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26式太极拳动作要领

陈式26式太极拳动作要领
陈式26式太极拳动作要领

陈式26式太极拳动作要领

【1】起势:马步开立,两臂平举,屈膝按掌

【2】金刚捣碓:左朋右捋,推掌提膝,开步划圆上步挑掌,提膝冲拳,震脚砸拳。

【3】懒扎衣:搅臂划圆、合手铲步、移重心摆掌

【4】六封四闭:朋、捋、推掌

【5】单鞭:下引划圆、勾手提膝、开步摆掌

【6】白鹤亮翅:按掌、移重心划圆、上步挑掌、移重心摆掌

【7】斜行:划圆推掌、双推掌提左膝、开步下潜、立身摆掌

【8】搂膝拗步:下捧、提收、提膝下捋、跨步推掌

【9】掩手肱拳:合手开步、左移重心摆掌、右移重心掩手、蹬腿冲拳

【10】金刚捣碓屈臂上领、划圆合臂左移摆掌、划圆挑掌、提膝冲拳、震脚砸拳【11】撇身拳:开步托掌、移重心摆拳、开步上领、右下潜摆拳、拧腰翻拳【12】双推掌:双掌右推、下捋、摆脚开步、点步推掌

【13】肘底拳:双手划圆、领手冲拳

【14】倒卷肱:撤左步推右掌、移重心开手、合手退右步、撤右步推左掌、移重心开手、合手撤步捋

【15】闪通背:摆臂按掌、上步插掌、翻身震脚、开步合臂

【16】掩手肱拳:左移摆掌、右移合手、蹬腿冲拳

【17】六封四闭:合手下捋、移重心推掌

【18】单鞭:下引划圆、勾手提膝、开步摆掌

【19】云手:插步划圆、开步划圆

【20】雀地龙:仆步下穿、右移摆拳

【21】上步七星:合手上步、顿步推掌、震脚按掌

【22】下步跨虎:合手上步、退步下捋、

【23】双摆莲:点步摆掌、摆莲拍脚

【24】当头炮:撤步朋、引拳捋、双拳横抖

【25】金刚倒碓:回捋、上步挑掌、提膝冲拳、震脚砸拳

【26】收式:划立圆按掌、并步站立

太极拳十三势在太极拳推手中的运用

副标题:

作者:王二毛文章来源:太极网点击数:2017 更新时间:2006-12-12 10:12:09

太极拳是内家拳,属长拳。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太极拳源于十三势,十三势是内家拳在历史岁月中逐渐形成和不断完善的一套拳法,它继承了内家拳“以静制动”的战略思想,进一步发展了“以柔克刚”的战术运用,形成了十三字技法内容,即掤、捋、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在太极拳中,每招式内都包含十三势中的运用,结构上势势相连形成拳术套路,构成太极拳的规模;在练法上,产生了两人间进行攻守的“打手”、“推手”对练模式,在理论上留下《十三势歌》、《打手歌》等理论篇章。

根据多年习练太极拳和太极拳推手以及自己的心得和比赛经验,下面浅谈一下我个人对太极拳十三势在太极拳推手中运用的认识,仅供太极拳爱好者参考:

一、掤:即用自己的手臂承载对方来劲。它是一种在运转过程中应该始终保持的“内劲”,也是一种发劲方式。推手讲究“掤劲”不丢,就是要在与对方粘黏连随的过程中,始终以掤劲探测、掌握对方虚实,从而做到反应灵敏,得机得势,缓急相宜,随机应变,外柔内刚,

蓄发有备,守可自保,攻可制胜。

二、捋:即用单手或双手黏住对方手腕与肘时,引进落空并顺势发劲。这是一种常见的化劲,是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之典型技法。如果说掤的方向是向前,那么捋则是向侧后。对方要攻击我的重心,我双手黏住其肘腕,把对方来劲引向自己的侧后方,顺势发劲,就会使对方的力加上自己的力,把对方向侧后方抛出。对方的来力愈大,摔得愈远愈重。捋的路线,要看对方来劲灵活掌握。一般说来,对方往往以“按”劲向我推来,我顺势借力,用捋劲将其发出,所以有“捋可破按”之说法。在推手中,捋要轻柔顺势,不可顶抗,关键是边捋边引化,使对方来劲离开我之重心,因而必须注意以腰为轴,腰松、肘柔、胯活,随敌劲转身,化解对方劲力。我在与日本相扑横岗曙太郎对阵较力时用的就是此法。需注意的是,在引化过程中,仍然要保持掤劲不丢,待敌势背时,再用捋劲将其发出,所以说掤捋相连。

三、挤:即用前臂或手背挤向对方,使其失去平衡的技法,通常用另一手在挤手内侧使力。挤法是在自己受到对方捋劲时常用的技法。挤的手法都是手背向着对方,对方要把我向侧面捋,我可以向前挤;对方把我向他后面捋,我可以向他的侧面挤。总之,我的着力方向与对方着力方向垂直,就会破坏对方的捋劲,造成我顺人背之势,所以说“挤可破捋”。四、按:即用手指、手掌接触对方向前或向下推按的方法。按法有双手按和单手按之分。双手按,多以双手按对方一臂之腕部和肘部,也可按对方双臂。如果说,挤的手背向着对方,那么在这里按的手心是向着对方。

五、採:即用手採对方的指、腕、肘、肩等活关节以控制对方的方法。採是推手中“拿”的一种方法,有单手採和双手採,用于牵制和发放,採与挒常常相互结合使用,巧妙控制对方,伤筋拿脉,以轻巧取胜。

六、挒:就是扭转对方腕、肘、肩等关节的技法。挒有单手挒、双手挒、正挒、反挒、横挒等。其原理相通,都是使对方关节旋转失去平衡。譬如:自己用一手托对方的肘,一手压其腕,相对拧扭其肩、肘等关节部位,使其跌倒。这时要注意身腰和双手配合好,腰似轴,发劲如雷,才能制击对方。

七、肘:即以肘部前击或用肘部化引的技法。肘击常在两人身体接近时采用,它的爆发力强、打击人体要害部位,重者可致残伤重。有俗语“宁挨一拳,不挨一肘”。在推手中时刻注意对方用肘攻击,注意控制、封住对方的肘,保持攻防能力。遇到对方封我肘部,可随时改用拳击或肩靠。

八、靠:即以肩、背进击和发放的技击方法。靠一般以肩部靠击对方胸部为主,在气沉丹田,肩、胯、腿的协调下,整体发弹力,从而将对方击倒。使用时,常在靠近对方时用此法,所谓“远拳,近肘,贴身靠”。

九、进:不但含有步子的进,而且包括身体和手肘的进,它在推手中有进攻作用,有移动重心,保持平衡的作用。在推手发劲时,常将前足再上前跟进。在推手中进法仍如拳架一样,迈似猫行,轻灵沉稳。

十、退:退的作用包含进攻和防御。防御是积极防御,可用于引进落空,亦可边退边打,有进必有退,要在后退中实现得机得势,以退为攻。退法在推手运用时,虚实分明,旋转自如,不丢不顶,方可成功。

十一、顾,即左顾;盼,即右盼;左顾和右盼在推手中不仅体现出眼的顾盼,而且要有腰腿手肘的顾盼,上下相随,左右协调,始终保持身体的轻灵沉着和动态平衡。

十二、定:即中定,是推手之核心,就是要在运动中保持自己身体重心中正,平衡,找机会破坏对方中定、平衡,使之跌倒使之失去稳定性。中定之法,一是要气沉丹田,下盘稳,二是以腰为轴,灵活转变,要让对方找不到我的破绽,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42式太极拳动作要领解析

