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 论词

李清照 论词
李清照 论词

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隐名姓,衣冠故敝,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曰:"表弟愿与坐末."众皆不顾.既酒行乐作,歌进者,时曹元谦,念奴为冠.歌罢,众皆咨嗟称赏.名士忽指李曰:"请表弟歌."众皆哂,或有怒者.及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罗拜,曰:"此李八郎也."

自后郑卫之声日炽,流糜之变日烦.已有<<菩萨蛮>>,<<春光好>>

<<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词,不可遍举.

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熄.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于"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语虽奇甚,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

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者.何耶?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又押上去声,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

乃知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秦则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非不妍丽,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词的创作始于唐,而关于词的创作理论则至北宋方始出现。初期的词论只是一些零碎的言论,是围绕词的审美风格而展开的。本来,早期的词的创作都是以婉约,绮丽见长的,至苏轼的创作则推出了风格豪放之什,苏轼并且在

一些关于词的论述中提出了豪放派的观点,他不喜欢以柳永为代表的婉约派词,主张词要写得警拔壮观。同时他认为、词与诗并无本质区别,词也就是长短句之诗。这些观点,自然引起了词坛的反响,李清照的《论词》一片就是针对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派词创作和观点而发的。

在《论词》中,李清照力主要严格区分词与诗的界限,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著名观点,她批评苏轼的词是“句读不萁之诗”。那么词和诗究竟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李清照认为主要在于诗只有较为简单粗疏的声律要求,而词则特别讲究音律、乐律之规则。她反对以诗的粗疏的格律来破坏词之音乐美。

《论词》中还提出了对词创作的其他一些审美要求,主要有:一、勿“破碎”,是在批评张先、宋祁等人作品时提出来的,这表面看来是对语言的要求,实则包含着对词的意象的要求,要求作品应该有完整的、浑然的意象结构,给人以整体的审美感受。二、要有“铺叙”。她批评晏几道的作品“苦无铺叙“。主张词要展开些,尽可能写的曲折、细腻、有渲染,讲层次,起伏跌宕,前后呼应,这是对以柳永词为代表的长调词的肯定和总结。三、讲“故实”,她批评秦观词说其“专主情致,而少故实。”故实即前代、前人的文化掌故,这反映了李清照对词人文化修养的要求。四、要求词的格调高雅、典重。她批评柳永词说:“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批评贺铸词说:“苦少典重。”这种典雅美的追求,也可以看作是李清照词学观的综合的体现。

总之,《论词》中提出了许多关于词的审美规律的观点。尽管有些观点可能比较偏激,比较保守,但它是现存词学史上第一篇比较完整的论著,又是出自一位创作成就斐然的女词人之手,是颇为难能可贵的。

词论―李清照著(附译文)

词论―李清照著(附译文) 《词论》为李清照所著~继承了苏门论词的菁华~并提出了她自己新的词学观点~对南宋中后期江湖词派的词学理论具有深刻的影响。 词论 原文: 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 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隐姓名~衣冠故敝~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曰:“表弟愿与坐末。”众皆不顾。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为冠~歌罢~众皆咨嗟称赏。名士忽指李曰:“请表弟歌。”众皆哂~或有怒者。及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罗拜曰:此李八郎也。” 自后郑、卫之声日炽~流糜之变日烦。已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词~不可遍举。 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息。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语虽甚奇~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 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茸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 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有押去声~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

则不可歌矣。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 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重典。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矣。 译文: 古乐府歌与诗并列发展的最高峰~是盛唐时期。 唐开元、天宝年间~有一位歌者叫李八宝~唱歌妙绝天下。有一次~刚刚及第的进士们在曲江大开宴席~其中有一位及第的名士~吩咐李八宝故意穿一身旧衣~戴一顶旧帽子~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并装成神情惨淡的样子~一同参加宴席。然后对众人说:这是我的表弟~让他坐末席吧。参加宴会的众人都对他毫不在意。众人边喝酒边听歌~许多歌者轮流唱歌~其中只有曹元谦、念奴二人歌唱得最好。唱完后~大家对二人的歌声啧啧称叹赞赏不绝。这时~那位名士忽然指着李八宝对大家说:请让我表弟为大家演唱一首歌吧。众人都嘲笑起来~甚至还有人生气起来。等到李八宝一曲歌唱完后~却引得众人都哭了起来。团团拜伏在李八宝周围~都说:你肯定就是李八郎啊。 从此以后~郑地和卫地的乐声在当时更加流行起来~这些声乐的柔糜之处、音节变化也更见烦琐。唐朝时已经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曲调~不能一一枚举。 到了五代的时候~各路诸候纷纷建国~中华大地战乱不断~斯文扫地~更无人作新曲沿途传唱了。这时只有南唐李璟、冯延巳等君臣温文尔雅~时有新作问世~其中有名的作品有李璟的《浣溪沙》、冯延巳的《谒金门》~“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更是其中的名句。句子虽然很奇特、很优美~但是要灭亡的国家所唱出来的歌声也带着很深的哀伤~就不能算曲子词中的上品了。

