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寒假班

2019-2020年六年级数学综合能力训练试题

2019-2020年六年级数学综合能力训练试题 一、看表填空。 1.建华小学六年级学生参加植树活动各班出勤情况如下:一班:应到42人,实到42人。 二班:应到45人,实到44人。 三班:应到40人,实到38人。 四班:应到50人,实到49人。 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2.在( )中填上适当的数。

(1)1994年~1996年某地区三年内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 )% (2)1995年的农业总产值占当年工农业总产值的( )%。 (3)1996年的工业产值比1994年工业产值增长( )万元。 (4)1996年的工农业总产值比1995年工农业总产值增长( )% 二、看图填空。 1. (1)()月份的产量最高,是( )吨。

(2)()月份的产量最低,是( )吨。 (3)下半年的月平均产量是( )吨。 (4)这是( )统计图。 (5)9月份的产量比八月份的产量增长了( )% 2. (1)这是( )统计图,它不但可以表示( )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数量( )的情况。 (2)第( )季度产值最高,它比第三季度增产( )%。 (3)全年总产值是( )万元 (4)下半年完成总产值的( )%。 (5)下半年比上半年产值增加了( )%。 三、看图列式解答。

(1)下半年平均每月产糖( )吨(保留整数)。 (2)第四季度比第三季度增产( )%。 (3)8月份的产量比7月份增产( )%。 (4)12月份的产量占下半年产量的( )%。 (5)第三季度的产量占下半年产量的( )%。 (6)10月份的产量占下半年产量的( )%。 参考答案 一、1.

2.(1)60.7 (2)39.7 (3)850 (4)13.4 二、1.(1)12、26 (2)7、12 (3)20 (4)条形(5)11.8 2.(1)折线数量增减变化(2)第四季度50 (3)83 (4)60.2(5)51.5 三、(1)262 (2)70.7 (3)33.3 (4)23.6 (5)36.9 (6)19.1 附送: 2019-2020年六年级数学综合训练(二) 一、填空。 1、甲数是40,乙数是50,乙数是甲数的()%,甲数是乙数的()%,乙数比甲数多()%,甲数比乙数少()%。 2、火车的速度比汽车快35%,火车的速度是汽车的()%,汽车的速度是火车的()%。 3、根据算式,补充条件。 苹果有240千克,,梨有多少千克?

六年级上数学培优训练含详细答案

六年级上数学培优训练含详细答案 一、培优题易错题 1.一个自然数若能表示为两个自然数的平方差,则这个自然数称为“智慧数”.比如:22-12=3,则3就是智慧数;22-02=4,则4就是智慧数. 从0开始第7个智慧数是________ ;不大于200的智慧数共有________ . 【答案】8;151 【解析】【解答】解:(1)首先应该先找到智慧数的分布规律. ①∵02-02=0,∴0是智慧, ②因为2n+1=(n+1)2-n2,所以所有的奇数都是智慧数,③因为(n+2)2-n2=4(n+1),所以所有4的倍数也都是智慧数,而被4除余2的偶数,都不是智慧数. 由此可知,最小的智慧数是0,第2个智慧数是1,其次为3,4, 从5起,依次是5,7,8; 9,11,12; 13,15,16; 17,19,20… 即按2个奇数,一个4的倍数,三个一组地依次排列下去. ∴从0开始第7个智慧数是:8; 故答案为:8; ( 2 )∵200÷4=50, ∴不大于200的智慧数共有:50×3+1=151. 故答案为:151. 【分析】根据题意先找到智慧数的分布规律,由平方差公式(a+b)(a-b)=a2-b2,因为2n+1=(n+1)2-n2,所以所有的奇数都是智慧数,所有4的倍数也都是智慧数,而被4除余2的偶数,都不是智慧数;由此可知,最小的智慧数是0,第2个智慧数是1,其次为3,4,得到从0开始第7个智慧数是8. 2.某儿童服装店老板以32元的价格买进30件连衣裙,针对不同的顾客,30件连衣裙的售价不完全相同,若以45元为标准,将超过的钱数记为正,不足的钱数记为负,记录结果如下表: 【答案】解:由题意可得,该服装店在售完这30件连衣裙后,赚的钱数为: (45-32)×30+[7×2+6×2+3×1+5×0+4×(-1)+5×(-2)] =13×30+[14+12+3+(-4)+(-10)] =390+15 =405(元), 即该服装店在售完这30件连衣裙后,赚了405元 【解析】【分析】根据表格计算售出件数与售价积的和,再以45元为标准32元的价格买进30件,求出差价,计算即可.