42式太极拳动作要领 访问次数:919 一、起势 1.并脚站立:身体保持自然直立,两脚并拢;两手轻贴大腿侧,头颈端正,胸腹舒松,精神集中,呼吸自然,眼视前方。 2.左脚开立:左脚向左轻轻开步,与肩同宽,脚尖朝前;两手慢慢向前平举,与肩同高,与肩同宽,手心向下。 3.屈膝按掌:上体正直,两腿缓缓屈膝半蹲;两掌下按,落于腹前,掌膝相对。 学练要点:重心放在两腿之间。两臂下按和身体下蹲的动作要协调一致。屈膝要松腰、松跨,臀部不可凸出,两臂要沉肩垂肘,手指自然微屈。 二、右揽雀尾 1.丁步抱球:重心左移,身体右转,右脚外撇;右臂屈抬,手心向下,左手翻转向右划弧至右腹前,手心向上,两手相对如抱球状;重心右移,左脚收回右脚内侧;眼视右手。 2.弓步棚臂:上体左转,左脚上步,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左手前棚,与肩同高,手心向内,右手下按,落于胯旁,手心向下,两臂微屈;眼视左臂。 3.丁步抱球:上体微左转,右脚收至左脚内侧;左手翻下右手翻上,两手成抱球;眼视左掌。 4.弓步搠臂:上体右转,右脚向右迈出一步,脚跟着地,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右臂前搠与肩同高,左臂下按,落于左胯旁;眼视右臂。 5.两掌前伸:右掌前伸,掌心向下,左掌同时翻转前送。 6.后坐下捋:重心后移;两掌向下后捋至腹前。 7.转体搭手:右臂屈肘横于胸前,掌心向内,左臂搭于右腕内侧,掌心向外。8.弓步前挤:重心前移成右弓步;两手同时向前挤出,两臂撑圆;眼视前方。

9.扣脚旋掌:重心左移,上体右转,右脚上翘;右臂屈肘平划弧至右肩前,左手随右腕划弧。 10.丁步按掌:右脚内扣落地,上体微右转,重心右移,左脚收回,脚尖着地成丁步;右掌向右立掌按出,掌心向外,左掌附于右腕内侧;眼视右掌。 学练要点:棚、捋、挤式要做出杨式的特点,舒展大方;云手要做出吴式的特点,圆活细腻;下按中的跟步要表现出孙式的轻灵。棚出时,两臂前后均保持弧形,搠出、松腰、弓腿三者必须协调一致。下捋时,上体不可前倾,臀部不要凸出,两臂下捋须随腰旋转,仍走弧线,左脚全脚掌着地。向前挤时,上体要正直,挤的动作要与弓腿相一致。 三、左单鞭 上体左转,左脚向左迈一步,脚跟着地,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右掌变勾,左掌经面前翻转向前推出,掌心向前;眼视左掌。 学练要点:左手向外翻掌前推时,要随转体,边翻边推出,上下肢动作要协调一致。单鞭时,上体保持正直,松腰,两肩下沉,左肘与左膝上下相对。 四、提手 1.扣脚摆掌:重心右移,上体右转,左脚内扣;左掌向右平摆划弧。 2.虚步合提:重心左移;右勾变掌,两手微提,上体右转,右脚提转,脚跟着地,脚尖上翘,成右虚步;两手相合,左掌合于右肘内侧;眼视右掌。 学练要点:收右脚与上肢合抱要协调一致。虚步时,右脚跟着地,两臂微屈,沉肩垂肘,身体保持正直,要缩胯收臀,用腰带动来回摆掌。 五、白鹤亮翅 1.转身抱球:上体左转,右脚稍后撤,脚尖内扣;两手向左下方划弧,同时插抱,左上右下。 2.转腰带掌:重心后移,上体右转;两手合转。

陈式太极拳谱大全

陈式太极拳谱大全 - - - 一、陈氏太极缠丝功 陈氏太极功法主要是让初学者对太极功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提高对太极拳中呼与吸的认识,加强对拳理拳法的理解,另外,这套功法中是太极功法中最低层的展现。层次越高,其外形反而不显。也就是说“有意不露其形”。望各位爱好者提高认识,用科学自然的方法练习,不然就会有“走气”之说,甚至会出现气闷、横气填胸、头晕等症状。 陈氏太极功法动作名称 1无极桩 2正面单手缠丝 3侧面单手缠丝 4正面上下缠丝绸 5正面里外缠丝 6正面里外侧面缠丝 7正面里外上下缠丝 8正面双手缠丝 9正面双手上下缠丝 10正面双手开合缠丝11斜步上下缠丝 12斜步双手缠丝 13斜步左右缠丝 14前后缠丝 15大小缠丝 单腿的缠丝:1开合缠丝 2上下缠丝 3上步缠丝绸 4倒步缠丝 5拗步缠丝 6定步缠丝二、陈氏太极拳十九势 十九势是当代陈氏第十九世太极拳掌门人陈小旺大师结合老架、新架、小架于一身所创的陈氏简化太极套路之一。陈小旺大师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陈氏太极拳,更好的弘扬陈氏太极拳,创编的这套陈氏太极拳十九势,短小精辟,并且不失陈氏太极拳的风格及特点,是初学者的良师益友。 陈式太极拳十九势动作名称: 1预备势 2金刚出庙 3懒扎衣 4上步斜行 5上三步 6左掩手肱拳 7双推手 8倒卷肱 9闪通背 10右掩手肱拳 11六封四闭 12运手 13高探马 14右蹬一跟 15左蹬一跟 16野马分鬃 17玉女穿梭 18金刚捣碓 19收势 三、陈氏太极拳三十八势 陈氏太极拳三十八势是当代陈氏第十九世太极拳掌门人陈小旺大师根据陈氏太极拳新架套路中的基本要领和运动规律删略重复动作简化而出,此套路架式宽大,低沉稳重,螺旋缠丝劲别具一格,初学新架者习此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陈式太极拳三十八势动作名称: 1预备势 2金刚捣碓 3白鹤亮翅 4上三步 5斜行 6搂膝 7前蹚拗步 8掩手肱拳 9撇身捶10双推手 11三换掌 12肘底捶 13倒卷肱 14退步压肘 15白蛇吐信 16闪通背 17前蹚拗步 18左青龙出水 19击地捶 20二起脚 21护心拳22前招 23后招 24右蹬一跟 25左蹬一跟 26玉女穿梭 27懒扎衣 28六封四闭29单鞭 30雀地龙 31上步七星 32小擒打 33运手34高探马 35双摆莲 36当头炮 37金刚捣碓 38收势 四、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 陈氏太极拳老架系陈家沟陈氏第十四世祖陈长兴根据祖传拳术的基础上,由博归约创编了流传至今的老架一路、二路。老架一路以柔为主,柔中有刚,动作舒展大方,连绵不断,节节贯串,沉着稳健,一动无有不动,运动如行云流水,发劲时要处处运用螺旋劲,以行引气,以气催行,呼吸要自然,虚实要分明,含胸塌腰,蓄发相变,快慢相间,达到全身浑然一体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名称: 1预备势 2金刚捣碓 3懒扎衣 4六封四闭 5单鞭 6金刚捣碓 7白鹤亮翅 8斜行 9搂膝 10上三步 11斜行 12搂膝 13上三步

