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送礼看中西方礼仪的文化差异

从送礼看中西方礼仪的文化差异
从送礼看中西方礼仪的文化差异

青春岁月

一、前言

相反,“西方人把礼物献给对方时,即使是很小的礼物,人们一般也要描述他的礼物很好,自己觉得很别致,很适合对方,众所周知,礼仪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交往甚至告诉对方自己是如何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千挑万选买来的,中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而送礼,作为交际礼仪的一个重要希望对方也能喜欢。”

部分,是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因文化差异,各国对礼仪4、受礼方式

的理解各有差异,送礼的习俗和禁忌也各有不同。随着中国和西中国人在看到对方为自己准备的礼物时一般不会喜形于色,方国家各方面的交往日益频繁,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因此,在收下礼物前出于礼貌,往往会客气的推辞再三并客气地说“看本文从“送礼”这一社会现象入手,具体比较中西方有关送礼的你太见外了!”“让你破费了!”之类的话以表明自己并不在意习俗,禁忌和对礼仪的不同理解,探究其深层文化根源,从而进对方送不送礼物,重要的是双方的情谊。即使收下礼物后他们也一步了解中西方文化,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不会立即打开看,而是把礼物放在一边,然后热情招待客人,一二、礼仪概述

般等客人离开后才打开看。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仁、仪、礼、智、信”,西方人送礼时一般期望接收礼物的人当面打开,希望看到对其中“礼”是中国儒家思想最经典、最辉煌的一页。它的影响深方收到礼物时的愉快心情。因此西方人总是非常热情、愉快地收远,至今还倍受人们的推崇。随之送礼也就成了最能表情达意的下礼物,然后当着送礼人的面打开,与对方一同分享自己的惊喜一种沟通方式。所以中国自古就有“礼尚往来”,“来而不往,和快乐,同时会真诚地说“Thank you! It is the best gift! 或 非礼也”,“礼多人不怪”的说法。而西方社会,作为几大古代“how thoughtful of you!”等。

文明的继承者,同样在很大程度上表现着人类对礼仪的追求及其5、与送礼相关的禁忌

演进的历史。

受不同文化的影响,中西方在送礼的禁忌上也存在着差异。礼仪,作为人际交流的基本原则和工具,在日常交际中它 (1)宗教。“宗教根植于文化之中,它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协调着人际之间的关系,规范着人们日常的行为,影响着各色和价值观,它的教义和信条也规约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人等的社会文化心理,从而使人类社会规律化、有序化地运如:信仰基督教的人在包装礼品时忌讳把丝带系成十字交叉状。转。”纵观全球,各国皆有送礼的习俗,但“礼多人不怪”这一在伊斯兰国家不要送任何与女人的图像有关的物品,也不能送酒传统观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必将面临更多挑战,所以以下将就中和猪肉制品。又如,在印度,印度教视牛为神灵,送牛皮制品给西方送礼中所体现的礼仪差异进行对比研究。

人是犯忌的。

三、对比分析(2)数字。在中国有“好事成双”的说法。因此日常交际中1、送礼的场合

的礼物往来或碰到喜事时所送的礼物一般都“好双忌单”,但是在中国,送礼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是必不可少数字“四”因与汉字“死”的发音相似,被视为很不吉利。而在的。逢年过节,日常亲朋,邻里间走动,托人办事或答谢等,礼西方国家,“十三”是非常不吉利的数字,人们常把它与厄运联物都会被派上用场,而送礼的场合也是名目繁多。从小孩满月、系在一起;此外星期“五”也是应该尽量避开的,特别如果哪个百日、周岁; 长辈或老年人,甚至年轻人和小孩的生日到日常的月“十三”号恰逢星期五的话尤其不吉利。

婚、丧、嫁、娶诸类重大活动和乔迁,开张庆贺等,应邀的亲朋(3)颜色。颜色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也会被赋予其独特的内好友自然要送礼。

涵和意义。在中国,红色是一种非常吉祥的颜色,它代表了欢相对而言,西方国家的日常送礼就没那么频繁,但在亲朋好乐、好运、祝贺等。而对白色和黑色则比较忌讳,视其为哀丧和友生日、订婚、结婚周年纪念日、乔迁、告别,大学毕业以及圣凶灾之色。在西方国家,白色则有纯洁无暇之意;而红色则被认诞节等重要日子,或应邀到他人家中拜访时通常也会带些礼物。

为是激进和暴力的象征。因此在送礼时应注意包装的颜色。

2、礼物的选择

(4)风俗习惯。在中国人们一般不送剪刀、刀子等利器给别中国人在选择礼物时很重视礼物的价值,认为礼物越贵重就人,因为那代表着要断绝关系。此外,忌送老年人“钟”,因为越尊重对方,其表达的感情也就越真挚,所以赠送礼品时一般都它与汉字“终”(意为“死亡”)的读音相同,被认为是诅咒。会考虑到具体的对象和场合。而在生日,乔迁和日常的婚、丧、在西方国家,忌送昂贵的礼物,香皂和内衣一般不适合作为礼物嫁、娶中,送钱则较为普遍,这在西方是非常少见的。但中国人送给女性,以免引起误会。此外在英国忌送百合花,因为这意味不太注重礼物的包装,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包装也给予着死亡。

了更多关注。

四、中西礼仪差异的文化根源

西方国家在礼品的选择方面没有太多讲究,他们一般不送也礼仪在其历史演绎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带有其本土文化的特不接受太贵重的礼物,因为这可能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误征。日常交际中不同的习俗和禁忌本质上都有其深层的文化根解。“礼轻情意重”,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赠送礼物人的心意源,所以在理解和尊重这些礼仪差异前应对其文化根源有一定的和祝福,而不是礼物的价格。一束鲜花,一瓶酒,一盒巧克力,了解。

一块手表,一些房间的装饰物,纪念品,自制的手工艺品或卡片1、集体主义 VS 个人主义

等都是很好的礼物。但西方人比较注重礼物的包装,无论买来或根据霍夫斯泰德提出的五大价值维度之一的集体主义∕个人自制的礼物一般都要经过精心的包装。

主义维度来看,中国文化属于典型的集体主义文化,而西方文化3、送礼方式

则属于个人主义文化。

中国人在挑选礼物前一般都根据具体的场合和情况仔细斟在集体主义的文化背景下,中国人群体观念较强,对群体有酌,然后精心挑选,送出礼物时一般双手奉上,而且即使所选礼依赖性,认为每个人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复杂的群体网络中的物价格不菲,他们也会谦虚地说“小小礼物,不成敬意”,或一分子。因此,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重视处理人际关系,力图建“我随便挑的,也不知道你喜不喜欢”等。拜访他人时有的人甚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中国人重“礼”,崇尚“礼尚至一声不吭,随便找一个地方把礼物放下,待最后人走了,主人往来”,希望通过互赠礼物的方式维系或加深与他人的关系往来

