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品尝学第6章 葡萄酒的质量与风格

葡萄酒品尝学第6章 葡萄酒的质量与风格
葡萄酒品尝学第6章 葡萄酒的质量与风格

第6章葡萄酒的质量与风格

第1节葡萄酒质量与风格的基本内容

6.1.1 葡萄酒的质量

6.1.1.1 关于质量的定义:

1.从消费者、品尝者评价的角度反映的是葡萄酒的感观质量即主观质量。从这个角度来讲,葡萄酒的质量就是其令人满意的特性的总体;是通过消费者表现出来的,并且受消费者的口味和喜好等影响。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葡萄酒的感观质量决定于消费者的质量。

2.从理化分析的结果上反映出的是葡萄酒的客观质量。从该角度来讲,葡萄酒的质量即是有利健康、不含不利健康的成份;而且理论指标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6.1.1.2 关于葡萄酒的质量标准

葡萄酒的质量标准可分为两大类,即客观标准和主观标准。

1.客观标准(理化标准):

是指那些可用仪器分析方法确定的标准。客观标准主要评判的是葡萄酒的理化特性;客观标准是目前各类葡萄酒官方标准的核心。

通过这些标准,还建立了生产规则,质量保证手段(如酿造、贮藏、处理方法以及允许使用的添加物和限量等等)。

2.主观标准(感观标准):

是指那些通过品尝员的品尝确定的标准。主观标准主要评判的是葡萄酒的感官特性如葡萄酒的外观、香气、口感等。品尝是鉴定它们的唯一手段,而不能用仪器测定或现在不能测定的特性。

6.1.2 葡萄酒的风格

葡萄酒的风格是指一种葡萄酒区别于同类其它葡萄酒的令人舒适的独有特征和个性。

风格是构成葡萄酒感观质量的一个部分。所以它必须是区别于同类其他葡萄酒的使人感觉舒适、愉快的个性和特征。否则就不是风格,而是缺陷。

例如,生青、粗糙、硬而酸涩等为一些生红葡萄酒特别是压榨酒的典型特征,它们给人以非常难受的感觉,是需要经过适当的陈酿和其它方式修正的缺陷。所以,这些特征就不能称之为风格。

6.1.3 影响葡萄酒质量与风格的因素

葡萄酒是人和自然关系的产物,是人在一定的气候、土壤等生态条件下,采用相应的栽培技术,种植一定的葡萄品种,收获其果实,通过相应的工艺进行酿造的结果。因此,原产地的生态条件、葡萄品种以及人所采用的栽培、采收、酿造方式等,决定了葡萄酒的质量和风格。因此,影响葡萄酒质量和风格的因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质、土壤等生态条件和与之相适应的品种;

人为因素包括与自然因素相适应的栽培管理措施和酿造、贮藏方式等。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者之间是密切相关,互为影响的,如自然因素受到人为影响,如人对园地、品种的选择、改造等;人为因素也只能在自然因素的前提下发挥作用与影响。

自然因素,加上栽培管理措施等人为因素,一方面决定了葡萄酒原料的质量,进而影响到葡萄酒的质量可以说自然因素提供的是葡萄酒的潜在质量。第二方面,自然因素是决定葡萄酒风格的主要因素。但葡萄原料的质量(潜在质量)要反映在葡萄酒的质量中,以及葡萄酒风格的最终体现是通过人为因素最终实现的,是以人控制和管理的酿造、陈酿等(以各种生物、化学转化的顺利进行)为条件的。可以说人为因素就是将受自然因素决定的葡萄原料中的所有质量,在葡萄酒中完美地表现出来,最终体现在葡萄酒的质量和风格上。

第2节葡萄酒的种类

根据人为因素,可将葡萄酒按颜色、含糖量、CO2含量等进行分类 (图6-1;附录1:中国葡萄酒国家标准4.1及4.2)。

由于自然因素在决定葡萄酒质量与风格中的重要性,现根据自然因素将葡萄酒按产地、品种、年份等进行分类。

6.2.1 品种葡萄酒

品种葡萄酒即用单一的葡萄品种酿造的葡萄酒称之。这类葡萄酒具葡萄品种的鲜明个性,但产地特征不突出。酒的质量与风格主要决定于品种和酿造技术。

葡萄品种有近万个。葡萄酒的感官特征、风格之所以能千变万化,首先是有与气候、土壤相适应的众多的葡萄品种,在不同的气候、土壤条件下栽培的结果。

与气候、土壤相适应的葡萄品种,确定了某种葡萄酒的感官特征。包括外观、口感、香气等。首先,浆果的颜色决定了外观;第2,由于浆果中糖、酸、丹宁等含量的变化,决定了葡萄酒的口感;第3,由于浆果中芳香物质的种类及其香气的浓度以及优雅度等,决定了葡萄酒的香气(一类香气)。

按其遗传特性及其酿成的葡萄酒的质量分成三大类:贵族品种、中间品种以及低档品种。

6.2.1.1 贵族品种

贵族品种指的是那些所具有的由遗传特性决定的品质和特性,使其具有生产优质高档葡萄酒的潜力的品种。代表性的品种有:

1.用于生产白葡萄酒的:雷司令系列,霞多丽,比诺。上述这些品种起源于生产白葡萄酒的北部极限地区。

2.用于生产红葡萄酒的:解百纳(赤霞珠,品丽珠),梅尔诺,佳美。上述品种起源于生产红葡萄酒的北部极限地区。

6.2.1.2 中档品种

中档品种指的是那些具有的由遗传特性决定的品质和特性,使其具有生产质量中等或偏上的葡萄酒潜能的品种。

1.生产白葡萄酒的代表品种:白羽为典型代表。

2.生产红葡萄酒的代表品种:真芳德(Zinfandel),哥海娜。上述这些品种,主要起源于气候炎热地区。

6.2.1.3 低档品种

由品种遗传性决定的品质及特性,使其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能生产出优质的葡萄酒。白色品种主要是一些种间杂种形成的品种;红色品种如佳里酿、北醇等。

6.2.2 产地葡萄酒(原产地命名葡萄酒)

在经过长期实践、选择的并配置最适的品种、栽培管理方式以及酿造方式等的最佳的生态条件下生产的葡萄酒,称产地葡萄酒。产地葡萄酒包含了品种和年份的意义。这类葡萄酒充分体现了葡萄酒的产地特征,具优良的质量和独特的风格(不仅质量优良,而且各具风格)。自然因素在产地葡萄酒的质量和风格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就其风格来讲,主要决定于产地,其次是品种。在世界上的一些葡萄酒的传统生产国如法国、意大利等,都以各种方式,有的国家用法律的形式对产地及其配套品种、栽培方式、单位面积产量以及酿造方式等加以规定和保护。表明了产地对葡萄酒质量和风格的重要性。

由于各地生态条件的差异,如土壤、气候等,其适应栽培的品种以及其它的栽培管理措也有所不同。根据葡萄生产地的特点及酿成的葡萄酒的质量,可将产地分成几大类。

6.2.2.1 最优产地

该地生态条件最佳,适合贵族品种的生产,能保证使该品种能够缓慢地、充分地成熟,从而能生产优质和独特风格的葡萄酒,如法国的香滨省所生产的起泡葡萄酒是名属世界第一的,如法国干邑地区,所生产的白兰地(干邑白兰地)驰名世界。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均将这

类产地以法律的形式保护起来。

6.2.2.2 中质产地

这些地区的生态条件较好,适合中档品种生产,能保证这些品种能够缓慢和充分的成熟。能生产出中档或质量偏上的葡萄酒。世界上的大多数葡萄酒生产地均属于这类地区。

6.2.2.3 较差的地区

这些地区的生态条件较差,如雨季分布不利于葡萄成熟,或年有效积温不够,从而大多数的高、中档葡萄品种在多数年份不能充分成熟,所以生产的葡萄酒不具风格,没有个性,其好坏主要决定于酿造技术。即需要通过人为因素来掩盖原料带来的缺陷。

这类地区所生产的葡萄酒属于"饮料葡萄酒"。

6.2.3 年份葡萄酒

在某一产地,某一品种,用标明的年份采收的葡萄原料酿造而成的葡萄酒,称为年份葡萄酒。所以年份葡萄酒的标签上所印有的年份,即葡萄酒的年份是指该葡萄酒诞生的年份,确切地讲,是该酒的葡萄原料采收的年份。我们知道,在某一特定地点种植的多年生葡萄,必然要受当地气候条件的影响。对于大多数地区,每一年的气候条件,特别是日照、温度、降水量会发生一定范围内的变化,而且在有的年份还会出现灾害性天气,甚至由此带来某些病虫害的流行,这种随年份不同而发生的气候条件的变化,即年份特征必然会影响到葡萄原料的质量,最终在所酿造的葡萄酒的质量上反映出来。"年份"一方面决定了葡萄各构成成份的含量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平衡关系;另一方面决定了葡萄酒在酿成以后的发展变化的趋势及其速度,和可能达到的最大潜在质量。可以说,在某一特定产区(特定品种、栽培方式、酿造方式等),"年份"决定了其葡萄酒的潜在质量及风格。所以根据原料及最后酒的表现,年份也有"好年份"或"坏年份"(即葡萄酒好的年份和葡萄酒坏的年份)之分。而且不存在葡萄酒质量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年份,每个年份的葡萄酒都具有其特有的质量、风格及发展变化规律和价值。正因为如此,在国际上,一般优质葡萄酒均标有年份。而且欧共体规定,只有原产地葡萄酒(即是地理标志的葡萄酒)才能标明年份。但我国目前还没有有关年份标志和地理标志的规定。另外,"年份"也是葡萄酒年龄的标志,因为葡萄酒是有生命的,从酿成(诞生)那一天起,也就开始了它从幼年到成熟、到衰老的一生的发展变化过程。所以"年份"可以帮助消费者根据其爱好、口味和需要选择不同年龄的葡萄酒。

