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治疗

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治疗
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治疗

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治疗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急救,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急救的过程中采用呋塞米、多巴胺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心梗消失时间、救治总时间、心电图恢复正常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救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在常规急救的同时,联合应用呋塞米、多巴胺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疗效显著,急救有效率高,该种急救方法安全可靠,可进行临床广泛性推广。

标签:冠心病;心肌梗死;急救

在临床上,冠心病属于高危疾病,其容易诱发多种并发症,其中一种高危并发症就是心肌梗死。其主要由于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血栓的问题,进而诱发心肌坏死,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有13.4%的冠心病患者诱发心肌梗死,其中致死率在3%左右,对患者的生命构成极大威胁。而由于冠心病心肌梗死疾病的严重危害性,临床上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急救,快速的控制患者的病情,使患者能够转危为安,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本次的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急救的同时,采用呋塞米、多巴胺联合治疗,并对疗效进行了对比。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48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男10例,女14例,年龄49~78岁,平均年龄为56.4岁。对照组男11例,女13例,年龄50~76岁,平均年龄为55.1岁。

1.2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急救,给予患者吸氧、心电监控、口服阿司匹林静脉滴注尿激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等。对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呋塞米、多巴胺联合治疗,给予患者静脉推注呋塞米,20 mg/次,同时给予患者静脉滴注多巴胺,20 mg/次。在急救的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如果发现异常,需要及时的对患者进行处理,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心梗消失时间、救治总时间、救治有效率、心电图恢复正常的时间进行对比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急性心机梗死具有意外性、积累性,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种重大疾病[1],往往由于长时间同时又比较严重的心机缺血而造成心肌某些部位急速坏死。一般的表现是伴随胸闷胸痛、体内循环功能不畅,心电图反映出的心肌损坏、缺血等明显症状。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了21世纪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而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危险性最大,夺取人生命最多的一种疾病[2]。那么,面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我们该如何急救和护理呢? 1 急救 通过早期诊断、急诊血运重建、早期气管插管辅助通气、联合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进行循环支持等技术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3]。 2 护理措施 2.1 一般护理 2.1.1 对于此类患者,因病情特殊、危害性大,因此保证及时救治和病情跟踪是十分必要的。

同时应该给患者提供较为安静的环境,不能将病人安排在吵闹、拥挤的地方,容易引起患者心情烦躁,心率波动较大。最好保证他们可以卧床疗养,在护理治疗期间杜绝探视,对于行动不便者应有专业护理人员负责患者的饮食起居,对于情况特别严重者,护理人员应承担一切患者起身、大小便等活动。同时,缓解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情绪,使患者放松心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4]。 2.1.2 保护大便通畅 大便用力可引起病情突变而出现并发症,甚至可导致心脏破裂,除劝告患者不宜屏气用力外,还应该多食用杂粮、水果以及易消化等食品,促进肠胃排泄,一定切忌辛辣食物,保证治疗期间排便通顺,每天饮用适量蜂蜜具有良好的效果。 2.1.3 保证充足的睡眠 保证每日睡眠 6~8h,对于急性期的患者,应保持室内安静,护士动作要轻柔,语言温和,避免患者情绪激动,晚餐不宜过饱,必要时遵医嘱服用镇静、安神药。 2.2 心理护理 2.2.1 患者一般情况下,对于疾病并不了解,容易产生焦躁不安、自暴自弃等行为,甚至具有恐惧、轻生等心理。

精选-心肌梗死病人护理体格检查

心肌梗死病人的一般情况姓名:00 男65 岁退休工人因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伴恶心、呕吐1 小时入院。 用物准备:体温表(甩至35 度以下),手电筒(亮的),血压计,听诊器,,压舌板,弯盘,纱布,笔,纸,挂表,尺 个人准备:洗手 环境准备:病房安静,舒适,明亮,具有私密性到病人床边,核对床号,姓名,站于病人右侧作自我介绍:你好,张伟。(你好) 我是你的责任护士叫........ ,为了你早日康复,有关你发病的情况我想 了解一下,请配合我好吗?(好的) 护理评估:四史 1 现病史: 你现在哪里不舒服?(这里疼,胸闷)指给我看一下好吗。(指着胸骨后)怎么个疼法?(像一块石头压着)如果从0到10来形容疼的话,0表示不疼,10表示很疼很疼,你会用几来形容?(7,8 吧) 什么时候开始疼的?(早上9 点左右)持续有多长时间了?(1 个 小时)当时什么情况?(我搬东西的时候突然就感到胸前疼)还有 其它地方疼吗?(这边疼的时候带着左肩有点疼)别的地方有没有什 么不舒服?(没有,就吐了两次)吐的什么?(之前吃的饭)吐了 多少?(不多,两三口)当时怎么处理的?有没有吃药?(没有,就 坐下来休息了一下) 有没有好一点?(没有) 2 既往史:你以前身体怎么样?有没有生过什么病?(身体还好,除了有 高血压七八年,没有其它什么病)用过哪些药吗?效果怎么样?(间断口服降压药,平时血压在130/95mmH)g 药的名字知道 吗?(记不清了) 3 家族史:你的家人身体好吗?父母或兄弟姐妹有没有和你 一样的病?(他们都很好,没得过什么病) 4 过敏史:有没有什么药物或食物过敏?(没有) 五方面 1 饮食:平时食欲怎么样?喜欢吃些什么?(食欲正常,一日三餐,喜欢吃荤菜) 2 休息和睡眠:晚上睡眠怎么样?(还好)平时中午睡觉吗?(大概睡1 个小 时左右吧) 3 二便:大小便正常吗?(正常) 4 自理:平时生活能自理吗?(能) 5 烟酒嗜好:平时抽烟吗?(抽) 一天抽多少?(一天半包)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常规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坏死标记物增高、心电图进行性改变,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同时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于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观察要点】 1、疼痛:为早期出现的最突出的症状。多发生于清晨安静时,诱因多 不明显,疼痛性质和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较重,常呈难以忍受的压榨、窒息或灼烧样疼痛,伴有大汗、烦躁不安、恐惧及濒死感,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小时或数天,口服硝酸甘油不缓解。部分病人疼痛可向上腹部、下颌、颈部、背部放射。少数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可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 2、全身症状:疼痛后24—48小时可出现发热,体温升高至38℃左右, 可持续3—7天。伴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因坏死物被吸收引起。 3、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恶心、呕吐、上腹胀痛和肠胀气,严 重者可发生呃逆。与坏死心肌刺激迷走神经以及心排血量下降组织、器官灌注不足有关。 4、心律失常:多在发病1—2天内,24小时内最常见。室性心律失常最 多,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频发的、成对出现的、多源性或呈R onT 现象的室性期前收缩以及阵发室性心动过速为心室颤动的先兆。心