才惊奇地发现礼物。

从送礼看中西方礼仪的文化差异

□ 胡 波(云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92)

【摘要】送礼作为礼仪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人际交往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文化的不同,各国对礼仪的理解各有差异,送礼的风俗和禁忌也各有不同。本文旨在对这些现象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其背后的文化根源,以便对跨文化背景下送礼与礼仪及文化的密切联系有更深层的理解,从而减少实际交际中的误解,实现有效的跨文化沟通。

【关键词】送礼;礼仪;文化差异

2011年04月下

青春岁月

和情感联结,从而得到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

Hall)在《超越文化》(1976)一书中提出。”在高语境文化而西方最为推崇的却是个人的独立和自主,尊重个人权力,中,人际关系紧密,往来频繁。在交际中往往使用间接、含蓄的向往自由,崇尚平等。他们认为自己只是文化模式里松散的个语言来沟通,在谈话中有时对自身真实想法有所保留,而且反应人,相对独立于集体,对集体的依赖性较小,并把自己的利益和很少外露。相反,在低语境文化中,信息大多数都是通过外在、自我实现放在群体之前。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不太注重建立群体关明了的语言方式传达的。该文化注重个体的自主权力和自由,不系,所以送礼的场合相对于中国也少得多。

喜欢被群体或社会价值所左右,因此会直接、明确地陈述自己的2、面子观

观点,但人际交往中关系却不怎么紧密。

说到“面子”,Larry曾定义过“面子是每个社会成员希望拥中国属于典型的高语境文化,群体观念较强,注重建立和维有的个人自我形象”在中国,“面子”是构成人际关系结构的一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送礼不仅仅指送出礼物这一行为,它个重要因素,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尽量避免“丢脸”,要“给面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维持人际关系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此外在交际子”、“顾全面子”。因此中国人在选择礼物时很重视礼物的价中,主张谦虚和含蓄,许多事情往往意在言外。相比较而言,西值,认为如果送的礼物太便宜了不但丢了自己的面子,还得罪了方文化则属于低语境文化,该文化以个体为导向,受群体的约束别人。

较少,交际中习惯用直接、简洁明了的方式进行沟通。这诸多差在西方,人们更多关注的是个体本身,人际交往中崇尚自异从以上关于中西方送礼的对比分析中也可窥见一斑。

由、平等。因此,送礼更多表达的是对对方的喜爱和肯定,并不五、结论

十分关乎礼物的价格和双方的面子。

总之,“送礼”这一日常交际中随处可见的社会习俗,是生3、谦虚 VS 自信

活中人际交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与送礼相关的习俗和禁忌本谦虚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为了维持人际交往的和谐,人们一质上体现了中西方不同的礼仪文化和价值观念体系。随着生活中向推崇“卑己尊人”,主张谦虚、含蓄。在待人接物时要自贬、跨文化交往的增多,理解这些深层文化的本质和特征有助于双方自谦以表谦虚有礼。因此在送出礼物时一般会谦虚地说“小小礼加强沟通与认识,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可能引起的误解和冲突。

物,不成敬意”,或“我随便挑的,不知道你喜不喜欢”等。此外在接受礼物时也会谦虚含蓄地推辞再三,即使收下后也不会立【参考文献】

[1] 舒安娜. 交际礼仪的产生及其历史演变[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即打开。

学版), 1996,(3): 26.

西方人则强调自我价值和自信,推崇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2] 王爱英. 中西交际差异对礼仪的影响[J]. 公关世界, 2006,(7): 54.

过分谦虚反而会被看作是虚伪。因此在送出礼物时一般会自信满[3] 刘甜甜. 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看各国送礼习俗的差异[J]. 时代, 2008,(4): 满地说这是精心为对方挑选的礼物,或者说礼物很好,很适合对47-48.

方。接受礼物时也会落落大方地收下,同时打开礼物,毫不掩饰[4] Larry A.Samovar, Richard E. Porter and Lisa A. Stefani,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 Pek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9: 104.

地与对方一起分享自己的惊喜和快乐。

[5] 胡 超. 高语境与低语境交际的文化渊源[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4、高语境 VS 低语境取向

2009,(4): 51.

“‘高语境文化’(high context culture)和‘低语境文化’(low context culture)最早由爱德华·霍尔(Edward

判。黄四郎在这里为非作歹,大家敢怒不敢言,黄四郎的手下跟部电影里,无论砖头砸向脑壳的《阳光灿烂的日子》,还是小六张麻子的六子为了一碗河粉,白刀子进红刀子出,鹅城的百姓只剖腹验证凉粉的《让子弹飞》,姜文的暴力直接、血腥、飞溅一是围在一边当麻木的看客;好不容易盼来了为民做主的张麻子,墙壁的心悸,但姜文又是唯美的,无论音乐的舒缓,画面的鲜仿佛见了青天大老爷,大伙哭着喊着集体下跪,张麻子怒了:艳,无不表明姜文对人间美景的挚爱,人世的残忍是人制造出来“早他妈没皇帝了,没人值得你们下跪,我也不值得!”随着一的,而人间的美景是自然生成的,人,因着自己天性的欲望、野声枪响,大伙不知不觉腿又软,继续跪下了,于是,张麻子放出蛮、贪婪等诸种恶的本质,给予人间美景多少的破坏。姜文无疑好言:“我要站着把钱挣了”,听起来是一种久违的血性十足的是有英雄主义情结,而成就英雄的路无疑必须依靠子弹等暴力色豪迈;“鹅城”的名称也同样意味深长。有人说,鹅代表蠢笨,彩的介质,英雄的目的是铲除邪恶,所谓除暴安良,成就英雄的代表麻木,好似待宰的羔羊。可见,影片并未流于形式的浅薄,道路上倒下的一具具尸体揭示了这个世界的悖论——如果黄四郎而是尝试着继承自五四以来鲁迅、老舍等文学大师对国民性改造不死,民众将受到一代一代的欺压,黄四郎死了,而死的过程却的重大课题。

