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重心

三角形重心
三角形重心

三角形的重心定理及其证明

三角形的重心定理及其证明 积石中学王有华 同学们在学习几何时,常常用到三角形的重心定理.但很多同学不会证明这个定理?下面给出三种证明方法,你阅读后想一想,哪一种证明方法最好. 已知:(如图)设ABC V 中,L 、M 、N 分 别是BC 、CA 、AB 的中点. 求证:AL 、BM 、CN 相交于一点G ,且 AG ﹕GL= BG ﹕GM= CG ﹕GN=2﹕1. 证明1(平面几何法):(如图1)假设中 线AL 与BM 交于G ,而且假设C 与G 的连线与AB 边交于N ,首先来证明N 是AB 的中点. 现在,延长GL ,并在延长线上取点D ,使GL=LD 。因为四边形BDCG 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所以BDCG 是平行四边形.从而,B G ∥DC ,即GM ∥DC.但M 是AC 的中点,因此,G 是AD 的中点. 另一方面,GC ∥BD ,即NG ∥BD.但G 是AD 的中点,因此N 是AB 的中点. 另外,G 是AD 的中点,因此AG ﹕GL=2﹕1.同理可证: BG ﹕GM=2﹕1, CG ﹕GN=2﹕1. 这个点G 被叫做ABC V 的重心. 证明2(向量法):(如图2)在ABC V 中,设AB 边上的中B C

线为CN ,AC 边上的中线为BM ,其交点为 G ,边BC 的中点为L ,连接AG 和GL ,因 为B 、G 、M 三点共线,且M 是AC 的中点, 所以向量BG u u u r ∥BM u u u u r ,所以,存在实数1λ ,使得 1BG BM λ=uuu r uuu u r ,即 1()AG AB AM AB λ-=-u u u r u u u r u u u u r u u u r 所以,11(1)AG AM AB λλ=+-u u u r u u u u r u u u r =111(1)2 AC AB λλ+-u u u r u u u r 同理,因为C 、G 、N 三点共线,且N 是AB 的中点. 所以存在实数2λ,使得 22(1)AG AN AC λλ=+-u u u r u u u r u u u r = 221(1)2 AB AC λλ+-uu u r uuu r 所以 111(1)2AC AB λλ+-u u u r u u u r = 221(1)2 AB AC λλ+-u u u r u u u r 又因为 AB uuu r 、 AC u u u r 不共线,所以 1221112112λλλλ=-=-??? 所以 1223λλ== ,所以 1133AG AB AC =+uuu r uu u r uuu r . 因为L 是BC 的中点,所以GL GA AC CL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r =111()332AB AC AC C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121()332AB AC AB AC -++-uuu r uuu r uuu r uuu r =1166 AB AC +uuu r uuu r ,即2AG GL =u u u r u u u r ,所以A 、G 、L 三点共线.故AL 、BM 、CN 相交于一点G ,且AG ﹕GL= BG ﹕GM= CG ﹕GN=2﹕1 C

三角形重心性质定理题教案资料

三角形重心性质定理 1.三角形重心性质定理 课本原题(人教八年级《数学》下册习题19.2第16题) 在△ABC中,BD、CE是边AC、AB上的中线,BD与CE相交于O。BO与OD的长度有什么关系?BC边上的中线是否一定过点O?为什么? (提示:作BO中点M,CO的中点N。连接ED、EM、MN、ND) 分析: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是三角形的重心(第十九章课题学习《重心》)。这道习题要证明的结论是三角形 重心的一个重要数学性质:三角形的重心将三角形的每条中线都分成1∶2两部分,其中重心到三角形某一顶点的距离是到该顶点对边中点距离的2倍。 证法1:(根据课本上的提示证明) (点评:证法1是利用中点构造三角形中位线,从而得到平行四边形,再利用平行四边形性质得到中线上三个线段之间的相等关系。) (点评:利用线段中点,还可以将与线段中点有关的线段倍长,构造全等,从而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证明结论。) 2.三角形重心性质定理的应用 ⑴求线段长 例1如图3所示,在Rt△ABC中,∠A=30°,点D是斜边AB的中点,当G是Rt△ABC的重心,GE⊥AC 于点E,若BC=6cm,则GE= cm。 解: ⑵求面积 例2在△ABC中,中线AD、BE相交于点O,若△BOD的面积等于5,求△ABC的面积。 解:

练习:1.如图5,△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G 是重心,如果AG=6,那么线段DG= 。 2.如图6,在△ABC 中,G 是重心,点D 是BC 的中点,若△ABC 的面积为6cm 2,则△CGD 的面积为 。 巧用中线的性质解题 我们知道三角形的一条中线将三角形分成的两个三角形等底同高,这样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下面我们利用上述性质来巧解以下问题. 一、巧算式子的值 例1 在数学活动中,小明为了求23411112222++++…12n +的值(结果用n 表示),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几何图形.请你利用这个几何图形求 23411112222++++ (12) n +的值.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大三角形的面积为1,根据三角形的中线把它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知,23411112222++++…12n +12 n +表示:组成面积为1的大三角形的所有小三角形的面积之和,于是23411112222++++ (12) n +112n =-. 【点评】此题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借助三角形的面积来求数的运算. 二、求图形的面积 例2 如图2,长方形ABCD 的长为a ,宽为b ,E 、F 分别是BC 和CD 的中点,DE 、BF 交于点G ,求四边形ABGD 的面积.