室颤动是心肌梗死病人24小时内死亡的主要原因。下壁梗死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 5、低血压和休克:疼痛中常见血压下降不一定是休克,而是低血压。 但疼痛缓解而病人收缩压仍低于80mmHg伴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尿量减少、反应迟钝,甚至晕厥为心源性休克。为大面积心肌坏死,心肌收缩无力,心排血量骤减所致。休克多在起病数小时内至一周发生,发生率为20%左右。 6、心力衰竭:主要为急性左心衰竭,为梗死后心肌收缩力减弱或不协 调所致。病人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烦躁、发绀等,重者出现肺水肿,随后发生颈静脉怒张、肝大、水肿等右心衰竭的体征。右心室心肌梗死者可一开始即出现右心衰竭的表现,伴血压下降。 【护理措施】 1、休息与饮食发病12小时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限 制探视,并告知家属休息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和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有利于缓解疼痛,以取得合作。保证充足的睡眠;低脂、低胆固醇、易消化饮食,避免饱餐;肥胖病人限制热量摄入,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克服焦虑情绪,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 2、吸氧持续鼻导管吸氧2—5L/min,以增加心肌氧的供应。 3、心理护理监护病房的医护人员向病人讲述会严密监测病人的 病情变化,并及时得到治疗,以缓解病人的恐惧心理。向病人讲述疾病的过程及配合要点,说明不良情绪会增加心肌耗氧量而不利于病情控制。医护人员工作应紧张有序,避免忙乱给病人带来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监护仪报警声应尽量调低,以免加重病人负担。烦躁不安者可肌注地西泮使病人镇静。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_个案

案例:对一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一、典型案例 患者,女性,53岁,因“反复心前区闷痛3年余,加重伴气促、冷汗2小时”于2010年8月29日10:20入院,急诊以“急性心肌梗死”收住住院。 3年前患者因劳累后出现心前区压榨样痛,并放射至左肩部疼痛,持续约几分钟,经休息而缓解,后在家人的劝说下到当地医院做心电图(ECG)提示“冠脉供血不足”,予以扩冠治疗。以后又多次于劳累过度或情绪激动后出现心前区压榨样疼痛,均经扩冠治疗而缓解。患者于2小时无明显诱因前出现乏力、胸闷、胸痛、气急、冷汗、颈部发紧、伴有恶心、呕吐数次,含服硝酸甘油无效,急赴“当地医院”就诊,急诊以“急性心肌梗死”收入住院。 既往患糖尿病5年,高血压病3年,高脂血症2年,均规律服用药物控制于正常范围内。无冠心病家族史。 查体:体温36.8℃,脉搏92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80/50mmHg。神志清合作,扶入病房,体型稍胖,头颅五官无畸形,双侧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射灵敏,颈软,无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界不大,心率92次/min,心音低钝,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肝脾未扪及肿大,双下肢无水肿。 心电图显示: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宽而深的Q波,T波倒置。 化验室结果示:WBC计数6.2×109/L,中性粒细胞70%;红细胞沉降率增快;CK-MB升高,AST起病后10小时升高,5天后下降至正常。 入院诊断: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心功能Ⅳ级 2、原发性高血压 3、糖尿病