六年级数学寒假能力训练与提高15-13 人教版

小学六年级数学(人教版)寒假能力训练与提高15-13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4÷=320.2-=1÷×=1(3+)×5=18 +÷=1 3.14×32=28.26+= 100×0.1%=0.1 0.1×30%=0.032÷1%-2=198 二、判断题。 (√)1、从下图中我们知道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 (√)2、下图是某校同学参加课外兴趣小组,其中参加歌咏小组的人数最多。 (×)3、下图是六一班喜欢各类活动的统计图,其中喜欢舞蹈类的占20%。

(×)4、一笼中,鸡兔共有100只,共有足360只。兔有90只。 (√)5、明明用6元钱买了2角和5角的邮票共18张,其中5角的有8张。 三、填空题。 1、为了表示某地区一年内月平均气温变化的情况,可以把月平均气温制成(扇形)统计图。 2、体育课上喜欢跳绳的有12人,则喜欢做游戏的有(18)人。 3、下图是光明小学六年级体育达标统计图,其中得良的人数比及格的多(43.75)%。 4、王师傅到家具厂买了桌子和椅子共19件。桌子每张35元,椅子每张20元,共付现金500元。桌子买了(8)张,椅子买了(11)张。 5、龟鹤同池,共有71只,脚数共有228只。龟有(43)只。 6、松鼠妈妈采松子,晴天每天采20个,雨天每天可采12个,它一连采了112个,平均每天采14个,这几天中有(6)天是雨天。 四、选择题。 1、要记录某地四个季度降雨量的情况,最好选用(A)统计图。

A、条形 B、折线 C、扇形 2、下图是小军的零花钱的分配情况,其中存入银行的有150元,则献爱心的钱数是(C)元。 A、22 B、100 C、110 3、池塘里有青蛙和鸭子共50只,共有脚130只。青蛙有(B)只。 A、35 B、15 C、50 4、小容有2分、5分的硬币共35枚,一共是1元1角5分,2分的硬币有(A)枚。 A、20 B、15 C、35 5、操场上停放着39辆三轮车和自行车。两种车的轮子总数是96个。三轮车有(C)辆。 A、39 B、18 C、21 五、奥数专区。 1、全班46人去划船,共乘12只船,其中大船每船坐5人,小船每船坐3人。问:大船有(5)只,小船有(7)只。 解题思路:假设12只船都是大船,则应该坐5×12=60(人),把小船也看成了大船,每船多坐5-3=2(人),所以小船的数量是:(60-46)÷2=7(只),大船有12-7=5(只)。 六、趣味数学。

40六年级数学应用题培优训练

六年级数学应用题培优训练 1. 甲乙两油库存油数的比是5:3,从甲库运出90桶放入乙库,甲、乙两库油数比是2:3,求乙库原有油多少桶? 2. 图书馆买来一批书,分别放在甲乙两个书架上,甲书架上放了这批书的52%,若从甲书架上拿出120本放在乙书架上,那么甲乙两个书架放的书的本数的比是2:3,这批书共有多少本? 3. 一堆煤,第一天运走的吨数与总吨数的比是1∶3,第二天运走 4.5吨后,两天正好运走了总数的一半,这堆煤有多少吨? 4. 甲乙两个车间的原来的人数的比是4;3,从甲车间调48人到乙车间,甲乙两车间的人数比是2:3,甲乙两车间原有多少人? 5. 园林绿化队要栽一批树苗,第一天栽了总数的1/5,第二天栽了136棵,这时剩下的与已栽的棵数的比是3:5。这批树苗一共有多少棵? 6. 修娄马公路,第一个月修了全长的31 ,如果再修10千米,已修的和未修的长度比是1:1。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7. 小敏和王刚都是集邮爱好者?小敏和王钢现在两人邮票枚数的比是3:4,如果王刚给小敏9枚邮票,那么他们的邮票张数就相等?两人共有邮票多少枚? 8. 甲乙两袋大米的重量比是9:7,如果从甲袋取出5千克倒入乙袋,则两袋大米的重量相等,原来甲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9. 一辆汽车从甲地到期乙地,3小时行的路和与全程的比是1:3,如果再行45千米,正好行到甲快车两地的中点,甲乙两在相距多少千米? 10. 有一个书架上装有两层的书,上层书的数量与下层书的数量比是5:6,从上层拿30本书到下层后,上、下两层书数量之比为3:4,上、下两层原

