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石

黄山奇石
黄山奇石

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号参赛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黄山奇石》。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分别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

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黄山奇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一组的第二篇课文。

本组课文围绕“自然风光”这个专题,编选了一系列文章,旨在使

学生感受祖国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美丽。文章主要描绘了号称

“黄山四绝”之一的黄山怪石,那些怪石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构

成了一幅幅惟妙惟肖的山石画卷;表达了作者对黄山的赞美,从而逐

步培养学生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是识字、阅读,进而养成良好

的语文学习习惯。他们善于表现自己,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

知欲。在教学时,要充分把握学生的这些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三、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教学目标,三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

提高。根据教学内容,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新课标的要求,我

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图学文,初步分析作者在文中用到了哪些修辞手法,并

且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黄山怪石之“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喜爱,从而激

发学生对黄山的向往。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解决教学内容上的轻重缓急,需要解决学

生学习上的困难。下面我来谈谈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读写本课生字新词,并能够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黄

山怪石之“奇”。

教学难点: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喜爱,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向往去黄山看奇石的情感。

五、教学方法

基础教育改革在强调教与学的关系时,提倡改变过于注重知识

传授的倾向,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课堂上,教师只是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因此我确定了以下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法主要有:谈话法,情境法,讨论法同时辅

以讲练结合,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根

据新课标的要求,同时又设计了与教法相适应的学法,我将“学习

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等方式展开,真正

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课堂。

六、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方法的运用总是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进程中。本次教学我将教学过程定为: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细读课文,感知魅力——拓展延伸,加深理解——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五个部分。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在课的开始,我将在多媒体中呈现“黄山四绝”的图片,请同

学们告诉我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幅,并说明理由。以此来吸引学生的

注意力。然后我会为同学们介绍:“黄山,是天下第一奇山,位于

安徽省南部。她有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

飞瀑。黄山有四绝,也就是我们刚刚在图片中所看到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是令人向往的地方。同时今天我除了是老师之外,还

是你们这些小游客的导游。接下来我将带你们一起走进黄山,来感

受黄山奇石的魅力。(板书)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学生学习任务重中之重。首先,学生先通

读一遍课文,我会着重强调,遇到不认识的生字不要怕,一定用笔

标记出来,继续往下读,之后自己对照课本上生字的拼音注释或查

阅字典先自学生字。

然后我将用准备好的识字卡片,带领学生一起读,一起写,纠正读音,认清笔画,并组词加强记忆。

第三步是检验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我将组织同学们进行

击鼓传花的游戏,拿到“花”的学生要完成老师指定的任务,比如

給生字注音/组词,或者到讲台上听写生字。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生字,利用击鼓传花的游戏,既能吸引学生

的注意力,又能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会生字,同时也可解决本课的重

点问题。

(三)细读课文,感知魅力

接下来,我将带领同学们正式走入黄山,来领略黄山怪石之“奇”。首先,我为同学们播放本篇课文的朗读录音,然后随机挑

选六位同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听

他们的读音及所表达的情感是否正确,是否到位。同时从文中找到,作者一共提到了哪些景点?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整体感知之后,我将让学生来分段学习,从细节部分感受黄山奇石的魅力。

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然后小组同学讨论:第一自然段在整篇课文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通过反复朗读和小

组讨论,同学们可以很快得到答案:第一段开门见山,仅用几句话

就点出整篇文章想要表达的内容,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那么黄山究竟是凭借什么“闻名中外”,让人称“奇”的呢?

接下来我将带着你们来到我们要参观的第一个景点:仙桃石。请同

学们有感情的朗读第二自然段内容,同时仔细观察课文中的图片,

体会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学生通

过朗读课文,可以找到作者对于“仙桃石”的描述;“它好像从天

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教师借此让学生初步了解比喻修辞及其

效果。作者通过把学生尚未亲眼见到的黄山之石比喻成我们经常见

到的“大桃子”,语言生动形象,让我们能够更加真切感受到黄山

的石头是多么奇特,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板书)

参观了仙桃石之后,相信大家还是意犹未尽。没关系,我们的

旅途还长着呢。这时我会在多媒体中呈现“猴子观海”的图片,请

同学们仔细观察,先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图片,然后再按照自己喜欢

的方式朗读课文,看看与作者的描述相比,你的语言妙在哪里,又

有哪些不足。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不仅复习了本课的生字词,语

言表达能力也会有所提高。(板书)

黄山的景色这么迷人,我这个导游也害怕迷路,哪个小游客能

帮我指明方向呢?这时我在多媒体中呈现“仙人指路”的图片,然

后让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第四自然段内容,根据作者的描写摆出相

应的姿势,比比看谁摆的最像,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里。(板书)

接下来我请同学们齐声朗读文章第五自然段,看看在阳光照射

下的石头是如何变成“一只金光闪闪的大公鸡”的。同时仔细观察

图片,小组讨论如果你是导游,你将如何向你的游客介绍“金鸡叫

天都”这个景点,然后自己主动站起来做全班同学的导游,在这个

过程中,其他同学在听她介绍的是否精彩的同时,也要听她字词的

发音是否正确。(板书)

在导游的带领下,同学们对课文中描写的黄山奇石有了初步了

解之后,我将让学生自己去认识黄山的其它怪石。比如作者在最后

一段提到的“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然后

我在多媒体中呈现文章没有详细描写的黄山怪石,请学生结合图片,大胆想象,根据奇石的样子取名字,并给大家介绍,让同学们跟你

一起感受黄山怪石的神奇,有趣。(板书)

这样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同

时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我们说黄山有四绝,分别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我会在

