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铁蛋白与血红蛋白同时检测消化道出血

转铁蛋白与血红蛋白同时检测消化道出血
转铁蛋白与血红蛋白同时检测消化道出血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检测试剂盒(微板法)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检测试剂盒(微板法) 简介: 红细胞酶缺陷的检查可通过高铁血红蛋白还原实验、抗坏血酸、Heinz 小体等检测,Leagene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检测试剂盒采用Schumm 法,其检测原理是在有足够的NADPH 存在下,高铁血红蛋白能被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还原成亚铁血红蛋白,当红细胞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含量正常时,由磷酸戊糖代谢途径生成的NADPH 的数量足以完成上述还原反应当红细胞内G6PD 含量不足或缺乏时,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速度减慢,甚至不能还原。高铁血红蛋白呈褐色,用分光光度计在635nm 波长处检测。该试剂盒仅用于科研领域,不宜用于临床诊断或其他用途。 组成: 自备材料: 1、 离心管或试管 2、 水浴锅或恒温箱 3、 96孔板 4、 酶标仪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1、 取新鲜静脉血,加入Hb 抗凝剂,充分混匀。 2、 低速离心,取出,调整血细胞与血浆比例后再混匀。 3、 取上述抗凝血200μl ,加入Hb Assay buffer 和Hb 显色液l ,颠倒混匀,使与氧气充 分接触,加塞或密封后放置于37℃水浴锅或恒温箱中孵育。混匀,取上述血液4μl 加入G6PD buffer200μl 。上述操作,可见下表: 加入物(μl) 空白管 测定管 编号 名称 TC0213 100T Storage 试剂(A): Hb 抗凝剂 10ml 4℃ 试剂(B): Hb Assay buffer 1.0ml -20℃ 试剂(C): Hb 显色液 1.0ml 4℃ 避光 试剂(D): G6PD buffer 20ml 4℃ 使用说明书 1份

抗凝血200 200 Hb Assay buffer -10 Hb显色液10 10 混匀,放置于37℃水浴锅或恒温箱中孵育3h。 取上述反应液 4 4 G6PD buffer 200 200 4、混匀,室温放置,用酶标仪测定空白管和测定管吸光度,分别命名为S A和B。 5、向空白管加入Hb Assay buffer 10μl,混匀,室温放置5min,用分光光度计处再次测 定空白管吸光度命名为S T。 计算: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率(%)={1-(S A-B)/(S T-B)}×100% 参考区间:一般应超过75% 注意事项: 1、红细胞比容低于30%时,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率显著下降,需调整红细胞与血浆的比例。 2、样本不应有凝血或溶血,以免影响测定。 3、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有效期:6个月有效。 相关: 编号名称 CC0007 磷酸缓冲盐溶液(10×PBS,无钙镁) CS0001 ACK红细胞裂解液(ACK Lysis Buffer) DC0032 Masson三色染色液 DF0135 多聚甲醛溶液(4% PFA) NR0001 DEPC处理水(0.1%) PS0013 RIPA裂解液(强) TC0713 葡萄糖检测试剂盒(GOD-POD比色法)

血红蛋白含量测定

血红蛋白含量测定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在正常情况下,每个红细胞均含有一 定量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由珠蛋白和亚铁血红素组成的结合蛋白质。 血红蛋白除能与氧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外,尚能与某些物质作用形成多 种血红蛋白衍生物。它们具有特定的色泽和吸光谱,在临床上,可用以诊 断某些变性血红蛋白血症和血红蛋白的定量测定。 ●仪器型号:Sysmex KX-21型多项目自动血球计数仪器 Sysmex XE-2100型多项目自动血球分析装置 ●检测原理: 一、Sysmex KX-21 在自动检测法中的血红蛋白测量以氰化正铁血红蛋白法或氧合血红 蛋白法为主流。但这种方法血红蛋白转化速度慢,其处理液应进行妥善处 理,以及环境方面的考虑,并不是一种令人满意的测量法。无氰HGB测量 法与氧合血红蛋白法相同,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转化成氧合血红蛋白,且 不含剧毒物。另外,由于可以测量正铁血红蛋白,如质控血那样的含有正 铁血红蛋白的血液也可正确进行测量。 二、Sysmex XE-2100 集中于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和氧化血红蛋白测定法的优点,不使 用毒性物质,使该方法成为自动检测的一个合适的方法。同时,由于该方

法可以用测量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所以该方法也可以准确的测量含有高铁 血红蛋白的血液。

●试剂: 一、Sysmex KX-21 ⑴稀释液 ⑵WBC/HGB用溶血剂 ⑶2%EDTA二钾溶液 二、Sysmex XE-2100 ⑴CELLPACK(EPK) ⑵SULFOLYSER(SLS) ●标本吸入量: 一、Sysmex KX-21: 全血模式50lμ 二、Sysmex XE-2100:⑴手工模式130lμ ⑵自动进样器模式200lμ ●静脉血采血方法: 抽取病人静脉血2ml,于EDTA三钾抗凝的真空采血管中(1.5mgEDTA-K3 /ML)24小时室温保存。 ●操作步骤: 一、Sysmex KX-21 ⑴仪器在全血模式(WB)下 ⑵要在允许空白值内: WBC RBC HGB PLT 0.3?109/L 0.02?1012/L 1g/L 10?109/L

