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 1古诗词三首《忆江南》古诗内容 新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 1古诗词三首《忆江南》古诗内容 新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 1古诗词三首《忆江南》古诗内容 新人教版

忆江南古诗内容

《忆江南》,本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望

江梅》《春去也》《梦游仙》《安阳好》《步虚声》《壶山好》《望蓬莱》《江南柳》等。以下

是小编收集的古诗相关内容,欢迎查看!

定格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双调

欧阳修《望江南·江南蝶》

江南蝶,斜日一双双。

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

天赋与轻狂。

微雨后,薄翅腻烟光。

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

长是为花忙。

词牌介绍

《忆江南》,本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望江梅》《春去也》《梦游仙》《安阳好》《步虚声》《壶山好》《望蓬莱》《江南柳》等。《金奁集》入“南吕宫”。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衬字者。至宋人多将其叠为双调。

晚唐段安节《乐府杂录》中记载:“《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谢秋娘

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李德裕(787—849)为晚唐人,然盛唐玄宗(685—762)

时教坊已有此调名,玄宗末年崔令钦所著《教坊记》“曲名”下录有《望江南》。王国维曾据此

以辩此调不始于李德裕,《乐府杂录》所言不确。任二北《敦煌曲初探·后记》则说明盛唐时已

有《望江南》调作“三、五、七、七、五”者,并举天宝十三载崔怀宝赠薛琼琼一首为例,崔怀

宝《忆江南》词云:“平生愿,愿作乐中筝。得近玉人纤手子,砑罗裙上放娇声。便死也为荣。”其平仄、叶韵、句法均与中唐白居易所作的三首《忆江南》词同。明·杨慎《词品》卷一云:“《望江南》,即唐法曲《献仙音》也。但法曲凡三叠,《望江南》止两叠尔。白乐天改法曲为《忆江南》。”陈旸《乐书》云:“法曲兴于唐,其声始出清商部,比正律差四律,有铙、钹、钟、磬之音。”据以上诸说,《望江南》之名始自盛唐开元天宝年间,且既关法曲,又关教坊曲。后白居易依此调作《忆江南》三首,因第一首首句云“江南好”,故又名《江南好》。此外,因

刘禹锡词有“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句,故又名《春去也》。温庭筠词有“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句,故又名《望江楼》,皇甫松词有“闲梦江南梅熟日”句,故又名《梦江南》《望江梅》。

宋代常有将两首《忆江南》分作上下阙,成为一双调者。如王安石词九首,每首第一句均为“安阳好”,见《全宋词》卷九十八,故此调亦名《安阳好》。张鎡则以此调作《梦游仙》多首,见《全宋词》卷二百八十一。其《纪梦》一首有“飞梦去,闲到玉京游”之句,故此调又名《梦

游仙》《步虚声》等。

古诗品读

《忆江南》全首五句,最要注意的是末了一句。这里举皇甫松的两首作比较。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画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

开头“兰烬”指灯花。灯残了,屏风上画的红蕉颜色也黯淡了,是说已是夜深时候。下三句

写梦境:在梅雨时节听画船的笛声,十四字概括地写出了江南水乡的光景,真象一幅名画。但是

不无缺憾的是,这十四字若作为一首七绝的后半首,是韵味无穷的好诗;但作为《梦江南》,后

面着一句“人语驿边桥”,便嫌全首情景不集中,难免“蛇足”之讥。这个调子的结构同《浣溪沙》一样,最忌末了拖一个孤另另的尾巴。

皇甫松另一首却写的恰好:

楼上寝,残月下帘旌。梦见秣陵惆怅事,桃花柳絮满江城,双髻坐吹笙。

这词开头写夜景,后三句写梦境,和前首作法全同。其所以胜过前首的,是末句紧接上两句,构成一个美好意境。“双髻”以局部见全体,写出整个美人的形象。“桃花柳絮”和笙声似无必

