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安全护我成长》第7、8、9 三课 教学反思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安全护我成长》第7、8、9 三课 教学反思部编版

第7课生命最宝贵教学反思

本课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我的健康成长”里的第6条“体会生命来之不易,知道应该爱护自己的身体和健康。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关安全的常识,有安全意识和基本的自护自救能力”。本课从生命宝贵的角度奠定下第三单元的基础。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活泼好动的年龄,常常精力充沛,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但同时又缺乏自护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比较容易“闯祸”。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家庭和学校缺乏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和安全教育。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死亡”是个沉重、不吉利的词,因此人们会对儿童回避这一话题,儿童对死亡所知甚少。很多学校会进行安全教育,但是仅限于交通安全、防火防盗、自我保护等具体操作的层面,并没有把安全教育上升到生命教育的高度,从生命来之不易、生命不可重来的角度来讨论安全的话题。其实,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学会保护宝贵的生命,这既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情感基础,也是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所在。

本课由两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 我们的生命来之不易”从生命教育的角度入手,让学生体验母亲孕育自己的艰辛,了解父母养育、呵护自己付出的心血,认识到生命来之不易。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爱护身体珍惜生命”,目的是让学生思考可以通过哪些行为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想象身体受伤后面临的诸多困难,遭遇伤害甚至失去生命给家人带来的巨大创伤。由系列体验性活动,激发学生认识到生命来之不易,生命只有一次,因此我们更应该爱护身体,珍惜生命。

教学中应关注的问题

I.教师要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及其与安全教育的关系

本单元的题目是“安全护我成长”,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安全意识,提高面对意外情况时的应变能力利和自护能力。在学生的生活中,意外伤害事件和拐骗事件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要有爱护健康、珍惜生命的意识。这样,不仅可以在穿衣、吃饭、玩耍、交往的过程中都能贯彻爱惜身体、珍惜生命的原则,也能激发学生应对各种情境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重点突破:落脚于学生生活,落实宏大主题

教师可以找,些关于生命成长充满波折的小视频,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成长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教师请学生分享小时候的成长故事,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听到儿个同学的小故事,对于生命的成长,你有什么感受?”从而揭示主题。

教师可以有层次地组织教学,让学生体会怀孕妈妈不仅日常生活很不方便,还要忍受生理上的各种不适,以及心理上的担心与焦虑。因此,生命的孕育是一件既伟大又辛二苦的事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三单元)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三单元信息万花筒 第7课《健康看电视》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本课是统编版教材《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万花筒》的第一课。本课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在讨论、分享中发现电视带给我们的好处以及不科学、不健康的看电视方式带给我们的弊端。在讨论和分享中掌握一些健康看电视的原则和方法。 这一课旨在通过课堂的讨论和引导,让学生感受到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视给我们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些烦恼。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电视”,同时学会把握好“度”。 这一课的教学思路也为后面两课作了铺垫。 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板块:“神奇的‘宝盒’”引领学生分享交流自己喜欢的电视栏目来发现电视中的各种“宝贝”;“眼睛的‘抗议书’”主要通过一封眼睛的“抗议书”引出不科学的看电视方式对我们眼睛的伤害,以及对身体的其他伤害;“别让它抢走太多”,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电视虽然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但是需要我们“健康”地“寻宝”,不能因此而失去和家人的交流、和同伴的玩耍等,否则就是得不偿失。 【教学目标】 1.在分享中感受电视中蕴藏的各种“宝贝”。 2.在讨论中发现不科学的看电视方式会伤害眼睛,并能掌握健康的看电视方式。 3.在反思中寻找不健康的看电视方式还会给我们身体带来哪些其他的伤害。 4.在辨析中明白看电视的利与弊并制定健康看电视的简单约定。 【教学重点】 在分享中感受电视的好处与不健康看电视带来的弊端。