下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浙医二院护理人员读书报告书写记录 题目: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 内容: 下消化道出血是指Treitz韧带以下的消化道出血,小肠出血并不多见,可为无痛性,定位有一定困难。其中主要来自于大肠。多数下消化道出血相对缓慢,或呈间歇性,约80%的出血能自行停止。 二评估 1.病因 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很多,其中以肠道肿瘤、息肉及肠道炎症性病变最为常见。各种病因引起的便血有各自特点,但同一种疾病,其便血的方式及程度不一定相同。 2.症状 (1)排便异常:便血是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症状。 可以表现为急性大量出血、慢性少量出血、间歇出血或隐性出血等。如短期内出血量多,则可出现贫血及周围循环衰竭症状,为急性大量出血;若出血量不多则全身症状不显著,为慢性少量出血;微量的消化道出血(<5 ml),无肉眼可见的粪便颜色改变,为隐性出血。 便血的颜色取决于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和速度,以及血液在肠道停留的时间。下消化道出血,如出血量多,排出较快时则呈暗红色,甚至鲜红色稀便或暗红色血块。近端结肠出血时,血与粪便常混合;盲肠、肛门或胆管疾病出血如直肠息肉、直肠癌、痔或肛裂时,血色鲜红,不与粪便混合,仅黏附于粪便表面或于排便前后有鲜血滴出或喷射出血;阿米巴性痢疾的粪便多为暗红色果酱样脓血便;而黏液脓性血便则见于急性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等;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可排出洗肉水样粪便。并有特殊的腥臭味。故对血性粪便的颜色、性状及气味的仔细观察,有助于寻找病因确定诊断。 (2)伴随症状 ①腹痛 便血伴有剧烈腹痛,甚至出现休克现象者,应注意肠系膜血栓形成或栓塞、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肠套叠等;便血伴上腹绞痛或黄疸者,应考虑肝、胆道出血;腹痛时排血便或脓血便,便后腹痛减轻,见于细菌性或阿米巴性痢疾,亦见于溃疡性结肠炎;排血便后腹痛不减轻,常为小肠疾病。 ②里急后重 里急后重为肛门的坠胀感,似为排便未净,便意频繁,但每次便血量不多,且排后未见轻松,常提示为肛门、直肠疾病,见于痢疾、直肠炎或直肠癌。 ③发热 下消化道出血伴发热常见于急性传染病或恶性肿瘤,如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结肠癌、恶性淋巴瘤等,亦可见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④腹部肿块 消化道出血伴有腹部肿块者,应考虑小肠恶性淋巴瘤、结肠癌、肠结核、肠套叠及克隆(Crohn)病等。 ⑤全身出血倾向及皮肤黏膜改变 伴有皮肤黏膜或其他器官出血现象者,多见于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过敏性紫癜等)、急性传染性疾病、重症肝脏疾病、尿毒症、维生素C或维生素K缺乏症等,皮肤黏膜出现成簇的、细小的鲜红色或深红色毛细血管扩张,提示便血可能由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所致。3.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的下降,常出现在失血2~3小时后,并可估计出血量的大小。肠内血液蛋白消化、吸收以及肾血流量减少可引起血尿素氮增高。肝硬化门脉高压病人的血常规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检查有SGPT升高、血清胆红质增高、白蛋白和/球蛋白倒置。 (2)特殊检查 ①直肠指检 直肠指检是重要而必需的,70%~80%的直肠癌可在指检时被触及,还可以发现痔、肛裂及肛瘘引发的出血。 ②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 能直接观察到消化道末端30 cm范围的病变,同时可取活检或直接处理出

血气分析的各项指标

血气分析的各项指标 1、酸碱度(pH) 参考值~。<为酸血症,>属碱血症。但pH正常并不能完全排除无酸碱失衡。 2、二氧化碳分压(PCO2) 参考值~(35~45mmHg)乘即为H2CO3含量。超出或低于参考值称高、低碳酸血症。>50mmHg有抑制呼吸中枢危险。是判断各型酸碱中毒主要指标。 3、二氧化碳总量(TCO2) 参考值24~32mmHg,代表血中CO2和HCO3之和,在体内受呼吸和代谢二方面影响。代谢性酸中毒时明显下降,碱中毒时明显上升。 4、氧分压(PO2) 参考值~(80~100mmHg)。低于60mmHg即有呼吸衰竭,<30mmHg可有生命危险。 5、动脉血氧含量O2ct 参考值18~21ml/dl,平均19ml/dl。是指每100ml血液中实际带氧量的毫升数,包括物理溶解在血液中的氧和以化学结合形式存在的氧。O2ct能真实地反映动脉血液中氧的含量,是较可靠的诊断缺氧和低氧血症的客观指标。 6、氧饱和度(SatO2) 参考值。95℅~98℅是指动脉血液中Hb在一定氧分压下和氧结合的百分比,即氧合H b占Hb的百分比O2sat仅仅表示血液中氧与Hb结合的比例,虽然多数情况下也作为缺氧和低氧血症的客观指标,但与PO2不同的是它在某些情况下并不能完全反映机体缺氧的情况,尤其当合并贫血或Hb减低时,此时虽然O2sat正常,但却可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氧。 7、实际碳酸氢根(AB) 参考值~L,标准碳酸氢根(SB)参考值~L。AB是体内代谢性酸碱失衡重要指标,在特定条件下计算出SB也反映代谢因素。二者正常为酸

