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设计的生态美学原则

城市景观设计的生态美学原则

城市景观设计的生态美学原则

一个具有生态美的城市景观并非就是自然美,而是代表的人与城市景观的和谐。适宜人居住的建筑、宽阔平坦街道以及公共设施相映成趣,整体感与多元化相得益彰的城市轮廓线的美。那么城市景观设计的生态美学原则又是什么呢?

一、城市景观设计和谐化的生态美学原则

现代城市景观大多是人为设计建造而成的,在建筑物的基础上进行景观规划,大部分不会顾及到原有的自然地貌,现代城市较多地受到现代主义的影响,钢筋混凝土成了城市的特有标志。目前,很多设计师开始追求自然的生态美,走绿色、低碳、生态的景观之路。

自然与城市的环境都是人类生存的宝贵财富,城市为自然增添了浓烈的历史人文底蕴,而自然则为城市增添了许多感性与诗意,自然与城市环境如同两面价值之镜互相映衬对方之意义并反衬己身之内涵,最终有助于人类自身的和谐发展。城市景观价值的集中体现就是景观的宜人性,即比较适于人类的生存,包括走向生态文明的人居环境、可用空间拥挤度、景色优美度、环境整洁度和景观通达度等。生态美学已发展成为引领国内外设计领域的主流思想,当今设计师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促使人们采用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来解决环境危机。可持续设计需要在不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前提下,具备良好的使用功能。

设计的建筑物能与自然的背景相和谐,使得建筑美能够基于房屋与自然的和谐,比如芬兰的设计师阿尔托的设计方向――外部空间是内部空间的延续。自然再现的理念在阿尔托的设计中反复出现。在生态这一概念出现之前,阿尔托就早已在他的建筑设计中体现出了生态建筑的理念。现代城市景观的设计就是要回归自然,只有将自然重新拉回城市,只有在城市建设中善待自然,才能将整座城市打造成山水园林城市,我们才能言及自然与城市环境的和谐以及人类自身发展的和谐。

二、城市景观文化传承性的生态美学原则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今天的城市时刻经历着来自全球的互动和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城市的精神文化比城市的地理位置更加重要。芒福德曾说:“最初,城市是神灵的家园,而最后城市本身变成了改造人类、提高人类的主要场所,人性在这里得以充分的发挥,进入城市的是一连串神灵,经过长时间间隔后,从城市走出来的是多对面目一新的男男女女,他们能够超越其神灵的局限,这是人类最初形成城市时始所未预料到的。”[1]从这句话中可见城市的文化性对城市发展影响很大,所以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要考虑传承城市文化。长期以来,在美学研究中,存在着一种过于强调人的主体性,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与改造,自然如何在人的作用下成为人的自然,成为人本质力量的体现,而忽视自然本身的价值和意义。生态美学强调不仅人,自然也有其自身的价值;强调不仅要从人,也要从生态、宇宙自然的意义上去看待审美方面的问题,这对破除对美的僵化理解、将美学研究带入一个新的境界是有积极意义的。

生态功能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且如果能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景观进行很好的交流,就可以赋予景观设计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城市景观设计,它不能等同于一般公园的设计,它应以自然为主线,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领域,使身居闹市的人们获得重返大自然的美好享受,感受城市文化的浓厚底蕴。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注重文化性的考虑。在这方面,日本做得比较好,枯山水艺术在日本的景观设计中应用得越来越多,形式越来越丰富,日本的景观设计更注重大和民族精神,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三、城市景观的自然延伸原则

马斯洛说:“不仅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人的一部分,而且人必须至少和自然有最低限度的同型性(和自然相似)才能在自然中生长……在人和超越他的实在之间并没有绝对的裂缝。”[2] 美学问题,从根本上说,不是一个自然生态环境如何保护宇宙自然中的生命、如何拥有生存权利的问题,而是人如何更好地生存于他所生活的世界上,与世界和谐共存的问题,也是人如何在他所生活的世界上实现自身价值和意义的问题。

建筑物或建筑群体与自然景观进行协调对比,是城市的形式重复大自然的主题。莱特的流水别墅的空间处理可堪称是典范,室内空间自由延伸,室内外空间相互交融,浑然一体,建筑是自然的延伸。世界著名的建筑师伊东丰雄的建筑追求自然,新加坡的嘉茂园灵感来源一颗树,形态布局模拟树的分支,它的外形和内部空间有利于生态平衡,体现自然的延伸。

四、生态美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生态美学是以生态学整体论方法为基础,以生态伦理学的自然价值和权利学说为依据,通过体验、感受、领悟,可以发现大自然对人的唯美意义,更为有意义的是,也可以发现大自然结构内部物种多样性造就的'和谐完美的大自然图景。现代城市景观设计是传统园林与现代设计手法相结合、是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产物。将生态设计观念引入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梦想,这个梦想就是自然与文化、设计的环境与生命的环境、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自然地融合,让人们重新感知、体验和关怀自然,并在此过程中进行自然的开发和设计。

进行城市总体艺术布局和城市景观的创作工作,就是要掌握和运用艺术创作的美学规律,将各种物质材料通过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积极发挥创作技巧,创造出符合形式美特征的外部形象,以反映和表现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进步的生活理想与审美理想的思想内容。总之,现代城市的景观设计不是单纯的自然或生态现象,它也是文化的一部分。

城市景观的设计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群是极其重要的。整个城市的景观设计是一个城市的外在表现。景观设计的生态美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是城市化发展新观念的展现。当代城市景观设计应该是城市文化创造与传承的统一,城市景观的设计既应有所创新,更应包含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所以城市景观设计必须和旧城保护、城市更新相互协调、相互依存。城市景观满足了人们观赏的审美情趣,也增加对景观的亲切感、认同感和文化感,呈现出城市景观和人类和谐发展的完美状态。

