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硫原油的供应形势性质及其腐蚀特点

含硫原油的供应形势性质及其腐蚀特点
含硫原油的供应形势性质及其腐蚀特点

含硫原油的供应形势性质及其腐蚀特点

孙亮黄祖娟

中石化金陵分公司(南京 210033)

摘要根据含硫原油产量、分布情况,研究了我国炼油行业目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分析了含硫原油中硫化合物的性质及其腐蚀特点。

关键词原油供应性质腐蚀

11前言

加工含硫原油是当前我国炼油工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也是炼油企业提高综合竞争力的主攻方向。

传统含硫原油、高硫原油的定义指标为:硫含量 <% 为低硫原油;硫含量%~%为中硫原油;硫含量 >% 则为高硫原油。

加工含硫原油是世界上含硫原油产量及所占比重增加的必然结果。1929年世界含硫原油、高硫原油的产量只占石油总产量的25%,六十年代以来已上升到75%,其中含硫量>2%的高硫原油占30%以上,这一情况目前还基本如此。表1为世界石油产量,图1为世界石油产量饼分图,表2为原油总产量,含硫原油产量及其分布情况,表3是世界原油探明贮量,表4是中东五国可采贮量和贮采比。

图1 世界石油产量

%(油)

和%(气),拉美拥有%和%,前苏联拥有%和%。中东不仅是世界产油大国,而且是含硫原油的主要产地。中东地区已证实原油储量为×109 t ,全世界1400×109 t 左右,中东原油占全世界的比例是%。目前中东原油年产量×109t ,占全世界产量的%,贮采比达%,中东原油出口×109 t ,占世界原油贸易的50%。

表3 1999年世界原油剩余探明储量

地区剩余探明储量(×109)/t 所占比例,%

亚太

西欧

东欧、独联体

中东

非洲

西半球

OPEC合计 1

全世界合计 1 100

表4 中东五国可采储量

国别可采储量(×109)/t 储采比,%

沙特360

伊拉克135 >100

阿联酋~130 >100

科威特123 >100

伊朗120

中东原油90%以上是含硫油,因此是世界含硫原油的贸易中心。如沙特、伊拉克、伊朗、阿联酋和科威特等五个超级石油大国所产的原油绝大部分是含硫原油,硫含量都在%以上。其中沙特原油硫含量为%︿%,属中间基原油,沙特原油目

前以轻质和超轻质原油为主,是未来十年增产的重点油种,沙特中质原油增产辐度较小,而重质原油几乎不增产。伊拉克原油属中东高硫中间基油,硫含量范围是%~%,科威特出口原油属中质高硫中间基,硫含量为%左右,中立区原油属重质高硫中间基,硫含量范围为%~%,阿联酋原油属中质中间基,硫含量范围为%~%。伊朗出口原油有轻、中和重质三类,也是中间基,硫含量的范围为%~%。阿曼原油在中东原油中含硫量最低,属含硫中间基,硫含量为%左右,我国过去进口阿曼原油较多,积累了一年的加工经验。南美生产较多含硫原油,黑西哥原油绝大部分含硫,玛雅原油高达到%,属沥青基,是一种重质或超重质原油,产量达9 000×104 t/a左右。委内瑞拉原油资源丰富,如BCF17原油产量达4 000×104 t/a , 硫含量为%。含水量硫量最高的Boscan 原油硫含量高达%。该国奥里诺科地带生产的超重质原油硫含量达%~%。但贮量非常大,我国已有少量进口。

前苏联的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含硫原油生产占一半,俄罗斯的Urals原油硫含量%,产量5 000×104 t/a 。

北美洲的美国生产的原油中1/4是含硫原油,如产量为4 750×104 t/a的Alaska北坡原油的硫含量为%,近期美国为应付原油产量日益下降的局面准备加速开发Alaska油田。加拿大生产的含硫原油约占总产量的1/3左右,如冷湖油田(Cold lake)的硫含量为%,Bow Revier原油硫含量为%。非洲、亚太地区、西欧、北海等油田生产的原油以低硫为主。

我国含硫原油资源相对较少,其中胜利原油属于含硫原油,硫含量在1%左右,孤岛原油硫含量较高为%左右。随着进口原油比例日益增加以后,中国含硫原油加工量会不断提高。此外最近开发的一些新油田中有的属于含硫原油,甚至高硫原油,如新疆塔河油田所产的中质和重质原油,其硫含量分别为%~%和%~%。产量已达数百万吨,且增加较快。

由于世界上所产的原油中有3/4左右属于含硫原油,这样炼油企业的发展就要适应这种趋势。含硫原油加工应该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22我国炼油行业目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由于石油产品的特殊功能和实际上的不可替代性,预测本世纪上半叶石油在发动机燃料和石油化工原料方面还将占据主要地位。以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来看,石油平均占40%左右,我国目前占到20%以上。

因此本世纪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发展速度将超过世界平均速度。“十五”期间预计石油工业平均增长率为3%~4%,天然气增长率18%,石化工业增长率8%。原油加工量继续超过原油产量。本世纪我国除非在石油勘探方面有重大的突破,否则其缺口将越来越大。表5为九十年代中国石油产量和加工量。

表5 中国原油产量和加工量t

项目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1994 1993 原油产量(×104) 16 16 15 887 15 642 14 900 14 585 14 400

原油加工量(×104) 18 15 15 372 14 232 13 12

差值(×104)-2 515 1 410 1 1

上述数据表明,我国石油工业在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同时面临资源紧缺的严峻局面,迫使人们高度重视中国石油资源的开拓,节约石油消费以及加工进口原油。

从1993年起我国已经大规模进口石油,当年净进口量为×104 t (原油和成品油之和)。2000年净进口6 ×104 t ,其中原油5 ×104 t ,油品×104 t 。预测,2010年净进口量为12 000×104 t ,进口依存度达到%,表6为我国石油产销逆差量及石油进口依存度情况。

表7是1993—1998年我国原油进口来源情况,表明到1998年中东油进口份额已经达到61%,亚洲地区则下降到20%。说明我国进口原油已经从以低硫原油为主转变到以含硫和高硫原油为主,原油性质变重变差的情况是不随人们意愿为转移的,并且非常客观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为此,中石化集团公司提出到2005年其含硫原油加工能力将达到5 400×104 t左右。其加工主要集中在沿海和沿江地区的一些炼厂和石油化工厂。为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吸收国际上成熟的经验。同时还要研究开发先进的加工工艺和设备,注意调整好炼油总流程和配套加工能力,加强和提高整体管理水平,使我国炼油业在应对含硫原油加工的挑战方面能尽快地适应和提高综合竞争能力。

3

原油是各种烃类的混合物,常以C、H、N、O、S五种元素来代表原油的元素组成,其大致范围为:

C:%~% H:%~% N:%~% O:%~% S:%~%

由上可见,原油的元素组成中,含碳量差别不是很大。因此,碳含量不能用来作为原油分类指标。原油中硫含量占的比例不大,但不同原油中硫含量的相对差别还是很大的,其含量的高低对原油加工有很大的影响。大于%的称为含硫原油。

