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理的文学史意义论文

赵树理的文学史意义论文
赵树理的文学史意义论文

论赵树理的文学史意义

摘要:赵树理是第一个出生于无产阶级的作家,他对于20世纪中国新文学具有独特的文学史意义。赵树理是中国新文学现代性不断自我质疑、自我调整的结果,是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性链条上的一个关键点.赵树理的创作代表着中国现代文学新的发展思路和价值走向,体现了中国新文学现代性流变的深层动因和必然选择。

赵树理(1906年9月24日~1970年9月23日),原名赵树礼,山西沁水县尉迟村人,现代著名小说家、人民艺术家。小说多以华北农村为背景,反映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存在其间的矛盾斗争,塑造农村各式人物的形象,开创的文学“山药蛋派”,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文学流派之一。美国作家贝尔登认为赵树理“可能是共产党地区中除了毛泽东、朱德之外最出名的人"。赵树理出现的文学史意义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论述。

一、能够忠实地反映农民的思想、情绪、意识、愿望及审美要求,并真正能为普通的农民所接受,这是赵树理作家最突出的特点。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赵树理是一个非正视不可的富有个性特色的作家。在20世纪40年代的解放区文坛上,他以独树一帜的文学作品,高举起民族文学大旗,其作品模式对整个解放区乃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学创作影响巨大。如今从文学观念到表现手法,从审美对象到欣赏趣味,有关文学的一切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天的新农村和赵树理时代的农村也完全不同了。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实现全面小康宏伟目标,这些都是赵树理生前所企盼的,也是赵树理在文学

理想中所追求的。为了更好地弘扬赵树理文学精神,我们的作家、艺术家要像赵树理那样写出新的农民,写出新时代的农村、新的农村文化来。这也是我们研究赵树理的当代意义和价值。1930年底,赵树理一边流浪一边开始写作,在抗战前的几年间写出了《金字》《盘龙峪》等小说。1937年投身抗日工作,在山西从事各种文化工作,编报纸副刊,写出了许多反映农村社会生活、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小说,如《小二黑结婚》(1943)、《李有才板话》(1943)、《李家庄的变迁》(1946)、《福贵》等。全国解放以后,继续深入农村生活,笔耕不辍,驰骋于中国文坛。短篇小说《锻炼锻炼》《登记》、长篇评书《灵泉洞》(上集),以及《实干家潘永福》、长篇小说《三里湾》(1955)等。赵树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是我国真正熟悉农村、热爱人民的少有的杰出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乡土气息浓厚,真实地再现了我国农村几十年来的巨大变革,有一种新鲜活泼、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大众化风格,形成一个俗称“山药蛋派”的文学流派。“山药蛋派”的开创者赵树理,以其巨大的文学成就被称为现代小说的“铁笔”、“圣手”,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他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植根于晋东南这片家乡的土壤,熟悉农村,热爱人民,大量描写了晋东南独特的区域民俗事象,或作为作品深厚的民俗文化背景,或作为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心理,推进人物性格发展的手段,表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赵树理小说的可贵之处就在于:通过自己的审美加工,把混沌稚朴的民俗变成活生生的文学创作题材,具体深刻地反映了30年代到60年代太

行地区的农村生活,为我们展出了一轴生动的农村风俗画卷。

二、赵树理及其所代表的这一代作家的另一个重要历史特点是,他们道先是从事革命的实际工作者,然后才是作家,他们直接参加革命与建设的实践活动。

赵树理明确地说明:“我的作品,我自己常常叫它是“部题小说”。当农村变革运动及采取的相应政策基本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党、人民、实际生活及作家自身的和谐、统一,有力地保证了赵树理式的“问题小说”政治倾向性与真实性的统一。不论赵树理的创作怎样一度被抬高为所谓“赵树理方向”,受到高度的肯定,但是,另一方面却又从未真正成为“当代文学”创作的“方向”或主流,而是相反,他的写作很快受到质疑和批评,甚至成为“当代文学”发展中“革命”的对象。尤其是在“文革”前夕,他的创作和“中间人物论”一起受到猛烈批判。实际上,赵树理显示了他的创作才华和构成了他的艺术高峰的是写于1943年的成名作《小二黑结婚》和《李有才板话》。但是,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他的创作并不是发生于“革命圣地”延安。他的写作和革命的关系明显地不同于延安的作家。他也没有描绘出像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和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那样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整体地反映那个觉醒了的农村天翻地覆的历史图卷。赵树理使人想起1980年代的农民作家高晓声。高晓声说:“回顾这些年来,我完全不是作为一个作家去体验农民的生活,而是我自己早已是生活着的农民了。……这也许是我的长处,但我也警惕地看到自己的缺陷”。他的创作是拘谨、

局促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单调、简陋和贫乏的。正如杰克·贝尔登所说的那样:“说实话,我对他的书感到失望。……他的书倒不是单纯的宣传文章,其中也没有多提共产党。他对乡村生活的描写是生动的,讽刺是辛辣的。他写出的诗歌是独具一格的,笔下的某些人物也颇有风趣。可是,他对于故事情节只是进行白描,人物常常是贴上姓名标签的苍白模型,不具特色,性格没有得到充分的展开。最大的缺点是,作品中所描写的都是些事情的梗概,而不是实在的感受。我亲身看到,整个中国农村为激情所震撼,而赵树理的作品中却没有反映出来。”赵树理的创作看起来与“工农兵文艺”的理想相一致,实际上却貌合神离。赵树理是一个极为独特的作家,他因为“工农兵文艺”的话语偶然浮出水面,但却不是一个追逐潮流的弄潮儿,他固执地站在农民的立场上,体现出农民的利益、愿望、价值、道德和审美观念。他曾经说:“《小二黑结婚》没有提到一个党员,苏联写作品总是外面来一个人,然后有共产主义思想,好像是外面灌的。我是不想套的。农村自己不产生共产主义思想,这是肯定的。农村的人物如果落实点,给他加上共产主义思想,总觉得不合适。”

