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业务的应用模式和对接问题研究

以太网业务的应用模式和对接问题研究
以太网业务的应用模式和对接问题研究

实验五 SDH实验(以太网业务配置实验)

实验五SDH实验(以太网业务配置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利用ZXONM E300网管组建传输网络,了解SDH传统业务组网配置和网元的配置;(2)掌握以太网业务配置 二、实验器材 (1)ZXONM E300一台; (2)实验终端电脑一台。 三、实验内容 1.以太网业务配置 四、实验原理与步骤 (1)以太网的工作原理 以太网采用带冲突检测的载波帧听多路访问(CSMA/CD)机制。以太网中节点都可以看到在网络中发送的所有信息,因此,我们说以太网是一种广播网络。 以太网的工作过程如下: 当以太网中的一台主机要传输数据时,它将按如下步骤进行: 1、监听信道上收否有信号在传输。如果有的话,表明信道处于忙状态,就继续监听,直到信道空闲为止。 2、若没有监听到任何信号,就传输数据 3、传输的时候继续监听,如发现冲突则执行退避算法,随机等待一段时间后,重新执行步骤1(当冲突发生时,涉及冲突的计算机会发送会返回到监听信道状态。 注意:每台计算机一次只允许发送一个包,一个拥塞序列,以警告所有的节点) 4、若未发现冲突则发送成功,所有计算机在试图再一次发送数据之前,必须在最近一次发送后等待9.6微秒(以10Mbps运行)。 (2)以太网业务配置实验 ZXONM E300网管、ZXMP S325网元设备和ZXMP S200网元设备共同组成了光传输平台。实验室采用了“3+2”模式,拓扑结构如图7-1所示,即在5个网元节点中,3个网元采用ZXMP S325网元设备,2个网元采用ZXMP S200网元设备。

图7-1光传输平台拓扑结构图 实验说明:以太网业务从NET05的FE1端口进入,经过NET01、NET02,从NET04的FE1端口全部全部下业务,带宽为10M。 图7-2 以太网业务流向 以太网业务配置。 (1)业务配置 左边OL1[5-1-4] 与右边的TFE[5-1-7]连接,12(1)与12(1)相连,点击[确认],全部配置好后点击[增量下发],[关闭]

工业以太网的意义和应用分析

以太网技术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应用及意义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企业网络不同层次间传送的数据信息己变得越来越复杂,工业网络在开放性、互连性、带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场总线技术适应了工业网络的发展趋势,用数字通信代替传统的模拟信号传输,大量地减少了仪表之间的连接电缆、接线端口等,降低了系统的硬件成本,被誉为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局域网。 现场总线的出现,对于实现面向设备的自动化系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现场总线这类专用实时通信网络具有成本高、速度低和支持应用有限等缺陷,以及总线通信协议的多样性使得不同总线产品不能直接互连、互用和互可操作等,无法达到全开放的要求,因此现场总线在工业网络中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限制。 随着Internet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太网己成为事实上的工业标准,TCP/IP 的简单实用已为广大用户所接受,基于TCP/IP协议的以太网可以满足工业网络各个层次的需求。目前不仅在办公自动化领域,而且在各个企业的上层网络也都广泛使用以太网技术。由于它技术成熟,连接电缆和接口设备价格较低,带宽也在飞速增加,特别是快速Ethernet与交换式Ethernet的出现,使人们转向希望以物美价廉的以太网设备取代工业网络中相对昂贵的专用总线设备。 Ethernet通信机制 Ethernet是IEEE802. 3所支持的局域网标准,最早由Xerox开发,后经数字仪器公司、Intel公司和Xerox联合扩展,成为Ethernet标准。Ethernet采用星形或总线形结构,传输速率为10Mb/s,100 Mb/s,1000 Mb/s或是更高,传输介质可采用双绞线、光纤、同轴电缆等,网络机制从早期的共享式发展到目前盛行的交换式,工作方式从单工发展到全双工。 在OSI/ISO 7层协议中,Ethernet本身只定义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作为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它需要高层协议的支持。自从APARNET将TCP/IP和Ethernet捆绑在一起之后,Ethernet便采用TCP/IP作为其高层协议,TCP用来保证传输的可靠性,IP则用来确定信息传递路线。 Ethernet的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采用CSMA/CD,其工作原理如下:某节点要

以太网汇聚业务(VLAN划分)

以太网汇聚业务操作 业务需求: 项目的实际业务情况如下:在工行中心机房有一台S325设备,直接与城域网上S385对接。在城域网上下挂有31台S200设备。工行要求将31个S200的业务上传到工行机房S325上,经过汇聚,业务通过S325上汇聚板的GE光口与工行中心机房的中心路由器相接。 但是工行路由器的光口为多模方式。S325无法提供多模的光模块与之对接。因而局方希望我公司能提供一台能支持多模接入的设备。我方提供一台A80,提供GE多模光口与工行路由器对接,并完成汇聚业务。 解决方案: A80板卡配置如下: 配置方案为:利用A80设备STM-4上每个VC4的1-60时隙,实现与中兴S325的业务对接。我们使用4块FE06板进行汇聚及VLAN划分,最后直接从GX01A的GE口中出一条光路,与工行路由器对接。 操作过程:

首先,将基层节点的传送的以太网业务交叉到FE06板卡的对应时隙上。本次传输侧的第一个VC4的1-40时隙为60-67号VLAN基层节点的以太网业务,每个节点的FE业务带宽为10M,将这40个

时隙交叉到8号槽位FE06的1-40时隙上;传输侧的第一个VC4的41-60,第二个VC4的1-20时隙为67-75号VLAN基层节点的以太网业务,每个节点的FE业务带宽为10M,将这40个时隙交叉到9号槽位FE06的1-40时隙上;传输侧的第二个VC4的21-60时隙为76-83号VLAN基层节点的以太网业务,每个节点的FE业务带宽为10M,将这40个时隙交叉到10号槽位的FE06的1-40时隙上;传输侧的第三个VC4的1-40时隙为83-91号VLAN基层节点的以太网业务(为后期扩容方便,我们此次多配置了一个10M带宽)。每个节点的FE业务带宽为10M,将这40个时隙交叉到12号槽位FE06的1-40时隙上。 注: 1.考虑到充分利用板卡,及业务开通情况,在时隙的利用上需与上联的MSTP设备工程人员进行沟通。本次业务中,为配置操作方便,我们本打算每个板卡只使用1-40时隙,但中兴工程人员认为如此会浪费S325的时隙,要求我们每个VC4需利用1-60号时隙。 2.跨设备汇聚业务需与S325上各时隙完全对应。 3.我司设备的VC12编码方式与其他公司设备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配置业务前需确认上联设备的编码方式并加以更改对应(中兴设备为Tributary方式,华为设备为TS方式)。 4.监控通道的时隙绑定一般在业务配置时,应与上行设备工程人员沟通,上行设备一般会存在大量闲置时隙,如此次业务中S325和我们的A80每个VC4只用了1-60时隙,剩余的3个时隙闲置。我们可要求对方工程人员划出其中一个或两个时隙,作为我们设备网管信息的透传通道,这样无需在后期网管搭建上再费周折。 时隙划分操作界面:

工业以太网的特色技术及其应用选择

工业以太网的特色技术及其应用选择 发布时间:2007-05-15 浏览次数:105 | 我要说几句 | ?? 用户解决方案2012优秀论文合订本 ?? NIDays2012产品演示资料套件 ?? 《提高测量精度的七大技巧》资源包 ?? LabVIEW 2012评估版软件 关键词:工业以太网实时特色技术 编者按:工业以太网成为自动化领域业界的技术热点已有时日,其技术本身尚在发展之中,还没有走向成熟,还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究竟什么是工业以太网,它有哪些特色技术,如何应用与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工业以太网技术与产品,依然是今天人们所关心的问题。 一什么是工业以太网 工业以太网技术,是以太网或者说是互联网系列技术延伸到工业应用环境的产物。前者源于后者又不同于后者。以太网技术原本不是为工业应用环境准备的。经过对工业应用环境适应性的改造,通信实时性改进,并添加了一些控制应用功能后,形成了工业以太网的技术主体。因此,工业以太网是一系列技术的综称。 二工业以太网涉及企业网络的各个层次

企业网络系统按其功能划分,一般称为以下三个层次:企业资源规划层(Enterprise Resource Plan NI ng, ERP)、制造执行层(Manufacturing Excurtion System, MES)和现场控制层(Field Control System,FCS)。通过各层之间的网络连接与信息交换,构成完整的企业信息系统。( 见图1) 图中的ERP与MES功能层属于采用以太网技术构成信息网络。这个层次的工业以太网,其核心技术依然是信息网络中原本的以太网以及互联网系列技术。工业以太网在该层次的特色技术是对其实行的工业环境适应性改造。而现场控制层FCS中,基于普通以太网技术的控制网络、实时以太网则属于该层次中工业以太网的特色技术范畴。可以把工业以太网在该层的特色技术看作是一种现场总线技术。除了工业环境适应性改造的内容之外,通信实时性、时间发布与同步、控制应用的功能与规范,则成为工业以太网在该层次的技术核心。

