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概论(1)

社会保障概论(1)
社会保障概论(1)

《社会保障概论》部分

1. 社会保障的定义、体系结构及其功能

1)社会保障的涵义:社会保障是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生活发生困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自的特点:

社会保险(包括老年、医疗、失业、工伤、生育、残障、死亡)--强制性、互济性、储备性、补偿性,它是一种缴费制的社会保障,它实行权利与义务相关的原则;或权利、义务的单向性(或不对称性),救助对象的限定性、是弱势群体,救助目标的低层次性,救助手段的多样性,救助资金运动的单向性。

社会救助(包括贫困救济和灾害救济)--与社会保险相比,特点是,保障对象主要是无收入、无生活来源或孤苦无依的无法生活者,以及虽有收入,但因遭受意外事故或收入较低无法维持生活的人们;目标是维持最低生活需要,给付标准一般低于社会保险;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财政税收拨付或特别税捐;享受救助时,个人提出申请,有关机构进行调查,确定救助标准,按期或一次给付救济金。或资金来源多样性、权利义务对等性、社会保险的储备性、社会保险的互济性、参加社会保险的强制性、社会保险的保障性

社会福利--不仅保障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需要,而且保证社会成员在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下能够过上正常的生活。或保障对象全员化、保障项目广泛化、资金来源多样化、保障水平弹性化

3)社会保障的功能:稳定、调节、促进发展、互助;人民生活的安全网--保障国民的基本的生活;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维护市场的正常运行;社会矛盾的调解器--具有收入再分配的功能,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社会政治的稳定剂--为社会成员提供经济保障,调节社会矛盾。具体说来是:缓和社会矛盾,降低社会风险;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增强归属感、安全感,有利于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经济发展;人道主义关怀,生存权保障。

2.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1)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生产社会化、经济市场化、

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发展过程:

1、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17世纪初-19世纪60年代),英国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将已有的宗教或社会救助活动惯例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一法典的颁布是社会保障开始逐步走上立法化的道路。

2、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1883年德国陴斯麦政府颁布的《疾病社会保险法》,其涉及的内容,已经具备了社会保障的含义和特征,应被视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

3、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20世纪40年代),其标志是1935年在美国总统罗斯福领导和主持下,美国通过了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社会保障’的概念,在美国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由社会保险制度朝着综合性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跨了一大步。

4、社会保障制度的成熟和完善时(20世纪40年代-20世纪70年代),‘普遍福利’政策的广泛实施,和‘福利国家’的纷纷出现;‘贝弗里奇报告’的精神;英国政府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社会福利为纲领,先后通过了一系列重要立法。1948年英国首相艾德礼宣布英国第一个建成了福利国家。

5、改革和调整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70年代,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进入滞涨阶

段,社会保障制度也陷入困境。普遍化、高水平、多项目、全民化的‘普遍福利’政策和‘福利国家’在为人民带来福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副作用。

2)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发展的思想理论依据--国家干预主义、福利经济学理论、凯恩斯主义、贝弗里奇福利国家计划;

3)社会保障制度的多种制度模式的构成:

1、“投保资助”型社会保障模式(强制投保模式):典型国家:德国、美国、日本

又叫做“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最早产生在德国。一般说来,社会保险制度是在工业化取得一定成效、有雄厚经济基础的情况下实行的。特点:重视社会保险中权利义务之间的关系,强化自我保障意识,体现效率原则。个人缴纳,多寡灵活,国家资助。含义:以社会保险制度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制度,目标是为公民提供一系列的基本生活保障,使公民在疾病,失业,年老伤残以及由于婚姻关系,生育或死亡而需要特别援助的情况下,得到经济补偿和保障。建立政府、社会、雇主和个人之间的责任分担机制,实现风险保障的互济性,强调受保障者权利与义务相结合,以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为核心,实现市场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协调。

2、“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英国(福利国家的起源国)--威廉.坦普尔(1941)——贝弗里奇(1942)——许诺:战胜德国后建立一套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瑞典(福利国家的橱窗)。特点:国家向全体国民提供全民医疗和全面的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普遍性和全民性构成福利国家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分类合理,体现不同功能;财政负担繁重,福利刚性明显。含义:福利国家模式是在经济较发达、整个社会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基础上实施的一种覆盖非常全面的社会保险模式。以公民权利为核心,确立了福利普遍性和保障全面性原则,以国家为直接责任主体,以国家为全体国民提供全面保障为基本内容,以充分就业、收入均等化和消灭贫困等为目标,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责任关系取代了建立福利国家之前的雇主与,雇员、领主与农奴以及社团伙伴之间、家庭亲属之间的责任关系。弊端:社会保障支出增长过快,国家财政负担过重,税收过高,劳动力成本增大,偏重公平忽视效率,劳动积极性下降。

3、“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原社会主义国家——前苏联模式)典型国家:该模式的首创者与代表者是前苏联, 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东欧大部分国家也采用该模式。特点:受保人不缴费任何保险费;社会保险待遇偏高(退休金占工资的70%以上);保险待遇不与缴费多少相关联,而与劳动贡献挂钩;各级工会组织代表国家政权机构管理社会保障事宜。含义:国家保险模式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国家实施的一种社会保险模式。由政府统一包揽的,因而又被称为政府统包型社会保险制度。宗旨:最充分地满足无劳动能力者的需要、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并维持其工作能力。

4、“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险制度:典型国家:新加坡、智利,该模式主要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智利等国实行,并在新加坡收到较好效果。特点:除公共福利由政府提供资助外,保险费用由雇员和雇主负担。国家强制所有雇主,雇员按其收入一定比率向政府有关机构缴纳公积金,并进行运营,会员所享受的待遇,由其帐户额度进行支付。在该模式下,受保人之间不存在收入再分配,不能互助共济、共担风险,实际上是强制型的自保。含义:强制储蓄模式是以自有为主、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的社会保险模式。在该模式下,国家强制劳资双方交费,以职工名义存入储金局,计入个人帐户,在职工退休或其他需要时连本带息返还给职工,它实际上是完全个人账户型社会保险模式。

3. 席卷全球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1)世界上不同类型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改革思路与对策:

1、发达国家:问题:经济发展--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使政府财政收入和雇员工资增长趋缓,也是失业更严重;较高的社会保障水平也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降低了经济效益。