论环境设计艺术中的生态美学

论环境设计艺术中的生态美学 环境设计艺术是指以环境为载体,运用艺术手段将空间进行美学塑造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当代社会,环境设计艺术在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而其 中的生态美学更是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生态美学在环境设计艺术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 升环境的美感,更可以促进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文化意义。本文将探讨环境设计艺术中的生态美学,旨在探究其意义、特点和应用。 一、生态美学的意义 生态美学是一种关注和尊重自然环境的美学理念,它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环 境的可持续发展。在环境设计艺术中,生态美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生态美学可以提升环境设计的品质。通过将自然元素融入环境设计中,可以使设计更 加和谐、美观,从而提升了人们对环境的感官体验。 生态美学可以促进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当人们在美丽的自然环境中感受到生态美 学带来的愉悦和满足时,便会更加重视环境的保护,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生态美学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自然环境中的美丽和奇特都会激发人们的 创造欲望,促使设计师在环境设计中更加突出生态美学的特点。 生态美学可以促进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互动。当环境设计中充分融入生态美学的 理念时,可以使人们更加尊重自然,更加注重环境的可持续性,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 和谐共生。 二、环境设计艺术中的生态美学特点 在环境设计艺术中,生态美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注重自然元素的运用。生态美学追求将自然元素融入环境设计中,如水、绿植、石材等,以此营造自然、舒适的环境氛围。 追求环保材料和技术。生态美学强调环保意识,追求使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将环境设 计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结合,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强调景观与自然的融合。生态美学注重景观设计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追求设计与自然 的和谐统一,力求使环境设计更贴近自然、更符合人们对自然美好的向往。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生态美学强调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追求设 计从自然中汲取灵感、融入自然元素,使人们在美丽的自然环境中得到愉悦与满足。 1.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美学应用

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

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 景观是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的反映,是人类的爱和恨,欲望与梦想在大地上的投影。而景观设计是人们实现梦想的途径。农业时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不敢有违天地之格局与过程,便用心目中的宇宙模式来设计神圣的景观,以祈天赐福;中世纪的欧洲,神权高于一切,万能的上帝成为人类生活和设计的中心,因此有了以教堂为中心的城市和乡村布局形式。文艺复兴解放了人性和科学,因为有以人为中心和推崇理性分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对古希腊和罗马贵族奢侈与肉欲生活的向往,因此才有几何对称和图案化的理想城市模式和随后的巴洛克广场及园林设计,甚至于将自然几何化。工业革命带来了新的设计美学,机器成为万能的主宰,因此,才有了柯布西埃的快速城市模式,城市为机器而设计,并最终也变成了机器。城市公园和绿地如同城市的商业区、生活区、办公区一样,变成城市机器的一个个零件,高速干道和汽车成为这些功能体之间的联接。作为自然元素的公园绿地和城市开敞空间,被限制在红线范围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分开。所以,人们在不同的地块上完成不同的功能:工作、购物、居住、休闲。人的完整生活被切割、被分裂,因此,最终人也成了一部机器。 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雷切尔·卡森(Rachel Carson)的“寂静的春天”把人们从工业时代的富足梦想中唤醒;林恩·怀特(Lynn White)揭示了环境危机的根源来自西方文化的根基,即“创世纪”本身,而加勒特·哈丁(Garrett Hardin)的“公有资源的悲剧”则揭示了资源枯竭来源于人类的本性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多纳拉·米德斯(Donella Meadows)则计算出地球资源的极限,警示了人类生存的危机。所有这些都把设计师们从对美与形式及优越文化的陶醉中引向对自然的关注,引向对其他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设计师开始懂得用植物而非人工大坝更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微生物而非化学品能更持久地维持水体清洁;太阳能比核裂变更安全;泥质护岸比水泥护岸更经济持久;自然风比人工空调更有利于健康。这是对自然和文化的一种全新的认识。在此背景下,产生了英·麦克哈格(In McHarg)的“设计尊重自然”[18],也产生了更为广泛意义上的生态设计,包括建筑的生态设计、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工业及工艺的生态设计等等。本文将着重讨论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 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它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后工业时代的到来而日益清晰,从社会主义运动先驱欧文的新和谐工业村,到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和20世纪70~80年代兴起的生态城市 (eco-city,eco-community)以及可持续城市 (sustainable cities,sustainable communities) [1、24、25、33、37、50、51、53、54、55、57、58、59]。这个梦想就是自然与文化、设计的环境与生命的环境,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的真正全面地融合,它要让公园不再是孤立的城市中的特定用地,而是让其消融,进入千家万户;它要让自然参与设计;让自然过程伴依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让人们重新感知、体验和关怀自然过程和自然的设计。 1 关于生态设计 “设计”是有意识地塑造物质、能量和过程,来满足预想的需要或欲望,设计是通过物质能流及土地使用来联系自然与文化的纽带。参照西蒙·范·迪·瑞恩(Sim Van der Ryn)和斯图亚特·考恩(Stuart Cown)(1996)的定义: 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生态设计不是某个职业或学科所特有的,它是一种与自然相作用和相协调的方式,其范围非常之广,包括建筑师对其设计及材料选择的考虑;水利工程师对洪水控制途径的重新认识;工业产品设计者对有害物的节制使用;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 一、前言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发展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经济和社 会问题,而是需要考虑环境、生态、文化等多个方面的综合问题。其中,滨水景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城市 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本文旨在探讨现代城市滨水景 观设计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二、整体性原则 1. 环境适应性原则 滨水景观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点,尽可能地 与周围环境相融合,避免矛盾冲突。同时,要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生 态系统条件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保护生态环境。 2. 开放性原则 滨水景观设计应该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能够吸引各种人群前来游玩、休闲、娱乐等活动。同时,在开放性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安全性和管理