6.2.4 饮料葡萄酒

饮料葡萄酒通常为不同产地,不同年份,不同品种,甚至不同国家的葡萄酒的混合物。它们没有特征和个性,其质量的好坏主要决定于酿造技术。但其中也不乏一些质量上乘的葡萄酒,如用质量特征相互补充的葡萄酒的混合物。

这类葡萄酒未标有年份、产地。

按色泽分类白葡萄酒桃红葡萄酒红葡萄酒

按二氧化碳分类:

图6-1葡萄酒的分类(根据人为因素的影响)

表6-1感官要求 (中国葡萄酒国家标准)

项目要求

外观色泽

白葡萄酒近似无色、微黄带绿、浅黄、禾杆黄、金黄色

红葡萄酒紫红、深红、宝石红、红微带棕色、棕红色

桃红葡萄酒桃红、淡玫瑰红、浅红色

加香葡萄酒深红、棕红、浅红、金黄色、淡黄色

澄清程度

澄清透明,有光渗,无明显悬浮物(使用软木塞封口

的酒允许有3个以下不大于1mm的软木渣)

起泡程度

起泡葡萄酒注入杯中时,应有细微的串珠状气泡升

起,并有一定的持续性

香气与滋味香气

非加香葡萄

具有纯正、优雅、怡悦、和谐的果香与酒香加香葡萄酒具有优美、纯正的葡萄酒香与和谐的芳香植物香

滋味

干、半干葡萄

具有纯净、幽雅、爽怡的口味和新鲜悦人的果香味,

酒体完整

甜、半甜葡萄

具有甘甜醇厚的口味和陈酿的酒香味,酸甜协调,酒

体丰满

起泡葡萄酒

具有优美醇正、和谐悦人的口味和发酵起泡酒的特有

香味、有杀口力

加气起泡葡

萄酒

具有清新、愉快、纯正的口味、有杀口力加香葡萄酒

具有醇厚、爽舒的口味和谐调的芳香植物香味,酒体

丰满

典型性典型突出、明确

第3节葡萄酒的质量分级

6.3.1 中国葡萄酒的质量标准

6.3.1.1 感官要求感官要求应符合表6-1的规定。

6.3.1.2 理化要求理化要求应符合表6-2规定。

表6-2 理化要求 (中国葡萄酒国家标准)

项目要求

酒精度(20℃)%(V/V)甜、加香葡萄酒11.0-24.0其他类型葡萄酒7.0-13.0

总糖(以葡萄糖计)g/L 平静葡萄酒

干型≤4.0

半干型 4.1-12.0

半甜型12.1-15.0

甜型≥50.1

干加香≤50.0

甜加香≥50.1

起泡、加气起泡葡萄酒

天然型≤12.0

绝干型12.1-20.0

干型20.1-35.0

半干型35.1-50.0

甜型≥50.1

滴定酸(以酒石酸计)g/L 甜、加香葡萄酒 5.0-8.0其他类型葡萄酒 5.0-7.5

挥发酸(以乙酸计),g/L≤1.1游离二氧化硫,mg/L≤50总二氧化硫,mg/L≤250

干浸出物g/L 白葡萄酒≥15.0红、桃红、加香葡萄酒≥17.0

铁mg/L 白、加香葡萄酒≤10.0红、桃红葡萄酒≤8.0

二氧化碳(20℃)Mpa 起泡、加气

起泡

<250 mL/瓶≥0.30

≥250 mL/瓶≥0.35

注:酒精度在上表的范围内,允许差为±1.0%(V/V),20℃。

6.3.1.3 检验规则

1.不合格分类

样品的卫生、感官和理化指标如不符合技术要求应记作不合格。不合格分类如下:

A类不合格:卫生要求、感官要求、挥发酸、干浸出物、总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标签标南。

B类不合格:酒精度、总糖、滴定酸、游离二氧化硫、铁、净容量偏差。

2. 组批同一生产期内所生产的、同一类别、且经包装出厂的、具有同一批号的产品为同一批次产品。

6.3.1.4 标志要求

1.标签标志 (中国葡萄酒国家标准)

葡萄酒的标签应注明:酒名、类别(或糖度)、酒精度、原汁含量、净容量、厂名、厂址、批号、商标、封装年月标准代号及编号,符合本标准的产品可不标保质期(上述各项具体标注方法按BG 10344执行)。

2. 包装标志 (中国葡萄酒国家标准)

瓦楞纸板箱应注有厂名、酒名、规格、批号、瓶数、日期,并标有"小心轻放"、"请勿倒置"字样及标志(其使用方法按BG 191的规定执行)。

6.3.2 法国葡萄酒的分级规定

欧洲经济共同体(EEC)规定,葡萄酒以质量分为两类酒:

区限优质酒 VQPRD (Vins de Qualite Produits dans une Region Determinee)。这类为产于特定地区的葡萄酒,其酒质高,价高。

日常餐酒VDT (Vin de Table)。这类酒为日常饮用酒,价格低廉。

在法国,对这两大类葡萄酒又按质量层次各再分为两小类。所以,法国葡萄酒按其质量层次从高到低分为四级:

-法定产区葡萄酒(Appellation d'Origine Controlee,简称AOC)

-优良地区葡萄酒(Vins Delimites de Qualite Superieure,简称VDQS或AO VDQS) -地区特色葡萄酒(Vins de Pays)

-日常佐餐葡萄酒(Vins de Table),又称为混合葡萄酒(Vins de Coupage)。

前二类属于区限优质葡萄酒,后二类属于日常佐餐酒。法国葡萄酒的分级和产量百分比可用一金字塔来代表(图6-2)。

*不包括用来酿造干邑和雅文邑的葡萄酒(约占总产量的14.5%)

法国制定有很严格的法规对葡萄酒的质量加以管制。

从日常餐酒到法定产区葡萄酒都有明确的生产条件以及相对的查核系统,还有相关的常设机构去确保法规的执行。

6.3.2.1 法定产区葡萄酒(AOC)

法定产区葡萄酒(AOC)的有关监管法例条文最为严格,这些条例涵盖下列因素:

·法定葡萄园范围(原产地区)

·酿酒葡萄品种

·葡萄栽培方式(株行距、架式)

·修剪方法和管理措施

·最高产量

·酿造工艺

·陈酿工艺

·陈酿贮藏条件

·最低酒精含量

法定产区葡萄酒必须符合由INAO

*订定且经法国农业部认可的上述生产条件,所有法定产区餐酒都必须经过分析及正式的品尝。经过正式品尝通过的酒可获INAO授给的证书,才可以用所申请的法定产区名称推广。上述严格的规定确保了法国AOC酒始终如一的高品质。

*Institut National des Appellations d'Origine

6.3.2.2 优良地区葡萄酒(VDQS)

优良地区葡萄酒(VDQS)等级的条件包括原产地区、葡萄品种、最低酒精含量,

每公顷最高产量,培植方式,酿酒方法:

·生产的地区

·酿酒葡萄品种

·最低的酒精度(minimum alCOholic COntent)

·每公顷最高产量

·栽培管理措施

·酿造工艺

优良地区葡萄酒生产也是由INAO严格地规定和查核的,必须符合上述条件;并通过由专家所组成的正式委员会对酒的分析和品尝,才能获得适当的葡萄酒生产者协会授给等级标志。

6.3.2.3 地区特色葡萄酒 (Vins de Pays)

日常餐酒中最好的酒即升为地区特色葡萄酒;

地区特色葡萄酒的标签上可以标示产区。

要列级为地区特色葡萄酒,必须符合以下的品质标准:

·只能使用被认可的葡萄品种,而且必须产自于标签上所标示的特定产区(县内的个别地区,或包含几个县的地区);

·在地中海必须要有10%的天然最低酒精含量;其它地区则是9%或9.5%;

·经过分析后必须有符合该类酒的相关特性,同时要有令人满意的口味和香味,这些酒得经过Office National Interprofessionnel des Vins (ONIVINS)核准的品酒委员去品尝。

6.3.2.4 日常佐餐葡萄酒 (Vins de Table)

日常佐餐葡萄酒为多品种或不同地区的葡萄原料混合酿制,或是不同产地、甚至不同国家生产的原酒调配而成的。法国的日常佐餐葡萄酒有下面几类:

1.法国日常佐餐葡萄酒 (Vin de Table francais):

即以产于法国范围内的酒,可以是单一产区的酒或是数个产区的酒调配而成的。

2.来自EEC不同国家的葡萄酒 (Melange de vins de differents pays de la Communaute ueropeenee):即以来源于欧洲经济共同体成员国家的葡萄酒调配而成。

3.采用EEC某国葡萄在法国酿制的葡萄酒(Vin obtenu en France a partir de raisins):即以欧共体成员国生产的葡萄汁在法国酿出的酒。要注意的是欧共体成员国以外的酒是禁止用来调配的。日常佐餐葡萄酒的最低酒精含量不得低于8.5%或9%;最高则不超过15% (酒精含量必须在8.5~15度之间)。其它感官特性因厂家、公司不同而各不相同,但各厂家都努力调配出具稳定酒质的酒以满足顾客们的口味。日常佐餐葡萄酒通常被冠上商标名称推广;而各商标酒的特性和品质并不一样,透过调配的技术,各酒厂希望生产出品质每年都一致,能迎合市场的酒。

6.3.2.5 法国葡萄酒的法例与标签

法国葡萄酒的四个质量等级均反映在法国葡萄酒的标签上。

上好的法国葡萄酒都没有品牌名字,而其一整张标签就是一个品牌。可以说,法国葡萄酒的标签就象该酒的身份证,标签上的所有内容反映了其代表的葡萄酒的一切特性、质量等级。只要酿制的葡萄酒完全符合某款标签的特别要求,该酒就可使用这个标签行销;如果在品尝或稽查时发现缺失某项内容就不能得此荣誉。

现以模拟标签说明法定产区葡萄酒(AOC)标签上的典型内容 (图6-3)。

图6-3法定产区葡萄酒(AOC)标签

标签上的必须内容

1. 酒名,也就是法定产酒区名称即:Appellation xxx COntrolee。(若同时标出酒庄名称、品牌名称、葡萄品种名称或葡萄园名称,此法定产酒区名称须重复)。

2. 装瓶地点、装瓶者的名字和公司名称,以及其主要设施的地址,显示装瓶质量责任由装瓶地点业主承担。

Mis en bouteille a la propriete【在(装瓶者之某)物业内装瓶】

Mis en bouteille au chateau【在酒庄内装瓶】

Mis en bouteille dans la region de production【在大酒区内装瓶】

3. 酒精的百分比含量(按容量计,并以%Vol表示)。

4.酒瓶净容量,并以L(升)或cl(厘升)或ml(毫升)表示,若有e字,表示装瓶过程中已经执行特别工序以确保容量准确。

5.所有出口的葡萄酒必须标明产地国家名称,如法国出品 (Produit de France)。

标签上的非必须内容:

a. "名酒"(Grand Vin)不可单独使用,除非能紧接标出相关的法定产酒区名称,亦即表明该酒的生产和质量均完全符合该酒区的所有相关产酒法例要求。

b. 酒庄或品牌标志图案。

c. 该酒曾经获得的奖项,酒庄所属级别也可标出。

d. 收成年份,酿酒的葡萄必须来自同一收成年份,年份可以说明葡萄酒的风格与潜质。好年份就是丰收的年份,酿出来的酒会较浓厚丰满。

e. 酒庄名称或品牌名称。

f. 饮用或储存建议,此部分可以独立标签置于酒瓶背面。

g. 该瓶的生产批号。

6.3.3 意大利葡萄酒的分极规定

意大利根据欧共体的规定,将本国葡萄酒按其质量层次由高到低分三个等级。

-保证及控制来源命名的高级葡萄酒DOCG(Denominazione de Origine Controllata e Garantita)

-控制来源命名的葡萄酒DOC(Denominazione de Origine Controllata )

-意大利佐餐葡萄酒Vino Da Tavola或 DOS (Denominazione di Origine Semplice)

6.3.3.1 DOCG 葡萄酒

DOCG这一质量等级是八十年代后引入意大利的。其质量规定要求同法国的AOC质量等级的要求一样。但目前能达到该质量等级的意大利葡萄酒为数不多。

6.3.3.2 DOC 葡萄酒

意大利法律对DOC葡萄酒的规定包括以下几方面:

·葡萄的地方来源

·酿酒品种

·每公顷产量

·酿酒工艺

·酒度

·陈酿条件

6.3.3.3 Vino Da Tavola葡萄酒

Vino Da Tavola是指除"控制产地命名"外的所有意大利佐餐葡萄酒。其质量规定要求同法国的同质量等级的要求一样。

6.3.4 德国葡萄酒的质量分级

德国是个盛产葡萄酒的国家,以生产白葡萄酒为主。德国的白葡萄种植面积约占葡萄种植总面积的88%。德国红葡萄酒产量不高,只供内销,很少出口。

德国白葡萄酒产区主要集结在莱茵河(Rhine)与莫舍河(Moselle)两岸:

莱茵河产区酿酒所用的葡萄品种甚多,因此生产的酒品种很多,其酒质柔和,圆润而带甜味;

莫舍河产区的地质为带有盐分的岩石层,所产的酒清洌优雅,新鲜而无甜味。

按照德国酿酒法例,其白葡萄酒的质量等级由低到高分为:

-桌酒 (Deutscher Tafelwein)

-QbA 级葡萄酒 (Qualitatswein bestimmter Anbaugebiete)

-QmP 级葡萄酒(Qualitatswein mit Pradikat)

6.3.4.1 桌酒(Deutscher Tafelwein)

产于佐餐葡萄酒的四个指定产地之一,

必须满足:最低酒精含量的要求。

6.3.4.2 QbA级葡萄酒

QbA级葡萄酒的质量比桌酒高级。

QbA级葡萄酒出厂前,其感官质量需经专家组抽样评核通过,达到指定标准,并取得官方鉴定品质的编号(A.P.Nr)。

6.3.4.3 QmP级葡萄酒

QmP级葡萄酒为高级白葡萄酒。这类酒酿造过程不允许加糖,而且必须通过专家品评,取得官方鉴定品质的编号,方能标上该质量等级。根据其酿造方式及质量特点又分为5个级别,即:

1. Kabinet:

为高级白葡萄酒中的最普通的一级,酿酒用葡萄采摘于正常成熟的月份,通常为10月采收。所以Kabinet级高级白葡萄酒几乎每年都有酿造。

2. Spatlese:

为丰收的年份里才能得到的佳酿。Spatlese为用"延迟采摘法"收获的葡萄酿造的酒,即葡萄必须在"法定收成期"之后至少7天才可采摘,这样可使葡萄的含糖量达到标准要求,如此酿造的主要为高级甜白葡萄酒,主要为贵族霉甜葡萄酒。

3. Auslese:

Auslese也指的是高级贵族霉甜葡萄酒,该级别的酒不仅要求原料要"延迟采摘",还要求原料须经过"特别挑选"。"即将延迟采摘下来葡萄、再细心将最成熟的挑拣出来单独酿制而成,所以这级酒成本更高,如果天气有利,果农会把收成日期尽量拖延。同Spatlese,也为丰收的年份里才能得到的佳酿。

4. BA (Beerenauslese)与Eiswein:

BA与Eiswein的制造方法虽然不一样,但在质量等级上归于同一级别。这一级别及高一级的酒只有在最出色的年份里才能得到,平均每10年内有1-2次。BA级指的是用手工挑选的完熟和过熟葡萄酿的酒。

Eiswein指的是用每年第一次早霜后采摘的霜冻葡萄酿制的酒。

5. TBA(Trokenbeere nauslese):

TBA为用经"贵族霉菌"(Botrytis cinerea)浸染的葡萄原料酿制的贵族霉甜白葡萄酒。

该霉菌浸染后的葡萄果实水分挥发,果实含糖量更高,但果香并不被破坏。然而贵族霉的繁殖滋生,依赖于湿度、气温,因此地理环境,年份便成为贵族霉甜白葡萄酒能否酿造的决定性因素 (对某些产地,不可能每年都会成功)。

1991年德国订立了严格的酒法,只有经政府批准的葡萄园及葡萄品种,才允许酿制葡萄酒出售,且酒精的含量要受到约束。在产品出厂前必须经专家组的抽样评核,只有达到指定标准的葡萄酒,才可在标签上印上该酒的质量等级并取得官方鉴定品质的编号(A.P.Nr)。所有葡萄酒必须符合当地特色,至少85%的葡萄必须产自该瓶标签上列明的产区。其标签上,还会见?quot;Forst"或"Bernkastel"这两个字。"Forst"指的是莱茵酒区内最佳的产区。而"Bernkastel"则指莫舍酒区内最佳的酒区。

