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情志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影响的研究

中医情志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影响的研究
中医情志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影响的研究

中医情志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影响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3-05-16T11:29:39.8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0期供稿作者:王贵宏[导读] 干预前及干预后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情绪改变情况。王贵宏(内蒙古精神卫生中心康复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中图分类号】R2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0-0372-02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情志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和一般性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情志疗法进行干预。结果两患者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量表评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情志疗法干预能减轻脑卒中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促进其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和神经功能恢复具有积极意义。【关键词】脑卒中中医情志疗法焦虑抑郁脑中卒是神经科常见病,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均较高的疾病[1],其后遗症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沉重负担。脑中卒后伴发抑郁症致使患者依从性差,缺乏主动性,对预后产生悲观绝望心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功能康复,患脑卒中后,心理因素在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患者实施有效的中医情志疗法干预是改善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对疾病的康复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中医情志疗法干预的目的在于提高患者康复的信心和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减少后遗症及促进功能的恢复,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2008年5月—2009年5月在我院神经科住院患者随机选取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会议诊断标准[2],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排除标准:凡昏迷、明显智能损害均不入组,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56-82岁,出血性卒中30例,缺血性卒中41例,伴有失语者9例。入组条件:⑴意识清、生命体征平衡;⑵能正确执行护理人员的指令;⑶无严重的合并症。患者和家属知情同意。

1.2方法 1.

2.1中医情志疗法干预

对照组进行健康指导及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期一个月的中医情志疗法。中医情志疗法是以调节和控制患者的情绪与行为为主,而且以其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特点,深受广大患者的青睐。

(1)五志相生疗法:五志化生于五脏,五脏的功能是五志的生理基础。“五志安居,则心身健康,五志过度,则心身异常。”临床主要用来治疗异常情绪,不良心理行为病征。(2)言语开导:《灵枢?师传》曰:“告之以其贩,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最早提出以语言开导法来消除患者的心理疑惑,解除患者的心身病痛。许多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影响非常严重,表现为心情抑郁或烦躁不安,对疾病的治疗丧失信心,心病还需心药医,最好的心药就是语言。语言是化解疑虑的良药,是解除困惑的钥匙。(3)清心静神疗法:心清神静,守神以安,护形以全,则形体安康。此法主要适用于各种情绪紧张、心理压力、私心杂念、不良刺激等引起的情志障碍和心理问题。

(4)疏导宣泄疗法: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采用疏通、引导、宣泄、转移等方法,将被压抑的郁闷情绪宣泄出来,从而达到治疗其负性情绪的目的。(5)移情易性疗法:即运用各种方法来转移患者的精神意念活动,借以调理和纠正气机紊乱等病理状态,以此来治疗心身疾病的方法。医生每日利用上午或下午40min的时间来给患者做情志治疗法的治疗,通过一个月的治疗观察效果。

1.2.2评价方法

干预前及干预后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情绪改变情况。HAMA评估焦虑症状严重程度, HAMD评估抑郁症状严重程度。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重复测量的分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两组不同时间HAMA和HAMD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时间HAMA和HAMD评分比较(x-±s)注:两组比较,时间主效应、干预主效应均P<0.05。

3 讨论

抑郁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情绪低落、抵触、兴趣缺乏、自责、食欲减退、早醒等悲观情绪,对今后生活和疾病康复失去信心,这些方面可直接影响患者对疾病和康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失去神经功能和康复训练的最佳时间,以致康复延迟甚至丧失神经功能恢复,导致其肢体和心理康复的困难。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兴趣减退、言语减少,处理能力差,其认知模式是一种负性定势,认知歪曲,即认为自己无力改变现状。丧失处理事务的能力,多数伴有焦虑、自卑、依赖等心理,不愿意配合治疗,甚至自暴自弃,严重影响临床疗效。通过早期中医情志疗法干预,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使其了解所患疾病的发展、转归,让患者看到疾病康复的希望,改变错误的认知行为,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的康复。针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展开中医情志疗法干预,使通过与患者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抑郁情绪得以释放,提升患者的依从性。本组资料证明,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早期实施中医情志疗法干预,可以有效地减少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对患者的抑郁状态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参考文献

中医治疗脑卒中

中医治疗脑卒中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组应用中医药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对比其疗效;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8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药在治疗脑卒中方面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脑梗塞;脑出血;中医药;疗效观察 脑卒中是一种中老年人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意外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偏瘫、失语、偏盲、偏身感觉障碍等,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本病在中医属中风病之中经络范畴范畴。本病不仅给患者和家属带来沉重的压力,也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自理能力,本文旨在探讨中医药在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研究对象为我2009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9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47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6.3岁,病程2-72小时,平均1. 5天;所有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以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歪斜,舌强语謇等表现;所有患者中合并高血压者52例,合并糖尿病者21例,高脂血症23例,冠心病者1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既往史、本次病情、病程、病灶数及治疗前相关实验室检查等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 入选和排除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西医和中医诊断为脑卒中,有肢体功能障碍,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16-30分之间属中型者;本组研究对象不包括完全恢复性短暂脑缺血发作、脑出血、脑肿瘤、脑外伤等引起的卒中及重度认知障碍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研究组本组患者应用中医药进行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辨证论治,给予中药和针灸治疗。基本方为黄芪45 g,桃仁6 g,红花6 g,当归9 g,赤芍9 g,川芎6 g,牛膝12g,鸡血藤15g,川芎10g,桂枝10g,三七3g,地龙10g,白僵蚕10g,功能祛瘀通络,补气活血;对于气虚明显者加人参30g;血压偏高持续难降者加用龙骨30g、牡蛎30g;肝肾阴虚、痰火挟瘀型加用益母草10g、杜仲12g、菖蒲10g、天麻10g和钩藤10g;纳差者加炒谷、麦芽各15g、山楂15g、川厚朴10g。水煎服,日一剂连续服用30 d。 针灸治疗:急性期采用头针,待病情稳定后,加用推拿按摩,主穴;内关、人中、极泉、三阴交,按其辩证论治进行配穴,每日1次。 对照组:血塞通注射液200 ml,加入250 ml的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

