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考点精讲-金属的冶炼

高中化学考点精讲-金属的冶炼
高中化学考点精讲-金属的冶炼

考点38金属的冶炼

1.复习重点

1. 金属冶炼的化学原理和金属冶炼的基本方法;

2. 金属回收及资源保护的重要作用,

3. 重点是考查金属冶炼的基本方法。

2.难点聚焦

一、 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1. 游离态

化学性质不活泼的金属,在自然界中能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如:Au Ag Pt Cu

2. 化合态

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在自然界中能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如: Al Na

说明: 少数金属在自然界中能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 而大多数的金属在自然界中能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二、 金属的冶炼:

1. 金属冶炼的实质

用还原的方法,使金属化合物中的金属阳离子得电子变成金属原子.

M n+ + ne-→M

2. 金属冶炼的主要步骤:

① 矿石的富集

目的:除去杂质,提高矿石右的有用成分的含量;

② 冶炼

目的:得到金属单质.

原理: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在一定条件下,用还原剂把金属矿石中的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单质.

③ 精炼

目的:提高金属的纯度.

3. 金属冶炼的一般方法:

根据金属的活泼性.

(1)热分解法:

适用范围:不活泼金属 Ag----Au

如: 2Ag 2O==4Ag + O 2↑

2HgO==2Hg + O 2↑

(2)还原法:

适用范围:较活泼的金属 Zn----Cu

如: Fe 2O 3 + 3CO ==2Fe + 3CO 2

Cr 2O 3+2Al ==2Cr +Al 2O 3

常用的还原剂:C 、CO 、 H 2 和活泼金属如铝等.

说明铝热反应也属于热还原法.

[思考]对于极活泼金属的冶炼,能否用热还原法?如不能则应使用什么方法?

3.电解法:

适用范围:活泼的金属 K----- Al

如: 2Al 2O 3 ==== 4Al + 3O 2↑

△ △ 高温 高温 电解

电解

2NaCl===2Na +Cl 2↑

比较: 2NaCl+2H 2O===2NaOH +H 2↑+Cl 2↑

2CuSO 4+2H 2O===2Cu+2H 2SO 4+O 2↑

电解法也常用于某些不活泼的金属的精炼.

[说明]电解法的缺点是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成本较高.

三、 金属的回收与环境、资源保护

1. 金属回收的意义

(1)节约矿物资源;(2)节约能源;(3)减少环境污染.

2. 回收废金属的利用.

大部分可以重新制成金属及化合物再用.

实例:

废铁屑可以铁盐或亚铁盐,如绿矾,废旧钢铁可以炼钢.

从电解精炼铜的阳极泥中可以回收金银等贵重金属

从定影液中可以回收金属银.

小结: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与金属的冶炼方法.

3.例题精讲

例1 不太活泼的金属元素硝酸盐在受热分解时金属元素将转变为其氧化物或单质。在通风橱中给盛有少量硝酸汞固体的试管加热,最后试管中( )

A 、留下银白色的液体

B 、留下少量白色硝酸汞固体

C 、留下红色氧化汞固体

D 、无剩余物

例2 冶炼金属一般有下列四种方法:①焦炭法;②水煤气(或氢气,或一氧化碳)法;③活泼金属置换法;④电解法。四种方法在工业上均有应用。古代有(Ⅰ)火烧孔雀石炼铜;(Ⅱ)湿法炼铜;(Ⅲ)铝热法炼铬;(Ⅳ)从光卤石中炼镁,对它们的冶炼方法的分析不正..确.

的是( ) A .(Ⅰ)用① B .Ⅱ用② C .Ⅲ用③ D .Ⅳ用④

解析:金属冶炼的方法与金属在自然界中存在的状态、金属活动性有关。一般电解法适合冶炼金属性强的金属(金属活动顺序表Al 以前);而水煤气(H 2、CO )法、焦炭法、活泼金属置换法等用还原剂还原金属法,适合于金属活动性介于Zn~Cu 之间的大多数金属的冶炼。

对于(Ⅰ)O H CO CuO 2CO )OH (Cu 22322+↑+?

↑+?+22CO Cu 2C O Cu 符合①

对于(Ⅱ) Fe + CuSO 4 = FeSO 4 + Cu 符合③

对于(Ⅲ) Cr 2O Al O Cr Al 23232++高温 符合③

电解 电解

对于(Ⅳ)先从光卤石提取MgCl 2,再电解MgCl 2

↑+22Cl Mg MgCl 电解熔融 符合④

故本题答案为B

例3用氧化铝、二氧化锰作为原料,如何制取金属锰?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Al

2O 3====4Al+3O 2↑

高温

3MnO 2+ 4Al == 3Mn+2Al 2O 3

例4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回答以下问题:

①反应过程中发生的现象是:

玻璃管里粉末由红棕色逐渐变黑,B 中溶液出现浑浊。;

②塑料袋的作用是 收集未反应完的CO ,以防中毒。

4.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

1.冶炼金属一般有下列4种方法:①焦炭法;②水煤气法(或氢气、或一氧化碳)法;③活泼金属置换法;④电解法。4种方法在工业上均有应用。古代有(Ⅰ)火烧孔雀石炼铜;(Ⅱ)湿法炼铜。现代有(Ⅲ)铝热法炼铬;(Ⅳ)从光卤石中炼镁。对它们的冶炼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Ⅰ)用①

B.(Ⅱ)用②

C.(Ⅲ)用③

D.(Ⅳ)用④

2.下列物质的反应,不能置换出Fe 的是

A.FeO +C

B.Fe 2O 3+CO

C.Al +Fe 3O 4

D.Cu +FeCl 3

3.在高温下,用CO 还原m g Fe 2O 3,得n g Fe,已知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Fe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

n 3)n m (2- B.n 8n m - C.)n m (24n - D.n

m n 24- 4.有0.4 g铁的氧化物,用足量的CO 在高温下将其还原,把生成的全部CO 2通入足电解

量澄清石灰水中,得到0.75 g固体沉淀物。这种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A .FeO

B .Fe 2O 3

C .Fe 3O 4 D.FeO 、Fe 2O 3

5.在炼铁、炼钢过程中都有碳参加反应,下列有关碳参加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个过程中碳原子都是被氧化,都只起着提供热源的作用

B.炼铁过程中碳被氧化,既起产生热量的作用,又起产生CO 的作用

C.炼钢过程中碳被氧化,从而达到降低含碳量的目的

D.炼铁过程中碳参加反应,只起着产生CO 的作用

6.下列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之比是1∶3的是

A.FeO +Si 高温====Fe +SiO 2

B.Fe 2O 3+CO 高温====Fe +CO 2

C.Fe 3++Fe ?→?Fe 2+

D.Cu +H 2SO 4(浓)?

