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茶树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茶树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第一章:茶树光合作用

一方面进行物质同化作用,将环境中的简单无机物质吸收后形成体内复杂有机物;一方面进行异化作用,把体内有机物质分解成为简单物质并释放出能量。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是指绿色植物吸收太阳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三个阶段

光合作用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光化学反应和酶促生化反应过程。其过程大致可分为三大步骤: 1原初反应: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为电能的过程。

2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电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过程。

3碳同化: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形成有机物质的过程。

原初反应、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通常在光下进行,又称为光反应;碳同化通常不需要光,又称为暗反应。

光能经光合色素吸收后转化为电能,进一步形成活跃的化学能,暂时贮存在ATP和NADPH 中,将来用于同化二氧化碳。所以又把ATP和NADPH合称为同化力或还原力。

碳同化作用(Carbon Assimilation)

碳同化是指利用光合磷酸化形成的同化力去还原二氧化碳,合成碳水化合物,使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贮存在碳水化合物中稳定的化学能的过程,此过程在叶绿体的基质进行。目前在高等植物中已阐明的二氧化碳固定途径有三条,即卡尔文循环(C3途径)、C4途径和景天酸代谢途径(CAM途径)。

C3途径

1946年,美国加州大学放射化学实验室的卡尔文(M.Calvin)和本森(A.Benson)等人采用了14C同位素标记与测定技术,选用小球藻等单细胞的藻类作材料,经过10多年周密的研究,卡尔文等人终于探明了光合作用中从CO2到蔗糖的一系列反应步骤,推导出一个光合碳同化的循环途径,这条途径被称为卡尔文循环或Calvin-Benson循环。由于这条途径中CO2固定后形成的最初产物PGA为三碳化合物,所以也叫做C3途径,并把只具有C3途径的植物称为C3植物。

C3途径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羧化阶段、还原阶段和再生阶段。

1.羧化阶段:指进入叶绿体的CO2 与受体核酮糖-1,5-二磷酸

(RuBP)结合,并水解产生3-磷酸甘油酸(PGA)的反应过程。

RuBP羧化酶

RuBP+CO2+H2O 2PGA+2H+

2.还原阶段:指利用同化力将3-磷酸甘油酸还原为甘油醛-3-

磷酸(GAP)的反应过程。

E1

PGA+ATP DPGA+ADP

E2

DPGA+NADPH+H+GAP+NADP++H3PO4

E1:3-磷酸甘油酸激酶E2: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

3.再生阶段:指由甘油醛-3-磷酸重新形成核酮糖-1,5-二磷酸

的过程。

5GAP+3ATP+2H2O→→→3RuBP+3ADP+2Pi+3H+

光合作用的日变化

光合作用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天中光、热、水、气的日变化。早晨随着光照增强,气温上升,光合作用强度不断提高,约10时左右达一天中的高峰;至正午前后,光照、温度虽然继续升高,但光合强度却出现下降趋势;午后,光合强度虽稍有回升,但随着光照减弱和气温下降,光合强度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致使光合作用的日变化出现双峰曲线的特点。一般而言,全天除中午下降以外,光合作用变化与光强度的变化明显相关。这种中午光合强度有一段时间出现减低的现象,生理学上称之为“午睡现象”。

光合作用的季节变化(年周期变化)

在年周期中,从春季茶芽萌动开始,树体的生命活动日趋增强,光合作用也渐趋提高,至7~8月份而达年周期中的最高峰,以后随着气温下降,光合作用强度也不断下降,当茶树地上都进入休止期而达最低水平。

光合作用在一年中呈明显的单峰曲线变化

叶片和新稍生育过程中的光合效率叶片初展(已具光合功能,但较弱)随着叶片成长(光合能力相应提高)30天左右,叶片大小基本定型(生理机能最为活跃,光合能力最强)叶质增厚,成熟度增加(光合、呼吸作用强度保持较稳定水平)叶片组织老化(光合、呼吸作用强度出现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不大)

茶树叶片生育过程光合效率基本上具有单峰曲线的变化,其高峰出现在叶片面积大小基本定型期。

环境因子对茶树光合作用的影响

光照强度、光质和光周期

茶树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

茶树在弱光下,光合强度与光照强度成正相关趋势,但光照进一步增强,当超越一定范围时,茶树光合作用就不再增强,或反而略有下降,这时的光照强度即达到了茶树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

茶树光合作用的光补偿点:

如果光照过弱,光合强度过低,就会出现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处于平衡状态,此时茶树既不从外界吸收CO2,也不释放CO2,这时的光照强度就是茶树光合作用的光补偿点。

温度

温度对于茶树生命活动影响很大,尤其是对光呼吸的影响更大。对于光合作用,既有直接的影响,也有间接的影响。

温度:大叶种叶温在20-35℃范围内,光合作用较强,叶温高于35℃时,净光合速率急剧下降,中、小叶种茶树在气温10- 35℃范围内,光合作用以20-35℃为茶树光合最适温。

水分

水分是茶树生长的重要因素,也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所以空气中相对湿度的高低和叶片组织内的水分状况对光和强度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茶树供水不足,光合作用降低。水分缺乏,气孔开度缩小,增加气孔阻力,限制CO2进入气孔;叶肉淀粉水解加强,光合产物运输受阻,都会引起光合速率下降。

CO2浓度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高低,不仅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有直接影响,而且对叶绿素的光化学活性以及分枝和花芽的萌发也有积极意义。

在光照较强,水分和温度适宜时,只要茶树处于光合作用旺盛状态,空气中0.03%CO2浓度常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增加CO2浓度,光饱和点提高,光合最适温也提高,促进光合作用。茶树CO2饱和点约为1300ppm,CO2补偿点为60±4vpm。所以,茶园种植不宜过密,以利通风透光,保证CO2供给,有利于提高茶树光合作用效率,从而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

群体条件下茶树的光合作用

与光照温度的关系

茶树群体的光合作用日变化和季节变化与个体茶树一样,具有很强的变化节奏性。

1. 光照

研究温度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包括地温、叶温和气温。

正常情况下,如果某些因子或综合因子不成为限制因素,茶树光合作用往往随温度升高而增强。在较高的温度范围内,由于温度的升高,加速了酶促反应,光化学反应相对减弱,温度就成为影响光合作用的主导因子。

注意:温度升高,呼吸作用相应增强,光合强度虽大,但是有效光合强度(又称表观光合作用)反而下降。大于35°C时,气温继续升高,呼吸剧增,有效光合强度下降,光合产物积累减少。茶树群体在栽植过密的情况下,产量低的原因:茶树种植过密,枝叶密集,通透性差,温度升高,光照减弱,CO2亏缺,光合产物形成少等,导致茶园产量反而比密植程度较低的茶园下降。

茶树群体的叶面积指数群体叶面积总量不与群体光合能力成高度正相关趋势,但是决定群体光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基础。

叶面积指数(LAI)用来表示茶树群体叶面积的多少。

叶面积指数=每亩茶园上叶片总张数×平均每张叶片面积∕每亩土地面积

指单位土地面积上茶树群体所有叶片采摘下来平铺地上,可以铺几层的意思。(受品种、生育阶段、种植密度和肥培管理等因素影响)

自然条件下,叶片不断脱落,新稍不断萌发,年生长周期中叶面积消长处于一定的平衡状态。品种不同,种植密度不同,农业技术措施不同,但群体叶面积的生长表现到一定范围就不再增长。

茶园从幼年到青年阶段,叶面积是不断扩大,青年以后投入采摘,其叶面积指数的变化通常在1-6之间。一般采摘茶园叶面积指数的合宜范围为3-4,并且叶面积指数与产量之间有密切关系。

茶树光合产物的运转、分配和累积

光合作用碳水化合物根、茎、叶的生长区域

供给呼吸消耗积累于贮藏器官

物质的转化率(转变率)=物质转变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器官量/ 用于器官形成的基质数量1. 茶树光合产物的运转