硫在原油中的存在形态主要有元素硫、硫醇、硫化氢、脂肪族硫化物、二硫化物、芳香族化合物、杂环硫化物。

元素硫和硫化氢在原油及其馏分中多以溶解状态存在,含量一般在%~%范围内。

硫醇在原油中通常集中在轻馏分中,对轻馏分的性质有较大影响。在一些原油中已经检出一系列的烷基硫醇,一般讲仲硫醇含量略高于伯硫醇的含量。

元素硫、硫化氢和低分子硫醇都能与金属作用而引起设备的腐蚀,称之为“活性硫”。

硫醚是原油中含量较多的一种硫化合物。相对集中在轻馏分和中间馏分内。

噻吩类化合物是原油中含量较多的一种硫化物,集中在高沸点馏分和渣油中,渣油中噻吩硫一般占其含硫量的50%以上。

此外,还存在不少在分子中同时含有2种以上杂原子的含硫化合物,如胶质、沥青质等就含有多种杂质(S、N等)的高分子硫化合物。

不同产地的含硫原油,除了含硫量不同之外,由于所含硫化合物的种类不同,也会影响到其加工性能,尤其是腐蚀性能。各种硫化物的腐蚀性能按强弱排列为:元素硫、硫醇、硫化氢、脂肪族硫化物、二硫化物、芳香族化合物、杂环硫化物。

不同原油中硫化物的分布差异很大,中东原油<350℃轻馏分中活性硫与总硫的关系见表8。

表8 中东原油<350℃轻馏分中活性硫和总硫的关系

总硫/ 活性硫/ 活性硫占总硫百分比,%

原油馏分收

率,%

伊朗轻质 4 220 131

伊朗重质 5 054 166

沙特轻质 5 040 106

沙特中质 5 452 82

伊拉克 4 753 17

科威特 4 735 31

哈萨克斯坦 3 941 1 170

活性硫表明了可能参加腐蚀反应的硫化合物,而这些硫化合物在特定环境下,不一定全部参加腐蚀反应。因此,活性硫多少还不能定量表征腐蚀程度的大小,用“腐蚀性硫”的概念更为准确。含硫原油对设备的腐蚀过程总的可以这样描述:

当温度≤120℃,无水H2S对设备不腐蚀,含水时,在轻油部位出现H2S-H2O腐蚀。

温度在120~240℃之间,除原有的H2S外,原油中的硫化合物不分解产生H2S,对设备腐蚀不重。

温度在240~340℃,硫化合物开始分解生成H2S,对设备产生腐蚀,温度升高腐蚀加重。

温度在340~400℃,H2S分解为H2和S,生成的FeS膜具有防止进一步腐蚀的作用。但环烷酸等酸性物质能和FeS反应,破坏保护膜,使腐蚀继续进行,从而强化了硫化物腐蚀。

温度在426~430℃,出现显着的高温硫腐蚀,对设备腐蚀最快。

温度>480℃,硫化氢接近完全分解,腐蚀速率下降。

4 含硫原油中硫化合物的分布

含硫原油硫化合物的分布对其加工过程的影响和成品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关系。含硫原油中硫分布很不均匀,一般规律是馏分越轻,含硫量越低,反之亦然。原油中90%以上硫化合物集中在常压渣油部分。而且这部分高分子量硫化合物主要是噻吩类和硫醚类硫化合物。

硫醇和二硫化物主要集中在汽油馏分中,随着馏分的变重,则出现硫醚和噻吩类硫化合物。

馏分油和渣油中含硫量并不等于硫化合物的含量,二者差别取决于硫化合物分子结构情况。如含硫量2%的轻柴油中,硫化合物含量可以达到10%以上。含硫量3%的重柴油,硫化合物含量可高达20%。馏分越重,硫含量增加,硫化合物含量也增加,硫化合物的结构也越复杂。加氢脱硫过程难度也越大,耗氢量相应增加。对于VGO和减压渣油重的较高分子量的硫醚类和噻吩硫,对设备的腐蚀作用较轻,但加氢脱硫的难度比低分子量的活性硫困难,这也是含硫原油加工过程重的一个难点。

55含硫油腐蚀环境

低温HCL-H2S-H2O型

这是炼油企业中常见的一种腐蚀环境,发生于常减压装置的初馏塔和常、减压塔的顶部及其冷凝冷却系统,如不采取措施,腐蚀将十分严重。

低温HCN-H2S-H2O型

原油中硫化合物在加热或催化裂化过程中会分解产生硫化氢,且在裂化温度下,元素硫也能和烃类反应生成硫化氢,因此催化裂化富气中硫化氢浓度一般很高。在此过程中,原料中氮化物也裂化,其中10%~15%转化成氨,1%~2%转化成氰化氢,遇水形成HCN-H2S-H2O的腐蚀环境,常见于催化裂化、焦化的吸收解析系统。

低温CO2-H2S-H2O型

该类型腐蚀存在于气体或LPG脱硫的溶剂再生塔塔顶冷凝冷却系统的酸性气部位,塔顶酸性气的组成为H2S:50%

~60%(v)、CO2:30%~40%(v)、烃类:4%(v)及水分。

低温RNH2(已醇胺)-CO2-H2S-H2O型

腐蚀环境存在于瓦斯或液化气脱硫装置的溶剂再生塔及贫液、半贫液管线糸统。

高温S-H2S-RSH(硫醇)型

该类型的高温硫腐蚀主要存在于常减压装置的加热炉出口、转油线,常减压塔的中下部、焦化装置的加热炉进料糸统、转油线、分馏塔底、大瓦斯线等部位。腐蚀程度以焦化加热炉进料系统最为严重,其次为常减压转油线。

高温S-H2S-RSH-RCOOH(环烷酸)型

这是一种高温硫和环烷酸共同作用的腐蚀体系,腐蚀性极强,腐蚀主要存在于常减压装置的转油线以及常(减)压塔进料段塔壁、常、减压加热炉出口等部位。

高温H2-H2S型

重整、加氢裂化、加氢精制等临氢装置,它们的高温部位存在着高温H2-H2S型腐蚀环境。

浅谈含硫原油的腐蚀及保护措施

浅谈含硫原油的腐蚀及保护措施 摘要:炼油设备的腐蚀不但给炼油厂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对环境也会产生污染。设备腐蚀带来的资源消耗是一种巨大的浪费。本文将就炼油厂设备腐蚀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展开讨论。 关键词:炼油厂;炼油设备;腐蚀原因;防护措施 随着从中东、西北地区从中亚进口含硫原油数量的大幅度增加,以及国内含硫油田的开发,原油平均含硫量逐年增高。原油硫含量的增加,使加工高硫原油的设备,包括进口的不锈钢设备和管道,发生严重的硫腐蚀。正常生产中由于硫腐蚀时常引发破裂、燃烧、爆炸等恶性事故,同时还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 原油中所含硫和硫化物的总量称之为原油的硫含量,其中的硫化物主要是有机硫化物,也有少量的单质硫和硫化氢,其主要类型有:单质硫S,硫化氢H2S,硫醇RSH,硫醚RSR,二硫化物RSSR。可以和金属直接反应生成硫化物叫做活性硫,如单质硫、硫化氢和硫醇: S+Fe→FeS H2S+Fe→FeS+H2 RCH2CH2SH+Fe →FeS+RCH=CH2+H2 一.低温湿硫化氢腐蚀 在低温下H2S只有溶解水中才具有腐蚀性。通常低温下由于金属表面存在着水或水膜,而铁发生腐蚀反应: H2S+Fe→FeS+H2 在搅动H2O中的悬浮S时可使pH值下降到1.8,认为这是S在H2O中的歧化反应引起的:4S+4H2O →3H2S+H2SO4 硫与钢的直接接触,起到有效阴极的作用而加速腐蚀。在水溶液中硫引起碳钢腐蚀的反应为: 阳极过程: Fe→ Fe2++2e—Fe+H2O→ Fe(OH)++H++2e— 阴极过程:Sn+2e →Sn2- Sn2-→S2-+S n-1 二.高温硫化物腐蚀 腹有诗书气自华