以太网在传输网络中的应用

以太网在传输网络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以太网的发展,带宽从最初的2Mbps增长到目前的10Mbp,已经增长了千倍以上,对现有的SDH 网络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满足用户带宽和网络稳定性要求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阐述了基于SDH的以太网业务的传送方式、传送功能和组网方式,并且举例说明了各种组网方式。针对我公司发展现状,结合实际工作,分析了以太网业务对我们在激烈的电信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以太网业务 SDH VCTRUNK 近年来,通信网络技术因与以因特网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而飞速发展,随着因特网的发展,电子商务、视频点播、网络生活等的需求不断地增长,使得全球范围内的数据业务量迅猛增长,互联网的用户数呈现指数增长的规律,对带宽的需求永无止境。与此同时,作为基础传送网的SDH,其关键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新的SDH设备具有高集成度、对ADM 集成和灵活的业务调度能力、多业务传送能力、智能化管理的特点,它采用灵活可变的带宽来适应以太网业务的实际传送。SDH将在业务汇聚层起到协议透明传输和带宽管理的作用,很好地发挥现有网络的功能,配置和控制带宽,动态地从包交换和TDM业务中直接分配带宽,提供逐渐增长的数据带宽。 一、基于SDH的以太网业务传送 1.基于SDH的以太网业务传送方式 传统的SDH传送网络主要针对语音业务,缺乏面对指数型增长的带宽需求和以IP数据为主流的网络所需的扩展性和灵活性。同时,在可预见的未来,面向TDM业务的SDH传输体制将继续存在。但数据业务的增长使得业务提供商和运营商们正在寻求一种方案,从现有的静态TDM复用时代过渡到动态IP业务网时代。 基于下一代SDH的多业务传输平台灵活可变的带宽来适应以太网业务实际传送带宽变化范围大的需求通常采用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采用ML-PPP,灵活捆绑多个VC-12/VC-3通道传送以太网帧;另一种方式是采用多个VC-12/VC-3、VC-4级联或虚级联通道来传送。因为虚级联可以兼容传统的SDH网络,从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2.基于SDH的以太网业务传送功能 1.1透明传输功能 以太网业务透明传送功能是指将来自以太网接口的信号不经过以太网交换,直接映射到SDH的虚荣器(VC)中,然后通过SDH设备进行点到点的传送。 基于SDH的具备以太网业务透明传送功能的业务传送设备必须具备以下功能: ⑴链路带宽可配置。 ⑵接收的正常数据帧必须能完整的映射到虚容器中,应保证以太网业务的透明性,包括以太网MAC帧、VLAN标记等的透明传送。 ⑶以太网数据帧的封装应采用PPP协议或者LAPS协议和GFP协议。 ⑷数据帧可以采用ML-PPP协议封装或采用VC通道的连续级联或虚级联映射来保证数据帧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

以太网业务g属性

外部端口和内部端口 以太网单板的外部端口用于提供用户侧业务的接入,内部端口用于将业务封装映射到传输网络侧进行透明传输。 以太网单板的外部端口即外部物理接口,也称为客户侧接口或者用户侧接口,用于接入用户侧的以太网业务。 以太网单板的内部端口端口即内部VCTRUNK(Virtual Container Trunk)接口,在某些应用场合亦称为系统侧接口或背板侧接口,用于将业务封装映射到SDH侧。 VCTRUNK是通过VC容器实现的传送通道,可以用相邻级联技术实现,也可以用虚级联技术实现。在网管界面上,通过绑定通道来为VCTRUNK端口指定不同颗粒度的带宽。 图1 以太网单板的外部和内部端口

TAG属性 数据帧进入或离开以太网单板的端口时,端口的TAG属性将影响端口对数据帧的处理方式。以太网单板端口的Tag标识分Tag Aware、Access和Hybrid三种。 表1 各种TAG标识的端口对数据帧的处理方法 方 向 数据帧类型处理方式 Tag aware Access Hybird 入端口携带VLAN标签 的帧 透传丢弃透传 没有携带VLAN 标签的帧 丢弃添加包含“缺省VLAN ID”和“VLAN优先级”的VLAN标签后 透传。 出端口 携带VLAN标签 的帧 透传剥离VLAN 标签后发送 ?如果数据帧中的VLAN ID是“缺省 VLAN ID”,剥离VLAN标签后发送。 ?如果数据帧中的VLAN ID不是“缺省 VLAN ID”,透传。 说明: 只有满足以下2个条件时,设置TAG标识才有意义。 ?端口属性值为PE或UNI。 ?已使能入口检测。当以太网交换单板工作在以太网透传状态时,因为禁止了入口检测,所以无论进入端口的数据帧是否携带VLAN标签,端口都将透明传输。 根据Tag Aware、Access和Hybrid的特点,我们可以确定端口TAG标识的设置原则。 ?如果确定对接设备发出的数据包一定带有VLAN Tag,则可以设置为Tag Aware。 ?如果确定对接设备发出的数据包一定不带有VLAN Tag,则可以设置为Access模式。 ?如果不确定对接设备发出的数据包是否带有VLAN Tag,则可以设置为Hybrid模式。

