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产能过剩系列研究之三: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升级转型

制造业产能过剩系列研究之三: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升级转型
制造业产能过剩系列研究之三: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升级转型

制造业产能过剩系列研究之三: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升级转型

时间:2013-12-29作者:卓代高级咨询顾问曲雪生

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的规律,也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常态现象。在经济全球化和产业国际分工的背景下,制造业产品供应大国在当世界经济增长出现动荡、产业经营环境发生巨变等情况下,往往都会出现行业供给大于需求的相对过剩现象。只有产能严重过剩才会造成危机,才需要尽快化解的。事实上,当今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在其工业化进程历史中都先后经历了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时期,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作为制造业大国都经历过多次产能过剩的危机。

18世纪的工业革命为英国提供了历史机遇,英国利用工业化先发优势,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当遭遇国内市场狭小、不能满足日益扩张的生产能力需求时,英国通过殖民扩张的手段解决了产品销售市场问题。 20世纪50-60年代,英国把纺织品行业等存在严重产能过剩、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在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尼等国投资建厂,通过资本输出的方式将附加值低的过剩产能转移到海外。

内战结束后的美国借助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契机,于1894年实现了工业生产超过英国跃居世界首位,但与英国相似,美国也同样遇到了国内市场不足与产能过剩危机。一战中,美国通过对参战国提供军火,化解了国内产能过剩的矛盾。二战后,美国承担了世界上一半以上的制造业生产量,通过马歇尔计划帮助欧洲重建为国内企业和产品提供市场,解决了国内需求不足的问题。80年代以来,美国先后经历了三次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在前两次产能过剩中,美国工业产能利用率都曾下降到79%-80%,产能过剩主要集中在汽车、钢铁等传统制造业。美国采取了大力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产业升级方式,使经济重心向第三产业转移,工业经济也开始向信息经济转型,成功解决了产能过剩危机。在21世纪初,美国的工业产能利用率再次跌落到81%以下,主要集中于电子制造业和信息通信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最终通过相关企业破产和并购重组等方式得以缓解。

二战后的日本也经历过多次周期性“产能过剩”,主要是通过外拓内扩方式进行治理的。二战后到20世纪50年代,日本确立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开始以出口消化过剩产能,拉动经济增长。60-70年代,通过引发一场国内消费革命,启动了内需来消化产能。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国内传统制造业企业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海外投资,向海外转移过剩产能。90年代,继续选择通过扩大出口来消化产能,但由于日本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滞后,国际竞争力衰减,其结果是产能过剩压力长期难以消化,大量企业破产、倒闭,导致日本陷入长期通货紧缩。

20世纪60-70年代,德国传统重工业先后遭遇“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煤炭产业和钢铁产业的产能严重过剩。德国通过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和企业并购等方式,对煤炭和钢铁等传统工业进行改造提升,最终消除了低端过剩产能。

从世界各国治理产能过剩的经验和教训中,我们可以看出,市场扩张、资本输出、拉动内需是解决产能过剩的有效方式,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背景下的各国市场保护策略升级,单一的扩大出口、市场扩张方式已经无法全面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才是消除低端产能过剩的根本解决途径。

造成目前中国制造业产能严重过剩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产业结构不合理、产能无序扩张等产业发展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性问题,也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4万亿投资的副作用影响,还有体制改革不到位引发的地方政府的不正当干预等等。因此,如何化解此轮产能过剩危机,既要借鉴其他国家产能过剩的治理经验,又要落地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既要从政府层面的经济增长导向改变入手,又要考虑制造业本身的发展规律。

营造健康稳定的投资经营环境

制造业的发展需要一个包括政策法规、生产要素、融资成本、投资渠道等各种因素在内稳定的投资经营环境。中国政府只有改变高速增长的经济导向,解除掉高投资带动经济高成长的路径依赖,继续深化体

制改革,坚决淘汰限制落后产能,鼓励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创新升级,进而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才能最终保证制造业健康稳定的投资经营环境。

首先,改变高速经济增长的导向,调整经济发展速度,解除高投资带动经济高成长的路径依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明年世界经济增速为3.6%,略快于今年的2.9%,将延续缓慢复苏态势。受全球经济形势影响,全球贸易总体将处于低迷状态,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增大,国际市场的争夺将更趋激烈,已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中国必须用战略眼光谋划长远。经过多年高速增长,由于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减少、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等因素,中国经济事实上已进入“换挡期”,需要重新调整经济发展速度,以保持在既能保证经济发展质量,又不带来“后遗症”的适中的经济增速。今年入冬以来波及25个省份100多座大中型城市的雾霾就是经济增长过快的“后遗症”之一,残酷的事实说明我国资源的过度消耗已经超出了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因此,改变经济增长导向,调整经济发展速度,摆脱以往路径依赖,实在是刻不容缓。

其次,通过体制改革的深化,减少地方政府对市场的不正当干预。例如,任用选拔机制方面,通过改变以往以GDP单一指标考核地方政府政绩的方式方法,逐步完善政府绩效考核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将创新、绿色、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效果等指标纳入政府考核体系;财税机制方面,对新兴环保行业减免税,逐步形成有利于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税收制度;投资管理机制方面,地方政府应该简政放权,最大限度地缩小审批、核准、备案范围,规范投资行为,严格遵循“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减少地方政府对企业投资活动的干预,落实企业的投资自主权;资源性产品价格机制方面,厘清政府和市场的界限,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将属于市场的回归于市场,凡是市场和企业能决定的都交给市场和企业,土地、水电等生产要素的定价机制不合理的现象要得到根本解决,健全生产要素市场体系,强化市场配置资源功能,使土地、环保以及相关社会成本内化到企业成本中,发挥价格引导经济行为、调整经济结构的积极作用。只有从制度上根本抑制地方出于GDP政绩考核和税收贡献上的投资冲动,最大程度地减轻产能过剩压力。