多媒体中再次呈现这些景观的图片,请同学们根据这些图片在小组

内讨论,分别说说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景点,然后自己就做这个景

点的导游,向同学们介绍这里,尽量用到我们本节课学习的比喻修

辞和生字新词,看谁的介绍最精彩,最吸引游客的目光,由同学们

推选“优秀导游”,然后由教师颁发“小导游资格证”。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是提升小学生思想认识,升华课堂主题的重要环节。

综合学生的讨论结果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作最后的补充

和总结。黄山奇石趣味横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黄山奇石有趣,

作者写的更有趣,先总写景色秀丽神奇,再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

介绍了四块神奇怪石。作者采用总分的方法,把黄山写得栩栩如生。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们也一定要亲自到黄山,感受它的魅力。

最后我为同学们布置本节课的课后作业(对于以下作业请同学

们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二选一):

(1)结合文中所提供的图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并复习本

课生字新词;

(2)搜集你喜欢的其他景点的图片进行描述,尽量用到我们本

节课学习的比喻修辞,下节课与全班同学分享。

七、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

一:总领全文

仙桃石

猴子观海神奇有趣

仙人指路

金鸡叫天都

这样的板书设计清晰展现了文章的脉络,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加真切的感受黄山怪石的奇特魅力。

黄山奇石图片及简介

1 黄山奇石图片及简介 1、飞来石。平天矼西端峰头上的一块巨石,从光明顶、天海、西海等处都能看到。巨石高12米,长7.5米,宽1.5到2.5米,重约360吨。其下为高崖平台,长12至15米,宽8至10米。两大岩石之间的接触很小。上面的巨石似从天上飞来,故名飞来石。从北海向西海道中观赏,石则成桃状,故又名仙桃峰。电视片《红楼梦》片首的仙桃石,即为此峰。据记载,黄山飞来石共有三处,另两处,一处在翠微峰侧,另一处在古颖林庵前小峰上。 2、鳌鱼峰。鳌鱼峰在黄山中部,莲花峰西北,从平天矼能攀至峰顶,海拔1780米,为36小峰之首。因山峰形状极像鳌鱼而得名。峰腰有三角形的鳌鱼洞,洞额刻有“天造”二字,洞内有梯道,游人可从洞中穿过。古人有诗:“东海有巨鳌,何年飞到此;人行穿鱼腹,沾衣湿玉髓。” 3、仙人晒靴。西海排云亭前左侧近处,峰顶有一石如古代靴子,倒置在石台上,名为“仙人晒靴”。相传,古时八仙之一的铁拐李路过此处时,被这儿的奇丽风光所吸引,挟在腋下的一只靴子掉了下来也未察觉。他走后,这只靴子便长年累月地晒在那里,遵化成别有情趣的一景。今人有诗云:“昔日女锅未补天,黄山竟日雨绵绵。仙人已去留奇迹,一只潮靴晒万年。” 3、猴子观海。位于黄山风景区北海景区黄山狮子峰前,一石猴独踞峰顶,仿佛极目远望,又似纵身跳跃静观

2 云海,当云海散去时,猴子又可观望太平县的田园风光,因此这一巧石又可称“猴子望太平”。 4、老僧采药。在双猫捕鼠下面,有一直立的怪石,状如身披袈裟的僧人;面前一片奇松,状似采药,故取名“老僧采药 ”。 5 、金鸡叫天门。在黄山半山寺前仰观天都峰山腰老人峰上,有一石如雄鸡,头朝天门坎,振翅欲啼。半山寺路侧岩壁上,刻有“空中闻天鸡”五字。

9 黄山奇石

9 黄山奇石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闻、名”等9个生字,正确书写“南、部、些”3个生字。 2.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秀丽神奇”“闻名中外”等词语的意思。 3.运用想象画面等形式朗读课文. 一、赏图导入,激趣质疑。 1.导入:你们知道黄山四绝吗?(课件出示“黄山四绝”中有代表性的图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今天,我们就来一睹黄山奇石的风姿。(板书:黄山奇石)齐读课题。“黄山四绝”有“怪石”,课题为什么不叫“黄山怪石”呢? 2.聚焦课题:师范读课文。你觉得“奇”是什么意思?“奇”是“奇特、神奇、奇怪、奇妙”的意思。(指名说,带着理解再读课题) 3.教师引导:黄山奇石“奇”在何处?带着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出示自读提示: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标注出自然段。 2(出示生字课件)你会认这些生字吗?有谁来试一试?(指名读) 3.去掉生字拼音,你还认识它们吗?(自己先试着读一读) 4.分小组读。 5.游戏识字。(捡石头) 三、再读课文,认识奇石。

1.和小伙伴一起读课文,用横线画出奇石的名字,在重点描写的奇石旁边画上五角星。 2..学生自由读书,做好圈画:指名汇报,梳理归纳。(板书奇石的名称)(课文围绕黄山的奇石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些奇石。) 3.黄山奇石的名字十分有趣,真有意思。我们一起把这些有趣的石头名字读一读吧! 4.从同学们的声音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对这些石头的喜爱之情。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细细地观赏吧! 5.指名读课文,检查字词识记情况。 6.这些奇石在什么地方呢? 三、学习第1自然段,认读词语。 1.分男女生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2.读完了第1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秀丽神奇”“闻名中外”等词语的意思。 3.指导书写“南、部、些”三个生字。 课件出示: (1)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左右结构的字“部”,左宽右窄。“南、些”都是上下结构,“南”字上小下大,“些”字上宽下窄。注意“此”左部的笔顺是竖、横、竖、提,右边“匕”先写撇,再写竖弯钩。 (2)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学习生字、掌握读音。小组合作交流识字的方法,并全班汇报。 (3)教师范写,学生书写、同桌互评、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赠送诗句。 黄山奇石多么令人赞叹!多么令人神往!旅行家徐霞客游了黄山后写下了这样一句诗。 【描写黄山的名句】 1.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9.黄山奇石(课堂实录)