碱内稳正常。二者皆低为代谢性酸中毒(未代偿),二者皆高为代谢性碱中毒AB>SB AB

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血红蛋白 英文名称: hemoglobin;haemoglobin;Hb 定义1: 一组红色含铁的携氧蛋白质。存在于脊椎动物、某些无脊椎动物血液和豆科植物根瘤中。人血红蛋白由2对珠蛋白组成四聚体,每个珠蛋白(亚基)结合1个血红素,其亚铁离子可逆地结合1个氧分子。血红蛋白的氧解离曲线呈S形,提示亚基之间存在正协同作用。 所属学科: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氨基酸、多肽与蛋白质(二级学科) 定义2: 存在于脊椎动物、某些无脊椎动物血液和豆科植物根瘤中的一组红色含铁的携氧蛋白质。具有4个亚基。 所属学科: 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化学(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百科名片 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高等生物体内负责运载氧的一种蛋白质。可以用平均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测出浓度。血红蛋白是使血液呈红色的蛋白,它由四条链组成,两条α链和两条β链,每一条链有一个包含一个铁原子的环状血红素。氧气结合在铁原子上,被血液运输。 目录[隐藏] 基本简介 构成 组成结构 工作原理 生理意义 正常参值

异常结果 基本简介 构成 组成结构 工作原理 生理意义 正常参值 异常结果 [编辑本段] 基本简介 血红蛋白(haemoglobin;hemoglobin;ferrohemoglobin;Hb;HHb )每一血红蛋白分子由一分子的珠蛋白和四分子亚铁血红素组成,珠蛋白约占96%,血红素占4%。 α和β都类似于肌红蛋白,只是肽链稍短:α亚基为141aa;β亚基为146aa。α和β亚基隔着一个空腔彼此相向。 [编辑本段] 构成 血红蛋白是高等生物体内负责运载氧的一种蛋白质。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由四个亚基构成,分别为两个α亚基和两个β亚基,在与人体环境相似的电解质溶液中血红蛋白的四个亚基可以自动组装成α2β2的形态。血红蛋白的每个亚基由一条肽链和一个血红素分子构成,肽链在生理条件下会盘绕折叠成球形,把血红素分子抱在里面,这条肽链盘绕成的球形结构又被称为珠蛋白。血红素分子是一个具有卟啉结构的小分子,在卟啉分子中心,由卟啉中四个吡咯环上的氮原子与一个亚铁离子配位结合,珠蛋白肽链中第8位的一个组氨酸残基中的吲哚侧链上的氮原子从卟啉分子平面的上方与亚铁离子配位结合,当血红蛋白不与氧结合的时候,有一个水分子从卟啉环下方与亚铁离子配位结合,而当血红蛋白载氧的时候,就由氧分子顶替水的位置。[编辑本段] 组成结构 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由四个亚基构成,分别为两个α亚基和两个β亚基,在与人体环境相似的电解质溶液中血红蛋白的四个亚基可以自动组装成α2β2的形态。

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

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 时间:2009年11月11日主讲人: 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70岁,因解黑便3天,呕血性液体半天入院,入院 T36.2℃,P20次/分,BP90/60mmHg,神清,贫血貌。诉头晕。入院后按医嘱止血、护胃、抑酸、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相关处理并制定护理计划。 2、 诊断: 1、 上消化道出血; 2、消化性溃疡。 3、 护理问题及措施 (1) 体液不足:与消化道出血有关 1、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 2、 调节输液速度,开始扩容阶段输液速度应稍快,以恢复有效循 环血量,尤其已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应快速滴入。 3、 密切观察及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发现出血或休克及时通知医生 并配合抢救,大出血期间每15-30分钟测生命体征一次并记录。 4、 观察患者呕吐物、排泄物的颜色、量、次数,准确记录出入 量,密切观察患者神志、面色、口唇、指甲的颜色,警惕再次 出血。 5、 遵医嘱给予血液制品、止血、抗酸、升压等药物治疗。 6、 备好抢救器材、药品等。 (2) 焦虑:与呕血、解黑便有关 1、 安慰病人,说明休息和安静有利于止血,保持心情愉快,减轻 心理上的不安。 2、 当病人出现焦虑行为时,给予心理上的安慰,分散病人的注意 力,减轻焦虑感。 (3) 活动无耐力:与出血有关 1、 嘱病人卧床休息,出血量大时应绝对卧床休息。 2、 恢复期要注意劳逸结合,根据病情决定病人的活动量,切记突 然运动,保持足够睡眠。 (4) 潜在并发症:低血容量性休克 1、 密切观察患者呕吐物、排泄物的颜色、量、次数及血压、脉 搏、呼吸、面色、尿量、四肢湿度的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出 血,做好交叉配血试验。 2、 发生消化道大出血时,及时建立静脉通路,备好抢救药品,监 测中心静脉压,必要时果断使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或者胃降 温(冰盐水洗胃)等措施。