第4节关于对葡萄酒质量与风格的评判

6.4.1 葡萄酒的多样性与品尝

虽然葡萄酒都是葡萄经酒精发酵获得的饮料产品。但是,由于众多的葡萄品种,不同气候土壤条件(产地),各具特色的酿造方法和陈酿方式(人为因素)等。产生了很多类型的葡萄酒(种类、风格)。葡萄酒的各种类型及风格即葡萄酒的多样性。每一类葡萄酒都具有其特有的颜色(外观)、香气、口感,及其质量标准。这就要求品尝员要认识被品尝的葡萄酒的类型、风格及质量。对于众多类型的葡萄酒,因其质量标准不同,因此不能用相同的标准去鉴赏它们的质量。

6.4.2 葡萄酒的层次性与品尝

各种类型、风格的葡萄酒有其一定的质量标准。由于品种、产地、年份及酿造工艺陈酿方式的差异,使各种葡萄酒又存在质量上的差异,即各类葡萄酒存在着不同的质量层次。葡萄酒的质量差异即葡萄酒的层次性。

这就要求品尝员还要认识和掌握被品尝的葡萄酒所属的质量层次及各质量层次的质量标准。如我们在品尝同一类葡萄酒时,它们给我们感官刺激的综合表现,使我们得出好酒或差酒的结论,而在最好和最坏极端之间存在着中间水平的质量层次。

6.4.3 饮食习惯与品尝

葡萄酒是一种饮料产品,其生存和发展与各地区人民长期形成的饮食习惯密切联系的。

葡萄酒存在多种类型、风格多样性,存在质量层次,也与各地的消费习惯相关的。所以,品尝员品尝时,还必须兼顾与该地区、国家人民饮食习惯相联系的特殊的口味。

总之,葡萄酒的多样性、层次性,以及饮食习惯等因素,给葡萄酒的品尝增加了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品尝员努力了解,掌握葡萄酒的"质量、风格"。认识被品尝葡萄酒的类型、层次及有关质量标准,努力提高品尝水平。

6.4.4 关于对葡萄酒质量与风格的评判

通过品尝,品尝员评判的主要是葡萄酒的感官质量。

评判时主要依据的是感观标准(主观标准)。可以肯定地讲,只有那些使人舒适、愉快,给人享受,和谐,美感的葡萄酒,其感观质量才是优良的。

综合以上各节内容,可以这样认为葡萄酒的感观质量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它的层次性(即葡萄酒的质量差异)。这使我们在品尝后,根据葡萄酒给我们的感官刺激的综合表现得出好酒或坏酒,或者处于二者之间的各种中间类型等结论。另一方面是葡萄酒的风格,即葡萄酒区别于同类其它葡萄酒的令人舒适的独有特征和个性,这使我们品尝后,获得该酒是否具有使人感觉舒适、愉快的个性的结论。即该酒是否具有区别于同类其它葡萄酒的令人舒适的独有特征和个性。对葡萄酒感观质量进行评判时,品尝员注意的是:

层次性是第一位的,而风格是第二位。但是真正的优质名酒必须同时具备很高的质量和独特而优雅的风格。它不仅外观、香气、口感均浓郁、精美、和谐,而且应富有个性和独有特性。给人以真正的艺术享受,让人过"口"不忘,回味无穷。

葡萄酒品尝学第5章 口感和香气的平衡

第5章口感和香气的平衡 口感和香气的平衡包括:呈味物质之间的平衡,呈香物质之间的平衡,呈味物质和呈香物质之间的的平衡。平衡在这里的意思是不同部分相互衬托、相互促进的最佳比例。由平衡而产生各部分的和谐,即由各部分构成的整体匀称、舒适。优质葡萄酒的质量永远决定于口感之间、香气之间以及口感与香气之间的平衡。 第1节味感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平衡 5.1.1 味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葡萄酒的味感质量 葡萄酒的味感,主要决定于甜味、酸味、苦味之间的平衡。在这忽略了咸味的作用。因为葡萄酒中盐含量很低,而且其含量在不同葡萄酒中的变化较其他呈味物质小。葡萄酒的味感质量(味感的平衡好坏)决定于这些呈味物质味感之间的和谐程度。在混合溶液中不同呈味物质的味感之间能相互掩盖,相互叠加,相互促进,但不能相互抵消。这些原则,既符合含糖量高的甜白葡萄酒和利口酒,又符合几乎不含糖的干白和干红葡萄酒。 5.1.1.1 不同味感之间的相互掩盖 不同味感之间能相互掩盖,从而味感减弱,但不能相互抵消。例如我们不能通过混合两种呈味物质来获得一种无味的溶液,而只能使两种不同的味感相互减弱。 1.甜味和酸味可以相互掩盖: 在糖液中加入酸,会减弱溶液的甜味;相反,在酸液中加入糖,也会减弱溶液的酸感。但是,甜味并不因加入酸而消失;反之亦然。在该溶液中,我们仍然可以同时感觉到甜味和酸味,而且可以只注意到甜味或者只注意到酸味。 2.甜味与苦味可以相互掩盖: --20-40g/L的蔗糖,可以掩盖10mg/L硫酸奎宁的使人难受的苦味。 如在咖啡中加糖,主要是掩盖咖啡的苦味,但在有糖的情况下,苦味仍可被感知,但一般不再使人难受。 -- 4%的酒精可以掩盖10mg/L的奎宁的苦味 3.甜味与涩味可以相互掩盖: 糖的存在,可以推迟苦味和涩味出现的时间,糖的浓度越高,这一作用越明显(表5-1)。表5-1 糖与丹宁味感互作 溶液编号丹宁g/L 蔗糖g/L 1 1 0 2 0 3 3 4 0 比较1、2、3三种溶液,结果: --1号(纯粹1g/L的丹宁)的涩味出现最早; --2号涩味推迟2-3秒出现(即蔗糖20g/L可使1g/L丹宁的涩味推迟2-3秒),但后味上涩味减弱不明显。 --3号蔗糖浓度提高,涩味推迟5-6秒出现(即40g/L蔗糖,可掩盖1g/L丹宁的涩味),且在后味上使涩味减弱。 例外的是,甜味物质酒精对涩味的作用不同于对苦味,酒精不仅不能掩盖涩味,而且在后味上会增加涩感;同时高浓度时还伴有热感、苟性感(不良味感叠加成为主要矛盾)。 5.1.1.2 不良味感之间的相互叠加 1. 苦味和涩味可以加强酸感,使之后味变得过强;酸味可加强涩味(涩味则始终被酸加强),酸味开始可掩盖苦味,但在后味上会加强苦感。

家庭自制葡萄酒的方法

自制葡萄酒的方法 一、 准备工具:家酿葡萄酒的工具很简单,我使用的工具包括容量 10公升的医用广口瓶四只,旧葡萄酒瓶、 大可乐瓶十余个,塑料或者不锈钢饭勺一个、塑料漏斗一个,塑料虹吸管( 1.5米长,可到卖金鱼的市场购买) 一根,过滤残渣用尼龙袜一只。 二、 选购原料:我们这里不是葡萄产地,但是批发市场上外地来的葡萄总是供应不断,其中以“巨丰”品种 为多,价钱目前为每公斤 2元左右,据说秋后刚上市的时候价格每公斤 1元。购买葡萄要选择那些成熟、饱满、 没有病害的,葡萄皮的颜色越深越好。 三、 清洗葡萄:如果在当地购买葡萄,并且知道葡萄收获之前没有喷洒农药,则此工序可以取消。为了放心 起见,我还是对葡萄进行了清洗:现在的葡萄都是用塑料袋包装后放进塑料包装箱中,每箱 5公斤左右,运输到 家之后,将葡萄从塑料袋倒进塑料箱,取出其中的保鲜剂,然后将装着葡萄的塑料箱放进水池(我用的是家里的 浴盆)之中浸泡,浸泡时可摇晃几次塑料箱,两个小时之后将水放净,再用清水冲洗。然后将塑料箱放在通风的 地方控干水分。 四、 破碎装瓶,首次发酵:破碎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把葡萄从梗上摘下,三、五个一起放在手中,然后把手 伸进广口瓶,把葡萄皮攥破即可。注意瓶子不可以装满,到三分之二处就要停止。葡萄酒里的酒精是靠其中的糖 分在酵母菌作用下产生的,如果你喜欢酒精度数高一些,中间可以分几次撒进白砂糖或者蜂蜜。我是按照 10公 斤葡萄、一公斤白糖的比例加糖的,出来的葡萄酒大约在 10度,类似市场出售的干红。葡萄装瓶后把瓶子盖好 (不要盖的很严,只要不进灰尘就可以了) ,放在温暖的地方等待葡萄自然发酵。葡萄皮上有天然酵母菌,我们 不必考虑发酵菌种问题。 东北的家庭都有暖气,室温在 18C 左右,这样的室温很适宜做葡萄酒。一般说来,装瓶后 24小时即可观察 到瓶内有气泡出现,以后便发现葡萄里的汁液析出,葡萄皮浮起,泡沫逐渐增多。这时每天用勺子搅动两次,把 露出来的葡萄皮压进,让葡萄皮得到葡萄汁液的充分浸泡。 五、 渣、液分离,二次发酵:经过 5~7天,发酵逐渐转为平缓,葡萄皮浮在上面,颜色由深变浅,葡萄籽和 大部分葡萄肉的残渣沉在瓶底, 此时就应该把残渣和酒液分离。 具体办法是先用虹吸管将中间的酒液吸出, 把残渣装进尼龙袜,用手由轻到重的挤压,再像拧衣服一样拧,使残渣中的酒液基本流净。最后把所有的酒液混 合在一起,装进广口瓶继续发酵。此时酒液很混浊,你大可不必介意。 六、 过滤澄清:第二次发酵时间大约为一个星期,此时酒液已经澄清,也不再升起气泡。这时可对瓶内酒液 进行一次过滤:用虹吸管先把上面的酒液吸出,然后对含有残渣和酒泥的部分过滤,装进瓶中静置。如 果你想让 葡萄酒有晶莹剔透的感觉,则可以用鸡蛋请对其进一步澄清。具体操作办法是:将鸡 蛋( 磕一个小孔,把蛋清倒进大碗(不必要倒得很净,剩余部分你可以煎一个鸡蛋作为下酒 菜) 不要怕费力气,最少打它十几分钟,让满碗全是蛋清泡沫。之后用酒液将蛋清泡沫冲进广口瓶, 中的酒液充分搅拌,接着静置二个星期。 七、 储藏和饮用:经过静置澄清后的葡萄酒,最好把它装进小瓶储藏。用 1.5升的旧葡萄酒瓶最为理想,装 “可乐”的2.25升塑料瓶也不错,装瓶要装的满一些,瓶盖也要盖紧,然而放到家中温度比较低的地方(据说 储存温度最理想的是 13C )。什么时候想喝,就拿出一瓶,建议你每天晚上都喝上半斤。按照这一方法所酿造的 葡萄酒,味道和市场上的干红差不多,如果你招待女客人,可以在里面加一些白砂糖或者蜂蜜,足可以让女士在 甜美中陶醉。 葡萄酒的制作方法(自制葡萄酒) 自制葡萄酒很简单的,去年俺酿过 ,是不错的。绝对的百分百原汁红葡萄酒 .去年我酿酒时红葡萄才七毛钱一 斤,味道和干红非常相似.酒精度约在十三度左右。 然后 10公升酒一个鸡蛋) ,用筷子将蛋清打散, 用勺子将广口瓶

