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帧格式

计算机网络帧格式
计算机网络帧格式

计算机网络常见帧格式

ARP分组格式

ICMP封装在IP数据报内部

ICMP报文格式

ICMP地址掩码请求和应答报文

ICMP时间戳请求和应答报文

IP 数据报

1516

31

IP 首部

UDP 伪首部

UDP 首部

UDP 首部

TCP首部

数据封装过程

更准确的说,IP和网络接口层之间传送的数据单元应该是分组(packet)。分组既可以是一个IP数据报,也可以是IP数据报的一个片(fragment)。

5类互联网的地址

各类IP地址的范围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标是实现

一、选择题 1).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标是实现 A) 数据处理 B) 文献检索 C) 快速通信和资源共享 D) 共享文件 2). 办公室自动化(OA)是计算机的一大应用领域,按计算机应用的分类,它属于 A) 科学计算 B) 辅助设计 C) 实时控制 D) 数据处理 3). 一个字长为6位的无符号二进制数能表示的十进制数值范围是 A) 0~64 B) 0~63 C) 1~64 D) 1~63 4).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所有计算机病毒只在可执行文件中传染 B) 计算机病毒主要通过读写移动存储器或Internet网络进行传播 C) 只要把带病毒的软盘片设置成只读状态,那么此盘片上的病毒就不会因读盘而传染给另一台计算机 D) 计算机病毒是由于软盘片表面不清洁而造成的

5). 英寸双面高密盘片格式化后,每个磁道具有扇区数是 A) 9 B) 12 C) 15 D) 18 6). 计算机技术中, 下列不是度量存储器容量的单位是 A) KB B) MB C) GHz D) GB 7). 已知a=00111000B 和b=2FH ,则两者比较的正确不等式是 A) a>b B) a=b C) a

A) 01101011 B) 01100011 C) 01100101 D) 01101010 10). 为了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开发软件时应尽量采用 A) 汇编语言 B) 机器语言 C) 指令系统 D) 高级语言 11). 按照数的进位制概念,下列各数中正确的八进制数是 A) 8707 B) 1101 C) 4109 D) 10BF 1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要将高级程序语言编写的源程序文件(如)的扩展名更改为.exe,则它就成为可执行文件 了 B) 高档计算机可以直接执行用高级程序语言编写的程序 C) 源程序只有经过编译和连接后才能成为可执行程序 D) 用高级程序语言编写的程序可移植性和可读性都很差 9). 十进制数101转换成二进制数是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答案 第一章概述 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 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 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2)城域网:城市范围,链接多个局域网。 (3)局域网:校园、企业、机关、社区。 (4)个域网PAN:个人电子设备 按用户:公用网:面向公共营运。专用网:面向特定机构。 1-10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提示:画一下草图观察k段链路共有几个结点。) 答:线路交换时延:kd+x/b+s, 分组交换时延:kd+(x/p)*(p/b)+ (k-1)*(p/b),其中(k-1)*(p/b)表示K段传输中,有(k-1)次的储存转发延迟,当s>(k-1)*(p/b)时,电路交换的时延比分组交换的时延大,当x>>p,相反。 1-14 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常用的性能指标? 答: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利用率 1-15 假定网络利用率达到了90%。试估计一下现在的网络时延是它的最小值的多少倍? 解:设网络利用率为U。,网络时延为D,网络时延最小值为D0U=90%;D=D0/(1-U)---->D/ D0=10 现在的网络时延是最小值的10倍

《计算机网络》第3版课后题参考答案(徐敬东、张建忠编著)

第1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一、填空题 (1)按照覆盖的地理范围,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2)ISO/OSI参考模型将网络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3)建立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的是:资源共享和在线通信。 二、单项选择题 (1)在TCP/IP体系结构中,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对应的是:( B ) A.主机-网络层 B.互联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2)在OSI参考模型中,保证端-端的可靠性是在哪个层次上完成的?( C ) A.数据链路层 B.网络层 C.传输层 D.会话层 三、问答题 计算机网络为什么采用层次化的体系结构? 【要点提示】采用层次化体系结构的目的是将计算机网络这个庞大的、复杂的问题划分成若干较小的、简单的问题。通过“分而治之”,解决这些较小的、简单的问题,从而解决计算机网络这个大问题(可以举例加以说明)。