黄山奇石 一、观看录像,揭“奇” 师:(播放介绍黄山风景录像片断。)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黄山奇石(点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奇” 师:谁来读读课题,你觉得“奇”是什么意思? 学生甲:我觉得是奇怪的意思。 学生乙:我觉得是奇特的意思。 师:带着你们对“奇”的理解,一齐把题目读一遍。 生:(齐读课题) 师: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具体写了哪块奇石的样子?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用“”标出这些奇石,在具体介绍的石名旁打个“☆”,读好后小组交流一下。 生:(自由读课文,找奇石,划奇石,小组内交流) 师:(指名学生汇报) 生甲:课文介绍了黄山上的“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些奇石。 生乙:具体介绍的石头是“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 师:(课件依次点击石名,指名一学生读这些奇石) 师:你们觉得黄山石的名字取得怎么样?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甲:我觉得这些石名取得很好,很有趣。 生乙:我觉得这些石名大多数都跟动物有关。 生丙:我有补充,人们都把黄山上的石头比作一样东西,这样读起来很有趣。 师:是啊,黄山“奇石”连名字也取得那么有趣!“猴子”、“仙人”、“金鸡”都在黄山聚会了。我们一齐的把这有趣的石名读一读吧! 三、品读探“奇” 师:课文介绍了很多奇石,先让我们来看看第一块奇石“猴子观海”(点出“猴子观海”图),哪块石头像猴子?(指名学生上台指出)同学们看图,你觉得猴子在干什么? 生甲:猴子在看海。 生乙:猴子蹲在山上看海。 生丙:猴子蹲在山上一动不动地看着翻滚的云海。 …… 师:课文是怎样写这块石头的呢?(学生找出相关句子,读读,教师点出课件出示句子: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课文这几句话,写得怎么样?小组讨论一下。 生:(朗读、小组内交流) 生甲:这几句话比刚才我们的写得好,写得更具体了。 生乙:我们组认为,这几句话把怎样的“猴子”,在哪儿,干什么都写得很具体。 生丙:我们组认为,这几句话把石头写活了。 师:对!作者通过观察,抓住了石猴的动作,通过想象寥寥几句,就把石头写活了。我把这几名话读一读你们觉得这块石头怎么样?(范读) 生甲:我觉得这块石头很奇特。 生乙:我觉得这块石头很有趣。 生丙:我觉得这块石头真可爱! 师:正如你们所说的,这块石头的确奇特、有趣,甚至是可爱,用你们的朗读来表现一下,好吗? 生:(练读) 师:(指一名学生读)你觉得刚才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9 黄山奇石(人教部编版)-教案导学案

课题:9 黄山奇石 【教学要求】 1.认识“闻、名”等15个生字,会写“南、部”等9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看懂图意,能抓住“奇”字欣赏奇石的特点。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陡峭”等词语的意思。 4.能用“像”说说图片中的石头,并写一写。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看懂图意,能抓住“奇”字欣赏奇石的特点,能用“像”说写句子。 【教学难点】 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闻、名”等15个生字,会写“南、部”等9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感受黄山石的有趣、千奇百怪。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看图片,揭示“奇” 1.(课件出示2)(出示介绍黄山风景录图片。)闻名中外 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黄山奇石》(点出课题)。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黄山奇石)【设计意图:出示关于黄山的风景图片,在美丽的风景中,不知不觉走入文本,喜欢上黄山这个地方。】

题目中你觉得哪个字要读重音?(奇) 3.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山奇石》。 二.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3)提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4) nán bù xiē jù wèi měi shēnɡ shǎn ɡǒu 南部些巨位每升闪狗 ①各自拼读,找出翘舌音“升闪”,前鼻音“南闪”,后鼻音“升”。 ②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5) 闻名风景区南部秀丽神奇尤其著名形状巨石 ①借助拼音,开展读词游戏。 ②开火车读,再读。 ③小老师领读,齐读。 ④教师指正:“闻”是前鼻音,“名、景、省、形、状”是后鼻音,“天都峰”中的“都”读“dū”。 (3)识记生字 ①组块识记:提取出“中外闻名、风景区、安徽省、南部、秀丽神奇”等词语,复现认读,然后两用这组词连词成句。 ②形近字辨析,拓展识记:如“区、巨”字形相近,可组成词串强化识记。比如“山区、地区、风景区”“巨大、巨人、巨变”。 ③图文结合识记:“仙”可以图片配词的方式构筑“仙桃、仙人、仙女”等画面。 (3)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小学二年级语文黄山奇石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黄山奇石教案 这是一篇写景的短文,本课图文并茂,生动地介绍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风趣的奇石、怪石,课文语言生动、描写形象,富有情趣。 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先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然后概括地描写黄山的景色清秀奇特,还特别指出了黄山的奇石风趣极了。第二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落,各详尽形象的介绍了一处奇石的景点,如: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的介绍了其它怪石,表现了黄山奇石数量之多和形状之怪,突出了奇石的风趣。为了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课文中配有四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分别与课文得一、二、 三、四自然段相对应,便于学生了解这些奇石的形状,在头脑中浮现出这些奇石的样子。 二、学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三、教学设想 本课图文并茂,学习本课应在培养学生观察力与想象力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配图的三个自然段,可采取看图学文的办法。学习第五自然段时,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根据课文的描述,自画金鸡叫天都。 四、教学用具:字词卡片、图片等 五、教学时数:3课时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山清水秀。同学们知道我国有哪些风景区呢?(泰山、安徽黄山、杭州西湖 2、今天让我们乘着喜悦号列车一起游览一番美丽的黄山吧!趾、在上车之前,谁能简单介绍一下黄山?(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风景清秀,主峰光明顶,最高点是莲花峰。那里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出名。有天下第一名山的美誉。) 3、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去的地方。出示地图黄山的位置。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提出要求,自读课文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几遍课文。读后标出自然段。 3、画出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读词语。 4、这一课一共讲了几处景点?分段接读课文 (三)、检查读课文 1、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2、谁能把课文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顺。 3、小小组互相读,互相检查,纠正读错的地方。 4、用生字卡片检查识字情况:游戏的方式检测学生认读生字词的情况,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识字教学。 齐读按行读开火车读齐读, 可用猜字谜的方式检测,如:横山上面三根草(当);一个人,在山边(仙)。通过朗读自编的短文巩固识字,检测学生认读生字词的情况。 5、检查读课文情况。指名读,纠正错误。