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中医药研究进展 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方基才 安徽省桐城市中医医院231400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中医药疗法综述 缺血性中风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和脑栓塞,属中医的/中风0范畴。一份调查[1]显示,在经CT诊断的病例中,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的相对比例在1.67B1和2.44B1之间,证实我国人群中脑卒中发病是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所以,对缺血性中风的有效治疗意义重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治疗以西医内科治疗和中医药治疗为主。中医曾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对本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10余年中医学对中风病的研究不断深入,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机制得到进一步阐明,临床疗效也不断提高。现概述如下,以供同仁参考借鉴。 中医学对缺血性中风机制的认识 传统中医学认为,缺血性中风是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其病因多为先天禀赋不足,积损正衰,烦劳过度,劳倦内伤,睥失健运,痰浊内生,五志所伤,情志过极,或兼外邪侵袭,痹阻经络。其发作的常见诱因为气候骤变、烦劳过度、情志相激、跌仆努力、饮食不节等。总之由于患者脏腑功能失调或气血素虚,加之劳倦内伤,忧思恼怒、饮酒饱食、用力过度,而致瘀血阻滞,痰热内蕴;或阳化风动,血随气逆导致脑脉痹阻引起一系列证状。其病机概而论之有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瘀)六端。此六端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发病[2]。现代病因学研究也证实了上述观点。由于缺血性中风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血液流变学改变,与微循环缺血有关的内皮因子的变化、与血栓形成有关的血小板活化因子含量的改变[3、4、5]与经脉瘀阻关系最为密切。临床证候研究也发现气虚血瘀在该病的病因病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郭改会等[6]对170例中老年急性脑梗死证候特点分析发现,气虚和血瘀无论在中年或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发病中还是病理机制中都起着重要作用。郭氏将170例患者根据临床表现辨证分为2类9个证型,但大多数患者的症状表现有气虚血瘀的特点,因而认为脑梗死(缺血性中风)直接病机主要为血瘀脉络,而气虚在其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朱天民等[7]认为,正气耗损、脑脉瘀阻是脑梗死的病理环节,因此,在治法上,祛瘀通脉、补气活血应贯彻始终。但在疾病的不同阶段要分期、分阶段辨证论治。因此,血脉瘀阻作为缺血性中风发病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已引起绝大多数中医学者的重视,从而在对缺血性中风的治疗中大量使用活血化瘀药物。 近有学者提出/缺血性中风属阴类证0、/中风乃杂合之病,必须用杂合之药0。认为中风病致病因素多,病情复杂;发病后,病理生理更加复杂,加之颅脑生理功能的特殊性,其治疗必须具有完整性,要全方位采用各种给药途径,各种治疗手段,应用综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才能全面兼顾,提高疗效。[8] 中医药对缺血性中风的治疗 1重视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学的精髓。缺血性中风是由于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脑髓神机受损[2]。显然其病机中广泛存在着血瘀证,因此,大多数医家在治疗上不但重视辨证施治,还强调辨病施治。针对缺血性中风病的血瘀证进行相应治疗。由于医家们对辨病辨证的认识不同,有人以辨证分型为主辅以活血化瘀之剂;有的则以益气活血为主辅以辨证施治汤剂;有的则偏重于某一二个证型的认识而予以相应的治法方药施治;有人则在方药中兼顾各种兼证。早在十多年前王永炎等[9]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将10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分为风痰瘀血、痹阻脉络,风痰上扰、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等证型进行辨证施治,并配以丹参、赤芍、郁金组成的复方活血注射液治疗,有效率达80.0%,与单用辨证论治的疗效(62.5%)相比,有显著优势(P<0.05)。郭氏[6]将170例脑梗死患者分成9个证型,主要采用有益气活血作用的通络熄风注射液或和低右静滴,根据不同证候辅以中医辨证论治汤药、对症西药及康复措施,治疗4周后,有效率89.58%。并提出辨证治疗原则:1均应强调活血化瘀。o根据不同兼证配合不同治疗等。方基才[10]将42例急性缺血性中风分为气虚血瘀、风痰阻络、痰热腑实三型辨证施治,辅以西药对症处理,疗效显著,有效率为90.86%,比单纯西药对照组(68.74%)明显为优(P<0.05。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也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刘健等[11]观察到缺血性中风不同时期均有一定比例的阴虚血瘀证存在,并推断阴虚血瘀证是一个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故拟滋阴活血的/补阴通脑汤0治疗42例缺血性中风,取得较好的

1-脑病科--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临床表现为:神志昏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语不达意,甚或不语,偏身麻木;或出现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步履不稳等。 往往安静状态下急性起病,渐进加重,或有反复出现类似症状的病史。少部分患者可起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伴有神志昏蒙。 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可见眩晕,头痛,耳鸣,突然出现一过性言语不利或肢体麻木,视物昏花,1日内发作数次,或几日内多次复发。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以上临床表现,结合起病形式、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诊断中风病。结合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可明确缺血性中风的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 (1)急性起病; (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24h以上; (4)排除非血管性脑部病变; (5)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有责任缺血病灶。 (二)病类诊断 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三)证候诊断 1.中脏腑 (1)痰蒙清窍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痰鸣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滑缓。 (2)痰热内闭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鼻

