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写作导引

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写作导引
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写作导引

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写作导引

第一部分:微型写作学习任务——阐释概念间的关系

一写作任务阐释

(一)文体解说

事理性说明文作为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通过揭示概念及概念间的关系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此类文章常会涉及各领域的专业概念,一般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说。写这类文章时,想把某个事理讲明白,常常需要把一些关键概念及概念间的关系阐释清楚。概念既是重要的思维工具,又是组织文章的关键构件。阐释概念间的关系,一般要根据自己对事理的认识,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或现象来解释。

(二)写作要求

阐释概念间的关系的写作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抽象概念具体化

概念具有抽象性、模糊性等特点,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生活或经验中的具体情景去解释概念,将模糊的内容明确化,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比如《说“木叶”》中,作者就将“木叶”“树叶”“落木”等概念放置在不同的诗句中,将这些概念具体化,然后再阐释这些概念间的区别。

2.概念分解法

運用这个方法,需要将核心概念拆分为字或词,进行分解式阐释。分解式阐释有利于逐个辨析关键概念中的具体字词。如《说“木叶”》中,作者将“木”和“叶”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既而通过发问“‘树倒是常见的……可是为什么单单‘树叶就不常见了呢”,经过层层阐释,最终得出“‘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的结论。通过这样的层层分解,读者就能对概念理解得更透彻,从而更明晰地把握概念的本质与内涵。

3.比喻阐释法

比喻是一种形象化的概念阐释方式,它运用形象的语言直观具体地呈现概念的内涵,使阐释更鲜明,更通俗易懂。

4.事例阐释法

对概念内涵的阐释,有时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作解读,挖掘它的深层义或特殊义,这个具体的语境就是事例。叙述事例可以概括,也可以放大细节。

(三)示例引路

如何理解经济学里重要的概念“盈利”(节选)

这个概念,是从成本的角度进行理解的。凡是盈利都是意外。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放弃的东西越多,代价就越高;放弃的东西越少,代价就越少。如果没有放弃,就没有成本。

举一个例子,我在街边买一个碗,花了10元钱,准备用来吃饭。买回来发现,这个碗是乾隆皇帝用过的,现在市场价值10万元。那么,我继续用这个碗吃饭,成本是按10元算还是按10万元算?当然是按10万元算。因为我放弃的最大代价,是这个碗被送到博物馆,吸引游客所能赚回来的收入。

当我们得知这个碗不是一个普通的碗,而是一个珍贵古董的时候,我们获得了盈利。凡是盈利都是意外,英文叫作windfall profit,也译成“横财”。横财是在我们意识到这个商品的价值跟预期不一样的瞬间产生的。

从那一刻起,这个产品的价值就发生了变化。我们继续使用这个产品的成本,就要以新的价值为标准进行估算了。赚取利润只是瞬间的事情,一旦赚取了利润,这个碗就变成了另外一种资源。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略有改动)

这段文字向我们介绍了经济学中“盈利”的概念,通过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事例,阐释了“凡是盈利都是意外”的观点。即使没有经济学的基础,我们也能很容易地理解这个概念。语言通俗易懂,阐释概念深入浅出。

二写作任务

(一)任务呈现

采用何种方式阐说事理,取决于作者对事物的认识和专业修养,也与写作方式有关。阅读此类文章时,要注意文中的概念和文章的思路。细读《中国建筑的特征》和《说“木叶”》,选择其中一篇,从中找出主要概念,用一段话或一个图表揭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说说文章是怎样围绕这些概念进行阐说的。这两篇课文在思考方法和语言表达上各有特点,阅读时可做比较。

——(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单元学习任务”二)

这个学习任务提示同学们知识性读物的阅读方法,特别是在阅读学术性较强的文

章时,要注意提炼文中的主要概念。这些概念一般比较专业,同学们可以通过作者所举的较通俗易懂的例子,来帮助理解这些概念,还可以通过画知识结构树或思维导图来梳理这些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学生例文

1.思维导图

2.例文展示

《中国建筑的特征》中的“文法”“词汇”“可译性”的关系解说

高二(3)班刘一宁

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指的是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即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的规范,既有“拘束性”,也有“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

“词汇”指的是梁、柱、门、窗、游廊、庭院等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构件。

作者以“词汇”和“文法”为喻,来阐说建筑上的惯例、法式和构件、因素,并进而与世界各民族的建筑相比较,说明中国建筑一直坚持木架结构法,并把它发展得尽善尽美,不但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所谓的“可译性”,指的是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即使表现形式纷繁多样,也可以解读出来。借“可译性”来阐说不同时代不同民

族的建筑实现了同样的目的、表达了同样的情感。有些建筑的性质是相同的,但各民族“建筑语言”的风格却是不一样的,体现着不同的文化心理和文化特点。作者从古为今用的立场出发,提倡我们首先要了解自己民族的建筑风格,用它的“文法”和“词汇”为新中国的建筑事业服务,在现代社会要把我们民族优良的建筑传统发扬光大,从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作者的科学探究精神,体会到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点评】该文先阐释了“文法”“词汇”“可译性”这三个概念,还原了这三个概念所对应的建设学上的具体所指。阐释各概念间的关系时,注重从作者的写作意图出发,站在作者的立场和情感角度,来解说作者之所以采用这样的说理方式的原因。对概念的解说条理清晰,分析概念间的关系时逻辑缜密,并能用思维导图直观地呈现多个概念间的联系。

第二部分:大作文写作——事理性说明文的写作

[一任务解说]

所谓“事理”,就是与事物有关的某种道理。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特别是在科学研究中,常常不满足于对事物表象的认识,而要进一步探究其中的原委,这就需要作事理的说明。

一般说明文以介绍事物、阐明特征、指出因由、解释事理为主,使人读了能理解具体事物的特征、状态、功能。而介绍抽象事理,使人能领会其精神实质的说明文被称为事理性说明文。与介绍事物相比,说明事理有一定难度,因为事物是具体的,而事理则比较抽象。写好事理性说明文的关键是把事理说明清楚,就是要说清楚事物的性质、原理和因果关系、发展规律等。要写出阐释清晰的事理性说明文,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对“事理”要有准确、深入的认识

所谓“事理”,就是事物所蕴含的某种道理。一般而言,事理都有一定的复杂性,仅仅做一般的了解,很难准确把握。如果想要把事理讲述清楚,就需要收集相关资料,做些研究,深入理解要说明的事理。首先,要细致观察,并了解事理的一般性特征。其次,可以通过请教专家、查阅文献资料等,从多方面收集材料,透彻了解事理。总之,对事理有深入的研究,就能思之愈深、说之愈明。

(二)说清“事理”的关键要素

这些关键要素包括重要概念、因果关系、事物间的联系、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等,把它们阐说清楚,才能纲举目张。比如梁思成在说明“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时,从整体布局、建筑结构到重要构件、装饰风格,重点突出,层次清楚,即使不是专业读者,也会觉得条理分明,易于理解。

