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美术九下word教案7陶艺创作

◆本课知识点:

陶瓷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现代陶艺在传统陶瓷生产基础之上、运用手工或拉坯等成型方法、创作出以欣赏和审美为主要目的现代艺术。

陶艺创作方法:1.泥板成型法。2.泥条盘筑法。3.拉坯成型法。

◆本课教学重点:

了解陶艺创作的艺术特色和工艺成型方法。

◆本课教学难点:

运用陶艺的制作方法,做出独特而有趣的陶艺作品。

第7课陶艺创作

一、教材分析

(一)编辑指导思想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7—9 年级学段要学习“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注重通过对各种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陶艺创作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在学习陶艺创作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和运用各种陶艺成型方法,创作出新颖有趣的陶艺作品。本课的学习重点是了解陶艺创作的特点和工艺成型方法,为掌握学习重点,本课教学从赏析陶艺作品入手,了解被誉为陶瓷故乡的中国陶瓷艺术,通过动手实践,体验制陶的乐趣。

陶艺是陶瓷艺术的简称,是运用陶瓷材料和工艺进行的一种艺术创作活动,是一门以手工成型为主的造型艺术。中国是“陶瓷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更是中华名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中国陶瓷艺术精美绝伦,曾让欧美及世界各国人民赞叹不已。中国的现代陶艺一方面继承了本国陶艺传统,另一方面受到西方现代陶艺的影响,两者融合,逐步形成了现代陶艺的崭新面貌。陶艺创作课蕴含着深厚的传统艺术内涵,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学生接触陶泥,感受它的神秘和乐趣,体会到它的自然、淳朴,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创作思维,在创作的艰苦与快乐中,陶冶情操,得到精神享受。

(二)教材版面分析

本课共有三个页面,分为两个板块。第一板块,陶艺作品欣赏;第二板块,陶艺创作方法。

第一板块:陶艺作品欣赏。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传统陶艺;第二部分介绍现代陶艺。

第24页上方,主课文分为三个自然段,每一段的意思有所不同,第一段说的是在新石器时代,中国人就发明了陶器。大约在3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原始瓷器。陶瓷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中国被赞誉为“陶瓷的故乡”;第二段解释什么陶艺。陶艺是运用陶瓷材料和工艺进行的一种艺术创作活动,是一门以手工成型为主的造型艺术。它的发展是建立在传统陶瓷生产基础之上,以欣赏和审美为主要目的的现代艺术。陶艺以其特有的表现手段和语言,

并经过火的“洗礼”,深受人们的喜爱。第二段介绍陶艺创作充分利用陶泥的可塑性,通过工艺成型表现其美感特征。如,在陶瓷作品成型过程中,通过手工捏制表现出随意自由的味道;或通过拉坯形成快速流畅的痕迹,来表现自己的艺术追求。它以独特的造型语言、材料质感和文化内涵,展示出古朴、自然和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主课文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为什么中国被赞誉为“陶瓷的故乡”、知道什么是现代陶艺、明白陶艺创作又是怎么回事。

第一部分,传统陶艺作品的赏析。教材第24页左上方的图例为1924年出土于甘肃和政县(今临夏回族自治州)半山地区的《菱纹彩陶双耳罐》。

《菱纹彩陶双耳罐》是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中半山类型的代表,体现着新石器时代彩陶艺术的最高水平。此罐侈口、短颈、丰肩、鼓腹、平底,腹部两侧装饰着既美观又实用的双半环耳,造型比例和外廓线的转折都非常考究。形象浑圆、饱满,稳重大方,是我国早期陶器工艺史上最成功的造型之一。彩绘以黑色为主,卓越地利用了纹样和底子相互衬托成型的手法,获得阴阳双关,虚实相生的奇异美妙的效果。纹样为二方连续,有很好的平视效果,从陶器上部俯视则又成为优美的圆形适合图样,增强了器物的丰满感。