石油产品分析教案

第七章石油产品分析 教学目标: 掌握石油的组成,油品的基本理化特性;了解油品的理化特性测定基本方法;熟悉油品质量、安定性、腐蚀性等主要指标的表示方法和测定方法。教学重点: 油品基本理化特性、低温流动性、燃烧性能、安定性及腐蚀性的表示及测定方法。 教学难点: 苯胺点、辛烷值、品度值等系列概念的理解和区分。 §概述 一、石油产品分析测定的目的和意义 1、油品分析的概念:用统一规定的或公认的标准试验方法,分析检验油品的理化性质、使用性能和化学组成的分析测试方法。 2、油品分析的目的: (1)对石油加工的原料油和原材料进行检测,制定生产方案,为建厂设计提供依据。 (2)对各炼油装置的生产过程进行分析控制,系统检验各馏出口的中间产品和产品的质量,从而对各生产工序及操作进行及时调整,以防止事故,保证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 (3)对出厂油品进行全分析,为提高产品质量,改进生产工艺、增加品种,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依据。 (4)对油品使用性能进行评定。 (5)对油品质量进行仲裁。 3、油品分析的意义:油品分析是进行生产装置设计,保证安全生产、提高产量、增加品种、改进质量、完成生产计划的基础和依据,也是储运和使用部门制定合理的储运方案、正确使用油品、充分发挥油品最大效益的依据。 二、石油的组成 1、石油的元素组成 石油的主要组成元素是C和H,其中C含量一般为%~%,H含量为%~%,C、H质量比为~。 2、石油的化合物组成 (1)烃类有机物 (2)非烃类有机物 (3)无机物 三、主要石油产品的组成和特性 我国石油产品按特征分为6类:燃料F、溶剂和化工原料S、润滑剂和有关

产品L、蜡W、沥青B、焦C。 主要的三类产品:燃料类、溶剂和化工原料类、润滑剂和有关产品 四、石油产品分析前的准备和数据处理 五、石油产品分析的特点和标准化的意义 油品分析多为条件性试验方法,即在分析时必须严格按照方法中规定或限制的条件进行测定,所得数据才有意义并具有可比性,才能被公认,否则毫无意义。 石油产品试验方法标准是指对试验方法的适用范围、方法概要、使用的仪器、试剂、测定条件、试验步骤和方法、计算公式和精密度等所作的技术规定。 石油产品试验方法标准技术等级分为5类:国际标准、地区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 §原油的评价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新开采的原油进行一系列的分析、试验,以掌握原油性质,叫原油评价。 一、原油评价的内容 常规的原油评价包括:原油性质分析、原油实沸点蒸馏、馏分油和渣油的性质分析。 二、原油的分类 现在世界上比较常用的分类方法是以美国石油学会制定的API度作为指标,将原油分为九类。 按此法对中国原油进行分类时,补充了硫含量的说明,原油硫含量小于%称为低硫;介于%~%的称含硫,大于%称高硫。 三、原油评价的内容分类 1、原油性质分析 2、简单评价 3、常规评价 4、综合评价 §烃类组成的测定(不要求) §非烃类组成的测定 一、石油的非烃组成 石油中的非烃化合物主要指含硫、氮、氧的化合物。大部分集中在重质馏分和残渣油中。 1、含硫化合物

常压储罐定期检验及结果评价

常压储罐定期检验及结果评价 1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钢制焊接常压储罐的定期检验和结果评价的要求。 1.2 本标准适用于储存石油、石化产品及其他类似液体的常压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罐体及其基础的定期检验,包括年度检验和全面检验。 1.3其它常压或低压(工作压力小于0.1Mpa)储罐的定期检验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应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应于本文件。 SHS 01012 常压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维护检修规程 SY/T 5921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原油罐修理规程 JB/T 10764 无损检测常压金属储罐底板声发射检测及其评价 JB/T 10765 无损检测常压金属储罐底板漏磁检测方法 JB/T 4730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3 一般要求 3.1年度检验,是指为了确保常压储罐罐体在检验周期内的安全而实施的运行过程中的在线检查,每年至少一次。常压储罐罐体的年度检验可以由设备管理人员进行,也可以由检验检测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机构)的专业检验人员进行。 3. 2全面检验,是按一定的检验周期对常压储罐进行的较为全面的检验。对于常压储罐全面检验,检验单位应当根据常压储罐的使用情况、失效模式选择检验方法,检验方法可采用在线检验方法或停工检验方法,对于储罐群或罐区内的储罐,其定期检验还可采用基于风险的检验方法。 3.2.1在线检验是指常压储罐在运行过程中的检验。储罐顶板和壁板的在线检验是指从储罐外侧进行的宏观检查、腐蚀状况检测和焊缝无损检测等,其检测结果评价方法与停工检验相同。储罐底板的在线检验是指底板的腐蚀状况检测,检测方法执行JB/T 10764-2007《无损检测常压金属储罐底板声发射检测及其评价》,检测结果评价方法执行本标准第6章有关条款规定。 3.2.2停工检验是指常压储罐停工清罐时的检验,其检验结果评价方法执行本标准第6章有关条款规定。 3.2.3基于风险的检验是指对储罐群或罐区内的储罐逐一进行风险评价、危险源辨识、失效机理分析并进行风险计算,根据可接受风险的大小和风险的发展趋势,决定储罐的检验周期和检测手段。 3 .3定期检验应当由专业检验机构进行,其检验周期的确定根据采用的检验方法按本标准第6章进行。 4年度检验的方法与要求 4 .1常压储罐年度检验包括使用单位常压储罐安全管理情况检查;常压储罐罐体、及运行状况检查等。 年度检验以外部宏观检查为主,以目视和锤击法检测,必要时进行外侧的壁厚测定。 4. 2每年应对罐体做一次测厚检查。测厚检查应对罐壁下部二圈壁板的每块板沿竖向至少测2个点,其他圈板可沿盘梯每圈板测1个点。测厚点应固定,设有标志,并按编号做好测厚记录。有保温层的储罐,其测厚点处保温层应制做成活动块便于拆装。 4. 3进行常压储罐年度检验,除非检查人员认为必要,一般可以不拆除保温层。 4. 4检查前检查人员应当首先全面了解被检常压储罐底板的使用情况、管理情况,认真查阅