社会人口结构--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制度自身存在问题。思路--较为平缓的渐进式改革,较为彻底的结构性改革。对策--改革缴费制度,增加缴费收入;改进计发办法,节约支出;增加社会保障制度的层次性(医疗);养老--多层次的养老保障制度,改善养老金的治理结构,加强对养老金投资运营的监督和控制;医疗--提高医疗保障的公平性;实行管理式保健,降低医疗成本;注重对药品和住院医疗费用的控制,节约医疗保险开支;对医疗服务体系进行改革,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失业--扩大失业保险的覆盖面;将失业保险和职业介绍、就业培训相结合,实施主动地失业保险政策;实行灵活的失业保险政策,鼓励企业减少解雇的行为。

2、经济转轨国家:建立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改进社会保障制度的缴费及给付标准,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与监管水平,创建积极的失业保险制度,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3、发展中国家:医疗--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健康医疗服务网络,建立廉价的合作医疗保险,以大数法则实现保障的功能。

2)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背景: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若干问题--社会保障覆盖面狭窄,制度条块分割情况严重;给付水平差别过大与平均主义共存;总体经济发展低水平下的局部高福利;社会化程度低。方向和措施:改革医疗保险制度,建立新的医疗保险体系;完善就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运营与监督水平;社会保障的法制化。中国现有保障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新的社保体系不完善,安全网客观上存在着漏洞;立法滞后对新制度负面影响巨大,立法先行是一项基本原则(立法——管理细则——组织实施);实践中造成的不公平亟待改变,企业负担不公平,个人负担不公平;责任划分不清,国家财政还未真正到位,直接损害新制度的健康发展;地区发展不平衡,直接制约着一体化发展。

4. 社会保障基金

1)社会保障基金的涵义--是指国家和社会从已有的社会财富中提存、积累并用以援助或补偿社会保障对象的资金,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确立并能够解决特定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是指为实施各项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法定的程序,以各种方式建立起来的用于特定目的的货币基金;

分类--1、按基金运营管理方式分,财政拨款形成的社保基金、强制性征缴形成的社保基金、多元组合形成的社保基金;2、按社会保障项目的专门用途及其功能分类,社会救助基金、社会保险基金、社会福利基金、军人保障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在社会保险基金和社会救助基金出现财务危机时,充当补充、调剂基金作用;来源主要是中央财政拨款、国有股减持收入、彩票发行收入和包括经营收益在内的其他收入)

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渠道(政府财政拨款、雇主和个人缴费、社会筹资、其他渠道-社会福利服务收益、基金运营收益、发行特种国债、国际援助)和方式(征税、收费、强制储蓄); 2)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1、必要性(意义):有利于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有利于减轻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负担。2、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风险(系统性和非系统性风险)和投资原则(安全性、收益性、分散化、流动性)。3、投资工具:金融投资--储蓄存款、债券、股票;实业投资。4、运营方式--稳健型、风险型、组合型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体制:1、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从纵向上看,可按权限划分为三个层次,即高层管理机构、中层管理机构和基层管理机构。从横向上看,分为社会保障主管机构、经办机构、基金运营机构及监督机构。从管理的形式上看,两种形式,即政府部门直接管理的独立机构以及在政府监督下的自治性的各种协会和由受政府委托管理社会保险业务的工会组织。2、管理模式--政府集中型、私营竞争型。3、在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的基本原则--安全性、法制化、公正性、独立性、审慎性、科学性。

5. 社会保障管理

1)政府间社会保障管理责权划分的历史和发展趋势--1、充分发挥集中优势,中央政府负责实施基本养老保险;2、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积极推进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3、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实现地区间公共产品供给均等化;

2)社会保障管理的内容--社会保障政策法规管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社会保障对象管理、社会保障机构管理。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政府直接管理体制、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共同管理的体制、以私营公司为主的管理体制;

3)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社会保障管理仍缺乏有效的法律管理和监督机制;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偏低,集中管理优势未能充分发挥;社会保障资金管理规范化程度不够,资金运作缺乏长期预备机制。改革思路--政策法规与法制管理相结合,以法制管理为主;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确保国民的基本社会保障权利;建立健全社会保障预算,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措施--统一社会保障行政管理机构;推进“政事分离、管办分离”,加强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建设;构建综合的社会保障管理服务大平台;制定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充分调动社会参与。

6. 社会保障水平

1)社会保障水平的涵义--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特点--动态性、刚性、社会保障水平客观上存在一个“适度区域”。意义--反映了一国或地区社会保障程度的高低,代表了社会保障制度“量”的特征;探索社会保障制度与其外在环境要素之间规律性的东西,从而用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2)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测定--“适度”标准主要指标:“量”是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质”是一定程度的社会保障水平相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自身的要求是否适当;方法--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坚持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综合历史、人口、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做出判断。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城乡结构:差距依然悬殊--首先,从社会保险看,已经针对城镇职工建立了囊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未能得到较好发展;其次,总体上看,现存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主要体现在社会救助上,但是其水平远不如城镇;最后,从2007年开始试点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尽管主要学习了新农合的相关经验,但其筹资水平却远在新农合之上。

7. 社会保障法

1)社会保障法的涵义--指调整社会保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综合,具体是指调整国家、社会和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在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要并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保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综合。特征--社会性、强制性、协调性、安全性;社会保障法的历史发展P115;

2)社会保障法的原则--权利保障原则、社会共同责任原则、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社会公平原则铺、普遍性与区别性相结合原则;内容--社会风险覆盖事项和社会保障关系覆盖事项P112;形式--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法律解释,条约与协定;

3)社会保障争议的涵义--即社会保障当事人之间围绕社会保障权利、义务发生的纠纷,通常围绕社会保障法律关系的建立和相应权利、义务的履行而展开。社会保障的行政争议和劳动争议处理方式P119:行政争议--社会保障行政复议、社会保障行政诉讼;劳动争议--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和协商解决

8. 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

1)政府承担社会保障责任的理论依据与思想流派P124:思想流派--经济自由主义、国家干预主义、中间道路学派;理论依据--市场失灵说、公共职责说、国家认同说。

2)政府责任模式--有限政府模式、责任政府模式、政府包办模式和有效政府模式;责任

种类--P129;

3)社会保障中我国政府责任的演变--总体上呈现下列趋势:政府责任正在从不规范走向规范,从责任模糊走向责任清晰,从无限责任走向有限责任、正朝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现状P135--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1、责任分布上:“行政”主导;2、责任主体之间:边界模糊;3、责任履行上:越位与缺位并存;4、责任种类上:重直接投入,轻间接引导。合理界定--整体思路:任何情形下,政府都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保障责任。责任界定P137-五大原则。

