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知识框架整理

地理知识框架整理
地理知识框架整理

地理框架知识整理

——自然地理部分

一、位置(经纬网区域定位)

1、中国部分

120°E,40°N:渤海,河北省与辽宁省交界处

120°E,30°N:杭州

120°E,23.5°N:台湾海峡

116°E,40°N:北京

110°E,40°N:包头附近

34°N:秦岭-淮河

110°E,30°N:巫山以南110°E,20°N:海口

100°E,40°N:河西走廊(酒泉)100°E,20°-30°N:横断山脉90°E,40°N:罗布泊

90°E,30°N:拉萨西北

80°E,40°N:塔里木盆地

2、世界部分

0°,50°N:英吉利海峡

0°,0°:几内亚湾

20°E,0°:刚果盆地

30°E,40°N:土耳其海峡

30°E,30°N:尼罗河入海口

50°E,40°N:里海

60°E,60°N:乌拉尔山

60°E,45°N:咸海

90°E,23.5°N:恒河入海口(达卡)100°E,0°:苏门答腊岛

115°E,30°S:珀斯

140°E,35°N:东京

150°E,35°S:堪培拉

90°W,30°N:新奥尔良(密西西比河入海口)

80°W,10°N:巴拿马运河

70°W,33°S:圣地亚哥

60°W,30°S:拉普拉塔平原

43°W,23.5°S:里约热内卢

60°W:南美洲中央经线

100°W:北美洲中央经线

80°E:印度中央经线;科伦坡20°E:非洲中央经线

120°E—150°E:澳大利亚

二、气候

1、气候判断方式

模式图(经纬度判断)

特殊气候的关键数值

热带季风:年降水量>1500mm 热带草原:年降水量<1000mm 亚热带季风:年降水量1000-1200mm 左右

温带季风:年降水量500-800左右 温带海洋:年降水量>700mm 温带沙漠:年降水量<250mm

2、影响气候的因素 方法一:

纬度:气温——气温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降低。 降水——风由低位吹向高纬(盛行西风),气温降低,水汽易凝结。

地形: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对流越弱,低温少雨;迎风坡,气温低,降水多;山 脉阻挡暖湿空气,温度较低,降水较少。 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海陆:受海洋影响大则温差小,降水多;受海洋影响小则温差大,降水少。

大气环流:夏季风、盛行西风、赤道低压、副极地低压控制,降水多;冬季风、信

风、极地东风、副热带高压、极地高压控制,降水少。

° 10° 25° 35° 55°

1020304060

3.特殊和典型地区

⑴、亚洲季风性强的原因:位于最大的大陆和最大的大洋过度地区。(海陆)

⑵、欧洲海洋性强的原因:1、大部分位于北温带的盛行西风带,终年受大西洋的湿润西风影响;(大气环流)2、地势平坦,山脉东西延伸利于西风深入大陆内部;(地形)3、大陆轮廓破碎,边缘海深入大陆内部;(海陆)4、受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有明显的增温增湿作用。(洋流)

⑶、东非高原热带草原的成因:位于东非高原,地势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地形)

⑷、马达加斯加东岸热带雨林的成因:1、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大气环流、地形)

2、受马达加斯加暖流影响。(洋流)

包括;澳大利亚东北、巴西高原东南、中美洲

⑸、非洲热带沙漠面积广的原因:1、位于副热带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控制;(大气环流)

2、大陆北宽南窄;(海陆)

3、信风从亚欧大陆吹来;(海陆)

4、大陆西岸加那利寒流。

(洋流)

⑹、南美洲分布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原因:1、赤道从平原中部穿过,常年受赤道低气压

的控制;(纬度、大气环流)2、南、北、西三面环山,地形向东敞开,利于信风带来大西洋湿润的水汽;(大气环流、地形)3、东部沿海受到暖流影响。(洋流)

⑺、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大陆的成因:位于盛行西风的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大气环流、

地形)

⑻、南美洲西部热带沙漠分布狭长的原因:1、安第斯山脉南北走向;2、安第斯山脉阻挡东北风,处于背风坡降水少;3、沿岸秘鲁寒流的影响。

1、地形特征:

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地势:经纬网(区域)定位;等高线;河流流向

2、成因:

内力作用生长边界海岭

——板块运动大陆裂谷

高大山脉

岛屿、岛弧

海沟

褶皱:背斜;向斜

——地质构造

断层地堑: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吐鲁番盆地

地垒:华山、庐山、峨眉山、泰山、万佛顶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风力侵蚀:雅丹地貌(西北内陆)、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

菇、戈壁、荒漠

——侵蚀作用流水侵蚀(河流上游):V形谷、沟壑纵横(黄土高原)

流水溶蚀:石林、峰林(桂林)、溶洞、钟乳石、石笋、石柱

冰川侵蚀:峡湾(亚欧、北美大陆北部沿海)、湖泊(芬兰、五

大湖)、冰斗、角峰、U形谷

海浪侵蚀:海蚀柱、海蚀崖、海蚀洞

冰川沉积:冰碛地貌、东欧平原(波状起伏的丘陵)——沉积作用流水沉积:三角洲、冲击平原、冲积扇(上游、山口)

风力沉积:沙漠(移动沙丘、静止沙丘)、黄土堆积(黄土高原)

海流沉积:海岸地貌

典型区域: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云贵高原: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广布

横断山脉:山河相间

1、水文特征:流量、水位(汛期)、冰期(凌汛)、含沙量、流速

流量:影响因素——自然原因:气候(补给方式);支流(流域面积)

——人为原因:农业;人口

汛期:影响因素——补给方式

降水——雨热同期则夏季为汛期;雨热不同期则冬季为汛期。

全年降水量变化不大则无汛期。

季节性积雪融水——春汛

高山永久性冰川融水——夏汛;冬季封冻

补充:湖泊水、地下水与河流水的补给关系

补给方式:河流水位高时,河流补给湖泊或地下水;湖泊水位或潜水位

高时,湖泊水或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作用:湖泊水对径流起调节作用。

冰期:热带气候或亚热带气候无冰期;温带气候或寒带气候有冰期。

含沙量:含沙量大的原因——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降水集中且多暴雨;不合

理的工程建设。

流速:影响因素——地势;植被覆盖率

凌汛:成因——纬度:河流由低纬流向高纬。

气候:最低月气温小于零度。

影响——河水泛滥。

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河套平原)