==== CuSO 4+SO 2↑+H 2O 7.合金具有许多特点,如Na -K 合金为液体,而Na 和K 的单质均为固体。据此,试推测:生铁、纯铁、碳3种物质中,熔点最低的是

A.纯铁

B.生铁

C.碳

D.无法确定

8.我国的稀土矿含量丰富,稀土元素可用RE 表示。在提纯过程中可以向稀土元素的硫酸盐溶液中加入粉状Na 2SO 4,使稀土元素转化为沉淀,反应为:

RE 2(SO 4)3+Na 2SO 4+x H 2O ?

====RE 2(SO 4)3·Na 2SO 4·x H 2O(x =1,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一定在强碱溶液中进行

B.产生沉淀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C.反应生成的沉淀属于复盐

D.产生沉淀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是阳离子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

C.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D.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

10.质量相等的CaO 2和CaO 两份样品,前者与后者所含氯元素的质量比是

A.2∶1

B.7∶9

C.14∶9

D.9∶7

二、非选择题(50分)

11.(8分)制FeO 常用下法:

FeC 2O 4?====FeO +CO ↑+CO 2↑

试说明不采用FeCO3加热分解制FeO而用此法制FeO的原因。

12.(12分)(1996年全国高考题)在一定条件下用普通铁粉和水蒸气反应,可以得到铁的氧化物。该氧化物又可以经过此反应的逆反应,生成颗粒很细的铁粉。这种铁粉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在空气中受撞击或受热时会燃烧,所以俗称“引火铁”。请分别用图中示意的两套仪器装置,制取上述铁的氧化物和“引火铁”。实验中必须使用普通铁粉和6 mol·L -1盐酸,其他试剂自选(装置中必要的铁架台、铁夹、铁圈、石棉网、加热设备等在图中均已略去)。

填写下列空白:

(1)实验进行时试管A中应加入的试剂是;

烧瓶B的作用是;

烧瓶C的作用是;

在试管D中收集得到的是。

(2)实验时,U型管G中应加入的试剂是;长颈漏斗H 中应加入。

(3)两套装置中,在实验时需要加热的仪器是(填该仪器对应的字母)。

(4)烧瓶Ⅰ中发生的反应有时要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其目的是。

(5)试管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6)为了安全,在E管中的反应发生前,在F出口处必须;E管中的反应开始后,在F出口处应。

13.(12分)下图是一个实验示意图,方框表示有关的仪器,箭头表示液体或气体的流向

图中A是液体,B、C是固体。A与B反应后产生的气体经过C,得到纯气体X。X通过灼热CuO,CuO转化为Cu。气体再通过浓H2SO4,最后得到纯气体Y,Y是对环境没有污

染的气体,大量排放也没有危险。

为进行以上实验,请从下列试剂范围内选择合适的A、B和C:浓硫酸、稀硫酸、浓硝酸、稀硝酸、浓盐酸、稀盐酸、锌粒、浓NaOH溶液、大理石、碱石灰、NH4Cl固体。

(1)A是,B是,C是,X是。

(2)写出A和B,X和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4.(8分)为测定一种复合氧化物型的磁性粉末材料的组成,称取12.52 g样品,将其全部溶于过量稀硝酸后,配成100 mL溶液。取其一半,加入过量K2SO4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经过滤、洗涤、烘干后得4.66 g固体。在余下的50 mL溶液中加入少许KSCN溶液,显红色;如果加入过量NaOH溶液,则生成红褐色沉淀,将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后得3.20 g固体。

(1)计算磁性粉末材料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2)确定该材料的化学式。

15.(10分)有CuO和木炭粉的混合物4.24 g,在高温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混合物呈红色,质量为3.36 g;若反应产生的气体能全部被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吸收,得沉淀2 g,试通过计算指出所得固体产物的组成及质量分数。

附参考答案

一、1.B 2.D 3.D

4.解析:Fe x O y +y CO 高温====x Fe+y CO 2

(56x +16y ) g

y mol 0.4 g 100

075 mol

得:x ∶y =2∶3

答案:B

5.AD

6.B

7.B

8.CD

9.解析:A.如AlO -

2 B.如C+FeO 高温====CO ↑+Fe C.如Br -?→?

Br 2 D.如Fe 3+?→?Fe 2+

答案:AD

10.C

二、11.FeCO 3在空气中加热,因+2价铁被空气氧化而得不到FeO;而FeC 2O 4分解,产生的CO 可作保护气,防止FeO 氧化。

12.(1)普通铁粉(或铁粉) 作为水蒸气发生器(或用来产生水蒸气) 防止水倒吸(或用作安全瓶) 氢气

(2)固体NaOH (或碱石灰、CaO 等碱性固体干燥剂) 6摩/升HCl

注:G 中如填写酸性干燥剂或液体干燥剂,则此空不给分。

(3)ABE (必须全对给一分,错、漏一个即不给分)

