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区域地理第一章 莱茵河

最新区域地理第一章  莱茵河
最新区域地理第一章  莱茵河

第一章莱茵河

简介:莱茵河是西欧第一大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北麓,西北流经德国、法国和荷兰,最后在鹿特丹附近注入北海。

(一)莱茵河

1.莱茵河航运价值高的原因:

自然:

(1)温带海洋性气候,河流径流量大,且水量平稳;

(2)气候全年温和,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

(3)平原地形,河道宽阔,水流缓;

(4)流经地区森林覆盖率较高,河流含沙量小;

(5)河流出海口地处英吉利海峡附近,交通位置重要;

(6)支流众多,支流众多,通航里程长。

社会经济:

(1)有四通八达的人工运河沟通,能实现河海联运,通航里程长;

(2)流经地区人口城市多,经济发达,运输量大。

补充:内河航运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

(1)流量大小(气候、流域面积);

(2)河流流程长,通航里程长;

(3)水流平稳(地形、气候);

(4)冰期短或无(气候、洋流)。

社会经济条件:

(1)流域货物运输量大(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城市众多或自然资源丰富)

(2)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联运成网,有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2.地形和气候角度分析图中莱茵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特点:

(1)下游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但由于纬度较高气候湿冷,热量不足,不适宜发展种植业,以畜牧业为主。

(2)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但由于纬度位置较低,在海拔较低山谷地区,光热资源丰富,可以发展种植业。

(3)较高的山地与高原则以林业或畜牧业为主。

3.欧洲温带海洋气候广布原因:

(1)欧洲西部位于北纬40°~60°大陆西岸的地区,终年盛行来自大西洋的西,深受大西洋的影响。

(2)欧洲西部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通过,对沿岸地区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并使温带海洋性气候向北扩展。

(3)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山脉多呈东西走向,再加上沿岸特别曲折,地中海、波罗的海等深入内陆,使西风可向东深入内陆,使温带海洋性气候向东扩展。

(二)法国

1.法国能源消费结构以核能为主的原因:

(1)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缺乏;

(2)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3)本国铀矿资源丰富;

(4)核能开发利用的技术力量强;

(5)核能为清洁能源,对环境影响较小。

2.法国南部葡萄种植的区位优势:

(1)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热量丰富;

(2)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

(3)晴天多,昼夜温差较大便于糖分的积累。

补充:葡萄种植以鹅卵石铺地的原因

(1)鹅卵石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利于地表水下渗,防止土壤水分蒸发);

(2)鹅卵石白天增温快,夜间降温也快,增大气温的日较差,利于葡萄的糖分积累。

3.法国北部与南部河流水文特征的不同,并简述其原因:

(1)北部:

水文特征:①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小;②河流水流平缓,有利航运。

原因:①北部属温带海洋气候,各月降水较均匀,径流季节变化小;

②地形平坦,水流缓慢。

(2)南部:

水文特征:①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②流速较快,落差较大,水能丰富。

原因:①南部为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或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

②南部以高原、高山为主,地势高差大,水能丰富(2分)

4.20世纪60年代,法国的人口、产业高度集中于巴黎,巴黎与周边地区发展差异大。对此,法国实施了以均衡化发展为目标的政策,分析其可能采取的措施。

(1)实施产业转移;

(2)建设卫星城市;

(3)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

(4)扶持周边地区发展;

(5)引导人口外迁。

5.法国南部油橄榄种植的优势条件:

(1)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降水少,光照充足;

(2)位于亚热带地区,热量充足(冬季温暖湿润,利于油橄榄越冬);

(3)位于坡地,利于排水。

(三)荷兰

1.荷兰种植郁金香的区位因素:

(1)全年温和,降水丰富,持续供应市场,相对较长;

(2)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

(3)地形平坦,且土层深厚土壤较为肥沃。

(4)荷兰种植郁金香技术领先世界。

(5)荷兰政府的政策支持。

(6)距离欧洲西部市场近,运输成本低;

2.荷兰鹿特丹的区位优势:

自然因素:

(1)位于莱茵河河口,河海联运便利(既是河港又是海港)。

(2)(2)港阔水深,终年不冻,开港时间长。

(3)(3)岸上地形平坦,有利于建港。

社会经济因素:

(1)背靠发达的欧洲大陆,经济腹地广阔。

(2)(2)以世界名城鹿特丹市为依托。

(3)(3)位于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的终点,连接亚欧大陆两岸。

补充:港口区位因素

(一)自然条件:

(1)陆域——地形平坦开阔,便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2)水域——港阔水深,便于船舶的航行停泊;河流侵蚀侧河道淤积少易发展建设港口;位于港湾或背风坡,风浪小;无结冰期或结冰期短,营运时间长。

(即港口布局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

(二)社会经济条件:

(1)交通便捷,内外联系方便,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2)以大城市作为依托;

(3)城市众多,经济发达,经济腹地、市场腹地广,客货运输量大,便于客货的集散;(4)政府政策支持。

3.荷兰海上风力发电的原因:

(1)荷兰陆地面积狭小,却拥有广阔的、较浅的大陆架。

(2)位于中纬度地带,常年受西风影响,风能丰富;

(3)煤炭常规能源缺乏,能源不足,风力发电是清洁的能源,可以改善大气质量;

(3)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4)荷兰为发达国家,背靠欧洲,市场广阔。

(5)发展风电历史较早,技术先进;