2、水系特征

流域面积、支流、河道、流程

主要影响因素:地形地势(相对高度、倾斜方向、山脉走向、表层岩性)

五、土壤

1、组成:矿物质、有机质(肥力的标志)、水分、空气

2、分布:热带雨林带——砖红壤

热带季雨林带——砖红壤性红壤

热带草原带——燥红土

热带荒漠带、温带荒漠带——荒漠土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褐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红壤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棕壤、褐土

温带草原带——黑钙土

亚寒带针叶林带——灰化土

3、肥力判断:1)肥沃土壤类型:黑土、紫色土

2)沉积为主(河流下游)

六、生物(自然带)

水平分异——纬度地带分异(主导因素:热量)

——经度地带分异(主导因素:降水)

1、地带性分异垂直分异:主导因素——热量&降水

规律: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灌木-草甸-荒漠-冰川

雪线:影响因素:气温(正相关);降水(负相关)

规律——纬度越低,垂直自然带谱越丰富

——降水越多,热量越少,同一自然带的海拔越低

2、影响植物分布的因素:

气候:气温:热带:天然橡胶、可可、热带水果(香蕉、椰子)甘蔗

亚热带:柑橘、毛竹

温带:苹果、甜菜

降水:水湿:芦苇、水葫芦

干旱:骆驼刺、仙人掌

光照:喜光:马尾松;喜阴:冷杉

土壤:酸性:茶树

地形

水源

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1)纬度低气温高

2)相对高度大,垂直差异明显

3、非地带性分异

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只在北半球存在(海陆)

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是温带森林带,东侧是巴塔哥尼亚沙漠(地形)

同一自然带,受暖流影响的一侧向高纬延伸,受寒流影响的一侧向低纬延伸(洋流) 荒漠带中呈斑点状分布的绿洲(水源)

人文地理部分

一、农业

1、区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语言、概括;利弊)

自然

气候:热量充足,复种指数高;日温差大;降水充足;雨热同期;光照时间长;气候温和(美国、阿根廷)。

气象灾害频繁。

地形:地形平坦;地形类型多样,适宜发展立体农业(我国南方)。

平地少,起伏大。

土壤:酸碱性(酸——茶树、柑橘;碱——甜菜、沙棘、枸杞);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堆积地形)。

土层薄(侵蚀地形,云贵高原)

水源: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年降水量小于250mm,布局在有河湖水、地下水、冰雪融水丰富的地方(河套、宁夏、新疆);河流湖泊众多,

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

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及规模

交通:园艺业、乳蓄业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地方

技术:机械、化肥、良种、冷藏

政策、劳动力、历史、习惯、地价

2、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实例)

按主导区位分类:

热量:珠江三角洲的三季稻;海南的天然橡胶

水源:河西走廊的粮棉;新疆的棉花

地形:横断山区、五台山的垂直农业

市场:城市郊区的乳牛、花卉、蔬菜

土壤:江南丘陵的茶树;黑龙江的大豆

技术:以色列的无土栽培

3、农业地域类型

水稻种植业——分布:东亚、东南亚、南亚

——区位:平原;雨热同期;水源充足;人多地少;历史悠久;饮食习惯

——特点:小农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水

利工程量大

大牧场放牧业——分布: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南非、新西兰

——区位:干旱、半干旱气候利于牧草生长;优良天然草场;地广人稀;

交通便利;科技发达

——特点: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紧急效益好

商品谷物农业——分布: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温带大

陆性气候)

——区位: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交通便利;

市场广阔;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科技先进

——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种植园农业——分布: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

——区位:高温多雨;交通便利

——特点:种植单一经济作物;规模大;密集型

乳蓄业——分布:北美五大湖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我国大城市周围——区位:市场;饲料供应

——特点:接近市场;集约经营;经济效益高

混合农业——分布: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

——特点:经济水平发达;谷物和畜牧都有发展

地中海农业——分布:属地中海气候的地区

——区位:光照条件好,晴日多;热量丰富;降水适中

——特点:多小麦、大麦等粮食作物;园艺业十分发达;以葡萄、柑橘、无

花果和蔬菜栽培见长

4、我国农业的分布

我国的农业:以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游牧业为主

灌溉农业: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绿洲农业:西北,高山山脚——小麦、棉花、瓜果、畜牧

河谷农业:青藏高原(气温高,水源充足)——青稞、畜牧

立体农业:东南丘陵、西南山地(横断山区)

坝子农业:云贵高原(低地)——水稻、茶

鱼塘台田:华北(缺水;旱涝;盐碱化)——小麦、棉花、苹果

桑基鱼塘:珠江三角洲(防洪)——水稻、桑树、甘蔗

二、工业

1、工业区位

自然

社会:交通、政策、基础设施(工业协作)、工业习惯、个人偏好(侨乡)

经济(五种指向型):

市场: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石油化工

原料:甜菜制糖产、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

劳动力:普通服装厂、电子装配厂、制鞋厂

动力:炼铝厂(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

技术: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

环境:

废气:水泥厂、酿造厂——盛行风下风向;最小风频上风向;季风垂直郊外

废水:印染厂、造纸厂——河流下游,远离水源

废渣:钢铁厂、火电厂——远离农田、居民区

2、传统工业与新兴工业

传统工业:

分布:日本太平洋沿岸;德国鲁尔区;中国东北;美国东北、五大湖区;英国中南;俄罗斯欧洲部分;意大利西北波河流域(米兰、都灵、热那亚)基础:丰富的煤、铁资源

工业部门: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

存在问题:原料和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

典例:德国鲁尔区

区位条件:煤炭资源丰富;离铁矿近;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有水源

衰落原因:生产结构单一;煤炭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冲击;环境污染

整治措施:调整产业结构(第三产业、新兴工业);调整工业布局;提高科技水平;治理环境污染;拓展交通

高新技术产业:

分布:美国硅谷;德国南部、慕尼黑;英国北部苏格兰地区;北京、上海、广东;意大利东北、中部

意大利区位:廉价劳动力;银行信贷体系;政府支持;经济开放

硅谷区位: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环境优美;技术支撑;军事订货;交通

便捷

意大利新兴工业:

分布:意大利东北和中部地区、江浙一带(苏南、温州)

区位:无传统工业基础;大批廉价劳动力;发达银行信贷体系;经济高度开放;

政府支持

整治措施:重视专业分工和团结协作,形成一个机械完整、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

3、我国的工业带

东部沿海工业地带:

四大工业基地:

辽中南——区位:煤、铁、石油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基础雄厚

——特点:重工业为主

——限制:能源、水源不足

——方向:更新设备;提高质量;限制大能耗工业发展

津京唐——区位:铁、石油、海盐资源;交通便利

——特点:轻重工业都发达,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区

——限制:水源缺乏

沪宁杭——区位:技术发达;交通便利

——特点: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水平最高、经济效益最高

的综合性工业区

——限制: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

珠三角——区位:靠近港、澳、台;多侨乡;外资利用水平高

——特点:轻工业、出口加工业为主

——限制:能源和矿产资源不足

五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

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 长江沿岸工业地带

陇海—兰新沿线

工业聚集的意义:

有利于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有利于节约运输成本,降低能源消耗,集中处理废物;

有利于开展协作,促进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

三、人口

1、人口区位

自然、社会经济、历史

2、人口增长

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机械增长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总人口

世界平均自然增长率:1.8%

我国平均自然增长率:1.4%

增长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高—高—低”:原始型,与极为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增长率极低

传统型,与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相适应,增长率较低“高—低—高”:即过渡型,欧洲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基本终结

发展中国家于20世纪50年代进入

“低—低—低”:即现代型,发达国家已基本进入

影响因素: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

3、人口容量

分布:

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中国(13)、印度(10)、美国(3)、日本(2)、俄罗斯、

巴西、尼日利亚、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其他人口密集的地方:西欧、美国东北

人口稀疏的地方:两极、热带雨林、荒漠(澳大利亚)

我国人口分布界线:黑河——腾冲

我国人口最多省份:河南(地形、历史)

人口容量概念:

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概念:

在有效和持续的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

容纳的人口数量

影响因素:

自然——气候、资源

社会——历史、文化教育水平、开放程度

经济——技术、发达程度

4、人口迁移

概念: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分类:国际迁移(永久性居民、外籍工人流动、国际难民定居);国内迁移

世界人口迁移:二战前——旧大陆迁往新大陆

二战后——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

我国人口迁移:中西部迁往东部沿海

乡村迁往城市

5、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影响:资源短缺;环境问题;失业问题

措施:计划生育;加强教育;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人口老龄化:表现:60岁人口大于7%

影响:劳动力缺乏;社会负担加重;老年人生活问题

措施:计划生育(我国);鼓励生育、移民;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人口迁出地影响:缓解人地矛盾;加强对外联系;人才流失

人口迁入地影响;增加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提高迁入地的城市化水平;人地矛盾加剧资源短缺、环境质量下降。

四、交通

1、交通区位

自然;社会;经济;合理布局交通网(通达性);技术

2、铁路线布局

自然:地形——平原;山地要沿等高线修筑

地质——避免地质灾害多发区,避开断层,从背斜部位穿越

水文——避开沼泽,尽量避开河流

经济:尽量避免分割城市或穿越市中心区

客运站与居住区和城市中心要有便捷的交通联系

与居民生活关系不大的铁路设施应远离居住区

联系沿线重要经济点

社会: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革命老区经济发展

3、公路布局

国道(高速公路):区位类似于铁路线

省(乡)道:连接个居民点

4、港口布局

自然因素:水深(便于停泊);海湾(避风);地形平坦;有足够的海岸线

社会经济因素:经济腹地广阔(铁路、河流入海、流域的经济发展程度);

基础设施完善(以城市为依托)

5、机场布局

自然因素:地形平坦;云层(雾)少,风力小

社会经济:城郊;与城市有便捷的交通联系

6、内河航运

自然因素:气候——流量大、变化小;无冰期

地形——流速缓

地域广、河网密布;河道宽、深

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农业;工业;合理布局交通网(京杭大运河)

我国的黄金水道:长江、珠江、松花江、黑龙江

五、城市

1、区位

自然区位与实例

气候

地形

河流:重庆、武汉、宜宾、上海

资源:煤炭:大同、抚顺、鸡西、鹤岗

油气:大庆、克拉玛依

铁矿:包头、攀枝花

社会经济区位与实例

交通:古代——邯郸、扬州、济宁

现代——株洲、郑州、

政治:巴西利亚、华盛顿、堪培拉、新德里、伊斯兰堡

宗教:拉萨、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梵蒂冈

军事:(古代)嘉峪关

科技:筑波(日本)

旅游:桂林

2、城市功能分区:功能分区:商业区、居民区、工业区、城市绿地、交通与仓储区等

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城市空间形态:集中形态:简单集中式

复杂集中式

分散形态:分散成组形态群

城镇组群形态

一城一区形态

串珠装形态

3、城市化标志: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得比总上升2.劳动力从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

移3.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发达的国家城市化特点 1.开始时间早,水平高

2.现在速度降低

3.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 1.起步晚,水平低,发展不均衡

2.现在速度加快

3.出现虚假城市化和过度城市化

城市布局工业布局空气污染 1.盛行风乡下风向

2.季风区垂直的郊外

3.最小风频上风向

水体污染:河流上游

固体废弃物污染:远离城市和农田

农业布局:与运费相关,和低价的承受能力有关,和农产品的类型有关

交通布局:和城市内交通有关

商业布局:中心商业区在市中心·批发市场在郊区交通干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整理(绝对好)