然的联系,不同前首的笛声和雨声密切相关,但它的意境是相通的。唐人郎士元有一首《听邻家

吹笙》七绝说:

风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无数花。

不见吹笙之人,而想象笙声出于无数碧桃之下,这是以碧桃之艳形容笙声之美,以色写声,

是艺术意境之所谓“通感”。这词以“桃花柳絮满江城”作背景,写吹笙的人,也有同样艺术效果。并且它用一个旖旎风光的回忆场景,反点第三句的“惆怅”,手法意象更曲折幽美了。

《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皇甫松这两首是写“梦”,温庭筠有一首是写“望”,也是晚唐词里的名作: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

白苹洲。

这是写一个女子盼望她的情人而终于失望的心情。她希望眼前过去的船只,必有一只是载她

的情人归来的,然而望到黄昏,依然落空。于“过尽千帆”句之下,用“斜晖脉脉”七字作烘托,得情景相生之妙。“过尽千帆”是写眼前事物,也兼写情感,含有古乐府“天下人无限,慊慊独

为汝”的意思。清代谭献词:“红杏枝头侬与汝,千花百草从渠许。”也同此意。

“斜晖脉脉水悠悠”不仅仅是景语,也用它来点时间,联系开头的“梳洗罢”句,说明她从

早到晚,已是整整望了一天了。也兼用它来表情(王国维《人间词话》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斜晖脉脉”可以比喻她对情人的脉脉含情,依依不舍。“水悠悠”是指无情的他,象悠悠江水,

一去不返。“悠悠”在这里是形容无情,如“悠悠行路心”,是说象过路的人对我全不关心。这

样两面对比,才逼出下文“肠断白苹洲”的“肠断”来。若仅作泛泛景语看,“肠断”二字便没

有来路,并且使全首结构松懈,显不出这末句“点睛”的作用。我以为,就这一词看,应如此体会,就温庭筠这一作家的人事部作品风格看,也应如此体会(温词手法都很精深细密,与韦庄清

疏之作不同)。

这词字字精炼,陪衬的字句都有用意:如开头的“梳洗罢”,也不是虚设之辞,含有“女为

悦己者容”的意思。古时人采苹花寄相思,末句的“白苹洲”,也关合全首情意。这好象电影中

每一场景每一道具,都起特写的作用。末了五字必不是泛泛填凑。但是若不体会上句“斜晖脉脉

水悠悠”七字情景交融之妙,则末句也会成为孤零零的尾巴,这样就辜负作者的匠心了。

前人对这个调的末句,大概有承上、总结、转折、伸明等几种作法。“双髻坐吹笙”是承上,“肠断白苹洲”是总结,至于作转折的,如杨慎《咏雪》:

晴雪好,万瓦玉鳞浮。照夜不随青女去,羞明应为素娥留。只欠剡溪舟。

末句忽作怅望不满之辞,却有不尽之意。他另有一首《咏月》,也同此作法:

明月好,流影浸楼台。金界三千随望远,雕阑十二逐人来。只是欠传杯。

末句伸明本意的,比如王世贞的一首:

歌起处,斜日半江红。柔绿篙添梅子雨,淡黄衫耐藕丝风。家在五湖东。

“柔绿”十四字是美句,末着“家在五湖东”五字,意韵更足,是伸明也是补足,在这个调

子里,似乎更胜于李煜的“花月正春风”。

古诗三首忆江南教案

古诗三首忆江南教案 忆江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4.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激发热爱古诗词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解题入情 1、导入: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2、介绍“江南” :关于“江南”究竟在什么地方,不同的 朝代有不同的说法:现在一般指长江中下游,长江的南岸;白居易笔下的江南,指的是苏州与杭州一带。 3、课件出示江南的一些风景图。 师: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自古以来,江 南,就以她的美丽和富饶,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墨客,