陈式太极拳跌叉的要领

陈式太极拳跌叉的要领 陈式太极拳跌叉的要领1、气要含蓄下沉,势要稳健有神,神不外散,跌叉时应以左脚跟擦地轻稳前伸铲出,脚尖翘起。右腿屈膝下蹲,右膝里扣贴地松胯,臀部下沉挨地。 2、借身体往下松沉之力,再裹裆护臀,转腰沉胯,重心轻轻向前移动,左手拳向前上方提穿,拳心向上。右手拳向后向下松沉,拳心向后向外。左脚踏实,右脚随势虚点。眼随左手,顶劲不丢, 3、跌叉时切勿两脚腾空直接下跌。 4、歌诀:上惊下取须牢记,左足擦地蹬自利,股屈住膝挨地,盘根之中伏下意。 陈式太极拳三十六摆莲跌叉 1.转身收掌 身体重心稍移向左腿,上体微左转。随之左手向左前伸,腕同肩高;右手向前、向左划弧于右肩前,右腕稍高于肩,掌心向外。接着重心稍移向右腿,上体微右转。随之左臂屈肘,左手内旋向左、向后、向右划弧收于左肩上,指尖向后,掌心向上;右手内旋向前、向左划弧,右臂屈肘,右手继续向后、向右划弧于右肩上,指尖向后,掌心向上。重心移向右腿,上体右转。随之右手微内旋向右、向前划弧伸出,腕稍高于肩,掌心向外;左手内旋向右、向下划弧至右胸前,掌心斜向下。目视右手。见图296、图297。 注意事项:转身收掌时采用吸气。

转身收掌 2.转腰按捋 身体左转,重心移向左腿。同时两手向下、向左划弧,左手捋按于左腰前,指尖向右下方,掌心斜向下; 右手置于胯右前方,指尖向右下方,掌心斜向下。目视右手。见图298。 注意事项:以腰带臂按捋,注意不要左右摇晃。 转腰按捋时采用呼气。 当对方用右拳向我面部进攻,我抬右手向前、向上搠接住对方右手腕外侧,顺势握住,向右引采。 转腰按捋 3.收脚摆掌 上体微左转,重心移向左腿。随之两手向左、向前、向上划弧,手同胸高,掌心向下。接着上体右转,重心移向右腿。随之两手平摆向右划弧于体前,手同胸高,两手相距稍宽于肩,手心向下。接着右脚收至左脚内 侧。脚尖点地,两腿屈膝,右膝稍内合。两手继续向右划弧,右手下落同腰高,左手落至右胸前。目视右手。见图299。 注意事项:收脚摆掌时采用吸气。 拭目以待,以蓄待发。 4.独立拍脚 重心全部移至左腿并微屈独立,右脚向左、向上、向右划弧摆起于胸前时,两手向左、向上依次击拍右脚 面。目视右手。见图300。

24式简化太极拳动作要领

一、起式 1、两脚开立 2、两臂前举 3、屈膝按掌 二、左右野马分鬃 1、抱球收脚 2、转身上步 3、弓步分靠 4、坐腿转身撇脚 5、抱球收脚 6、转身上步 7、弓步分靠8、坐腿撇脚转身9、抱球收脚10、转身上步 11、弓步分靠 三、白鹤亮翅 1、跟步抱手 2、坐腿转腰 3、虚步分手 四、左右搂膝拗步 1、右臂前摆 2、摆臂收脚 3、屈臂上步 4、弓步搂推 5、坐腿转身撇脚 6、摆臂收脚 7、屈臂上步 8、弓步搂推 9、坐腿转身撇脚10、摆臂收脚11、屈臂上步 12、弓步搂推掌 五、手挥琵琶 1、跟步展臂 2、坐腿引手3虚步合手 六、左右倒卷肱 1转体撒手翻掌2、退步卷肱3、后坐虚步推掌 4、转体撒手翻掌 5、退步卷肱 6、后坐虚步推掌 7、转体撒手翻掌8、退步卷肱9、后坐虚步推掌 10、转体撒手翻掌11、退步卷肱12、后坐虚步推掌 七、左揽雀尾 1、转体撒手 2、收脚抱手 3、转体上步 4、弓步前棚 5、转体旋臂 6、后坐下捋 7、转身后捋 8、转体搭手 9、弓步前挤10、弓步平分掌11、后坐引手 12、弓步前按 八、右揽雀尾 1、转身分手 2、收脚抱手 3、转体上步 4、弓步前棚 5、转体旋臂 6、后坐下捋 7、转身后捋 8、转体搭手 9、弓步前挤10、弓步平分掌11、后坐引手 12、弓步前按 九、单鞭 1、坐腿转身扣脚云手 2、云手、勾手、收脚 3、转身上步 4、弓步推掌 十、云手 1、坐腿转身勾手松开 2、左云翻掌收步 3、右云翻掌开步 4、左云翻掌收步 5、右云翻掌开步 6、左云翻掌收步 十一、单鞭 1、右云勾手 2、转身上步 3、弓步推掌 十二、高探马 1跟步翻掌2、坐腿屈臂3、虚步探掌 十三、右蹬脚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动作名称及拳谱详解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动作名称及拳谱详解2010-10-2716:00 第一势金刚捣碓 势名考释: 金刚捣碓一势,取义为象形之类。势中最末一动作以左手仰作石臼,右手握捶下捣,如古代农家舂米之状,使人顾名思义,学后难忘。金刚原系佛门护法力士,加此二字,美化名字,更便记忆。亦可证明张三丰创太极拳的说法不实。因道家创拳,决不能用佛语命名。其他流派太极拳均无此名。 要领: 陈氏太极拳一路共4个金刚捣碓,而动作连接不同。第一势共7个动作。眼法以正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转。步法从自然步变小正马步,右小盘步,左前虚步,左扑步,右侧马步,左大盘步,右前虚步,左独立步,成小正马步。手法包括前掤、引掤,进左步右双采,左挤右按,左转身化拿,右膝打裆,震脚等法。 歌诀: 捣碓着法变无穷,掤采挤按学用精。 马弓盘虚步十变,顺逆缠丝如游龙。 第二势揽擦衣(揽扎衣) 势名考释: 此势是说明作用的。陈氏原名揽擦衣。洪师因它的着法是从右外侧接手。截拦来劲,发劲迅速轻灵,擦衣而发,不是将对方揽在怀中的,故改为拦擦衣。 有人以戚继光拳经为据,妄改陈氏原名为懒扎衣,于陈氏理法不合。而且戚氏图像为右手高举,眼向左视,左手撩衣于后,与陈氏揽擦衣势不同,故不采用。

陈氏太极拳一路共4个揽擦衣,二路(炮捶)只有1个。 要领: 此势共5个动作。眼法以右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转。前两个动作的步法仍为上势金刚捣碓的小正马步,只是由于身体左右旋转,而变换腿部缠法,并未变步型;从第三动作起才变为右扑步,右侧马步,而成右弓蹬步。手法包括右下掤,右小采,右进步靠、肘、按、挤等法。 当年我学此势时,系左手按于左腰,现今习陈氏新架者,左手多合在腹前左侧,洪师改为合在心口前。 歌诀: 揽擦衣先右下掤,右采左按进靠攻。 随势肘按螺旋挤,体松气顺神要凝。 第三势六封四闭 势名考释: 此势是说明动作的。封是封制对方的着法,使之无隙进攻;闭是关闭自己的门户,做到防守紧严。六封四闭就是既要保全自已,又要严防对方,便于进攻。当然这种要求,不只限于这一个势子。在陈氏太极拳各种着法中,都含有这两层意义和作用。 陈氏老架第一路(十三势)无此名,其他几路则有此名,108势太极长拳中也有此名。陈鑫先生所著《陈氏太极拳图说》也无此 名,但曾说搂膝拗步亦可名六封四闭。一个手足斜开的大敞门势子,反以封闭为名,意更深远。各势太极拳仍有“如封似闭”势名,与此势毫无相同。 当今陈氏一路有6个六封四闭,二路(炮捶)只有1个。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头套)虽无六封四闭之名,但在揽擦衣与单鞭连接之处有掤捋挤按的动作练法,今命名为“六封四闭”。