第一章 知识点总结 1.中国的的地理位置: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从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中国优越的地理位置 3.中国的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陆上国界线20000多千米,有14个陆上邻国(北面俄、蒙古,朝鲜在东岸,西北哈、吉、塔,三个皆斯坦,西边是巴基,还有阿富汗,印、尼和不丹,三国在西南,南方三国家,老、缅和越南) 4.中国四至: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 最南端:南海的男少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5.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台湾海峡属东海 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有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韩、日、菲、文、马、印尼) 7.东西部晨昏差异:两地经度不同,我国东西跨经度广,约60度,经度没差15度,时间相差1小时 南北方季节差异:两地纬度不同,我国南北跨纬度广,约50度,气温变化幅度大 8.我国行政区域划分 9.我国共有34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省级行政区记忆口诀: 两湖两广两河山 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河南、河北、山西、山东 五江(疆)二宁青陕甘, 江西、江苏、黑龙江、浙江、新疆、宁夏、辽宁、青海、陕西、甘肃 重蒙台海福吉安 云南、贵州、西藏、四川、北京、上海、天津 云贵西四北上天 重庆、内蒙古、台湾、海南、福建、吉林、安徽 香港澳门喜回归, 祖国一片好河山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10.“三字经”法记忆省级行政区的简称:黑吉辽,内蒙古,京津冀,晋豫鲁,赣皖浙,苏浙沪,滇黔蜀,鄂湘渝,陕甘 宁,青新藏,桂粤琼,港澳台 11.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为12.95亿,占世界人口的1/5以上; 12.我国人口的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13.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4.人口增长过多产生的负面影响:人均粮食、布匹减少,医院就医困难,给国家、学校、社会、家庭、资源利用、生态环境都增加了沉重的负担。我国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居世界后列,全国每年新增财富大部分北新增人口消耗掉,用来发展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的财富就减少了 15.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东多西少,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 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1)自然原因,东部耕地多,气候好,西部多沙漠、草原、山地,耕地少;(2)社会经济方面,东部工商业、交通运输业发达,城镇多,人口集中,西部工商业、交通运输业落后,城镇少;(3)开发历史原因:东部开发较早,西部开发较晚 16.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人口的92%,其余55个民族占8%,称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口最少的是珞巴族。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500万的有9个,(记忆口诀:西北蒙、回、维,东北满族乡,西南苗、彝、壮,土家、藏族广) 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亚欧大陆大的东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临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的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1.省、自治区、直辖市 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3.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初中世界地理主要知识点

初中世界地理主要知识点(一) 世界地理 第一单元世界地理概况 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一)世界海陆分布1.陆地(29%) (1)大陆、大洲、半岛、岛屿(2)七大洲:名称与分布;大陆上的洲际分界线;地形特征亚洲:地形复杂,起伏很大,中高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非洲:以高原为主欧洲:以平原、山地为主,是世界海拔最低的大洲南极洲:冰岛大陆,世界海拔最高大洲北美洲: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南美洲:西部山地,东部高原平原相间排列大洋洲: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二)海洋(占71%) 1.洋、海、海峡 2.四大洋名称分布:太平洋(面积最大)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面积最小) (三)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1.陆地地形:山地—海拔较高,地表起伏大,坡度陡;平原—海拔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平坦广阔;丘陵:海拔较低,起伏不大,坡度和缓;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陡;盆地:周高中低 2.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向海洋延伸部分大陆坡、海沟、海岭、洋盆 3.地形的变化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结果(1)内力作用:来自地球内部,表现为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2)外力作用来自地球外部,表现形式:风、流水、冰川、海浪等,高山削低,低地填平,使地表形态趋于平坦。 二、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一)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1.世界人种(1)白色人种分布:欧洲、北美洲、大洋洲(2)黄种人主要分布亚洲东部(3)黑种人:主要分布非洲、大洋洲、美国 2.世界语言和宗教(1)世界语言: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2)世界的宗教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二)世界政治地图和分布 1.世界的国家(1)世界18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地区(2)面积不等,前6位: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3)人口不等最多中国,其次是印度(4)政治制度不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 2.国界和领土领土:国界线范围以内的陆地、领海、领水和领空 3.世界地理区域的划分按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和北亚、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南极洲13个地区 4.重要国际组组: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 第二单元世界地理分区 一、东亚 (一)概述 1.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 2.国家: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位置、疆域、行政区域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亚欧大陆东部,海陆兼备陆域和陆疆。 1.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2.领土四至:最北53度N 最南4度N 最东135度E 最西73度E 3.经纬跨度:大部分温带,少带热带,没有寒带。采用北京东八区时间 4.陆上疆界:自鸭绿江河口至北仓河口 5.海域和海疆:东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岛东部太平洋海区,与6周隔海相望 6.中国内海:渤海 二、中国的国土构成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管辖300万平方千米海域 三、中国的行政区划 省、县、乡三级。省级23个省,5个自冶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2、中国人口和民族 一、我国人口概况 1、人口总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 2、人口分布特点:1)东南多,西北少2)平原盆地多,山地、高原少 3、人口特点:基数大;增长快;农业地区多,林牧业地区少;开发旱地多,开发晚地区少;沿江、滨海、沿铁路干线多,交通不便地区少。 二、民族分布特点 1、大杂居中,小聚居 2、汉族遍及全国,集中在东部,中部,少数民族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 3、中国地形 一、中国地势的特征 1、地形多种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分布,一二级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级分界级: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二、中国各有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1.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天山-阿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台湾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2、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地势高,面积大,多雪山,冰川,河源

