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事故原因分析

切尔诺贝利事故原因分析
切尔诺贝利事故原因分析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故原因分析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死16.7万人,损失120亿美元,是世界上最严重的核电站事故。这次事故是发生在该机组计划停堆检修,做一个透平发电机运行状态试验的过程中,反应堆出现突然的功率波动导致反应堆毁坏和堆芯积累的一部分放射性物质释放到大气中。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位于乌克兰北部,距首都基辅只有140公里,它是原苏联时期在乌克兰境内修建的第一座核电站。曾几何时,切尔诺贝利是苏联人民的骄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安全、最可靠的核电站。但1986年4月26日的一声巨响彻底打破了这一神话。核电站的第4号核反应堆在进行半烘烤实验中突然发生失火,引起爆炸,据估算,核泄漏事故后产生的放射污染相当于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产生的放射污染的100倍。爆炸使机组被完全损坏,8吨多强辐射物质泄露,尘埃随风飘散,致使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许多地区遭到核辐射的污染。

在多次观看了切尔诺贝利事件的纪录片后,在人员操作的失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我做了如下总结:

1、测试计划不周;理者对测试的技术理解有差异;改正措施不当;违反规定;缺乏安全训练,安全责任分工不明;紧急情况处置不当

2、为准备测试员工已工作了24小时;负责试验的工程师对核反堆知之甚少;程序的质量低。

3、操作员粗心大意并违犯了规程,部分是由于他们未察觉反应堆的设计缺陷。一些程序的不规则促成了事故发生。另一原因是安全干事和负责该夜实验操作员之间的通讯不足。

4、操作工的操作未达到设计的装置条件偏离规定的操作规程,忽视安全规程;作工过分自信;违反一系列的操作规定;总工程师过于“热心”。

5、测试未经俄罗斯核建设委员会批准;设定工作顺序的方法错误;物资和工程设备的管理不当;紧急反应物资和设备不足;对其他装置发生的事故保密。

6、自建设开始未对修改后的标准进行更新;缺乏工程安全设备以避免操作工失误;系统的安全系数不当。

对于由于反应堆自身安全系数不足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我做了如下分析:

1、反应器的一个更加重大的缺陷是在控制棒的设计。在一个核反应堆,控制棒被插入反应堆以减慢核反应。但是,在RBMK反应堆设计,控制棒部分是空心的;当控制标尺被插入时,最初的数秒钟冷却剂被控制棒的空心外壳偏移了。因为冷却剂(水)是中子吸收体,反应堆的输出功率实际上上升。这情况也是与预计相反,而反应堆操作员亦不知情。

2、反应堆输出功率为7%时虽然是稳定的,但低到设计规定最小值的20%是非常危险的。反应器有一个危险高正面空系数。简单地说,这意味著如果蒸汽气泡形成在反应器冷却剂中,核反应加速,如果没有其它干预,将会导致逃亡反应。更坏的话,在低功率输出,这个其它因素未补偿正面空系数,会使反应器不稳定和危险。反应器在低功率的危险对工作人员是与预计相反和未知数。

3、反应堆的大部分保护系统不能工作;维修测试违反操作规程。

4、反应堆的设备老化,设计不合理,缺乏安全罩。

这次事故导致土地、水源被严重污染,成千上万的人被迫离开家园。切尔诺贝利成了荒

凉的不毛之地。10年后,放射性仍在继续危胁着白俄罗斯、乌克兰和俄罗斯约800万人的生命和健康。专家们说,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后果将延续一百年。