【教学难点】 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健康看电视。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神奇宝盒宝贝多 1.聊节目:你知道有哪些电视节目? 预设:《喜羊羊》《快乐大本营》《王牌对王牌》《名侦探柯南》…… 过渡:这么多的电视节目,你最喜欢哪一个?愿意把你喜欢的节目推荐给老师和同学们吗? 2.小组活动:请当“小小推荐员”,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推荐给组员,其他同学猜一猜。 (画画,做动作,唱歌,文字介绍……)再选取代表在班上进行推荐。 说理由:谁也喜欢看?(举手、起立、竖大拇指)为什么你们爱看这个节目呢? 预设1:因为我觉得动画片的人物特别可爱,很有趣。 预设2:电视剧的情节新奇,特别吸引人。 预设3:综艺节目非常搞笑,里面有许多好玩的游戏。 过渡:是啊,电视就像一个神奇的“宝盒”,能够幻化出一个个不同的神奇的世界。 一起来欣赏吧。 3.微课:《神奇宝盒宝贝多》 追问:你看过宝盒中的节目吗?你的心情怎样?有什么感受? 预设1:我看过《喜羊羊》,看的时候我很开心。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级上册 第五课

八年级xx与法治上册5.3善用法律 1.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________,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有法律服务所、__________、公证处、__________等。 2.诉讼是__________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__________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__________. 3.诉讼俗称“打官司”。下列关于诉讼理解不正确的是() A.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 B.诉讼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C.受到不法侵害,我们只能通过诉讼手段维护合法权益 D.行政诉讼是解决行政纠纷的重要途径 4.下列能给我们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有() ①法律服务所②律师事务所③公证处④居民委员会⑤法律援助中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5.据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农民工在受到不公平对待时,约63%的人表示气愤,约60%的人会选择“不干了或忍气吞声”。对此,你给农民工的正确建议是()A.到当地政府部门静坐抗议B.到劳动仲裁机构提起诉讼 C.可通过诉讼途径维护权益D.利用网络发泄自己的不满 6.教育部颁布了新的《中小学生守则》,把“见义勇为,敢于斗争”予以删除。 这一做法() A.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B.表明不需要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 C.要求青少年更应该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D.违反xx和法律,是不合理的 7.小林放学回家时,看见一歹徒骑摩托车实施抢劫,当即报案,并向公安部门提供了歹徒的相貌特征、车牌号和去向,公安部门根据小林提供的线索很快抓获了犯罪嫌疑人。这说明() A.小林是未成年人,不应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B.公民有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责任 C.青少年要奋不顾身地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D.及时报告公安机关,是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唯一有效方法 8.中学生孙某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一辆货车撞伤,永远失去了右腿。孙某的父母为此痛心不已,他们找到肇事司机要求赔偿,但该司机对此置之不理,孙某的父母想起诉他,可对法律知识又知之甚少。 (1)孙某的父母可以寻求哪些机构的帮助? (2)孙某的父母可以通过哪些手段来维护儿子的合法权益? 答案 1.法律救助律师事务所xx中心 2.人民法院最xx最后屏障 3.C 4.C 5.C 6.C 7.B 8.(1)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中心等 (2)①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②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2020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第五课多元文化“地球村” 1、世界文化的特点:丰富性和多样性。P57 2、节日是一种习俗,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往往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 3、怎样看待文化差异?P59 文化存在差异,不分优劣,各有千秋。每一种民族文化都有自由生存发展的权利,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都蕴含着人类文明的成果。如果这些文化上的差异不复存在,世界将会变得单调而毫无生气。 4、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全球化不应导致文化的单一。在全球化中,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应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展局面。 P59 5、如何对待文化差异?(面对文化差异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加强沟通,既尊重本民族的文化价值,又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价值,平等交流,相互学习。我们主张各国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多样性,共同繁荣进步。 6、对待不同文化,采取什么样的态度?P60 面对不同的文化,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要善于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要加强沟通,平等交流,互相学习。既尊重本民族的文化价值,又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价值,体现一种全球意识、开放的胸怀、崇高的精神。 7、怎样对待外来文化? 我们在走向世界的同时,千万不能迷失自己,不能推动失去自身的独特性,要珍爱自己的精神家园,不能照抄照搬,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学习借鉴优秀的外来文化,抵制腐朽落后的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8、怎样对待中华文化? ①保护本民族的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②在走向世界的同时,千万不能迷失自己,不能推动失去自身的独特性,要珍爱自己的精神家园;③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 9、如何做友好往来的使者?p64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上)第五课《做守法公民》知识点归纳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上)第五课《做守法公 民》知识点归纳 1、法律的作用? (1)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 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 向,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 (2)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违法行为的含义、分类: 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 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较轻微,称为一般违 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最严重的一种违法行为,是犯罪。二者都要承担 法律责任。 违法的种类一览表 含义触犯法律法律责任常见违法现象(事件) 民事违法行为违反民事法 律法规的 行为 民法通则、合 同法、消费者 权益保护法、 物权法 承担民事 责任 如民事赔偿、借贷不 还、侵犯消费者合法 权益等侵犯他人民事 权利或者撕毁合同 行政违法行为违反行政管 理法规的 行为 治安管理处 罚条列、交通 管理法规、义 务教育法、劳 动法、环境保 护法 受到行政 制裁,包括 行政处分 与行政处 罚 扰乱公共场所秩序、 殴打他人、谎报险情、 破坏铁路封闭网、污 染环境、使用童工、 不让子女接受义务教 育等 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违法行为情 节严重,对社 会危害很大, 触犯刑法,应 受到刑法处 罚的行为 刑法应受到刑 罚处罚(主 刑与附加 刑) 抢劫、盗窃、故意杀 人、绑架、投毒、 贩卖毒品等重大刑事 犯罪 3、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1)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1 道德与法治教学教案 道德与法治练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 第六课 师生之间 1、 教师的职业有什么特点? 答:(1)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2)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3)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4)时代在发展,教师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天的教师要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好老师的标准) 2、 为什么老师会有不同的风格? 答:由于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差异,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3、面对不同风格的老师,我们应该如何做? 答:(1)承认老师的差异 (2)发现不同风格老师的优点 (3)了解老师教育行为的目的 (4)主动交往 (5)尊重老师的“不同”,学会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 4、如何理解“教学相长”? 答: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一方面,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另一方面,我们与老师交流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教”。 5、怎样建立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怎样才能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答:(1)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有助于我们与老师相互交流。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既是对老师的积极反馈,也是师生共同学习的新资源;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学习成果,可以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6、怎样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答:(1)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2)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3)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4)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7、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是怎样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答: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是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 8、如何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答:(1)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是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2)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3)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 第七课 亲情之爱 1、家意味着什么? 答:(1)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2)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3)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4)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2、为什么要孝亲敬长?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_第五课 做守法公民 教案