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 英文名称: hemoglobin;haemoglobin; 定义1: 一组红色含铁的携氧蛋白质。存在于脊椎动物、某些无脊椎动物血液和豆 科植物根瘤中。人血红蛋白由2对珠蛋白组成四聚体,每个珠蛋白(亚基)结合1个血红素,其亚铁离子可逆地结合1个氧分子。血红蛋白的氧解离曲线呈S形,提示亚基之间存在正协同作用。 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氨基酸、多肽与蛋白质(二级学科) 定义2:存在于脊椎动物、某些无脊椎动物血液和豆科植物根瘤中的一组红色含铁的携氧蛋白质。具有4个亚基。 应用学科: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化学(二级学科) 血红蛋白(haemoglobin;hemoglobin;ferrohemoglobin;Hb;HHb )每一血红蛋白分子由一分子的珠蛋白和四分子亚铁血红素组成,珠蛋白约占96%,血红素占4%。 α和β都类似于肌红蛋白,只是肽链稍短:α亚基为141aa;β亚基为146aa。α和β亚基隔着一个空腔彼此相向。 构成 血红蛋白是高等生物体内负责运载氧的一种蛋白质。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由四个亚基构成,分别为两个α亚基和两个β亚基,在与人体环境相似的电解质溶液中血红蛋白的四个亚基可以自动组装成α2β2的形态。血红蛋白的每个亚基由一条肽链和一个血红素分子构成,肽链在生理条件下会盘绕折叠成球形,把血红素分子抱在里面,这条肽链盘绕成的球形结构又被称为珠蛋白。血红素分子是一个具有卟啉结构的小分子,在卟啉分子中心,由卟啉中四个吡咯环上的氮原子与一个亚铁离子配位结合,珠蛋白肽链中第8位的一个组氨酸残基中的吲哚侧链上的氮原子从卟啉分子平面的上方与亚铁离子配位结合,当血红蛋白不与氧结合的时候,有一个水分子从卟啉环下方与亚铁离子配位结合,而当血红蛋白载氧的时候,就由氧分子顶替水的位置。

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2016年九月业务学习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时间:2016、09、00 地点:护士站主讲人:孙丽丽上消化道出血 就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亦属这一范围。 病因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病因很多,常见者有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损害、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与胃癌。 1、上胃肠道疾病 (1)食管疾病食管炎、食管癌、食管消化性溃疡、食管损伤等。 (2)胃十二指肠疾病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黏膜脱垂、胃癌、急性胃扩张、十二指肠炎、卓-艾综合征、胃手术后病变等。 (3)空肠疾病空肠克隆病,胃肠吻合术后空肠溃疡。 2、门静脉高压 (1)各种肝硬化失代偿期。 (2)门静脉阻塞门静脉炎、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受邻近肿块压迫。 (3)肝静脉阻塞综合征。 3、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1)胆道出血胆管或胆囊结石、胆囊或胆管癌、术后胆总管引流管造成的胆道受压坏死、肝癌或肝动脉瘤破入胆道。 (2)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肠胰腺癌,急性胰腺炎并发脓肿溃破。 (3)动脉瘤破入食管、胃或十二指肠,主动脉瘤,肝或脾动脉瘤破裂。 (4)纵隔肿瘤或脓肿破入食管。 4、全身性疾病 (1)血液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其她凝血机制障碍。 (2)尿毒症。 (3)血管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过敏性紫癜、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弹性假黄瘤等。 (4)结节性多动脉炎系统性红斑性狼疮或其她血管炎。 (5)应激性溃疡败血症创伤、烧伤或大手术后,休克,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脑血管意外或其她颅脑病变,肺气肿与肺源性心脏病等引起的应激状态。 临床表现 1、呕血与(或)黑便 就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者常有呕血与黑便,在幽门以下者可仅表现为黑便。但就是出血量少而速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比色法作业指导书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比色法作业指导书 1.实验原理 有足量的NADPH存在下,反应液中的高铁血红蛋白能被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即细胞色素b5,亦称黄酶素)还原成(亚铁)血红蛋白。在体外,这一还原过程还需要递氢体亚甲基蓝的参与。 当红细胞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含量正常时,由磷酸戊糖代谢途径生成的NADPH的数量足以完成上述还原反应。 当红细胞内G6PD含量不足或缺乏时,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速度减慢,甚至不能还原。高铁血红蛋白呈褐色,在波长635nm处有吸收峰,可用分光光度计加以测定。 2. 标本: 2.1 病人准备:无特殊。 2.2 类型:枸櫞酸钠抗凝血(葡萄糖20mg)。

