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歧义句的简要对比

英汉语歧义句的简要对比
英汉语歧义句的简要对比

歧义句

歧义句 歧义就是一句话可以有两种以上不同的理解。歧义一般是由下面几种情况引起和形成。 一、多义词引起歧义 一句话里某个词是多义词,这个句子可能成为歧义句。 ① 这本书是黄色的。 “黄色”是指书的颜色而言,也可以就书的内容是色情的而言。 ② 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想”可能是”回忆”的意思,即把忘掉的东西回忆起来了。也可能是“打算、希望”的意思,即他不愿意继续躺着了,希望能坐起来。 ③ 这真是好球。 “好”的意义很多,如“精彩的”“合规则的”“质量优良的”“完好无损的”等等。“这真是好球”中的“好”用上边的不同义项就会使这句话产生不同的意思。 ⑴ 这真是好(精彩的)球。意思是这个球得到观众喝彩。

⑵ 这真是好(合规则的)球。 ⑶ 这真是好(质量优良的)球。意思是产品性能好。 ⑷这真是好(完好无损的)球。意思是质量好,用了很久或放了很久还好好的。 ④我你借他的钢笔,这么多天了。 “借”是向他借来的,还是借给他的?表意不清楚。 二、多音词引起歧义 句子中某个词是多音的,在书面表达时可能有歧义。 ① 这个人好说话。 “好”可读作“hào”,是“喜欢、爱好”的意思,即这个人很喜欢跟别人讲话。也可以读作“hǎo”,是“易于、便于”的意思,即这个人性格好,容易接受别人的话。 ② 刘备的胳膊长得怪。

如果熟悉《三国演义》之类的书,就会明白刘备长像特点“两耳垂肩、双手过膝”,那么“长”应读作“cháng”,是指长度的,即刘备的胳膊比一般人要长,双手垂下来超过了他的膝盖。不熟悉《三国演义》之类的书,“长”也可读作“zhǎng”,是“生长”的意思,即刘备的胳膊长得和别人不一样,比较奇怪。 多音词读出来以后,听话人就会分辩清楚。要是让读者看的话,就会产生歧义,不能确定作者所指的具体含义。 三、同音词引起歧义 汉语中有许多同音词,这种同音现象使一些句子在口头表述时可能产生歧义。 ① 这是致病的东西。 “致”与“治”是同音词,读“zhì”,当别人读出来后听话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口头表达会产生歧义。听为“致病的东西”,意思是导致生病的东西。听为“治病的东西”,意思是治疗疾病的东西。 ② 针织厂的产口全部合格。 “部”与“不”是同音词,读“bù”,口头表达会产生歧义。听为“全部合格”,意思是所有的产品全合格了。听为“全不合格”,意思是所有的产品全是次品。 ③ 她太骄气了。

浅谈现代汉语的歧义现象

绪论 歧义现象是现代汉语中存在的重要语言现象。所谓歧义,就是指一个语言片段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义理解。众多前辈在有关现代汉语歧义现象的论著中,已经从宏观上全面的阐述了现代汉语中歧义的类型、歧义产生的原因以及消除歧义的方法。根据语言的四要素,现代汉语的歧义现象可分为语音歧义、词汇歧义、语法歧义和语义歧义。语音歧义是由语音原因引起的,汉语的一个音节可以对应多个不同的音素,语音歧义由此产生,如“产品全bù(不/部)合格。”、“岸边停着一艘yóu chu án(游船/油船/邮船)。”,这类情况一般见于口语,一旦进入书面语,歧义自行消失。词汇歧义主要由词语的多义造成,如“我去上课”,可以理解为“我去讲课”,也可以理解为“我去听课”,这种歧义现象可以利用具体语境来分化。语法歧义在歧义现象中时最复杂的,造成语法歧义的原因有以下几种:结构关系不同,结构层次不同,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都不同,词类不同,词与短语同形。语义歧义主要是语义关系不同、语义指向不同而引起。对于语法歧义和语义歧义,我们可利用层次分析、变换分析、语义特征分析和语义指向分析等方法来加以分化。语言中要表达的意义是无限的,而表达意义的句法格式又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格式来表达无穷的意义,就致使同一句法格式可以表示多种意义,从而使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歧义句法格式。在一些研究歧义格式的文献中,研究的最为深入的歧义格式有“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语”、“在+Np+V+N”、“N1+的+N2”、“V+N1+的+N2”、“动词(及物)+的+是+名词语”等。本文在前人详细论述的基础上,选取本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几种典型歧义结构,举例分析其分化方法,并最终得出产生此类歧义句式的原因。

英汉语言对比.