《菱纹彩陶双耳罐》具有高度的审美与实用价值,中国是使用陶器最早的国家之一,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已能熟练地运用手工拉坯的技术,还能运用几何纹样绘制精美的图案。大约在3000多年前中国又出现了原始瓷器。距今约1700多年的东汉时期,中国人又发明了真正意义上的成熟瓷器。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所以中国被赞誉为“陶瓷的故乡”。

第二部分,现代陶艺作品欣赏。教材第24页中下方和第25页图例均为我国当代优秀的陶艺作品,很多是近年来在陶艺大赛中获奖作品,这些作品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时代的气息、多变的造型、丰富的釉彩,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既避免了对于一些经典内容的重复,又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从而更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想象,为学生做出个性化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范本。

长青现代陈若菊

作者陈若菊历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美术设计,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教员,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主任、教授。作品《长青》形似一段老树干,朴拙随意

却婀娜生姿。自器口直通到底的曲线如树皮的纹理又似一股清流,其间镶嵌着如树种的小球,活泼天然,充满生机。通体施水青色釉彩,恬淡自如,与器型、装饰浑然一体,生机勃勃。

华夏图腾现代祝大年

这是著名陶艺家祝大年先生的代表作,钧釉陶瓷雕塑,表现的是华夏的象征,它是由海中的主宰——龙、陆地中万兽之王——虎、空中之冠——鹰三部分塔式重叠而组成的,粗质的陶胎上挂着厚薄不一的天蓝色釉。作品造型稚拙粗犷,富于装饰性和韵律感,色彩单纯而又统一,非常有气势,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在国内外展览中,受到一致好评。

天地和融之地现代黄邦雄

作者黄邦雄1984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后留校任教。作品《天地和融之地》造型简练、丰满浑圆,既有民间趣味,又富于装饰感和时代感。泥条的干裂、表面形体的凸凹变化、穿插的纹理,使器物产生巧妙交错的美感,充分体现出天与地完美融和的主题。

苗家女现代曹志强

曹志强是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教授,陶艺作品《苗家女》采用现代雕塑的造型手段和技法,用粗犷的泥板表现苗家女简朴的装束,体现艺术家对原生态的追求。使人观之有一种返璞归真、摒弃浮躁、沉静心灵之感。同时该作品也弘扬了传统文化与时代元素相融合的精神。

个体经营者——卖早点现代曾明玉陈云贵

作者根据造型需要,将泥板、泥条旋转、扭曲、挤压,最大限度地发挥陶泥的可塑性。利用传统“观音手”的捏塑技巧表现人物,在线条的粗细、长短、疏密、组织安排得巧妙。色釉单纯,情趣质朴。把传统技艺蕴藏于当代陶艺中,把写意手法融入到雕塑里来,具有很强的文化、历史和艺术深度。”

金秋现代李泓

作品的主体部分由泥板卷合而成,上缘切出不规则的条形呈微张状,神似秋天沉甸甸的谷穗,给人无尽的遐想空间。金黄色的釉彩,稍显露深浅变化,带有淡淡的怀旧感,突出金秋的主题。

茶具现代方晓璐

作品为泥板成型,显得着实厚重。壶口和杯口呈现一种自由的形态,带着手工捏塑的自然痕迹。托盘为黑白两色,极具装饰感。随意流淌的蓝灰色釉彩与器型风格结合紧密协调,整个作品给人质朴天成的感觉。

第二板块:陶艺的创作方法。

26页左上角图例是陶艺创作时所用的工具。文字与图例相对应,形象地介绍陶艺的三种成型方法:

1.泥板成型法:将陶瓷泥料碾、拍成板状,按需切割成块,然后对泥板进行弯卷、围合、贴加等方法造型。

2.泥条成型法:先搓好泥条,注意保湿。用其盘制一些造型比较复杂、随意性强的陶器。这种造型方法的优势在于,泥条可自由弯曲盘转,制作方便。保留泥条在盘筑时留下来的手工痕迹和自然盘旋的纹理,可增强其艺术特色。