(4)加快氢气产生的速度

(5)Fe 3O 4+4H 2高温====3Fe+4H 2O

(6)检验氢气的纯度 点燃氢气

13.(1)A.浓NaOH 溶液 B.NH 4Cl 固体 C.碱石灰 X :NH 3

(2)NaOH+NH 4Cl ?====NaCl+NH 3↑+H 2O

2NH 3+3CuO ?====3Cu+N 2↑+3H 2O

14.(1)20.4% (2)BaO ·Fe 2O 3

15.Cu 2O 和Cu w (Cu 2O)=42.9% w (Cu)=57.1%

高中化学58个考点14、元素周期表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 14、元素周期表 1.复习重点 1.周期表的结构。理解位置、结构、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2.依据“位—构—性”之间的关系,会进行元素推断和确定几种元素形成化合物形式。2.难点聚焦 二、周期表 1.位、构、性三者关系 结构决定位置,结构决定性质,位置体现性质。 2.几个量的关系 周期数=电子层数 主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数 |最高正价|+|负价|=8 3.周期表中部分规律总结 ⑴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3而又小于8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或2的元素可能是主族、副族或0族(He)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是稀有气体元素(He 除外)。 ⑵在周期表中,第ⅡA与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别有以下三种情况:①第1~3周期(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相差1;②第4、5周期相差11;③第6、7周期相差15。 ⑶每一周期排布元素的种类满足以下规律:设n为周期序数,则奇数周期中为 2)1 (2 + n 种,偶数周期中为 2)2 (2 + n 种。 ⑷同主族相邻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别有以下二种情况:①第ⅠA、ⅡA族,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该周期元素的数目=下一同期元素的原子序数;②第ⅣA~ⅦA族,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下一周期元素的数目=下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 ⑸设主族元素族序数为a,周期数为b,则有:①a/b<1时,为金属元素,其最高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碱;②a/b=1时,为两性元素(H除外),其最高氧化物为两性氧化物,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两性氢氧化物;③a/b>1时,为非金属元素,其最高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酸。无论是同周期还是同主族元素中,a/b的值越小,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就越强;反之,a/b的值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 ⑹元素周期表中除第Ⅷ族元素以外,原子序数为奇(或偶)数的元素,元素所在族的序数及主要化合价也为奇(或偶)数。 ⑺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属之间有一分界线,分界线右上方的元素为非金属元素,分界线左下方的元素为金属元素(H除外),分界线两边的元素一般既有金属性,也有非金属性。 ⑻对角线规则:沿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方向对角(左上角与右下角)的两主族元素性质相似,这一规律以第二、三周期元素间尤为明显。 3.例题精讲 例1今有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按C、A、D、E的顺序增大。 C、D都能分别与A按原子个数比1:1或2:1形成化合物。CB可与EA2反应生成C2A 与气态物质EB4。 ⑴写出五种元素名称 A B ,C ,D , E 。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知识点讲解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一、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也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2.物质的量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的对象。 3.物质的量的符号为“n”。 二、摩尔 1.物质的量的单位单位:克/摩符号:g/mol 数值:等于物质的原子量、分子量、原子团的式量。 2.符号是mol。 3.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 例如:1molH表示mol氢原子,1mol H2表示1mol氢分子(氢气),1mol H+表示1mol氢离子,但如果说“1mol氢”就违反了使用标准,因为氢是元素名称,不是微粒名称,也不是微粒的符号或化学式。 4.计算公式: n=N/NAn=m/M 5.气体的摩尔体积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Vm。(提问:为什么液体、固体没有摩尔体积) n=V/Vm (标准状况下:Vm=22.4L/mol) 使用“物质的量”与“摩尔”时的注意事项 (1)物质的量 ①“物质的量”四个字是一个整体概念,不得简化或增添任何字,如不能说成“物质量”“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量”等。 ②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同“时间”,“长度”等一样,其单位是摩尔(mol)。 ③物质的量表示的是微观粒子或微观粒子的特定组合的集合体,不适用于宏观物质,如 1 mol苹果的说法是错误的。 ④物质的量中所指粒子包括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团等微观粒子

或微观粒子的特定组合(如NaCl、Na2SO4等)。 (2)摩尔 使用摩尔作单位时必须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如1 mol H表示1摩尔氢原子,1 mol H2表示1摩尔氢分子,1 mol H+表示1摩尔氢离子。不能说1 mol氢,应该说1 mol氢原子(或分子或离子)。 2.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物理量,单位是mol-1,而不是纯数。 不能误认为N A就是6.02×1023。 例如:1mol O2中约含有个6.02×1023氧分子 2mol C中约含有1.204×1024个碳原子 1mol H2SO4中约含有6.02×1023硫酸分子 1.5mol NaOH中约含有9.03×1023个Na+和9.03×1023个OH-; n mol某微粒集合体中所含微粒数约为n×6.02×1023。 由以上举例可以得知: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以及微粒数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式?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存在正比例关系。如果用n表示物质的量,N A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N表示微粒数,三者之间的关系是:N = n·N A,由此可以推知n = N/N A N A = N/n 3.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区别与联系 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②“摩尔质量在数值上一定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这句话对否?为什么? 不对。因为摩尔质量的单位有g·mol-1或kg·mol-1等,只有以g·mol-1为单位时,在数值上才与微观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③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与其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有何关系?为什么? 相等。因为任何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都是以12C质量的1/12为标准所得的比值。所以,任何原子的质量之比,就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4.物质的量n、质量m、粒子数目N之间的关系

高中化学高频考点精讲

高中化学高频考点精讲 目录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 考点1常用化学计量 (1) 考点2化学计量在计算中的应用 (4) 考点3物质的分类胶体 (7) 考点4离子反应 (9) 考点5氧化还原反应 (13) 第二部分基本理论 考点1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 (16) 考点2物质结构 (18) 考点3化学反应与能量 (20) 考点4 电化学基础 (23) 考点5化学反应速率 (27) 考点6化学平衡 (29) 考点7弱电解质的电离 (33) 考点8溶液的酸碱性及pH (36) 考点9盐类的水解 (38) 考点10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42) 第三部分元素化合物 考点1 钠及其化合物 (44) 考点2镁、铝及其化合物 (47) 考点3铁及其化合物 (50) 考点4铜及其化合物 (53) 考点5金属元素小结 (55) 考点6碳、硅及其化合物 (57) 考点7 氯及其化合物 (59) 考点8硫及其化合物 (61)

考点9氮及其化合物 (64) 考点10非金属元素小结 (67) 考点11无机物的推断 (70) 考点12无机化学工艺流程 (74) 考点13无机化学方程式总结 (77) 第四部分有机化合物 考点1烃 (79) 考点2同分异构体 (82) 考点3卤代烃 (84) 考点4烃的含氧衍生物—醇酚 (86) 考点5烃的含氧衍生物—醛 (89) 考点6烃的含氧衍生物—羧酸酯 (91) 考点7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94) 考点8有机反应类型 (97) 考点9有机合成与推断 (100) 考点10 有机化学方程式总结 (105) 第五部分化学实验 考点1无机化学实验综合 (107) 考点2有机化学实验综合 (114)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 考点1 常用化学计量 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高考化学58个考点名师精讲(45)石油 煤

