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3520编解码

Hi3520编解码
Hi3520编解码

SIP终端视频业务SDP能力协商(征求意见稿)

软科学报告 SIP终端视频业务SDP能力协商 (征求意见稿) 研究单位:中国电信集团广州研发中心 完成日期: 2005 年6 月

编制说明  SIP协议是IETF制订的因特网多媒体通信架构的核心协议之一。可用于建立、改变或者终止多媒体会话的应用层协议。 本文档明确了通过SIP完成SDP能力协商的方法。

目录 1 概述 (2) 2 存在的问题 (2) 3 内容要求 (2) 3.1 对Offer方要求 (2) 3.2 对于Answer方要求 (3) 4 消息参数描述 (3) 4.1 H.261视频能力的描述 (3) 4.2 H.263视频能力的描述 (3) 5 例子 (5)

SIP终端视频业务SDP能力协商 1概述 SIP协议是IETF制订的因特网多媒体通信架构的核心协议之一。可用于建立、改变或者终止多媒体会话的应用层协议。 SIP协议通过一个完整的SDP Offer/answer过程完成主、被叫之间媒体能力的交换和协商。在SDP Offer中,Offer一方通过SDP将自己的媒体能力告知对方,向对方提供一个可用于建立呼叫的媒体能力集合,同时也告知对方自己的媒体通道属性。Answerer一方则需要在SDP Answer中告知Offer协商之后用于建立呼叫的媒体通道属性,同时也通过SDP将本端的可用媒体能力信息告知对端。 2存在的问题 对于音频媒体通道,由于音频的属性不复杂。会话双方只需要知道对端的RTP地址、端口、编解码能力以及其他很少的一些媒体通道参数就可以在两个端点之间建立起音频媒体通道并使用该通道进行会话。 但对于视频业务,除了需要进行编解码能力协商和RTP地址、端口交换之外,还需要完成CIF、QCIF、SQCIF以及最大速率等参数的协商,这些参数将直接影响通信双方是否能够接收对端发送过来的视频RTP包以及控制图像质量等。 如果不提供CIF,QCIF,MaxBR能力,将可能导致被叫方无法知道主叫方视频最大速率,只能用自己的默认值编码和发送视频,可能导致呼叫失败。例如:如果主叫方只有 QCIF能力,解码速率最大为384K,如果被叫方发送了1.5M的CIF视频码流,则会导致主叫解码失败。 3内容要求 3.1 对Offer方要求 如果支持视频,要求SDP中必须携带视频协商参数,必选参数包括编解码

视频压缩编解码标准

广州市诚讯电子有限公司培训教程之视频压缩编解码标准

目前视频流传输中最为重要的编解码标准有国际电联的H.261、H.263 、H.264 ,运动静止图像专家组的M-JPEG和国际标准化组织运动图像专家组的MPEG系列标准,此外在互联网上被广泛应用的还有Real-Networks的RealVideo、微软公司的WMV以及Apple公司的QuickTime等。 监控系统大致可分为信号采集、传输、记录三部分。应用不同的视频压缩格式会影响到图像清晰度、画面延时、稳定性,主要的视频压缩算法包括:M-JPEG、Mpeg、H.264、Wavelet(小波压缩)。

MPEG系列标准 MPEG-1标准: 广泛的应用在VCD 的制作和一些视频片段下载的网络应用上面,可以说99% 的VCD 都是用MPEG1 格式压缩的。 我们目前习惯的MP3,并不是MPEG-3,而是MPEG 1 layer 3,属于MPEG 1中的音频部分。MPEG 1的像质等同于VHS,存储媒体为CD-ROM,图像尺寸320×240,音质等同于CD,比特率为1.5Mbps。 MPEG-2标准: MPEG组织于1994年推出MPEG-2压缩标准,以实现视/音频服务与应用互操作的可能性。PEG-2标准是针对标准数字电视和高清晰度电视在各种应用下的压缩方案和系统层的详细规定,编码码率从每秒3Mbps~100Mbps。MPEG-2不是MPEG-1的简单升级,MPEG-2在系统和传送方面作了更加详细的规定和进一步的完善。MPEG-2特别适用于广播级的数字电视的编码和传送,被认定为DVD 和HDTV的编码标准。 MPEG-3标准: 是ISO/IEC最初为HDTV 开发的编码和压缩标准,要求传输速率在20Mbits/sev- 40Mbits/sec间,但这将使画面有轻度扭曲,而且由于MPEG2 的高速发展,此算法已被淘汰; MPEG-4标准: 传输速率要求较低,与MPEG-1和MPEG-2相比,更适于交互AV服务以及远程监控。 此算法也是目前在监控领域应用比较广泛、成熟的;