SDH网络组网、配置、操作和管理及以太网业务配置实验

专业实习 题目:SDH网络组网、配置、操作和管理及以太网业务配置 实验 2016-5-13

一、实验目的 (1)利用ZXONM E300网管组建传输网络,了解SDH传统业务组网配置和网元的配置 (2)创建网元,并完成各网元之间的业务配置 (3)完成时钟源和公务配置,修改网元网元状态、下载网元数据 (4)掌握以太网业务配置 二、实验器材 (1)ZXONM E300一台; (2)实验终端电脑一台。 三、实验内容 (一)SDH传统组网配置及网元配置 (1)按照ZXONM E300配置手册将设备与PC机互联; (2)连接网管 ①使用交叉网线连接网管计算机和网元A子架接口区的网管接口Qx(此步骤跳过)。 ②修改网管计算机IP地址为193.55.1.5、掩码为255.255.255.0、网关为193.55.1.18。 (3)创建网元 表6-3 各网元信息表 网元 A B C D E 参数 网元名称NET01 NET02 NET03 NET04 NET05 网元标识 1 2 3 4 5 网元地址196.1.1.18 196.1.2.18 196.1.3.18 196.1.4.18 196.1.5.18 系统类型ZXMP S200 ZXMP S325 ZXMP S325 ZXMP S3325 ZXMP S200 设备类型ZXMP S200 ZXMP S325 ZXMP S325 ZXMP S325 ZXMP S200 网元类型ADM® ADM® ADM® ADM® TM 速率等级STM-4 STM-16 STM-16 STM-16 STM-4 在线/离线离线离线离线离线离线自动建链自动建链自动建链自动建链自动建链自动建链配置子架主子架主子架主子架主子架主子架(4)安装单板 ①在客户端操作窗口中,双击拓扑图中的网元图标,进入单板管理对话框 ②所有网元单板安装完成保存后,再次双击该网元,各网元的单板管理对话框中的模拟子架应显示所安装单板 (5)建立连接

千兆以太网技术与应用

千兆以太网技术与应用 1. 简介 于1998年6月通过的IEEE 802.3z千兆比以太网标准描述了用于一个通用链路编码且可进行1000Mb/s 传输的3个物理层接口(1000BASE-SX、1000BASE-LX和1000BASE-CX)。1000BASE-SX、 1000BASE-LX接口采用光纤作为介质时,最远传输距离可达5000米,因而可应用于建筑物内或校园主干网络。 1000BASE-CX接口计划用于限制在25米内的计算机房内的连接。 IEEE 802.3ab千兆比以太网标准于1999年6月通过认证,它描述了用于不同线路编码的附加物理层接口(1000BASE-T)。 1000BASE-T接口通过5类非屏蔽双绞线(UTP)介质传输的最远距离可达100米,并主要应用于面向桌面的网络连接。 在1999年3月,一个IEEE 802.3研究小组正式成立,主要致力于发展通过光纤介质传输万兆比以太网的标准。 2. 铜缆布线系统 事实上,所有采用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的建筑物都有双绞线铜缆水平子系统,用于连接每一层的通讯配线间和墙上的信息出口。而这些布线系统的安装大部分都采用5类产品,所以1000BASE-T是设计应用于5类布线系统的。 1000BASE-T采用一根电缆中的所有4对线来传输,每对线的有效传输速率为250Mb/s,以此完成全双工传输。为了应用于5类带宽的布线系统,1000BASE-T 采用5级编码传输,而接收器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以减少来自布线系统中反射和近端串音干扰(NEXT)的影响。 应用于1000BASE-T的布线系统要求包括原5类系统未描述的附加的传输性能,如ELFEXT(等电平远端串扰)和回路损耗。这可由经强力推荐的最新专业测试仪测试、认可,多数已安装的5类布线系统能够支持1000BASE-T来证实。 ---https://www.360docs.net/doc/c58739739.html,(学电脑) 1000BASE-T布线系统的规范将反馈到随ANSI/TIA/EIA的发展而形成的新的规程中。“4对100欧姆5类布线系统的附加传输性能参数”有望于今年年底由TSB-95颁布。 ANSI/TIA/EIA还发布了一篇说明“4对100欧姆增强型5类布线系统的传输性能参数”的草案,现在已是第12稿,预计作为ANSI/TIA/EIA568A标准的附录5在今年年底颁布。该草案同TSB-95的描述类似,但回路损耗和NEXT性能指标好2dB~3dB。 ANSI建议新的布线安装至少应满足增强型5类布线性能要求。

简单以太网组网及双绞线电缆的制作

实验一简单以太网组网及双绞线电缆的制作 1.实验目的 (1)掌握以太网卡的安装与配置 (2)掌握Windows中的TCP/IP或NetBEUI协议的设置 (3)掌握以太网平行双绞线和交叉双绞线电缆的制作方法 (4)学会使用测试工具对双绞线电缆进行测试 (5)掌握集线器或简单交换机的使用,学会利用集线器组建简单的以太网 2.实验设备和环境 (1)5类双绞线电缆3×2米 (2)RJ-45插头6个 (3)RJ-45压线钳一把 (4)双绞线电缆测试工具(ST-248)一台 (5)PC机两台 (6)带有RJ-45接口的网卡两块 (7)集线器(或交换机)一个 3.实验内容 (1)安装TCP/IP和NetBEUI协议,对于TCP/IP协议应注意IP地址的设置 (2)利用ipconfig命令查看IP地址等网络基本配置信息 (3)制作两根平行双绞线电缆 (4)用双绞线测试工具对制作好的平行双绞线电缆进行测试,注意分析测试结果 (5)打开集线器(或交换机)电源,观察集线器和网卡的状态灯,判断它们的工作情况(6)利用制作的两根平行双绞线电缆将两台PC机和一台集线器组建成一个简单的以太网,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的连通性 (7)双击桌面上的“网上邻居”图标,查看局域网中的其他计算机 (8)将一台计算机中的某个文件夹设置为共享,在另一台计算机上通过局域网访问该文件夹 (9)制作一根交叉双绞线电缆 (10)用双绞线测试工具对制作好的交叉双绞线电缆进行测试,注意分析测试结果 (11)用制作好的交叉双绞线将两台PC机对接起来,用Ping命令测试连通性 4.背景知识 1)NetBEUI是什么 NetBEUI是网络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是局域网上的程序可以使用的应用程序编程接(API)。NetBIOS为程序提供了请求低级服务的统一的命令集,这些服务是管理名称、执行会话和在网络节点之间发送数据报所要求的。 NetBEUI则是NetBIOS的扩展用户接口,是Microsoft网络的本地网络协议。它通常用于小的、有1~200客户的部门大小的局域网。它可以使用令牌环源路由作为其路由的惟一方法。它是NetBIOS标准的Microsoft实现。 2)交换机的应用 交换机是交换式网络上设备的公用连接点。交换机包含多个端口。计算机用网线和交换机相连的方法是:将双绞线的一端RJ-45接头插到交换的一个口上,另一端插到计算机网卡上的RJ-45插座上。如果所有设备都已接通电源,那么交换机上的连接指示灯就会显示连接状态,可据此判断网络连接是否正常。