是一个个先死的好人坏人一步步走到的。影片结尾是和开头呼应三、主流价值观的回归——暴力背后的反思

的翱翔的鹰,铁道,马拉火车,熟悉的旋律,故事仿佛回到了原点,只不过开头是一群恣意江湖的土匪要劫火车,而现在仇报英雄主义的主题在近三十年的中国电影中,日益被削弱和排了,人却死了,弟兄们散了,只剩追逐火车的背影,多少有点堂挤。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丑星、谐星成为中国电影最为风光吉诃德般的寂寞和孤独。

的角色。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旧的价值观被放弃之后,新的价总之,姜文的电影《让子弹飞》通过暴力叙事,在死亡和血值观并没有真正树立。在缺乏文化价值观的社会大背景下,英雄腥中映射着久违的兄弟情谊和英雄主义,张扬着肆虐的个性,影主义难以立足,只有丑星、谐星的插科打诨、冷嘲热讽的俏皮和片的风格夹杂在隐喻和荒诞中,充满着想象力和爆发力,承载着幽默才能够生存。

导演对人性和现实的批判。这也许就是姜氏“暴力美学”的魅力与姜文同时代的电影导演在价值观的输出上也不可避免地出所在。

现了偏移,如张艺谋的电影竭力想把主流价值观往西方标准上靠,结果两头不讨好;陈凯歌的电影经常在主流价值观上犹豫不决,怀疑和随波逐流大于肯定,使人难以体会他的真诚;冯小刚【参考文献】

[1] [美]弗·杰姆逊. 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 唐小兵译. 西安: 陕西师的电影在主流价值观方面经常以失败人物来反衬,使得主流价值范大学出版社, 1987.

观未能清晰。而姜文的《让子弹飞》则在树立主流价值观上迈出[2] 陈 丹. 论当代电影中的“暴力美学”——兼论暴力美学电影的审美了一步。

意蕴[J]. 2005.

著名文艺评论家殷谦说:“他(姜文)的态度是诚恳的,情[3] 查尔斯·莫迪. 谈昆丁·塔伦蒂诺的剧作[J]. 当代电影, 2002.

感是强烈的,正因为他本人有这样的主观心象,出自他手下的好多影视作品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还给人带来丰富而美好的内【作者简介】

朱玫玫(1983—),女,安徽无为人,安徽大学外语学院比较文学与世在体验。”这话有几分道理。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官与匪的界文学方向08级在读研究生。

江湖故事,回顾历史,关照现实,体现了一种悲天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英雄观。姜文的暴力美学几乎贯穿在他拍摄的每一

>>(上接第012页)

漫谈中西方送礼文化的差异

漫谈中西方送礼文化的差异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世界经济紧密联系,我们的地球也被称为地球村。由于社会的发展,世界正不断缩小。以前做生意有区域性限制,如今早已冲破国界;以前信息传递耗时,如今媒体遍布、信息迅捷。由于发展的需要,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日益频繁。因此,涉足他种文化的可能性越来越大,阻碍人民自由交流的那堵无形墙也正在日益崩塌。而交流就涉及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送礼也是其中的一部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送礼不仅是拉关系,更是加强往来,增进情谊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文化风俗不同,每个国家都有其特定的送礼文化。本文从中西方文化入手,谈谈中西方送礼文化的差异并提出几点粗浅建议,希望能提高人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中西方送礼习俗特色 俗话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人们常以送礼来表达情意。有时候礼物本身并不贵重,却深深表达了送礼人的心意,使受礼人为之感动。但综观全世界,由于各国的文化风俗不同,各国皆有送礼的风俗。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红包是一种装钱的特殊红色小纸袋。这是中国人在春节时由父母或朋友送给小孩的礼物。红色也可以送给没有结婚的亲戚或朋友。未婚的职员同样也希望从老板那里得到红包。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如婚礼或关系亲密的亲人朋友生日时,也会送红包。红包里的钱可以是几元,也可以是一大笔。 俄国人社交中讲究送礼,尤其是亲戚朋友之间。礼物选得合不合人心意很重要,礼物的价格倒在其次。设计新颖、制作精美又有一定纪念意义的礼物,像旅游纪念品就广受欢迎。去人家里做客或参加聚会,俄国人通常送鲜花、糖果或小纪念品等。对俄国人来说,直接送钱给他们是一种侮辱。 对于澳大利亚来说,社会交往中,给主人/女主人赠送一份小礼物是比较得体的做法。通常,这种礼物是酒、巧克力、花等等,不必包装。其他在生日、周年庆、婚礼、领洗礼等场合赠送的礼物轻重要依你们的关系而定。 对西方人而言,圣诞节的精神是向周围的人表达关爱。因此,圣诞节可算得上是最重大的送礼节庆了。礼物大多数是写满祝福与问候的圣诞卡,但小卡片铺天盖地、漫天飞舞,表达了浓浓的关爱之情。 二、中西方送礼文化差异 1.购礼的方式不同。中国人通常为了方便,往往从客人住地附近的商店购买礼物。英美人喜欢购买礼品在一地,而送往另一地。因为异地礼物有异国情调,好满足受礼人的猎奇心理。有的中国人很喜欢跨国邮寄来的礼品,而英美人会尽量避免跨国邮寄礼品,以避免给受理者带来不便及额外的海关费用。 2.礼品的选择不同。中国人在节日里送时令的礼品。例如,在中秋节送月饼和水果,农历新年时送贺年礼品,例如洋酒、香水、水果、巧克力糖等。中国人也会在亲朋好友的葬礼上送钱。在中国很普遍而在西方不多见的礼物是从市场上买的食物(水果、糖果或其他能吃的东西)。除了葬礼和开业典礼以外,鲜花不是一种流行的礼物。而美国人在圣诞时送的礼物比如:产品样品、书桌上的摆设品、酒、饮品、特别的食物等。鲜花是送给女士的最常见的礼物,几乎适用于任何场合:生日礼物、贺礼、给女主人的礼物。 3.送礼的对象不同。有的中国人为感谢领导或便于工作、提升等,会千方百计地找机会给上司送礼;他们将礼物送给客人家的男主人或女主人。中国人喜欢给商业伙伴赠送礼物,特别是初次见面。而英美人做下属的不宜送上司任何礼物,以免影响正常的工作关系;他们送礼往往送给客人家的女主人。 4.送礼的方式不同。中国人送礼比较重物,讲究礼品的价格档次。中国人通常对礼品的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比较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比较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各国的饮食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不同的饮食习惯造就了不同的饮食文化。 (一)中国的饮食文化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形成了灿烂丰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中国饮食以食表意,以物传情。中国的饮食文化令人拍案叫绝,赏心悦目。 中国的传统饮食有四大特点: 1.重食:古人就有“民以食为天”之说。见面常问“吃了没有”,可见饮食文化的地位。朋友离合,送往迎来,人们都习惯在饭桌上表达惜别和欢迎的心情。感情上的风波,人们也往往借酒菜平息。这是饮食活动对社会心理的调节功能。 2.重养:以“五谷”养“六脏”,饮食中重视人体养生保健。中国的饮食注意各种食物的搭配,以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等阴阳调和之理性认识指导烹饪。 3.重味:中国的饮食最注重食物的味,讲究“色、香、味、型”。孙中山先生讲“辩味不精,则烹调之述不妙”,将审美视作烹调的第一要义。 4.重理:对于饮食活动中的情感文化,有个引导和提升品位的问题。中国的饮食提倡健康优美、奋发向上的文化情调,追求一种高尚的情操。 (二)西方国家的饮食文化