原油性质分类简介

原油性质分类简介 按组成分类:石蜡基原油、环烷基原油和中间基原油三类; 按硫含量分类:超低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四类; 按比重分类:轻质原油、中质原油、重质原油以三类。 原油的性质包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密度、粘度、凝固点、溶解性、发热量、荧光性、旋光性等;化学性质包括化学组成、组分组成和杂质含量等。 密度:原油相对密度一般在0.75~0.95之间,少数大于0.95或小于0.75,相对密度在0.9~1.0的称为重质原油,小于0.9的称为轻质原油。 粘度:原油粘度是指原油在流动时所引起的内部摩擦阻力,原油粘度大小取决于温度、压力、溶解气量及其化学组成。温度增高其粘度降低,压力增高其粘度增大,溶解气量增加其粘度降低,轻质油组分增加,粘度降低。原油粘度变化较大,一般在1~100mPa?s之间,粘度大的原油俗称稠油,稠油由于流动性差而开发难度增大。一般来说,粘度大的原油密度也较大。 凝固点:原油冷却到由液体变为固体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原油的凝固点大约在-50℃~35℃之间。凝固点的高低与石油中的组分含量有关,轻质组分含量高,凝固点低,重质组分含量高,尤其是石蜡含量高,凝固点就高。 含蜡量:含蜡量是指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原油中所含石蜡和地蜡的百分比。石蜡是一种白色或淡黄色固体,由高级烷烃组成,熔点为37℃~76℃。石蜡在地下以胶体状溶于石油中,当压力和温度降低时,可从石油中析出。地层原油中的石蜡开始结晶析出的温度叫析蜡温度,含蜡量越高,析蜡温度越高。析蜡温度高,油井容易结蜡,对油井管理不利。含硫量是指原油中所含硫(硫化物或单质硫分)的百分数。原油中含硫量较小,一般小于1%,但对原油性质的影响很大,对管线有腐蚀作用,对人体健康有害。根据硫含量不同,可以分为低硫或含硫石油。 含胶量:含胶量是指原油中所含胶质的百分数。原油的含胶量一般在5%~20%之间。胶质是指原油中分子量较大(300~1000)的含有氧、氮、硫等元素的多环芳香烃化合物,呈半固态分散状溶解于原油中。胶质易溶于石油醚、润滑油、汽油、氯仿等有机溶剂中。 其他:原油中沥青质的含量较少,一般小于1%。沥青质是一种高分子量(大于1000以上)具有多环结构的黑色固体物质,不溶于酒精和石油醚,易溶于苯、氯仿、二硫化碳。沥青质含量增高时,原油质量变坏。 原油中的烃类成分主要分为烷烃、环烷烃、芳香烃。根据烃类成分的不同,可分为的石蜡基石油、环烷基石油和中间基石油三类。石蜡基石油含烷烃较多;环烷基石油含环烷烃、芳香烃较多;中间基石油介于二者之间。 目前我国已开采的原油以低硫石蜡基居多。大庆等地原油均属此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大庆原油,硫含量低,蜡含量高,凝点高,能生产出优质煤油、柴油、溶剂油、润滑油和商品石蜡。胜利原油胶质含量高(29%),比重较大(0.91左右),含蜡量高(约15-21%),属含硫中间基。汽油馏分感铅性好,且富有环烷烃和芳香烃,故是重整的良好原料。

油品基础知识28526

油品基础知识 一、石油及石油产品 (一)石油 1、石油 按用途上说是指原油、产品及其衍生物的总称。按化学组成上说,是含碳、氢化合物的复杂混合物。 石油的组成:烃类化合物和非烃类化合物。 烃类化合物: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不饱和烃(原油中不含不饱和烃)。 非烃类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含氮化合物、胶质及沥青质。 2、原油 从地底或海底开采出来未经过任何加工的石油称为原油。我们通常所说的石油,也就是狭义的石油就是指原油。 原油是一种粘稠油状的可燃性液体矿物。早在公元初年,我国劳动人民已经发现并加以利用。颜色多为黑色、褐色或暗绿色,也偶有黄色。一般情况下,原油的密度大部分为0.77~0.96克/厘米3。在原油的组成中,含碳量约为84~85%,含氢量约为12-14%,还有少量含硫、氧、氮的有机化合物。此外,在石油中还发现了少量极少的铁、镍、铜、铅、钒、砷、镁、磷、钾、硅、钙、锰等元素。

(二)石油产品 1、什么是石油产品? 石油产品一般是指经过炼油厂加工所获得的各种产品。 2、石油产品的分类 石油产品按照国标GB498-87可分为如下几类: 1)燃料类(F):汽油、煤油、柴油、重油等; 2)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按GB7631-87又分为19个组别。喷气机润滑油、汽油机油、柴油机油、汽轮机油、冷冻机油、汽缸油、机械油、仪表油等; 3)溶剂油及化工产品(S):石油醚、抽提溶剂油、橡胶溶剂油、溶剂煤油等; 4)蜡及其制品(W):石蜡、高溶点石蜡、工业用石蜡、提纯地蜡等; 5)石油沥青(B):道路石油沥青、建筑石油沥青、专用石油沥青等; 6)石油焦(C): 二、油品的几个常用技术指标 1、油品的馏程 馏程是指以油品在规定条件下蒸馏所得到的以初馏点到终馏点表示蒸发特征的温度围。主要用来判定油品轻、重馏分组成的多少,控制产品质量和使用性能等。 2、辛烷值

油品检测基础知识

油品检测基础知识 一、原油的组成 原油的化学组成复杂,它是混合物,由多达几百种不同结构的烃类形式存在。主要是C、H还含有少量的S、N、O的烃类衍生物及Na、Mg、Ca、Ni、V等金属化合物。 原油的烃类主要有: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二、原油的物理性质 1、颜色与气味 多数是从棕色到黑色,但也有透明或黄色的,它的颜色主要取决于其胶质与沥青的含量。胶质与沥青的含量越多,其颜色就越深。 它有很浓的气味,这是由于容易挥发的有机物的缘故。若含S与N化合物时,就会散发很难闻的臭味;若含芳香烃多时,则有一种芳香气味;若含胶质和沥青多时,气味较浓;若含汽油等轻质馏分多时,有浓的汽油味。 2、密度(依据GB/T 1884-2000测定) 密度与其组成有关,含胶质、沥青及烷烃越多,密度越大。其密度一般波动在650~980㎏/m3,大于1000㎏/m3的原油很少见。密度现有15℃、20℃、桶/吨及API(密度指数)等几种表示方式。具体几种密度的换算见GB/T 1885-1998《石油计量表》。 原油密度换算表的几点说明(执行GB/T 1885-1998)

(1)将测量的密度体积换算成20℃的密度体积。 (2)由计量单位换算表将视密度→标准密度(20℃)→ →15℃的密度→吨桶比 →计算出API (注API=141.5/15℃密度-131.5) (3)注意:再查看温度与密度时,温度用靠近法,密度用内查法。 如:38.8℃表中没有就靠38.75℃来查。 密度807没有就将808与806的一同查出相加÷2得出20℃的密度体积。 3、粘度(依据GB/T 1995-1998测定) 粘度的大小随液体成分、温度、压力的不同而不同。 含烷烃多的粘度较小;含胶质、沥青多,粘度较大;馏分沸点越高,粘度越大;随着温度的增高而降低。 4、凝点(依据SY/T 0541-1994测定) 原油中含有一些大分子的烷烃或环烷烃,俗称石蜡与地蜡。它们在较低温度下易结晶成固体,是原油产生凝点的重要因素。 凝点与含蜡量及蜡的熔点有关,含蜡越多,蜡熔点越高则其凝点越高。凝点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原油在低温下贮存和使用。 5、闪点(依据GB/T 261-2008测定) 原油的沸点越低,其闪点越低。闪点是贮运原油的重要指标,因为贮运温度不允许超过闪点。