新闻传播中“对抗式”解码现象论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57259235.html, 新闻传播中“对抗式”解码现象论析 作者:任胜 来源:《传媒论坛》2018年第05期 摘要:“对抗式”解码主要是受众理解新闻符码意义的时候持有的假设“立场”,实际上就是社会情感的一种表达和反映。除文字表达以外,还包含有表情包、视频混剪和网络流行语等。新闻主题、媒介身份和文本制作的专业性和传播时机的及时性等很容易引发“对抗式”的解码现象。站在传播者的角度来说,提升新闻文本自身的质量、维持良好的对外形象、认同新闻传播的规律是有效解决“对抗式”解码现象的最佳方式和途径。 关键词:新闻传播;“对抗式”解码现象;论析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2018)05-00-02 传播的最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分享和交流。在传输意义的过程中,传和受二者对意义的理解和分享上经常会出现不对称性。霍尔在《电视话语的编码/解码》当中,曾指出在解码时受众有可能会产生三种不同立场的理论假设:分别是对抗式、主导式以及协商式,这从侧面揭示了传播时信息和意义不仅是单纯被传递,而是被生产出来的机理。不可否认,霍尔这种表述相当概括,还有很多问题都没有进行深入探究,尤其是“对抗式”解码方面,所以本文主要在详细叙述“对抗式”解码理论含义的前提下,与新闻传播的实践情况相结合,进一步探讨和分析了“对抗式”解码现象。 一、“对抗式”解码的概念及其表达模式 这里所说的“对抗式”解码主要指的就是对受众在接受新闻符号意义的时候始终维持“立场”的一种假设。而大多数情形下我们所说的“立场”,主要指的就是在人们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所抱有的一种态度。在人们妥善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其所处的地位是对事物展开仔细观察的有效出发点,它在构成人们观察和认识事物角度的同时,也相应对人们站在相反角度上认识并观察事物造成了一定的制约。社会地位不同,即使事物一样,通常情况下也会表现出大不一样的观点。 另外,“对抗式”解码仅属于当受众接受新闻符号意义的时候坚持的三种立场方式里的一个,更并不代表它是唯一的。我们这里提到的三种解码立场,实际只不过是霍尔从类型学这一层面上,将复杂的主观思维转变成简单化的主观思维。虽然这样的归类方式有可能不会对人们理解不一样的解码立场有所帮助,可是这仅属于理论化的。在新闻接受中,受众理解新闻意义的过程是一个极为繁琐的过程,其中包括有各式各样无法言说的隐藏因素,且受众不同在接受中“对抗”的程度也各不相同。

HFP - 协议详析

HFP协议分析 1、HFP整体结构图 2、HFP规定的功能支持情况。 3、HFP支持的常见命令 4、HCI日志中HFP AT命令交互情况。 5、HFP codec 6、常见HFP相关问题 1、HFP整体结构图 HFP 配置文件V1.7.1,HFP交互双方的协议整体结构如下图。 Audio Gateway :手机电脑等设备。 Hands-Free :蓝牙耳机、carkit等设备。 2、H FP规定的功能支持情况。 HFP协议规定功能支持情况如下,M代表强制支持,o:代表可选:

3、HFP支持的常见命令HFP At命令解析:

4、HCI日志中HFP AT命令交互情况。

如下图所示是连接过程中蓝牙HCI日志HFP列的AT命令交互过程。 多数命令在上面的表格中已经有介绍。其中+CIEV命令包含的含义较多,已图中为例,+CIEV:2,2表示向外拨打电话;+CIEV:2,3表示对方响铃;+CIEV:1,1接通电话;+CIEV:2,0当前没有待处理电话;+CIEV:1,0当前没有通话处于activity状态。 5、HFP codec 目前支持两种不同的采样频率,分别是CVSD和mSBC,并且在sco链路和eSco链路下也存在差异。其中,CVSD是强制支持的,mSBC是可选项;但对于国内来讲,通话的语音采样均为8KHz

因此手机和蓝牙耳机之间即便采用16KHz的mSBC采样,音频也不会有太大改善。但是使用16KHz采样的mSBC可以提高语音识别的正确率。 5.1 CVSD codec CVSD 采用8kHz采样,分别为SCO链路下和eSCO 链路下的不同配置情况。 5.2 mSBC codec mSBC采用16KHz采样,使用mSBC需要在eSCO 链路上传输。

