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饮食文化的差异

中外饮食文化的差异
中外饮食文化的差异

中外饮食文化的差异

——《看舌尖上的中国》有感

朱有为

学号1210520126

一、饮食观念的差异

饮食本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但若将问题提到为什么吃、怎么吃的层次,它就体现为一种意识或观念了。在饮食观念上,中西方有着明显的差异。

西方是一种理性的、讲求科学的饮食观念。他们强调饮食的营养价值,注重食物所含蛋白质、脂肪、热量和维生素的多少,而不追求食物的色、香、味、形的完美。即便是口味千篇一律,甚至味同嚼蜡,他们也会遵从理智的告诫,将它吃下去,因为有营养。西方人吃的是营养。他们很少或几乎不把饮食与精神享受联系起来。在饮食上反映出一种强烈的实用与功利的目的性。

中国人的饮食强调感性和艺术性,追求饮食的口味感觉,而不注意食物的营养成份,多从“色、香、味、形、器”等方面来评价饮食的好坏优劣,追求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简单地说,中国人吃的是口味。“味”,是中国饮食的魅力所在。中国人饮食的目的,除了果腹充饥,同时还满足对美味的渴望,带来身心的愉悦。

二、食物种类

首先中卫饮食文化的差异表现在于食物种类或者说是食材上,比如中国人是以米饭、面条、面饼为主食,而西方人则不同,它们则以面包为主食,几乎不吃米饭。如果从三餐角度来分析的话,早上中国人喜欢喝粥、吃面条、吃大饼油条、喝豆浆、吃榨菜、萝卜干,而西方人则吃三明治、面包、牛奶,佐以花生酱,奶酪等等。午餐的话,他们喜欢吃汉堡包,配以可乐,咖啡等饮料,而中国人的午餐则是米饭,面条,炒菜加上一个汤,晚饭的话中国人的晚餐和午餐区别不大,而西方人则会享用牛排,土豆泥(羹),一整只烤鸡等等。

三、烹饪方法

中国烹饪方法奇多:溜、焖、烧、汆、蒸、炸、酥、烩、扒、炖、爆、炒、砂锅、拔丝等无所不有,做出的菜肴更是让人眼花缭乱。中餐工艺的变化较为复杂,很多菜点都费工费时,点缀过多,进盘的很多不能食用,不但造成原料的浪费,而且效果未必好。中国厨行有句话:“厨师三分艺,用料七分功”强调厨师个人对原料的选择、分档使用的重要性,也就是原料的标准对菜肴的出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西方人饮食强调科学与营养,烹调的全过程都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行事,菜肴制作规范化,因而厨师的工作就成为一种极其单调的机械性工作。再者,西方人进食的目的首在摄取营养,只要营养够标准,其他尽可宽容,因而今日土豆牛排,明日牛排土豆,厨师在食客一无苛求极其宽容的态度下,每日重复着机械性的工作,当然无趣味可言。西方的烹饪方法不像中国那样复杂多变,西餐的装盘立体感强,可食性强,所有进盘的食品绝大多数都能食用,点缀品就是主菜的配菜。西餐的原料多选择新鲜、无污染、天然、操作工艺自然的,尽量发挥其本味,干货原料用的不是太多,牛奶在西餐中是不可缺少的原料。供应商已根据原料的特点,使其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厨师不再是单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判断和确定使用哪种原料。

四、食用习惯

饮食方式也即怎么吃的问题,在这一点上,中西方存在明显的差异。在中国无论是家庭用餐还是正式宴席,都是聚餐围坐,共享一席。人们相互敬酒、劝菜,要借此体现出人们之间的相互尊敬、礼让的美德以及和睦、团圆的气氛。特别是在各种年节里,更是借饮食而合欢。这种会食方式,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传统,它是以氏族宗法观念为基础的。会食方式首先在家庭及家族中普遍存在,继而推广到家族之外。中国人常通过这种用餐方式来教化和表达各种“礼”,来反映长幼、尊卑、亲疏、贵贱等关系以及交流感情。由于这种围坐共饮的方式迎合了传统家族观念,客观上起到了维护家庭稳定和促进家庭成员团结和睦的作用,所以长久地流传下来。合家老小,欢聚一堂宴饮也确是一种天伦之乐。但同时这种用餐方式也有它的弊端,主要是不讲科学、不卫生,浪费也很大。现在,人们已逐渐认识到这种弊端,开始改革,如我国的国宴已实行了分餐制,但在全社会尚有待于普及。在“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饮食纪录片中,这种亲情、团圆,家的感觉或许比那些美食更加明显

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如果将宴会的交谊性与舞蹈相类比,那么可以说,中式宴席好比是集体舞,而西式宴会好比是男女的交谊舞。由此可见,中式宴会和西式宴会交谊的目的都很明显,只不过中式宴会更多地体现在全席的交谊,而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此法是: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在一些电影中经常可以看见。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缺少了一些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