三角形重心的应用

三角形重心的应用 南昌县渡头中学邓淑刚 教学目的:1、了解三角形重心的概念,掌握重心的性质并能加以应用。 2、了解并掌握“一题多解法”证明思路。 教学重、难点:三角形重心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一、三角形重心性质定理 课本原题(人教八年级《数学》下册习题19.2第16题) 在△ABC中,BD、CE是边AC、AB上的中线,BD与CE相交于O。BO与OD的长度有什么关系?BC边上的中线是否一定过点O?为什么? (提示:作BO中点M,CO的中点N。连接ED、EM、MN、ND) 分析: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是三角形的重心(第十九章课题学习《重心》)。这道习题要证明的结论是三角形重心的一个重要数学性质:三角形的重心将三角形的每条中线都分成1∶2两部分,其中重心到三角形某一顶点的距离是到该 顶点对边中点距离的2倍。 证法1:(根据课本上的提示证明) 取GA、GB中点M、N,连接MN、ND、DE、EM。(如图1) ∵MN是△GAB的中位线,∴MN∥AB,MN=1 2AB 又ED是△ACB的中位线,∴DE∥AB,DE=1 2AB ∴DE∥MN,DE=MN,四边形MNDE是平行四边形∴GM=GD,又AM=MG,则AG=2GD

同理可证:CG=2GF ,BG=2GE 点评:证法1是利用中点构造三角形中位线,从而得到平行四边形,再利用平行四边形性质得到中线上三个线段之间的相等关系。 证法2:延长BE 至F ,使GF=GB ,连接FC 。 ∵G 是BF 的中点,D 是BC 的中点 ∴GD 是△BFC 的中位线,GD ∥FC ,GD= 12 FC 由GD ∥FC ,AE=CE ,易证△AEG ≌△CEF ∴AG=FC ,即GD= 12 AG 点评:利用线段中点,还可以将与线段中点有关的线段倍长,构造全等,从而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证明结论。 证法3:取EC 中点M ,连DM ,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及E 是AC 中点可证得相同的结论。(证明过程略) 二、三角形重心性质定理的应用 ⑴求线段长 例1 如图3所示,在Rt △ABC 中,∠A=30°,点D 是斜边AB 的中点,当G 是Rt △ABC 的重心,GE ⊥AC 于点E ,若BC=6cm ,则GE= cm 。 解:Rt △ABC 中,∠A=30°,BC=6 ∴AB=BC=12, D 是斜边AB 的中点,∴CD= 12 AB=6 G 是Rt △ABC 的重心,∴CG=23 CD=4 由CD=AD ,∠A=30°,∠GCE=30°

三角形重心、外心、垂心、内心的向量表示及其性质70409

三角形“四心”向量形式的充要条件应用 1.O 是ABC ?的重心?=++; 若O 是ABC ?的重心,则 AB C AOB AOC BOC S 31 S S S ????= ==故=++; 1()3 PG PA PB P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G 为ABC ?的重心. 2.O 是ABC ?的垂心?OA OC OC OB OB OA ?=?=?; 若O 是ABC ?(非直角三角形)的垂心,则C tan B tan A tan S S S AOB AOC BOC :: ::=??? 故0OC C tan OB B tan OA A tan =++ 3.O 是ABC ?的外心?|OC ||OB ||OA |==(或2 2 2 OC OB OA ==) 若O 是ABC ?的外心则C 2sin :B 2sin :A 2sin AOB sin AOC sin BOC sin S S S AOB AOC BOC =∠∠∠=???:: :: 故0OC C 2sin OB B 2sin OA A 2sin =++ 4.O 是内心ABC ?的充要条件是 ( ( ( =?=?=-? 引进单位向量,使条件变得更简洁。如果记CA ,BC ,AB 的单位向量为321e ,e ,e ,则刚才O 是 ABC ?内心的充要条件可以写成 0)e e ()e e ()e e (322131=+?=+?=+? ,O 是 ABC ?内心的充要条件也可以是c b a =++ 。若O 是ABC ?的内心,则 c b a S S S AOB AOC BOC ::::=??? 故 0OC C sin OB B sin OA A sin 0OC c OB b OA a =++=++或; ||||||0AB PC BC PA CA PB P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r 是ABC ?的内心; 向量()(0)|||| AC AB AB AC λλ+≠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所在直线过ABC ?的内心(是BAC ∠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 (一)将平面向量与三角形内心结合考查 例1.O 是平面上的一定点,A,B,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 满 足 OA OP + +=λ,[)+∞∈,0λ则P 点的轨迹一定通过ABC ?的( ) (A )外心(B )内心(C )重心(D )垂心 解析:因为 是向量AB u u u r 的单位向量设AB u u u r 与AC u u u r 方向上的单位向量分别为21e e 和, 又