三、赵树理是在对“五四”以来新文学“欧化”倾向进行反省的基础上,建立他那种格外偏重大众化、通俗化的文学主张的,他主要从民间文学中汲取艺术营养,这在解放区作家中也有代表性。

赵树理是在对“五四”以来新文学“欧化”倾向进行反省的基础上,建立他那种格外偏重大众化、通俗化的文学主张的,他主要从民间文学中汲取艺术营养,这在解放区作家中也有代表性。他们虽

然也在承续“五四”新文学的传统,但与二三十年代诸多新文学作家不同的是,他们与西方文学处于相对隔绝状态。这自然是战争时期解放区遭受文学封锁的结果。与第一、二代作家,特别是与鲁迅、郭沫若、茅盾这样的“学者化”了的文化巨人型的作家相比,文化修养不足及由之产生的思想视野的相对狭窄,无疑对赵树理及其他作家产生了消极影响;他们对于民间文化遗产的汲取自然也是一种补偿,但其缺失也是明显的。他在学生时代受到了欧化新文艺的影响,热心于写作新诗和小说。赵树理重建了写作与社会的关系,他的读者不是学生和市民,而是农民。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文艺大众化就是文艺工作者要把思想、感情和立场转移到人民大众这边来。赵树理完成了大众化和通俗化的转变,自觉地为农民的需要而写作。他的拟想读者是没有多少文化甚至不识字的农村听众。他认为,“通俗化”并不是“通俗文艺”,而是“新启蒙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应该是‘文化’和‘大众’中间的桥梁,是‘文化大众化’的主要道路;从而也可以说是‘新启蒙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新启蒙运动,一方面应该首先从事拆除文学对大众的障碍;另一方面是改造群众的旧的意识,使他们能够接受新的世界观。”B12他的父亲是一个传统的乡村知识分子。他发现父亲对他所崇拜的新小说和新文艺杂志丝毫不感兴趣。他相信要把新知识灌输给广大农民群众,非通过他父亲这样的知识分子不可。于是,他从“五四”新文学出发重新返回农村民间:“我不想上文坛,不想做文坛文学家。我只想上‘文摊’,写些小本子夹在卖小唱本的摊子里去赶庙会,两三个铜板可以

买一本,这样一步一步地去夺取那些封建小唱本的阵地。” B13可以说,赵树理现象是“五四”启蒙主义传统的扩张、深入和反思的结果。赵树理把自己的小说称作“问题小说”,要求“老百姓喜欢看,政治上起作用”;“我自己宁可不在文艺界立案,也不改变我的看法。只要群众看得懂,爱读,这就达到我的目的了。”

赵树理扬弃了传统小说章回体的程式化的框架,而汲取了讲究情节连贯性与完整性的结构特点:开头总要设法介绍清楚人物,故事连贯到底,最后必定交代人物的结局、下落,做到故事来龙去脉,有头有尾。在描写与叙事的关系上,吸取传统评书式小说的手法,把描写情景融化在叙述故事中,把人物放在情节发展矛盾冲突中,通过自身的行动和言语来展现其性格,少有静止的景物与心理描写。叙事风格明快、简约、富于幽默感,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对小说语言艺术探索的成功。

赵树理是有意将小说作为通俗故事来写的,他对小说叙事结构和语言的探索,获得了突出的成就,实现了艺术性与大众化的比较完美的结合。这正是赵树理创作的主要特色贡献,并由此决定了赵树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赵树理的文学史意义

赵树理的文学史意义 摘要 赵树理是现代小说家,戏曲家。他的作品始终以农村、农民为出发点,密切关注变化中的农村和农民生活,他是一个真正为农民写作的作家。当今社会也在重塑赵树理的地位,他不仅只是农民的传声筒,更是农民的朋友。本文将从多方面论述赵树理在文学史上的意义,重塑赵树理形象。 关键词 赵树理农民作家共识 赵树理来自山西沁水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是一位长期致力于小说创作民族化、大众化的作者。在四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以我国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农民生活及农村斗争为题材,表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其作品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创新实践,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得到了文学界的高度评价,他更是当代社会“九大家”之一。 一、唯一的农民作家 他是一位扎根农村,真正为农村而献出自己一生的作家。他不像有些作家那样,居住在 繁华都市舒适的寓所,身着名牌服饰,出入于灯红酒绿之处,他是唯一一个勤俭节约、爱农村、敬农村、深入农村的作家。 在生活方面,赵树理有了固定的收入,工资待遇都不低,在北京买了房子,接来了家属。按说,他完全有条件过舒适的日子,可他骨子里流着的是农民的血液,让他无法与城市融合。他关注的仍然是农

村的状态和农民的生活。从1949年进京,到1965年举家迁回山西,16年的时间里,他有一多半是在晋东南农村生活的。他跟农民们吃住在一起,一方面是为了体验生活,获取创作素材;另一方面是要同农民一道,寻找过好日子的途径,让农民能尽快从千百年的贫穷落后中摆脱出来。因而,他总是心甘情愿地充当农民的代言人,时时处处维护农民的利益。 “一个知识分子,也许可以做到像赵树理这样关注农民但不会真正地融入农民———丢掉轻视农村和农民文化的意识———而是不同程度上抱着启蒙者的心态企图唤醒和改造农民。”论者刘雄飞的观点揭示了赵树理文学创作在农民群体中获得巨大成功的又一要因。在现当代文坛,再没有一位作家能像赵树理这样,在生活和心灵上如此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这源于作家终生坚守的农民情怀,其典型特征是质朴善良的人格与平等意识,其行为表现是终生心系农村、关爱农民,为农民群体的利益诉求而真诚写作、热忱呼吁。应该承认,能够像赵树理这样无论政治环境和个人地位如何变化都能终生保持着质朴善良的农民情怀者在现实中很少,因此这种坚守便显得愈为可贵,尤其是当作家的理想与政治环境要求发生抵触的时候。 二、对五四精神的继承与发展 赵树理是一位拥有最广大农民读者的作家。他的创作继承了“五四”以来新文学的精神,并吸收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成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族风格。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孟祥英翻身》、《地板》、《福贵》