浅谈李清照诗歌的风格特色

浅谈李清照诗歌的风格特色 作者:赵丹时间:2010/7/8 13:29:00 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论文关键词:李清照诗歌风格形成原因 论文摘要:李清照的诗歌题材广泛,爱憎分明,风格豪迈道劲,颇有大丈夫气概,字里行间洋溢着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善于使事用典,借古讽今,并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本文将详细论述李清照的诗歌风格,并探讨其形成原因和其诗词风格的相互影响。 文翰寓品格,诗章见性灵。李清照是一位真正用心、用情写作的诗人。她的诗作虽大多散佚,现在能收集到的不过十余首,但却皆属上乘之作。李清照诗歌的思想境界较词深广,内容题材也广泛得多,不再拘泥于儿女之情,而是充斥着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雄浑沉郁的家国之思和对人生的种种感悟。 一、豪迈飘逸的诗歌风格 李清照的诗歌风格豪迈遒劲,奇气横溢,颇有大丈夫气概,善于使事用典,借古讽今,想象丰富,语意飘逸,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李清照的词或轻柔婉丽,或缠绵悱恻,而诗则大都是洗净儿女气的慷慨之音,整体风格与词不同。 《乌江》(也作《夏日绝句》)是李清照的一首流传很广的诗作。“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全诗表达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生时要顶天立地做人中豪杰,死后也做鬼中英雄。全诗气魄宏大,感情深沉,用项羽的不肯南渡对比偷安~隅的南宋君臣,从而达到借古讽今的效果。假若人们是初读此诗,谁又能相信这会是出自一位经常咏叹“绿肥红瘦”、“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弱女子之手。《咏史》:“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此诗通过赞美嵇康,严厉地抨击了那些卖国求荣、厚颜无耻地依附伪政权的士大夫,笔力强劲,震撼人心。《题八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这首诗是绍兴五年李清照在金华时所作。气象宏伟,感喟深沉。作者面对胜迹发出兴亡之叹,和一般的题咏诗不同,她把大好河山与祖国命运结合起来,以雄峻的笔势,极写了八咏楼的江河横流、旷野无边的景色,气魄卜分宏大。而一个“愁”字又把读者的心思从眼前壮丽的景色带到现实中风雨飘摇的南宋朝廷,如此大好河山竞忍心拱手让与敌人,不禁使人万分愤慨。这几首诗中的雄浑豪迈之气已超越一般男子之所作,其气魄之大,见解之深,思虑之广,已足可俯视巾帼、不让须眉了。

浅论李清照在词史的地位(一)

浅论李清照在词史的地位(一) 引论李清照是我国南北宋之交的一位慕名女词人,自宋至今,称誉者不计其数。自有文学史以来,李清照于文学史地位渐高: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李格非女清照………亦以倚声有名。”胡适《国语文学史》称:“李易安乃是宋代一个女文豪。”郑振铎《中国文学史》说:“李清照是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刘大杰则认为李清照“是中国古典文学史有崇高地位的天才女作家。”(《中国文学发展史》)这些言词并非都是虑美,都是有其充分理由的。笔者在些无意于争论李清照究竟应称“名家”还是“大家”,但称好为一流的女词人并不过分。那么李清照究竟是怎样在词史上占一度之地,而且有那样崇高的地位呢?一个文学家于文学史上地位的确立,最根本的也是最主要的是看他(她)的作品。文学不是思辨的科学,而是形象思维的“人学”,所发它最根本反映的还是人类的自身情感,心理的历程与变迁,以及与人密切相关的道德伦理,家教信仰等。因此,评价文学作品是否人类精神产品中的精华,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首先是作品对社会精神或人类情感的反映深度;其次是作品中所表现出的个性;再次是对艺术技巧的开创或完善。李清照于词史地位的确立,主要依凭于其作品(主要是词)。她的词作可发说是天才,情感理想的三位一体。在她的词作中,表现了人类精神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即女性情感世界,她发臻于完美的艺术技巧,充分展示了其个性,揭示了女性生活中婉美、多情的一面,而且以其不同时期的作品,构成了一部女性情感历程的巨著。本文拟就从三个方面来论述。一、女性情感世界的完全展示与前代那些“应歌”填词的作家不一样,李清照只抒写属于她个人的独特性情和真实感受,这是易安词最显著的特征。前代词作者,多是些“雌男儿”模写表现女性情感与生活的词作,故清人田同之于《西圃词说·诗之辨》中说唐宋词中有一奇特现象,即“男子而作周音”。他们虽以写男女伤离惜别为特长,并有过不少名作,但也有些难免发生隔靴搔痒乃至“伪情”的情况。再者,许多“雌男儿”为应歌笑欢娱之用,专写妓女娇揉卖弄的情态,其感情往往浅露轻浮,软弱无力,甚至于隐含着一种猥亵的心理。即如“大得声称于世”⑴的柳永词,也时有“辞语尘下”;⑵的弱点。而李清照的词,多发至于本人腑肝之诚,“满楮情至语”,把感性的生命部份发扬而光大了,故多有自然深挚之趣,没有“雌男儿”模仿女性的忸怩作态,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李清照出生于一个富有文学修养的家庭,其父李格非是北宋著名散文家,史载其母王氏也“善属文”。良好的教育,优越的环境,加之以李清照天资聪慧,极富文学禀赋;又酷爱读书,博闻强记,形成了词人深厚的文学修养。其父母对待儿女教育的态度非常开明,所以她从小养成开朗的性格,其天才也得以发挥。王灼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脆,逼近前辈”。⑶我们可见的易安词中,大约是她少年时代所作的仅有《点绛唇》一首:蹴罢秋千,起来慷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俦门回首,却把青梅嗥。此词意虽浅,却可见李清照少年才力,以及她未出嫁前无忧无虑的少女生活的一个侧面。作者用笔为自己作了一幅特殊格调的“肖像”。从线条上看,可能有点稚嫩,但并不纤弱;从构图上看,虽是轻浅色勒,却以传神之笔略加点染,塑了一个纯洁、活泼、聪毅、多情的少女形象。在封建社会里,要求女孩们“下面相逢,低头看顾”,⑷而作者虽则“和羞走”,却又“倚门回首”,假装“把青梅嗅”,更何况还“袜划金钗溜”,好一个“风魔相”。也难怪后人评说“清照乃名门闺秀,少有诗名,亦不致不穿鞋而着袜行瞳;含羞迎笑,倚门回道,颇似市井妇女之行径,不类清照之为人。”⑸并以此据列此词为存疑之作。实际上这首词通过人物行动的描写,刻画了一位轻灵姿秀、活泼洒脱的少女形象,又揭示了她内心热爱生活的情愫和精神韵致。这恰恰再现了作者少女时代不受封建礼教过多约束,生活的丰富多彩,而慧一些名门闺秀只知“学针凿,刀剪缝”的生活;同时又再现了她敢于传达自己的一首回忆少女生活的小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在这首小词中,作者运用浅淡自然、朴实无华的语言,创造了一个耐人寻味的优美意境,勾出一幅生机盎然的荷湖日暮图。同时,我们又可看到一位活泼开朗、豪爽潇洒的少女飘然而来。把这两首词中的少女