考点45石油煤 1.复习重点 1.石油的分馏、裂化和裂解; 2.煤的干馏、气化和液化。 2.难点聚焦 一石油的成分: 1、石油组成:碳、氢、硫、氧、氮等。 2、石油成分:各种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组成的混和物,一般石油不含烯烃。 二石油的炼制: 开采出来的石油叫做原油。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处理后才能得到适合不同需要的各种成品,如汽油、柴油等。 原油含水盐类、含水多,在炼制时要浪费燃料,含水量盐多会腐蚀设备。所以,原油必须先经脱水、脱盐等处理过程才能进行炼制。 石油的炼制分为: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三种方法。 石油的分馏与石油的蒸馏原理相同,实验5-23中: ①蒸馏烧瓶、冷凝管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蒸馏烧瓶支管口齐平 ③冷凝管的进、出口方向能否倒置? 1、石油的分馏 先复习随着烃分子里碳原子数增加,烃的沸点也相应升高的知识,然后启发学生如何能把石油组成里的低沸点烃和高沸点烃分离开。(答:给石油加热时,低沸点的烃先气化,经过冷却先分离出来。随着温度升高,较高沸点的烃再气化,经过冷凝也分离出来。)向学生说明原油开始沸腾后温度仍逐渐升高。同时问学生为什么?这说明原油是混合物。 工业上如何实现分馏过程呢?主要设备是加热炉和分馏塔。 按P137图5-24前半部分介绍,要突出介绍分馏塔的作用。最后总结石油常压分馏产物: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重油。 接着,提出重油所含的成分如何分离?升温?在高温下,高沸点的烃受热会分解,更严重的是还会出现炭化结焦、损坏设备,从而引出减压分馏的方法。 按课本P137图5-24的后半部分介绍减压分馏过程和产物:重柴油、润滑油、凡士林、石蜡、沥青。 2、石油的裂化: (1)提出石油分馏只能得到25%左右的汽油、煤油和柴油等轻质液体燃料,产量不高。 如何提高轻质燃料的产量,特别是提高汽油的产量?引出石油的裂化。什么叫裂 化? 裂化——就是在一定条件下,把分子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分子量小、沸点低的烃的过程。 裂化过程举例:

最新整理高中化学学考知识点资料讲解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纲要——必修1 1.托盘天平精确到0.1g,量筒精确到0.1mL。 2.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坩埚。 3.点燃可燃气体(氢气等)前要验纯。 4.酒精着火应迅速用湿抹布盖灭,钠、钾着火用细沙盖灭。 5.分离提纯的装置: 依次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分液)。 6.过滤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主要仪器:漏斗。 7.蒸馏用于分离液体混合物,(主要仪器包括蒸馏烧瓶,冷凝管)如:乙醇和水的混合物。 冷凝水“下进上出”。 8.萃取可用于提取碘水中的碘单质。主要仪器:分液漏斗;萃取剂不能溶于水,如四氯化碳,不可使用酒精。 9.分液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如:乙酸乙酯和饱和Na2CO3溶液,植物油和水。主要仪器:分液漏斗。使用时注意“下层放、上层倒”。 10.蒸发的主要仪器:蒸发皿。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停止加热。不可加热至蒸干。 11.精盐含(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的提纯的方法: 加氯化钡目的: 除去Na2SO4,加入氢氧化钠目的是除去MgCl2, 加入碳酸钠的目的是除去CaCl2和BaCl2, 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NaOH和Na2CO3。 12.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13.摩尔质量的单位g/mol或g.mo l-1数值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原子)量相同(如氯化氢相对分子量为:36.5,摩尔质量为:36.5g/mol) 14.22.4L/ mol的使用条件: ①标准状况下(0℃ 101KPa);②气体。(注:水在标准状况下为液体) 15.物质的量的计算的四个公式:n= 16.溶液稀释的公式:c(浓)·V(浓) = c(稀)·V(稀) 17.两个浓度的转化公式:c=1000ρω/M 18.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必需 ..的仪器:××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19.有关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做题步骤: (1),将已经m,V气,c、V液计算成n, (2)列化学方程式将已知与待求的物质建立联系,求出待出物质的n (3)将求出的n转化为最终要求的m,V气,c、V液

化学人教版高中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高考化学58个考点精讲 考点50 乙醛 醛类

word整理版 学习参考资料考点50乙醛醛类 1.复习重点 1.乙醛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银镜反应的操作要点和反应原理; 3.醛类的结构及性质、相关计算。 2.难点聚焦 、乙醛 1.乙醛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乙醛的分子式是OHC42 ,结构式是,简写为CHOCH3。 注意对乙醛的结构简式,醛基要写为—CHO而不能写成—COH。 2.乙醛的物理性质 乙醛是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小于水,沸点为C 8.20。乙醛易挥发,易燃烧,能与水、乙醇、氯仿等互溶。 注意因为乙醛易挥发,易燃烧,故在使用纯净的乙醛或高浓度的乙醛溶液时要注意防火。 3.乙醛的化学性质

word整理版 学习参考资料从结构上乙醛可以看成是 甲基与醛基 ()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由于醛基比较活泼,乙醛的化学性质主要由醛基决定。例如,乙醛的加成反应和氧化 反应,都发生在醛基上。 (1)乙醛的加成反应 乙醛分子中的碳氧双键能够发生加成反应。例如,使乙 醛蒸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通过热的镍催化剂,乙醛与氢 气发生加成反应: 说明:①在有机化学反应中,常把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氢 原子或失去氧原子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乙醛与氢气的 加成反应就属于还原反应。 ②从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也属于还原反应的实例可知,还原反应的概念的外延应当扩大了。 (2)乙醛的氧化反应 在有机化学反应中,通常把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氧原子或

失去氢原子的反应叫 氧化反应。乙醛易被氧化,如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乙醛能被空气中 的氧气氧化成乙酸: word整理版 学习参考资料 注意①工业上就是利用这个反应制取乙酸。 ②在点燃的条件下,乙醛能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乙醛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OHCOOCHOCH22234452??????点燃 乙醛不仅能被2O氧化,还能被弱氧化剂氧化。 实验6—7 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1 mL 2%的3AgNO溶液,然后一边摇动试管,一边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此时得到的溶液叫做银氨溶液)。再滴入3滴乙醛,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中温热。实验现象不久可以看到,试管内壁上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 实验结论化合态的银被还原,乙醛被氧化。 说明: ①上述实验所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应为: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09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9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复习重点 揭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关系,并学习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2.难点聚焦 1.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v)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n)之比。即均等于该化学方程式的“系数”之比。 2.化学方程式中各气体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比,等于它们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即等于各气体在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比。 3.遇到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时,经常视情况将相关物质的质量,一定浓度和体积的溶液、气体体积换算出它们的物质的量,按化学计量数找出比例关系后入手运算。 【知识要点】 1.化学方程式中有关量的关系 由上可看出,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组成各物质的粒子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气体体积比(同状况下),不等于质量之比。根据化学方程式列比例时应遵循上述比例关系。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所列比例是否正确的判断依据是:“上、下单位要一致,左右单位要对应”。如: 3.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格式 (1)设所求物质的物质的量为n(B)[或质量m(B)],或气体标准状况下体积V (B)、 或溶液体积V[B(aq)]J。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在化学方程式有关物质的化学式下面先写出已知物和所求物的有关量的关系,再代入已知量和所求量。 (4)写出所求物质的数学表达式。 (5)写出解答和答案。