Unit Two 英汉语言的对比 英汉两种语言之间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是一种拼音文字,而汉语是一种表意文字;英语单词没有固定的语调,汉字却有四声的变化;英语主要通过词自身的形态变化(格、时、数等)来表达语法意义,汉语则通过虚词、词序等手段来表示。 从句子层面来看,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英语句式呈聚集型,汉语句式则呈流散型;英语偏用物称,汉语则偏用人称;英语多用被动句,汉语则多用主动句。 英语两种语言之间的对比可以不同层面展开,但就与翻译的相关度而言,这里主要介绍词汇、句法和语篇方面的异同。 一、英汉词汇对比 1.词义的理解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不是静止不变的,词的意义就是如此。以英语的bird为例,它本来的意思是“鸟”,后来,在口头语中又常用来指“人”、“姑娘”等。近来,随着人类科技事业的发展,bird的意义又进一步扩大,可指飞机、火箭、直升飞机、航天飞机、卫星等任何飞行器。又如,人类发明轮船以前,用的是帆船,英语sail一词原作“帆”解。但是,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sail一词仍然使用,不过,已经不仅仅是“帆”的意思了。自潜艇出现以后,sail又增添了“潜艇指挥塔”的含义。逐渐的,它还被用来表示“变得飘飘然”的意思。从“鸟”的本义转义为“飞行器”以及从“帆”的本义转义为“变得飘飘然”,这就是词义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应该时刻牢记它们之间的对应情况是随时间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着的。对英汉词汇的理解,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英汉语言中有些词所表示的意义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可以找到完全对应的词来表达。这里主要是指一些已有通用译名的专用名词、术语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的名称。 The Pacific Ocean 太平洋 The United Nation 联合国 结核病Tuberculosis 马克思主义Marxism 2)英语中有些词和汉语中有些词在词义上只有部分对应。主要表现在意义概括的范围上。通常英语词汇意义覆盖的范围要比汉语的词汇更广。 marriage 娶,嫁 gun 枪,炮 brother 兄,弟 morning 早晨,上午 3)英语中有些词所表示的意义,目前在汉语中还找不到最后确定的对应词来表达。这主要是指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变化而产生的一些新词和专业术语、专有名词等。 all-in-one telephone 整合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电话 cybersquat 网上抢注域名 beddo 一种多用途的床 4)英语中还有许多词是一词多义,其所表示的各个意义,分别对应汉语中几个不同的词或词组。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虽远不及英语,但也十分普遍。多义词的具体意义只有根据上下文才能确定。如果脱离了上下文,孤立地翻译一个词组就很难确切地表达该词的真正含

变换理论和语义特征理论分析汉语歧义句式的作用

变换理论和语义特征理论分析汉语歧义句式的作用 【摘要】随着语法学家对汉语语法研究的深入,汉语语法分析的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除了运用传统的语法分析方法外,汉语语法学家还根据汉语使用的实际情况,借鉴了国外语言研究的一些分析方法,如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等,使汉语语法分析方法更为完善。本文概叙了目前变换理论和语义特征理论在分析汉语歧义句式中的作用,比较、阐述了这两种分析理论在分析汉语歧义句式时的优劣,并初步探讨了造成汉语句式歧义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变换分析语义特征分析歧义句式 The Effect Of Transformational Theory And Semantic Theory In Analyzing Chinese Sentences Of Ambiguity Gui Shufang 【Abstract】With linguists studying of Chinese grammar further, the methods of analyzing it have continually developed, too. In addition to traditional methods, linguists make Chinese grammar more perfect according to Chinese facts and overseas linguistics, such as Transformational Theory and Semantic Feature’s Theory, etc. This thesis simply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Transformational Theory and Semantic Features Theory and elaborates comparably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analyzing Chinese ambiguous sentences, and explains briefly the reasons resulting in these sentences by the theories. 【Keywords】Transformational analysis Feature’s analysis Chinese ambiguous sentences 1.绪论。 1.1 汉语歧义句式的类型。在汉语里往往存在这样一种情况,一个语言格式可以有两种或多种的理解,即它的含义往往不止一个,我们称这种现象为歧义现象。例如,“他在汽车上画画。”,在没有任何语言背景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理解为“他在汽车上,把画儿也画在汽车上。”;可以理解为“他在汽车上,把画儿画在别处。”;还可以理解为“他不在汽车上,把画儿画在汽车上。”;甚至可以理解为“汽车是画儿,他在汽车画儿上画画。”(无论他在汽车上或不在汽车上)。又如,“开刀的是我父亲。”,我们既可以理解为“我父亲给病人开刀。”;也可以理解为“医生给我父亲开刀”。为什么这些句子有歧义呢?如果从汉语使用的实际出发,根据汉语的语法结构、语义关系来进行归纳,我们可以发现汉语歧义句式有语法结构歧义和语义关系歧义两大类。