MSTP设备间开放以太网专线业务配置规范

附件1. 不同厂家MSTP设备间开放以太网 专线业务配置规范 1.SDH配置规范 1.1 时隙对应关系 省际间开放以太网专线业务时,TU12的时隙顺序应以表1中时隙结构1为准,如采用时隙结构2(华为厂家设备),需调整为时隙结构1的排列方式。

表1. 时隙对应表

1.2 开销字节设置 1.2.1 C2、V5信号标记字节 高阶信号(如VC4映射)模式下,C2字节为0x1B。 低阶信号(如VC12映射虚级联)模式下,V5字节的应发和应收都应为0x0D。 1.2.2 J0字节 部分厂家设备要求J0字节的期望值与应收值一致,否则会产生告警,并向对端回告RDI告警。在调测过程中如遇到此类问题,需将期望值与对端发送值改为一致。 1.2.3 J1、J2字节 部分厂家设备要求J1、J2字节的期望值和应收值一致。 注:一些厂家采用J1、J2值进行环回测试,如果对端返回的J1、J2值和本端设备的发送值相同,会导致设备环回检测而将端口阻塞,造成业务中断。 1.3 GFP字节设置 如无特殊要求GFP字节不需处理,互通时使用默认值即可。 GFP规范字节如下:

表2. GFP字节设置

2.以太网配置规范 2.1 FCS选项 FCS选项应为“0”,即“检验字节长度”应设为“没有” 2.2 LCAS选项 启用LCAS功能 3.路由器设置 MSTP设备与用户端路由器相连时,需要注意端口协商模式,对应关系表如下: 表3. 端口协商模式对应表 建议采用手动设置速率及双工模式的方法。当用户租用10Mbps、100Mbps带宽线路时,把所有的传输端口都设置为10Mbps全双工或者100Mbps全双工。当配置完成后,若与对端端口无法配合工作,则把此端口配置成自适应,如果仍旧无法满足要求,则需进一步手动修改配置,直到速率和双工模式匹配。

万兆以太网技术发展及应用

万兆以太网技术发展及应用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更新与发展,万兆以太网(10GBase-T)技术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网络应用的主流,本文综合阐述了10GBase-T技术、市场及应用。应用10GBase-T铜缆布线解决方案构建高性能网络核心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关键字:万兆以太网802.3ae10GE标准10GBase-T铜缆布线线性传输性能 一以太网技术的发展 以太网(Ethernet)技术由施乐公司(Xerox)于1973年提出并实现,它采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的共享访问方案,将多个工作站都连接在一条总线上,所有的工作站都不断向总线发出监听信号。但在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工作站在总线上传输,其它工作站必须等待传输结束后,再开始自己的传输。由于以太网技术具有共享性、开放性、加上设计技术上的一些优势(如结构简单、算法简洁、良好的兼容性和平滑升级)以及关键的传输速率的大幅提升,它不但在局域网领域站稳了脚跟,而且在城域网甚至广域网范围内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 最早的以太网传输速率为10Mbps。采用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式的局域网技术,由Xerox公司于1975年研制成功。而在1979年7月至1982年间,当时的DEC、Intel和Xerox三家公司共同制定了以太网的技术规范DIX。在这个技术规范的基础上,形成了IEEE802.3以太网标准,并在1989年正式成为一种以太网技术的国际标准。在20多年中,以太网