(1)光合产物的运转具有明显的方向性

这与茶树地上部和地下部交替生长的生物学特性有密切关系,即当茶树地上部生长时期,光合产物主要是向上输送,而当地上部生长休止,根系生长活跃的时期,光合产物主要是向下

稳选而拍送的重点都是茶树整体生理机能中最活跃的部分,从而保证生长区域的养分供应。

(2)光合产物的输导中存在顶端优势

春茶生长过程中,茶树光合产物比较集中地运向新梢。叶的光合产物主要运向本身叶腋问的新梢,也有少量运向上部的侧梢,但成叶下部的侧梢中却没有发现。在同一枝条上,则主要运向中部长势旺盛的主梢上,而长势较弱的侧梢上较少。

(3) 光合作用的滞留

茶树成熟叶片的主要作用:制造有机养料,并及时提供给新梢、花果或根系生长的需要,所以称老叶为“源”器官(source organ),即所谓光合作用的给体。

新梢、花果和根系称作“库”器官(sink organ),即光合产物的受体。尽管库器官之间存在着竞争,但源和库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叶片形成的光合产物,如果不能及时运向库器官而累积起来,这种现象称之为光合产物的滞留。

2. 茶树光合产物的分配

在不同生育时期,由于器官间的生理活性不一,茶树光合产物在体内的运转方向和输导中心各异,因此在光合产物的分配上,也就具有明显的规律变化。

1器官间的分配

老叶为“源”器官(制造)新梢、花果、根系为“库”器官(积累)

2光合产物在积累与消耗间的分配

3年周期中整丛茶树各器官间的分配

C3植物与C4植物的区别

1、C3植物:通过二磷酸核困糖羧化酶固定二氧化碳的途径(即卡尔文循环)

C4植物:通过两个特有的酶棗丙酮酸磷酸二激庙和磷酸烯形式丙酮酸羧化酶固定二氧化碳。

2、C3植物:最初形成的光合产物为磷酸甘油酸,是含三个碳原子的化合物

C4植物:最初形成的光合产物为草酰乙酸和苹果酸,它们都是四碳化合物

3、C3途径:在维管束鞘细胞中进行

C4途径:在叶肉细胞中进行

4 C4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特别高

茶树是C3植物

第一,从解剖结构看,C4植物维管束梢细胞发达,周围并有密集的叶肉细胞和叶绿体颗粒,而茶树的维管束鞘周围是一些松散的叶肉细胞,而且不含叶绿体。

第二,C4植物在强光下光合作用也不饱和,光补偿点很低,而茶树光饱和点较低,而补偿

点较高。

第三,C4植物最适温度范围较高,而光呼吸很小;茶树补偿点和光呼吸较高。

第四,采用14C饲喂和灵敏的液体闪烁技术研究茶树光合作用最初形成的产物,结果证明是带标记的3-磷酸甘油酸和磷酸糖类。

综上,茶树是通过C3途径固定二氧化碳。

第二章茶树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是把树体内有机物质经过复杂氧化,变为简单化合物的一种化学反应,也就是细胞中释放能量、有机物质氧化的过程。

在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这些产物很不稳定,能进一步合成为茶树体内各种重要物质,如与茶叶品质有关的多酚类物质和茶氨酸等。所以呼吸作用是茶树生理代谢的中心。

茶园耕作、增施有机肥目的就是为茶树根系创造良好的适生条件,使呼吸作用等生理过程能正常进行。土壤通气状况能直接影响茶树根吸收矿质元素。

土壤板结,土层浅,地下水位高的共同特点是土壤通气不良。

凡是积水或地下水位高的地方,根系无氧呼吸代替了有氧呼吸,过多地消耗贮藏物质,物质的亏损就使能量代谢显著恶化,生命活动陷于停顿或紊乱状态,各器官组织变得软弱无力,而引起湿害症状。

湿害症状:茶树湿害也与其他作物一样,最初发生在根部,先是细很在短期内变黑,接着粗根也变黑腐烂,根部受到的影响就逐渐反映到地上部。另外,从生理上看,根系在缺乏氧气的情况下,氧化磷酸化会受阻碍,大大降低吸收水肥与利用水肥的能力。

呼吸作用与生态因素

茶树呼吸作用的强弱是受外因和内因综合影响的结果。

外因主要是经常变化的生态条件,如土温、气温、光、土壤条件,以及人为修剪、采摘、施肥等技术措施的影响。

内因则随品种、树龄、器官等的不同而变化。

外界条件对茶树呼吸作用的影响

茶树呼吸作用主要由自身内部运动规律所决定,但外部条件如温度、空气和水分也有很大影响。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因素的控制,影响茶树体内呼吸作用的强度和方向,从而使茶树代谢的调节和控制朝着有益于人们需要的方向发展。

主要外界因素

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浓度、栽培技术等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关系

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是植物体内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两个过程。

光合作用

CO2+H2O 植物体的有机物+O2

所谓栽培首先要培养好根系,土壤管理则是培养好根系的根本性措施。修剪必须要在根部贮藏营养较丰富时进行,否则达不到增强树势作用。经济系数是指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茶树的经济系数比较低,一般为0.2左右。原因:茶树为多年生作物,较大量的干物产量用于建成枝叶、老干和根系部分,形成幼嫩芽叶部分自然减少。

呼吸作用

第三章茶树水分生理

茶树整株含水量一般占全株重量的60%左右,嫩梢、根尖、幼苗等生命活动较强部分含水率往往达80%以上,新采收芽叶的含水量一般为70-80%。茶树生产一斤鲜叶需要耗水500-600斤,甚至千斤水之多,可见水是茶树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生活要素。

水分与茶树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水分状况不仅影响植株的物理状况,更重要影响其化学成分,从而影响了茶叶品质。例

如影响绿茶品质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蛋白质、氨基酸和咖啡碱的含量。

水分影响茶树生育,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从生理上分析,水分充足,新陈代谢旺盛,能量多,有效物质累积多,茶树芽叶数量和质量均有所提高。在干旱水分不足的情况下,叶子的氧化过程下降,这可以预测氧化酶活性也随之而下降。试验证明,茶园灌溉好,叶子含水多,多酚氧化酶均较高。

水分在体内运输概括来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短程运输

是从根毛到根部导管的运输,以及从叶脉导管到叶内间断的转运,主要靠细胞间吸水力的差异,这称为渗透运输。

第二种:长程输运

是输导系统液流的运输,水流通过木质部的导管和管胞。水分运输根压不是主要的作用,而是蒸腾拉力为主要关系。水分不断由叶部散失,便不断发生拉力。

蒸腾强度:又称蒸腾速度或称蒸腾率。就是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叶面积所消耗的水分。

茶树灌水的生理指标

茶园灌溉可提高产量和品质,已为实践所证实,但如何合理进行灌溉,增进收益,就必须依茶树的需水特性,要看当地气候降雨情况,同时要看土壤性质、地势、水位高低等而异。

合理灌溉的指标

不同时期的灌溉有不同的效果,而决定灌溉时期有不同的依据。

1、根据天气情况

包括季节时令、降水多少、气温高低、风力大小等。

2、根据土壤状况

包括土壤水分、土质、肥力、地温、地形和地下水位高低等。其中,土壤水分状况是决定茶园灌溉的主要依据。

1)根据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比决定茶园灌溉

2)根据土壤吸力决定灌溉

土壤吸力是土壤湿度的强度指标。土壤吸力越大,土壤能量水平低,土壤越干,土壤水分就越不容易被茶树所吸收。它可以直接反映出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3、根据茶树生长状况

要充分发挥灌溉效益还应从茶树本身着眼,因为灌溉的真正对象是茶树而不是土壤,可以根据茶树水分临界期事先拟好灌溉方案,但因不同年份的气象条件不同,不同地块茶树生长情况不同,执行中经常有所变动,所以,人们摸索出根据当时当地茶树生长情况,决定灌溉时期。