2.3 标本采集:在试管中加入葡萄糖20mg,109mmol/L 枸橼酸钠溶液0.2ml,静脉血1.8ml,混匀。 3. 标本存放标本不宜存放。 4. 标本运输常温条件下运输。 5. 标本拒收标准抗凝剂不符合的、细菌污染的标本。 6. 实验材料 6.1. 0.18mol/L亚硝酸钠和0.28mol/L葡萄糖混合溶液 亚硝酸钠1.25g+葡萄糖5.0g+蒸馏水加至100ml;贮存于棕色瓶中,放4℃冰箱,可保存1个月。 6.2 0.4mmol/L亚甲基蓝溶液 亚甲基蓝(含3个结晶水)0.15g+蒸馏水加至100ml;先将亚甲基蓝放入乳钵中,加蒸馏水少量研磨,待溶解后移到100ml容量瓶中,再加蒸馏水至100ml 混匀过滤,此液可贮存3个月。 6.1.3 0.02mol/L磷酸盐缓冲液(pH 7.4)

磷酸氢二钠229.5mg+磷酸二氢钾52.2mg+蒸馏水加至100ml(或用0.0667mol/L pH7.4磷酸盐缓冲液稀释3倍。 6.1.4 109mmol/L枸橼酸钠溶液(32g/L). 7. 仪器722分光光度计,使用方法见其操作与维护规程.SOP文件。 8 操作步骤 8.1 将标本离心15min取出,调整血细胞与血浆比例为1:1后再混匀。 8.2 取上述抗凝血1ml,加亚硝酸钠葡萄糖混合溶液和亚甲基蓝溶液各0.05ml,颠倒混合15次,使与氧气充分接触,加塞后放37℃水浴或孵箱中3h。 8.3 孵育后混匀,取血0.1ml,加pH7.4磷酸盐缓冲液10ml,混匀,2min后在波长635nm处测定吸光度(设为SA)。 8.4 空白对照,用未加亚硝酸钠葡萄糖的血液,同样孵育后取0.1ml,加pH7.4磷酸缓冲液10ml,2min后

血气分析的各项指标演示教学

血气分析的各项指标

血气分析的各项指标 1、酸碱度(pH) 参考值7.35~7.45。<7.35为酸血症,>7.45属碱血症。但pH正常并不能完全排除无酸碱失衡。 2、二氧化碳分压(PCO2) 参考值4.65~5.98kPa(35~45mmHg)乘0.03即为H2CO3含量。超出或低于参考值称高、低碳酸血症。>50mmHg有抑制呼吸中枢危险。是判断各型酸碱中毒主要指标。 3、二氧化碳总量(TCO2) 参考值24~32mmHg,代表血中CO2和HCO3之和,在体内受呼吸和代谢二方面影响。代谢性酸中毒时明显下降,碱中毒时明显上升。 4、氧分压(PO2) 参考值10.64~13.3kpa(80~100mmHg)。低于60mmHg即有呼吸衰竭,<30mmHg可有生命危险。 5、动脉血氧含量O2ct 参考值18~21ml/dl,平均19ml/dl。是指每100ml血液中实际带氧量的毫升数,包括物理溶解在血液中的氧和以化学结合形式存在的氧。O2ct能真实地反映动脉血液中氧的含量,是较可靠的诊断缺氧和低氧血症的客观指标。 6、氧饱和度(SatO2)