原油构成及杂质影响

原油的构成和杂质影响 1.石油的组成元素 石油主要由碳、氢、硫、氮、氧5种元素组成(质量分数)。其中,碳的含量为83%~87%,氢的含量为11%~14%,两者合计为96%~99%,硫、氮、氧3中元素的总量为1%~4%此外,石油中还含有微量的铁、镍、铜、钒、砷、氯、磷、硅等元素。 2.石油馏分和石油产品的区别,石油有哪些馏分及其划分标准 分馏就是按照组分沸点的差别将原油“切割”成若干“馏分”,每个馏分的沸点范围简称为馏程或沸程。 石油馏分: 馏分常冠以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等石油产品的名称,但馏分并不就是石油产品。石油产品: 石油产品必须符合油品的质量标准,石油馏分只是中间产品或半成品,必须进行进一步加工才能成为石油产品。 馏分划分标准: 汽油馏分(轻油或石脑油馏分): 从常压蒸馏开始馏出的温度(初馏点)到200℃(或180℃)之间的轻馏分。 煤油组分,150-250℃之间的馏分 柴油馏分(常压瓦斯油,简称AGO): 常压蒸馏200(或180)~350℃之间的馏分。 同时,也将常压蒸馏大于450℃的塔底油称为常压渣油或常压重油(简称AR)。

减顶油: 柴油350-400℃,减压塔顶馏分 减压馏分(润滑油馏分或减压瓦斯油,简称VGO): 一般是指相当于常压下350~500℃的高沸点馏分。 减压渣油(简称VR): 减压蒸馏后残余的大于500℃的油。(有时也会分拆出500-600℃组分作为SLOP distillate废油) 根据石油元素组成分析石油有哪些化合物 从化学组成来看,石油中主要含有烃类和非烃类两大类。烃类主要是由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以及在分子中兼有这3类烃结构的混合烃构成(不饱和烃)。一般石油中不含烯烃,但在某些加工过程的产品中含有烯烃。 非烃类化和物主要包括含硫、含氧、含氮化合物以及胶状、沥青状物质。 1.非烃类化合物物性变化规律 a)含硫化合物: H2S或硫醇,硫氧化物造成腐蚀。 硫是石油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硫在石油中的含量随馏分沸点的升高而增加,大部分硫化物在残渣油(重油)中。 硫在石油中少数以元素硫(S)和H2S形式存在,大多数以有机硫化物状态出现。石油中的硫化物,根据它们对金属的腐蚀性不同,分为3类: 第一类似常温下易与金属作用,具有强烈腐蚀性的酸性硫化物,又称为活性硫,主要是元素硫、H2S和低分子硫醇。H2S被空气氧化可以生成元素硫,硫与烃类在200℃以上反应也可以生产H2S等硫化物。H2S是无色有毒气体,其水溶液呈酸性,会强烈腐蚀金属。

石油产品铜片腐蚀试验仪

本仪器适用于航空汽油、喷气燃料、车用汽油、天然汽油或具有雷德蒸气压不大于124千帕斯卡(930毫米汞柱)的其他烃类、溶剂油、煤油、柴油、馏分燃料油、润滑油和其它石油产品对铜的腐蚀性程度的测定。符合GB/T5096标准。 一、试验方法概要 把一块已磨光好的铜片浸没在一定量的试样中,并按产品标准要求加热到指定的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待试验周期结束时,取出铜片,经洗涤后与腐蚀标准色板进行比较,确定腐蚀级别。 二、主要技术参数 型号规格:JSR2101 控温范围:常温~100℃ 控温精度:±0.5℃ 容积:320×260×220 mm (长×宽×高) 孔数:四孔 加热速度:<1小时 工作电源:AC220V±10%50HZ 功率:2KW 外形尺寸:350×320×580 mm (长×宽×高) 整机重量:22Kg 三、性能及特点

1、本仪器恒温浴采用水浴或其它液体浴,水浴装有回流冷凝器装置,蒸发的水蒸气通过冷凝器冷凝后回流到恒温浴内,使水浴内液体始终保持在水位线上; 2、仪器为台式,采用电加热管加热的方式,加热速度快,使用寿命长; 3、采用数显温控仪自动控温,显示直观清晰,可在常温到100℃内选择任意一点温度,控温准确; 4、本仪器采用数显时间继电器计时,显示直观,操作方便; 5、本仪器在工作时可同时插入四支试验弹,按配备试管的数量多少而定,可同时做多个样进行对比; 四、仪器使用说明 1、打开仪器包装箱后,请仔细核对仪器型号规格是否与订货相符,并检查仪器各部分在运输途中有无损坏,配件资料是否齐全,然后安放在靠近水源、电源、清洁光亮、空气中无腐蚀性气体和无冲击及振荡的地方; 2、请将恒温浴盖打开,接上水管,将水注入恒温浴内,加水至离浴盖20mm处即可; 3、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和加热开关,此时温控仪面板上排显示恒温浴内实际温度(PV),下排显示设定温度(SV),按“▲”或“▼”键可改变温度设定值。当水浴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会在设定温度附近摆动几次,然后趋于稳定。有关温控仪的详细使用说明请参阅所附的《温控仪使用说明书》;

第四节润滑品的性能分析

第四节:润滑油品的性能 ㈠、润滑油的性能: 1、润滑油的理化性能指标 (1)颜色:润滑油的颜色与基础油的精制深度及所加的添加剂有关。在使用或贮存过程则与油品的氧化、变质程度有关。如呈乳白色,则有水或气泡存在;颜色变深,则氧化变质或污染。润滑油颜色的测定可按B/T6540-86进行。 ⑵、粘度: ①、粘度的定义:粘度是指润滑液体分子之间受外力作用时,而产生相对运动所发生的内摩擦阻力。粘度的大小由润滑液体分子,内聚力的大小来决定。粘度是润滑油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性能指标。大多数润滑油都按运动粘度来划分牌号。润滑油的粘度越大,所形成的油膜越厚,有利于承受高负荷,但其流动性差,这也增加了机械运动的阻力,或者不能及时流到需要润滑的部位,以致失去润滑作用。 名称 定义 单位 动力粘度 η 表示液体在一定剪切应力下流动时,内摩擦阻力的量度,其值为所加于液体的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之比 。 Pa.s 或mPa.s (帕斯卡秒) 1Pa.s=1000mPa.s 一般常用mPa.s 运动粘度ν 动力粘度与同温度下液体密度的比值。 单位:常用cm2/ s 也称“斯”是“斯托克斯” m2/ s 或mm2/ s (厘斯) 1m2/ s=1000000mm2/ s ②、运动粘度的测定: 在实验室里测定油品运动粘度是毛细管粘度计,测定方法是将一定量的试油,在夫定的温度(40℃、50 ℃、100 ℃)下,通过毛细管所需时间(S ),再乘上毛细管粘度计校正系数,所得的值即为该试油的运动粘度。测定方法按国际标准GB/T265—88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进行。 ③、粘度在使用上的意义:粘度是润滑油的重要指标,粘度是各种润滑油分类分级的指标,对质量鉴别和确定有决定性意义。粘度由油分子的内聚力大小决定,它是决定油膜厚度的主要因素,也是选用润滑油的主要依据。粘度的表示方法有动力粘度、运动粘度、恩氏粘度、雷氏粘度和赛氏粘度。我国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均采用运动 粘度。GB/T265《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确定了运动粘度的测定方法和动力粘度的计算方法。粘度是润滑油的重要质量指标,对润滑油的分级、质量鉴定和选用有着重要意义。粘度又是润滑油掺合代用油品的主要测定指标,两种同类油品掺合后要测定粘度,符合要求后方能使用。 (3)、粘温特性;温度变化时,润滑油的粘度也随之变化。温度升高则粘度降低,反之亦然。润滑油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特性称为润滑油的粘温特性,它是润滑油的重要指标之一。 表示润滑油粘温特性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粘度比,另一种是粘度指数VI 。粘度指数是由两种标准油的假定粘度指数演算而得的。一种油的VI 值越大,表示它的粘度随温度的变化越小,通常认为该油品的粘温特性越好。 (4)、凝点和倾点;凝点是指在规定的冷却条件下油品停止流动的最高温度,一般润滑