李清照的诗词的艺术特色

报名号:1078 姓名:吴中义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吴中义 内容摘要: 几百年来,李清照一直广受人们的关注,主要是她在诗词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李清照的词格调高雅清丽,情感浓烈真挚,个性鲜明突出,语言通俗清新。她擅长借助日常细微的生活细节,传达复杂微妙的内心情感;她善于摄取富有特征性的语言、动作、表情来表达人物的内在感情;善于汲取、琢炼新鲜活泼的民间口语、俚语,形成晓畅雅致的语言风格,读之令人回味无穷。她的诗词讲求格律,给人以音乐的美感。他的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李清照也因此成为一代“婉约词崇”。“《云韵集》卷十云:两宋妇人能词不少者,无出其右矣。” 关键词:俚语含蓄美婉约词崇易安体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的文学家。她的词作,以其鲜明的个性风格和神韵,被当世及后世以“体”名之,称为“易安体”。她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她的词被推为“压倒须眉”、“词采第一”、“婉约词宗”,受到古今读者的称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探讨它的艺术特色,对我们继承文学遗产,繁荣文学创作,有很大裨益。 一 词史上大量的作品都是写柔情密意,离愁别恨,相思苦衷。李清照作为大词家,她的大多数作品亦是如此的,千古流传的李清照词的主要内容正是离别相思和晚年愁苦。但是作为抒情圣手的李清照,写来与前人迥然有别,自出新意。在艺术上有很多成功的经验。 首先,李清照善于摄取富有特征性的语言、动作、表情来表达人物的内在感情。《萍洲可谈》说:“李清照多移艺,词尤婉丽,往往出人意表。”所谓“出人意表”,就是指她善于捕捉形象,描写心理,能用轻巧新颖的手法写出别人难以写出的情景。《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这首词就是通过人物对话表现人物个性。粗心的卷帘侍女对花的

词论 李清照

词论李清照《词论》 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隐姓名,衣冠故敝,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曰:"表弟愿与坐末。"众皆不顾。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为冠,歌罢,众皆咨嗟称赏。名士忽指李曰:"请表弟歌。"众皆哂,或有怒者。及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罗拜曰:此李八郎也。"自后郑、卫之声日炽,流糜之变日烦。已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词,不可遍举。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息。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语虽甚奇,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茸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有押去声,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重典。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矣。 周济,字保绪,一字介存,号未斋,晚号止庵,生于公元一七八一年,卒于公元一八三九年,荆溪(今江苏宜兴)人。公元一八〇五年(清嘉庆十年)进士,官淮安府学教授。为学重经世济用,好读史及兵书将略,著有《晋略》八十卷,自负有济世伟略而不能用。更寄情于艺事,推衍张惠言词学,谭精研思,持论精审,为常州派(清代词学有浙派和常州派之分:秀水〔浙江嘉兴〕朱彝尊选辑《词综》,论词以"清空"为宗,一时作家,相习成风,是为浙派。常州张惠言兄弟选辑《词选》,以"意内言外"为主,又开常州一派)重要的词论家。著有《未隽斋词》和《止庵词》各一卷,《词辨》十卷,《介存斋论词杂著》一卷,辑有《宋四家词选》。另有论词调之作,以婉、涩、高、平四品分目,已散佚。《清史稿》卷四六八有传。《介存斋论词杂著》原载于《词辨》前。《词辨》为周济于一八一二年客授吴淞时自编的一部词学教材,以选词为主,兼有评论。一九三五年,唐圭璋将《杂著》从《词辨》中析出,收入《词话从编》。《介存斋论词杂著》共三十一条,发挥"意内言外"的说法,明确提出填词要有寄托,"有寄托则表里相宣,斐然成章";"无寄托,则指事类情,仁者见仁,知者见知"。并提出了"词史"之说,即能从词中见史,"感慨所寄,不过盛衰","见事多,识理透,可为后人论世之资"。周济把上述理论原则运用到唐宋名家词数十家的品评上,作出了具体而微的辨析。从总体上,周济五代、北宋的尊奉温庭筠、韦庄、周邦彦等而贬抑南宋姜夔、张炎等,此与浙派对立。 《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载于《宋四家词选》前,是对《介存斋论词杂著》的承继和深化,

