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汽车产业的全球化和重组

国际汽车产业的全球化和重组
国际汽车产业的全球化和重组

国际汽车产业的全球化和重组

2001-9-28

进入90年代,当我们还在“闭门造车”,或者说得更确切些,向外资开启了久闭的大门试图实现“闭门造车”的目标时,国际汽车产业却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加入WTO在即,中国汽车工业即将直面国际竞争,这才发现这一变化是如此深刻,足以影响中国汽车产业的“筋骨”和其发展模式。于是,政府、产业界和学界对未来模式的探讨和争论变得异常激烈。但无论未来的发展模式如何,却再也不能无视国际汽车产业的竞争规律和未来走向,也就是说,准确把握国际汽车产业的发展规律,应是我们考虑和设计未来发展模式的基本前提。

一、国际汽车产业的两大变化:全球化和跨国界重组

本世纪的最后10年,国际汽车产业发生了两个极为显著而又相互关联的变化,一是汽车产业的全球化,二是跨越国界的巨型汽车企业之间的重组与联合。此两大变化的直接结果,是实质性地改变了传统的资源配置方式、产业竞争模式和产业组织结构,并对各国政府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汽车产业发展模式带来了严峻挑战。

(一)发展模式的全球化

汽车产业全球化的特征真实地反映了世界经济变化的新特点和新趋势。汽车产业的全球化表现为两个特点:一是当前汽车产业的国家发展战略从过去依赖本国的能力、知识、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国内零部件供应商、国内市场特征和顾客偏好,转向了物理资源的比较优势,进而采取了开放型竞争战略和比较优势战略。因为,仅仅依靠一个国家内部的资源同时在多个功能领域、多个文化环境、多个行政管理地域内开展竞争,已经不够了。

二是国际主要汽车制造公司的竞争战略和资源配置方式已经超越了一个国家的地理边界,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资源,以追求最佳的配置效果。跨地域全球性的产业合理化调整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准则,产业链条中所有的活动都不是在一个国家的框架内实现的,而是基于全球平台操作的。跨国公司利用全球资源,实现投资、开发、生产、采购和销售的最优化,以适应各地区不同的环境和市场偏好的需要,提高其竞争力和谋取竞争优势。例如,在过去的投资模式中,跨国公司在本国建立、保持研究和开发机构,对于目标国市场采取复制产品的方式进行投资。而目前,跨国公司采取将各个功能活动和能力分配给全球市场的方式,也就是说不同国家市场多样性的重要性优先于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全球化带来了汽车产业的三大变化:

第一,全球化改变了汽车工业的竞争格局。一方面,产生了有限数量的建立了全球化产业体系的跨国公司。例如福特汽车公司的国外资产已占其总资产的31%以上。大众公司德国之外的产量由1981年的37%,增加到1999年的61%,增长了24个百分点(见附表1)。另一方面,曾经在本国市场非常强大而且在海外也获得了成功的汽车总装企业,已经不能再仅根据自己的情况运营了。一些以前曾经在各自本国市场经营状况一般甚至很不错的竞争者,例如罗孚、萨伯和沃尔沃等,已经不再具有独立的经济生存能力。对汽车制造厂商而言,如果他们仍然继续扮演地区制造商的角色,而仅在一个国家内部运作,那么在新的条件下就会面临生存的危机;如果他们能够迅速从地区制造商的角色转化为全球制造商的角色,那么就获得了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二,全球化导致了产业分工模式的重新构筑。全球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结构最重要的变化之一是,抛弃了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之间垂直一体化的生产组织形式以及零部件工业按地理范围的发展模式。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的关系既不是过去垂直一体化结构中的包容关系,也

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采用分散的以合同为联系的网络型组织模式,零部件企业专业化地面向全球所有的顾客企业,满足整车企业零部件全球采购的需要。伴随着垂直一体化产业组织形式的被打破,零部件工业出现了两个重要变化:一方面,是汽车零部件工业区域性的特点被国际化所替代,在零部件企业总数量大幅度减少的同时,国际化专业性的集团公司却越来越多(见附表2),零部件跨国公司在1988~1998年的10年间,从没有一家猛增到240家;另一方面,零部件工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低工资成本国家和地区大量转移,并与大的零部件跨国公司(主要在欧、美、日)形成层级供应关系。这些变化导致了两个令人鼓舞的成果,其一是零部件工业全球资源的再配置和全球范围内提供配套,极大地提高了规模经济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规模效益,显著降低了成本;其二是明显提高了零部件企业的新产品创新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这些成果的进展又使得整车和零部件企业间的分工模式进一步演化,如整车制造公司生产和研发的外部化(详见下文)。

第三,全球分工导致了汽车产品的全球性特征。整车制造企业零部件的全球采购以及零部件工业的国际化,模糊了汽车产品的“国家特征”,使其成为了典型的国际化产品。在日、美、欧等国家和地区,人们甚至很难说清楚在这里制造的汽车属于哪个“国籍”,例如车身在德国制造,但发动机、变速箱或其他部件就可能从其他国家(地区)进口。

(二)跨国界产业重组与联合

全球化推动了跨国公司之间的联合兼并以及战略联盟的形成。当前国际汽车产业的重组具有两大特点:一是跨国界、跨地区的重组与联合,特别是汽车工业先进国家之间的重组。例如,西欧企业与美国企业的重组,西欧与日本企业、美国与日本企业的重组等。

二是集中在具有庞大规模的跨国公司之间的重组,重组的规模远远超过了以往的案例。例如,80年代法国的雷诺曾经购买了美国的第四大汽车公司——美国汽车,德国宝马公司购买了

英国唯一的民族汽车企业罗浮公司,1989年福特购买了英国生产豪华轿车的美洲虎公司。但是,这些兼并案涉及的公司,其年产量几乎都在30万辆以内。而戴姆勒公司与克莱斯勒公司的合并是历史上第一次涉及两个产量在120万辆和300万辆的巨型企业之间的合并,随后出现的案例涉及企业的产量都在百万或数百万辆。

仅1998年世界汽车工业就发生了618件兼并收购案,交易金额总计达806亿美元,其中戴姆勒奔驰与克莱斯勒的合并涉及金额495亿美元(见附表3)。零部件工业的兼并重组也十分活跃,1999年美国国内最大的安全气囊生产企业TRW通过激烈竞争,以70亿美元并购了英国的大型零部件生产企业卢卡斯,使其能够与德尔福、博世相媲美,成为世界“三大”零部件跨国公司。