(三)说清逻辑顺序

因为事理性说明文是阐释事理的,而人们认识事物乃至事理,总是由外在感性逐步上升到内在理性,因此用逻辑顺序便能说得清楚明白。常见的几种逻辑顺序包括从因到果、从主到次、从整体到部分、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一般等。说明的顺序应当合乎逻辑,表达自然。

(四)要有读者意识

说明文通常有明确的写作目的,将某些事物、事理清晰準确地介绍给读者,使读者从未知变已知。要准确清晰地说明事理,就应该充分考虑读者的阅读状态,并在这个基础上谋篇布局。比如:要预估哪些重要内容或关键信息读者可能不太明白,要着重加以说明;要适当了解读者的接受情况,选择合适的说明语言。同学们可以把教材中本单元的篇目作为自己写作的范例,在阅读中体会这种读者意识。

[二写作任务]

(一)题例呈现

常识对我们的生活、学习都很重要。它们有些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有些与文化相关,如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多采用对称布局;有的则凝结着人生的某些经验,如“帮助别人是提高自己最有效的途径”。这些常识的背后其实都存在某些事理,试以“常识中的‘理”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说明文,题目自拟。

——(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单元学习任务”四·2)

(二)写作点拨

这里的“常识”指的是为群众长期所普遍认同并分享的基本经验、基本道理。然而常识往往是较表浅的,需要我们通过分析、挖掘,找到这些经验、道理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可以通过观察,对自然现象中的常识进行思考;可以通过访谈、查阅资料,对文化现象中的常识进行探究;可以通过践行,对人生的经验进行体悟。先观察、感受,再分析、概括,是发现常识中的“理”的可行路径。

这样的训练,可以让同学们对各种事物、事理从浅表理解向深度理解迈进,同时还能激发同学们对生活,对经验背后的规律的好奇心,运用掌握的表达技巧,去应对更富有挑战性的、高于既有理解力的常识中的“理”。

(三)例文展示

“瑞雪兆丰年”中的理

高二(3)班王锦麒

我国古代的农业谚语“瑞雪兆丰年”,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说的是冬天雪积得越厚,来年作物的收成越好,这说明古人很早就开始认识到降雪与植物生长的关系。但降雪量对植被生长的影响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呢?这好似一个未解之谜,让我想一探究竟。

资料上说积雪是良好的热绝缘体,可雪在我的印象中是很冰的,为什么能成为热绝缘体呢?原来雪在不融化的时候,就像棉被一样可以保温,只有在融化的时候,才会吸收周围的热,让人觉得冷而已。这样的积雪可以减少土壤与空气之间的热传递,积雪覆盖的土壤温度通常也较高。相对温暖的土壤环境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长,而由微生物固持在体内及矿化到体外的氮便成为土壤中潜藏的大型养分库。

春夏时期,积雪又可以成为植物生长的“储水池”。春季积雪融化,融化的雪水除了留在表层土壤外,还可以通过渗透储存到深层土壤中。此外,融雪期频繁的“冻融过程”,在秋冬之际,因昼夜气温波动,会造成冻融过程不断发生,这样会对土壤施加扩张和收缩的外力,使大量的微生物破碎,从而将体内储存的氮等养分释放到土壤中,并伴随融雪水进入不同土层深度,相当于给植物制造了一座“养料库”。冬季积雪带来的充足的水分和微生物分解后的养分,有效缓解了植物生长早期的水分和养分需求压力,为夏季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总之,冬季较大的雪量可保证植物“根基”扎实,从而以“不变”应万变。不管面临多么严峻的生长环境,冬季“瑞雪”可保证植物来年依然是“丰年”。

我终于知道瑞雪为何能兆丰年了。此时,我又有了新的好奇,增加土壤温度,除了积雪,覆盖塑料地膜是否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呢?能否通过人工的方式营造一个冻融过程呢?在南方没有雪,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制造丰年呢?如果丰年可以“制造”,那么在我国有限的耕地面积情况下,就能产出更多的作物了。

【点评】这篇文章通过探寻“瑞雪兆丰年”这一农业谚语中所蕴含的道理,探究瑞雪与丰年的关系,阐释了积雪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温度对微生物固氮的影响等,通过反复查阅资料,抓住主要概念,如固氮、冻融过程等,并对这些概念及相互关系进行阐说,而且能站在读者的角度来选择合适的说明方法,有料、有趣、有理,解说充分翔实,语言通俗易懂。更难得的是,该同学在研究的过程中,激发了继续探索的求知欲,而求知欲又带来了新的问题、新的追问。通过不断追问,该同学将对事理的认识推向深处。

(四)拓展训练

信息的接受和加工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你在学习某类知识的过程中,一定有自己领悟到的独特方法。请将自己的所感所想整理出来,着重介绍这些做法能成功的潜在原因和规律性的东西,可以通过查阅“学习心理学”“发展心理学”

等相关资料探寻其中的规律,写一篇学习心得,不少于800字。

第三单元写作训练

第三单元写作训练——人物描写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描写中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的一般知识。 2、掌握在记叙和描写中使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 以学生活动为主,精讲多练。可采用活动法、范例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设想: 1.“现代文写作·人物描写”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以“写作指导”为主,结合学生口头练习,师生互动探讨人物描写的方法。第二课时可采取学生的写、评、改相结合的方法。以写为主,人物描写的重难点都在作文写作练习。在讲解的同时要注意和学生的互动,每个例子可以让学生试着口述参与,教师适当点拨。 2.作文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导入非常重要,一定要精心设计。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堂导入 例一:游戏导入——听文字,猜人物。 教师念名著中人物描写文字,学生猜人物。由此引出对如何成功、精彩地描写人物的方法的探讨。 ①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手握青龙偃月刀,身骑赤免宝马。 ②只见他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件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衣服,提一柄九齿钉耙。 ③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 ④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⑤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例二:游戏导入——我说你猜 展示课前请1~3位同学描写同班同学外貌的文字,请同学们猜一猜他写的是班上哪位同 学?再读读文学大师创作出来的经典人物,两相比较,引出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例三:活动导入——教师课前准备一个蛋糕或苹果,自己或请同学当场吃给