有书各多少本? 11. 学校计划把植树任务按5∶3分给六年级和其它年级?结果六年级植树的棵数占全校的75%,比计划多栽了20棵?学校原计划栽树多少棵? 12. 小明读一本书,上午读了一部分,这时读的页数与未读页数的比是1∶9;下午比上午多读6页,这时已读的页数与未读的页数的比变成了1∶3?这本书共多少页? 13. 甲乙两袋糖的重量比是4∶1,从甲袋中取出10千克糖放入乙袋,这时两袋糖的重量比为7∶5,求两袋糖的重量之和。 14. 六(l )班参加气象兴趣小组的人数是没有参加气象小组人数的21,后来又有6人加人了气象小组,这样参加的人数是未参加人数的5 4。这个班共有学生多少人? 15. 一批零件,已知加工完的个数与未加工的个数之比是1:3,再加工150个,已加工的零件个数与未加工的零件个数之比为2:3,则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 16. 某班缺席人数是出席人数的1/9,后又有一个同学去开会,这样缺席人数上出席人数的3/22,已知这个班男生比女生多1/12,这个班有男生女生各多少人? 17. 甲乙两堆煤原来吨数比是5:3如果从甲堆运90吨放入乙堆,这时两堆吨数相等,甲、乙原来名多少吨? 18. 张师傅加工一批零件,第一天完成的个数比是1∶3?如果再加工15个,就可以完成这批零件的一半?再加工的15个零件是零件总个数的( )? 19. 一辆汽车从A 城到B 城,第一天行驶的路程与全程的比是1:10,如果再行驶360千米,就可以行驶到全程的一半?问从A 城到B 城的公路长是多少千米?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六年级数学检测 制卷: 分 ,可以选用( )统计图表示;如果想要表示出,可以选用( )统计图表示;如果要清楚地了解各部分,可以用( )统计图表示. 3分米,底面半径是3分米,底面积是( )平方分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 )立方厘米. 3、一个圆柱体削去12立方分米后,正好削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这个圆锥体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4、用10的4个因数组成的比例是( ). 5、如果3A=7B(A 、B 不等于0),那么B:A=( ):( ). 6、实际产量比计划产量增加72 ,实际产量是计划产量的( ),计划产量是实际产量的( ),计划产量比实际产量少( ). 7、一种压路机滚筒是一个圆柱体,它的底面直径是2米,长2米,如果旋转5圈,一共压路( )平方米. 8、把一根2米长的圆柱体木料截成3段,表面积增加了12平方分米,这跟木料的体积是( )立方米. 9、一个圆锥的体积是96平方分米,底面积是8平方分米,它的高是( )分米. 10、将一个边长为6分米的正方形纸片卷成圆柱筒,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 )平方分米. 11、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体积和底面积相等.若圆柱的高是15厘米,那么圆锥的高是( )厘米.若圆锥的高是15厘米,那么圆柱的高是( )厘米. 12、把一个三角形按3:1放大,原来三角形的底是5厘米,高是4厘米,放大后的底是( )厘米,高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二、判断题 1×6=6分 1、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 ( ) 2、把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都扩大3倍,体积也扩大了9倍………… ( ) 3、一个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那么它们一定等底等高…………… ( ) 4、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d,高是πd,它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 ) 5、一个圆锥和一个长方体等底等高时,它们的体积相等………………… ( ) 6、比例的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0.25,另一个内项必为 4.………………………….. ( ) 三、选择题 2×8= 16分(填序号)

小学六年级数学练习六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练习六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第40页练习六;《作业本》第18页。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对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的理解,巩固折线统计图的制作过程和方法,提高制图技能。 2、进一步理解折线统计图的应用价值,增减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折线统计图的格式和作用,并能在教师帮助下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看图计算 教具准备:投影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回忆 1、折线统计图是用什么来表达数量的多少的? 2、折线统计图在表达数量时的最大优点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过折线统计图吗? 3、折线统计图如何绘制?应注意什么? 二、练习六教学。 1、谈话:某厂业务部要做以下两项统计,一是去年各车间的产值统计,二是近5年来全厂产值的发展变化情况。 你认为每种统计选择哪种统计图比较合理?说说理由。 2、教学第1题。

(1)讨论:统计图的标题应补充什么?你从图中能够想到什么? (2)反馈交流。 (3)根据统计表画好折线统计图。 3、学生尝试完成第2、3题。(投影反馈) 4、思考题:(略) 5、补充题: 小明家去年一年的电话费(含上网费)统计如下,请把它改制成折线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说一说小明家去年电话费的变化情况,猜测一下变化的原因。 147 188 196 130 147 208 185 254 190 248 134 169

284 188 196 130 147 208 185 254 190 248 134 169 284 188 196 130 147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 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

六年级下册数学思维培优训练及答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思维培优训练及答案 一、培优题易错题 1.有这样一个数字游戏,将1,2,3,4,5,6,7,8,9这九个数字分别填在如图所示的九个空格中,要求每一行从左到右的数字逐渐增大,每一列从上到下的数字也逐渐增大.当数字3和4固定在图中所示的位置时,x代表的数字是________,此时按游戏规则填写空格,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共有________种. 【答案】2;6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知,x<4且x≠3,则x=2或x=1, ∵x前面的数要比x小,∴x=2, ∵每一行从左到右、每一列从上到下分别依次增大, ∴9只能填在右下角,5只能填右上角或左下角,5之后与之相邻的空格可填6、7、8任意一个,余下的两个数字按从小到大只有一种方法, ∴共有2×3=6种结果, 故答案为:2,6 【分析】根据题意得到x=2或x=1,由每一行从左到右、每一列从上到下分别依次增大,得到x只能=2,9只能填在右下角,5只能填右上角或左下角,得到结果. 2.一个自然数若能表示为两个自然数的平方差,则这个自然数称为“智慧数”.比如:22-12=3,则3就是智慧数;22-02=4,则4就是智慧数. 从0开始第7个智慧数是________ ;不大于200的智慧数共有________ . 【答案】8;151 【解析】【解答】解:(1)首先应该先找到智慧数的分布规律. ①∵02-02=0,∴0是智慧, ②因为2n+1=(n+1)2-n2,所以所有的奇数都是智慧数,③因为(n+2)2-n2=4(n+1),所以所有4的倍数也都是智慧数,而被4除余2的偶数,都不是智慧数. 由此可知,最小的智慧数是0,第2个智慧数是1,其次为3,4, 从5起,依次是5,7,8; 9,11,12; 13,15,16; 17,19,20… 即按2个奇数,一个4的倍数,三个一组地依次排列下去. ∴从0开始第7个智慧数是:8; 故答案为:8; ( 2 )∵200÷4=50, ∴不大于200的智慧数共有:50×3+1=151. 故答案为:151.

