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一

古代汉语一
古代汉语一

古代汉语一

古代汉语作业选(二)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此类活用现象并具体说明属于哪类活用并翻译全句。

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僖公三十年

鄙:具体为名词的使动用法。鄙:原为名词边境。这里用为动词使……成为边境。

翻译:越过别的国家把远方国家变为自己国家的边境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为什么要用灭亡郑国来增强邻国的实力呢?

②夫夫妇妇所谓顺也。左传?昭公年

夫、妇:名词用作动词。

翻译:丈夫要有丈夫的样子妻子要有妻子的样子这就是所说的和顺啊!

③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论语?先进

妻:名词用作动词嫁给义。

翻译:南容多此诵读《白圭》句孔子把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

④禹行而舜趋是子张氏之贱儒也。荀子?非十二子

禹、舜:名词作状语像禹一样像舜一样。

翻译:像禹一样踮脚走像舜一样低着头小步快走这是子张氏之类贱儒故作圣人之态。

⑤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国语越语上

庙:名词作状语在庙堂上。礼:名词用作动词礼待。

翻译:来自四方的德才之人一定要在庙堂上举行仪式迎接他们。

⑥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说苑贵德

风、雨:名词用作动词。风吹;雨淋湿。

翻译:我不能用春风吹人我不能用夏雨淋湿人我一定到穷途末了!

⑦秦燔书禁学济南伏生独壁藏之。汉兴亡失求得二十九篇以教齐鲁之间。汉书艺文志

壁:名词作状语在墙壁中。

翻译:秦始皇时期燔烧诗书禁止儒学济南人伏生独把《尚书》藏在壁中。到了汉代时大多丢失了只寻求到二十九篇就用这些仅存的残篇在齐鲁大地之间教授传授。

⑧屈伸之志详略之文皆应之吾以其近近而远远、亲亲而疏疏也亦知其贵贵而贱贱、重重而轻轻也有知其厚厚而薄薄、善善而恶恶也有知其阳阳而阴阴、白白而黑黑也。春秋繁露楚庄王第一

近远亲疏贵贱重轻厚薄善恶阳阴白黑:形容词用作动词。

翻译:屈伸的笔法记述文字的详略都是相应的。我认为它就是亲近近事疏远远事。亲近亲戚疏远疏者。也知道它是尊重尊贵者而轻贱卑贱者。重视重要的事情而忽视小事。又知道它是看重厚重者而轻视轻薄者。对好人友好而对坏人厌恶。又知道它是以阳为阳以阴为阴。以白为白以黑为黑。

⑨逐马鸣镳鱼跨麋角。枚乘七发

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鸣响。

鱼、麋:名词作状语像鱼一样。

翻译:驱逐马使镳鸣响像鱼一样跨过象象麋鹿一样角斗。

⑩狐死首丘

代马依风。后汉书班超传

首:名词用作动词头朝向。

翻译:狐狸死后头朝向山丘代地的马依傍风。

四、下列句子中哪些词属于名词用作动词?哪些词属于名词用作状语?请予以指出同时解释它们在句中的含义。

①晋人不得志于郑以诸侯复伐之十二月癸亥门其三门。

门:名词用作动词。攻下。

②陈氏之施民歌舞之矣。后世若少惰陈氏而不亡则国其国矣。

歌舞:名词用作动词。唱歌跳舞以歌颂庆祝。

③二月癸未晋悼夫人食舆人之城杞者。绛县人或年长矣无子。而往与食。有与疑年使之年。

食:名词用作动词。给……饭吃。

城:筑城。

年(使之年):说出年龄。

④公祭之地地坟与犬犬毙;与小臣小臣亦毙。

坟:名词用作动词。像坟堆一样隆起。

⑤群公子皆鄙唯二姬之子在绛。

鄙:名词用作动词。出任到边境。

⑥于是使勇士某者往而杀之勇士入其大门则无人门焉者。

门(则无人门焉者):名词作动词:攻下。

⑦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以朝诸侯有天下;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

君:名词作动词。做国君统治。

朝:名词使动用法。使朝见。

⑧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老驽马先之。

先:名词作动词。超过。

⑨夫足下欲兴天下之大事而成天下之大功而以目皮相恐失天下之能士。目:名词作动词。看。

五、指出下列句中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或其他语法现象并翻译全句。

①楚子在公宫之北吴人在其南。子期似王逃王而己为王。左传?定公四年逃:使动用法。

翻译:楚昭王在公宫的北面吴国人在他的南面。子期长得像昭王就让昭王逃走而自己假装昭王。

②楚子使申舟聘于齐曰:“无假道于宋。……华曰:“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鄙我亡也;杀其使者必伐我伐我亦亡也。亡一也。”左传?宣公十四年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

翻译:楚庄王派申舟到齐国访问说:“不要向宋国借。”……华说:“经过我国境内却不向我们借这是把我国看成为他的属地。看作他的属地等于亡国。杀了他的使者必讨伐我国讨伐我们也是亡国。就亡国来说是一样的。

③乃与公孙无地、公孙臣谋使攻宁氏。弗克皆死。公曰:“臣也无罪父子死余矣!”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死:为动用法。

翻译:于是与公孙无地、公孙臣商议让他们攻打宁氏。没有攻下都死了。卫献公说:“公孙臣没有罪他们父子都为我而死了!”

④言夫人而不以氏姓非夫人也立妾之辞也非正也。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

?夫人卒葬之我可以不卒葬之乎?谷梁传?僖公八年

夫人(之):意动用法。

翻译:提到夫人却没有加上姓氏说明她不是夫人是将妾立为夫人的写法这是不合礼制的。国君把她当作夫人我可以不当她为夫人吗?国家按照对待夫人的礼制来安葬她我可以不按照对待夫人的礼仪来记载她的葬礼吗?

⑤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矣。欲辟土地朝秦、楚。笠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子?梁惠王上

朝:使动用法。

翻译:既然这样那么大王的大欲可以知道了。您想要开辟土地使秦、楚来朝见。君临中土而抚有四方。用如此的行为来求取这样的目的犹如爬到树上找鱼。

⑥以财交者财尽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是以嬖女不弊席宠臣不避

(“避”通“弊”)轩。战国策?楚策一

弊、避:使动用法。

翻译:利用钱财交往钱财用尽交往断绝;利用美色交往美色衰退爱情就会消失。因此宠姬不会使席子坐破就会失宠而幸臣不会使马车用坏就会失势。

⑦富之而观其无犯贵之而观其无骄付之而观其无转使之而观其无隐危之而观其无恐事之而观其无穷。六韬?文韬

富、贵、危、事:使动用法。

翻译:使他富贵观察他不冒犯别人使他高贵观察他不骄傲把大事托付给他观察他没有转移使用他观察他不隐瞒使他处于危境观察他不恐惧让他处事而观察他应变无穷。

⑧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壌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史记?平原君列传

王:名词作动词。臣:使动用法。

翻译:况且我听说商汤以七十里的土地称王天下周文王凭百里大小的土地使诸侯臣服。难道是因为他们的士兵多吗?