]苏轼李清照婉约词的比较赏析

三、语言特色上 苏轼提出了“以诗为词“的理论,不仅使词的内容扩大丰富,表现了广阔的生活天地,而且诗、 词、辞赋、散文、书信、语录等文种体裁的语言特点 三、语言特色上 苏轼提出了“以诗为词“的理论,不仅使词的内容扩大丰富,表现了广阔的生活天地,而且诗、词、辞赋、散文、书信、语录等文种体裁的语言特点也融入词中。“以诗为词”体现了苏轼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突破了词受音乐束缚的传统模式。所以说苏轼词的语言表现为很强的灵活性与多 样性。具体来说,首先苏轼婉约词的语言极为洗练、凝重。苏轼婉约词多选用一些凄凉哀婉的词语,如《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中的“缺、幽、孤、惊、恨、寂寞、冷”这些词的选用,已为整篇词作的感情定下了基调,真挚细腻地点化出了作者凄凉孤寂的心境。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的“茫茫、孤坟、凄凉、泪、断肠。”把作者对亡妻的那种思念用这些悲凉的字眼表现得至真至切。词人与亡妻不仅生死隔绝十年,而且又相隔千里之遥,因而无法对话,诉说郁积心头的悲伤。极写死别后词人与亡妻天各一方,孤独寂寞,悲伤凄凉。“凄凉”写出相思怀念的深切;“孤坟”隔绝遥远,流露出词人的悲愤。《贺新郎》(乳燕飞华屋)中的“悄、凉、孤、清,”“悄”写美人幽居的环境,烘托她的幽独。“孤”写美人乘凉后的睡态。《南乡子》(回首乱山横)中的“晚风、清、初寒、残灯、荧荧”,等等。总之,仕途坎坷失意,致使苏轼善于选择孤苦凄清的文字,书 写内心的寂寞失落。苏轼的婉约词中,动词的运用也颇为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如《洞仙歌》(冰肌玉骨)中“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一个“偷”字,说明时光在人不知不觉时已悄然流逝,带有无限哀怨之情。《蝶恋花》(花褪残红)中“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一个“绕”字勾画出燕子绕舍而飞、绿水绕舍而流、行人绕舍而走的境界,甚为逼真、美丽;《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中“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一“抛”,似无情,一“傍”却有思。《江城子》(天涯流落思无穷)中“欲寄相似千点泪,流不利,楚江东。”一个“寄”字,道出了词人虽远离徐州,却深切怀念的深情。苏轼婉约词中的虚词运用得也很恰切。如《沁园春》(情若连环)中的“也不须惊怪,沈郎易瘦;也不须惊怪,潘鬓先愁。连用两个虚词“也”领起,铺排叙说出相思的程度,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的“不思量,自难忘``````纵使相逢应不识``````”连用三个虚词,笔势摇曳跌宕,愈见感情真挚。《江城子》(天涯流落思无穷)中的“既相逢,却匆匆,一“既”一“却”对邂逅相逢的喜悦,对骤然分别的痛惜,得而复失的哀怨````` ``这些虚词的运用,对词作者抒发情感,起到了

李清照词的意境范文

李清照词的意境范文 李清照的一生的经历跌宕起伏,在艺术上她要求精铸历练,格调要高雅,典重。把一生的经历付诸在词作上,她的人生晚年,与词作为伴,留予世人词作不是很多,但价值不浅。 (一)意境之意象与情趣的契合 意境就是文学作品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描写展现出来的意象与情趣的契合,意境是诗词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为此李清照在探讨词意境的特殊性质时,根据《论词》中对词提出的审美要求:“词作品有完整的,浑然的意象的结构,给人以整体完美的审美感受。须用得贴切自然。还说词的风格不纤巧,要沉着、典雅。”所以李清照在词的创作上实践了她的主张,如,《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一首《声声慢》真是写尽了李清照内心的痛苦,抒发了词人饱经忧患、家破人亡之后的悲痛情感。开头三句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词人晚年冷清,孤寂的生活状态,给全文定下了一个愁惨而凄厉的基调。就意象来说词人把这种心境置于“乍暖还寒”的深秋时节,尤显无比凄苦的情感。雁过使人“伤心”,亦渲染出悲秋之意。“晚风”进一步抒写“冷清”等意象。只好用酒来排遣身心的寒意望向天空,看

到雁往南飞,想到自己也是背井离乡的来到南方,原来和它们也算是“旧时相识”。勾起自己沦落江南的愁思别绪中来。即抒写出了此时此刻的场景,又刻画了心理的素状,使词的意象与情趣契合在一起。“黄花”本是秋天最美的花,但此时已凋残不堪,其“憔悴损”的形象显然亦是晚年词人的写照。借物比喻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这么多个意象烘托词人这满腔的空虚寂寞之情无处寄托。“梧桐”、“细雨”本是秋天的意象,而缀以“点点滴滴”则涂抹上更悲凉的感情色彩。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结尾,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文情并茂地描写出女词人寂苦无告的凄凉心境,达到了意境是意象与情趣的契合。 李清照作品写出了词的意境是意象与情趣的契合,写出了每一个意象都是有生命,都离不开外界事物对它的熏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道:“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李清照词的意境的创造,以强烈的真挚感情,就自然的生命力量,创造了浑然一体的意境。而意向和情趣的契合的手法就是李清照所独有的特点,也是她卓越艺术成就、天才艺术创造力集中的体现。她用她所经历的人生起伏来感受情绪的产生,结合所发生的境界,在情绪与境界之间,用情绪与境界在她那浑然天成的笔触间不断的熔化和洗练,由依稀隐约而化为明朗确定,使作品的升华到一种隽永的艺术境界。 李清照词之所以那么脍炙人口,是由于她善于体察捕捉外界景物特征及变化,并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注入外界景物,使其词作品成为情景交织,下面我们就李清照词意境的情景交融作下讨论。