第1课时法不可违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认识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的危害。 2.能力目标:认识各种违法行为,远离一般违法行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违法无小事。 2.教学难点: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教学方法 1.教师提出问题,进行问题导学。 2.学生阅读教材,自主互助学习。 3.教师制作课件,用多媒体讲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阅读教材46-48页运用你的经验、探究分享、相关链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回答以下问题。 (1)青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发生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2)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的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2.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二、讲授新课 (一)违法无小事 1.学生阅读教材46页、48页的第一、二、三、四、五自然段,同学间自主互助学习,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违法行为? (2)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哪几类? (3)一般违法行为包括哪些违法行为? 2.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展示更多关于违法无小事的图片,讲解违法无小事。 (1)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2)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3)一般违法行为包括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 (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1.学生阅读教材49-51页探究分享、相关链接,教师提出问题。 (1)你自己和身边的同学有做过违法的事吗? (2)根据你的经验,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的行为违法吗? 2.学生阅读教材49到51页的人第一、二、三自然段,同学间自主互助学习,回答以下问题: (1)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什么违法行为吗? (2)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有哪些? (3)如何做遵章守法的好学生? 3.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展示更多违法行为的图片,讲解在生活和学习中如何做到不违法。 (1)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公民》知识点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公民》 第五课做守法公民 1、法律的作用? (1)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 (2)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违法行为的含义、分类: 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较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最严重的一种违法行为,是犯罪。二者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违法的种类一览表

3、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1)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2)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的义务,都是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4、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遵章守法,怎么做? (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5 、刑法的作用、内容: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2、犯罪的定义、基本特征: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严重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_做守法公民_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 第1课时法不可违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认识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的危害。 2.能力目标:认识各种违法行为,远离一般违法行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违法无小事。 2.教学难点: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教学方法 1.教师提出问题,进行问题导学。 2.学生阅读教材,自主互助学习。 3.教师制作课件,用多媒体讲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阅读教材46-48页运用你的经验、探究分享、相关链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回答以下问题。 (1)青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发生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2)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的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2.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二、讲授新课 (一)违法无小事 1.学生阅读教材46页、48页的第一、二、三、四、五自然段,同学间自主互助学习,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违法行为? (2)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哪几类? (3)一般违法行为包括哪些违法行为? 2.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展示更多关于违法无小事的图片,讲解违法无小事。 (1)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2)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3)一般违法行为包括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 (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1.学生阅读教材49-51页探究分享、相关链接,教师提出问题。 (1)你自己和身边的同学有做过违法的事吗? (2)根据你的经验,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的行为违法吗? 2.学生阅读教材49到51页的人第一、二、三自然段,同学间自主互助学习,回答以下问题: (1)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什么违法行为吗? (2)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有哪些? (3)如何做遵章守法的好学生?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精品教案