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10篇

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篇 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篇 “白杨胡”落地的奥秘作文 春天到了,和风送暖,太阳也变得暖烘烘的。大地开始解冻,变得松软来。 在我的家乡,最能显示春天的信息的就要算白杨树上的白杨胡了。你瞧,别的树木还没有多大的变化,而那一棵棵高大挺拔的白杨树上的“白杨胡”,不知什么时候悄悄地露出了头,而且一天天变得又粗又长。毛茸茸、蓬松松的“白杨胡”在春风吹拂下摇摇晃晃,飘飘悠悠,仿佛在跟人们说:“春天到了,天气要变暖了。” 我常听老农说:“白杨胡不落干地。”真的是这样吗?我半信半疑,决心弄个明白。 一场春雨过后,我进行了仔细的观察,“白杨胡”在雨后那沁人心脾的湿润空气中纷纷扬扬地洒落在大地上。这是为什么呢?是巧合,还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呢? 原来“白杨胡不落干地”有两个原因:第一“白杨胡”就是白杨树的种子,不过它的种子又轻又小,就藏在毛茸茸、蓬松松的“胡”里。因为种子既小又轻,不象别的植物种子成熟以后有一定的重量,能自然地落在地上。第二,春雨过后毛茸茸、蓬松松的“胡”吸足了水分,重量增加了许多,再加上雨后的春风一吹,“白杨胡”便洒落了一地。这种有趣的自然现象年复一年地出现,难怪有经验的老农说:“白杨胡不落干地”了。 “白杨胡”落地的时候,正是我们这里忙种春蒜的时节。 朋友们,大自然是多么有趣呀!让我们一同到大自然中去仔细观察和深入研究吧! 简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白杨胡”不落干地的原因:“白杨胡”既小又轻,不象别的植物种子有一定的重量,成

熟后会自然落子。只有在春风过后,毛茸茸、蓬松松的“胡”吸足了水分,重量增加了许多,再加上雨后的春风一吹,“白杨胡”便洒落了一地。同时告诉人们:“白杨胡”落地的时候,正是忙种春蒜的时节。 自然美景之桃花作文200字 春天到了,天气渐渐暖和起来。龙潭湖中的冰渐渐融化了,湖面上泛起了阵阵波纹。公园中的桃树被春风从甜睡中惊醒,伸了伸腰,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桃树的树枝很多,向外伸展,几天前,树枝上布满了青绿的花骨朵,仿佛一个个翠绿的灯笼。没过多久,粉红色的桃花已经开满枝头,远远望去就像那一把把撑开的大花伞。走近一看,每一朵桃花都有五、六片圆圆的花瓣,花芯中的花蕊像洋娃娃眼睛上的长睫毛。这时,飞舞采蜜的小蜜蜂早已被一阵阵沁人心脾的芳香吸引。桃花标志着美好春天的开始,我爱春天,我更爱竭尽全力来打扮初春的桃花。 动物的启示作文700字 鱼儿在水中有自由来去的本领,人们就模仿鱼类的形体造船,以木桨仿鳍。相传早在大禹时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观察鱼在水中用尾巴的摇摆而游动、转弯,他们就在船尾上架置木桨。通过反复的观察、模仿和实践,逐渐改成橹和舵,增加了船的动力,掌握了使船转弯的手段。这样,即使在波涛滚滚的江河中,人们也能让船只航行自如。 苍蝇的楫翅(又叫平衡棒)是“天然导航仪”,人们模仿它制成了“振动陀螺仪”。这种仪器目前已经应用在火箭和高速飞机上,实现了自动驾驶。 苍蝇的眼睛是一种“复眼”,由30o0多只小眼组成,人们模仿它制成了“蝇眼透镜”。“蝇眼透镜”是用几百或者几千块小透镜整齐排列组合而成的,用它作镜头可以制成“蝇眼照相机”,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张相同的相片。这种照相机已经用于印刷制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指导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指导 写观察日记 拨云见日 本次习作要求我们试着对某一事物进行连续观察,用观察日记记录自己的收获,注意要

写清楚观察对象的变化,还可以写观察的过程是怎样的,当时的想法和心情如何。 ?写法指导 第一步: 审题 连续观察一种事物,写观察日记。 第二步: 立意 通过对某种事物的观察,感受事物的变化过程,并从中收获观察的乐趣。 第三步: 思维导图。 第四步:方法 观察时要细致全面,描写时要有所取舍,把突出事物特点的内容写具体,按时间顺序写出事物的变化过程。注意日记格式要正确。 观察的法宝:看、听、闻、尝、触、想 1. 看,用眼睛看观察对象有什么变化。 2. 听,用耳朵听观察对象的声音。 3. 闻,用鼻子闻观察对象的气味。 4. 尝,用舌头尝观察对象的味道。