技术经历了不断发展,成为迄今最广泛应用的局域网技术。 千兆以太网技术作为一种高速以太网技术,给用户带来了提高核心网络的有效解决方案。它继承了传统以太网技术价格便宜的特点,采用与10M 以太网相同的帧格式、帧结构、网络协议、全/半双工工作方式、流控模式以及布线系统。由于这项技术可以不用改变传统以太网的桌面应用和操作系统,因此可与10M或100M的以太网很好地配合工作。在升级到千兆以太网时,不必改变网络应用程序、网管部件和网络操作系统,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用户投资,所以这项技术的市场前景十分被用户看好。 再发展就进入到以太网的万兆时代。万兆以太网使用IEEE 802.3以太网介质接入控制(MAC)协议、IEEE 802.3以太网帧格式和IEEE 802.3帧格式,不需要修改以太网介质接入控制(MAC)协议或分组格式。所以,能够支持所有网络的上层服务,包括在OSI七层模型的第二/三层或更高层次上运行的智能网络服务,具有高可用性、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含IP语音(VoIP)在内的服务质量(QoS)、安全与策略实施、服务器负载均衡(SLB)和Web高速缓存等特点。 二10GBase-T万兆以太网技术 万兆以太网技术(10GBase-T)始于2002年6月802.3ae10GE标准的正式发布。在物理层,802.3ae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与传统以太网连接速率为10Gbps的“LANPHY”,另一种为连接SDH/SONET速率为9.58464Gbps的“WANPHY”;WANPHY与SONETOC-192帧结构的融合,可以与OC-192电路和SONET/SDH设备一起运行,保护了传统基础设施投资,使运营商能够在不同地区中通过城域网提供端到端以太网。

以太网接口和框图详细讲解

实时嵌入式系统 以太网接口及应用

网络层次模型

以太网层次模型

以太网层次功能 物理层:物理层:定义了数据传输与接收所需要的光与电信号光与电信号,,线路状态线路状态,,时钟基准时钟基准,,数据编码电路等编码电路等。。并向数据链路层设备提供标准接口准接口。。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提供寻址机制提供寻址机制,,数据帧的构建,数据差错检查数据差错检查,,传输控制传输控制。。向网络层提供标准的数据接口等功能提供标准的数据接口等功能。。

IP 层IP 数据报 以太网的MAC 帧格式在帧的前面插入的8 字节中的第一个字段共7 个字节,是前同步码,用来迅速实现MAC 帧的比特同步。 第二个字段是帧开始定界符,表示后面的信息就是MAC 帧。 MAC 帧物理层 MAC 层以太网V2 MAC 帧 目的地址源地址类型数据FCS 6624字节 46 ~ 150010101010101010 10101010101010101011前同步码帧开始 定界符7 字节 1 字节… 8 字节 插 入 为了达到比特同步,在传输媒体上实际传送的要比MAC 帧还多8 个字节

以太网接口的构成 从硬件的角度看,从硬件的角度看,以太网接口电路主要由MAC MAC控制器和物理层接口控制器和物理层接口控制器和物理层接口((Physical Layer Physical Layer,,PHY PHY))两大部分构成两大部分构成。。 嵌入式网络应用的两种方案 处理器加以太网接口芯片处理器加以太网接口芯片。。芯片如芯片如RTL8019RTL8019RTL8019、、RTL8029RTL8029、、RTL8139RTL8139、、CS8900CS8900、、DM9000DM9000等等,其内部结构也主要包含这两部分部结构也主要包含这两部分。。 自带自带MAC MAC MAC控制器的处理器加物理层接口芯片控制器的处理器加物理层接口芯片控制器的处理器加物理层接口芯片。。如DP83848DP83848、、BCM5221BCM5221、、ICS1893ICS1893等等。

04-第4章 配置以太网LAN业务

目录 第4章配置以太网LAN业务.................................................................................................4-1 4.1 工程需求................................................................................................................... 4-1 4.2 工程准备................................................................................................................... 4-2 4.2.1 网元侧............................................................................................................. 4-2 4.2.2 OptiX iManager T2000侧................................................................................. 4-2 4.2.3 文档检查 ......................................................................................................... 4-2 4.3 工程规划................................................................................................................... 4-3 4.3.1 SDH组网图..................................................................................................... 4-3 4.3.2 以太网业务组网图............................................................................................ 4-3 4.3.3 各网元的单板信息............................................................................................ 4-4 4.3.4 SDH时隙分配图 .............................................................................................. 4-6 4.3.5 以太网业务连接关系对照表............................................................................... 4-6 4.3.6 各网元的业务配置图......................................................................................... 4-7 4.4 步骤.......................................................................................................................... 4-9 4.4.1 创建单板 ......................................................................................................... 4-9 4.4.2 创建以太网接口板.......................................................................................... 4-10 4.4.3 创建出子网光口 ............................................................................................. 4-10 4.4.4 配置以太网接口 ............................................................................................. 4-11 4.4.5 创建VB、配置Label标签 .............................................................................. 4-14 4.4.6 配置绑定通道................................................................................................. 4-20 4.4.7 创建VLAN过滤表.......................................................................................... 4-23 4.4.8 配置SDH路径............................................................................................... 4-24