中国古代文学史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饭粒小童鞋的心血呦~ 一、总绪论问题 中国文学演进的特点:1.首先,文学发展的不平衡。一、文体发展的不平衡。二、朝代的不平衡。 三、地域的不平衡。2.其次,一些因素的互动作用对文学演进的影响。雅俗、文体之间的渗透、复 古与革新、文道的离合。 二、中国文学史分期 上古期:先秦、两汉中古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中叶近古期:嘉靖初期至五四运动爆发 三、上古神话 1、神话概念:“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注:人民的 幻想:神话思维。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后来的文学家有意识使用的塑造文学形象的方法:夸张、变形、拟人等。神话对于原始先民的意义是生存性的。) 2、神话分类: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英雄神话、发明创造神话(注:会举例 说明) 3、中国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深重的忧患意识、厚生爱民意识、先民的反抗精神 4、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以已观物,以已感物、具体、形象、伴随强烈的情感体验、隐喻性、象征 性 四、《诗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词。 2、整理方式:献诗、采诗、删诗 3、《诗经》六艺: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释义:

风:“风”为音乐曲调。“国”为地区、地域。“国风”即地方音乐曲调。诗经有十五国风105篇。 雅: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大雅31篇,是西周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初年,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大雅多为上层贵族之作。小雅74篇,西周晚期作品居多,也有东周作品。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还有地位卑微者。 颂:宗庙祭祀之乐。有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4、《诗经》内容:祭祖颂歌、农事诗、宴飨诗、怨刺诗、战争诗(武功诗、徭役诗、厌战诗)、婚姻爱 情诗 5、《诗经》艺术特点: (1)赋比兴(注:赋——铺陈直叙比——比方兴——触物兴词) (2)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3)重章叠韵:一唱三叹,旋律回环往复,抒情程度的加深和事件进度的加强。 (4)叠字·双声·叠韵:拟声、状物,富有表现力;增强诗歌的音乐美感。 (5)押韵方式:通常韵脚在句尾,隔句押韵,押偶句韵。 (6)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 6、《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立足现实,抒情言志:《诗经》开辟了我们诗歌的抒情传统。 (2)“风雅”精神:风,国风,雅,大小雅。“风雅”精神,简单说,就是文学关注现实、反映现实的精神。是后世优秀文学家的共同追求。 (3)比兴传统:《诗经》开创的中国古典诗歌的比兴传统,指诗歌形象思维的特点和有所寄托的艺术表现形式。 五、《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重论赵树理小说模式的历史意义及当代价值

无论是赞美抑或贬低,是承认抑或否定,总之,在短暂却不失灿烂辉煌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赵树理都是一个躲不开、绕不过,非正视不可的富有个性特色的作家。在上一世纪40年代的解放区文坛上,赵树理横空出世,以其独树一帜的文学作品称雄文坛,独领风骚,高举起一面民族文学的大旗,其创作模式“对整个解放区乃至五、六十年代的文学,都影响巨大”[1](P475),甚而逐渐形成了一个颇具阵容的“山药蛋”派作家群。物换星移,大浪淘沙,历经半个世纪的沧海桑田,从文学观念到表现手法,从审美对象到欣赏趣味,有关文学的一切都发生了巨变。相对于昔日的轰动与风流,今日之文坛,赵树理“显然是个陌生人,至多,模模糊糊有个土里土气象山药蛋似的印象……足以使放眼世界的人们微笑着敬而远之”[2](P452)。往昔名重一时的赵树理,在当今之文坛,难道真已成了“隔日黄花”了吗?赵树理的小说果真如某些新潮评论家所言,既无高雅之艺术品位,亦无宏深之思想涵蕴,充其量只不过因其创作上的大众化成就而在当年那特殊的历史环境中侥幸获一时之殊荣吗?窃以为,赵树理的出现,乃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赵树理的小说模式,不仅在当年有其不容抹杀的历史意义,即便在当下及日后之文坛,仍有其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本文旨在拔开当前赵树理研究的迷雾,解构、颠覆对赵树理及其作品的不公之论,还之以本来面目,站在历史的了望台,锁定赵树理小说的历史意义,用发展的眼光,预见赵树理小说模式之于当下及日后文坛的重要借鉴意义。 一、何谓赵树理小说模式 名不正则言不顺。要界定赵树理小说模式的历史意义及当代价值,首先必须弄清究竟什么是赵树理小说模式。在此,必须把赵树理小说和赵树理小说模式这两个密切相关但又不容混为一谈的概念区分开来,正如马克思著作不等于马克思主义一样,赵树理小说也不等于赵树理小说模式。 赵树理小说独树一帜,概言之,主要有两大特色:一是从文本内容看,赵树理小说是典型的“问题小说”,其小说十有八九是为问题开药方。“我在作群众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非解决不可而又不是轻易能解决了的问题,往往就变成我要写的主题”[3],“感到那个问题不解决会妨碍我们工作的进度,应该把它提出来”[4](P30)。由此可见,提出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不仅是赵树理小说创作的出发点,同时也是其小说创作的归宿点,为问题而创作成了赵树理小说内容上的一大显著特点。二是从艺术形式看,赵树理“把中国传统的评书改造成为现代小说,创造了一种评书体的小说形式,推进了‘五四’白话小说的民族化”[5](P519)。赵树理的小说故事情节完整,有头有尾,单线发展,环环相扣;人物塑造主要运用传统手法,通过人物自身的言行来展示其性格特点,栩栩如生;文本语言去粉饰,勿卖弄,善用白描手法,清水出夫蓉,“熔大众化和艺术化于一炉”[6](P259),“一方面从人民群众的语言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予以充分地加工,一方面借鉴中国古典小说、民间文学或戏曲的语言及表达方式,加以创造性地运用,从而成功地将农民群众的口头语言提炼为准确、鲜明、生动的文学语言”[6](P259) 。此外,在“绰号”艺术的运用、民情 “赵树理的创作把文艺的民族化、风俗的描绘等方面,赵树理的小说均颇具民族风味。总之, 群众化推进到新的阶段,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7](P379)。 二、昔日文坛的灿烂红旗 赵树理的登场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必然之果。一代大师鲁迅先生曾痛心疾首作如是言:“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8](P80)。正是基于这样的远见卓识,新文学的倡导者们才高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一面向载封建之道的旧文学猛然开火,一面窃得外国文学的圣火,着力创建全然有别于传统文学的中国现代文学,致力于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接轨。遗憾的是,在长期闭关自守状态下,本来就对西方文化知之甚少,文学革命的发展又极迅猛,人们无暇对西方各种思潮进行消化,鉴