4、高脂血症 二、治疗要点 入院后立即置于ICU病房行心电监护抢救,吸氧2—3天,止痛、溶栓抗凝、扩冠、补充血容量、极化液等治疗,1周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情绪稳定,能下床轻微活动,无气急胸闷,胸痛缓解。 三、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饮食护理宜给低盐、低热、低脂、高维生素、适量蛋白易消化清淡的饮食,少吃多餐,最初2~3天流质饮食为主,以后根据病情逐步过渡到低脂、低胆固醇清淡半流饮食或软食。为了利于病人饮食每天进行两次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以增进病人的食欲。 2、活动与休息发病后1~3天应绝对卧床休息,尤其是最初的24小时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探视,进食、排便、洗漱、翻身等活动由护士协助完成,并保持情绪稳定,其目的是减少心肌耗氧量,防止病情加重。对于有并发症者,应适当延长卧床休息时间。卧床期间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进行被动或主动的肢体功能训练。若病情稳定无并发症,24h后可允许病人坐床边椅,协助患者进餐、洗漱,在患者活动耐力范围内,鼓励患者参与部分自理活动。第5~7天后可室内行走、室外走廊散步。 患者活动必须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与监测下进行,以不引起任何不适为宜。若活动时心率比安静时心率增加20~30次/分钟或15~20次/分钟(服用β受体阻滞剂后),血压降低10~15mmHg以上或血压异常增高,心电图上表现出心律失常或ST段移动,患者主诉乏力、头晕、呼吸困难、恶心、心前区疼痛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 3、氧疗护理遵医嘱给予2~4L/min持续或间断的鼻导管吸氧。氧疗可以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心绞痛,减少心律失常,减轻心脏负担,保证心脏及重要器官的氧要求,控制心梗范围。 4、保持大便通畅由于患者病情危重,需绝对卧床休息,而患者年老体弱,胃

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护理 【摘要】急性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肌猝死的主要原因。目的探讨和总结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和护理。方法回顾分析26例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和护理体会。结论通过观察护理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做出早期诊断,积极抢救,使病人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急救护理 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在积极抢救和治疗的同时,临床护理十分重要.如果不认真周到的从生理,心里,文化,社会等方面进行整体护理,那么患者就不会及早康复,甚至会因护理工作的疏忽,患者因饮食,休息不当或情绪不稳定,不配合治疗等诸多因素而导致并发症的发生,使病情迅速恶化或并发心跳骤停而死亡。 根据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现在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症状,按轻重缓急而提出相应的护理诊断并采取和拟定一系列相应的护理措施和计划,在护理活动中逐渐向认真落实,并根据疾病的转归情况及时修订和补充所拟定的计划和措施。 1临床资料 本组26例,男20例,女6例,年龄48—60岁,全部病例根据病史典型临床表现,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及血清酶检查等作出诊断,临床治愈18例,好转7例,未愈1例,疗程最短3天,最长68天。

2急救处理 2.1一般治疗保持环境安静,绝对卧床休息,同时给予持续高流量吸氧。 2.2心电监护监测心律,血压和呼吸,心律失常必须及时消除,以免演变为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对于室性心律失常应用利多卡因静注,缓慢心律失常应用阿托品。 2.3解除疼痛疼痛轻者可口服可待因或硝酸甘油或消心痛舌下含服,并观察疗效,疼痛严重时遵医嘱给予杜冷丁肌注,必要时1—2小时重复注射,以后4—6小时可重复注射。 2.4监测血压遵医嘱静滴硝酸甘油和极化液,调节滴数15—20滴/分。有些患者静滴硝酸甘油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头痛等副作用。做好解释工作并调慢滴数,必要时向医生汇报,并加强床旁巡视,监测血压的变化。 2.5治疗心力衰竭以应用镇静和利尿药为主,也可选用徐血管扩张剂,减轻左心室的前后负荷。 2.6纠正休克急性心肌梗塞常伴有心源性休克且伴有周围血管舒缩障碍或血容量不足等原因.固应分别给予处理。 3护理 3.1医疗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患者神志,心律,心率,血压,呼吸的变化。及时记录病人胸部不适的位置,时间,放射部位及诱发因素。观察心源性休克和左心衰的表现,及时报告医生,给予积极抢救。

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

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 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而导致心肌坏死。临床特点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心肌酶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甚至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及心力衰竭等。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本病的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严重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尚未充分建立,此时,一旦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致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达1h以上,即可发生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的原因多数是不稳定粥样斑块破溃,继而出血或管腔内血栓形成,使血管腔完全闭塞,少数情况是粥样斑块内或其下发生出血或血管持续痉挛,促使冠状动脉完全闭塞。促使粥样斑块破溃出血及血栓形成的诱因有:休克、脱水、出血、外科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使心排量骤降,冠脉灌流量锐减;饱餐特别是大量脂肪餐后血黏度增高;重体力劳动、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及血压剧升使心肌氧耗骤增,冠脉供血明显不足。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询问病人有无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心绞痛发作史;有无休克、脱水、出血、外科手术及严重心律失常等;有无重体力活动、情绪激动、血压突然升高、饱餐及用力排便等诱因。 (二)身体状况 1.先兆大多数病人发病前数日可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及心绞痛等前驱症状,以新发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加重最为突出。心绞痛发作较以往频繁、性质较剧、持续时间长、硝酸甘油疗效差、诱发因素不明显,疼痛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和心动过速,或伴有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血压大幅波动等,同时心电图示ST段一过性明显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或增高,应警惕近期内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发现先兆,及时住院处理,可使部分病人避免发生心肌梗死。 2.症状 (1)疼痛:为最早出现的最突出的症状,多发生于清晨。疼痛的性质和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多无明显诱因,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小时或数日,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多不能缓解。病人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少数病人无明显疼痛,或疼痛不典型,如上腹痛、颈背痛。 (2)全身症状:发病1~2天后可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及血沉增快等,体温一般在38℃左右,很少超过39℃,持续1周左右。 (3)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恶心、呕吐、上腹部胀痛,与迷走神经受坏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等有关。 (4)心律失常:见于75%~95%的病人,多发生于起病后1~2天,24h内最多见,以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最多见,如室性期前收缩频发(每分钟5次以上)、成对出现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多源性或落在前一心搏的易损期(RonT现象),常为心室颤动的先兆。下壁心肌梗死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 (5)休克:见于约20%的病人,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1周内发生,表现为收缩压低于80mmHg,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速、尿量减少、神志迟钝甚至昏厥。 (6)心力衰竭:发病率约为32%~48%,主要为急性左心衰竭,可在起病最初几日内发生,或在疼痛、休克好转阶段发生。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发绀