五、使用器具的差异

中国人的餐具主要是筷子、辅之以匙,以及各种形状的杯、盘、碗、碟。中国烹饪讲究餐具的造型、大小、色彩与菜品的协调,讲究“美器”,把饮食当作艺术活动来对待,不仅要一饱口福,还要从中得到一种美的艺术享受。

西方人多用金属刀叉,主要有不锈钢餐具,以及各种杯、盘、盅、碟,也是各司其职,不能混用。但西餐在装盘配器上不象中国人这样强调艺术美,其餐具的种类、菜肴的造型,都较为单调。简言之,西方人重在食物的内容,而中国人则强调菜肴的形式和从中获得的感受在上海的西餐馆这种感受尤为明显。

其实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远远不止于此,还有饮食礼仪,饮食内容等等。其实正是存在了不同,所以我们的食物才会如此多彩美味。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比较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比较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各国的饮食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不同的饮食习惯造就了不同的饮食文化。 (一)中国的饮食文化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形成了灿烂丰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中国饮食以食表意,以物传情。中国的饮食文化令人拍案叫绝,赏心悦目。 中国的传统饮食有四大特点: 1.重食:古人就有“民以食为天”之说。见面常问“吃了没有”,可见饮食文化的地位。朋友离合,送往迎来,人们都习惯在饭桌上表达惜别和欢迎的心情。感情上的风波,人们也往往借酒菜平息。这是饮食活动对社会心理的调节功能。 2.重养:以“五谷”养“六脏”,饮食中重视人体养生保健。中国的饮食注意各种食物的搭配,以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等阴阳调和之理性认识指导烹饪。 3.重味:中国的饮食最注重食物的味,讲究“色、香、味、型”。孙中山先生讲“辩味不精,则烹调之述不妙”,将审美视作烹调的第一要义。 4.重理:对于饮食活动中的情感文化,有个引导和提升品位的问题。中国的饮食提倡健康优美、奋发向上的文化情调,追求一种高尚的情操。 (二)西方国家的饮食文化

西式餐饮的主要特点是:一是生,如牛排带血丝;二是冷,如凡是饮料都加冰块;三是甜,无甜不餐,无餐不甜。此外西式餐饮不讲究精细,追求快捷方便,也不奢华,比较大众化。 此外西餐还有以下显著特点: 1.重视各类营养成分的搭配组合,根据人体对各种营养(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热量的需求来安排菜或加工烹调。 2.选料精细,用料广泛。西餐烹饪在选料时十分精细、考究,而且选料十分广泛。如美国菜常用水果制作菜肴或饭点,咸里带甜;意大利菜则会将各类面食制作成菜肴:各种面片、面条、面花都能制成美味的席上佳肴。 3.讲究调味,调味品种多。西餐烹调的调味品大多不同于中餐,如酸奶油、桂叶、柠檬等都是常用的调味品。 4.注重色泽。在色泽的搭配上则讲究对比、明快,因而色泽鲜艳,能刺激食欲。 5.工艺严谨,烹调方法多样。西餐十分注重工艺流程,讲究科学化、程序化,工序严谨。西餐的烹调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煎、烩、烤、焖、焗、炸、熏、铁扒等十几种,其中铁扒、烤、焗最具特色。 6.器皿讲究。烹调的炊具与餐具均有不同于中餐的特点。特别是餐具,除瓷制品外,水晶、玻璃及各类金属制餐具占很大比重。 二、中西方饮食方式的差异 (一)就坐形式的差异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论文

课程论文 英美文化课程论文 系别:教育二系 专业年级:初教六班 姓名:李倩 学号:13310604 指导教师:李智强 职称:讲师 2015年6月13日

目录 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前言 (1) 1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1~5 1.1中美饮食文化的历史差异 (1) 1.2中西方饮食观念的差异 (3) 1.3中西方中美饮食文化食材差异 (5) 1.4中西方饮食文化的用餐方式及餐具差异 (5) 2中西方饮食文化的相互影响及思考 (5) 参考文献: (7)

[摘要]:本篇论文探讨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饮食文化在世界文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带来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不同的国家有自己不同的饮食文化特点。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无论是在观念、对象、方式、餐具、还是礼仪等各方面,这些不同都是显而易见的。但是,随着国际的交流与融合,中西饮食文化业将会在交流中共同发展,这对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将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饮食文化; 文化差异 前言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饮食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随着中国与世界接轨,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及西餐越来越多的渗透到了中国的餐饮文化中。而中国的饮食也在西方许多国家享有盛誉。现今,中国人走向世界各地并带去我们的饮食文化,而外国人也逐渐走进中国传播他们的饮食文化,因此便出现了多种不同饮食文化并存的局面。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候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1.1中美饮食文化的历史差异 中西文化历来是世界文化的两大派系,而饮食在两个文化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将会通过大量调查得来的数据及细致的研究为您分析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异同,优劣,希望对您今后的饮食结构的改善有所帮助。 历史上,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有五千年的悠久而厚重的历史。千百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文化.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辽阔国土的地域差异,四大菜系逐渐形成,四大菜系自成体系,各有特点,但共同点是用料复杂考究,制作方法复杂。口味多种多样。 西方以欧美为代表,其文化同样源远流长.到中世纪,欧洲文化已十分完善,