⑨三十年桓公病太子兹甫让其庶兄目夷为嗣。桓公义太子意竟不听。史记?宋微子世家

义:意动用法。

翻译:三十年宋桓公病重太子兹甫谦让自己的庶兄目夷继承君位。桓公虽然认为太子之意合乎道义但最终未同意。

⑩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经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与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弊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汉书?司马迁传

善、恶、贤、贱(第一个):形容词用作动词。

存、继:使动用法。

翻译:《春秋》一书上能阐明三王之道下能分辨人事的伦理纲常辨别嫌疑明辩是非论定犹豫难决之事表彰善良贬斥丑恶尊重贤能者贱视不肖者使已灭亡之国的史迹得以保存使断绝了的世系得以接续弥补残缺振兴衰废。这些都是王道中十分重要的。

六、下列句子那些属于判断句?请作

出判断并指出带点词的词性和意义。

①夫是墨子之俭将非孔子之侈也;是孔子之孝将非墨子之戾也。韩非子?显学

非判断句。是:动词认为正确。

②如是而不退则商君、白公、吴起大夫种是也。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判断句。是:代词这种人。

③用武者灭用文者亡夫差、偃王是也。太平御览兵部?曹操《孙子兵法序》判断句。是:代词这种人。

④夫战勇气也。左传?庄公十年

判断句。也:语气词加强肯定。

⑤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项羽本纪

非判断句。为:动词成为。

⑥主爵都尉汲黯是魏其内史郑当时是魏其后不敢坚对。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非判断句。是:动词认为正确。

⑦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螺祖。史记?武帝本纪

非判断句。是:代词这人。为:动词就叫。

⑧夫治国者以名号为罪徐偃王是也;以城与地为罪虞、虢是也。韩非子?喻老

判断句。是代词这种人。

七、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被动句并解释各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及词义。

①秋楚囊瓦伐吴师于豫章。左传?定公二年

非被动句。于:介词在。

②其身死于朝其宗灭于绛。国语?晋语八

被动句。于:介词被。

③夫差以见禽于越。大戴?礼记?保傅

被动句。见:助动词被。于:介词与所引进的词语共同组成介词结构在句中作补语。

④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沈于谄谀之臣。战国策?齐策四

被动句。于:介词被。

⑤天地大矣生而弗子成而弗有万物皆被其泽、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吕氏春秋?贵公

非被动句。被:动词作谓语接受。

⑥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荀子?修身

被动句。于:介词被

⑦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墨子?脩身

非被动句。见:动词体现表现。

⑧厚者为戮薄者见疑。韩非子?说难

被动句。为:介词被。见:助动词被。

⑨身尊家富父子被其泽。韩非子?奸劫弑臣

非被动句。被:动词接受。

八、翻译下列各句并解释其中加点词的词的用法。

①要离走往见王子庆忌于卫。吕氏春秋?忠廉

翻译:要离逃跑去卫国拜见王子庆忌。

见:动词作谓语拜见。于:介词与所引进的词语共同组成介词结构在句中作补语。

②仆以口语遇此祸重为乡党所笑。司马迁《报任安书》

翻译:我因为多嘴遭遇这个祸患深深地被乡亲耻笑。

为:介词引进动作的主动者与所引进的词语共同组成介词结构在句中作状语。所:助词放于动词谓语前。“为……所……”式:表被动的句

式。

③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翻译:赵国强盛而燕国弱小而您被赵王所宠幸所以燕王想要和您结识。

于(赵王):表被动与所引进的词语共同组成介词结构在句中作补语。

于(君):介词相当于和。

④先绝齐而后责地则必见欺于张仪。史记?楚世家

翻译:先与齐国断绝关系再向秦国索要土地那么一定会被张仪欺骗。

见助动词表被动。于介词与所引进的词语共同组成介词结构在句中作补语。见……于……表被动。

⑤身被二十余创。汉书赵充国传

翻译:身体遭受二十多处创伤。被:动词作谓语遭受。

⑥身死人手为天下笑着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新书?过秦上》

翻译:自己死在别人手里被天下人耻笑原因是什么呢?不施行仁义之道因此攻守双方的形势不同于以前了。

为:介词引进动作的主动者与所引进的词语共同组成介词结构在句中作状语。表被动。

⑦夏桀、殷纣之盛也人迹所至舟车所通莫不为郡县然而身死人手而为天下笑者有亡形也。淮南子?汜论训

翻译:夏桀、殷纣强盛的时候凡是人的踪迹所到之处车船所通之地没有不成为其郡县所属的但是所以会灭亡在他人手里而被天下人所耻笑是以为有灭亡的表现。

为:介词引进动作的主动者与所引进的词语共同组成介词结构在句中作状语表被动。

⑧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论衡?自纪

翻译:能被世人所用一百篇都是没有害处的;不能被世人所用哪怕是一章都没有好处。

为:介词引进动作的主动者与所引进的词语共同组成介词结构在句中作状语表被动。

⑨岱不从遂于战果为所杀。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翻译:岱不听从劝告于是和他交战果然被杀。

为:介词引进动作的主动者与所引进物件共同组成介词结构在句中作状语表被动这里省略所引进的词语。所:助词放于动词谓语前。“为……所……”式:表被动的句式。

⑩然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韩愈《进学解》

翻译:然而在公事上不被人信任在私事上不被朋友所帮助。

见:助动词与“于”构成“……见(动词谓语)于……”句式表被动。九、指出下列句子的前置宾语并说明其类型。

①大王来何操?史记?项羽本纪何:宾语前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

②以吾一日长乎尔勿吾以也。论语?先进吾(以):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③吾谁与为邻?吾无粮。

庄子?山木谁:宾语前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

④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梁惠王上》之: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

作宾语。

⑤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不我击。汉书?李广传我: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⑥侨闻君子非无贿之难立而无令名之患。侨闻为国非不能事大字小之难无礼以定其位之患。左传?昭公十六年

无贿、无令名、不能事大字小、无理以定其位:宾语前置。在代词“之”复指的条件下前置。

⑦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何罪:宾语前置。在代词“之”复指的条件下前置。

⑧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之: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⑨今有固车良马于此又有奴马四隅之输于此使子择焉子将何乘?墨子鲁问