汉语歧义句

汉语歧义句 1、多音产生歧义 2007年,他还欠款1500元。 他在办公室看材料。 2、多义词和多义短语产生歧义 这批书送北大图书馆。(赠送、运送) 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离开、行走) 天色渐暗,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自行车主、师傅) 北京图书馆收藏着章太炎的书。(章太炎写的、章太炎收藏的) 我买的那只灯泡早就报销了。(核销、报废) 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比赛。(看不到、瞧不起) 他的故事讲不完。(关于他的故事、他讲的故事) 他想不起来了。(忘了、不起床) 3、兼类词产生歧义 我要热饭。(形、动) 这辆车没锁。(动、名) 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存入了两家银行。(连、介) 他爬过山没有?(助、动) 4、施事者不明产生歧义 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我去上课。 鸡吃过了。 小王租小周两间房子。 这个人连老张都不认识。 开刀的是他的父亲。 5、结构切分不确定产生歧义 浙江和江苏的部分地区,明天会有大到暴雨。(浙江/和江苏的部分地区、浙江和江苏/的部分地区) 院子里有许多孩子种的花。(许多/孩子种的花、许多孩子/种的花) 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参加了会议。(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 学生家长都来齐了。(学生/家长、学生(的)家长) 有的作品写年轻的妻子死了丈夫发誓再不结婚。(年轻的妻子死了/丈夫发誓再不结婚、年轻的妻子死了丈夫/发誓再不结婚) 6 、语义指向不明产生歧义 妈妈要和王玲和她的同学一起去。(妈妈、王玲) 当他把钱还给美兵时,他对他笑了笑。(他、美兵) 一边站着一位同学,守卫着学校。(两边、一边) 我说服妈妈和你一起去。(我、妈妈) 我在屋顶上发现了小明。(我、小明、我和小明) 他在火车上写了几个字。(火车里、火车外) 他们早已经喝完了酒。(酒、喝酒) 这次不进门就问他们。(进门就问、进门) 7、省略不当产生歧义 我看到你那年才6岁。(你、我) 孩子们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李大伯、孩子们)

现代汉语中的歧义问题

现代汉语中的歧义问题 【摘要】:平时,要求我们在说话,写作中,一定要语言规范,清晰,明白,也就是言简意赅,但往往有些句子,言简了,意未明,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这就是歧义现象。歧义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歧义现象的研究对探讨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揭示语法规律是很有意义的,“一种语言语法系统里的错综复杂和精细微妙之处往往在歧义现象里得到反映。因此,分析歧义现象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使我们对于语法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更深入。” 【关键字】:歧义;歧义类型;歧义解决方法 歧义是指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听话人对一个小句或句子的语言意义或言语意义有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理解的言语现象。现代汉语之所以会有歧义现象的产生,是因为,语言结构是有限的,用有限的结构去表达无限的意义必然会出现一个结构表达多种语义的现象,这样看来,多义现象自然也就不可避免了。 这里,我不想多说关于歧义界定的问题,也就是歧义与多义,歧义与歧解,歧义与笼统,歧义与模糊之间如何划分和区分的问题,只是稍作解释。 1:歧义与多义。目前语言学界对多义与歧义并没有严格的区分,一般认为歧义指结构(包括词组和句子)的多义;多义指词的多义。 2:歧义与歧解。学界较一致的看法是歧义指语言层面静态的抽象多义,歧解只言语层面动态的具体多义。歧义可能导致歧解,而歧解并非都是由歧义引起。歧义指句法歧义,歧解指语境歧义。 3:歧义与笼统。歧义重在所指对象的真假情况不确定,笼统重在指所指对象个别成员不具体。 4:歧义与模糊。歧义与模糊的争议不大。模糊单纯由词义的模糊性引起,

与歧义的争议不大。

歧义的定义研究缩小了歧义的定义面,多数人赞成笼统,模糊,双关,含混等形式不宜认为是歧义,因而划定了外延,一遍歧义定义作出明确规定。 由于歧义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就需要详细地剖析一下。 (1):多音词引起的歧义 一个汉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以及意义使得在没有语境情况歧义现象的产生,比如说“都”,没有一定的语境,谁也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意思,是“dou”呢,还是“du”呢?这种歧义只能用词音分析法,也就是组成词,换成“都是”,“首都”就可以理解了。 (2)词义不同引起的歧义 汉语的一个词往往会代表多重意思,比如说“仪表”,它既可以表示人的外表气质,又可以指用于测量的一种仪器,利用词义分析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语言的可创造性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附加意义可以说是“横空出世”,这个时候,对词义的不同理解往往更容易引起歧义和误会,所以,词义分析法虽不是最重要的,却也是不可忽视的。 (3)结构层次不同引起的歧义 一个句法结构内部包含了不同的构造层次,便会产生句法歧义,这类歧义结构可用层次分析法来解决。 例:中国历史悠久。A:中国\历史悠久B:中国历史\悠久,都是主谓短语; 两个学校的老师。A:两个\学校的老师B:两个学校的\老师,都是偏正短语;只是因为划分的层次不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意义。