鼾痰鸣,或肢体拘急,或躁扰不宁,或身热,或口臭,或抽搐,或呕血,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3)元气败脱证:昏愦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舌卷缩,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微欲绝。 2.中经络 (1)风痰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2)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3)阴虚风动证: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4)气虚血瘀证: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中脏腑 (1)痰热内闭证 治法:清热化痰,醒神开窍 推荐方药:羚羊角汤加减。羚羊角粉冲、生石决明先煎、夏枯草、菊花、龟板先煎、生地、丹皮、白芍、天竺黄、胆南星等。或选用羚角钩藤汤和温胆汤加减。羚羊角粉冲、生地、钩藤后下、菊花、茯苓、白芍、赤芍、竹茹、川牛膝、川芎、丹皮、半夏、陈皮、栀子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痰蒙清窍证 治法:燥湿化痰,醒神开窍 推荐方药:涤痰汤加减。制半夏、制南星、陈皮、枳实、茯苓、人参、石菖蒲、竹茹、甘草、生姜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3)元气败脱证 治法:益气回阳固脱 推荐方药:急予参附汤加减频频服用,方药为人参另煎兑服、附子先煎半小时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中经络 (1)风痰阻络证 治法:熄风化痰通络 ①推荐方药:化痰通络方加减。法半夏、生白术、天麻、紫丹参、香附、酒

常见多发慢性病中医药保健方案

高血压中医干预方案 中医古文献中无高血压病的名称,但有关高血压病症状的记载,散见于“眩晕”、“头痛”、“肝阳”、“肝风”、“中风”等论述中。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病源候论》说:“肝气胜为血有余,则病目赤善怒,逆则头晕,耳聋不聪。”这些论述对现代防治高血压病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高血压的预防 (1)合理膳食:以低糖、低脂、优质高蛋白质和高纤维素为原则。减少膳食高糖、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动物内脏、蛋黄、蟹黄、鱿鱼、沙丁鱼、脑髓、鱼卵等),提倡多食牛羊肉、禽肉、鱼肉、豆制品和奶制品这些优质蛋白质,因为膳食鱼类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较高的膳食鱼类及海产品,尤其对舒张压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多食富含钾的蔬菜和水果(香蕉、苹果、柑橘),增加钙的摄入量,提倡多食奶制品、豆制品和海产品,因为钙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低盐饮食,少吃咸菜及腌制品。少饮可乐、雪碧等含糖量高的饮料,提倡饮用绿茶。少吃甜食和油炸食品,提倡多吃海藻类和食用菌类(香菇、蘑菇、喉头姑、银耳、黑木耳和茯苓),提倡多吃一些杂粮和薯类。粗细均衡搭配,做到有粗有细,不甜不咸,吃好早中餐,晚餐不宜太饱。 (2)控制体重:体重和体重指数与血压水平存在明显正相关,它与肥胖有着先天的“亲密”联系,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常见危险因素。 (3)戒烟限酒:烟草中尼古丁能引起小动脉痉挛,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因此应不吸烟及尽早戒烟。同时有研究显示随着饮酒量的增加,高血压病患病率逐渐增加,平均比非饮酒组高0.55倍。 (4)适量运动:坚持有恒、有序、有度,即长期规律的、循序渐进的、按个人具体情况进行的适量适度运动对健康有利,应避免高强度、大运动量的运动,只有低强度长时间的运动主要消耗脂肪,而高强度的运动主要利用糖原,增进食欲明显,不利于饮食控制。每周可运动3~5次,每次30~45分钟。每天可做10分钟的“深呼吸,下蹲起”的动作。深呼吸是通过腹式呼吸,使膈肌下降,使腹部内脏器官受到温和的按摩,改善

脑卒中中医健康管理服务随访表

家庭编号:4201□□-□□-□-□□-□□□□□个人序号:□□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脑卒中 )中医健康管理服务随访表(4) 姓名出生日期年月日性别男、女家庭住址电话 责任医护高血压级别□1级□2 级□3级 时间 随访 干预措施方式问题 1.上门 2.电话 3.门诊 1.问题: 2.中医体质辨识: 主要:体质; 次要:体质; 倾向:体质; 1.情志调养 2.起居慑生 3.饮食调养 4.食疗药膳 5.运动疗法 6.音乐疗法 6.其他疗法(针灸、药枕、气功、按摩); 7.健教处方 8.戒烟限酒 9.中药: 1.上门 2.电话 3.门诊 1.问题: 3.中医体质辨识: 主要:体质; 次要:体质; 倾向:体质; 1.情志调养 2.起居慑生 3.饮食调养 4.食疗药膳 5.运动疗法 6.音乐疗法 6.其他疗法(针灸、药枕、气功、按摩); 7.健教处方 8.戒烟限酒 9.中药: 1.上门 2.电话 3.门诊 1.问题: 4.中医体质辨识: 主要:体质; 次要:体质; 倾向:体质; 1.情志调养 2.起居慑生 3.饮食调养 4.食疗药膳 5.运动疗法 6.音乐疗法 6.其他疗法(针灸、药枕、气功、按摩); 7.健教处方 8.戒烟限酒 9.中药: 1.上门 2.电话 3.门诊 1.问题: 5.中医体质辨识: 主要:体质; 次要:体质; 倾向:体质; 1.情志调养 2.起居慑生 3.饮食调养 4.食疗药膳 5.运动疗法 6.音乐疗法 6.其他疗法(针灸、药枕、气功、按摩); 7.健教处方 8.戒烟限酒 9.中药: 注:葛根粥(葛根30克、粳米100克煮粥,早晚食用)芹菜红枣汤(芹菜根5个、红枣10个煮汤早晚食用)。