作为核能专业的学生,肩负着将核能的使用更安全,更广泛的责任,必须要好好学习,为我国核能领域贡献自己的力量。

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案例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故 一、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影响 1、安南呼吁继续援助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受害国 新华网联合国4月26日电(记者杨志望)联合国秘书长安南26日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19周年之际发表声明,呼吁国际社会继续对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等深受那场灾难影响的国家提供援助,帮助这些国家恢复受灾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声明说,俄、白、乌3国至今仍在社会、经济和环境领域遭受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站事故的影响,联合国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协助这3个国家消除这些影响。那场核事故带来的挑战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发生变化。目前,辐射造成的威胁已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赤贫、失业和基础设施匮乏等问题。 声明指出,联合国帮助消除切尔诺贝利事故影响的工作重点,也从紧急人道救援转向长期的发展援助,以帮助受灾地区建立新的、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国际社会应增加对切尔诺贝利受害国的援助,帮助受灾社区居民实现自给自足,恢复健康、正常的生活。 声明说,联合国倡议成立的“切尔诺贝利论坛”将于今年9月就该事故造成的影响作出结论,白俄罗斯将于明年举办切尔诺贝利事故20周年纪念活动。这些活动都将有助于促使国际社会吸取那场核事故的教训,并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也有助于推动国际社会向事故的受害国和受害者提供持续的援助。 2、震动世界的事故 如果说1979年的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事故引起了美国舆论的哗然,那么,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的事故,则震动了世界,其后果几乎影响到整个国际能源界。这一天的凌晨1点23分,位于苏联大城市基辅以北130公里白俄罗斯-乌克兰大森林地带东部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号机组发生了事故,反应堆猛烈爆炸,引起熊熊大火导致反应堆堆芯毁坏和部分厂房倒塌。 事后,前苏联政府宣布,有31人死亡,8吨多强辐射物质倾泻而出,203人受伤,13.5万人被疏散,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卢布。事故发生后,大量放射性尘埃飘逸到北欧和东、西欧部分国家,使一些地区环境中某些介质的放射性物质含量远远超过正常标准。污染遍及居住着694.5万人的15万平方公里地区,320多万人直接遭受核辐射侵害。参加救援工作的83.4万人中,已有5.5万人丧生,7万人成为残疾,30多万人受放射伤害死去。 3、切尔诺贝利石屋 1996年11月30日晚22点,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1号机组顺利关闭,以后将不再使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是乌克兰现有的5座核电站之一,原有4个发电机组。1986年4月第4号机组发生爆炸,酿成核泄漏事故以后,由于乌克兰能源短缺,其余机组仍然继续运转。但西方国家担心事故重演,多次敦促关闭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同时答应给乌克兰以经济补偿。 1996年4月,西方七国以及欧洲联盟与乌克兰在莫斯科签署关于解决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问题的谅解备忘录。备忘录规定该电站在2000年前全部关闭,西方七国为此承诺向乌克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故分析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故分析 事故经过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死16.7万人,损失120亿美元,是世界上最严重的核电站事故。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建于基辅市以北130千米,4台机组,总装机400万千瓦,是原苏联最大核电站。1970年切尔诺贝利开始修建第一座核反应堆,但总工程师只有建设火电站的经验,整个设计由乌拉尔电力公司设计院进行。后来由莫斯科Zukh水电设计院接手该项目的设计,该设计院主要是水电设计。因为物质缺乏,几乎不太可能找到设计人员设计的某些特殊部件,因此设计者真好将就使用他们自己制造的部件。 1977年第一座反应堆投入运行,与原定计划推迟了两年。管理人员和操作工并不知道1 975年在列宁格勒与此相同的反应堆发生了熔化事故。对有关规定也进行了修改,因为它们对实际情况不适合,特别是经常移出比规定多的控制棒。操作工还发现当输出功率很低时反应堆极不稳定。 20世纪80年代初,另外两个反应堆投入运行。1982年第三座核反应堆活性区发生爆炸并将放射性物质释放到核电站区域,因为对这次事故保密,其他反应堆的操作人员并不知道此次事故的发生。这期间在整个前苏联的ЯBMK型反应堆还发生了几起类似的事故。1980年在Kursk发生的事故引起了原子能委员会的注意:因为停电导致无动力驱动控制棒和水泵,40秒后才启动备用电源,在此次事故中因:为冷却水的自然循环量较大才避免了严重破坏。 1983年末,估计切尔诺贝利4号反应堆关闭后透平机还能为反应堆水泵提供一定时间的应急电源,曾建议对该系统进行测试,但因为装置到1983年底前未获授权,因此对该系统的测试延期进行。在负责ЯBMK型反应堆的部长处还有其他的事故记录——设计的控制棒因为有裂纹当插入反应堆时引起输出功率剧烈波动,但在操作工的操作记录上没有记录。1984年3月27日,4号反应堆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1985年报纸上出现了对核电站的批评,能源部命令总工程师替换易燃的遮蔽材料和电缆。但是因为无不易燃的材料供应,这项计划被搁置。高层管理人员的注意力集中在应付商业压力,而让总工程师负责装置的操作。 1986年4月,4号反应堆停车检修,并且安排了一系列的测试计划,包括应急电源延迟测试。但仍然不知道当透平的动量下降后是否能产生足够的电能驱动水泵达40秒。测试由装置的制造者进行,他们的测试计划与3号和4号反应堆的总工程师讨论了15分钟后即获同意,并没有征求安全检查员的意见,负责反应堆的总工程师也没有到场,正式的批准文件也没有征求核专家的意见。 13时反应堆的输出功率减为一半,两台发电机一台停车。14时对另一台发电机的测试准备就绪。为了避免被联锁,紧急反应堆活性区冷却系统断开。开始准备测试时,Kiev的电力调度员请求供电到23时。23时重新开始根据拟定的计划对透平机的作用进行测试。控制棒的自动控制系统被断开,输出功率降低,下降到30MW。到这一步就没有按照测试的标准规程进行(按标准规程应该放弃试验>,工程师就下一步如何进行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继续移出控制棒,4月26日1时输出功率稳定在200MW,但这仍然低于推荐的最小功率水平,但是被认为可以继续进行测试。 1时过后,另一台冷却泵很快加入该系统,这就需要移出更多的控制棒。大量的水进入反应堆引起蒸汽压力降低。为了避免因为蒸汽压力低导致反应堆关闭,操作人员切断了联锁信号。1时22分,实验刚刚开始,计算机打印结果表明反应性只有最小保留值的一半。1时23分透平发电机的紧急调节阀门关闭,透平机无蒸汽,计算机显示反应器功率急剧上升,

拯救切尔诺贝利观后感范文

拯救切尔诺贝利观后感范文 篇一、拯救切尔诺贝利观后感范文看完《抢救切尔诺贝利》纪录片之后,触目惊心,悲惨的现实和严重的后果不由让我陷入沉思。 核能本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新能源,将它用于发电,可有效地缓解当今社会的电力慌。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但核能的另一面似乎比我们想象的要可怕的多了多。从视频中了解到,切尔诺贝利的核事故源于一个反应堆在进行实验时意外失火而引发爆炸,他的辐射量相当于投在广岛原子弹的400 多倍,8 吨多的核物质泄露,尘埃飘向世界各地,这不仅夺走了当地人的健康甚至生命,全世界的生物也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危害。这个有限的事故,其后果却依然影响着我们,甚至在事故后28 年的今天,可以说威胁仍旧存在着。被石棺尘封住的200 多吨的核原料,现在表面也已开始出现裂痕了,甚至说有坍塌等危险,这应当引起我们人类的警惕,我觉得这已不单单是当地政府的事情了,这关系到地球上数亿人的健康与性命,它需要全世界的精英共同努力,携手共战,采取更好的措施封杀这潜在的威胁,来保证我们这代及后代的健康和安全。 可怕的核事故给人们造成的心理阴影难以消除,然而,尽管核事 业的背后是如此的可怕,但作为新兴能源来说,人们看到了它利 于经济发展的一面,就不会因为一次事故而放弃去研究它,但20xx