第2章以太网组网技术 一、填空题 (1)以太网使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为CSMA/CD。 (2)计算机与10BASE-T集线器进行连接时,UTP电缆的长度不能超过100米。在将计算机与100BASE-TX集线器进行连接时,UTP 电缆的长度不能超过100米。 (3)非屏蔽双绞线由4对导线组成,10BASE-T用其中的2对进行数据传输,100BASE-TX用其中的2对进行数据传输。 二、单项选择题 (1)MAC地址通常存储在计算机的( B ) A.内存中 B.网卡上 C.硬盘上 D.高速缓冲区 (2)关于以太网中“冲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D ) A.冲突时由于电缆过长造成的 B.冲突是由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错误使用造成的 C.冲突是由于网络管理员的失误造成的 D.是一种正常现象 (3)在以太网中,集线器的级联( C ) A.必须使用直通UTP电缆 B.必须使用交叉UTP电缆 C.必须使用同一种速率的集线器 D.可以使用不同速率的集线器 (4)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 A.集线器可以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 B.集线器具有信息过滤功能 C.集线器具有路径检测功能 D.集线器具有交换功能

计算机网络简答题汇总

计算机网络简答题汇总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计算机网络简答题 1、TCP协议和UDP协议的区别有哪些 (1)TCP属于面向连接的协议,UDP属于面向无连接的协议; (2)TCP可以保证数据可靠、有序的传输,可以进行流量控制,UDP无法实现;(3)TCP协议有效载荷小于UDP协议(基于MSS计算),UDP性能高于TCP;(4)TCP一般用于可靠的,对延时要求不高的应用,UDP一般应用于小数据量或对延时敏感的应用; 2、简述OSI七层模型中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和它们进行数据封装时头部信息。 (1)传输层:服务点编址、分段与重组、连接控制、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封装源端口、目的端口; (2)网络层:为网络设备提供逻辑地址;进行路由选择、分组转发;封装源IP、目的IP、协议号; (3)数据链路层:组帧、物理编址、流量控制、差错控制、接入控制;封装源MAC、目的MAC、帧类型。 3、TCP/IP协议栈和OSI七层模型之间的区别 (1)TCP/IP协议栈是由一组协议共同组成的一个协议栈,OSI定义的是一个网络的结构体系和各层功能的划分; (2)OSI是模型、框架,TCP/IP协议栈是实现各层功能的协议族; (3)OSI为七层、TCP/IP协议栈为四层。 (4)TCP/IP的应用层相对于OSI的应、表、会三层5、TCP/IP的网络接口层相对于OSI的数链层和物理层

4、IP地址与MAC地址的区别是什么 (1)IP地址是网络层逻辑地址,MAC地址是数据链路层物理地址; (2)IP地址用于表示网络中某设备或节点的身份(网络位、主机位)(本网段唯一); (3)MAC地址用于表示某设备或节点在本以太网链路中的物理地址(全局唯一);(4)IP地址由32位,MAC由48位组成; (5)IP地址可区别不同网段,MAC地址无法进行区分。 5、ARP协议的工作原理 6、TCP三次握手的过程 答:基于TCP协议传输数据之前,为确认连接正常,会通过三次握手来建立虚连接,连接建立完成后才能进行数据的传输。三次握手的过程如下:首先由发起端发送连接请求;当接受方收到连接请求后,如果同意建立连接会回复应答报文;然后发送方收到此应答报文,会发送对此应答报文的确认信息。通过这种三次握手的过程来在数据发送的初期建立连接,保障数据的正常传输。 7、请问端口号的作用是什么请问当一台客户端主机访问互联网某服务器的WEB服务时,传输层封装的源端口、目的端口分别是什么 (1)传输层端口号的作用是用于区分上层应用层的不同应用服务进程的。 (2)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数据时,源端口为大于1024随机端口,如1150,目的端口为服务器WEB服务端口,如80。 (3)当服务器端向客户端发数据时,源端口为80,目的端口为1150 答:不可以,分析(略)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标准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1、授课对象 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层次学生。 2. 参考课时 68课时,理论教学课46时,实践教学22课时。 3、课程性质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是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介绍现行的、较成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TCP/IP协议”、“JSP网络程序设计”、“网站设计与网页制作”、“网络多媒体技术”、“网络安全”等后续课程,培养自己成为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我们的课程理念应从学生、知识、社会三维维持适度张力入手,以学生的社会化自觉的职场需求为价值了取向,以职业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动态发展为基本特征,以社会、政府、企业、学校、学生、教师等多重主体性为运行机制,以多样性、开放性、互动性为开发向度,最终实践高职教育成为营造终身教育中心的历史使命。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从计算机网络的实际案例出发,以岗位技能要求为中心,组成十九个教学项目;每个以项目、任务为中心的教学单元都结合实际,目的明确。教学过程的实施采用“理实一体”的模式。理论知识遵循“够用为度”的原则,将考证和职业能力所必需的理论知识点有机地融入各教学单元中。边讲边学、边学边做,做中学、学中做,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加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目标 1、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的网络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将来更深入的学习。本课程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团队协作的职业精神和诚实,守信,善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品质,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2、具体目标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一些基本术语、概念。 掌握网络的工作原理,体系结构、分层协议,网络互连。 了解网络安全知识。 能通过常用网络设备进行简单的组网。 能对常见网络故障进行排错。