注:与陆地风电相比,海上风电风能资源的能量效益比陆地风电场高,还具有不占地、风速高、沙尘少、电量大、运行稳定以及粉尘零排放等优势,同时能够减少机组的磨损,延长风力发电机组的使用寿命,适合大规模开发。

4.荷兰农业生产类型及其区位优势:

(1)温带海洋性气候,空气潮湿,不适合农作物生长,但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

(2)城市众多,人口密集,市场需求量大;

(3)西欧有喜食乳制品的习惯,历史悠久;

(4)冷藏保鲜技术的不断进步;

(5)西欧科技发达,实现乳畜业自动化发展;

5.荷兰多洪涝灾害的原因:

(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2)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量大;

(3)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

(4)地面下沉。

(四)北欧

简介:地域包括欧洲北部的挪威、瑞典、芬兰、丹麦和冰岛 5个国家,北欧西临大西洋,东连东欧,北抵北冰洋,南望中欧。域内湖泊众多,且成因多为冰川侵蚀;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北纵贯半岛;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受西风、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以及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东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西风带的背风坡)。

1.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河流水文特征:

(1)流程短,流速快;

(2)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3)植被覆盖率高,泥沙含量小;

(4)温带海洋气候,全年温和,无冰期;

(5)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

补充: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水能资源,流速,河流补给类型及水位。

2.半岛东南比西北植被覆盖率高的原因:

(1)东南坡地势比西北坡缓;

(2)土层比西北坡厚,土壤更加肥沃;

(3)东南坡为阳坡,且阴天时间短,故而光照充足,有利于植物生长。

3.半岛西侧冬季多雾的原因:

(1)冬季受来自海洋的西风气流影响;

(2)且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

(3)峡湾海岸暖湿气流容易深入内地,水汽充足;

(4)冬季陆地温度相对较低,水汽易凝结成雾。

4.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

(1)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2)气候受海洋影响大,降水丰富;

(3)沿岸有众多河流注入,稀释了海水盐度。

补充: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1)温度蒸发——包括纬度,洋流等因素;

(2)淡水稀释——包括降水,河流等因素。

5.挪威航海业(建港)优势:

(1)水域开阔且深,有良好的航行与停泊条件;

(2)受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影响,终年不封冻;

(3)陆域较开阔平坦,有良好筑港条件;

(4)城市经济发达,成为港口发展的重要依托;

(5)有公路、铁路等运输联系国内腹地;

(6)多峡湾。

6.挪威水能、水电发达的原因:

(1)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均匀,河流流量较大且稳定;

(2)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较大,河流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

(3)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4)科技水平高,水能开发利用技术成熟;

(5)水能属于可再生能源,且水电清洁无污染。

(五)其他

1.意大利北部波河丰水期持续时间较长,枯水期仅出现在夏末秋初。试从河流水系和补给角度分析原因:

(1)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汛期时间长;

(2)春夏季冰雪融水补给;

(3)冬季温和多雨;

(4)夏季副高控制。

2.分析地中海对沿岸地区地中海气候的影响:

(1)地中海增强了沿岸地区的地中海气候(加大降水季节变化,缩小气温年较差)。

(2)地中海水域辽阔,冬季因气温较周边陆地偏高形成局部性低压,使周边地区增温、增加降水;

(3)夏季地中海上的气温较周围陆地低,气压较高,对副热带高压起加强作用,形成稳定的晴朗干燥天气。

3.乌克兰农业区位:

(1)夏季日照时间长,热量较丰富;

(2)以平原为主,耕地面积广;

…………

4.阿尔卑斯山雪线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位置、疆域、行政区域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亚欧大陆东部,海陆兼备陆域和陆疆。 1.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2.领土四至:最北53度N 最南4度N 最东135度E 最西73度E 3.经纬跨度:大部分温带,少带热带,没有寒带。采用北京东八区时间 4.陆上疆界:自鸭绿江河口至北仓河口 5.海域和海疆:东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岛东部太平洋海区,与6周隔海相望 6.中国内海:渤海 二、中国的国土构成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管辖300万平方千米海域 三、中国的行政区划 省、县、乡三级。省级23个省,5个自冶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2、中国人口和民族 一、我国人口概况 1、人口总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 2、人口分布特点:1)东南多,西北少2)平原盆地多,山地、高原少 3、人口特点:基数大;增长快;农业地区多,林牧业地区少;开发旱地多,开发晚地区少;沿江、滨海、沿铁路干线多,交通不便地区少。 二、民族分布特点 1、大杂居中,小聚居 2、汉族遍及全国,集中在东部,中部,少数民族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 3、中国地形 一、中国地势的特征 1、地形多种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分布,一二级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级分界级: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二、中国各有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1.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天山-阿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台湾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2、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地势高,面积大,多雪山,冰川,河源