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 6.我们神圣的国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2.能力目标:学会看中国地图、行政区划地图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道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法学法】 教法:讲解法、情景体验法、多媒体教学法。 学法:合作交流、实践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学生准备: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教学环节】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 1.新课导入: 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祖国美丽风光的图片。(课件出示:祖国风光图片)然后想一想:看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谜语: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打一国家名称) 中国的版图像一只雄鸡,你知道我国的首都和全称是什么吗?是的,我们的祖国不仅风景秀丽,而且幅源辽阔,那我们的祖国到底有多大?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第三单元第一课《我们神圣的国土》。(板书课题) 2.目标解读: 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要达到的目标是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

陆疆域,行政区划。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3.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活动一:感受祖国疆域的辽阔 1.祖国在世界的位置。 在世界地图上找到中国的位置:我们的祖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祖国疆域的辽阔。 ①世界各大国面积比较。 ②中国与欧洲面积比较。 ③小结:中国陆地面积960多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 3.你还能用什么来说明我们祖国的疆域辽阔呢? 活动二:了解我国的邻国 1.引导学生找出我国大陆濒临的四大海域和最大的岛屿。 2.阅读《中国的疆域》图,一小组为单位找一找与中国陆上相邻的14个国 家和隔海相望的6个国家兵在图中圈出。 3.交流汇报。 4.小结: 四大海域:渤海、黄海、东海、南海。(自北向南) 我国第一大岛:台湾岛 14个陆上邻国: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活动三:省级行政区域 1.阅读《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图,看看我国都有哪些省,找找我国的自治 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你的家乡在什么地方?试着在图中找出来。 2.除了地图,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可以表现我国行政区的事物,你发现了吗?

2020年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第五课 第三框 善用法律(含答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5.3 善用法律 1.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________,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有法律服务所、__________、公证处、__________等。 2.诉讼是__________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__________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__________. 3.诉讼俗称“打官司”。下列关于诉讼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 B.诉讼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C.受到不法侵害,我们只能通过诉讼手段维护合法权益 D.行政诉讼是解决行政纠纷的重要途径 4.下列能给我们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有( ) ①法律服务所②律师事务所③公证处④居民委员会⑤法律援助中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5.据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农民工在受到不公平对待时,约63%的人表示气愤,约60%的人会选择“不干了或忍气吞声”。对此,你给农民工的正确建议是( ) A.到当地政府部门静坐抗议B.到劳动仲裁机构提起诉讼 C.可通过诉讼途径维护权益D.利用网络发泄自己的不满 6.教育部颁布了新的《中小学生守则》,把“见义勇为,敢于斗争”予以删除。这一做法( ) A.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B.表明不需要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 C.要求青少年更应该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D.违反道德和法律,是不合理的 7.小林放学回家时,看见一歹徒骑摩托车实施抢劫,当即报案,并向公安部门提供了歹徒的相貌特征、车牌号和去向,公安部门根据小林提供的线索很快抓获了犯罪嫌疑人。这说明( ) A.小林是未成年人,不应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B.公民有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责任 C.青少年要奋不顾身地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D.及时报告公安机关,是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唯一有效方法 8.中学生孙某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一辆货车撞伤,永远失去了右腿。孙某的父母为此痛心不已,他们找到肇事司机要求赔偿,但该司机对此置之不理,孙某的父母想起诉他,可对法律知识又知之甚少。 (1)孙某的父母可以寻求哪些机构的帮助? (2)孙某的父母可以通过哪些手段来维护儿子的合法权益? 答案 1.法律救助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中心 2.人民法院最权威最后屏障 3.C 4.C 5.C 6.C 7.B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 第一框延续文化血脉 1.(重点)中华文化的特点(P59)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2.中华文化的组成(P59)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 3.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的重要原因是什么?(P59) 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P6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5.中华文化的意义(价值)(P61) 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6.文化自信(P61-62) (1)(重点)坚定文化自信的必要性(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P62)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2)(难点)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62)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7.中华传统美德的价值(地位)(P62)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8.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P63) 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事准则,等等。 9.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P65) (1)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2)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身体力行。 第二框凝聚价值追求 1.(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P67)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爱国主义的本质: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P67) 3.在当今中国人民是具有哪些精神的人民?(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今的集中体现)(P67)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4.(难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P68)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第三单元师长情谊 第六课师生之间 1、教师的职业有什么特点? 答:(1)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2)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3)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4)时代在发展,教师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天的教师要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好老师的标准) 2、为什么老师会有不同的风格? 答:由于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差异,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3、面对不同风格的老师,我们应该如何做? 答:(1)承认老师的差异 (2)发现不同风格老师的优点(3)了解老师教育行为的目的(4)主动交往(5)尊重老师的“不同”,学会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 4、如何理解“教学相长”? 答: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一方面,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另一方面,我们与老师交流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教”。 5、怎样建立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怎样才能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答:(1)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有助于我们与老师相互交流。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既是对老师的积极反馈,也是师生共同学习的新资源;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学习成果,可以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6、怎样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答:(1)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2)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3)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4)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7、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是怎样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答: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是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 8、如何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答:(1)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是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2)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3)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 第七课亲情之爱 1、家意味着什么? 答:(1)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2)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3)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4)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2、为什么要孝亲敬长? 答:(1)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2)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3、青少年应怎样孝亲敬长? 答:(1)尽孝在当下。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提纲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提纲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怎样的价值和作用?(重要性)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2.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3.新时代怎样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4.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5.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来自哪里?