年的日本福岛核事故再一次给我们警示,又在人类的伤疤上撒了一把盐,让我们痛之又痛,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反思,发展核能真的很有必要吗?隐藏在核能背后巨大的危险人类也算是尝试到了,真的还要义无反顾的继续坚持吗?我们不可否认在未来的十年、或二十年、亦或是上百年,我们有能力可以完全掌控住核能,砍掉它的魔掌,使它不会有任何危险和威胁。但是,我们敢保证在达到这么高要求的探索阶段就不会再出现任何类似的可怕的、毁灭性的核事故吗? 但就我个人而言,在资源紧缺的当今,发展核能这种新能源是有必要的,我们不能因“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不能因为一次事故而否定了一切,社会总归是要发展的,我们应当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我相信只要我们合理发展并控制好核能,它肯定是会造福于人类的。但发展的同时,我们还是不能忘记切尔诺贝利等核事故给我们带来的惨痛教训,在发展的这条坎坷的道路上,我们必须慎重仔细地考虑到每一个细节,把隐藏在背后各种潜在的危险一一扼杀在萌芽之中。即使让发展的脚步慢一些也不要紧,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才是最安全、最合理的,有了安全的前提保证,才会有我们今后继续发展、通往胜利的可能,我也相信,核能的魔爪被人类完全降服的日子终会到来。 总之,核能这把双刃剑,唯有我们小心驾驭,慎重发展,方能得利弊害,使其造福人类,而像切尔诺贝利等类似核事故不再重演。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原因及影响分析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原因及影响分析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原因及影响

摘要 由于燃料多卜勒效应和控制棒的插入暂时补偿了汽泡正反应性效应,堆功率略降,出现了第一个峰值。之后,燃料碎化引起汽泡骤然增加,汽泡正反应性效应造成功率急剧上升;堆内压力管内压力上升,使得逆止阀关闭,主回路流量剧减,这进一步恶化了堆内状况.事后通过模拟计算得到的功率峰值在4秒钟内达到满功率的100倍。据四号机组外工作人员说,大约在1点24分左右,相继听到两声爆炸声,接着熊熊大火在破坏了的四号机组反应堆厂房燃起。 关键字: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原因影响 1.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概况 1.1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所在地概况 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位于乌克兰普里皮亚季镇附近,该镇是电厂人员的生活区;西北距切尔诺贝利市18km,距离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边境16km。核电厂在乌克兰首都基辅以北,相距110km。 核电厂周围地势平坦、是一望无垠的平原,核电厂的东面是乌克兰最大的河流第聂伯河,核电厂的主厂房离第聂伯河大约100m,核电厂的冷却水取自该河。 第聂伯河一般分为3部分:基辅以上为上游,基辅至扎波罗热为中游,扎波罗热至河口为下游。上游盆地主要位于森林地区,这里大多是

泥煤一灰壤土壤。上游的特点是空气湿润、湿地多。此地区支流密布,流量大(占区域流量的4/5 )。中游是黑土森林大草原地区,分水岭和河谷满布森林。下游盆地位于黑壤大草原地区。上第聂伯河流域的年降水量为560一610mm。第聂伯河流入黑海。 第聂伯河上建有8级水利枢纽工程,实行航运、发电、灌溉、供水、防洪等综合利用,在库区内有水产养殖,第聂伯河承担着对沿岸城市供水的任务。 1.2反应堆概况 该电站共有4套机组。第1,2号机组于1977年投产,第3,4号机组于1983年11月投产。4套机组均为1000MWe(3200MWt)的石墨慢化压力管式沸水堆(РБМК-1000)。这种堆用1700t石墨砌块作为慢化体,有 1 661根平行的压力管垂直穿过石墨慢化体,燃料组件即插在这些垂直压力管内。还有211根控制保护系统管道分布在石墨砌体中。堆芯等效直径为11. 8 m,高7m,总计装有约190t含2%铀235的低加浓二氧化铀燃料。反应堆备有应急堆芯冷却系统、应急供电系统和一系列安全连锁装置。 从安全角度看,РБМК型反应堆最大的问题在于其空泡正反应性系数。此外,堆的反应性余量不足,控制棒从最高位置开始下落时有一个反应性增长区,以及反应堆没有有效的围封(安全壳)等,都是在设计上直接与此次事故有关的缺陷。 РБМК反应堆是石墨慢化压力管沸水型反应堆.它由轻水冷却,并

切尔诺贝利事故分析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分析 摘要 本文对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阐述了核反应堆的放射性核产物作为核事故的污染来源。描述了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的全过程,总结了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具体说明了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国际影响及各国的应对措施。同时,本文综合介绍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对人员伤亡、生态习境、民众健康、公众心理、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和后果,并针对核染物进行的应急处理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对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进行深入思考,在应急预放、安全措施、运行安全、安全管理和事故后处理等方面作出了经验总结。 关键词: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核污染;核安全;核电站 1.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污染物来源 核污染的来源主要有核武器爆炸、核反应堆的核产物及核废料、医学及科研和工业生产四种。核反应堆的放射性核产物及其报废燃料是核污染第二大来源。核电站及其它反应堆中大量裂变核废物,原则上是完全密封的,只在停堆换装核燃料时才取出转送到专门核废料处理厂进行处理。一部分回收做新核燃料,剩余废料则经密封包装转送到专门核废料库永久保存。上述生产、运输及加工过程的任何泄漏都是造成环境核污染的来源。由于对于核安全的极端重视,现代核电站、反应堆正常运行中的泄漏是严格禁止的,一旦有泄漏发生就是核事故。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堆芯熔化的大泄漏事故,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技术灾难,在事故中释放物质的放射性核素组成是很复杂的。碘和艳的放射性同位素是最具放射学意义的:碘的放射性半衰期短,在短期内具有较大的辐射影响;艳的半衰期为几十年,具有较大的长期辐射影响。释放到大气中的物质广泛地扩散,最后沉积到地球表面,实际上在整个北半球都遭到了可以测量到的污染。事故对乌克兰及全东欧环境造成严重核污染。 2.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的过程及原因 切尔诺贝利电站共有4套机组。第1,2号机组于1977年投产,第3,4号机组于1983年11月投