中国区域地理 北方地区

中国区域地理北方地区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高二地理限训(3月9日)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7月等温线、年等降水量线和年等日照时数线(单位:h)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小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A、B两地年日照时数差值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A. 200小时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B. 400小时地形和海陆位置 C. 600小时地形和人类活动 D. 800小时地形和海陆位置 3.石家庄与太原纬度相当,但两地7月气温和年降水量差异较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导因素是() A. 地形 B. 距海远近 C. 洋流 D. 植被 2016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根据太阳在黄道面上位置确定(下图)。二十四节气由七十二物候构成,物候内容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环境时令变化的观察。读图回答。 4.大暑节气包括“腐草化萤”“土润溽 暑”“大雨时行”三个物候,以此推断 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地域是() A. 江淮地区 B. 华南地区 C. 黄河中下游地区 D. 川渝地区 5.二十四节气在不同地区的时令意义不 同,河南、山东“寒露种麦最当时”,而北京“秋分种麦最当时”,形成此地域差异的主导因素为() A. 降水 B. 霜冻期 C. 光照 D. 热量

中原经济区提出要大力构建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支撑体系,重点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做优做强装备制造、精品原材料、中高端消费品三大优势板块,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一批区域服务业发展强势品牌,而这些都离不开现代物流业的支撑。下图为中原经济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中原经济区北部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 荒漠化 B. 洪涝灾害 C. 水土流失 D. 赤潮 7.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利于中原经济区() A. 提升本区域所有产业的经济竞争力 B. 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C. 直接带动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D. 提升聊城的核心城市地位 8.促进中原经济区现代物流快发展的措施有() ①完善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②大幅度提高物流收费水平③推动生态物流发展④鼓励企业自营物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分界线,而实际上并非真正的“线”,而是有一定宽度,准确地说应该叫“中国南北分界带”,而且东西宽度不同(如下图),其南北两侧的自然、人文地理要素都有显着差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中国南北分界带”东段较中、西段宽,是因为东部() A. 梅雨锋南北摆动 B. 夏季风势力强 C. 受沿岸洋流影响 D. 地形平坦开阔 10.在分界带西段,北侧的代表性地方戏曲是() A. 京剧 B. 豫剧 C. 秦腔 D. 川剧 边坡绿化客土法是将草种、肥料、保水剂、土壤、有机物、稳定剂等物质充分混合后,通过喷射机按设计厚度均匀喷到需防护的工程坡面上,以达到近似于自然景观的一种绿化方法。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1.我国北方地区实施绿化客土法的最佳施工期是 A. 1~2月 B. 3~6月 C. 7~9月 D. 11月~次年1月 12.实施边坡绿化客土法之前,需要清理岩面的碎石、松散层等,对于光滑岩面还要通过挖掘横沟等措施进行加糙处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地理教案-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一

地理教案-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 (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湖、主要农产品以及南方人民的生活情况。 2.使学生掌握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与农林果产的关系、长江中上游营造防护林的目的和效益、沿海和内地两大 工业地带、主要矿产和能源基地。 3.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 养学生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通过填表,培养学生 进行区域特征比较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本区山青水碧、物产富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结合红壤改造、长江中 上游防护林的建设,对学生进行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 教育;结合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使学生受到社会主 义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的教育;结合两首诗词,对学生 进行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1.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3.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 4.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 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 录像:鱼米之乡,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 江1998年洪灾;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与南方地区主要水电站和核电站 的分布图(复合片),红壤,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分布略图,上海市略图;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展示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 【复习提问】请一同学在投影片上指图说出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再请其他几个同学分别说说北方地 区的主要农产品、主要能源基地和工业中心等。 【指图讲述】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个地区——南方地区。 【板书】第二节南方地区 一、基本概况 1.位置和范围 2.人口和民族 【出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八年级下册地理 第五章 地理区域和界线 单元检测(有答案)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地理区域和界线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 1.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的是( ) A. 暖温带和亚热带 B. 中温带和暖温带 C. 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 D. 半干旱地区与干旱地区 2.我国秦岭-淮河一线是() A. 热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B. 暖温带与中温带分界线 C.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农作物熟制是两年三熟 D.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 3.我国北方人喜食面食,南方人喜食米食,沿海人喜食海鲜,内蒙古、新疆、西藏人喜食牛羊肉,这些事例能够说明饮食习惯的形成受区域() A. 气候的影响很大 B. 物产的影响很大 C. 经济水平高低的影响很大 D. 海拔高低的影响很大 4.下图示区域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水稻、油菜、甘蔗等作物,主要产于我国的()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6. 2016年11月18日14时07分许,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读我国四个卫星发射中心分布图,完成下题。 (1)着陆场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2)这四个卫星发射中心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的是() A. 太原 B. 酒泉 C. 西昌 D. 文昌 7.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同哪些界线一致() ①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②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③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④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8.下列各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一致的有() A.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B.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 C. 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D.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9.影响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A. 气温 B. 降水 C. 河流 D. 地势 10.秦岭—淮河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有关秦岭—淮河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是一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B. 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C. 南北两侧的自然环境有明显差异 D. 南北两侧居民的生活习惯完全相同 11.读我国四大地理分区示意图,回答下题 (1)下列关于④区自然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 降水稀少,沙漠众多 C. 河网密布,水运安达 D. 地势坦荡,土壤肥沃 (2)图中③所在地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的主要自然优势是() A. 灌溉便利 B. 土壤肥沃 C. 热量丰富 D. 光照强,日温差大(3)有关图中①、②区域分界线的地理意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区域地理知识点“中国地理”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 一、 1、我国的北方大地常被称为“黄土地”,主要有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两大地形区,东北平原主要为黑土地。 2、北方地区的交通主要以铁路为主。 3、东北平原土壤肥沃,是我国春小麦、玉米、大豆、高梁、甜菜的主要产区。 4、北方地区为湿润、半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 5、北方地区煤、石油、铁资源丰富。山西是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 6、大庆、胜利、辽河、中原和华北等油田,是全国主要的石油工业中心。 7、北方地区的交通运输,陆上以铁路、公路为主。 8、被誉为“神州第一线”的是大秦线;被称为“北大仓”的是东北平原。 9、北方居民的主食是面食,以小米为主食的地区是黄土高原。 10、北方地区苹果产量最大的地区是山东半岛、辽东半岛。 11、我国冬小麦、棉花、花生的主要产区是华北平原。 12、环渤海工业带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1/4。 13、南方地区面积约占全国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少数民族有30多个,人口500多万。 14、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15、南方地区农作物可一年两熟至三熟。水稻是本区主要的粮食作物。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 16、南方地区出产多种亚热带和热带水果,其中产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是柑桔。 17、南方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南方水乡,船舶是农村的重要运输工具。 18、被称为“紫色盆地”的是四川盆地。 19、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20、南方地区有“三大火炉”之称的城市是重庆、武汉、南京。 21、号称“华南大动脉”的水系是珠江水系,素有“水乡”之称的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平原。 22、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面积占全国30%,人口约占全国4%。 23、西北区要的自然特征是干旱,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西部新疆境内,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西北地区的地面植被,由东向西,大体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24、“西气东送”是将新疆塔北油气田天然气通过管道送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25、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自古以来被誉为“塞外江南”。甘肃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的块块绿洲,是西北的粮棉瓜果之乡。 26、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煤、石油、稀土的储量大,前景广阔。 27、我国最大的沙漠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是塔里木盆地。 28、稀土矿主要分布在白云鄂博。 29、我国地势最低洼的部分位于吐鲁番盆地。 30、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该区重要的农业区有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和青海省东部的湟水谷地。 31、青藏高原既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又有可供开发利用的地热资源。拉萨以北的羊八井有我国目前最大的地热蒸气田。 32、高原上第一条铁路—从西宁到格尔木的青藏铁路(北段)通车,加速了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的开发和建设。 33、有“日光城”之称的城市是拉萨。