1964~2000年的26年间,轿车和旅行车整车制造企业的数目从52家骤减到10家,减少了4/5多,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其中仅有不足1/5的企业能够保持经济的独立性(见附表4)。载重卡车企业,西欧国家由1965年的40家减少到1999年的14家(不全部是独立存在的载货卡车制造企业,例如,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既生产轿车、客车、也生产卡车,而沃尔沃公司将轿车业务出售后,仅是商用车(客车、卡车)制造企业。)(见附表5)。在制造厂商数量大幅减少的同时,世界汽车工业的总产量却增长迅速,1980年和1999年的年产量分别为3880万辆和5550万辆,后者是前者的1.43倍。

当我们还在争论400万辆俱乐部是否存在,并长期苦于15万辆或20万辆经济规模难以达到时,事实上,跨国公司之间通过兼并、控股、参股等方式,已初步形成了六大跨国集团,即通用——菲亚特——铃木——富士重工——五十铃集团,福特——马自达——沃尔沃轿车集团,戴姆勒克莱斯勒——三菱集团,丰田——大发——日野集团,大众——斯堪尼亚集团,雷诺——日产——三星集团。这六大集团的年产量均在400万辆以上,1999年他们的产量之和为4629

万辆,占全球总产量的84.6%,其中通用集团的产量就占了24.6%,福特占16.5%(见附表6)。全球汽车工业寡头垄断的格局已经形成,并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国际上经常讨论并形成的主流性结论是,全球将仅存5~6家整车制造跨国公司,也就是所谓的400万辆俱乐部,其他的非俱乐部成员将不能独立生存。

最近业内人士还预言,不久,全球仅存25家全球性的零部件供货商,其销售额至少在70亿美元以上。这些公司将在动力、底盘、车身和内饰这四大领域进行生产。销售额为7.5~20

亿美元的零部件公司,只能成为全球供货商的地区性战略协作伙伴,负责开发和生产子系统。

除此之外,全球汽车工业新一轮的技术创新,意义十分重大。创新的目标是重点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节能,按照美国政府出面组织的PNGV计划目标,到2004年,中级轿车(6座)每加仑的汽车当量行使80英里,折合每百公里油耗2.94升,也就是说同1994年相比实现3倍燃料效率;欧洲到2005年普及型轿车百公里油耗3升(柴油、汽油);日本的目标大体与此相当。二是排放,将实行低排放和超低排放,有些污染物已到了现有仪器无法测量的程度。三是2004~2005年将实行更加严格的标准。

为此,各大汽车厂商全力开展竞争性研发,并确定了可能实现上述目标的四大技术:小型直喷增压中冷柴油机、混合电动汽车驱动技术、燃料电池(含储能电池)、轻质材料。

目前在这些领域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大众公司已经开发出百公里油耗3升的新型柴油发动机轿车。日本在混合电动汽车方面技术上已经成熟,但价格还明显偏高。在燃料电池方面,预计在2003年左右实现商业化生产,比原来估计的时间提前了7年。在轻质材料方面,铝、镁、钛合金、低合金高强度钢材、塑料基复合材料正广泛应用,汽车重量可降低40%。在此方面许

多国家政府还提出了材料再生能力的目标,美国为80%,欧洲、日本为90%。

二、导致国际汽车产业出现两大变化的基本成因

早在1982年法国经济和工业部就曾预言,全球的大约30家汽车制造公司在10年之内将合并成6家。但是过去的发展轨迹证明了该预言时间判断的错误,同时也印证了其对全球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力。那么是何原因使该预言的结果推后了10年才出现?90年代又是什么因素推动了产业重组?

80年代的世界汽车工业出现了一些超乎预测者意料的情况。首先是在此期间日本汽车工业开始采取精益生产方式,显著提高了其国际竞争力。由于精益生产方式的采用,使得日本当时的11家汽车制造公司得以生存和发展。这一生产组织形式的创新,引发了欧洲和美国的公司学习日本经验,并对公司自身进行结构调整。10年前致力于公司内部结构调整和改革的运动达到了极致。在此期间,不仅是日本汽车制造企业,而且西方国家的公司,都在致力于通过改革其公司内部结构,增强独立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他们并没有尝试联合兼并带来的外部利益。其次也是更为重要的,虽然80年代的竞争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竞争像目前表现为超越国界的国际化竞争,当时的国际竞争基本上是基于自己国家和地区的。

回顾90年代,全球汽车产业出现全球化和大规模重组的推动因素,概括下来主要有三大力量。

(一)市场的剧烈变化和竞争格局的演进

第一,市场需求增长特征的变化,即需求增长的地理分布特征,由传统的发达国家市场转到了日益活跃的新兴国家市场,特别是除日本之外的亚洲市场、东欧市场和南美市场(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生产和需求仍然占主导地位,但市场增速由新兴国家占主导。),这

些国家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的对外开放,市场成长迅速。而相形之下,传统的发达国家市场逐步趋于饱和,需求增长相对较慢,市场需求主要以车辆的更新为主。这样传统国家之外市场的重要性明显提高。

为获得新的发展机遇,汽车公司争夺的焦点转向了这些新兴市场国家,争夺的结果是导致了竞争格局和竞争方式的两个变化:

其一是汽车公司在新兴市场国家的排他性竞争直接表现为国际化的特征,也就是说,在这些国家的竞争均是跨越公司所属国边界的直接比拼,从而并将汽车工业的整体竞争格局提升到了国际舞台,全球性竞争决定了公司全球性的组织方式。

其二是新兴市场国家通常具有低成本的地区优势,这就导致了跨国公司在这些地区的竞争更多地采用跨国投资和跨国经营的方式,而非直接贸易方式,从而推动了跨国投资和生产转移的加快。

第二,生产能力长期的严重过剩。从供给与需求平衡的角度看,全球汽车工业生产能力过剩是一个长期的现象,并且近年来呈现出逐年加重的趋势。1998年全球轿车和旅行车的生产能力过剩总量达1080万辆,1999年上涨到1390万辆(见附表8),产能过剩量增幅达28.7%。1999年全球汽车工业的能力利用率约在70%左右。生产能力的严重过剩,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行业的平均利润水平明显下降。在此背景下,通过企业之间的重组,利用联合兼并带来的外部效益,以最有效的方式满足全球范围内任何一个市场的需求,是每一个生产厂商都在考虑的问题。

第三,全球市场与一国市场或发达国家国内市场相比,其突出特征除了规模更大以外(1998年欧洲汽车市场占全球的33%,亚洲市场占32%,北美市场占29%),还有一个突出特征是消