他们游历江南,写下了大量歌咏江南的诗词。其中,流传最广, 影响最大的当数白居易的这首只有27个字的《忆江南》。 那么,这首《忆江南》,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独特魅力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眼中的江南。 4.板书:忆江南 5、课件出示本词。(齐读本词) 6.解题:"忆"是什么意思?说说忆江南的意思。 (i寺人回忆.追忆江南) 7.了解"词"与"词牌与前两首诗比较一下, 这首词有什么不同?(词与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两 颗明珠。词兴起于晚唐.繁荣于宋朝,它的句式有长有短, 能比较灵活地反映作者要表达的内容与思想情感。词有不 同的"词牌S "忆江南"就是其中之一。 二.初读釋义,感知促情 1.学生自由练读(4-6)f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 注意读准〃谙”; ◎熟悉,精通:~练。~悉。~晓。~达。深~医道。 ◎熟记,背诵:~记。~诵。一贤便 "蓝":在这里用来形容江水深绿的景象。 2.指名读。指导读出节奏。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乡村四月【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鹧鸪天?送人【南宋】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四时田园杂兴【南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使至塞上【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将至桐城【清】王士禛 溪路行将尽,初过北峡关。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 乡信凭黄耳,归心放白鹇。龙眠图画里,安得一追攀。 登快阁【北宋】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游山西村》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金缕衣无名氏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②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音同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hè)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忆江南

【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第一篇词的教学,是第十册第一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词牌原名《望江南》,其后又有《谢秋娘》、《梦江南》、《望江梅》等许多异名。白居易则即事名篇,题为《忆江南》。这首词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的有力的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设计思路】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词。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以“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的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1.示范读激趣 通过范读,引领学生懂得怎样读书,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学生“听”的能力,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如在开头以优美的导言和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的向往之中,进而有一种渴望要了解这首词的心情,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2.品味读悟情 古诗词的语言精练,文字精美,短短的几十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因此古诗词教学要注重品词品句,在品词品句中感悟语言、熏陶感情。语言的感悟就是要培养语感,感悟到语言的精妙之处,语言的表达效果,语言的感情色彩。语言的感悟是“读”出来的,情感的熏陶也是“读”出来的。在本节课中,老师着重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每读一次都是一次不同的情感体验。 3.想象读入境 诗重感情,诗重想象,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古诗词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展现画面,在读中想象意境。如、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配乐朗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听着配衬得体的歌声、音乐,读着这优美的诗句学生的情感就悠然而生。再通过展开想象,把仿佛看到的、听到的情境、感受,用自己的诵读传达出来,从而化语言文字的符号为鲜活的画面,鲜活的意境。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导入: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2、揭题: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春”有关的文章——《忆江南》。 (1)简介诗人“白居易”。 (2)了解“江南”: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当然,我们台州也属于江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回味一下咱们江南的迷人风光吧!

忆江南 古诗范文

忆江南古诗范文 忆江南·江南好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译文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文章鉴赏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

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人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忆江南古诗]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四年级必背古诗词汇总

四年级上册必背古诗 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参考译文: 傍晚的时候心情不好,我赶着马车登上了乐游原。快要落山的太阳无限美好,只是已经接近黄昏了。 赠花卿 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参考译文: 锦城(成都)的管弦乐器每日热闹、错杂而又和谐地弹奏着,那悠扬动听的乐曲随风荡漾在锦江上,冉冉飘入白云间。这种曲子只应该在天上才有,人间又能听到几回呢?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参考译文: 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参考译文: 秋夜里的银白色的烛光冷清照映画屏,宫女手拿轻罗小扇扑打着飞萤。皇宫的石阶上夜色像水一样冰凉,可是宫女还静坐着仰望天上的牵牛织女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参考译文: 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千仞华山高耸上云天。陷入敌手的百姓流干了眼泪,盼望官军收复失地又过了一年。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参考译文: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的将士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参考译文: 在这个寂无人声的地方,芬芳的桂花轻轻飘落在地上。静静的夜晚,使这山林更加空寂、安静。月亮升起,惊动了正在树丛里睡觉的山鸟,它们清脆的叫声不时地在空旷的山涧中回荡。 采莲曲(其二)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人教版语文一到四年级古诗总汇