葡萄酒质量的评价1

2012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子、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授权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可将我们的论文以任何形式进行公开展示(包括进行网上公示,在书籍、期刊和其他媒体进行正式或非正式发表等)。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A (隐去论文作者相关信息) 日期: 2012 年 9 月 10 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2012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葡萄酒质量的评价 摘要 葡萄酒质量的好坏主要依赖于评酒员的感观评价,由于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对于酒质量的评价总会存在随机差异,为此找到一种简单有效的客观方法来评酒,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通过研究酿酒葡萄的好坏与所酿葡萄酒的质量的关系,以及葡萄酒和酿酒葡萄检测的理化指标的关系,以及葡萄酒理化指标与葡萄酒质量的关系,旨在通过客观数据建立数学模型,用客观有效的方法来评价葡萄酒质量。 首先,采用双因子可重复方差分析方法,对红、白葡萄酒评分结果分别进行检验,利用Matlab软件得到样品酒各个分析结果,结合01 -数据分析,发现对于红葡酒有70.3%的评价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于白葡萄酒只有53%的评价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比较可知,两组评酒员对红葡萄酒的评分结果更具有显著性差异,而对于白葡萄酒的评分,评价差异性较为不明显。为了评价两组结果的可信度,借助Alpha模型用克伦巴赫α系数衡量,并结合F检验,得出红葡萄酒第一组评酒员的评价结果可信度更高,而对白葡萄酒的品尝评分,第二组评酒员的评价结果可信度更高。综合来看,主观因素对葡萄酒质量的评价具有不确定性。 结合已分析出的两组品酒师可靠性结果,对葡萄酒的理化指标进行加权平均,最终得出十位品酒师对样品酒的综合评价得分。将每一样品酒的综合得分与其所对应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一级指标)共同构成一个数据矩阵,采用聚类分析法,利用SPSS软件对葡萄酒样进行分类,根据分类的结果以及各葡萄样品酒综合得分最终将酿酒葡萄分为A(优质)、B(良好)、C(中等)、D(差)四个等级,客观地反映了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与葡萄酒质量之间的联系。 为了分析酿酒葡萄与葡萄酒理化指标之间的联系,采用相关分析法,能有效地反映出两者间的联系,取与葡萄各成分相关性显著的葡萄酒理化指标,与葡萄成分做多元线性回归得出葡萄酒理化指标与酿酒葡萄的拟合方程,从而反映酿酒葡萄与葡萄酒理化指标之间的联系。 由于已经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酿酒葡萄和葡萄酒理化指标之间的关系,因此从酿酒葡萄成分对葡萄酒的理化指标的影响,再研究出葡萄酒理化指标与葡萄酒质量的联系,便可作为一个桥梁,反映出葡萄与葡萄酒理化指标对葡萄酒的质量的作用。研究葡萄酒理化指标与葡萄酒质量的联系,需要运用变量间的相关性及Pearson系数法分析葡萄酒的理化指标与葡萄酒质量评价指标的相关性,通过比较选出与葡萄酒评价的一级指标相关性程度大的葡萄酒成分,进行回归分析法,建立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与葡萄酒质量之间的拟合方程,结合各个质量一级指标的权重,从而完成了从葡萄酒成分对葡萄酒质量的客观评价。综合计算结果,与酿酒葡萄分级的结果吻合,所以分析结果较客观。

葡萄酒品尝学习题

《葡萄酒品尝学》习题 REVIEW QUESTIONS OF WINE TASTING 绪论 1.品尝学的定义、研究内容; 2.品尝的定义(原理)、目的、作用(消费者、专业人员)、过程; 3.品尝员应具备的要求和条件及达到的途径? 3.如何学好品尝学? INTRODUCTION 1. The definition and the content of the science of Wine Tasting. 2. The definition, purpose, function, and process of Wine Tasting. 3. What qualities should the winetaster have and how can they have these qualities? 4.How to study Wine Tasting well? 品尝的生理学原理 1.神经感受器包括哪些? 2.视器的结构功能 3.与视觉、味觉触觉有关的神经 4.四种基本呈味物质的敏感区 5.嗅觉通道的构成 6.嗅球、味蕾的作用 7.视觉调节、色调、色度、感觉分析、总体辨别 8.获得正确的感官特性的条件 THE NEUR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OF TASTING

1. What senses are used in wine tasting? 2.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eyes. 3. What are the nerves related to the sight and taste? 4. What are the sensitive zones of the four primary tastes on the tougue? 5. What are the routes of air get to the olfactory epithelium? 6. The function of olfactory bulb and taste buds? 7. Definition of sensory analysis, global recognition, tint and depth of color, and sight regulation. 8. How to get the ture sensory characteristics of wine? 葡萄酒的外观分析 1.葡萄酒的外观特性包括哪些指标? 2.葡萄酒外观的分析方法 3.葡萄酒的外观与酒的种类、酒龄、缺陷等的关系 4.各类葡萄酒正常的颜色 5.描述葡萄酒外观的词汇 THE VISUAL ASPECTS OF WINE 1. What index can show the visual aspects of wine? 2. The method of evaluate the visual aspects of wine? 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isual aspects and the type, age, and faults of wine. 4. The color vocabulary of different types of wine. 5. The vocabulary of describing the visual aspects of wine. 6.Make a Davis color wheel in Chinese according to the English version. 7. Make a Davis color wheel in Chinese according to the English version.