配置以太网透传单板的EPL业务

配置以太网透传单板的EPL业务 EPL业务提供了独享带宽的点对点以太网透传业务的解决方案,适用于接入传输网络的客户侧数据通信设备不支持VLAN或其VLAN规划对网络运营商保密的情况。 配置组网图 某站点两用户的数据业务需要完全隔离的通过MSTP设备传送至另一站点。 业务需求 在如图1所示的网络中,业务需求为: ?用户A有两个分部位于NE1和NE3,要进行以太网通信,需要10Mbit/s带宽。 ?用户B有两个分部位于NE1和NE3,要进行以太网通信,需要20Mbit/s带宽。 ?用户A和用户B的业务需要相互隔离的。 ?用户A与用户B的以太网设备提供100Mbit/s以太网接口,工作模式为自协商,均不支持VLAN。 图1 EPL业务的配置组网图

说明:本示例中的单板插放的槽位以OptiX OSN3500为例,其余产品的业务配置方法是完全相同的,唯一的区别是单板插放的槽位可能不同。 单板配置信息 以太网透传单板或以太网交换单板都可以实现EPL业务。 说明:如表1所示,从业务类型的角度而言,以太网单板分为透传单板和交换单板。透传单板只支持EPL业务,交换单板在支持EPL业务的基础上还支持EVPL业务和二层交换功能,应用场景更为丰富。 本例中,网元NE1和NE3分别配置一块N1EFT8A透传单板。 业务信号流和时隙分配 以太网业务从外部端口接入,通过内部端口封装上到SDH侧网络进行透明传输,从而与远端节点实现交互。 EPL业务信号流和时隙分配如图2所示。 VCTRUNK可承载的以太网业务的带宽计算方法请参见VCTRUNK承载带宽计算方式。 图2 EPL业务信号流和时隙分配(以太网透传单板) ?用户A的EPL业务: ?占用NE1和NE3间SDH链路上1号VC-4的1~5号VC-12时隙(VC4-1:VC12:1-5),业务在NE2穿通。 ?使用NE1的N1EFT8A单板的4号VC-4的1~5号VC-12时隙(VC4-4:VC12:1-5)和NE3的N1EFT8A单板的4号VC-4的1~5号VC-12时隙(VC4-4:VC12:1-5)上 下业务。 ?用户B的EPL业务: ?占用NE1和NE3间SDH链路上1号VC-4的6~15号VC-12时隙(VC4-1:VC12:6-15),业务在NE2穿通。 ?使用NE1的N1EFT8A单板的4号VC-4的6~15号VC-12时隙(VC4-4:VC12:6-15)和NE3的N1EFT8A单板的4号VC-4的6~15号VC-12时隙(VC4-4:VC12:6-15) 上下业务。

以太网组网技术问答

第三章以太网组网技术 一、选择题 1、对于用集线器连接的共享式以太网哪种描述是错误的( A)。 A.集线器可以放大所接收的信号。 B.集线器将信息帧只发送给信息帧的目的地址所连接的端口。 C.集线器所有节点属于一个冲突域和广播域。 D.10M和100M的集线器不可以互连。 2、在IEEE802.3的标准网络中,10BASE-TX所采用的传输介质是()。C A.粗缆 B.细缆 C.双绞线 D.光纤 3、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A.集线器可以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 B.集线器具有信息过滤功能 C.集线器具有路径检测功能 D.集线器具有交换功能 4、非屏蔽双绞线的直通缆可用于下列哪两种设备间的通信(不使用专用级联口)()。BC A. 集线器到集线器 B.PC到集线器 C.PC到交换机 D.PC到PC 5、在某办公室内铺设一个小型局域网,总共有8台PC机需要通过两台集线器连接起来。采用的线缆类型为3类双绞 线。则理论上任意两台PC机的最大间隔距离是()。B A.300米 B.100米 C.200米 D.500米 6、以太网10BASE-T标准中,其拓扑结构为(1)型,数据传输率为(2),传输介质为(3),必须采用(2) 的网卡和(2)的集线器。B (1)A.总线 B.星型 C.环型 (2)D.10M E.100M F.10M/100M自适应

(3)G.同轴电缆 H.3类以上UTP电缆 I.5类以上UTP电缆 7、根据多集线器级联的100M以太网配置原则,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C A.必须使用100M或100M/10M自适应网卡 B.必须使用100BASE-TX集线器 C.可以使用3类以上UTP电缆 D.整个网络的最大覆盖范围为205M 8、以太网10BASE-TX标准中,其拓扑结构为(1)型,数据传输率为(2),传输介质为(3),必须采用A (2)的网卡和(2)的集线器。 (1)A.总线 B.星型 C.环型 (2)D.10M E.100M F.10M/100M自适应 (3)G.同轴电缆 H.3类以上UTP电缆 I.5类以上UTP电缆 9、在以太网中,集线器的级联()。D A.须使用直通UTP电缆 B.必须使用交叉UTP电缆 C.可以使用不同速率的集线器 D.必须使用同一种速率的集线器 10、在某办公室内铺设一个小型局域网,总共有4台PC机需要通过一台集线器连接起来。采用的线缆类型为5类双 绞线。则理论上任意两台PC机的最大间隔距离是()。C A.400米 B.100米 C.200米 D.500米 二、填空题 1、计算机网络的配置需要安装___客户程序_____、_____服务程序__、____ TCP/IP协议___。 2、计算机连接到交换机一般需要____直通UTP___线,交换机的普通端口到交换机的普通端口之间需要___交叉UTP ____线,计算