5. 触,感受用身体或者手碰到观察对象时的感觉。 6. 想,看到观察对象的变化大脑想到什么?心中感受到什么? 观察植物,要观察它的干、茎、叶等各部分的特点;要用眼睛仔细观察它的花、茎、叶、枝,对这株植物的各个部分的形状、颜色、姿态做全面的了解。还可用鼻子闻一闻花散发出来的香味。 观察动物,就要观察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惯等特点。可以写下观察者当时的想法和心情,如果能附上图画和照片就更好了。 参考提纲 优秀例文 蒜苗是怎样生长的 9月11日星期日阴 吃过晚饭,妈妈叫我和妹妹把大蒜头剥成蒜瓣,还叮嘱我们不能剥掉外衣。啊!这是要种蒜苗了,我非常高兴。不一会儿,蒜瓣剥好了,妈妈挑选了一些大的蒜瓣做种子。 选完种子,妈妈找来一个空盆子,在里面铺上一层棉絮,一边把蒜瓣摆在上面,一边对我解释道:“铺上棉絮,蒜苗的根就会扎进去,不容易倒。”(分析:这句话点明了“铺上一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写作训练:布局谋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写作训练:布局谋篇 01文题展示 文题一: 古老的建筑、独特的物产、美丽的传说……这些都可能是你家乡的名片。试以《家乡的名片》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文题二: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中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自定文体,把你的故事或感悟写出来。不少于600字。 孩子拿着橘子问:“妈妈,为什么吃橘子要剥皮呢?”“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要付出劳动的。”“橘子里的果肉为什么是一瓣儿一瓣儿的呢?”“那是橘子在告诉你,生活的甘甜和幸福,是用来慢慢享用的。还是为了告诉你,你手中的东西,不能独自享用,要懂得与别人分享。” 文题三: 我们每天都在路上。生活路上有欢笑,学习路上有艰辛,交友路上有甘甜,追求路上有付出。在路上,我们有坚实的脚步,有丰富的体验,有无尽的期盼与思考。请以《在路上》为题,自定文体,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02思路点拨 文题一: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题目为“家乡的名片”。首先审题立意。研读题目,抓住“家乡”一词确定写作对象;抓住“名片”一词确定写作范围,“名片”意为“交际时所用的向人介绍自己的长方形硬纸片,上面印着自己的姓名、职务、地址等”,在“名片”前冠以“家乡”二字,即是向别人介绍家乡的特点,故在写作时应选择最能展现家乡特色的事物,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然后选材。选材应围绕家乡最有特色的地方,可以选择家乡的自然景观、历史悠久的风俗传统、某些著名的人文建筑、某段著名的历史、某些著名的风味小吃、某些极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选材要丰富、真实、典型,能够表现中心思想。这道作文题适合写叙事散文、写景散文。列写提纲时,要从所确定的文体出发,表现文体特点,切不可胡乱安排,写作时信马由缰,既偏离文章主题,又文体不清。写作时可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 文题二: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审题立意是写作的关键,立意一旦出现偏差,则全盘皆输。认真研读这则材料,抓住母亲的话,深悟母亲话中的内涵。母亲话中的关键语“你想要得到的东西……是要付出劳动的”,它所表明的深意是:生活中只有付出了劳动,才会有所收获。母亲话中的另一关键语“生活的甘甜和幸福,是用来慢慢享用的”,它所表明的深意是:要懂得珍惜和享受生活中的幸福和甜蜜。母亲话中的第三处关键语是“你手中的东西,不能独自享用,要懂得与别人分享”,它的深意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动物的启示 鱼儿在水中有自由来去的本领,人们就模仿鱼类的形体造船,以木桨仿鳍。相传早在大禹时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观察鱼在水中用尾巴的摇摆而游动、转弯,他们就在船尾上架置木桨。通过反复的观察、模仿和实践,逐渐改成橹和舵,增加了船的动力,掌握了使船转弯的手段。这样,即使在波涛滚滚的江河中,人们也能让船只航行自如。 苍蝇的楫翅(又叫平衡棒)是“天然导航仪”,人们模仿它制成了“振动陀螺仪”。这种仪器目前已经应用在火箭和高速飞机上,实现了自动驾驶。 苍蝇的眼睛是一种“复眼”,由30O0多只小眼组成,人们模仿它制成了“蝇眼透镜”。“蝇眼透镜”是用几百或者几千块小透镜整齐排列组合而成的,用它作镜头可以制成“蝇眼照相机”,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张相同的相片。这种照相机已经用于印刷制版和大量复制电子计算机的微小电路,大大提高了工效和质量。“蝇眼透镜”是一种新型光学元件,它的用途很多。 鸟类的翅膀具有许多特殊功能和结构,使得它们不仅善于飞行,而且会表演许多“特技”,这些特技还是目前人类的技术难以达到的。小小的蜂鸟是鸟中的“直升机”,它既可以垂直起落,又可以退着飞。在吮花蜜时,它不像蜜蜂那样停落在花上,而是悬停于空中。这是多么巧妙的飞行啊。制造具有蜂鸟飞行特性的垂直起落飞机,已经成为许多飞机设计师梦寐以求的愿望。 在企鹅的启示下,人们设计了一种新型汽车“企鹅牌极地越野汽车”。这种汽车用宽阔的底部贴在雪面上,用轮勺推动前进,这样不仅解决了极地运输问题,而且也可以在泥泞地带行驶。 苍蝇的眼睛,发明了蝇眼摄象机。 苍蝇的灵敏感知,发明了危险探测仪,用在危险工作场所 古时候人们看到鱼儿在水里游自由自在就根据鱼的胸、鳍发明了船和桨。人们看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习作训练三:大自然的启示 执教:吕志瑾 习作要求: 在这次综合学习中,我们队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有了更多的了解,收获一定很多。我们来开一次学习成果汇报会,可以介绍搜集到的有关大自然启示的资料,也可以谈谈自己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还可以谈谈自己从动植物身上得到哪些启发,想发明什么。 先分成小组交流,再派代表在班上汇报。在汇报中,听的人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向别人请教。交流之后,把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写下来,也可以把活动经过或心得写下来。写完后,同学之间互相修改。 《口语交际·习作训练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学习积累、整理并运用资料谈感受。 2、指导学生围绕“大自然的启示”这个主题,将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发现或积累的资料有条理地写下来。 3、激发学生的习作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等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大自然的现象的资料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导入 1.在第三单元里,我们了解了大自然的奥秘,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第9课.《自然之道》:违反自然规律,有可能会好心办坏事,甚至受到惩罚。 第10课.《黄河是怎么变化的》:保护大自然! 第11课.《蝙蝠与雷达》:生物特点、规律的启示。 第12课.《大自然的启示》合理开发、利用大自然。 二、合作讨论,汇集精华 1.大自然千变万化,通过你的观察,你了解了哪些现象呢?他们又给了你怎样的启发呢?小组讨论,选出代表汇报 2.教师到各组听到方案,参与讨论、合作。 3.全班交流: 现象是什么? 现象发生时有什么变化或特点? 启示是什么?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明确要求 1.写“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 2.也可写活动经过或心得。

细节描写写作指导教案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作文教案----细节描写 作文《懂你》教案 出示文题 生活中,我们曾为自己读懂一个细微的动作或眼神,一个温馨的鼓励或劝告,一抹曙光,一片绿叶,一滴露珠......而感动不已。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以“懂你”为题写一篇600字的文章。 练习目标: 1.在模仿的基础上学习写记叙文 2.注重记叙文的细节 3.要在叙事中打动人 训练重点:细节决定成败------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 教时:2 第一教时 感受细节(走进文本)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_____朱自清<<背影>> 课外引导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一块儿活,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

夜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什么是细节描写? 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 ●成功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如何进行成功的细节描写? 写什么: 1.写自己熟悉的内容,有真实感情的内容.λ (亲人、朋友、农村生活、打工情结)λ 2.多写能感人的与众不同的情节λ 认真品读下面的几段文字,说说文段中的细节有何特色。 赏析细节 ●打开门,我突然发现墙角边有一个陌生而熟悉的身影——父亲! 我愕然了,父亲蜷缩在院墙的角落里,蹲在一只破木凳上,斜倚着炙热的墙壁,额头上缀满晶莹的汗珠。 见我出来,父亲充满倦意的眼神中,分明闪过一丝亮色。他迅速跳起来,几乎是冲到我身边,把满满一袋水果塞到我的怀里,不自然地咧开嘴,孩子似的嘿嘿地笑着。——曹兆琨《父爱无声》 ●一只干枯如柴的手伸到我的面前,上面刻满了岁月的痕迹。我抬眼望去,是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他那蓬乱的头发像积满灰的稻草一样堆在头上,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上嵌着一双大而无神的眼睛,他那干裂的嘴唇轻轻地蠕动着,仿佛在诉说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教案

第三单元作文 一、习作内容解读 (1)武老师:老师们,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次习作的内容。 写“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活动经过或心得。“习作”既可写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又可写活动经过或心得。 老师:老师们,看完习作内容我们来试着分析一下本次习作内容透露了哪些信息? ü写“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ü也可写活动经过或心得。 (2)武老师:老师们,本次习作指导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呢? 1.让学生关注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 2.通过师生共同查找有关人类与自然联系的资料,深入感受人 类应按自然规律办事,并从自然中受到启示,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这一思想。 3.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下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或活动的 过程与心得。 4.引导学生表达自己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为学生今后的探索 播下兴趣的种子。 三、习作备课准备 青年教师朋友:教学之前,我们应该做好什么准备呢? 老师:教学之前,我们可以做好的准备有以下几点:

1.关于习作知识点的了解: ü了解过渡和照应的方法ü了解叙述的顺序ü理解如何由物及人的感悟 2.关于口语交际课: 本次“口语交际”的训练内容是指导学生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 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要求老师指导学生把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大自然给人启示的资料,自己了解到的有关发明创造的事例或自己从动植物身上得到的启示,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和同学交流。 “口语交际”教学前,教师可简单地创设情境,如,请擅长书画 的同学在黑板上题写活动主题:“‘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成果汇报会”,配上简单的背景图画;自荐或推荐学生主持人,准备开场 白与串联词等。 “口语交际”交流时,先分小组人人发言,教师要特别注意指导不善于说的同学,并请能说会道的同学当好“小老师”,作好示范。 在汇报中,听的人可以向台上的同学请教提问,发言者可以当即回答,也可讲完后解答,还可以请台下的老师、同学解答,形成台上台下的 互动交流。 3.关于习作素材的搜集: ①学生准备有关“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的图文资料、小发明、小创意等。 ②教师准备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现与发明事例的资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指导

第三单元习作指导 习作写什么——审题意,明要求 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都会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如高兴、悲伤、沮丧、感动、喷怒、愧疚、激动、盼望等。你有过这些感受吗?是什么事情使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从中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的感受,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写下来。 [来源:Z*xx*https://www.360docs.net/doc/c611673247.html,] 这样来解读——明主旨,巧拟题 本次习作的主题是“让真情自然流露”。我们在写的时候要注意,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如果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情感有所变化,要把情感的变化也写清楚。在拟题的时候,要紧扣关键字,能高度概括文章主旨即可。如《一件难过的事情》《对不起,这件事我错了》《开心的一天》《在感动中成长》等。 名师讲方法——理思路,学技巧 [来源:学+科+网] (一)精描细绘见真情。我们在写作时,首先要交代清楚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完整地写好一件事。在叙述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抓住并刻画生活细节,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细节等方面进行多方面描写。 (二)万事求实见真情。在作文时,我们要不夸大、不捏造事实,要实事求是的叙述故事。只要我们真实地叙说故事,读者就会从中感受到真情。 (三)直抒胸臆见真情。写作时要满腔热情,只有以情驭文才会写出动人心魄的文章。在叙述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是平白地叙事,还要大胆的抒发自己的真情 (四)巧妙安排文章结构。选好文章所讲述的故事后,我们要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我们采用的文章结构是“总——分——总”、“总——分”、“还是分——总”呢?采用的叙事方法是顺序、倒叙还是插叙?采用的表现手法是欲扬先抑还是欲抑先扬呢?采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呢?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写作前巧妙安排。 难忘的开幕式 岁月的潮水冲刷着我的记忆,许多人和事都在这潮水的涌动中渐渐逝去了。但抹不去的是那段回忆,它令我终生难忘。① 那是一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啊!那激动人心的开幕式在雄壮的乐曲声中拉开序幕。② 首先是检阅,这可是历来运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我也是受检队伍中的一员,为此我格外兴奋。检阅开始了,我暗暗对自己说:“我代表的是整个班级,一定要展示出我们班的风采。”③想到这里我充满了信心。我们列着整齐的方队,昂首挺胸,步入运动场。我仿佛是一个最强劲的音符,伴着雄壮的运动员进行曲,在银白色的跑道上踏出铿锵的节奏。④ ①文章的开篇含蓄、简洁。“冲刷”“涌动”“抹”等词语的运用含有文学色彩。 ②此句直接切入要描写的场面。 ③心里描写真切。④比喻贴切而富有创意。

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写作指导+习作例文.doc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 写作指导+习作例文 活动指导 一、活动内容 二、(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当地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等。 (2)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类。 (3)欣赏自己喜欢的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准备一个笔记本)(4)举行诗歌朗诵会。 (5)根据兴趣,选择开展写童诗、诗歌知识竞赛、合编小诗集等活动。 二、活动指导 (一)活动1——自己动手写写诗 1、学生自由创作小诗,本单元有六首诗歌,你喜欢哪首诗,读一读,试着模仿它写一写,注意想象要大胆,语言要生动,要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诗作,互相评议、修改。 3、小组推荐优秀诗作全班交流。 (二)活动2——合作编小诗集 1、可以编写的内容:a、可以编写收集来的诗歌。b、可以编写自己写的诗歌。c、还可以编写与诗有关的故事或资料。 2、怎样编排:(1)可以从诗人、内容、形式等角度给诗歌分类。(2)配上插图。(3)给诗集取个好听的名字,制作封面和目录,在班级里展示。 (三)活动3——举办诗歌朗诵会。 读一首好诗,如饮一杯美酒;读一首好诗,如品一杯香茗。诗中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丹青”的浩然正气;诗中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盎然生机;诗中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深厚友情;诗中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旷达胸襟,诗中情诗中意让我们在诵读吟咏中升华感情,陶冶性情,收获快乐。 1、全班分组讨论开好诗歌朗诵会的有关事宜。 ⑴确定内容。⑵商定形式。⑶组织分工。⑷确定时间、地点。⑸确定评委。 2、选择诗歌。 选合适的诗歌来,采用恰当的形式朗诵更精彩。 3、召开班级诗歌朗诵会。(1)推选班级主持人。(2)安排好节目顺序。 4、对朗诵者提出要求:(1)用恰当的语气读出诗歌表达的感情。(2)表情、手势要自然。 (四)活动4——诗歌知识竞赛。