粤人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地理区域和界线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解析)

第五章地理区域和界线 一、选择题 1.决定青藏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限突出的因素是() A. 海陆因素 B. 地形因素 C. 纬度因素 D. 经济因素 2.下面四幅景观图分别代表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对他们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甲地区农田多为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一年收获二至三次 B. 乙地区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C. 丙地区是我国内流河的主要分布区 D. 丁地区是我国的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3.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B.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C. 亚热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 D. 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4.1月份,秦岭——淮河一线附近的平均气温约是 A. 10℃ B. 0℃ C. -10℃ D. 28℃ 5.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 (1)“…玉舍林海,古树苍茫,明湖清澈,鸟语花香,夜郎古国,留下时代遐想,高原凉都我向往的地方…”,歌曲中的“凉都”位于图中()区域。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长江和黄河发源于图中()区域。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环境特征的是图中()区域。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B. 我国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C. 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 D. 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7.我国划分为四个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 地形特征 B. 气候差异 C. 经济发展水平 D. 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因素 8.下列属于南方地区农业发展有利因素的是() A. 平原面积大 B. 水热条件优越 C. 降水偏少 D. 耕地集中连片 9.秦岭—淮河线大致与下面哪条地理分界线一致() A. 1月0℃等温线 B. 400mm等降水量线 C.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D. 第二与第三阶梯分界线 10.划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界限的主导因素是() A. 气候因素 B. 地形因素 C. 行政因素 D. 经济因素 11. 大体与秦岭——淮河一线相一致的是我国() A. 中温带和寒温带的分界线 B. 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C. 400毫米年降水量线 D. 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12. 图中西侧的山脉和东侧的河流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该线南北差异很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线以南屋顶坡度大,墙体高大 B. 该线以南河流冬季结冰,影响了繁忙的水运 C. 该线以北以水田为主,种植水稻、甘蔗、油菜 D. 东侧的河流为海河 13.关于如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区域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油菜,②区域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B. ①区域主要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②区域主要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C. ①区域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②区域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D. ①区域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②区域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上

区域地理--第一章--第1讲

最新考纲 1.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2.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3.不同尺度区域(如大洲、地区、国家等)的主要地理特征。 分析解读 1.识记世界海陆分布、各大洲的界线、海底地形、陆地地形及其分布。2.理解并掌握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规律及成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3.准确识记世界重要地区的海陆轮廓、经纬度位置、交通位置和经济地理位置。4.正确理解世界重要国家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以及政治、经济地理位置和区际联系。5.掌握区域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的分析方法和区域自然、人文地理的综合分析方法,学会分析、总结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第1讲世界地理概况 一、大洋和大洲 1.世界海陆分布 从全球来看,地球表面积的____%为海洋,____%为陆地。 2.七大洲和四大洋 (1)七大洲和界线 ①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图中字母所在的大洲:A、B欧洲、 C、D大洋洲、E南极洲、F北美洲、G。 ②界线