如:6.5g Zn在与足量盐酸反应时产生的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 解:设产生的体积为V() 答:产生的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2.24L。 4.规范用语 —表示的物质的量—表示方程式中 的化学计量数 —表示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表示溶液的体积 —表示的体积—表示混合物中 的质量分数 —表示的质量在列比例及运算过程中都应带单位。

高中化学选修选修五知识点整理(详细讲解)

.. 选修 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 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 成氢键 )。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 常用乙 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 乙醇既 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 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 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 于闻 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 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有机物的密度 (1)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酯(包括油脂) (2)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基苯 3.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 (1)气态: ①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 ②衍生物类: 一.氯.甲.烷.(.C..H.C..l,.沸.点.为.-.2.4...2.℃.).氟.里.昂.(.C..C.l.F..,.沸.点.为.-.2.9...8.℃.). 322 氯.乙.烯.(..C.H 2 氯.乙.烷.(..C.H 3 2 3Br,沸点为 3.6℃) 四氟乙烯(CF2==CF2,沸点为-76.3℃)甲醚(CH3OCH3,沸点为-23℃)甲乙醚(CH3OC2H5,沸点为10.8℃)环氧乙烷(,沸点为13.5℃)(2)液态:一般N(C)在5~16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如, 己烷 CH3(CH2) 4CH 3环己烷 甲醇CH3OH甲酸HCOOH 溴乙烷C2H5Br乙醛CH3CHO 溴苯C6H5Br硝基苯C6H5NO 2 ★特殊:不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植物油脂等在常温下也 为液态 (3)固态:一般N(C)在17或17以上的链烃及高级衍生物。如, 石蜡C12以上的烃 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动物油脂在常温下为固态 ★特殊:苯酚(C6H5OH)、苯甲酸(C6H5COOH)、氨基酸等在常温下亦为固态 4.有机物的颜色 ☆绝大多数有机物为无色气体或无色液体或无色晶体,少数有特殊颜色,常见的如下所示:

高中化学精讲金属的冶炼

考点 38 金属的冶炼 1.复习重点 1. 金属冶炼的化学原理和金属冶炼的基本方法; 2. 金属回收及资源保护的重要作用, 3. 重点是考查金属冶炼的基本方法。 2.难点聚焦 一、 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1. 游离态 化学性质不活泼的金属,在自然界中能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 ,如:Au Ag Pt Cu 2. 化合态 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 ,在自然界中能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如: Al Na 说明: 少数金属在自然界中能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 ; 而大多数的金属在自然界中能以 化合态的 形式存在 . 二、 金属的冶炼: 1. 金属冶炼的实质 用还原的方法 ,使金属化合物中的金属阳离子得电子变成金属原子 . M n+ + ne-T M 2. 金属冶炼的主要步骤: ① 矿石的富集 目的:除去杂质 ,提高矿石右的有用成分的含量 ; ② 冶炼 目的:得到金属单质 . 原理: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 ,在一定条件下 ,用还原剂把金属矿石中的金属离子还原成 金 属单质 . ③ 精炼 目的:提高金属的纯度 . C 「2O 3+2Al 高高=2Cr +Al 2O 3 常用的还原剂: C 、CO 、 H 2 和活泼金属如铝等 说明铝热反应也属于热还原法 . [思考]对于极活泼金属的冶炼 ,能否用热还原法 ?如不能则应使用什么方法 ? 3. 电解法: 适用范围:活泼的金属 K -------- Al 电解 如: 2Al 2O 3 ==== 4Al + 3O 2匸 电解 3. 金属冶炼的一般方法: 根据金属的活泼性 . (1)热分解法: 适用范围:不活泼金属 Ag --- Au 女口: 2Ag 2O ^=4Ag + O 2T 2HgO=?Hg + O 2^ (2)还原法: 适用范围:较活泼的金属 Zn --- Cu Fe 2° 3 + 3CO 高=温2 Fe + 3CO 2 如:

2014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与推断题解析精讲篇

有机化学知识点整理与推断专题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 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 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 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补充性质【高中化学中各种颜色所包含的物质】 1.红色:铜、Cu2O、品红溶液、酚酞在碱性溶液中、石蕊在酸性溶液中、液溴(深棕红)、红磷(暗红)、苯酚被空气氧化、Fe2O3、(FeSCN)2+(血红) 2.橙色:、溴水及溴的有机溶液(视浓度,黄—橙) 3.黄色(1)淡黄色:硫单质、过氧化钠、溴化银、TNT、实验制得的不纯硝基苯、 (2)黄色:碘化银、黄铁矿(FeS2)、*磷酸银(Ag3PO4)工业盐酸(含Fe3+)、久置的浓硝酸(含NO2)(3)棕黄:FeCl3溶液、碘水(黄棕→褐色) 4.棕色:固体FeCl3、CuCl2(铜与氯气生成棕色烟)、NO2气(红棕)、溴蒸气(红棕) 5.褐色:碘酒、氢氧化铁(红褐色)、刚制得的溴苯(溶有Br2) 6.绿色:氯化铜溶液、碱式碳酸铜、硫酸亚铁溶液或绿矾晶体(浅绿)、氯气或氯水(黄绿色)、氟气(淡黄绿色) 7.蓝色:胆矾、氢氧化铜沉淀(淡蓝)、淀粉遇碘、石蕊遇碱性溶液、硫酸铜溶液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26、(习题课)无机物的推断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 26、(习题课)无机物的推断 1.复习重点: 1、帮助学生熟练掌握重要的元素(CL、Br、N、S、H、O、Si、Na、Mg、Al、Fe、Cu等)单质及其化 合物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转化关系,是分析解决推断题的必备的基础知识。 2、以网络的形式让学生自我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筑学生自我的知识框架 3、主要题型有选择题和框图题两大题型,解选择题要谨防题设的陷井。解框图题不外乎两种方法, 一种是根据特殊性质找到题眼后顺藤摸瓜,另一种是缩小范围后发散推理。 2.难点聚焦 1.氯元素的知识网络 2.次氯酸、漂白粉的性质 HClO分子的结构式为H-O-Cl(氧处于中心),所以电子式为。次氯酸、次氯酸钙等有多方面的性质,经常用到以下几方面性质: (1)HClO是一种弱酸,与碳酸比较电离能力有如下关系:H2CO3>HClO>HCO3-,请分析下列反应:少量二氧化碳通入NaClO溶液中: NaClO + CO2+H2O=NaHCO3+HClO 氯气通入碳酸氢钠溶液中: Cl2+NaHCO3=NaCl+CO2↑+HClO (2)ClO-是一种弱酸的酸根离子,能发生水解反应: ClO-+H2O HClO+OH-,所以次氯酸钙溶液显碱性。 若遇到铁盐、铝盐易发生双水解: 3ClO-+Fe3++3H2O=Fe(OH)3↓+3HClO (3)HClO和ClO-都具有强氧化性,无论酸性、碱性条件下都可以跟亚铁盐、碘化物、硫化物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如: 硫酸亚铁溶液遇漂白粉: 2Fe2+ + 5ClO- + 5H2O = 2Fe(OH)3↓+Cl- + 4HClO 漂白粉遇亚硫酸酸盐: ClO-+SO32-=Cl-+SO42- ??2HCl+O2↑ (4)HClO见光易分解:2HClO?→ (5)次氯酸钙中的Ca2+、ClO-可以表现出一些综合性质。如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次氯钙溶液中:Ca(ClO)2+CO2+H2O=CaCO3↓+2HClO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知识点总结精讲精练