何:宾语前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

⑩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国语?晋语八

德、货、何贺:宾语前置。在代词“之”复指的条件下前置。

十、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作用并翻译全句。

①自今日既盟之后郑国而不唯有礼与彊可以庇民者是从而敢有异志者亦如之。左传?襄公九年

是:代词放在前置宾语和动词之间对宾语进行复指。

翻译:从今天结盟之后郑国如果不听从有礼义和有实力可以庇佑人民的盟主而胆敢产生二心的话也同样受到惩罚。

②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孟子?尽心下

莫:无指代词没有人做主语。之:代词作宾语前置。

翻译:有一群人追逐老虎。老虎背依山的险峻处没有人敢逼近。

③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韩非子?难一

莫:莫:无指代词没有人作包孕句的主语。之:代词前置宾语。

翻译:晋平公与群臣喝酒喝醉了而叹息道:“没有谁的快乐能与国君比!他的话没有人敢于违抗。”

④故人苟生之为见若者必死; 人苟利之为见若者必害。荀子?礼论

之:代词放在前置宾语和动词之间对前置宾语进行复指。

翻译:所以一个人如果只看见生像这样的人一定会死;一个人如果只看见利益像这样的人一定会遭受损失。

⑤为事利争货财无辞让果敢而振猛贪而戾恈恈然惟利之见是贾盗之勇也。荀子?荣辱

之(见):代词放在前置宾语和动词之间对前置宾语进行复指。

之(勇)助词“的”。

翻译:为了得到事情的利益争抢财货毫不辞让动辄跳起来凶贪而且暴戾贪婪地只看见利益

这是商贾盗贼的勇敢。

⑥义之所在不顷于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执义而不桡是士君子之勇也。荀子?荣辱

之(所):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之(不):代词作宾语。之(勇):助词相当于“的”。

翻译:正义存在的地方不屈服于权利不考虑个人的利益就是把整个国家给他也不动心看重死节执守正义而不妥协这就是士人君子的勇敢。

⑦无乃非盟载之言以阙君德而执事有不利焉小国是惧。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是:代词前置宾语。

恐怕这不是盟约的话会损害贵国国君的道德对执事您也有不利的地方我们小国惧怕这个。

⑧是夫也将不唯卫国之败其必始于未亡人。乌呼!天祸卫国也夫!左传?成公十四年

之:代词放在前置宾语和动词之间对前置宾语进行复指。

翻译:这个人将不仅仅使卫国败坏他祸害人一定先从我开始。天啊!这是上天降祸给卫国啊!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资料

名词解释、简答 1、字母 字母就是表示古代声母的代表字。 2、五音 早期音韵学著作中分析声纽的术语。所谓五音,是指声母按发音部位分成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类。五音中,唇音又分为重、轻唇音,舌音分为舌头音、舌上音,齿音又分为齿头音和正齿音。 3、清浊 从发音方法来分,清音是不带音声母,发音时声带不振动;浊音是带音声母,发音时声带振动。 4、阴声韵 阴声韵,简称阴声,指无韵尾或以元音 [-u][-i]收尾的韵,如表中的戈果过韵和脂旨至韵。 5、阳声韵 阳声韵,简称阳声,指以鼻音[-m][-n][-?]收尾的韵,如表中的侵寝沁韵、真轸震韵和东董送韵。 6、白话 古白话指自唐宋以来逐渐形成的口语实录,以北方口语为基础。古白话的真正兴起是在唐宋,如唐代的变文、禅宗语录。宋代话本的出现标志着古白话的正式形成。古白话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7、文言 文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如《诗》、《书》、《礼》、《春秋》、《老子》、《论语》、《荀子》等所使用的;以及后来历代作者仿古作品中所使用的语言,如两汉诗文歌赋、唐宋散文等。文言有两大特点:第一,它是脱离口语的,因此带有超方言性;第二,它带有人为的仿古性,因此是超越时代的。 8、六书 六书是战国以后的人根据汉字形体结构和使用情况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9、许慎对六书的定义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10、四体二用 清代学者戴震提出,是对六书的分类情况。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为造字法,转注、假借两种为用字法。 11、古无轻唇 清代钱大昕首先提出,上古音中没有轻唇音非、敷、奉、微,只有重唇音帮、旁、並、明。后来的轻唇音都是由重唇音分化来的。 12、古无舌上 清代钱大昕首先提出,上古音中没有知、彻、澄等舌上音,这类音中古时期才从端、透、定等舌头音中分化出来。

[VIP专享]古代汉语知识点

古代漢語 文字(上): 5.为什么说结绳、契刻、八卦等不是文字?文字与图画有什么本质区别? 结绳、契刻、八卦等都是帮助和提示人们记忆的工具,而文字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因此都不是文字,和文字的产生也没有直接的关系。图画虽然可以有表意的作用,可是往往意思含糊不清,应该怎么理解取决于具体环境。只有具备下列条件时,才可以成为文字:(1)把整幅的画拆散成个别的图形,一个图形跟语言里的一个词相当。(2)这些图形必得作线性排列,按照语言里的词序。(3)有些抽象的意思,语言里有字眼,不能直接画出来,得用转弯抹角的办法来表示。 6.汉字与汉语是什么关系? 汉字是辅助交际工具,它使汉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7.什么是字体?它与字的结构方式是同一概念吗? 字体是指整个文字系统的书写样式。它与字的结构方式不是同一个概念,文字的结构方式是比较稳固的,但字体却可以变化。 8.汉字字体演变总的趋势如何? 字体要求便于书写和识别,所以汉字字体发展的总趋势是由繁复到简洁的。演变是缓慢的、渐进的,新字体出现,旧字体被淘汰,中间有一个交替的过程。 9.举例说明汉字发展过程中的几种主要字体的特点: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 (一)甲骨文 甲骨文又称卜辞、殷虚文字等,主要是指商代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目 发现的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 甲骨文的特点: 1.象形、会意字为主,也有形声和假借。所代表的词汇较多,词类也较齐全。 2.笔画纤细,曲线较少。 3.许多字还没有统一的形体。 (二)金文 金文又称钟鼎文、铜器铭文等,是古代铸(少数是刻)在青铜器物上的文字。 金文的特点: 1.笔画粗肥圆浑,形体比较匀称。 2.与甲骨文非常相似,有的字笔画上有所改变。 3.内容丰富。 (三)篆文 篆文分为大篆和小篆。西周晚期到秦统一之前通行的文字属大篆。大篆的特点: 1.形体与金文接近,但笔画整齐。 2.列国字型各有特色。 小篆是汉字历史上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是秦统一中国之后颁行的标准字体;是根据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稍作整改而来。小篆的特点: 1.形体比大篆简单,结构比金文整齐,写法有一定的规矩。 2.是一套完整而稳定的汉字系统。 (四)隶书 隶书历史上也称佐书、史书、八分,是以点、横、掠、波磔等点画结构取代篆书 线条结构而使之便于书写的一种字体。 隶书相对于篆书的特点:

古代汉语第一册第一单元

古代漢語第一冊 第一單元文選 ?一、鄭伯克段于鄢 (1)孝子不匱,永錫爾類[注] 【注】見《詩經·大雅·既醉》孝子的孝沒有窮盡的,永遠把它(孝) 賜給你 (指孝子)的同類。匱kuì,盡。錫,賜,給輿。(P12) 既醉 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君子万年,介尔景福。 既醉以酒,尔殽既将,君子万年,介尔景明。 昭明有融,高朗令终,令终有俶,公尸嘉告。 其告维何,笾豆静嘉,朋友攸摄,摄以威仪。 威仪孔时,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类维何,家室之壶,君子万年,永锡祚胤。 其胤维何,天被尔禄,君子万年,景明有仆。 其仆维何,釐尔女士,釐尔女士,从以子孙。 ?二、齊恒公伐楚 (2)無以縮酒[注](P13) 【注】沒有用來縮酒的東西。縮酒:滲酒,祭祀時的儀式之一:把酒倒在束茅上滲下去,就像神飲了一樣(依鄭玄說,見《周禮·甸師》注) 甸师,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三十人、徒三百人。 ?三、宮之奇諫假道 (3)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注](P18) 【注】所引《周書》早已亡逸,這兩句今見于偽古文《尚書·蔡仲之命》。大意是:上天對於人沒有親疏的不同,只是有德的人上天才保佑他。皇,大。輔:輔佐,這裡指保佑。 周书·蔡仲之命 蔡叔既没,王命蔡仲,践诸侯位,作《蔡仲之命》。 惟周公位冢宰,正百工,群叔流言。乃致辟管叔于商;囚蔡叔于郭邻,以车七乘;降霍叔于庶人,三年不齿。蔡仲克庸只德,周公以为卿士。叔卒,乃命诸王邦之蔡。王若曰:「小子胡,惟尔率德改行,克慎厥猷,肆予命尔侯于东土。往即乃封,敬哉!尔尚盖前人之愆,惟忠惟孝;尔乃迈迹自身,克勤无怠,以垂宪乃后;率乃祖文王之遗训,无若尔考之违王命。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尔其戒哉!慎厥初,惟厥终,终以不困;不惟厥终,终以困穷。懋乃攸绩,睦乃四邻,以蕃王室,以和兄弟,康济小民。率自中,无作聪明乱旧章。详乃视听,罔以侧言改厥度。则予一人汝嘉。」王曰:「呜呼!小子胡,汝往哉!无荒弃朕命!」 【譯文】 周公位居大宰、统帅百官的时候,几个弟弟对他散布流言。周公于是到达商地,杀了管叔;囚禁了蔡叔,用车七辆把他送到郭邻;把霍叔降为庶人,三年不许录用。蔡仲能够经常重视德行,周公任用他为卿士。蔡叔死后,周公便告诉成王封蔡仲于蔡国。 成王这样说:“年轻的姬胡!你遵循祖德改变你父亲的行为,能够谨守臣子之道,所以我任命你到东土去做诸侯。你前往你的封地,要敬慎呀!你当掩盖前人的罪过,思忠思孝。你要使自身迈步前进,能够勤劳不怠,用以留下模范给你的后代。你要遵循你祖父文王的常训,不要像你的父亲那样违背天命!“皇天无亲无疏,只辅助有德的人;民心没有常主,只是怀念仁爱之主。做善事虽然各不相同,都会达到安治;做恶事虽然各不相同,都会走向动乱。你要警戒呀!“谨慎对待事物的开初,也要考虑它的终局,终局因此不会困窘;不考虑它的终局,终将困穷。勉力做你所行的事,和睦你的四邻,以保卫周王室,以和谐兄弟之邦,而 第1頁第一單元

古代汉语常识部分

第一章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工具书:把所选定的领域里的知识或资料,按一定的编排方法汇集在一起,供人们查检使用。工具书能够解答疑难问题,指引治学门径,能够告诉我们研究一个问题需要看那些书,并给我们提供一些研究线索。提供研究资料。但工具书中存在错误和时代局限性。 一、字典辞书的编排、注音与释义 (一)编排方式: 1.部首法: 按部首进行编排,部首以笔画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在同一部首中,字的先后以笔画的多少而确定,笔画少的排在前面,笔画多的排在后面。这种检字法的优点是容易掌握,但是部首不容易确定,而且查检的速度比较慢。另外,要注意两点: (1)部首与汉字的偏旁不能相混:部首是统率汉字的一部之首,而偏旁是汉字结构中的一部分,在古代汉语中,左为偏,右为旁,上下左右合称为偏旁。所以,部首和偏旁是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2)各个字典的部首并不一样。《说文解字》的部首有540个,而《汉语大字典》的部首是200个,《康熙字典》的部首是214个。 2.笔画法: 按照汉字的笔画的多少进行编排。汉字笔画相同的,又根据横、竖、撇、折、点的顺序进行排列。这种检字法的优点是容易掌握,但是,不熟悉汉字笔画、笔顺规则的容易出错,另外,查检的速度也不快。 3.音序法: 按照汉字的汉语拼音使用的26个字母(或者是注音符号、平水韵等)的顺序进行编排。这

种检字法是目前最为流行的一种检字法。只要您懂得汉语拼音,掌握起来是非常容易的,查检速度也比较快。在古代汉语的工具书中,也有使用平水韵排列汉字的先后顺序的,也有按照平、上、去、入古代的四声进行编排的。这种检字法的缺点是如果不知道汉字的拼音,就会无法查检,而且,汉语同音字太多,一个字往往有几十个同音字,给查检也带来一定的麻烦,另外,方言区的人在查检汉字时,往往会遇到平舌音与翘舌音、前鼻韵母与后鼻韵母、鼻音与边音等容易混淆的字音的困扰,直接影响了查检的速度。 4.法: 按照四角(或者三角等其他)的顺序进行编排。角的形式分为十种,分别用0到9来表示,每个汉字按照左上、右上、左下、右下的顺序取四个角的代表,组成这个汉字的总的,例如端字是0212,小是9000等,然后从字典上找到对应的,就可以查检到要查检的汉字,这种检字法的优点是速度比较快,缺点是不容易确定汉字的,而且,还要受到汉字是繁体字还是简化字的影响。 该检字法将汉字的笔划分成十种类型,每种类型取一个数字作代号。 0 1 2 3 4 5 6 7 8 9 名称头横垂点叉串方角八小 笔形广一丨丿丶十扌囗八小 例字言天山之草打国见分尖 上述笔形与的对应关系可以用口诀表示:“横1垂23点捺,叉4串5方框6,7角8八9是小,点下有横变零头。”依照这个口诀,取汉字四角的笔形,按左上、右上、左下、右下的顺序构成一个字的代表,再以代表数字的多少排列先后。 取角的规则:〈1〉能取复笔时尽量取复笔。如“言”左上角取“亠”,不取“丶”。〈2〉一笔取过一次,第二次作“0”,如“十”作4000。〈3〉平行之笔取左右不取上下。如“非”