李清照诗词群文阅读

千古第一才女——宋·李清照词一组 李清照,婉约派掌门人,她的温柔善良与多情,她的坚强智慧与沧桑,她写下的带着温度的语言和文字,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 1.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生活率性纯真,爱好广泛而有趣。先来看看她少女时代的一件事——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你瞧,“常记”,经常想起这件事,每一次都忍俊不禁,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青涩的、娇憨可爱的李清照。 2.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她很喜欢喝酒,很多词里都有关于喝酒的文字,让我们再看看那个喝了酒、睡懒觉的调皮李清照——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 《点绛唇·蹴罢秋千》(选背) 十八岁的李清照,第一次见到丈夫赵明诚,把一颗青梅放在鼻尖下,那么娇羞,那么可爱—— 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4.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婚后,李清照未能天天与丈夫在一起,曾写下许多思念丈夫赵明诚的词作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5.《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两首词让我们看到了李清照的多愁善感,及对丈夫的刻骨思念,留给我们的,是一个帘卷西风时的婉约背影。 6. 《夏日绝句》

浅谈李清照的词对后世的影响

浅谈李清照的词对后世的影响 摘要: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杰出的女作家,被誉为婉约词之宗。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书画,在众多的中国古代作家中,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放射出奇光异彩。而这位颇受上天溺宠的天子娇女尤在文学创作上更具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下面从李易安词中所表现的其所处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文学追求和社会关注等不同层面去透视李请照作为一个文化女性对后世所产生的积极及消极的影响。 关键词:叛逆性情才情大爱局限 一、易安词的积极影响 1.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作为一名封建社会的女性,李清照本身的自 主、自强、自信的坚韧性格。首先,对封建家庭的冲击。李清照曾有诗云“炙手可热心可寒”,大胆地以杨国忠入喻,她完全无视上下尊卑的家庭等级观念,对公公赵挺之予以尖锐的讽刺,表现出她自主的个性。其次,她关心国家大事。南渡后,李清照面对沦陷的北方家乡,心中的忧愤难以平息,对南宋君臣的软弱恐惧、屈辱退让,更是满腔怒火。在此时她的名句“南业尚觉吴江吟,北狩应知易水寒”,充分地体现了作者不甘落后的自强性格,不愿默守闺中,可以说是一个“花木兰”。 此外,她还敢于批判男性权威。她从汪无知地跟随着别人盲走,而在于自信自己的才能,坚定自己的立场,以“知音”的身份,指出苏轼,秦观,黄庭坚,王安石等十六人弊病。我们知道,

苏、秦、黄、王等是当时社会上的知名人士,而李清照在当时只不过是一名无名小卒,竟然能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言论,“其狂不可及也。”不畏惧黑暗势力的压迫,不退却,不妥协,自强不息地凭借自己的智慧、才能、胆识、自信地谈古论今,不愧为一名时代巾帼英雄。她对公公的不满,体现了对封建家庭等级观的不满;对国事的关心,改变了以前妇女“一心仅为父亲、丈夫服务”的观念,开了妇女关切国事的先河;对男性权威的批判,则从本质上说是对封建社会男权主义的严重不满。 可以说,李清照的性格也造就了她叛逆的性征。 2.真性情世界的完全展示:李清照只抒写属于她个人的独特性情和 真实感受,这是易安词最显着的特征。她的词,多发至于本人腑肝之诚,“满楮情至语”,把感性的生命部份发扬而光大了,故多有自然深挚之趣。我们可见《点绛唇》一首:蹴罢秋千,起来慷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 和羞走,俦门回首,却把青梅嗥。此词意虽浅,却可见李清照少年才力,以及她未出嫁前无忧无虑的少女生活的一个侧面。作者用笔为自己作了一幅特殊格调的“肖像”。从线条上看,可能有点稚嫩,但并不纤弱;从构图上看,虽是轻浅色勒,却以传神之笔略加点染,塑了一个纯洁、活泼、聪毅、多情的少女形象。在《一剪梅》中: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绵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王国维说:

试析李清照婉约词中的豪迈情怀

试析李清照婉约词中的豪迈情怀 【摘要】我国宋代杰出女作家李清照以词著称,她曾被许多文人学者称为“婉约之宗”。细读她的词作会发现,她的词于委婉含蓄中流露出一股豪放之美,她的词中还表现出了一种深挚浓烈的爱国情怀,以及对祖国壮美江山的热爱,对人生理想和事业的执著追求。 【关键词】李清照;婉约;劲直洒脱;个性特点;豪情壮志;博大胸襟;深挚浓烈;爱国情怀 在中华民族这个神圣的诗国里,女诗人可以说寥寥无几,而在我国古典文学辉煌灿烂的星河中,垂名史册的女作家更是屈指可数。宋代女作家李清照就是这少数当中最灿烂的一颗明星,她的光辉至今仍然光彩夺目。她的作品,尤其词是中国精神文化宝库中极有价值的一份珍贵遗产。她的词在婉约之中具有豪放之美,于豪放之中自然流露出对祖国命运的关心,强烈的爱国之情在那个时代压倒须眉。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生于宋神宗元丰十年(公元1084年)。她的一生跨越了两个历史时期,即:北宋末和南宋初。生活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动荡历史年代,时代的纤绊在她的身心烙上了深深的印迹,这些在她的作品中或隐或显地被反映出来。因此,她的词中呈现出一种“大丈夫”的气慨,婉约之中具有豪放之美。 我们知道,词分“婉约”与“豪放”两派。“婉约”指婉转绵丽、浅至缳俏,一语之艳,令人魂破,一词之巧,令人色飞,是一种曲折含蓄细腻的笔法。“豪放”则指慷慨磊落、纵横豪爽、气象恢弘。清人沈曾植在《菌阁琐谭》中曾评论她说:“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苏、辛,非秦、柳也。”他的评价较中肯,李清照的词有一般意义上的偏于“倚罗香泽之态,绸缪婉转之度”的婉约词所没有的某些特殊艺术特征,呈现出一种“超逸”、“劲直”、“疏朗”、“清新”、“豪迈”之气。因此,李清照婉约词中的豪放情怀表现为:劲直洒脱的个性特点,豪情壮志的博大胸襟,深挚浓烈的爱国情怀三个方面。 一、劲直洒脱的个性特点 李清照词的风格主要是婉约,但又和一般婉约词有所不同。这就是:她的词既具有女性的温柔和明慧,又有一般婉约词所缺乏的劲直洒脱和俊爽开朗。劲直洒脱的个性特点在她的前期词中表现得特别突出。由于这个特点,所以,“堕情者醉其芳馨,飞想者赏其神骏。”(《菌阁琐谈》)。