三角形重心、外心、垂心、内心性质

三角形重心性质定理 1三角形的重心将三角形的每条中线都分成1∶2两部分,其中重心到三角形某一顶点的距离是到该顶点对边中点距离的2倍。 2重心到顶点的距离与重心到对边中点的距离之比为2:1。 3重心和三角形3个顶点组成的3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4重心到三角形3个顶点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重心的坐标是顶点坐标的算术平均,即其坐标为 ((X1+X2+X3)/3,(Y1+Y2+Y3)/3);空间直角坐标系——横坐标:(X1+X2+X3)/3 纵坐标: (Y1+Y2+Y3)/3 竖坐标:(Z1+Z2+Z3)/3 6重心和三角形3个顶点的连线的任意一条连线将三角形面积平分。 7重心是三角形内到三边距离之积最大的点。 三角形的外心是三角形三条垂直平分线的交点(或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 。 三角形的外心的性质 1.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于一点,该点即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 2三角形的外接圆有且只有一个,即对于给定的三角形,其外心是唯一的,但一个圆的内接三角形却有无数个,这些三角形的外心重合。 3.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内;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外;直角三角形的外心与斜边的中点重 合 4.OA=OB=OC=R 5.∠BOC=2∠BAC,∠AOB=2∠ACB,∠COA=2∠CBA 6.S△ABC=abc/4R 三角形的内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或内切圆的圆心)。 三角形的内心的性质 1.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该点即为三角形的内心 2.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都等于内切圆半径r 3.r=2S/(a+b+c) 4.在Rt△ABC中,∠C=90°,r=(a+b-c)/2. 5.∠BOC = 90 °+∠A/2 ∠BOA = 90 °+∠C/2 ∠AOC = 90 °+∠B/2 6.S△=[(a+b+c)r]/2 (r是内切圆半径) 三角形的垂心是三角形三边上的高的交点(通常用H表示)。 三角形的垂心的性质 1.锐角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的垂心在直角顶点上;钝角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外 2.三角形的垂心是它垂足三角形的内心;或者说,三角形的内心是它旁心三角形的垂心 3. 垂心O关于三边的对称点,均在△ABC的外接圆上 4.△ABC中,有六组四点共圆,有三组(每组四个)相似的直角三角形,且AO·OD=BO·OE=CO·OF 5. H、A、B、C四点中任一点是其余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垂心(并称这样的四点为一—垂心组)。 6.△ABC,△ABO,△BCO,△ACO的外接圆是等圆。 7.在非直角三角形中,过O的直线交AB、AC所在直线分别于P、Q,则AB/AP·tanB+ AC/AQ·tanC=tanA+tanB+tanC 8.三角形任一顶点到垂心的距离,等于外心到对边的距离的2倍。 9.设O,H分别为△ABC的外心和垂心,则∠BAO=∠HAC,∠ABH=∠OBC,∠BCO=∠HCA。 10.锐角三角形的垂心到三顶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其内切圆与外接圆半径之和的2倍。 11.锐角三角形的垂心是垂足三角形的内心;锐角三角形的内接三角形(顶点在原三角形的边上)中,以垂足三角形的周长最短。

第八讲--三角形的重心

第八讲 三角形的重心、垂心、外心和内心 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三角形的边和角的许多性质,也涉及三角形边上中线、高线、垂直平分线以及内角平分线的一些性质。例如,线段(如三角形的一边)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站点的距离相等。反之,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角(如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反之,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诸如此类。 涉及一个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三条高线、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以及三个内角平分线的性质及相互关系是中学平面几何的重要内容。在高中学习中,会涉及三角形三条中线交点、三条高线交点、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交点以及三个内角平分线交点,即三角形的几个“巧合点”。本节将对这些知识作较系统的阐述。 一、三角形的重心 如图8-1,在△ABC 中,AD 、BD 是两条中线,记它们的交点为G ,连接DE 、DE 是三角形的中位线。 ∴DE ∥AB ,且.21AB DE ∴∠GAB=∠GDE ,∠GBA=∠GED. ∴△AGB ∽△DGE ,且相似比为2:1. ∴AG=2GD ,BG=2GE. 于是得到关于三角形中线的一个重要性质:三角形的两条中线的交点把这两条中线都分成2:1的两段。 现在再研究第三条中线与其他两条中线交点有什么特殊性质。 图8-1 图8-2

如图8-2,设△ABC 的两条中线AD 、BE 交于G ,中线CF 、BE 交于G ′.由已知的三角形中线的性质,则有BG=2GE ,且BG ′=2G ′E ,CG ′=2G ′F. ∴G ′与G 重合,则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且该点把三角形的各中线分成长度比为2:1的两段,这个交点称为三角形的重心。三角形的重心必在三角形的内部。今后我们也常说:三角形的重心把中线分成2:1的两段。 例1 如图8-3,已知E 、F 分别是平行四边形ABCD 边AD 、CD 的中点,BE 和BF 分别交对角线AC 于M 、N ,求证:AM=MN=NC 。 分析 四边形问题常转化为三解形问题,连接BD ,则BE 、BF 分别为△ABD 、△CBD 的中线,再利用中线、重心的性质问题,则问题迎刃而解。 证明 连接BD ,BD 与AC 交于O ,根据平行四边形性质,O 为BD 的中点。∵E 为AD 的中点,∴M 是△ABD 的重心,∴AM=2MO 。 同理,CN=2NO ,则 CO NO AO MO 31,31==,由于AO=CO ,∴ .3 232CN AM CO AO MN ==== 例2 求证:两条中线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已知:△ABC 中,中线BE=CD 求证:△ABC 是等腰三角形 证明:如图8-4,设中线BE 、CD 交于G ,则G 为△ABC 的重心。∴.3 2,32CO CG BE GB == ∵BE=CD ,∴GB=CG 则∠GBC=∠GCB (同一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又BC 为△BEC 和△CBD 的公共边, ∴△EBC ≌△DCB ,∴∠ABC=∠ACB ,∴AB=AC 故△ABC 是等腰三角形。 图8-3 图8-4 图8-5