心肌梗死病人护理常规

心肌梗死病人护理常规 一、概念 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若重体力活动、激动的情绪变化使心肌需氧量猛增,或严重的心律失常、休克、出血、外科手术等导致心排出量骤降,冠状动脉灌注锐减时,引起心肌缺血与坏死。 二、临床特点 胸骨后剧烈疼痛、心肌酶增高、心电图进行性改变。 三、护理措施 (一)常规护理 1、休息保持病室安静,使病人安静、舒适的休息 2、给氧持续吸氧3~7天。 3、饮食低盐、低脂肪,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忌烟酒。 4、建立静脉通路。 (二)专科护理 1、疼痛的护理 积极采取止痛措施,遵医嘱给杜冷丁50~100mg肌肉注射。若病人心情紧张、恐惧等,应给予及时安慰,做好心理疏导。 2、活动指导 可根据病情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绝对卧床休息。由护理人员协助洗漱、饮食、大小便,并对其进行被动肢体活动。第二阶段为床上活动阶段。抬高床头,使病人容易起身,在床上进行四肢活动或轻微动作。第三阶段为离床活动。可由床边站立至室内缓慢走动,教病人使用病房中的辅助设备,如床栏杆、椅背、走廊的扶手等等。活动量渐增,要询问病人有无心慌、胸憋等不适,若有异常立即停止活动。嘱病人不要用力排便,严禁在急性期内下床。 3、防止便秘 排便。若2~3天无排便,可给缓泻剂或开塞露通便,必要时可行

温盐水低压灌肠。 (三)病情观察 经常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人面色、心率、呼吸及血压的变化,观察有无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的发生。持续心电、血压监测,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记录。 四、健康教育 (一)环境适宜 保持环境安静,空气新鲜,温度11℃~20℃,湿度50%~70%。 (二)饮食选择 选择低胆固醇、低动物脂肪、低热量、低糖类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三)合理安排日常活动 调整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睡眠,逐步增加活动量,6周后可进行步行锻炼,打太极拳等。如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心悸、头晕应暂时中断或减轻活动量。 保持良好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四)心理卫生 使病人懂得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的重要性,防治疾病再次复发。 (五)医疗护理措施的配合 指导病人正确的用药方式,如心绞痛发作时可给硝酸甘油1~2片舌下含化。溶栓治疗过程中及用药后,有无出血倾向,如有皮肤出血点,鼻出血等,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614835243.html,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 作者:刘晓杰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第19期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绀、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增高及心电图出现特征性和进行性改变[1]。同时可能诱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病死率很高。因此一旦确诊应及时有效地进行护理,以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现结合临床实践,介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 1 急救护理 1.1 卧床休息发现心肌梗死症状,确诊为心肌梗死时,应立即卧床休息,禁止翻身,立即用头皮式静脉留置针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以保证及时用药和保护血管。治疗护理尽量一次集中迅速完成,减少不必要的搬动患者,以减轻患者的心脏负担。 1.2 吸氧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心脏有迅捷的神经系统,心脏本身靠冠状血管供应血液和氧气。心脏对缺氧十分敏感,一旦缺氧就可导致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因此,吸氧是治疗中的重要一环[2]。通过氧疗可增加心肌血氧供给,改善心肌缺氧,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心绞痛,减少心律失常,减轻心脏负担,保证心脏等重要器官的氧需要,控制心肌梗死范围的扩大。根据病情一般患者2~4 L/min,甚至达6~8 L/min,8 h~12 h更换鼻导管一次,吸氧时间不超过72 h,有并发症者可延长吸氧时间。吸氧期间注意鼻导管通畅,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通畅。 1.3 疼痛的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明显的心前区疼痛,剧烈疼痛可引起反射性冠状动脉收缩,加重坏死区的心肌缺血,缺氧易诱发并发症。遵医嘱给予杜冷丁50~100 mg肌肉注射,必要时1~2 h后再肌内注射一次。用药后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心率变化,注意观察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放射部位以及缓解情况。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3~0.6 mg,迅速为唾液所溶解而吸收。1~2 min即起作用,约30 min作用消失。此类药物可扩张冠状动脉,减低阻力,增加冠状动脉循环的血流量。还可扩张周围血管,以减少静脉回流,降低心脏前负荷和心肌需氧,从而缓解疼痛。 1.4 静脉溶栓护理溶栓疗法是心肌梗死再灌注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降低心肌梗死病死率的有效治疗措施之一。因此要紧急检查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和血型、配血型备用,按医嘱用药。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要密切观察血管再通的指征,其指征为:心电图抬高的ST段于2 h内回降50%,胸疼2 h基本消失,2 h内出现灌注,心律失常,各种快慢缓解的心率失常均可出现,应做好抢救准备。密切观察心电图波形的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处理。在溶栓过程中,护士应仔细询问病史,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脑膜刺激征,有无皮肤、黏膜、牙龈出血,有无呕血、便血、黑便等。一旦发现出血倾向及时通知医生。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常规(建议收藏)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常规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坏死标记物增高、心电图进行性改变,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同时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于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观察要点】 1、疼痛:为早期出现的最突出的症状。多发生于清晨安静时,诱因多不 明显,疼痛性质和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较重,常呈难以忍受的压榨、窒息或灼烧样疼痛,伴有大汗、烦躁不安、恐惧及濒死感,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小时或数天,口服硝酸甘油不缓解。部分病人疼痛可向上腹部、下颌、颈部、背部放射。少数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可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文档交流 2、全身症状:疼痛后24—48小时可出现发热,体温升高至38℃左右, 可持续3—7天。伴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因坏死物被吸收引起...。。.。文档交流 3、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恶心、呕吐、上腹胀痛和肠胀气,严 重者可发生呃逆。与坏死心肌刺激迷走神经以及心排血量下降组织、器官灌注不足有关.。...。。文档交流 4、心律失常:多在发病1-2天内,24小时内最常见。室性心律失常最