读赵树理先生的作品有感++

读赵树理先生的作品有感 摘要:赵树理是现代小说家,戏曲家,被称为“人民艺术家”。他的作品始终以农村、农民为出发点,密切关注变化中的农村和农民生活,他有明确的目的意识,为农民、写农民、给农民听、给农民看,由此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赵树理被称为语言大师,他的语言创造达到了极高的成就,并且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道路。一是扬弃了传统小说章回体的程式化框架,成功地借鉴民间文艺里“讲故事”的手法,以故事套故事,巧设环扣,引人入胜,使情节既一气贯通,又起伏多变,结构完整、趣味性强。赵树理在创作中尽量照顾群众的习惯:群众爱听故事,他就增强故事性;爱听连贯的,他就不会因为讲求剪裁而把故事割断了。尽量照顾群众的习惯,能叫大多数人读,这是赵树理进行创作时刻意追求的。本文主要从赵树理的作品入手,分析其作品的主要特色。 关键词:赵树理政治问题小说文学大师《小二黑结婚》《邪不压正》《李有才板话》 美国作家贝尔登认为赵树理“可能是共产党地区中除了毛泽东、朱德之外最出名的人"。抗日战争时期赵树理因为创作《小二黑结婚》而享誉整个解放区,并被树立为“方向作家”,《小二黑结婚》是文艺大众化道路上里程碑式的作品。这篇小说的发表使赵树理成为中国新文学史上真正解决了文艺大众化问题的第一位作家。三十年代左翼进步文艺界撒下的种子在四十年代的解放区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此后,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和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等的接

连问世,进一步显示出赵树理在文艺大众化方面的巨大成就。赵树理的创作使文艺大众化运动呈现出崭新的风貌,他开辟了一个新的文学时代。而《邪不压正》发表后却又受到严厉批判,最后这个只着眼于农村题材的作家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他的作品只是真实的反应了不同时期农村的面貌以及出现的问题,却忽而誉满天下忽而谤满天下。 一、文学创作与政治的方向 (一)政治方向下的创作 赵树理因创作《小二黑结婚》而一举成名,被树立为“方向作家”号召文化界学习,之后的《李有才板话》《孟祥英翻身》《李家庄的变迁》也是备受推崇的佳作。但在1948年创作的《邪不压正》却受到了批判,而后的《三里湾》虽为赵树理赢回了一些声誉,但是《锻炼锻炼》《套不住的手》《实干家潘永福》却再一次为他的写作生涯带来厄运,直至文革被迫害,赵树理几乎没有优秀的作品问世。 赵树理因《小二黑结婚》成名可以说是一个巧合。在1943年10月《解放日报》刊登了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号召文艺工作者走“工农兵方向”要做到“文艺为大众服务”。《小二黑结婚》发表于1943年5月,描写了农民小二黑和小芹争取婚姻自主的故事,表现了民主政权在农村中的力量,这正好与《讲话》的精神不谋而合。所以,赵树理被党的文艺干部周扬积极宣传,树立为了“方向作家”是《讲话》在小说界的成功实践。 (二)文学创作的褒贬 因为赵树理的小说是搭上了“政治方向”这趟顺风车,所以在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神话 识记:一、神话的概念::所谓神话,就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马克思语)。 二、上古神话的保存:《山海经》,《诗经》,《楚辞》,《淮南子》 理解:一、上古神话的分类:(P35-39) ◆创世神话——盘古的故事 ◆始祖神话——女娲的故事 ◆洪水神话——鲧禹父子《山海经?海内经》 ◆战争神话——黄帝和炎帝《史记?五帝本纪》 ◆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发明弓箭 除了以上这些类型外,还有一些神话显示了人类英雄突出的个性、勇气,显示了人类对自身不可动摇的信念。 二、中国神话的民族特色:(与西方神话比较)(P40-41) (一)深重的忧患意识(如:女娲补天、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神话) 古希腊神话的享乐精神更为明显。 (二)厚生爱民(如: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等神话) 古希腊神话不重视普通民众,体现鲜明的天神(或英雄)情结。 (三)为公为群(如:尧杀子让位等神话) 西方神话突出个人英雄行为,张扬自我。 (四)主张顽强抗争(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争神等神话) 西方神话宣扬命定。 总的来看:1.中国神话重点突出人本身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西方神话重点突出命运的主宰力量和人的自然本性。 2.中国神话的实质是将人神化,着眼于现实的人类生活,中心是“人”;西方神话将神人化,着重表现神的故事,中心是“神”。 第二章《诗经》 识记:一、《诗经》概况:包括数量、编订、分类、采集、传播等(P51-53)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 编订——1.采诗说——派官员到民间收集民歌; 2.献诗说——很大部分由卿大夫所献; 3.删诗说——《诗经》经孔子删定。 分类——1.风,国风,各地的民歌; 2.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符合礼仪规范的乐曲; 3.颂,祭祀所以的音乐,歌颂祖先的功德。 用诗——政治参考书,社交工具书,国学教科书

试论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民间文学特征原创

试论树理《小二黑结婚》的民间文学特征汉语言文学本科 分校:XXXX :XXX 学号:123456

目录 容摘要 (3) 关键词 (3) 正文 一、具有民间文学传承性特征 (4) 二、体现了民间文学变异性特征 (12) (一)从叙事策略上看 (12) (二)从价值追求方面看 (12) 三、具有民间文学直接的人民性特征 (13) 结语 (15) 参考文献 (16)