六年级数学培优补差

六年级数学培优补差工作总结 单位:晨阳路学校 姓名: 郭盼盼 时间:2019年1月

六年级数学后进生转化工作总结 学困生对学习数学感到困难以致跟不上,因此组织后进生参加教师有目的性的活动,就是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本学期我对培优补差工作十分重视。 转化学困生,教师应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的情况,做好各类学生的思想教育与 学业辅导工作,使她们都能得到适合于自己的提高与发展。一般来说,学生成绩差的原因就是多方面的,第一就是她们智力发展水平低,观察抽象、分析能力较差。第二就是她们非智力因素方面也表现较差,求知欲低,学习信心不足,对数学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兴趣。要做好传化学困生的学习的工作,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她们落后的原因,针对她们的实际情况,从发展学困 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方面下功夫,有计划地介绍适应她们的学习方法,并从每个学习环节中做一系列的学法指导工作。 一、将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放在首位。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动力性作用,不少学习差的学生,往往表现在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教师经常关心接近她们,对它们进行引导与鼓励外,还要实实在在地给她们介绍一些培养兴趣的肺腑,锻炼意志的途径,提供一些她们能够享受学习乐趣的活动。 1、学困生自觉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的操作方式。 阅读一些自己感到有意思的数学材料。有意识地欣赏数学中的简单、统一、对称、奇巧等美的特征。寻找与解决与自己有直接关系的数学问题。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确定学习的小目标,并体会成功的喜悦。与自己喜欢的朋友一起解题瞧书,当瞧不懂教材时,试着抄一遍教材,慢慢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从听懂一节课,会解一道题做题,逐步对数学产生兴趣。 2、锻炼坚强的意志品质的操作方式。数学学习具有比其它学科更加困难,更需要付出艰苦努力,要求有更坚强的毅力与耐心。但学困生往往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没多久就会被各种欲望而代替,使学习心思无法集中在学习上。因此我们给出下列锻炼意志的建议:将自己的誓言写在面前,确定一个目标,存有不达到目的不停止学习的理念,成功一次自我赞赏一次,从而逐步加长学习时间。突然改变主意的方法,当一个非学习的活动十分吸引自己时,突然告诫自己去学习,从而战胜自己原本的愿望,能够获取成功,则意味着自己已成了意志坚强的“巨人”。利用数学本身的特点培养自己的自觉性、坚韧性与自制性。学会严守计划,按时完成数学作业,养成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鼓励等习惯。 二、智力因素的开发就是学困生的当务之急。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想象力贫乏,使学困生付出与优生同等代价时,仍然难以将学习数学搞上去的真正原因。背同样一段数学法则,优生一两遍,学困生可能十多遍也无法记住,每遇到这样的情况,学困生会认为自己“天生就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文化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文化 中国古代的分数除法 分数除法在我国的古时候曾经被称为“经分”,最早出现在我国古代数学的经典著作《九章算术》中。 在《九章算术)的“方田”一章中,记述了多连关于分数除法 运算题,其中一题内容如下,今有七人,分八钱三分钱之一,问人得几何?答日:人得一钱二十一分钱之四这道题到成果式是这样的;8又三分之一除以7得1又24分之一。 《九章算术》中给出了相当完整的分数运算法则,基本上和现在的算法- .致,是世界上最早系统论述分数运算法则的数学著作。 该书在运算分数除法时采用先将两个分数通分,使分子相除的运算方法,即a/b÷c/d=ad/bd÷bc/bd=ad/bc 分数除法的颠倒相乘法,过去人们认为是公元3世纪著名的数学家刘徽提出的。 1984年,在湖北省出土了一批数学竹简,学术界将其定名为《算数书》。《算数书》是一部数学问题集,绝大多数内容和题目产生于秦或先秦。《算数书》有明确的关于分数除法运算颠倒相乘法的记载。这比印度数学家在公元9世纪才提出的把除数颠倒相乘的分数除法法则早1000多年。 因此,《算数书》取代《九章算术》成为目前所知道的中国传统数学最早的著作。