霍尔编码解码

早期的受众观都是效果研究的副产品,直到“使用与满足学说”的研究,学术界才开始将受众作为研究对象来对待。而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初步确立了受众的本体地位。 《编码/解码》的前身是霍尔1973年在莱斯特大学所做的一场学术报告,该学术报告不久后以《电视话语中的编码与解码》为题,发表在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CCCS) 的内部刊物上。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非公开流通之后,这篇文章才被纳入《文化·媒介·语言》的论文集中得以公开发表。 一、整体梳理 1.关注受众研究(1-7) 传统研究把传播描述成线性过程,只关注局部;应当关注整体和结构。对电视生产过程的分析可以参考马克思的思路,将其视作“生产一流通一分配/消费一再生产”的“接合”(articulation),结构化地考察传一受活动。 电视传播的生产环节即是编码、解码,它们在符号和语法中接合,虽然模糊但确实存在,虽然浅显但指涉结构。 这个结构正是社会文化与政治结构,其中的意识形态补给着编码、解码。传受面对的社会结构存在差异,这造成了他们对符码的使用是不对称的,编码、解码不是直接一致的。 这种不对称要求我们关注受众研究。 2.电视符号是被建构出来的(8-16) 电视符码不等于真实,它只是被深层次自然化,因而受众觉得近乎普遍,习惯,归根到底是建构出来的。 电视符码的外延是建构出来的,内涵对意识形态开放,是文化系统与符号系统的深度交织。内涵所指之间是不平等的,存在一个受偏好的意义,“占主导地位的话语结构”。 3.结构化的符码 所谓有效传播,实质上是受众按照传者偏好的话语对符码作出解读。要实现有效传播,就要研究环境整体,努力克服系统性扭曲(systematicallydistortedc。illmunicatiOn)。 关于误读,解释是“选择性认知”,它遵循的是多元主义而回避了差异的根源——结构性不平等——-认定传受是对称的。 无论是误读还是有效传播,都是高度结构化的编码、解码之间所形成的不同“接合”。关于“接合”情形,这里可以提出三种假设。 4.三种解码立场 主导一霸权式、协商式、抗争式 大部分的受众解码的过程是受众的思想与文本意义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即协调解码的过程: 受众在选择文本意义的过程中必然会把自身的社会背景带入对媒介信息的解读中,这样,在文本的倾向性意义和受众的倾向性解读之间形成了一种协商的过程,而协商的结果就是受众对文本的解读。 二、对符号学的调整:从强调文本到强调受众 符号学认为文本或者符号是意义的主要载体,传统是把重心放在文本之上。符号学家认为符号化是多数人发出的行为,但是面对文本他们又是没有抵抗力的,所以解读符号必须交给研究者来完成。 威廉斯对文化的重新定义,把“生活的总体方式”作为研究对象,对大众文化持平视态度,成为后继文化研究的一个基本观念。 霍尔虽然也是用经典符号学理论来分析电视传播内容,但是首先承认受众解码是结构化的。编码者和文本虽然采取不同符号化策略,但是必须面对不同受众有组织地接受、协商、甚至抗争。受众的判断和参与应该被承认和考虑。 三、从生产消费的直接同一到编码解码的非直接同一

视频压缩编解码标准综述

视频压缩编解码标准综述 摘要:本文从目前视频流传输中最为重要的编解码标准国际电联的H.261、H.263,运动静止图像专家组的M-JPEG,国际标准化组织运动图像专家组的MPEG系列标准,以及在互联网上被广泛应用的Real Video、WMT、 QuickTime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了视频压缩编解码标准及其应用。 关键词:视频压缩编解码标准,H.261,H.263,M-JPEG,MPEG,MPEG-1,MPEG-2,MPEG-4,MPEG-7,MPEG-21,Real Video,WMT,QuickTime。 随着Internet带宽的不断增长,在Internet上传输视频的相关技术也成为Internet节研究和开发的热点。目前,许多实验性的高速宽带网络都把视频传输的技术和应用作为研究的重点课题。在Internet上传输视频有许多困难,其根本的原因在于Internet的无连接每包转发机制主要为突发性的数据传输设计,不适用于对连续媒体流的传输。为了在Internet上有效的、高质量的传输视频流,需要多种技术的支持,其中数字视频的压缩编码技术是Internet视频传输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此外,在多媒体的传输、处理、应用中还有许多问题:如何在网络上传输视频?如何通过手机上网并接收视频和图像?如何对多媒体 数据进行快速有效的检索?如何对多媒体信息进行统一的存取?等等。 目前视频流传输中最为重要的编解码标准有国际电联的H.261、H.263,运动静止图像专家组的M-JPEG和国际标准化组织运动图像专家组的MPEG系列标准,此外在互联网上被广泛应用的还有Real-Networks的RealVideo、微软公司的WMT 以及Apple公司的QuickTime等。具体如下: 一、国际电联的H.261、H.263标准 1.H.261 H.261又称为P*64,其中P为64kb/s的取值范围,是1到30的可变参数,它最初是针对在ISDN上实现电信会议应用特别是面对面的可视电话和视频会议而设计的。实际的编码算法类似于MPEG算法,但不能与后者兼容。H.261在实时编码时比MPEG所占用的CPU运算量少得多,此算法为了优化带宽占用量,引进了在图像质量与运动幅度之间的平衡折中机制,也就是说,剧烈运动的图像比相对静止的图像质量要差。因此这种方法是属于恒定码流可变质量编码而非恒定质量可变码流编码。 2.H.263 H.263是国际电联ITU-T的一个标准草案,是为低码流通信而设计的。但实际上

音频剪辑软件哪个好用呢

现在网络上充斥着各种配音视频或者是修改音效的视频。B站里面的鬼畜视频几乎都是魔改音效的视频。当然这些视频都是使用视频剪辑软件和音频剪辑软件一起制作的。可以在视频中进行视频剪切、视频合并、视频分割去制作新的视频。当然音频也可以通过音频合并、音频分割和音频提取制作新的声音。那么下面就是使用音频剪辑软件制作声音的教程了。 1、首先还是需要安装一款音频编辑软件的。在迅捷视频官网中把迅捷音频转换器下载到桌面上,然后就是打开安装程序选择软件的安装保存位置,然后点击立即安装就可以了。 2、然后在软件中选择音频提取,由于软件默认使用音频转换功能,所以在开始使用之前也是需要提前修改文件格式的。然后点击软件中的添加文件按钮,把电脑中的视频文件添加到软件当中做转换。当然也可以拖到视频到软件中。