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国际化战略方案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国际化战略方案研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汽车产业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领先并最具典型意义的产业之一。在产业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汽车产业发生了两个非常显著并相互关联的重大变化,一是产业链的全球化,二是大规模的跨国界重组。这两大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汽车产业的传统资源配置方式、企业的竞争模式和组织结构。汽车产业全球进程的加快和国际汽车产业全球竞争的加剧,对国际范围内汽车产业的发展格局带来了深刻的、具有转折意义的影响,对正在进入快速增长时期的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尤为显著。新时期下,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但同时也具有进一步提升要素禀赋和发挥比较优势的契机。因此,首先有必要认真研究分析国际汽车产业的时代特征,以便于知己知彼,为我所用;其次应对新时期下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后确定产业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路径。新形势下我国汽车产业应确定“开放中确立大国竞争优势”的发展模式,抓住后WTO时期和产业全球化的有利时机,加快政策调整、体制改革和企业重组,培育和发展中国多方面的比较优势,并使之转化为竞争优势,大力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具体来说,产业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包括:培育积极而充分竞争的国内市场环境;着眼于全球战略的多个跨国公司进入,与国内优秀企业自主发展并举,最终整体上提高我国本土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开放中逐步融入汽车产业全球分工体系,将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净出口作为中长期目标;以中低级别家用车为重点的中期发展战略;面向全球市场的零部件工业重组;分阶段向产业增值链高端过渡。 1 汽车业全球化现状 1.1 国外研究现状 K.Ohmae和W.Grieder(1997)认为经济国际化是全球经济和市场的一体化,其市场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而是对双方都有利的“正和游戏”,是世界资源的优化组合,绝大多数国家将在经济国际化过程中得到长远的比较利益。他们还认为经济国际化是人类进步的先驱,因为它正促使全球市场与全球竞争的一体化的出现。Serge J.Hoffmann(2009)结论得出:目前汽车业发生的变

我国一汽集团的国际化发展战略

中国一汽集团的国际化进展战略 中文摘要: 本案例从介绍中国一汽集团公司的背景以及汽车行业所处的经 济环境入手,描述了国家政策对汽车行业的阻碍。通过与国内外其它竞争对手的产品相对比,讲明了一汽集团公司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状况,并介绍了一汽集团公司对外进行投资建厂,对内积极引入资金技术、建立合资企业的国际化战略进程中所取得的成果,最后针对一汽集团在面临WTO条件下如何有效地实施国际化战略留下了思索的空间。 关键词:规模经济、产品竞争力、合资企业、进出口、国际化战略 ABSTRACT: By introd ucing the FAW (First Automobile Works)’s backgrounds and the environments of automobile industry,the case describes the country policy’s impacts on this industry. Comparing with the products of other competitors’, we show the competition ability of FAW’s products in the foreign and domestic markets, and list the

fruit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y, such as 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 and assimilating the foreign capital & technology . Then in the end of this case, we should think of this question: how can FAW Group implement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y more effectively? KEY WORDS: scale economy products’ competition ability joint venture import & export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y 中国一汽集团的国际化进展战略 1999年11月15日,中国与美国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问题达成了一致协议,中国加入WTO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依照中美关于中国加入WTO所签订的协议,中国的轿车进口关税从目前的80%—90%降至25%,大部分零部件关税降至10%;另外,世界跨国汽车公司凭借资金、技术、品牌等优势,

特斯拉汽车公司战略分析教学教材

特斯拉汽车公司战略 分析

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特斯拉公司的企业战略 与IT战略 电子商务1班 2014/6/10

目录 一、特斯拉汽车公司战略分析 (6) 1 、PEST分析 (6) 1.1政治环境分析 (6) 1.2 经济环境分析 (6) 1.3社会环境分析 (6) 1.4技术环境分析 (7) 2、SWOT分析 (7) 2.1优势 (7) 2.2劣势 (7) 2.3机会 (8) 2.4威胁 (8) 2.5对持矩阵 (8) 3、五力分析模型 (9) 3.1新进入者威胁 (9) 3.2替代产品或服务威胁 (10) 3.3客户议价能力 (10) 3.4供应商议价能力 (10) 3.5行业现有竞争状况 (11) 二、特斯拉汽车战略选择及实施 (11) 1、成长战略 (11)

1.1现有产品现有市场(市场渗透) (11) 1.2现有产品新市场(市场开发) (12) 1.3现有市场新产品(产品开发) (12) 2、一体化成长战略 (13) 2.1后向一体化 (13) 2.2前向一体化 (13) 2.3水平一体化 (13) 3、角化成长策略 (14) 3.1同心多角化(原特长新市场新顾客) (14) 3.2水平多角化 (14) 3.3综合多角化 (14) 4、竞争战略 (15) 4.1成本领先战略 (15) 4.2差异化战略 (16) 4.3集中战略 (16) 5、IT战略 (17) 5.1 ERP (17) 5.2电子商务平台 (17) 三、特斯拉资源能力组织结分析 (18) 1组织 (18) 1.1组织结构 (18) 1.2组织结构图分析 (18)

特斯拉分析报告

特斯拉分析报告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目录 组织:市场策划1301 班 指导老师:胡子娟 组长:符美丹 组员:徐宝怡、李嘉尊、张家梦、杨伟怡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电话: 2016-4-6

一、背景 (一)公司概况 2003年7月1日,马丁艾伯哈德与长期商业伙伴马克塔彭宁合伙成立特斯拉(TESLA)汽车公司,并将总部设在美国加州的硅谷地区2004年2月,埃隆马斯克向特斯拉投资630万美元,但条件是出任公司董事长、拥有所有事务的最终决定权,而马丁艾伯哈德作为特斯拉之父任公司的CEO。不可忽视的是,特斯拉的背后,站着众多超级投资人。其中包括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谢尔盖布林等人,还包括丰田、戴姆勒奔驰的子公司和松下等传统汽车巨头。松下是特斯拉的锂电池电芯供应商,而特斯拉汽车的部分设计也受益于奔驰的启发特斯拉刷新了世界对电动汽车的认知,从这一点出发,特斯拉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改变了世界的公司。特斯拉当前的创新应该更多在商业模式以及对电动汽车的发展的推动上,是一个令人充满期待,并且值得让人敬佩的公司。从诞生之日起,特斯拉的品牌一直都与“环保”、“高科技”等标签贴在一起,时时闪现出高冷的明星气质。这的确在品牌初期为其吸引了众多支持者,并获得了意想不到的营销效果。而借助这层光环加持,特斯拉开始了自己的故事。在本土市场较为稳定之后特斯拉开始开拓中国市场。 (二)公司产品 1.Tesla Roadster 2.Tesla Model S 3.Tesla Model X 4. TeslaModel S P85D 二、发展(市场分析)

特斯拉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解析(苍松书屋)