我国古代汉语第一册期末试题与答案

古代漢語試題(A) 一.填空題(每空2分,10空,共20分) 1.許慎六書“假借”的定義__本無其字,依聲託(托)事__。 2.本義__詞的本來意義,但不一定都是原始意__。 3.異體字__音義完全相同而形體不同的字__。 4.文字學家辨別漢字的本義主要依靠漢字的__字形_。 5.我國第一部字典是東漢許慎著的_《说文解字》_。 6.判斷句是以__名词或名词性词组_作謂語。 7.上古漢語判斷句很少用判斷詞__是_來表示。 8.教材第一篇文章《鄭伯克段于鄢》選自《十三經》中的_《左传》__。 9.“莫”的本義是(暮)傍晚_,“莫”的今字是_暮_。 二.解釋下列詞語意義並指出詞性(每題1分,共20題,共20分) 1.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雉:長三丈,高一丈。量詞 2.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諸:這事到(之於)。兼詞 3.一之爲甚,其可再乎? 其:难道,语气词 4.行之往來,共其乏困。 行:外交使者。名詞 5.必死是間,餘收爾骨焉。焉:到那(於之)。兼詞 6.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克:能夠。助動詞 7.賊民之主,不忠。 賊:殺害。動詞。 8.此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殿:鎮守。動詞。 9.雖然,必告不穀。 不穀:我。謙詞。 10.晉侯問嗣焉,稱解狐。稱:推荐。動詞。11.於是乘其車,揭其劒,過其友。過:拜訪。動詞。12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後,書未發。 發:打開。動詞。 13.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 顧:囬頭看。動詞。 14.趙誠發使尊昭王為帝,必喜,罷兵去。 誠:如果。(假設)連詞。 15.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 息:兒子。名詞。 16.君子於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茍:隨便、隨意。形容詞。 17.齊人歸女樂,季桓子受之。 歸:饋(贈送)。動詞 18.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弟之義。 庠序:學校。名詞。 19.後稷教民稼穡,樹藝五穀。 藝:種植。動詞。 20.徴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徴:表現,显露。動詞。 三.指出下列句子類型,如判斷句、賓語前置句、被動句等(每題1分,20題,共20分) 1.彼者,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判断句 2.制,嚴邑也。判断句 3.虢,虞之表也。判断句 4.吾乃梁人也。判断句 5.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判断句 6.百乘,顯使也。判断句 7.郤克傷於矢。被动句 8.君能補過,袞不廢也。被动句 9.故不能推車而及。被动句 10.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被动句11.君何患焉?賓語前置句 12.許子奚爲不自識?賓語前置句 13.日月逝矣,歲不我與。賓語前置句 14.氏何厭之有?賓語前置句 15.“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賓語前置句 16.爾貢苞茅不入,無以縮酒,寡人是征。賓語前置句 17.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宾语前置 18.楚國方城以爲城,漢水以爲池。賓語前置句 19.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賓語前置句 20.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賓語前置句 四.指出下列句子中所活用的詞(如果有多個全部指出),並解釋詞義(每題2分,10題,共20分) 1.晉靈公不君。君:名詞用作動詞。行君道 2.從左右,皆肘之。肘:名詞用作動詞。用肘擊 3.鄂侯爭之急,辯之急,故脯鄂侯。脯:名詞用作動詞。做成幹肉。

古代汉语常考知识点

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汇总 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9、清代阮元《经籍籑诂》,一部专门收集唐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韵母排列法,以平水韵一韵一卷。还有清代刘淇《助字辨略》,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10、清代王引之《经传释词》(古声母排列)和近人杨树达《词诠》(注音字母),解释虚词。 11、近人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1953中华书局,研究诗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 12、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单变复主要有三种情况: A、换成完全不同的词。 B、加上词头词尾。 C、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合成。 13、单纯的复音词,绝大部分是联绵字。文字学主要凭字形辨别本义。 14、文字的创造时期,象形是最基本的原则。 15、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 16、押韵分为三种: A、句句押韵。 B、隔句押韵。一般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如《诗经》 C、交韵。奇句与奇句押韵,偶句与偶句押韵 17、《诗经》押韵主要格式:隔句押韵的句尾韵;首句入韵而后隔句押韵的句尾韵。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汉语知识点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汉语知识点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代天祥自序其诗”。(2)用 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 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 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 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 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 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 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 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 代天祥号代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方苞号 望溪,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代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代忠公,王安 石为王代公,范仲淹为范代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 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代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 丑则是一种“恶谥”。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背诵

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2)按音序排列。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如:元,始也。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如:斗,十升也。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 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全书十二卷,共收单字二1万二千个左右,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余万字。是一部大型的历时性的详解语文词典,它试图从语词的历史演变过程加以阐述,古今兼收,源流并重。首先,这部词典是迄今汉语语文辞书中搜罗最为宏富的一部大型语挥文词典。其次,这部词典引例丰富,是在收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编写成的,保证了收词立目、释义探源方面能超逸前人。

古代汉语 第二册 期末复习知识点

名词解释 1、近体诗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最本质的特点是讲究平仄。 2、注疏:注:东汉以后对经典的注解。《文选注》→狭义;各种类型注解→广义。疏:在注的基础上进一步作注,既解释正义也解释前人注解。 3、传:解说经文字词、阐明其大义的注解。 4、笺:对传文进行补充订正的一种注释。笺的本义是小竹片,古人用笺随时记下心得体会,以备参考。 5、正义:解释经传而得其正义。 6、章句:章句就是“离章辨句”的意思。其特点是,除了对古书作逐词解释外,还要说明句意和全章大意,分析句法,辨明篇章结构等。 7、集解:①选取各家注解中可取的地方,有时也会把自己的解释加进去;②为原书补充材料,或阐发原书思想。 8、《论语》:《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散文集。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9、《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是北宋时代官修的一部韵书,由陈彭年、丘雍编修。《广韵》是中国现存的一部重要韵书。