3、视频添加之后就可以进行其他的操作了。在软件右侧选择设置文件的片段名和视频片段的时间范围。然后就可以在预览面板中预览音频文件了。如果设置没有问题,那么可以点击确认并添加到输出列表了。 4、然后就是更换输出音频的保存位置了。点击软件中的更改路径按钮,然后在弹出的路径选择框中找到一个位置保存音频,软件是默认输出到桌面上也就是C:\Users\Desktop,选择好地址后点击选择文件夹即可成功修改。

5、然后就可以开始提取音频文件了。点击软件右下角的开始提取,然后需要等待软件将视频中的音频文件提取出来就行了。然后等到软件提取至100%,那么就可以在音频的保存路径看到了。或者点击打开按钮也能直接到达。 以上就是音频剪辑软件哪个好用了。当然迅捷音频转换器不仅能提取音频文件,还可以进行音频剪切、音频合并和音频转换等操作。

音乐剪辑合并软件哪个好用

其实现在很流行的一些抖音歌曲大部分都是用音频编辑软件进行剪辑合成处理的,使用音频剪辑软件就可以将一首歌曲的副歌部分剪辑下来这时别人就很容易能快速听到此歌曲的高潮部分无需等待。那么音频编辑软件有哪些?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推荐几款简单的音频编辑软件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软件一:迅捷音频转换器 迅捷音频转换器是一款专业的音频转换编辑工具,拥有音频剪切、音频提取、音频转换等多种功能,能够用多种分割方式进行音频剪切,而且支持批量操作,功能强大,操作简单,绝对是一款不容错过的软件。 软件特色

1、多种音频剪切方式 支持平均分割、时间分割、手动分割 2、产品功能丰富 支持音频剪切、音频提取、音频转换 3、支持文件批量操作 不仅支持单个文件操作,还支持文件批量操作,提高效率 软件二:audacity

audacity(audacity中文版)是一个免费开源的音频编辑软件和录音软件,可导入WAV,AIFF,AU,IRCAM,MP3及Ogg Vorbis,并支持大部份常用的工具,如剪裁、贴上、混音、升/降音以及变音特效、插件和无限次反悔操作,内置载波编辑器。audacity(音频编辑软件)支持Linux、MacOS、Windows等多平台 软件特色: 1、功能强大,录音、混音、制作特效,并支持多种格式wav,mp3,ogg 等 2、免费且开源,无需支付任何费用 3、软件自带中文,界面操作简单明了

软件三:adobe audition adobe audition 3.0中文版中灵活、强大的工具正是您完成工作之所需。改进的多声带编辑, 新的效果, 增强的噪音减少和相位纠正工具, 以及 VSTi 虚拟仪器支持仅是adobe audition 3.0中文版中的一些新功能, 这些新功能为您的所有音频项目提供了杰出的电源、 控制、生产效率和灵活性。

3G中的编解码协商技术

3G中的编解码协商技术 2006-10-12 编解码协商操作旨在避免传统上移动台(MS)呼叫MS(基于GSM系统)、MS呼叫用户设备(UE)(基于GSM/3G系统)或UE呼叫UE(基于3G系统)的通话过程中要做的两次语音编解码。在UE呼UE的情况下话音信号首先在起始UE中进行编码并发送到空中接口,在本端码型变换器中解码成64 kb/s的G.711 A律或μ律脉冲调制编码(PCM)语音格式并在固定网络中传送,对端码型变换器将PCM信号重新作一次编码,通过空中接口传送到对端UE,最后由对端UE解码得到重建后的话音。整个过程如图1所示。在这种呼叫情况下,两对语音编码/解码器处于二次语音编解码级连操作(TO)。在TO下话音信号作了两次编码和解码,导致语音质量变差,尤其在低速率通信情况下质量变化更是明显。 如果本端UE和对端UE使用同样的编解码,如图2所示,话音信号就能在编码域从本端UE透明传输到对端UE,而不用激活本端和远端网络中的码型变换功能。 编解码协商具有如下优点: ?避免网络内做二次语音编解码,提高语音质量。 ?协商后采用压缩的编解码,从而节省链路资源。 ?码型变换单元不用再执行码型变换功能,故可节省处理能力。 ?可以减少端到端的传输时延。 目前主要的编解码协商技术有3种:一种是呼叫建立过程中通过带外呼叫控制信令对语音编解码方式进行协商的无码型变换器操作(TrFO)呼叫,另一种是带内的编解码协商协议无二次编解码操作(TFO),还有一种是3G核心网络和下一代网络(NGN)核心网络进行互连互通时,NGN网络的关口局通过审计网络质量的方法来优选编解码。