世界地理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亚洲概述 【目标】:1.亚洲的位置、分区 2.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 3.亚洲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及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知识梳理】 一、亚洲的位置、分区: (一)位置:经纬度位置30°E——180°世界上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10°S——80°N 世界上跨纬度最多的大洲(跨寒、温、热三带)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侧通过黑海、地中海与大西 洋相通 半球位置:主要位于东西半球的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北半球 (二)范围: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 西北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 西南以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与非洲为界 (三)分区:面积4400万平方公里,为世界第一大洲。按地理方位与自然特征分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6个地区。 二、亚洲的自然地理环境 (一)地形: 1.特征:地形复杂,中间高四周低(中部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平原分布于四周)/地表起 伏大/海拔较高(平均海拔仅次于南极洲,居世界第二位) 亚洲最高峰为珠穆朗玛峰(8844.43米),最低点为死海(﹣415米) 2.主要地形区:(落实到地图上) (1)主要山脉:帕米尔高原的山结(由天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和兴都库什山交汇)(2)8大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蒙古高原、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阿拉伯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 (3)7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亚);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南亚);米索不达米亚平原(西亚);西西伯利亚平原(北亚)。 (二)气候: 1.特征: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2.主要气候类型分布与成因:(看地图册29页气候分布图) 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东部: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 大陆南部: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热带季风;马来群岛---热带雨林 西部:印度半岛西北部、阿拉伯半岛---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 北部:北冰洋沿岸---苔原气候 (三)河流、湖泊 1.特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与高原,呈放射状流向海洋,内流区面积广大 2.主要河流: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 注入北冰洋 中国的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 注入太平洋 东南亚的红河、湄公河、湄南河---- 注入太平洋 萨尔温江、印度河、恒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注入印度洋 3.主要湖泊:黑海、咸海、巴尔喀什湖----中亚;贝加尔湖----俄罗斯;死海----西亚三、亚洲的人文地理特征 (一)人口:人口最多的大洲。2009年亚洲人口数是40亿,占世界人口的61%,东南亚、东亚、南亚人口稠密,亚洲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6个(中国13亿、印度10亿、印尼、 日本、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二)多样的地域文化 (三)经济发展差异: 1.日本: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2.韩国、新加坡:新兴工业国 3.西亚产油国与东南亚文莱:依靠石油资源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 4.中国、印度建立了比较完整工业体系 5.其他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较慢,水平较低抓住机遇(产业转移) 改革开放 *日本、韩国、新加坡二战之后经济快速发展原因调整结构(接受) 发展科技 改善环境(投资) 东亚、日本 【目标】 1.日本的位置与范围 2.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知识梳理】 一、东亚 (一)位置经纬度位置:20°N---50°N;80°E---145°E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 (二)范围:共有5个国家。临海国----中国;内陆国----蒙古;半岛国----朝鲜、韩国; 岛国----日本 (三)沿海与内陆差异 沿海内陆 范围中国北方与南方、朝鲜、韩国、日本中国西北与青藏地区、蒙古 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日本多山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 气候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经济工农业发达,人口城市多以畜牧业为主,经济欠发达 二、日本 (一)位置:30°N---45°N;130°E---145°E。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西南隔朝鲜海峡与韩国相望 (二)范围: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数千个小岛及周围海域组成。 (三)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境内多山,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是最大平原(东京附近)。

高中地理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的知识点梳理

高中地理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的知识点梳理 高中地理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的知识点梳理 解读地理图表的方法众多。主要解读图中的‘四性’:一般性、差异性、特殊性和相关性。当然不是所有的图中都具有这‘四性’。下面是作者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的解读。 1、全球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1)、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因太阳辐射的分布是从低纬 向高纬递减。 (2)、同纬度海陆气温不同。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 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致。 (3)、同纬度高原、山地的气温比平原、低地的气温低。这是地形因素的影响。 2、等温线形状的南北差异。 北半球比较曲折,南半球比较平直。因北半球海陆相间,下垫面性质差异大,等温线偏离纬线。而南半球主要是海洋,下垫面性质单一,太阳辐射是影响气温的主导因素,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3、等温线的突变。 等温线的突变,既偏离纬线。影响的因素不同,偏离的程度和方向不一。一般情况下,陆地上等温线的突变是由地形因素所致,海洋上等温线的突变是洋流的影响。如上图所示:(1)、A、B、C、D四处的等温线都向低纬凸出,说明这

里比同纬度的两侧的.气温低。因这四地都有寒流经过,降温 作用明显。 (2)、E、F、G、H、I五处的等温线都向高纬凸出,说 明这里比同纬度的两侧的气温高。因这五地都有暖流经过,增温作用明显。 (3)、在青藏高原和科迪勒拉山脉等地,等温线向低纬 凸出,说明这里比同纬度的两侧的气温低。因高原山地海拔高,降温作用明显。小范围闭合等温线也是地形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 (4)、A、B两处凸向的纬度比C、D两处的更低。因A、 B两处的寒流是由寒冷的西风漂流向低纬运动而形成的,水温 更低,气温相应降低。而C、D两处的寒流是北太平洋暖流和 北大西洋暖流向低纬运动而形成的,水温较高,气温相应较高。 (5)、从图中可以读出,同一纬度高温区等温线凸向高纬,低温区等温线凸向低纬。可简记为‘高温高凸,低温低凸’(同一纬度)。 s(); 【高中地理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的知识点梳理】

高中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o26'N 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S 向南北降低 23o26'N 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 23o26'S 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知识结构图

中国地理知识纲要 (结合地图册及教材配套使用) 一中国地理概况 1-位置范围和行政区划 位置:半球、温度带、纬度带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范围:四至(东南西北),陆地面积、海洋面积。 相邻地理单位:陆上邻国(14),海上邻国(6),邻海(4个),岛屿。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制度(省县乡),34个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省会、轮廓。省区之最。2-人口分布和民族特征 人口: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人口分布特征(人口分布不均衡,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人口问题(详见必修二)。 民族:民族构成、民族分布特点。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地区、风俗习惯。 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二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中国地形地势总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主演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概况和特征。 主要山脉:走向,位置,意义。 地形特征对我国的影响:对气候、对河流、、、 主要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分布地区及成因。 地形地势答题模板:地形:以**为主;地势:**高**低;地貌特点。 2-气候 中国气候总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气温特点:夏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夏季风) 冬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冬季风) 中国降水特点:时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南北方差异、中国降水量图解读。 中国温度带:主要温度带——分布地区、农业生产特色。 中国干湿区:划分依据、分布地区。 中国雨带:移动规律、移动原因。 主要气象灾害:分类、多发季节、成因、分布特点。 气候特征答题模板:气温特点、降水特点、气温降水的季节差异大小。 3-河流湖泊 基本概念:内外流河、区,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内外流区分界线。