圆周率‘简史”(轮于滚一圈可以滚多远?) 轮子是古代的重要发明,由于轮子的普遍应用,人们很容易想到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轮子滚。国可以浪多远?显然轮子越大,滚得超远,那么滚动距离与轮子的直径之间有没有关系呢? 最早的解决方案是测量。人们在多次测量之后,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其直径的3倍多。我国现存的有关圆周率的最早记载是2000多年前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 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从圆内接正多边形和圆外切正多边形两个方向上同时逐步逼近圆,获得了圆周率的值介于223/71和22/7与之间。 在我国,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微首先得出了较精的固周奉的值。他采用了“割圆水”,即用圆内接上多边形从一个方向逐步逼近圆,一直算到圆内接2192边形,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是3.14. 大家更热悉的是我国南北朝时著名数学家祖冲之所作的贡献吧!1500多年前,祖冲之算出π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一成就在世界上领 先了约1000年。 随着数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摆脱求正多边形周长的繁杂计算方法。,寻找求圆周率的新方法。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带来了计算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次月考测试卷 一、认真读题,谨慎填写。(6、7、8、9、13题每空2分,共35分) 1. 沿着圆柱的高剪开,侧面展开得到一个( )或者( ),如果是正方形则圆柱的( )和( )相等。 2、一个圆柱有( )条高,一个圆锥有( )条高。 3.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2厘米,高是3厘米,它的底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是( )。 4.将一个边长为5分米的正方形纸片卷成圆柱筒,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 )平方分米。 5.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如果圆柱的体积是24立方分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如果圆锥的体积是24立方分米,那么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如果它们的体积相差24立方分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6、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高是5厘米,它的侧面积是( )平方厘米,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7. 把棱长为6分米的正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8. 一个圆锥体的底面周长是62.8㎝,高是21㎝,体积是( )。 9. 将一张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以一条边为轴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圆柱体,这个圆柱的体积是( )或( )立方厘米。 10、在一个高24厘米的圆锥形量杯里装满了水,如果将这些水倒入与它底面积相等的圆柱形量杯中,水面高( )厘米。 12、如果y=8x (y 不等于0),那么y 和x 成( )比例;如果xy=45,那么y 和x 成( )比例。 13、在一个比例中,两个比的比值都是8,这个比的内项为3和4,则这个比例式应该是( )。 14、a ÷b=c (a 、b 、c 均不为0),当a 一定时,b 和 c 成( )比例关系;当b 一定时,a 和 c 成( )关系;当c 一定时,a 和b 成( )关系。 二、巧思妙断,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5分) 1.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 3 .( ) 2、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1 3 ,圆柱与圆锥一定等底等高。( ) 3.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都可用底面积×高来表示。( ) 4、正方体的体积与它的棱长成正比例。 ( ) 5、一个同学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和速度成反比例。( ) 三、反复比较,精心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下面( )图形是圆柱的展开图。(单位:cm ) 2.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2倍,高不变,它的体积就扩大( )。 A 、1 2 B 、2倍 C 、4倍 D 、8倍 3.一个圆锥的体积、底面积与另一个圆柱的体积、底面积相等。已知这个圆锥的高是6厘米,那么另一个圆柱的高是( )厘米。 A 、2 B 、3 C 、12 D 、8 4.把一个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若干个扇形,然后切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下面哪句话是正确的?( ) A 、表面积和体积都没变 B 、表面积和体积都发生了变化 C 、表面积变了,体积没变 D 、表面积没变,体积变了 5、下列各项中,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的是( )。 A. 圆的半径与面积 B. 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 C. 烧煤总量一定,每天烧煤量与所烧天数 D .车轮直径一定,行驶的路程和车轮转数 四、解比例(每题3分,共12分) 0.6:0.2=X: 4 1 15:3X=4:6

小学六年级数学培优训练知识讲解

小学六年级数学培优 训练

小升初思维训练(1) 一、快速填空。 1.a是一个三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精确到百分位约是70.70,a最大可以是(),最小是()。 2.b是一个大于0的自然数,且a=b+1,那么a和b的最大公约是(),最小公倍数是()。3.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用了5时,返回时速度提高了20%,这样将比去时少用()时。 4.一套西服的价格是250元,其中上衣价钱的1/6正好与裤子价钱的1/4相等。每件上衣()元,每条裤子()元。 5.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2:5:8,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90,甲数是()。 6.在一个密封的不透明的袋子里装了两只红球,两只黄球,明明伸手任意抓一只球,抓到红球的机会是()。 7.8(x-3)-5x = 27 ,x=( )。 8.把一杯20升的纯牛奶喝掉2升,再用水填满,则牛奶的浓度为()。 二、准确计算。 1.1-3+5-7+9-11+…-1999+2001 三、解决问题。 1.小红看一本书,已看的页数与未看的页数比是1:5,如果再看10页这时已看页数占全书总页数的25%,这本书共多少页?

2.甲、乙两桶油共68千克,若从甲桶中取出它的1/4,从乙桶中取出它的1/3后,两桶油剩下的一 样重。那么,原来甲、乙两桶油各多少千克? 3.两列火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快车行完全程需要20时,慢车行完全程需要30时。开出1 5时后两车相遇。已知快车在相遇前途中停留了4小时,慢车在相遇前途中停留了几时? 4.一项工程单独完成甲队需要10天,乙队需要15天,丙队需要20天,三队一起干,甲队中途撤走,结果一共用了6天,甲队实际干了几天? 5、幼儿园大班和中班共有32名男生,18名女生,已知大班中男生和女生的比是5:3,中班中男生和女生的比是2:1。那么大班有女生多少名? 小升初思维训练(2) 一、快速填空。(40分) 1.在一块边长是20厘米的正方形木板上锯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剩下的边料是()平方厘米。 2.时钟3点时,分针和时针所成的角是()角,()角是这个角的2倍。 2.一个圆柱形水桶,里面盛有18升水,正好盛满,如果把一块与水桶等底等高的圆锥形实心木块放入水中,桶内还有()升水。

