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比较

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比较

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比较

植物细胞工程--植物体细胞杂交真题

1、甘薯种植多年后易积累病毒而导致品种退化。目前生产上采用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脱毒的种苗,以保证该品种的品质和产量水平。这种通过分生组织离体培养获得种苗的过程不涉及细胞的( ) A.有丝分裂B.分化C.减数分裂D.全能性 正确答案:C 知识点:植物组织培养 分析与思考:植物组织培养利用的是细胞的全能性,是一种无性繁殖体系,整个过程中没有减数分裂,也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故选C。 2、利用植物的茎、叶片等,在无菌条件下,培养在玻璃器皿中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使它发育成完整的植株。这种技术可以用来培育植物新品种,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植物,还可以防止植物病毒的危害。下列关于这种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这种技术利用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②这种技术叫做组织培养,可以克隆生物体③这种技术是一种无性繁殖的方式④这种技术属于细胞工程的应用领域之一 A.①B.①②③C.①②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D 知识点:植物组织培养 分析与思考:组培利用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也是一种无性繁殖体系,同时也属于植物细胞工程,故选D, 3、下列各项培育植物新品种的过程中,不经过愈伤组织阶段的是() A.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白菜——甘蓝杂种植株 B.通过多倍体育种培育无子西瓜 C.通过单倍体育种培育优质小麦 D.通过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 正确答案:B 知识点:植物细胞工程 分析与思考:组培是一项基本的生物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应用,比如说植物体细胞杂交,单倍体育种,基因工程等等,但是在多倍体育种过程中不会使用到组培技术,故选B。 4、设计植物体细胞杂交实验时,如果期望获得性状优良的作物新品种,不需要考虑的是()A.亲本细胞的生殖隔离问题 B.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亲本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自学提纲 选修3 2.1.2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年级: 49 班级:学科:生物(选修三)姓名:日期:2020-12-10 【导师寄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考纲要求】 1、理解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流程 2、运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目标】 知识 1、理解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说出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能力 提高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和设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热爱科学、勇于想象、敢于创新的意识 【重、难点】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操作流程 【知识梳理】 一、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出现(阅读课本36页第一段内容,思考:) 1、番茄—马铃薯能否用传统育种方法来实现,为什么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 【巩固训练】 1、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目的是为获得() A. 融合的原生质体 B. 杂种植株 C. 杂种细胞 D. 愈伤组织 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阅读课本36页第二段,思考)★★★ (一)体细胞融合过程 1、植物体细胞杂交遇到的第一个障碍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解决 2、如何让原生质体融合具体有哪些方法 3、 2

3、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什么与哪种细胞器有关 (二)植物组织培养过程 流程:杂种细胞愈伤组织杂种植株 【探究】(再次阅读课本图2-5,思考) 1、植物体细胞杂交运用了哪些技术方法,涉及的生物学原理分别是什么? 2、什么是原生质体和原生质层有何不同 3、 4、将一些A植物细胞和一些B植物细胞诱导融合(不考虑3个或3个以上细胞的融合),最终细胞的种类有哪些? 【巩固训练】 2、下列关于原生质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组成原生质体的主要生命物质是蛋白质和核酸 B、原生质体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及两者之间的原生质 C、被去掉细胞壁的植物细胞是原生质体 D、原生质体可用于植物体细胞杂交 3、如图为“番茄﹣马铃薯”的培育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3