特斯拉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解析 1. Tesla目前推出了两款电动汽车,Roadster和Model S,目前我收集到的Roadster 的资料较多,因此本回答重点分析的是Roadster的电池管理系统。 2. 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BMS)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电池组工作在安全区间内,提供车辆控制所需的必需信息,在出现异常时及时响应处理,并根据环境温度、电池状态及车辆需求等决定电池的充放电功率等。BMS的主要功能有电池参数监测、电池状态估计、在线故障诊断、充电控制、自动均衡、热管理等。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电池的热管理系统,因此本回答分析的是电池热管理系统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BTMS). 1. 热管理系统的重要性 电池的热相关问题是决定其使用性能、安全性、寿命及使用成本的关键因素。首先,锂离子电池的温度水平直接影响其使用中的能量与功率性能。温度较低时,电池的可用容量将迅速发生衰减,在过低温度下(如低于0°C)对电池进行充电,则可能引发瞬间的电压过充现象,造成内部析锂并进而引发短路。其次,锂离子电池的热相关问题直接影响电池的安全性。生产制造环节的缺陷或使用过程中的不当操作等可能造成电池局部过热,并进而引起连锁放热反应,最终造成冒烟、起火甚至爆炸等严重的热失控事件,威胁到车辆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另外,锂离子电池的工作或存放温度影响其使用寿命。电池的适宜温度约在10~30°C之间,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将引起电池寿命的较快衰减。动力电池的大型化使得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相对减小,电池内部热量不易散出,更可能出现内部温度不均、局部温升过高等问题,从而进一步加速电池衰减,缩短电池寿命,增加用户的总拥有成本。 电池热管理系统是应对电池的热相关问题,保证动力电池使用性能、安全性和寿命的关键技术之一。热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1)在电池温度较高时进行有效散热,防止产生热失控事故;2)在电池温度较低时进行预热,提升电池温度,确保低温下的充电、放电性能和安全性;3)减小电池组内的温度差异,抑制局部热区的形成,防止高温位置处电池过快衰减,降低电池组整体寿命。 2. Tesla Roadster的电池热管理系统 Tesla Motors公司的Roadster纯电动汽车采用了液冷式电池热管理系统。车载电池组由6831节18650型锂离子电池组成,其中每69节并联为一组(brick),再将9组串联为一层(sheet),最后串联堆叠11层构成。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冷却液为50%水与50%乙二醇混合物。

Tesla汽车公司战略管理浅析

海南大学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 战略管理 题目名称: Tesla汽车公司战略管理浅析 学院: 旅游学院 专业班级: 2013级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 姓名: 单亲 学号:20132520310002 评阅教师:何彪 完成日期: 2015年6月20日

Tesla汽车公司战略管理浅析 摘要 时下,特斯拉电动车持续火爆,成为汽车界内外争相议论的话题。特斯拉的市场影响力与认知度远远超过任何一个新的汽车公司,成为颠覆汽车业电动革命的黑马。因此,面对特斯拉的成功,先不要急着否定,更不要用底特律思维来看特斯拉的崛起,或许我们会学到很多想不到的创新思想与方法,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不无益处。 关键词:三步走;反向运作;品牌思维 特斯拉(Tesla Motors, Inc.)这个来自硅谷的汽车界闯入者,成立于2003年,如今已经拥有雇员6000人左右,全球100多处零售网点,生产的高级电动车全球累计行驶里程已经超过1.9亿英里。据特斯拉2014年2月发布的“2013年致股东信”称,2013年第四季度完成交付6892辆电动车,实现全年22477辆的销售量;以GAAP会计准则,销售额超过20多亿美金。同时,2013年全年依然没能实现扭亏为盈,全年净亏7400万美金,但相比2012年全年亏损3.9亿美金已经大幅减亏。特斯拉同时规划了2014年业绩指标,力争全球交付35000辆Tesla S型电动车,比2013年增长55%以上。特斯拉毫不隐瞒自信的心情,为消费者和利益相关方勾勒出一幅公司增长的诱人前景。2013年7月18日,美国曾经风光的汽车城底特律背负着180亿美元债务正式申请破产保护。当年12月4日,美国联邦破产法官做出破产保护裁决。至此,曾被誉为美国“汽车之城”的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美国三大汽车公司总部聚集之地底特律市正式走入破产的历史,一个世纪的工业神话就此休止。 然而正是在2012~2013年,美国全电动汽车企业特斯拉汽车公司纯电动车Tesla S型强势入市,打破汽车界的寂静。如同当初的苹果iPhone闪亮入市一样,Tesla S上市以来,连续登上美国主要7万美金售价以上豪华车的销售榜首。特斯拉公司成为汽车界的苹果,续写了美国汽车工业的神话。

特斯拉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解析

特斯拉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 解析 1.Tesla目前推出了两款电动汽车,Roadster 和Model S,目前我收集到的 Roadster的资料较多,因此本回答重点分析的是 Roadster的电池管理系统。 2.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BMS)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电池组工作在安全区间内,提供车辆控制所需的必需信息,在出现异常时及时响应处理,并根据环境温度、电池状态及车辆需求等决定电池的充放电功率等。 BMS勺主要功能有电池参数监测、电池状态估计、在线故障诊断、充电控制、自动均衡、热管理等。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电池的热管理系统,因此本回答分析的是电池热管

理系统(Battery Thermal Man ageme nt System, BTMS). 1.热管理系统的重要性 电池的热相关问题是决定其使用性能、安全性、寿命及使用成本的关键因素。首先,锂离子

电池的温度水平直接影响其使用中的能量与功率性能。温度较低时,电池的可用容量将迅速发生衰减,在过低温度下(如低于0° C)对电池进行充电,则可能引发瞬间的电压过充现象,造成内部析锂并进而引发短路。其次,锂离子电池的热相关问题直接影响电池的安全性。生产制造环节的缺陷或使用过程中的不当操作等可能造成电池局部过热,并进而引起连锁放热反应,最终造成冒烟、起火甚至爆炸等严重的热失控事件,威胁到车辆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另外,锂离子电池的工作或存放温度影响其使用寿命。电池的适宜温度约在10~30° C之间,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将引起电池寿命的较快衰减。动力电池的大型化使得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相对减小,电池内部热量不易散出,更可能出现内部温度不均、局部温升过高等问题,从而进一步加速电池衰减,缩短电池寿命,增加用户的总拥有成本。 电池热管理系统是应对电池的热相关问题,保证动力电池使用性能、安全性和寿命的关键技术之一。热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1)在电池温度较高时进行有效散热,防止产生热失控事故;2)在电池温度较低时进行预热,提升电池

上海汽车集团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分析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论文写作与实践》课程论文上海汽车集团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分析 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与贸易2011-2 学生姓名佚名 学号 201101060207