性问题。 3. 整体协调原则 滨水景观设计应该与周围建筑物、道路、公园等环境相协调,形成一个整体。在设计中要注重景观的连续性和变化性,使人们在不同的位置和角度都能够欣赏到美丽的景色。 三、功能性原则 1. 适应多种活动的原则 滨水景观设计应该考虑到各种人群的需求,包括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同时还要考虑到不同的活动需求,如散步、跑步、钓鱼、划船等。因此,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各种活动场所和设施,并合理布局。 2. 环保节能原则 滨水景观设计应该注重环保和节能,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建设中要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技术,并配备节能设施。 3. 安全可靠原则

滨水景观设计应该注重安全可靠性问题,在设计中要考虑到各种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同时,在管理上也要加强监管和维护工作,确保游客在享受美景时也能够得到保障。 四、美学原则 1. 景观美学原则 滨水景观设计应该注重景观美学问题,创造出优美的景观,让人们在其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和人文的气息。在设计中要注重色彩、形状、材质等方面的搭配和运用,使景观更加生动、丰富。 2. 文化传承原则 滨水景观设计应该注重文化传承问题,在设计中要体现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当地文化。同时也要注重对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3. 艺术创新原则 滨水景观设计应该具有艺术创新性,在设计中要融入现代艺术元素,创造出独特而富有魅力的景观。同时也要注重对当地艺术家和文化创

城市景观设计基本原则

城市景观设计基本原则 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1、与自然协调的原则 城市景观的总体设计要以较好利用本区域的自然景观为基础,对规划区域内的景观类型、数量、比例和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应把景观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追求景观整体风格的统一。同时景观总体设计应力求自然和谐,强调可以自由活动的连续空间和动态视觉美感,避免盲目抄袭、照搬、公共设施的尺度需与空间相协调,地面铺装应尽量统一;协调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改善人居环境,使景观、生态、文化和美学功能整体和谐。只有综合考虑,才有可能规划布局出功能合理、富有特色的城市空间景观 2、“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城市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自然环境是城市环境的基础。城市空间是人与人交流的地方。城市景观不仅是向人们展示的,而且是供人使用、让人参与其中的。离开了人的活动,城市景观便失去了其特有的意义。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着重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满足人们自身的需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考虑人的情感、心理及生理的需要。在景观设计中,公共设施要符合人的视觉观赏位置、角度以及人体工程学的要求;座椅的摆放位置要考虑人对私密空间的需要;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人的行为心理特点,充分考虑特殊人群对景观环境的特殊需要,并落实在细部设施的设计中,使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真正成为大众所喜爱的休息场所。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城市景观设计要追求可持续性发展,即人与自然环境的一种协调关系。发展必须以保护自然和环境为基础,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使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的关系始终处于平衡或协调状态。自然景观和传统景观均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在景观设计中要对自然景观资源和传统景观资源合理地保护与利用,创造出既有自然特征、历史延续性、又具有现代性的公共环境景观。善待自然与环境,规范人类资源开发行为,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干扰,实现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城市景观设计的一项主要任务和重要原则。 4、保护和发展文化景观的原则 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和村镇的改造,许多文化景观遭到严重的破坏。景观风格趋同化使得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公共空间日趋减少。民族文化的继承性是民族文化得以保存和延续的根本。在公共空间景观的设计过程中,挖掘和提炼具有地方特色的风情,风俗并恰到好处地将其表现在景观设计中,对于体现景观的地方文化特征,增加区域内居民的文化凝聚力和提高景观的旅游价值都具有重要作用。 感谢您的阅读!

园林绿化规划的景观设计要求

园林绿化规划的景观设计要求园林绿化规划是指对于城市或者乡村等地区的开发与建设过程中,为了改善环境和提升居住品质而进行的有关绿化的规划。在园林绿化规划中,景观设计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要考虑美观的要求,还要考虑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需求等方面的要求。本文将详细探讨园林绿化规划的景观设计要求。 一、景观设计的原则 1. 生态原则: 在园林绿化规划的景观设计中,生态原则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景观设计应该注重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例如,在规划设计时应尽量保留原有的植被,合理配置植物物种,增加生物多样性,提供适合野生动物生存繁衍的条件,保护水源地和湿地等。 2. 人性化原则: 景观设计要以人为本,注重提供良好的环境和生活体验。设计应考虑人们的需求和健康,提供合适的休闲空间和娱乐设施,创造宜人的视觉效果和舒适的氛围。同时,也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和需求的人群,为残障人士提供便利设施,确保每个人能够获得平等的参与和享受。 3. 可持续发展原则:

景观设计应根据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发展需求,追求长期可持续性。 设计中应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减少水和能源的消耗,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同时,要注重合理的空间布局和交通规划,提倡步行、骑行和公共交通,减 少单一驾驶交通工具的使用。 二、景观设计的要求 1. 空间布局: 景观设计中的空间布局要考虑到不同功能区域的需求,并合理安排 各个区域之间的联系。例如,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划分休闲区、儿 童游乐区、健身区等,互相连接,使人们可以方便地在各个区域之间 移动。 2. 植物配置: 在景观设计中,植物的选择和配置相当重要。首先,应根据当地气 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生长的植物物种。其次,要考虑植物的色彩、 形态和季节变化等因素,创造出丰富多样、富有层次感的景观效果。 同时,还需要进行适当的植物疏林和修剪,以确保植物的健康和整齐度。 3. 水景设计: 水景是园林绿化规划中重要的景观元素之一。水的流动和声音可以 为人们带来舒适感和放松效果。因此,在景观设计中,应考虑合适的