西式餐饮的主要特点是:一是生,如牛排带血丝;二是冷,如凡是饮料都加冰块;三是甜,无甜不餐,无餐不甜。此外西式餐饮不讲究精细,追求快捷方便,也不奢华,比较大众化。 此外西餐还有以下显著特点: 1.重视各类营养成分的搭配组合,根据人体对各种营养(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热量的需求来安排菜或加工烹调。 2.选料精细,用料广泛。西餐烹饪在选料时十分精细、考究,而且选料十分广泛。如美国菜常用水果制作菜肴或饭点,咸里带甜;意大利菜则会将各类面食制作成菜肴:各种面片、面条、面花都能制成美味的席上佳肴。 3.讲究调味,调味品种多。西餐烹调的调味品大多不同于中餐,如酸奶油、桂叶、柠檬等都是常用的调味品。 4.注重色泽。在色泽的搭配上则讲究对比、明快,因而色泽鲜艳,能刺激食欲。 5.工艺严谨,烹调方法多样。西餐十分注重工艺流程,讲究科学化、程序化,工序严谨。西餐的烹调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煎、烩、烤、焖、焗、炸、熏、铁扒等十几种,其中铁扒、烤、焗最具特色。 6.器皿讲究。烹调的炊具与餐具均有不同于中餐的特点。特别是餐具,除瓷制品外,水晶、玻璃及各类金属制餐具占很大比重。 二、中西方饮食方式的差异 (一)就坐形式的差异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

中西餐礼仪的异同

中西餐礼仪的异同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同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增多,与外国人的交往也日益频繁。商务邀宴是非常具有潜力的商业工具,中西餐是其主要形式,餐饮礼仪中又有中餐礼仪和西餐礼仪的区别,中餐礼仪在中国有着很多年的发展历史,西餐礼仪随着世界经济的接轨,在中国也开始流行。两种不同饮食文化相互冲突碰撞,东方与西方进餐的习惯多有不同,特别是正式的西餐宴会规矩颇多。如果对此一无所知,难免赔笑大方。那么西餐礼仪和中餐礼仪到底有什么样的差异?下面就谈谈中餐礼仪和西餐礼仪的异同。 关键词: 餐桌礼仪中西方差异 前言 中西两家因为深受不同的社会文化、历史文化和各种社会背景的影响,从而导致两种不同文化的产生,餐桌礼仪文化业因此应运而生,餐桌礼仪文化是饮食文化的一部分,中西饮食文化的不同是中西民族文化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的每种民族都在饮食中自觉不自觉的透露着自己深刻的文化背景。本文着重论述中西方在餐桌礼仪文化上的异同,剖析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和渊源。 中餐礼仪和西餐礼仪的差异,虽然有很多细节上的不同,但是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上菜的顺序和摆放差异 大部分中餐上菜时大都按照汤、主菜、主食、餐酒或水果的顺序,而西餐则大都按照开胃菜、色拉、汤、水果、餐酒、主食、甜点和咖啡的顺序上菜。中餐在上菜时会一次性将所有的菜肴上完,同时摆放在餐桌上,而西餐则是用完一道菜再上另外一道菜。 (二)餐具差异 中餐的餐具一般都比较简单,多以杯、盘、碗、碟、筷、匙等为主,而西餐的餐具则是五花八门,享用不同的菜肴也会使用不同的刀叉,餐具用法讲究颇多,即使是喝酒的玻璃杯,也要同所喝的酒相对应。 (三)入座座次差异 中餐用餐时的座次大都是按照长幼尊卑来定,“尚东为尊”或“面朝大门为尊”,而西餐用餐时,面对门的且离门最远的那个座位是女主人的,与女主人相对的是男主人的座位。女主人右手边的座位是第一主宾席,一般是位先生,男主人右边的座位是第二主宾席,一般是主宾的夫人。 (四)着装要求差异 除非在正式场合,中餐对于就餐者的着装要求并不高,穿着都比较随便,而西餐对于就餐者的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在高档的西餐厅,男士要穿着整洁的上衣和皮鞋,并且要打领带,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无论是男士还是女士都不可穿休闲服到高档西餐厅用餐。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论文

课程论文 英美文化课程论文 系别:教育二系 专业年级:初教六班 姓名:李倩 学号:13310604 指导教师:李智强 职称:讲师 2015年6月13日

目录 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前言 (1) 1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1~5 1.1中美饮食文化的历史差异 (1) 1.2中西方饮食观念的差异 (3) 1.3中西方中美饮食文化食材差异 (5) 1.4中西方饮食文化的用餐方式及餐具差异 (5) 2中西方饮食文化的相互影响及思考 (5) 参考文献: (7)

[摘要]:本篇论文探讨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饮食文化在世界文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带来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不同的国家有自己不同的饮食文化特点。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无论是在观念、对象、方式、餐具、还是礼仪等各方面,这些不同都是显而易见的。但是,随着国际的交流与融合,中西饮食文化业将会在交流中共同发展,这对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将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饮食文化; 文化差异 前言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饮食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随着中国与世界接轨,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及西餐越来越多的渗透到了中国的餐饮文化中。而中国的饮食也在西方许多国家享有盛誉。现今,中国人走向世界各地并带去我们的饮食文化,而外国人也逐渐走进中国传播他们的饮食文化,因此便出现了多种不同饮食文化并存的局面。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候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1.1中美饮食文化的历史差异 中西文化历来是世界文化的两大派系,而饮食在两个文化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将会通过大量调查得来的数据及细致的研究为您分析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异同,优劣,希望对您今后的饮食结构的改善有所帮助。 历史上,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有五千年的悠久而厚重的历史。千百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文化.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辽阔国土的地域差异,四大菜系逐渐形成,四大菜系自成体系,各有特点,但共同点是用料复杂考究,制作方法复杂。口味多种多样。 西方以欧美为代表,其文化同样源远流长.到中世纪,欧洲文化已十分完善,