脑卒中综合防治方案

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方案 脑卒中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种疾病,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2012年中国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为271.8/10万,是第一位死因,其中脑卒中死亡率为140.3/10万。为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降低脑卒中危害,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确定的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降低10%的目标,依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加强脑卒中防治体系建设,实施脑卒中综合防控策略和措施,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推动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到2020年,脑卒中发病率增长速度降到5%以下,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10%。 二、工作内容

(一)深化部门协作,推进脑卒中综合防控策略。将脑卒中防治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点内容,逐步完善防治政策。依托国务院防治重大疾病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脑卒中综合防控部门协作机制,在政策制定、组织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保障。强化脑卒中危险因素控制,倡导膳食结构多样化,开展控烟减盐控油等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加强幼儿园、中小学的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儿童青少年的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推广全民健身运动,加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科学指导,发挥运动在预防脑卒中的重要作用。建设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强化职业防护。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定期开展职工体检,逐步提供集慢性病预防、风险评估、跟踪随访、干预指导为一体的职工健康管理服务。积极发挥中医药在脑卒中防治中的作用。 (二)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积极开展脑卒中等慢性病防治全民教育,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卫生计生部门组织权威专家编制脑卒中防控知识和信息,建立全国脑卒中健康教育媒体资源库,确保信息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依托主要媒体提高信息传播的权威性和广泛性,借力新媒体提高信息传播可及

脑卒中中医干预方案

脑卒中中医药干预方案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中医四大难证之一,一直以来在中医诊疗事务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中风素有“真中风”与“类中风”之分,或日“外中风” 和“内中风”,辨证分型又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分。虽 然概念各别,但就中西医结合的医理而言,今日所说的中风,通常特指西医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即“脑血管意外” “脑卒中” “偏瘫”等。 中医中风的定义是因忧思恼怒、饮食不节、恣酒纵欲等原因,导致阴阳失调、脏腑气偏、气血错乱而引起,临床以猝然昏仆、口眼喂斜、半身不遂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亦有未见昏仆,仅表现为歪僻不遂者。因本病起病急骤,变化迅速,与善行而数变的风邪特性相似,故古人命之为中风,又名“卒中”。 一、病因病机 中风的发病突然,是其病理是逐渐形成的。与肝、肾、心、脾的关系最为密切,其病因与虚、风、痰、火四者密切相关,发病机理罗为复杂。 (一)情志所伤或年老肾衰,致阴阳失调,发为本病。或因暴努伤肝,使肝阳暴动,引起心火,风火相扇,气热郁逆,气血并走于上,心神昏冒而发病。 (二)过食肥甘或劳倦伤脾,或肝阳素旺,横逆犯脾,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或肝火内灼,灼烁液成痰,痰郁化火,蒙敝清窍,流窜经

络而卒然发病。 (三)脉络空虚,风邪内侵,中于经络,气血痹阻,肌肉筋脉失于濡养;或形盛气衰,痰湿素盛,外风引动痰湿,闭阻经络而致喎噼不遂。 脑卒中属“中风”范畴,对其病因病机,现代大部分学者有比较统一的认识,不外乎“风、火、痰、瘀、虚、毒”六大主因,诊断标准亦趋于统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的诊断标准分为风痰火亢、风火上扰、痰热腑实、风痰瘀阻、痰湿蒙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等七个证型。中药根据本病病机特点,多采用活血化瘀、息风化痰、通腑泻火等辨证治法。因此,分期、分阶段进行辨证论治,灵活加减,做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治疗脑卒中的关键。 二、中医辨证施治 中医将脑卒中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大类。中经络一般无神志改变,病情较轻;中脏腑神志不清,则病情较重。 (一)中经络 1、肝阳暴亢型 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歪斜,头目眩晕,面红目赤,心烦咽干,便秘溲黄。舌红或绛,舌苔黄,脉弦。 治则:平肝潜阳,通经活络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 2、风痰阻络型 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歪斜,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挛,头目眩晕,黄腻舌苔白腻或,脉弦滑。

脑卒中管理方案

晏中院社区中西医结合 脑卒中防治管理方案 一、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脑卒中的发生生,多在内伤积损的基础上复因,主要因素有以下方面: 1、年老体衰:肝肾阴虚,肝阳偏亢,或思虑烦劳过度,气血亏损,真气耗散,致使阴亏于下,肝阳鸦张,阴虚风动,气血上逆,突发本病。 2、饮食不节:嗜酒甘肥,以致脾胃受损,运化失司,聚湿生痰,痰湿郁久化热,流窜阻滞经络。 3、情志所伤:五志过极心火爆盛或素体阴虚,水不涵木,复因情志所伤,肝阳暴动,引动心火,风火相煽,气血止逆,心神昏冒,遂至卒倒,不省人事。 4、气虚邪中:气血不足,脉络空虚,风邪乘虚入中经络,气血痹阻,肌肉筋失于濡养;或痰湿素盛,闭阻经络,而至本病。 5、劳逸失度:生活无规律,气血.阴阳失调,气血上逆,经络失养,气血疲阻而至本病。 二、诊断要点 1、出血性脑卒中: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常见症状为突然昏倒,神志不情伴呕吐、头痛、鼻声呼吸、两便失禁、口舌歪斜、肢体偏瘫。 2、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表现为起病较缓慢,多在睡后发现肢体活动不利、口舌歪斜、言语不清,肢体偏瘫需经几个小时至1-2天才形成,一般无神志昏迷。神经系统检查、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及脑CT, MRI扫描可帮助明确诊断。 三、预防和行为干预 脑卒中的预防可分为三级预防措施。一级预防措施是:强化社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和保健知识,采取有益于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的膳食,作息有规律等。