9. 老年社会保障P143

1)老年社会保障的涵义--是指对退出劳动领域或无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实行的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措施,包括经济、医疗以及服务照料等方面的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重要性、我国老年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及其主要内容P166;

2)现代老年社会保障的基本类型--P150投保资助型、福利国家型、强制储蓄型、国家保险型;

3)现代老年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与实施方式P154、我国老年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P169。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试题和参考题答案

社会保障 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实施对象是社会上相对贫困的人口群体的社会保障项目是( A )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2.社会保险的实施对象是( B ) A.社会上相对贫困的人口群体 B.社会劳动者(一般是挣工资的劳动者) C.包括社会劳动者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 D.社会上一部分倍受尊重而又有光荣身份的人口群体 3.社会优抚中抚恤对象是指( C ) A.现役军人家属和在乡老红军、老复员退伍军人等 B.退出现役的军人 C.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和残废军人等 D.革命烈士家属和现役军人 10.我国生育保险制度规定正常产假为( A ) A.90 天 B.105 天 C.180 天 D.42天 12.生育保险属于( A ) A.短期性补助 B.长期性补助 C.保险性补助 D.福利性补助 16.国际上确定最低生活保障的方法有多种。按照一个家体用于饮食支出的比例来大体测定该家体 的生活水平的测定方法是( B ) A.生活需求法 B.恩格尔系数法 C.生活形态法 D.国际贫困标准法 21.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是( A ) A.社会救助 B.失业保险 C.生育保险 D.社会福利

24.医疗保险的经费主要来源于( D ) A.雇主 B.被保险人 C.国家 D.被保险人和雇主. 31.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是( C )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34.社会保障的目的是保障( C ) A.生活幸福 B.人民富裕 C.社会安定 D.生活水平 43.“五保”不包括( D ) A.保吃 B.保穿 C.保住 D.保富 44.托儿所、幼儿园等属于我国职工福利中的( A ) A.集体福利设施 B.个人生活福利性补助 C.文化福利 D.娱乐福利 53.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不包括( C ) A.政府 B.企业 C.家庭 D.个人 56.不属于社会保险基本特征的为( B ) A.社会性 B.差异性 C.强制性 D.福利性 59.不属于救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救助对象的为( B ) A.弃婴 B.产妇 C.残疾人 D.老年人 62.国家抚恤实施的主体是( C ) A.部队 B.地方政府 C.国家 D.军属 64.不属于医疗保险的是( B ) A.意外保险 B.煤矿工人的肺炎 C.疾病保险 D.意外死亡残废保险

社会保障概论论述题

1试论述社会保障的功能P11-16 答: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社会保障通常发挥着稳定、调节、促进、互助等多重功能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稳定功能 社会保障能够通过帮助陷入生活困境的社会成员从生存危机中解脱出来,满足社会成员对于安全与发展保障的需要,从而预防和消化社会成员因生存危机而可能出现对社会、政府的反叛心理和反叛行为,能够保证社会成员在特定事件的影响下仍然可以安居乐业,从而有效缓和乃至消除引起社会震荡与失控的潜在风险,进而维系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正常、健康的社会发展; (2)调节功能 政治方面,社会保障是调解不同利益集团、群体或社会阶层利益的必要手段; 经济领域,社会保障有效地调解者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其次它可以调节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最后他可以调解国民经济的发展; 社会发展领域,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因社会保障制度调节功能的发挥而得到了有效地缓解,社会因收入分配差距等导致的非公正性和非公平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调节。 (3)促进发展功能保证劳动力再生产,从而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社会保障除满足劳动者本人的基本生活需要,还通过建立生育、抚育子女和教育等津贴形式对劳动力再生产给予资助,并且与国家的人口政策结合,共同影响劳动力的再生产; (4 )互助功能社会保障促使了社会成员间的互助互济、团结友爱,有利于社会体制、道德观念的维护和延续,可促进社会成员、社会各阶层为共同的利益而努力工作; (5)其他功能除上述四大基本功能外,社会保障事实还有诸如预防风险、资本积累等功能。 2、试论述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P22-26 答: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包括公平原则、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责任分担原则、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原则、互济性原则等。 (1 )公平原则 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属于公共产品、公共资源在社会领域中的分配,因此,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创造并维护社会公平,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出发点,也是社会保障政策实践的归宿。 (2)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 一是社会发展变化决定着社会保障制度的结构变化;二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确定无一例外地需要相应的财力支撑。 (3)责任分担原则 只有确立了社会责任分担原则,让政府、企业、个人乃至社会等合理分担社会保障责任, 这一制度才能获得持续发展。 (4)普遍性和选择性相结合原则

南京大学2019社会保障概论第一二次作业

答案+我名字 首页> 课程作业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最早提出要向全体公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完备的社会保障的国家是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德国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我国首次提出“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雏形”是于 a、《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四个五年计划》 b、《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五个五年计划》 c、《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 d、《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以社会救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措施最早出现于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德国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实行以商品化为主的住房保障形式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瑞典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新加坡社会保障采取的是哪一种模式 a、社会保险型 b、国家福利型 c、国家-单位保障型 d、个人储蓄型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最早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是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德国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是 a、失业保险 b、死亡保险

d、养老保险 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社会保障”概念最早见于 a、《社会保障法案》 b、《大西洋宪法》 c、《费城宣言》 d、《劳工宣言》 题号:9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以下为福利水平的度量的是 a、商品化 b、非商品化 c、分层化 d、非分层化 题号:10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社会保障的核心部分是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险 c、养老保险 d、社会福利 题号:11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4 根据劳动力的“非商品化”和福利的“分层化”程度的强弱,属于自由主义体制的国家有 a、美国 b、加拿大 c、澳大利亚 d、意大利 题号:12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4 贝弗里奇起草的《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的报告中,提到的公益服务主要有 a、慈善拍卖 b、免费医疗 c、生活补助 d、社会保险 题号:13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4 考察社会保障的视角有 a、社会学视角 b、经济学视角 c、政治学视角 d、哲学视角 题号:14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4 社会保障的社会功能有