2018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26分) 1、如果下降5米,记作-5米,那么上升4米记作( )米;如果+2千克 表示增加2千克,那么-3千克表示( )。 2、在数轴上,从表示0的点出发,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到A 点,A 点表示的数 是( );从表示0的点出发向左移动6个单位长度到B 点,B 点表示的数是 ( );表示距离0的点5个单位长度的点是( )。 3、一个圆柱,如果底面直径不变,高增加到原来的2倍,体积就增加到原来的( ) 倍;如果高和直径都增加到原来的2倍,体积就增加到原来的( )倍。 4、如果把平均成绩记为0分,+9分表示比平均成绩( ),-18 分表示( ),比平均成绩少2分,记作( )。 5、 ( ):20=八折= ( )%=( )成=) 60()40(。 6、小明将600元存入银行整存整取2年,年利率3.06%,到期时一共可取得 ( )元。 7、一款MP3打八折出售,如果这款MP3原价300元,现价比原价便宜( ) 元。 8、一个装满水的圆锥形容器高9厘米,如果将水全部倒入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 柱形容器中,则水高( )厘米。 9、一件西服打9折出售,售价是270元,原价是( )元。 10、一个圆锥体的底面周长是62.8㎝,高是21㎝,体积是( )。 11、将一个边长为5分米的正方形纸片卷成圆柱筒,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 ( )平方分米。

12、如果-2表示比70小2的数,那么0表示的数是( ),—9表示的数是 ( ),+6表示的数是( )立方分米。 13、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这个圆锥体的高是圆柱体 的高的( )倍。 14、一根圆木底面的直径和高都是3分米,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_______。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8分) 1、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3 1。 ( ) 2、最小的正数是0。 ( ) 3、利率就是利息与本金的比值。 ( ) 4、0.37米可以写成37%米。 ( ) 5、百分数化成分数后都是真分数。 ( ) 6、圆柱的体积一定比与它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大。 ( ) 7、一件商品先涨价10%,再降价10%,价格不变。 ( ) 8、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高”计算。 ( )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6分) 1、-5,-45,+7,+1.3,0,-1,负数有( )。 A 、2个 B 、3个 C 、4个 2、某种衣服每件220元,都降价100元,降价百分之几?列式是( ) A 、 100÷220 B 、(220-100)÷220 C 、(220-100)÷100 3、纺织厂2月份织布25000米,3月份织布30000米。3月份比2月份增产( )。 A 、二成 B 、八成 C 、一成二

六年级数学寒假能力训练与提高15-6 苏教版

小学六年级数学寒假能力训练与提高作业六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1-41=121 5-75=730 274×169=121 2-32×2=32 1047-998=49 41 +61 =125 3.7+1.9=5.6 2÷14+76 =1 225+475=700 19.3-2.7=16.6 21 +43 =45 3.2×0.25-0.25=0.55 1 8 × 32 × 1 4 =1 7 4 - 4× 1 4 =43 ( 1 8 + 1 3 )×24=11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 × )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一个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 × )2、李师傅加工了105个零件,全部合格,合格率就是105%。 3、观察下面各题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判断是否正确。 ( × )(1)8×53+8×52+8 ( × )(2)14.3-(53 +2.4÷32 2) =8×(53+52+8) =14.3-(53 +9) =72 =14.3-9.6 =4.7 ( × ) (3)(1411 -75 +285 )×84+101 ( √ ) (4)12.75-[616-(4.5+32 1)] =(1411-1410+285)×185 =12.75-[616-61 6] =(141+285 )×185 =12.75-0 =286 ×185 =12.75 =149 39 三、填空题 1、把86 :714 化成最简比是(3:8/83 ),比值是(83 /0.375)。 2、把4.5%化成分数是( 2009 ),化成小数是( 0.045 )。

3、下图中,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是(43 ),用小数表示是( 0.75 ),用百分数表示是( 75% )。 4、把上面的数字卡片打乱后反扣在桌子上,从中任意摸一张,摸到( 2 )的可能性最大,可能性是(83 );摸到( 0 )的可能性最小,可能性是(8 1 )。 四、单项选择 1、15.5%去掉百分号,这个数就是( A )。 A.扩大100倍 B.缩小100倍 C.扩大10倍 2、某班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5 1,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C ) A. 65 B.116 C.11 5 3、一本课外书,已经看了32,剩下的与已经看了的页数之比为(A )。 A.1:2 B.2:3 C.3:2 4、甲筐苹果的 83与乙筐苹果的125一样重,那么( A )。 A.甲筐重 B.乙筐重 C.一样重 五、奥数专区 1、有两筐苹果,第二筐比第一筐少4 1,从第二筐拿走4.2千克后,第一筐与第二筐的比是8:5。第一筐苹果比原来第二筐苹果多( 8.4 )千克。 解题思路:解法1:列综合式: 4.2÷(1-41-85)×41 =4.2÷(43-85)×4 1 =4.2÷81×41 =33.6×4 1=8.4(千克)。所以第一筐苹果比原来第二筐苹果多8.4千克。 解法2:现在第二筐是第一筐的5÷8=85;4.2千克是第一筐的1-41-85=81 ;