第三,通过淘汰限制落后产能,鼓励支持创新优化,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对于目前现有的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落后产能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坚决地进行淘汰和限制。例如,实行差别电价等政策,提高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生产成本;加快完善节能环保标准,重点强化“两高一资”行业能耗、水耗、环保、资源综合利用,以及土地、安全等硬性约束指标;加快完善节约能源、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同时加强对工业企业执行环保、安全等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专项监督检查,建立协调统一的管理体系。通过这些措施,倒逼企业退出过剩产业,倒逼落后产能退出。另外,可以积极推动企业间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支持优势企业兼并或重组布局合理、技术装备先进、节能环保达标、土地利用合法但项目未经规范审批的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也可以通过创造减少出口成本等条件鼓励海外投资,通过资本输出带动过剩产能输出;对于大多已进入产业发展成熟阶段、存在产能过剩和过度竞争的传统制造领域或产品,从经济政策上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通过联合建立境外工业园区等方式,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共同开发,加快“走出去”步伐,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消化过剩产能,努力实现中国制造的原产地多元化方略。十八大已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二O二O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应该是中国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长期发展战略。对应用新技术、新工艺进行节能和环保改造、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有市场需求的项目应该继续给予支持,以往对“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行业的大规模银行廉价放贷替代为加大信息技术、电信基础设施和环保投资。

最后,就是地方政府在抑制产能过剩问题上不要过于“一刀切”,从政策措施上要疏堵结合,既要考虑产能过剩危机的化解,又要顾及地方政府在资源优势和经济发展上的合理诉求,可以通过先进产能置换落后产能等方式逐步推动,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主动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实践证明,花钱买不来关键核心技术,中国制造业必须下大力气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转变。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是中国制造业在产能过剩阵痛之中必须作出的战略决策,而产业融合则是催发转型升级的强力杠杆,制造业服务化是转型升级中价值的重新定位,产业集聚是转型升级的加速器,商业模式创新是转型升级的制胜法宝。

产业融合另辟发展之路。产业革命决定经济发展的未来,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英国依靠第一次工业革命称霸世界,美国借助第二次工业革命登上世界强国舞台,种种现实表明,由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等相结合的智能制造业技术,正引领全球制造业新一轮的重要变革,智能制造日益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方向。目前,美国已经全面启动重振制造业计划,积极在信息网络、云计算、新能源、生物制造、新一代微电子研发、高端机器人等领域加强攻关,推动美国高端人才、高端要素和高端创新集群的发展,并保持其在高端制造业领域的研发领先、技术领先和制造领先。中国已经错失了前几次工业革命的先机,且目前仍尚处于工业化进程中,新一轮产业革命时不我待,中国实在没有时间,也不可能再走类似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老路。中国制造业唯有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等产业融合,才能应对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挑战。计算机网络、通信业和广播电视业的“三网融合”中所构建出的技术融合——产品与业务融合——市场融合——产业融合的全新业态就提供了很好的例证。国内制造企业可以通过兼并、重组以优化产业内部结构和组织形式,通过高新技术的嫁接改造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通过与网络产业的对接,加速电子商务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可以与新能源技术深度融合,可以促进中国的智能电网、太阳能发电、分散式离网发电技术实现突破,与材料技术交叉融合,可以促使中国在纳米复合材料等领域获得进展;与制造技术的充分交互,可以促使中国的制造业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水平显著提高,加速构建新型工业生产体系。

服务化重新定位价值。制造业服务化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价值取向。据国家商务部的相关研究成果表明,在全球制造业中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停留的时间只占其全部循环过程的5%不到,而处在流通领域的时间要占95%以上。因此,服务型制造既是制造业增加值的主要来源,也将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劳斯莱斯不再以飞机发动机为产品,取而代之的是每台发动机实际推动飞机在天空飞行的小时数,这就是制造业服务化的成功例子。目前,中国制造企业仍停留在仅提供产品或产品的附加服务上,提供集成化系统解决方案的还在少数,为行业提供串联、组合、集成化等系统解决方案以及零部件定制服务等方面的能力依然欠缺。为此,应加快构建服务型制造的产业技术体系,突破关键技术,鼓励探索行业新业态,实施服务型制造示范工程,加快制造业服务化的进程。

产业集聚加速创新。创建新型工业化基地和园区是构建制造业转型升级新载体的重要举措。为此,政府应当推动以产业链为纽带、资源要素聚集的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工业企业和大项目向集聚区集聚,引导企业和各种创新要素向园区和基地集聚,进一步提升集约化水平,切实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行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使其真正成为带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促进工业园区的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大学、研究机构、知识密集的中小企业、制造企业等不同参与主体的作用。

商业模式创新制胜。全球竞争已经由产品竞争转向产业链竞争,美国的苹果公司通过开创了“终端软件+应用内容”的新型商业模式,取得了产业链方面的绝对优势,从而确立了自己在移动互联网世界的王者地位,最终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中国制造业的商业模式创新空间十分广阔,例如企业可加快发展节能环保领域的合同能源管理、现代废旧商品回收再制造以及各种基于制造的专业服务和增值服务等。