第七版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pdf

考点1:internet和Internet的区别。(1章) nternet是互联网,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网络间的通信协议是任意的。Internet是因特网,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的特定的计算机网络,使用TCP/IP协议作为通信规则。 考点2:因特网的核心部分。 核心部分: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负责为边缘部分提供高速远程分组交换。 考点3: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2)城域网:城市范围,链接多个局域网。(3)局域网:校园、企业、机关、社区。(4)个域网PAN:个人电子设备按用户:公用网:面向公共营运。专用网:面向特定机构。 考点4: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利用率 考点5: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五层协议。 1.物理层 2.数据链路层 3.网络层 4.运输层 5.应用层 作业:1、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 3、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7、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 (2)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从上面的计算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解:(1)发送时延:ts=107/105=100s。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 (2)发送时延:ts =103/109=1μs。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 结论:若数据长度大而发送速率低,则在总的时延中,发送时延往往大于传播时延。但若数据长度短而发送速率高,则传播时延就可能是总时延中的主要成分。 1-20 网络体系结构为什么要采用分层次的结构?试举出一些与分层体系结构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答:分层的好处: ①各层之间是独立的。某一层可以使用其下一层提供的服务而不需要知道服务是如何实现的。②灵活性好。当某一层发生变化时,只要其接口关系不变,则这层以上或以下的各层均不受影响。③结构上可分割开。各层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④易于实现和维护。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与分层体系结构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有邮政系统,物流系统。 考点6:有关信道的几个基本概念。(2章)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复习题(带答案)

第一章 1、(09-33)在OSI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 A.数据链路层??B.传输层??C.会话层??D.应用层?? 2、(10-3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中所描述的内容是() A.网络的层次 B.每一层使用的协议 C.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 D.每一层必须完成的功能 3、(10-34)在下图所示的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分组的交换网络中,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00Mbps,分组大小为1000B,其中分组头大小20B,若主机H1向主机H2发送一个大小为980000B的文件,则在不考虑分组拆装时间和传播延迟的情况下,从H1发送到H2接收完为止,需要的时间至少是() A:80ms B:80.08ms C:80.16ms D:80.24ms 4、(11-33)TCP/IP参考模型的网络层提供的是() A.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B.无连接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C.有连接不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D.有连接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5、(12-33)在TCP/IP体系结构中,直接为ICMP提供服务协议的是:() A. PPP B. IP C. UDP D. TCP 6、(13-33)在OSI参考模型中,下列功能需由应用层的相邻层实现的是() A.对话管理 B.数据格式转换 C.路由选择 D.可靠数据传输 7.(13-35)主机甲通过1个路由器(存储转发方式)与主机乙互联,两段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均为10Mbps,主机甲分别采用报文交换和分组大小为10kb的分组交换向主机乙发送1个大小为8Mb(1M=106)的报文。若忽略链路传播延迟、分组头开销和分组拆装时间,则两种交换方式完成该报文传输所需的总时间分别为() A.800ms、1600ms B.801ms、1600ms C.1600ms、800ms、 D、1600ms、801ms 8.(14-33)在OSI参考模型中,直接为会话层提供服务的是() A.应用层 B表示层 C传输层 D网络层 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3版课后题参考答案