多,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频发的、成对出现的、多源性或呈R onT 现象的室性期前收缩以及阵发室性心动过速为心室颤动的先兆。心室颤动是心肌梗死病人24小时内死亡的主要原因.下壁梗死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文档交流 5、低血压和休克:疼痛中常见血压下降不一定是休克,而是低血压。 但疼痛缓解而病人收缩压仍低于80mmHg伴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尿量减少、反应迟钝,甚至晕厥为心源性休克。为大面积心肌坏死,心肌收缩无力,心排血量骤减所致。休克多在起病数小时内至一周发生,发生率为20%左右。.。.。.. 文档交流 6、心力衰竭:主要为急性左心衰竭,为梗死后心肌收缩力减弱或不协 调所致。病人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烦躁、发绀等,重者出现肺水肿,随后发生颈静脉怒张、肝大、水肿等右心衰竭的体征。右心室心肌梗死者可一开始即出现右心衰竭的表现,伴血压下降..。.。.. 文档交流 【护理措施】 1、休息与饮食发病12小时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限制 探视,并告知家属休息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和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有利于缓解疼痛,以取得合作。保证充足的睡眠;低脂、低胆固醇、易消化饮食,避免饱餐;肥胖病人限制热量摄入,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克服焦虑情绪,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 文档交流 2、吸氧持续鼻导管吸氧2-5L/min,以增加心肌氧的供应。

心肌梗死病人地护理的

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 定义指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病因及发病机制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严重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未充分建立。在此基础上,一旦血供进一步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达1小时以上,即可发生心肌梗死。这些情况是:1.管腔内血栓形成,粥样斑块破溃,粥样斑块内或其下发生出血或血管持续痉挛,使冠状动脉完全闭塞。 2.休克、脱水、出血、外科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致心排血量降低,冠状动脉灌流量锐减。 3.重体力活动,情绪过分激动或血压剧升,致左心室负荷明显加重,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心肌需氧需血量猛增,冠状动脉供血明显不足。心肌梗死往往在饱餐特别是进食多量脂肪后,晨6时至12时或用力大便时发生。这与餐后血脂增高,血粘度增高,易于发生血栓,上午冠状动脉张力高,易使冠状动脉痉挛,用力大便时心脏负荷增加等有关。心梗后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休克,心衰,进一步而心肌坏死范围扩大。 临床表现心肌梗塞的症状随梗塞范围的大小、部位和原来心脏的功能情况等而轻重不同。1、疼痛:疼痛是最先出现的症状,疼痛的部位、性质和放射区与心绞痛相似,但疼痛更持久更剧烈,可达数小时至数天,休息及口含硝酸甘油无效。2、胃肠道症状:可伴有恶心、呕吐、上腹胀痛、肠胀气等。3、全身症状:可有发热、心动过速、血白细胞增高及血沉增快等。体温一般在38左右,很少超过39,持续约1周左右。4、心律失常:常见的有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等。病人自觉心悸、乏力、头晕,严重者可出现昏厥。5、低血压和休克:几乎所有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原有高血压者,血压可降至正常,但这并不是休克。休克时的表现为:血压(收缩压)低于10、64kpa,且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快而细、大汗淋漓、尿量减少、神志迟钝甚至昏迷等。6、心力衰竭:约占1/3,表现为呼吸困难,咳、紫钳、烦躁等。 并发症 1.心脏破裂常发生在心肌梗死后1~2周内,好发于左心室前壁下1/3处。原因是梗死灶失去弹性,心肌坏死、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释放水解酶所致的酶性溶解作用,导致心壁破裂,心室内血液进入心包,造成心包填塞而引起猝死。另外室间隔破裂,左心室血液流入右心室,可引起心源性休克和急性左心衰竭。左心室乳头肌断裂,可引起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导致急性左心衰竭。2.室壁瘤可发生在心肌梗死早期或梗死灶已纤维化的愈合期由梗死心肌或瘢痕组织在心室内压力作用下,局限性的向外膨隆而形成室壁瘤。室壁瘤可继发附壁血栓、心律不齐及心功能不全。3.附壁血栓形成多见于左心室。由于梗死区内膜粗糙,室壁瘤处出现涡流等原因而诱发血栓形成。血栓可发生机化,少数血栓因心脏舒缩而脱落引起动脉系统栓塞。4.心律失常多发生在发病早期,也可在发病1~2周内发生,以室性早搏多见,可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导致心脏骤停、猝死。缓慢性心律失常如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多见于下壁梗死患者发病早期,多可恢复,少数需永久起搏器治疗。5.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可见于发病早期,也可于发病数天后出现,详见临床表现部分。6.心肌梗死后综合征一般在急性心肌梗死后2~3周或数月内发生,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有发热、胸痛等症状,可反复发生,可能为机体对心肌坏死形成的自身抗原的过敏反应。 辅助检查 1.心电图特征性改变为新出现Q波及ST段抬高和ST-T动态演变。2.心肌坏死血清生物标志物升高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T或I)升高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 可于发病3~6小时开始增高,CK-MB于3~4d恢复正常,肌钙蛋白于11~14天恢复正常。 3.检测心肌坏死血清生物标志物采用心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快 速诊断试剂,可作为心肌梗死突发时的快速的辅助诊断,被越来越多的应用。4.其他白细胞数 增多,中性粒细胞数增多,嗜酸性粒细胞数减少或消失,血沉加快,血清肌凝蛋白轻链增高。