上海汽车集团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分析 佚名 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青岛,266590)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中,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都已在进行国际化经营,汽车行业也不例外。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重要一员,上海汽车集团的国际化经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上汽集团实际情况,并根据跨国经营战略的理论,描述了上汽集团的国际化进程,并根据PEST分析方法和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论证上海汽车集团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可行性。最后,我们总结了上海汽车集团在国际化经营实践中所面临的挑战,并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上海汽车集团;国际化;经营战略;规模经济 Shanghai automotive group international operation strategy analysis Hou Dianlu Abstract:In the tre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ll aspects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has een in the international operation, auto industry is no exception. As an important member of Chinese automobile industry,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Shanghai automobile group is very important.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AIC, and based on the trans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y theory, describes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SAIC, and according to the of are feasibility of the five force model and PEST analysis method and Michael Porter's demonstration of international operation strategy of Shanghai automobile group. Finally, we sum. Finally, we summarize the Shanghai automobile group faced in internationalized business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suggestions are given. Keywords:Shanghai automotive group; Internationalization; Operation strategy; Economies of scale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中,汽车工业是重要的推动力,也是最早开始全球化战略的产业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世界汽车工业的全球竞争日益加剧,世界各国汽车企业正调整发展战略并出台相应政策,我国汽车业也应随着世界环境的变化而调整战略。在外国企业拓展我国市场的同时,我国汽车行业也积极实施“走出去”,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中参与国际竞争,提升企业竞争力。 上汽集团的国际化主要有两个阶段,一个是在发展初期,无论是研发还是生产基础都较弱,为提高企业的竞争,以市场换技术被动国际化,然后在合作中不断扩大管理权的过程。1985 年,上汽集团

变革、新全球化、中国汽车全产业国际化发展之道

变革、新全球化、中国汽车全产业国际化发展之道 目前,全球制造业已经进入到转型升级、变革重构的新时代。作为制造业的集大成者,汽车产业将首当其冲。汽车产品加快向新能源、轻量化、智能化、网联化的方向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开始从产品生产上向移动服务商转变,共享化也成为企业追求的目标。 各类非传统汽车领域的企业纷纷加入,使得行业竞争不断加剧。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重创了汽车产业,汽车企业两级分化严重。 在“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十四五”的谋划之年,怎样才能肩负起建设汽车强国的责任和使命。 如何认识当前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 当前,汽车产业正面临着百年未有的大变革。在这个大变革时代,当前汽车产业面临三重压力:全球经济下行、产业转型、疫情防控。回顾这几年,2018年,中国汽车工业首次出现负增长,产业进入调整期;2019年,中国汽车市场持续低迷,产业进入寒冬;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使转型中的中国汽车产业雪上加霜。汽车行业从未有过的压力和困境,今年是真正“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当前的困境,面对汽车产业的新形势,必须清醒地看到,汽车产业界正在积极发力。 第一,政策聚焦的力度 国家正在不断调整和完善相关的产业政策,最突出的,一是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十一个部委联合发布的《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将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二是国庆节后,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序发展,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提高产业集聚度和市场竞争力。10月27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将发布的2.0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提出,到2035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销量约各占50%,节能汽车实现“混动化”,以“全面电驱动计划”代替“禁燃时间表”。 第二,产业转型的速度

浅析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管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56415109.html, 浅析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管理 作者:陈伟李浩刘思江 来源:《价值工程》2019年第35期 摘要:近年来,环境问题逐渐成为汽车业生产和创新的重要驱动因素,传统的汽车制造业给生存环境带来沉重负担,使政府后期花费巨大的经济开支去治理所产生的环境问题,所以国家通过大力发展新能源,节约传统能源来改善现有的环境问题。本文以特斯拉电动车为例,分析特斯拉电动车所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供应链管理,同时对特斯拉电动车供应链总结出优化方案。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have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driving factor for the production and innovation of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The traditional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placed a heavy burden on th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the government has spent huge economic expenditures to manage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erefore, the state improves its exist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s by vigorously developing new energy sources and saving traditional energy. This article takes the Tesla electric vehicle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of the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dustry represented by Tesla electric vehicles, and summarizes the optimization plan for the Tesla electric vehicle supply chain.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管理;供应链优化 Key words: new energy vehicles;supply chain management;supply chain optimization

特斯拉汽车完全解析

特斯拉汽车完全解析 来源:特斯拉行业资料库 2014/3/7 TeslaMotors,特斯拉汽车,一个2003年创立于美国硅谷,至今不过10年的纯电动车企业。在传统巨头纷纷倒下的最艰难日子里,这个出奇制胜、名不见经传的小弟不仅挺了过来,而且发展得如日中天。目前特斯拉股价已经突破100美元大关,甚至直逼丰田汽车,成为美国股市里,仅有的两家股价突破100美元的汽车企业,甩开通用、福特将近3倍,超过戴姆勒也将近1倍,总市值甚至一度超越拥有法拉利汽车的菲亚特集团。特斯拉究竟凭什么在巨头林立的汽车工业里立足呢? 特斯拉·起源

和来自美国东部汽车城底特律的传统巨头不同,特斯拉从一开始就将选址定在了美国西部的科技圣地硅谷,将自己定位为高科技公司而非传统意义的汽车企业。这种差异,恐怕也是造就特斯拉这个企业最为不同的一点。

说起特斯拉就不能不提其联合创始人兼CEO——Elon Musk。关于Musk,有个广为流传的说法,称电影版《钢铁侠》导演就是以他为灵感,塑造了大家熟知的银幕版高富帅英雄史塔克。这个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亿万富翁,一直胸怀三个梦想,第一:改变互联网的使用方式,于是他和别人联合创立了https://www.360docs.net/doc/c56415109.html,网站。当然这个网站未来会有个更响亮的名字叫PayPal,也就是支付宝的先祖。他随后将PayPal卖给eBay,也就是淘宝网的先祖。卖了15亿美元后,他转头去实现第二个愿景:将视线投入遥远的太空。他创立Space X 私人航天器发射公司,连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都找到Space X,依靠他们发射卫星,并为国际空间站运输补给。Space X也因此被美国媒体称为除了美俄中外,第四个掌握卫星发射和回收技术的“国家”。