原油和油品基础知识.doc

原油和油品基础知识 信息来源: 作者: 时间:2008-12-04 14:13:25 访问次数:7803 一、原油和油品的性质和分类 石油是由各种烃类和非烃类化合物所组成的复杂混合物。石油的性质包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密度、粘度、凝固点、溶解性、发热量、荧光性、旋光性等;化学性质包括化学组成、组分组成和杂质含量等。 1、原油 原油相对密度一般在0.75 ~0.95 之间,少数大于 0.95 或小于 0.75 ,相对密度在 0.9 ~ 1.0 的称为重质原油,小于 0.9 的称为轻质原油。原油粘度是指原油在流动时所引起的内部摩擦阻力,原油粘度大小取决于温度、压力、溶解气量及其化学组成。温度增高其粘度降低,压力增高其粘度增大,溶解气量增加其粘度降低,轻质油组分增加,粘度降低。原油粘度变化较大,一般在 1 ~ 100mPa·s 之间,粘度大的原油俗称稠油,稠油由于流动性差而开发难度增大。一般来说,粘度大的原油密度也较大。原油冷却到由液体变为固体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原油的凝固点大约在 -50 ℃~35 ℃之间。凝固点的高低与

石油中的组分含量有关,轻质组分含量高,凝固点低,重质组分含量高,尤其是石蜡含量高,凝固点就高。 原油分类使用的是美国石油协会(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APl)的评级体系,这一体系是基于比重而建立的。液体的比重是相对水而言的。在 API 体系中,水是 API10 ,阿拉伯轻油是API34 ,这表明同样体积的阿拉伯轻油比水轻。 原油的硫含量也很重要。 ?脱硫原油的硫含量相对较低,比重相对较高,可以被提炼成更轻的高价值产品,如汽油。 ? ?酸性原油的硫含量相对较高,比重相对较低,在提炼后可生产更多的比较重的煤油和柏油。

石油产物基础知识

石油产品基础知识 石油产品可分为:石油燃料、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等6类。其中,各种燃料产量最大,约占总产量的90%;各种润滑剂品种最多,产量约占5%。各国都制定了产品标准,以适应生产和使用的需要。 汽油:是消耗量最大的品种。汽油的沸点范围(又称馏程)为30 ~ 205°C,密度为0.70~0.78克/厘米3,商品汽油按该油在汽缸中燃烧时抗爆震燃烧性能的优劣区分,标记为辛烷值70、80、90或更高。号俞大,性能俞好,汽油主要用作汽车、摩托车、快艇、直升飞机、农林用飞机的燃料。商品汽油中添加有添加剂(如抗爆剂四乙基铅)以改善使用和储存性能。受环保要求,今后将限制芳烃和铅的含量。 喷气燃料:主要供喷气式飞机使用。沸点范围为 60~280℃或150~315℃(俗称航空汽油)。为适应高空低温高速飞行需要,这类油要求发热量大,在-50C不出现固体结晶。煤油沸点范围为180 ~ 310℃主要供照明、生活炊事用。要求火焰平稳、光亮而不冒黑烟。目前产量不大。 柴油:沸点范围有180~370℃和350~410℃两类。对

石油及其加工产品,习惯上对沸点或沸点范围低的称为轻,相反成为重。故上述前者称为轻柴油,后者称为重柴油。商品柴油按凝固点分级,如10、-20等,表示低使用温度,柴油广泛用于大型车辆、船舰。由于高速柴油机(汽车用)比汽油机省油,柴油需求量增长速度大于汽油,一些小型汽车也改用柴油。对柴油质量要求是燃烧性能和流动性好。燃烧性能用十六烷值表示愈高愈好,大庆原油制成的柴油十六烷值可达68。高速柴油机用的轻柴油十六烷值为42~55,低速的在35以下。 工业燃油:性能与柴油近似,主要用作锅炉及工业炉的燃料,其凝固点在+5~20℃之间,按粘度分为1#燃油和2#燃油两种标号。 燃料油(重油) :用作锅炉、轮船及工业炉的燃料。商品燃料油用粘度大小区分不同牌号。 石油溶剂:用于香精、油脂、试剂、橡胶加工、涂料工业做溶剂,或清洗仪器、仪表、机械零件。 润滑油:从石油制得的润滑油约占总润滑剂产量的95%以上。除润滑性能外,还具有冷却、密封、防腐、绝缘、清洗、传递能量的作用。产量最大的是内燃机油(占40%),其余为

油品的基础知识

油品及安全基础知识 一、油品的基本构成 二、油品基本特性 三、燃烧特性 四、爆炸特性 五、火灾 六、消防灭火 七、事故理论及事故统计 一、油品基本组成 石油产品主要是由烷烃,环烷烃等组成的混合物,石油的大部分是液态烃,同时在液态烃里含有少量的气态烃和固态烃。 石油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组成,其中含有少量的硫、氧、氮等元素。 二、油品基本性质 油品的危险性分: (1)蒸发性 (2)易燃性 (3)易爆性 (4)易积聚静电荷 (5)易受热鼓胀 (6)易扩散 (7)易流淌性 (8)毒性等 (一)蒸发性 油品由液体转为气体的一种性质。 影响油品蒸发的因素: ①温度:温度高,蒸发快; ②液体表面积:表面积大,蒸发快; ③油品液面压力:液面压力大,蒸发量小; ④油品密度:密度大,蒸发小;油品流动与空气流动的速度:速度快,蒸发快。(二)易燃性 决定油品易燃性的指标有:①闪点、②燃点、③自燃点; 石油产品根据闪点,按火灾危险性分类: 甲类:闪点<28℃,原油、汽油 乙类:28-60℃灯油煤油、-35号,柴油 丙类:60-120℃轻柴、重柴 丙B类:120℃润滑油 易燃液体:≤45℃,可燃液体46-120℃ ①闪点 易燃、可燃液体(包括具有升华性的可燃固体)表面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当火源接近时会产生瞬间燃烧。这种现象称为闪燃。引起闪燃的最低温度称闪点。 ②燃点 可燃物质在空气充足条件下,达到某一温度与火焰接触即着火(出现火焰或灼热发光),并在移开火焰之后仍能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燃点或着火点。易燃液体的燃点,约高于其闪点1~5℃。