作文指导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精编版

作文指导之细节中出神韵 教学目标: (1)了解细节描写及其在刻画人物方面的作用。 (2)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学会在自己的作文中恰当的运用细节描写。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在观察、赏析的基础上有选择、有重点的 进行描写。 (2)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批改习作,促进写作能力的形成。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前面讲过,一篇优秀的记叙文不仅是把事件叙述清楚,还需要在叙事中适当的穿插景物描写,要有适当的抒情和议论。除此之外,生动的细节描写也是必不可少的。而细节描写正是你们作文中所缺少的,这些缺失细节描写的作文读起来生涩呆板,丝毫不见任何感染力,这的确是制约作文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今天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话题就是:如何将作文中的细节描写写得真实动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过渡:我们先来感受两个句子} 二、感受细节: (一)阅读下面句子,领悟细节描写的妙处。 1、有个小银元落在地上。 2、有个小银元,从桌上滚下来,落在地上丁丁当当地跳着。 问题:你认为哪一个句子好?为什么? (第二句好。不仅写出了银元是从桌子上掉落下来的形态,而且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出了银元掉落下来的声音和状态。) {过渡:通过比较,不难发现,第二句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银元掉落下来的声音和样子。同样,一篇作文,恰到好处地运用了细节描写,能使作文变得生动鲜活起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什么是细节描写呢?我们首先来明确一下定义。} 三、什么是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某一特征作细致、具体的描绘,以达到“于细微处见神韵”的描写方法。成功的细节描写,作用巨大,能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令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 细节描写与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人物描写方法的区别在哪? (提示学生从范围、效果上考虑。细节描写的范围比较广,它不仅包括人物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还包括事物发展的具体环节以及环境的细微描摹;细节描写比一般的描写更具体、更细腻、更生动。) 四、细节描写的作用: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写作指导+高分作文】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写作指导+高分作文】 写作指导 一、细节描写及作用 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细微而具体的刻画。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描写都叫细节描写,只有那些于微小之处表现事物特征或作者情感态度,能够给予读者深刻印象的描写才可称之为细节描写。在文学写作中,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推进故事情节、深化作品主题、创设环境氛围都离不开细节描写。 二、细节描写分类 根据表现内容,细节可以大致分为肖像细节、语言细节、动作细节、景物细节等。 1.肖像细节 肖像细节是指对人物身材、容貌、服饰以及表情等典型特征的细微刻画。例如《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皱边的领结”“绣边的小黑丝帽”,这些“只有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的特殊服饰是表现韩麦尔先生对最后一课珍视之情的重要手段。 专门对人物脸部细微表情的描写又称神态细节描写。神态细节对于表现人物心理和性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卖油翁》一文,“睨之”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射技的不以为意,而“微颔之”与“自矜”相对,则表现了卖油翁虽自负却又沉着内敛的性格。 2.动作细节 动作细节可以是一连串个性化的动作,如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雪地捕鸟的描写:“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这里“扫”“支”“撒”“系”“牵”“看”“拉”等一系列动词,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捕鸟的过程,也表现了儿童的兴奋与快乐。动作细节也可以是某一个典型化的动作,如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中描写阿长睡觉时“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的细节;还可以是一组对比性的描写,如小说《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和中举后“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的两处细节。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教学设计 1 教科书分析: 教材里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细节,要学会抓细节,要注意到细节的真实、典型、生动,只是从有要求到达成目标,从有细节描写的意识到具备能力还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需要细心的观察和长期的训练。 教学设想: 现在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特别是记叙文),只有记叙缺描写,就是有描写也不够细致,导致文章平淡无奇,质木无文,不能打动人心。本课通过寻找课文中的细节描写片段并欣赏,让学生了解细节描写及细节描写的作用,通过专项练习学习一些细节描写的具体方法,全班参与,修改此前习作,能初步掌握一些细节描写的技巧。树立细节描写的意识,细心观察,在长期的坚持中让文章有一个变化。 学情分析: 学生习作往往只叙述没描写,就是有描写,也往往会只见轮廓没有细节,所以我们的写作指导就要立足于让学生首先明白何谓细节描写,怎么做到会写细节,有细节描写的意识,让文章生动起来,立体起来。 教学目标: 1.了解细节描写及常见类型,理解细节描写在写作中的作用。 2.学习如何捕捉生活的细节,描写生动的细节。 3.注意在写作中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表达情感。 教学重难点:

品读第三单元课文中运用细节描写的经典片段,引导学生探究细节描写的作用及其方法;作文升格,指导学生修改、增补细节,演练细节,进而掌握细节描写的技巧,写出生动感人的佳作。 教学过程: 一、经典范例(引导学生识别细节描写,谈谈肖像、动作、景物、语言等细节描写的作用。) 找一找品一品: 第三单元课文中的经典细节描写,简析其作用。 动作描写: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阿长与〈山海经〉》 分析:典型化的动作描写看出了阿长睡相粗俗,令少年鲁迅苦不堪言,心生厌恶,也可能是白日太过劳累,以至于睡得很死,也只有鲁迅中年以后才有可能这样去体察他的保姆吧。 肖像描写: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老王》 分析:这个“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的老王,让我们害怕,也和杨绛一样对他心生同情,也有不祥的预感,生命将息的人还在惦记对他心怀善念的人,这是怎样的一份情,也就会理解杨绛给钱的愧怍,她觉得亵渎了这世间纯善的一个人,同时我们也能感到杨绛本身的善良,她对老王充满同情和顾念。细节描写的表现力可见一斑。 语言描写:“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阿长与〈山海经〉》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范文

植物篇—水仙花 小时候,我一直住在外婆家。那时,外婆家的院子里种了好多好多美丽的花儿。春天有迎春花、牡丹花;夏天有太阳花、蟹爪莲;秋天有菊花、一串红,夏天有腊梅花、水仙花。 其中我最喜欢水仙花,喜欢它的外表,更喜欢它的“内心”。它虽然没有牡丹花那样娇贵,没有太阳花那样红艳,没有菊花那样引人注意,也没有腊梅花那样清香醉人。可是水仙花亭亭玉立,水仙花玉洁冰清。还有一个更大的理由:“水仙花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水仙花素有“凌波仙子”的美称。的确它那动人的身姿使人一见倾心。 外婆家的那几盆水仙花可美了。 一月,水仙花开了!它那翡翠般的碧叶翠绿翠绿,绿得发光,绿得鲜亮,纵横交错的绿叶间,错落有致地开着几朵洁白无瑕的小花,花中嵌着一属黄金般的花蕊,散出阵阵淡淡的幽香,显得格外高雅。水仙花与泥土无缘,雨花石是它的“土壤”。我想:我要像它那样在思想上纯粹洁白,没有一点污泥。水仙花的根部像只大洋葱,根下长着白色的根须,它们像一条条长长的蚯蚓绕着一块块坚硬的雨花石,又显得十分倔强。 一阵风拂过,小花摇晃着脑袋,摆动着它柔美的身躯,似乎穿着水晶衣裳在水石上翩翩起舞,使人见了心旷神怡。 冬天,很多花儿都经不住严寒的摧残,受不了命运的考验——枯萎了。而水仙花却毫不畏惧,当室外寒风凛冽、冰天雪地的时候,它傲然挺立着,还是那么精神抖擞、生机盎然,仿佛在与寒风搏斗,如此坚忍不拔,使人越来越喜爱它了。 我爱水仙!爱它的美丽芬芳,爱它的高尚纯洁,更爱它的顽强不屈。 大自然的启示 大自然就像一个万花筒,我们身边不时出现各种各样的稀奇古怪的自然现象,但在一个个妙趣横生的问号中,最使我难忘的就数我发现了含羞草怕羞的秘密。 去年,妈妈买了一盆含羞草,长得很茂盛,我非常喜欢,而且我觉得他的名字很有趣,像我一样内秀吧。我很想知道它是怎样怕“羞”的。有一次,我轻轻去摸它的叶子,结果,它的叶子马上合拢,我很好奇,就用手去摸其它的叶子,也发生了同样的情况,我走到一旁,不再去动它,过了一会儿,没想到它的叶子又慢慢的舒展开了。而且,我还发现在雨天和强风时,它的叶子也会合拢。 “含羞草的叶子为什么会合拢呢”“它在雨天和强风时为什么也会合拢”“难道它真和人一样会害羞”我百思不得其解,怀着疑问去问妈妈,妈妈说:“你自己去找答案。”我就去查资料,查了好久,终于查到了原因:原来含羞草的叶子和叶柄里含有很多水,当你用手触摸它时,叶子上的水便流到其它地方,所以叶子便向上卷曲。相反,叶柄被手碰时,下面水流走得多,整个叶子便向下垂。在雨天和强风时它的叶子下垂,是它保护自己不被狂风暴雨折断的方法。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含羞草并不是真的怕羞啊!我此时感到非常兴奋,因为在科学的园地里我又摘到了一朵小花,在知识的海洋里,我又捕到了一条小鱼,我将永远不忘记这件事。 敬重卑微