国际汽车产业的全球化和重组

国际汽车产业的全球化和重组 进入90年代,当我们还在“闭门造车”,或者说得更确切些,向外资开启了久闭的大门试图实现“闭门造车”的目标时,国际汽车产业却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加入WTO在即,中国汽车工业即将直面国际竞争,这才发现这一变化是如此深刻,足以影响中国汽车产业的“筋骨”和其发展模式。于是,政府、产业界和学界对未来模式的探讨和争论变得异常激烈。但无论未来的发展模式如何,却再也不能无视国际汽车产业的竞争规律和未来走向,也就是说,准确把握国际汽车产业的发展规律,应是我们考虑和设计未来发展模式的基本前 提。 一、国际汽车产业的两大变化:全球化和跨国界重组 本世纪的最后10年,国际汽车产业发生了两个极为显著而又相互关联的变化,一是汽车产业的全球化,二是跨越国界的巨型汽车企业之间的重组与联合。此两大变化的直接结果,是实质性地改变了传统的资源配置方式、产业竞争模式和产业组织结构,并对各国政府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汽车产业发展模式带来了严峻挑战。 (一)发展模式的全球化 汽车产业全球化的特征真实地反映了世界经济变化的新特点和新趋势。汽车产业的全球化表现为两个特点:一是当前汽车产业的国家发展战略从过去依赖本国的能力、知识、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国内零部件供应商、国内市场特征和顾客偏好,转向了物理资源的比较优势,进而采取了开放型竞争战略和比较优势战略。因为,仅仅依靠一个国家内部的资源同时在多个功能领域、多个文化环境、多个行政管理地域内开展竞争,已经不够了。 二是国际主要汽车制造公司的竞争战略和资源配置方式已经超越了一个国家的地理边界,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资源,以追求最佳的配置效果。跨地域全球性的产业合理化调整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准则,产业链条中所有的活动都不是在一个国家的框架内实现的,而是基于全球平台操作的。跨国公司利用全球资源,实现投资、开发、生产、采购和销售的最优化,以适应各地区不同的环境和市场偏好的需要,提高其竞争力和谋取竞争优势。例如,在过去的投资模式中,跨国公司在本国建立、保持研究和开发机构,对于目标国市场采取复制产品的方式进行投资。而目前,跨国公司采取将各个功能活动和能力分配给全球市场的方式,也就是说不同国家市场多样性的重要性优先于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全球化带来了汽车产业的三大变化: 第一,全球化改变了汽车工业的竞争格局。一方面,产生了有限数量的建立了全球化产业体系的跨国公司。例如福特汽车公司的国外资产已占其总资产的31%以上。大众公司德国之外的产量由1981年的37%,增加到1999年的61%,增长了24个百分点(见附表1)。另一方面,曾经在本国市场非常强大而且在海外也获得了成功的汽车总装企业,已经不能再仅根据自己的情况运营了。一些以前曾经在各自本国市场经营状况一般甚至很不错的竞争者,例如罗孚、萨伯和沃尔沃等,已经不再具有独立的经济生存能力。对汽车制造厂商而言,如果他们仍然继续扮演地区制造商的角色,而仅在一个国家内部运作,那么在新的条件下就

福特国际化战略

福特汽车公司 国际化战略分析

福特汽车公司国际化战略分析 一、公司简介: 福特汽车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汽车企业之一。福特汽车公司的历史始于上个世纪初,凭着创始人亨利·福特“制造人人都买得起的汽车”的梦想和卓越远见,福特汽车公司历经一个世纪的风雨沧桑,已经成长为第二大汽车公司。目前,它拥有许多世界著名汽车品牌:福特(Ford)、林肯(Lincoln)、水星(Mercury)、马自达Mazda)、沃尔沃(Volvo)(已被中国吉利公司于2010年3月28日晚9时收购)轿

车.此外,还拥有全球最大的信贷企业—福特信贷(Ford Financial),全球最大的汽车租赁公司Hertz,和客户服务品牌Quality Care。在中国,福特汽车公司和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旗下的长安汽车合资成立了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并于2003年初正式投产。 二、SWOT分析 (一)优势 1.福特是世界上第二大小汽车和卡车生产商 2.福特的股权收益率、市场份额在行业中居于前列 3.福特的大规模生产能力使其达到了规模经济 4.在国外拥有多家生产厂 (二)劣势 1.与竞争者相比,福特公司更多地把收益花费在了养老金、补偿救济金等方面 2.运营资金不是很充足 3.并没有在生产中全部采用机器人和其他的高精尖技术 4.在市场营销方面,不能通过广告有效地影响消费者 (三)机会 1.在汽车的生产和分销方面有降低成本的办法,称为“阿尔法工程” 2.为符合净化空气的标准而生产替代燃料的汽车

3.在重新建立的产品质量方面获益,“质量第一” 4.借助技术和整体合作而使合资企业达到质量最佳 5.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全球市场潜力增大 (四)威胁 1.竞争对手以及新加入者的威胁,如:通用、大众、克莱斯勒、本田 2.汽车行业销售日益缓慢 3.各国的政策不同,日益增加的政府限制,如利率、税收、汇率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福特海外业务的发展 4.经济可能下滑或出现衰退 5.为了吸引客户,各厂商竞相降价或给予折扣 6.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 三、国际化战略分析 (一)在全球设厂,进行本土化生产(SO战略) 寻找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国家,在这些国家设立生产厂并打入国际市场。福特汽车公司刚刚成立一年,就启动了海外扩张计划,于1904年在安大略省沃克维尔开设了一个中型工厂,命名为福特汽车加拿大有限公司。福特欧洲公司于1976年成立,包括了在西班牙、英国和德国的生产厂。此外,在中国台湾、巴西和墨西哥等地都有其生产厂。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市场潜力的增大,福特加快了其在全球扩张的速度,福特利用其大规模的生产能力,在全球各地投资设厂,并迅速占领了当地一

我国汽车行业的回顾和展望

我国汽车行业的回顾和展望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车辆102 姓名:张志鹏 学号:2010071068

摘要 (2) 1、汽车相关政策及简介 (3) 2、针对我国政策的分析和展望 (7) 3、参考文献 (9)

2000年以来我国政府对私车消费从压制到鼓励,使得国内汽车行业形成井喷之势,我国汽车保有量大幅上涨,在汽车行业拉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而至。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球性问题,我国政府也不断颁布相关的政策法规,严格控制汽车排放等相关污染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下面我将根据我国针对此问题的相关国家法规和政策,对我国的汽车行业发展进行一下回顾和展望。 关键字:汽车行业、政策法规、污染、新能源

1、汽车相关政策及简介 2001年1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出台法规中对新机动车船,规定“机动车船向大气排放污染物不得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制造、销售或者进口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排放标准的机动车船”。对在用机动车,规定“在用机动车不符合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不得上路行驶”。规范了机动车的排放标准。 2003年2月24日,北京市环保局发布了《关于北京市机动车2003年度定期排放检验的通告》。《通告》要求“自2003年3月1日,北京市机动车按规定时间到北京市环保局委托的检测单位进行车辆排放检验”。《通告》还规定,北京市范围内的“柴油车、汽油车的定期排放检测执行简易工况标准,不再执行双怠速和自由加速标准”。 2004年6月1日《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出台《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业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并报国务院批准,现予以发布,并于发布之日起施行。1994年颁布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根据国务院国函[2004]30号文件批复从即日起停止执行。 2006年4月1日:大排量消费税上调正式实施已经使用10多年的汽车消费税开始上调,其中规定排量在1.0升以下的小汽车税率不变;1.0升至1.5升的税率下降2个百分点;1.5升至2.0升的税率不变;从2.0升以上,排量越大税率越高,新消费税4月1日起正式实施。由于汽车消费税属于价内税,向生产企业征收,因此,新汽车