9、《尔雅》: 《尔雅》是辞书之祖。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代汉语词汇。 《尔雅》是第一部词典,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尔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 10、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春秋时称诗或诗三百,到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有了诗经之称。《诗经》按音乐的不同,分编为“风”“雅”“颂”三类。“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也称“国风”,是诗经的精华。“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的音乐,即王畿之乐。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的艺术特点:1.反映现实生活,干预现实政治的创作倾向。2.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直接描绘抒情和铺叙。比比方比喻,使形象更鲜明。兴借助其它的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3.借景言情的抒情方式。 《诗经》的影响:1.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历代民歌体现了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2.赋比兴成为后世诗文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赋的铺排,直叙和白描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3.推动了后代诗人向民歌学习,从民间汲取营养 11、互文: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12、并提:并提是为了使句子紧凑,文辞简练,古人又常用并提法以行文。所谓“并提”一般是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中来表达。 13、双声叠韵:指两个字的韵相同,现代的韵母包括韵头、韵腹、韵尾、声调,而这里的“韵”与之有别:韵中要求韵腹、韵尾相同,而不区别韵头。双声叠韵词大都用未描绘声色形状,古书注解常常用貌字来解释。 14、班固的《咏史》诗是中国五言诗的最早作品。 15、曹丕的《燕歌行》是第一首七言诗。

2020年整理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复习提纲.pdf

学海无涯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 一、文选 (一)《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烛之武退秦师晋灵公不君齐晋鞌之战楚归晋知茔祁奚荐贤子产不毁乡校 (二)《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赵威后问齐使江乙对荆宣王 (三)《礼记》:大同 复习要求: 1、所有文章要能逐句翻译、并能解释句中的重点词、文中的重点句; 2、识别其中的通假现象,即指出通假字并写出对应的本字。 3、齐桓公伐楚祁奚荐贤大同要求能够背诵(即默写) 二、通论 (一)汉字 1、什么是“六书”?它是如何分类的?象形自与指事自如何区分?形声自与会意字如何区分?前四书与后两书如何区分? 2、举例说明什么是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三者如何相区分? 3、《说文解字》是一部什么样的书?作者是谁?什么时代的人?此书共收字多少? 4、《说文解字》是怎样解说一个字的?先说什么?后说什么? (二)汉语中的词 5、可以将汉语的词按照哪些角度作不同的分类? 6、举例说明什么叫单音词、复音词、单纯词、合成词? 7、举例说明单纯词又可细分为哪几类? 8、举例说明合成词又可细分为哪几类? 9、举例说明如何区分古汉语中的同义词? 10、举例说明古汉语中的代词又可细分为哪几类? 11、在王力的语法系统中,“者”、“所”属于什么词?它们与一般代词有何不同之处? 12、如何区分“者字结构”和“所字结构”? 13、什么是谦称和尊称?古书中有哪些常见的谦称和尊称? (三)词类活用知识 14、什么叫词类活用?主要有哪几类词存在着词类活用现象? 14、什么叫动词的使动用法?它与动词的一般用法有什么不同? 15、什么叫名词的使动用法? 16、什么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7、什么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18、什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9、什么叫名词直接作状语?怎样区分名词是作主语还是作状语? 20、名词作状语又可细分为哪四种情况?试举例说明。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特别是词义的发展和演变

古代汉语基本知识

古代汉语基本知识 什么是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它指的是“五四“以前历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语言有口头与书面之分。口语一闪即逝,古人的口语不可能保留至今,它只能从古人流传的典籍中反映出来。因此,我们所说的古代汉语,实际是指古代汉民族的书面语,是无声的古代诗文。 古代汉语书面语大致有两大系统: 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历代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语言,这即通常所谓文言。 二是六朝开始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 我们通常学习和研究的古代汉语指的是文言文。 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 1.提高阅读文言的能力,便于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 2. 提高现代汉语的语言修养,增强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 3.培养教中学语文特别是文言文的能力。 课程的性质与学习内容: 1、文字学常识 2、音韵学常识 3、词汇学常识 4、语法学常识 5.修辞学常识 6.训诂学常识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什么是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而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们的词性和基本功能,这种现象,就叫“词类活用。” 例,“春风又绿江南岸。”“绿”本是形容词,但是在这里充当谓语动词,意思是染绿了。这是诗人为了修辞表达的需要而采用的一种临时性的手法。从古代汉语的角度来说,形容词“绿”在此活用为动词。 词类活用和词兼类的辨别: 兼类,是指一个词兼有不同词类的语法功能,这些功能的表现,是经常性的而不是临时的,因而这个词同时兼属不同的词类。 活用,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表现出来的某种功能。 例: “甘其食,美其服。”——“食”为名词,食物。《老子》:“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公赐之食,食舍肉。”——前“食”为名词,食物。后“食”为动词,吃。这句意思是,吃东西时把肉放在一边。此选自《郑伯》,公即郑伯郑庄公,之代指颍考叔。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食”为动词,使动用法,给……吃。现代表示这个意思的词已经写做“饲养”的“饲”了。 “食”兼有名词和动词两种词性,因此属于词兼类。现代汉语也具有这两种词类:“废寝

古代汉语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1、注音材料:包括古代文献中的直音、读若、反切等注音材料。 (1)直音:用同音字注音。 (2)读若:通过比况的方法用读音相近或相同的字注音。 (3)反切:用两个汉字来给一个汉字注音,其基本原理是: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切下字与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 2、声训材料: 声训是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词去解释词语的一种训诂方法。声训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时的语音情况,可以作为我们研究古音的参考材料。 3、五音: 最早见于《玉篇。五音声论》。是按发音部位的不同把声母分为五类,即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 4、七音: 是由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最早提出的。在五音的基础上再分出半舌音、半齿音两类,就成了“七音”。 5、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音韵学上依照韵尾的不同,将古韵分为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三类。 (1)阴声韵指无韵尾或以元音作韵尾的韵。 (2)阳声韵指以鼻辅音n/m/g收尾的韵。 (3)入声韵指以塞因p/t/k收尾的韵。 6、叶韵: 把古诗中不和谐的地方改成他们认为和谐的读音,这就是“叶韵”,也称“协韵”。 7、读破: 也叫“破读”,是古代一种改变字或词的读音以区别不同意义或词性的方法,主要是改变声调,且多数是把原来的非去声字变读为去声字。 8、三平调(下三连): 属于平平脚句型——五言的句式为()仄仄仄平平,七言的句式为()平平仄仄仄平平,即诗句的最后三个字都是平声字。是写格律诗的大忌。是决不允许出现的。但在写古体诗时,却有意多出现,以示与格律诗相区别。 9、犯孤平: 属于仄平脚句型——五言句式为()平平仄仄平,七言句式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孤平指以上两个句式的诗句中除韵脚之外只有一个平声字的声病。由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变通原则,前面的两种格式容易犯孤平。 10、流水对: 同一联中的两句话,从形式看是两句话,但意思并不互相对立,实际上是一整句话分开成两句来说。也就是这两句话在理解时应该是如同流水般一气贯穿下来。所以叫做流水对。它的前后两个句子在意义上有连贯、因果、条件、转折等关系。 11、扇面对:(隔句对) 即第一句与第三句对偶,第二句与第四句对偶。这种对偶格式在骈文体中很常见,受骈文体这种格式的影响,近体诗中有时也可见到。 12、对偶: 就是两个平行的句子,它们的句法结构是相同的,两句中相应的位置上的词的性质也是相同或相近的。