从幽默到歧义句 一点语言学分析

从幽默到歧义句——一点语言学分析 https://www.360docs.net/doc/c612151114.html,/s/blog_496719bd0100benj.html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则笑话,问:“南京市长叫什么名字?”答案虽然令人忍俊不禁,但却合情合理——“江大桥”。解释很简单,在小学课本里已经见到过了,“南京市长江大桥”。确实佩服此笑话创作者看问题的独到角度,能把这么一句众所周知的话辟出新解。 以上便是一个歧义句的例子,通过多音字使句子产生了不同的意思,属于语音层面上的歧义。其实,很多幽默中都运用并反映了歧义这一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如果从语言学的专业角度来思考,也许会发现,供人消遣甚至恶俗的幽默中竟蕴含着各类语言学的问题;同时,这也让人感慨语言学的无处不在。 当然,不仅是汉语,英语中的歧义句也不胜枚举(真不明白为什么国际上的合同及法规仍以英语为准)。以下就有一个与多音字有关的英文幽默: Mother: “Tom, today is a fine day. Go out and do some exercise. You need sun and air.” Tom: “What? I have not even got married! How do the son and heir come?” 除了多音字,断句和停顿也是笑话中惯用的技法之一,“南京市长江大桥”也运用了这种手段,即断成“南京市长”“江大桥”。而这就成了句法层面上的歧义了。通过标点的使用,一个句子可以有若干种解释,甚至表达相反的含义。如那个经典的“粮食不卖给八路军”的例子(“粮食不卖,给八路军”)。英语中此类也不乏此类幽默: “Women without men is nothing.” 通过标点或断句,可变成:“Women! without men, is nothing!” 从语言学的语音、词法、句法、语用这四大部分分析,歧义句也可相应地被划为语音歧义、词汇歧义、句法歧义和语用歧义四类,其均在中英文幽默中有所体现。 “你要哪本小说?”“黄色的那本”——词汇歧义,“黄色”可理解为“黄颜色”,也可理解为“淫秽”; “When was Rome built?” “At night. Because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词汇歧义,“day”既可理解为“天”,又可理解为“白天”。 “When a lawyer is dead, he lies still.” “lie still”既可解作“静静地躺着”,又可解作“继续说谎”。

浅谈汉语句子中的歧义现象

浅谈汉语句子中的歧义现象 浅谈汉语句子中的歧义现象2010-11-30 19:02歧义现象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一句话如果存在歧义,就会影响到人们对话与的正确理解。因而,我们在交际中应尽量避免歧义现象的出现。这就要求我们在话语表达时,应做到表意明确,避免歧义。本文针对汉语句子中的歧义现象作一概括的论述:首先对歧义进行概念上的界定,然后根据歧义形成的原因再将其归纳成不同的类型,最后在针对不同的歧义类型提出相应的方法以便消除。 一、歧义句的概念界定 歧义句又叫同形句,指一个语言片断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义理解。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歧义现象在口语中的存在没有在书面语中出现的那么普遍,口语中的歧义现象主要是由于说话的环境和表意不明造成的,而书面语中的情形则复杂得多。 二、歧义句产生的原因及其类型 (一)语汇歧义 语汇歧义,是因词的多义性而形成的歧义。如: (1)你应该放下包袱。 (2)湖北已向玉树调拨了救灾物资。 (3)李明借王玉一本书。 例"包袱"可以理解为"用布包起来的包儿",也可以理解为"某种负担"。例介词"向"有"从"和"往"两个相反的意义,因而造成句子的歧义。例动词"借"有表示取得义的"借进"和表示给予义的"借出"两个对立的义项,因此也可作不同的理解。 (二语法歧义

语法歧义是因结构层次的不同而形成的歧义。语法歧义在歧义现象中是最 为复杂的。有的语言片段可以作两种或几种不同的结构层次分析,表示不同的 意思。例如: (4)a.咬死猎人的狗 b.咬死猎人的狗 (5)a.重要的书和手稿 b.重要的书和手稿 例按a种切分,是偏正关系,意思是"狗咬死猎人";按b种切分,是动宾 关系,意思是"狗被咬死"。例按a种切分,是偏正关系;按b种切分,是联合 关系。关系不同,意思也不一样。 有的语言片段只能作一种结构切,,但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例如: (8)出租房屋 (9)学习文件 (10)研究方法 三例都只有一种切分的可能,但语法关系上,既可以理解为动宾关系,也 可以理解为偏正关系。朱德熙先生认为这类歧义现象可以看作是因词的兼类而 造成的。"出租"、"学习"、"研究"都兼属动名词和动词,在上述例中既可充当 定语,也可充当述语,因而构成不同的关系,表示不同的意思。又如: (11)他原来住在这里。 (12)a.没有做不好的事情。 b.没有做不好的事情。 例(11)中"原来"既可以作时间名词,这时句子的意思是"他曾经住在这里";也可以作语气副词,这时句子的意思是"真没想到,他就住在这里"。但不管作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歧义问题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歧义问题 歧义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歧义现象的研究对探讨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揭示语法规律是很有意义的,“一种语言语法系统里的错综复杂和精细微妙之处往往在歧义现象里得到反映。现代汉语的歧义研究作为歧义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随着现代意义上的中国语言学的产生而产生的,并且因为歧义本身纠集着太多语言学中的璞玉浑金,集中体现了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的矛盾,所以现代汉语的歧义研究一直是汉语语言学研究中一个非常引人关注的问题。因此,分析歧义现象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使我们对于语法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更深入。” 一、歧义的意义与成因。 歧义是指同一语言形式包含两种或多种不同意义的现象。歧义又叫同形,一个着眼于内容,一个着眼于形式,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歧义必须以同形作为前提,不同形就无所谓歧义。语符系统的有限性给歧义的存在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语言以有限的符号结合生成无限个言语形成。语义内容和形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同的语言形式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同一语言形式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关于歧义的成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由同音词或同音词语造成的歧义。2.由同形多义词或同形短语造成的歧义。3.结构关系不同。4.结构层次不同。5.语义关系不同。6.语义指向不同。7.施受关系不同。8.词语辖域不同。9.词语范围所指不同。10.词的次范畴小类的语义特征不同。11.蕴含不同。12.预设不同。13.隐含共联项。歧义的产生从根本上说,它是由客观世界的无限复杂性同语言表达手段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造成的。 二、歧义的类型。 歧义的类型研究。关于歧义的类型是歧义问题中研究得最早、最多的方面。石安石《说歧义》从不同的角度来分类: 从语体的角度可以分为书面语的歧义和口语的歧义; 从歧义产生的语言系统内部根源的角度, 歧义又可以为词汇歧义和组合歧义。吴英才、李裕德合著的《现代汉语的歧义》则把歧义分为: 词引起的歧义, 简单词组的歧义, 复杂词组的歧义, 句子的歧义, 修辞性歧义, 标点符号的歧义。另外, 从交际效应的角度来划分, 歧义可以为有意歧义和无意歧义。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 歧义可分为暂时性歧义和永久性歧义。关于歧义的类型虽然研究的比较多, 但是并不等于已经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事实上, 目前各种划分的方法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比如从书面语和口语的角度来划分歧义的类型, 首先会遇到书面语和口语的本身的界限不好分清的问题。其次, 许多口语歧义到了书面语里仍有歧义, 反之亦然。比如: 他借我一本书, 借有“借入/ 借出”不同的意思。无论是在口语中还是书面语中都是有歧义的。而像吴英才的分类体系, 差不多可以说是一个大杂烩。他用来划分歧义的标准是多种多样,词、词组、句子歧义是从语法的角度而言的, 修辞性歧义则是从语用的角度而言的, 标点歧义却是从语义的角度而言的。虽然不同的学者给歧义划出的类别往往差别很大,但从他们各类歧义所涉及的内容来看, 各家的内容又相差无几。类型划分的多样化主要因为现代汉语的歧义的确是一个涉及多门学科、多个层面的复杂问题。不仅涉及语言内部的原因, 也涉及语言外部的原因, 包括语音、语汇、句法、语用各种因素。而且各个因素之间的界限并不清楚, 彼此之间的交叉纠结广泛存在。