第1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 念 一、填空题 (1)按照覆盖的地理范围,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2)ISO/OSI参考模型将网络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3)建立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的是:资源共享和在线通 信。 二、单项选择题 (1)在TCP/IP体系结构中,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对应的是:( B ) A.主机 - 网络层 B. 互联层 C. 传输层 D. 应用层(2)在 OSI参考模型中,保证端 - 端的可靠性是在哪个层次上完成的?( C ) A.数据链路层 B. 网络层 C. 传输层 D. 会话层 三、问答题 计算机网络为什么采用层次化的体系结构?【要点提示】采用层次化体系结构的目的是将计算机网络这个庞大的、复杂的问题划分成若干较小的、简单的问题。通过“分而治之”,解决这些较小的、简单的问题,从而解决计算机网

第1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 念 络这个大问题(可以举例加以说明)。

第 2章 以太网组网技术 一、填空题 ( 1)以太网使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为 CSMA/CD 。 ( 2)计算机与 10BASE-T 集线器进行连接时, UTP 电缆的长度不能 超过 100 米。在将计算机与 100BASE-TX 集线器进行连接时, UTP 电缆的长度不能超过 100 米。 ( 3)非屏蔽双绞线由 4 对导线组成, 10BASE-T 用其中的 2 对进行 数据传输, 100BASE-TX 用其中的 2 对进行数据传输。 二、单项选择题 ( 1)MAC 地址通常存储在计算机的 ( B ) A. 内存中 B.网卡上C.硬盘上 D.高速缓 冲区 ( 2)关于以太网中“冲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D ) A. 冲突时由于电缆过长造成的 B. 冲突是由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错误使用造成的 C. 冲突是由于网络管理员的失误造成的 D. 是一种正常现象 ( 3)在以太网中,集线器的级联 ( C ) A.必须使用直通 UTP 电缆 B.必须使用交叉 UTP 电缆 C.必须使用同一种速率的集线器 D.可以使用不同速率的集线器 (4)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 )

大学生计算机网络专业职业规划书

大学生计算机网络专业职业规划书 【阶段目标】 (1)大一大二努力学好本专业知识的的同时,并加强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学会与人交流,加强与人合作的精神,加强团体意识。 (2)大三大四,多接触社会,积极锻炼,加强动手能力,勤于实践。 (3)毕业后,找到一份喜欢的工作,努力奋斗,不断提高,做出好的业绩。 【总体目标】 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 4.了解与计算机有关的法规; 5.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7.懂得基本的职业素质,有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了解各行各业的基本的职业规则。 8.能在IT行业担任数据库项目管理员。 【个人分析】 本人的专业知识水平还没真正形成,知识结构混乱,知识体系不明朗,对一些基本的计算机技能都不能自己解决,明显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在各方面的素质也是处于低水平状态。我是一个诚实正直的人,因此结交了很多的朋友;由于自身条件的缘故,偶尔也会产生自卑的心理,我没有开放性思维的创新,只有守规矩的勤奋,因而我的学习成绩总是

处于中等水平;我的情绪容易波动,但我会努力克制,不让它表现出来。本人的性格不够开朗,很少与人交流,在这方面是不太利于将来就业的,我知道长期的处于不交流的状态不太利于自身的交际水平的提高。本人的兴趣爱好也不够广泛,没什么特长,对于就业竞争是完全处于劣势状态的。不过,我并不会因此而放弃努力,我会用努力来填补。我做事有点优柔寡断,主要是考虑事情太多,以致于办事时不够果断,虽然有那份能力却没有那办事的勇气。因为我从小生活在农村,让我体验到了什么是艰辛生活,从而培养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也让我看清了社会是多么的现实。 个人优势:性格外向,有较强的交际能力,敢于接受挑战,友善待人,做事仔细认真,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勤奋学习,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并吸取教训及时改正,能很好的团结周围的人,并互相帮助,有较强的责任心和集体主义精神。个人劣势:缺乏自信心,为人有点古板,缺少创造性,思维单一,不够灵活。专业知识水平不够高。 【社会环境分析】 目前,国内外就业的形势异常严峻,加之大学生数目在速度上升,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导致许多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后无去向的问题。特别是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竞争非常激烈,使我们面临着巨大的就业竞争压力。就业与创业的政策,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很多就业与创业机会,比如鼓励大学生走向基层,走向农村等。现在经济发展速度奇快,对各种各样的专业需求也高,但是要求专业知识必须过硬,企业要求毕业生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从1999年起,我国高校连续扩大招生规模,高校毕业生数量呈跳跃式增长,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将突破420万人。而实际上,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量增加幅度并不明显,大学生就业竞争空前激烈。目前,人才市场上被企业一致看好的抢手人才,90%以上都是既有较高学历又有工作经验的人才,而刚刚走上社会的大学生由于缺乏工作经验,更出现令人尴尬的疲软状态。