最新小学六年级数学培优训练含答案

最新小学六年级数学培优训练含答案 一、培优题易错题 1.某工厂一周计划每天生产电动车80辆,由于工人实行轮休,每天上班人数不同,实际每天生产量与计划量相比情况如表(增加的为正数,减少的为负数): 日期一二三四五六日 增减数/辆+4-1+2-2+6-3-5 (2)本周总生产量是多少辆?比原计划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增加或减少多少辆? 【答案】(1)解:生产量最多的一天比生产量最少的一天多生产6-(-5)=6+5=11辆;(2)解:总产量4+(-1)+2+(-2)+6+(-3)+(-5)+80×7=561辆, 比原计划增加了,增加了561-560=1辆. 【解析】【分析】(1)根据列表得到生产量最多的一天是星期五,是(80+6)辆,产量最少的一天是星期日是(80-5)辆,生产量最多的一天比生产量最少的一天多生产6-(-5)辆;(2)根据题意总产量是80×7+4+(-1)+2+(-2)+6+(-3)+(-5),找出相反数,再由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求出本周总生产量,得到比原计划增加或减少了的值. 2.操作探究:已知在纸面上有一数轴(如图所示), (1)操作一: 折叠纸面,使数字1表示的点与﹣1表示的点重合,则﹣3表示的点与________表示的点重合; (2)操作二: 折叠纸面,使﹣1表示的点与5表示的点重合,回答以下问题: ①10表示的点与数________表示的点重合; (3)②若数轴上A、B两点之间距离为15,(A在B的左侧),且A、B两点经折叠后重合,求A、B两点表示的数是多少? 【答案】(1)3 (2)﹣6 (3)解:由题意可得,A、B两点距离中心点的距离为15÷2=7.5, ∵中心点是表示2的点, ∴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是﹣5.5,9.5. 【解析】【解答】解:(1)因为折叠纸面,使数字1表示的点与﹣1表示的点重合,可确定中心点是表示0的点, 所以﹣3表示的点与3表示的点重合, 故答案为:3;(2)①因为折叠纸面,使﹣1表示的点与5表示的点重合,可确定中心点是表示2的点, 所以10表示的点与数﹣6表示的点重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完美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完美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填空题。(20分) 1、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的底面积和体积分别相等,已知圆柱体的高6厘米,那么圆锥体的高是(_______)厘米。 2、一个半圆的周长是20.56厘米,这个半圆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 3、海平面的海拔高度记作0m,海拔高度为+450米,表示(________),海拔高度为-102米,表示(_____________)。 4、填>、<或= 6.25米______ 625厘米 348克_______ 0.348千克 2490米______ 1.5千米 650米______ 6.5千米 8.7元_______ 870角7.099米_______ 7.1米 5、我国大约有12.5亿人,每人节约一分钱,一共可以节约______万元。 6、一段路,甲车5小时行完,乙车4小时行完,那么乙车的速度比甲车快 (______)%. 7、一个圆锥与一个圆柱的底面积相等,已知圆锥与圆柱的体积比是1:9,圆锥的高是4.8厘米,则圆柱的高是(______)厘米。 8、把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球各5个放到袋子里。从中至少取(____)个球,可以保证取到两个颜色相同的球。 9、大圆半径是小圆半径的2倍,大圆面积比小圆面积多12平方厘米,小圆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 10、一个减法算式中,减数与被减数的比是5:8,减数与差的比是(_______)。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里)(10分) 1、一双鞋子如果卖112元,可赚40%,如果再少卖16元,仍可赚()。A.20% B.22% C.25% D.30% 2、一个两位数除以5余3,除以7余5,这个两位数最大是() A.72 B.37 C.68 D.33 3、明明早上7:30从家里出发,8:00到校,路上走了( )。 A.10分B.25分C.30分 4、画一个周长是18.84厘米的圆,圆规的两脚之间的距离应该是()厘米。A.3 B.6 C.9 D.12 5、盐是10克,水是100克,则盐和水的比是() A、1:10 B、1:11 C、1:9 三、判断题:对的在()里画“√”,错的画“×”。(10分) 1、两个大小不同的圆,虽然直径都增加1厘米,但周长却增加的一样多。() 4、用四舍五入法将0.6295精确到千分位是0.630。() 5、一个数乘以真分数,积一定比这个数小。() 四、计算题。(30分) 1、直接写出得数. 5.1-3.9= 6.7+2.4= 0×4.8= 25×0.8= 9.5-0.5×2= 7.8×5= 10÷25= 5.4×0.2= 0.95+6.05= 12-2.5×0.4= 2、列竖式计算。(后两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50.4×1.9= 17.1÷0.38= 2.56×0.98≈ 3.25÷0.96≈

六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训练(超强)