SDH试验(网元安装配置、以太网配置)

1.实验目的 (1)利用ZXONM E300网管组建传输网络,了解SDH传统业务组网配置和网元的配置; (2)创建网元,并完成各网元之间的业务配置。 (3)完成时钟源和公务配置,修改网元网元状态、下载网元数据。 (4)掌握以太网业务配置 2.实验器材: (1)ZXONM E300一台; (2)实验终端电脑一台。 (一)SDH传统组网配置及网元配置 1.实验配置流程说明 根据网元的状态(在线和离线),ZXONM E300有两种典型的配置组网流程。(2)离线网元组网流程( 表6-1) 表6-1 离线网元组网流程 步骤描述菜单位置 1 创建离线网元 设备管理→创建网元(网元状态选择“离线”) 2 安装单板设备管理→网元配置→打开网元 3 建立网元连接 设备管理→公共管理→网元间连接配置 4 配置时隙设备管理→SDH管理→业务配置 5 配置时钟源设备管理→SDH管理→时钟源 6 配置公务设备管理→公共管理→公务配置

步骤描述菜单位置…… N-2 修改网元状态为 在线 设备管理→网元配置→网元属性 N-1 下载网元数据系统→NCP数据管理→数据库下载 N 提取NCP时间维护→时间管理 2.实验步骤 (1)按照ZXONM E300配置手册将设备与PC机互联; (2)连接网管 ①使用交叉网线连接网管计算机和网元A子架接口区的网管接口Qx(此步骤跳 过)。 ②修改网管计算机IP地址为193.55.1.5、掩码为255.255.255.0、网关为193.55.1.18。 (3)创建网元 网元建立拓扑图

图6-1 网元拓扑图 a、在客户端操作窗口中,单击[设备管理→创建网元]菜单项,并创建网元A、B、C、D、E、F,各网元的配置网元参数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3所示。 表6-3 各网元信息表 网 A B C D E 元 参数 网元名 NET01 NET02 NET03 NET04 NET05 称 网元标 1 2 3 4 5 识 网元地 196.1.1.18 196.1.2.18 196.1.3.18 196.1.4.18 196.1.5.18 址 系统类 ZXMP S200 ZXMP S325 ZXMP S325 ZXMP S3325 ZXMP S200 型 设备类 ZXMP S200 ZXMP S325 ZXMP S325 ZXMP S325 ZXMP S200 型 网元类 ADM® ADM® ADM® ADM® TM 型 速率等 STM-4 STM-16 STM-16 STM-16 STM-4 级 在线/ 离线离线离线离线离线离线 自动建自动建链自动建链自动建链自动建链自动建链

以太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研究论文

以太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研究论文 关键词:电信级以太网;以太网技术要求;以太网技术;以太网技术应用 论文摘要:文章首先提出了电信级以太网技术的基本概念,然后介绍了电 信级以太网的基本技术要求和几种典型的电信级以太网技术,并分析了电信级 以太网技术的发展前景。 1、电信级以太网的基本技术要求 1.1业务标准划分 EPL(以太网专线):具有两个UNI接口,每个UNI仅接入一个客户的业务,实现点到点的以太网透明传送,基本特征是传送带宽为专用,在不同用户之间 不共享。 EVPL(以太网虚拟专线):具有两个或多个UNI接口,每个UNI接口接入 一个或多个客户的业务,实现点到点的连接,基本特征是UNI-N接口或传送带 宽在不同用户之间共享。 EPLAN(以太网专用局域网):具有多个UNI接口,每个UNI仅接入一个客户的业务,实现多个客户之间的多点到多点的以太网连接,基本特征是传送带 宽为专用,在不同用户之间不共享。 EVPLAN(以太网虚拟专用局域网):具有多个UNI接口,每个UNI可以接 入多个客户的业务,实现多个客户之间的多点到多点的以太网连接,基本特征 是在EPLAN基础上增加了不同用户共享传送带宽的功能。 1.2服务质量(QoS) 服务质量(QoS)的量化指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呼叫与连接建立的速度,包括端到端延迟(End-to-endDelay)和延迟变化(Jitter);另一方面是网络数据的吞吐量,吞吐量的主要指标可以表明可用的带宽大小,吞吐量 决定着网络传输的流量,与带宽、出错率、缓冲区容量和处理机的能力等因素 有关。 早期的以太网在局域网内主要承载数据业务,数据业务的特点是对时延不 敏感,TCP的重传机制又可以容忍以太网上少量数据包的丢失,因此不需要差 异化的服务质量保证。但对于电信级以太网技术,由于其需要承载综合业务, 这种不区分流量类型的Besteffort服务难以保证业务的质量。电信级以太网实现QoS有IntServ(集成业务体系结构)和Diff-Serv(区分业务体系结构)两种方法,通常使用后者,其具体实现过程包括流分类、映射、拥塞控制和队列 调度。 1.3电信级可靠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