高考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 考点搜索 〖中国的地形〗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中国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知识要点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 一昆、祁、横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 二↓三大高原、三大盆地1000-2000米 三雪、巫、太、大三大平原、三大丘陵500米以下 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 (1)填图:在方框中填写大洲、大洋的名称。 (2)填表:对照上图,完成大洲界线对比表。 大洲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 A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北美洲与南美洲 B 巴拿马运河 非洲与亚洲 C 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南美洲与南极洲德雷克海峡 [ 温馨提示 ] 岛屿、大陆和大洲的区别和联系 ① 陆地是指地球表面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② 大陆和岛屿是人为划分的,面积较小的陆地为岛屿,面 积较大的陆地为大陆,大洲则是对大陆及其附近的岛屿的总称;③ 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2.陆地地形类型与特征 (填表 ) 3.海底地形类型与特点 (1)填图:在下图中填写海底地形类型。 世界地理概况 f

(2) 海底地形特点 大陆架大陆向海洋延伸部分,水深不超过 200 m,蕴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 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 大洋底 部 洋盆大洋底部,有锰结核分布 海岭板块的生长边界 海沟海洋中最深的地方 4.海陆变迁 (1)六大板块: A 南极洲板块, B 印度洋板块, C 美洲板块, D 非洲板块, E 太平洋板块, F 亚欧板块。 (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3)两大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二、世界气温与降水 1.气温 (1) 最高气温出现时 间 最低气温出现时间差值变化差异 日变化约 14 时日出前后日较差 内陆地区日较差较大,沿海地 区日较差较小 年变化 北半球 7 月北半球 1 月 年较差 内陆地区年较差大,沿海地区 年较差小 南半球 1 月南半球 7 月 (2) 等温线特征气温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全球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无论 7 月还是 1 月,气温 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太阳辐射 (纬度因素 ) 北半球 等温线较曲折。 1 月大陆上的等温线向 南 ( 低纬 ) 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 出; 7月正好相反 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 比海洋冷,夏季大陆比海 洋热 海陆分布、海陆热力性 质差异 南半球等温线较平直 同一纬度,气温差别 小 海陆分布 ( 海洋面积广 阔 ) 同纬度地带 气温比同纬度低,等温线向低纬 凸出 高原、山地的气温较低, 平原的气温较高地形 (地势高低 ) 气温比同纬度高,等温线向高纬 凸出 寒流经过气温降低; 暖流经过气温升高 洋流 [温馨提示 ] 7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是 20°N ~30°N 大陆上的沙漠地区; 1月份,西伯利亚形成北半

中考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总结

2019年中考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总 结 §2.1 中国的地势地形 1、地势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分三级阶梯分界线:第一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山脉、雪峰山脉)第三阶梯 山势走向: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玉山。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 中华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2、地形特征: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纵横交错的山脉和复杂多样的地形(33%山地、26%高原、19%盆地、12%平原、10%丘陵),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又是祖国各地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常见的自然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黄土高原:

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云贵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区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内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柴达木盆地:被美誉为“聚宝盆”;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着名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天府之国”之称。三大平原:东北平原:黑土面积广大;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地面坡度很小;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着名的“鱼米之乡”。 §2.2 中国的气候 1、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着。(1、气候复杂多样: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2、季风气候显着:我国虽然气候类型多样,但季风气候显着,季风气候区最为辽阔。) 我国气候类型分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季风(特别是夏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多灾害天气:主要有寒潮、台风、旱灾、洪涝等。多旱涝灾害: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2、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我国从

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

第一讲_世界地理概况f 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 (1)填图:在方框中填写大洲、大洋的名称。 [温馨提示]岛屿、大陆和大洲的区别和联系 ①陆地是指地球表面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②大陆和岛屿是人为划分的,面积较小的陆地为岛屿,面积较大的陆地为大陆,大洲则是对大陆及其附近的岛屿的总称;③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2.陆地地形类型与特征(填表)

3.海底地形类型与特点 (1)填图:在下图中填写海底地形类型。 (2) 4.海陆变迁

(1)六大板块:A南极洲板块,B印度洋板块,C美洲板块, D非洲板块,E太平洋板块,F亚欧板块。 (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3)两大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二、世界气温与降水 1.气温 (1) [温馨提示]7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是20°N ~30°N大陆上的沙漠地区;1月份,西伯利亚形成北半球的寒冷中心。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上。 2.降水 (1)降水的条件: ①空气饱和时,气温继续下降。

②有足够的凝结核。 ③水滴增大到能降落到地面。 (2) (3)降水的季节变化: ①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如全年多雨区、常年湿润区、全年少雨区。 ②降水季节差异较大,如夏季多雨区、冬季多雨区。 三、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1.世界的居民

(1)人口分布不均: ①人口稠密的四个地区:图中的a亚洲东部,b亚洲南部,c欧洲,d北美洲东部。 ②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热带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极地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2)人种分布: (3) 2.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1)面积位于前六位的国家: (2)人口数量:人口最多的是中国,其次是印度。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区域地理知识点——疆域与行政区划 ●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和行政区划 A 我国位于哪个的半球?北半球、东半球 B 我国所处的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 C 你能说出我国与俄罗斯、蒙古相比,地理位置的优势各是什么? 地处中低纬度,海陆兼备 1.我国的海域图(临4海,1洋) ?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从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经庙岛列岛至山东半岛北端蓬莱角的连线。 ?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西起长江口岸启东角,东至朝鲜半岛南侧济州岛西南角之间的连线。 ?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由福建东山岛南端沿台湾浅滩南侧至台湾岛南端鹅銮鼻之间的连线。 ?台湾海峡属于东海海域 2.中国的疆域 ?一、中国在世界的位置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二、我国的疆域 1、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 2、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北53°31′N临俄罗斯;南4°15′N临马来西亚; (南北跨近50度,长5500多千米) 西73°40′E临哈萨克斯坦;东:135°05′E; (东西跨60多度,长5200多千米) ?三、我国濒临的海洋 1、海域辽阔,自北向南: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2、岛屿众多:E.g 崇明岛,台湾岛,海南岛…… 3、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四、陆界和邻国 1、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万多千米,陆上有14个邻国 2、有6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 ●与我国陆地相邻的14个国家: 东:朝鲜北:俄罗斯、蒙古 西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西:阿富汗、巴基斯坦 西南:印度、尼泊尔、不丹 南:缅甸、老挝、越南 ●隔海相望的6个国家: 东:韩国、日本东南:菲律宾南: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3.中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是省、县、乡三级建制: ? ——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 ——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 ——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4.我国的现行的行政区划概况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课程是贯串于基础教育与高校地理专业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承担着地理国情教育的重任。你都知道中国地理的哪些知识点呢?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一) 1.领土四至: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主线(530N多);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上的曾母暗沙(40N附近);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1350E多);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730E附近)。 2.陆界和邻国:我国陆上国界长达2万多千米,共有14个陆上邻国(参照地图册)。 3.我国的行政区划:我国拥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4. 2005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075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6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17万人,出生率为12.40民工潮。