三角形重心的推导及其应用

三角形重心的推导及其应用 在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的四边形这一章节中提出了重心这一概念,但是并没有作出具体的阐述,为了让学生深入的了解重心的特征,适应教学的需要,我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面,对三角形的重心特征进行了适当的归纳,并进行了合理的运用,目的是希望学生能通过这一过程的学习从而能很好的掌握重心的特性,并能灵活运用。 概念:三角形的重心就是它的三条中线的交点。 性质1:三角形的重心到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及其对边的距离之比是2:1。 证明:已知△ABC中,CE、BD是AB、AC上的中线,BD与CE相交于O,BO与DO的长之间有何关系? 解析:作BO中点M,CO中点N,连结ED、EM、DN、MN∵ED为△ABC 中位线,∴ED= BC且ED∥BC,又∵MN为△OBC中位线,∴MN= BC且MN ∥BC,∴ED与MN平行且相等,∴EMND为□,∴MD与EN互相平分,∴OM=OD,∴OD:OB=1:2。 性质运用 例1 已知,如图,AD为△ABC中线,E为AD中点,F为BE延长线与AC的交点,求AF:FC的值。 解析:过C作CG∥AD交BA延长线于G,∵D为BC中点,∴AD为△BGC 中位线,∴A为BG中点,延长BF交GC于H,∵E为AD中点,∴H为CG 中点,∴CA与BH交点F为△BGC的重心, ∴AF:FC=1:2。 例2 如图在△ABC中,∠BAC=90O,M为AC中点,AG⊥BM,且BG=2GM,①求证:BC=3AG。②若AB=√6,求BM的长。 解析:①∵M为AC中点且BG=2GM,∴点G为△ABC的重心,延长AG 交BC于H,∵点G为重心,∴AG=2GH且H为BC的中点,设GH=x,则AG=2x,AH=3x,∵△ABC为直角三角形,∴AH=12BC ,∴BC=6x,∴BC=3AG。 性质2:三角形三条中线所分得的6个小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且每个小三角形的面积都为大三角形面积的16。 证明如图,在△ABC中,点D、E、F分别为BC、AC、AB的中点,求证:S1= S2= S3= S4= S5= S6

三角形的重心定理及其证明

三角形的重心定理及其证明 积石中学王有华 同学们在学习几何时,常常用到三角形的重心定理.但很多同学不会证明这个定理?下面给出三种证明方法,你阅读后想一想,哪一种证明方法最好. 已知:(如图)设ABC 中,L 、M 、N 分别是BC 、CA 、AB 的中点. 求证:AL 、BM 、CN 相交于一点G ,且 AG ﹕GL= BG ﹕GM= CG ﹕GN=2﹕1. 证明1(平面几何法):(如图1)假设中 线AL 与BM 交于G ,而且假设C 与G 的连线与AB 边交于N ,首先来证明N 是AB 的中点. 现在,延长GL ,并在延长线上取点D ,使GL=LD 。因为四边形BDCG 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所以BDCG 是平行四边形.从而,B G ∥DC ,即GM ∥DC.但M 是AC 的中点,因此,G 是AD 的中点. 另一方面,GC ∥BD ,即NG ∥BD.但G 是AD 的中点,因此N 是AB 的中点. 另外,G 是AD 的中点,因此AG ﹕GL=2﹕1.同理可证: BG ﹕GM=2﹕1, CG ﹕GN=2﹕1. 这个点G 被叫做ABC 的重心. 证明2(向量法):(如图2)在ABC 中,设AB 边上的中 B C

线为CN ,AC 边上的中线为BM ,其交点为G ,边BC 的中点为L ,连接AG 和GL ,因为B 、G 、M 三点共线,且M 是AC 的中点, 所以向量B G ∥BM ,所以,存在实数1λ ,使得 1BG BM λ= ,即 1()AG AB AM AB λ-=- 所以,11(1)AG AM AB λλ=+- =111 (1)2 A C A B λλ+- 同理,因为C 、G 、N 三点共线,且N 是AB 的中点. 所 以存在实数2λ,使得 22(1)AG AN AC λλ=+- = 221(1)2 A B A C λλ+- 所以 111 (1)2A C A B λλ+- = 221(1)2 A B A C λλ+- 又因为 AB 、 A C 不共线,所以 12 21 112112 λλλλ=-=-?? ? 所以 122 3λλ== ,所以 1133 A G A B A C =+ . 因为L 是BC 的中点,所以G L G A AC C L =++ =111()332 A B A C A C C B -+++ =121()332AB AC AB AC -++- =1166 A B A C + ,即2AG GL = ,所以A 、G 、L 三点共线. 故AL 、BM 、CN 相交于一点G ,且AG ﹕GL= BG ﹕GM= CG ﹕GN=2﹕1 C