古代汉语第一册期末试题与答案

古代汉语第一册期末试题与答案

古代漢語試題(A) 一. 填空題(每空2 分,10 空,共20 分) 1.許慎六書“假借”的定義__本無其字,依聲託(托)事__。 2.本義__詞的本來意義,但不一定都是原始意__。 3.異體字__音義完全相同而形體不同的字__。 4.文字學家辨別漢字的本義主要依靠漢字的__字形_。 5.我國第一部字典是東漢許慎著的_《说文解字》_。 6.判斷句是以__名词或名词性词组_作謂語。 7.上古漢語判斷句很少用判斷詞__是_來表示。 8.教材第一篇文章《鄭伯克段于鄢》選自《十三經》中的_《左传》__。 9.“莫”的本義是(暮)傍晚_,“莫”的今字是_暮_。二.解釋下列詞語意義並指出詞性(每題1 分,共20 題,共20 分) 1.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雉:長三丈,高一丈。量詞 2.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諸:這事到(之於)。兼詞 3.一之爲甚,其可再乎?其:难道,语气词 4.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行李:外交使者。名詞 5.必死是間,餘收爾骨焉。焉:到那(於之)。兼詞 6.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克:能夠。助動詞 7.賊民之主,不忠。賊:殺害。動詞。 8.此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殿:鎮守。動詞。 9.雖然,必告不穀。

三.指出下列句子類型,如判斷句、賓語前置句、 被動句等(每 不穀: 我。謙詞。 10. 晉侯問嗣焉,稱解狐。 稱:推荐。動詞。 11. 於是乘其車,揭其劒,過 其友。過: 拜訪。動詞 。 12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後 ,書 未 發。 發:打開。動詞。 13. 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 顧:囬頭看。動詞。 14. 趙誠發使尊秦昭王為帝, 秦必喜,罷兵去。 誠: 如果。(假設)連詞 。 15. 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 肖。 兒子。名詞。 16. 君子於其言,無所茍而已 矣。 茍:隨便、隨意。形容詞。 17.齊人歸女樂,季桓子受之 歸:饋(贈送)。動詞 18.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弟 之義。 庠序: 學校。名詞。 19. 後稷教民稼穡 ,樹藝五 穀 藝: 種植。動詞。 20. 徴於色,發於聲,而後 喻 徴: 表現,显露。動 題 1 分,20 題,共 20 分) 1. 彼秦者,棄禮義而上首功之 國也。判断句 2. 制,嚴邑也。判断句 3. 虢,虞之表也。 判断句 5.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 也。 判断句 6. 百乘,顯使也。判断句 7. 郤克傷於矢。被动句 8. 君能補過,袞不廢也。 被动 句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第一课汉字的结构与演变 一、汉字的性质 根据记录语言的主要角度或主要方式、手段的不同,可以将世界上的文字分为两大类:拼音文字和构意文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 汉字属于构意文字,一般也称为表意文字。 表意文字发展的初期,通过描摹事物形体的外部特点或轮廓来构形的字为数很多。例如“門”,就是早期的象形字。 在发展过程中,由主要描摹事物的外形轮廓来反映词义,发展为用图形或符号的组合来反映词义。这就是汉字中的指事字、会意字。例甲骨文: 指事字:上下刃亦朱 会意字:莫吹啓祝折 构意手段的最高阶段是用义符和声符拼合的方式构造字形。这就是汉字中的形声字。 例:皇煌簧惶蝗江河湖 汉语中的词绝大多数都是多义的,其中有一个义项与记录这个词的字形最为贴切,可以直接解释字形构造的理念,我们这把个义项称为本义。是现有的书面语言材料中可以追溯的最早词义。 二、汉字的结构 需要掌握传统文字学的“六书”,要先掌握一个概念“造意”(见书P9) (一)象形 象形是一种通过勾勒事物的轮廓来构拟字型的造字方法 例: 人大女又目耳口齒 日月草木水戈户門 牛羊犬豕馬鹿弓矢 大凡用象形字记录的词,多是表示具体实物的名词,但有少数例外,它所表示的是这种实物所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还有一种称为“合体象形”(P10) (二)指事 指事是用形体简单的符号记录词义,或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加抽象指事符或区别符号以构成新字。所谓指事,含有表明事物、指明事物的意思。许慎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从结构上看,大多数指事字都是在一个象形字上增加指事性或区别性的笔画构成的,早汉字结构中,指事字是为数最少的。 (三)会意 会意是根据事物间的某种关系而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来构成新字的造字方法。许慎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两种类型: 1、形合会意字:通过部件的象物性的组合来表示新意构成新字。字中构件摆放的位置往往也成为区别构意的手段,不能随意摆放。例:从,牧,莫,舂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模板良心出品必属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什么是古代汉语:1古代汉语:古代汉民族的语言。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古代汉语泛指“五四”以前的汉民族语言,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狭义的古代汉语特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即文言(或文言文、古文)。 2汉语发展的历史分期: ①上古汉语:先秦两汉到魏晋时期。其书面语是在先秦口语基础上形成的文言。 ②中古汉语:南北朝到唐宋时期。其书面语是在六朝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 ③近代汉语:元明清时期。其书面语是以近代北方话为基础的近代白话。 ④现代汉语:“五四”以后。其书面语是在现代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普通话。 2学习古汉语的基本方法: ①把握知识体系,突出重点难点;②文选与通论有机结合; ③充分利用工具书和现代学习工具;④博学好问、勤于积累、善于总结。 二、古汉语研究的三个重要阶段 1汉初到东晋末:偏重于文字、训诂研究,是古代汉语语义研究的重要阶段。著作有毛亨《诗诂训传》、扬雄《方言》、许慎《说文解字》、郑玄《毛诗笺》等。 2南北朝到明末:偏重于韵律及音系研究,是古代汉语语音研究的重要阶段。著作有沈约《四声谱》、陆法言《切韵》、陈彭年《广韵》、周德清《中原音韵》等。 3 清代:古汉语研究全面发展并成就辉煌的阶段。出现了一大批古文字、音韵、训诂等国学大师及语言学名著。如: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王筠《说文句读》、桂馥《说文解字义证》(以上说文四大家)、王念孙《广雅疏证》、王引之《经义述闻》、刘淇《助字辨略》、陈澧《切韵考》、戴震《声韵考》、阮元《经籍纂诂》、章炳麟《国故论衡》、孙怡让《契文举例》、罗振玉《殷文存》等。