部编语文二上《黄山奇石》

9.《黄山奇石》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材分析】《黄山奇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9课,本组课文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有关祖国风景的文章,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对祖国风光的热爱之情。本文位于改组文章的中间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黄山奇石》课文通过描写“仙桃石”“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奇石,表达了作者对黄山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本文语言优美、描写生动,通过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刻画了黄山奇石的样子,为读者展开了一幅生动的奇石风景图,,有利于学生进行想象训练和语言学习。【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阶段,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认读拼音能力,并且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结合本文教学实际,由于本文讲述的黄山风景区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这就为学生理解黄山奇石造成了一定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相应的情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引导学生感悟文章内容。【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就本课而言,“黄山奇石”的“奇”是全文精华所在,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真切地感受到千姿百态的黄山石,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读中理解,读中悟情,在学生、老师、文本、作者之间的对话中,体会黄山奇石的神奇与有趣。再通过观察课文插图及小练笔,引导学生在想象中朗读,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描写,领略黄山石的奇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目标】1、认识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背诵第2至5自然段。(重点) 3、培养对黄山的向往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石的栩栩如生,感受拟人、比喻的描写手法。【教学难点】通过反复阅读、分析、理解课文,结合图片想象其他奇石的形貌,并且培养对黄山的向往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继续走进黄山,去领略黄山奇石的神奇与有趣。(课件出示课题:9 黄山奇石)2.复习词语(课件出示词语):还记得它们吗?打打招呼吧。【设计意图】新课开始前,复习生字词,既可以检测学生上节课的学习情况,又能够在短时间内使学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为下面顺利开展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品读课文,感知奇趣1.自由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石头的名字。指名分享 2.挑选自己喜欢的石头,读读有关的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石头的什么特点让你觉得奇特?3.指名汇报(学生汇报时可不按文中顺序):(1)欣赏第一块奇石“仙桃石”。(课件出示: 仙桃石图片)①谁来说说为什么叫“仙桃石”?小组交流交流。②谁来把你们小组的交流成果与大家分享分享?③同学们,请带着喜爱之情读读第2自然段。(2)欣赏第二块奇石“猴子观海”。(课件出示:“猴子观海”图片) ①请仔细观察,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的石头是什么样的。②谁能看图说出“陡峭”的意思?③请根据“猴子”的动作想象:猴子会想些什么?谁来做做“猴子”的动作?小结:同学们,作者通过观察,抓住了石猴的动作,通过想象,寥寥几笔就把石头写活了。我们把这个自然段再读读,看看这块石头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奇特、有趣、可爱。) (3)欣赏第三块奇石“仙人指路”。(课件出示:“仙人指路”图片)①请画出课文中描写这块石头的句子。同学们,假如你在黄山游玩,山路一转,突然看到远处高高的山峰上有一块这样的石头,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同学们,请做做文中“仙人”的动作,想想他为什么这样做?他会跟游客说些什么?小组交流交流。②一起来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4)欣赏第四处奇石“金鸡叫天都”。(课件出示:“金鸡叫天都”图片)①你能在图片中找出这处石头吗?这处石头为什么会这么著名?②什么叫“著名”?能说说它的近义词吗?(有名、出名。) 同学们,人们都说百闻不如一见,但是读了作者的介绍,你脑海中浮现出这些石头的样子了吗?作者是怎样介绍这些有趣的奇石的?小结:同学们,作者正是抓住了每块奇石

黄山奇石介绍及图片

1、仙桃石 仙桃石在天都峰上,过鲫鱼背,穿 过第一个石洞,回首可见洞顶有三 个硕大的圆石相垒,形如一盘蟠 桃,从石缝里长出来的松树,形同 桃柄和桃叶。人们把圆石称为“仙 桃石”,把圆石垒成的石洞称为 “仙桃洞” 2、猴子观海 猴子观海,当地居民习惯称为 猴子望太平,是黄山的一处奇石景 观。猴子观海位于黄山风景区北海 景区黄山狮子峰前,一石猴独踞峰 顶,仿佛极目远望,又似纵身跳跃 静观云海。云雾缭绕之中,山脚的 太平县城时隐时现,这奇幻之景被 猴子尽收眼底。风云变幻、光影交 错,曼妙玄幻的太平夜景蔚为壮观。 千百年来相依相伴,猴子眼中的太平县也几经变换,唯一不变的是灵猴对太平的守望和当地居民"天下太平"的美好愿景。 3、仙人指路 黄山仙人指路位于云谷寺至皮 篷路口。一怪石屹立峰巅,其状似身 着道袍的仙人,他一手举起,似为游 客指引进入皮篷之路,故名"仙人指 路石",又名"仙人指路峰"。