社会保障概论名词解释

社会保障概论名词解释: 1. 社会保障:是为保障民生以及促进社会进步,由国家和社会以立法为依据出面举办,由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组织实施,对因各种经济和社会风险事故而陷入困境的人群以及由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全体公民提供的、福利性的物质援助和专业服务的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2. 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主体:在社会保障活动中,依法享受权力与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3. 社会保障管理:是指通过一定的机构与程序,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对各种社会保障事务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与监督的过程。社会保障管理不同于生产管理,它是一种社会事务和社会政策管理,致力于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 4. 社会保障基金: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国家为实施各项社会保障计划、项目而预先建立起来的,用以保障社会成员在遭遇社会经济风险事故时所需要的、专款专用的资金。 5. 社会保险:是以政府为主体,以法律为基础,在权力与义务的一致性原则下,通过政府、企业、劳动者个人的共同筹资,为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提供经济收入补偿,使其能够在年老、疾病、伤残、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造成的社会生活问题面前仍然能够维持基本生活,以保障社会安定与持续发展的社会互助制度。 6. 养老保险:是政府通过立法的制度性安排,以权力与义务一致性为原则,在劳动者因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或达到法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后,为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而建立的一种经济保障制度。 7. 医疗保险:广义医疗保险是针对人的健康的保险,它不仅包括医疗费用的保险,而且包括疾病预防、人体健康维护等方面的内容。狭义医疗保险主要是指针对医疗费用的保险。 8. 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是在政府的支持和倡导下,以农村居民为对象,在自愿和互助共济的原则下,通过集体和个人共同筹资,按一定比例补偿农民医疗费用的初级医疗保险形式。 9. 失业保险:是指依据国家法规,通过国家、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等渠道筹资建立失业保险基金,在劳动者失业时给予失业金支付,以保障其最基本生活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对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促进充分就业,弱化失业负效应,稳定社会秩序起着重要的作用。 10. 工伤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之一,是向法定范围的劳动者补偿其因职业病或工伤而导致的全部直接经济损失,由国家或企业单位对其生活给予一定物质补

社会保障概论试题及答案2

《社会保障概论》(课程代码00071)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 1.我国失业保险的管理机构为() A.国家 B.社会 C.企业和事业单位 D.保险公司 2.政府统分型的另一个名称为() A.团体保障型社保制度 B.国家保障型社保制度 C.社会自助型社保制 度D.个人自救型社保制度 3.下列对生育保险性质表述正确的为() A.长期性补助 B.保险性补助 C.短期性补助 D.福利性补助 4.美国失业保险金的给付等待期为() A.5天 B.10天 C.12天 D.7天 5.与人均投保费无关的因素为() A.人均行政管理费 B.伤残津贴 C.伤残风险率 D.人均收入 6、1885年通过了第一个强制性的《工人赔偿法》的国家为() 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日本 7.下列不属于近二十年国际劳工组织探讨的主要问题的是() A.工伤预防 B.工伤补偿 C.工作培训 D.职业康复 8、1911年,由英国颁布的世界上最早规定实行强制失业保险的法律条文是() A.家庭津贴法 B.社会保障条例 C.国民保险法 D.国民救济法 9、下列不属于享受社会救助的要素的为() A.无劳动生产能力 B.无劳动意愿 C.无经济来源 D.生活上无依靠 10、失业职工失业前在企业连续工作5年及5年以上的,发放失业救济金的期限最多为() A.12个月 B.24个月 C.18个月 D.15个月 11、南斯拉夫的失业保险基金筹资模式为() A.全部由政府负担 B.全部由企业负担 C.由政府和企业共担 D.全部由 被保险人负担 12、旅游业的失业现象属于() A.结构性失业 B.技术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季节性失业 13、对我国生育保险费用不承担出资义务的是() A.社区 B.个人 C.单位 D.国家 14、我国生育保险中规定:女职工生育和流产休假期间的工资,与当地上一年月平均工资或本人标准工资的支付比例为() A.90% B.100% C.50% D.120% 15、生育保险待遇与其他社会保险待遇相比,一般()

社会保障概论知识点整理

社会保障概论知识点整理 题型:1、单项选择(10)2、多项选择(20)3、简答4、名词解释5论述(五根支柱) 1、社会保障 (1)定义:社会保障是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 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生活发生困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保障期基本生活的制度。 (2)功能: ①人民生活的安全网 ②经济发张的助推器 ③社会矛盾的调节器 ④社会政治的稳定剂 社会保障的基本体系结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 2、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一一人口中最多、最重要的部分) (1)含义:就是以国家为责任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 力,或虽有劳动能力却因失去工作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 力量,给予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保证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特点:强制性,互济性,储备性,补偿性 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它是一种缴费制的社会保障,它实行权利与义务相关 的原则,必须尽到缴纳保险费的义务,才有享受收入补偿的权利。 (3)内容: A 、老年社会保险 D 、工伤社会保险 B 、医疗社会保险E、生育社会保险 C 、失业社会保险 F 、残障社会保险G 、死亡社会保险 3、社会救助:| (保障社会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1)含义:是依据法律规定,政府和社会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无收入和低收入的个人或家庭给予帮助,满足其生存需要的制度。 (2)对象: ①无劳动能力、无人赡养、完全没有生活来源的人 ②有劳动能力,也有收入,但因意外灾害降临,遭受重大财产损失、人身损伤,一时生活 困难的人 ③有收入来源,但生活水平低于国家法定最低标准的个人和家庭。 (3)内容:贫困救济,灾害救济 4、社会福利:| (1)含义:指政府和社会组织通过建立文化、教育、卫生等设施,免费或优惠提供服务,以及以实物发放、货币补贴等形式,向全体社会成员或特定人群给予帮助,以保证和改善其物质文化 生活的制度。 (2)类型:公共福利事业,特别的、专门性的福利事业,局部性或选择性的福利措施,上述三种类容的综合。 (3)内容:未成年人福利,老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劳动者福利 (4)形式:货币形式,服务形式,实物形式 5、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的区别— 1)目的不同,前者是国家强制实行的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要、实现社会安全为目的的社会保障制度,后者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性组织按照自愿投保原则经营的。 2)保险对象不同,社会保险的对象是在国家法令规定范围内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商业保险的对象是全体

社会保障概论论述题

社会保障概论论述题

1、试论述社会保障的功能P11-16 答: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社会保障通常发挥着稳定、调节、促进、互助等多重功能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稳定功能 社会保障能够通过帮助陷入生活困境的社会成员从生存危机中解脱出来,满足社会成员对于安全与发展保障的需要,从而预防和消化社会成员因生存危机而可能出现对社会、政府的反叛心理和反叛行为,能够保证社会成员在特定事件的影响下仍然可以安居乐业,从而有效缓和乃至消除引起社会震荡与失控的潜在风险,进而维系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正常、健康的社会发展;(2)调节功能 政治方面,社会保障是调解不同利益集团、群体或社会阶层利益的必要手段; 经济领域,社会保障有效地调解者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其次它可以调节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最后他可以调解国民经济的发展; 社会发展领域,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因社会保障制度调节功能的发挥而得到了