切尔诺贝利事故 相关问题及答案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发生了严重的核泄漏事故。该机组采用的堆型是RBMK-1000,即前苏联独特设计的大型石墨沸水反应堆,用石墨作慢化剂,石墨砌体直径12米,高7米,重约1700吨,沸腾轻水作冷却剂,轻水在压力管内穿过堆芯而被加热沸腾(见图1)。堆芯石墨砌体中间孔道内可装1680根燃料管。反应堆是双环路冷却,每个环路与堆芯840根燃料管的平行垂直耐压管相连,堆芯入口处冷却剂温度为270 ℃进入燃料管道,向上流动,被加热局部沸腾,汇流到一边两个的四个汽包中,汽包中的蒸汽直接进入汽轮机厂房,两环路各对一台汽轮发电机组(一堆两机)各发额定功率一半的电功率(4号堆供汽给7号和8号汽轮发电机组)。该型没有“安全壳”,也没有压力壳。 图一:石墨慢化压力管式沸水堆简图 问题一:为什么切尔诺贝利4号机组低功率下存在正的空泡效应? 当堆芯内出现汽泡时,它对反应性会产生正的空泡效应,即空泡增加,反应性增加,功率增加,又导致空泡数增加,堆就会失控非常危险,好在在高功率情况,这个正效应被其他的负效应(如多普勒效应)所抵销,因此反应堆高功率运行是自稳的。但当功率低于20%时,总的效应就变成正的,这时就很难用手动控制的方法使冷却剂的流量和冷却条件稳定下来。因此,运行规程中不允许堆在低于700兆瓦热功率下运行;本次试验是在堆功率200MW 台阶进行的,即在存在正的空泡效应的功率台阶下进行的; —冷却剂泵扰动或泵气蚀,使空泡增加,在正空泡系数的情况下,会放大其效应,燃料通道的损坏会引起局部闪蒸,引入局部正反应性,并会在堆芯中快速扩展;

问题二:为什么进行试验过程中控制棒下插时堆功率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 为进行试验,反应堆的大部分控制棒被提至堆顶(堆芯仅剩6-8组控制棒,而当堆芯仅剩下15组控制棒就要求立即停堆,电站发出了停堆信号但因保护停堆系统退出运行没有自动动作); 在开始试验时,汽轮机停运,备用柴油机尚未启动供电(大约在汽轮机停运后40秒才能开始供电),导致主泵给堆芯供水减少,堆内更多蒸汽产生,正的空泡效应放大,堆功率增加。 在发出紧急停堆命令时,反应堆出于瞬发超临界状态,功率正迅速上升; 由于堆高度较大,控制棒下落时间较长(约需18秒);而控制棒端部是石墨挤水棒,当进入反应堆过程中,前几秒钟会使反应堆功率升高,而不是降功率,本次事故中在控制棒下落阶段的前4秒钟,功率上升了80-100倍; 在控制棒下插阶段,由于反应堆热点的蒸汽压力超出临界值,把控制棒向上推出; 以上因素导致控制棒下插时堆功率并未下降,反而上升了。 问题三:为什么试验规程定在70%功率下进行,但却在200MW下进行? 在低于700MW功率水平下运行是不允许的,但这一限制无论在设计、管制限值,还是在运行指令中都没有事先规定。 虽然值长及操纵员提出,根据试验程序应在700—1000MW台阶上进行试验,低功率进行试验不安全,但负责试验的总工想在200MW下进行,以便在反应堆过热时仍有冷却水; 由于当时缺乏平等、公开的讨论环境和氛围,操纵员和值长的提议未能被接受。

切尔诺贝利事故原因分析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故原因分析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死16.7万人,损失120亿美元,是世界上最严重的核电站事故。这次事故是发生在该机组计划停堆检修,做一个透平发电机运行状态试验的过程中,反应堆出现突然的功率波动导致反应堆毁坏和堆芯积累的 一部分放射性物质释放到大气中。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位于乌克兰北部,距首都基辅只有140公里,它是原苏联时期在乌克 兰境内修建的第一座核电站。曾几何时,切尔诺贝利是苏联人民的骄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安全、最可靠的核电站。但1986年4月26日的一声巨响彻底打破了这一神话。核电站的第4号核反应堆在进行半烘烤实验中突然发生失火,引起爆炸,据估算,核泄漏事故后产生的放射污染相当于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产生的放射污染的100倍。爆炸使机组被完全损坏,8吨多强辐射物质泄露,尘埃随风飘散,致使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许多地区遭到核辐射的 污染。 在多次观看了切尔诺贝利事件的纪录片后,在人员操作的失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我做 了如下总结: 1、测试计划不周;理者对测试的技术理解有差异;改正措施不当;违反规定;缺乏安 全训练,安全责任分工不明;紧急情况处置不当 2、为准备测试员工已工作了24小时;负责试验的工程师对核反堆知之甚少;程序的质 量低。 3、操作员粗心大意并违犯了规程,部分是由于他们未察觉反应堆的设计缺陷。一些程序的不规则促成了事故发生。另一原因是安全干事和负责该夜实验操作员之间的通讯不足。 4、操作工的操作未达到设计的装置条件偏离规定的操作规程,忽视安全规程;作工过 分自信;违反一系列的操作规定;总工程师过于“热心”。 5、测试未经俄罗斯核建设委员会批准;设定工作顺序的方法错误;物资和工程设备 的管理不当;紧急反应物资和设备不足;对其他装置发生的事故保密。 6、自建设开始未对修改后的标准进行更新;缺乏工程安全设备以避免操作工失误;系 统的安全系数不当。 对于由于反应堆自身安全系数不足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我做了如下分析: 1、反应器的一个更加重大的缺陷是在控制棒的设计。在一个核反应堆,控制棒被插入 反应堆以减慢核反应。但是,在RBMK反应堆设计,控制棒部分是空心的;当控制标尺被 插入时,最初的数秒钟冷却剂被控制棒的空心外壳偏移了。因为冷却剂(水)是中子吸收体,反应堆的输出功率实际上上升。这情况也是与预计相反,而反应堆操作员亦不知情。 2、反应堆输出功率为7%时虽然是稳定的,但低到设计规定最小值的20%是非常危险的。反应器有一个危险高正面空系数。简单地说,这意味著如果蒸汽气泡形成在反应器冷却剂中, 核反应加速,如果没有其它干预,将会导致逃亡反应。更坏的话,在低功率输出,这个其它 因素未补偿正面空系数,会使反应器不稳定和危险。反应器在低功率的危险对工作人员是与 预计相反和未知数。 3、反应堆的大部分保护系统不能工作;维修测试违反操作规程。 4、反应堆的设备老化,设计不合理,缺乏安全罩。 这次事故导致土地、水源被严重污染,成千上万的人被迫离开家园。切尔诺贝利成了荒