第四章茶树营养生理

氮、磷、钾、钙称为四要素,消耗量最多,因此常常需要增施肥料不断加以补给。

氮:3.5-5.8%

1、直接或者间接影响茶树的代谢活动和生长发育

2、是氨基酸、蛋白质、酶、辅酶、核酸等化合物的成分

3、促进根的生育和茎叶的繁茂

4、促进养分的吸收和旺盛的同化作用

磷:0.4-0.9%

1、是蛋白质的成分

2、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代谢,呼吸、光合和许多其他代谢过程中都极为重要

3、促进根的生育,吸收养分旺盛

4、促进淀粉的合成和叶绿素的机能

钾:2.0-3.0%

1、在代谢中起调节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所必须的成分

2、补日照不足,促进同化作用

3、促进根的生育,在气孔开闭中有增加渗透压而调节蒸腾作用

4、增强茶树对冻害、病虫害的抵抗力

钙:0.2-0.8%

1、叶绿素生长和碳水化合物运输所必须的成分

2、促进顶端分生组织,增强养分的吸收

3、几种酶的活化剂

4、强固组织、增加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茶树不同生物学年龄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是有规律的。

幼年期以扩大树体的营养生长为主,合成多于分解,在保证氮素的前提下,适当增施磷、钾肥,可为丰产树型打下良好基础。当茶树进入青壮年时期,可适当增施氮肥以增强树体的营养生长,抑制花芽形成至中、后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都趋盛期,合成和分解作用接近平衡,为保持树势,仍以提高氮素营养为主。

在茶树年周期中,以采叶茶园为例,对各种营养元素的吸收同样也是有所侧重的。

在我国大部分茶区茶树对氮素吸收大都是在4-11月份进行的,其中以4-9月吸收量较多。对磷的吸收,秋季最多,夏季次之,春季最少。对钾的吸收,夏季最多,秋季次之,春季最少。

第五章茶树的生长发育

发育的阶段性和生长的周期性。

按照茶树有机体一生的总发育周期看,大致可划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1、种子阶段

这是从配偶子形成开始,到种子萌发前所经历的阶段,为时约需一年左右。在配偶子生长发育过程中,内含物质不断增加,体积逐渐增大,直至果实成熟,才脱离母体而进入另一个生长发育阶段。

2、幼年阶段

茶树幼年阶段包括幼苗期和幼年期。由种子萌发到实生苗第一次生长休止,称为幼苗期,为时约4—5个月。幼苗第一次生长结束,经过2—3用的休止后,顶芽继续伸长,称为第二次生长。第二次生长开始,茶苗进入幼年期,此时个体能独立生活,叶片生育正常并已有品种的特性。同时生理机能逐渐增强,光合产物和根系吸收的矿质营养、水分等已能维持它本身生活的需要。

3、成年阶段

这个阶段可包括青年期和壮年期。茶树从第一次开花结实而达到性成热,有较多种子的产生,

同时分枝迅速增多,树冠不断扩大,达到基本定型程度,根系也更加发达,并向纵横发展,这段时期已属青年期,为时约3-5年。

树冠基本定型以后,茶树分枝层次、根系发育等各器官的生长发育和个体的生理机能均处于最佳状态,能保持一定的平衡,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都达到比较旺盛的时期。这个时期即为壮年期,在正常培育条件下,为时约20年以上,如栽培管理良娩也可持续到30-50年之久。成龄阶段是茶树栽培中最有经济意义的阶段,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一是地上部和地下部迅速发展浙趋稳定二是茶树进入了旺产时期

4、衰老阶段

茶树度过成龄便进入衰老阶段。在自然生长条件下,茶树寿命很长,壮年以后从什么时候开始转入自然衰老而死亡,还难肯定。

在栽培和采摘条件下,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不合理的采摘、肥培管理不当、自然灾害以及病虫侵害等致使茶树生活力降低,生理机能减弱,于是出现了一系列衰老的症状。

突出表现在树冠部分枝条干枯死亡,顶端分枝密集、细弱、多结节,新梢短小,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酶活性及根系吸收功能明显减弱,代谢能力普通降低,产量品质日趋下降。周期性

茶树整体的生长是各器官先后增长的综合,这些器官的生长过程有一定的周期性变化,同时整体的生长又与许多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有关,其中每一过程的速度又随时间而不同,由于这一系列变化与环境条件的变化密切相关,所以茶树就表现有昼夜的、季节的和一生的生长周期性。

在茶树生长发育过程中,通常把新梢轮次之间的间歇现象称为自然休眠(或称休止),而把越冬期间的休眠称为被迫休眠。

茶树的生长关系

(一)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生长关系

(二)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

(三)个体与群体生长的关系

第七章茶树剪、采的生理作用

第八章茶树激素在茶叶生产的应用

芽的异质性

茶树枝条上,从基部到顶端各叶位的芽,在分化生育过程中,由于内部的营养状况、外界条件和叶片大小不同,质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叫做芽的异质性。

完整word版生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30分) 1. 全身动脉血液变动在80-180mmHg范围内,肾血流量由于血管口径的相应变化,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属于 A. 自身调节 B. 神经调节 C. 正反馈调节 D. 体液调节 2. 有机磷农药中毒时骨骼肌痉挛的原因是 A. 乙酰胆碱释放增加 B.刺激运动神经末梢的兴奋 C.胆碱脂酶被抑制,乙酰胆碱在运动终板处堆积 2+内流.增加了CaD3. 低温、缺氧或代谢抑制,影响细胞的钠-钾泵活动时,将导致 A. 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B. 静息电位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C. 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D. 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4.血沉加快表示红细胞 A.通透性增大 B.脆性增大 C.悬浮稳定性差 D.可塑性差 5.柠檬酸钠的抗凝机理是 A.加强血浆抗凝血酶的作用 B.使血浆中的钙离子成为不易解离的络合物 C.抑制凝血酶活性 D.中和酸性凝血物质 6.甲状腺手术容易出血的原因是甲状腺含有较多的 A.血浆激活物 B.组织激活物 C.纤溶酶 D.抗凝血酶 7.某人的血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不凝集,此人血型为 A.A型 B.B型 C.O型 D.AB型 8.幼年时期缺乏生长激素将造成 A. 呆小症 B. 巨人症 C. 侏儒症 D. 肢端肥大症 9.在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 A.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B.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 C.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D.胸内负压促进回流 10.窦房结作为正常起搏点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心肌上部 B.0期去极化速度快 C.没有平台期 D.4期自动化去极化速度最快 11.室性期前收缩之后常出现代偿性间歇的原因是。