3.拉坯成型法:将揉练均匀的泥团放在拉坯机转盘中心,双手蘸水,在泥团上开孔、压底并拉出泥筒,再经过手势的变化,制作出千变万化的器物造型。

在了解陶艺制作方法的知识后,安排“探究·交流”活动,“1.思考陶艺与生活的关系。2.分析本课范例各采用了哪些成型方法。”在此环节教师可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前面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

26页下部图例为学生作品,第一件作品是采用泥板成型法成型的,用镂空与堆雕的方法进行装饰的,整个作品显得粗犷结实,并且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第二、第三件作品是采用泥条成型法成型的,造型可爱。第四件作品是手工捏制成型的,自然随性。这几件学生作品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参考,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的创作思路。

“学习建议”栏目提出:“选择你喜欢的成型方法,尝试创作一件独特而有趣味的陶艺作品。”教师告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构思,选择有把握的成型方法制作器物,然后创造性地装饰作品,完成创意作品。

“评价建议”栏目提出:“我了解了陶艺承载的古老文化和它的艺术特色,学会了简单的制作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口头评价与填写评价表的方式,就以上问题进行评价。口头评价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教师事先准备好评价表,课上组织学生填写。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对我国陶艺的传统有基本的认知,初步学会用泥板成型的方法制作器物,完成独特而有趣的陶艺作品。

2.过程与方法

欣赏优秀的陶艺作品,了解陶艺的表现手段和语言,分析其艺术特色。观看陶艺创作示范步骤,动手练习陶艺成型方法,用喜欢的方法装饰器物。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关注生活中的陶艺之美,对陶艺产生兴趣;通过动手实践,体验制陶过程,感受制陶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陶艺创作的艺术特色和工艺成型方法。

难点:运用陶艺的制作方法,做出独特而有趣的陶艺作品。

三、教学过程设计参考(2课时)

四、教学建议

(一)对教材处理的建议

1.充分认识学习陶艺创作的意义

中国大约在9000至10000年前已经开始制作陶器,是世界上最早制作陶器的国家之一,新石器时代晚期,古代先民已经烧造出装饰精美的彩陶和造型典雅的黑陶。大约在3000多年前中国又出现了原始瓷器。距今约1700多年东汉,中国人又发明了真正意义上的成熟瓷器。曾经长期影响着世界陶瓷的发展,所以中国被赞誉为“陶瓷的故乡”,这些知识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亲自动手制陶更让学生有机会领略制陶特有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但实际上,有部分学校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不开设陶艺课,学生不能体验制陶的过程,这的确是一种遗憾。教师应创造条件上好本课,可以因陋就简,没有陶艺教室,教室亦可;没有工作台,课桌上铺张报纸都行;没有陶泥,本地的胶泥、红土也是很好用的。

2.注意本课与其它课程相关知识的联系

学生对于陶艺创作并不陌生,可以说,他们都是玩泥巴长大的。橡皮泥、软陶我们也都接触过,小学美术课里也有陶艺课。因此,教师应注意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知识迁移。另外,中国的现代陶艺与西方现代艺术关系密切,建议增加对西方现代陶艺作品的了解,这样可以清晰地呈现出东西方现代陶艺的特点及相互的影响。

(二)直观教学更易理解

为了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思考、讨论书上图例中的作品,看看采用了哪种成型方法,给人怎样的感受。可以播放陶艺成型方法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泥板成型、泥条成型和拉坯成型的基本技法。教师演示制作笔筒、从泥板成型到装饰完成的全过程,让学生进一步直观地学习到陶艺创作方法与过程。

(三)学习方法的建议

教师针对本课学习内容科学性、趣味性强的特点,可安排学生进行合作式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发现问题,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互相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教学时间的建议

本课教材呈现了三种陶艺成型方法,教师切不可面面俱到,因为时间有限,一两节课是无法实现全面掌握的。建议老师选择学生最容易掌握的泥板成型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创作。教学时间建议为两课时。如果两节课不能连上,为避免因与下次课时间隔得太久,泥坯会出现变干或器物变形等问题,造成进一步制作的困难,请让学生用塑料布包好未完成作品,放至阴凉处保存。