计算机网络(第3版)习题参考答案.doc

计算机网络(第3版)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一.填空 (1)按照覆盖的地理范围,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2)ISO/OSI参考模型将网络分为______层、______层、______层、______层、______层、______层和______层。 【答案】:物理、数据链路、网络、传输、会话、表示、应用 (3)建立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 【答案】:资源共享和在线通信 二.单项选择 (1)在TCP/IP体系结构中,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对应的是: a)主机-网络层 b)互联层c)传输层d)应用层 【答案】:b (2)在OSI参考模型中,保证端-端的可靠性是在哪个层次上完成的? a)数据连路层b)网络层c)传输层d)会话层 【答案】:c 三.问答题 计算机网络为什么采用层次化的体系结构? 【要点提示】采用层次化体系结构的目的是将计算机网络这个庞大的、复杂的问题划分成若干较小的、简单的问题。通过“分而治之”,解决这些较小的、简单的问题,从而解决计算机网络这个大问题(可以举例加以说明)。 第2章以太网组网技术 练习题 一.填空 (1)以太网使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为________。 【答案】:CSMA/CD 或带有冲突监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 (2)在将计算机与10BASE-T集线器进行连接时,UTP电缆的长度不能超过________米。在将计算机与100BASE-TX集线器进行连接时,UTP电缆的长度不能超过________米。 【答案】:100米、100米 (3)非屏蔽双绞线由________对导线组成,10BASE-T用其中的________对进行数据传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著-考试知识点整理

《计算机网络》整理资料 第1章概述 1、计算机网络的两大功能:连通性和共享; 2、计算机网络(简称为网络)由若干结点(node)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网络中的结点可以是计算机、集线器、交换机或路由器等。 3、互联网基础结构发展的三个阶段: ①从单个网络ARPANET 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②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③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结构的因特网。 4、制定互联网的正式标准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 ①互联网草案(Internet Draft)②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③互联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 5、互联网的组成: ①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处在互联网边缘的部分就是连 接在互联网上的所有的主机,这些主机又称为端系统(end system)。(是进程之间的通信)两类通信方式: ?客户—服务器方式:这种方式在互联网上是最常见的,也是最传统的方式。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软件)。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服务请求方和服务提供方都要使用网络核心部分所提供的服务。 客户程序:一对多,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不需要特殊硬件和很复杂的操作系统。 服务器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求(被动等待);一般需要有强大的硬件和高级的操作系统支持 ?对等连接方式(p2p):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既是客户端又是服务端; ②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在这些网络上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 和交换)(主要由路由器和网络组成);核心中的核心:路由器(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建,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 交换——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电路交换:必须经过建立连接(占用通信资源)→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释放资源(归还通信资 源)三个步骤的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 ?报文交换:基于存储转发原理(时延较长); ?分组交换: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在发送报文(message)之前,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为一个个 更小的等长数据段,在每一个数据段前面,加上一些由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包头header)后,就构成了一个分组(包packet);分组是在互联网中传送的数据单元。 路由器处理分组过程:缓存→查找转发表→找到合适接口转发出去。 优点:高效(逐段占用链路,动态分配带宽),灵活(独立选择转发路由),迅速(不建立连接就能发送分组),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分组交换网) 问题:存储转发时会造成一定的时延;无法确保通信时端到端所需的带宽。 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不需要预先分配传输带宽; 6、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作用范围:WAN(广),MAN(城),LAN(局),PAN(个人区域网); 按使用者:公用网,专用网; 7、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参考借鉴】计算机网络题目第四章(计算机网络第三版-吴功宜编著).doc