《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兴奋性:指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2.静息电位:细胞在安静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3.红细胞比容:指红细胞占血液的百分比。 4.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的的液体状态下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5.搏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收缩射出的血量。 6.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入动脉的血量称为每分输出量。它等于搏出量和心率的乘积。 7.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 8.血压: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9.肺泡通气量: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气体量,等于潮气量与无效腔气量之差乘以呼吸频率。 10.通气/血流比值:是指肺泡通气量与每分肺血流量的比值,正常人安静时,比值为0.84。11.肾小球滤过率:指每分钟两肾生成的原料量,正常成人安静时125ml/min。 12.渗透性利尿:若小管液溶质溶度升高时,小管液的渗透压随之升高。肾小管各段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这种利尿方式称为渗透性利尿。13.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发生功能接触的部位。 14.牵涉痛:内脏疾患引起体表特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15.激素: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 16.允许作用:一种激素对某种生理功能没有直接作用,但它存在可大大加强另外一种激素的这种生理作用,前一激素对后一激素的这种作用。 二.填空题 反应的基本形式:兴奋与抑制。可兴奋组织:神经、肌肉和腺细胞。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点有完 整性、绝缘性、双向性和相对疲劳性。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有: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特殊动力效应、精神活动。 促进蛋白质的激素:生长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性激素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作用:1. 维持身体平衡 2.调节肌紧张3. 协调随意运动。 血浆中的抗凝物质有抗凝血酶 3 蛋白C系统组织因子途径抑 制物肝素 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心肌收缩 力、重力和体位、呼吸运动、骨 骼肌作用。 淋巴生成的意义?1.回收蛋白 质 2.运输营养物质3.调节血浆 和组织液之间的液体平衡 4.防 御屏障的作用 呼吸包括外呼吸、气体在血液中 的运输、内呼吸。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作用调节大 小肺泡内压,维持大小肺泡表面 的张力容积稳定减少吸气阻力 防止肺水肿 主要的胃肠激素有促胃液素 促胰液素缩胆囊素抑胃肽 简述胃运动的方式 1.紧张性收 缩 2.容受性舒张3.蠕动 抑制胃排空的因素有肠-胃反射 肠抑胃素 三.简答题: 人体功能的活动的调节方式及 特点? (1)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 调节自身调节。 (2)神经调节作用迅速,准确, 短暂, 体液调节作用缓慢,但作用 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持久; 自身调节的作用较局限,可 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尚未参 与或不参与时发挥其调控作 用。 简述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形成的 机制? 神经细胞阈刺激或阈上刺 激,膜上大量钠离子通道被激 活,钠离子 大量内流,膜内负电位迅速减小 并消失,产生动作电位的上升 支。当促使钠离子内流的动力 (浓度差)和阻止钠离子内流的 阻力(电位差)达到平衡时,钠 离子净内流停止。此时动作电位 达到最大幅值,称为钠离子平衡 电位。钠通道开放时间很短,随 后失活关闭。此时膜上钾离子通 道开放,钾离子顺电位差和浓度 差向细胞外扩散,膜内电位迅速 下降,产生动作电位下降支。 血小板的基本功能:1. 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2.促进 生理性止血;3.参与血液凝固: 血小板能为凝血。因子的相互作 用提供磷脂表面。 简述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 素? (1.)肾血浆流量的改变; (2.)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的改变; (3.)滤过膜的改变,包括通透 性和面积两方面的改变。 简述尿生成的过程:肾小球 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 影响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 吸收的主要因素包括:小管液溶 质的浓度;抗利尿激素;醛固酮。 大量饮清水时,尿量有何变 化?为什么? 尿量增多。大量饮入清水→ 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渗透压 感受器抑制→抗利尿激素合成 和释放减少→远曲小管和集合 管对水的通透性降低→水的重 吸收减少→尿量减少。 严重呕吐及腹泻后尿量有 何改变,机制如何? 尿量减少。严重呕吐或腹 泻→机体水分丧失多→血浆晶 体渗透压增高→渗透压感受 器兴奋→抗利尿激素合成释放 增多→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 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另 外,机体水分丧失→循环血量减 少→容量感受器抑制,同时血浆 晶体渗透压增高→渗透压感受 器兴奋→抗利尿激素合成释 放增多→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 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 简单叙述视觉的二元学说 在人类的视网膜中,由于存在视 锥系统和视杆系统以上两种相 对独立的感光换能系统,分别管 理明视觉和暗视觉,这个理论被 称为视觉的二元学说 简述中枢抑制的分类 突触后抑制:1.传入侧支性抑制 2.回返性抑制 突触前抑制 简述突触传递兴奋的特征: 1.单向传递 2.中枢延搁 3.总和 4.兴奋节律的改变 5.后发放 6. 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 简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第一步:通过内源性、外源性激 活途径,激活因子X形成凝血酶 原激活物(Xa、V、PF3、钙离 子);第二步:凝血酶原激活物 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第三 步: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溶胶)

高数期末考试复习题(考试重点分析)

高数下-章节复习 一 解析几何 向量的内积外积计算,几何意义 例填空 已知b a b a ,,2,1==夹角为4 π,求b a + 例填空 设{}{ }3,,1,1,2,y b x a -=-= ,当y x ,满足 时,两向量垂直,当y x ,满足 时,两向量平行。 例证明 设平面π与两个向量j i a +=3,k j i b 4-+=平行, 证明向量k j i c --=62与平面垂直。 直线方程的计算 例解答 求过点()1,1,1-M ,且与直线? ??=++-=-+-093240632z y x z y x L 平行的直线方程 例解答 求过点()4,2,0,且平行于平面12=+z x ,23=-z y 的直线方程。 例解答 已知直线 451457-=-=-z y x 和平面0523=-+-z y x 的交点为0M ,在平面上求一条过0M 且和已知直线垂直的直线方程 平面方程的计算 例证明 证明直线p z z n y y m x x 000-=-=-落在平面0=+++D Cz By Ax 的充要条件是0=++Cp Bn Am 且0000=+++D Cz By Ax 例解答 求过直线12011--=-=z y x 且平行于直线2 1111z y x =-=-+的平面方程 夹角(向量的夹角) 例()()1,1,0,0,1,1==,则两向量之间的夹角为 ,以两向量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 距离(点到点,点到面,面到面,点到线) 例填空 已知两点()()2,0,3,1,2,421p p = 例解答 求点()1,1,2到平面01=+-+z y x 的距离 求旋转面方程,二次曲线,二次曲面的投影 例填空 曲面1222=--z y x 是由()绕()轴旋转而成

期末考试重点复习内容

复习应考指南 共分三个部分: 一、复习应考基本要求 二、复习应考资料及其使用 三、复习应考重点范围辅导 一、复习应考基本要求本学科是中央电大开放教育本科行政管理本科的必修课,课程结业考试实行全国统一考试。 (一)考试范围见中央电大“期末复习指导”各章的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二)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90 分钟 (三)试题类型 1、单项选择题 2、多项选择题 3、填空 4、名词解释 5、简答题 6、论述题 二、复习应考的资料及其使用 (一)平时作业:考试时约占30%的内容

(二)中央电大期末复习指导 (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习指导书》 三、特别提示及强调: (一)上述强调的三种复习资料缺一不可,共同构成期末考试内容。 (二)中央电大期末复习指导中的综合练习P19——P43 应是复习考试重点。本书P44——P62 有综合练习的部分答案。但名词解释被略。 (三)中央电大“期末复习指导“中综合练习的名词解释答案如下:(以下页码为教材页码) 一章:1、P4 2、P2 3、P10——P114、P45、P6 6 P6 7 、P68、P9 ——- 二章:1、P182、P19 - k 三章:1、P242、P263、P29 四章: 1、P30 2、P30 3、P39 4、P39 5、P39 6、P39 六章:1、 P552、P57 七章: 1、P59 八章: 1、P62 九章: 1、P68 2、P72 3、P69 4、P70 5、P70 6、P70 7、P70 8、P70 9、P7010、P76 11 、P7612、P77 十章: 1、P78 2、81 3、P82 4、P83 十一章:1、P882、P99

生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库(经典整理)