中西送礼习俗体现的文化差异有哪些

中西送礼习俗体现的文化差异有哪些 1.不同的社会风俗习惯 人们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严格地遵守各自社会的风俗习惯。可以讲,它们都是某一社会价值观的真实写照,而不同社会又具有 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社会期望,因此,即使是同样的行为也可能有不 同的解释,交际失误就在所难免。譬如,中国人在交际时,十分重 视变通、含蓄。这样的风格在美国文化中则会给人以“不精确”、“模棱两可”的感觉。在美国社会中,“直言快语”才是人们所崇 尚的。 2.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差异 在中国社会的人际交往中,人们极为重视“谦虚”,这是中国人的美德。中国人之“谦虚”与Leech提到的“谦虚准则”本质上不同。中国人的谦虚主要体现在“卑己尊人”,贬低自己,抬高别人。比如中国人在赠送礼品时,常以贬低所赠之物达到尊人的目的,如:“一点薄礼,不成敬意,请笑纳。”而Leech提出的“尽力缩小对 他人的贬损;尽量扩大对他人的赞赏”的“谦虚准则”则不同。西方 人赠送礼品时,会直接表达希望对方喜欢、欣赏所赠之物。另外, 中国人和西方人受到赞扬后的回应也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而存在很 大差异。当受到称赞时,西方人最得体的便是说“Thankyou”,欣 然接受,以避免损害对方的面子,因而符合礼貌准则。而对于一向 以自谦来尊重他人的中国人来说,通常会否定赞扬的真实性,以示 谦虚,以此符合礼貌准则。 3.中西不同的面子观和价值取向 “面子”是流传于中国民间的概念,“Face”只是汉语中“面子”和“脸”的英文直译词。汉语中经常会提到“给面子”、“给脸”、“丢面子”、“丢脸”等。汉语中“脸”、“面子”通常指群体出 于尊敬给予个体的一种良好的声誉。汉语中面子的获得要依赖于他 人的参与,不能把自己置于与他人分离的境地。Brown和Levinson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论文

论“诚实守信” 系、部、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专业:国画三班 年级:2012级 姓名:王波 学号:2012101108

论“诚实守信” 王波 诚信是什么?诚信是成功人生的灯塔,诚信是人生的重要美德,诚信是人的立足之本,而且诚信更是一种高尚人格的体现,是人类社会和谐发展,人与人友好共处的基础,也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古人云:“君子立其诚”。“诚信明礼,以信为美”,而且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诚信越来越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精诚合作的开始,而且我也是这样认为,共有以下几点: 一.大学生诚信的现状和问题 首先大学时期是大学生立志成才的关键时期,是大学生完善自我的时期。但是在当前时期的高等院校的诚信建设却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如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求职履历“掺水”或造假;不履行还贷义务,故意拖欠助学贷款;个别毕业生还在就业合同中出现毁约现象,但总的归结起来都是大学生本人的诚信教育有着息息相关。而我经过网上查询得出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有: 1.大学生的现状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a、从认识层面来讲,多数学生把诚信作为一种重要品质来看待。 b、大学生将诚信划分为理想认识与现实操作两个层面 c.从对别人要求的角度,大学生对于别人的诚信品质要求普遍较高,而作为自己的道德要求却不高,并且自身实践诚信较差。 d、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什么是“诚信”认识不清。 e、大学生选择诚信同时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有强烈的功利倾向 2.大学生在诚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 a、日常言行缺乏诚信,背信违约。 b、信贷诚信:恶意拖欠贷款、学费,银行高校处境为难。 c、考试诚信:考试作弊,屡禁不止。 d、就业诚信:求职履历,弄虚作假;就业签约,无故悔约 e、学术诚信:抄袭成风,瞒天过海 二.诚信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大学生活其实就是一个小社会,因为大学实际上是社会、家庭、学校的一个缩影。所以我针对大学生出现的诚信危机,我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大学生道德品质

英语论文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姓名: 系别: 专业: 学号: 指导教师: 2012年5月

The Differences of Dietary Cultur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 May 2012

摘要 饮食是人们生存的根本,中西方都不例外。饮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21世纪全球化进程,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其中饮食文化成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最基本内容。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的不同,中西方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饮食文化。由于饮食文化的不同,中西方人在交流的过程中有时会产生一些误解。本文主要从中西方饮食观念、烹饪取材、饮食结构、烹饪方式以及上菜顺序等方面来论述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以促进中西方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饮食;饮食文化;差异

Abstract Diet is the base of living, with no exception in China or the West. Dietary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culture. With the entrance of the 21st century,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frequent, among which dietary culture has been the most basic content. However,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s in living environments, customs and value concepts China and the West have formed their own different dietary cultures. As a result, there appears some misunderstandings sometimes between Chinese and the Westerners in their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of dietary cultur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from dietary concepts, raw materials, dietary structures, cooking patterns and the order of serving dishes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efficient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ers. Key words: diet;dietary culture; difference