三角形的重心

三角形的重心 三角形几心R:实数集Q:有理数集Z:整数集N:自然数集在这些字母后面加+的表示正的部分N+:正自然数集即正整数集Z+:正整数集R+:正实数集在字母右面加*的表示除0以外的部分N*:除了0的自然数集即正整数集Z*:非零整数集R*:非零实数集集合通常表示为大写字母A,B,C……。 而元素通常表示为小写字母a,b,c……。 重心、垂心、内心和外心。 正心是只有等边三角形才具有的,此时这四心合一。 一、重心是三角形三边中线的交点重心的几条性质:1、重心到顶点的距离与重心到对边中点的距离之比为2:1。 2、重心和三角形3个顶点组成的3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3、重心到三角形3个顶点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重心的坐标是顶点坐标的算术平均,即其坐标为((X1+X2+X3)/3,(Y1+Y2+Y3)/3);空间直角坐标系——横坐标:(X1+X2+X3)/3 纵坐标:(Y1+Y2+Y3)/3 竖坐标:(Z1+Z2+Z3)/3 5、重心和三角形3个顶点的连线的任意一条连线将三角形面积平分。 证明:刚才证明三线交一时已证。 6、重心是三角形内到三边距离之积最大的点。 二、垂心是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垂心的性质:设⊿ABC的三条高为AD、BE、CF,其中D、E、F为垂足,垂心为H,角A、B、C的对

边分别为a、b、c,p=(a+b+c)/2.1、锐角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的垂心在直角顶点上;钝角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外.2、三角形的垂心是它垂足三角形的内心;或者说,三角形的内心是它旁心三角形的垂心;3、垂心H关于三边的对称点,均在△ABC的外接圆上。 4、△ABC中,有六组四点共圆,有三组(每组四个)相似的直角三角形,且AH·HD=BH·HE=CH·HF。 5、H、A、B、C四点中任一点是其余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垂心(并称这样的四点为一—垂心组)。 6、△ABC,△ABH,△BCH,△ACH的外接圆是等圆。 7、在非直角三角形中,过H的直线交AB、AC所在直线分别于P、Q,则AB/AP·tanB+ AC/AQ·tanC=tanA+tanB+tanC。 8、三角形任一顶点到垂心的距离,等于外心到对边的距离的2倍。 9、设O,H分别为△ABC的外心和垂心,则∠BAO=∠HAC,∠ABH=∠OBC,∠BCO=∠HCA。 10、锐角三角形的垂心到三顶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其内切圆与外接圆半径之和的2倍。 11、锐角三角形的垂心是垂足三角形的内心;锐角三角形的内接三角形(顶点在原三角形的边上)中,以垂足三角形的周长最短。 12、西姆松(Simson)定理(西姆松线)从一点向三角形的三边所

三角形重心性质定理.

三角形重心性质定理 1、配方法:所谓配方,就是把一个解析式利用恒等变形的方法,把其中的某些项配成一个或几个多项式正整数次幂的和形式。通过配方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叫配方法。其中,用的最多的是配成完全平方式。配方法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的方法,它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因式分解、化简根式、解方程、证明等式和不等式、求函数的极值和解析式等方面都经常用到它。 2、因式分解法: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因式分解是恒等变形的基础,它作为数学的一个有力工具、一种数学方法在代数、几何、三角函数等的解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有许多,除中学课本上介绍的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外,还有如利用拆项添项、求根分解、换元、待定系数等等。 3、换元法:换元法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应用十分广泛的解题方法。我们通常把未知数或变数称为元,所谓换元法,就是在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式子中,用新的变元去代替原式的一个部分或改造原来的式子,使它简化,使问题易于解决。 4、判别式法与韦达定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b、c∈R,a≠0)根的判别式△=b2-4ac,不仅用来判定根的性质,而且作为一种解

题方法,在代数式变形,解方程(组),解不等式,研究函数乃至解析几何、三角函数运算中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韦达定理除了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求另一根;已知两个数的和与积,求这两个数等简单应用外,还可以求根的对称函数,计论二次方程根的符号,解对称方程组,以及解一些有关二次曲线的问题等,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5、待定系数法:在解数学问题时,若先判断所求的结果具有某种确定的形式,其中含有某些待定的系数,而后根据题设条件列出关于待定系数的等式,最后解出这些待定系数的值或找到这些待定系数间的某种关系,从而解答数学问题,这种解题方法称为待定系数法。它是中学数学中常用的重要方法之一。 6、构造法:在解题时,我们常常会采用这样的方法,通过对条件和结论的分析,构造辅助元素,它可以是一个图形、一个方程(组)、一个等式、一个函数、一个等价命题等,架起一座连接条件和结论的桥梁,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这种解题的数学方法,我们称为构造法。运用构造法解题,可以使代数、三角、几何等各种数学知识互相渗透,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7、反证法: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法,它是先提出一个与命题的结