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 构建经济发展新动能

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经济发展 新动能 日前召开的市委工作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当前经济发展情况,研究部署新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这对我们准确把握当前形势,超前布局今年工作,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要紧紧围绕市委六届八次全会精神,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以“咬定一个目标、突出三个导向、秉持三先追求、建设五大盐城”为总要求,以“建设新盐城、发展上台阶”为总定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提升优化产业层次与结构,构建盐城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开拓发展塑造新优势。对接《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关于加快互联网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方案》,按照盐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把自主创新作为“关键一招”、最大“绝招”,率先建成制造业

强市。要突出产业先导性和支柱性,集中资源,集成政策,在高端环节和核心技术上全力攻关突破,推动具有独特优势的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加快形成新兴产业的集聚效应和规模优势。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加大对传统产业技术升级、设备更新和绿色低碳改造,增强企业内生发展能力,促使传统制造业加快转型步伐。要沉下心来专注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下大力气把产品做专做精做优,创名品牌、大品牌,打造一批“高品质、高知名度、高美誉度”的盐城产品,提高“盐城制造”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要顺应现代制造业大势,加快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等工业装备的研制和产业化,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 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体系,为调优结构开辟新渠道。要充分发挥盐城制造业基础优势和新特优势,突出抓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这个重中之重。一方面要突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重点,突出抓好规模实力优、带动作用强的科技服务、信息技术服务、金融服务、现代物流、商务服务、服务外包等重点服务产业,培育壮大成长潜力大、市场前景广的跨境电子商务、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售后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品牌和标准化等服务业细分领域和行业。另一方面要着力推进高端制造业服务化,加快实现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变。要顺应民生需求的新变化,深入挖掘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潜能,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不断提

2020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策与建议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策与建议 摘要:基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以科技创新的视角探讨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问题,采用1995-201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结合河南创新驱动发展及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的问题,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讨论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最后提出以科技创新促进河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 河南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经济大省,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五,正处于经济加速发展阶段,但较低层次的产业结构制约了全省经济效率和增长速度的提高,产业结构性矛盾仍是河南面临的突出问题,调整经济结构、转换发展方式是河南当前的重点工作。现阶段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大障碍之一就是自主创新能力依然薄弱,大多数企业普遍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和实力。 一、河南省创新驱动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发展工作,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2016年研究与发展试验(R&D)经

费投入达到494.2亿元,是2006年79.8亿元的6.19倍;科学技术支 出资金达95.5亿元,比上年增长14.7%。近年来,河南科技实力显著 提升,逐步发展并形成了超硬材料、新能源客车、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盾构等在国内具有技术和市场优势的产业,培育出了一大批掌握核心 技术的行业龙头企业。2016年,河南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 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9.29%,同比增长2.0个百分点。河南省专利的国内申请受理量和申请授权量均大幅增长。2016年在国内申请的有效专 利数达148862件,为2007年的11.17倍。创新驱动战略发展成效显著。尽管河南省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但目前大部分科技创新指标 仍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和我国科技发达省份,整体与创新驱动产业结 构转型升级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河南省创新人力资本相对数量不高,关键性人才不足。2016年河南省 拥有科技相关人员24.99万人,每万人中拥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仅 23人,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上海、广东、江苏等省份差距明显, 也远低于周边省份。河南省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短缺问题已经严重 阻碍了河南省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第二,河南省创新资金投入 总量与先进省份仍有差距,且支出结构有待改善,支出效率有待提高。据统计,近几年河南省科技经费投入虽然有所增长,但与全国平均水 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基于投入强度和人均R&D经费上河南省仍属于 薄弱地区。2016年河南省研发(R&D)经费投入总额为49.42亿元,在全国位列第10位,投入强度仅为1.23%,远低于全国的2.11%。企业 科技创新经费不足的问题依然严峻,创新型企业融资难问题仍未能得 到有效解决,有利于创新的金融生态环境还在建设之中。第三,科技 创新产出尤其是知识产权申请量大幅增长,但质量亟待提高。2016年,河南省申请发明专利9.5万件,比2004年增长15倍,占国内申请的 比重由2002年的2.26%上升至2.86%。2016年河南省发明专利授权 4.9万件,比2004年增长14.8倍,占国内授权的比重由2002年的 2.19%上升至 3.02%。由此可见河南省专利数量快速上升,但缺少全球 知名的品牌,特别是制造业的知名品牌更少;国内专利数量大幅增长 的同时,国际专利数量较少,知识产权及科技创新产出质量亟待提高。第四,产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较弱,自主创新能力偏低。河南省各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运用以浙江为例