特斯拉简介

公司介绍:特斯拉(Tesla)汽车公司成立于2003年,只制造纯电动车,总部设在了美国加州的硅谷地带,特斯拉Tesla汽车集独特的造型、高效的加速、良好的操控性能与先进的技术为一身,从而使其成为公路上最快且最为节省燃料的车子。特斯拉得名于美国天才物理学家以及电力工程师尼古拉-特斯拉的塞尔维亚姓。 品牌历史:硅谷工程师、资深车迷、创业家马丁·艾伯哈德(Martin Eberhard)在寻找创业项目时发现,美国很多停放丰田混合动力汽车普锐斯(Toyota Prius)的私家车道上经常还会出现些超级跑车的身影。他认为,这些人不是为了省油才买普锐斯,普锐斯只是这群人表达对环境问题的方式。于是,他有了将跑车和新能源结合的想法,而客户群就是这群有环保意识的高收入人士和社会名流。 2003年7月1日,马丁·艾伯哈德与长期商业伙伴马克·塔彭宁(Marc Tarpenning)合伙成立特斯拉(TESLA)汽车公司,并将总部设在美国加州的硅谷地区。成立后,特斯拉开始寻找高效电动跑车所需投资和材料。 由于马丁·艾伯哈德毫无这方面的制造经验,最终找到AC Propulsion公司。当时,对AC Propulsion公司电动汽车技术产生兴趣的还有艾龙·马斯科(Elon Musk)。在AC Propulsion公司CEO汤姆·盖奇(Tom Gage)的引见下,穆思科认识了艾伯哈德的团队。2004年2月会面之后,穆思科向TESLA投资630万美元,但条件是出任公司董事长、拥有所有事务的最终决定权,而艾伯哈德作为创始人任TESLA的CEO。 在有了技术方案、启动资金后,TESLA开始开发高端电动汽车,他们选择英国莲花汽车的Elise作为开发的基础。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莲花是唯一一家把TESLA放在眼里的跑车生产商。 特斯拉汽车车型艾伯哈德和穆思科的共同点是对技术的热情。 但是,作为投资人,马斯科拥有绝对的话语权,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TESLA开始尝到“重技术研发轻生产规划、重性能提升轻成本控制”的苦果。2007年6月,离预定投产日

特斯拉电驱动系统终极拆解篇一)

特斯拉电驱系统终极拆解篇(一) 伴随着蔚来ES8出世,来自XPT智能化电动平台,采用了和特斯拉Model X类似的交流异步电机,电池、双电机布局和四驱都比较相仿,两者都采用了弹匣式可换电池技术,不得不佩服,蔚来其实还是做到了一个成功的“跟随者”,这样一来,国内各大BAT再次掀起一股探讨分解Tesla技术的热潮,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看到底有哪些技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特斯拉电动汽车三大件(电池、电机、控制)在网上的拆解资料已不了,电池、电机拆解技术文章与视频相对较多,的在此不再详述,还是重点介绍一下电机驱动控制系统(MCU)。 一、特斯拉Model X与蔚来ES8整框架比较 1、Tesla Model X四驱方案

2、蔚来ES8四驱方案

二、特斯拉Model X 电驱动系统 上一代的Tesla采用的是后驱大圆桶式的控制器,各大网上阐述的资料较多,相对体积也较大和复杂,如下图所示:

现在重点讲的是新的一代电驱系统总成,前后驱基本一致只的悬挂上有区别,新一代电驱系统,它集成了电机、减速器、电控于一体,体积非常紧凑,电 机部分如西瓜般大小,电机功率可达300KW。电控制部分如下图:

1、控制器整体外形 下面就一层层来分解,大体分为三层:第一层为主控制部分,简称控制主板,MCU采用TI公司的TMS320F2611P8KO芯片,为了达到高速运行时快速强大的运算和处理能力,还使用了一颗ACTE的LA3P125VQG100芯片配合使用,确保系统的稳定可靠性,更详细的主板硬件下次单独拆解并出原理图。 主板正反面图如下:

第二层为驱动电路部分,简称驱动板。驱动板上电路包括电源转换及驱动电路,电源部分采用TDK变压器,输入电压为DC/DC电压12V;输出三路+15V 和-8V电压,供三相驱动IBGT芯片使用。 驱动电路部分,驱动IGBT模块采用INFIEON的1ED020I12F/A2芯片,驱动电流可达+2A/-2A,一共使用6颗芯片。采用推挽输出,更详细的驱动板下次单独详解。