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

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坏死标记物增高、心电图进行性改变,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同时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当病人的一支或多支冠状动脉管腔狭窄超过75%,一旦狭窄部血管粥样斑块增大、破溃、出血,局部血栓形成、栓塞或出现血管持续痉挛,使管腔完全闭塞,而侧支循环未完全建立;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达1小时以上,即可发生心肌梗死。诱因包括: ①交感神经活动增加,机体应激反应性增强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冠脉张力增高; ②休克、脱水、大量出血、外科手术或严重心率失常导致心排血量下降,冠脉血流量锐减; ③饱餐特别是进食高脂肪餐后血脂增高,血液粘稠度增高; ④重体力活动、情绪过分激动或血压剧升等使心肌耗氧量剧增。梗死部位的心肌在冠状动脉闭塞后20-30分钟既有坏死,1-2小时大部分心肌呈凝固性坏死,一般需要经过6小时才出现明显的组织学改变。心肌梗死的瘢痕愈合约6-8周,即成为陈旧性心肌梗死。 (二)临床表现 与心肌梗死部位、面积大小、侧支循环情况密切相关。 1.先兆症状约有51%-81.2%的病人在起病前数日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特别是新发生心绞痛及原有心绞痛加重较为突出,表现为发作较以往频繁,程度较前剧烈、持续时间较久,硝酸甘油疗效较差,诱发因素不明显。心电图呈现明显缺血性改变即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表现。及时住院处理,可使部分病人避免发生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标准护理-计划1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所致心肌坏死。主要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烈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大汗、烦燥不安等,含服硝酸甘油无效,严重者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心肌梗死治疗原则为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扩大,缩小心肌缺血围,及时处理严重心律失常、泵衰竭和各种并发症,防止猝死,使病人不但能度过急性期,且康复后还能保持尽可能多的有功能的心肌。常见的护理问题有:①疼痛;②恐惧; ③焦虑;④自理缺陷;⑤活动无耐力;⑥心输出量减少;⑦知识缺乏;⑧便秘; ⑨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10)潜在并发症--心源性休克;(11)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12)潜在并发症--心脏骤停。 一、疼痛 [相关因素] 心肌缺血、缺氧。 [主要表现] 胸骨后剧烈疼痛,伴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 [护理目标] 1、病人主诉疼痛次数减少,程度减轻。 2、能识别引起疼痛的因素。 3、能够运用有效的方法减轻或缓解疼痛。 [护理措施] 1、遵医嘱给予镇痛处理。 2、向病人解释引起疼痛的原因,指导病人避免心绞痛的诱发因素。 3、密切观察有心律失常、病人面色、心率、呼吸及血压变化,并记录。 4、指导病人采用放松技术,如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 [重点评价] 病人疼痛缓解的程度。

二、恐惧 [相关因素] 1、胸闷不适、胸痛、濒死感。 2、因病房病友病重或死亡。 3、病室环境陌生/监护、抢救设备。 [主要表现] 心情紧、烦躁不安。 [护理目标] 1、病人能说出恐惧感觉。 2、安全感和舒适感增加。 3、能采取应对方法。 [护理措施] 1、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对病人的恐惧表示理解。 2、尽快地使病人熟悉环境并介绍监护系统等医疗设备。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3、抢救危重病人时用屏风遮挡,减少不良刺激。 4、护理工作中应从容、镇定,避免紧、忙乱。 5、及时解除病人的痛苦,以增强其安全感和舒适感。 6、关心病人,经常给予病人减轻恐惧状态的语言性和非语言性安慰,如握住病人的手等。 [重点评价] 病人的安全感和舒适感。 三、焦虑 [相关因素]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护理计划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计划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所致心肌坏死。主要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烈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大汗、烦燥不安等,含服硝酸甘油无效,严重者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常见的护理问题有:(1)疼痛;(2)恐惧;(3)焦虑;(4)自理缺陷;(5)活动无耐力;(6)便秘;(7)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脏骤停。 一、疼痛 [相关因素] 心肌缺血、缺氧。 [护理目标] 1、病人主诉疼痛次数减少,程度减轻。 2、能识别引起疼痛的因素。 3、能够运用有效的方法减轻或缓解疼痛。 [护理措施] 1、遵医嘱给予镇痛处理。 2、向病人解释引起疼痛的原因,指导病人避免心绞痛的诱发因素。 3、密切观察有心律失常、病人面色、心率、呼吸及血压变化,并记录。 4、指导病人采用放松技术,如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 [重点评价] 病人疼痛缓解的程度。 二、恐惧 [相关因素] 1、胸闷不适、胸痛、濒死感。 2、因病房病友病重或死亡。 3、病室环境陌生/监护、抢救设备。 [护理目标] 1、病人能说出恐惧感觉。