东方企业文化·百家论坛 2011年1月 202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运用——以浙江为例 姜塍林 (重庆工商大学经济贸易学院,重庆,400067) 摘 要: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机遇及挑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很大程度的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又快又好的发展。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当前我们应该准确把握产业发展新趋势,通过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产业结构作为资源转换器的效能和效益的过程就是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实现这一过程就必须在产业结构协调化基础上推进高度化以巩固发展我国经济。因此我国目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势在必行。 关键词: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F0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1)01—0202—02 一、产业结构优化的原理 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的过程以达到产业结构与资源供给结构、技术结构、需求结构相适应的状态从而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它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主要依据产业技术经济关联的客观比例关系,遵循再生产过程比例性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使各产业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它遵循产业结构演化规律,通过技术进步,使产业结构整体素质和效率向更高层次不断演进的趋势和过程,通过政府的有关产业政策调整,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 同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有机统一。英国古典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Willian Petty ,1623—1687)最先研究了产业结构理论。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Colin Clark ,1905—1989)揭示了以第一次产业为主向以第二次产业为主、继而向以第三次产业为主转变,人均收入变化引起劳动力流动,进而导致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 ,1901—1985)对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作了进一步探讨,阐明了劳动力和国民收入在产业间分布变化的一般规律。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机理 配第、克拉克、库兹涅茨、钱纳里等人的研究成果表明,在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产业结构具有不同的特点,一般而言,随着人均GDP 的增长,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将逐步下降,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将首先上升,当人均GDP 达到一定水平时,随着非工业化阶段的来临,又会逐步下降,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则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产业结构之所以以这样的规律演进,是因为不同产业的生产效率不同,而逐利的本质驱使资本不断地从效率低的产业向效率高的产业流动,从而不断地从总体上提高整个经济的效率,进而促成了经济的持续不断的增长。 产业结构的演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主要有分工的深化,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技术进步,社会需求的变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状况的变化,引进外资和对外贸易等等。产业结构的演变首先是分工和专业化不断深化的结果。一方面,专业化和分工一起,决定产业结构演变的自然进程。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社会经济活动可分解成为由各个人执行的各个基本操作单位。一旦不同的基本操作能由不同的人来执行,分工就出现了。在分工条件下,人们将有关的技术运用于某一基本操作过程,逐步掌握并能熟练执行这一基本操作,从而实现专业化。有分工就有与之相应的专业化。专业化与分工一起,使得某一产品的生产由某一企业来完成,使同类产品的生产由某一行业和部门来完成,也使得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具有单一性和多样性。于是,由专业化与分工决定的生产要素在各个企 业、行业和部门之间配置的比例关系,就在单一性产品和多样性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自然地形成了。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的变化还同技术进步相联系。首先,技术进步可以改变某一部门或产业的生产技术体系,使该部门或产业同其他部门或产业的技术关联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生产要素在各部门或产业之间配置的比例关系的变化。其次,技术进步通常表现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新产品的发明和利用,这就必然要把社会生产活动引向新领域,从而扩大了分工的范围,促使专业化向深度和广度进军,导致新的产业和产业部门的出现,引起生产要素在各产业和产业部门之间配置的比例关系的变化。再次,技术进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力,使劳动力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这种转移必然伴随物质生产资料的转移,引起其它生产要素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从而打破原有生产要素在各产业和产业部门之间配置的比例关系,形成新的产业结构。最后,技术进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资源消耗,提高人均产出水平和收入,从而打破了原有的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随着分工、专业化和技术进步的不断深化,产业结构会在产业宽度、产业深度、产业形态、产业融合、产业投入产出比例等方面朝着深度、广度和规模经济的方向优化升级。 三、以浙江产业机构调整为例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积极探索浙江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是省委对浙江产业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浙江实现新一轮发展、继续走在前列的战略抉择,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内容和基本途径,只有建立三次产业不断优化和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现代产业体系,才能实现浙江制造向浙江创造转变,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 (一)以科技依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浙江经济发展的脊梁。要挺直脊梁就要不断增强浙江工业的产业层级和竞争力。主要是以建设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推动产业向高端发展,重点在发展临港重化工业、提升产业集群、培育大企业和提高中小企业组织化程度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实现由浙江制造向浙江创造改变。 目前,浙江主要发展临港重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浙江海洋资源丰富,临海面积辽阔,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应充分依托港口资源发展现代大工业,改变工业结构偏轻偏小的不足。要加快宁波——舟山港一体化进程,加强宁波、温州、台州、嘉兴、舟山这5个沿海城市临港产业布局的协调互动,努力使临港工业形成规模、形成品牌、形成优势。在产业选择上,主要是加快发展以炼油、乙烯为龙头的炼化一体化项目,突出发展石化中下游项目,延伸发展石化产业链,把浙江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石化基地。统筹规划船舶工业发展,推动船舶骨干企业与国内外重点

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核心提示 “十一五”期间,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我国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全面落实“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是当务之急。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相关。在工作中,我们要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节能减排。 本期“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联席评论”关注话题——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十一五”期间,我国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我们以能源消费年均6.6%的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1.2%的增长。节能减排工作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节能减排形势还相当严峻。必须充分认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节能减排思想不动摇,工作不松懈,力度不减弱,步伐不放缓,全面落实“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密切相关。要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节能减排。按照“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要做好下面五项工作: 一、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强化节能、环保、土地、安全等指标约束,依法严格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建设用地审查,严格贷款审批。建立健全项目审批、核准、备案责任制,严肃查处越权审批、分拆审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等行为,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必须坚持高标准,严禁污染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转入。 二、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抓紧制定重点行业“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方案,将任务按年度分解落实到各地区。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指导、督促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做好职工安置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安排资金,支持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中央财政统筹支持各地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通过增加转移支付加大支持和奖励力度。完善淘汰落后产能公告制度,对未按期完成淘汰任务的地区,严格控制国家安排的投资项目,暂停对该地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办理核准、审批和备案手续;对未按期淘汰的企业,依法吊销排污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对虚假淘汰行为,依法追究企业负责人和地方政府有关人员的责任。