有效地缓解,社会因收入分配差距等导致的非公正性和非公平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调节。 (3)促进发展功能保证劳动力再生产,从而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社会保障除满足劳动者本人的基本生活需要,还通过建立生育、抚育子女和教育等津贴形式对劳动力再生产给予资助,并且与国家的人口政策结合,共同影响劳动力的再生产; (4)互助功能社会保障促使了社会成员间的互助互济、团结友爱,有利于社会体制、道德观念的维护和延续,可促进社会成员、社会各阶层为共同的利益而努力工作; (5)其他功能除上述四大基本功能外,社会保障事实还有诸如预防风险、资本积累等功能。 2、试论述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P22-26 答: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包括公平原则、与社 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责任分担原则、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原则、互济性原则等。 (1)公平原则 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属于公共产品、公共资源在社会领域中的分配,因此,缩小社会贫

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重点(第一章)

第一章劳动、劳动力与劳动力市场 一、名词解释 劳动:劳动是人类活动的基本范畴,是人们使用一定的生产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出某种使用价值或提供某种服务,以满足人类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 个体劳动:个体劳动是指单个人进行的劳动. 共同劳动:所谓共同劳动,是指许多人为了一定的目标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所进行的劳动; 又可以称为协作劳动或者群体劳动。 简单劳动:简单劳动一般是指劳动者都能胜任的、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就能从事的劳动. 复杂劳动:复杂劳动是指要通过专门训练、具有一定技术专长才能从事的劳动. 脑力劳动:是指以脑力活动为主的劳动。 体力劳动:体力劳动是指以体力活动为主的劳动。 劳动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企业或者其他考察范围内的全部劳动能力的总和。现实的劳动力资源,是指蕴藏在所考察范围内的全部经济活动人口或者劳动力人 口中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经济活动人口(劳动力人口):经济活动人口,或者称为劳动力人口,包括全部正在从事社 谷劳动的人口和尚未从事社会劳动但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 望,因而正在寻找职业的人口。 潜在劳动力资源:是指所考察范围内全部有劳动能力人口中蕴藏的劳动能力的总和,不论其是否有就业的意愿和就业资格。 现实劳动力资源:现实劳动力资源所对应的人口(即经济活动人口或者劳动力人口)等于潜在的劳动力资源所对应的人口(即全部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减去其中那些 虽然有劳动能力但目前不能或者不愿意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 劳动适龄人口:在劳动年龄上限、下限之间的人口。 劳动力资源率:潜在劳动力资源人口数量÷被考察范围总人口数量。 劳动参与率:劳动力人口数量÷潜在劳动力资源人口数量。 劳动力资源的绝对量:(是指劳动力资源数量的大小。 劳动力资源的相对量:是指计人劳动力资源量的人口占被考察范围总人口的比重。 劳动力资源的质量:是指劳动者的身体素质、智力水平、心理素质和思想素养的总称,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劳动力素质的综合反映。 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交换关系的总和,是市场机制与实现形式的统一。 简答题 1、简述劳动的动因。 人类之所以要进行劳动,是基于人类自身的需要。从此意义上讲,劳动的动因是人类的需要。 人类的需要产生了劳动活动,而人类征服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的劳动活动又发展了人类自身,并创造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2、劳动的特征包括哪几方面? (一)目的性(二)创造性(三)能动性(四)社会性(五)多样性 3、有人说,当今社会的个体经济非常发达,个体劳动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形式。请谈谈你的看法。 个体劳动往往与生产力不发达有关,是手工操作的产物。但当人们要达到个体劳动所不

社会保障概论试题及答案2.

《社会保障概论》(课程代码00071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 1.我国失业保险的管理机构为( A.国家 B.社会 C.企业和事业单位 D.保险公司 2.政府统分型的另一个名称为( A.团体保障型社保制度 B.国家保障型社保制度 C. 社会自助型社保制度D.个人自救型社保制度 3.下列对生育保险性质表述正确的为( A.长期性补助 B.保险性补助 C.短期性补助 D.福利 性补助 4.美国失业保险金的给付等待期为(

A.5天 B.10天 C.12天 D.7天 5.与人均投保费无关的因素为( A.人均行政管理费 B.伤残津贴 C.伤残风险率 D.人 均收入 6、1885年通过了第一个强制性的《工人赔偿法》 的国家为(A.德国B.英国C.美国D.日本 7.下列不属于近二十年国际劳工组织探讨的主要问题的是( A.工伤预防 B.工伤补偿 C.工作培训 D.职业康复 8、1911年,由英国颁布的世界上最早规定实行强制失业保险的法律条文是( A.家庭津贴法

B.社会保障条例 C.国民保险法 D.国 民救济法 9、下列不属于享受社会救助的要素的为( A.无劳动生产能力 B.无劳动意愿 C.无经济来源 D. 生活上无依靠 10、失业职工失业前在企业连续工作5年及5年以上的,发放失业救济金的期限最多为( A.12个月 B.24个月 C.18个月 D.15个月 11、南斯拉夫的失业保险基金筹资模式为( A.全部由政府负担 B.全部由企业负担

C.由政府和 企业共担D.全部由被保险人负担 12、旅游业的失业现象属于( A.结构性失业 B.技术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季节 性失业 13、对我国生育保险费用不承担出资义务的是( A.社区 B.个人 C.单位 D.国家 14、我国生育保险中规定:女职工生育和流产休假期间的工资,与当地上一年月平均工资或本人标准工资的支付比例为( A.90% B.100% C.50% D.120%