写作指导细节描写一

《写作指导—细节描写》教学设计 我们知道记叙文的生命力在于细节描写。我们学生在作文里缺 少的不是把某件事写完整的能力,而是缺少细节捕捉描写的能力。这些缺失细节描写的文章读来生涩呆板,丝毫不见任何感染力。所以感到学生作文缺少感人的细节描写实在是一个制约语文成绩提高的瓶颈。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及运用,学会运用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细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依据方法进行具体、生动的扩写 2.难点:扩写过程中学生的快速思维及快速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领会细节描写的妙处。 2.例文引导,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 3.写作训练,将细节描写融入学生作文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捕捉细节,有心而重情地感悟人生,做一个生活的有情有心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方法:情境法、范例法、比较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 同学们,人们都说:“一沙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其实,大的生活,是由无数小的细节构成的。细节虽小,却是美的源泉,情的聚焦。生活中的细节之美,看在眼里,便是风景;握在掌心,便是花朵;拥进怀中,便是温暖;写在笔端,便是精彩。今天,我们来一起用双 眼发现细节,用心灵感悟细节,用文字展现细节,让我们作文中的人与事如生活中一般于细处见情,微处见妙。(板书课题) 二、细节描写:概要 三、习作修改,归纳方法 1、片断一:可我能感觉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像到了我的床前。 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的床边,眼睛愣愣地看着我。 逐步追问:①妈妈为什么没有出去?②妈妈看着我的眼神里流露出了什么?③此时的我想了些什么? 可我能感觉妈妈并没有出去,也许她担心我不能酣然入睡吧,也许她害怕我盖不好被子而着凉吧,我感觉她走到了我的床前。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的床边,眼睛愣愣地看着我,我读懂了妈妈眼神里流露出的对我辛苦复习功课的怜惜,对我深切的疼爱和殷殷的期望。妈妈,您那深情的凝视,拂去了我学习的疲惫,坚定了我继续奋斗的信心。相信我吧妈妈,我不会辜负您的! 归纳:方法一:步步追问,细处驻足 2、片断二:可我能感觉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像到了我的床前。

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写作指导

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写作指导 导读:【文题展示】 1.片段写作 猜猜他是谁。从班上选择你熟悉的一个同学,用300字左右写一写他的特点。写好后,读给同学们听,看看大家能否猜出你写的是谁。 2.述片段写作的基础上进行扩展,补充一些事例,以“我的同学____”为题,写一篇记人为主的。不少于600字。 3.特别崇拜的人吗?是邓稼先、闻一多、鲁迅那样的现当代伟人,还是李白、孙权那样的历史人物?是歌星、影星、球星,还是小王子、哈利·波特?或则只是你身边的某个人,他的言行举止、待人做事让你心生敬意?试以“我的偶像”为题目,完成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写作导航】 1.仔细观察,这个同学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是他的相貌、衣着、声音,还是脾气性格?他的习惯性动作是什么?他有没有口头禅呢?抓住特点,是写好人物的第一步。细描绘。围绕特点细描绘,用具体的细节来丰富人物形象,将人物特点凸现出来。 2.中的叙事重在刻画人物形象,不刻意追求记叙事件的完整过程。型事例既可以是人物关键时刻的重要行为,也可以是那些看似细小、平常却能凸显人物个性、思想特点的事情。个实例应从不同角度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要平均使用笔墨,而要详略结合。 3.果是你身边的偶像,那就是你熟悉的人,要仔细观察他的特点,

写出他为什么吸引你,写出他的特别之处。如果不是你身边的偶像,可以搜集所写人物的有关资料或照片,结合你对他的了解,尝试描写他的外貌,并选择一两个事例,表现他的思想、性格特点。 总之,要写好本次作文,同学们要紧紧围绕以下四句话,即抓住特征写外貌、仔细聆听抓语言、锤炼词语绘动作、揣摩内心写心理。 【例文引路】 老头儿 张景程 记忆中总有这么一个老头儿:脸型像黄土高原,千沟万壑、高低起伏,而且落差也比较大。略呈三角状的眼睛早已陷入了黄土中,只能发出暗淡的光。他似乎每天都穿着一件蓝色的过了时的棉布衬衣,花白的头发,偶尔可以寻出几根黑丝。(外貌描写凸显了人物的苍老,暗示了人物生活的艰辛,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特别是抓住服饰,表现了人物的节俭,唤醒了读者。) 我总是嘲笑他的迂。 他整天骑着他那辆连铃都掉了的单车,后面背着一包不知名的东西,听说是给人家建房子用的,每每早早地就出去,晚上却总是迟迟未归。(体现人物身份,为后文写“父亲”慷慨投资买电话铺垫。)他回来当然是人人都知道的,因听到破单车发出哮喘般的声音。 我是很讨厌这声音的。 晚上,他喜欢坐在门前大树下的青石板上,拿出烟丝、纸片,用手捏几下,再放进嘴里用口水沾湿,取出火柴,划燃、点上。

第三单元作文指导二次备课(精品文档)