学习太极拳基本功要点

1、压腿:后腿绷直,压得点与腰一齐,起腿,压的腿勾向鼻尖,腰挺直,身体慢慢向压得腿靠近,压完后蹬一蹬腿。 2、蹬腿:前腿向前弯曲,不能超过脚尖,后腿绷直,双手压住前腿膝盖,慢慢向前弓,需要时蹬2-3分钟。 3、踢腿:前脚勾起,双手打开,与双肩一齐,前腿踢完后收缩,如金鸡独立状,迈步,再踢另一条腿。 4、拍手:前脚绷直,双手打开,与双肩一齐,一手拍打另一面的脚,一手拍完后腿收缩,如金鸡独立状,迈步,再拍另一只手。 以上动作每天早晚2次,每次1小时 以下动作主要是锻炼腰部 1、双手垂直,弯腰,左右呈360度旋转,眼跟手走,反复做。 2、双脚与肩同宽,双手似抱圆球状,左右摆动,注意要以脊柱为中心转,胯骨不动。 3、太极的灵魂是“松”,注意体会! 太极拳呼吸法 太极拳神、意、气是构成其内功的三大要素。其中气与呼吸法,既是练好内功,又是学好拳架的重要因素,它对整体技术的提高和身心健康十分重要。拳论说:“能呼吸然后能灵活。”那么,练习拳时如何掌握与运用呼吸呢?笔者认为,应循序渐进,分阶段修炼。

一、自然呼吸阶段 “自然呼吸”即人的本能呼吸方式。初学或习拳两三年者均应采取此种呼吸方法。修炼太极拳时,按自己平时的习惯,毫不着急、毫不努气地自然呼吸,不必受动作约束。动作时,当吸则吸,当呼则呼,一切通畅自然。这一阶段意、气、形的技术特点是“重形不重意”“练形不练气”。如过早地关注呼吸配合动作,易出现憋气,对健康不利,对学动作不利。本阶段,应着重用心把握好动作规格,把动作学准确,将功架学扎实,打好形体基础,这是学好拳的关键一步。 二、意识介入呼吸阶段 是指在自然呼吸习拳的基础上,意识适当介入呼吸与动作配合。本阶段,拳架应比较熟练,打拳完整协调,连贯圆活,和谐流畅不“断劲”。这一阶段意、气、形的技术特点是“以意导体”“以体导气”“开头利气”,形成“先外后内”“以外导内”之拳势。这时,意识能够主导整体动作的部分要素,大脑皮层可以兼顾呼吸运动,在意识的引导下,对一些简单和开合明显的动作以呼吸配合。呼吸时,采用“腹式深呼吸”方式,每式动作开始时吸气,动作完成时呼气,即“开吸合呼”。并逐步增加在套路中呼吸配合动作的比例。进而,按动作要领,反复修炼,以形体引导,促关节经穴开启,达人气流注,使呼声吸与动作自然结合,初步形成不完全的“拳势呼吸”(这时,意、气与劲、形还不够协调统一)。本阶段,仍不要太注重呼吸配合动作。正确的做法是,因势利导,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切记“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三、拳势呼吸阶段 “拳势呼吸”是指呼吸与动作(肢体的展收、劲力的蓄发、攻防意识的表现等)紧密配合的呼吸运动,是习拳达到一定程度自然形成的一种呼吸方法。本阶段,动作已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动作规范,已由“以外导内”达“以内引外”的拳法要求。这一阶段意、气、形的技术特点是“以意御气”“以气运身”“重意不重形”。这时,意识已是主导整体动作各要素的主帅,在意识支配导引下,形成呼吸配合动作,动作导引呼吸的有机结合。真正做到了

陈氏太极拳如何正确学习陈氏太极

陈氏太极拳如何正确学习陈氏太极 太极拳的学习方法 1、由简至繁 初学者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不用太在意配合呼吸来做动作,可以先采用适合自己的呼吸,先将拳架,形态,这些基本的动作练好之后 再配合呼吸练习太极,一定要先从简单的开始练习,打好基础。 2、缓慢轻柔 太极拳行拳的呼吸,比人们平时的呼吸要求更平和、徐缓、均匀、深长,达到吸之轻轻,呼之绵绵,没有闭气、憋气、向下压气、强 提拉气和用劲逼气的现象。 太极拳的练习非常讲究速度和呼吸的配合,练习的时候一定要从简单的太极拳呼吸开始入手,越练越慢才行。 3、腹式呼吸 太极拳行拳时要用“腹式呼吸”,把人们后天的胸式呼吸,还原为先天的腹式呼吸。要求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收缩,这是 顺腹式呼吸。与此相反,就是逆腹式呼吸。 两者各有利弊。传统太极拳多数流派是主张采用逆腹式呼吸的,但逆腹式呼吸难度较大,它要求练拳者胸腹横膈膜有较强的升降能力。我们可以先练顺式,再练逆式。 经过一段时间呼吸训练,行拳时慢慢习惯腹式呼吸了,进而娴熟到不用意念控制,也就成为自然而然的呼吸方式了。 4、阴吸阳呼 上面我们说到的太极拳的呼吸,这里要强调的是练习的呼吸也要从简单的阴阳结合来看,我们的练习非常讲究呼吸的节奏。

太极拳的动作是以一阴一阳为一个动作变化周期,跟人的呼吸变化周期没有太大的差别,人的呼吸以一呼一吸为一个周期。对于练 习太极的人来说,在练习的过程中两个好做到一致。 在一个拳势动作周期中,能量积蓄阶段,属阴,为吸气;能量释 放阶段,属阳,为呼气。 拳势呼吸就是要求呼吸状态与练拳姿势变化相互结合,从养生健身的角度出发,练拳的速度节奏应该按照人体自然呼吸的快慢来进 行调整,这是“动作配合呼吸”的原则。 行拳时要求动作与呼吸的配合非常协调,做到阴吸阳呼,收吸发呼,起吸落呼,合吸开呼。 怎样练习陈氏太极拳 一、动作要柔顺圆活 有很多人都说陈式太极拳容易学习,而且它的动作优美。 以采挒肘靠四隅劲为辅,用劲方法以缠丝劲为主,以发劲为辅; 动作力求柔顺,外形具有缓、柔、稳的特色。” 对如何练好练好陈式太极拳一路指明了方向。太极拳是意气运动。是用意练意的拳,用意不用拙力是陈式太极拳基本要求。 因此,在学练一路拳时要牢牢把握这一原则。 现在很多喜欢打太极拳的人都只是随便的乱打,使很多的力气,可是效果却很差。 陈式太极拳18代传人陈照奎、田秀臣、冯志强老师在演练陈式 一路时,真正做到动作连绵缠绕,气定神闲,收放自如,似行云流水,很少发劲,即使发劲也是点到而已,一发便收,敛气凝神,毫 不费力。 真正体现出“引而不发”的大家风范。使观者矜躁全消,回味无穷,这才是练拳的高境界。 二、外形要舒缓沉稳