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趋势与政策措施

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趋势与政策措施 杨陆峰一樊汝湖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一071000) 一一摘要:国际间的贸易摩擦会不断加剧,俄罗斯要对报废车辆增收报废的回收费用;厄瓜多尔二巴西都在分别使用配额,有些是要求在当地国产化等等.关税和技术性的贸易壁垒必将进一步加剧贸易摩擦. 关键词:汽车行业;国际化;跨国企业 一一汽车行业的国际化是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汽车工业水平的标志. 近年来,特别是加入WT O以来,中国的汽车产业的发展非常迅猛.但是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的步伐,相对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速度而言,显然是滞后了.但是可喜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越来越多的企业二行业组织,开始关注二支持我国汽车产业国际化的发展. 目前我国自主品牌附加值不是很高,但还是主导,而且企业的集中度也在提高.2012年自主品牌出口的占比达到整车出口90%以上.同时汽车的主体,一方面是出口主体在下降,数量在下降;一方面集中度在提高,前十名的出口企业自主品牌的出口量占汽车整车出口量,一百万辆里面已经占80%. 企业国际化的这种经营的意识在增强,在国外布点二设厂的企业不断增多.到2012年为止,全国有227家企业在15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近4000个售后维修点,应该说是基本上覆盖了出口的主要市场.同时有32个企业,在4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30多个生产基地,说明中国的企业已经慢慢地在出口,汽车出口开始在另外一个阶段发展. 那么,制约着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到底是哪些因素?可能大家都说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主要是外面的环境不太好,但是我们得出来的结论是,外部环境虽然趋紧,但是根本的制约因素还是在内部.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的汽车产业国际化的环境确实不容乐观. 一二外部需求低迷可能会是一个常态,短时间内不可能会有很大的改善.2013年上半年,日本二俄罗斯二东亚二东南亚等国家都增长乏力,欧盟27国上半年的汽车销量下降6.7%,日本下降8%,韩国下降2.6%,菲律宾下降4.2%,巴西二澳大利亚仅仅增长4.8%和4.9%. 二二我国汽车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削弱.这在将来可能也会是一个常态,而且态势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劳动力成本二原材料成本二包括汇率升值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我国汽车产品传统的价格竞争优势. 三二外部的环境的变化.国际间的贸易摩擦会不断加剧,俄罗斯要对报废车辆增收报废的回收费用;厄瓜多尔二巴西都在分别使用配额,有些是要求在当地国产化等等.关税和技术性的贸易壁垒必将进一步加剧贸易摩擦. 四二跨国企业进一步加大对新兴市场投入的力度.因为现在的汽车产品的目标市场是新兴市场.一方面我们可能跟日韩的低档产品竞争,同时也要跟跨国品牌在当地的产品竞争.另外,中国的外资企业也开始重视出口,而且出口增长态势是较快.在若干年以后,中国的汽车产品可能总量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是企业产品出口的结构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 首先,我国现在这种单一的货物贸易方式是很大的制约.单纯地依靠货物贸易出口,不在当地建厂设点,不给当地的产业带来技术提升,不给当地带来税收,不给当地增加就业,一味索取而并未带去利益,所以会引发贸易摩擦.单纯的贸易方式,从性质上就决定了其出口的举步维艰,现在我国汽车出口量90%以上都是通过货物贸易出口的方式.丰田的出口量的50%是在海外生产,韩国现在50%也是在海外生产,德国大众60%到70%也是通过海外生产实现的,美国通用是80%到90%都是通过海外生产,他们都是直接到目标国去建厂设点,在当地销售. 其次,我国不少企业缺乏前期国际化的布局和规划,很多的企业出口的产品很散,简单地把有定单就当成有市场. 第三,产品开发方面,国外都是高度重视产品的开发,甚至是提前开发市场.我国可能有些企业是做不到的.所以说有些企业把在国内市场销售的产品简单地销售到国外,产品根本就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地的条件,被人为地放大质量问题.同时由于研发投入的不够,产品的同质化情况也是很严重的,常常是大量企业扎堆在一个点,因为很多企业都是差不多的产品,替代性很强,缺乏特色,所以打价格战,恶性竞争. 第四,销售策略.日韩销售策略都是审慎销售,日本日产1980年在美国建厂设点,1974年就开始做前期的调查,经过六年时间周密的考察,反复的调查,可能我们有些企业出口就不会做得这么细致. 第五,服务.我国现在产品只能出口到两百个国家,两百个市场,所以这个批量很小,现在大量的是依赖进口商的境外网络.一方面产品质量本身一致性可能跟那些好的品牌比就有差距,再加上服务跟不上,也放大了质量问题.韩国当年出口就是用服务来弥补自己产品质量的劣势,第一个是24小时的售后服务;第二个是延长服务期限.2011年调查显示,我国出口到秘鲁的汽车产品90%都没有售后服务,都是委托给人家,所以这个产品质量怎么能保证? 中国的汽车产业国际化的空间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因为现在国际市场很大,我国在国际市场的占比为1.1,国际贸易这块,特别是对目标市场二新兴市场,去年新兴市场的销售汽车超过4200万辆,占全球汽车销量的一半还要多一点点,新兴市场对性能价格更加敏感,刚好是我国汽车产品的优势所在.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解决自己的一些问题,前景是广阔的.其次就是自由贸易区谈判现在也在加速.现在我国正在和31个自由贸易伙伴建立18个自由贸易区,其中已经确定签协议的贸易区13个,共涉及到20个国家和地区.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汽车产品创造了一个更加自由的贸易环境,因为它的进入门槛将会大大降低.对于汽车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是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汽车产品是中国比较少的,出口前景比较大的产业.目前汽车产品贸易量大,但所占比例很小,因此其前景可观.这些年我们也跟有关部委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的发展.下一步我们会继续创造更加公平二规范的竞争环境,研究出台一些符合WT O规则的政策措施,支持汽车企业加快国际化的进程. 第一,进一步规范出口秩序.从2007年开始出口自治以来,我国的出口的主体数量在大幅度减少,出口的价格在逐步上扬,但是现在还是主体过多.所以我们现在也在广泛地征求出口企业和行业的意见,地方意见的基础上,逐步地增加一些有利于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的条件,比如说可能将来会出口的生产企业,对其境外的维修能力二服务维修网点二维修服务的能力等进行考察. 第二,更加积极地应对和化解贸易摩擦.建立贸易摩擦的预警机制,同时有效地二及时地和一些中介机构应对国外的贸易摩擦,为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走出去创造一个好的环境. 第三二积极地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性的,包括一些商业金融机构的作用,来降低企业经营的风险,加强汽车企业与各类金融保险的合作,搭建一些新型的融资保险平台. 最后,鼓励一些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建立联盟,加大对外的投资.同时支持企业在境外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支持有条件二有实力的企业积极地开展跨国并购,获取这个品牌核心的技术.同时会利用一些多双边合作的机制来推动我国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开展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 县级博物馆免费开放引发的思考 以渠县历史博物馆为例 史向武 (渠县历史博物馆一635200) 一一摘要:县级博物馆正成为公众的"第二课堂".渠县历史博物馆自开放以来坚持以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为己任,尤其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以来多次举办精品展览,渠县历史博物馆在向着更高标准博物馆的免费开放中仍在不断研究探索. 关键词:渠县;博物馆;免费开放;群众路线 一一自2008年博物馆等公益性机构陆续免费开放以来,县级博物馆正成为公众的"第二课堂",但在实践中也会出现诸多问题,这就很有必要进行研究以确保免费不掉价,开放不玄虚,认认真真二踏踏实实做好为人民服务的公益性事业.渠县历史博物馆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于2009年免费开放. 一二基本情况 渠县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幅员2013平方公里,人口约150万.享有中国汉阙之乡二中国竹编艺术之乡二中国黄花之乡的称誉.渠县历史博物馆馆址位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庙内,其成立于1986年1月,现为国家三级博物馆.馆藏文物近7000件,其中珍贵文物401件.不论藏品数量还是质量都在川内县级博物馆中名列前茅. 渠县历史博物馆自2009年纳入国家第二批免费开放博物馆以来,始终坚持以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为己任,不断推出新的精品展,并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参加"送文化下乡""科技一条街"等各项群众路线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每年的参观人数不断攀升,渠县历史博物馆充分发挥了社会教育职能,正在成为公民终身学习的"第二课堂"路上昂首向前. 二二免费开放的措施 渠县历史博物馆为推动免费开放工作的顺利开展,着力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宣传力度.在博物馆的显著位置公示了免费开放的管理办法二政策措施二服务项目二开放时间二观众须知等制度措施,并在报刊二电视二网络媒体向社会广泛宣传,吸引更多地的当地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以及来渠县旅游的外地游客到馆参观. 6一一2015年9月(上)一第17期热点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