(五)展示、评价环节的建议

展示与交流中,教师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陶艺知识,表达自己对同学作品的感受。教师点评时,对学生要多进行激励评价。可组织学生填写评价表。教

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弥补教学的疏漏。

五、相关资料

(一)小词典:

1.彩陶:即彩色陶器,系利用赤铁矿粉和氧化锰作颜料,使用类似毛笔的工具,在陶坯表面上彩绘各种图案,入窑经900~1050℃火烧后,在橙红的底色上,呈现出黑、红、白等颜色的图案。自1912年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现后,甘肃、青海、陕西、宁夏、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四川、湖北等省区均陆续出土,他们分别属于不同的文化类型。

2.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彩陶:1924年发现于甘肃临洮县马家窑村,其范围可达青海、宁夏、四川等省区。器形仍以盆、钵、罐、壶为主,尖顶器已基本消失。其年代,据放射性碳素断代为公元前3300~前2900年。其纹饰有;①人物纹,如1973年在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绘有15人分3组手拉手舞蹈的形象;②动物纹,有蝌蚪纹,蛙形纹;最具有时代特征的为旋涡纹和波浪纹,纹饰旋转、起伏,给人以强烈的运动感。

3.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彩陶:1924年发现于甘肃和政县(今临夏回族自治州)半山地区,分布于甘肃及青海东北部。器形有短颈广肩鼓腹舞、单把壶、敛口钵、敞口平低小碗等,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年代为公元前2650~前2350年。纹饰有锯齿纹,网纹及鱼、贝、人、蛙等形的纹样,尤以锯齿螺旋纹,波浪纹、锯齿纹最为典型。另外,有的器物盖纽还被塑成人首形,形象较生动。

4.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彩陶:1924年秋发现于青海民和县马家塬。主要分布于青海、甘肃等省。器形基本沿袭半山类型的造型,较之半山显得高耸,秀美。出现单耳筒形杯,耳、纽的造型富有变化。其年代,据放射性碳素断代,为公元前2350~前2050年。纹饰有同心圆纹、菱形纹、人形蛙纹、平行线纹、回纹、钩连纹等。(以上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

(二)资料库

1.现代陶艺

中国现代陶艺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现代陶艺开始在中国土地上初步萌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迅速更新,传统陶艺不再满足现状而寻求与时代同步发展,对外交流的增加使中国陶艺不仅

受到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也几乎在同时受到后现代想象的冲击,所以中国的所谓“现代陶艺”从开始就是呈多元化状况发展,而不是纯粹的“现代主义”的陶艺。现代陶艺是具有现代艺术特征的陶艺,即是“现代工业与科学技术导致的现代视觉的经验,这种经验最终支配人的审美意识而引发现代艺术形式的革命,是现代社会对人的价值的重新审定。

现代陶艺作品的制作步骤包括成型、装饰和烧制三个方面,这三方面在现代陶艺制作中都有突破性发展,主要体现在现代陶艺不拘泥于某有一朝代的传统,而是对历史传统总结性的批判继承和对待西方文化所表现出来的接收包容态度,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创新。

造型上,因为粘土有很强的可塑性和稳固性,容易造型,这就使陶艺的造型具有相当大的自由度和结构性。陶艺成型的主要方法有泥条成型法、泥板成型法、拉坯成型法、模具成型法和捏制成型法等,无论采用什么工艺方式和造型,陶艺家所追求的往往是充分表现泥性:泥条垒积的形变、泥板自然的卷塌、泥体的自然干裂;即使是手工拉坯,也能充分表现泥的品质,一个手印、一道指纹无不记录着人的情趣意志而又同时表现着泥本身的特质,这些特质在其他材料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如美国陶艺家彼得·沃克思,他受当时抽象表现主义和行为画派影响,尝试并实践一种完全抛弃传统形式的制陶方式和审美,以放任、偶发、自由的形式充分体现粘土的率性表现及展现艺术家情感观念的新风格。沃克思作品中留下的瑕疵、开裂、斑孔,一目了然地记录着作品创作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正是沃克思用于表达、隐喻及记载人与水、火、土的交流和联系的重要手段。