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知识点详解考点一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电解质、非电解质 电解质非电解质 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 能导电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本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 能够电离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发生电离的化合物 导电实质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没有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 结构特点离子化合物和某些具有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某些共价化合物 共同点均为化合物 注意点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区分与化合物的水溶性无关. 举例NaCl Ba(OH)2 CH3COOH CH3CH2OH C12H22O11 2.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定义在水溶液中能全部电离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电离程度完全部分 电离平衡不存在存在 溶液中存在微粒种类水合离子、水分子水合离子、水分子弱电解质分子电离过程不可逆、不存在电离平衡可逆、存在电离平衡 相互关系均为电解质。在相同条件下,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于弱电解质溶液 电离方程式书写规律用等号 HnA=nH++A n- 用可逆符号,弱酸分步电离 HnA H+ +HA(n-1)-,HA(n-1)- H+ +H2A(n-2)- 举例强酸:HCl H2SO4 HNO3 HClO4 HBr HI 强碱:KOH NaOH Ba(OH)2等. 绝大部分盐:BaSO4 BaCl2. 等弱酸:CH3COOH HCN H2S H2CO3等弱碱:NH3H2O Cu(OH)2等. H2O及小部分盐:(CH3COO)2Pb等. [例1]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A.Na2O B.SO3 C.Cu D.NaCl溶液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15-20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 16、晶体的类型与性质 1.复习重点 1.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和金属晶体组成粒子,粒子间作用力、熔沸点、硬度、导电性; 2.影响晶体熔点和沸点的因素; 3.分子间作用力及其对物质熔点、沸点等物理性质的影响。 2.难点聚焦 晶体类型离子晶体原子晶体 分子晶体 组成晶体的粒子阳离子和阴离子原子分子 组成晶体粒子间的相互作用离子键共价键范德华力(有的还有氢键)典型实例NaCl 金刚石、晶体硅、SiO2、SiC 冰(H2O)、干冰(CO2) 晶体的物理特性 熔点、沸点熔点较高、沸点高熔、沸点高熔、沸点低导热性不良不良不良 导电性 固态不导电,熔化 或溶于水能导电 差差机械加工 性能 不良不良不良硬度略硬而脆高硬度硬度较小 化学键分子间力 概念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的微弱的相互作用 范围分子内或某些晶体内分子间 能量键能一般为:120~800 kJ·mol-1约几个至数十个kJ·mol-1 性质影响主要影响分子的化学性质主要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4)晶体性质的比较:比较晶体的硬度大小、熔沸点高低等物理性质的依据是: (5)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 分子空间构型对称,正负电荷重心重合的分子叫非极性分子。 分子空间构型不对称,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的分子叫极性分子。 (6)共价键与离子键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3.例题精讲 [例1](98’全国)下列分子所有原子都满足8电子的结构的是( ) A. 光气(2COCl ) B. 六氟化硫 C. 二氟化氙 D. 三氟化硼 分析:从光气的结构式O Cl C Cl --|| 可以看出各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结构,应选A 。 硫最外层有6个电子,氟已然形成8个电子,分别形成共价的二氟化物,六氟化物后,最外层必然超过8个电子。 3BF 中B 原子最外层只有6个电子,可见3BF 是一种“缺电子化合物”。 [例2] 下图是NaCl 晶体结构的示意图:(1)若用+ -?Na - -Cl O ,请将位置表示出来;(2)每个+ Na 周围与它最接近且距离相等的+ Na 有 个。 分析:解答此类问题常用的是“分割法”——从晶体中分出最小的结构单元,或将最小的结构单元分成若干个面。 答案:12 x —平面 y —平面 z —平面 [例3] 在金刚石结构中,碳原子与共价键数目之比 。 分析:取一结构单元,1个C 原子连4条键,一条键为二个原子所共用,为每个C 原子只提供2y ,所以C 原子与C C -键数目之比:2:12 1 4:1=? 答案:2:1 [例4] 如下图,是某晶体最小的结构单元,试写出其化学式。