1 TrFO技术 TrFO呼叫是一种呼叫建立过程中通过带外呼叫控制信令(OoBTC)对语音编解码方式进行协商的技术。TrFO 呼叫因为不需要插入语音编解码器,所以可以提高话音质量,节约编解码器资源,并且在分组核心网中可以节约网络带宽(因为话音是以自适应多速率编码(AMR)后的速率而不是64 kb/s速率在核心网中传输),另外编解码协商在承载建立之前完成,可以保证呼叫使用适当的承载资源。 1.1 TrFO机制描述 文献[1]指出当两个或更多呼叫控制节点协商已统一传输的编解码时,TrFO机制将会被优先选取,具体流程如下: ?源呼叫控制节点发送其网关支持的编解码列表,该列表中各编解码已按其优先级进行了排序。 ?转接呼叫控制节点分析编解码列表,从中删除自身不支持的编解码,并将其继续向前传送。但对编解码的优先级不进行改变。 ?终结呼叫控制节点分析编解码列表,从中删除自身不支持的编解码,并从中选取最高优先级的编解码。 图3是在R4体系中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到UMTS进行TrFO连接的一个呼叫模型,当然中间可能存在许多转接节点。一般编解码协商会发生在呼叫建立阶段,当然在呼叫过程中也可能会由于切换或者重定位等原因而再次发起编解码的修改。 1.2 BICC呼叫建立过程中的编解码协商 图4描述的是承载无关呼叫控制(BICC)呼叫建立的一个简单信令流程。由图4可看出编解码协商在承载建立之前进行,因此可选出最适合本次呼叫的承载资源。文献[2]中建议源移动交换中心(O-MSC)在发送初始地址消息(IAM)时开始编解码协商,将支持的编解码列表发给转接节点。转接节点将丢弃不支持的编解码类型后再发送。终移动交换中心(T-MSC)将优选的编解码连同最终的编解码列表通过应用传送消息(APM)带回给源移动交换中心(O-MSC)。

音频基本知识

音频基本知识 第一部分 模拟声音-数字声音原理 第二部分 音频压缩编码 第三部分 和弦铃声格式 第四部分 单声道、立体声和环绕声 第五部分 3D环绕声技术 第六部分数字音频格式和数字音频接口 第一部分 模拟声音-数字声音原理 一、模拟声音数字化原理 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一种连续的波,叫声波。声音的强弱体现在声波压力的大小上,音调的高低体现在声音的频率上。声音用电表示时,声音信号在时间和幅度上都是连续的模拟信号。 图1 模拟声音数字化的过程 声音进入计算机的第一步就是数字化,数字化实际上就是采样和量化。连续时间的离散

化通过采样来实现。 声音数字化需要回答两个问题:①每秒钟需要采集多少个声音样本,也就是采样频率(f s)是多少,②每个声音样本的位数(bit per sample,bps)应该是多少,也就是量化精度。 ?采样频率 采样频率的高低是根据奈奎斯特理论(Nyquist theory)和声音信号本身的最高频率决定的。奈奎斯特理论指出,采样频率不应低于声音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这样才能把以数字表达的声音还原成原来的声音。采样的过程就是抽取某点的频率值,很显然,在一秒中内抽取的点越多,获取得频率信息更丰富,为了复原波形,一次振动中,必须有2个点的采样,人耳能够感觉到的最高频率为20kHz,因此要满足人耳的听觉要求,则需要至少每秒进行40k 次采样,用40kHz表达,这个40kHz就是采样率。我们常见的CD,采样率为44.1kHz。电话话音的信号频率约为3.4 kHz,采样频率就选为8 kHz。 ?量化精度 光有频率信息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纪录声音的幅度。量化位数越高,能表示的幅度的等级数越多。例如,每个声音样本用3bit表示,测得的声音样本值是在0~8的范围里。我们常见的CD位16bit的采样精度,即音量等级有2的16次方个。样本位数的大小影响到声音的质量,位数越多,声音的质量越高,而需要的存储空间也越多。 ?压缩编码 经过采样、量化得到的PCM数据就是数字音频信号了,可直接在计算机中传输和存储。但是这些数据的体积太庞大了!为了便于存储和传输,就需要进一步压缩,就出现了各种压缩算法,将PCM转换为MP3,AAC,WMA等格式。 常见的用于语音(Voice)的编码有:EVRC (Enhanced Variable Rate Coder) 增强型可变速率编码,AMR、ADPCM、G.723.1、G.729等。常见的用于音频(Audio)的编码有:MP3、AAC、AAC+、WMA等 二、问题 1、为什么要使用音频压缩技术? 我们可以拿一个未压缩的CD文件(PCM音频流)和一个MP3文件作一下对比: PCM音频:一个采样率为44.1KHz,采样大小为16bit,双声道的PCM编码CD文件,它的数据速率则为 44.1K×16×2 =1411.2 Kbps,这个参数也被称为数据带宽。将码率除以8 bit,就可以得到这个CD的数据速率,即176.4KB/s。这表示存储一秒钟PCM编码的音频信号,需要176.4KB的空间。 MP3音频:将这个WAV文件压缩成普通的MP3,44.1KHz,128Kbps的码率,它的数据速率为128Kbps/8=16KB/s。如下表所示: 比特率 存1秒音频数据所占空间 CD(线性PCM) 1411.2 Kbps 176.4KB MP3 128Kbps 16KB AAC 96Kbps 12KB mp3PRO 64Kbps 8KB 表1 相同音质下各种音乐大小对比 2、频率与采样率的关系 采样率表示了每秒对原始信号采样的次数,我们常见到的音频文件采样率多为44.1KHz,这意味着什么呢?假设我们有2段正弦波信号,分别为20Hz和20KHz,长度均为一秒钟,以对应我们能听到的最低频和最高频,分别对这两段信号进行40KHz的采样,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结果是:20Hz的信号每次振动被采样了40K/20=2000次,而20K的信号每次振动只有2次采样。显然,在相同的采样率下,记录低频的信息远比高频