《切尔诺贝利》的悲剧

《切尔诺贝利》的悲剧 《切尔诺贝利》的悲剧 三年十班李佳政 这次我并没有什么深奥的话题想分享给大家,我只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它是我前一段时间看的一部美剧,叫“切尔诺贝利”。 1986年4月26日晚,前苏联的一个城镇——普里皮亚季的消防员瓦西里被爆炸声惊醒,很快,他接到了出勤通知。于是他匆匆奔赴现场。怀孕的妻子露德米拉有些担心,瓦西里对她说:“没什么,最坏也不过是屋顶着火了。” 可是当露德米拉再次见到时,瓦西里已经在一家医院的病床上了。露德米拉后来回忆起丈夫当时的样子:他转过头的时候,就会在枕头上留下一大片头发,他身体组织已经与它分离,内脏碎块从嘴里涌出来……他常常被自己的内脏呛着……我只能手缠绷带伸进他嘴里,把东西抠出来。” 很快瓦西里就死了。特别委员会的人跟露德米拉说:“他是苏联的英雄,但我们不能把他的遗体交给你。”瓦西里下葬的那一天,在去往墓地的路上,对讲机突然传来了声响,叫司机先不要去,因为有外国的记者赶来了。 “他们干嘛要藏我丈夫,他是罪犯吗?他不是这个国家的英雄吗?”露德米拉无助地问,但不会有人对她的问题做出解答。几个月

后,他们的孩子出生了,是个女婴——肝上有28伦琴辐射、先天性心脏病,只活了四个小时就死了。 瓦西里当然不是那天晚上唯一的牺牲者,和瓦西里一起赶到现场的第一批消防员们,直接用肉身接触核反应堆里的物质,他们暴露在外的手掌,碰到了空中飞来的石墨棒,手掌的皮肤瞬间溃烂。他们惨嚎着,却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他们大多在72小时内死亡。 事故发生后,在安全屋中,厂长、总工、副总工互相推卸责任,并试图隐瞒这件事,当权者甚至禁止所有人离开,企图封锁一切。不知情的居民没能第一时间撤离,消防员和工人以血肉之躯直面辐射。他们对外宣称辐射只有伦琴,可悲的是,伦琴只是当时测量辐射的表能够测量的最大辐射值。 仍在燃烧的反应堆温度高达1200摄氏度,很快就会融穿地下室并接触到水池中的冷却水造成新一轮爆炸,甚至会波及切尔诺贝利的另外三个反应堆。5000万人的命,掌握在3名熟悉地下区域构造的工程师手上。他们必须下到齐胸的水中,关上反应芯堆下的阀门,将水排空。并不是因为可怜的400卢布补偿,却是因为副主席的一句“必须要有人去做”,这三个青年主动站了出来。幸运的是,这三名工程师中有两名活到了现在。 除了他们,一直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矿工们,也义无反顾投入到拯救切尔诺贝利的工作中。当煤炭工业部部长以命令式语气要求这些矿工前往核电站并在一个月之内挖通一个地道给核电站降温时,没人拿他当回事。直到部长一脸不忍地说出这事关5000万人的饮水问题时,

切尔诺贝利事故分析报告

切尔诺贝利事故 分 析 报 告 姓名:欧阳桂涛 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 学院:核工程与地球物理学院 班级:090212班 学号:09021211

切尔诺贝利事故分析报告 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传统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同时传统能源带来的生态环境的恶略影响进一步的迫使我们发展使用新能源。太阳能效率低下,风能很难大量的发展使用,潮汐能难以集中使用,等等的各方面因素使我们将视野投向了核能。如今,核能的发展可以说已经很成熟了,在全世界的很多国家中,核能发电都占有很大的份额。然而,虽然核能具有蕴藏丰富,成本相对低廉,环境污染几乎为零等极其诱人的优点,但是核能的安全却是一个与其诱人优点万群可以相提并论的绝对不可忽视的巨大缺点。在核能发展史上,就有1979年3月的美国三里岛核事故,1986年4月前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故,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这几个核电事故都是非常严重的,给当地,该国乃至世界带来惨痛的教训与灾难,给核能的发展带去了恐怖的阴影。然而发展核能又是必须的,,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经一切可能的在运行安全的前提下发展核电。总结经验,分析发生过的核电事故则是安全可靠地发展核电的必修课。 本报告主要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故为题材,分析其事故,发生的过程、原因,发生事故的可避免性,同时总结该事故能够使我们获得的核电运行经验教训及启迪。 切尔诺贝利事故详情 1986年4月25日,4号反应器预定关闭以作定期维修。并决定在这场合作为测试反应堆的涡轮发电机能力的机会,在电力损失情形下发充足的电供给反应堆的安全系统动力(特别是水泵)。像切尔诺贝利,反应堆有一对柴油发电机可利用作为待命,但并不能瞬间地起动—反应堆将因此被使用转动涡轮,到时涡轮会从反应堆分离和在自己的惯性之下力量转动,而测试的目标是确定当发电器起动时,涡轮是否在减少阶段能充足地供给泵浦动力。测试早先在其它单位执行成功(所有安全供应起动)而结果是失败的(那是涡轮产生了不足的力量在减少阶段供给泵浦动力),但另外的改进提示了对其它测试的需要。为了在更安全、更低功率地进行测试,切尔诺贝利4号反应器的能量输出从正常功率的3.2千兆瓦特减少至700百万瓦特。但是,由于实验开始的延迟时,反应堆控制员太快地减低能量水平,实际功率输出落到只有30百万瓦特。结果,中子吸引而成的裂变产品氙-135增加了(这产品典型地在更大的功率情况下,在一台反应堆中消耗)。力量下落的标度虽是接近由安全章程允许的最大限制,但员工组的管理者选择不关闭反应堆并继续实验。后来,实验决定―抄捷径‖和只上升功率输出到200 百万瓦特。为了克服剩余氙-135的中子吸收,远多于安全章程数量的控制棒由反应堆拔出。在4月26日晚上1点05分,作为实验一部分,被涡轮发电机推动的水泵起动了;水的流量由于这行动而超出了安全章程的指定。水流量在上午1点19分增加了—因为水也会吸收中子,在水流量的进一步增加需要手工撤除控制棒,导致一个极不稳定和危险操作条件。凌晨1点23分04秒,实验开始了。反应堆的不稳定状态在控制板没有显示任何情况,并且看起来所有反应堆员工并未充分地意识到危险。水泵的电力关闭了,并且被涡轮发电机的惯性推动,水流的速度减低了。涡轮从反应堆分离,反应器核心的蒸汽水平增加。因为冷却剂被加热,个别的蒸汽在冷却剂管道形成。在切尔诺贝利的RBMK石墨缓和反应器的特殊设计有一个高正面空系数,意味著在没有水时的中子吸收的作用使反应堆的力量迅速地增加,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反应堆操作变得逐渐变得不稳定和更加危险。