试论树理《小二黑结婚》的民间文学特征 容摘要:树理是一位真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人民艺术家,第一位拥有最广大农民读者的作家。他是当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他出生在中国北方的一个落后的但却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山区农民家庭,他一贯追求通俗化、大众化,追求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学形式;他在农民土地上出生、成长、工作,和农民生活在一起,在农民中间创作,农村生活是他创作的土壤。小说《小二黑结婚》是树理的成名作,这篇小说有着鲜明的民间文学特征,也是最能说明其特色的作品之一。 关键词:树理民间文学传承性变异性人民性 树理是一位蜚声文坛的“农民作家”,他创作了大量以农民生活为题材的小说。这些作品无论是选题、情节结构、叙述表达,还是人物形象、语言对话,都富有鲜明的民间文学特征,为广大老百姓,特别是农民所喜闻乐见。1943年5月,树理创作了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这是树理的成名之作。这篇小说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真实事件,结合当时农村

斗争的需要加工提炼而成的。小说发表后,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文学作品的魅力往往源于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小二黑结婚》的成功同样也是如此。在这里,我就主要谈一谈自己对这篇小说所体现出的民间文学特征的理解。我认为,小说《小二黑结婚》所体现出的民间文学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具有民间文学传承性特征 一般来说,民间文学作品固然有不断变化的特征,但是,同时又存在着一些相对稳定的因素,世世代代传承下来。这显然是口头文学几千年以来的传统所决定的。这些标志了民间文学传统的诸特点,总括起来我们可以称其为传承性。民间文学的传承性,主要表现在艺术形式方面。一些常见的体裁、常用的表现手法和格式,在人们口头世代相传沿袭长久。树理小说主要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文学的传统,以叙述故事为主,人物情景的描写融化在故事叙述之中,结构顺当,层次分明,人物性格主要通过语言和行动来展示,善于选择和运用涵丰富的细节描写,语言朴素、凝炼,作品通俗易懂,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并大量借鉴使用了中国传统民间文学的艺术手法,创造了为中国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树理说过:“我不想上文坛,不想做文坛文学家,我只想上文摊,写些小本子夹在卖小唱本的摊子里去赶庙会,三两个铜板可以买一本,这样一步一步地夺取那些封建小唱本的阵地,做这样一个文摊文学家就是我的意愿。” 而树理借鉴“传统民间文学的艺术手法”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美国文学史及选读复习重点

Captain John Smith (first American writer). Anne Bradstreet;The Tenth Muse Lately Sprung Up in America (colonists living) Edward Taylor(the best puritan poet) John Cotton ”the Patriarch of New England” teacher spiritual leader Benjamin Franklin The Autobiography Poor Richard’s Almanack Thomas Jefferson: Political Career Thoughts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we hold truth to be self-evidence Philip Freneau“Father of American Poetry” The Wild Honey Suckle American Romanticism optimism and hope Nationalism Washington Irving“Father of American Literature short story”The first “Pure Writer” A History of New York The Sketch Book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American Romanticism! “The Legend of Sleepy Hollow”Rip Van Winkle James Fenimore Cooper Father of American sea and frontier novels Leather stocking Tales The Last of the Mohicans The Pioneers The Prairie The Pathfinder The Deerslayer Edgar Allan Poe father of detective story and horror fiction Tales of the Grotesque and the Arabesque “MS. Found in a Bottle” “The Murders in the Rue Morgue” “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The Masque of the Red Death”“The

赵树理

赵树理 赵树理简介 赵树理,原名赵树礼,现代著名小说家、人民艺术家,山药蛋派创始人。 1906年9月24日出生在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农村中长大的他不仅了解农民,也热爱和深通农民的艺术。青年时代曾外出求流浪求学,曾就读于长治的山西第四师范学院,一度接触到新文学,受到极大影响。 1930年底,赵树理一边流浪一边开始写作,在抗战前的几年间发表了《金字》《盘龙峪》等小说。1937年投身抗日工作,在山西从事各种文化事务,编报纸副刊,写出了许多反映农村社会生活、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小说,如《小二黑结婚》(1943)、《李有才板话》(1943)、《李家庄的变迁》(1946)、《福贵》等。全国解放以后,继续深入农村生活,笔耕不辍,驰骋于中国文坛。短篇小说《锻炼锻炼》《登记》、长篇评书《灵泉洞》(上集),以及《实干家潘永福》、长篇小说《三里湾》(1955)等。赵树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是我国

真正熟悉农村、热爱人民的少有的杰出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乡土气息浓厚,真实地再现了我国农村几十年来的巨大变革,有一种新鲜活泼、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大众化风格,形成一个俗称“山药蛋派”的文学流派。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文联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曲艺协会主席,曾任《曲艺》《人民文学》编委、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 在文革中赵树理成为“周扬树立的黑标兵”,遭到长期的迫害、批斗,1967年1月8日《光明日报》发表《赵树理是反革命修正主义文艺路线的“标兵”》,被押著游街示众,曾被打断肋骨,又在批斗台上被推下,跌断髋骨,1970年6月23日被“隔离审查”,9月17日继续接受批斗,9月22日病危,1970年9月23日含冤逝世,终年64岁。