③自燃点 指可燃物质在没有火焰、电火花等明火源的作用下,由于本身受空气氧化而放出热量,或受外界温度、湿度影响使其温度升高而引起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或引燃温度)。 自燃有以下两种情况。(1)受热自燃;(2)自热自燃 自燃点越低,自燃的危险性越大。 (三)易爆性 油蒸气与空气混合气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引爆源即能发生爆炸。 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或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会发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的浓度,叫做爆炸极限。 其中,产生爆炸的最高浓度叫爆炸上限;产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叫爆炸下限,上限与下限的间隔,叫爆炸范围。 各种可燃气体和液体蒸气的爆炸极限都可以通过专门的仪器测定出来,常见的汽油的爆炸下限是1.3爆炸上限是6.0;轻柴油的爆炸下限是1.5爆炸上限是4.5。 有 石油产品根据闪点,按火灾危险性分类: 甲类:闪点<28℃,原油、汽油 乙类:28-60℃灯油煤油、-35号,柴油 丙类:60-120℃轻此、重柴 丙B类:120℃润滑油 易燃液体:≤45℃,可燃液体46-120℃ 汽油的爆炸下限是1.3爆炸上限是6.0;轻柴油的爆炸下限是1.5爆炸上限是4.5。 易燃液体根据其危险程度分为两级: (1)一级易燃液体:闪点在28℃以下(包括28℃)。如乙醚、石油醚、汽油、甲醇、乙醇、苯、甲苯、乙酸乙酯、丙酮、二硫化碳、硝基苯等。 (2)二级易燃液体:闪点在29-45℃(包括45℃)。如煤油等 汽油的闪点:-50℃;煤油的闪点:43~72℃:轻柴油的闪点:48℃-120℃;重柴油的闪点:大于120℃。 爆炸极限:汽油1.3~6%,煤油0.7~5%,轻柴油1.5~4.5%,重柴油无数据。 楼主可上网查阅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相关危险数据较全。

石油产品铜片腐蚀的试验方法

石油产品铜片腐蚀的试验方法(GB/T5096) 北京时代新维测控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TP582铜片腐蚀测定仪是依据 GB/T5096研制,适用于测定航空汽油,喷气燃料,车用汽油,天然气有或具有雷德蒸气压不大于124千帕斯卡(930mm汞柱)的其他烃类,溶剂油,柴油,馏分燃料油,润滑油和其他石油产品对铜片腐蚀的程度。 为什么要测量石油产品中的铜片腐蚀呢?因为原油是含酸的,所以绝大多数从原油生产出来的产品都有一定的酸性(腐蚀性),铜片腐蚀就是测量石油产品的腐蚀性;不同指标的用于不同级别的终端,例如:液化气中的腐蚀性,对钢材设备有微量的腐蚀性,对橡胶有溶化作用,灌装液化气终端都有塑料管,腐蚀性大,肯定会产生危险。 下面具体介绍下铜片腐蚀测定仪的试验方法: 铜片腐蚀设备用于测定柴油、汽油、润滑油或其他石油产品对铜的腐蚀性程度,本方法涉及到易燃材料,操作前要注意试样的燃点、闪点,操作时要注意安全. 铜片的准备: 1、用夹具纵向夹紧铜片,先用比较粗的砂纸(目数越低砂纸越粗)把铜片的瑕疵去掉,可来回调换夹具上铜片的方向,使铜片的六个面上所有部位上的瑕疵和以前打磨的痕迹都去掉,打磨完后可以用定量的滤纸擦去铜片上的金属屑,此时可以把铜片放入洗涤溶剂中清洗后擦干再进行最后磨光,也可以直接进行最后磨光,打磨的铜片均要拿镊子或滤纸来拿,不可以用手触摸。 2、用目数较高的砂纸打磨铜片或用蘸了砂粒的脱脂棉打磨铜的表面,磨时尽量沿铜片的长轴方向打磨。 3、在铜片打磨光亮后用脱脂棉擦去金属屑,铜片擦干净后放入准备好的试样中。试验过程: 1、取样:取30 毫升的试样倒入试验试管中,试样尽量保存在干净、深色的玻璃瓶内,试管要干燥、清洁。 2、不同的试样采用不同的试验步骤: A、润滑油、溶剂油、煤油:量取30 毫升完全清澈、无悬浮水或内含水的试样倒入清洁、干燥并带有试管夹的试管中,将最后磨光、干净的铜片放入该试管的试样中,把带有试管夹的试管放到已维持在100±1℃的浴中,在浴中放置3±5 小时后取出试管,检查铜片。 B、航空汽油、喷气燃料:量取30 毫升完全清澈、无悬浮水或内含水的试样

基于漏磁技术的石油储罐底板腐蚀检测

基于漏磁技术的石油储罐底板腐蚀检测 石油储罐罐底板是最易受到腐蚀而发生泄漏的地方,常规的测厚等无损检测手段难以实现对其安全性的检测,而漏磁检测技术是一种重要手段。文章对储罐底板漏磁检测原理进行了论述,对检测仪器性能、试板制作进行了阐述,并详细介绍了其检测的工艺过程,讨论了其检测结果,最后对储罐底板的完整性进行了评价。 标签:石油储罐;储罐底板;腐蚀缺陷;漏磁技术;腐蚀检测 Abstract:The bottom plate of oil storage tank is the most vulnerable to corrosion and leakage. It is difficult to detect its safety by conventional non-destructive testing methods such as thickness measurement,and magnetic flux leakage detection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means. In this paper,the principle of magnetic flux leakage detection of tank bottom plate is discussed,the performance of testing instrument and the manufacture of test plate are expounded,the process of testing is introduced in detail,and the test results are discussed. Finally,the integrity of the tank floor is evaluated. Keywords:petroleum storage tank;tank bottom;corrosion defect;magnetic flux leakage technology;corrosion detection 序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尤其是石油资源,目前我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原油进口国。同时,为应对国际油价的波动和产油区的战乱,我国已开始建立自己的国家石油储备。 大型储罐是目前世界上存储石油的主要方式,而其安全性是石油储存的一个重要问题。石油储罐罐底板是最易受到腐蚀而发生泄漏的地方。由于一直没有储罐检验的强制性法规,储罐使用单位往往根据内部规程进行简单检验或根本不进行检验,尤其是已建较早的企业,储罐的运行时间长达几十年之久,却从未进行过全面检查。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环境污染,危害安全生产。因此,在役储罐罐底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1]。 常规的超声无损检测等方法,对罐底进行全面检验是非常困难的。目前,漏磁检测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储罐底板(顶板)的腐蚀检测问题[2]。 本文首先对储罐底板漏磁检测原理进行了阐述,对检测仪器性能、试板制作进行了论述,详细介绍了检测的工艺过程,其检测过程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论述,最后对储罐底板的完整性进行了评价。 1 漏磁检测原理