(1)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2)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6.怎样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1)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2)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3)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7.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骤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2)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3)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8.青少年应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1)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新人教部编版八上道德与法治复习提纲: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 1.违法行为的含义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2.违法行为的分类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其中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 3.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违反的法律不同;社会危害性不同;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2)联系: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4.怎样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怎样做到遵章守法?) (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5.刑法的作用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6.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1)含义: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2)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7.刑罚的含义和种类 (1)含义: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2)分类: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四种。 8.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4)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9.遇到侵害时,我们应怎样依法求助? 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10.诉讼的含义、重要性及类型 (1)含义: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 (2)重要性: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3)类型:诉讼通常分为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三种类型。 11.青少年为什么要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1)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2)见义勇为作为高尚的品质,历来受到全社会的褒扬和敬佩。但是,我们身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

七年级上册 道德与法治第二次单元 测试 二、非选择题部分(共40分) 1、(14分)材料一:2015年,荷兰一名生物老师因为新颖的教学方法走红网络。为了教授知识,这位女老师竟然连换两套紧身衣,将人体内脏和骨骼“穿在身上”,现身说法讲解人体构造,引来学生惊呼。女老师此举在社交媒体上被疯狂转载,引来全球无数网友赞叹,称其“敬业和太拼”“让学生看得见、记得住才是硬道理”“无聊的不是生物,是教学而已”。 材料二:台湾一位名叫刘静的美女数学补习老师,用自演自唱的方式拍了一部关于三角函数的MV,让众多网友看呆。视频中的歌曲看起来像是音乐MV,歌词却全是三角函数的记诵公式:“sin从斜边飞出,COS自斜边掉落,tangent总爱往上斜踢,正余弦平方和是一……”“三分多钟的歌曲,虽然好听,但也不容易背吧?自演自唱,老师也蛮拼的!” (1)教师具有什么样的作用?(2分) 人类数千年文明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靠教育来传承。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 (2)现代教师承担着什么样的使命?(2分)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