汉语产生歧义的原因和消除歧义的方法

汉语产生歧义的原因和消除歧义的方法 一、产生歧义的原因 1.组合层次不同造成歧义。如:①“我们三个人一组”,可理解为“我们/三个人一组”或“我们三个人/一组”。②“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能力有限)”,也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能由于身份等因素)”。 2.结构关系不同造成歧义。如:①“进口彩电”,可理解为动宾关系,也可理解为偏正关系。②“学生家长”,可理解为并列关系,也可理解为偏正关系。 3.语义不明确造成歧义。如:①“开刀的是她父亲”,可理解为她父亲是开刀的外科医生,也可理解为他父亲有病,医生给他做了手术。②“妇女理发店”,可能是由妇女开办的理发店,也可能是以妇女为服务对象的理发店。③“诗人的风度”,所说的可能是诗人,也可能不是诗人。 4.词类不同造成歧义。如:①“我要炒肉丝”,“炒”可理解为动词或形容词。②“饭不热了”,“热”是动词,意即不用热饭了,凉的也可以吃;“热”是形容词,意即饭凉了。③“他原来住在这里”,“原来”做名词,意即他以前曾住在这里;“原来”做副词,意即没想到他就住在这个地方。④“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前”做形容词,表以前之意,时间范围大;“前”做动词,表往前走之意,则只能在15日这一天去县里。 5.词语含义多解造成歧义。如:①“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可理解为他想起了什么事,也可理解为他要起床。②“请吃菜”,“菜”既可指蔬菜,也可泛指菜肴。③“贸易部已向华北东北调拨物资”,“向”可理解为“从”,也可理解为“给”,表意大不相同。 6.句子成分残缺造成歧义。如:①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因为在“揭发”后随意省去一

现代汉语歧义句在留学生中的使用调查

现代汉语歧义句在留学生中的使用调查 本文对现代汉语歧义句在留学生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具体考察了歧义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设置情况和留学生利用歧义句进行汉语交际活动的策略,得出结论,应充分重视猜测在留学生学习歧义句中的作用,使留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语境提示;最高效率地推断目标字词的意义和用法是利用语境学习歧义句的关键。 标签:歧义句语境教学方法 一、引言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涉及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教什么”的问题,是在训练学生语言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其交际能力,正如吕必松(2003)所说:“对外汉语教学从根本上说是为了使学生学会听、说、读、写和用语言进行交际,也就是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留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与留学生对汉语句式的熟练掌握程度呈现正相关,一般来说,留学生对于汉语中一些较复杂句式运用得越熟练,其汉语交际能力就越强。 歧义句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常见的特殊句式,其特殊之处在于:它是一种信息双焦点句式,可以立体地传达出一个行为过程的前因后果及说话者的心理感受,表达一种正常事件的超常结果;说话者借此希望引起交际对象对此的注意,引起对方的兴趣或进一步的探究(于晓日,2010)。由此可见,如果留学生在交际过程中能够熟练地运用此种句式进行交际,即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详尽考察了歧义句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出现情况和留学生利用语境学习歧义句的策略,在此基础上,对有关歧义句的教学方法做了一些探讨,希望有助于留学生汉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二、歧义句在教学中出现情况的考察 在特殊句式的教学中,歧义句是出现较晚的一种。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编写的对外汉语本科系列教材·语言技能类的《汉语教程》中,第二册(上)最早开始出现歧义句,但该教材并没有明确指出这种特殊的句式叫歧义句,也没有对其进行深入讲解,它是作为“课后注释”的语法内容之一出现的:“马马虎虎:①马虎,随便,不认真;②凑合,勉强,不好也不坏。”教材中的例子如: 麦克:你觉得我的汉语说得怎么样? 田芳:马马虎虎。