高中化学精讲金属的冶炼

考点38金属的冶炼 1.复习重点 1. 金属冶炼的化学原理和金属冶炼的基本方法; 2. 金属回收及资源保护的重要作用, 3. 重点是考查金属冶炼的基本方法。 2.难点聚焦 一、 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1. 游离态 化学性质不活泼的金属,在自然界中能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如:Au Ag Pt Cu 2. 化合态 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在自然界中能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如: Al Na 说明: 少数金属在自然界中能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 而大多数的金属在自然界中能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二、 金属的冶炼: 1. 金属冶炼的实质 用还原的方法,使金属化合物中的金属阳离子得电子变成金属原子. M n+ + ne-→M 2. 金属冶炼的主要步骤: ① 矿石的富集 目的:除去杂质,提高矿石右的有用成分的含量; ② 冶炼 目的:得到金属单质. 原理: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在一定条件下,用还原剂把金属矿石中的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单质. ③ 精炼 目的:提高金属的纯度. 3. 金属冶炼的一般方法: 根据金属的活泼性. (1)热分解法: 适用范围:不活泼金属 Ag----Au 如: 2Ag 2O==4Ag + O 2↑ 2HgO==2Hg + O 2↑ (2)还原法: 适用范围:较活泼的金属 Zn----Cu 如: Fe 2O 3 + 3CO ==2Fe + 3CO 2 Cr 2O 3+2Al ==2Cr +Al 2O 3 常用的还原剂:C 、CO 、 H 2 和活泼金属如铝等. 说明铝热反应也属于热还原法. [思考]对于极活泼金属的冶炼,能否用热还原法?如不能则应使用什么方法? 3.电解法: 适用范围:活泼的金属 K----- Al 如: 2Al 2O 3 ==== 4Al + 3O 2↑ △ △ 高温 高温 电解 电解

高中化学高频考点精讲

考点4 离子反应 一、离子共存 ? 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涉及到离子的性质及溶液酸碱性等综合知识。凡能使溶液中有关离子的 浓度显著改变的均不能大量共存,如生成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气体物质或能转变成其它种类的离子等。 (1)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含有的离子:Fe 2+(浅绿色)、Fe 3+(黄色)、Cu 2+(蓝色)、MnO 4-(紫 色)、Cr 2O 72- (橙色)。 (2)在酸性溶液(pH <7的溶液、能使pH 试纸变红的溶液、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溶液、含有大量Al 3+ 、Fe 3+的溶液、c (OH - )=1×10—13 mol/L 的溶液等)中含有大量的H +,不能共存的离子有:OH -、CO 32-、SO 32-、S 2-、F -、ClO -、SiO 32-、AlO 2-、CH 3COO -、C 6H 5O -、S 2O 32- 等);弱酸的酸式根离子( HCO 3-、HSO 3-等)。 (4)因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SO 42-与Ba 2+、Pb 2+、Ca 2+ ;CO 32- 与Ca 2+、Mg 2+、Ba 2+; Ag +与SO 42-、CO 32-、PO 43-、Cl -、Br -、I -;S 2-与Fe 2+、Cu 2+、Pb 2+;H +与SiO 32-;OH -与Mg 2+、Al 3+、Fe 3+、Cu 2+等。 (5)相互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Fe 3+与S 2-(HS -)、SO 32-(HSO 3-)、I -;酸性条件下NO 3-、 MnO 4-、ClO -与 Fe 2+、S 2-、SO 32-、Br -、I - 等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ClO -、MnO 4- 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仍具有氧化性;NO 3- 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氧化性极弱,可与上述离子共存。 (6)因相互促进水解而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Al 3+和Fe 3+与AlO 2-、CO 32-、HCO 3-、ClO -;AlO 2-与NH 4+、Al 3+ Fe 3+ Mg 2+;NH 4+与SiO 32- ; (7)因发生络合反应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Fe 3+与SCN -、C 6H 5O - 等。 二、常考的离子检验 1.阴离子的检验 OH -:能使无色酚酞变为红色、紫色石蕊变为蓝色、橙色的甲基橙变为黄色,证明有OH -。 CO 32-和HCO 3-:加盐酸放出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证明有CO 32-或HCO 3-。 CO 32-+2H + == H 2O +CO 2↑ HCO 3- +H + == H 2O +CO 2↑ CO 2+Ca(OH)2 == CaCO 3↓+H 2O SO 42- :先加盐酸,如果没有沉淀,再加入几滴BaCl 2溶液,若有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SO 42-。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53

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611867609.html, 考点53.糖类 1.复习重点 1.葡萄糖嘚分子结构特点、重要性质及鉴定方法; 2.蔗糖、麦芽糖嘚结构特点、性质异同; 3.食品添加剂嘚应用;淀粉、纤维素嘚性质和用途。 4.高考重点是葡萄糖嘚结构和性质。 2.难点聚焦 一、糖类嘚组成和分类: 1·组成:也称碳水化合物 如何理解?是不是碳与水组成化合物? 2·通式:Cn(H 2O)m 糖类m n O H C )(2 符合通式嘚不一定是糖类 如:O CH 2、242O H C 不符合通式嘚可能是糖类 如:5126O H C 3·分类:按照水解嘚发生情况及结构特点分为:单糖(不能水解嘚糖)、低聚糖和多糖 二、葡萄糖: 1·物理性质: 白色晶体,有甜味,能溶于水 【7-1】【7-2】通过实验进行分析(实验见下页),葡萄糖分子里含有醛基,已知1mol 葡萄糖与银氨液反应能生成2molAg.又知1mol 葡萄糖可以和5mol 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由此推知,一分子葡萄糖里含有5个-OH ,请同学们推断一下葡萄糖分子结构。 2·组成和结构:(联系生物学写出分子式,结合性质写出结构式) 结构简式:CH 2OH(CHOH)4CHO 【7-1】【7-2】

※3· 化学性质: 回忆乙醛性质,写出葡萄糖与银氨溶液以及新制嘚 Cu(OH)2反应方程式。 (1)还原反应: CHO CHOH OH CH 42)(+H 2→O CH CHOH OH CH 242)(H (2)氧化反应: (3)可燃性: 6126O H C (s )+6O 2(g)→6CO 2(g)+6H 2O(l) +2840KJ 4、用途:由性质 用途 葡萄糖是多羟基嘚醛,性质似醇和似醛。 三、蔗糖和麦牙糖 1·蔗糖: 冰糖、白砂糖样品 分子式:C 12H 22O 11

高考复习资料——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46-47

46.溴乙烷 卤代烃 1.复习重点 1.溴乙烷的化学性质(水解、消去反应); 2.卤代烃的物理通性、化学性质、卤原子的检验. 2.难点聚焦 一、溴乙烷 1.溴乙烷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注解 ①溴乙烷是乙烷分子里的一个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得到的. 乙烷分子是非极性分子,溴乙烷分子是极性分子,这是因为溴乙烷分子中,溴原子的电负性大于碳,碳和溴原子之间的成键电子对偏向溴原子一边,因此,C —Br 是极性键. ②溴乙烷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均不电离,是非电解质. ③溴乙烷的官能团是—Br. 2.溴乙烷的物理性质 纯净的溴乙烷是无色液体,沸点C 4.38,不溶于水,可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 其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3.溴乙烷的化学性质 (1)溴乙烷的水解反应 实验6—1 课本第146页 实验现象 向试管中滴入3AgNO 溶液后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解释 溴乙烷在NaOH 存在下可以跟水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乙醇和溴化氢,溴化氢与 3AgNO 溶液反应生成AgBr 浅黄色沉淀. 实验探究 ①检验溴乙烷水解的水溶液中的 Br 时,必须待试管中液体分层后再吸取上层液,以免吸取到未水解的溴乙烷. ②检验 Br 前,先将较多的稀3HNO 溶液滴入待检液中以中和NaOH,避免 OH 干扰 Br 的检验. HBr OH H C OH H Br H C NaOH 5252 也可写为:NaBr OH H C NaOH Br H C 5252