含硫原油的供应形势 性质及其腐蚀特点

含硫原油的供应形势性质及其腐蚀特点 孙亮黄祖娟 中石化金陵分公司(南京 210033) 摘要根据含硫原油产量、分布情况,研究了我国炼油行业目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分析了含硫原油中硫化合物的性质及其腐蚀特点。 关键词原油供应性质腐蚀 11???????? 前言 加工含硫原油是当前我国炼油工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也是炼油企业提高综合竞争力的主攻方向。 传统含硫原油、高硫原油的定义指标为:硫含量<0.5% 为低硫原油;硫含量0.5%~2.0%为中硫原油;硫含 量>2.0% 则为高硫原油。 加工含硫原油是世界上含硫原油产量及所占比重增加的必然结果。1929年世界含硫原油、高硫原油的产量只占石油总产量的25%,六十年代以来已上升到75%,其中含硫量>2%的高硫原油占30%以上,这一情况目前还基本如此。表1为世界石油产量,图1为世界石油产量饼分图,表2为原油总产量,含硫原油产量及其分布情况,表3是世界原油探明贮量,表4是中东五国可采贮量和贮采比。 图1 世界石油产量

39.6%(油)和22.4%(气),拉美拥有17.7%和18.6%,前苏联拥有15.1%和32.7%。中东不仅是世界产油大国,而且是含硫原油的主要产地。中东地区已证实原油储量为936.2×109 t ,全世界1400×109 t 左右,中东原油占全世界的比例是66.9%。目前中东原油年产量10.7×109t ,占全世界产量的32.1%,贮采比达83.2%,中东原油出口8.4×109 t ,占世界原油贸易的50%。 表3 1999年世界原油剩余探明储量 地区剩余探明储量(×109)/t 所占比例,% 亚太60.0 4.33 西欧25.4 1.83 东欧、独联体80.5 5.81 中东921.6 66.5 非洲102.3 7.37 西半球196.3 14.16 OPEC合计 1 094.6 78.98 全世界合计 1 385.9 100 沙特360 83.8 伊拉克135 >100 阿联酋~130 >100 科威特123 >100 伊朗120 65.9 中东原油90%以上是含硫油,因此是世界含硫原油的贸易中心。如沙特、伊拉克、伊朗、阿联酋和科威特等五个超级石油大国所产的原油绝大部分是含硫原油,硫含量都在1.5%以上。其中沙特原油硫含量为1.16%︿2.79%,属中间基原油,沙特原油目前以轻质和超轻质原油为主,是未来十年增产的重点油种,沙特中质原油增产辐度较小,而重质原油几

石油化工油品化验分析的重要性及安全性研究

石油化工油品化验分析的重要性及安全性研究 摘要:油品化验是石油化工生产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不仅是油品整体质量和使用安全性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在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油品化验更是环保防治的一项基本措施, 严格按照工作要求开展油品化验工作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对油品化验的安全性及重要性 进行了探讨,旨在促进石油化工生产油品化验意识及水平的提高,为油品提供安全保障。 关键词:石油化工;油品化验;安全性;重要性 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油品化验是油品整体质量及安全性的重要保障,是不可忽略的环节。油品化验是一项技术性工作,检验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检验技术,而且还需要运用先进的专 业仪器设备才能保证化验结果,从而为油品质量提供安全可靠保障。 一、油品质量化验主要内容 (一)油品酸度及酸值 油品化验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对油品的酸度及酸值进行测定。油品酸度是油品物质中酸性物 质含量状况的反映,是评估存储油品容器抵抗腐蚀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酸度具体涉及到酸 度情况和酸值大小两个方面,是进行油品腐蚀性分析的重要依据,通过对这两个方面进行分 析可以判断油品的价值及变质情况。 (二)芳烃 石油产品含有较多芳烃类物质,也是判断油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芳烃通常具有燃烧性差、燃烧时冒黑烟、吸水性强等特点,会对喷气燃料浊点及结晶点造成影响,往往还具有一定的 毒性,对橡胶制品有侵蚀作用,因此为保障油品安全性,在油品质量指标中通常对芳烃含量 有一定的限制,如果经化验超出最大限制范围,就不能流通使用。 (三)硫含量 含硫物质也是影响油品安全存储和使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也是油品化验的一个重要内容。石油产品中含硫化物的存在不仅会加速油品变质,而且燃烧后形成二氧化硫或三氧化硫,直 接排放会造成的大气污染,遇水则生产亚硝酸和硫酸对及其零部件具有很强的腐蚀作用,因 此对油品中的硫含量进行控制非常重要。 (四)黏度 黏度是衡量喷气燃料油的重要参数,是影响油品燃料雾化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对于锅炉装置 所需冉莲雾化、内燃机或飞机发动机器化能力而言,油品黏度控制非常关键。不同石油产品 对黏度有不同要求,对于润滑油而言,黏度数值越大说明其应用效果越好。而对于柴油来说,黏度太大会降低油液雾化性能,从而导致燃料出现燃烧不完全现象而增加能量耗费,但是如 果黏度太小油品又会因容易挥发而导致拉塞部件磨损等问题,因此应根据不同石油产品对油 品黏度进行合理控制。 二、油品化验分析重要性 石油化工油品化验工作主要是在各个与石化油品相关的化验室及研究室中开展,化验主要围 绕油品化学成分分析展开,以分析油品当中化学物质含量是否符合对应产品质量标准及对环 境存在的危害性为重点,涉及到化学成分研究与环境监测等多方面工作,因此需要相关部门 及化学实验室的协同操作来完成。 油品化验是石油化工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有效开展油品化验工作对于石油化工产业 发展具有深远意义。首先,原油化验重要性。原油是从油井中开采出来的未经过加工的油品,

原油储罐的腐蚀机理及防腐措施(通用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原油储罐的腐蚀机理及防腐措 施(通用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原油储罐的腐蚀机理及防腐措施(通用版) 摘要:随着全球原油资源竞争的加剧,我国许多炼化企业所加工的原油逐渐向劣质化、高含硫、重质化等不利方向发展,由此而引发的原油储罐腐蚀问题进一步显化。针对原油储罐服役过程中腐蚀状态的差异性,本文对储罐不同区域的腐蚀机理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防腐措施,为确保原油储罐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原油储罐;腐蚀机理;措施;防腐; 0前言 原油在常温、常压下呈液态,其主要成分是烃。此外原油中还含有少量无机盐、硫化物、氯化物、有机酸、二氧化碳和水分等组分,虽然含量极少,但对设备腐蚀危害极大。随着全球原油资源竞争的逐渐加剧,国内外许多油田采取添加各种助剂增加原油开采量,

这就使储存的原油逐渐向劣质化、高含硫、重质化等不利方向发展,不但会造成原油储罐使用寿命大大缩短,甚至会因腐蚀产物进入后续工序而导致催化剂中毒,影响装置的稳定运行。 据报道:1998年天津某石化企业1台3000m3 原油储罐曾经发生腐蚀泄漏;2000~2001年茂名某石化单位原油罐区也曾发生2次腐蚀泄漏;2009年9月扬州一石油化工厂在清V-101罐时检查发现:罐壁存在轻微腐蚀,罐底板腐蚀情况严重,呈现出大面积多处的片状腐蚀、坑蚀,腐蚀深度都在4~5mm左右。罐顶部经检查也存在腐蚀,并存在局部麻坑。如果不是及时清罐检查,同样会造成腐蚀泄漏事故,原油储罐腐蚀泄漏,会造成原油的损失、污染环境,给厂区带来安全隐患,同时储罐穿孔被迫停用,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都是惊人的,因此对原油储罐的腐蚀机理进行研究很有必要。 1.原油储罐的腐蚀机理 实践经验表明:在干燥环境下原油罐外壁发生化学腐蚀,仅与储罐所处区域的环境条件有关,一般腐蚀较轻。储罐顶部与底部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