家庭自制葡萄酒的制作方法

家庭自制葡萄酒的制作方法 1.破碎。将成熟的红葡萄用清水冲洗干净后,除去果梗及青粒、霉粒、破粒等,放入经过消毒容器(小缸)里,用手挤碎或捣碎,但操作前须将手、木棒、容器等先用高锰酸钾水洗一次,再用清水冲一次,然后再去操作,以防止杂菌污染,同时要注意不要使用铁、铜等金属的工具和容器(或用干净铝勺在杯中经消毒)将葡萄捣碎。 2.发酵。发酵是将葡萄皮汁中的糖分经酵母的作用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红葡萄酒的前发酵过程是皮汁混在一起的,酵母在葡萄破碎时已接入汁中,因为葡萄皮上的白霜存在有酵母,所以自制葡萄酒在发酵时可以不另外加入酵母。发酵的温度最好在15~25℃,不应超出35℃,但用小型容器发酵,散热较容易,一般可以达到不超过32℃。当皮汁装入容器后,一般经过一天即可开始发酵。液面开始是平静,这时已有微弱的二氧化碳气泡产生,表示酵母已开始繁殖,经过2~3天有大量二氧化碳放出,皮渣上浮结成一层帽盖,口尝果汁,甜味渐减,酒味渐增。发酵时每天应将上浮的葡萄皮用消毒筷子压到汁内两次,这样做一方面防止葡萄皮生霉,变酸,同时可将皮上的色素浸入汁中,且排出CO2,使酵母得到氧气,发酵更旺盛。高潮后,发酵势头开始减弱,此时可以进行加糖,加糖是用葡萄原酒来溶解,而不要用水化糖后再加入,等白糖完全溶解后,继续在容器中进行发酵,最后二氧化碳放出至微弱而接近平静,酒精味很浓、糖分减少至1%以下,汁液开始清晰,即为发酵结束,进行压榨,将皮汁分离。 3.压榨。压榨的方法是用洁净的布袋或纱布,进行挤压或扭压,红葡萄酒液即流出来,称为元酒。 4.加鸡蛋清澄清。30毫升葡萄原酒约加鸡蛋清一个。方法是将鸡蛋清打成泡沫状,用少量酒充分搅拌混合,然后加入酒中,再充分搅拌和静置,至酒液清透明,将沉淀物弃掉。 5.葡萄酒的加糖。大多数人的习惯是觉得葡萄酒应该是甜的,因此,需将葡萄酒进行加糖调配,加糖量约12~14%,溶解糖时要用原酒搅拌溶解。这样,具有浓厚的“玫瑰”香味,酸甜适口的红葡萄酒制成了,但如果在容器中密闭贮存2个月,则酒的风味更加醇厚。 葡萄酒(pú táo jiǔ ):用新鲜的葡萄或葡萄汁经发酵酿成的酒精饮料。通常分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两种。前者以带皮的红葡萄为原料酿制而成;后者以不含色素的葡萄汁为原料酿制而成。葡萄酒是指用纯葡萄汁发酵,经陈酿处理后生成的低酒精度饮料。全世界葡萄酒品种繁多,一般按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葡萄酒的分类: (一)按酒的颜色 1.红葡萄酒:葡萄带皮发酵而成,酒色分为深红,鲜红,宝石红等。 2.白葡萄酒:用白葡萄或红葡萄榨汁后不带皮发酵酿制,色淡黄或金黄,澄清透明,有独特的典型性。 3.桃红葡萄酒:用红葡萄经过短期浸渍发酵酿成的葡萄酒,一般颜色为粉红色。 一,一定要在葡萄大量上市的夏天买自然成熟的葡萄,不要买反季节的大棚里栽种的葡萄。要买紫红色的成熟了的葡萄(尝尝味道,很甜的一般是成熟

(精编)葡萄酒质量的评价

(精编)葡萄酒质量的评 价

2012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授权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可将我们的论文以任何形式进行公开展示(包括进行网上公示,在书籍、期刊和其他媒体进行正式或非正式发表等)。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A (隐去论文作者相关信息) 日期:2012 年9 月10 日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2012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赛区评阅记录(可供赛区评阅时使用): 评

阅 人 ,,,,,,,,,, 评 分 ,,,,,,,,,, 备 注 ,,,,,,,,,, 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葡萄酒质量的评价 摘要 葡萄酒质量的好坏主要依赖于评酒员的感观评价,由于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对于酒质量的评价总会存在随机差异,为此找到一种简单有效的客观方法来评酒,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通过研究酿酒葡萄的好坏与所酿葡萄酒的质量的关系,以及葡萄酒和酿酒葡萄检测的理化指标的关系,以及葡萄酒理化指标与葡萄酒质量的关系,旨在通过客观数据建立数学模型,用客观有效的方法来评价葡萄酒质量。 首先,采用双因子可重复方差分析方法,对红、白葡萄酒评分结果分别进行检验,利用Matlab软件得到样品酒各个分析结果,结合数据分析,发现对于红葡酒有的评价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于白葡萄酒只有53%的评价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比较可知,两组评酒员对红葡萄酒的评分结果更具有显著性差异,而对于白葡萄酒的评分,评价差异性较为不明显。为了评价两组结果的可信度,借助Alpha模型用克伦巴赫系数衡量,并结合检验,得出红葡萄酒第一组评酒员的评价结果可信度更高,而对白葡萄酒的品尝评分,第二组评酒员的评价结果可信度更高。综合来看,主观因素对葡萄酒质量的评价具有不确定性。 结合已分析出的两组品酒师可靠性结果,对葡萄酒的理化指标进行加权平均,最终得出十位品酒师对样品酒的综合评价得分。将每一样品酒的综合得分与其所对应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一级指标)共同构成一个数据矩阵,采用聚类分析法,利用SPSS软件对葡萄酒样进行分类,根据分类的结果以及各葡萄样品酒综合得分最终将酿酒葡萄分为A(优质)、B(良好)、C(中等)、D(差)四个等级,客观地反映了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与葡萄酒质量之间的联系。 为了分析酿酒葡萄与葡萄酒理化指标之间的联系,采用相关分析法,能有效地反映

快速判断葡萄酒质量的办法

快速判断葡萄酒质量的办法 很多因素会导致一瓶葡萄酒变坏,最常见的因素就是软木塞污染(即在装瓶前软木塞受到了污染)和氧化(葡萄酒与氧气接触过多)。其他的因素还有褐化(由高温引起)和再发酵(葡萄酒在瓶中进行二次发酵)。 被软木塞污染的葡萄酒其实是被软木塞中的TCA细菌污染。如果软木塞中的TCA细菌过多,这种细菌就会转移到葡萄酒中,让葡萄酒变质。不过要注意的是,拿软木塞来闻一下并不能判断它是否被TCA污染。虽然闻软木塞这个动作可能看起来比较酷,但是其实这样做并没有什么作用。 氧化是葡萄酒变坏的最大杀手。如果储存不当,葡萄酒就可能会与氧气过多、过久接触。另外,开瓶后的葡萄酒如果不尽快喝完,也会很容易发生氧化。 那么,怎样判断一款葡萄酒到底有没有变坏呢? 第一招:看 1、如果一款红葡萄酒的颜色比较黯淡,没有光泽,呈不正常的棕色,那它可能已经过度氧化或者受到了其他污染。如果一款白葡萄酒呈很深的黄色,它也可能发生了过度氧化。 2、开瓶前,如果发现软木塞被从瓶中微微推了出来,这意味着葡萄酒可能经历过高温,导致瓶中气体压力升高,把塞子往外挤。 第二招:闻 1、如果一款葡萄酒闻起来像是老太太的旧衣橱的味道,比如发霉、陈腐、湿纸板、湿狗的味道,那它应该是变坏了。 2、如果一款非雪利葡萄酒闻起来却像是雪利葡萄酒的味道,那它很可能已经变坏了。 3、如果一款葡萄酒闻起来像是把煮过的葡萄干放在锅里一两个星期后发出来的味道,那它很可能已经变坏了。煮得过熟的水果的味道或者浓郁的葡萄干的味道都预示着葡萄酒可能已经变坏。 第三招:品 1、如果葡萄酒带有刺激的、醋酸似的或者化学物品似的风味,那说明它已经变坏了。通常在品尝之前,你就可以闻到这样的味道。 2、如果一款葡萄酒的口感比较寡淡、沉闷,缺乏应有的果香,那它可能已经变质了。 3、如果你在一瓶非起泡葡萄酒中发现气泡,这意味着该酒很可能在瓶中发生了二次发酵;当然,不是所有二次发酵都是坏事,有些葡萄酒是经过酿酒师的特别处理而在装瓶后继

葡萄酒品尝学第8章品尝训练

第8章品尝训练 第一节理论品尝训练(单项”元素”的训练) 理论品尝训练的目的主要是: 进一步掌握品尝及感觉的原理。熟悉葡萄酒中常见的固定物质和挥发性物质的感观特征、建立这些物质的味感间和气味间的平衡概念。了解物质刺激与感觉强度之间的关系;了解感觉临界值的概念,确定每人对基本呈味物质的味觉或值及一些呈香物质的嗅觉阈值;具体的训练操作及要求见《学生训练用书》。 一、确定人对某些物质的感觉临界值 1.四种基本物质的味觉阈值的测定 2.一些呈香物质的嗅觉阈值的测定 二、基本呈味物质的感观特征 1.四种基本呈味物质的味觉 2.葡萄酒中的甜味物质 3.酒精的甜味 4.同浓度下不同有机酸的味觉特征 5.同PH值下不同有机酸的味觉特征 6.甜味与酸味的互作 三、气味物质的感观特征 1.生活中常见物质的嗅觉特征 2.一些化学药物的嗅觉特征 第二节分析品尝训练 单项因素对葡萄酒口感和气味的影响 分析品尝训练的目的是了解单项因素对葡萄酒口感和气味的影响,即当改变葡萄酒的酒度、酸度、糖含量、以及酚类物质和S02含量等因素时,葡萄酒感观特征的变化,进一步 掌握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物质刺激与感觉强度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优质葡萄酒所应具备 的感观特征。 一、甜味物质对葡萄酒感观特征的影响 1.酒度变化的影响 2.甘油变化的影响 3.糖含量变化的影响 4.酸度变化的影响 5.多酚含量变化的影响 6.味觉平衡实验 二、挥发性物质对葡萄酒感观特征的影响 1.醋酸含量变化的影响 2.乙酸乙酯的感观特征及对葡萄酒的影响 3.SO2浓度的变化对葡萄酒的影响第三节综合训练(葡萄酒品尝) 综合训练(葡萄酒品尝)的目的,是了解品尝的全过程全面掌握葡萄酒品评的标准;了解不同类型优质葡萄酒的感观特征;掌握描述、评语的写法。