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学士论文)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Food Dietetic Culture 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College of Minsheng Henan University May 2011

Acknowledgement There are a lot of people who help me to contribute to the completion of this thesis. Firstly, my deepest gratitude goes first and foremost to Zhu Taiyin , my teacher for his constant encouragement and guidance. He has led me through all the stages of the writing of this thesis. Without his consistent ad illuminating instruction, this thesis could not have reached its present form. Secondly,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heartfelt gratitude to all the teachers, who lead me into the world of English. They instructed and helped me a lot in the past four years. Last, owe my sincere gratitude to my friends and my fellow classmates who gave me their help and time in listening to me and helping me work out my problems during the difficult course of the thesis.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分析及其研究意义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分析及其研究意义 摘要:中西方在饮食文化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文章分析了形成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内在原因,其意义在于既能有助于深刻理解中西文化中的不同之处,跨越文化交际障碍,又能培养人们在跨文化交际时的适应能力,有效地避免交际双方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 关键词: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 Introduction 文化人类学的最一般的目标,是努力理解所有人类文化以及这些文化的创造进程的相似点及区别,为了实现这个目,就必须进行比较。跨文化比较研究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人类的文化基质是共有的,中西文化的差异性是历史的而不是自然生就的。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饮食文化往往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化的浓缩。中国与英美等西方国家对于饮食的观点和态度、饮食的内容及特点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揭示这些差异以及内在的原因,有助于跨越文化鸿沟,有助于世界性的文化融合。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饮食的义项有两个:一是名词性的,指“吃的和喝的东西”强调的是名称;一个是动词性的,指“吃东西和喝东西”,强调的是动作。 在英文中,饮食的概念可以有以下表达方法:“food and drink”意即“吃的和喝的东西”;“diet”意即“通常所吃的食物”,也可以指“日常的膳食”;“bite and sup ”则是指“吃东西和喝东西”。些有关“饮食”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饮食”一词的基本语言学含义比较简单,无非就是吃喝的东西或吃喝的动作。但我们深究起来,“饮食”就变得复杂了。饮食如果仅仅是吃饱喝足,为什么在吃饱喝足的同时,有这么多繁文缛节?为什么一种食物对一个地方的人来说是天赐美味,而对另一个地方的人来说则敬而远之,甚至有的地方更是避之不及呢?有人为吃什么而苦恼,而有人却为吃不饱而烦恼。饮食本身是本能的,而吃什么,如何吃,在哪里吃,则体现出不同族群的不同特点,体现出文化性。 一、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表现 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凝聚起来的生活方式的总称。当一个民族形成了固定的饮食习惯、饮食技巧和饮食观念后,便构成了一种亚文化。

中美在饮食文化方面的差异 英语论文

淮阴工学院课程论文(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论文题目: 跨文化交际中的饮食文化差异——以中美饮食文化为例 课程名称:跨文化交际英语任课老师:余洪虹 姓名: 植云 班级: 艺术1093 学号: 1092202325

跨文化交际中的饮食文化差异 ——以中美饮食文化为例 摘要:饮食是一种文化,而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着不同的饮食文化,中国饮食以食表意,其博大精深不可言喻,而美国的饮食则是吃什么就是什么。在中西方文化互相交融的今天,美国文化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同时中华饮食文化的优点也要继承,本文着重从中美饮食文化进行比较,从而用客观的视角去审视中西方饮食文化。 关键词:饮食文化,中国饮食,美国饮食,文化差异 1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中国的历史悠久,文明源远流长,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因此饮食文化也比较丰富,它也是祖国丰富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中国从原始社会开始都是以大杂居为主,远古时期以部落为单位,后来一直演变,直到现代社会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团团圆圆一直是中国人的愿望,中国人的集体意识形成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一大特点就是—一家人都是吃一桌菜,并且大多数家庭是以圆桌为主,一家人围在一起,表示家人和和睦睦、团团圆圆。中国人的饮食很讲究色、香、味原则,三者缺一不可,为使食物色美,通常是在青、绿、红、黄、白、黑、酱等色中取三至五色调配,也就是选用适当的荤素菜料,包括一种主料和二、三种不同颜色的配料,使用适当的烹法与调味,就能使得菜色美观。食物香喷,可以激发食欲,其方法即为加入适当的香料,如葱、姜、蒜、辣、酒、八角、桂皮、胡椒、麻油、香菇等,使烹煮的食物气味芬芳。烹调各种食物时,必须注重鲜味与原味的保留,尽量去除腥膻味;譬如烹调海鲜时,中国人则爱用葱姜。因此适量的使用如酱油、糖、醋、香料等各种调味品,可以使得嗜浓味者不觉其淡,嗜淡味者不嫌其浓,个人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 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地大物博、人口稠密,所以中国人的饮食从先秦开始,就是以谷物为主,肉少粮多,辅以菜蔬,这就是典型的饭菜结构。其中饭是主食,而菜则是为了下饭,即助饭下咽。因为主食并不可口,必须有一种物质来辅助它使人们能够吃下去。当然菜的功能和盐的功能有共同点,但是不等同于盐。因为主食的单一性,所以,只有在菜上面花功夫,因此,中国的菜大都比较注重口味,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对餐饮管理的影响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对餐饮管理的影响 北方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2012级旅游管理2班 岳龙 20121386