4、金鸡叫天都 “金鸡叫天都”名称由来:金鸡叫天都 地处黄山天都峰的西侧、半山寺对面高 空的悬崖上,有一组巧合形成的奇石, 名为“金鸡叫天都”。金鸡对面是著名 的“天都峰”,每当太阳升起时,阳光 照在巨石上好像金鸡对着“天都峰”啼 脚,所以这块奇石叫——金鸡叫天都。 5、天狗望月 相传二郎神的哮天犬喜欢偷吃月 亮,结果被二郎神知道了。一气之下将 它打下人间,正好落到了黄山的顶上, 变成了一只石狗。但这只天狗仍然死心 不改,还每天抬头遥望着月亮,但就是 吃不着月亮。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黄山奇石--天 狗望月。 6、狮子抢球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两只威风 凛凛的狮子,它们中间有一块滚圆滚圆的 岩石,就像一个石球,这两只狮子张牙舞 爪,争着抢那只球。这就是有趣的“狮子 抢球”。 7、仙女弹琴 黄山山峰上的一块巨石,当太阳穿透 云层,照射在它的上面,这时就像一 位身穿拖地长裙、婀娜多姿的美丽仙 女,你看她伸出秀美的双手,优雅地 抚弄着琴弦,于是闭上眼倾听,似乎 美妙动听的乐曲就在耳边响起。她弹 得真认真啊!连太阳都陶醉了,云雾 也久久不愿离去。

9黄山奇石

9 《黄山奇石》 【教学总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闻、名、景、区、省、部、秀、尤、其、仙、巨、位、 著、形、状”15个生字;会写“南、部、些、仙、巨、位、每、升、闪、狗” 等10个汉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2至5自然段;并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 理解“陡峭、金光闪闪”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积累的词语说一处景物;仿照课文句子,用“好像、真像”说说图片中 的石头,并写一写。 4.知道黄山奇石是大自然的杰作,并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汉字;用“好像、真像”说说图片中的石头,并写一写。 2.背诵课文2至5自然段;用积累的词语说一处景物。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板贴、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闻、名、景、区、省、部、秀、尤、其、仙”10个生字,会写“南、 部、些、仙”这4个汉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生活经验、图文对照等方法,理解并积累“石盘、陡峭、一动不动”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词语初步读懂“仙桃石”“猴子观海”的奇特 之处,并尝试运用积累的词语说两三句话。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感知题目中的“奇” 1.欣赏黄山风景图,猜一猜:这里是什么地方? 师:小朋友们,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美丽的风景图你们猜猜这是

什么地方呀?(黄山) 2.板书:黄山 师:是呀!这里就是美丽的黄山。 3.学习第一自然段第一句 (1)提问:你们知道黄山在哪儿吗? (2)出示第1句,请人读,学习“闻、名、景、区、省、部” ①出示“闻名”:读好这个词语(开小火车),“闻”前鼻音,“名”后鼻 音;理解“闻名”是什么意思?(很有名,人人都知道),尝试举例 子(名人、地方);引导学生在文中找一找近义词;理解“中外闻名”。 ②学习“闻”:注意前鼻音;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 “闻”是由“门+耳”组成,猜一猜“闻”是什么意思?(古代表示 听,现在表示嗅觉);引出:“闻”是一个形声字;读词语。 ③学习“名”:注意后鼻音;找朋友;读词语。 ④出示“景区”:读好词语 ⑤学习“景”:注意后鼻音(开小火车);找朋友或者加一加的方法;读 词语。 ⑥学习“区”:找朋友;读词语 ⑦出示“安徽省”,学习“省”:读准这个词语;“省”注意后鼻音;读词 语。 师:黄山在哪里呀?谁来读。 ⑧出示“南部”,学习“部”:读词语;学习“部”,找朋友;读词语;指 导书写。 师:它在安徽省的……谁来读? (3)再次请人读,问:你从这句句子中知道了什么?(中外闻名、黄山风景区、安徽省南部) (4)练习说话:用提取的信息,完整、连贯地介绍一下黄山的地理位置。 (5)指导朗读,读好长句,注意停顿 4.出示图片,黄山有四大特色:青松、奇石、云海和温泉,今天我 们来学习黄山奇石。

黄山奇石 教案

黄山奇石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看这文,了解黄山岩石的神奇,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选背其中的两段。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把握2~5自然段的内容,体会黄山岩石之奇。 2.教学难点──多数学生未去过黄山,利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课前准备: 1.《黄山》录像资料片。 2.多媒体课件。 3.薄型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记句子。 1.四川的峨眉山风景秀丽,到处鸟语花香。 2.无锡的五里湖好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出蓝蓝的天,白白和云,红红的花,绿绿的树。 二.整体感知,揭示课题。 1.过渡:是啊!我们的祖国山清水秀,风景非常美丽。今天,老师将带你们一起去黄山风景区游览。 2.看录像,范背课文。(多媒体显示:填空) 3.完成填空,相机学习部分词语。 指名完成填空。 生字词正音。 理解词意。 你看到了哪些秀丽神奇的景色? 4.齐读第1自然段。 5.指导背诵。 6.揭示课题。板书:黄山奇石 7.释题。奇石就是指──(怪石) 奇石、怪石也就是说──(出示卡片:奇形怪状的岩石) 8.质疑。 看了课题,小朋友有什么问题提出来? 三.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层次脉络。 1.自由轻读课文。 课文里边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奇石。 2.读后交流。 介绍了哪些奇石? 板书:“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哪些是具体介绍的?哪些只是简单举了名字? 小结。 四.品词析句,理解文意,学习第2、3自然段。 学习第2自然段 1.过渡:刚刚有个小朋友问:“这些奇石‘奇’在哪儿呢?”咱们先来看这块“仙桃石”。(指板书) 2.指名读第2节。 课文哪一自然段作了介绍,大家边听边找,什么词语你有懂。 3.质疑问难。 4.理解。 (放录像:“仙桃石”)谁来指指“石盘”在哪儿? 为什么说“仙桃石”是奇石呢? 板书:好像……飞落 5.指导朗读。 6.背诵。 学习第3自然段 7.过渡:黄山的奇石多有趣呀!你瞧,这块奇石就像一只猴子。 (多媒体显示:“猴子观海”) 课文中是怎样介绍的? 8.默读第3节。 找找这一段几句话?(多媒体显示:①②③) 9.指名分句读。 10.分句理解。 第1句说什么? 看图理解“陡峭” 第2句说什么? 谁来学学这只猴子有趣的样子。表演时要注意哪几个动作? 板书:抱蹲望 指名分解动作表演。 评议。 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指板书) 11.看图练说。 (多媒体显示:第2自然段填空) 12.指导朗读。 13.指导背诵。 五.小结谈话。 六.学习生字。 1.复习巩固新词。(多媒体显示:词语) 2.指导书写:翻、滚。(多媒体演示:“翻、滚”的笔顺)◆ 附板书: ┌ “仙桃石”好像……飞落 │ “猴子观海”抱蹲望 黄山奇石┤ “仙人指路”