初中数学知识点:三角形的内心、外心、中心、重心

三角形的四心定义: 1、内心:三角形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即内切圆的圆心。 内心是三角形角平分线交点的原理:经圆外一点作圆的两条切线,这一点与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原理:角平分线上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2、外心:是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即外接圆的圆心。 外心定理: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该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3、中心:三角形只有五种心重心、垂心、内心、外心、旁心,当且仅当三角形是正三角形的时候,四心合一心,称做正三角形的中心。 4、重心:重心是三角形三边中线的交点。 三角形的外心的性质: 1.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于一点,该点即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 2三角形的外接圆有且只有一个,即对于给定的三角形,其外心是唯一的,但一个圆的内接三角形却有无数个,这些三角形的外心重合; 3.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内; 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外; 直角三角形的外心与斜边的中点重合。 在△ABC中 4.OA=OB=OC=R 5.BOC=2BAC,AOB=2ACB,COA=2CBA 6.S△ABC=abc/4R

三角形的内心的性质: 1.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该点即为三角形的内心 2.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都等于内切圆半径r 3.r=2S/(a+b+c) 4.在Rt△ABC中,C=90,r=(a+b-c)/2. 5.BOC = 90 +A/2 BOA = 90 +C/2 AOC = 90 +B/2 6.S△=[(a+b+c)r]/2 (r是内切圆半径) 三角形的垂心的性质: 1.锐角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内; 直角三角形的垂心在直角顶点上; 钝角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外。 2.三角形的垂心是它垂足三角形的内心;或 者说,三角形的内心是它旁心三角形的垂心。 例如在△ABC中 3. 垂心O关于三边的对称点,均在△ABC的外接圆圆上。 4.△ABC中,有六组四点共圆,有三组(每组四个)相似的直角三角形,且AO?OD=BO?OE=CO?OF 5. H、A、B、C四点中任一点是其余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垂心(并称这样的四点为一垂心组)。 6.△ABC,△ABO,△BCO,△ACO的外接圆是等圆。

三角形重心性质

芹池中学“导学、合作、展示、提升”课堂教学模式学案 九 年级 数学 科 主备:陈海宇 备课时间:2012年 月 日 总第 课时 上课时间:2012年 月 日 课题:三角形重心性质 个性备课及反思 组长签字: 学习目标:(知道学什么?) 1、了解三角形重心的概念,掌握重心的性质并能加以应用。 2、了解并握“同一法”证明思路。 课后反思 2、重心的性质:三角形的重心与一边中点的连线的长是对应中线的3 1。 思考三:对于性质我们还可以怎样理解? 证明三角形的中线分三角形面积为六块个块面积相同 △ABC , D 为AB 中点 E 为BC 中点 F 为AC 中点,O 为重心 从本结论你还可以明白重心的什么性质呢? 三、达标检测 1、已知,△ABC 中,∠C=900 ,G 是三角形的重心,,AB=8,求:① GC 的长; ② 过点G 的直线MN ∥AB ,交AC 于M ,BC 于N ,求MN 的长。 N M G C A B 2、已知,△ABC 中,G 是三角形的重心,AG ⊥GC ,AG=3,GC=4,求BG 的长。 G B C A 学后记:(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 重点、难点:(知道怎样学!)三角形重心的性质及其应用。 一、课前热身:(新知识,早知道!) 1、什么是三角形的中位线?和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定理? 2、自学课本P58拓展,了解什么叫三角形的重心?我们还学过三角形内心和外心与重心有什么区别? 二、探究新知 思考一:已知,如图,BE 、CF 是△ABC 的中线,并相交于G , 求证: GB GE =GC GF =2 1 G F E A B C 思考二:假如AD 是△ABC 的BC 边上的中线,那么G 点是否在AD 上? D G F E A B C 归纳结论: 1、定义:三角形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这个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三角形重心的性质

A B C D E F O 三角形重心性质定理 河南省嵩县城关镇二中 王向飞 教学目标:感受三角形重心的概念,三角形重心的性质的形成,并会应用三角形重心的性质求线段的长度和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重点:三角形重心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三角形重心的概念及性质的形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观察一组杂技图片,由此引入数学实验。 二、活动一 数学实验 1、用笔尖支撑三角形硬纸板,变化支撑点的位置,使三角形纸板保持 平衡,并标出支撑点的位置。 2、(1)在三角形纸板上任取一点,用细线在该点处将纸板悬挂。待纸板静 止后,在纸板上沿悬挂线方向画一条直线,所画直线与1中的支撑点有什么关系? (2)再任意找一点,重复上述操作,画出两条所画直线的交点,用笔尖支撑该点,你有什么发现? 3、在2中的三角形纸板上画出三角形3条中线的交点,这个交点与2中找到的支撑点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了什么? 从而得到三角形重心的定义。 三、活动二 三角形重心性质定理的探究 1、性质推理 在△ABC 中,BD 、CE 是边AC 、AB 上的中线,BD 与CE 相交于O 。BO 与OD 的长度有什么关系?BD 与OD 又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分析: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是三角形的重心。这道习题要证明的结论是三角形