【摘要】在世界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和民族间的交流亦越发频繁。而“吃”作为一种可以拉近彼此距离的交流手段,理应加以重视。“吃的文化”即饮食文化,也是文化交流中不也或缺的重要部分。本文将就中西饮食文化从饮食观念、宴会礼仪及饮食内容三大方面加以比较,展示中西餐饮文化差异,以便更加顺利的进行中西间的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餐饮管理 不同的民族及国家有着不同的饮食文化,而饮食文化又是文化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不同民族及国家饮食文化间的差异有利于促进他们间的文化交流,利于跨文化的交际。而中国和英美等西方国家的饮食文化,在对于饮食的观念,宴会礼仪及饮食内容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比较和了解这些差异,将会为中西方将来的跨文化交际提供依据。 1饮食观念上的差异 1.1“泛食主义”对“食用主义” 在中国,“吃”不仅仅是“吃”,它被赋予了丰富的意义。古语有云“民以食为天”,可见饮食一事在国人心中的重要地位。而“民以食为天”的这种思想,也被很多学者称为“泛食主义”。饮食,在国人心中不止是一种对“胃”与“味”的满足,它亦溶于人们的生活之中,与精神世界挂钩。例如,以前人们一见面的寒暄语就是“吃了吗?”,可见古来人们都把“吃”或为“吃而准备当作很重要

的事。”小孩出生的时候要办满月酒,成人结婚时要办婚宴,高寿安康时要办寿宴,长辞人世时要办丧礼,诸如此类,中国人的一生都与饮食紧密关。“吃”可以被看做一种传递心理沟通交流和表达礼节的方式。“泛食主义”在汉语i也有充分的体现。易中天先生曾在《闲话中国人》中写道:“如前述把人称为‘口’,吧职业称为‘饭碗’等。又比如思索叫做‘拒绝’,体验叫‘品味’,嫉妒叫‘吃醋’,幸福叫‘陶醉’,司空见惯叫‘家常便饭’,轻而易举叫‘小菜一碟’……” 1 可见“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人心中及生活中,饮食的重要性。 而在西方人眼中,“吃”仅仅是一种生存手段和交际方式。他们更多看中的食物可以提供的营养及那能量。从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定律和《美国礼仪事典》都可以看出。需求定律中,认定需求被分为五个层次,其中饮食属于最低的一层。而《美国礼仪事典》曾将各类宴会的目的总结为以下几点:向提供服务者表示感谢;对刚刚达成的一笔交易表示庆祝;为了赢得客户的信任;请人帮忙……”2可见比起中国的“吃”,西方的吃只是停留在生存交际方面,没有赋予更多样而深远的含义。 1.2“集体主义”对“个人主义” 中国人受儒道两教长期的影响,追求“仁”“爱”,想要创造的是个和谐的社会。这样的社会群体的主导价值观,必须是“集体主义”。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到“亲谊、乡谊、世谊、年谊”之交等,无不打上中国群体文化的烙印。3而在宴饮同时,中国人也喜欢围坐在一个大圆桌旁,觥筹交错,把酒言欢,敬酒聊天,欢声不绝于耳,而且共同享受桌上的菜肴。一片其乐融融之景象。 而西方人更注重的是个性的发展,他们强调individualism。他们的主导价值观,相对中国的而言,是“个体主义”。他们吃饭的时候,多数是每人各有一小份食物,不是像中国人一样从桌上的大盘里夹菜喝汤,而且一般是和坐在隔壁的人说话,声音较小,不似中国式的满桌交谈。结伴出去吃饭是也是AA制。 1.3“讲排场”对”随意简单” “持家要俭,待客要丰”是中国的传统观念,加之中国人好面子,就会觉得请客关乎面子问题,讲究排场是必要的。一般正式的宴请时要上七八道大菜,不包括之前的零嘴及收尾时的甜点汤饮在内。菜色越多,品质越好,就越是显示出主人的好客及身份。当然这种情况下,很多食物是吃不完的。其中比较极而有名的例子就是集合满族和汉族饮食特色的巨型筵席—满汉全席。原为康熙皇帝大寿所举办的筵席包括咸甜苦辣各色菜式,各类山珍海味共一百零八道,可谓加入珍馐,极为奢华,尽显皇家气派。 而西方人没有这样的面子观念。他们盛大的西餐宴席通常不过是六道菜,而且其中只有两道菜算上是菜,其余不过是陪衬。平时宴请,饭菜更为简单。在美国,有时候朋友聚餐会采取大家作贡献的手法,称之为“Potluck”,即每人都带一样菜,让大家共享。4 即使是在举行party时,也只是提供一些简单的食物,不提供主食。可见西方人注重的不是食物的丰盛,他们是要借助party或宴请来调节气氛,让客人享受更美好的时候,利于之后的交流。 2宴会礼仪上的差异 由于历史文化不同,中西方的宴会礼仪也存在着很多差异。以下将主要就餐