(2)四大洋 按照面积大小,依次为甲太平洋、乙大西洋、丙 、丁北冰洋。 二、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1.陆地地形的类型与特征 2.海底地形的类型与分布 3.海陆变迁 (1)六大板块:A 板块,B 印度洋板块,C 美洲板块,D 非洲板块,E 太平洋板块,F 亚欧板块。 (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 大洲 分界线 北美洲与南美洲 运河 非洲与亚洲 、红海 亚洲与北美 洲 海峡 亚洲与欧洲 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3)两大火山、地震带: 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三、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1.世界的居民 (1)人口分布不均 ①稠密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欧洲西部以及C____________等中低纬度近海的______地带。 ②稀疏区:极端干旱的热带沙漠区,如D ;气候过于潮湿的____________,如E ;终年严寒的______地区,如F ;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如G 。 ③人口问题? ???? 发展中国家表现为人口增长过快 发达国家表现为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 (2)不同的人种

区域地理: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 1.渤海海底的全部、东海海底的大部分和南海海底的一部分属浅海大陆架。目前,开发海洋资源,尤其是石油资源主要是在大陆架上。 2.我国冬季气温特点: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大。原因: ①我国跨纬度大,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太阳高度角小于南方,北方白昼比南方短,日照时间少,获得的热量少; ②北方邻近冬季风源地,受冬季风影响大,加剧了北方的寒冷,拉大了南北温差; ③我国多条东西走向的山脉,对冬季风具有阻挡作用。 3.我国夏季气温特点: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原因: 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虽然北方太阳高度角比南方小,但白昼时间比南方长,日照时间长,因此北方获得的太阳辐射不比南方少; ②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 4.夏季最高气温处:吐鲁番盆地。原因: ①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外界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焚风; ②该地沙漠广布,吸热快;③空气干燥,少云,太阳辐射强。 5.夏季最低气温处:青藏高原。原因: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地面热量容易散失,所以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6.华北“春旱”的原因: ①春季华北地区降水稀少;②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③此时,正是华北地区春播和小麦返青的季节,农业用水量较大,因而显得旱情更为严重。 7.长江流域7、8月份“伏旱”的原因 梅雨过后,7、8月份,锋面雨带北移到华北和东北地区,长江流域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空气性质单一,气流下沉,降水稀少,旱情严重。 8.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原因: ①夏季风强或来的早,北涝南旱; ②夏季风弱或来的晚,南涝北旱; ③正常年份,北方有春旱、夏涝;江淮地区有梅雨和伏旱。 9.黄河河口以上河段,水量的变化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补充在课本P104) 特点:逐渐减少。 原因:①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蒸发量大。 ②沿途土质疏松,下渗严重。 ③几乎无支流注入。 ④人文因素:流经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农业灌溉用水量大。 10.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台湾——火烧寮,原因: ①位于台湾山脉迎风坡;②夏季东南季风和冬季东北季风从海洋带来充足水汽③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11.我国降水量最少的地方吐鲁番——托克逊,原因: 深居内陆的盆地中,地形闭塞,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 义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3 1.区域的含义、基本特征及分类。 2.区域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及分布差异。 3.学会利用各种统计图表比较分析区域的差异及发展变化特点。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1.含义 通常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2.区域的主要特征 界线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界线有的是明确的,也有的是模糊的 异同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特色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联系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1.概念 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影响因素 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3.主要类型 分为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 4.空间分布形式 区域农业交通线路城市和工业城市群和工业区 形式面状线状和网络状点状岛状 1.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产业内容

第一产业 指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 指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 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包括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 (1)含义: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3.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 (1)主要表现???? ? 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 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 (2)不同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 区域 产业比重 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 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 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 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 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 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 (1)趋势: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2)结果: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总结深化] 1.理解区域特征 特征 作用 备 注 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 进行区域划分、确定 具体区域的基本依据 实 有的界线是明确的,如国界、省界等 虚 有的区域界线是模糊的,如气候区、 植被区等 区域内部表现出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性 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开发区域优势资源的 依据 不同区域之间也有相似性,区域内部也有差 异性

最新中国区域地理北方地区资料

高二地理限训(3月9日)下图为我国某地区7月等温线、年等降水量线和年等日照时数线(单位:h)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小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A、B两地年日照时数差值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 A. 200小时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B. 400小时地形和海陆位置 C. 600小时地形和人类活动 D. 800小时地形和海陆位置 3.石家庄与太原纬度相当,但两地7月气温和年降水量差异较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导因素是( ) A. 地形 B. 距海远近 C. 洋流 D. 植被 2016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根据太阳在黄道面上位置确定(下图)。二十四节气由七十二物候构成,物候内容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环境时令变化的观察。读图回答。 4.大暑节气包括“腐草化萤”“土润溽 暑”“大雨时行”三个物候,以此推断二十四 节气的形成地域是( ) A. 江淮地区 B. 华南地区 C. 黄河中下游地区 D. 川渝地区 5.二十四节气在不同地区的时令意义不同,河 南、山东“寒露种麦最当时”,而北京“秋分 种麦最当时”,形成此地域差异的主导因素为 ( ) A. 降水 B. 霜冻期 C. 光照 D. 热量