电视剧《切尔诺贝利》观后感

电视剧《切尔诺贝利》观后感 2020年HBO新出的电视剧。第一集看得有些压抑,后面四集越来越精彩。这是我近年来看过的最好的电视剧之一。强烈推荐大家去看这部片子。 让人感到愤怒的是前苏联那种官僚体制,以及为了集体的荣誉和面子试图隐瞒事故真相的各种谎言和对科学家的压制。戈尔巴乔夫后来在其回忆录里写道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故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应该是有一部分原因的,我觉得倒不是因为前苏联政府曾经撒谎试图隐瞒真相(其他国家也可能这样做),而更是因为那种不近人情的权威等级官僚主义。在核电站,值班的副总工说“我说安全就是安全的”,下级就屈从了。那种强行压制的态度和环境很让人压抑。 当然,前苏联政府在此灾难中也有可圈可点的地方,撤离民众和动员五十多万志愿者的迅速执行力还是不错的。正是这种执行力和牺牲主义的精神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前苏联政府比福岛核电站事故中不负责任的日本政府要强太多,日本政府和核电站前期本可以制止事态扩散,但无人愿意牺牲自己,至今仍然放任带有核辐射的物质往太平洋不停地渗透(不是站在道德制高点说话,而是谁造成的事故谁就应该负责,至少不应该继续污染太平洋)。总之, ___比无耻的日本更能直面事实,处理问题。

向核电站爆炸事故所有的英雄致敬,据资料记载,得辐射病死亡的消防队员,死前一点点呕吐出自己已经腐烂的肝脏和肺部组织。这种死亡方式比死亡本身要恐怖一万倍,但是后来去支援的矿工、三个下水的英雄、飞行员、清理石墨的人员、以及鲍里斯和列加索夫等所有人都清楚知道辐射会带来的死亡,正是他们个人的牺牲换取了整个欧洲的存在和几百万人类的生命,他们义无反顾,他们是全人类的英雄,他们是最伟大的人类,历史应该永远铭记他们。可惜他们中很多人在后来活着的短暂几年中没有得到特别的优待。 电视剧中那个消防员与他妻子的爱情也很感人,她不顾危险陪他走完了最后一程,这就是那种纯粹的感情啊,现在我们这个社会很少有这样的感情了---虽然人人都想拥有这样的感情。剧中女演员隐忍抖着哭的表情很到位。 剧中把事故产生的原因阐述的很清楚,设计上用了劣等材料,但是我认为更严重的是人祸,第一责任人是一意孤行当值的副总工程师阿纳托利等人,让我们记住这个罪恶的名字。(如果是在中国,按照中国刑法,也确实找不到判他死刑的罪名),阿纳托利被释放后,毫无悔意,还写了本核电站爆炸记录的书,用以赚钱。并且在遭受辐射的情况下因为基因强大活到了1995年。愿天地间所有正直的英灵都诅咒他的灵魂吧。

《抢救切尔诺贝利》观后感

《抢救切尔诺贝利》观后感 看完《抢救切尔诺贝利》纪录片之后,触目惊心,悲惨的现实和严重的后果不由让我陷入沉思。 核能本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新能源,将它用于发电,可有效地缓解当今社会的电力慌。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但核能的另一面似乎比我们想象的要可怕的多了多。从视频中了解到,切尔诺贝利的核事故源于一个反应堆在进行实验时意外失火而引发爆炸,他的辐射量相当于投在广岛原子弹的400多倍,8吨多的核物质泄露,尘埃飘向世界各地,这不仅夺走了当地人的健康甚至生命,全世界的生物也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危害。这个有限的事故,其后果却依然影响着我们,甚至在事故后28年的今天,可以说威胁仍旧存在着。被石棺尘封住的200多吨的核原料,现在表面也已开始出现裂痕了,甚至说有坍塌等危险,这应当引起我们人类的警惕,我觉得这已不单单是当地政府的事情了,这关系到地球上数亿人的健康与性命,它需要全世界的精英共同努力,携手共战,采取更好的措施封杀这潜在的威胁,来保证我们这代及后代的健康和安全。 可怕的核事故给人们造成的心理阴影难以消除,然而,尽管核事业的背后是如此的可怕,但作为新兴能源来说,人们看到了它利于经济发展的一面,就不会因为一次事故而放弃去研究它,但2011年的日本福岛核事故再一次给我们警示,又在人类的伤疤上撒了一把盐,让我们痛之又痛,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反思,

. 发展核能真的很有必要吗?隐藏在核能背后巨大的危险人类也 算是尝试到了,真的还要义无反顾的继续坚持吗?我们不可否认在未来的十年、或二十年、亦或是上百年,我们有能力可以完全掌控住核能,砍掉它的魔掌,使它不会有任何危险和威胁。但是,我们敢保证在达到这么高要求的探索阶段就不会再出现任何类 似的可怕的、毁灭性的核事故吗? 但就我个人而言,在资源紧缺的当今,发展核能这种新能源是有必要的,我们不能因“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不能因为一次事故而否定了一切,社会总归是要发展的,我们应当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我相信只要我们合理发展并控制好核能,它肯定是会造福于人类的。但发展的同时,我们还是不能忘记切尔诺贝利等核事故给我们带来的惨痛教训,在发展的这条坎坷的道路上,我们必须慎重仔细地考虑到每一个细节,把隐藏在背后各种潜在的危险一一扼杀在萌芽之中。即使让发展的脚步慢一些也不要紧,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才是最安全、最合理的,有了安全的前提保证,才会有我们今后继续发展、通往胜利的可能,我也相信,核能的魔爪被人类完全降服的日子终会到来。 总之,核能这把双刃剑,唯有我们小心驾驭,慎重发展,方能得利弊害,使其造福人类,而像切尔诺贝利等类似核事故不再重演。 .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原因及影响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原因及影响