【新教材】部编版二年级上册《9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9.黄山奇石 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3.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生字生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难点:感受黄山奇石的有趣,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教学准备:生字卡、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出示黄山图片)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它位于安徽省的南部,每年有很多中外游客去那里游览观光,那里的景色非常秀丽神奇。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黄山的课文。(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2从课题中我们看出黄山的石头有什么特点?(奇。)你能给“奇”组个词吗?(神奇、奇怪、奇特、奇形怪状等。) 二、识字指导。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词。

2本课识字法: (1)形近记忆。“区—巨”字形相近。 (2)字谜记忆。仙:一个人,在山边。 (3)多音字记忆。“都”和“弹”。 (4)熟字记忆。生字与熟字组词,便于记忆。如“风景区、仙桃石、石盘、巨石、脖子、著名”等。 3检查识字情况。 (1)指名学生读带拼音的生字,解决字音的问题。 (2)指出多音字“都”、“弹”。 4小组交流自己是怎样记字形的,说说平时是怎样用这些字的。5认读生字。 6分析字形和在本课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三、初解文本。 1运用课件欣赏黄山奇石课文插图,学生观察图片并讨论。 2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学生齐读课文,老师适当给予指导,查其错误。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然后分小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种奇石? (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6你喜欢哪一种奇石,就美美地读一读这一段,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正音,指导朗读。

黄山奇石图片及简介

黄山奇石图片及简介 1、飞来石。平天矼西端峰头上的一块巨石,从光明顶、天海、西海等处都能看到。巨石高12米,长7.5米,宽1.5到2.5米,重约360吨。其下为高崖平台,长12至15米,宽8至10米。两大岩石之间的接触很小。上面的巨石似从天上飞来,故名飞来石。从北海向西海道中观赏,石则成桃状,故又名仙桃峰。电视片《红楼梦》片首的仙桃石,即为此峰。据记载,黄山飞来 石共有三处,另两处,一处在翠微峰侧,另一处在古颖林庵前小峰上。 2、鳌鱼峰。鳌鱼峰在黄山中部,莲花峰西北,从平天矼能攀至峰顶,海拔1780米,为36小峰之首。因山峰形状极像鳌鱼而得名。峰腰有三角形的鳌鱼洞,洞额刻有“天造”二字,洞内有梯道,游人可从洞中穿过。古人有诗:“东海有巨鳌,何年飞到此;人行穿鱼腹,沾衣湿玉髓。” 3、仙人晒靴。西海排云亭前左侧近处,峰顶有一石如古代靴子,倒置在石台上,名为“仙人晒靴”。相传,古时八仙之一的铁拐李路过此处时,被这儿的奇丽风光所吸引,挟在腋下的一只靴子掉了下来也未察觉。他走后,这只靴子便长年累月地晒在那里,遵化成别有情趣的一景。今人有诗云:“昔日女锅未补天,黄山竟日雨绵绵。仙人已去留奇迹,一只潮靴晒万年。” 3、猴子观海。位于黄山风景区北海景区黄山狮子峰前,一石猴独踞峰顶,仿佛极目远望,又似纵身跳跃静观云海,当云海散去时,猴子又可观望太平县的田园风光,因此这一巧石又可称“猴子望太平”。 4、老僧采药。在双猫捕鼠下面,有一直立的怪石,状如身披袈裟的僧人;面前一片奇松,状似采药,故取名“老僧采药”。 5、金鸡叫天门。在黄山半山寺前仰观天都峰山腰老人峰上,有一石如雄鸡,头朝天门坎,振翅欲啼。半山寺路侧岩壁上,刻有“空中闻天鸡”五字。

9黄山奇石9 黄山奇石

9 黄山奇石【教学要求】认识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 的词语。 1.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看懂图意,能抓住“奇”字欣赏奇石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黄山有哪些著名的奇石,它们都是什么样的。 3. 4.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看懂图意,能抓住“奇”字欣赏 奇石的特点。【教学难点】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915个生字,会写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1. 认识初步感受黄山石的有趣、千奇百怪。 2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揭示“奇”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出示介绍黄山风景录图片。) 1.(课件出示1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今天我们来(点出课题)。学习课文,《黄山奇石》(板书:黄山奇石)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 题目中你觉得哪个字要读重音?(奇)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山奇石》。 3. 二.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要求:(课件出示2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3( )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4 2.检查自学情况。3)(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u n ɡǒǎěi sh