中原经济区提出要大力构建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支撑体系,重点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做优做强装备制造、精品原材料、中高端消费品三大优势板块,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一批区域服务业发展强势品牌,而这些都离不开现代物流业的支撑。下图为中原经济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中原经济区北部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 荒漠化 B. 洪涝灾害 C. 水土流失 D. 赤潮 7.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利于中原经济区() A. 提升本区域所有产业的经济竞争力 B. 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C. 直接带动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D. 提升聊城的核心城市地位 8.促进中原经济区现代物流快发展的措施有() ①完善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②大幅度提高物流收费水平③推动生态物流发展④鼓励企业自营物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分界线,而实际上并非真正的“线”,而是有一定宽度,准确地说应该叫“中国南北分界带”,而且东西宽度不同(如下图),其南北两侧的自然、人文地理要素都有显著差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中国南北分界带”东段较中、西段宽,是因为东部( ) A. 梅雨锋南北摆动 B. 夏季风势力强

区域地理第一章--莱茵河

区域地理第一章--莱茵河

第一章莱茵河 简介:莱茵河是西欧第一大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北麓,西北流经德国、法国和荷兰,最后在鹿特丹附近注入北海。 (一)莱茵河 1.莱茵河航运价值高的原因: 自然: (1)温带海洋性气候,河流径流量大,且水量平稳; (2)气候全年温和,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3)平原地形,河道宽阔,水流缓; (4)流经地区森林覆盖率较高,河流含沙量小;(5)河流出海口地处英吉利海峡附近,交通位置重要; (6)支流众多,支流众多,通航里程长。 社会经济: (1)有四通八达的人工运河沟通,能实现河海联运,通航里程长; (2)流经地区人口城市多,经济发达,运输量大。

补充:内河航运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 (1)流量大小(气候、流域面积); (2)河流流程长,通航里程长; (3)水流平稳(地形、气候); (4)冰期短或无(气候、洋流)。 社会经济条件: (1)流域货物运输量大(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城市众多或自然资源丰富) (2)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联运成网,有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2.地形和气候角度分析图中莱茵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特点: (1)下游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但由于纬度较高气候湿冷,热量不足,不适宜发展种植业,以畜牧业为主。 (2)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但由于纬度位

置较低,在海拔较低山谷地区,光热资源丰富,可以发展种植业。 (3)较高的山地与高原则以林业或畜牧业为主。 3.欧洲温带海洋气候广布原因: (1)欧洲西部位于北纬40°~60°大陆西岸的地区,终年盛行来自大西洋的西,深受大西洋的影响。 (2)欧洲西部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通过,对沿岸地区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并使温带海洋性气候向北扩展。 (3)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山脉多呈东西走向,再加上沿岸特别曲折,地中海、波罗的海等深入内陆,使西风可向东深入内陆,使温带海洋性气候向东扩展。 (二)法国 1.法国能源消费结构以核能为主的原因:(1)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缺乏;(2)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中国区域地理 北方地区

中国区域地理北方地区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高二地理限训(3月9日)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7月等温线、年等降水量线和年等日照时数线(单位:h)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小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A、B两地年日照时数差值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 A. 200小时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B. 400小时地形和海陆位置 C. 600小时地形和人类活动 D. 800小时地形和海陆位置 3.石家庄与太原纬度相当,但两地7月气温和年降水量差异较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导因素是( ) A. 地形 B. 距海远近 C. 洋流 D. 植被 2016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根据太阳在黄道面上位置确定(下图)。二十四节气由七十二物候构成,物候内容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环境时令变化的观察。读图回答。 4.大暑节气包括“腐草化萤”“土润溽 暑”“大雨时行”三个物候,以此推断 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地域是( ) A. 江淮地区 B. 华南地区 C. 黄河中下游地区 D. 川渝地区 5.二十四节气在不同地区的时令意义不 同,河南、山东“寒露种麦最当时”, 而北京“秋分种麦最当时”,形成此地 域差异的主导因素为( ) A. 降水 B. 霜冻期 C. 光照 D. 热量 中原经济区提出要大力构建竞争力强的 现代产业支撑体系,重点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做优做强装备制造、精品原材料、中高端消费品三大优势板块,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一批区域服务业发展强势品牌,而这些都离不开现代物流业的支撑。下图为中原经济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中原经济区北部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 荒漠化 B. 洪涝灾害 C. 水土流失 D. 赤潮 7.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利于中原经济区() A. 提升本区域所有产业的经济竞争力 B. 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C. 直接带动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D. 提升聊城的核心城市地位 8.促进中原经济区现代物流快发展的措施有() ①完善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②大幅度提高物流收费水平③推动生态物流发展④鼓励企业自营物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地理区域及界线

第五章地理区域和界限 课型:新授编制:马平审核:吴治梅 班级:组别:姓名:评价 【学习目标】 ●了解划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主导因素并能在图上填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能在地图上认识秦岭、淮河并能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使用说明】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P1-10的内容及图片,在课文中圈划出重点、疑难点。然后完成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必须完成,探究提升部分有疑问做好标记)。【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 【学习重难点】填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自主学习】 1、根据不同的标准和条件,区域可划分为区域、区域、 区域、区域等。 2、中国从自然区域上可分为地区、地区、地区和地区四大地理单元。 3、我国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探究提升】 任务一:看图5.5完成下列各题。 ★1、结合上图说出四大地理区域名称:

A、地区 B、地区 C、地区 D、地区 ★2、读图说明区域界线及划分依据: C与其它地区之间界线大致沿山、山、山分布,划分的主导因素:。 B与A之间的界线与区和区界线相似,大致与 mm等降水量线吻合,划分的主导因素:。 A和D之间的界线: --- 一线,划分的主导因素:。★任务二:看图5.6-5.10及教材P7、8文字,完成下列表格 【课堂延伸】 看地图册P7,完成下列各题: 1、秦岭——淮河主要穿过省、省、省、 省、省。秦岭的走向大致为,淮河的流向大致是。 2、目前,淮河大部分径流( ) A.直接注入东海 B.直接注入黄海 C.注入长江后入东海 D.注入长江后入黄海 【当堂检测】

1.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下列()年降水量线最接近 A、200mm B、400mm C、800mm D、1600mm 2 .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分界线确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候差异B、地形差异C、河流差异D、植被差异 3.位于我国的第一级阶梯上的地理区域是() A、青藏地区B、南方地区C、北方地区D、西北地区 4、秦岭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该山脉的走向是() A.东西 B.南北 C.东北—西南 D.西北—东南 5、秦岭与淮河是重要的地理界线,它们大致与我国的()吻合 ①1月份0℃等温线②16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③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限④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①④ 6、关于该地理界限南、北两侧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线以北耕地以水田为主 B. 该线以北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玉米 C. 该线以南冬季河流封冻 D. 该线以南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7.秦岭—淮河南北两侧农业耕作制度不同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水源 C. 土壤 D.气候 8、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 A. 长江 B.黄河 C.秦岭—淮河一线 D.长城 9、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是我国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B. 是我国半干旱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C. 是我国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D. 是我国干旱与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10、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类型是() A.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 亚寒带针叶林 D.草原 11、在下图中填写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名称,以及秦岭、淮河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一节第1课时区域和区域差异学案中图版必修3

—————————— 新学期 新成绩 新目标 新方向 —————————— 第1课时 区域和区域差异 课程标准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和区域差异的含义。 2.结合图示,理解中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利用景观图,了解我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特点,掌握分析不同区域自然差异的基本方法。 3.利用景观图,学会分析比较我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掌握分析不同区域人类活动差异及成因的基本思路。 [基础知识梳理] 教材梳理1 区域和区域差异 阅读教材P4~P5“区域和区域差异”,填写下列知识。 1.区域 (1)含义: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2)特点 2.区域划分 区域划分的指标可以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某一方面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 3.区域和区域差异研究 (1)研究方法:比较法。 (2)研究内容?????比较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分析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社会发展影响 探讨区域内部自然与人文要素之间、区域和区域之间 相互联系的规律 (3)研究目的: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教材梳理2 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阅读教材P5~P7“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填写下列知识。 1.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1)三大自然区:图中A东部季风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青藏高寒区。 (2)划分依据:基本因素是地形和气候,土壤和植被是自然区域的标志。 (3)分界线:a400__mm年等降水量线、b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c3__000__m等高线。 2.三大自然区的自然环境差异 (1)东部季风区 ①位置: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②主要特征 ③区域内部分异的主导因素:随纬度位置变化的气温状况。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①位置和范围:包括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和新疆的大部分地区。 ②主要特征 ③区域内部分异的主导因素:随距海洋远近而变化的干湿状况。 (3)青藏高寒区 ①位置和范围:西南青藏高原。 ②主要特征 ③区域内部分异的主导因素:随海拔而变化的水热组合状况。 【图表解读】 1.读教材“图1-1-1中国三大自然区”,据图分析: (1)说出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 (2)说出三大自然区划分的界线。 提示(1)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地形、气候的地域差异)。

高中区域地理南方地区知识点word版本

南方地区知识点 1.范围:东部季风区南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 2.地形特征:地势东西差异大,主要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东部平原、丘陵面积广大,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平原,河汊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江南丘陵是我国最大的丘陵,大多由东北-西南走向的低山和河谷盆地相间分布,“南岳”衡山、庐山、井冈山等众多名山分布其中,南岭地区岩浆岩分布广泛,是我国有色金属矿产的集中分布区;西部以高原、盆地为主,四川盆地(西北部有成都平原)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素有“紫色盆地”和“天府之国”之称;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典型的地区,山间“坝子”是当地主要的耕作区;横贯山脉和南岭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台湾玉山主峰为我国东南沿海最高峰。 主要地形区有:长江中下游平原(江汉、洞庭湖、鄱阳湖、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平原、江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脉、南岭、武夷山脉、秦巴山地、台湾山脉。 气候特征: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积温4500℃-8000℃,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一月份均温在0°C以上,冬温夏热,四季分明(南部沿海和滇南地区一月均温大于15°C,长夏无冬)。年降水大于800毫米(台湾东北部火烧寮年均降水6489毫米,为我国“雨极”),主要集中在夏半年,雨季由南向北变短。横断山区气候垂直变化大,云贵高原为源于太平洋和源于印度洋的两类季风交汇处,冬季昆明静止锋以东阴雨冷湿,以西晴朗温暖。长江中下游地区(宜昌以东,淮河以南,南岭以北)每年6-7月间受江淮静止锋影响,出现梅雨,7-8月在夏威夷高压脊控制下形成伏旱。冬季寒潮和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是主要的灾害性天气。 3.水文特征:水量丰富,汛期长,水位季节变化小(南部沿海河流有明显台风汛);江南丘陵、南部沿海、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河流落差大,水力丰;长江水系、珠江水系、京杭运河航运价值高;河流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主要湖泊:长江流域为我国淡水湖主要分布区,鄱阳湖(我国最大淡水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日月潭。