品葡萄酒的过程步骤(精)

品葡萄酒的过程步骤 品葡萄酒的过程步骤 品葡萄酒的过程步骤 相信大部分爱酒人士都曾被教导过这样品酒:看、闻、尝,三字经就能带你走进葡萄酒的世界吗?还是,你需要再多知道一点什么?我们现在就教你如何真正享受杯中好酒。 看 错误动作:将酒杯倾斜45%,放在与眼睛平视的地方。这种错误在大庭广众下比比皆是,它使肉眼所见的葡萄酒颜色比标准色度表偏深。 正确动作:找一份好光线,以白色作为背景(品鉴葡萄酒时最好是白色桌布,或者桌上有张白纸),将酒杯倾斜着放在眼睛下方45度角的位置,仔细鉴别酒的颜色。 看些什么: 葡萄酒的颜色对它的品质有多大启示呢?路易·非奈斯主演的电影《美食家》中,失去味觉的美食大师仅凭葡萄酒的颜色、挂杯、沉淀就能确定它的品种、酒庄和年份。作为普通的爱好者,紫红色预示着酒体年轻,宝石红象征活力,砖红代表岁月悠长;宝绿色象征白酒的青涩简单、琥珀色也许暗示氧化过快。但这都不是绝对的,葡萄酒太复杂,妍媸美丑需要鼻子和舌头进一步验证。 闻 正确动作:先触摸一下酒杯,确定酒不是太冰,否则香气凝结着散不出来。白酒的最佳品尝温度是10到14摄氏度,红酒是15到18摄氏度。确定温度适宜之后,再轻晃酒杯,加速香气挥发,把鼻子伸到杯口并用力吸气。 闻些什么: A,闻一闻酒坏了没——确定酒里面有没有木塞味,二氧化硫味,或者美洲葡萄酒常见的狐臭味?入门级的酒客都必须牢记这些不愉快的味道,如果有,请侍酒师换一瓶。 B,发掘酒里的香气——人们把葡萄酒的主要香气分门别类地放进几十个小瓶子,这种工具叫“酒鼻子”(Le nez du vin)。真正的品鉴专家,脑子里藏着酒鼻子。他们一闻就知道白酒里面有没有番石榴味、杏子味、苹果味,红酒里面是否有咖啡味、黑醋栗味、干草味。鉴别酒香是一场嗅觉和记忆的比拼。高手仅凭一款酒的香气,就能推测出葡萄品种和产地。例如浓郁的荔枝香和玫瑰花瓣香象征Gewurtztraminer,专家再根据其它细微的特征,他能确定它是来自法国、德国、还是意大利。 香味和酒质的关系:香味不一定预言酒的味道,但香味就是葡萄酒价值本身。一瓶酒香气怡人的酒,很可能味道叫人失望。但不确定性恰恰是葡萄酒的魅力所在。 尝 正确动作:抿10ml的葡萄酒,用舌头搅动并吸气。请别担心发出“啧啧”声,这能使酒的味道随着升温尽可能发散出来。如果情况允许,请把

葡萄酒质量的评价模型 全国数学建模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授权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可将我们的论文以任何形式进行公开展示(包括进行网上公示,在书籍、期刊和其他媒体进行正式或非正式发表等)。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A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长江师范学院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 李蓉 2. 马艳 3. 周成楷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廖江东 日期: 2012 年 9 月 10 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

葡萄酒质量的评价模型 摘要 本文围绕葡萄酒的质量评价问题进行讨论,主要应用数据的统计原理以及数据的处理方法对酿酒葡萄的分级、葡萄酒和葡萄的理化指标的联系、以及葡萄酒质量评价问题建立了模型,并对模型做了较详细的模型检验,客观地实现了问题的解决。 问题(1),是一个数据统计问题,首先对红、白葡萄酒每类酒的样本数据建立了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模型,通过对比T统计量t值与T分布表给出的相伴概率值之间的大小,得出两组数据样本具有显著性差异。对于两数据样本的可信度问题,本文巧妙通过对每类的两个数据样本的均值方差的图像分析和对客观的评价准则考虑,得出结果:第二组评酒员给出的分数更具有可信性。 问题(2),属于多方案排序问题,首先利用问题(1)中的结果得到两组样品的有效性较高的评分数据样本,并借以建立了排序模型。同时本文还应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法),得出了两类葡萄酒质量的排序,然后通过权重法筛选出氨基酸、糖、蛋白质作为核心理化指标。最后基于“层次分析法”评价模型建立分级评价模型,通过权重算法得到以核心量化指标的贴近度作为分级的标准,确定出了对酿酒葡萄的四个等级:(见表4-15、4-16)。 问题(3),对附件2中一级指标下的多重数据进行求平均值处理获得该级指标的最优值,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首先对酿酒红、白葡萄的30种一级指标进行筛选,筛选出众多核心理化指标的最优值,并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针对多重数据下的多种指标进行分别拟合,从中抽出拟合最好的一组数据和结果进行图像分析,得出整体的酿酒葡萄与葡萄酒的理化指标成正相关的关系。 问题(4),本文基于问题(1)、问题(2)和问题(3)的研究结果,首先针对酿酒葡萄和葡萄酒的理化指标对葡萄酒质量影响问题,建立了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并运用逐步回归方法对这里的最优值进行有效而合理的筛选,之后将筛选得到的多个理化指标给与拟合,并对其进行图像分析,得出筛选出来的5个一级指标就可以反映出整体的关系,最后应用这个结果论证出:用葡萄和葡萄酒的理化指标来判断葡萄酒的质量是不全面的。 关键词:葡萄酒的评价 T检验层次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逐步回归法

葡萄酒品尝学-葡萄酒的口感及口感分析

第4章葡萄酒的口感及口感分析 第1节口腔、舌及人的味觉反应 人接受呈味物质刺激的器官(感觉器)是口腔、舌;其中主要是通过味觉受纳器细胞产生反应;这些味觉受纳器细胞包含在味蕾之中。人接受呈味物质的刺激,通过脑神经传大脑,人由此获得味觉。 4.1.1 口腔(图4-1) 口腔是消化管的起始部,前借口裂通外界,后经 咽峡与咽相续。 口唇:口腔的前壁,分为上唇和下唇,两唇围成 口裂; 鼻唇沟为唇与颊的分界标志。 颊:口腔的侧壁 牙:镶嵌在上、下颌骨的牙槽内。 内房:口腔被上、下牙弓分为: 前方的口腔前庭 后方的固有上腔 腭:口腔的顶(上膛), 表面覆有粘膜。腭分两部份: 前2/3以骨腭为基础-硬腭 后1/3以肌和睫为主-软腭 腭垂:软腭后-乳头状突起, 其两侧为腭舌弓和腭咽弓。 咽峡:由腭垂、两侧的腭舌弓 和舌根共同围成。 咽峡是口腔和咽的分界。 舌:(见4.1.2) 4.1.2 舌 舌位于口腔底,具有感受味觉,搅拌食物,协助吞咽和辅助发音等功能。 4.1.2.1 舌的形态:舌分上、下两面。 舌的上面(舌背) 舌背前2/3称舌体(其前端较狭窄,称舌尖) 舌背后1/3称舌根。 舌的下面及舌系 带 舌的下面的正中线处的一条连于口腔底的纵行粘膜皱襞。 4.1.2.2 舌的构造: 舌由舌肌外被粘膜而成。 1.舌粘膜:呈淡红色,其表面的小突起称舌乳头,感受化学刺激(味觉)和物理刺激(触觉)。 菌状乳头:红色圆点,多见于舌尖和舌的侧缘,含有味细胞; 软廓乳头:大,周围有一环形沟;位于舌体的后部,含有味细胞; 丝状乳头:呈绒状,遍布舌背,能感受物理刺激(触觉)。

2.舌肌:为骨骼肌,分舌内肌,舌外肌。通过舌肌的伸缩,控制舌的运动。 4.1.2.3 舌乳头构造 舌粘膜表面的舌乳头能够感受化学刺激(味觉)和物理刺激(触觉),这主要是通过味觉受纳器细胞完成的(图4-2)。 --每个舌乳头包含多个味蕾; 在成人的舌头和软颚上大约有9000个味蕾,在口腔内的硬颚、咽、喉以及其他区域也有少量味蕾。 --每个味蕾又含有数个味觉受纳器细胞(味细胞); --每个味觉受纳器细胞又有许多微绒毛(味细胞极细的延伸部分;微绒毛增加了味细胞的感受面)。 图4-2舌乳头及味蕾 图4-4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 4.1.3 与味觉有关的脑神经 脑神经共有12对。其中与味觉、触觉有关的3对是面神经(颜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图4-3;图4-4)。 4.1.3.1 面神经: 面神经为混合性神经。 含有三种纤维:躯体运动纤维、内脏运动纤维、内脏感觉纤维。其走向和功能如下:脑面神经 经内耳门入面神经管,由管内发出: 内脏运动纤维:支配泪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等腺体的分泌活动 内脏感觉纤维:布于舌前2/3的味蕾 经茎乳孔入面神经管,由管内发出至颅外: 躯体运动纤维: 穿入腮腺后分为五支,呈扇形穿经腮腺的上缘、前缘和下缘,走 向颞部、颧部、颊部、下颌缘及颈部,支配面肌。 面神经损伤可影响人的味觉。如损伤部位在颅外,由于只伤及躯体运动纤维,所以表现为同侧面肌瘫痪。如损伤在面神经管段(内脏运动和感觉纤维分出之前),则除上述症状外,