植物体细胞杂交

植物体细胞杂交 植物体细胞杂交是在原生质体培养技术的基础上,借用动物细胞融合方法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生物技术。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包括原生质体的制备,原生质体融合的诱导,杂种细胞的筛选和培养,以及杂种植株的再生与鉴定等环节。下面以烟草和大豆的体细胞杂交为例,简要介绍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 原生质体制备选取烟草植株上的幼嫩叶片和培养好的大豆细胞,用酶解法制备原生质体。烟草的原生质体呈绿色,大豆的无色,在显微镜下很容易区别开来。 原生质体融合取等量的烟草和大豆的原生质体混合后,加入聚乙二醇溶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原生质体相互粘集在一起。隔一段时间后,加入高钙、高pH的溶液,这时原生质体才开始融合。原生质体融合包括膜融合和核融合两个过程。诱导融合只能诱导细胞膜的融合,两个核的融合是在杂种细胞第一次有丝分裂时进行的。 杂种细胞的筛选和培养烟草与大豆的原生质体融合后,将原生质体转移到适当的培养基上培养,便原生质体再生出细胞壁。这时,在细胞混合物中,不仅有烟草—大豆杂种细胞,还有烟草细胞、大豆细胞、烟草—烟草细胞、大豆—大豆细胞。杂种细胞的筛选,可以用机械方法,也可以用生理学或遗传学的方法。以机械方法为例,根据两种亲本细胞在形态、色泽上的差异,将细胞分别接种在带有小格的培养皿中,每个小格中约放1~3个细胞。在显微镜下找出杂种细胞,并且标定位置。等杂种细胞分裂成细胞团时,转移到培养皿中,培养成愈伤组织。 杂种植株的再生与鉴定杂种植株的再生是指从愈伤组织培养出杂种植株的过程。由于烟草和大豆分别属于茄科和豆科,二者的原生质体融合后,至今只能长成杂种愈伤组织,还不能分化,因此谈不上杂种植株的再生和鉴定。对于能够再生出杂种植株的,如烟草—海岛烟草、白菜—甘蓝、胡萝卜—羊角芹等,长出的植株究竟是不是杂种,还需要经过鉴定才能确定下来。杂种植株的鉴定方法有形态学方法、生化方法(如电泳)、细胞学方法(如染色体组型分析)、分子生物学方法(如分子杂交)等。 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自然室,教师教学用书(生物选修全一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植物体细胞杂交》教学设计

《植物体细胞杂交》教学设计 一、概述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现代生物科技专题(选修3)》中“植物体细胞杂交”,虽然考纲不做要求,但是,是发展探究能力,提高科学素养的良好素材。该内容主要涉及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过程和应用。体细胞克隆羊多利的问世,不仅给克隆技术带来重大突破,也使更多的人开始关注细胞工程技术。近几十年来,细胞工程技术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许多成果已渗入到我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细胞工程的原理、应用及其发展前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结合学生的合作式学习,通过层层设疑,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简述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能够深入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掌握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掌握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流程和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过程的学习,讨论细胞工程技术的社会意义,认同细胞学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之间的关系,关注细胞工程的研究发展和应用前景。 三、学情分析 细胞工程是建立在对细胞结构、功能、生理等研究基础上的新技术,在必修模块《分子与细胞》中,学生已学过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分化和全能性;在必修模块《遗传和进化》中,学生已学过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这些都是学习本专题的知识基础。更主要的是刚学过的植物组织的培养为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探究式教学,教师通过创设一种良好的情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其他交叉学科的思想,通过合理的想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情导课 【教师活动】教师通过幻灯片放映日本博览会上的一棵枝叶覆盖面积达14平方米,果实数量达13000只的番茄树以及马铃薯的地下块茎。提出问题:通过

高中生物《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专题二细胞工程第一节的内容,之前学生学习了基因工程,本节是细胞水平技术的开启篇,主要包括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由于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相关知识,并且对植物细胞工程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重难点就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经过必修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细胞学基础,再加上基因工程相关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认知基础。选修3 主要以现代生物前沿科学—生物工程为主,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但在生活中却经常听说过的一些事例,例如,转基因克隆羊、试管婴儿等。所以在这册书的学习中,教师应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抽象复杂的知识及实验技术与日常生活融合在一起,传授给学生。 二、核心素养: 1、生命观念:简述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概念及原理。 2、科学探究:掌握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基本流程。 3、社会责任:认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过程: 视频导入:播放一段英国Thompson & Morgan 公司的园艺主管保罗·汉索(Paul Hansord),通过长达15 年的反复试验培育出的一株“一藤双生”植物——番茄薯,即番茄-马铃薯。(播放视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紧接着设问请同学们充分合理的发挥想象力,怎样才能培育出这种地上结番茄、地下长马铃薯的作物?(学生自由想象,可能会提出,用基因工程、嫁接、杂交育种。这是老师不要急于评判对错,而是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 紧接着提出以下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 问题一:超级作物番茄-马铃薯之所以能地上结番茄和地下长马铃薯,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它同时具有?