生理学试题库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反射: 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它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神经调节: 通过神经系统完成的调节。即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神经元的联系,对机体各部分的调节。 3.体液调节: 通过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细胞的代谢产物)完成的调节,包括全身性体液调节和局部性体液调节。 4.反馈: 由受控部分将信息传回到控制部分的过程。 5.负反馈: 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 6.正反馈: 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不断加强,直到发挥最大效应。 二、填空题 1.观察马拉松赛跑时心脏活动和呼吸的变化属(整体)水平研究。 2.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称(反射)。 3.激素或代谢产物对器官功能进行调节,这种方式称(体液调节)。 4.生理学的动物实验方法可分为(急性动物实验)和(慢性动物实验)。 5.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方式为反馈,它可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 6.体内在进行功能调节时,使控制部分发放信息加强,此称(正反馈)。 7.维持稳态的重要途径是(负反馈)反馈调节。 8.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中化学物质)完成的。 三、判断题 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主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等。 (√) 2.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射消失。 (√) 3.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是种族所共有的,生来就具备的反射活动。 (√) 4.自身调节需要神经中枢参与完成。 (×) 5.在取消了器官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后,将丧失调节能力。 (×) 6.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应消失。 (×) 五、简述题 1.生理学研究大致分为哪几个水平? 根据人体结构层次的不同,其研究大致可分为:①细胞、分子水平;②器官、系统水平;③整体水平。 2.简述负反馈及其生理意义。 负反馈是指反馈信息的作用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如兴奋→抑制;抑制→兴奋。其意义是使机体功能活动及内环境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 3.简述神经调节及其特点。 神经调节,是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它通过反射来实现。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的形式有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迅速、精确、短暂和局限。就整个机体的调节机制来看,神经调节在大多数情况下处于主导地位。 4.体液调节有哪些形式?其特点如何? 体液调节包括有①全身性体液调节,调节物质主要是激素,特点是缓慢、广泛、持久,调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功能。②局部性体液调节,调节物质是某些代谢产物,如CO2、乳酸、腺苷等,特点是较局限,作用是使局部与全身的功能活动相互配合和协调。 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易化扩散: 水溶性小分子物质在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转运,包括“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和“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2.阈强度: 固定刺激的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于某一适当值,引起组织或细胞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3.阈电位: 能触发细胞兴奋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4.局部反应: 可兴奋细胞在受到阈下刺激时并非全无反应,只是这种反应很微弱,不能转化为锋电位,并且反应只局限在受刺激的局部范围内不能传向远处,因此,这种反应称为局部反应或局部兴奋。其本质是一种去极化型的电紧张电位。 二、填空题 1.物质跨越细胞膜被动转运的主要方式有(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 2.一些无机盐离子在细胞膜上(通道蛋白质)的帮助下,顺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动。 3.单纯扩散时,随浓度差增加,扩散速度(增快)。 4.通过单纯扩散方式进行转运的物质可溶于(脂肪)。 5.影响离子通过细胞膜进行被动转运的因素有(膜的通透性),(膜两侧浓度差)和(膜两侧电位差)。 6.协同转运的特点是伴随(Na+)的转运而转运其他物质,两者共同用同一个(载体)。 7.易化扩散必须依靠一个中间物即(载体)的帮助,它与主动转运的不同在于它只能(顺)浓度梯度扩散。

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Ⅰ、名词解释(35个中任意抽5个) 一、阈强度:是在一定的刺激持续时间作用下,引起组织兴奋所必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二、环境:细胞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三、正反馈:凡是反馈信息和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同的反馈,称为正反馈,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 四、负反馈:凡是反馈信息和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反的反馈,称为负反馈,起纠正,减弱控制信息的作用。 五、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或离子借助膜蛋白的帮助,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方式。 六、被动转运:指物质从高浓度一侧到低浓度一侧(顺浓度差)的跨膜转运形式,转运不需要细胞代提供能量,其动力为细胞膜两侧存在的浓度差(或电位差)。 七、主动转运:主动转运指细胞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将小分子物质或离子从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逆浓度差)转运的方式。 八、极化:细胞在安静时,保持稳定的膜电位为负,膜外为正的状态。 九、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十、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暴发的一次迅速,可逆,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十一、阈电位:对神经细胞和骨骼肌而言,造成膜上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十二、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容积与全血容积的百分比。 十三、血型:根据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将血液分为若干型。 十四、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一次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一个心动周期。十五、心率: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称为心率。 十六、心输出量:每分钟由一侧心室收缩射出到动脉的血量。它等于每搏输出量×心率,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心输出量为5L/分。 十七、搏出量:一侧心室每一次搏动所射出的血液量。 十八、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末期容积的百分比。安静状态健康成人的射血分数为55-65%。 十九、心指数: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心指数为3.0-3.5L/分×平方米。 二十、中心静脉压:是指胸腔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正常成人约4-12cmH2O。 二十一、肺通气: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二十二、肺活量:指用力吸气后,再用力呼气,所呼出的气体最大的量。正常成人男性约为3.5升女性约为2.5升。 二十三、消化:指食物在消化道被加工、分解的过程。 二十四、吸收:指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以及水、无机盐和维生素,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 二十五、能量代:生物体物质代过程中所伴随能量的释放、转移、储存和利用的过程。 二十六、基础代率:机体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的能量代。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七章新闻图片编辑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新闻图片的种类及其地位 1.报纸上常见的图片种类 (1)照片 新闻照片就是以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为拍摄对象,再现新闻现场情景的照片,它可以作为独立的新闻报道出现在版面上,也可以配合文字报道一同编发。 (2)漫画 漫画在现代报纸上的使用非常广泛,有根据新闻事实进行艺术加工的新闻漫画,时效性较强,经常刊登在新闻版上;也有反映社会生活现象的社会性漫画,通常刊登在专刊副刊上;还有用来配合文字报道的图解式漫画以及连环漫画、幽默画等。 (3)图示 图示包括统计图表、示意图和新闻地图三类。 统计图表就是将统计数字制成表格图,便于读者集中阅读,一目了然。

示意图不但将统计数字集中绘制成图,而且用形象化的手法表示这些数据所说明的意义。 新闻地图则是根据标准地图,将新闻发生地的地理位置绘制成更加简洁明确的地图。 (4)图饰 图饰一般是用美术图案点缀和烘托报纸的报头、报眉、标题、栏题、版头或版面的其他部位,使整个版面更加美观生动,恰当地运用图饰还能使版面编排思想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 2.图片的地位与作用 (1)纪实性作用 作为独立报道体裁的新闻照片具有再现新闻现场、记载真实瞬间的作用,这类照片成为报纸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证实性作用 非独立使用的新闻照片与非新闻照片具有证实文字报道的作用,这类照片对新闻资源的充分发掘,对提高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具有重要意义。 (3)解说性作用 图表、示意图、新闻地图、漫画等能够以形象性的符号统计和描绘新闻报道中的某些内容,从而对相对比较枯燥的文字表述进行生动易懂的解释。 (4)装饰性作用 图片的形象性特征使其可以作为文字稿件的美化装饰手段。 (5)视觉冲击性作用 图片的形象性和直观性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与震撼力,这是文字报道所难以达到的。

生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精编版

生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 答案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30分) 1.全身动脉血液变动在80-180mmHg范围内,肾血流量由于血管口径的相应变 化,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属于 A.自身调节 B.神经调节 C.正反馈调节 D.体液调节 2.有机磷农药中毒时骨骼肌痉挛的原因是 A.乙酰胆碱释放增加 B.刺激运动神经末梢的兴奋 C.胆碱脂酶被抑制,乙酰胆碱在运动终板处堆积 D.增加了Ca2+内流 3.低温、缺氧或代谢抑制,影响细胞的钠-钾泵活动时,将导致 A.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B.静息电位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C.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D.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4.血沉加快表示红细胞 A.通透性增大 B.脆性增大 C.悬浮稳定性差 D.可塑性差 5.柠檬酸钠的抗凝机理是 A.加强血浆抗凝血酶的作用 B.使血浆中的钙离子成为不易解离的络合物 C.抑制凝血酶活性 D.中和酸性凝血物质 6.甲状腺手术容易出血的原因是甲状腺含有较多的 A.血浆激活物 B.组织激活物 C.纤溶酶 D.抗凝血酶 7.某人的血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不凝集,此人 血型为 型型 型型 8.幼年时期缺乏生长激素将造成 A.呆小症 B.巨人症 C.侏儒症 D.肢端肥大症 9.在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 A.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B.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 C.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D.胸内负压促进回流 10.窦房结作为正常起搏点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心肌上部 期去极化速度快 C.没有平台期 期自动化去极化速度最快 11.室性期前收缩之后常出现代偿性间歇的原因是。