英语论文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姓名: 系别: 专业: 学号: 指导教师: 2012年5月

The Differences of Dietary Cultur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 May 2012

摘要 饮食是人们生存的根本,中西方都不例外。饮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21世纪全球化进程,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其中饮食文化成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最基本内容。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的不同,中西方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饮食文化。由于饮食文化的不同,中西方人在交流的过程中有时会产生一些误解。本文主要从中西方饮食观念、烹饪取材、饮食结构、烹饪方式以及上菜顺序等方面来论述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以促进中西方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饮食;饮食文化;差异

Abstract Diet is the base of living, with no exception in China or the West. Dietary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culture. With the entrance of the 21st century,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frequent, among which dietary culture has been the most basic content. However,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s in living environments, customs and value concepts China and the West have formed their own different dietary cultures. As a result, there appears some misunderstandings sometimes between Chinese and the Westerners in their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of dietary cultur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from dietary concepts, raw materials, dietary structures, cooking patterns and the order of serving dishes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efficient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ers. Key words: diet;dietary culture; difference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对比(小结)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对比 文化是人们长期生活中凝聚起来的生活方式的总称。饮食与文化密切相关,不同的民族因其生活地域、气候环境和风俗习惯而缔造出各种不同的饮食文化。传统的西方文化是畜牧文化和海洋文化,而中国是农耕文化和陆地文化,两种不同的文化反映出人们生活方式的不同,中国与西方国家对于饮食的观念和态度、饮食的内容及特点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中西饮食观念存在差异,中国的饮食观念是五味调和,是一种感性的饮食观念,而西方的是一种理性的饮食观念。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五行调和,因而中国人饮食更偏重于一种难以言喻的意境,并设法从感官上把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用“色香味形器名”具体化。因而人们对美味展开了孜孜不倦的追求,让食物的本味,加热后的熟味,以及各种调料交融在一起,相互补充。“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也可以看出吃不仅是生存的需要,同时人们对美味最求也几乎达到极致。西方人对饮食的态度主要坚持其实用性特征,重视食物对人体的健康,力求口味清淡和食物均衡,而不追求食物的色香味形。他们认为吃只是生存的必要手段,为人体的正常运作补充能量,只要吃了后能够保持身体健康,其他的并不特别讲究。因此西方人基本上是从营养健康角度来理解饮食的,享受在饮食中并不占重要位置,故而不会过分的追求食物的口味。 中西饮食方式存在差异,中国的饮食方式体现出团结共享,而西方则是个性自主。在中国,筵席用圆桌,大家围坐,共享一席;席间,大家相互敬酒、相互让菜。这样不仅从形式上营造了一种礼貌、团结、和睦的气氛,更体现出大家的相互尊重、相互礼让的美德。而西式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但一般只和邻座的客人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西方人习惯于分而食之,有专人先行分配食物。在宴会上虽也围坐,但是食物都是事先分配的单独碗碟,而且座位不必固定,可以随意走动以便个人感情信息交流。这种用餐方式充分体现出西方人对人性、自我的尊重,强调了个人的独立自主。 中西用餐礼仪存在差异,中国宴会主要体现出尊卑有序,而西方更多的是自由平等,更加尊重女性。在旧中国,长期以来以南为上,以北为下,并且女性地位不高,所以形成了“南尊北卑,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所以在大多数宴会上为高权重或年长者首先入座首席,并且在宴会上很难看到女性的身影。但随着科学文化进步,中国女性地位显著提高,这一状况已经得到很大改善。而在西方,一般以右为上,左为下,所以尊贵的客人一般安排在主人的右侧。并且由于基督教的深远影响,西方形成了尊重女性的社会风尚,在宴会中女士优先作为宴会安排的标准。

英语论文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姓名: 系别: 专业: 学号: 指导教师:

2012年5月 The Differences of Dietary Cultur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 May 2012 摘要 饮食是人们生存的根本,中西方都不例外。饮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随着21世纪全球化进程,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其中饮食文化成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最基本内容。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的不同,中西方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饮食文化。由于饮食文化的不同,中西方人在交流的过程中有时会产生一些误解。本文主要从中西方饮食观念、烹饪取材、饮食结构、烹饪方式以及上菜顺序等方面来论述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以促进中西方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饮食;饮食文化;差异

Abstract Diet is the base of living, with no exception in China or the West. Dietary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culture. With the entrance of the 21st century,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frequent, among which dietary culture has been the most basic content. However,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s in living environments, customs and value concepts China and the West have formed their own different dietary cultures. As a result, there appears some misunderstandings sometimes between Chinese and the Westerners in their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of dietary cultur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from dietary concepts, raw materials, dietary structures, cooking patterns and the order of serving dishes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efficient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ers. Key words: diet;dietary culture; difference

大学本科 英语毕业论文-论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On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Dietary Cultures Abstract Diet is absolutely necessary in the life of mankind, and even in the existence or development.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traditions,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dietary cultures are different in concept, target, pattern, attribution and nature. We study these differences and then find out the points that can be digested,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communication about cultur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Taiwan Professor Zhang Qijun said, “The old saying, 'Eat, drink, man, woman who wishes greatly'. For such a standard fair, western culture (in particular, modern American culture) can be said to be male and female culture. But the Chinese culture can be said to be a dietary culture. "As the reason of the cultural traditions, the western lives tend to men and women, but because of the narrow gender relations, Chinese people are dumping guidance on life in the restaurants. Thus the diet is rich in culture. Food culture in the west is not developed enough, but this underdevelopment itself is the result of the development of a culture, so it is still significant to study the dietary cultur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diet. By th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dietary cultures, we can comprehend the respective cultural traditions of China and the west. And we can also improve and create the culture of China. Key Words dietary culture; cultural tradition; differences 摘要 饮食是人类生活、生存与发展的必需,可是由于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方饮食文化在观念、对象、方式、归属与性质方面产生了差异,研究这些差异,找出可以融会贯通 的地方,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台湾张起钧教授说过“古语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就这样的标准而论,西方文化(特别是近代美国式的文化)可说是男女文化,而中国可说是一种饮食文化。”由于文化传统的缘故,西方人的人生倾向男女关系,而中国人由于对男女关 系的褊狭,把人生精力倾泄导向于饮食。由此赋予饮食以丰富的文化内涵,虽然饮食文化在西方不够发达,但这种不发达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发展的结果,所以对中西饮食文化的比较仍 有意义。通过对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中西方各自的文化传统;同时能对中国文化进行改善与创新。 关键词 饮食文化;文化传统;差异 Introduction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中英对照)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diet culture Can you imagin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Western diet culture and the Chinese diet culture?First of all, I will introduce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Western diet culture. Western diet history Italy cuisine is the originator of the Western diet culture, French cuisine is the Western diet culture king, American food is the Western diet culture upstart. Western food making skills In the production of the Western diet, they love the pursuit of perfection, but also attach importance to cooperation with a delicacy. Western diet varieties The famous dishes are Italy, French, American, German, Russian, etc. famous drinks include wine, coffee and black tea. Do you know,why there are so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diet culture ?just like the menu,western diet is very tidy and serious,but the Chinese is multifarious. Now, you have known the difference of the menu,but do you know why diet has a strong regional character? Actually, western diet due to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environment, customs, appears in cooking methods of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论文