参考值3.5kPa(26.6mmHg)。95℅~98℅是指动脉血液中Hb在一定氧分压下和氧结合的百分比,即氧合Hb占Hb的百分比O2sat仅仅表示血液中氧与Hb 结合的比例,虽然多数情况下也作为缺氧和低氧血症的客观指标,但与PO2不同的是它在某些情况下并不能完全反映机体缺氧的情况,尤其当合并贫血或Hb 减低时,此时虽然O2sat正常,但却可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氧。 7、实际碳酸氢根(AB) 参考值21.4~27.3mmol/L,标准碳酸氢根(SB)参考值21.3~24.8mmol/L。AB是体内代谢性酸碱失衡重要指标,在特定条件下计算出SB也反映代谢因素。二者正常为酸碱内稳正常。二者皆低 为代谢性酸中毒(未代偿),二者皆高为代谢性碱中毒AB>SB AB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检测试剂盒(比色法)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检测试剂盒(比色法) 简介: 红细胞酶缺陷的检查可通过高铁血红蛋白还原实验、抗坏血酸、Heinz 小体等检测,Leagene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检测试剂盒采用Schumm 法,其检测原理是在有足够的NADPH 存在下,高铁血红蛋白能被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还原成亚铁血红蛋白,当红细胞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含量正常时,由磷酸戊糖代谢途径生成的NADPH 的数量足以完成上述还原反应当红细胞内G6PD 含量不足或缺乏时,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速度减慢,甚至不能还原。高铁血红蛋白呈褐色,用分光光度计在635nm 波长处检测。该试剂盒仅用于科研领域,不宜用于临床诊断或其他用途。 组成: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1、 取新鲜静脉血0.9ml ,加入抗凝剂0.1ml ,充分混匀。 2、 低速离心15min ,取出,调整血细胞与血浆比例为1:1后再混匀。 3、 取上述抗凝血0.5ml ,加入Hb Assay buffer 和Hb 显色液,颠倒混匀15次,使与氧 气充分接触,加塞或密封后放置于37℃水浴锅或恒温箱中孵育3h 。混匀,取上述血液0.02ml 加入G6PD 。上述操作,可见下表: 加入物(ml) 空白管 测定管 抗凝血 0.5 0.5 Hb Assay buffer - 0.025 Hb 显色液 0.025 0.025 混匀,放置于37℃水浴锅或恒温箱中孵育3h 。 取上述反应液 0.02 0.02 G6PD buffer 2.0 2.0 编号 名称 TC0214 50T Storage 试剂(A): 抗凝剂 5ml 4℃ 试剂(B): Hb Assay buffer 1.5ml 4℃ 试剂(C): Hb 显色液 1.5ml 4℃ 避光 试剂(D): G6PD buffer 100ml 4℃ 使用说明书 1份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介绍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正常人血红蛋白分子含二价铁(Fe2+),与氧结合为氧合血红蛋白。当血红蛋白中铁丧失一个电子,被氧化为三价铁(Fe3+)时,即称为高铁血红蛋白(简称MetHb)。正常人血MetHb 仅占血红蛋白总量的1%左右,并且较为恒定。当血中MetHb量超过1%时,称为高铁血红蛋白血症(methemoglobinemia)。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发病机制 红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有保护红细胞膜上巯基和血红蛋白免受氧化剂的损害。当红细胞受氧化剂影响,产生多量的过氧化氢(H2O2)时,GSH则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催化作用下使H2O2分解为H2O,而其本身转化为氧化型谷胱甘肽(图20-10)。磷酸戊糖旁路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GD)的作用下使氧化型辅酶Ⅱ(NADP)成为还原型辅酶Ⅱ(NADPH),后者可使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成为GSH,以保证红细胞内抗氧化作用。 在红细胞无氧糖酵解过程中产生还原型辅酶I(NADH),在NADH-MetHb还原酶作用下使细胞色素b5氧化型转为还原型,后者将电子传递给MetHb。这是红细胞内MetHb还原为正常Hb的最重要途径,约占总还原力的67%。其次在磷酸戊糖旁路中所形成的NADPH与MetHb 还原酶相结合,也可使MetHb还原为正常血红蛋白。但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这不是主要的还原途径(仅占总还原力的5%),仅在外来电子传递物(如美蓝)存在时才能发挥作用(图20-16)。此外维生素C也有使MetHb还原的作用(占16%)。如果氧化剂类毒物使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氧化作用超过细胞内抗氧化和还原能力100倍以上,血中MetHb就迅速增多,引起MetHb 血症。如果有先天性NADH-MetHb还原酶系统缺陷,由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还原能力的显著减弱,更易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发病原因 (一)获得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本症较先天性多见,主要由于药物或化学物接触引起。按其作用机理,可分为直接或间接氧化物两大类。直接氧化物大多数为药物,即使在体外试验,也能产生高铁血红蛋白,主要有亚硝酸戊酯、亚硝酸钠、硝酸甘油、次硝酸铋、硝酸铵、硝酸银、氯酸盐及苯醌等。硝酸盐口服后由肠道细菌还原为亚硝基盐,有强力氧化作用。曾

血红蛋白的测定

血红蛋白的测定 ——沙利氏比色法 测定血红蛋白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直接比色法,光电比色法,沙利氏(Sahli) 目视比色法(间接比色法)。Sahli氏目视比色法虽然精确度较差,但方法简便快速。 【目的】了解Hb测定方法,练习测定Hb含量的沙利氏比色法,理解Hb测定原理。【原理】血液与盐酸作用后,释放出血红蛋白,Hb被酸化后变为褐色的盐酸高铁血红蛋白,与标准色柱相比,便可测出其含量。【器材与试剂】 (1)沙利氏血红蛋白计一套 吸管为一厚壁毛细玻璃管,其上有10微升和20微升两个刻度,上端接一橡皮吸管。比色架内有标准色柱。测定管上有两种刻度,从下往上,一侧有2—24的刻度,表示100m1血液中所含血红蛋白克数,以g/dl 表示;另一侧有20—160的刻度,表示100ml 血液中血红蛋白的百分数。国产的血红蛋白计是以每100ml血液含14.5g血红蛋白为100%而设制。 (2)0.1M盐酸 (3)75%酒精棉球、干棉球、采血针、蒸馏水 【步骤】 (1)将测定管和吸管依次用自来水、95%酒精洗净,干燥备用。 (2)向测定管内加入0.1M盐酸5-6滴,约加到管下端刻度“2”为止。 (3)采血、比色:先消毒无名指尖,再用采血针在无名指尖处采血,用干棉球擦去第一滴血,待第二滴血自然流出一大滴时,用吸管取血液20ul。擦去吸管外血液后,轻轻加入测定管底部,并回吸数次以洗出吸管中的血液。轻轻振动比色管,使血液与盐酸充分混合。 (4)静置10min,待血液变成褐色后,缓缓滴加蒸馏水,每加1滴,用细玻璃棒搅动一次,直到颜色与标准色柱完全相同为止。液柱凹面所指的刻度数,即为每百毫升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克数,用g/dl或g%表示。