摘要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概况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所在地概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反应堆概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2.事故起因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事故的影响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在反应堆爆炸后流到外面.....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事故造成了大范围不同程度的污染............. 错误!未指定书签。 3.3事故造成了大量人员死亡和癌症患者........... 错误!未指定书签。 3.4设立半径30km的禁区,撤离人员永远离开了家园错误!未指定书签。 3.5对地表水体造成了污染....................... 错误!未指定书签。 3.6前苏联政府为处理事故付出高昂的代价,今后还会付出多大代价尚无 法预测......................................... 错误!未指定书签。 3.7对人类心灵的创伤无比巨大,严重影响核能的发展错误!未指定书签。参考文献 ........................................... 错误!未指定书签。

切尔诺贝利事故分析

切尔诺贝利事故分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分析 摘要 本文对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阐述了核反应堆的放射性核产物作为核事故的污染来源。描述了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的全过程,总结了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具体说明了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国际影响及各国的应对措施。同时,本文综合介绍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对人员伤亡、生态习境、民众健康、公众心理、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和后果,并针对核染物进行的应急处理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对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进行深入思考,在应急预放、安全措施、运行安全、安全管理和事故后处理等方面作出了经验总结。 关键词: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核污染;核安全;核电站 1.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污染物来源 核污染的来源主要有核武器爆炸、核反应堆的核产物及核废料、医学及科研和工业生产四种。核反应堆的放射性核产物及其报废燃料是核污染第二大来源。核电站及其它反应堆中大量裂变核废物,原则上是完全密封的,只在停堆换装核燃料时才取出转送到专门核废料处理厂进行处理。一部分回收做新核燃料,剩余废料则经密封包装转送到专门核废料库永久保存。上述生产、运输及加工过程的任何泄漏都是造成环境核污染的来源。由于对于核安全的极端重视,现代核电站、反应堆正常运行中的泄漏是严格禁止的,一旦有泄漏发生就是核事故。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堆芯熔化的大泄漏事故,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技术灾难,在事故中释放物质的放射性核素组成是很复杂的。碘和艳的放射性同位素是最具放射学意义的:碘的放射性半衰期短,在短期内具有较大的辐射影响;艳的半衰期为几十年,具有较大的长期辐射影响。释放到大气中的物质广泛地扩散,

2019电影《小丑》最新观后感影评心得精选五篇

2019电影《小丑》最新观后感影评心得精选五篇《小丑》该片以同名DC漫画角色为基础,故事背景设置在20世纪80年代,讲述了 一位生活陷入困境的脱口秀喜剧演员渐渐走向精神的崩溃,在哥谭市开始了疯狂的犯罪生涯,最终成为了蝙蝠侠的宿敌“小丑”的故事。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19电影《小丑》最新观后感影评心得精选五篇,希望大家喜欢! 在电影的结尾,哥潭市民带上小丑面具上街暴动,整个城市火光冲天,戾气逼人,完 全就是一场民粹主义狂欢。 我看现实世界也好不到哪里去,只不过美国民众暂时还没有上街杀人,只是选出了一 个特朗普总统而已。 世界为何变成这样?小丑在富兰克林的节目上说的很清楚。因为富人从不站在穷人的 角度上看问题,他们一点也不想知道一个像小丑这样的失败者生活如何、心情如何、脑子 里在想什么。韦恩只把小丑当作凶手、失败者、精神病、变态;他说所有无所建树的失败者都是小丑、都是笑话;至于他自己,从蝙蝠侠系列里我们知道他是个大慈善家,他(还有他 儿子,也就是蝙蝠侠)一定觉得自己光辉伟大,无懈可击。 可韦恩们都不懂《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的那句话:“每当你想批评别人的时候,要记住,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势。” 小丑也想活得不那么像个笑话,如果不能是正剧的英雄,至少做个悲剧的角色。可他 没有那个资本,他做不到。 小丑不是没有努力过。他曾经如此驯顺:按时吃药,按时去医生那里报道,保持微笑,随生携带“我有病,对不起打扰你们了”的卡片。他信奉着韦恩的逻辑,梦想是把欢笑带给 世界。 美国铁锈地带的失业蓝领工人恐怕也有和小丑类似的心路历程。因为技术创新和全球贸易,他们没有了工作,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一路下滑。可是精英阶级只会说:你们失去工作是因为你们学历低,能力差,为什么不去多受教育、转型再就业?我猜那些失业的工 人一开始也和小丑一样,每天背负着“是我的错,对不起给他家添麻烦了”的标签。可是, 如果等不来帮他们脱困的帮助,他们不可能永远无休无止地对不起下去。 小丑看到生活中的希望一个个破灭:丢掉工作,成为最不好笑的脱口秀艺人,他不是 富翁的私生子,邻居女子并不如他所想。然后他看到韦恩们是多么冷酷无情,毫不关心他 的死活:社会救助项目被砍掉,费尽心机见到韦恩只得到一记老拳,然后韦恩却在电视上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原因及影响分析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原因及影响 金晨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班)

摘要 0 1.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概况 (1)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所在地概况 (1) 反应堆概况 (1) 2.事故起因 (2) 3.事故的影响 (4) 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在反应堆爆炸后流到外面 (4) 事故造成了大范围不同程度的污染 (4) 事故造成了大量人员死亡和癌症患者 (4) 设立半径30km的禁区,撤离人员永远离开了家园 (4) 对地表水体造成了污染 (5) 前苏联政府为处理事故付出高昂的代价,今后还会付出多大代价尚无法预测 (5) 对人类心灵的创伤无比巨大,严重影响核能的发展 (5) 参考文献 (5)