城市景观生态设计应遵循的理念和原则

城市景观生态设计应遵循的理念和原则 (1)自然优先原则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地形地貌、河流湖泊、城市植被等要素构成城市的主要景观资源,尊重并强调城市的自然景观特征,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有助于城市特色的创造。 从粗放的自然风景苑囿,到规整的宫殿式皇家园林,再到面向人民大众的以公园为主的现在城市绿地,园林的设计和营造的过程也是人与自然密切发展的过程,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妙极自然的过程,是伴随城市化发展和注重生态环境改善的过程。德国古典哲学家和美学家黑格尔说:园林替精神创造一种环境,一种第二环境。随着人类环境的扩展,纯自然环境的减少,将环境加以人工提炼改造,创建出胜于自然(以人的欣赏角度而言)的生活空间,将成为园林设计思想的主流。 城市景观的普遍问题是过于人工化。园林构成因素中面积最大的是绿色植物。惟绿色植物,既可与山水自然景观亲和,又可与人工建筑物亲和,并可有效地综合生态环境与景观两方面来隔离过于密集的建筑景观。绿地是城市用地的一种类型,指以有生命的绿色植物种植和覆盖的用地。建设绿地的行为称绿化。林学、农学、园艺学和

园林学等都是与绿化相关的学科而各有其本门研究的范畴。城市总体规划中有城市绿地系统的专项规划,而城市景观不仅有绿化的要求,更要着眼于园林城市建设。说绿就是美是不全面的。园林不仅是绿,还有美学和园林艺术的内容。 园林绿化的内容和形式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园林的内容正向多功能方向发展,将会出现许多新风格的园林类型。如集文化、旅游、商贸、运动、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标志性城市广场;集三高农业、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于一体的风景园;具有尊重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城郊化居住,污染少,低密度建筑,空间分布合理,配套完美,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生态居住环境的社区等等。 园林设计过程中还应充分发挥植物造景的作用。植物造景的观点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园林建设中应以植物景观为主。因为植物变化丰富,景观优美,是具有生命的画面,且投资少;并且能较好地满足游人游赏及改善环境生态效应的需要。植物造景方面在西方发展国家中有许多优秀的例子值得学习和借鉴。我国目前也开始重视植物造景,许多地方积极营造森林公园、生态风景旅游区、设计植物群落、把自然风景引入室内,提高植物造景的比重等。 (2)以人为本的原则 人是城市空间的主体,任何景观设计都应以人的需求为出发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生态学原理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生态学原理 1、生态平衡原理 生态平衡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其含意是指处于顶极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此时系统内部的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与协调,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达到相对平衡,系统的整体效益最佳。在生态园林的建设中,强调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布局形式与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海湖泊水系的协调以及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着眼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布局,使城市绿地不仅围绕在城市四周,而且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己开始了城郊结合、森林与园林结合、扩大城市绿地面积走生态园林建设的道路,如上海、北京、合肥、南京、深圳、厦门等。 2、生态位原理 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应根据生态位理论充分利用不同物种的生态习性,合理搭配植物,避免种间或种内的直接竞争,形成种群稳定的群落结构,充分利用光照、温度、水分及养分,保证群落的稳定性。 3、互惠共生原理 互惠共生为共生的一种形态,指处于共生的双方,互相都能从对方得到某种生活上的利益,此称为互惠共生。如栎属、刺柏属、桉属、松属、杉属中的某些种类,它们的叶、根可产生相克物质抑制周围其它

植物的生长。许多花卉植物,如茄科、十字花科、蔷薇科的某些植物不能种在一起;洋槐的树皮和花及风信子、稠李分泌的挥发性物质也能抑制某些植物生长。接骨木的分泌物对云杉根的分布有利,皂荚、白蜡与九里香等在一起生长时,能互相促进生长。但也有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对另一种植物生长有抑制作用,如胡桃的分泌物胡桃醌能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在园林设计中,胡桃与苹果、松树与云杉、白桦与松树等都不宜种在一起,在生态园林建设过程中应用植物间的这种相互关系,能有效地促进群落的稳定。 4、生物多样性原理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城市生物资源日益减少,生物多样性面临着极大威胁,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园林设计中应尽量保持生物多样性,以充分利用有限的环境资源,从而保持系统的稳定性。 5、局部控制,整体调节 局部干扰会影响整体,反之控制局部也可以使整体得到调节。例如我国黄土高原农村景观生态设计以“坡修梯田,构筑坝地,发展林草,立体镶嵌”为特色,其主要内容是:①按土地适应性调整农业用地,压缩陡坡耕地,发展林草,使农、林、牧用地镶嵌配置,协调发展; ②在地势较缓的坡地培肥地力,在沟谷中打坝淤地,发展农业良田; ③造林种草恢复植被,种植多年生豆科植物。

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原则

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原则 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认知的不断加深,更多的人们开始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作为城市绿化和园林设计的重要一环,景观设计也需要遵循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一、尊重原生环境,保护生态系统 景观设计需要从保护生态系统和原有的生态环境出发,尽可能地保护原生物种和自然地貌,避免人类过度干预造成的生态扰动。同时,尊重当地的文化传统和历史遗产,保留城市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风貌特色,打造独特的城市景观。 二、保障生态功能,提升生态效益 景观设计需要尽可能地发挥生态功能,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美丽的城市环境。在景观设计中,应优先考虑植物的选择,达到美化和养护的目的,同时保留植物的生态功能,提高景观的自然度和生态效益。 三、实现资源保护和再利用 景观设计应该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缓解城市绿化面积不足、城市垃圾处理难题等问题。例如,可以采用生态循环利用技术,建立处理可再生实体的设施,实现废弃物再利用和自然能源应用,使景观设计更加符合环保的原则。 四、注重景观的可持续性 景观设计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景观设计应该优先考虑植物和环境的可持续性,保证可持续性的隐形成本能够最小化,使景观设计成为一个在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均具有可持续性的项目。 总之,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原则不仅仅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是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时,不仅要注重美观和舒适,还