社会保障概论课后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卷一《社会保障学导论》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世界上最早实行全民医疗保健的国家是()A、英国 2. 于1935 年制定了《社会保障法》,确立了社会保障制度一般原则的国家是()B .美国 3. 被誉为“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为( ) C .英国 4. 社会保障的目的是保障( ) C .社会安定 5. 社会保障的对象在总体上具有( ) C.普遍性 6. 在遵循市场经济的投入与收益对等的效率原则之外,又实现了互相帮助、相互关心、帮助 弱者的社会公平原则是()A 、社会保险的互济性 7. 社会保障始终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实行的,经济发展水平只决定其保障水准高低,不决定其范围大小,保障对象是()B 、全体国民,不论是否参加过社会劳动 8. 社会保险的实施对象是( ) B.社会劳动者(一般是挣工资的劳动者) 9. 社会保险费的确定方式有( ) C .比例保险费制和均等保险费制 10. 社会保障的作用是()C. 社会保障有利于保证劳动力再生产顺利进行 11. 不属于社会保险特征的为( ) B.待遇平等性 12. 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宗旨是( ) C .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并维持其工作能力 13. 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适用于( ) A.经济发达、物质水平大幅提高 14.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初创时期是() D 、建国后至1957 年期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 下,有对其实施物质帮助义务的为( ) C .国家社会

二、多项选择题, 16. 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的区别是() A、实施范围和对象不同 B、职责不同 C 、分配原则不同E、保障水平不同 17. 社会保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 A.法律强制性C.对象社会性 D .福利E.机会公平性 18. 社会保障给付标准的原则包括() A. 保障基本生活B.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社会福利支付水平 C.不同保障项目给付标准不同 D .兼顾公平与效率 19. 社会保障的目的包括()A.政治目的 B .经济目的 20. 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社会保障有利于为经济发展筹集资金,促进经济增长 B.社会保障有利于保证劳动力再生产顺利进行 C.社会保障有利于为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D.社会保障有利于兼顾公平与效率 E.社会保障有利于社会成员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题 21.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法律赋予每一个公民在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按 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障。 22. 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国家以公有制为基础 的属于国家保障性质的社会保障。模式,又称政府统包型。 23. 自助型社会保障制度:以自助为主、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的保障模式又称强制储蓄型

社会保障概论 郑功成

《社会保障概论》郑功成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 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这一定义包括如下必备要素: 1、依法建立。 2、突出以人为本。 3、具有经济福利性。 4、属于社会化行为。 社会保障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三大部分,还有向军人的独立保障系统,以及其他补充性的社会保障措施。 从层次上分,社会保障可以划分三个层次: 1、经济保障 2、服务保障 3、精神保障 第三节社会保障的目标与功能 一、社会保障的目标 总目标是通过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来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在实践中需要实现如下分目标: 1、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 2、满足国民的生活保障需求,不断改善和增进国民的福利。 3、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社会保障的功能 (一)稳定功能 (二)调节功能 (三)促进发展功能 (四)互助功能 (五)其他功能,如防控风险功能资本积累功能 第四节社会保障的特征与原则 一、社会保障的特征 (一)公平性特征 主要表现在:

1、保障范围的公平性 2、保障待遇的公平性 3、保障过程的公平性 (二)社会化特征 主要体现在: 1、制度的开放性 2、筹资社会化 3、服务社会化 4、管理与监督社会化 (三)福利性特征 体现的是社会成员在社会保障方面的交易成本低于所获得的保障待遇。 (四)法制规范性特征 主要体现在法律的规范与强制方面。 (五)多样性特征 主要表现在: 1、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日益多样化。 2、同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在一国之内也开始呈现不同的模式。 3、项目结构多样化。 4、水平结构多样化。 (六)刚性发展特征 二、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 (一)公平原则 (二)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原则 (三)责任分担原则 (四)普遍性与选择性原则 (五)其他原则,如互济性原则法制性等原则。 第五节社会保障的意义 社会保障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一、社会保障突出以人为本,彰显人道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成果与推动力量。 二、社会保障维护并创造着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着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 三、社会保障不断增进着国民福利。 四、社会保障能够为其他相关政策的实施提供配套。 五、社会保障能够创造就业机会,改良着社会产业结构。

社会保障概论 重点详细

社会保障: 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生活发生困难的国民 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社会保障的基本体系结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质安置。 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 ●英国政府,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又称旧《济贫法》)。 ●英国政府,1834年,新《济贫法》,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过程中有里程碑意义,使社会团体实施的慈善救济转化成以国家 为责任主体的政府救济。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德国,《疾病社会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也标志 着世界上第一个具有比较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由此产生。 ●苏俄,《劳动者社会保障条例》,这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的社会保险法令。 ●美国,《社会保障法》,历史上第一部,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向综合性社会保障制度发展。 ●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以下简称《劳动保险条例》),标志着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开端。 一方面,它有利于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它有利于减轻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负担。可以保证受益人的福利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下降,还可以保证受益人未来的福利增长。 此外,由于社会保障基金投入社会再生产,这必然带来社会总产出的增长,因此还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运营风险: ●系统性风险。 指对基金而言是外部的、取法在组合投资中被分散的风险,是所有投资者要承担的、由市场共同性因素所影响的奉献。主要表现有政治风险、政策风险、利率奉献、经济周期奉献、购买力奉献和市场缺陷风险。 ●非系统性风险。 指奉献来源为非全局性、理论上可以通过基金管理者的操作进行防范、化解的具体风险。主要表现有投资项目风险、流动性风险 和管理风险。 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原则: ●安全性。 ●流动性。 ●营利性。

