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会表达 展示语言文字之优美

让学生学会表达 展示语言文字之优美
让学生学会表达 展示语言文字之优美

让学生学会表达展示语言文字之优美

惠州市惠阳区平潭镇中心小学徐春红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学生学习文本,最终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只有紧扣教材,进行扎实、有效的语

言文字训练,学生才能真正学好语文。下面是我在教学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一些做法。一.感情朗读,了解语言文字之特点

朗读是体会民族语言之优美的重要途径。汉语的音乐性,以及特有的声调,使汉语成为一种

在声音上优美绝伦的语言。朗读既可以感受我们民族语言的声音之美,也可以帮助学生加深

对文本的理解。教学时,在学生形象感受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进行朗读熟练,可再使学生如置

身于文章所描述的情境之中,并把真情实感表达出来。

二.品词析句,体会语言文字之精妙

阅读教学中,读是感受、领悟语言文字的重要手段,我们要贯穿在课堂的始终。指导学生抓

住重点词语,在理解品味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魅力,激发积累语言的兴趣,的确是行之

有效的方法。我在《圆明园的毁灭》这节课中,指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的词句,启发学生反

复朗读,仔细揣摩,深刻理解,从而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在理解“众星拱月”这个词时,我采用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的方法,使学生明确了圆明园的布局特点。在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珍贵收藏时,我指导学生重点抓住“有……也有”这一句式

体会圆明园景点的数量众多,风格各异;再引导学生抓住“上自……下至……”“历代”“名人书

画”“奇珍异宝”“最珍贵”等词语使学生弄懂“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

术馆?”这一问题,这样当学生学到“圆明园的毁灭”这一段时,就会自然地产生痛惜、愤怒之情,从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理解最后一段时,我又引导学生抓住“凡是”“统统”“实

在”“任意”等词语体会出侵略者的野蛮和贪婪,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也深刻体会

了文本的内涵。

这样的指导,不仅使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精美,还增强了阅读兴趣。

指导学生阅读时,在比较中适当地运用增删补换法,并和原文对比,显出优劣,可感悟文章

遣词造句的准确、贴切、传神,感悟语言表达的方法规律。如《荷花》中有这样一句:“……

在这些大圆盘之中冒出来。”我要求学生用“长”换“冒”,进行比较,讨论这两个字在表达意义

上有什么不同之处。让学生从文本语言文字中找出根据:因为荷叶多,“挨挨挤挤”,所以荷

花只能从水中“冒”出来。“冒”不仅写出荷叶数量多,还写出荷花生命力旺盛。学生从“冒”中

感悟到一种不可抗拒的生命力,一种生机勃勃的韵味。这样,抓关键词句比较、咀嚼就能品

出语气神韵,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领悟语言运用的规范意义。由此可知,学生下

次如果碰到描写景物的生命力,他的脑海中涌现出来的一定是“冒”字,而非“长”字。

三.积微成著,丰富语言文字之积累

语言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可以设想,若没有语言积累作为基础,想提高语文能力,完全是空中楼阁。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积累的指导更是不容忽视的,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1. 课外阅读,丰富积累

读千家书集于一家文。书读得多了,文章自然就会写了。多读课外书是学生积累语言又一好

办法。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课文毕竟是有限的。我们要培养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

好习惯。只有多读书,才能充实、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学生写作时才会“有话可说” 课外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