二级预防措施是:控制体重、控制钠盐摄入,忌烟、不酗酒,并参加力所能力的体育锻炼。三级预防措施是: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积极治疗,要控制血压并保持稳定在理想水平,对糖尿病患者要选择降糖药物,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对高脂血.症者要降低胆固醇及动物脂肪的摄入,对出现中风先兆者应加强重点预防,进行中西医结合预防治疗。对已发生脑卒中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过后,给与中医康复治疗。 四、主要症状 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歪斜,语言不利。 五、治疗原则 中经络,以平肝熄风,化痰祛瘀通络为主。 中脏腑:闭证治疗熄风清火,豁痰开窍,通腑泄热,脱证急宜救阴回阳固脱,对内闭外脱之证则醒神开窍与扶正固脱兼用。恢复期及后遗证期当扶正祛邪,标本兼顾。 六、中医辨证内治 中医将脑卒中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大类。中经络一般五神改变,病情较轻:中脏腑者神志不情,则病情较重。 1、中经络: (1)肝阳暴亢型:平素头晕头痛,耳吗目眩突发,半身不遂,舌强语春,口舌歪斜,面红目赤,心烦咽干,便秘尿黄。舌红或降,舌苔黄,脉弦。 治则:平肝法潜阳,活血通络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 (2)风痰阻络型:半身不遂,舌强语誊,口舌歪斜,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挛,头晕目眩。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 治则:熄风化痰,通经活络 代表方:半夏日白术天麻汤加减。 (3)痰热腑实型:半身不遂,舌强语春,口舌歪斜,粘痰多,腹胀便秘,午后面红烦热,

脑卒中综合防治方案

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方案 脑卒中就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得一种疾病,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2012年中国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为271、8/10万,就是第一位死因,其中脑卒中死亡率为140、3/10万。为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降低脑卒中危害,实现《中华人民共与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确定得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降低10%得目标,依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加强脑卒中防治体系建设,实施脑卒中综合防控策略与措施,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推动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到2020年,脑卒中发病率增长速度降到5%以下,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10%。 二、工作内容 (一)深化部门协作,推进脑卒中综合防控策略。将脑卒中防治作为健康中国建设得重点内容,逐步完善防治

政策。依托国务院防治重大疾病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脑卒中综合防控部门协作机制,在政策制定、组织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保障。强化脑卒中危险因素控制,倡导膳食结构多样化,开展控烟减盐控油等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加强幼儿园、中小学得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儿童青少年得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推广全民健身运动,加强群众性体育活动得科学指导,发挥运动在预防脑卒中得重要作用。建设健康得生产生活环境,强化职业防护。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定期开展职工体检,逐步提供集慢性病预防、风险评估、跟踪随访、干预指导为一体得职工健康管理服务。积极发挥中医药在脑卒中防治中得作用。 (二)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积极开展脑卒中等慢性病防治全民教育,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卫生计生部门组织权威专家编制脑卒中防控知识与信息,建立全国脑卒中健康教育媒体资源库,确保信息得科学性与实用性,依托主要媒体提高信息传播得权威性与广泛性,借力新媒体提高信息传播可及性与群众参与度,提升健康教育效果。各地在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等工作中将

高血压病中医药防治保健及干预措施

高血压病中医药防治保健及干预措施 一、高血压诊断标准: 采用国际上统一标准≥19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需重复测定和进一步观察。 二、临床表现与并发症 (1)一般表现:原发性高血压通常起病缓慢,早期常无症状,甚至多年自觉良好而在某次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少数患者则在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后才被发现。高血压患者可有头痛眩晕、气急、心悸、耳鸣等症状,但不一定与血压水平相关,且常在患者得知患有高血压后才注意到。体检时可闻及主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主动脉瓣收缩期杂音或收缩早起咔嚓音。 高血压病初期只是在精神紧张,情绪变动后血压暂升高,随后可恢复正常,以后血压升 高逐渐趋于而持久,但一天之内, 白昼与夜间血压水平仍可有明显的差异。 高血压的后期临床表现常与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并发症有关(2)并发症:血压持久升高,可有心、脑、肾功能不全或气管损害。 ①心:左心室长期在高血压下工作,可致左心室肥厚、扩大、最终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高 血压可促使冠状动脉样硬化的形成及发展,并是心机耗氧量增加,可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猝死。 ②脑:长期高血压可形成小动脉的微血管瘤,血压骤然升高可引起破裂而致脑出血。高血压也促使脑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可引 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动脉血栓形成。血压极度升高可发生高血压脑病,表现为严重头痛、恶心、呕吐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昏迷或惊厥,血压降低即可逆转。 ③肾:长期持久血压升高,可致进行性肾硬化,并加速肾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可出现蛋白 尿、肾功能损害,但肾衰竭并不常见。 ④血管:除心脑肾病变外,严重高血压可促使形成主动脉夹层并破裂,常可致命。三.预防和行为干预1、合理膳食(1)限制过多纳盐摄入,首先减少烹调用盐,每人每天食盐量〈6克为宜。(2)减少膳食脂肪,补充适量蛋白质。多食蔬菜和水果,摄入足量钾、镁、钙。 (3)限制饮酒,乙醇(酒精)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呈现相关,高血压患者应 戒酒或严格限制饮酒。 2、控制体重:体重的增加与高血压密切相关,高血压患者体重降低对改善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血脂症和左心室肥厚均有益。可通过降低每日热量及盐的摄入、加强体育运动等方法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 3、坚持运动锻炼:运动不仅可使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可能与扩张血管有关),而且对减轻体重、增强体质、降低胰岛素抵抗有利。可根据和年龄及身体状况选择慢跑、快步走、太极拳等不同方式。运动频度一般每周3~5次,每次持