(完整word版)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自学提纲 选修3 2.1.2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年级:49 班级:学科:生物(选修三)姓名:日期:2020-5-3【导师寄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考纲要求】 1、理解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流程 2、运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目标】 知识 1、理解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说出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能力 提高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和设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热爱科学、勇于想象、敢于创新的意识 【重、难点】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操作流程 【知识梳理】 一、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出现(阅读课本36页第一段内容,思考:) 1、番茄—马铃薯能否用传统育种方法来实现,为什么?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 【巩固训练】 1、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目的是为获得() A. 融合的原生质体 B. 杂种植株 C. 杂种细胞 D. 愈伤组织 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阅读课本36页第二段,思考)★★★ (一)体细胞融合过程 1、植物体细胞杂交遇到的第一个障碍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解决? 2、如何让原生质体融合?具体有哪些方法? 3、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什么?与哪种细胞器有关? (二)植物组织培养过程 流程:杂种细胞愈伤组织杂种植株

【探究】(再次阅读课本图2-5,思考) 1、植物体细胞杂交运用了哪些技术方法,涉及的生物学原理分别是什么? 2、什么是原生质体?和原生质层有何不同? 3、将一些A植物细胞和一些B植物细胞诱导融合(不考虑3个或3个以上细胞的融合),最终细胞的种类有哪些? 【巩固训练】 2、下列关于原生质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组成原生质体的主要生命物质是蛋白质和核酸 B、原生质体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及两者之间的原生质 C、被去掉细胞壁的植物细胞是原生质体 D、原生质体可用于植物体细胞杂交 3、如图为“番茄﹣马铃薯”的培育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获得a、b细胞需要胰蛋白酶和果胶酶 B.诱导a、b细胞融合的化学试剂一般用秋水仙素 C.a、b细胞融合为c细胞的原理是生物膜具有流动性 D.d、e、f过程表示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e、f分别为脱分化和再分化 三、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结果和意义(阅读课本37页,思考) 1、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意义是什么? 2、从结果上看杂种植株在遗传上有何特点?从杂种植株的染色体组成上看属于何种变异? 【巩固训练】 4、下面关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杂交的细胞来自不同的物种 B. 打破了物种间的生殖隔离 C. 克服了远缘杂交的障碍 D. 一定能产生人们希望的杂交种 【异想天开】牛细胞与植物体细胞杂交,得到绿色的小奶牛,晒晒太阳就能产牛奶。这种想法能实现吗?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知识归纳及试题分析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知识归纳及试题分析 黄柏丽(河北省滦平县第一中学 068250)一、知识归纳:

二、试题分析 1.下图为“番茄—马铃薯”的培育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获得a、b细胞需要胰蛋白酶和果胶酶 B.诱导a、b细胞融合的化学试剂一般用秋水仙素 C.a、b细胞融合为c细胞的原理是生物膜具有流动性 D.d、e、f过程表示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e、f分别为脱分化和再分化 【解析】植物体细胞在杂交之前,须先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体细胞,去除细胞壁,获得有活力的原生质体,故A项错误;诱导a、b细胞融合的化学试剂一般用聚乙二醇(PEG),B项错;a、b细胞融合为c细胞应用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C项正确;图中d、e、f过程表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d、e分别为脱分化和再分化,D项错误;答案选择C. 2、如图是“白菜——甘蓝”杂种植株的培育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白菜—甘蓝”植株不能结籽 B、植物愈伤组织的代谢方式是自养需氧 C、杂种细胞形成杂种植物幼苗过程的细胞分裂方式是减数分裂,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D、“白菜—甘蓝”杂种植株具有的性状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解析】如图所示:有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正常,可以结籽。愈伤组织的代谢是异养需氧型,因为愈伤组织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上述过程中包含着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等过程,没有减数分裂过程。“白菜—甘蓝”杂种植株并不能表达白菜和甘蓝的所有性状,因为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故,只有D项是正确的。 3.关于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番茄细胞内有m条染色体,马铃薯细胞含n条染色体,则“番茄—马铃薯”细胞内含(m+n)条染色体 B.过程②结束后需要淘汰自身融合的细胞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学案

专题2细胞工程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寄语: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学习目标】1. 简述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2. 列举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3. 尝试进行植物组织培养。 【课题重点】1.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 2.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则 【课题难点】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 【学习过程】 一、细胞工程 1.概念:应用和的原理和方法,通过或上的操作,按照人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或获得的一门综合科学技术。 2.分类:根据操作对象不同,可分为、。 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1,2可回顾必修1相关内容) 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 2、植物细胞主要的增殖方式是,细胞分化是指,实质是 _____。 3、细胞脱分化是指。 4、全能性是指,表现为全能性的原因是。 5.在理论上,生物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但在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并不表现,而是分化成各种。这是因为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细胞中的基因会有地表达出各种,分化形成不同的细胞,从而构成生物体的不同。 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原理:植物细胞具有,具有某种生物全部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的潜能。 2.过程 离体植物的 _ 组织幼根和芽或胚状体完整植株。 3.细胞脱分化:已的细胞经过诱导后,失去其特有的而转变成未分化细胞的过程。 4.植物组织培养:在和的条件下,将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丛芽,最终形成完整植株。 四、胡萝卜的组织培养 1、实验原理