三、什么是文字: 1 定义: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2 起源:文字起源于记事图画。两万多年前的山洞壁画,多具记事性质。我国云南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是当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被誉称为“人类古文化的活化石”。 3三大古老文字:古美索不达尼亚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文字(钉头文字)、甲骨文体系的古汉字。(周有光认为发源于中美洲古土著族的玛雅文字是笫四大古文字)四、汉字的发展(形体演变):分古文字、今文字两个阶段。 1 秦以前的古文字: ①甲骨文:殷商时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古文字,主用于占卜。又叫甲骨卜辞、殷墟文字等。 ②金文:周代铸在青铜器上的古文字,多为铭记之辞。又叫钟鼎文、铜器铭文。 ③战国古文字:分秦大篆和六国古文字。秦大篆:战国时秦国古文字,保存于籀文、石鼓文、诅楚文等里面。六国古文字:指与秦大篆同时代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的古文字。 ④小篆:又叫秦篆,省改大篆而形成的秦代通行的标准文字。《说文?叙》:“皆取《史籀》大籀,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2 秦以后的今文字: ①隶书:有秦隶、汉隶之分。秦隶:又叫古隶,相传为秦时徒隶创制,是对小篆的一种简化写法。秦隶承上启下,处于由小篆到汉隶的过渡阶段。汉隶:又叫今隶,汉代通行的标准文字。汉隶承秦隶而来,如果说秦隶是古文字的结尾,那么汉隶就是今文字的开端。 ②楷书:又叫真书或正书,是魏晋以来的通行的汉字字体。“楷” 有“楷模”、“法式”之义。楷书直接从“八分”汉隶演变来,是综隶、草之长而产生的新字体。 ③草书:是某种正规书体的草率写法。又分章草、今草和狂草三种。章草由隶书草化而来,又叫隶草,东汉章帝时命名;今草由章草演变而来,去掉隶草的波折挑法而趋楷化;狂草由今草演变而来,书写快速诡奇,笔画顺势勾连,泼洒随意恣肆。 ④行书:行书是一种介于楷书和今草之间的字体,产生于东汉末年,盛行于晋代。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行书书法代表人物。行书又有行楷和行草之

古代汉语第一册期末复习资料1

一、歷史詞彙消失的原因是什麽? 1.被新词汇代替了 2.所依存的物或者事情消失了 3.民族走向衰亡了 二.文字學原則的部首與檢字法原則的部首有何區別? 前者是依照六书体系的,后者则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六书的体系 三.詞義引申與詞義更替有何不同? 词义引申是指某词产生了新的意义以后,并不排除原始意义。 词义更替是指某词在产生新的意义的时候同时排斥了旧的意义。 四.漢字的意符和部首有什麽區別? 1.偏旁是从造字构形的角度定义的。习惯上有“左偏右旁”的说法。这是采用“两分法”对汉字进行结构分析得出的认识。由于汉字结构复杂,许多汉字并不是左右结构的。所以,不再区分左右,一律称之为“偏旁”。 2.部首是从应用功能的角度定义的。许慎编写《说文解字》时,根据汉字的形义关系排列汉字。他把含有相同表意成分的字排列在一起,并把这种排字方法叫做“分别部居”。每“部”第一个字就是“部首”。可见,部首也是偏旁,是用来作为排列和检索汉字依据的特殊“偏旁”。 五、漢語字典辭書的編排方式主要有哪幾種? 1.按音序排列。主要有三种: ①古代大多是按平水韵106韵排列。 ②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之前几十年内,有按注音字母排列的。 ③现在通行的是按汉语拼音字母排列的。 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把同部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画多少为序;同一部内的字,也按笔画排列。少的在前,多的在后。 3.按编码排列 六、古代漢語代詞的哪些類別是現代漢語所沒有的? 无定代词、辅助性代词 七、《說文解字》貢獻表現在哪些方面? 1.建立部首是许慎的重大创造之一 (1)、首次阐发六书内容,并在说解中贯穿了六书原则,为汉字建立了理论体系。 (2)、首次从汉字系统中归纳出540部首,并创立了按部首排列的汉字字典编纂法。(3)、保留下来的汉字小篆形体是极为宝贵的文字资料,为后代学者由隶变后的字形直接通向甲骨文、金文的桥梁。 2.训释本义 3.对汉字形音义三方面分析 4.以六书分析汉字 八、與現代漢語相比,古代漢語代詞有什麽不同? 人称代词古代是有的,也有一二三人称的区分,第一人称“吾”“予”“余”“孤”“朕”“我”,通用,第二人称:“汝”“你”,第三人称:“他”、“它”,还有个很特别的,专指女性的她——“伊”。物主代词古代没有。要说区别呢,在于古代的人称使用是有阶级性的,“吾”“予”“余”“孤”“朕”都是有规定的用法的,什么时候用,什么人可以用,都有规矩,例如“朕”是自我的尊称,“孤”也是,所以曹操说“假使无有孤,不知当今天下几人称王,几人称霸!”是很自负的说法。另外,“在下”“小子”等自谦的词也是第一人称的代用词。再有,古代人一般对于尊敬的人不是说“您”怎么怎么,而是用“左右”“执事”等他身边的仆人来代指,如“敢以劳左右”其实就是说“麻烦您了”。现代汉语的人称是不分阶级性的,我就是我,你就是你,顶多有个尊称“您”,但在用法上没有阶级差别。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汇总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一、常用工具书 1字典辞书的编排: 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2)按音序排列。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 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 1)直训:也叫语词式。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 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全书十二卷,共收单字二1万二千个左右,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余万字。是一部大型的历时性的详解语文词典,它试图从语词的历史演变过程加以阐述,古今兼收,源流并重。首先,这部词典是迄今汉语语文辞书中搜罗最为宏富的一部大型语挥文词典。其次,这部词典引例丰富,是在收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编写成的,保证了收词立目、释义探源方面能超逸前人。 8)《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是一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 9)《词诠》:近人杨树达著。这部书收集了古书中常用的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及一部分代词、动词、副词,说明它们的用法、意义并引书证。 (10)《诗词曲语辞汇释》:近人张相著。这部书汇集了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鱼词537个,作者从大量的材料中加以比较推敲,考释语辞的含义和作用。这部著作是我们阅读和研究古典诗词曲的重要参考书和工具书。 二、汉字的结构 1、汉字的结构与“六书” 1)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象形:象形字的结构特点是依样画葫芦,即许慎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如日、月、止、目、人、车、行、牛、瓜、眉、虎、高、夕、犬、女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