中西方送礼的对比

●礼品观念上的差异Gift conceptual differences 中国人往往注重礼物的实际意义 西方人注重的不是礼物的轻重或礼品价格的高低,而是礼品的纪念意义 中国人送的是礼品,而西方人送的是纪念品 Chinese people tend to focus on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gifts Westerners focus is not a gift or gifts severity level of prices, but the gift of monumental Chinese people to send a gift, and souvenir Westerners sent ●送礼的目的显露不小的差异The purpose of gifts revealed no small difference 中国人送礼,往往目的性很强,请求别人帮助. 西方人注重的是送礼这一行为,以及礼物的象征意义. 一般是在得到帮助之后,以表达诚恳的谢意。 Chinese people gifts, often strong purpose, request help from others. Westerners focus is the gift of this behavior, and the symbolism of the gifts Generally in the get help after to express sincere gratitude. ●接受礼物是反映不同To accept gifts reflect the different 中国: 在中国,人们在接受礼物时往往并不喜形于色,,比较含蓄,且不当面打开礼品,认为这样做非常不礼貌,而且会给人留下“贪财”“贪婪”的印象,或让人感到对所接受的礼物过分在意。往往是在客人离开后,或回到家后悄悄打开礼品。中国人普遍注重礼物的实用价值,万一礼物不实用,或对方送重复了,也不至于使对方下不了台。 In China , people are often not visibly pleased to accept gifts , more subtle , and does not open the gift personally think that it is very impolite , but will leave a " greedy " , " greedy " impression , or feel right accepted a gift too concerned about . Often after the guests leave, or after returning home quietly opened gifts. Chinese people generally focus on the practical value of a gift, if a gift is not practical, or the other party to send repeated, that does not make the other embarrassment. 西方:感性外露的西方人在接受礼物时,想到的首先是感谢。因此,为了表示谢意,他们往往会当面小心打开礼物,大呼小叫的称赞一番,激动时还拥抱你一下,与你同时分享快乐。有时在结婚庆典上,主人还将客人送来的礼物展示一番,以增加喜庆的效果。 Perceptual exposed Westerners to accept a gift, think of first is gratitude. Therefore, in order to express my gratitude to him that they often face carefully opened gifts, yelling praising, excited Shihai give you a hug, happy to share with you at the same time . Sometimes the marriage celebration, a gift from the owner will also showcase some guests to increase the festive effect. ●相同的心理,不同的外在表现形式 The same psychological, different external manifestations 东西方的礼文化在习惯上的差异,不分上下伯仲,仅仅是大文化背景差异的表象。 The ceremony in the East-West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habits, neck and neck par, just a big difference in the appearance of cultural backgrounds . 但在不同的行为的背后,其实具有相同的心理:那就是大家都希望送出去的礼品被对方喜欢、接受。 But behind the different behavior, in fact, have the same mentality: that we all want to send out the gift was the other like it, accept it. But behind the behavior of different, but have the same psychological: that is we all want to send out the gift being loved, accepted. 大家也都会因为接受了对方的礼品而感到由衷的欢乐。 We will also accept each other's gifts because feel heartfelt joy.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比较解读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比较 传统的民族节日形成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节日的由来原因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它体现了人民丰富的情感 世界, 寄托了人民对生活的热爱。有这样一句名言: “每个民族的每个节日, 正是反映这个民族文化最真实的一面”。可见, 要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 必须从他们的传统节日入手, 才能了解到他们的 文化特色与民族特点。 一、中西节日的起源与形成差异 中国长期以来处于封建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和自然经济中, 其传统 节日具有浓厚的农业色彩,包含了农耕文明的社会特征, 主要是从岁时节令转换而来的。我国古代长期以农为本, 在生产力和农业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 十分重视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在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过程中认识了自然时序的复杂规律, 总结出四时、二十四节气,形成了以节日为主的传统节日。勤劳的中国人民为了更好地生存, 必须大力发展农业, 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天气的关照。古人云“春雨贵如油”、“清明忙种麦, 谷雨种大田”。在古代, 春节、清明节( 古代称三月节) 等都是重要的农事节日。 西方文化由于长久受基督教的影响, 其传统节日起源带有浓厚的宗 教色彩, 如情人节( 纪念名叫瓦丁的基督教殉难者) 、复活节( 基督教纪念耶稣复活) 、万圣节( 纪念教会所有圣人) 、圣诞节( 基督教纪念耶稣诞生) , 这些节日的起源大多与宗教有关系。当然, 西方节日中也有和农业有关的节日, 但他们以农业为主的节日的历史不如

中国漫长。 二、中西节日庆祝方式差异 中国的传统节日, 基本是封建社会时期形成的, 不可避免地留下封建社会的痕迹: 等级制、家族式, 节日无不以家族内部活动为中心。西方的传统节日就不同了, 更多的是表现出人们的互动性、集体性和狂欢性, 以自我为中心, 崇尚个性张扬。这与中国节日的家族性恰好相反, 体现了西方文化的群体性, 反映了人们渴望互相交流、群体参与的愿望,体现了人人平等、自由表现自我的特点。这里试举两例说明。 ( 1) 春节与新年。作为新一年的开始, 中西方有着极大差异的庆祝方式。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源于秦朝, 定于每年农历的一月一日, 从农历12月23日开始, 人民开始开展各种庆祝方式, 一直持续到元宵节。春节的习俗繁多, 如大扫除、吃团圆饭拜年、放鞭炮, 舞狮子等。总之, 不论是大街小巷, 都笼罩着一股浓浓的喜庆气氛。而西方, 他们崇尚的是过公历新年, 即元旦。相比之下他们过年的方式就浪漫多了, 在12月31日晚, 各地区的人民涌上街道,进行盛大的狂欢, 到了深夜接近零时时, 数十万人会聚集于一起, 诚心地祈祷, 为新的一年的到来倒计时。当大钟敲响12下, 顿时, 优美的乐曲奏响, 揭开了华丽舞会的序幕, 人们通宵达旦地庆祝。 可见, 春节与新年各有千秋: 春节, 充满浓厚的传统气息和独有的魅力; 新年, 体现时代的气息和潮流的感觉, 更贴近现代生活。( 2) 万圣节与中元节。万圣节作为西方的重要节日之一, 颇受人民