人教版一到四年级古诗总汇 【一年级】 画 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年级】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年级】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乞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忆江南 白居易古诗]白居易古诗忆江南的赏析

[忆江南白居易古诗]白居易古诗忆 江南的赏析 唐朝诗人白居易晚年所作,为追忆青年时期,漫游江南,旅居苏杭所感受到的江南盛景。三首忆江南,用几十个字将江南美景跃然眼前,令人心驰神往。诗人白居易古诗忆江南的赏析,我们来看看下文。 诗人白居易古诗忆江南的原文介绍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诗人白居易古诗忆江南的注释] 忆江南: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忆江南》共3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曾:曾经。 谙:熟悉。 江花:江边的花。胜,一作“似”。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此指蓼蓝。《旬子·劝学》:“青

出于蓝而青于蓝”。 [诗人白居易古诗忆江南的译诗、诗意] 江南美啊,对我来说江南的美景曾经是那么的熟悉。灿烂的阳光把江畔的野花照耀得比火还要红,春天的江水如蓝草一样碧绿清澈。这样的景色让我怎能不常常回忆呢? [诗人白居易古诗忆江南的赏析] 古语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流芳百世,那么这寥寥数语,文在何处?如何能“行”如此之远呢? 诗人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诗人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诗人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古诗词

四sì年nián级jí 上shànɡ册cè 鹿lù柴chái [唐tánɡ] 王wánɡ维wéi 空kōnɡ山shān不bù见jiàn人rén,但dàn闻wén人rén语yǔ响xiǎnɡ。返fǎn景jǐnɡ入rù深shēn林lín,复fù照zhào青qīnɡ苔tāi上shànɡ。

古ɡǔ诗shī三sān首shǒu 暮mù江jiānɡ吟yín [唐tánɡ] 白bái居jū易yì 一yì道dào残cán阳yánɡ铺pū水shuǐ中zhōnɡ,半bàn江jiānɡ瑟sè瑟sè半bàn江jiānɡ红hónɡ。可kě怜lián九jiǔ月yuè初chū三sān夜yè,露lù似sì真zhēn珠zhū月yuè似sì弓ɡōnɡ。 题tí西xī林lín壁bì [宋sònɡ] 苏sū轼shì 横hénɡ看kàn成chénɡ岭lǐnɡ侧cè成chénɡ峰fēnɡ,远yuǎn近jìn高ɡāo低dī各ɡè不bù同tónɡ。不bù识shí庐lú山shān真zhēn面miàn目mù,只zhǐ缘yuán身shēn在zài此cǐ山shān中zhōnɡ。

雪xuě梅méi [宋sònɡ] 卢lú钺yuè 梅méi雪xuě争zhēnɡ春chūn未wèi肯kěn降jiànɡ,骚sāo人rén阁ɡé笔bǐ费fèi评pínɡ章zhānɡ。梅méi须xū逊xùn雪xuě三sān分fēn白bái,雪xuě却què输shū梅méi一yì段duàn香xiānɡ。 嫦chánɡ娥é [唐tánɡ] 李lǐ商shānɡ隐yǐn 云yún母mǔ屏pínɡ风fēnɡ烛zhú影yǐnɡ深shēn,长zhǎnɡ河hé渐jiàn落luò晓xiǎo星xīnɡ沉chén。嫦chánɡ娥é应yīnɡ悔huǐ偷tōu灵línɡ药yào,碧bì海hǎi青qīnɡ天tiān夜yè夜yè心xīn。