第三单元作文指导二次备课 1、题目:《大自然的启示》 2、要求:大自然是丰富的,绚丽多彩;大自然是神奇的,奥妙无穷。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大自然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我们和大自然同呼吸、共命运,只要我们热爱大自然、细心观察、用心感受,一定会从中得到许多启示。 作文思路点拨 1、挑选习作材料。 首先,挑选观察中的发现和启发来写。 其次,挑选搜集、调查访问活动来写。 然后,挑选实验、发明活动来写。 2、讲究习作技巧。 要讲究技巧,突出重点,要以观察──发现──启示为重点为线索来写。还要有序,可以按照观察──发现──启示的先后顺序来写,也可以按照由现象到本质、由果到因的逻辑顺序来写。 如果是写观察之中的发现,要写动、植物的外形、自然的现象等表象东西,更重要的是要把发现的本质特征──原因、原理、性质、解决问题的办法等写出来,最后要把自己受到的启示写出来,也就是把分析研究后的结论、观察发现后的见解写出来。 3、表达真情实感。 写作要有感而发,表现出热爱大自然、善待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也可表现同学们团结合作,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精神风貌。 提纲设计参考 题目:小鸡吃蛋壳,小石子 提纲: 1、发现现象。 星期天,我妈妈买了鸡?我的心情发现了?我感到~?我~困惑不解~。 2、写自己的苦恼、担心、哀伤、害怕什么? 冥思苦想~,请教~他告诉我~ 不相信又向书本请教,得到了真知。解开了谜团 3、畅谈自己的感受,紧扣启示的主题。 我凝望~,感受~我想,更加~,更加~,争取~。 与知识点联系 1、鸡的生活习性的特点。 2、展开合理的想象,抒发真情实感。 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范文1 大自然中有许多解不开的奥秘,就像是沙滩上许多五彩斑斓的石头,而我,捡起了一块与众不同的石头,想一想,看一看这其中的奥秘到底是什么。 星期六,我和爸爸一起回老家,正巧碰到婶婶正在抓起一把鸡食儿在喂鸡呢!一个大公鸡昂起头,好像在说:“看我多威风!”接着挤到鸡群里吃米,好不容易吃到了米,可是又吃了一些小石子,我怕它吃了石子会噎死,正准备喊婶婶来救它,不要因为鸡吃了一些小石子而失去一只又大又肥的鸡。 可是,接下来的一幕让我大吃一惊:大公鸡吃了那足以致命的石子,居然还安然无恙。而且好像比以前更精神,更威武了,为它捏了一把汗的我,心里也不由得泛起一个疑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随堂练习及答案(内含2课时)

《抓住细节》第一课时随堂练习及答案 小练笔: 过年了,我们中国有个习俗就是吃饺子,那么请同学们用肖像和动作描写把包饺子的过程细致地刻画出来。 (70字左右) 答案:可以抓住“揉、切、按、擀、放、包、捏?…?" 一系列动词把把饺子的过程详细写出, 还可以抓住不会包饺子时着急神态,和饺子包完后露出的喜悦,以及满脸都是面粉的形象展现出来即可. 《抓住细节》第二课时随堂练习及答案 写作练习: 1.我们的记忆中总会有许多难忘的时刻。所谓难忘,可能是惊喜、兴奋、 有趣,也可能是惭愧、尴尬,甚至难堪。回忆一个自己难忘的时刻, 并以《___________ 的那一刻》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500 字。 提示: (1)横线上填入的词语,应指发生在短暂时间内的令你难忘的事情,比如“冲过终点 线”“走上领奖台” …… (2)回忆那一刻的细节或场面,再现当时的情景要尽量写的具体,还要写出当时的感觉。 2.照片记录了生活的瞬间,也记载了生命中的故事. 从家里照一张你喜欢的照片,以《照片里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 字。 提示: ( 1)可以回顾七上学过的《学会记事》,叙述故事时应条理清楚。 (2)注意联系照片拍摄的时间、地点、背景,对拍照的细节做出生动具体的描写。 两个题目任选其一 范文一】 走上领奖台的那一刻 在过往的岁月中,往事如溪中的沙石般繁多,每当阳光洒下,水中的一些沙石便会熠熠生辉,这些散发出耀眼光芒的沙石便是令我难忘的时刻!我从水中摸出一块彩色石头,透过它,我看到了自己曾经走上领奖台的那一刻! 六年级时, 在老师的推荐下,我参加了市里举行的乒乓球比赛。我揉着因为长时间训练而持续酸痛的胳膊, 看着眼前人头攒动的景象,只觉高手云集, 担心自己会很快被淘汰。只是,我的担心很快便被激烈的比赛冲淡了.比赛刚开始,我便遇到了一个高手,我们两个激战了三局,最后我艰难战胜他,惊险晋级.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文

第三单元作文 我发现了蜗牛的秘密 一天下午,天气非常闷热,我在阳台上摆弄着爸爸的“心肝宝贝”——兰花,突然便看见一只小蜗牛爬上一片叶子。“蜗牛到底是益虫还是害虫?”“为什么爬行的时候会留下一条长长的线?”“蜗牛的鼻子眼睛在哪儿?”这一连串的问题出现在我的脑海中。 于是我决定自己去做一做实验,弄清楚这几个问题。 “蜗牛是益虫还是害虫?”我先把白菜、馒头、蚊子等分别放在抓来的几只蜗牛面前,他们大概都饿了,爬向自己喜爱的食物上去,只见蜗牛都选上了白菜叶子,吃了起来,对别的食品闻也不闻,不一顿饭的工夫,蜗牛把白菜叶子吃光了,这下可以判定:蜗牛是害虫。 “为什么爬行的时候会留下一条长长的线?”这个问题我先用一片叶子把蜗牛的头引出来,然后用手轻轻地往头部下面一摸,没想到头立刻缩回去了,这可怎么办?我有点儿灰心了,这时爸爸向我走来,对我说:“怎么,这么一点小事就灰心啦!亏你长大还想当科学家呢?”我被爸爸这么一“激”又来劲了。一个办法从脑海中闪过。“有了,有了!”我手舞足稻地叫起来。我用一块小石头,轻轻地把蜗牛的壳砸碎,取出蜗牛的身子,用手一摸发现了一个颗立状的东西,通过翻书、查阅字典,我知道了那是蜗牛的脚,那一条长长的细线是蜗牛的分泌物,它有助于蜗牛爬行。 “蜗牛的眼睛、鼻子在哪儿?”我按照前一种方法,把一片白菜叶子放在地上又抓来一只蜗牛,这只蜗牛好像知道我的苦心,乖乖地让我看见了它的眼睛、鼻子、蜗牛的大触手和小触手,大触手是眼睛,小触手是鼻子。 通过这一连串实验,真是受益不小!我不但发现了蜗牛的秘密,还明白了一个道理:长大要想有所发明,必须从小发现问题,并学着解决问题。 我发现了荧火虫的秘密 昆虫是科学家们经常用来研究的生物,它在世界上大概有100多万种,真是一个大家族啊!这个家族的成员包括翩翩起舞的蝴蝶、辛勤采蜜的蜜蜂、团结互助的蚂蚁,还有那晶莹闪亮的荧火虫。 每到夏季的晚上,荧火虫就会在自然环境比较好的地方飞舞。它像灯笼一样照亮夜空,为人们点灯指路,所以非常讨我们的欢心。夏季一来到,我最爱到外婆家过夜。外婆的菜园周围,经常会有一些荧火虫出现。有时运气好,还可以看着那些小家伙在菜地上空飞来飞去呢。 有一次,晚上我来到菜地,发现几只荧火虫在时高时低地飞,还不时改变尾巴的颜色,似乎在互相交流。我好奇地继续观察,看见荧火虫不停地改变尾端发出的光的颜色,有时变成黄色,有时变成橘黄色,有时变成黄绿色,有时变成金黄色……有时飞得高高的,有时飞得低低的,有时飞到某朵小花上,有时飞到一棵大树上……总让我觉得神奇、有趣。我看得出神入化,身子忍不住向前了一点儿,不料一只荧火虫觉察到了危险,马上就改变自身尾巴的颜色,其它同伴看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