在装饰上,各种自然印纹及各种肌理的应用,甚至多种材料的整合,都为现代陶艺家表达审美感受和思想观念提供了可能。传统的装饰手法在现代陶艺中重新运用和解读,它不在是用来服务于传统陶瓷的实用性和观赏性,而是承载着陶艺家对现代艺术的认识和追求。

在烧制方面,主要体现在氧化,还原气氛的变化和使用,另外盐烧、坑烧、熏烧等新的烧成方法的使用,极大的丰富了现代陶艺的内涵和表现,如烟熏、针孔、桔釉、气泡、缩釉等,在传统陶艺中视为“次品”的现象却在现代陶艺家手中演绎成一种崭新的艺术语言。(以上引自《中国陶瓷网——陶瓷文化》)

2.板块成型

板块成型是现代陶艺中最为常用的成型方法之一,它制作便利,有较强的站立性,便于表现棱角转折清晰的造型。板块成型不仅能做有棱有角的器具造型,也能做一些同心圆的造型,如:宜兴的紫砂器皿很多造型为泥板成型或板块拍打成型。

(1)陶瓷板块的制作

陶瓷板块制作方式不同,表现的表面效果也不同,不同的方式可使泥表面呈现不同的质感、压痕和肌理。有时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手工做陶常见的泥板制作有四种方法:

①木棒木板拍打法:用木板、木棒等拍打泥块,泥块容易成型,如果木板、木棒上包有不同质地的材料,如:纤维线、麻布等,还会产生不同的肌理,要根据所选肌理选用工具。

②手掌拍打法:用手拍击泥块,是一种最简单的方法,也最方便,拍出的泥片,表面质感丰富,显现手工痕迹,有一种亲切感。因手拍击力量有限,不宜做太大的泥块。

③杆压法:利用圆形木棒或钢管杆压泥块,泥块容易成型。还可利用薄厚不同的木条做厚薄标尺,做到泥块的均匀厚度。因为杆压法压力大,适合做较大的泥块。

④切片:先将泥打成长的矩形泥块,利用木条板和切割线把泥块切成片,因切割线拉直有限,大块的泥块不易拉平,只能适合切割条状泥片。

(2)泥板成型

①板块拍打成型:用泥板卷筒成型,多为直线造型,弧面的过渡除用上述讲到的用泥条盘筑的方法,达到由直向弧的过渡。因用泥料的可塑性能,经外力的作用变形,如果在制作的技巧上,或辅助的工具上略加变化,便可塑造成需要的造型。宜兴的紫砂成型就普遍采用此种方式成型。

②板块卷筒成型:是将滚压好的泥块卷成筒状而成型。卷筒成型要注意接口的切割,一般采用斜切法,使接口面积增大,以增强接口粘合强度。

③板块镶接成型:将滚压好的泥块,切割成所需形状,干燥到一定程度,以有较好的站定性为标准。较大的造型泥板应厚一些,泥板相应要干燥些为好。还要注意镶接的泥块一定要湿度相同,否则容易开裂。解决泥板干湿一致的方法是,

把所有压制好的泥板摊干到一定程度时,全部摞叠在一起,让它们之间的水分充

分渗透均匀。大型镶接的造型,还需要用塑料纸包裹,使坯体水分慢慢蒸发干燥。

最好先将大型的造型用报纸包裹好,再将塑料纸均匀地打一些小孔,这样既可干

燥,又不至于干燥得太快,产生开裂现象。引自《现代陶艺教学》何炳钦编著

p12——17页

(三)参考书目

[1]蔡沙.陶艺技法.陕西: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2]何炳钦.陶瓷基本知识与技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何炳钦.现代陶瓷教学.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编者:玉红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