重心的一个重要数学性质:三角形的重心一边中点的连线长是相应中线长的1/3。证法1:课本上的证明方法 证法2取GA、GB中点M、N,连接MN、ND、DE、EM。(如图1) ∵MN是△GAB的中位线,∴MN∥AB,MN=AB 又ED是△ACB的中位线,∴DE∥AB,DE=AB ∴DE∥MN,DE=MN,四边形MNDE是平行四边形 ∴GM=GD,又AM=MG,则AG=2GD 同理可证:CG=2GF,BG=2GE 点评:证法2是利用中点构造三角形中位线,从而得到平行四边形,再利用平行四边形性质得到中线上三个线段之间的相等关系。 证法3:延长BE至F,使GF=GB,连接FC。 ∵G是BF的中点,D是BC的中点 ∴GD是△BFC的中位线,GD∥FC,GD=FC 由GD∥FC,AE=CE,易证△AEG≌△CEF ∴AG=FC,即GD=AG 点评:利用线段中点,还可以将与线段中点有关的线段倍长,构造全等,从而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证明结论。 证法4:取EC中点M,连DM,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及E是AC中点可证得相同的结论。(证明过程略)

三角形重心

三角形重心 重心是三角形三边中线的交点,三线交一可用燕尾定理证明。证明过程又是塞瓦定理的特例。 已知:△ABC中,D为BC中点,E为AC中点,AD与BE交于O,CO延长线交AB 于F。 求证:F为AB中点。 证明:根据燕尾定理,S△AOB=S△AOC,又S△AOB=S△BOC,∴S△AOC=S△BO C,再应用从中点得AF=BF,命题得证。 重心的几条性质及证明方法: 1、重心到顶点的距离与重心到对边中点的距离之比为2:1。 2、重心和三角形3个顶点组成的3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证明方法: 在▲ABC内,三边为a,b,c,点O是该三角形的重心,AOA1、BOB1、COC1分别为a、b、c边上的中线根据重心性质知,OA1=1/3AA1,OB1=1/3BB1,OC1=1/3CC1过O,A分别作a边上高h1,h可知h1=1/3h 则,S(▲BOC)=1/2×h1a=1/2×1/3ha=1/3S(▲ABC);同理可证S(▲AOC)=1/3S(▲ABC),S(▲AOB)=1/3S(▲ABC) 所以, S(▲BOC)=S(▲AOC)=S(▲AOB) 3、重心到三角形3个顶点距离的和最小。(等边三角形) 证明方法: 设三角形三个顶点为(x1,y1),(x2,y2),(x3,y3) 平面上任意一点为(x,y)则该点到三顶点距离和为:(x1-x)^2+(y1-y)^2+(x2-x)^2+(y2-y)^2+(x3-x)^2+(y3-y)^2 =3x^2-2x(x1+x2+x3)+3y^2-2y(y1+y2+y3)+x1^2+x2^2+x3^2+y1^2+y2^2+y3^2=3(x-1/3*(x1+x2 +x3))^2+3(y-1/3(y1+y2+y3))^2+x1^2+x2^2+x3^2+y1^2+y2^2+y3^2-1/3(x1+x2+x3)^2-1/3(y1+y 2+y3)^2 显然当x=(x1+x2+x3)/3,y=(y1+y2+y3)/3(重心坐标)时上式取得最小值 x1^2+x2^2+x3^2+y1^2+y2^2+y3^2-1/3(x1+x2+x3)^2-1/3(y1+y2+y3)^2 最终得出结论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重心的坐标是顶点坐标的算术平均,即其坐标为 ((X1+X2+X3)/3,(Y1+Y2+Y3)/3);空间直角坐标系——横坐标:(X1+X2+X3)/3 纵坐标:(Y1+Y2+Y3)/3 竖坐标:(z1+z2+z3)/3 5、三角形内到三边距离之积最大的点。 重心 三条中线定相交,交点位置真奇巧, 交点命名为“重心”,重心性质要明了, 重心分割中线段,数段之比听分晓;