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作者:张运珠 中国饮食文化特色,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俗,最终形成不同的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发展、演变和积累过程中,中国人从饮食结构、食物制作、食物器具、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民俗,最终创造了具有独特风味的中国饮食文化,成为世界饮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西方的一些国家汇集着各国的移民,深受各国饮食文化的影响,博采众长,并结合自已的饮食习惯,形成精巧专维、自成体系的饮食文明。 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 一、饮食结构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多样,气候条件丰富,动植物品类繁多,这都为我国的饮食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我们的祖先们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不断选育和创造了丰富多样的食物资源,使得我国的食物来源异常广博。从先秦开始,中国人的膳食结构就是以粮、豆、蔬、果、谷类等植物性食料为基础,主、副食界线分明。主食是五谷,副食是蔬菜,外加少量的肉食。据《武林旧事》记载的一次盛宴便列举菜肴有200多道,其中,以猪、鸭、鱼、虾等物经烤、煮等诸多工艺制作成的有41道,有42道果品和蜜饯,有20道多类蔬菜,有29道各类鱼干,有17种饮料,还有59道点心等。所涉及的食物种类繁多,天上地下水生陆长和各种生物几乎无所不食,形成了令人眼花缭乱的饮食构成。可见,在南宋时期中国的饮食文化趋于成熟。据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比西方多六倍。实际上,在中国人的菜肴里,素菜是平常食品。我国的主食以稻米和小麦为主,另外小米、玉米、麦荞、土豆、红薯和各种苕类也占有一席之地。除了米线之外,各种面食,如馒头、面条、油条以及各种粥类、饼类和变化万千的小吃类使得人们的餐桌丰富多彩。 西方人秉承着游牧民族、航海民族的文化血统,以渔猎、养殖为主,以采集、种植为辅,荤食较多,吃、穿、用都取之于动物,连西药都是从动物身上取料炼制而成的。比较注意动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取,饮食结构上,也以动物类菜品居多,主要是牛肉、鸡肉、猪肉、羊肉和鱼等。因此肉食在饮食中比例一直很高,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刀叉和筷子,不仅带来了进食习惯的差异,进而影响了东西方人生活观念。游修龄教授认为,刀叉必然带来分食制,而筷子肯定与家庭成员围坐桌边共同进餐相配。西方一开始就分吃,由此衍生出西方人讲究独立,子女长大后就独立闯世界的想法和习惯。而筷子带来的合餐制,突出了老老少少坐一起的家庭单元,从而让东方人拥有了比较牢固的家庭观念。 虽然不能将不同传统的形成和餐具差异简单对应,但是它们适应和促成了这种分化则是毫无疑问的。筷子是一种文化传统的象征。华人去了美国、欧洲,还是用筷子,文化根深蒂固,而老外们在中国学会了用筷子,回到自己的国家依然要重拾刀叉。 筷子刀叉到底谁更先进,各家说法不同,其实各有各的智慧。 筷子的特点是“不变应万变”,料想方的扁的,长的短的,硬的软的,统统可以一夹就起来,确实神奇。这一直很让中国人骄傲,并将其视作先进的象征。 不过最近却有学者反思认为:“从真正人类学发展的科学角度来看,筷子是一种极端原始的、天然的工具,多数人种在刚开始学会使用工具时,都懂得用几根树枝来取代手夹起食物。不含任何复杂的工艺技术。欧洲人却率先进化,以石刀替代树枝,进而发展到金属刀具,最后又发展出叉子。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繁琐的西餐礼仪。刀叉正是欧洲人工业文明、理性精神的一种最直接反映,自己动手,独立性强,重推理,重解析,更有利于锻炼思维能力。而拿筷子的华夏人则是吃现成的,不必思考,一点东西你推我让,团团圆圆模棱两可,凡事爱持模糊概念,所以思维能力不发达,未能产生工业革命。” 这种声音确实有些让人振聋发聩,不过所谓率先进化的观点却有失科学了,将刀叉概括为工业文明和理性精神更是牵强。不过有一点需要肯定,同筷子的简单相

中外饮食文化对比

中外饮食文化的差异 外国语学院汉语081 苗新新学号:200801024121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讲究吃的民族,无论从饮食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是首屈一指的:也真是基于这样的历史条件,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独树一帜,形成了与西方饮食文化风格迥异的自成体系的文化带。 东方和西方,看起来是个地理问题,但实际更是一个文化问题。东方,主要指亚洲文化圈,尤其是中华文明辐射的区域,而西方,则是指希腊、罗马文明影响的欧美地区。文化的内容涵盖哲学、政治、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饮食是人类的生存的重要元素之一,自然也有着东西方差异的重要体现。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人类文明曙光最早照耀到的地方。在史前时期就有了高度的发展。原先的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随着农耕时代的来临,逐渐变成定居生活。定居后的生活主要依赖于土地,以农作物作为主要的食物来源。而定居的稳定生活又造成的人口大量繁衍,造成粮食紧缺,更进一步的开垦荒地,使农业占的比较越来越多,畜牧业受到了很大抑制。在人类的食物当中,以素食为主。当然也有肉类食物,但受条件限制,只有社会上层的人才能经常吃到。所以古时称有地位的人为“肉食者”就是这个意思。大部分的人只能以素食为主,所谓“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就是说人们生活以五谷杂粮为主要的营养提供,果类食物也起到辅助的作用,能增加点肉类食物对身体是有好处的,蔬菜之类的可以帮助我们补充营养。这是我们古时候的饮食模式,这里面有主观的选择,但更多的是客观条件的限制。 而西方社会主要由游牧民族发展而来。游牧生活居无定所,没有固定的地方,也就很少有农作物的播种与收获了。食物的来源主要就是肉类了,来自于放牧的牛、马以及猎物等。另外还有动物的奶类,即以肉、奶为食。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民族也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有了固定的居住场所,但这种饮食模式还是延续下来了。 饮食文化分为饮文化和食文化。在饮文化中,中西方文化有着较大的相似性。例如,中国人喜欢喝酒,并且可以通过酒的力量作成一些在意志正常的时候不敢或者不能做的事。比如朱元璋对他的功臣石守信等人的“杯酒释兵权”,还有李白的诗仙称号也是因为他“斗酒诗百篇”。西方人也崇尚酒文化,强调酒神精神,他们渴望一种自我、本我超我的融合。酒吧文化应该是他们酒文化的突出表现,工作闲暇之余,放松自己的精神,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而人性文化在逐渐落败的现代社会,未尝不是人际交流的大平台。中西饮文化中都将各自的饮食文化向精神的层面发展。但是又存在不同:中国人强调的是饮的实践,强调实践后的狂迷状态,而西方人更注重的是狂迷本身,他们往往靠理性思维来获得这一精神享受。因此可以说,中国的文化更趋于感性,而西方更趋于理性。 一、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 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中外饮食文化差异