要注重与自然和谐相处,充分发挥人与自然相互融合的美好与力量。只有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原则,才能创造出真正适合人们居住和生活的城市环境。

城市滨水景观绿化的设计的原则

城市滨水景观绿化的设计的原则 城市滨水区是在城市范围内陆地和水域共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城市环境。因为滨水空间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陆地上的和水里的,还有水路交界地和滨河湿地类,这使得滨水景观绿化设计更为综合,复杂,富有挑战性。在滨河景观的绿化设计规划中我们要遵从以下原则:(1)因地制宜的原则:现代城市滨水景观绿化设计要在不破坏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其地理优势和环境优势进行建设,并尽量保持其原有面貌的完整性。滨水景观设计要实现人与自然最大程度的融合,充分体现城市的地域特色,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做到因地制宜。(2)植物造景原则:为了创建"绿、畅、洁、美"的景观生态型滨水景观形象,配置不同的植物景观生态群落,适地适树地营造出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植物群落景观序列,突出建设现代生态园林城市的景观、生态、文化特色。 (3)景观特色原则:运用科学合理的设计模式将城市交通、城市建筑、地方历史文化特色与大片绿地水体、少量景观建筑有机结合,构成绿树成荫、水系畅流、百花争艳、居民游憩的滨水景观序列空间。(4)多功能性原则:现代城市滨水景观绿化设计应满足城市居民在观光,生态,健身,休闲等方面的需求。例如:通过景观绿地来调节气温和湿度,保持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来实现其生态环境功能;通过园林建设,植物配置,特色景点设置来实现其景观功能;通过娱乐健身场所的建设来实现其休闲文化功能。通过综合多方面因素与需求,

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滨水生态空间。 (5)安全性原则:滨水景观是水畔特有的绿地景观带,是绿地生态系统与河流生态系统的交错区。在景观设计中我们除了要满足生态环境、文化历史继承、娱乐休闲等功能外,还必须保证其安全性。在满足市民的休闲文化需求、城市景观的优化发展的同时还必须具备水利防洪的功能。

城市景观设计的生态美学原则

城市景观设计的生态美学原则 城市景观设计的生态美学原则 一个具有生态美的城市景观并非就是自然美,而是代表的人与城市景观的和谐。适宜人居住的建筑、宽阔平坦街道以及公共设施相映成趣,整体感与多元化相得益彰的城市轮廓线的美。那么城市景观设计的生态美学原则又是什么呢? 一、城市景观设计和谐化的生态美学原则 现代城市景观大多是人为设计建造而成的,在建筑物的基础上进行景观规划,大部分不会顾及到原有的自然地貌,现代城市较多地受到现代主义的影响,钢筋混凝土成了城市的特有标志。目前,很多设计师开始追求自然的生态美,走绿色、低碳、生态的景观之路。 自然与城市的环境都是人类生存的宝贵财富,城市为自然增添了浓烈的历史人文底蕴,而自然则为城市增添了许多感性与诗意,自然与城市环境如同两面价值之镜互相映衬对方之意义并反衬己身之内涵,最终有助于人类自身的和谐发展。城市景观价值的集中体现就是景观的宜人性,即比较适于人类的生存,包括走向生态文明的人居环境、可用空间拥挤度、景色优美度、环境整洁度和景观通达度等。生态美学已发展成为引领国内外设计领域的主流思想,当今设计师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促使人们采用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来解决环境危机。可持续设计需要在不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前提下,具备良好的使用功能。 设计的建筑物能与自然的背景相和谐,使得建筑美能够基于房屋与自然的和谐,比如芬兰的设计师阿尔托的设计方向――外部空间是内部空间的延续。自然再现的理念在阿尔托的设计中反复出现。在生态这一概念出现之前,阿尔托就早已在他的建筑设计中体现出了生态建筑的理念。现代城市景观的设计就是要回归自然,只有将自然重新拉回城市,只有在城市建设中善待自然,才能将整座城市打造成山水园林城市,我们才能言及自然与城市环境的和谐以及人类自身发展的和谐。 二、城市景观文化传承性的生态美学原则

浅谈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的原则

浅谈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的原则 1、生态化原则 城市内绿道的建设,要充分并合理的利用原有的自然生态条件,如溪流河岸、线性绿地等。绿道不是单纯的线状绿地,也不是简单的走廊,而是经过有效连通而形成的多层次的生态廊道。形成了整个城市内的庞大生态网络系统。维护稳定的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内的原生态景观,给城市带来自然气息,注意避免过于明显的人工化痕迹。绿道的生态性体现在:补充城市缺少的自然环境;增加动植物物种的多样性。2、地域化原则 城市的文脉是城市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沉淀,自然地理风貌和历史文化要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城市历史文化所涵盖的历史、文化以及社会意义,对于人们品质的铸造、素质的提升和品格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作用。城市绿道将成为构筑城市历史文化氛围的媒介和展示城市文脉的窗口,起到保护城市历史景观地带、构造城市景观特色、营建纪念性场所和体现城市文化氛围和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作用。 3、多样化原则 城市绿道沿线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在绿道选线阶段需要注意城市绿道资源。尽可能多的经过城市中滨海岸线、江河水系、山地、公园、广场等,给人不同的体验感受,形成惊喜不断的绿道景观。在城市绿道中可以发生很多的休闲活动,可以组织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鼓励

人们踊跃的参加。文化活动包括举办展览,宣传教育等。也可以开展散步、竞走、跑步、健身等体育项目。营造多样化的绿道,使人们身在其中,其乐无穷。 4、人性化原则 形成城市优美的景观路线,满足城市居民的游憩观赏是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提供丰富的游憩体验,如步行、跑步、骑自行车、滑板、观光等活动。设计中应考虑绿道服务半径的范围,方便市民进入绿道;合理布置的步行道和自行车道,方便市民随时使用绿色空间,增加绿道的使用率。人们在绿道中享受绿色生态空间,在绿色文明环境的作用下人们的素质得到提高,同时也能缓解在城市中的生活压力。公交汽车站与绿道的无缝连接,细节中体现出绿道洋溢的人文关怀。