脑卒中中医健康管理方案

脑卒中中医健康管理方案 根据成都市新都区卫生局、财政局《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通知,进一步促进我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更好地为各类重点人群和慢性病病人作好服务,同时为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保健、防病治病方面的简、便、廉、效,群众认同性高的优势,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普及脑卒中中医药保健知识,倡导科学生活方式和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水平,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乐观的心态,用中医药方法对脑卒中病人进行保健指导,延缓其疾病的进展。 二、工作方法: 1、通过上门服务、集中服务、来院服务指导的方式为该类人群提供中医药保健指导以及情态、运动、饮食、作息、治疗等方面的保健指导。 2、按每年体检和访视1次进行健康指导和健康评价。 三、工作小组:由公共卫生科人员组成管理小组。 四、实施方案 (一)保健专业技术培训的中医类别医师或临床类别医师,按照社区有关脑卒中管理规范对患者进行。在脑卒中慢病管理的基础上联合中医保健治疗,每年中医不少于 1 次,有中医内容的随访不少于 1 次。 (二)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使更多的脑卒中患者愿意接受服务。 (三)每次服务后及时记录相关信息,纳入居民健康档案。 (四)运用中医四诊合参等方法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证候辨识;

1、对脑卒中患者进行饮食调养、起居活动等指导,传授四季养生、穴位按摩、足浴等适宜居民自行操作的中医技术。 2、对不同证型的脑卒中患者有针对性地提供中医干预方案或给予转诊建议。 3、记录在居民健康档案中。 (五)脑卒中日常中医保健方法脑卒中日常的养生保健从心理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等多方面进行,应遵循顺其自然,顺应四时,强调天人合一的原则。 1、心理调摄关键在于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定。可以通过欣赏音乐、习字作画等方法进行心理调摄,寓情于物,达到身心愉悦的目的。 2、饮食调养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 尤为重视固护脾胃,通过饮食调,摄保持脾胃健康,做到饮食多样化,食宜清淡、食要定时、限量。 3、起居调摄做到起居规律,睡眠充足。中医提倡顺应一年四季气候消长的规律和特点来调节肌体,及时增减衣物,合理安排劳寝时间,使人体与自然变化相应,以保持肌体内外环境的协调统一,居住环境以安静清洁、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温度、湿度适宜、生活起居方便为好。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临睡前宜用热水泡脚。 4、运动保健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畅通气血,强健脾胃,增强体质,延缓衰老,并可调节情志,对消除孤独、忧郁多疑、烦躁易怒等情绪有积极作用。运动锻炼要遵循因人制宜、适时适量、循序

脑卒中中医健康管理方案

脑卒中中医健康管理方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脑卒中中医健康管理方案 一、脑卒中日常中医保健方法 脑卒中日常的养生保健从心理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等多方面进行。 (一)心理调摄关键在于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定。可以通过欣赏音乐、习字作画等方法进行心理调摄 (二)饮食调养通过饮食调,摄保持脾胃健康,做到饮食多样化,食宜清淡、食要定时、限量。 (三)起居调摄做到起居规律,睡眠充足。 (四)、运动保健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畅通气血,强健脾胃,增强体质,延缓衰老,并可调节情志。适合的运动项目有太极拳、气功、慢跑等。 二、脑卒中中医基本体质的保健方法 (一)饮食保健对于痰湿体质的老年人饮食应以清淡为原则 1、推荐食疗方:薏米冬瓜汤—薏米30克,冬瓜150克。制作:山药、冬瓜,置锅中慢火煲30分钟,调味后即可饮用。本汤具有健脾,益气,利湿的功效。 2、推荐食疗方:黑豆川芎粥——川芎6克,黑豆20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制作:川芎用纱布包裹,和黑豆、粳米一起水煎煮熟,加适量红糖,分次温服。本粥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的功用(二)常用代茶饮推荐方 1、肝阳上亢证

(1)菊花茶:白菊花、绿茶,开水冲泡饮服。 (2)苦丁桑叶茶:苦丁茶、菊花、桑叶、钩藤各适量,开水冲泡饮服。2、气血两虚证 (1)龙眼红枣茶:龙眼肉,红枣,白糖适量,开水冲泡饮服。(2)党参红枣茶:党参,红枣,茶叶各适量。开水冲泡饮服。亦可将党参、红枣、茶叶加水煎沸3分钟后饮用。 3、痰瘀互结证 (1)降脂益寿茶:荷叶、山楂、丹参、菊花、绿茶各适量,开水冲泡饮服。 (2)陈山乌龙茶:陈皮、山楂、乌龙茶各适量,开水冲泡饮服。四、肝肾阴虚证 (二)穴位保健 选穴:足三里、丰隆、水道定位:丰隆穴位于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水道穴位于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2寸。 操作方法: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丰隆穴、水道穴,丰隆穴两侧穴位同时操作。每次按压操作5-10分钟。每日2次,10天1个疗程。(三)推荐中医足浴疗法 1、原理:泡脚水选用温热(热水),通过温热刺激使腿及全身毛细血管扩张,周围血液分布增多,循环阻力减少,全身血压也随之下降。可以减轻脑卒中的症状。 2、中药配方:肝阳上亢证者可选用磁石降压方:磁石、石决明、当归、桑枝、枳壳、乌药、蔓荆子、白蒺藜、白芍、炒杜仲、牛膝各