中西方送礼文化的差异

礼品与纪念品——中西方送礼文化的差异 其实,中外都有送礼的习俗,东西方对赠送礼物都很重视,而且都认为应该礼尚往来,有来有往。中国有句古话,“来而无往,非礼也。”你请我吃一顿饭,我也请你一顿。你送我礼品,我下次也还礼给你。我送你礼品,你不回礼,下次我也不再送了。在外期间,我有一次去法国人家做客,走到半路想起来没带礼物。考虑到交通堵塞,就只好空手前往,但我知道这样的确有点失礼。不过,轮到我请他和其他朋友吃饭,他也如法炮制,没带礼物。这就是对等原则。 然而,东西方文化的送礼行为还是有很大差异的。首先是礼品观念上的差异。中国人往往注重礼品的实质意义,即它的实用价值,而不喜欢中看不中用的东西。我想,这主要是因为几千年来中国一直被人口压力所困扰,资源匮乏,社会生产力一直在低水平上循环,因此,我们尤其注重物质生活,注重物质的实用性。给新婚夫妇送礼,过去常常是被面、床单、桌布等,为新生儿祝生或抓周,常常送包装精美的小衣服,都很实惠。不过,现代人更加开明,这些被面、床单或小衣服多得实在难以处置。于是,现在干脆改送钱,爱买什么买什么,真是越来越实用。 即使是送文化、送高雅礼品,中国人也十分注意其实用价值。比如说中国人送字画、邮集,往往不在乎对方是否欣赏,而在于字画、邮品的收藏价值。新年送贺卡,往往选择有奖明信片,说不定对方还可以中奖。过年还可以送保险卡。贺卡、保险卡同样是卡,但实际意义不同。现在生活条件都上了一个层次,中产阶级家里该有的都有了。礼送得不对,或送重复了,会适得其反。于是,干脆改送购物卡,缺什么买什么。 即使是外事礼品,许多单位往往是按照中国人注重实用的标准来定做的,如手表、皮带、坤包、钱包、衬衣、T恤等。因为这些单位在定做外事礼品时,要考虑到送礼对象不仅是外国人,更重要的是还有中国人。 中国人注重礼品的实用价值,还表现在对价签的重视程度上。我们出国时买礼物送人,外国商店的店主或店员往往会费很大的事专门把价签撕下来,而中国人恰恰就要这个价签,为的是让人看到礼物的实际价值。我们有时在国内购买降价、打折商品送人,还特意让商店给留下原价的价签,或开上原价的小票,为的是让受礼者感到自己心诚,送上了如此贵重的礼物。有些商品的原价简直是天价,送礼的人明知受礼者不会相信,也要留着原价的价签。 东南亚一带国家,如泰国,马来西亚等,深受中国文化影响,在送礼时也有注重礼品实用价值的倾向,尤其是给中国人送礼。那些主管泰国事务的人,T恤基本不用买,几乎都是

中西餐桌礼仪文化的差异

摘要:中西两家因为深受不同的社会文化、历史文化和各种社会背景的影响,从而导致两 种不同文化的产生,餐桌礼仪文化业因此应运而生,餐桌礼仪文化是饮食文化的一部分,中西饮食文化的不同是中西民族文化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的每种民族都在饮食中自觉不自觉的透露着自己深刻的文化背景。本文着重论述中西方在餐桌礼仪文化上的差异,剖析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和渊源。关键词:餐桌礼仪文化差异中西餐桌 摘要:中西两家因为深受不同的社会文化、历史文化和各种社会背景的影响,从而导致两种不同文化的产生,餐桌礼仪文化业因此应运而生,餐桌礼仪文化是饮食文化的一部分,中西饮食文化的不同是中西民族文化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的每种民族都在饮食中自觉不自觉的透露着自己深刻的文化背景。本文着重论述中西方在餐桌礼仪文化上的差异,剖析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和渊源。 关键词:餐桌礼仪文化差异 中西餐桌礼仪的差异,深受中西哲学思想及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使两种文化的距离相差甚远。在中国,任何一个宴会,不管是什么目的,都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宴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势。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与人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再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争让的美德。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 而西方这个主要以面食为主的群体,餐桌礼仪的细节就显得更加繁琐而有条不紊。他们所用的餐则是分餐制,个人自扫盘中菜,不管他人碗里汤,互不相扰。西方人喝酒也听凭自愿,白兰地,威士忌,鸡尾酒,喜欢什么喝什么,想喝多少喝多少,所尊重的是个人意志,体现出的饮食思想观念要合理的多。 综上,中西礼仪千万种,以下是我对餐桌礼仪的一些浅析方法。 一.出席时间的差异,中国人是多样化时间观念的人,西方人是单一时间观念的人。要求做任何事情都要严格遵守日程安排,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因此,在参加宴请时,这一差异显得较为突出,一般说来,时间多样化模式的中国人更倾向于…迟到?。往往在规定的时间半小时之后到达,主人似乎也早有思想准备,通常会在这段…等待?的时间里安排些其他节目,如打牌,喝喝茶,聊聊天等,让一些…先到?的客人们消磨时间。对于这种…迟到?现象主客双方都习以为常,并不将之视为对主人邀请的一种轻视或者不礼貌的行为。在西方国家各种活动都按预定的时间开始,迟到是很不礼貌的,正式的宴会要求准时到达,十分钟后不到者,将会被视为不合礼仪,是对主人及其他客人的不尊重。 二.座次安排的差异。中国的宴会中座位通常是以面向南为上,面向北为下,形成了…南尊北卑?的传统观念,…南?在中国人心目中是一种至高无尚德象征,代表了权利,地位和身份。因此,常常见到一些食客在宴会上推推让让,面红耳赤,原来只是为了谦让座位次序的缘故,在中国的大多数宴会上,为高权重者或年长者首先入座并坐首席,这是因为中国人将长幼有

英语论文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姓名: 系别: 专业: 学号: 指导教师:

2012年5月 The Differences of Dietary Cultur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 May 2012 摘要 饮食是人们生存的根本,中西方都不例外。饮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随着21世纪全球化进程,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其中饮食文化成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最基本内容。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的不同,中西方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饮食文化。由于饮食文化的不同,中西方人在交流的过程中有时会产生一些误解。本文主要从中西方饮食观念、烹饪取材、饮食结构、烹饪方式以及上菜顺序等方面来论述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以促进中西方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饮食;饮食文化;差异

Abstract Diet is the base of living, with no exception in China or the West. Dietary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culture. With the entrance of the 21st century,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frequent, among which dietary culture has been the most basic content. However,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s in living environments, customs and value concepts China and the West have formed their own different dietary cultures. As a result, there appears some misunderstandings sometimes between Chinese and the Westerners in their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of dietary cultur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from dietary concepts, raw materials, dietary structures, cooking patterns and the order of serving dishes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efficient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ers. Key words: diet;dietary culture; difference

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差异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委婉语的跨文化交流及其语用功能 2法律英语词汇的特点及其翻译 3论奥斯丁女性主义观点在《爱玛》中的体现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5《宠儿》中塞丝的性格特征分析 6《榆树下的欲望》之农场意象--基于生态女性主义的分析 7从语境视角浅析《生活大爆炸》中反语的幽默属性 8文档所公布各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95 80 35 640 9浅谈英语复杂句的翻译 10劳伦斯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11孤独的精神探索者——《月亮和六便士》和《刀锋》中主人公形象分析 12基于语料库对红楼梦两个英文版本中红色的翻译研究 13Error Analysis on English Writing by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14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与避免方法 15中美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分析 16盖茨比的人物形象分析 17政论文英译的翻译策略研究 18An Analysis of Two Main Characters in Moby Dick 19浅谈儿童文学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小公主》和《秘密花园》之比较 20浅析英文电影在高中英语教学应用 21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浅析网络语言中的隐喻现象 22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建构浅析 23从功能翻译理论看中国饮食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24 25从《远离尘嚣》看托马斯哈代的生态自然观 26从《京华烟云》探析林语堂的女性观 27论《威尼斯商人》中的宗教思想影响 28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和老子的道家思想对比 29论《吉姆老爷》中的英雄主义 3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31论中西文化中家庭观念的差异 32论中美日常交际的文化差异 33影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研究 34On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mpersonal Sentences 35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 36论流行网络词汇的汉英翻译 37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Taboos in the Contex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3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39从《远离尘嚣》和《无名的裘德》看托马斯?哈代的婚恋观 40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理念的比较