④人口老化。人口老化将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同时,如何解决老年人的生活、娱乐、社会福利、医疗保障等问题,使老年人都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晚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5.地形: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6、锋面雨带的移动:当锋面雨带推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时,当地为梅雨季节;推到华北、东北地区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处于伏旱季节,原因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从锋面雨带覆盖的地区看,各地的雨季是分别是:华南:5---9月,长江流域:6月中旬-----7月上和台风也是影响我国降水的因素。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二) 7、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

季节 分布特点 形成原因 冬季1月 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漠河是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00C等温线大致经过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东至秦岭淮河一线

世界地理南亚与印度重要知识点归纳

南亚与印度重要知识点归纳 1、经纬度位置:大部分在10°N---30°N之间 60°E--100°E。 2、海陆位置: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脉南侧到印度洋之间 3、板块位置: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4、南亚七国:内陆国:不丹、尼泊尔; 临海国: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 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5、三大地形区:北部:喜马拉雅山山地,地表崎岖,起伏大; 中部:印度河—恒河平原,地势平坦; 南部:德干高原、沿海是东、西高止山。高原较平坦,西部略高,东部略低。 6、三大宗教:斯里兰卡:佛教; 印度、尼泊尔:印度教; 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伊斯兰教: 7、主要城市 新德里:首都、铁路交通中心加尔各答:恒河口附近,麻纺中心,重要海港 孟买:西部沿海,最大海港和棉纺中心班加罗尔:南部,新兴工业中心 8、印度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 印度河:水文特征:流量小,含沙量大,无明显汛期,无结冰期。 恒河:水文特征:流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夏汛明显,无结冰期,含沙量大。 9、主要类型与分布 热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 热带沙漠气候:西北部印度河流域; 高原山地气候:北部喜马拉雅山脉、西北兴都库什山脉等。 10、热带季风气候典型?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南风)? 特征:终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表现:旱季是10月至次年5月,雨季是在6月至9月,旱季后期(3至5月),气温迅速升高,半岛内部可达45℃以上,5月份气温最高。 11、为什么南亚地区5月份是最热的时候 ①东北季风减弱,难以越过高大的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②太阳直射点北移,气温升高; ③降水少,晴天多,对太阳削弱少,获得太阳辐射热量多。 12、塔尔沙漠(印度沙漠)成因: ①冬季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 ②夏季风西南风无法到达; ③历史上对印度河流域的过度开发导致对森林植被的破坏 13、为什么南亚热带的范围分布纬度偏高(南亚冬季气温比同纬度气温高) 由于南亚北部有高大的山脉屏障,阻挡了北方冷空气,所以气温要比同纬度其它地区偏高。14.描述南亚地区降水的总体分布特点 南亚各地降水量差别很大,总体上从东向西逐渐减少,东北最多;德干高原从东西两侧向内陆减少,但西侧多于东侧。 15、德干高原降水少的原因 德干高原东西两侧有比较高峻的东西高止山,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水汽的深入 16.结合地形,分析乞拉朋齐降水丰富的原因

地理必修三知识框架构建

地理必修三知识框架构建 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认识区域 一、区域类型的划分 类型概念特点举例 均质区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的区域有相对清晰的边界地形区、气候区、植被区; 农业区、方言区 功能区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相关性或内在联系的区域由中心及辐射范围组成, 边界相对模糊 城市经济区、工业区、住宅 区、商业区;港口腹地等 二、区域的特征 1、整体性 2、差异性 3、开放性 三、海南岛 1、发展优势 位置优势 (1)位于华南和西南陆地国土与海洋国土的结合部。既是大西南走向世界的前沿,又是开发利用南海资源的基地。 (2)邻近香港、澳门,遥望台湾。内靠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外邻亚太经济圈中最活跃的东南亚。既有广阔的内陆腹地,又能受到华南经济圈、亚太经济圈的辐射作用。 (3)位于西太平洋环行带上,处于日本到新加坡航线的中段,直接面向东南亚,靠近国际深水航道。(4)连接亚洲和大洋州、太平洋和印度洋。是我国通往东南亚、非洲、欧洲的海上通道,海运交通位置重要。 自然地理优势 (1)四面环海,海上交通便利,利于对外交往。(2)以热带气候为主,终年高温,适宜发展高效农业。(3)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植被茂盛,生物资源丰富,不利于粮食生产,但有利于经济作物发展。(4)矿产资源种类较多,海洋生物资源、油气资源、为工矿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5)旅游资源丰富,为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 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人文地理优势 (1)政策优势:海南省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享受更多的优惠政策。(2)区位优势:邻近香港、澳门、台湾、珠江三角洲、东南亚。位于“十字路口”(3)资源优势:岛上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矿产资源丰富。 2、海南岛三个环带的产业布局 (1)重点发展海岸带 原因:海陆交界处,运输条件和经济基础较好,城市集中。 发展:建港口,发展加工业,带动城市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形成外向型经济 (2)丘陵和台地环带:重点热带农业 原因:地形平坦,气候湿热,土壤较好。 发展:蔗糖、粮食、天然橡胶、牧业和城郊型农业,为全国提供鲜活的农产品 (3) 山地丘陵带 原因:物种丰富,水源区 发展:恢复和保护热带森林植被,发展特色旅游业,发展山区特色工业。 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一、区域差异比较的内容

区域地理知识点整理.