《忆江南》古诗三首

《忆江南》古诗三首 忆江南- 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庭枕上看潮头。何日复重游! 忆江南- 其三 江南忆,其次是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何日复相逢! 意思都很好理解的。注意第二首诗中“山寺月中寻桂子”是引用了一个传说,传说中秋节晚上可以在宁静的寺院里听到月亮上桂花飘落的声音。第三首诗中“吴宫”指苏州,“吴娃”指苏州的美女。这诗是说苏州的酒好,美女和舞蹈更美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清晨日出的时候,江边盛开花朵颜色鲜红胜过火焰,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月圆之时山寺之中,寻找桂子,登上郡亭躺卧其中,欣赏那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吴宫,喝一杯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那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迟早会再次相逢。 注释 忆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

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谙(ān):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桂子:桂花。 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 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竹叶:酒名。即竹叶青。亦泛指美酒。 吴娃:原为吴地美女名。此词泛指吴地美女。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创作背景 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数首,是和白居易唱和的,所以他在小序中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此词在公元837年(唐文宗开成二年)初夏作于洛阳,由此可以推断出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词也应在开成二年初夏。 赏析 这三首词既是各自独立成篇又是互为联系的,必须把它们放在一起来分析。 第一首摄取一年之春的江南景色,写得生机盎然,色彩艳丽。“日出江花红胜火”一句刻画在初日映照下的江畔春花,红得胜过火焰。表现出春天花卉的生机勃勃之态,使人感到江南春色浓艳、热烈之美。次句说“春来江水绿如蓝”。春水荡漾,碧波千里,诗人更夸张地形容它比蓝草还要绿,这深浓的碧绿色,与上句日映江花的火红色相映发,便觉更加绚丽夺目。诗人敷彩设色,用色彩明艳的辞藻,很好地显示出江南春色的迷人之态,像作者这样长期居住在苏杭的人自然是“能不忆江南!”即便素未到过江南的人也会急欲一睹为快。 如果说第一首是对江南春色的客观的把握,总体的描绘,来表明“江南好”,那么第二、三首便是通过突出描绘苏、杭这两个被人喻为可同天堂媲美的地方来验证“江南好”了。古神话中有月中桂树的传说。《南部新书》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可见这寺中月桂的说法不过是寺僧自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练习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练习 1. 阅读《暮江吟》,回答问题。 暮江吟①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②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③月似弓。 注:①本诗大约是长庆二年白居易写于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②真珠即珍珠。③可怜:指可爱。 (1)《暮江吟》描写了四种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3)在《暮江吟》中作者把______比作______,因为他们都是______,把______比作______,因为他们的形状都是______。这两个贴切的比喻,抓住了事物的特征,形象的描写了江边美丽的月色景色,表达了诗人______的心情。 2. 读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回答 (1)将诗句补充完整。 饮湖上初晴后雨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2)诗中描写了西湖上的______ (3)写出下面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潋滟:______ 亦:______ 奇:______ 相宜:______ 3.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望洞庭 【唐】刘禹锡 ________________,潭面无风镜未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______,潭面无风镜未磨。______,______。 (2)“和”在诗中的意思是()

(3)“青螺”在诗中指的是() (4)诗人描写的是洞庭湖上______(时间)的美丽景色。 (5)诗人是站在______(填“远”或“近”)处来欣赏洞庭湖夜景的,从“______”这个词可以看出来。 4. 课外阅读。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②黄云:乌云。③曛: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 (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 5.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解释划线的字。 ①绿:______ ②还:______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 (3)本课中表达客居他乡,对家乡深切思念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 6. 快乐阅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诗人身在外乡有怎样的感受?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7. 书法秀。默写《三衢道中》你喜爱的诗句。 8. 按要求补充诗词及名言警句俗语。 (1)相对于春、秋、冬来说,古人关于夏天的诗词还不多。其实,古诗词中的夏天还是挺好的。比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的“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______,______;比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______,______。” (2)有些古诗,看起来描写的是物,实际上是在赞颂一种精神。比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______,______。《竹石》郑燮)又比如《石灰吟》(于谦)的“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______,______。” (3)六年的小学语文学习中,我们积累的一些名言警句,可以励志一生。比如普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至六年级古诗及译文