视频编解码和流媒体协议

RTP 参考文档 RFC3550/RFC3551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是用于Internet上针对多媒体数据流的一种传输层协议。RTP协议详细说明了在互联网上传递音频和视频的标准数据包格式。RTP协议常用于流媒体系统(配合RTCP协议),视频会议和一键通(Push to Talk)系统(配合H.323或SIP),使它成为IP电话产业的技术基础。RTP协议和RTP控制协议RTCP一起使用,而且它是建立在UDP协议上的。 RTP 本身并没有提供按时发送机制或其它服务质量(QoS)保证,它依赖于低层服务去实现这一过程。 RTP 并不保证传送或防止无序传送,也不确定底层网络的可靠性。 RTP 实行有序传送, RTP 中的序列号允许接收方重组发送方的包序列,同时序列号也能用于决定适当的包位置,例如:在视频解码中,就不需要顺序解码。 RTP 由两个紧密链接部分组成: RTP ―传送具有实时属性的数据;RTP 控制协议(RTCP)―监控服务质量并传送正在进行的会话参与者的相关信息。 RTCP 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eal-time 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或RTP Control Protocol或简写RTCP)是实时传输协议(RTP)的一个姐妹协议。RTCP为RTP媒体流提供信道外(out-of-band)控制。RTCP本身并不传输数据,但和RTP一起协作将多媒体数据打包和发送。RTCP定期在流多媒体会话参加者之间传输控制数据。RTCP的主要功能是为RTP 所提供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提供反馈。 RTCP收集相关媒体连接的统计信息,例如:传输字节数,传输分组数,丢失分组数,jitter,单向和双向网络延迟等等。网络应用程序可以利用RTCP所提供的信息试图提高服务质量,比如限制信息流量或改用压缩比较小的编解码器。RTCP本身不提供数据加密或身份认证。SRTCP可以用于此类用途。 SRTP & SRTCP 参考文档 RFC3711 安全实时传输协议(Secure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或SRTP)是在实时传输协议(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或RTP)基础上所定义的一个协议,旨在为单播和多播应用程序中的实时传输协议的数据提供加密、消息认证、完整性保证和重放保护。它是由David Oran(思科)和Rolf Blom(爱立信)开发的,并最早由IETF于2004年3 月作为RFC3711发布。

音频编辑软件教程

音频编辑软件教程 音频编辑软件教程 系统介绍一下用Cooleditpro2.0录制自唱歌曲的一个全过程,希望对喜欢唱歌,想一展歌喉的朋友有所帮助。 录制原声 录音是所有后期制作加工的基础,这个环节出问题,是无法靠后期加工来补救的,所以,如果是原始的录音有较大问题,就重新录吧。 1、打开CE进入多音轨界面右击音轨1空白处,插入你所要录制歌曲的mp3伴奏文件,wav也可(图1)。

(图1) 2、选择将你的人声录在音轨2,按下“R”按钮。(图2)

(图2) 3、按下左下方的红色录音键,跟随伴奏音乐开始演唱和录制。(图3)

(图3) 4、录音完毕后,可点左下方播音键进行试听,看有无严重的出错,是否要重新录制(图4) (图4) 5、双击音轨2进入波形编辑界面(图5),将你录制的原始人声文件保存为mp3pro格式(图6图7),以前的介绍中是让大家存为wav格式,其实mp3也是绝对可以的,并且可以节省大量空间。

(图5) (图6)

注)需要先说明一下的是:录制时要关闭音箱,通过耳机来听伴奏,跟着伴奏进行演唱和录音,录制前,一定要调节好你的总音量及麦克音量,这点至关重要!麦克的音量最好不要超过总音量大小,略小一些为佳,因为如果麦克音量过大,会导致录出的波形成了方波,这种波形的声音是失真的,这样的波形也是无用的,无论你水平多么高超,也不可能处理出令人满意的结果的。 另:如果你的麦克总是录入从耳机中传出的伴奏音乐的声音,建议你用普通的大话筒,只要加一个大转小的接头即可直接在电脑上使用,你会发现录出的效果要干净的多。 降噪处理 降噪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做的好有利于下面进一步美化你的声音,做不好就会导致声音失真,彻底破坏原声。单单这一步就足以独辟篇幅来专门讲解,大家