点拨 ①溴乙烷的水解反应条件:过量的强碱(如NaOH). ②溴乙烷的水解反应,实质是可逆反应,通常情况下,正反应方向趋势不大,当加入NaOH 溶液时可促进水解进行的程度. ③溴乙烷的水解反应可看成是溴乙烷分子里的溴原子被水分子中的羟基取代,因此溴乙烷的水解反应又属于取代反应. ④溴乙烷分子中的溴原子与3AgNO 溶液不会反应生成AgBr. (2)溴乙烷的消去反应 ①化学反应原理:溴乙烷与强碱(NaOH 或KOH)的醇溶液共热,从分子中脱去HBr,生成乙烯. ②反应条件 a .有强碱(如NaOH 、KOH)的醇溶液 b .加热 ③消去反应 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如O H 2、HBr 等)生成不饱和(含双键或三键)化合物的反应,叫做消去反应. 注意 消去反应必须是从相邻的碳原子上脱去一个小分子,只有这样才能在生成物中有双键或三键. 小结 1.知识网络如下图. 2.溴乙烷的两个化学反应说明,受官能团溴原子的影响,当溴原子与碳原子形成C —Br 键时,共用电子对偏向溴原子,所以C —Br 键的极性较强,在其他试剂的影响下,C —Br 键很容易断裂而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 溴乙烷的化学性质比乙烷活泼. 3.溴乙烷的水解和消去反应的区别

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必修+选修金属的冶炼

金属的冶炼 1.了解金属分布及存在;掌握金属冶炼的实质和方法。 2.了解金属的回收与环境、资源保护的关系。 3.通过金属资源与环境保持的学习,培养爱国主义情感,自觉防治污染、节约能源, 创建美好家园。 金属冶炼的实质,金属冶炼的方法。 1课时 提问、启发、讨论 1.导入新课 人们日常用的金属材料,多为合金或纯金属,但是这些金属在自然界中是以化合态 的形式存在于矿石中,这就需要把金属从矿石中提炼出来,这就是今天我们将要学 习的金属的冶炼。 2.讲授新课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93页内容) (板书)一、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填空的形式来讲解)化学性质不活泼的金属,在自然界中能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 如金、铂,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在自然界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如铝在自然 界中以铝土的形式存在。 (提问)自然界中金属元素的种类约占全部元素种类的80%,自然界中金属的绝大 多数是以化合态形式存在的;人们是怎样将化合态的金属转变为游离态的呢? (板书)二、金属的冶炼 (1)定义:把金属从矿石中提炼出来 (提问)金属冶炼的实质是什么? (讲解)金属冶炼就把矿石中化合态的金属元素,用还原的方法,使金属化合物中 的正价元素获得电子变成金属原子。

(板书)(2)实质:金属离子得到电子变成金属原子。 (提问)金属冶炼一般要经过几个步骤?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93页内容,找出答案) (板书)(3)步骤:a.富集、除杂; b.用还原剂把金属矿石中的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单质; c.精炼、提纯。 (提问)铝在自然界中的含量要比铁、铜大的多,可人们使用铝制品的历史要比铁、铜短的多,这是为什么? (讲解)Al比Cu、Fe活泼,要把Al从化合态还原为游离态比将Cu、Fe从化合态还原委游离态难的多。 (提问)金属冶炼的方法有哪些?(组织学生阅读教材94页内容,讨论交流) (总结)冶炼金属的方法很多。由于金属的化学活动性不同,金属离子得到电子的能力也不同,因此对于不同的金属应采用不同的冶炼方法。工业冶炼金属一般使用下列方法。 (板书)(1)热分解法:适用于很不活泼的金属,他们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元素之后。 (练习)写出氧化汞、氧化银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HgO 2Hg+O 2↑ 2Ag 2 O 4Ag+O 2 ↑ (板书)(2)热还原法:采用适当的还原剂将金属元素从化合物中还原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间的多数金属适用此法。常见的还原剂:碳、CO、H 2 、活泼金属。 (练习)Fe 2O 3 +3CO2Fe+3CO 2 CuO+C Cu+CO↑ WO 3+3H 2 W+3H 2 O Cr 2 O 3 +2Al 2Cr+Al2O 3 3V 2O 3 +10Al 6V+5Al 2 O 3 (练习)古代的“药金”外观与金相似,常被误以为是金子、冶炼方法如下,将碳酸锌、赤铜(CU 2 O)木炭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到800℃充分反应后得金光闪闪的“药金”。 (1)药金的主要成分时:Cu、Zn (2)有关冶炼的化学方程式是:ZnCO 3ZnO+CO 2 ↑,2Cu 2 O+C4Cu+ CO 2 ↑,2ZnO+C 2Zn+ CO 2 ↑。 (板书)电解法:包括电解熔融盐或氧化物及金属盐水溶液。前者适用于冶炼极活泼金属,它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铝以前的金属(包括铝),对于不活泼的金属,可用电解其盐溶液的方法来获得金属。 (练习)电解熔融的氯化钠、氧化铝。 2NaCl电解 2Na+Cl 2 2Al 2 O电解 4Al+3O 2 ↑ (提问 (讲解)需要环保措施,产生大量的废渣、废气和烟尘,会污染环境。 (板书)三、金属的回收和资源的保护 (组织学生阅读95页内容,结合生产、生活讨论交流) (提问)金属回收的意义是什么? (讲解)(1)节约矿物资源;(2)节约能源;(3)减少环境污染 (板书)a.金属回收的意义。 (提问)回收的废金属有何用途?举例说明。 (讲解)大部分回收的废金属可以重新制成金属及其化合物再用。例如,从电解精炼铜的阳泥中,可回收金银等贵金属;从定影液中可以回收提取金属银;废铁屑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