赵树理文学史意义论文

赵树理的文学史意义 摘要 “山药蛋”派的开创者赵树理,以其巨大的文学成就被称为现代小说“铁笔”,“圣手”。他的作品表现出来的新鲜朴实人们的民族形式,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乐观机智的幽默风格,牵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心灵,收到人们的普遍的欢迎和赞扬。赵树理对底层农民利益与文艺需求的深切关注的精神,以及他所坚持的民间文化立场和通俗化、大众化的创作特点,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 赵树理;语言;民间文化;“山药蛋”派;文学意义 赵树理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作家,他本人的文化程度并不是很高,对于西方现代文学的知识更是几近于零。他有关文学艺术方面的素养积累,差不多都是从民间戏曲和唱本故事中得来的。如果不是因为一种历史的偶然性因素,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也只不过是一个默默无闻的通俗作家。但是,赵树理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通俗作家,他从事写作的目的是不计任何功利报酬的,而是?农民需要什么,我就写什么。农民喜欢什么艺术形式,我就采用什么艺术形式?①。所以他把自己定位为?文摊作家?,尽力用民间?流行的简单形式及农民的口头语言?,去?写些小本子夹在卖小唱本的摊子里去赶庙会,三两个铜板可以买一本,这样一步一步地去夺取那些封建小唱本的阵地?。赵树理的这种文学创作理念,与后现代语境中的大众文化观颇为相似,他们都深刻地感悟到,?大多数人现在被动地接受大众通俗小说给予他们的东西?。故赵树理一再强调说,必须彻底①赵树理《赵树理全集》第246

改造传统的通俗文艺形式,正确地去引导农民大众的艺术审美趣味,进而使他们树立起健康积极的人生观。故赵树理呈现给我们的是其通俗化、大众化的文学观念。 一、对民间文学传统的继承 五四?文学革命?和抗战时期的?民族形式?的讨论一方面从不同的方向上释放了?民间?的力量和意义。40年代,赵树理和张爱玲认同的分别是农民和市民两个不同的?民间?传统。在文学上,他们一个是?说书?的传统,是农村民间的、口头的传统;一个是?传奇?的传统,是文人化的、书面化的传统,从唐人传奇直到?海上奇书?《海上花列传》。赵树理的小说承续了评书的传统,保留了传统评书的风格。《三里湾》开篇即标明?说?的风格:?从旗杆院说起?,有头有尾,有条不紊地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中国古代有?诗话?(《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词话?(《金瓶梅词话》)等通俗文艺形式,赵树理则把他的创作叫做?板话?,如《李有才板话》,他用一种具有地方色彩,原汁原味的方言俗语来创作文学,将民间口语提为文学语言,同时他在对通俗文学传统的继承中。包括了重视文学的娱乐功能。他在《李有才板话》中就写道板话》中就写道:?抗战以来,阎家山有许多变化,李有才就跟着这些变化作了些新快板,还因为作快板遭过难。我想把这些变化谈一谈,把他在这些变化中作的快板也抄他几段,给大家看看解个闷。?赵树理说:?评书是正经地道的小说……我一开始写小说就是要它成为能说的这个主意我至今不变。?①赵树理把混 ①赵树理《我们要在思想上跃进》,《赵树理全集》第四卷,第391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1、今天我们见到的《论语》是在鲁《论语》的基础上,参照其它本子形成的。 2、在思想内容上,《战国策》的特点有:极其重士、崇尚实利、崇尚权便 3、出自先秦诸子散文的寓言故事有:揠苗助长、涸辙之鲋、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4、楚辞《九歌》包括:《湘君》、《大司命》、《河伯》 5、汉赋作品中,属于骚体的有:《吊屈原赋》、《士不遇赋》、《服鸟赋》、《长杨赋》、《刺世疾邪赋》 6、战国时期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家 7、最早提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文艺批评方法的是:孟子 8、提出“通天下者一气”观点的先秦思想家是:庄子 9、荀子曾游学稷下10、《归田赋》抒情小赋的先驱晚 11、枚乘《七发》在汉赋发展史上的意义是: 转折性作品、结构格局上为大赋奠定了基础、后世有许多模仿性作品 12、被唐人称做“通儒之文”的作家是:董仲舒、刘向13、“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的《古弹歌》记载在:《吴越春秋》 14、葛天氏,操牛尾,歌八阕”记载于:《吕氏春秋》 15、“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这句歌谣见于:《周易》 16、原始抒情诗《候人歌》,一般认为产生于:大禹时代17、集南北朝文学之大成的作家是庾信 18、《诗经》“风、雅、颂”中,“颂”的本意是:舞容 19、《诗经》作品中,与“野合”的原始婚俗有关的是:《野有蔓草》 20、《诗经》作品中,《桑柔》不属于婚恋题材。 21、据文献记载,我国有典有册的历史起于:殷商时期22、“若网在钢,有条而不紊”的比喻出自《尚书》中的:《盘庚》 23、《春秋》的记事止于:鲁哀公十四年 24、《左传》的记事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25、将神话形象西王母改造为雍容文雅的女性形象的作品是:《穆天子传》2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论语》中的:《子罕》 27、战国时期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家 28、最早提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文艺批评方法的是:孟子 29、为古代议论文基本样式奠定了基础的是:《荀子》30、被清人喻为“后世弹词之祖”的作品是:《成相》 31、据文献记载,“楚辞”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 32、“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出自于《九歌》 33、“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出自屈原的:《招魂》34、宋玉的《九辩》保存在:《楚辞章句》 35、汉大赋的特征是:主客问答、铺陈状物、喻本相间 36、西汉作品《士不遇赋》的作者是:董仲舒 37、指出“赋家之心,包括宇宙”说法的是:司马相如38、刘宋时期山水诗的代表人物有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 39、扬雄《太玄赋》属于:骚体赋 40、西汉时被认为作赋是“童子雕重”小技、“壮夫不为”的作家是扬雄 41、周诸子中,对儒家经典传授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是:荀子42、认为当时局势可谓“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的西汉政论文是:《陈政事疏》

试论赵树理小说语言的口语化特征(1)[1]

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初稿) 题目:试论赵树理小说语言的口语化特征指导教师:杨晓峰 准考证号:032204100089 考生姓名:张延平 宜宾(地、州)南溪县(市、区) 工作单位:南溪县大观中学 写作时间:2010年8月28日_