生理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F

本科《生理学》期终考试试卷(2008年1月16日) 一.名词解释( ′× 分) γ 二 选择题( ′× 分) 能引起生物机体发生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统称为: 反射 兴奋 刺激 反应 阈值 机体内环境的 是指: 细胞内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细胞外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细胞内液化学成分相对恒定 细胞外液化学成分保持恒定 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相对恒定 当达到 时 膜两侧 浓度梯度为零 膜内侧 的净外流为零 膜外 浓度大于膜内 膜两侧电位梯度为零 膜内较膜外电位相对较正 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 ,钠泵运转可使 个 移出膜外 个 移入膜内 个 移出膜外,同时有 个 移入膜内 个 移出膜外,同时有 个 移入膜 个 移出膜外,同时有 个 移入膜内 近代生理学把 的定义理解为 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过程 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动作电位即 判断组织 高低常用的简便指标是 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刺激的频率 骨骼肌的 耦联不包括 电兴奋通过横管系传向肌细胞的深处 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导致终末池释放 肌浆中的 与肌钙蛋白结合 肌浆中的 浓度迅速降低,导致肌钙蛋白和它所结合的 解离 当肌浆中的 与肌钙蛋白结合后,可触发肌丝滑行 在强直收缩中,肌肉的 幅值变大 幅值变小 频率变低 发生叠加或总和 不发生叠加或总和 中,占时间最长的是

A.心房收缩期 .等容收缩期 .等容舒张期 .射血期 .充盈期 房室瓣开放见于 .等容收缩期末 .心室收缩期初 .等容舒张期初 .等容收缩期初 .等容舒张期末 正常心室功能曲线不出现降支的原因是 .心肌的静息张力较小 .心肌的伸展性较大 .心肌的伸展性较小 .心肌的贮备能量较多 .心肌收缩的潜在能力较大 心肌细胞分为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的主要根据是 静息电位数值 .动作电位时程长短 . 期去极化速度 .动作电位复极化速度 . 期有无自动去极 .下面关于心室肌细胞 通道的描述,正确的是 .非电压依从性 .激活和失活的速度都很快 .可为阿托品所阻断 .选择性不强,其他离子也可通过 .在去极化到 时被激活 当 的传入冲动增多时,可引起 .心迷走紧张减弱 .心交感紧张加强 .交感缩血管紧张减弱 .心率加快 .动脉血压升高 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其原因是 心肌是功能上的合胞体 .心肌肌浆网不发达, 贮存少 心肌的 特别长 .心肌有 ,会自动节律收缩 .心肌呈“全或无”收缩 肺内压等于大气压的时相是 呼气全程 吸气末期和呼气末期 呼气末期和吸气中期 吸气全程 呼吸全程 关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错误的描述是 减少肺泡内组织液生成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稳定肺泡容积 降低肺的顺应性 由肺泡Ⅱ型细胞所分泌 肺泡通气量是指 每分钟进出肺的气体量 进入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气体量 尽力吸气后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无效腔的气体量 氧解离曲线是反映 血氧含量与空气中 分压关系的曲线 溶解于血液中的 与 张力关系的曲线 血氧饱和度与血液中 分压关系的曲线 血红蛋白饱和度与 张力关系的曲线 血氧含量与血液中 分压关系的曲线 使氧离曲线右移的原因是 分压降低 值降低 值增大 温度降低 , 降低 关于通气 血流比值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安静时正常值为 比值减少意味着无效腔增大 肺底部动静脉短路增加 肺尖部无效腔增大 肺尖部动静脉短路减少 关于肺牵张反射的描述,下列错误的是 感受器位于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壁平滑肌层 传入神经是迷走神经 传出神经是迷走神经 使吸气及时转为呼气 反射中枢在延髓 关于唾液分泌的调节,错误的叙述是 唾液分泌的调节完全是神经反射性的 参与唾液分泌的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唾液分泌的初级中枢在延髓 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唾液分泌增加 交感神经对唾液分泌起抑制作用 下列各因素中,不能引起 分泌的是 灌注幽门部粘膜 肉汤灌注幽门部粘膜 扩张刺激幽门部粘膜 刺激迷走神经 食物刺激小肠上段粘膜 能促进胰腺分泌 大量水分和碳酸氢盐,而酶的含量少 少量水分和碳酸氢盐,而酶的含量也很少 少量水分和碳酸氢盐,而酶的含量很丰富 大量的水分,而碳酸氢盐和酶的含量很少 大量的碳酸氢盐,水分和酶的含量也丰富 关于 的生理作用,错误的说法是 胆固醇和卵磷脂都可乳化脂肪 可促进脂肪的吸收 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肝 在十二指肠可中和一部分胃酸 胆囊 在十二指肠也可中和一部分胃酸 下列哪项不是小肠分节运动的作用 使小肠保持一定的形状 促进化学性消化 促进吸收 推进食糜 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

审计学期末考试重点题目及答案复习

审计学期末考试重点题目及答案复习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审计学》结课考试复习要点试卷题型:一、单项选择题(10道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二、多项选择题(10道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三、判断题(10道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四、名词解释(5道题,每题3分,共计15分); 五、简答题(2道题,共计16分); 六、案例分析(1道题,19分)。 此部分要求重点掌握 一、案例分析 (一)M和N注册会计师于2012年12月10日至13日对甲公司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解和测试,并在相关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了解和测试的事项,摘录如下: (1)采购部根据经批准的请购单发出订购单。货物运达后,验收部根据订购单的要求验收货物,并编制一式多联的未连续编号的验收单。仓库根据验收单验收货物,在验收单上签字后,将货物移入仓库。验收单一联交采购部登记采购明细账和编制付款凭单,付款凭单经批准后,月末交会计部。会计部根据只附验收单的付款凭单登记有关账簿。 (2)会计部审核付款凭单后,支付采购款项。甲公司授权会计部的经理签署支票,经理根据已适当批准的凭单,在确定支票收款人名称与凭单内容一致后签署支票,并在凭单上加盖“已支付”的印章。 解析:

(1)验收单未连续编号,不能保证所有的采购都已记录或不被重复记录。应建议甲公司对验收单进行连续编号。 (2)付款凭单未附订购单及供应商的发票等,会计部无法核对采购事项是否真实,登记有关账簿时金额或数量可能就会出现差错。应建议甲公司将订购单和发票等与付款凭单一起交会计部。 (3)会计部月末审核付款凭单后才付款,未能及时将材料采购和债务登账并按约定时间付款。应建议甲公司采购部及时将付款凭单交会计部,按约定时间付款。 (二)CPA在审计A公司2011年度会计报表时,A公司财务主管提出不必抽查2012年付款记账凭证来证实2009年的会计记录,其理由如下:(1)2011年度的有些发票因收到太迟,不能记入12月份的付款记账凭证,公司已经全部用转账分录入账;(2)年后由公司内部审计人员进行了抽查;(3)公司愿意提供无漏记负债业务的说明书。 问题: 1. CPA在执行抽查未入账债务程序时,是否可以因客户已利用转账分录将2011年迟收发票入账的事实而改变原定程序 2. CPA抽查未入账债务是否因客户愿意提供无漏记债务说明书而受影响 3. CPA在抽查未入账债务的程序时可否因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而取消或减少 解析:

教育心理学 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第一章走进教育心理学 一、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二、教学过程的五个基本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三、教学过程的三个侧面: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 一、皮亚杰用图式来解释婴儿抓握、吸吮反射等这种认知结构。皮亚杰所说的适应技能包括同化和顺应 二、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 三、顺应:同化性的结构受到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 四、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与经验,语言和表象尚未发生。认知发展的两个成就:发展客体永恒性、合乎逻辑的目标定向行为。 2、前运算阶段(2—7岁) 运算是指内容的智力或操作。特点:能运用一些动作图式、能运用符号、思维不可逆、未获得概念守恒。自我中心主义、集体独白。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页脚内容1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思维可以逆转。掌握了守恒、分类和顺序排列运算的能力。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年) 这样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五、皮亚杰认为发展有四个因素: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以及平衡化。 六、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观、内化学说、最近发展区。 七、最近发展区: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叫做最近发展区。 八、埃里克森的心里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人格发展受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 九、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的八个阶段:信任对怀疑(18个月)、自主对羞愧(18个月到3岁)、主动对内疚(3—6岁)、勤奋对自卑(6—12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亲密对孤独(成年初期)、繁殖对停滞(成年中期)、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成年晚期)。 十、影响儿童社会化最主要的三个因素:家庭、同伴和教师。 第三章学生的个体差异 一、斯皮尔曼提出智利的二因素论即一般因素G和特殊因素S。 二、卡特尔将人的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页脚内容2

完整版生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1分,共计 30 分) 1. 全身动脉血液变动在80—180mmH 范围内,肾血流量由于血管口径的相应变 化,仍 能保持相对稳定,属于 A. 自身调节 B. 神经调节 C. 正反馈调节 D. 体液调节 2. 有机磷农药中毒时骨骼肌痉挛的原因是 A. 乙酰胆碱释放增加 B ?刺激运动神经末梢的兴奋 C ?胆碱脂酶被抑制,乙酰胆碱在运动终板处堆积 D. 增加了 CeT 内流 3. 低温、缺氧或代谢抑制,影响细胞的钠 -钾泵活动时,将导致 A. B. C. D. 4. 血沉加快表示红细胞 A. 通透性增大 B. 脆性增大 C. 悬浮稳定性差 D .可塑性差 5. 柠檬酸钠的抗凝机理是 A. 加强血浆抗凝血酶的作用 B. 使血浆中的钙离子成为不易解离的络合物 C. 抑制凝血酶活性 D .中和酸性凝血物质 6. 甲状腺手术容易出血的原因是甲状腺含有较多的 A. 血浆激活物 C.纤溶酶 7. 某人的血细胞与 血型为 A.A 型 C. O 型 8. 幼年时期缺乏生 长激素将造成 A. 呆小症 B. 巨人症 C. 侏儒症 D. 肢端肥大症 9. 在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 A. 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B. 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 C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D. 胸内负压促进回流 10. 窦房结作为正常起搏点的主要原因是。 A. 位于心肌上部 B. 0 期去极化速度快 C .没有平台期 D. 4 期自动化去极化速度最快 11. 室性期前收缩之后常出现代偿性间歇的原因是。 A. 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延迟发放 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静息电位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静 息电位绝对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B. 组织激活物 D. 抗凝血酶 B 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B 型血的红细胞不凝集,此人 B.B D.AB

大学期末复习试题资料整理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Ⅰ、名词解释(35个中任意抽5个) 一、阈强度:是在一定的刺激持续时间作用下,引起组织兴奋所必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二、内环境:细胞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三、正反馈:凡是反馈信息和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同的反馈,称为正反馈,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 四、负反馈:凡是反馈信息和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反的反馈,称为负反馈,起纠正,减弱控制信息的作用。 五、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或离子借助膜蛋白的帮助,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方式。 六、被动转运:指物质从高浓度一侧到低浓度一侧(顺浓度差)的跨膜转运形式,转运不需要细胞代谢提供能量,其动力为细胞膜两侧存在的浓度差(或电位差)。七、主动转运:主动转运指细胞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将小分子物质或离子从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逆浓度差)转运的方式。 八、极化:细胞在安静时,保持稳定的膜内电位为负,膜外为正的状态。 九、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十、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暴发的一次迅速,可逆,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十一、阈电位:对神经细胞和骨骼肌而言,造成膜上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十二、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容积与全血容积的百分比。 十三、血型:根据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将血液分为若干型。 十四、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十五、心率: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称为心率。 十六、心输出量:每分钟由一侧心室收缩射出到动脉的血量。它等于每搏输出量×心率,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心输出量为5L/分。 十七、搏出量:一侧心室每一次搏动所射出的血液量。 十八、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安静状态健康成人的射血分数为55-65%。 十九、心指数: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心指数为3.0-3.5L/分×平方米。 二十、中心静脉压:是指胸腔内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正常成人约4-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 点总结完整版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通信原理》考试重要知识点 第1章绪论 掌握内容:通信系统的基本问题与主要性能指标;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信息量、平均信息量、信息速率。 熟悉内容:通信系统的分类;通信方式。 了解内容:通信的概念与发展; 基本概念 1、信号:消息的电的表示形式。在电通信系统中,电信号是消息传递的物质载体。 2、消息:信息的物理表现形式。如语言、文字、数据或图像等。 3、信息:消息的内涵,即信息是消息中所包含的人们原来不知而待知的内容。 4、数字信号是一种离散的、脉冲有无的组合形式,是负载数字信息的信号。 5、模拟信号是指信号无论在时间上或是在幅度上都是连续的。 6、数字通信是用数字信号作为载体来传输消息,或用数字信号对载波进行数字调制后再传输的通信方式。它可传输电报、数字数据等数字信号,也可传输经过数字化处理的语声和图像等模拟信号。 7、模拟通信是指利用正弦波的幅度、频率或相位的变化,或者利用脉冲的幅度、宽度或位置变化来模拟原始信号,以达到通信的目的。 8、数据通信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

9、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10、按照信道中传输的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可相应地把通信系统分为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11、模拟通信系统是传输模拟信号的通信系统。模拟信号具有频率很低的频谱分量,一般不宜直接传输,需要把基带信号变换成其频带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频带信号,并可在接收端进行反变换。完成这种变换和反变换作用的通常是调制器和解调器。 12、数字通信系统是传输数字信号的通信系统。数字通信涉及的技术问题很多,其中主要有信源编码/译码、信道编码/译码、数字调制/解调、数字复接、同步以及加密等。 13、数字信道模型 14、通信系统的分类 1 、按通信业务分类分为话务通信和非话务通信。 2、根据是否采用调制,可将通信系统分为基带传输和频带(调制)传输。 3、按照信道中所传输的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相应地把通信系统分成模拟通信系统和数 字通信系统。 4、按传输媒质分类,可分为有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两大类。 有线通信是用导线(如架空明线、同轴电缆、光导纤维、波导等)作为传输媒质 完成通信的,如市内电话、有线电视、海底电缆通信等。

管理会计期末考试重点复习题库

. 1.管理会计的定义和职能 (1)定义: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 a.属性:属于管理学中会计学科的边缘学科,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 b.范围:既为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目标服务,同时也为股东、债权人、规章制度制定机构及税务当局甚至国家行政机关等非管理集团服务。即其研究范围并不局限于企业,有扩大研究范围的倾向。 c.内容:既要研究传统管理会计所要研究的问题,也要研究管理会计的新领域、新方法,并且应把成本管理纳入管理会计研究的领域 d.目的: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方式方法,通过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制与 解释、传递等一系列工作,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并参与企业经营 管理。 (2)职能 ①计划:是对企业未来经济活动的规划,以预测、决策为基础,以数字、文字、图表等形式将管理会计目标落实下来,以协调各单位的工作,控制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考核各单位的工作业绩。 ②评价:对未来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对有关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确保所选用信息能够反映经济活动的未来趋势,揭示经济活动的内在比例关系,提供预测、决策的备选方案及相关的信息,并准确判断历史信息和未来事项的影响程度,以便选择最优方案。 ③控制:是对企业经济活动按计划要求进行的监督和调整。 a.企业应监督计划的执行过程,确保经济活动按照计划的要求进行,从而为完成目标奠定基础b.企业应对采取的行动及计划本身的质量进行反馈,以确定计划阶段对未来期间影响经济变动各因素的估计是否充分、准确,从而调整计划或工作方式,确保目标的实现。 ④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管理会计在确定各责任单位应负责任、赋予相应权利的同时,必须对其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考核,以确保企业有限资源的有效利用。 ⑤报告:向有关管理层汇报管理工作的进行情况和结果,是信息反馈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使管理者进行有效的控制。对象不局限于企业内部和管理层,也包括向企业外部有关方面提供适当的管理会计报告。 2.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①职能不同 a.管理会计是规划未来的会计,其职能侧重于对未来的预测、决策和规划,对现在的控制、考核和评价,属于经营者管理型会计 b.财务会计是反映过去的会计,其职能侧重于核算和监督,属于报账型会计 ②服务对象不同 a.管理会计主要向企业内部各管理层级提供有效经营和最优化决策所需的管理信息,是对内报告会计 b.财务会计主要向企业外部各利益相关者(如股东、潜在投资人、债权人、税务机关、证券监督机关等)提供信息,是对外报告会计。