社会保障概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汇总: 1、社会优抚:社会优抚作为特种社会保障制度,是针对社会成员中受人尊敬和爱戴而又有光荣身份的退伍军人、伤残军人、现役军人家属、为国捐躯军人家属等人口群体而举办的,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规定对特定对象通过抚恤、优待和安置,确保他们的生活不低于当地群众平均水平并带有褒扬性质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 2、生育保险:生育保险,是在妇女劳动者因生育子女而暂时失去劳动能力时,社会给予必要的经济和物质帮助的制度。 3、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是指劳动者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工作,但由于经济发展的周期性经济衰退或萧条时期对劳动力需求量减少,导致劳动力供过于求而引起的失业。 4、失业保险中的工资比例制:即按失业保险给付金额占以被保险人在失业前一定时期平均工资收入的比率给付失业保险金的方式,通常依据工龄、受保期限、工资水平和缴费年限等因素确定。 5、致伤:致伤是指职工或劳动者在生产劳动或工作中,遭遇不测事故,致使身体器官或正常生理功能受到损伤,并因此造成暂时、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后果。 6、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是国家根据劳动者的体质和劳动资源情况,规定一个年龄界限,允许劳动者 达到这个年龄时,作为因年 老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解 除劳动义务,由国家、社会 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和服 务,保障其晚年生活的一种 社会保险形式。 7、合作医疗:合作 医疗,主要是指我国农村集 体经济在自愿互利基础上 组织起来的一种医疗保险 制度。这种制度服务的对象 主要广大农民,其经费由参 加者和所在乡村共同筹集。 8、工伤保险中的“无 责任补偿”原则:这主要是 考虑到职工在工作中受到 事故伤害,不仅身体受到伤 害和痛苦,而且会因此而暂 时或永久失去工作能力,中 断正常收入来源,实行“无 责任补偿”,即受伤害者不 承担任何费用,而给遭受伤 害的职工及时的物质帮助 和经济补偿是工伤保险的 首要原则。 9、失业给付:被保 险人本人所不能控制的社 会或经济因素影响而造成 失业时,由保险人给付失业 保险金以维持被保险人基 本生活水平。 10、“福利国家”:在 “混合经济”的条件下,由政 府采取大规模行动来强调 社会利益,实行国民“从摇 篮到坟墓”的门类齐全的社 会保险和福利项目,以保障 公民在其生存期间能享受 到最低生活水准的国家。 11、社会保险基金投 资的安全性原则:社会保险 基金投资必须坚持安全性 原则。安全性原则指保证投 资本金及时、足额地收回, 并取得预期的投资收益。对 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来说,安 全原则是根本原则。 12、优待:优待是指 从政治上和物质上给予良 好的待遇,它可分为广义和 狭义的内容。本书中介绍的 是广义的优待。广义的优待 是指国家、社会、群众三方 面对优抚对象广泛的关怀 照顾及物质帮助,主要包括 以下几层含义:①物质(资 金)优待②优先照顾③帮工 代工④包户服务⑤扶持生 产⑥走访慰问。 13、职工探亲制度是 指国家和单位为解决职工 与其分居两地的配偶、父母 团聚和减轻其经济上的负 担,按照职工工作年限或工 龄长短,给予一定的有薪探 亲假期、工资补贴和旅费补 贴等福利待遇制度。 14、社会救助:现代 社会救助制度是国家及各 种社会群体运用掌握的资 金、实物、服务手段,通过 一定机构和专业人员,按照 科学的工作方法,向无生活 来源、丧失工作能力者,以 及向生活在“贫困线”或最 低生活标准以下的个人和 家庭,向一时遭受严重自然 灾害和不幸事故的遇难者, 实施的一种社会保障措施, 以使被救助者能继续生存 下去。 15、“基金积累”制: “基金积累”制或称“个人帐 户”制度,是指社会成员在 具有劳动能力的时候,从参 与经济活动创造的财富中, 按法律的要求拿出一部分, 为自己将来的退休养老、医 疗保障和失业等积累后备 金。 16、致残:职工在工 作环境中遭遇意外伤害,虽 经治疗、保养仍不能完全恢 复,致使身体或智力功能部 分或全部丧失,表现为永久 性的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 能力的后果。 17、失业率:是失业 人口在全国劳动力总人口 中所占比重。 18、累进费率制:指 因收入高低不同而规定不 同的保险费率,对低收入者 征收的保险费率低,对高收 入者征收的保险费率高,并 且随着收入的递增,保险费 率也随之按级递增。 19、个人储蓄性养老 保险:这完全根据个人自 愿,定期或不定期地向社会 保险机构缴纳或向国家保 险公司投保,保险水平由投 保人根据本人经济情况而 自定,投保者退休时,保险 机构可将储蓄的养老金本 息一次性或分期支付给投 保人,使其退休后可生活得 更好一些。 20、最低生活水平: 从绝对意义上讲是维持生 命所需的最低限度的饮食、 衣着和居住条件,这就是常 说的绝对贫穷;从相对意义 上讲,是享有和当地生产力 水平相适应的最低消费资 料和服务。 21、疗保险:国家通 过立法对被保险人非因工 疾病或患病或伤残而暂时 丧失劳动能力并失去收入 时,提供一定物质帮助维持

整理《社会保障概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社会保障概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历史发展 一、名词解释: 1、社会保障制度 2、“投保资助”型 3、“福利国家”型 4、“国家保险”型 5、“储蓄保险”型 二、填空题: 1、社会保障制度的责任主体是,目标是,实施的保证和依据是。 2、19世纪末,德国新历史学派(亦称讲坛社会主义者)的、等人提出了福利国家理论。20世纪初,英国费边主义者设计了“福利国家”的蓝图。 3、1912年,英国经济学家庇古出版了《财富和福利》一书,1920年又把该书扩展为《》。 4、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1935年国通过了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 5、社会保险并不等同于商业保险,二者之间的区别表现为、、 、、、。 6、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包括、、、。 三、选择题: 1、东欧和包括我国在内的亚洲社会主义国家,仿效前苏联的型社会保障模式。

A、“投保资助” B、“国家保险” C、“福利国家” D、“储蓄保险” 2、为全体英国公民设计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措施的是。 A、庇古 B、凯恩斯 C、贝弗里奇 D、罗宾逊夫人 3、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重要的社会保障法规是 . A、《劳动保险条例》 B、《社会保障法》 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 D、《社会保险暂行条例》 4、英国政府于1834年颁布了,规定保障公民的生存是政府的义务。 A、旧《济贫法》 B、新《济贫法》 C、《公共健康法》 D、《退休金法》 四、论述题 1、为什么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安全网? 2、社会保障制度产生和发展分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第一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的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投保资助”型:社会保险费用由国家、雇主和劳动者三方负担,以劳动者和 雇主的社会保险缴费为主,国家财政给予适当的支持,即个人和雇主投保,国家资助,劳动者享有社会保险的权利与社会保险缴费的义务相联系,同时体现互助互济、共担风险的原则。 3、“福利国家”型:就是使公民普遍地享受福利,使国家负担起保障公民福利的 职责。 4、“国家保险”型:由各级工会组织代表国家政权管理机构管理社会保险事宜, 受保人不缴纳任何保险费,社会保险待遇与劳动贡献挂钩,社会保险待遇偏高。