世界地理分区和国家 东亚和日本 1、概况 位 置 在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有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五个国家 地形西部内陆多高原、山地,东部沿海和丘陵。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自西往东流入太平洋。东部沿海的海岸线曲折,沿海有许多半岛和岛屿。 气候是世界上季风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因为亚欧大陆是世界最大的大陆,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洋,由于海陆的物理性质不同,夏季陆地增温快,比海洋热,气压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夏季风;冬季陆地冷却快,比海洋冷,气压高,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冬季风。在东亚季风区内,根据气温、降水情况的不同,又分为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两种气候区 居 民 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 经济东部沿海一带气候湿润,平原较广,耕地多,人口稠密,沿海地带又有优良港口,工农业、交通、科技和对外贸易发达。西部内陆地区,高原、山地较多,气候干燥,人口较少,因草原广布而使畜产品加工工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矿产资源也在开发利用之中 2、日本 (1)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 位置是东亚的一个岛国,与我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 领土 组成 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 地形境内多山,国土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仅在沿海一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平原;海岸线曲折,多良港,神户和横滨是我国著名的海港;境内多火山、地震,富士山是日本最高峰,也是一座活火山 气候属季风气候,但海洋性特征较为明显,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比较丰富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植被全国大部分为森林覆盖 河流河流短小,但流经山地水力资源丰富(2)发达的经济和文化特点 经济特点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等工业是主要工业部门,产品大量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属"进口-加工-出口"的经济。是典型的“加工贸易型”国家。 工业分布及原因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小地区,东京、大阪、名古屋、北九州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区是主要工业区。因本国自然资源缺乏,需要从国外进口,为了便利原料的进口和产品的出口,工业大多分布在沿海优良港口地区 农业生产耕地少,人均耕地更少。农业多采用小型农业机械,发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现稻米产量已能自给。北海道附近海域因有寒暖流相汇

高考世界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考世界地理知识点总结 亚洲概述 【目标】:1.亚洲的位置、分区 2.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 3.亚洲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及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知识梳理】 一、亚洲的位置、分区: (一)位置:经纬度位置30°E——180°世界上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10°S——80°N 世界上跨纬度最多的大洲(跨寒、温、热三带) 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侧通过黑海、地中 海与大西洋相通 半球位置:主要位于东西半球的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北半球 (二)范围: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 西北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 西南以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与非洲为界 (三)分区:面积4400万平方公里,为世界第一大洲。按地理方位与自然特征分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6个地区。 二、亚洲的自然地理环境 (一)地形: 1.特征:地形复杂,中间高四周低(中部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平原分布于四周) /地表起伏大/海拔较高(平均海拔仅次于南极洲,居世界第二 位) 亚洲最高峰为珠穆朗玛峰(8844.43米),最低点为死海(﹣415米)2.主要地形区:(落实到地图上) (1)主要山脉:帕米尔高原的山结(由天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和兴都库什山交 汇) (2)8大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蒙古高原、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德干高原、 伊朗高原、 阿拉伯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 (3)7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亚);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南亚);米索不达米亚平原(西亚);西西伯利亚平原(北亚)。

(二)气候: 1.特征: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2.主要气候类型分布与成因:(看地图册29页气候分布图) 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东部: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 大陆南部: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热带季风;马来群岛---热带雨林 西部:印度半岛西北部、阿拉伯半岛---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 北部:北冰洋沿岸---苔原气候 (三)河流、湖泊 1.特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与高原,呈放射状流向海洋,内流区面积广大 2.主要河流: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注入北冰洋 中国的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 注入太平洋 东南亚的红河、湄公河、湄南河---- 注入太平洋 萨尔温江、印度河、恒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注入印度洋 3.主要湖泊:黑海、咸海、巴尔喀什湖----中亚;贝加尔湖----俄罗斯;死海----西亚 三、亚洲的人文地理特征 (一)人口:人口最多的大洲。2009年亚洲人口数是40亿,占世界人口的61%,东南亚、东亚、南亚人口稠密,亚洲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6个(中国13 亿、印度10亿、印尼、日本、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二)多样的地域文化 (三)经济发展差异: 1.日本: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2.韩国、新加坡:新兴工业国 3.西亚产油国与东南亚文莱:依靠石油资源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 4.中国、印度建立了比较完整工业体系 5.其他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较慢,水平较低抓住机遇(产业转移) 改革开放 *日本、韩国、新加坡二战之后经济快速发展原因调整结构(接受) 发展科技 改善环境(投资) 东亚、日本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疆域 一、地理位置优越 (一)地理位置: (1)从半球位置看,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处于中纬度地区;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3)从海陆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二)位置的优越性: (1)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①为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足够的热量。 ②纬度南北跨度大,使南北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2)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①面临大洋,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对外经济联系。 ②我国西部深入大陆内部,有利于发展陆上交通,加强及中亚、西亚、欧洲等的联系。 ③面临大洋,背靠大陆,有利于形成季风气候,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在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形成丰富的降水。

二、疆域辽阔: (1)陆地面积约960万平 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 大,居世界第三位。管辖的海 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陆上边界线长2.2万多千米, 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 (2)我国领土的四个端点: ①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 的黑龙江的主航道的中心线 上(53°N) ②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 (南北跨纬度约为50度,南北最大距离约为5500千米,因而冬季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南方绿意盎然。) ③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 ④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73°E)。 (东西跨经度约62°,东西相差约4个小时,东西最大距离约5000千米,因而东部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时,西部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 (3)我国的临海及岛屿:自北向南依次为: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内海:渤海、E琼州海峡;我国最大的岛屿:台湾岛。 (4)中国的陆上邻国:(14个):F朝鲜,G蒙古,H俄罗斯,I哈萨克斯坦、J吉尔吉斯斯坦、K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N印度、O尼泊尔、P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