一.从给出的26个定义中挑出20个,并将标识定义的字母填在对应术语前的空格位置。 1.___O___滑动窗口协议 2.___K___面向字符型的协议 3.___M___标识字段 4.___U___LCP 5.___N___U帧 6.___C__突发长度 7.___P___GBR8.___F___差错控制 9.___Q___SR10.__Z _linkopen 11.___E __检测码12.___R___配置请求帧 13.___J___透明传输14.___S___流量控制 15.___D___纠错码16.___A___误码率 17.___V___NCP18.___W___LinkEstablish 19.___R___CHAP20.___R___捎带确认 A.二进制比特序列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被传错的概率。 B.接收数据与发送数据不一致的现象。 C.冲击噪声引起的差错比特长度。 D.能够自动纠正传输差错的编码。 E.能够发现传输差错,但是不能自己纠正的编码。 F.能够自动检测出传输错误并进行纠正的机制。 G.CRC校验中发送端与接收端共同使用的一种多项式。 H.CRC校验码计算时采用二进制算法。 I.由传输介质与通信设备构成的线路。 J.数据链路层保证帧中的二进制比特的组合不受任何限制的能力。 K.利用标准字编码中的一个子集来执行通信控制功能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L.HDLC协议中有主站来控制从站通信的结构。 M.HDLC规定用作帧开始与结束的字段。 N.HDLC协议中起控制作用,可以随时发出,不影响带序号帧的交换顺序的帧。O.数据链路层在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中采用的协议。 P.发送端在连续发送过程中发现出错,并重新发送出错帧之后的所有帧的纠错方法。 Q.发送端在连续发送过程中发现出错,重新发送出错帧的纠错方法。 R.发送序号与接收序号在差错控制中能够起到的作用。 S.发送窗口与接收窗口能够实现的控制功能。 T.广泛应用与Internet环境中路由器-路由器连接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U.PPP中用来建立.配置。管理和测试数据链路连接的协议。 V.PPP中用来建立和配置网络层的协议。 W.当用户计算机与路由器建立了物理层连接,PPP进入的状态。 X.当链路连接建立时,用户计算机首先向路由器发出的LCP帧。 Y.PPP中需要通过三次握手来实现认证的协议. Z.NCP在网络层配置完成后链路进入的状态。 二 1.设立数据链路层的主要目的是将差错的物理线路变为网络层无差错的 B 2.A.物理链路B.数据链路C.点-点链路D.端-端链路 3.2.帧传输中采取增加转义字符或0比特插入的目的是保证数据传输的 C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复习题带答案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复习题带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第一章 1、(09-33)在OSI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 A.数据链路层B.传输层C.会话层D.应用层 2、(10-3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中所描述的内容是() A.网络的层次 B.每一层使用的协议 C.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 D.每一层必须完成的功能 3、(10-34)在下图所示的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分组的交换网络中,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00Mbps,分组大小为1000B,其中分组头大小20B,若主机H1向主机H2发送一个大小为980000B的文件,则在不考虑分组拆装时间和传播延迟的情况下,从 H1发送到H2接收完为止,需要的时间至少是() A:80ms B: C: D: 4、(11-33)TCP/IP参考模型的网络层提供的是() A.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B.无连接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C.有连接不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D.有连接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5、(12-33)在TCP/IP体系结构中,直接为ICMP提供服务协议的是:() A. PPP B. IP C. UDP D. TCP 6、(13-33)在OSI参考模型中,下列功能需由应用层的相邻层实现的是() A.对话管理 B.数据格式转换 C.路由选择 D.可靠数据传输 7.(13-35)主机甲通过1个路由器(存储转发方式)与主机乙互联,两段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均为10Mbps,主机甲分别采用报文交换和分组大小为10kb的分组交换向主机乙发送1个大小为8Mb(1M=106)的报文。若忽略链路传播延迟、分组头开销和分组拆装时间,则两种交换方式完成该报文传输所需的总时间分别为() 、1600ms 、1600ms 、800ms、 D、1600ms、801ms 8.(14-33)在OSI参考模型中,直接为会话层提供服务的是() A.应用层 B表示层 C传输层 D网络层 参考答案:

实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三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精修订

实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三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实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第3版)课后答案 第1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一、 二、

三、 1、网络硬件:即网络设备,是构成网络的节点,包括计算机和网络互联设备。 传输介质:传输介质是把网络节点连接起来的数据传输通道,包括有线传输介质和无线传输介质。 网络软件:网络软件是负责实现数据在网络设备之间通过传输介质进行传输的软件系统。包括网络操作系统、网络传输协议、网络管理软件、网络服务软件、网络应用软件。 2、资源共享,如打印机共享;数据传输,如发送电子邮件;协调负载,如分布式计算系统;提供服务,如网页发布服务。 3、IP地址是给每一个使用TCP/IP协议的计算机分配的一个惟一的地址,IP地址的结构能够实现在计算机网络中很方便地进行寻址。IP地址由一长串十进制数字组成,分为4段l2位,不容易记忆。为了方便用户的使用,便于计算机按层次结构查询,就有了域名。域名系统是一个树状结构,由一个根域(名字为空)下属若干的顶级域,顶级域下属若干个二级域、三级域、四级域或更多。域名肯定有对应的IP地址,IP地址却不一定都有域名,二者不是一一对应关系。一个IP可以有多个域名,在动态DNS应用中,一个域名也会对应多个IP地址。 4、从主机位借三位作为子网位,划分为八个子网,具体如下表:

第2章网络传输介质一、

二、 三、 1、有线、无线 2、双绞线、光纤、同轴电缆;微波、红外、蓝牙 3、光信号、电信号 4、粗同轴电缆、细同轴电缆 5、发光、注入型激光

计算机网络试题

计算机网络试题 1、通常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____。 A、以共享资源为目标的计算机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 B、能按网络协议实现通信的计算机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 C、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台计算机互联起来构成的计算机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 D、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台计算机在物理上实现互联,按照网络协议实现相互间的通信,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为目标的计算机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 2、计算机网络技术包含的两个主要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____。 A、微电子技术 B、通信技术 C、数据处理技术 D、自动化技术 3、计算机技术和____技术相结合,出现了计算机网络。 A、自动化 B、通信 C、信息 D、电缆 4、计算机网络是一个____系统。 A、管理信息系统 B、管理数据系统 C、编译系统 D、在协议控制下的多机互联系统 5、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是____。 A、硬件和软件 B、软件和数据 C、外设和数据 D、硬件、软件和数据 6、计算机网络的目标是实现____。 A、数据处理 B、文献检索 C、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 D、信息传输 7、计算机网络的特点是____。 A、运算速度快 B、精度高 C、资源共享 D、内存容量大 8、关于Internet的概念叙述错误的是____。 A、Internet即国际互连网络 B、Internet具有网络资源共享的特点 C、在中国称为因特网 D、Internet是局域网的一种 9、下列4项内容中,不属于Internet(因特网)提供的服务的是____。 A、电子邮件 B、文件传输 C、远程登录 D、实时监测控制 10、万维网WWW以____方式提供世界范围的多媒体信息服务。 A、文本 B、信息 C、超文本 D、声音 11、计算机用户有了可以上网的计算机系统后,一般需找一家____注网入网。 A、软件公司 B、系统集成商 C、ISP D、电信局 12、因特网上每台计算机有一个规定的“地址”,这个地址被称为____地址。

《计算机网络》_第7版_谢希仁_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概述 1.21世纪的一些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它是一个以网络为核心的 信息时代。 2.Internet是由数量极大的各种计算机网络互连起来的。 3.互联网的两个重要基本特点,即连通性和共享。 4.互联网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 5.以小写字母i开始的internet(互连网)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 连而成的计算机网络。以大写字母I开始的Internet(互联网,或因特网)则是一个专用名词,它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互连网,它采用TCP/IP协议族作为通信的规则,且其前身是美国的ARPANET。 6.所谓“上网”就是指“(通过某ISP获得的IP地址)接入到互联网”。 7.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客户程序:必 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不需要特殊的硬件和很复杂的操作系统。服务器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求,系统启动后即自动调用并一直不断地运行着,被动地等待并接受来自各地的客户的通信请求,不需要知道客户程序的地址,一般需要有强大的硬件和高级的操作系统支持。 8.路由器(router)是实现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 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9.分组交换的优点:高效-动态分配传输带宽,逐段占用通信链路,灵活-为每一个分组独 立地选择最合适的转发路由,迅速-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可以不先建立连接就能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分组交换网。 10.计算机网络主要是由一些通用的、可编程的硬件互连而成的,而这些硬件并非专门用来 实现某一特定的目的(例如,传送数据或视频信号)。这些可编程的硬件能够用来传送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并能支持广泛的和日益增长的应用。 11.速率的单位是bit/s(比特每秒)(或b/s,有时也写为bps,即bit per second)。当提到 网络的速率是,往往指的是额定速率或标称速率,而并非网络实际上运行的速率。例如,对于一个1Gbit/s的以太网,就是说其额定速率是1Gbit/s,那么这个数值也是该以太网的吞吐量的绝对上限值。 12.网络中的时延分为: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13.数据的发送速率的单位是每秒发送多少个比特,这是指在某个点或某个接口上的发送速 率。而传播速率的单位是每秒传播多少公里,是指在某一段传输线路上比特的传播速率。 14.时延与利用率的关系:信道或网络的利用率过高会产生非常大的时延。 15.网络协议主要由语法,语义,同步三个要素组成。 16.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就是网络的体系结构(architecture)。