专题产业升级和优化

历年真题回顾 学业水平测试2015年 (二)读长三角都市圈相关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马鞍山市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南岸,铁矿资源丰富,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城市之一。 45.2012年长三角都市圈部分城市的三大产业结构显示,上海、杭州、南京的第________产业比重超过50%,表明这些城市具备了较强的现代服务功能;多数城市的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表明该地区仍然是我国重要的___________基地;舟山第一产业比重较大,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6.在长三角都市圈中,马鞍山市的第二产业比重较大。分析马鞍山市发展钢铁工业的区位优势。(3分) 学业水平测试2014年

(四)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9分) 材料一:浙江省山地和丘陵约占总面积的70%,河流和湖泊众多,耕地面积有限。 材料二:在产业结构研究中,常运用区位商来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所谓区位商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该地区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比率。区位商越大,表明该部门在全国同行业中的竞争力越强。 46.由图l可见,在三大产业中,浙江省的产业在全国该产业中具 有优势。(1分) 47.浙江省农业中渔业的区位商是2.4,分析浙江省渔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区位条件。 (2分) 48.浙江省工业部门中最薄弱的是哪一行业?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热点专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热点背景扫描]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工业化、信息化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1)工业化一般是指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它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不同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标准和道路有所不同。我国现在还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工业化的历史任务尚未完成。) (2)信息化是指农业、工业、服务和科学技术等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现代化的过程。(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普遍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资源消耗和生产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新动力。) (3)相互关系: ①信息化在工业化发展中产生倍增作用和催化作用,必须积极推进信息化,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离开了信息化的工业化,不是现代化的工业化。) ②信息化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物质基础,对信息化发展提出了应用需求。因此,必须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离开了工业化的信息化,将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 ③只有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为一体,才能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完成工业化的历史性任务。(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主体。) 2、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及其特点(“新”在何处?) (1)含义: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时代特点、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充分运用最新科学技术和依靠科技进步的工业化,是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工业化,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工业化,是能够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即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 (2)特点(“新”在何处?) 与传统工业化道路相比,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新”在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信息技术和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在完成工业化任务的过程中,推进信息化,而不是把信息化的任务推向未来。)②“新”在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控制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实现工业化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而不是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建设。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性要求,也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西方发达国家在加速工业化发展的时期,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造成严重的污染,以后为治理环境付出的代价太大。) ③“新”在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我国人口多,就业压力大,绝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以牺牲就业为代价来实现工业化。我们既要注重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也要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使人力资源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 3、十六大报告关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论述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文献综述》论文纲要

论文纲要 题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理论综述 张晨曲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贸学院2010级世界经济研究生) 学号:20100210018 一、文章主要内容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战略举措,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理论始于日本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的研究,目前,在世界金融危机蔓延之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缺乏动态性研究,优化升级基准与指标体系不相匹配等问题凸显出来,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理论研究现状与方法进行回顾、整理、归纳、分析。以期有助于产业结构优化对维持经济持续增长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归纳以后,我们认为进行基础理论再研究,开展优化升级,进行资源配置效率评价和培育支持体系研究,将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理论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二、研究背景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指在工业化进程中,地方政府根据产业结构的特征,结合经济发展的约束因素,优化升级出最佳产业,从而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积极、主动、有效的战略行为。中国已进入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各地区在“十一五”规划中,都纷纷提出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各自的龙头产业。尤其在当今世界金融危机之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与重点研究课题,很有必要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的回顾,查找出存在的问题,通过系统分析,从而促进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进一步研究。 三、国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理论发展回顾 国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主要是以国家层面的产业结构为研究对象,在产业结构理论研究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一)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华尔特.特曼.罗斯托(Walt Whit man Bristow ,1916 — 2003) 曾经出版过《经济成长的阶段》。他通过研究各国经济发展效率之中存在的差异,发现了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着某种行业部门,在每个阶段,甚至在一个比较成熟并继续成长的发展阶段中,都存在一些能够带动其他产业结构发展的部门,并称这些部门为行业领头羊,从而描绘出经济成长阶段的依次更替与部门依次变化之间的关系。经济学家罗斯托同时认为,经济之所以能够发展,正是这些在产业部门中占主导地位的行业迅速扩大的结果。 (二)美国人赫希曼(A.O.Hir schman)是位著名的经济学家,他在《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也对产业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资源的稀缺性,企业家缺乏和平衡增长的不可行性等原因,从而提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资本与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集中有限的资本和资源,重点发展一部分拳头品牌产业,并以此逐步扩大其他产业结构的投资,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三)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华尔特.特曼罗斯托在对发达国家与政府的各个经济成长阶段进行研究时,发现产业结构的存在,并对产业结构的特征和作用进行了论述,指出了优化

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典型例题 一、下表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七年内,国内部分产业就业人数的变化(单位:万人),读表回答问题。(共10分) 、表格中各产业七年内就业人数减少最多的是业;按三大产业划分,该产业属于第产业;该产业的剩余劳动力将向第、产业转移。 2、表格中就业人数增加较多的产业部门大多属于密集型产业。 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我国的纺织业带来生机,我国纺织业有力的产业区位条件主要是(至少答两点): 4、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的纺织业逐步向地区转移,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科技的不断进步,东部沿海地区传统产业将逐步被密集型产业所取代,第产业比较将大幅提高。 答案:1、农一二三2、劳动3、纺织原料生产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4、内陆技术(知识) 三 解析:该题要求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所理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的结果必然发生产业结构的转移,经济发达地区原来较低层次的产业逐渐转移到发展地区;随着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和产值将明显增加。 二、下图反映某假想区域的产业的现状和规划中的未来情景。在科教投入加大、 人的创造力提高、电脑网络不断改善、知识交流日益通畅的条件下,政府的服务职能强化,企业之间及其与科教机构之间联系加强,工业经济将向知识经济转化。据此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将区域的现状和未来相 比() A.知识流动的速度大体相近 B.技术融合的程度大体相仿 C.产业部门大体对应升级 D.对外开放的程度大体相同 (2)回答:①从现状到未来, 劳动人口职业转化的主要趋 势是向______转化。