试论李清照词的意境创造

2008年7月 第4期(总第166期) 中州学刊 AcademicJournalofZhongzhou July,2008 No.4 【古代文学研究】 试论李清照词的意境创造 王令 (郑州工业安全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1150) 摘要:李清照词前期清新爽朗、婉约隽秀,后期悲愤苍凉、沉郁凄怆,达到了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在整体上她的词以女性独有的柔情、敏感呈现出别具一格的意境。她所创造出的意境给人的美感是多方面的,既有感情表达的情景交融,又有词的精巧和谐的形式;既有栩栩如生的形象塑造和深刻含蓄的情感表达,又有富于美感的音律。 关键词:李清照;意境;音律 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08)04珈214珈2 李清照的词作以其鲜明的个性风格和神韵,被当世及后人称为“易安体”。她的词作内容写愁的较多,前期生活悠闲舒适,多写闲愁;后期背井离乡,国破家亡,境遇悲惨,流露出对国土家园的怀念,对自己身世的感伤。她的词形式上擅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她论词强调协律,崇尚高雅情致,提出词“别足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她的词以女性独有的柔美,表现出别具一格的意境。 一、感情表达的情景交融 李清照的词被推为“婉约之宗”,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在词中她选择的意境特别独到,具有立体感,景中含情,情现景中,她善于营造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这情景交融的意境美或清新明丽或庄重典雅,都是通过情景交融的笔墨渲染出来的,显示出作者不肯趋于软俗香媚的典雅词格。同时,她学习柳永善于自描和叙事的长处,加以变化多样的表现手法,使人物紧密联系环境,不忘在物我交融中刻画出人物跌宕起伏的内心世界,构造出她特有的意境。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①李清照赋予作品中的自然景物以活的灵性,词人有时将它们引为自己的红颜知己,有时把花当做“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友人。词人写到人老春暮,心中伤感“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更添,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箫》)。 收稿日期:2008—05—.21 作者简介:王令,女,郑州工业安全职业学院院长,高级政工师。214词人把流水当知音,用柔情、多情、顺从的流水表现对爱的单一,对相思的痴念。在她的词作中,春花流水均有情,自然万物皆有意,陪伴愁苦灵气的词人,衬托出词人孤独无依的心理和对韶华易逝的感慨。在《渔家傲》中,作者借仙境来表现自己美好的理想境界,这情景交融的意境是那样的美,可是对李清照本人来说又是那样的无奈! 李清照词通过情景交融的手法,无论是清新明丽的、还是庄重典雅的,都从不同侧面,展现了词人在生活和社会中对美的执着追求,词人用巧夺天工之笔。创造了她独特的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 二、精巧和谐的形式和富有美感的音律 李清照的词不但具有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而且形式精巧和谐,富有文学的音乐美,给人以美的享受。明代徐师曾在《文体明辨》中指出:“调有定格,字有定数,韵有定声。”李清照在词的创作中不仅严格遵循这一原则,而且在此基础上也有所创新。 李清照喜欢在词里用叠字、叠句来增强词的音乐性。如“知否,知否”,“浮槎来,浮槎去”。“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又还秋色,又还寂寞”等句子大多同句重叠,或是改换两个字,但字数不变,因而音调和谐,句式整齐,语言流畅,节奏轻快,既淋漓尽致地表达词人情感,又合乎词的格律,极富音乐美感。 万方数据

浅论李清照的词

《醉花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朗读的技巧,熟读体味情感。 2.品味鉴赏意象,体悟词人感情。 3.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 品味“酒”“黄花”等意象,体悟词人的感情“愁”。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酒”“黄花”等意象和结合诗句感受词人的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 教学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提示:以“愁”的母题导入) 中国的古典诗词情深意切、意蕴绵长,以“愁”为母题的诗词比比皆是。崔灏如此说思乡之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秦观如此说寂寞之愁: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李煜如此说亡国之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苏轼如此说生死离别之愁: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今天我们一起来感悟一下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笔下的相思之愁。 二、作者资料简介 说到李清照的相思之愁,不得不提她的丈夫赵明诚。李清照18岁时与赵明诚邂逅并且喜结连理,才子配佳人,两人恩爱有加,一同研究诗词和金石。李清照词中的相思之愁的对象,多是她的丈夫赵明诚。今天我们学一首李清照南渡前早期的、表达相思之愁的作品——《醉花阴》。 三、《醉花阴》 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独自初步感受一下词的意蕴。 1、学生自读(2分钟) 大家自由朗读完之后,有什么感受?(预设答:语调低沉缓慢,感情哀伤等)哪位同学乐意为我们朗诵一下? 2、学生代表范读(2个同学) 每一位同学读完后,请同学们作评价。 老师再做点评。 3、写作背景