如何学习陈式太极拳

如何学习陈式太极拳 如何学习陈式太极拳 陈氏太极拳基本功简介 在太极拳的理论基础当中,只有深刻的练习了太极拳的拳要,才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一提到基本功,人们都知道它在任何领域都是至关重要的。学习好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盖高楼大厦要有坚实的地基;科学研究要有多次的基础实验;运动员要拿到好成绩更需要有基本功;武术也不例外,好的功夫要有过硬的基本功,太极拳更是如此。 在武术领域,无论那一个派别都离不开基本功训练,并且所有的武术教练员在教学时都时刻强调基本功的重要性。 其实所有的基本功法,在太极拳的流派中,大体上都是一样的。 太极拳的基本功训练除一些常规的压腿、踢腿及一些步法如弓步、扑步、马步基本训练外,另有它自己特点的一些基本功如站桩功、发劲功、缠丝功等。 任何一个学太极拳的人都必须经过基本功训练这一关,特别是对初学者来说更为重要,因为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对以后学习套路和增长功力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 事实上,不管是初学者,还是老学者,都要时刻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只不过着重点不同罢了。初学者应以基本功训练为主,

掌握了基本功后,在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套路和其它功法。 自从你练习太极拳的时候开始,就得每天都要坚持练习陈式太极拳的基本功法。 以后,随着功夫的不断增长,可以每天根据学拳者的目的性有选择性有重点地进行练习,但有些基本功如站桩、发劲等都要每天坚持练习。 陈氏太极拳的基本功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手型步型、基础单式、基础桩功和缠丝功四类。下面就上述四类基本功作以简要说明,具体请按教练指导或光盘示范进行练习。 如何学习陈式太极拳一、手型与步型 1、手型 陈氏太极拳的手型有五种:掌、拳、勾手、刁手和枪指。 1)、掌 陈氏太极拳的掌俗称“瓦楞掌”,成掌时要求拇指与小指有相和之意,其余三指微向后仰,掌心要虚、要空。 2)、拳 陈氏太极拳的拳与大多数拳种基本一样,握拳时要求四指并行卷向手心,拇指向掌心方向卷曲,拇指内侧紧贴于食指和中指中节部位。握拳时不要过分用力,拳心要有空的感觉。 3)、勾手 做勾手时要求五指轻轻捏拢,指尖向下曲腕,手腕背部向上隆起,但要注意放松,不要过分用力,否则成僵腕,影响血液循环。 4)、刁手

太极24式动作要领李德印老师讲解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要领 第一组起势左右野马分鬃白鹤亮翅 一、起势(确定身型和高度) 1、左脚分开半步 2、两手慢慢前平举,与肩同高 3、屈膝下蹲两手下落按到腹前(手好像落在前面的桌子上,手心向下) 二、左右野马分鬃 野马分鬃一: 1、转腰抱手收脚两手上下合抱,好像抱球的样子(重心在右脚) 2、转身上步 3、弓步分手(重心移到左脚) 野马分鬃二: 1、转腰撇脚(重心移到右脚完成动作) 2、抱手收脚,二手相抱时,上手高与肩平,下手托与腹平(重心移到左脚) 3、转腰上步,向前迈出一步 4、弓步分手,前手心斜向上与肩平,后手按在胯侧手心向下(重心在右脚) 野马分鬃三: 1、转腰撇脚(重心移到左脚) 2、抱手收脚(重心在右脚) 3、转腰上步,脚跟轻轻落地 4、弓步分手,眼睛注视前手的指尖(重心移到左脚) 三、白鹤亮翅 1、向前抱手后脚跟半步脚掌落地 2、重心后移(到右脚)坐腿转腰分手 3、转向前方虚步亮掌前脚掌虚点地面 要点提示:第一组动作主要的手法是抱和分,左抱前后分开,转腰右抱前后分开,白鹤亮翅也是抱和分,向前抱转腰分再转向正前方。抱的时候,两手半曲抱圆,好像抱着一个大球。上手不过肩,下手不过腰,两手相对。分在武术里有攻防含义,下手要拉住他,牵引住他,另一个手伸到他的腋下,胳膊下,然后转腰弓腿,把他给掀倒。 两点注意:(1)身型身法要中正安舒,不要前俯,也不要后仰,端正的坐在腿上。 (2)动作要松软自然,以意念为主,抱着一个充满气的球,精神要集中。 第二组左右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左右倒卷肱 四、搂膝拗步 搂膝拗步一: 1、右手前摆(重心在右脚) 2、两手交叉抡摆腰向右转前脚收回手摆向侧后方 3、上步屈擘收手到肩上 4、弓步搂手推掌(重心移到左脚)

如何学习陈式太极拳的基本原理

如何学习陈式太极拳的基本原理 如何学习陈式太极拳的基本原理 任何武功的训练,都需要建立在熟练的基础上,只有招式熟练了,才能活学活用。 招熟阶段明劲的训练方法 招熟阶段是练习陈式太极拳的第一个阶段。所谓招熟,是指练习者能準确熟练地掌握陈式太极拳的手法、眼法、身法、步法和拳术 套路的每一个外形动作。所谓明劲,指初学者本身固有的刚猛之劲,通过套路动作,表现在外可以看到的一种外劲。因其僵滞笨拙,又 称爲僵劲。属太极拳的下乘功夫。 在第一阶段,初学者一定要注意规范动作的基本训练,二要注意通过规范动作,统驭巧化僵劲。这两个方面实质上是在同一个过程 中完成的。 要想掌握当中的技巧和方法,就需要大家平常多注意陈式太极拳基本功和套路的练习。 何谓明“三节” 欲致“招熟”须明“三节”。三节是指人的整体或局部均分爲上、中、下(或梢、中、根)三节。若以全身而言,则头部爲上节,头顶 至咽喉之间,即梢节;胸部爲中节,咽喉至下丹田之间,即中节;腿 部爲下节,自大腿根至两脚趾之间即梢节。 若以腿部而言,胯爲根节,膝爲中节,足爲梢节。若以中部而言,则胸爲上节,腹爲中节,丹田爲下节。若以臂而言,则膊爲根节, 肘爲中节,手爲梢节。若以手而言,则腕爲根节,掌爲中节,指爲 梢节。

若以头部而言,则额爲上节,鼻爲中节,口爲下节。所以整个人体,从头至足,无处不以叁节而分。这也要求练习者必须知道周身 各部位的生理特性,并在练习的过程中去遵循。 在陈式太极拳中,要想将各技法运用好,就需要调整身体各部为的作用。 《拳论》所讲“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满腹是空;下节不明,颠覆必生”,阐述的就是“明三节”的重要意义,练习者千 万不要忽略。三节即明,练习者还须掌握“三合”。 “三合”的理解 在第一个阶段中主要掌握外三合,即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详细的讲外三合,就是要求练习者以左手与右足相合,右手 与左足相合;左肘与右膝相合,右肘与左膝相合;左肩与右胯相合, 右肩与左胯相合。 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头与手相合,身与步相合。这都属于外三合的範畴。掌握外三合在第一阶段的练习中作用十分重大,它可以保 证练习者在所学习的拳术套路中招式动作姿势的正确性。 第一阶段的前期主要任务就是让练习者熟悉拳术套路动作。初学动作的正确性是很重要的。学拳容易改拳难,一旦练习者将自己所 练的错误动作形成习惯,就很难再改成架势。 若顺其自然一直错练下去,一则收不到健体、技击及锻炼的预期功效,二则还会损伤练习者的身体。切记:柔是根本,气不可上逆,如横气填胸,则百害而无一益。所以练习者必须掌握外叁合,学就 正确的套路,持久的练习,才能达到真正的招熟。 当练习者弄清了身体的叁节的含义、掌握了外三合的基本原理之后,注意力要集中于练习的过程中身法、步法、手法与眼法的具体 变化上来。 第一,陈式太极拳的身法,定要中正、大方、平正、舒展、和顺、八面支撑、含而不露。练习者前进、后退、左旋、右转、上起下落、

