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跨国公司理论

当代跨国公司理论
当代跨国公司理论

当代跨国公司理论

当代跨国公司理论:文献综述

09级硕士五班世经政系韩燕

摘要:跨国公司作为一个独特的企业群体被放在实践层面和理论层面被考察,无论对于企业发展史,还是经济学理论和管理学理论都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象征。本文对跨国公司的一些基本理论进行简单梳理和归纳,以对跨国公司理论有个初步的认识。

关键词:跨国公司理论

一、作为特殊企业群体的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被作为一个概念名词提出,据说美国田纳西河管理局局长莱尔索尔是始作俑者。1950年代末,他在卡内基工业大学工业经营管理学院创历十周年纪念大会上说,这种公司已不再是单纯一国的企业,而是跨国的企业(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接着不久,美国商业周刊出了一期有关跨国公司的专辑,于是跨国公司这个概念便逐渐流行起来了。1965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建立的由英美等国经济学家组成的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在对美国和西欧跨国公司进行大规模调查基础上,汇编了许多系统资料,出版和发表许多专著与论文,由此开始了跨国公司的专门研究。而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一词也被西方经济学界学术界大量沿用。联合国的相关组织是从事跨国公司研究的一支重要机构和该研究领域的重要贡献者,特别是在提供全球跨国公司经营状况

的子公司网络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而最大限度地加强竞争优势;基于战略优势的分析,马克奇里(Mucchielle,1992)对折衷范式进行修改,提出“竞争优势-比较优势-战略优势”分析模式。

传统的跨国公司理论主要研究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因此也称为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理论的核心是要对企业进行海外扩张的原因进行解释,这些理论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跨国公司为什么会产生,即聚焦于跨国公司的存在机制。而从海默提出的创造性的垄断优势理论开始,优势分析构成了跨国公司传统主流理论的核心内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发展,全球经营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变化,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速度,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日已呈现出动态复杂的特征。经营环境的重大变化,对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经营优势也发生了重大变迁,对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传统理论本身的局限性加之显示的演变与发展导致了其对今天的跨国公司问题难以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为什么一些不具备优势的中小企业也进行了对外直接投资,而且,用跨国化指标(Transnationality Index)来衡量,他们的跨国化程度甚至比一些大型跨国企业还要高?为什么一些大型跨国公司舍弃传统优势,如规模经济,而进行分化、组合,在组织规模上出现了小型化倾向?舍弃内部化优势,不断将业务外包?交叉投资、战略网络等怎么解释?

三、跨国公司新理论

正如孔查特和罗兰基(Contractor&Lorange)所指出的,跨国公司的概念也许需要改变。相应地,跨国公司被尝试定义为:由外部组织网络所包容的内部化网络组织(S.Ghosal,C.A.Bartlett,1990).对这种组织进行深入研究,必然会导致跨国公司理论的变革和人们对跨国公司理论的认识。彭罗斯的企业成长理论(1959)是以经济基础论来讨论企业的资源配置,其观点可以概括如下:企业是一个资源集合体,他的扩张同时受制于两方面:内部资源和外部机会。在企业内部生产性的有价值的资源中,彭罗斯尤其强调管理性资源,认为管理性资源限制和决定了公司进行扩张的方向和程度。自彭罗斯至现在,基于资源

的企业理论已经成为当今占率管理;理论的主流学派,或称之为资源基础观(Resource Based View,RBV).在动态的国际经营环境下,传统意义上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等概念不能充分地说明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来源问题,有关跨国公司的最新研究就是以重新界定所有权优势和区位优势的概念内涵开始的。从这些重新界定中,可以看到最新研究对于资源,尤其是知识资源的关注。

在跨国公司于全球经济一体化中成为最主要的载体的时代,资源基础论关于跨国公司行为的解释更具指导意义。它更关注跨国公司之间在全球范围的竞争战略的调整,比如对外部资源的争夺、对新兴市场的争夺。因此,对跨国公司的研究也从解释“为什么”到解释“如何”,从而使跨国公司理论向前迈了一大步,且研究的重点更侧重经营战略、投资决策等方面。

总之,跨国公司新理论形成这样的共识:跨国公司竞争优势越来越来源于他所掌握和可以利用的资源,尤其是知识等战略性资源;这种战略性资源不仅仅是母国资源和母公司资源,更指那些分散在全球各地的子公司资源或子公司所在的东道国资源;因此跨国公司必须不断创新,从外部获取资源和更新战略资源。跨国公司竞争优势来源于其特定的跨国经营活动,以实现在全球范围内有效地获取资源、整合资源和运用资源。

如果上述观点得以认可,那么下述几点将成为非常关键的理论发展连接点。

(一)国际战略联盟

跨国公司缔结的国际性战略联盟也称为合约性安排,是一种新的竞争形式,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跨国公司处于对整个世界市场的预期目标和企业各自经营目标的需要,而采取的一种联合经营方式。企业战略联盟作为市场化的组织和组织化的市场,既可以规避高额的市场交易费用又可以完全避免内部化所导致的较高组织成本,战略联盟视为有效利用组织和市场双重优势的一种组织创新。

根据泰吉和奥兰德等人提出的战略缺口(Strategic Gap)假设,国际竞争环境的深刻变化对跨国公司的绩效目标造成了巨大压力,因而当跨国公司分析竞争环境、评估自身的竞争力和资源时发现在竞争环境客观要求他们取得的战略绩效目标与他们依靠自身资源与能力所能达到的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缺口,这个缺口被称为战略缺口,客观上要求他们走战略联盟的道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