ēnɡ shán n bù xiē jù wèi m 闪狗位每升南部些巨 闪”,前鼻音“南闪”,后鼻音“升”。?各自拼读,找出翘舌音“升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4)(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 巨石著名奇形怪状风景区南部秀丽神奇尤其闻名借助拼音, 开展读词游戏。?开火车读,再读。?小老师领读,齐读。理解、记忆。?)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3 ① 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②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整体感知内容。 3. 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读课文。 ?黄山奇石,作者具体介绍了那几块奇石?(4块:仙桃石、猴子观海 石、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为什么写黄山奇石?(奇、有趣。)三.生字书写出示生 字:(课件出示5)田字格课件:南部些巨位每升闪狗 1.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 (1)加一加:“犭”加“句”是狗。“此”加“二”是些,“亻”加“立”是“位”。 (2)减一减:“海”减“氵”是“每”。 (3)换一换:“问”字里面的“口”换成“人”就是“闪”,“倍”的“亻”,换成“阝”就是“部”。 2.组词语:给生字找朋友,用生字口头组词。 3.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南、部、巨”并讲述: (板书:南、部、巨) (课件出示6):“南、部、巨”田字格课件。 “南”:“冂”里面的不是“羊”,而是比“羊”少一横。 “部”:左边的“立”下面的横要收一收,不要太长,右边的“阝”是先写横撇弯钩,再写竖。“巨”:第二笔是横折,最后一笔是竖折。 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 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 提出要求。(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严格按笔顺描写。 (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四.总结交流小朋友们,我们的祖国山河秀丽,许多诗人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描写山河的古诗。

黄山奇石(人教部编版)

课题:9 黄山奇石 【教学要求】 1. 认识“闻、名”等15个生字,会写“南、部”等9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看懂图意,能抓住“奇”字欣赏奇石的特点。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陡峭”等词语的意思。 4.能用“像”说说图片中的石头,并写一写。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看懂图意,能抓住“奇”字欣赏奇石的特点,能用“像”说写句子。 【教学难点】 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闻、名”等15个生字,会写“南、部”等9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感受黄山石的有趣、千奇百怪。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看图片,揭示“奇” 1. (课件出示2)(出示介绍黄山风景录图片。) 客。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黄山奇石》(点出课题)。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黄山奇石) 题目中你觉得哪个字要读重音?(奇) 3.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山奇石》。 二.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3)提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4) nán bù xiē jù wèi měi shēnɡ shǎn ɡǒu 南部些巨位每升闪狗 ①各自拼读,找出翘舌音“升闪”,前鼻音“南闪”,后鼻音“升”。 ②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5) 闻名风景区南部秀丽神奇尤其著名形状巨石 ①借助拼音,开展读词游戏。 ②开火车读,再读。 ③小老师领读,齐读。 ④教师指正:“闻”是前鼻音,“名、景、省、形、状”是后鼻音,“天都峰”中的“都”读“dū”。 (3)识记生字 ①组块识记:提取出“中外闻名、风景区、安徽省、南部、秀丽神奇”等词语,复现认读,然后两用这组词连词成句。 ②形近字辨析,拓展识记:如“区、巨”字形相近,可组成词串强化识记。比如“山区、地区、风景区”“巨大、巨人、巨变”。 ③图文结合识记:“仙”可以图片配词的方式构筑“仙桃、仙人、仙女”等画面。 (3)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①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②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师指正: 本课有许多轻声词,要关注轻声的读法。比如, 免出现“着、的”不轻且拖音的读法。 关注重音。比如, 中的“尤其、极了”要重读。 3.整体感知内容。 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读课文。(课件出示6)

部编版第9课黄山奇石练习题及答案.doc

9黄山奇石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秀丽( xi ù xiū)神奇(shēn shén).. 省会( shěng x íng)景物(jǐng jīng).. 二、读句子,根据汉语拼音写汉字。著名( zhuó zh ù) . 形状( zhàng zhu àng). n án b ù xi ē 1. 我国一省份出现了强降雨天气。 m ěi w èi sh ēng sh ǎn 2. 当水上的时候,那块光的石头就看不到了。 三、选字填空。 壮状 1. 各种七星怪()的岩石正等着你去给它们起名字。 2. 气势雄()的骏马奔腾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 四、按要求写词语。 1.反义词。 著名──()危险──()陡峭──()2.近义词。 秀丽──()尤其──()神奇──() 五、连词成句,并加上标点符号。 1.真奇石黄山的啊美 2.我们小船小河边在发现了一只 六、课文整体梳理。

把下面黄山奇石的名字按课文内的顺序排列(只写序号) 。 ①猴子观海②仙女弹琴③金鸡叫天都④仙人指路⑤仙桃石 ———————— 七、重点段落品析。 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 “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着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 1.给文中的最后一句话加标点,写在括号里。 2.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奇石? 3. 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4.黄山的奇石“奇”在什么地方? 八、按要求,写一写。 说说你最喜欢哪快奇石,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 xi ù 二、 1. 南sh én 部些 zh 2. ù 每 sh ěng j 位升闪 ǐng zhu àng 三、1. 状 2. 壮 四、 1. 著名──平凡 2. 秀丽──美丽 危险──安全 尤其──特别 陡峭──平坦 神奇──奇特 五、 1. 黄山的奇石真美啊! 2.我们在小河边发现了一只小船。 六、⑤①④③②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教案 《黄山奇石》一文是对黄山奇石的描写,“奇”字概括出黄山石的特点。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课文教案,一起来看一下吧。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 4.朗读课文,背诵3、5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充分运用图画,启发学生抓住黄山奇石的特点,展开想象。 通过朗读,加深对一些长句的理解。 教学思路: 教学本课应从指导看图开始,让学生对黄山奇石有个具体的印象。再通过朗读认识奇石特点。讲解课文,要让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用具: 黄山奇石的幻灯片,黄山风景录相或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导语:在我国无数的名山大川中,黄山以她的奇秀赢得人们的赞赏,尤其黄山的奇石更让游人流连忘返。那么究竟黄山奇石有什么特色让人们如此喜爱呢?我们今天学习课文《黄山奇石》(板书课题)。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能对我国的秀丽山川更加了解,更加喜爱。 2.观看录相资料或挂图。老师随图讲解。 二、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同学们听清生字读音,并能说出课文中一共讲了黄山几种奇石,其中哪几种是详细讲的。(共讲了7种奇石,其中“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4种奇石是详细讲的。) 让学生看拼音自读课文两遍。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挂小黑板,出示本课12个生字。 区省秀尤其仙翻滚巨著形状 2.指读。省、著、状三字是翘舌音。 3.字形指导。 状:右边是“犬”。组词为“形状”,意思即样子;“壮”多指人力气大。二字要注意区别。 著:要和“着”区别。著,音zhū,组词为“著名”;“着”,音zhe,可组词“拿着”。