马克思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的关系问题 D.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问题 2、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对物质范畴作出完整概括的是(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转化的原理 13、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 A )A. 毛泽东 B. 列宁 C. 马克思 D. 恩格斯 A.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事实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 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C .建立起彻底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 D.指明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古希腊哲学 B. 德国古典哲学 C. 英国古典哲学 D. 黑格尔哲学 5、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6、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着名诗句中所蕴含的哲理是(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主观性的统一 B. 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有限性的统一 C. 人的思维视野是不受空间限制的 D. 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相对性的统一 7、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D ) A. 运动性 B. 规律性 C. 可知性 D. 客观实在性 8、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 D A.是否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和愿望 ) B .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 C.是否符合理性原则 D .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9、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桔子等的关系是( A.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10、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写到:“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一述评所蕴含的哲理是( B ) D .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 ?要把握事物的度 C ?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11、 一寺院门口挂着旗幡,山风吹过,旗幡飘动。一和尚说是幡动,另一和尚说是风动,惠能说,不是幡动,不是风 动,而是心动。惠能的观点是( C ) A .唯物主义??????? B .辩证法 C .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12、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依据是 (B) B.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原理 C. 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2019年生理学期末考试

2019年生理学期末考试 所有答案请作答到“答题卡”,否则无效! 二、选择题(单选,1分/题,共计40分) 1、机体内环境是指 ( ) A.体液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D.血液 2、人体内最重要的调节机制是 (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正反馈作用 3、二氧化碳进入红细胞属于 ( ) A、载体扩散 B、单纯扩散 C、入胞作用 D、通道扩散 4、细胞内液中的主要阳离子是 ( ) A、Na+ B、Ca2+ C、K+ D、Fe2+ 5、毛细血管产生自发性出血现象主要是由于() A.白细胞减少 B.血小板减少 C.凝血因子减少 D.纤维蛋白原减少 6、血清中只含有抗A凝集素的血型是() A.B型 B.AB型 C.A型 D.O型 7、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313mosm/L,静脉注入0.9%NaCL溶液,血浆渗透压() A.升高 B.下降 C.红细胞皱缩 D.不变 8、某一体重60kg的健康成年人,其血液量约为() A.约为4500ml B.约为3500ml C.约为5500ml D.约为2500ml 9、导致血压立即下降,机体各生命活动受影响的一次急性失血量,是超过人体总血量的() A.10% B.20% C.30% D.40% 10.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缺少() A.铁 B.蛋白质 C.维生素B 12和叶酸 D.促红细胞生成素 11.肾性贫血是() A.缺乏铁质 B.缺乏维生素B 12 C.缺乏叶酸 D.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12.输血的原则是() A.A,B型不能互输 B.输同型血经交叉配血试验主,次侧均不能凝集为首选 C.紧急情况下O型可少量缓慢输给其他血型 D.AB型必要时可少量缓慢接受其他血型 E.以上都对 13、骨髓受到X线损害时的贫血是() A. 缺铁性贫血 B.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C. 再生障碍性贫血 D. 肾性贫血 E. 脾性贫血 14、血液中多种凝血因子的合成均在() A. 肝脏 B. 小肠 C. 血细胞 D. 骨髓 E. 心肌 15、输血时最不易找到合适给血者的血型是() A. Rh阴性O型 B. Rh阳性O型 C. Rh阳性 AB型 D. Rh阴性 AB型 16、肝硬化病人容易发生凝血障碍,主要是由于() A. 某些凝血因子缺乏 B. 维生素K缺乏 C. 凝血因子不能被激活 D. 血小板减少 17、心室内压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心室射血 B、心室肌舒缩 C、心室充盈 D、瓣膜开放 18、正常机体内,影响外周阻力的主要因素是() A、小动脉和微动脉的口径 B、血液粘滞性 C、微静脉的口径 D、血管长度 19、影响正常人舒张压的主要因素是() A、博出量 B、大动脉的弹性 C、循环血量 D、外周阻力 20、影响正常人收缩压的主要因素是() A、循环血量 B、博出量 C、心率 D、外周阻力 21、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敏感的人,适当压迫颈动脉可以产生() A、血压下降 B、心交感神经传出冲动减少 C、心迷走中枢紧张性增加 D、以上都对 22、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系统的最主要生理作用是() A、使心输出量增加 B、使外周阻力增大 C、使血管容量增大 D、使心肌收缩力增强 23、血液进出心腔按一定方向流动取决于() A、重力作用 B、心室肌收缩 C、心房、心室依次收缩 D、压力差与瓣膜开启状态 24、交换血管是指() A、大动脉 B、小动脉及微静脉 C、毛细血管 D、静脉 25、心脏射血时,大动脉内所呈现的最高压力称() A、收缩压 B、舒张压 C、脉搏压 D、平均动脉压 26、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在() A、脊髓 B、延髓 C、下丘脑 D、大脑皮层 27、大量输液对心肌负荷的影响是() A、增加心肌前负荷 B、增加心肌后负荷 C、降低心肌前负荷 D、对心肌负荷无影响 28、严重肾病时,尿蛋白增多引起水肿的原因是() A、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B、有效滤过压增加 C、血浆胶体渗透压显著下降 D、淋巴回流减少 29、右心衰竭时组织液生成增加而致水肿,主要原因是() A、毛细血管血压增高 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组织液静水压降低 D、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增高 30、血浆蛋白减少时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是() A、淋巴回流减少 B、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D、有效滤过压增大 31、肺通气的原动力是() A.肺本身的舒缩活动 B.肺内压于大气压之差 C.肺内压的变化 D.呼吸肌的舒缩活动 32、某人的潮气量500ml,呼吸频率为14次/分,肺泡通气量为() A.3000ml B.5000ml C.4000ml D.5500ml 33、产生和维持正常呼吸节律的中枢位于() A.脊髓和延髓 B.延髓和脑桥 C.脑桥和间脑 D.脑桥和下丘脑 34.呼吸中枢的正常兴奋性依赖于() A.高浓度的CO 2 B.正常浓度的CO 2 C.缺氧 D.H+的浓度 35.机体缺氧时最早受损害的是() A.心肌 B.肾脏 C.肝脏 D.脑 36、胃排空速度由快到慢的物质依次是() A.糖、脂肪、蛋白质 B.脂肪、糖、蛋白质 C.糖、蛋白质、脂肪 D.蛋白质、脂肪、糖 37.营养物质的主要吸收部位是() A.口腔 B.胃 C.十二指肠和空肠 D.回肠 38.滥用广谱抗生素可造成那两种维生素缺乏() A.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A B.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 C.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D D.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K 39.胃蛋白酶原转变为胃蛋白酶的激活物是() A.Cl- B.HCl C.Na+ D.K+ 40.排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 A.脊髓胸段 B.脊髓腰骶段 C.延髓 D.脑桥及中脑 二、名词解释(5分/题,共计20分) 1、肺泡通气量: 2、排泄: 3、反射: 4、肾糖阈: 三、问答题(20分/题,共计40分) 1、气胸有什么危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