太极拳十大要领

陈氏太极拳十大要领是习练陈式太极拳最基本的知识,它是学好陈式太极拳的入门和根本,必须弄懂弄通,练习时严格遵守。 一、虚灵顶劲 虚灵顶劲是指演练太极拳时,始终保持头容端正,百会穴轻轻向上领起,有绳提之意。此为演练太极拳最基本的要领之一。 要想做到虚灵顶劲,须先弄准百会穴的位置。百会穴位于人体头部顶端中央的发旋处,也即后发际正中向上七寸处,又称三阳、三阳五会、五会、巅上、天满、维会、泥丸宫、岭上、岭上满天等,为人体之制高点。《拳论》说:百会穴领其全身。虚灵顶劲就是清气上升,虚达于百会穴。 清气如何上长?《拳经》说:“顶劲者,是清气上升于头顶也。”如果中气不向上领,正气机塌,四肢瘫软,无涌上头,头重脚轻,足下不稳,扭转不灵,气脉不通,横气填胸,有损身体健康。 顶劲又不可不及,不及则提不起精神。所以《拳论》说:“中气上提,若有意,若无意,不轻不重,似有似无,不过不及,折其中而已。”“打拳全是顶劲,顶劲领好,全身精神为之一振。” 虚灵顶劲,既是打拳必须严格遵循的基本要领,同时又是一种拳术境界。练拳之初,很难真正领会其意,准确把握要领,

只要由招熟渐悟到懂劲阶段,内气开始动荡,清气产生、丰盈,膀胱发热,丹田中正气浩瀚,才可真正体验灵机一动,清气上浮,周身空灵的奇妙境界。但尽管如此,演练者从一开始,就须严格遵守虚灵顶劲的要领。非如此,难于练好太极拳,不会产生清气,也不会有以后的清气上升、浊气下降、随心所欲的通达和自如。 二、含胸塌腰 含胸塌腰是在开胯屈膝的同时胸脯向内微微含住,心气下降,两胁微束,腰劲自然下塌,周身血脉流畅无阻;要塌腰,必定含胸。两者不能分开进行,而要互为前提,互为照应。含胸要含住劲,切忌胸部外挺,若胸部外挺,则会引起气拥胸表,致使自身上重下轻,脚腿上浮,重心不稳。含劲要四面包涵住,却不是紧紧收闭,而要“胸虚如磐”。《拳论》说:“中间胸腹自天突穴至脐下阴交、气海、石门、关元,如磐折如鞠躬形,是谓含住胸,是为合住劲,要虚。”“胸间松开,胸一松,全身舒畅,不可有心,亦不可无心。自华盖至石门要虚、含住,不可令横气填于胸中。”“胸膈横气卸到脚底,即不能,亦当卸至丹田”。也就是说在气未能贯注周身时,即使不可能下沉直达涌泉穴,也要沉入丹田。久而久之自能周身贯通。 塌腰不可弓腰,弓腰成驼背,经脉、骨骼弯曲受压,气血不通;塌腰又不可软,软则失去灵劲活动。《拳论》说:“腰为

24式太极拳分解动作及练习要领

24式太极拳分解动作及练习要领 预备式 一起势 1、左脚开立:首先使左膝放松,身体重心大部份落在右脚上。提左脚向左侧迈出时,其高度以不超过右踝骨的高度为宜,右腿也不要弯屈。要“轻起轻落、点起点落”。 2、两臂前平举:两臂边旋转(劳宫穴找涌泉穴)慢慢向体前平举,与肩同高、同宽,自然伸直,肘关节微屈,肘尖下垂,手心向下,指尖向前。有如要把一根下端踩在脚下、上端系于手腕的橡皮筋拉长扯起似的,动作时可有这样的意念。注意腕关节不要过于松软,不要出现指尖朝下的“折腕”。 3、屈膝按掌:(1)下按的用力和用意,有如要将水面上漂浮着的木板按入水中一样。(2)两臂、两掌不要只是被动地随屈膝而下落,要有主动下按的动作。(3)按到终点时需展掌,舒指,避免手指向上的“坐腕”。本式定势时,要配合呼气下沉,使之有一种沉稳的感觉。 二野马分鬃 (一)左野马分鬃 1、抱手收脚:上体稍向右转(意欲向左,必先右去),右臂屈抱于右胸前,左臂屈抱于腹前,掌心相对,呈右抱球,左脚尖点地(这里的“脚尖点地”是指用脚前掌着地。动作熟练以后,脚尖不必着地,收至支撑脚内侧足弓附近即可),眼看右手。 2、转体上步: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步,脚跟轻轻着地,重心仍在右腿。面向南偏东。 3、弓步分手:上体继续左转,重心前移,左脚屈膝前弓,右腿自然蹬直,成左弓步。两手前后分开,上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下手停于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两臂微屈,眼看左手。面向正东。(二)右野马分鬃 1、转体撇脚:重心稍向后移,左脚尖翘起外撇,上体稍左转。重心移动的过程中,上体要保持正直,不可起伏,移动幅度不必过大。也不可先坐成虚步再转体,造成“断劲”脱节。 2、抱手收脚:收脚时主要是重心前移。当体重已从后腿移到前腿时,就以大腿的力量轻轻地把后脚提起,慢慢地屈膝向前,使脚尖在前脚的内侧落下。“抱球”和“收脚点地”要同时协调完成,不可“球”已抱好而后脚尚未到位。 3、转体上步 4、弓步分手(三)左野马分鬃 1、转体撇脚 2、抱手收脚 3、转体上步 4、弓步分手练习要点: 1、抱球:肩部放松,手指微屈,肘低于肩,腕低于手。屈肘时,上臂与前臂的夹角约120度,手腕、前臂同胸部之间应有20-30厘米的距离,要使能容下一个球的空当,既能抱得住这个球,而又不使球触着身体。 2 、上步:上步时一腿支撑体重,另一腿轻灵地迈出,不可将身体重心过早地前送,整个脚掌一下子踏实,呈“砸夯”状。 3、弓步:弓步四要素:“踏掌”、“弓腿”、“转腰”、“蹬腿”。脚尖与中线的交角成45~60度,两脚调整成介乎“丁弓步”和“川弓步”之间的“人弓步”。前后腿分担体重的比例是:前弓腿约承担三分之二,后弓腿约承担三分之一。弓步时,胯部自然里合,从而使上体正直,腰部放松。脚跟蹬展的整个过程中,脚掌都要贴着地面,不允许出现脚外侧离地的“掀脚”或脚后跟离地的“拔跟”现象。太极拳的弓步,后腿不能象练长拳那样挺劲绷直,但也不可过于放松,使膝部出现较大的弯屈度,显得软化无力。 4、分手:分手时左手手心斜向上,力点在手臂外侧,向左斜上方“靠”出。此时左肩要松沉,肘部要微屈,使左臂保持弧形。分到顶点时,要展掌、舒指,力贯指稍。由过渡运作到完成姿势,属于由虚到实的变化,手指表现为由自然微屈逐渐地展掌、舒指。右手同时向右斜下方分开,直“采”至右胯旁,手心向下,指尖朝前,肘微屈,右臂保持弧形。采到顶点也要求展掌、舒指、坐腕,肩部要松沉。这种“分”的手法运用,就好象要缓缓地把两手间系着的一根线扯直而又不把它拉断似的。 5、眼神:眼神是太极拳运动的一个重要部分。一般规律是:视线随主要动作的手移动,或保持头颈正直,目光平视。要避免低头或歪头,也不要死盯着前手。应把视线不时平移远望,有张有弛。 6、定式: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由“过渡