摘要 由于燃料多卜勒效应和控制棒的插入暂时补偿了汽泡正反应性效应,堆功率略降,出现了第一个峰值。之后,燃料碎化引起汽泡骤然增加,汽泡正反应性效应造成功率急剧上升;堆内压力管内压力上升,使得逆止阀关闭,主回路流量剧减,这进一步恶化了堆内状况.事后通过模拟计算得到的功率峰值在4秒钟内达到满功率的100倍。据四号机组外工作人员说,大约在1点24分左右,相继听到两声爆炸声,接着熊熊大火在破坏了的四号机组反应堆厂房燃起。 关键字: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原因影响

1.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概况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所在地概况 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位于乌克兰普里皮亚季镇附近,该镇是电厂人员的生活区;西北距切尔诺贝利市18km,距离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边境16km。核电厂在乌克兰首都基辅以北,相距110km。 核电厂周围地势平坦、是一望无垠的平原,核电厂的东面是乌克兰最大的河流第聂伯河,核电厂的主厂房离第聂伯河大约100m,核电厂的冷却水取自该河。 第聂伯河一般分为3部分:基辅以上为上游,基辅至扎波罗热为中游,扎波罗热至河口为下游。上游盆地主要位于森林地区,这里大多是泥煤一灰壤土壤。上游的特点是空气湿润、湿地多。此地区支流密布,流量大(占区域流量的4/5 )。中游是黑土森林大草原地区,分水岭和河谷满布森林。下游盆地位于黑壤大草原地区。上第聂伯河流域的年降水量为560一610mm。第聂伯河流入黑海。 第聂伯河上建有8级水利枢纽工程,实行航运、发电、灌溉、供水、防洪等综合利用,在库区内有水产养殖,第聂伯河承担着对沿岸城市供水的任务。 反应堆概况 该电站共有4套机组。第1,2号机组于1977年投产,第3,4号机组于1983年11月投产。4套机组均为1000MWe(3200MWt)的石墨慢化压力管式沸水堆(РБМК-1000)。这种堆用1700t石墨砌块作为慢化体,有1 661根平行的压力管垂直穿过石墨慢化体,燃料组件即插在这些垂直压力管内。还有211根控制保护系统管道分布在石墨砌体中。堆芯等效直径为11. 8 m,高7m,总计装有约190t含2%铀235的低加浓二氧化铀燃料。反应堆备有应急堆芯冷却系统、应急供电系统和一系列安全连锁装置。 从安全角度看,РБМК型反应堆最大的问题在于其空泡正反应性系数。此外,堆的反应性余量不足,控制棒从最高位置开始下落时有一个反应性增长区,以及反应堆没有有效的围封(安全壳)等,都是在设计上直接与此次事故有关的缺陷。 РБМК反应堆是石墨慢化压力管沸水型反应堆.它由轻水冷却,并在垂直压力管上部沸腾产生蒸汽。反应堆由两个环路组成,每个环路有840根装有燃料的压力管、二个鼓式汽水分离器、四台冷却水泵及有关设备组成。汽水分离器直接向两台500MW电功率的汽轮发电机供汽。反应堆可以带负荷装卸燃料。 冷却回路的主要部份分别封闭在一些坚固的起安全壳作用的隔室内。这些隔室与位于反应堆下部的抑压水池系统相连,以便在冷却剂拽漏时能够收集和冷瞬蒸汽。但是在反应堆上部,特别是压力管上部装卸燃料的工作面上没有这类安全设施。

切尔诺贝利之后的反思

切尔诺贝利之后的反思 首先想跟老师解释下,4月29日的课程我并未参加,因为家里亲人病危,我在28日已离开学校,辅导员已批假并开假条,所以我并没有看课堂上的纪录片,不过曾留意过切尔诺贝利的事件,所以我只是针对这次事故说些自己的想法,望老师见谅。 在之前看过的节目中了解到事故导致上万人由于放射性物质远期影响而致命或重病,至今仍有被放射线影响而导致畸形胎儿的出生。 这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核事故。外泄的辐射尘随着大气飘散到前苏联的西部地区、东欧地区。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受污染最为严重,由于风向的关系,据估计约有60%的放射性物质落在白俄罗斯的土地。此事故引起大众对于苏联的核电厂安全性的关注,事故也间接导致了苏联的瓦解。苏联瓦解后独立的国家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及乌克兰等每年仍然投入经费与人力致力于灾难的善后以及居民健康保健。因事故而直接或间接死亡的人数难以估算,且事故后的长期影响到目前为止仍是个未知数。 然而,就在这个被称为“死亡地带”的禁区内,后来却生活着数百位居民! 每年,都有一些宁可死去也不愿意背井离乡的切尔诺贝利人,自愿回到隔离区内的切尔诺贝利生活。其中的大部分人是上了年纪的老者,他们不顾政府禁令返回这里。他们不畏惧核辐射带来的危险,只为了能在切尔诺贝利渡过余生。故土总是难离,即使是在这样一片充满着死亡威胁的土地上。为此,老人们愿与魔鬼共舞、与死神同居。 老人们在隔离区里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禽、捕鱼打猎以满足延续生命之需。 前去采访的记者为老人们担忧,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妈妈对记者的担心报之以一笑:“它根本伤害不了我。” 在我看来,当地的居民十分热爱自己生活的土地,而长久居住于此的居民更是适应、习惯、并且和这里融为了一体。 俗话说:金屋银屋不如自己的茅草屋。这句话并不是只反映了人类对自己生活环境的依赖,更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现代社会,各个国家都希望本国的科技军事的强大,在世界中的地位能够长期稳固提升,故纷纷开始向往核的研究,但是这种反作用极其强大的物质并不是自然生成的。在人类不经意之中很可能给自然带来极大的破坏包括自身的毁灭,单单的核泄漏就能持续影响当地生物800年,可见人类如果想与自然和谐共处,一定要考虑到后果,做好防范。如果连人类自己都无法挽救,又何以与我们生存的地球共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