脑梗塞中医诊疗方案

`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 一、概述: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 CI)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相当于中医中风病围。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1)急性起病 (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 (5)脑CT或躲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2周以。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病类诊断 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四)证候诊断 1.中脏腑 (1)痰蒙清窍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痰鸣文档Word ` 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舌质紫暗,苔白腻,

脑卒中中医干预方案

脑卒中中医干预方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脑卒中中医药干预方案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中医四大难证之一,一直以来在中医诊疗事务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中风素有“真中风”与“类中风”之分,或日“外中风”和“内中风”,辨证分型又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分。虽然概念各别,但就中西医结合的医理而言,今日所说的中风,通常特指西医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即“脑血管意外”“脑卒中”“偏瘫”等。 中医中风的定义是因忧思恼怒、饮食不节、恣酒纵欲等原因,导致阴阳失调、脏腑气偏、气血错乱而引起,临床以猝然昏仆、口眼喁斜、半身不遂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亦有未见昏仆,仅表现为歪僻不遂者。因本病起病急骤,变化迅速,与善行而数变的风邪特性相似,故古人命之为中风,又名“卒中”。 一、病因病机 中风的发病突然,是其病理是逐渐形成的。与肝、肾、心、脾的关系最为密切,其病因与虚、风、痰、火四者密切相关,发病机理罗为复杂。 (一)情志所伤或年老肾衰,致阴阳失调,发为本病。或因暴努伤肝,使肝阳暴动,引起心火,风火相扇,气热郁逆,气血并走于上,心神昏冒而发病。 (二)过食肥甘或劳倦伤脾,或肝阳素旺,横逆犯脾,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或肝火内灼,灼烁液成痰,痰郁化火,蒙敝清窍,流窜经络而卒然发病。 (三)脉络空虚,风邪内侵,中于经络,气血痹阻,肌肉筋脉失于濡养;或形盛气衰,痰湿素盛,外风引动痰湿,闭阻经络而致喎噼不遂。

脑卒中属“中风”范畴,对其病因病机,现代大部分学者有比较统一的认识,不外乎“风、火、痰、瘀、虚、毒”六大主因,诊断标准亦趋于统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的诊断标准分为风痰火亢、风火上扰、痰热腑实、风痰瘀阻、痰湿蒙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等七个证型。中药根据本病病机特点,多采用活血化瘀、息风化痰、通腑泻火等辨证治法。因此,分期、分阶段进行辨证论治,灵活加减,做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治疗脑卒中的关键。 二、中医辨证施治 中医将脑卒中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大类。中经络一般无神志改变,病情较轻;中脏腑神志不清,则病情较重。 (一)中经络 1、肝阳暴亢型 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歪斜,头目眩晕,面红目赤,心烦咽干,便秘溲黄。舌红或绛,舌苔黄,脉弦。 治则:平肝潜阳,通经活络。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 2、风痰阻络型 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歪斜,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挛,头目眩晕,黄腻舌苔白腻或,脉弦滑。 治则:熄风化痰,通经活络。

脑卒中综合防治方案

脑卒中综合防治方案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方案 脑卒中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种疾病,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2012年中国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为10万,是第一位死因,其中脑卒中死亡率为10万。为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降低脑卒中危害,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确定的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降低10%的目标,依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加强脑卒中防治体系建设,实施脑卒中综合防控策略和措施,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推动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到2020年,脑卒中发病率增长速度降到5%以下,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10%。 二、工作内容 (一)深化部门协作,推进脑卒中综合防控策略。将脑卒中防治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点内容,逐步完善防治政策。依托国务院防治重大疾病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脑卒中综合防控

部门协作机制,在政策制定、组织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保障。强化脑卒中危险因素控制,倡导膳食结构多样化,开展控烟减盐控油等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加强幼儿园、中小学的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儿童青少年的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推广全民健身运动,加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科学指导,发挥运动在预防脑卒中的重要作用。建设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强化职业防护。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定期开展职工体检,逐步提供集慢性病预防、风险评估、跟踪随访、干预指导为一体的职工健康管理服务。积极发挥中医药在脑卒中防治中的作用。 (二)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积极开展脑卒中等慢性病防治全民教育,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卫生计生部门组织权威专家编制脑卒中防控知识和信息,建立全国脑卒中健康教育媒体资源库,确保信息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依托主要媒体提高信息传播的权威性和广泛性,借力新媒体提高信息传播可及性和群众参与度,提升健康教育效果。各地在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等工作中将脑卒中健康教育作为重点内容,鼓励社会组织和脑卒中防治机构共同行动,推动建立自我为主、人际互助、社会支持、