小升初总复习——数与代数 ——计算能力过关专项训练 学习目标 1. 对简单计算题,能快速、准确写出答案。 2. 能熟练化简比及求比值;并理解二者之间的区别。 3. 能熟练进行四则混合运算,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4. 能熟练解方程。 5. 能熟练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6. 读懂文字题,能正确列式计算。 实例演练 1.直接写出得数。 21×31= 7×493= 92×43= 76×32= 83×12= 125×24= 107÷2= 12÷43= 1÷73= 32×94= 109÷53= 8÷54= 87÷87= 43÷23= 41 ÷3= 32×43= 53-21= 1514×73= 240÷43= 218 ×167= 135÷135= 31×12= 43÷31= 154×75= 94÷3 1= 1÷74= 119÷3 = (41+61)×12= 1-65÷65= 85÷45×1= 32÷61×61= 31×73÷31= (54+51)×8 1= 2、求比值 1 : 21 3248 0.12 : 0.3 3.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41 : 6 5 5.6 : 0.7 15 : 12 4.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用简便方法算。 (1)185×24 (2)254×3215 (3)(43-21)×3 2

(4)65×92×403 (5)(41+75)×28 (6)53×43+53×41 (7)3- 158÷54 (8)87×154÷30 21 (9)67×111 + 65÷11 (10)(43-81)÷125 (11)133269 ÷ (12)33 41211365÷÷ (13)98353489?÷ (14)(81165+)÷12 7 5.解方程。 (1)54x =103 (2)61+3x =31 (3)21872=? x (4)6 543=÷x (5)x -50%x =12 (6)125%10x +=()

小学六年级数学培优训练含答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培优训练含答案 一、培优题易错题 1.甲、乙两商场以同样的价格出售同样的商品,并且又各自推出不同的优惠方案:在甲商场累计购物超过100元后,超出100元的部分按90%收费;在乙商场累计购物超过50元后,超出50元的部分按95%收费.设小红在同一商场累计购物x元,其中x>100. (1)根据题意,填写下表(单位:元): (2)当x取何值时,小红在甲、乙两商场的实际花费相同? (3)当小红在同一商场累计购物超过100元时,在哪家商场的实际花费少? 【答案】(1)271;0.9x+10;278;0.95x+2.5 (2)解:根据题意,有0.9x+10=0.95x+2.5,解得x=150,∴当x=150时,小红在甲、乙两商场的实际花费相同。 (3)解:由0.9x+10<0.95x+2.5,解得x>150,由0.9x+10>0.95x+2.5,解得x<150. ∴当小红累计购物超过150元时,在甲商场的实际花费少. 当小红累计购物超过100元而不到150元时,在乙商场的实际花费少.当小红累计购物150元时,甲、乙商场花费一样 【解析】【解答】解:(1)在甲商场:271,0.9x+10;在乙商场:278,0.95x+2.5.【分析】(1)根据提供的方案列出代数式; (2)根据(1)中的代数式利用费用相同可得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即可; (3)列不等式得出x的范围,可选择商场. 2.如图,阶梯图的每个台阶上都标着一个数,从下到上的第1个至第4个台阶上依次标着-5,-2,1,9,且任意相邻四个台阶上数的和都相等. (1)求前4个台阶上数的和是多少?

(2)求第5个台阶上的数是多少? (3)应用求从下到上前31个台阶上数的和. 发现试用含k(k为正整数)的式子表示出数“1”所在的台阶数. 【答案】(1)解:由题意得前4个台阶上数的和是-5-2+1+9=3 (2)解:由题意得-2+1+9+x=3, 解得:x=-5, 则第5个台阶上的数x是-5 (3)解:应用:由题意知台阶上的数字是每4个一循环, ∵31÷4=7…3, ∴7×3+1-2-5=15, 即从下到上前31个台阶上数的和为15; 发现:数“1”所在的台阶数为4k-1 【解析】【分析】(1)由台阶上的数求出台阶上数的和即可;(2)根据题意和(1)的值,求出第5个台阶上的数x的值;(3)根据题意知台阶上的数字是每4个一循环,得到从下到上前31个台阶上数的和,得到数“1”所在的台阶数为4k-1. 3.某工厂一周计划每天生产电动车80辆,由于工人实行轮休,每天上班人数不同,实际每天生产量与计划量相比情况如表(增加的为正数,减少的为负数): 日期一二三四五六日 增减数/辆+4-1+2-2+6-3-5 (2)本周总生产量是多少辆?比原计划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增加或减少多少辆? 【答案】(1)解:生产量最多的一天比生产量最少的一天多生产6-(-5)=6+5=11辆;(2)解:总产量4+(-1)+2+(-2)+6+(-3)+(-5)+80×7=561辆, 比原计划增加了,增加了561-560=1辆. 【解析】【分析】(1)根据列表得到生产量最多的一天是星期五,是(80+6)辆,产量最少的一天是星期日是(80-5)辆,生产量最多的一天比生产量最少的一天多生产6-(-5)辆;(2)根据题意总产量是80×7+4+(-1)+2+(-2)+6+(-3)+(-5),找出相反数,再由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求出本周总生产量,得到比原计划增加或减少了的值. 4.某检修小组乘一辆汽车沿东西走向的公路检修线路,约定向东走为正,某天从A地出发到收工时,行走记录如下(单位:km):+15,﹣2,+5,﹣1,+10,﹣3,﹣2,+12,+4,﹣5,+6 (1)收工时,检修小组在A地的哪一边,距A地多远? (2)若汽车每千米耗油3升,已知汽车出发时油箱里有180升汽油,问收工前是否需要中途加油?若加,应加多少升?若不加,还剩多少升汽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