浅析汉语语法中的歧义现象

浅析汉语语法中的歧义现象 摘要:汉语歧义现象长期以来一直是汉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热点,进入21世纪之后,学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汉语歧义现象进行了探讨.在本次课程论文中,我将从汉语语法中的歧义类型、影响和消除办法三方面对歧义现象进行浅析. 关键字: 现代汉语语法歧义 什么是歧义?一言以蔽之,歧义是指一个语言片段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如: 1、开刀的是他父亲。 句中“开刀的”既可指主刀做手术的大夫,也可指“被做手术的患者”。同一个句子出现不止一种的理解,这就是我们所要浅析的现象——歧义。而我今天将从歧义的分类、影响和消除的办法这三方面对汉语中歧义现象进行论述 一、歧义的种类 歧义在划分种类时可以有多种依据,这里我将歧义划分为句法结构和语法结构两大类。 (一). 句法结构造成的歧义 1句法结构关系不同。 汉语语法中结构关系有五种基本类型,分别是主谓结构、偏正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和联合结构。一个歧义句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句法结构,如: 2、学生家长都来了 3、他想起来了。 例五,是谁来了?句中的“学生家长”,到底是联合结构“学生和家长”,还是偏正结构“学生的家长”呢?而例六,是他要起床了,还是他想起了什么事?我们是该理解为述宾还是述补? (2)层次构造不同,句法结构关系相同。

4、新工人宿舍 这句话的意思是工人宿舍是新建的?还是理解为这宿舍是新进来的工人住的? 5、其他国家大事 与例四类似,这个例子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结构,它一方面可以认为是本国其他的大事,另一方面也可以认为是外国的国家大事。 (3)层次构造不同,句法结构关系不同。 6反对哥哥袒护妹妹反对哥哥袒护妹妹 7告别山区的青年告别山区的青年 (二). 语义造成的歧义 1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 8 “鸡不吃了” 到底是鸡不吃饭了还是人不吃鸡了,再看: 9、这个人谁也没问过。 是大家谁也没有问过这个人,还是这个人没有问过其他人? 这种歧义就是由于施事与受事同形造成的 (2)语义指向不明造成的歧义。 当同一个句子的语义指向可以有多种时,它一般就会产生歧义,如 10、小陈在桌子上写标语 例中,因为语义指向不单一,本个句子产生了多种意思,它可以说小陈是以桌子为凭借,站在桌子上在更高的地方写标语,也可以说小陈随意涂画,直接在标语写在了桌面上,还可以理解为,小陈是将纸平铺在桌子上,然后在纸上写标语。以上的两个例子,说话者到底到底是表达何种意思,由于指向不明,我们便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现代汉语语法 歧义分析

现代汉语语法歧义分析

现代汉语语法 讲义 北京语言大学 郑贵友

第一章语法概说 一、语法和语法学 二、语法单位 三、句子成分 四、句子分析——分析句子的两种方法 第二章词类 一、词类的含义及词类划分的目的 二、词类划分的标准 三、词的一级分类和再分类 四、各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 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象体词 五、各类虚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六、兼类问题 第三章短语 一、定义 二、短语的种类 三、短语的构成手段 四、简单短语和复杂短语 五、单义短语和多义短语 六、自由短语和固定短语 七、短语和词宏观上的同与异 第四章句子成份 一、句子成分的性质 二、主语、谓语主语的语法构成主语的语义类型 谓语的语法构成 三、动语、宾语动语的语法构成有宾动词 无宾动词宾语的语法构成宾语的语义类型 四、定语 五、状语 六、补语补语的语法构成补语的语义类型宾 语、补语的顺序数量宾语和数量补语 七、中心语 八、独立语

第五章单句 一、基本概念 二、句型确定的原则和方法 三、主谓句主谓谓语句双宾语句连动句 兼语句存现句“把”字句“被”字句“是”字句“有”字句“所”字句 四、非主谓句 五、单句和短语 第六章歧义分析 一、歧义的含义及歧义研究的目的 二、歧义的种类(1) 同音造成的歧义同形造成的 歧义一词多义造成的歧义词兼类造成的歧义 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 三、歧义的种类(2) 第七章复句 一、复句的含义 二、复句中的关系词语 三、复句的分类 四、广义的并列关系 五、广义的因果句因果关系目的关系假设关系 条件关系 六、广义的转折句 七、复句的扩充 八、复句的紧缩

浅谈多义词造成的汉语歧义分析

2016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浅谈多义词造成的汉语歧义 学院:文学院学院 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12-2班 学生姓名:周盈 指导教师:陆琳 答辩日期:2016年5月10日 新疆师范大学教务处