2、安全感和舒适感增加。 3、能采取应对方法。 [护理措施] 1、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对病人的恐惧表示理解。 2、尽快地使病人熟悉环境并介绍监护系统等医疗设备。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3、抢救危重病人时用屏风遮挡,减少不良刺激。 4、护理工作中应从容、镇定,避免紧张、忙乱。 5、及时解除病人的痛苦,以增强其安全感和舒适感。 6、关心病人,经常给予病人减轻恐惧状态的语言性和非语言性安慰,如握住病人的手等。 [重点评价] 病人的安全感和舒适感。 三、焦虑 [相关因素] 1、身体和心理上的异常感觉。 2、环境和日常生活发生改变。 3、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 [护理目标] 1、病人能描述焦虑的症状。 2、能运用有效的应对机制减轻焦虑程度或控制焦虑。 [护理措施] 1、耐心向病人解释病情,消除心理紧张和顾虑,使能积极配合治疗和得到充分休息。 2、提供安全和舒适的环境,促进病人对治疗护理的信赖: 3、及时缓解病人疼痛,提供表达情感的机会,消除不良刺激,避免与其他有焦虑的病人或家属接触。指导病人作缓慢深呼吸。创造轻松和谐的气氛,保持良好心镜。 [重点评价]

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

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而导致心肌坏死.临床特点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心肌酶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甚至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及心力衰竭等。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本病的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严重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尚未充分建立,此时,一旦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致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达1h以上,即可发生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的原因多数是不稳定粥样斑块破溃,继而出血或管腔内血栓形成,使血管腔完全闭塞,少数情况是粥样斑块内或其下发生出血或血管持续痉挛,促使冠状动脉完全闭塞。促使粥样斑块破溃出血及血栓形成的诱因有:休克、脱水、出血、外科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使心排量骤降,冠脉灌流量锐减;饱餐特别是大量脂肪餐后血黏度增高;重体力劳动、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及血压剧升使心肌氧耗骤增,冠脉供血明显不足。...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询问病人有无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心绞痛发作史;有无休克、脱水、出血、外科手术及严重心律失常等;有无

重体力活动、情绪激动、血压突然升高、饱餐及用力排便等诱因。...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二)身体状况 1。先兆大多数病人发病前数日可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及心绞痛等前驱症状,以新发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加重最为突出。心绞痛发作较以往频繁、性质较剧、持续时间长、硝酸甘油疗效差、诱发因素不明显,疼痛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和心动过速,或伴有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血压大幅波动等,同时心电图示ST段一过性明显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或增高,应警惕近期内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发现先兆,及时住院处理,可使部分病人避免发生心肌梗死。...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2.症状 (1)疼痛:为最早出现的最突出的症状,多发生于清晨。疼痛的性质和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多无明显诱因,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小时或数日,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多不能缓解。病人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少数病人无明显疼痛,或疼痛不典型,如上腹痛、颈背痛。...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2)全身症状:发病1~2天后可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及血沉增快等,体温一般在38℃左右,很少