练习太极拳的主要过程其要点

练习太极拳的主要过程及其要点 练习太极拳和其它体育项目一样,要经过一个由生到熟、由熟到巧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太极拳有独特的运动特点和风格,只有充分体现出这种风格特点,使每一姿势动作符合要领,才能更好地收到增强体质的功效。 大致说来,练太极拳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应该在姿势(完成式)、动作(过滤式)上打好基础,把拳套中的步型、步法、腿法、身法、手型、手法、眼神等基本要求弄清楚,做到姿势正确,步法稳定,动作舒展、柔和。第二阶段,注意掌握动作的变化规律及其特点,做到连贯协调,圆活自然。第三阶段着重练习劲力的运用和意念、呼吸与动作的自然结合,做到动作轻灵沉着,周身完整统一。 在全部锻炼过程中,不管哪一阶段、哪一步,都要注意保持“心静”、“体松”两个基本要领。心静、体松是太极拳运动特点所决定的最基本的要求,它对于其它要领的掌握起着保证作用,应该贯注于练太极拳的全过程。“心静”就是指思想集中,精神贯注,做到专心打拳。“体松”是指身体各部位保持运动中的自然,排除不必要的紧张。正确运用这两个要点,有利于掌握太极拳的其它要领,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提高健身和医疗的效果。因此有人把“松”“静”两点作为打好太极拳的基本条件。 在练习太极拳的不同阶段,对“松”“静”这个基本要求的掌握也是从低到高,逐步加深体会的,它和技术练习的要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两个方面不可割裂对待。

下面把练习太极拳的主要过程及其要点,简述如下。 第一阶段 属于打基础阶段,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一)端正 打太极拳首先要注意姿势正确,特别要保持上体自然正直,腰脊中正,两肩、两胯自 然放松,不可俯仰歪斜,或耸肩膀、扭胯。其它部位也要按照要求切实做好(参照前“对身体各部位姿势的要求”部分)。忽视任何一个部位的要领,必然牵其它部位,造成错误定型和错误动作。例如姿势中臀部外突,必然牵连腰部和胸部前挺,腹肌紧张。因此,初学阶段要抓住姿势“端正”这一环节,不可贪多求快,潦草从事。这样做开始阶段可能刻板一些,初练起来灵活性稍差,但只要抓住了“身法”中的主要矛盾,其它问题,以后容易解决。 (二)稳定 要使上体端正舒适,必须首先保持下肢稳定。步型、步法既是姿势当中的一部分,又是整个姿势的基础。经验证明,很多人下肢不稳,并不完全出于力量不足,而多数是由于步型、步法不当。如果步子过小过窄,或脚的位置、角度不对,以及变换动作时虚实不清,势必造成身体重心不稳。因此必须把步型、步法的要求弄清楚,可以单练各种桩步和步法,先把身体重心的变换找清楚。这样既利于培养下肢的支撑力量,又能把主要步型(弓步、虚步、仆步、独立步等)、步法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 1关节活动操 一、旋转头颈 两脚自然立开,约与肩同宽;双手叉腰拇指在后,其余四指在前。以颈项为轴,头向左、向后、向右向前、向左旋转为一圈,共转八圈,再反方向旋转八圈。 二、活动腕关节 两脚自然开立,约与肩同宽;两手食指环扣交叉与胸前。以腕关节为轴旋转,动作尽 量轻柔,幅度要大,次数不限,以舒适为度。 三、活动肘关节 两脚自然开立,约与肩同宽;两手臂自然垂于体侧,以身体带动手臂,先逆缠进而变 顺缠走外前上弧形合于腹前。上动不停双手变逆缠走里下弧循腰两侧外开至两胯侧。反复 练习。 四、活动肩关节 两脚自然立开,约与肩同宽;两手成勾手,勾尖置于肩前。以肩关节为轴,两肘向前、向后、向下旋转为一圈,共转八圈。反方向再转八圈,反复练习。 五、扩胸 两脚自然开立,约与肩同宽;双手平抬于胸前,掌心向下,指尖相对,两脚不动,两 肘外展扩胸,后振两次。随两臂回弹,两肩成侧平举扩胸,掌心朝上,后振两次。反复练习。 六、振臂 两脚自然开立,约与肩同宽;左手上举于头部左侧,臂伸直,掌心朝前,右臂垂于右侧,两肩同时后振两次。在交换两手上下位置,后振两次,反复练习。 七、抡肩拍打 两脚自然开立,约与肩同宽;松肩、松臂、松胯、屈膝,脚不动,随着身体左转。带 动两臂甩开拍打身体,右臂拍打左前胸、腹、肋、肩,左手背及前臂拍打右背,眼随身体 左后方看。再向右转,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如此自下而上、至上而下随意拍打,次数不限,以轻松舒适为度。

八、架臂转腰 两脚自然开立,约与肩同宽;双手轻握拳,平抬于胸平,全面相对,脚不动,向左转 腰90度2次。随即向右转腰90度2次。反复练习。 九、活动髋关节 两脚自然开立,约与肩同宽;两手户口叉腰,拇指在前,其余四指按于肾俞穴上。腰 不动,以髋关节为轴,按左—后—右—前的方向旋转8圈。再反方向旋转8圈。反复练习。 十、活动膝关节 两脚自然开立,约与肩同宽;两手按在膝上,以膝关节为轴,同时向里,向外各旋转8圈。两脚并拢,手势不变,以膝关节为轴,向左向右各旋转8圈。反复练习。 十一、活动踝关节 两脚自然开立,约与肩同宽;拇指在后,其余四指在前,重心在右脚,左脚点地,右 脚不动,以左脚尖为支点,以左脚踝为轴旋转。再以右脚点地,旋转右踝关节。反复练习。 十二、弹抖放松 立正。左脚提起,右脚支撑体重,松胯提膝;两臂放松收缩,身体略右转。放松弹蹬 左脚,同时向右前下甩两臂,全身各个关节都有一种放松舒展的感觉。提换右脚弹抖放松,动作相同,方向相反。 2缠丝劲训练 单云手 1、左单云手 动作一:两腿开步成左弓步,左手至左膝上,高与与肩平;右手叉腰,拇指在后,四指在前,重心在左,目视左手, 动作二:接上势。身体向右转,重心移至右腿;同时左手划弧下沉,里合于小腹前,为顺 缠丝劲。 动作三:接上势。身体继续右转,同时左手向右上穿掌至右胸,,为逆缠丝劲;目视身 体左侧前方。 动作四:接上势。松左胯,身体向左转;左手逆缠外开至左膝上方,高于肩平;目视左手。 如此,整个左单云手动作完成。一开一合为1拍,一般子每个动作单练时,练够两个 8拍为1节。由生到熟,由熟到顺,逐步达到周身相随,连绵不断。动作特别熟练后,再