中外饮食文化差异 点击:1726 时间:2009-04-14 09:03:14 来源: 作者: 【大中小】 中国的菜式更注重味道,西方的菜式更注重营养,如中国菜多用炖的方式,虽然味道好,但是丧失了大部分的营养;西方多生吃各类蔬果,营养好但味道不佳。 研究的结果分析西方菜式和中国的菜式各有优缺点。 中西方饮食的差异 (1)饺子篇 中国人每逢春节的时候,桌上一盘热腾腾的饺子是少不了的,而外国人与中国人一样在春节时也吃饺子,但是他们的做法与吃法都具特色,独具匠心。饺子在中国以猪肉或韭菜为馅,皮是由面粉与鸡蛋混合制成的。饺子的外形像月芽,它可以蒸、煮、煎、炸等,而蒸饺中国人喜欢用姜醋醮着吃。意大利饺子馅与中国的大异,干酪、洋葱、蛋黄是主料,有时也加一些菠菜、牛肉;另外还有一种是以鸡肉、干酪做主料,主要调料有黄油、洋葱、柠檬皮、豆蔻。他们包铰子是把面压成一长条、一勺勺放好馅,在面的边缘沾上水,再用同样的一条面片合在一起压好,然后用刀一一切开。煮饺子的方法则与中国一样。 (2)茶道篇 茶道,中国的国粹之一,在中国源远流长。由于中西文化的交流,茶道被推广到西方各国,其中在英国最为风靡。茶道在英国英国人在生活上最大的享受,莫如在起床前倚枕喝上一杯热茶。英国人还别出心裁地把茶会作为聚会的重要形式之一。茶会不但比宴会节约,也实惠文雅的多。英国人请人赴茶会时会发出一张别致含蓄的贴子。英国茶会上有规矩:面包点心自取,但茶壶始终由女主人掌握。除了茶壶之外,还备有一罐开水,女主人给每个客人倒茶时,都会先问一下“是浓是淡”,如答后者,她就在倒茶时,兑上点开水,放糖之前,也先问一声“您要几块?”以显对客人的尊重,但切记英国茶会上没有埋头吃点心或捧杯牛奶饮。谈话是活动的中心。在茶会上,客人们既要表现机智风趣,又忌讳说教卖弄,主人们要使场上始终保持热烈融洽的气氛,因此,茶会也可算是最能使人觉得风流倜傥,又是训练外交官的极好场地。中国茶道中国人饮茶强调“清雅”,他们极少像英国人那样在茶内添加糖块,中国人特讲究茶与茶杯的搭配,喝茶时,有时用拳头大小的茶杯,有时则是瓶盖大小的,层出不穷。中国人极少办茶会,即使有,也是主人亲自给客人斟茶。但从不像英国人那样先满足客人的条件需求,他们大多只让客人品尝自己亲手泡的茶,以显示其茶道功底。 (3)咖啡篇 热情洋溢意大利咖啡的特色,表现在它的英文名字上,就是一个快字,作得快不超过十秒钟,喝得也快,因为只有两三口。一般意大利人起床第一件事马上煮一杯咖啡,意大利人平均一天要喝上二十杯咖啡。温和理智中国式中国人喝咖啡不像意大利人那么热情如火,也不像法国人那么浪漫似水,中国人喝咖啡,喝得理智和温和,正像一板一眼的民族性格一样。中国人在家煮咖啡,大多使用简便的热咖啡,此外,咖啡在中国的普及率远不如西方国家。总结 一、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 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这一饮食观念同西方整个哲学体系是相适应的。形

论中西饮食文化之差异 英语4000字

编号(No.)SFLC2013 200905210230 宁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学士学位论文 An Analysis of Different Food Culture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作者姓名曹俊峰 论文方向英美文化 指导教师马生仓 答辩时间2013年5月25日

Abstract Food is the basic need for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but also is one of the basic forms of social life.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food cultures. 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in food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from several different aspects, including food perceptions, tastes and nutritions, food targets, tablewares, and manners as well as pursuit. Certainly, these differences are obvious. As long as people have a good understanding about food culture, they will be polite in communication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ers. Key Words food culture;differences;communications;China;western countri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