目录 1 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歧义的界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多义词造成的歧义 (5) 3.1语音歧义 (5) 3.1.1单音多义词造成的歧义 (5) 3.1.2双音多义词造成的歧义 (6) 3.1.3多音多义词造成的歧义 (7) 3.2词汇歧义 (7) 3.2.1同词性多义词造成的歧义 (7) 3.2.1.1名词多义 (8) 3.2.1.2动词多义 (8) 3.2.1.3数量词多义 (8) 3.2.2兼类词造成的歧义 (9) 3.2.2.1实词类兼类词 (9) 3.2.2.2虚词类兼类词 (9) 3.2.2.3虚实词混合类兼类词 (10) 3.3语法歧义 (10) 3.3.1谓语位置的多义词歧义 (11) 3.3.2定语位置的多义词歧义 (12) 3.3.3兼语位置的多义词歧义 (13) 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4)

多义词造成的汉语歧义类型 摘要:歧义现象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普遍现象,造成歧义的原因有许多,多义词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汉语中大部分的词语都是含有多个义项的多义词,并且由于多义词的几个义项之间相互联系,在特定的语境中,当上下文的限制模糊,多义词的多个义项同时都符合句法规则和语义逻辑,这就经常会造成一句话有多重意义,即产生歧义。依据现代汉语语言系统层次性的特征,将现代汉语的歧义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语音歧义、词汇歧义和语法歧义。 关键词:语音歧义;词汇歧义;语法歧义

浅论现代汉语当中的歧义现象

浅论现代汉语当中的歧义现象 [摘要] 歧义现象是包括汉语在内的许多语言中存在的重要的语言现象。根据不同原因造成的歧义类型主要有三种:词汇歧义、语法歧义和语用歧义。 [关键词] 歧义词汇语法语用语用价值 歧义是一种有趣的语言现象,在各种语言中普遍存在。对歧义现象的分析和研究在当今的汉语言研究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一种语言语法系统的错综复杂和精细微妙之处往往在歧义现象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一、歧义的类型 对于歧义类型的描写,赵元任在《汉语中的歧义现象》作过概括的论述,可以有不同的分类角度:根据歧义语言片段是否出现于一定的语境中,把歧义分为词汇歧义和语篇歧义;根据说话者或作文者是否有意造成歧义,把歧义分为有意歧义和无意歧义等。 现在,我们从歧义产生的语言系统内部的根源角度,把歧义分为语汇歧义、语法歧义、语用歧义。这三种分类最能反映语言形式和内容之间的种种关系。 二、歧义的消除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歧义并不是一种稀有的现象。词典里的单词,除专门名词外,很少不是多义的,而单词组合也往往可以作不止一种分析。然而放在一定的生活环境中,这些单词或单词的组合就只能有一种意义,真正存在歧义的情况是很少的。”(《现代汉

语研究和探索》(三)第13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这是因为我们可以运用一定的手段,利用一定的环境来消除歧义。消除歧义的手段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利用语音 1.轻声。轻声可以帮助区别词性和词义,有时还能区别不同的语法关系。例如:⑴他爬过山没有?⑵我想起来了。例⑴“过”读去声是趋向动词,读轻声是动态助词,意思不一样。例⑵“起来”不读轻声时,与“想”构成述宾关系,全句意思是“我不想睡了”;“起来”读轻声时,与“想”构成述补关系,全句意思是“我刚才忘了,现在想起来了”。 2.重音。重音可以显示强调的重点,利用重音可以明确语法成分的语义指向。例如:“他最喜欢游泳。”(“最”语义指向“他”,句意为“那些人当中,他最喜欢游泳。”) 3.停顿。停顿可以起到显示结构层次的作用。例如:⑴没有穿破的/衣服;⑵没有穿/破的衣服;⑶没有/穿破的衣服。 (二)改换词语或改变句式 1.改换句法结构中的某个关键性词语,往往可以消除歧义。例如: a.参加会议的有三个医院的领导。(有歧义) b.参加会议的有三所医院的领导。(无歧义) 2.改变句法成分的次序,也可以消除歧义。例如: a.这个人谁都不认识。(有歧义) b.谁都不认识这个人。(无歧义)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 语言毕竟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甚至历史、地理、风俗、政治、经济等常常水乳交融,它们无孔不入地反作用于语言,使语言打上深深的文化烙印。英汉翻译者,若不知英汉各自的特点,不知两者的差异,是不能想象的。不要以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从牙牙学语开始,便开始接触汉语,因此,就想象自己很了解汉语。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汉语到底有什么特点? 就汉语论汉语,因为没有距离,就看不真切,因为没有比较,就看不明白!只有当汉语和英语比肩而立,碰撞交流,才会燃爆出绚丽的火花,两者之差异,才会赫然呈现。 目前,从事英汉对比研究的学者和专著在我国并不少,但是,当我们放眼这个领域,就觉得有必要正面回答一个问题:英汉对比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弄明白英汉的差异,并不是我们研究的最终目标,至多只能是一种手段而已,而手段总得服务于一定的目的。英汉对比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应该是:服务于翻译。 译界的实践证明:只有对英汉之差异了然于心,译者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下面结合英汉翻译的实际,对英汉之间的明显差异作鸟瞰式分析和归纳。 1.英语重形合(Hypotaxis),汉语重意合(Parataxis) 汉语重意合,结构松弛,多以意思连接的积累式分句(Accumulative Clause)或独立的单句(independent Sentence),其彼此的逻辑关系多以句序之先后加以暗示。 有的语言学家以“竹节句法”写英句,所谓“竹节”,则指其断不可缺的种种连接词(Connectives);有以“流水句法”写汉句,所谓“流水”,指少用乃至不用连接词的行文流畅。 美国的翻译学家Eugene A.Nida在其Translating Meanings (1983)一书中曾经深入浅出地说明了英汉这一差异: 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比,在英语以及大多数的印欧语言中,句子的从属关系大多是用连接词如,although,because,when,in order that,so及so that等词明确地表达出来。但是,这同一概念,我们用意合的方法基本上也可以表达出来;那就尽说,将两个句子放在一起并无连接词表明其相互关系,而从句子本身的意思中体现出来。例如,我们说because it is late,I must leave.在这里两个句子的逻辑关系是用连接词 because加以表达的。然而我们也可以说it is late,I must leave.在这里,虽然无明确的词汇表明彼此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显然是存在的。 以上Nida所言,有一点需要加以纠正。他说:“我们也可以说It is 1ate,I must leave.” 此议不妥,因为这样缺乏连接词的英句是不合其表达习惯的,至少也是拙句(C1umsy Sentence)。比如: An Englishman who could not speak Chinese was once travelling in China. 译文:一个英国人,不会说中国话,有一次在中国旅行。 英语原句是一个典型的形合句,而相应的汉译则是意合句。假如,将英语原句改成意合句,那读上去还有英语味吗? There was an Englishman.He could not speak Chinese.He was once travelling in China.同理,假如我们将此句译成:一个不会说中国话的英国人有一次在中国旅行。读上去便稍有绕口之嫌。 从语法范畴分析, 英语动词的时体显得极为丰富,从理论言,英语有十六个时态。若就“形态结构”的视角进行观察比较,似又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英语是一种更为形式化的语言,它注重形式的变化。就语法范畴言,英语的代词(名词)可以有性、数或格的形态变化, 动词还可有时、体、态、气等形态变化,等等。