《社会保障概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社会保障的由来发展 一、名词解释 二、填空题 1.社会保障制度的责任主体是,实施的对象是。 2.英国的旧《济贫法》颁布于年,又称;新《济贫法》颁布于年。英国政府在二战后采纳了中的许多政策主张,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使其成为了第一个“福利国家”。 3.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险法律是国颁布的。 4.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 5. 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1935年国通过了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 6.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最早产生于年。 三、单项选择题 1.最早使用社会保障social secureity 这个词是在(A) A 1935年 B 1941年 C 1834年 D 1835年 2.东欧和包括我国在内的亚洲社会主义国家,仿效前苏联的型社会保障模式。 A “投保资助” B “国家保险” C “福利国家” D “储蓄保险” 3.为全体英国公民设计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措施的是。 A 庇古 B 凯恩斯 C 贝弗里奇 D 罗宾逊夫人 4.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重要的社会保障法规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B 《社会保障法》 C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 D 《社会保险暂行条例》 5.英国政府于1834年颁布了,规定保障公民的生存是政府的义务。 A 旧《济贫法》 B 新《济贫法》 C 《公共健康法》 D 《退休金法》 6.最早由国家立法实行济贫事业的国家是 A 美国 B 英国 C 德国 D 法国 7. 社会保障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标志是 A 19世纪末德国《社会保障法典》 B 1834年英国《济贫法修正案》 C 1935年美国《社会保障法》 D 1941年国际劳工组织《大西洋宪章》 8.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险方面的综合性法律是 A 德国的《疾病社会保险法》 B英国的《国民保险法》 C美国的《社会保障法案》D英国的《贝弗里奇报告》 四、多项选择题: 1.贝弗里奇报告提出的三大原则是 A普遍性原则 B统一性原则 C全面保障原则 D福利性原则 2.德国在十九世纪颁布了一系列有代表性的社会保险法律,标志着世界上开始有了社会保险制度,这些法律包括 A国民保险法 B疾病社会保险法 C工伤事故保险法 D老年和残疾社会保险法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五、简答题 1.社会保障制度在西方产生和发展分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2.社会保障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社会保障概论名词解释

《社会保障概论》名词解释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就是指以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或由于各种原因遭遇困难时给予帮助,保证其基本生活的制度。这一定义包含四个要点: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就是政府;社会保障得以实施的依据与保证就是相应的社会立法;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就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形成的社会基金,用它来支付保障费用;社会保障的目标就是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现收现付制:即从企业收入或国家财政收入中随时支付退休金,在收与支之间无资金积累,也谈不上增值。以养老保险为例,就是指以同一个时期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支付已经退休的一代人的养老金的保险财务模式。它根据每年养老金的实际需要,从工资中提取相应比例的养老金,本期征收,本期使用,不为以后使用提供储备。 强制储蓄方式(个人账户制):指雇员与雇主按规定的缴费率将社会保险费存入为雇员设立的个人账户,需要时按规定从个人账户中支取的一种筹资模式。 社会保险:社会保险就是指以政府为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因失业而收入来源断绝时,实行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以维持其基本生活水平的制度,就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主体部分。 社会救助:就是依据法律规定,政府与社会对因自然灾害或其她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无收入与低收入的个人或家庭给予帮助,满足其生存需要的制度。 社会福利:就是指政府与社会组织通过建立文化、教育、卫生等设施,免费或优惠提供服务,以及以实物发放、货币补贴等形式,向全体社会成员或特定人群给予帮助,以保证与改善其物质文化生活的制度。 社会保障基金:就是国家与社会从已有的社会财富中提存、积累并用以援助或补偿社会保障对象的资金,就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确立并能够解决特定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 社会保障管理:就是由国家或政府制定与实施有关社会保障的法律、政策,以及实现社会保障任务、目标的行政工作过程。 社会保障水平:就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 社会保障水平指标:就是指为了衡量、表现社会保障水平而选取的变量。 社会保障预警:就是指社会保障预测、监督机构通过建立科学、灵敏的预警系统,基于对量化资料的分析,及时预测可能出现的社会保障潜在危机,以便国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社会保障财务危机的发生,维持社会保障制度的良性运转。 社会保障法:就是指调整社会保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与,具体就是指调整国家、社会与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在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要并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保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与。 社会保障争议:社会保障当事人之间围绕社会保障权利义务发生的纠纷,通常围绕社会保障法律关系的建立与相应权利,义务的履行而展开。 老年社会保障:就是社会保障系统中的一个主要项目,就是对退出劳动领域或无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实行的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措施,包括经济、医疗以及服务照料等方面的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 失业保险:就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建立失业保险基金,对非因本人原因失去工作、中断收入的劳动者,提供限定时期的物质帮助以及再就业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医疗社会保险:就是指由国家立法,通过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与方法筹集医疗资金,保障人们平等地获得适当的医疗服务的一种制度。 医疗社会保险基金:指通过法律或合同的形式,由参加医疗保险的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或个人在事先确定的缴费比率下,缴纳给定数量的医疗保险汇集而成的,未被保险人提供基本

社会保障概论 郑功成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 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这一定义包括如下必备要素: 1、依法建立。 2、突出以人为本。 3、具有经济福利性。 4、属于社会化行为。 社会保障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三大部分,还有向军人的独立保障系统,以及其他补充性的社会保障措施。 从层次上分,社会保障可以划分三个层次: 1、经济保障 2、服务保障 3、精神保障 第三节社会保障的目标与功能 一、社会保障的目标 总目标是通过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来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在实践中需要实现如下分目标: 1、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 2、满足国民的生活保障需求,不断改善和增进国民的福利。 3、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社会保障的功能 (一)稳定功能 (二)调节功能 (三)促进发展功能 (四)互助功能 (五)其他功能,如防控风险功能资本积累功能 第四节社会保障的特征与原则 一、社会保障的特征 (一)公平性特征 主要表现在: 1、保障范围的公平性

2、保障待遇的公平性 3、保障过程的公平性 (二)社会化特征 主要体现在: 1、制度的开放性 2、筹资社会化 3、服务社会化 4、管理与监督社会化 (三)福利性特征 体现的是社会成员在社会保障方面的交易成本低于所获得的保障待遇。 (四)法制规范性特征 主要体现在法律的规范与强制方面。 (五)多样性特征 主要表现在: 1、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日益多样化。 2、同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在一国之内也开始呈现不同的模式。 3、项目结构多样化。 4、水平结构多样化。 (六)刚性发展特征 二、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 (一)公平原则 (二)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原则 (三)责任分担原则 (四)普遍性与选择性原则 (五)其他原则,如互济性原则法制性等原则。 第五节社会保障的意义 社会保障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一、社会保障突出以人为本,彰显人道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成果与推动力量。 二、社会保障维护并创造着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着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 三、社会保障不断增进着国民福利。 四、社会保障能够为其他相关政策的实施提供配套。 五、社会保障能够创造就业机会,改良着社会产业结构。 第二章社会保障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