②未来创造财富的生产要素中最主要的是______。 ③大众服装加工业和计算机装配业在未来区域中消失了,因为这些产业的主要布局因素是______,需要向______的地方转移。 答案:(1)C (2)①服务业②知识或智慧③劳动力拥有廉价劳动力解析:本题试图表现的是由于计算机及软件业的发展带来的科技、工业革命及产业的升级换代,可谓紧密结合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从图中联线表达的含义来看,并未体现什么“速度”、“程度”问题,而是表现了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化、产业部门的对应升级的趋势。图中与各产业联系的中介是“工商、金融、专业中介和社区服务业”,这表明未来劳动职业转化多向服务业方面发展(传统就业岗位较缺乏),而创造财富的生产要素是以计算机和软件业为代表的知识与技术。该假想区域的服装加工业和计算机装配业可能转向劳动力廉价的地区,因而在本地区可能消失。 三、分析全国与上海市产业结构有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2分)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在不同时期提出了一系列产业调整战略,目前正在为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面努力。 上海市不同时期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

新形势下再论河南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518828109.html, 新形势下再论河南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作者:祁让坤 来源:《致富时代·下半月》2014年第04期 摘要:本文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形势下,分析了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河南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低层次、低素质的现状,并分析了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针对河南三次产业不合理的实际状况,提出了新形势下优化调整三次产业结构主要是推进河南产业结构高级化。为此,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从河南基本省情和实际出发,构建河南三次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顶层设计规划,并重点阐述了促进河南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若干建议。 关键字:河南;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高级化 继中部崛起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也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主体,河南承载着重要的使命。面对新的形势和历史任务,认真剖析河南产业结构的演变历程,确切了解和把握三次产业结构的现状特征,如此才能做出符合河南省情、切实可行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方案和策略,加快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促进河南区域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河南三次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一)河南三次产业结构有所提升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河南的三次产业结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实现了从“一、二、三”格局到“二、一、三”格局转变,进一步演进到“二、三、一”格局,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中国统计年鉴》、《河南统计年鉴》及《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相关数据显示,河南三次产业结构从1952年的62.0:22.8:15.2到1986年的35.6:40.2:24.2,到1992年的27.7:42.6:29.7,再到2004年进一步发展为18.7:51.2:30.1。截至到2013年底,全年全省生产总值32155.8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58.9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7806.3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0290.4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6:55.4:32.0。从河南产业结构发展的历程来看,全省三次产业确实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 (二)河南三次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调整 河南三次产业结构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同东部发达地区甚至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来看,河南产业结构还存在诸多差距,主要表现在: (1)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不合理,总体发展水平低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因素分析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得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作为一个最大得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十分严峻得挑战。就国际市场而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逐渐融合,国内外市场界限逐步消失、面对着世界科技日新月异发展、产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得新形势,中国要主动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去,就必须充分利用国际产业转移所形成得发展机遇与增长空间、争取在新得世界分工格局中占据主动地位,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产业结构得转换成本,同时降低结构转换风险、 就国内市场而言,目前需求结构产生了较大得变动:消费需求从满足一般得生活日用,逐步向高档次得生活日用转变。这使国内得投资需求也随产品结构得升级换代而产生变动、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得投资需求增长迅速。面对这种国内市场经济形势,中国实现经济增长,只能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来适应新得需求结构,并由此产生投资品产业得生产技术结构升级。 一、自主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在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中,科技创新特别就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原创性意义得自主创新能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发挥各地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得状况。 (一)自主创新就是农业生产率提高得必由途径 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程度在90%以上,我国只有45%左右,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一般为农业产值得2到3倍,而我国只有80%。因此,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全面提高农业附加值,提高农业整体素质。 (二)自主创新能加快第二产业调整 我国产业结构得主要问题就是第二产业方面得问题。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中,特别在真正得高新技术方面,我国多数企业还不具优势。因而,产业结构调整应以工业结构调整为主,其关键在于提高产品得技术含量与高新技术产业得比重。 (三)自主创新能促进传统产业高级化 传统产业仍就是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得主体,但在技术突飞猛进得今天,各经济区域中传统产业得发展不能走过去得老路,必须同新得科学技术结合起来,走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