中国区域地理 北方地区

高二地理限训(3月9日)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7月等温线、年等降水量线和年等日照时数线(单位:h)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小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A、B两地年日照时数差值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 A. 200小时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B. 400小时地形和海陆位置 C. 600小时地形和人类活动 D. 800小时地形和海陆位置 3.石家庄与太原纬度相当,但两地7月气温和年降水量差异较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导因素是( ) A. 地形 B. 距海远近 C. 洋流 D. 植被 2016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根据太阳在黄道面上位置确定(下图)。二十四节气由七十二物候构成,物候内容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环境时令变化的观察。读图回答。 4.大暑节气包括“腐草化萤”“土 润溽暑”“大雨时行”三个物候,以 此推断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地域是 ( ) A. 江淮地区 B. 华南地区

C. 黄河中下游地区 D. 川渝地区 5.二十四节气在不同地区的时令意义不同,河南、山东“寒露种麦最当时”,而北京“秋分种麦最当时”,形成此地域差异的主导因素为( ) A. 降水 B. 霜冻期 C. 光照 D. 热量 中原经济区提出要大力构建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支撑体系,重点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做优做强装备制造、精品原材料、中高端消费品三大优势板块,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一批区域服务业发展强势品牌,而这些都离不开现代物流业的支撑。下图为中原经济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中原经济区北部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 荒漠化 B. 洪涝灾害 C. 水土流失 D. 赤潮 7.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利于中原经济区() A. 提升本区域所有产业的经济竞争力 B. 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C. 直接带动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D. 提升聊城的核心城市地位 8.促进中原经济区现代物流快发展的措施有() ①完善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②大幅度提高物流收费水平③推动生态物流发展 ④鼓励企业自营物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分界线,而实际上并非真正的“线”,而是有一定宽度,准确地说应该叫“中国南北分界带”,而且东西宽度不同(如下图),其南北两侧的自然、人文地理要素都有显着差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中国南北分界带”东段较中、西段宽,是因为东部( ) A. 梅雨锋南北摆动 B. 夏季风势力强

精选2019-2020年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 地理区域和界线习题精选三十二

精选2019-2020年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地理区域和界线习题精选三十 二 第1题【单选题】 读“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中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 A、①——青藏地区 B、②——北方地区 C、③——南方地区 D、④——西北地区 图中①和②两个区域的分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降水因素 B、地形因素 C、行政因素 D、经济因素 下列叙述中和④区域有关的是( )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冰山广布,雪山连绵 图中④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喜欢吃米饭 B、擅长滑雪、滑冰 C、端午节赛龙舟 D、喜欢吃甜食和辣食 下列体育运动项目与其主要开展区域搭配不合理的是( ) A、①区域——摔跤运动 B、②区域——滑雪、滑冰运动 C、③区域——游泳运动 D、④区域——东部沿海帆船运动 【答案】:无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我国南方地区盛产的水果是 A、苹果 B、柑橘 C、山杏 D、桃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关于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区域种植业发达 B、乙区域耕地以水田为主 C、丙区域许许多的江大河的发源地 D、丁区域气候温度湿润,黑土广布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读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上图中a线是下列哪一气温的等值分布线( ) A、-4 ℃ B、0℃ C、4℃ D、8℃ b地较同纬度东部地区气温低,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河流 上图示季节中国气温分布的主要特征是( ) A、南北普遍低温 B、东西普遍低温 C、东西温差大 D、南北温差大 【答案】:

区域地理第一章地球与地图导学案

课题: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主备人:李嗣林审核人:梁世斌上课时间:第1-2周 第一节地球 、【学习目标】 1. 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2 ?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注记。 3 .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第1课时地球和地球仪 一、预习导学 (一)地球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形状:两极________________ ,赤道略鼓的___________ 。赤道周长:约______________ 千米。 (二)经纬线和经纬网

长度 从赤道向两极 ,赤道最 长(约4万km ), 60。纬线长度 约为 赤道的一半,两极缩短为 点,南北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 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指示 方向 指示 方向 指示 方向 关系 所有纬线互相 所有经线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间距 赤道上被两条经度差为 1 °的经 线切得部分长约为111 km ( 4万 km /360 ° ); 所有经线被两条纬度差为 1°的纬线切得 的部分长度也约为111 km o 2. 经度和纬度 纬度 北极 北极 当地和地心连线(或是当地地平面的垂 当地经线所在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构 线)与赤道平面构成的线面角 成的二面角 经度 定义 几何 性质

180 1 c t >0 3 40 起算 线面 赤道(即0°纬线) 本初子午线(即0 °经线) 划分 从 向北、向南各划分为 90°, 分别称为北纬、南纬 从 向东、向西各划分为 180°, 分别称为东经、西经 表示 方法 北纬(N )、南纬(S ) 东经(E )、西经(W 判断 方法 自南向北纬度增大的为北纬, 自北向南 纬度增大的为南纬 自西向东经度增大的为东经, 自东向西经 度增大的为西经 半球 划分 以 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 为南半球 以 和 为界, 以东、 以西为东半球,反之则为西半球 低中 高纬 划分 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经纬网与地理坐标 在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在地球上确定任何一个点的位置。以 下是不同形态的经纬网 在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在地球上确定任何一个点的位置。以 下是不同形态的经纬网 10° 20 ° 30 ° 40 ° 50 O 北北北北北北北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