题目提纲、、、、、、、、、、、、、、、、、、、、、、、、、(1)内容提要、、、、、、、、、、、、、、、、、、、、、、、、、(2)摘要、、、、、、、、、、、、、、、、、、、、、、、、、、、(3)关键词、、、、、、、、、、、、、、、、、、、、、、、、、(3)引言、、、、、、、、、、、、、、、、、、、、、、、、、、、(3) 一、赵树理小说语言口语化的形成基础、、、、、、、、、、、、(3) 二、赵树理小说语言的口语化特征的表现、、、、、、、、、、(4) 1、通俗化、大众化、、、、、、、、、、、、、、、、、、、(4) 2、形象化、、、、、、、、、、、、、、、、、、、、、、、、(5) 3、个性化、、、、、、、、、、、、、、、、、、、、、、、、(6) 三、赵树理小说语言的口语化特征的政治和文学史上的影响、、(7)注解、、、、、、、、、、、、、、、、、、、、、、、、、、(7)参考文献、、、、、、、、、、、、、、、、、、、、、、、、(7)

内容提要: 赵树理被视为中国文学走民族化,大众化之路的典范,是他长期在农村生活体验的结果,是毛主席《讲话》后最能体现讲话精神的一位划时代的作家。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体现在赵树理作品的语言上,赵树理那口语化,形象化,个性化的语言就是民族化,大众化的具体实践。就因为这种“喜问乐见”的形象的口语化语言体现了和解决了中国现在文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民族化,大众化问题,确立了赵树理在中国现代化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方向。

美国文学史及选读考研复习笔记6.

History And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6) 附:作者及作品 一、殖民主义时期The Literature of Colonial America 1.船长约翰·史密斯Captain John Smith 《自殖民地第一次在弗吉尼亚垦荒以来发生的各种事件的真实介绍》 “A True Relation of Such Occurrences and Accidents of Note as Hath Happened in Virginia Since the First Planting of That Colony” 《弗吉尼亚地图,附:一个乡村的描述》 “A Map of Virginia: with a Description of the Country” 《弗吉尼亚通史》“General History of Virginia” 2.威廉·布拉德福德William Bradford 《普利茅斯开发历史》“The History of Plymouth Plantation”3.约翰·温思罗普John Winthrop 《新英格兰历史》“The History of New England” 4.罗杰·威廉姆斯Roger Williams 《开启美国语言的钥匙》”A Key into the Language of America” 或叫《美洲新英格兰部分土著居民语言指南》 Or “A Help to the Language of the Natives in That Part of America Called New England ” 5.安妮·布莱德斯特Anne Bradstreet 《在美洲诞生的第十个谬斯》 ”The Tenth Muse Lately Sprung Up in America” 二、理性和革命时期文学The Literature of Reason and Revolution 1。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 (1706-1790) ※《自传》“ The Autobiography ” 《穷人理查德的年鉴》“Poor Richard’s Almanac” 2。托马斯·佩因Thomas Paine (1737-1809) ※《美国危机》“The American Crisis” 《收税官的案子》“The Case of the Officers of the Excise”《常识》“Common Sense” 《人权》“Rights of Man” 《理性的时代》“The Age of Reason” 《土地公平》“Agrarian Justice” 3。托马斯·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 (1743-1826) ※《独立宣言》“The Declaration of I ndependence” 4。菲利浦·弗瑞诺Philip Freneau (1752-1832) ※《野忍冬花》“The Wild Honey Suckle” ※《印第安人的坟地》“The Indian Burying Ground” ※《致凯提·迪德》“To a Caty-Did” 《想象的力量》“The Power of Fancy” 《夜屋》“The House of Night” 《英国囚船》“The British Prison Ship” 《战争后期弗瑞诺主要诗歌集》 “The Poems of Philip Freneau Written Chiefly During the Late War” 《札记》“Miscellaneous Works” 三、浪漫主义文学The Literature of Romanticism 1。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g (1783-1859) ※《作者自叙》“The Author’s Account of Himself” ※《睡谷传奇》“The Legend of Sleepy Hollow” 《见闻札记》“Sketch Book” 《乔纳森·欧尔德斯泰尔》“Jonathan Oldstyle” 《纽约外史》“A History of New York” 《布雷斯布里奇庄园》“Bracebridge Hall” 《旅行者故事》“Tales of Traveller” 《查理二世》或《快乐君主》“Charles the Second” Or “The Merry Monarch”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生平及航海历史》 “A History of the Life and V oyages of Christopher Columbus” 《格拉纳达征服编年史》”A Chronicle of the Conquest of Grandada” 《哥伦布同伴航海及发现》 ”V oyages and Discoveries of the Companions of Columbus” 《阿尔罕布拉》“Alhambra” 《西班牙征服传说》“Legends of the Conquest of Spain” 《草原游记》“A Tour on the Prairies” 《阿斯托里亚》“Astoria” 《博纳维尔船长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Captain Bonneville” 《奥立弗·戈尔德史密斯》”Life of Oliver Goldsmith” 《乔治·华盛顿传》“Life of George Washington” 2.詹姆斯·芬尼莫·库珀James Fenimore Cooper (1789-1851) ※《最后的莫希干人》“The Last of the Mohicans” 《间谍》“The Spy” 《领航者》“The Pilot” 《美国海军》“U.S. Navy” 《皮袜子故事集》“Leather Stocking Tales” 包括《杀鹿者》、《探路人》”The Deerslayer”, ”The Pathfinder” 《最后的莫希干人》“The Last of the Mohicans” 《拓荒者》、《大草原》“The Pioneers”, “The Praire” 3。威廉·卡伦·布莱恩特William Cullen Bryant (1794-1878) ※《死之思考》“Thanatopsis” ※《致水鸟》“To a Waterfowl” 4。埃德加·阿伦·坡Edgar Allan Poe (1809-1849) ※《给海伦》“To Helen” ※《乌鸦》“The Raven” ※《安娜贝尔·李》“Annabel Lee” ※《鄂榭府崩溃记》“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 《金瓶子城的方德先生》“Ms. Found in a Bottle” 《述异集》“Tales of the Grotesque and Arabesque” 5。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1803-1882) ※《论自然》“Nature” ※《论自助》“Self-Reliance” 《美国学者》“The American Scholar” 《神学院致辞》“The Divinity School Address” 《随笔集》“Essays” 《代表》“Representative Men” 《英国人》“English Traits” 《诗集》“Poems” 6。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 (1817-1862) ※《沃尔登我生活的地方我为何生活》 1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先秦文学 上古传说文学 神话基本特性: 1、神话都就是想象的或幻想的。 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与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与说明。 3、神话反映了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 我国神话系统 (一)创世神话《开天辟地》、《女娲造人》 (二)自然灾害神话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 (三)战争神话皇帝大战蚩尤 神话主要特征: 1、无论就是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就是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围绕着人都生存这个主题。 2、神话中的人物都充满着昂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与英雄气概。 3、不论就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诗经》 《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1、婚恋诗 2、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 3、政治讽喻诗 4、史诗及其她