解读“编码、解码”模式

解读“编码、解码”模式 摘要:斯图亚特·霍尔的论文《电视话语中的编码与解码》是文化与传媒研究中一篇至关重要的文献,关于它的评介与解读已有很多论著。对于他提出的三种假设的解码立场,即著名的“霍尔模式”,也已早为人们所熟知,但再次品读此文又有了许多新的发现与感悟。本文希望通过对《编码,解码》的解读,并吸收其他有关该文的解析,从符号学、语言学等角度分析误读及受众对电视话语不同立场等现象。 关键词:编码解码霍尔模式 斯图亚特·霍尔的著名论文《电视话语中的编码与解码》,从语言学、符号学、结构主义的角度入手,打破了传统的传播研究模式,“其理论贡献却主要表现在改变了实证主义研究对传递者与受众关系的线性理解,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模式,即意义不是传递者…传递?的,而是接受者…生产?的,从而也在主体间传播关系中重构了受众观念。”⒈他从孤立的传播受众研究中走了出来,将意识形态,社会的政治、经济背景引入对受众的考察之中。 霍尔将电视话语传播放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再生产”的复杂结构中来思考,认为电视话语就像商品一样需要经历这四个环节。他主要论述了生产即信息的编码,消费、再生产即信息的解码三个环节(电视流通的消费与再生产环节对于受众而言基本是同时进行的)。 一、编码、解码中的符码与符号 符码与符号是霍尔编码、解码理论的基础,是理解其思想的前提。符码与符号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又有密切的联系。“霍尔利用了索绪尔对语言符号的论述。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符号由能指(signifying符号、声音等)和所指(signifier精神概念)组成。”⒉同时,霍尔还吸收了罗兰·巴尔特的语言学思想。罗兰·巴尔特认为意义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巴尔特称为外延(denotation)——指意义的常识层面;意义的第二个层面是内涵(connotation)——指广泛的言外之意,这和文化有很大关系。⒊但“…内涵?仅仅用来指不太固定的,因此是更为惯例化、更为多变的联想意义,这些意义显然依据具体事例而定,所以一定要依靠符码的介入”⒋符码存在于符号与话语之前,如果说符号是语言、文字、画面等的表现形式,那么符码就是表达这些形式的规则,它是包含在符号系统中的,可以是语法规则、文化规则、意识形态规则,甚至是政治的、经济的规则。符号必须是被社会认同的,是一定社会内部通用的表现形式,而符码可以是个人的,是个体或者某个团体对符号的认知、解读系统。 比如对于“电脑”的认识,它的能指是它的音,即“dian nao”,字形如上,它的所指为电子计算机。它的外延可以理解为能指与所指的总和,即在常识层面上我们反映的“电脑”,但在内涵层面上则会有不同的反映,电脑的内涵可能为电脑软件编程,利用电脑进行科研工作,网络,甚至是网络游戏,股票等等。由此,“电脑”的符码就是特定意识形态(这里的意识形态是思想、职业、政治地位、阶级、经济状况等方面的综合反映)与其内涵的结合,对科学家、技术人员而言,“电脑”的符码是利用电脑进行科研工作或电脑软件编程,对于经常利用电脑上网的人而言,“电脑”的符码就是网络,而那些经常在网络上玩游戏、利用电脑网络炒股的人来说,“电脑”的符码就意味着游戏与股票。 “一定的符码也许广泛地分布在一个具体的语言群体或者文化中,人们在年幼时候开始学习它,以至于这些符码似乎不是建构的——符号和指称对象之间清晰表达的结果——而是…天生?就有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没有符码介入,而是意味着符码已经被深深地…自然化?了。”⒌文字符码如此,图像符码所展示的“看起来像真实世界里的事物,因为他们再造了电视观众感知的各种条件(即符码)”。⒍图像符码被更自然地展现,观众在解码的过程中,就更容易被限定在编码者的意图之中。 但观众不是完全被动地陷在编码者设置情境之中,无论符码怎样被“自然化”,符号的内涵与外延怎样完美的结合,“在符号的内涵层次上,情境意识形态(Situational ideologies)改

Audacity音频剪辑软件基础教程

Audacity软件简介 音频的概念 什么是音频?音频是个专业术语,英文Audio。简单说,人类所能听到的所有声音都称之为音频,包括噪音。比如说话的声音、动物叫声、歌唱声、乐器声音。通过录制声音被保存下来,然后可以通过数字音乐软件进行各种处理,这就是我们说的音频编辑。我们目前所说的音频都是指数字音频。音频一般是指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频率在20hz到20khz之间的声波。音频是保存在电脑里的声音,以文件的形式记录了声音的内容。 相关音频知识: 生活中所听见的声音是一种振动的波,波是起伏的,具有周期性和一定的振动幅度(振幅)。声音的传播主要是由空气振动完成的,空气振动造成大气压力的疏密变化,引起人体相应生理器官的振动和感觉,这样就可以听到声音了。波的周期性表现为周期(T)和频率(f)。周期就是一个完整波形所持续的时间,频率则是在一定时间间隔内(通常为1 s)相同波形重复的次数。频率决定着声音音调的高低,频率越高,声音听起来就越尖锐;频率越低,声音听起来就越低沉。比如说,男性的声音都比较低沉,就是因为男性的声带较宽,发出的声音主要集中在低频部分的缘故。声音的振幅(A)决定了声音的音量,振幅越大,声音越响,反之就越弱。 描述和影响数字声音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三个:采样频率、数字量化的位数(简称量化位数)以及声道数。采样频率决定的是声音的保真度。量化位数表示的是声音的振幅,决定的是音乐的动态范围。所谓动态范围,是指波形的基线与波形上限间的单位。人耳的听力范围一般在20HZ-20KHZ. 1.2 采样频率 我们知道声音都有其波形,本质上是模拟信号。采样就是采用一段音频做为样本,用一堆数字来描述原本的模拟信号,采样过程是对原模拟信号进行分析,在其波形上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取点”,赋予每一个点以一个数值,这就是“采样”,然后把所有的“点”连起来就可以描述模拟信号了。 很明显,在一定时间内取的点越多,描述出来的波形就越精确,这个尺度我们就称为“采样频率”。最常用的采样频率是44.1kHz,它的意思是每秒取样44100次。为什么是这个值呢?反复试验的结果,人们发现这个采样频率最合适,低于这个值就会有较明显的损失,而高于这个值人的耳朵已经很难分辨,而且增大了数字音频所占用的空间。一般为了达到“万分精确”,我们还会使用48kHz甚至96kHz的采样频率。 采样率是指采样样本与总样本数量的比值。 1.3信噪比(S/N) 信号的有用成份与杂音的强弱对比,常常用分贝数表示。设备的信噪比越高表明它产生的杂音越少。 1.4 音频编辑 就是对音频进行编辑,如截取拼接、混音降噪、合成等等,然后处理生成新的音频的过程。 一、音频知识简介