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课文

二年级语文上册《xx奇石》课文 xx奇石 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的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 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你去给他们起名字呢! 《xx奇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2、初步学习辨别区分课文描写内容的详略。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 会认、会写7个生字词。 教学重、难点 1、初步学习辨别区分课文描写内容的详略。

2、在研读中体味语言xx,想象意境xx。 教学准备 ppt课件,视频短片,学生搜集黄山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风景区?暑假里老师去了我国著名的风景区,号称“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 同学们想不想欣赏一下老师录的黄山风景?(播放黄山风景片)通过欣赏黄山风景片你感受到黄山的什么景色让你感到奇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黄山四绝之一的黄山奇石(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课题重点强调的是什么内容?(黄山奇石的奇特。) 二、初读课文,感受“奇石”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轻声读课文,注意正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3、指名分段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那些奇石?他们都叫什么名字?谁能到黑板写出奇石的名字? 三、精读细品,探究“奇石” 课文的那些自然段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哪些自然段写了“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1、品读2——6自然段。 (1)轻声读2——5自然段,想:岩石像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1出示奇石“仙桃石”图。

9.黄山奇石

教学内容9 黄山奇石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1.会读“闻、名”等15个生字,会写“南、部”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 3.学习用练习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陡峭”等词语的意思。 4.能用积累的词语说一处景物,仿照课文的句子,用“像”说说图片中的石头,并写一写。 教学重点能用“像”说写句子;背诵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 教学难点 通过反复阅读、分析、理解课文,结合图片想象其他奇石的形 貌,并且培养对黄山的向往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生词卡片 教法、学法 教法:讲授法、朗读指导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法:想象感悟法、圈点批注法、读写结合法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看图初步感受黄山石的奇妙。 2.初读课文,学会15个生字及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具体教学设计批注一、观看黄山的风光片,导入新课: 教师担任导游的角色,播放黄山的风光片, 请学生观看,并讲解:黄山在我国的安徽省,是 著名的风景名胜区,那里风光秀丽,景色神奇,

教学过程最著名的就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同学们请你们认真观看,一会儿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说说看到的内容。 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黄山的一大景观——奇石,教师接着板书课题——黄山奇石。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和会认的字。 (一)教师:为了让同学们玩的愉快而有意义,我们先要做好准备工作,请大家拿好介绍的内容,自己先读一读,注意读准生字的音。如果有不认识的汉字请你画出来。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不理解的词语。 2.同桌同学互想帮助,解决认字的问题。如果仍然有不认识的生字,就做好记号。 3.教师走下去收集学生不认识的汉字,把这些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4、指名让学生读带拼音的生字,解决字音的问题。 (二)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黄山奇石教学案例

以学定教,激发想象 ——《黄山奇石》教学案例 凤凰镇中心小学陈娜 一、背景 《黄山奇石》是二年级上册中的一篇写景小文,文中重点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四种奇石,课文的结尾还列举了“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并说“黄山还有很多奇形怪状的岩石,还等着你去给他们起名字呢。”这个结尾留给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我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这样的教学。 二、故事的叙述 教学《黄山奇石》这一篇课文时,许多老师都会用到多媒体,通过短片、图片等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黄山石的“奇”。特别是对于课文最后一段出现的几种石头,学生通过看图片,更能想象这些石头的样子。可以说,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课文1-4自然段的教学可以通过作者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语言描写及书上的插图让学生对即陌生又奇特的黄山石头生起喜爱之情。可是,课文的结尾列举的“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种只有名字的石头怎么办呢难道让学生空想吗课堂上一个学生的举动给了我灵感。在教学“猴子观海”时,读着读着,我发现一个孩子竟然在位子上学起了猴子,做得还挺像的。是呀,可以让学生用做动作的方法来想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的样子呀!当教学完前面几种描写详细的石头之后,我顺势引导学生:“黄山的奇石实在是太多了,作者都介绍不过来呢。你们看,后面的几块石头只有名字,那这几块石头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同学们,好好读读它们的名字,想象一下他们的样子,谁能表演表演呢”学生一听要表演,兴趣都来了,有的一个人在位子上就开始手舞足蹈了,有的三个人一组,一看就是在演“狮子抢球”……于是,我又端出课文最后一句话“黄山还有很多奇形怪状的岩石,还等着你去给他们起名字呢。”让一部分学生做动作,另一部分学生来给这些“石头”取名字。学生在做做猜猜中进一步感受到了黄山奇石的“奇”。在学生热情高涨的时候,我趁热打铁:“刚才,你们表演的真像!同学们,能不能把表演的石头的样子学着课文写一写呢再在旁边配上插图”“行!”孩子们充满信心地回答,听着这样大声地回答相信明天肯定会有收获的。 第二天,一大叠彩色的图片交到我手里,我在课堂上把它们展示出来,并请有些作者向大家作了介绍,他们真是津津乐道…… 三、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