计算机网络简答题

1-14 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常用的性能指标 答: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利用率 1-21 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 答:1、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2、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但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通过层间接口向上层提供的。上层使用所提供的服务必须与下层交换一些命令,这些命令在OSI中称为服务原语。 关系:每一层的协议是通过下层对本层提供的服务来支持实现的。 1-22 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是什么各有什么含义 答:(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1-24论述具有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 答:综合OSI 和TCP/IP 的优点,采用一种原理体系结构。各层的主要功能: 物理层:物理层的任务就是透明地传送比特流。物理层还要确定连接电缆插头的定义及连接法。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的任务是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线路上无差错地传送以帧(frame)为单位的数据。每一帧包括数据和必要的控制信息。 网络层:网络层的任务就是要选择合适的路由,使发送站的运输层所传下来的分组能够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找到目的站,并交付给目的站的运输层。 运输层:运输层的任务是向上一层的进行通信的两个进程之间提供一个可靠的端到端服务,使它们看不见运输层以下的数据通信的细节。 应用层: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2-13 为什么要使用信道复用技术常用的信道复用技术有哪些 答:为了通过共享信道、最大限度提高信道利用率。频分、时分、码分、波分。 3-01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电路接通了”与”数据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 答:数据链路与链路的区别在于数据链路出链路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规程来控制数据的

计算机网络-清华版-吴功宜(第三版)课后习题1

1.计算机网络共享的资源是(计算机的软件硬件与数据) 2.早期ARPANET 中使用的IMO从功能上看,相当于目前广泛使用的(路由器) 3.关于计算机网络形成的标志性成果的描述中错误的是(OSI参考模型为网络协议的研究提 供了理论依据) 4.ARPANET最早推出的网络应用是TELNET 5.对ARPANET研究工作的描述错误的是提出了ipv6地址的划分方法 6.以下关于物联网技术的描述中错误的是物联网的应用可以缓解ip地址匮乏问题 7.以下关于无线网络技术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WMAN不需要有基站 8.以下关于计算机网络定义药店的描述中错误的是联网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必须遵循TCP/IP 9.以下属于定义中错误的是“intranet”是依据osi参考模型与协议组建的计算机网络 10.以下关于网络拓扑的描述中错误的是网络拓扑研究的是资源子王中节点的结构关系问题 11.以下关于网络分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连接用户计算机身边10m之内计算机等数字终端 设备的网络称为WSN 12.以下关于广域网特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广域网的核心技术是线路交换技术 13.以下关于网络城域网的描述中错误的是第二层交换机是宽带城域网的核心设备 14.以下关于局域网特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提供高数据传输速率(~)、低误码率的高质量数 据传输环境 15.以下关于蓝牙技术的描述中错误的是与IEEE 标准兼容 16.以下关于ZigBee技术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与的MAC层协议不兼容 17.以下关于ISP概念的描述中错误的是第一层的国家服务提供商NSP是由ISOC批准的 18.以下关于internet核心交换与边缘部分结构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边缘部分的段系统是 由路由器组成 19.以下关于环状拓扑结构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环中数据可以沿两个方向逐站传送 20.以下关于数据报传输方式的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数据报方式适用于长报文、会话式通 信 21.以下关于网络协议与协议要素的描述正确的是A协议表示网络功能是什么 22.以下关于网络体系结构概念的描述中错误的是B所有的计算机网络都必须遵循0SI体系 结构 23.以下关于网络体系结构的研究方法优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C允许隔层通信是0SI参考 模型灵活性的标志 24.以下关于0SI参考樽型的基本概念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术语"0SI参考模型"中的开放是 指可以用于任何一种计算机的操作系统 25.以下关于0SI参考模型7个层次划分原_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网中各主机可以有不同 的层次 26.以下关于物理层基本概念的描述中错误的是D数据传输单元是字节 27.以下是关于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的描述错误的是B可以在释放物理连接后建立数据 链路 28.以下是关于网络层基本概念的描述中错误的是C实现流量控制'拥塞控制与网络安全 的功能 29.以下是关于传输层基本概念的描述中错误的是B相邻的尚层是表层 30.以下关于OSI环境基本概念的描述中错误的是B连接主机的物理传输介质包括在0SI 环境中 31.以下关于0SI环境中数据传输过秆的描述中错误的是B表示层只进行数据的格式交 换,不増加协议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