陈氏太极拳习练的六个层次

陈氏太极拳习练的六个层次 陈氏太极拳习练的六个层次 陈式太极拳系统化训练共分为六个阶段,这就是学架子、正架子、捏架子、顺架子、拆架子、定架子。通过这六个阶段的训练,能较系统地掌握正宗的陈氏太极拳。在练习时要弄清楚每个阶段需要掌握什么内容,需要纠正那些问题,明白自己每个阶段要达到什么程度。 通过这样一步一步的训练,能较系统地掌握它的风格特点、运动规律、劲别用法等,为向更高层次发展打下坚关的基础。 陈氏太极拳习练的层次一、学架子(了解规律,熟练套路) 学架子阶段是练习陈式太极拳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要先掌握简单的基本动作。这里的基本动作包括定步的手上缠丝动作和熟练后配合步法的协调练习,通过这些基本动作的练习来初步了解陈式太极拳对手法、步法、手型、步型的基本要求,明确陈式太极拳的基本特点和风格。 掌握了规律,了解了风格特点,然后再开始进行整个套路的学习就容易多了。初学套路不能求快,要一招一式弄清楚每个动作的来龙去脉,了解动作的基本要求,明白每个姿势的方位、角度和比较明显的重心变换。使自己初学套路就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为以后打下基础。“学拳容易改拳难”如初学时形成不良的动作定型,以后再去纠正就难了。

甚至会使你越练越不感兴趣,越练越别扭,最后使自己失去信心,直至放弃练拳。古人讲:欲速则不达。练拳和小学生写字一样,要一笔一划,认认真真地去写。初学就要将字写规矩,字的结构写好了,再去写行书、草书。所以练拳也要认认真真,一招一式地去练,不可急于求成。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完了套路,这时就要反复地多练使套路熟练并加强记忆。然后要求动作做到放松、柔和,自然大方,去掉自身的僵劲,最后达到自己能较熟练、自然地将拳架演练下来,这就完成了第一个阶段。 陈氏太极拳习练的层次二、正架子(掌握要求,体现特点) 第一个阶段一招一式将动作学完,并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将动作熟练后,就可以进入正架子阶段。正架子阶段是按照陈式太极拳对各部位的要求、大体将整套架子进行纠正,使较明显的易出现的共性毛病得到纠正。并将陈式太极拳的基本运动特点表现出来。正架子阶段容易出现的毛病是立身不正,横气填胸,挑肩架肘,弯腰蹶臀等。 如何解决这些易出现的共性毛病呢?这就要从放松入手。放松的目的在于去掉僵劲,使动作协调。然后再增强腿部的支撑力。腿部的支撑力不够会导致很多毛病,如挑肩架肘,弯腰蹶臂气血上浮等,也是造成上身僵硬,不能放松的主要原因。在容易出现的毛病之间互相都是有联系的,一个部位的不正确都有可能导致另一个部位的错误,这就要求我们掌握各个部位之间的协调配合关系及其尺度。如松肩,松到什么程度,它和含胸塌腰有什么关系。每个要求都要掌握得适当。 不能顾此失彼,太注意哪一个要求都会出现偏差。如放松过

24式太极拳呼吸要领和动作要领

24式呼吸要领 预备式:双脚并拢,双手自然下垂站立,调整身形(舌抵上腭,提肛收复)松静自然之后调息,缓缓吸气引入丹田,吸足、吸满,意在丹田;而后徐徐将气呼出,意在涌泉穴,调息1-2次再开始打拳。(呼吸要尽可能地细匀长,吸气要吸足,呼气要呼尽) 起式:重心移到右腿,提左腿时吸气,意在丹田,左脚下落踏实时呼气,意在左脚,踏实后意在两脚涌泉穴,两臂上扬时吸气,意从丹田想至两肩、大臂、肘、小臂、手腕到手指,下蹲时呼气,意想沉肩、坠肘,最后想到丹田。 左(右)野马分鬃:虚步抱球时吸气,意在丹田,蹬腿踏实之后,转腰、转跨、摆左(右)臂时呼气,意从丹田至腰,再到左(右)肩、大臂、肘、小臂、手腕想至虎口,右(左)手置于右(左)胯侧加下按的意念。 白鹤亮翅:虚步抱球时吸气,意在丹田;两臂分开意想拉开一弹簧时呼气,意在右臂上侧左臂下侧,胸微微张开再放松。 左(右)搂膝拗步:转腰摆掌时吸气,意在丹田;蹬左(右)脚踏实左(右)手搂膝拗步时呼气,意从腿到腰至右(左)手掌劳宫穴,右腿蹬到位时,右手也同时推到位,右(左)掌心突出中指微挺之后立刻放松。 手挥琵琶:右脚跟半步,提左手时吸气,意在丹田;双手合抱下搨,左腿钩脚尖下蹬时呼气,意在双掌和左脚跟。 左(右)到卷肱:虚步摆掌时吸气,意在丹田;退步推掌时呼气,意在左(右)掌推和右(左)肘,双手之间有引力感。 左(右)揽雀尾:摆掌抱球时吸气,意在丹田;左(右)棚时呼气,意在左(右)肩和小臂外侧,有挤靠之意;抱掌回捋时吸气,意在丹田双手有下沉之意,转腰回挤时呼气,意在左(右)小臂,分掌回坐时吸气,意在丹田,双按掌时呼气,意在腿、腰和双掌劳宫穴,双掌心微凸,中指微挺,有推山之意。 单鞭:虚步摆掌时吸气,意在丹田,转腰蹬腿摆掌时呼气,意想腿、腰、左肩、左臂外侧至小指外侧。 云手:向右摆掌时吸气,意在丹田,进左腿根右腿,向左摆掌时呼气,意在左胯、左肋、左肩和左臂外侧,有向左冲挤之意。 高探马:跟半步翻掌时吸气,意在丹田,推右掌撤左肘时呼气,意念同到卷肱。 右(左)蹬腿:买左(右)腿上步提膝成十字手时吸气,意在丹田,蹬右(左)腿分掌时呼气,意在右(左)脚跟和右(左)掌。 双峰贯耳:收右腿抱拳时吸气,意在丹田,上右步双拳合击时呼气,意从左腿到腰至双拳,双拳有合击之意。 左(右)下式:虚步钩手时吸气,意在丹田,左(右)下式穿掌时呼气,意在右(左)腿到腰、左(右)肩和大臂,有前靠之意。 右(左)金鸡独立:右(左)跟进时吸气,意在丹田,提右(左)膝成独立式时呼气,意在腰胯和右(左)膝,右(左)手上挑和左(右)手下按之意。 左(右)玉女穿梭:虚步抱球时吸气,意在丹田,右(左)穿梭时呼气,意由左(右)腿到腰到右(左)臂(上架)和左(右)掌(前推),的劳宫穴,左(右)掌心微凸,中指挺直。 海底针:上步摆掌时吸气,意在丹田,向下穿右掌时呼气,意在右掌中指,意想一把利剑刺入地。 闪通臂:两臂上提时吸气,意在丹田,上步推掌时呼气,已由右腿到腰、两掌,左掌有上托,右掌回撤之意。 转身搬拦锤:转身成右虚步时吸气,意在丹田,摆右脚右拳时呼气,意在右脚跟和右拳背,左虚步拦左手时吸气,意在腰(丹田),上左步冲右拳时呼气,意由右腿到腰到右拳面。 如封四闭:后坐回收时吸气,意在丹田,向前推掌时呼气,意由右腿到腰,到双掌劳宫穴,双掌心微凸,中指挺直。 转身十字手:转身摆掌向下划弧交叉成十字手上举时吸气,意在(气沉)丹田而后上提至两臂,两臂下落时呼气,意随双手下落至丹田,此过程为收气。 收式:两手掌重叠扶于(男左掌在外,女相反)丹田静养,调整为自然呼吸1-2次,双手缓慢下落至体侧,左脚收回。 打太极拳的速度要用呼吸来控制,动作的快慢也要以呼吸的长短来控制,打拳就是练气,气通畅后血脉自通,所以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