中西方礼仪文化有哪些差异

中西方礼仪文化有哪些差异 一、餐饮礼仪的差异 在餐饮氛围方面,中国人在吃饭的时候都喜欢热闹,很多人围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大家在一起营造一种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除非是在很正式的宴会上,中国人在餐桌上并没有什么很特别 的礼仪。而西方人在用餐时,都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他们认为 在餐桌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礼仪,不可以失去礼节,比如在 进餐时不能发出很难听的声音。 二、交际语言的差异 日常打招呼,中国人大多使用“吃了吗?”“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 方式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 话理解成为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生活。在西方,日常打招呼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 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而英国人见面会说:“今 天天气不错啊!” 称谓方面,在汉语里,一般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但在西方,“直呼其名”比在汉语里的范围要广得多。在西方,常用“先生”和“夫人”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 对十几或二十几岁的女子可称呼“小姐”,结婚了的女性可称“女士”或“夫人”等。在家庭成员之间,不分长幼尊卑,一般可互称 姓名或昵称。在家里,可以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对所有的男 性长辈都可以称“叔叔”,对所有的女性长辈都可以称“阿姨”。 这在我们中国是不行的,必须要分清楚辈分、老幼等关系,否则就 会被认为不懂礼貌。 中西语言中有多种不同的告别语。如在和病人告别时,中国人常说“多喝点开水”、“多穿点衣服”、“早点休息”之类的话,表

示对病人的关怀。但西方人绝不会说“多喝水”之类的话,因为这 样说会被认为有指手画脚之嫌。比如他们会说“多保重”或“希望 你早日康复”等等。 三、服饰礼仪的差异 西方男士在正式社交场合通常穿保守式样的西装,内穿白衬衫,打领带。他们喜欢黑色,因此一般穿黑色的皮鞋。西方女士在正式 场合要穿礼服套装。另外女士外出有戴耳环的习俗。西方国家,尤 其是在美国,平时人们喜欢穿着休闲装,如T恤加牛仔服。 中西方礼仪文化的融合,在我们今日中国,更多的还是借鉴西方。但无论是借鉴西方的礼仪,或者是我们是自创一套自己的礼仪系统,这在形式上都不难。难的是我们也能有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有对 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我们借鉴西方礼仪,不仅仅是要 借鉴它的形式,更应当借鉴其内在灵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 自己的自信和优越感,才能确立我们的感染力。民族的复兴不仅是 实力的复兴,更是一种文化的复兴。只有别人也认同我们的文化, 才能真正使我们的礼仪行于世界。 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一个礼仪缺乏的社会,往往是不成熟的社会。而一个礼仪标准不太统一甚至互相矛 盾的社会,往往是一个不和谐的社会。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创建和谐社会,必须先 从礼仪开始。中国今天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是物质,精神, 文化各个方面,都急迫的需要一套完整而合理的价值观进行统一。 而礼仪文化无疑是这种统一的“先行军”,只有认清中西礼仪文化 的差异,将二者合理有效的融合,方能建立适合中国当代社会的礼 仪文化体系,达到和谐社会的理想。

关于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英文论文摘取

专业论文 工种:西餐烹饪技师 题目:论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 观念与饮食方式 姓名: 身份证号: 等级:技师 准考证号: 培训单位:北京旅游学院培训部 鉴定单位:鉴定所 2009年06月07日

内容提要: 在悠久的历史文化中,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造就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从而造就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中华饮食以食表意、以物传情,其博大精深不可言喻。西方饮食精巧专维、自成体系。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在中国,烹调是一种艺术;在西方,烹调则是一种劳动。 关键词: 文化,中餐,西餐,饮食方式,思维方式,口味,烹调

目录 一、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 1.西方人饮食观念 2.中国人饮食观念 3. 饮食观念及味道和营养 二、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 1.中西菜肴用料的不同 2.中餐主张素食 3.西餐注重营养 三、饮食方式的不同 1.用餐方式及餐具 2.用餐礼仪 四、中西饮食未来前景

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中西餐饮仍就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缺点和弊端。那么如何避免和剔除两者的缺点,如何改善两者的饮食结构,如何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如何让中西方饮食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是我们长期需要努力的方向。这里将简要从下面四个方面谈谈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一、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 1.西方人饮食观念 中国人吃口味,西方人吃营养。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这一饮食观念同西方整个哲学体系是相适应的。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的主要特点。西方哲学所研究的对象为事物之理,事物之理常为形上学理,形上学理互相连贯,便结成形上哲学。这一哲学给西方文化带来生机,使之在自然科学上、心理学上、方法论上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另一些方面,这种哲学主张大大地起了阻碍作用,如饮食文化。在宴席上,可以讲究餐具,讲究用料,讲究服务,讲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但不管怎么豪华高档,从洛杉矶到纽约,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无艺术可言。作为菜肴,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一盘“法式羊排”,一边放土豆泥,旁倚羊排,另一边配煮青豆,加几片番茄便成。色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简单明了。 2.中国人饮食观念 中国人是很重视“吃”的,民间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这句谚语就说明我们把吃看得与天一样重要。 中国人在品尝菜肴时,往往会说这盘菜“好吃”,那道菜“不好吃”;然而若要进一步问一下什么叫“好吃”,为什么“好吃”,“好吃”在哪里,恐怕就不容易说清楚了。这说明,中国人对饮食追求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色、香、味、形、器”,来把这种“境界”具体化,恐怕仍然是很难涵盖得了的。 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味。而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助渗透,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遗憾的是,当我们把追求美味作为第一要求时,我们却忽略了食物最根本的营养价值,我们的很多传统食品都要经过热油炸和长时间的文火饨煮,使菜肴的营养成分受到破坏,许多营养成分都损失在加工过程中了。因而一说到营养问题,实际上就触及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最大弱点。 3. 饮食观念及味道和营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