【四年级上册】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从正面看庐山、从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题:书写,题写。。各不同:不相同。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缘:同“原”,因为;由于。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赏析】“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心中所想)。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译文】不要笑话农家腊月做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当山和水不断重复时,我会怀疑无路可行的时候,忽然看见柳色暗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足:足够,丰盛。 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春天去古扬州。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辞:辞别。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早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沙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青翠欲滴与明朗。请君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只因为向西走出了阳关,就再也碰不到知己的老朋友了。 使:到某地;出使。 浥:(yì):湿润,沾湿。 客舍:旅店。 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君:指元二。 更:再。 故人:老朋友,旧友。 更尽:再喝完。

忆江南古诗教案【《忆江南》教案】

忆江南古诗教案【《忆江南》教案】 一、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歌曲《忆江南》,欣赏《欢乐的夜晚》。二、教学设计本课设计四个环节:看江南舞→看江南景→唱江南歌→听江南曲,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展开教学。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视、听、唱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意境美,学会歌曲《忆江南》,表达出对江南景色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2.通过欣赏《欢乐的夜晚》,学生能感受到乐曲所表达的情绪,对丝弦五重奏这种演奏形式有初步了解。 3.从诗、景、歌、乐、舞等方面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风光的秀美和江南音乐语言的甜美,激发学生对江南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愉快演唱歌曲《忆江南》,积极参与创编。 五、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准确演唱一字多音,用优美的声音背唱歌曲。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七、教学过程 (一)看江南舞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这节音乐课开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舞蹈视频。看的时候请思考:你觉得这段视频表现的是什么地方舞蹈?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 2.看舞蹈视频,教师配以解说词。 (二)赏江南景 1.看江南景视频。

师:江南好,江南美,明媚清澈的江南水、委婉缠绵的江南雨、纯净皎洁的江南月、悠久深厚的江南历史文化、江南的一切都吸引着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情怀,唐代诗人白居易就曾写下著名的《忆江南》。 2.生背《忆江南》,出示《忆江南》 (三)唱江南歌 1.听歌曲《忆江南》,听后说说歌曲给你的感觉。 师:江南好风景,江水绿如蓝,一方水土,一方风情,今天老 师想带大家一起来学习出生于江南的当代作曲家戴于吾先生作曲的《忆江南》。 2.用“lu”哼唱歌曲的旋律。 3.教师带领学生用柯尔文手势唱谱。 4.唱完说说歌谱中一共用到了哪几个音?(生答) 小结:歌曲中一共用了1、2、3、5、6五个音,这五个音分别 把他们叫做宫商角徵羽,这属于我们中国的五声调式。

必背古诗忆江南

必背古诗:忆江南 (点击上方的五个按键,经典解读) 必背古诗:忆江南 白居易 jiāngnánhǎo fēngjǐngjiùcéngān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rìchūjiānghuāhóngshènghuǒ 日出江花红胜火, chūnláijiāngshuǐlǜrúlán 春来江水绿如蓝, néngbùyìjiāngnán 能不忆江南? 作者背景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出生在新郑(今河南新郑)。他的诗风格平易清新,质朴自然,常以揭发当时政治上的黑暗现象和人民的痛苦生活题材,如《新乐府》、《秦中吟》等均为反映社会疾苦的优秀之作。其他如《长恨歌》、《琵琶行》等长篇歌行,传诵尤广。 注词释义 忆江南:词牌名。 谙:熟悉。 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蓝:蓝草,叶子青绿色的可以用来制作染料。 忆:怀念。 古诗今译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熟悉。日出时,江边红花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名句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是一幅五彩的画,画出了江南好。白居易虽出生在北方,但担任杭州刺史、苏州刺 史后,苏、杭的秀丽风景给他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回到北方以后他写了不少怀念旧游的作品,《忆江南》便是其中的代表作。这首诗开篇就感叹“江南好”,江南好,好在何处, 当然是一言难尽,而一首词的篇幅很小,容不得详细叙述,白居易在这里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显得十分鲜艳奇丽,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日出”二句对仗工整,色彩明丽,是一句广为后人传诵的名联。在作者笔下,江花与火 对照,花的红艳令人赞叹;描绘江水,绿、蓝并举,水色的碧绿深浓似在眼前。短短两句 十四个字,写尽了江南春日胜景。如此美丽的景色,怎能不使作者魂牵梦绕?因此,末句“能不忆江南”便自然流出,而作者对江南的忆念之情,对江南赞美之情也在不言中洋溢 出来。