(3)今天的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职业道德(新时代对老师提出了哪些更高的要求)?(4分) 今天的教师要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4)荷兰老师因穿骨骼衣讲人体构造而走红网络,台湾老师因自演自唱三角函数让网友看呆,网友评价她们“敬业”“蛮拼”,说明了哪些道理?(6分) 1、由于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差异,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2、我们要承认老师之间的差异,接纳每位老师的不同,他们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3、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都应该受到尊重。尊重老师的“不同”,可以让我们走近老师,更深入地了解老师。 2、(12分)上自习课时,班主任刘老师发现小浩同学的座位下有一堆纸团,要求小浩捡起来。小浩不捡,老师就批评了小浩,小浩觉得很委屈,气冲冲地顶撞了老师。老师生气地捡起了纸团后,发现不是小浩丢的。 (1)小浩觉得很委屈,气冲冲地顶撞了老师。这种做法对吗?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做?(3分) 不对。可以向老师作出解释,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 (2)新型师生关系的要求有哪些?(5分)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同步测试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一次禁毒行动中,警方发现并铲除了张某为治牙痛种的52株罂粟,依法对其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张某的行为 A. 属于严重违法行为 B. 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C. 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D. 是行使生命健康权的表现 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到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这一“车让人”的新法规出台后,中国式过马路现象明显减少,在马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也有下降趋势。这一新规体现了法律 A. 规范作用 B. 保护作用 C. 既有规范作用,也有保护作用 D. 只有规范作用,没有保护作用 3.2019年5月,在咸宁市开展的警示教育中,市纪委公布了一批领导干部贪污腐化、最后锒铛入狱的案例。这些案例中领导干部犯罪行为的最本质特征是 A. 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B. 触犯了刑法 C. 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D. 应当受到刑罚的处罚 4.下列关于“犯罪行为”说法正确的是 ①一定是违法行为②最本质特征是有社会危害性 ③违反刑法的行为④必然后果是会受到刑罚处罚 ⑤是严重违法行为⑥是一般违法行为的最终结果 A. ②③④⑥ B. ①②④⑥ C. ①③⑤⑥ D. ①③④⑤ 5.2018年5月12日,年仅21岁的消防战士谢勇在江苏一小区解救被困群众的过程中不幸牺牲。对此,网民王某在QQ群中公然发表侮辱牺牲消防战士的言论,最终王某因寻衅滋事被清江浦分局依法予以拘留15日并罚款1000元的处罚。王某的行为是() A. 民事违法行为 B. 行政违法行为 C. 刑事违法行为 D. 严重违法行为 6.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刑罚的种类分为 A. 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 B. 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 C. 主刑和附加刑 D. 拘役和没收财产 7.下列能劝诫我们远离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的谚语是 A. 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B.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1、读书乐趣多 学习目标 1、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图书与同学们分享。 2、喜欢与同学们交流读书的收获,初步培养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愿意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图书和读书感受,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高年级演讲比赛的视频。 2、师:这位哥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就是因为读了很多书。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想进步吗?那就让咱们一起来学习新课“好书大家读”吧! 设计意图【高年级演讲比赛视频的导入,旨在激起学生读书的欲望和决心,为本课的学习奠定好基础。】 二、主题探究活动。 活动:好书推荐会 1、小组合作分享好书。 请学生说清楚书名、作者、里面最精彩的插图和句子、页数等。 2、小组推荐,班级交流。 学生逐一上台介绍并且通过投影展示精彩的封面和插图。 3、我是好书推荐员。

选出自己最想读的一本书,并为推荐的同学颁发“好书推荐员”的证书。 4、我的好书,我来记录。 在教科书第30页最下面记录下自己喜欢的好书的书名,也可以画下封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展示自己喜欢的好书,选出自己最想购买的书,让孩子学会分享,学会倾听,进而激发他们读好书的欲望和激情。】 三、总结收获,感悟提升 1、呈现学生在家读书和家人共同读书的照片。 2、让我们一起向这些同学学习,一定要好读书、读好书。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喜欢与同学们交流读书的收获。 2、通过交流、探究,了解交换、分享图书的途径,感受与同学。家长一起读书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愿意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图书和读书感受,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通过探究“好书流动”这个问题,培养学生分享图书的意识,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阅读分享。 教学活动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高年级演讲比赛的视频。

部编七上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七上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汇总 第三单元师长情谊 第六课师生之间 走近老师 一、教师的作用是什么? 1.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和成长的引路人; 2.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 3.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 二、什么样的老师才是你心目中的好老师?(教师应具有的职业道德?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教师的优秀品质?)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三、如何认识教师在风格上的差异?(对待,看待) 1.由于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差异,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2.我们要承认老师之间的差异,接纳每一位老师的不同,他们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3.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都应该受到尊重。 师生交往 一、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是什么样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 二、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对我们的要求?(新型的师生关系怎么做?) 1.主动参与、勤学好问,有助于我们与老师相互交流; 2.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 三、怎样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1.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的学习和发展; 2.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 3.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四、良好的师生关系的表现? 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这是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 五、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求?怎么做?亦师亦友) 1.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 2.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2018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2018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2018人教部编版)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怎样的价值和作用?(重要性)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 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2.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3.新时代怎样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 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4.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 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5.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来自哪里? (1)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2)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 木之本。 6.怎样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1)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2)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7 (3)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7.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