城市绿地规划方案的景观设计原则

城市绿地规划方案的景观设计原则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美化城市环境的功能,还对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和谐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城市绿地规划方案的景观设计原则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城市绿地规划方案的景观设计原则,以期为城市绿地规划和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生态适应性 城市绿地规划方案的景观设计应该具有生态适应性,即能够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景观设计师应该充分了解当地的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条件,合理选择植物,确保植物的生长状况良好。此外,景观设计还应该尽量减少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并通过合理的设计手段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二、功能多样性 城市绿地规划方案的景观设计应该具有功能多样性,即能够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绿地可以提供休闲娱乐、健身锻炼、社交交流等多种功能,因此,在景观设计中应该合理规划不同功能区域,如运动区、游乐区、休闲区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此外,景观设计还应该考虑到不同季节和天气条件下的使用需求,确保绿地的功能能够持续发挥。 三、可持续性 城市绿地规划方案的景观设计应该具有可持续性,即能够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保持其功能和美观。景观设计师应该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合理规划植物的种植密度和布局,以确保植物的生长状况良好。此外,景观设计还应该考虑到绿地的水资源利用、能源消耗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四、人文关怀

城市绿地规划方案的景观设计应该具有人文关怀,即能够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和情感需求。景观设计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居民的文化背景、审美观念和社会习惯,合理选择设计元素和材料,以营造出与当地文化相契合的景观环境。此外,景观设计还应该注重细节的处理,如座椅的舒适性、道路的畅通性等,以提升居民的使用体验。 五、安全性 城市绿地规划方案的景观设计应该具有安全性,即能够确保居民在使用绿地时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景观设计师应该合理规划绿地的道路和通道,确保交通畅通和人流分流。此外,景观设计还应该合理设置照明设施和监控设备,以提高夜间的安全性。同时,景观设计师还应该考虑到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可能对绿地造成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六、可访问性 城市绿地规划方案的景观设计应该具有可访问性,即能够方便居民的进出和使用。景观设计师应该合理规划绿地的出入口和交通网络,确保居民能够方便地进入绿地。此外,景观设计还应该考虑到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需求,合理设置无障碍设施,以确保他们能够顺利使用绿地。 综上所述,城市绿地规划方案的景观设计原则包括生态适应性、功能多样性、可持续性、人文关怀、安全性和可访问性。这些原则旨在为城市绿地的规划和建设提供指导,以创造出美丽、宜居、可持续的城市环境。景观设计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和居民需求,通过合理的设计手段,打造出与城市相融合的绿地景观。只有这样,城市绿地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美丽的生活空间。

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设计原则探讨

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设计原则探讨作者:*** 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22年第08期

摘要:城市公园旨在给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室外活动场地,同时也代表了整座城市的精神文化风貌与生态环境水平,是现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绿肺”。对城市公园设计的各项原则进行深入探讨,明确了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园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将人文特色通过景观的表现赋予新的美学价值和实用意义。以西安沣东新城汉溪湖公园的案例设计为例,说明在城市公园设计过程中融入生态设计、地域文化的必要性。 关键词:景观设计;生态设计;地域文化;城市文脉 一、城市生态公园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同时,对于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各地区政府在20世纪末开始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城市公园建设成为城市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所谓城市生态公园,即以生态文化为指导思想,利用城市近郊天然的湿地、水源、地形地貌,经过人工雕琢所形成的具有调节和改善周边气候的生态人工景观。此外,城市生态公园还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化、休闲娱乐、教育、健身等功能。 汉溪湖公園景观规划设计项目位于西安沣东新城内,地处关中渭河冲积平原,北临渭河、南靠秦岭,公园内河道并非天然水系,而是为了给北边的昆明池引水的人工河道,南高北低。由于人工引水存在着各种问题,水体不如天然水系,极易腐臭影响周边环境,沿着该河道人为设计出一条与环境相适应的生态系统,具有现实可行的积极意义。 二、公共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水体污染

汉溪湖不是天然水系,在整体规划设计的时候难免带来一些引水方面的困扰。由于是城镇内部的人工引水,难以形成自身水体的循环,湖中的水体又难以得到净化,极易腐臭,给公园整体环境带来一些不良影响(图1)。 (二)尘土扬尘 西北城市常年干旱,干燥的天气条件下,地面灰尘与可吸入微粒过多,这时由于地面上的尘土被风力、人为带动及其他带动飞扬而进入大气形成了所谓的扬尘。同时,规划基地内由于人们将部分建筑垃圾倒入干涸的水沟中,使得周边环境变得越来越脏乱,对大气也造成了污染。裸土地面是城市的主要污染塬,也是城市在进行规划时,所要重视的主要绿化对象。因为裸土地面的存在才会产生大面积扬尘污染(图2),所以只有减少城市裸土面积,增加绿化,才能改变雾霾天气,消减扬尘污染,才能真正地改善城市的环境。 (三)植被不足 规划用地另一个大问题是生态植物种植量过少,由于缺少大型乔木,鸟类飞禽慢慢变得稀少,周边的小河道也变得干涸,最终形成了杂草丛生的干涸地沟,原本的河道也因常年地下水资源短缺而变得干涸。这种情况下,慢慢导致生态系统退化。植被的破坏或减少,使得降水量减少,在降水时又容易发生洪灾和水土流失,使土地日益贫瘠退化,这片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也随之下降。 因此,在增加绿地的同时,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对雨水进行收集规划形成雨水公园,改善整个规划片区甚至延伸到整个生态循环系统,使周边的自然水脉恢复以往的生命力,使整个片区改善自然生态环境。 三、生态公园恢复措施 (一)生态恢复概念 人居住在环境中,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生存和生活的必要条件。全球经济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生态环境的破坏,如森林减少、水土流失、气候变暖等。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如何治理和恢复遭到破坏的环境,是我们未来长期要研究的问题。 生态恢复是研究生态整合性的恢复和管理过程的科学。生态恢复是指停止人工干扰的破坏,减轻生态负荷压力,依靠自然界的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自我修复的过程;或者是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为主,以人工措施为辅,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恢复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图3)。