人教版语文一到四年级古诗总汇完整版

人教版语文一到四年级 古诗总汇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人教版一到四年级古诗总汇 【一年级】 画 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年级】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年级】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古诗忆江南翻译赏析

古诗忆江南翻译赏析 《忆江南》作者是唐朝文学家白居易。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前言】 《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组词。第一首是总写对江南的回忆;第二首和第三首则是分别写对杭州和苏州的忆念、向往。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和女性之美,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 【注释】 ⑴忆江南: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诃体之一。 ⑵谙:熟悉。 ⑶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⑷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翻译】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

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赏析】 第一首词中,作者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白居易用的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一幅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 这首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b/597htm。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古诗背诵大全

古诗背诵大全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乡村四月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鹧鸪天·送人南宋·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四时田园杂兴南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使至塞上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将至桐城清·王士禛 溪路行将尽,初过北峡关。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 乡信凭黄耳,归心放白鹇。 龙眠图画里,安得一追攀。 登快阁北宋·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金缕衣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音同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hè)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忆江南古诗

忆江南古诗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忆江南古诗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注释: 1、忆江南:既是标题,也是词牌名。 2、旧曾谙:从前很熟悉。 3、江花:江边的花。 4、蓝:蓝草,叶子青绿,可制染料。 译文: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题解:

白居易曾在江南杭州和苏州做官,很受当地群众的爱戴。这首词是他回忆江南景物的作品,艺术上很有特色。 诗人早年因避乱来到江南,曾经旅居苏、杭二州。晚年又担任杭、苏刺史多年。江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也与那里的人民结下了深挚的友谊,直到晚年回到北方以后,仍然恋恋不已。《忆江南词》就是这种心情下的产物。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以后文人词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赏析: 古语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流芳百世,那么这寥寥数语,文在何处?如何能“行”如此之远呢?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

小学四年级古诗词大全

注:有的省份是小学五年,初中四年,而有的省份则是小学六年,初中三年,本页面仅以小学六年进行小学古诗归纳。且各省教材有所不同,仅以“人教版”为参考标准。 小学四年级古诗共计10篇,上册4篇,下册6篇。 上册:《题西林壁》《游山西村》《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题西林壁》作者:苏轼(宋代诗人)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作者:陆游(宋代诗人)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唐代诗人)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作者:王维(唐代诗人)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下册:《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 《独坐敬亭山》作者:李白(唐代诗人)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无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忆江南》作者:白居易(唐代诗人)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乡村四月》作者: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作者:范成大(宋代诗人)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渔歌子》作者:张志和(唐代诗人)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古诗忆江南的诗意

古诗忆江南的诗意 楚辞忆江南的诗意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注释: 1、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 2、谙(音安):熟悉。 3、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译文: 江南是个好地方, 那里的景致我熟悉。 日出时,江中的滚浪比火不但红艳, 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 怎能让人悲伤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赏析: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

此句又已暗耍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编辑者出牧杭州 时的亲身体验与体验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或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配合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技巧渐变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无限作者对江南春色 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 情摇漾的编辑者境界中所。 要总结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精 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浙东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 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 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 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有所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 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 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因而江南的****,在白居易 的笔下,从初日,江花(可能是水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 烘染、呼应的手法而形成了我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 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