我们要掌握一首诗词的朗读节奏和感情,可以通过诗词的写作背景。宋徽宗大观二年,赵明诚到仰天山罗汉洞赏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自在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因写这首词赠给赵明诚以解愁绪。 因为是重阳节的作品,后来黄升(宋)在《花庵词选》中题为《醉花阴·九日》。 “醉花阴”词牌名为李清照首创,双调小令,押仄韵格,按照本词,它押的是ou韵,朗读时,我们要用低沉缓慢的语气,感情浓厚又不热烈,带有哀伤的基调,适当停顿。比如:“薄雾/浓云/愁/永昼”。 4、教师范读 5、学生齐读 四、《醉花阴》意象的解读和情感的体悟(重点!) 1、意象与情感 一个“愁”字贯穿整首词,也就是所谓的词眼。那么,词中哪些意象体现出愁呢?请大家找一找,共同讨论如何体现“愁”的。 (讨论两三分钟,2个人回答) 请一位同学来谈谈她的理解。(预设答案:西风、黄花、酒、暗香、东篱等。适当点拨) 除了这些,还有吗?(同学们认同她的理解吗,有没有不同的看法?)请另外一个谈谈她的理解。 同学们找意象找得很准,理解也很恰当。老师再补充一下,请看幻灯片(显示:词中提到的意象的特征和用意)。 小结: 薄雾、浓云:薄雾淡淡,云霭浓浓。“愁因薄雾起”,这样的阴天使人低迷忧郁,愁绪满怀。 东篱:指菊花圃,赏菊是重阳节的一个习俗。这里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典故,一个人重阳赏菊,孤独排山倒海而来,独坐东篱愁绪飞。 西风:暗含凄冷萧瑟之意。(晏殊“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酒:麻木神经,或助兴,或消愁。酒在古代的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文学中的意象也是丰富多彩。我们来回顾一下我们学多的关于“酒”的诗句: 别时,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大醉一场; 喜时,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欣喜若狂; 感怀时,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感叹人生苦短; 孤独时,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忧愁时,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消愁不成反添愁。 李清照喜欢饮酒,借酒消愁,“沉醉不知归路”“浓睡不消残酒”“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然而愁哪是那么容易消除的?“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愁上加愁。酒,对李清照而言,似乎已经附带一种化不开的愁绪。

论李清照少女时期之咏梅词

李清照以婉约词著称于世,她不仅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特殊现象。她在词“别是一家”的理论指导下,其笔下意象的选择并不广泛,在其词作的意象系统中,花意象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梅花在花意象中又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在现今被确认为李清照所写的40余首词作中,写到花的有35首之多,在其中明确提到梅花的有11首,其中专咏梅花的有9首,约占存词总额的1/3,李清照对梅花的偏好,由此可见一斑。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偏爱梅花,梅花也是诗人词人热衷创造的题材之一。综观宋朝词作,基本都是男性诗人就梅论梅或借咏梅而孤芳自赏,有少部分与女性有关的也只是将梅比作佳人,与尘世中真实的女性情态相差甚远。李清照咏梅则大有不同,易安词句是对女性内心情感的真切告白,其中满含着她毕生的相思与爱恋,揭示了她伴随命运的涨落而挣扎转变的心路历程。 李清照的一生约略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少女时及新婚期,婚后至南渡前,南渡后至暮年。在她人生的不同时期,梅花也各自有着不同的代表意义与审美取向。下面以李清照人生三个阶段各有差异的咏梅词来解读和阐释她不同的境遇下显示出的各种情怀。本文就着重探讨一下李清照人生的第一个阶段:少女及新婚期,去感受一下少女时期的李清照笔下灵净脱俗、清新自然之梅。 李清照出身名门,父亲李格非是当代著名的学者,母亲也是名门闺秀,知书达理,这使李清照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打下来坚实的文学基础。李清照在少女时期就开始逐渐显露了她过人的才华。富裕宽松的家庭环境,使热爱生活的她能够寄情山水投身自然。后来嫁给丈夫赵明诚,夫妻二人共同研究金石、校勘古籍、诗词唱和,心心相印,生活美满。当她正值及笄之年从家乡回京城后,就在自家的庭院中植下一株梅,此时的梅是她爱情生活的象征。此时期的咏梅作品也多是抒写她人生早期的情感生活与方才显露的少女心绪。此时期咏梅词的代表作主要有:《浣溪沙?淡荡春光》、《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等,梅花意象中蕴含着词人对美好青春的自信期许与心中淡淡的惜花伤春情怀。 如这首《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樽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上片写寒梅初绽,词人没有用繁多的辞藻形来描述这位美人的面容,仅用一句“玉人浴出”,便来呈现出梅花的灵净与脱俗。在这里,李清照写出了梅花娇羞脱俗的一面,写这首词的时候,她也正值青春年华,这位天真纯洁、清新美丽的“梅美人”恰恰是才华横溢的李清照的自我写照。 下阕以美好的月光来衬托梅花的美丽,并劝朋友一起来赏梅饮酒。这首词表面上是咏梅花,实际上却是词人对自己的赞许,李清照这首以花喻己的咏梅词写出了梅花的风情,却不同以往的诗人只道梅花的傲霜斗雪,她还用了“娇旖旎”这样的词汇,写出了含苞待放的梅花所隐含的温柔娇羞的女性特征,这便是她在词中加入了自己的影子。达到“花与人合一”从此也便成为了李清照咏梅词的一大特色。 李清照在婚后不久还写过一首《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这首词上片主旨是买花,下片首句便直吐痴情,徒要教郎比并看”一句,写出了少女曲折的心理活动,做到了真率与含蓄的统一---口中说着要与春花比美,心下却又暗自欲以春花增色。统观全篇,笔法虚实相映,直接写花即间接写人,直接写人即间接写花;花便是少女,少女便是花,两个艺术形象融为了一体。这种描绘,活灵活现地表现出了她娇羞的神韵,言语之间满溢着生活的纯挚与甜美,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了她天真无邪、洒脱率性的性格。在此