三角形重心定理

一、三角形重心定理 二、三角形外心定理 三、三角形垂心定理 四、三角形内心定理 五、三角 形旁心定理 三角形五心定理 二、三角形的重心,外心,垂心,内心和旁心称之为三角形的五心。三角形五心定理是指三角形重 心定理,外心定理,垂心定理,内心定理,旁心定理的总称。 一、三角形重心定理 三角形的三条边的中线交于一点。该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重心的性质:1、重心到顶点的距离与重心到对边中点的距离之比为2︰1。2、重心和三角形任意两个顶点组成的3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即重心到三条边的距离与三条边的长成反比。3、重心到三角形3个顶点距离的平方和最小。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重心的坐标是顶点坐标的算术平均数,即其重心坐标为((X1+X2+X3)/3,(Y1+Y2+Y3)/3。 二、三角形外心定理 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外心的性质:1、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该点即为该三角形外心。2、若O是△ABC的外心,则∠BOC=2∠A(∠A为锐角或直角)或∠BOC=360°-2∠A(∠A为钝角)。3、当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时,外心在三角形内部;当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时,外心在三角形外部;当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时,外心在斜边上,与斜边的中点重合。4、计算外心的坐标应先计算下列临时变量:d1,d2,d3分别是三角形三个顶点连向另外两个顶点向量的点乘。c1=d2d3,c2=d1d3,c3=d1d2;c=c1+c2+c3。外心坐标:( (c2+c3)/2c,(c1+c3)/2c,(c1+c2)/2c )。5、外心到三顶点的距离相等 三、三角形垂心定理 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一点,该点叫做三角形的垂心。垂心的性质:1、三角形三个顶点,三个垂足,垂心这7个点可以得到6个四点圆。2、三角形外心O、重心G和垂心H三点共线,且OG︰GH=1︰2。3、垂心到三角形一顶点距离为此三角形外心到此顶点对边距离的2倍。4、垂心分每条高线的两部分乘积相等。 三、定理证明已知:ΔABC中,AD、BE是两条高,AD、BE交于点O,连接CO并延长 交AB于点F ,求证:CF⊥AB 证明:连接DE ∵∠ADB=∠AEB=90度∴A、B、D、E四点共圆∴∠ADE=∠ABE ∵∠EAO=∠DAC ∠AEO=∠ADC∴ΔAEO∽ΔA DC ∴AE/AO=AD/AC ∴ΔEAD∽ΔOAC ∴∠ACF=∠ADE=∠ABE 又∵∠ABE+∠BAC=90度∴∠ACF+∠BAC=90度∴CF⊥AB 因此,垂心定理成立! 四、三角形内心定理 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内心的性质:1、 三角形的三条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该点即为三角形的内心。2、直角三角形的内心到边的距离等于两直角边的和减去斜边的差的二分之一。3、P为ΔABC所在平面上任意一点,点0是ΔABC内心的充要条件是:向量P0=(a×向量PA+b×向量PB+c×向量PC)/(a+b+c). 4、O 为三角形的内心,A、B、C分别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延长AO交BC边于N,则有AO:ON=AB:BN=AC:CN=(AB+AC):BC 5、点O是平面ABC上任意一点,点I是△ABC内心的充要条件是:a(向量OA)+b(向量OB)+c(向量OC)=向量0.7、(内角平分线分三边长度关系)△ABC中,0为内心,∠A 、∠B、∠C的内角平分线分别交BC、AC、AB于Q、P、R,则BQ/QC=c/b, CP/PA=a/c, BR/RA=a/b. 五、三角形旁心定理 三角形的旁切圆(与三角形的一边和其他两边的延长线相切的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旁心。旁心的性质:1、三角形一内角平分线和另外两顶点处的外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该点即为三角形的旁心。2、每个三角形都有三个旁心。3、旁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如图,点M就是△ABC的一个旁心。三角形任意两角的外角平分线和第三个角的内角平分线的交点。 一个三角形有三个旁心,而且一定在三角形外。附:三角形的中心:只有正三角形才有中心,这时重心,内心,外心,垂心,四心合一。

第八讲 三角形的重心

第八讲 三角形的重心、垂心、外心和内心 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三角形的边和角的许多性质,也涉及三角形边上中线、高线、垂直平分线以及内角平分线的一些性质。例如,线段(如三角形的一边)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站点的距离相等。反之,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角(如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反之,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诸如此类。 涉及一个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三条高线、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以及三个内角平分线的性质及相互关系是中学平面几何的重要内容。在高中学习中,会涉及三角形三条中线交点、三条高线交点、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交点以及三个内角平分线交点,即三角形的几个“巧合点”。本节将对这些知识作较系统的阐述。 一、三角形的重心 如图8-1,在△ABC 中,AD 、BD 是两条中线,记它们的交点为G ,连接DE 、DE 是三角形的中位线。 ∴DE ∥AB ,且.21AB DE ∴∠GAB=∠GDE ,∠GBA=∠GED. ∴△AGB ∽△DGE ,且相似比为2:1. ∴AG=2GD ,BG=2GE. 于是得到关于三角形中线的一个重要性质:三角形的两条中线的交点把这两条中线都分成2:1的两段。 现在再研究第三条中线与其他两条中线交点有什么特殊性质。 图8-1 图8-2

如图8-2,设△ABC 的两条中线AD 、BE 交于G ,中线CF 、BE 交于G ′.由已知的三角形中线的性质,则有BG=2GE ,且BG ′=2G ′E ,CG ′=2G ′F. ∴G ′与G 重合,则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且该点把三角形的各中线分成长度比为2:1的两段,这个交点称为三角形的重心。三角形的重心必在三角形的内部。今后我们也常说:三角形的重心把中线分成2:1的两段。 例1 如图8-3,已知E 、F 分别是平行四边形ABCD 边AD 、CD 的中点,BE 和BF 分别交对角线AC 于M 、N ,求证:AM=MN=NC 。 分析 四边形问题常转化为三解形问题,连接BD ,则BE 、BF 分别为△ABD 、△CBD 的中线,再利用中线、重心的性质问题,则问题迎刃而解。 证明 连接BD ,BD 与AC 交于O ,根据平行四边形性质,O 为BD 的中点。∵E 为AD 的中点,∴M 是△ABD 的重心,∴AM=2MO 。 同理,CN=2NO ,则CO NO AO MO 31,3 1= = , 由于AO=CO ,∴ .3 232CN AM CO AO MN === = 例2 求证:两条中线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已知:△ABC 中,中线BE=CD 求证:△ABC 是等腰三角形 证明:如图8-4,设中线BE 、CD 交于G ,则G 为△ABC 的重心。∴ .32,3 2CO CG BE GB = = ∵BE=CD ,∴GB=CG 则∠GBC=∠GCB (同一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又BC 为△BEC 和△CBD 的公共边, ∴△EBC ≌△DCB ,∴∠ABC=∠ACB ,∴AB=AC 故△ABC 是等腰三角形。 图8-3 图 8-4 图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