汉语歧义句的消解过程及其抑制机制

汉语歧义句的消解过程及其抑制机制 周治金陈永明杨丽霞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陈烜之 (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系) 摘要三个实验探讨对同形且切分层次相同的歧义句不适当意义的抑制。被试为76名大学生,实验采用句子验证任务(即判断测试句的意义与刺激句的意义是否一致),着重探讨前语境或后语境在消解歧义句不适当意义时的作用及其时间进程。结果发现:(1)抑制机制受语境位置的制约,前语境的抑制作用优于后语境;(2)ISI为300毫秒时,对歧义句不适当意义的抑制尚未完成,ISI延长到1000毫秒时,对歧义句不适当意义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增强;(3)从实时(on-line)的阅读时间来看,语境在前时对歧义句的消解更容易;(4)自定步速(self-paced)移动窗口阅读方式能提高被试的反应的正确率,但没有明显改善对歧义句不适当意义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歧义句,歧义消解,抑制,自定步速。 1引言 歧义是指同一语言形式可以表示多种意义的现象。关于句法歧义的消解,主要有三种解释:两阶段模型,参照支持模型以及基于制约的模型[1,2]。两阶段模型认为,句法分析包含两个阶段,首先,句法分析器建构一种最简单的可能的结构,随后,语用的和词汇的信息开始起作用,幷用来证实或拒绝最初阶段的输出。参照支持模型和基于制约的模型都认为,可供选择的各种句法表征幷行通达,语义的和概率的等信息在句法歧义消解的过程中实时起作用,这类信息可以引导句法歧义消解的过程,阻止即抑制与语境不一致的句法表征[3,4]。MacDonald 等人认为,句法歧义和词汇歧义源于相同类型的知识表征(即词汇表征),两者消解的机制相同[5]。 句法歧义的消解过程可以看成是一种双加工过程,既需要启动歧义句的适当意义,又要抑制歧义句的不适当意义。Kintsch提出的建构-整合模型(Construction-Integration Model, CI Model)认为,理解过程由建构和整合两个阶段组成。第一个阶段是建构阶段(construction phase),是根据输入的语言信息,结合理解者的目的与知识,以自下而上的方式建构一个原始的、不连贯的命题网络的过程。该过程主要是自动加工的过程,受意识控制较少,相对不受语境制约,所用规则也极为粗糙。所形成的表征结构松散,混杂着许多无关的信息。第二阶段为整合阶段(integration phase),这是一个受意识控制的,满足限制的加工过程。它通过扩散启动或抑制的加工机制,进一步启动与语境一致的信息,清除先前命题表征中的无关信息,使不符合语境的命题去启动,幷整合词汇、句子和课文的信息,逐渐形成一个有序连贯的稳定的心理表征[6]。 Gernsbacher提出的结构建造框架(Structure Building Framework, 简称SBF)认为语言理解的目的是要建构一个连贯的心理表征或结构,它包括奠基(laying a foundation),映像(mapping),转移(shifting)三个过程。首先,利用最初输入的信息建构一个基础结构,即奠基。其次,当新输入信息与原结构较为一致时,就把新信息映像到该结构上,从而使原结构不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