景观生态设计原则

景观生态设计原则 景观生态设计原则是指在设计和规划城市和自然环境时,考虑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生态过程的重要性,以及人类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从而提供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服务和改善人类福利的方法。以下是景观生态设计的几个原则: 1. 生态系统服务:景观生态设计应该优先考虑生态系统服务,包括水循环、空气质量、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和景观美观等。设计应该尽可能地模拟和增强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和过程,以提供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服务。 2. 多样性和复杂性:景观生态设计应该尽量增加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复杂性。这可以通过种植多样性的植物、创造多样性的生境和增加景观元素的数量和类型来实现。多样性和复杂性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弹性。 3. 人与自然的互动:景观生态设计应该考虑到人类与自然的互动关系。设计应该尽可能地满足人类的需求,同时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例如,设计可以提供可持续的交通方式、公共空间和自然体验,以促进人类与自然的互动。 4. 可持续性:景观生态设计应该是可持续的,即能够满足当前需求,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的需求。设计应该考虑到资源的使用和管理,以及对环境的影响。例如,设计可以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以及最小化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5. 社区参与:景观生态设计应该鼓励社区参与和合作。设计应该尽可能地反映社区的需求和价值观,并提供机会让社区成员参与到设计和规划过程中。社区参与可以提高设计的可持续性和社区的凝聚力。 总之,景观生态设计原则是为了提供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服务和改善人类福利的方法。这些原则可以帮助设计师和规划者在设计和规划城市和自然环境时,考虑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生态过程的重要性,从而创造出更加可持续和美丽的环境。

生态景观设计需要遵循的几项原则

生态景观设计需要遵循 的几项原则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生态景观设计需要遵循的几项原则 生态景观设计是当今景观设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未来景观设计的一个必然发展趋势。景观设计的生态性促使人们站在科学的角度上重新审视景观行业,景观设计师们也开始将自己的使命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联系起来,生态主义已经成为景观设计师内在的和本质的考虑。 所谓生态设计就是在景观设计时,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尽量达到最小的限度。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要尊重物种的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水循环,维持植物生活环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一个景观设计是否符合生态景观设计的原则可以看它是否遵循了一下几点。 1、生态美学 生态美学是从生态哲学的视野、生态科学的原理、生态伦理学的情怀和自然美学的方法研究人与自然、社会、艺术的审美关系,强调生克互济、形神和谐的整体美,对环境开拓适应、协同进化的共生美,物质循环、信息反馈的动态美的一门学科。生态美学是生态学与美学的有机结合,实际上是从生态学的方向研究美学问题,将生态学的重要观点吸收到美学之中,从而形成一种崭新的美学理论形态。生态美学从广义上来说包括人与自然、社会及人自身的生态审美关系,是一种符合生态规律的当代存在论美学。

2、自然资源的节约和保护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可再生资源,如水、森林、动物等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煤等),要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必须对不可再生资源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即使对可再生资源也要尽可能地节约使用。 3、整体设计 景观生态设计是对人类整体生态系统进行全面的设计,而不是孤立地对某一景观元素进行设计。景观是一个综合的整体,景观设计的目标是整体优化和可持续发展,它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实现的,必须满足社会的功能,也要符合自然的规律,遵循生态原则,同时还属于艺术的范畴,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设计就存在缺陷。景观生态设计是对人类生态系统整体进行全面设计,而不是孤立地对某一景观元素进行设计,是一种多目标设计,为人类需要,也为动植物需要,为高产值需要,也为审美需要。景观设计的最终目标是整体优化,就是要解决人与人,结构与功能,格局与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使自然环境与周围环境充分结合,创造出和谐丰富的外部空间环境。 4、地域特色 景观设计应根植于所处的地域文化和环境。景观设计的地域性主要表现为:尊重地域的精神和地方文化,适应地域自然过程;使用当地材料、植物和建材等,创造具有自然特性、文化特性的景观,突

城市园林群落配置的生态原则

城市园林群落配置的生态原则 城市园林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美化城市环境,还 能提高城市生活的舒适度。而城市园林的设计与规划需要遵循生态原则,确保其在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不会破坏生态平衡。以下是城市 园林群落配置的生态原则: 1.生物多样性原则 城市园林应该充分保护和增强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尽量保留自然物种,并合理增加适宜的植物种类。 2.生态功能原则 城市园林应该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包括调节城市气候、吸收噪音、 减少空气污染等作用。园林设计应考虑植物的高度、密度、株型等因素,以达到最好的调节气候的效果。 3.节约原则 城市园林应充分考虑节约水、土壤、光照、化肥等资源的原则,实现 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节约。此外,应该减少固体垃圾和污染物的排放,保持园林生态稳定。 4.景观原则 城市园林的景观要富有吸引力和观赏性,同时要避免出现无效浪费的 现象。在设计和建设中,应该充分考虑园林的规模、类型、色彩、纹 理等因素,使之与周围环境相互融合,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