论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论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内容摘要】 李清照是我国南宋词坛的大家,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特殊地位的女文学家。她把女性的柔情美,诗人的理想美和性格的阳刚美融为一体,形成自已独特的艺术个性:婉中见直,柔中有刚。她的词作发臻于完美的艺术技巧,充分展示了其个性,揭示了女性生活中婉美、多情的一面,她的词作就是她的一部思想情感的发展史。李词也为后世、为今人留下了一系列既各自独立、又前后发展衔接的知识女性形象,填补空白的丰富了我国古代文学史的人物画廊。 【关键词】李清照;艺术风格;情感;语言 李清照(1084--约1155),自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的文学家。她的词作,以其鲜明的个性风格和神韵,被当世及后世以“体”名之,称为“易安体”。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李清照作为著名的女作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卓然自成一家。她的词作,不仅在古典时代历来为人们所喜爱,而且至今仍有不少名篇,被人们传诵把玩,以为绝唱。词史上大量的作品都是描写相思苦衷,离愁别恨,李清照作为“婉约之宗"流传下来很多的作品内容是伤春悲愁,离别相思和晚年愁苦,但与前人不同的是她的作品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且每一个特点都是多侧面的、立体的、无论是感情的抒怀,意境的选择,语言的提炼,创作的技巧,都有独到之处。 一、寂愁哀婉真挚朴素 所谓寂愁哀婉,就是以委婉曲折的手法来抒发含蓄婉约的感情,简言之即“曲径通幽”。柔美是婉约派的共同特点,但不同作家有不同的表现。柳永多发露线俚,市民意识十足;周邦彦浑厚典雅,文人色彩浓厚;秦观细赋婉丽,而“格力失之弱”。与之相比,易安词的个性化色彩更为明显和突出。李清照的词是她生活经历艺术的再现,她将自己体验的感情用艺术形象毫无掩饰地真实地表现出来。作品中的“情”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者通过词中“情”的发展变化,感觉词人生活的波澜起伏。 (一)、青春激情的少女时期和新婚期。 少女时期的李清照生活平静舒适,她在有教养的家庭长大,思想上受封建礼仪的束缚较少,从小就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受到良好的文学的熏陶,养成了较高的文学素养,和聪慧高洁、活泼开朗的品格。如<<点绛唇>>“见客入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将闺门少女突然见到生客来访时的天真娇憨之态写得逼真自然。嗅梅观客,将少女羞涩中又带新奇的心理描写得大胆明朗。一个天真活泼、热情、纵性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又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如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里展示的是包括作家本人在内的一群少女形象,表现了那种热情活泼,无拘无束,顽皮好胜,憨态可掬的少女的天然情态,在作家恬淡悠闲的回忆里,又蕴涵了多少留恋向往的感情。 又如她后期的作品《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

论李清照前后词风

浅论李清照前后词风 摘要:李清照是宋代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一位女作家,但是她最擅长的还是词,其词被称为“易安体”,她的词不仅是中国女性文学艺术的高峰,在整个文学史上也占有杰出位置。李清照人生历程的转换也深深地影响着她的心理历程,她所经历的不同时期使她产生了别具风格的词风和情感,故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关键词:易安体风格人生历程南渡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1084~1155)山东济南人,有一代词宗之称,李清照独有那种不让须眉的洒脱,豪迈之气更使其词别出一般,精妙婉约而别具一格,李清照的词既主要写自己的生活、心里和情趣,又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将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糅合在一起,既有女性词的温婉柔丽,又有一般女性所少有的豪迈之气。词艺的“精妙”与“别是一家”的追求,更是她以为数不多的词篇登上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巅峰。她的词不仅仅是中国女性文学艺术的高峰,在整个文学史上也占有杰出位置,在以男权为主的封建社会,女人处于社会最底层,突然间,李清照作为一位女性不仅闯入了被男性长期垄断的文坛,并且登上与男性名家平起平坐的位置。无怪历代文人作家对此惊诧赞叹并刮目相待了。杨慎说:“宋人中填词,李易安易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于闺阁也。”①陈廷焯说:“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妇人有此,可谓奇矣。” ②谭玉生在《论易安词》绝句中说:“若并诗中论位置,易安居士李青莲。”他认为李清照的创作成就如同辉映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李白一样,璀璨而显赫。李清照的词以金兵攻占汴京为分界线,约分为前后两个不同时期。 一、前期的懵懂少女和多情的少妇生活 (一)春愁难释,感时伤春的少女 南渡前,济南才女李清照生活的十分惬意。其父李格非是当时著名的学者,是苏东坡的学生,进士出身,在朝为官;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博雅能文,温婉贤惠。受这样文学官宦家庭的熏陶,能够使她更细微的体验生活,不仅给了她渊博的学识,同时也培育出作为一个大词人所必需的艺术才能,使她视野开阔,气质高贵。李清照不像其他大家闺秀一样把自己完全封闭在闺房之内,而是常常走向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之美,以拓展胸襟,陶冶情操。如果把李清照前期作品拿出来品,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主要有孤独思念之情以及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独特的喜爱之情更加体现出李清照对生活的热爱,只因她热爱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中的美,生活中的情趣从而使她对大自然产生了无尽的热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