音频软件audition入门操作教程

Audition是一个音频的制作及后期效果配制的软件,可提供先进的音频混合、编辑、控制和效果处理功能。首先下载一个Au的汉化版,然后按提示进行安装。打开Audition后,可以看到Audition的基本界面。 ––––––––––––––––––––––––––––––––––––––––– 1、插入文件:首先我们先把音频文件拉进au里,这里有几种方法:① 可以直接在某些音乐播放软件(酷狗等)的列表里按住左键把歌曲拉到主群组里。 ②找到歌曲的源文件,然后在左边的文件选项里找到导入文件。③在项目栏的的 文件里打开,把音频文件导入就可以了。 导入的歌曲格式一般为mp3 和wav(音质更好)。接下来可以看到导入后 的歌曲的一些详细信息。 ––––––––––––––––––––––––––––––––––––––––– 2、波形信息:如图所示,图中为一条 音轨,上面的条纹状的线条便是我们所说的波 形,它是对音量大小的一个反映,上下分别为左 右声道。在波形上点击左键会出现一条黄线,录 音或者播放都会从此条黄线开始。 ––––––––––––––––––––––––––––––––––––––––– 3、播放控制:在界面的左下方有一些按 钮,例如播放(空格键),暂停(空格键),快进, 快退等。 按钮下方有个电平,这是显示上下两线条代表左 右声道音量大小。 –––––––––––––––––– 4、模式切换:以上是编辑模式(也称单 轨模式)的界面及操作,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界 面:多轨模式。可从左上角的项目栏来切换模式。 切换后可看到多条音轨。每一条轨道都可以通过 双击波形从而进入单轨模式。 –––––––––––––––– 5、音块操作:在多轨模式中,把歌曲拉进音轨后,如果觉得音块不对齐或位置不对,可以通过右键按住音块来拉动音块。右键黄色虚线的地方,在弹出的选项框中选择“分离”(ctrl+k),可以分割音块,同时选中要删除的音块,按键盘上的“delete”可以删除音块。 ––––––––––––––––––––––––––––––––––––––––– 6、多轨模式中,左边的音轨操作区内有几个不同颜色的按键, M代表MUTE静音(即播放时此音轨没声音),S代表SOLO独 奏(多条音轨播放时只有该音轨有声音),R即RECORD录音(录 音准备项)。 –––––––––––––––––––––––––––––––––––––––––––––––––

常用的音频处理软件

常用的音频处理软件 来源: https://www.360docs.net/doc/c57259235.html,/shxxkn/blog/item/59f159d1270f87d6572c8485.html 常用的音频处理软件有:GoldWave、Sound Forge、CoolEdit等,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相应的软件进行音频的处理: 1.Sound Forge Sound Forge是Sonic Foundry公司的产品,它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音频处理软件,功能非常强大而复杂,可以处理大量的音效转换的工作,并且包括全套的音频处理,工具和效果制作等功能, 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使用。 2.CoolEdit CoolEdit是美国Syntrillium公司开发的音频文件处理软件,主要用于对MIDI 信号的处理加工,它具有声音录制、混音合成、编辑特效等功能,该软件支持多音轨录音,操作简单,使用全面。 3.GoldWave GoldWave是一个不需要安装的绿色软件,功能非常强大,支持的音频文件格式相当多,包 括.WAV,.OGG,.VOC,.IFF,.AIF,.AFC,.AU,.SND,.MP3,.MAT,.DWD,.SM P,.VOX,.SDS,.AVI等多种格式,用户可以从CD、VCD、DVD或其它视频文件中提取声音。GoldWave内含丰富的音频处理特效,从一般特效如多普勒、回声、混响、降噪到高级的公式计算(利用公式在理论上可以产生任何你想要的声音)。处理音频的还有其他的软件,这里不再赘述。 4.3.2 GoldWave的使用 1.GoldWave的界面介绍 GoldWave是一个操作简单、功能强大的用于音频文件处理的绿色软件,只用点击GoldWave.exe便可以运行,不用安装便可使用。程序运行之后通过【文件】→【打开】功能便可导入一个文件进行编辑,GoldWave运行界面如图4-12所示,该软件被分为三大部分,顶端是菜单栏、常用工具栏和快捷工具栏;中部是相应的操作区域,操作区域中会显示相应文件的波形(如图4-13所示)。当我们打开一个立体声文件,GoldWave会分别显示两个声道的波形,绿色部分代表左声道,红色部分代表右声道;操作区底部显示所要编辑文件的属性。 GoldWave提供的控制器用于对要编辑的音频文件进行简单的处理,控制器中有相应的播放、停止、快进、倒退等按钮,还提供了相应的音量开关,平衡开关和播放速度的开关,以供用户选择。用户还可以看到具体的波形,以及左右声道的音量、播放的时间等相关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