花)(敲花)等技术相结合制作出一批西方工艺史上的艺术杰作 7.关于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经历了(拜占庭帝国)(蛮族艺术)(加络林文艺复兴)(罗马式)(哥特式) 8.拜占庭金属工艺有(浮雕式)(色彩式) 9.蛮族艺术和加洛林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成就主要体现在(金属工艺)和(书籍装祯艺术)上 10. 文艺复兴时期陶工艺代表(意大利的马略卡式陶器)(法国的田园风格陶器)(德国的哈夫拉式陶器) 11. 巴洛克时期的玻璃工艺分南北两大系统各以(威尼斯)和(德国)为中心 12. 巴洛克时期的染织工艺(莨菪{làng dàng}纹样)(绮想式纹样)(花边)(服装)共同组成了奇异怪诞且绚丽雍容的时代特色. 13. 古代波斯金属功能划分(餐饮具)(祭器)(装饰品)(货币)(马具)等 14. 日本绳纹式早期装饰纹样(押型纹)(捻绳纹)(贝壳纹) 15. 日本埴轮按其形制和风格特征可分为(圆桶埴轮)(形象埴轮)两大类 二.选择: 1.指挥棒:最早出现在奥瑞纳文化时期. 2.早王朝时期埃及首创施釉陶器. 3.古代埃及,十八王朝后上层社会男子主要穿包缠式长袍. 4.新巴比伦时期(前612-前539)建造空中花园 5.克里特-迈锡尼文化(亦爱琴海文化)是欧洲最早的青铜文化,也是希腊的文明起源. 6.金粒细工技术是(埃特鲁里亚)人的绝活,他们将这种工艺与(錾花)(敲花)等技术相结合制作出西方工艺史上的艺术杰作{选择.填空} 7.古代罗马赤陶,所谓"罗马赤陶"是一种贴饰浮雕的陶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