《诗经》的文学成就: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四言诗的典范 4、章法结构(重章复沓)与语言特色(质朴畅达,词汇丰富,双声叠韵连绵词与叠字的大量运用) 先秦散文 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就是《尚书》,它以记言为主。 《左传》的叙事艺术: 它就是春秋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 2、采用全知叙事视角 《左传》的写人艺术: 叙写历史时注重刻画人物,许多人物形象都性格鲜明。 1、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2、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环境中营造 《左传》的辞令艺术“ 《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史。约前1000年到前440年 《战国策》铺排纵姿的文学特色: 1、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3、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试论赵树理的“难题”小说

试论赵树理的“难题”小说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每个新社会都有一部苦难的前史。“炮火连天,弹痕遍地”的“人间城郭”在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旧貌换新颜,天翻又地覆。农村社会的权力秩序、社会结构和文化惯习“遭遇”革命之后,创生出全新的形态。新政权越出了“一姓一家之兴亡”的宿命,试图重建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并实现国家的现代化。打断旧有的历史秩序意味着占被压迫的大多数在“翻身”的同时也要“番羽心”,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唯有如此,新社会才会真正降临。 赵树理在其高度自觉的创作中展现了华北农村由旧到新的历史命运,被誉为“黎明时期的歌手”。传统文学史认为,他始终扎根于大地深处,以执事者(生产者)的视角来书写“问题”①。他的小说借事说理,体察世情,感染人心②,试图将新政权构筑在普通民众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上,同时对历史的“债务”和“落后性”进行清理和改造,使新社会之建立变得可能。这与其说是个学术问题,毋宁说是部清偿“债务”进而涅渠

的历史剧,有其丰厚的羽翼和细密的肌理。 一、债:乡治的败坏 20世纪前的国家政权需要借助士绅来间接控制乡村,即所谓的“皇权不下县’,③。正如黄宗智所言,“革命前的自然村,既不纯粹是形式主义推想中的而向市场的单位,也不纯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阶级对立的单位。它同时是一个散沙似的街坊,分层化了的社团和闭塞的共同体”①,华北平原上散落的闭塞共同体直到20世纪30年代仍未改变。赵树理的书写对象正是这些闭塞而又有内生政治结构的单位。由于缺乏外部权力的竞争,乡村领袖在现代政权进入之前占据绝对主导的位置③。在赵树理早期的小说《悔》(1929年)中,陈锦文的父亲将乡间的公举社首①与尧舜时代公举朝廷相提并论,是“人人都有选举权”的一种表现。社首代表民意,普通百姓服膺这样的权力秩序。 《刘二和与王继圣》(1947年)描写了村长和四个社首在拜亭看戏的场景:“戏开了,他们嫌拜亭上离得太远听不清,叫打杂的又在庙院上半院安排了些桌椅,摆了些梨儿桃儿,然后从拜亭上移下来坐在新座位上。”②庙院的上半院被村长和社首占据;社房楼上对而的东敞棚楼是专供妇女看戏的,地主家的继圣他娘和他姨姨来得迟了,“按常理她们只好坐在后边,可是

读赵树理作品有感

赵树理:农民代言人 能够承载历史文化最多的应该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而不是那些叱咤风云的帝王将相。就如在汉唐盛世、康乾盛世里,其实最广大的劳动人民也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只不过相比较动荡时期人民的苦难生活而言有所好转而已,在一波一波的历史战争,改朝换代的时期,人民如果能够平平安安、吃得饱、穿得暖就感天谢地了。所以不管怎样说,那时候的农民都远不如现在这样,有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等等的保险,能够买上房买上车,不论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说,都是天壤之别的区别,不在一个层次。什么是进步,广大人民底层阶级的进步,才能真正反映一个社会的进步。在任何一个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统治阶级的统治者们都是锦衣玉食,甚至越是腐朽落后的政权,统治者们奢华的程度就越深,比如朝鲜的金正恩。 纵观社会的历史,真正能够一字一句地描写农民的生活的任何文章并不多见,正如董大中先生所说:“赵树理是中国现代作家里的一个异数。……他的作品忠实地描写了中国农村翻天覆地的历史变迁,表达了中国农民痛苦的呻吟和深情的呼唤。他也就成为农民的一位最忠实、最勇敢、最可靠的代言人。”关于赵树理先生的其人其事和其文章的评论,董大中先生的序言里讲的十分清楚,我就不敢班门弄斧了,下面是我读《赵树理精选集》的简单认识。 读赵树理的作品,初一接触,就感觉对了,不仅眼前一亮:对,这就是当时的农村真实境况,这就是我要了解的那段神秘的历史,写得太好了,通俗易懂,言简意赅,最能为大众乐于接受。 其实,在读中学的时候,我就知道赵树理是山药蛋派的作家代表,他最为我们熟知的作品是《小二黑结婚》、《田寡妇看瓜》和《李有才板话》等。不过中学课本没有收录他的作品,所以是课外认识他的作品,有点“只闻其人,未闻其声”的感觉。所以,我有这种阅读赵树理文章的夙愿是由来已久的,心中始终积聚着一股阅读的能量,至此方纔释放出来,感觉舒服多了。 随后,小二黑结婚等作品被改编成了电影,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欢,电影中的唱词“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更是脍炙人口,经久传唱,可见赵树理的作品是深受人们的喜爱的。我想,这是他的作品适合了最广大人民的口味的结果,一点都不奇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