产业调整带动创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认为中国当前最大的经济问题是产业发展的不均衡,与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不相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为新的产业的产生和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够带动就业。 我国经济在经过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但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明显的问题。因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又是人口大国,近年来,就业压力加大,而且每年都有新增就业人数,与此同时却没有相应的工作岗位可以提供,给社会的良性发展埋下隐患,容易引起社会的不安定,与我国的发展理念不相符。站在我个人的角度看,经济的发展却没有相应的产业结构调整是导致就业形势严峻的一个原因。 当前,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吸纳就业人数很强,这一点我觉得国家应提供相应的鼓励措施,从互联网这个新兴产业入口寻求突破,以一个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吸纳更多的就业人数,缓解国家的就业压力。其实,我国的互联网经济发展也有一段时间了,而且发展也较好,只是和实体经济相比,规模方面相对小很多。但近年来发展的异常迅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也带动了很大一批人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形成良性循环。2014年最令人瞩目的一件事就是阿里巴巴在美国成功上市,其IPO融资规模也创造了历史,世界再一次把眼光看向中国,马云在成为中国首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很多个千万富翁,成为很多人的偶像。从阿里巴巴的成功不难看出,寻找一个新的消费点一个新的产业可以有很好的发展的,网购也成为很多人的选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坐在电脑前轻轻地点下鼠标,你就可以轻松的买到你想要的东西,减少了很多的成本。每年的11.11也成为购物狂欢节,每年的11.11的单日消费记录都被刷新,人们的消费理念在逐步改变,网店取代实体店的说法也被广泛提起。 以阿里巴巴为例,第一:从就业的吸纳能力上看,其创造了很多的就业机会。淘宝,天猫的网店有数千家,并且因为其门槛较低,网店的人数有增加的趋势。因为中国是个庞大的市场,消费能力巨大。只要你的产品好,就不用担心自己的产品没人买。正如郎咸平教授所言,实体店的投资大,而且还有很多税收,并且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其回收成本时间也较长,门槛较高,对于大多数人而言,

《上海市2015年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工作安排》

上海市2015年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工作安排 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届七次会议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战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上海产业能级,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产业结构调整规划任务,根据市委、市政府2015年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安排,现制定2015年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工作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按照市委、市政府“创新方法和工作机制,坚定不移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指示和“四个锁定”(锁定企业项目、锁定调整地块、锁定调整时间、锁定区县责任)的具体要求。以“同步考虑转型发展与调整淘汰”为基本出发点,加强战略性主动调整,建立倒逼与引导服务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统筹规划、分年度实施,聚焦“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专项、重点企业”,推进104区块提升、195区域转型及198区域调整,强化运用制度、政策、法律、市场化机制及资金扶持等综合手段,不断完善与创新调整机制及标准,依法调整、主动调整、成片调整相结合,进一步发挥“六个提升”综合效应(行业结构优化效应、产业布局调整效应、节能减排环境效应、城市安全管理效应、生态环境提升效应、产城融合发展效应)。 二、主要目标

“锁定项目”1000项,“锁定地块”“4+X”1区域,“锁定时间”明确进度节点,“锁定责任”明确区县责任主体的总体目标要求,重点淘汰高能耗、高污染、高风险企业,压减低技术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型、低效用地型等一般制造业企业,调整不符合规划的企业,实现污染排放物、安全隐患点、能源消耗量持续减少,同时不断释放存量资源。(各区县调整任务见下表) 表1、重点区县结构调整计划安排情况 1“4+X”是指南大、桃浦、吴淞、高桥地区+其他区县关注的重点区域

浅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为应对目前面临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资源消耗偏高、服务业落后等的挑战,我们应当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以我为主,综合利用全球技术资源的能力;加强重要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关键词: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相伴随的结构转换和升级过程,普遍具有以下特点:(1)在经济总量中,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继成为增长的主导产业。(2)一些高速增长行业相继出现,带动经济持续较快增长。(3)资金技术密集、高附加值的行业在工业中的比重持续上升,使整个经济向着资源节约和技术、知识密集的方向推进。由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中国经济在整体上正向着资源节约型的方向转变。2000年与1980年相比,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6.3倍,而能源消耗仅增长了2.2倍。经济增长的能源消耗弹性系数降为0.4。1980年,每万吨标准煤消耗仅能产出国内生产总值750万元,到2000年,同样的能源消耗,能够产出GDP 2 182万元。中国20多年的实践表明,在很大程度上,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同一过程的不同方面。只有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民经济才能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有许多有利条件。然而,今后结构优化升级将面临一些新的变化:资源环境压力加大,技术约束更加明显,有些方面的比较优势正在发生变化,开放带来的结构升级空间减小。这些因素的出现,表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需要新的思路和战略。 首先,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前些年,我们通过扩大对外开放,有效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特别是大量利用了全球技术资源,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然而,在大量利用国外技术资源的同时,国内企业的创新能力没有能够同步提升。虽然中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但总体上看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2004年,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中,位居第28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中国在关键技术上自给率低,对外技术依存度在50%以上,而发达国家都在30%以下,美国和日本则在5%左右。在设备投资中,有60%以上要靠进口来满足,高科技含量的关键装备基本上依赖进口。中国的发明专利累计授予量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甚至落后于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其次,重要资源国内供给压力加大。目前,中国资源能源消耗仍然偏高,能源供给仍然很紧张,部分地区频繁出现了供电紧张问题。石油进口大幅上升,2004年,中国进口原油12 272万吨,比2003年增长34.8%,成品油进口3 788万吨,增长34.l%。经济增长面临的资源能源约束加大。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能源的产出效率显著低,表现为单位能源消耗生产的GDP较低。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01年,中国每千克石油当量能源消耗仅能生产的GDP为1.04美元,同年,日本为8.02美元,美国为4.39美元,阿根廷为4.66美元,巴西为2.75美元,墨西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因素分析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作为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十分严峻的挑战。就国际市场而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逐渐融合,国内外市场界限逐步消失。面对着世界科技日新月异发展、产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中国要主动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去,就必须充分利用国际产业转移所形成的发展机遇与增长空间、争取在新的世界分工格局中占据主动地位,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产业结构的转换成本,同时降低结构转换风险。 就国内市场而言,目前需求结构产生了较大的变动:消费需求从满足一般的生活日用,逐步向高档次的生活日用转变。这使国内的投资需求也随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而产生变动。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投资需求增长迅速。面对这种国内市场经济形势,中国实现经济增长,只能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来适应新的需求结构,并由此产生投资品产业的生产技术结构升级。 一、自主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在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中,科技创新特别就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原创性意义的自主创新能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发挥各地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的状况。 (一)自主创新就是农业生产率提高的必由途径 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程度在90%以上,我国只有45%左右,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一般为农业产值的2到3倍,而我国只有80%。因此,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全面提高农业附加值,提高农业整体素质。 (二)自主创新能加快第二产业调整 我国产业结构的主要问题就是第二产业方面的问题。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中,特别在真正的高新技术方面,我国多数企业还不具优势。因而,产业结构调整应以工业结构调整为主,其关键在于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与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 (三)自主创新能促进传统产业高级化 传统产业仍就是我国区域产业结构的主体,但在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各经济区域中传统产业的发展不能走过去的老路,必须同新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走