生物体细胞一般都是由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形成的,因而都含有该生物的全套的遗传信息,都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因此,植物体的根、茎、叶细胞都具有 ,在一定的营养和激素条件下,可以脱分化形成 。将愈伤组织转接到含有不同激素成分的培养基上,就可以诱导其再分化生成胚状体或丛芽,进而发育成 。 2、实验步骤 ①.将 用自来水充分洗净,削去外皮,并切成段。用酒精棉球擦手 。 ②.在超净工作台(或接种箱)上将胡萝卜段用酒精溶液消毒30s 后,立即用 清洗2~3次,再用 处理30min 后,立即用无菌水清洗2~3次。 ③.用 的滤纸吸去胡萝卜段表面的水分。然后,在 瓷砖上,用无菌的解剖刀将胡萝卜段切成1 cm 厚的横切片,再选取有 的部位,切取1 cm 。左右的小块。 ④.将 接种到培养基上,用锡箔纸封盖瓶口,并用橡皮筋扎紧。然后,在培养瓶上贴上标签,写明材料名称、接种日期和小组号。 ⑤.将接种后的胡萝卜组织块,放在 恒温避光条件下培养。4d 后,检查培养材料的污染情况;14d 后,观察愈伤组织的生长状况。然后,在恒温箱中继续避光培养。在培养过程中,注意定期观察和记录愈伤组织的生长情况。 ⑥.培养一段时间后,将生长良好的 转接到分化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胡萝卜的愈伤组织就可以诱导出 。然后将试管苗移栽到大田,培养成 。 五、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1.概念:不同种植物的 ,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 ,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 的技术。 2.过程 离体的细胞果胶酶 纤维素酶 ???→?不同细胞原生质体???→?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杂种细胞→杂种植株。 3.植物体细胞杂交步骤: (1)去掉细胞壁,分离出有活力的原生质体,目前最常用的去细胞壁的方法是酶解法,也就是在温和条件下用纤维素酶、果胶酶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2)不同植物体细胞原生质体融合,必须通过物理法和化学法来诱导融合。物理方法有:离心、振动、电激等促使原生质体融合。化学法是用聚乙二醇(PEG)作为诱导剂来诱导融合。融合后再生出细胞壁。 (3)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进行培育,可得到杂种植株。 【习题巩固A 级】 1.以下不. 能说明细胞全能性的实验是( ) A .玉米花粉粒培育出植株 B .转入贮存蛋白基因的向日葵细胞培育出植株

高中生物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知识点

高中生物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知识点 高中生物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基础知识点 1、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就是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原生质体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完整植物体的技术。 2、过程: (1)诱导融合的方法:物理法包括离心、振动、电刺激等。化学法一般是用聚乙二醇(PEG)作为诱导剂。 (2)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新的细胞壁的生成。 (3)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终点是培育成杂种植株,而不是形成杂种细胞就结束。 (4)杂种植株的特征:具备两种植物的遗传特征,原因是杂种植株中含有两种植物的遗传物质。 3、意义: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高中生物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重要进展 1960年,Kocking用酶法制备高等植物原生质体首次获得成功; 1970年,Power首次用硝酸钠进行为诱导剂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原生质体诱导融合; 1971年,Takebe首次从离体烟草原生质体培养中获得再生完整植株; 1972年,Carlson首次获得粉蓝烟草和郎氏烟草的细胞

杂种,这也是第一个植物细胞杂种; 1974年,Kao将聚乙二醇诱导融合法应用于植物细胞融合并建立了相应的融合技术; 1978年,Melchers获得了第一个属间细胞杂种(番茄+马铃薯); 1981年,Zimmerman发明了电融合仪,并首次提出了电融合概念; 1987年,Schweiger建立了单对原生质体电融合技术程序。 高中生物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1.PEG诱导融合法 PEG诱导融合的特点:其优点是融合成本低,勿需特殊设备;融合子产生的异核率较 高;融合过程不受物种限制。其缺点是融合过程繁琐,PEG可能对细胞有毒害。 PEG的作用机理: Kao等认为,由于PEG分子具有轻微的负极性,故可以与具有正极性基团的水、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形成H键,从而在在原生质体之间形成分子桥,其华中农业大学创建国家精品课程——细胞工程学文本教案(第七章) 主讲教师:柳俊博士、教授结果是使原生质体发生粘连进而促使原生质体的融合;另外,PEG能增加类脂膜的流动性,也使原生质体的核、细胞器发生融合成为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