图解葡萄酒的制作方法

葡萄酒的制作方法(图) 本文详细介绍了葡萄酒的制作方法内含图片说明。下面就来看看葡萄酒的制作方法吧! 买回来足量的葡萄,最好是巨峰葡萄。有些葡萄适合做酒,有些品种是不适合做的。大致冲洗一下,千万不要害怕洗不干净而没命地穷洗恶洗,要知道酒厂做葡萄酒是不洗的,咱们自制也不要洗过份,因为葡萄皮上那层白霜是天然的发酵剂,把它洗没了会不好发酵的呀。我第一次因为只怕它坏所以特意搞了一只新的软毛牙刷把每一粒葡萄都洗得好净,累得直不起腰来了,结果是费力不讨好,当晚就发现了这个巨大的错误!第二天重买了葡萄重做。不过第一次做的也还可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把葡萄晾到十足干——也不是要做葡萄干儿,只是晾到表面没有生水就

可以了。我想下了办法,把串串的葡萄夹到这个上面,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好一派丰收景象! 本人从附近市里买了大玻璃瓶。做葡萄酒的物件可以用陶瓷的或者玻璃的。二次发酵的时候也可以用可乐、雪碧瓶子。把手手洗净擦干,把葡萄们摘下来放进这瓶中,然后伸手进去抓得稀烂。做的全过程要

注意坚决不能沾油与生水。如果瓶口不够大,只好就势把葡萄捏烂带皮带籽儿扔进去就可以了。注意不要装太满,装到四分之三即可。因为葡萄发酵后会涨起来的,如果装太满就会溢出来啦。随后按10:2或者10:3的比例放适量白糖进去搅匀。呶,这是我今天新做的一大瓶。 哦对了,这是第一次发酵过程,不需要完全密封。盖住即可。因为葡萄发酵要产生大量气体,盖太紧的话有可能会炸盖的。 小酒儿好做瓶子难找啊!我刚开始做的时候真为用什么样的瓶子犯难了,在超市发现了这种超大的罐头后当即买了三瓶。不图吃罐头图内个瓶子。这是用唯一的用玫瑰香葡萄做的一罐,这个品种的葡萄不太出酒。我还没尝呢,不知道好喝不好喝。不过看起来是非常诱人的。

葡萄酒的质量和哪些因素有关

葡萄酒的质量和哪些因素有关 1原料 葡萄的质量由品种、栽培气候和栽培工艺共同决定。品种是基础,工艺是辅助,而栽培气候则决定了能否种植出优质的葡萄。那么什么样的气候适合种植葡萄呢?我们可以从雨量、温差、光照几个方面讨论。葡萄是抗旱不抗涝的植物,且根系十分发达,可以深入地底汲水。所以年降雨量在300-500mm比较合适。在葡萄成熟的季节,雨量越少越好,因为过的雨量会滋生病虫害。同时降低光照。葡萄是喜光性植物,如果无法获得充足的光照,葡萄将无法进行充足的光合作用,呈味物质、葡萄花色素、芳香物质等都无法良好的积累。葡萄的含糖量是由昼夜温差决定的,当白天温度较高,葡萄进行光合作用积累的糖分多,晚上温度低葡萄进行呼吸作用消耗的糖分少,所以葡萄的含糖量就会高。同时,在弱呼吸作用的条件下,苹果酸被消耗掉。葡萄将会糖高而酸度适中。 2.生产工艺 白葡萄酒的工艺要点在于低温澄清,而红葡萄酒的工艺要点是皮渣的浸提和皮渣分离。由于白葡萄酒是纯汁发酵,在发酵过程中不存在浸渍作用。而干白葡萄酒的质量,主要由葡萄品种的一类香气和源于酒精发酵的二类香气以及酚类物质的含量所决定。所以,在葡萄品种一定的条件下,葡萄汁的取汁速度及其质量、影响二类香气形成的因素和葡萄汁及葡萄酒的氧化现象即为影响干白葡萄酒质量的重要工艺条件。发酵前的葡萄汁澄清与否,主要影响一类香气和酒精发酵的二类香气及酚类物质的含量。 干红葡萄酒的质量主要决定于酚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必须有能达到红葡萄酒颜色要求的色素,还必须有合适的单宁结构,浓郁复杂的香气同样是红葡萄酒必不可少的质量因素。浸渍作用对红葡萄酒的酿造是必需的,合理的浸渍条件和强度既可以获得满意的颜色,又可以获得丰满柔和的口感。在红葡萄酒酿造中,为了将红葡萄酒皮渣中的优质单宁、花色素、酚类化合物以及芳香物质转移到发酵酒中,需加强对皮渣的浸提。适宜的发酵温度,果胶酶,酿酒单宁的应用和合理的带皮发酵时间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浸渍工艺中浸渍与发酵是同时进行

葡萄酒品尝学第8章 品尝训练

第8章品尝训练 第一节理论品尝训练(单项"元素"的训练) 理论品尝训练的目的主要是: 进一步掌握品尝及感觉的原理。熟悉葡萄酒中常见的固定物质和挥发性物质的感观特征、建立这些物质的味感间和气味间的平衡概念。了解物质刺激与感觉强度之间的关系;了解感觉临界值的概念,确定每人对基本呈味物质的味觉或值及一些呈香物质的嗅觉阈值;具体的训练操作及要求见《学生训练用书》。 一、确定人对某些物质的感觉临界值 1.四种基本物质的味觉阈值的测定 2.一些呈香物质的嗅觉阈值的测定 二、基本呈味物质的感观特征 1.四种基本呈味物质的味觉 2.葡萄酒中的甜味物质 3.酒精的甜味 4.同浓度下不同有机酸的味觉特征 5.同PH值下不同有机酸的味觉特征 6.甜味与酸味的互作 三、气味物质的感观特征 1.生活中常见物质的嗅觉特征 2.一些化学药物的嗅觉特征 第二节分析品尝训练 单项因素对葡萄酒口感和气味的影响 分析品尝训练的目的是了解单项因素对葡萄酒口感和气味的影响,即当改变葡萄酒的酒度、酸度、糖含量、以及酚类物质和SO2含量等因素时,葡萄酒感观特征的变化,进一步掌握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物质刺激与感觉强度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优质葡萄酒所应具备的感观特征。 一、甜味物质对葡萄酒感观特征的影响 1.酒度变化的影响 2.甘油变化的影响 3.糖含量变化的影响 4.酸度变化的影响 5.多酚含量变化的影响 6.味觉平衡实验 二、挥发性物质对葡萄酒感观特征的影响 1.醋酸含量变化的影响 2.乙酸乙酯的感观特征及对葡萄酒的影响 3.SO2浓度的变化对葡萄酒的影响 第三节综合训练(葡萄酒品尝) 综合训练(葡萄酒品尝)的目的,是了解品尝的全过程全面掌握葡萄酒品评的标准;了解不同类型优质葡萄酒的感观特征;掌握描述、评语的写法。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葡萄酒评价体系研究

Advances in Applied Mathematics 应用数学进展, 2015, 4(4), 376-384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5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c516813350.html,/journal/aam https://www.360docs.net/doc/c516813350.html,/10.12677/aam.2015.44047 The Study on Evaluation System of Wine Based on Data Mining Sizhe Wang1, Zhigang Wang2*, Yong He2 1Automation Professional Class 1301,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2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Hainan Received: Nov. 8th, 2015; accepted: Nov. 23rd, 2015; published: Nov. 30th,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c516813350.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Based on Question A of Mathematical Contest in Modeling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2012, the empha-sis in this paper is mainly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evaluation system of wine based on data mining technology. The wine quality is determined by the score of the wine tasting. We analyze the credi-bility of the liquor score by one-way ANOVA. We classify the wine grape by extracting common factors of some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dicators from the wine grape, and by clustering the factor score and wine score. The stepwise regress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through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dicators and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dicators of wine grapes. By the regression model between the aroma substances and the score of the wine, the key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dicators of wine quality will be found. In the end, some shortcomings of current rating system of wine will be pointed out. Keywords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Wine, Data Mining Technology, One-Way ANOVA, Cluster Analysis, Regression Analysis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葡萄酒评价体系研究 王思哲1,王志刚2*,何勇2 1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1301班,湖南长沙 2海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海南海口 *通讯作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