试述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

试述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病情的复杂多变,对病人的护理的要求也愈加提高,心肌梗死作为当下的多发症, 本文仅从护士的角度对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做出自己的看法与心得。 关键词:心肌梗死护理 引言 心肌梗死 一、心肌梗死及其成因简介。 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而导致心肌坏死。临床特点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心肌酶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甚至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及心力衰竭等。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心肌梗死的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严重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尚未充分建立,此时,一旦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致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达1h以上,即可发生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的原因多数是不稳定粥样斑块破溃,继而出血或管腔内血栓形成,使血管腔完全闭塞,少数情况是粥样斑块内或其下发生出血或血管持续痉挛,促使冠状动脉完全闭塞。促使粥样斑块破溃出血及血栓形成的诱因有:休克、脱水、出血、外科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使心排量骤降,冠脉灌流量锐减;饱餐特别是大量脂肪餐后血黏度增高;重体力劳动、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及血压剧升使心肌氧耗骤增,冠脉供血明显不足。 二、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体征:心浊音界增大;心率增快或减慢;心尖区第一心音减弱;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部分病人出现心包摩擦音,血压下降;出现心律失常、休克及心力衰竭时有相应的体征。 ①疼痛:为最早出现的最突出的症状,多发生于清晨。疼痛的性质和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多无明显诱因,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小时或数日,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多不能缓解。病人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少数病人无明显疼痛,或疼痛不典型,如上腹痛、颈背痛。 ②全身症状:发病1~2天后可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及血沉增快等,体温一般在38℃左右,很少超过39℃,持续1周左右。此时发热为心肌坏死物质的吸收引起。 ③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恶心、呕吐、上腹部胀痛,与迷走神经受坏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等有关。 ④心律失常:见于75%~95%的病人,多发生于起病后1~2天,24h内最多见,以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最多见,如室性期前收缩频发(每分钟5次以上)、成对出现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多源性或落在前一心搏的易损期(RonT现象),常为心室颤动的先兆。下壁心肌梗死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 ⑤休克:见于约20%的病人,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1周内发生,表现为收缩压低于80mmHg,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速、尿量减少、神志迟钝甚至昏厥。 ⑥心力衰竭:发病率约为32%~48%,主要为急性左心衰竭,可在起病最初几日内发生,或在疼痛、休克好转阶段发生。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发绀及烦躁等,重者出现肺水肿。三、心肌梗死的护理 心肌梗死,强调早发现、早住院,并加强住院前的就地抢救。治疗原则是尽早使心肌血液再灌注以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面积扩大或缩小心肌缺血,维护心脏功能,及时处理并发症,防止猝死。 (一)一般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工作流程(医学参照)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按内科系统及本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病情观察】 1.病人对有关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心理状态、自理能力。 2.血压、脉搏、心率、心律变化。 3.有无潜在并发症的发生。 【症状护理】 1.加强心电监护,密切观察24小时心电图、血压、呼吸,必要时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注意尿量、意识等情况。 2.经溶栓治疗,冠状动脉再通后又再堵塞,或虽再通但仍有重度狭窄者,可紧急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放支架术扩张病变血管。 3.疼痛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遵医嘱给予及时有效的解除疼痛的药物。 4.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护理:按休克护理常规执行。 5.合并心律失常与心衰的护理:按心率失常及心衰护理常规执行。 6.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预防并发症,如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脏破裂、室壁瘤、栓塞等。 7.行溶栓治疗时应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一般护理】 1.床边心电、呼吸、血压的监测,配备必要的抢救设备和用物。 2. 卧床休息,协助日常生活,避免不必要的翻动,并限制探视,防止情绪波动。病情稳定鼓励病人床上做肢体活动,并发症者应适当延长卧床休息时间。

3.给予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伴心功能不全者应适当限制钠盐。 4.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服用缓泻剂。 5.与病人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病人的思想活动,尊重病人的人格,确认病人的痛苦,接受病人对疼痛的行为反应。 6.在病人活动耐力范围内,鼓励病人从事部分生活自理活动。 【健康指导】 1.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避免肥胖及缺乏运动等不良因素。 2.合理调整饮食,适当控制进食量,禁忌刺激性食物及烟、酒,少吃动物脂肪及胆固醇、热量、糖类含量较高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3.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紧张、劳累、情绪激动、便秘、感染等。 4.注意劳逸结合,康复期适当进行康复锻炼。 5.按医嘱服药,随身常备保健盒等,并定期门诊随访,坚持治疗。 6.指导病人及家属当病情突然变化时应采取简易应急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措施及护理要点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措施及护理要点 1.立即绝对卧床休息 2.镇痛镇静:1)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3-0.6mg ,胸痛未缓解,遵医嘱及早使用杜冷丁或吗啡 2)烦躁者适当给予安定10mg静注或肌注 3.吸氧3~6L/min 4.建立静脉通道滴速< 40 滴/分 5.心电监测密切观察心率、心律、呼吸、血压、神志和周身情况 6.抗凝治疗首选肝素,维持凝血时间在正常的2倍左右,并注意出血倾向 7.溶栓治疗使用于发病几小时以内的患者,要求在入院30~60min内进行常用药物:尿激酶、链 激酶 8.常用药物1。β受体阻滞药以减慢心率,减少心肌耗氧 2.钙拮抗剂维拉帕米,减低心脏前后负荷 3.硝酸盐类硝酸甘油硝心痛硝普钠 9.常见并发症1。心律失常2。心力衰竭3。心源性休克 10.经皮肤内冠状动脉成型术(PTCA) 11.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 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1)单人房间,保持环境安静 2)做好心理护理,避免情绪激动。预防并消除紧张情绪 3)绝对卧床休息一周,一周后若病情稳定可在床上活动肢体,2周后可坐起,3周后可下床活动,注意 逐渐增加活动量。 4)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过饱、油腻,忌烟酒。 5)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排便过度用力或屏气,便秘可用导泻剂。 2、临床观察:1)严密观察并记录动态心电图监测变化。 2)观察生命体征及尿量,记录24小时出入量。 3)观察胸痛的缓解情况及胸痛的性质。 4)观察动态心肌酶情况。 3、药物观察内容:1)吗啡或杜冷丁有呼吸抑制作用,吗啡同时有降压作用,应严密观察呼吸、血压。 2)应用抗凝或溶栓药物时,要随时观察出血症状和体征。 3)使用血管扩张药时应注意疗效和副作用,如硝酸甘油可引起头痛,并根据血压调节药物浓度。 4)抗心律失常药利多卡因,用药过量可发生嗜睡、定向力障碍和肌肉抽搐。 4.预见性观察:注意及早发现并发症 1)心律失常:各种逸博,室早,心室颤动,AVB,并作好除颤准备。 2)心力衰竭的早期表现:病人夜间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或突发性气促,发绀,心尖部奔马律等。 3)心源性休克:病人出现BP下降,脉率增快,面色苍白,尿量减少到每小时小于20ML,应警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