血红蛋白测定

血红蛋白测定 【实验目的】 掌握血红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熟悉毛细管采血过程,分光光度计的操作 了解血红蛋白测定的注意事项 【实验原理】 血液在血红蛋白转化液中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溶血后,血红蛋白(除SHb外)被高铁氰化钾(K3Fe(CN)6)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Hi),Hi再与氰化钾(KCN)中的氰离子(CN-)结合生成稳定的棕红色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HiCN最大吸收波峰在540nm,最小吸收谷为504nm。可用分光光度计直接测定或用HiCN 标准液比色法测定。即可求出待测血红蛋白浓度。此法称HiCN法。 【试剂】 血红蛋白转化液(文齐氏液,Van kampen-Zijlstra’液): 氰化钾50 mg ,提供氰离子(CN-) 高铁氰化钾200 mg ,氧化剂 无水磷酸二氢钾140 mg ,缓冲液成分,维持溶液的pH值, 【实验操作】 (1)取一支试管加入5.0ml HiCN试剂,取全血20μl,加入到5.0ml HiCN试剂中,混匀后静置5 min,使血红蛋白转化完全。 (2)分光光度计,波长540nm ,比色杯光径1.0cm ,杯温20-300C,以蒸馏水或空白转化液调零,测定样品吸光度值(A)。 【计算】 根据比尔定律,浓度与吸光度成正比,所以实际操作中我们还可以直接用待测液的吸光度A测/标准液的吸光度A标=待测液的浓度C测/标准液的浓度C标来直接计算待测液的浓度。【参考值】 男性:120 ~160g/L ,女性:110 ~150g/L ,新生儿:170 ~200g/L 。 【临床意义】 照书上写

图1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生理变化曲线 红细胞计数医学决定水平:高于6.8×1012/L,应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低于3.5×1012/L可诊断贫血;低于1.5×1012/L应考虑输血。

脑内血肿的MRI信号一般演变规律

脑内血肿的MRI信号一般演变规律 人体中很多病变都可能发生出血,其中以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出血更为常见。颅脑出血可发生于脑内、蛛网膜下腔、硬膜下及硬膜外,可由血管硬化、血管畸形、肿瘤、外伤、炎症等引起。MRI在显示出血,判断出血时间和原因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由于脑内血肿在临床上最为常见,其信号演变较有规律,本节将重点介绍脑内血肿的MRI表现。 一、脑内血肿的MRI信号一般演变规律 一般可以把脑内血肿分为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早期、亚急性中期、亚急性晚期、慢性期。 (一)超急性期 是指出血的即刻,漏出的血液尚未凝固。实际上该期仅持续数分钟到数十分钟,临床上极少遇到。超急性期尚未凝固的血液表现出血液的长T1长T2特性,因此在T1WI上表现为略低信号,在T2WI上呈现高信号。 (二)急性期 一般为出血后2天内。在这一期红细胞的细胞膜保持完整,细胞内的氧合血红蛋白释放出氧变成脱氧血红蛋白。脱氧血红蛋白的顺磁性效应,造成局部磁场的不均匀,加快了质子失相位,因此血肿T2值明显缩短,在T2WI或T2*WI上表现为低信号。细胞内脱氧血红蛋白对T1值的影响较小,因此该期血肿在T1WI上信号变化不明显,常表现为略低信号或等信号。 (三)亚急性早期 一般为出血后第3天到第5天。该期红细胞的细胞膜仍保持完整,细胞内开始出现正铁血红蛋白,因此该期也被称为正铁血红蛋白细胞内期,细胞内正铁血红蛋白的出现一般从血肿周边向中心逐渐发展。由于细胞内正铁血红蛋白具有较强的顺磁性,使血肿的T1值缩短,因此在T1WI上血肿从周边向中央逐渐出现高信号。该期血肿在T2WI上不表现为高信号,一般仍为低信号。 (四)亚急性中期 一般为出血后第6天到第10天。该期红细胞的细胞膜开始破裂,正铁血红蛋白溢出到细胞外,因此该期也称为正铁血红蛋白细胞外期。红细胞的破裂一般也是从血肿周边逐渐向中心发展。该期血肿在T1WI上仍表现为高信号,在T2WI上表现为从血肿周边向中心逐渐蔓延的高信号。 (五)亚急性后期 一般为出血后10天到3周。该期红细胞完全崩解,血肿内主要以正铁血红蛋白为主,但血肿的周边的巨噬细胞吞噬了血红蛋白并形成含铁血黄素。细胞内的含铁血黄素具有明显顺磁性,将造成局部磁场的不均匀。因此该期血肿在T1WI和T2WI上均为高信号,但在T2WI上血肿周边出现低信号环。 (六)慢性期