慢病脑卒中方案2010

大孤山卫生院 2010年慢病管理脑卒中中医防治方案 【概述】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急性脑血管病的统称。一般脑卒中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隙(下腔)出血;另一类为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梗死,脑血栓等。 【干预方案】 (一)预防和行为干预 脑卒中的预防可分为三级预防措施。一级预防措施是:强化社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和保健知识,采取有益于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的膳食,作息有规律等。二级预防措施是:控制体重、控制钠盐的摄入、忌烟、不酗酒,并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三级预防措施是: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要控制血压并保持稳定在理想水平;对糖尿病患者要选择降糖药物,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对高脂血症要降低胆固醇及动物脂肪的摄入,对已发生脑卒中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过后,给予中医康复治疗。 (二)现代医学治疗原则 1. 出血性脑卒中 1)保持安静,病人要绝对卧床,避免搬动。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吸氧,保持营养和水电解质的平衡。 2)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可选用甘露醇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塞米(速尿)等。 3)止血和防止再出血,常用药物有酚磺乙胺(止血敏),胺甲苯酸(止血芳酸)等。 4)控制血压,血压持续升高可导致在出血,故需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使血压下降至理想范围。 5)脑代谢活化剂,可选用脑活素,胞二磷胆碱等改善脑代谢。 6)外科手术治疗。 2. 缺血性脑卒中 1)压监护,平均血压在18.6—12KPa(140/90mmHg)以下可不用降压药,如果血压偏低平卧位数日。 2)低颅内压及减轻脑水肿,可选用高渗脱水剂、利尿剂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3)扩张脑血管,可选用罂粟碱,己酮可可碱等。 4)抗凝、溶栓治疗。 5)高压氧治疗。 (三)中医辨证内治 中医将脑卒中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大类。中经络一般无神志改变,病情较轻;中脏腑神志不清,则病情较重。 1. 中经络 1)肝阳暴亢型 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歪斜,头目眩晕,面红目赤,心烦咽干,便秘溲黄。舌红或绛,舌苔黄,脉弦。 治则:平肝潜阳,通经活络。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 2)风痰阻络型 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歪斜,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挛,头目眩晕,黄腻舌苔白腻或,脉弦滑。 治则:熄风化痰,通经活络。

脑卒中高危因素及干预措施

脑血管病是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及生命的主要疾病,1990至2013年,我国因脑卒中死亡导致生命年损失居首位的省从16个上升至27个。因此,加强一级预防降低脑卒中发病率,是减轻其疾病负担的基本策略。我国的卒中一级预防工作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认识脑血管健康的重要性,重视脑卒中预防的必要性,提高脑卒中风险评估与健康管理的可行性,将有力促进脑卒中的早期预防工作。在从健康人、易患人群、高危人群发展到脑卒中患者的过程中,若能通过健康管理广泛开展早期预防工作,将会有力促进脑卒中危险因素群体暴露水平、发病风险和发病率的下降。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其治疗与控制 (一)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分类 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AHA/ASA)卒中一级预防指南将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3类: 1. 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低出生体重、种族、遗传因素等。 2. 证据充分且可以控制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心房颤动、其他心脏疾病、血脂异常、无症状颈动脉狭窄、不合理的饮食与营养、缺乏身体活动、肥胖等。 3. 证据不充分或潜在可控制的危险因素:包括偏头痛、代谢综合征、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口服避孕药、绝经后激素治疗、睡眠呼吸紊乱、高凝状态、药物滥用、脂蛋白(a)水平增高、炎症和感染等。 (二)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治疗与控制 1. 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脑卒中的风险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而上升。高血压的治疗应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血压水平调整的目标值为<140/90 mmHg,降压药物应根据患者的特点和耐受性进行个体化治疗。 当前,估计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达 2.7 亿,已成为我国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是遏制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流行的核心策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高血压管理的“主战场”,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我国未来心脑血管疾病发展趋势。 (1) 高血压诊断标准 表1 诊室及诊室外高血压诊断标准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方案设计及实施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方案设计及实施 1创编说明 1.1创编背景 现如今脑卒中已经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倾向于年轻化。其发病原因更多的体现在日常生活习惯方面,如吸烟、饮酒、熬夜、挑食、过多的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等①。据统计,中国每年脑卒中病人高达200万,导致生活功能障碍的占75%,给家庭带来不幸,给社会带来压力②。所以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越早制定康复方案进行康复治疗,使其患者的功能恢复效果就会越好③。 1.2项目介绍 康复治疗可谓是脑卒中病人巨大的福利,恢复率、致残率、病死率都有明显提高④,减轻了患者家庭及社会的压力,对于脑卒中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是非常有利的。项目主要是在中医院实习过程中针对个别脑卒中患者的实际情况,设计一套适合患者本人的康复治疗方案及实施治疗,观察实际治疗效果和分析总结经验。 1.3适用人群 主要适用于脑出血和脑血栓导致的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言语障碍、吞咽功能障碍、智力和精神障碍等症状的病人。 1.4创编目的 综合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制定脑卒中的治疗方案,在毕业实习的时候,将该方案在具体的并列身上实施并观察康复效果,最后对康复方案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1.5创编意义 可以为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提供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案;可以把自身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达到一个学以致用的效果;可以尽可能的降低致残率减轻患者功能上的残疾,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护理成本。 2创编基础与条件 2.1理论基础 学校开设了康复医学、康复护理学、运动治疗技术、病理学、解剖学、推拿针灸学等相关课程,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查阅相关书籍、针对性的了解脑卒中的病理基础,查阅相关论文期刊,充分掌握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最新知识。 2.2实践基础 学校的老师和同学都可以给我提供很好的帮助和主持,实习基地永川中医院有相应的科室和实际病例,有专业医生可以给我提供权威的技术支持。 2.3自身条件 在学校学习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老师也重点讲诉过此类病例,对于脑卒中的病因病理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在中医院实习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带教老师让我们每个人分管几个病人,自行进行操作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