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2016版)概要

上海产业结构调整 负面清单 (2016版)

目录 一、上海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表格版) (1) 1.1 编制说明 (1) 1.2 限制类清单 (2) 1.3 淘汰类清单 (10) 二、上海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条文版) (23) 2.1 编制说明 (23) 2.2 限制类、淘汰类清单 (24) 三、附录 (43) 3.1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 (43) 3.2 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2010年本) (73) 3.3 高耗水工艺、技术和装备淘汰目录(第一批) (93) 3.4 电信行业淘汰目录 (97)

一、上海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表格版) 1.1 编制说明 为进一步加大本市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有效指导各区县、集团公司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市经信委组织相关单位联合制定了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2015版)(以下简称《负面清单》)。本《负面清单》涉及电力、化工、电子、钢铁、有色、建材、医药、机械、轻工、纺织、印刷、船舶、电信等15个行业,共488项内容(淘汰类316项、限制类172项,其中包括产品能效限定值类28项、环境污染类17项、高耗水工艺类13项),可作为相关单位开展结构调整、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实施差别电价政策、淘汰落后产能的主要依据。现就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1.编制依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和《上海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差别电价实施管理办法》。 2.限制或淘汰期限。条目后括号内年份为限制或淘汰期限,如“(2017年)”是指应于 2017年底前限制或淘汰,未标年份的应立即限制或淘汰。 3.调整措施。①、属于限制类、淘汰类的企业、工艺、装备、产品等以及环境污染违法情况的,按规定实施差别电价政策;②、对《负面清单》中所列淘汰类的落后生产工艺、装备、产品,应按规定期限淘汰,届时一律不得生产、销售、使用和转移。如企业未按规定实施整改,相关信息将记入该企业信用档案,提供给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 4.条目说明。①、本市已公布的相关目录与《负面清单》不一致的,以《负面清单》为准。对已列入国家相关目录但本《负面清单》未包含的项目,仍严格进行限制或淘汰。②、本《负面清单》部分条目涉及到的相关标准均未注实施日期,其标准以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为准;③、国家已颁布产品能效限定值标准但本《负面清单》未涉及的,仍严格按照限制类条目

关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问题的几点思考(精)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0年.. 第5期 [ 收稿日期] 2010- 09- 12 [ 作者简介]乌兰傲都( 1984- , 男(蒙古族 , 内蒙古呼和浩特人, 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从事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研究. 关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问题的几点思考乌兰傲都 (内蒙古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1 [ 摘.. 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方面是经济总量不断增长, 另一方面与之相伴的是经济结构得到不断的调整, 尤其是产业结构得到不断的优化与升级。然而, 如果深入分析就会看到, 尽管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总体水平仍然不高, 结构不尽合理的状况仍然存在, 特别是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不同步的问题还十分的突出。如今, 我国已进入了必须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才能促进经济发展的阶段,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问题, 不论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别的国家, 都是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再上新台阶的关键所在。因此今后的一段时间, 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必将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线。 [ 关键词]产业结构; 优化; 升级; 策略 [ 中图分类号] F062. 9.. .. .. .. .. [ 文献标识码] A.. .. .. .. .. [ 文章编号] 1004- 5295( 2010 05- 0018- 05 .. ..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生产部门之间, 以及每个生产部门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的生产联系和比例关系。例如三类产业的结构,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结构, 农、林、牧、副、渔各业的结构等。它的基本含义可从两个方面来考察: 一是从.. 质的角度动态地 揭示产业间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不断变化发展的趋势, 揭示经济发展过程的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中, 起主导或支柱地位的产业部门的不断替代的规律及其他相应的.. 结构效益。二是从.. 量的角度静态地分析与研究一定时期内产业间联系与联系方式的技术经济数量比例关系。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指在特定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资源条件下, 按照一般的产业结构发展规律, 通过政府的有关产业政策调整和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再配置, 推动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发展的过程。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产业结构从较为低级的状态向较高级状态转换的动态发展过程, 也是产业结构向高知识化、高技术化、高附加值化和高加工度化发展的过程。其中, 创新在产业结构从低层次向高层次演进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此相对应, 产业结构合理化主要是依据产业关联技术经济的客观比例关系, 调整资源在各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