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常见问题

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常见问题 1.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有哪些? (1)食管疾病食管炎、贲门黏膜撕裂、食管溃疡、食管癌、外伤等。 (2)胃及十二指肠疾病急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胃黏膜脱垂、胃癌等。 (3)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各种原因的肝硬化、门静脉炎及栓塞等。 (4)上消化道邻近器官或组织基本疾病胆囊及胆管疾病、急性胰腺炎累及十二指肠等。 (5)其他疾病血液病、血管炎、血友病、传染病、尿毒症、应激性溃疡等。 2.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呕血和黑便为主要表现,血容量减少可以导致周围循环的变化,患者常有头晕、心悸、出汗、恶心、晕厥等症状,甚至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出现出血性休克。 3.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非手术治疗止血方法有哪些? 急性上消化道可在内镜下止血,遵医嘱使用抑酸药及止血药物等,配合选择性血管造影可达到止血目的。 4.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临床表现有哪些? 病因可有肛门和直肠疾病,如痔疮、肛裂、直肠炎、创伤、直肠

癌等;结肠疾病,如结肠癌、息肉、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血管畸形等;小肠疾病,如坏死性小肠炎、肠结核、溃疡、肠套叠、肿瘤、息肉、血管瘤及畸形等。 临床表现多为黑便,根据出血的速度、量、及在肠道停留的时间长短可出现黑便、果酱色、红色等颜色。根据出血速度可伴随心慌、冷汗、苍白、甚至血压下降等急性失血表现。原发疾病症状可伴随腹痛、腹泻、发热及肠梗阻、腹壁包块等临床表现。 5.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并记录,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有效胃肠减压,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做好患者及家属心理护理,及时给予吸氧,保暖并及时记录入量,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情况好转后,应警惕再次性出血,观察患者大便颜色、血压、脉搏及尿量等情况。后期根据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进行饮食指导,少量多餐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劳逸结合,适量运动。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措施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措施: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消化道出血,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上端、胆和胰腺等病变引起的出血,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急症。上消化道出血常常来势凶猛,如得不到合理的急救和护理,可在短期内严重危及患者生命。 2.1 基础护理: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一般要卧床休息,呕血时头应偏向一边,以防止误吸。休克患者应采取休克体位。注意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随时准备吸氧。大便次数较多,每次便后都应擦洗肛周,注意保持局部皮肤和床单清洁。需要长期卧床者应注意多翻身,防止局部皮肤溃烂和压疮的发生。 2.2 临床观察:严密细致的临床观察,可以为医生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有助于早期准确判断出血量,以便采取及时有效地处理措施。 2.2.1 一般情况的观察: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皮肤的色泽和温度、患者有无口渴,这些有助于判断患者循环血容量的改变。生命体征一般每30分钟测一次。通常认为收缩压<90 mm Hg(1 mm Hg=0.1333 kPa)、脉压<20 mm Hg则提示休克,但脉率的变化多在血压变化之前,常用脉率/收缩压得到的值来判断休克的有无及轻重,此值为0.5提示无休克,1.0~1.5之间提示有休克,大于2.0则为严重休克[1]。尿量也是反应周围循环的灵敏指示,尿少通常是早期休克和休克复苏不完全的表现,应留置尿管注意监测每小时的尿量。 2.2.2 观察呕血、便血的情况:呕血和黑便是消化道出血的特征表现。我们应该详细记录每次呕血或便血量和次数。当出血> 5~10 ml粪便隐血试验阳性,每日出血量为50~100 ml 可出现黑便。黑便呈柏油样,黏稠而发亮,当出血量大,血液在肠内推进快,粪便可呈暗红甚至鲜红色。胃内储积血量在250~300 ml可引起呕血,呕血多为棕褐色咖啡渣样,如出血急,则为鲜红色或有血块。 2.2.3 继续或再次出血的判断: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应考虑继续出血或再出血:①反复呕血,或黑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伴肠鸣音亢进;②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经充分补液、输血未改善,或虽暂时好转后又恶化;③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测定进行性下降,网织红细胞计数持续增高;④在补液与尿量足够的情况下,血尿素氮持续或再次增高;⑤门静脉高压的患者原有脾大,在出血后常暂时缩小,如不见脾恢复肿大亦提示出血未止[2]。 2.3 口腔护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由于呕血可污染口腔,造成细菌繁殖,使口腔形成特殊异味。应协助患者用生理盐水漱口,3~4次/d,发生呕吐后应立即用温水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 2.4 止血治疗措施的护理: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使用血管加压素类药物时,在静脉滴注过程中应定期巡视静脉滴注部位、周围皮肤颜色有无变化,若局部或略远处的皮肤出现苍白或肿胀,需立即更换静脉滴注部位,以免引起皮下组织坏死溃烂[3]。对于应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的患者。胃囊充气压迫24 h后,食管囊压迫12 h后,必须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