5.自然界参与原则 城市园林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当地自然界的特点,使之更能符合当地自然特征。在园林建设时,要鼓励当地居民的参与,形成一个更加自然、健康、生态平衡的社区。 6.可持续性原则 城市园林的建设和维护要遵循可持续性原则,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要注重园林与周边居民的联系,不断改进和创新,使之更适合居民的生活需要。 城市园林群落配置的生态原则旨在保护城市环境和生态平衡,同时在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满足居民的需求。在城市园林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遵循以上原则,以实现城市绿化的最大化效益。

园林绿化工程设计原则

园林绿化工程设计原则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园林绿化工程在城市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园林绿化工程设计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城市景观的美丽与舒适,同时也与人们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为了提高园林绿化工程设计的成功率,以下将介绍一些园林绿化工程设计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1.生态平衡原则 园林绿化工程设计时应尽量保持生态平衡,使得公共绿地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并兼顾到生物多样性。应选择合适的植被种类,注重营造自然的生境,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考虑生态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控制土地利用和污染物排放,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2.功能性原则 园林绿化工程设计应确保公共绿地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根据不同的用途和功能需求,合理布局绿地的各个区域,如休闲区、健身区和游憩区等。同时,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考虑到人流量、交通状况以及社会需求,使得园林绿化工程在提供基本功能的同时,也能兼顾市民的需求。 3.美观性原则 园林绿化工程设计必须注重美观性,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在植物的选择上,应考虑不同季节的景观效果,并注重植物的颜色、形态

和组合。此外,在景观元素的布局上,应注重对称感和层次感,创造 出秩序感和美感。同时,合理利用建筑、雕塑等艺术手法,为园林绿 化工程增添独特的艺术价值。 4.可持续性原则 园林绿化工程设计应具备可持续性,以满足长期发展的需要。在植 物的选择上,应注重选择适应力强、抗病虫害和适应多变气候的品种。此外,应注重园林绿化工程的管理与维护,确保绿地的可持续运营。 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节能减排、资源保护和环境友好等因素,确保园林绿化工程的持续发展。 5.文化传承原则 园林绿化工程设计应注重传承和弘扬当地的文化特色。通过植物的 选择、景观元素的布局和艺术表达等手法,展现当地的历史、传统和 风土人情。同时,可以结合文化节庆活动等形式,丰富园林绿化工程 的内涵,引导市民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提升社区凝聚力和市民归属感。 综上所述,园林绿化工程设计的原则包括生态平衡、功能性、美观性、可持续性和文化传承原则。在实际设计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 运用这些原则,创造出既美丽又实用的园林绿化工程,为城市居民提 供宜人的生活环境。通过全面考虑不同方面的需求和可能的影响,可 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园林绿化工程设计的质量和成功率,为城市的可持 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公园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应用探讨

公园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应用探讨 摘要:公园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该城市的生态环境情况,当前人们生活水平的 提高,环保意识的增强,促进了公园景观设计时的指导理念。本文主要阐述的是 生态理念在公园景观设计工作中的原则及应用,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公园景观;生态理念;景观设计;原则;应用 1.公园景观生态设计原则 1.1注重与生态美学相结合 从生态视角去研究,包括社会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审美关系,其重点在于 审美者的情绪体验,设计工作者在生态美学理念指导下进行景观设计时,应对人 与自然环境的作用。在满足人类主观感受的同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培养人们对于自然生态之美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在现代公园景观设计中,生态美 学理念最核心的要求就是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即根据客观存在的地形、地貌和周 边环境,将各个部分有机整合到一起。首先应该采用已有的材料,对已有的地形、地貌加以改造。要结合公园的具体功能、植物的分布以及每种植物对生长环境的 不同要求等因素,对地形进行改造和艺术化提升。应该合理选择一两处景点作为 核心景点,通过水流、小山丘以及园林小路等进行连接;从核心景点四处分散布景,与核心景点相互连通自然过渡,以形成良好和谐的公园空间秩序。 1.2注重与中国传统造园思想相一致 我国古代园林设计非常注重体现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这种造园思想的产生 和发展受到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当时的自然美学也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孔子关于自然和山水的美学观念,曾在先秦美学研究中起到核心作用。孔子 认为美的产生不是因为自然本身,而是因为人这个审美主体对于美的发现能力, 不同思想内涵的人对于美的认识也会有所不同。老子认为建筑的最基础因素是空间,门窗需要通透,大自然的光线才能照进室内,这反映了内外空间交融的思想。庄子认为人与自然是融合在一起的,这是一种人与天地万物相互和谐的空间理念。古代思想家们对于园林和建筑之间关系的解说,总是希望自然和人工的空间和谐 共生、互相依存。时隔千年,这些先辈们的思想依然熠熠生辉,指导设计者们用 基于生态的理念来规划设计园林。古代园林设计非常强调意境,常用各种方式来 寻找环境和建筑物之间的平衡点,让二者更加符合人类对于美的追求。古人在建 造园林的时候,单体建筑如亭台楼阁等多使用木、石等天然材料,并用各种桥、 廊把这些单个存在的结构有机连接起来,以此形成交通、划分空间。这些单个存 在的空间不只是建筑空间,而且通过走廊的开放、墙壁竹窗透视,来沟通建筑以 及园林内外的风景,让人为的建筑和自然的风光无限交融。由此可见,古人对于 空间的理解,动与静、内与外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既互相交融渗透又彼此单 独存在。 1.3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 设计和建造生态公园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对于大自然的感受和对美好事物 的终极追求,所以一定要遵循人与自然相互和谐原则。从形式上来说,公园内景 观设置一定要内外协调统一,各个形态之间应该有一定的秩序和关联,给人一种 生生不息的美感。设计中每一客观对象都应该赋予人类的情感,让这些物体通过 自己的形式表达出它们特有的情感,并让每一个观众切实感受到这种情感,以此 来提高公园生态系统的总体活力。在充满活力感的设计活动中,可以用发展的动 态模式、充满节奏感的韵律等综合表现设计内容,把以人为本的原则贯穿始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