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思考题与习题

第六章 思考题与习题
第六章 思考题与习题

第六章 思考题与习题

6.1 最小拍设计的要求是什么?在设计过程中怎样满足这些要求?它有什么局限性?

答:最小拍控制是指系统在典型输入信号(如阶跃信号、速度信号、加速度信号等)作用下,经过最少个采样周期使系统输出的稳态误差为零。最小拍控制系统也称最小拍无差系统或最小拍随动系统。显然这种系统对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的性能要求是快速性和准确性。因此,事实上最小拍控制就是一类时间最优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就是要求调节时间最短。 最少拍控制的定义:

所谓最少拍控制,就是要求闭环系统对于某种特定的输入在最少个采样周期内达到无静差的稳态,且闭环脉冲传递函数具有以下形式

式中N 是可能情况下的最小正整数。这一形式表明闭环系统的脉冲响应在N 个采样周期后变为零,输出保持不变,从而意味着系统在N 拍之内达到稳态。

最少拍系统的设计原则是:若系统广义被控对象G(z)无延迟且在z 平面单位圆上及单位圆外无零极点,要求选择闭环脉冲传递函数Ф(z),使系统在典型输入作用下,经最少采样周期后能使输出序列在各采样时刻的稳态误差为零,达到完全跟踪的目的,从而确定所需要的数字控制器的脉冲传递函数D(z)。

闭环脉冲传递函数Ф(z)的确定:

由上图可知,误差E(z)的脉冲传递函数为

典型输入函数 对应的z 变换 B(z)是不包含(1-z -1)因子的关于z -1的多项式。

根据z 变换的终值定理,系统的稳态误差为

由于B(z)没有(1-z -1)因子,因此要使稳态误差e(∞)为零,Φe (z) 必须含有(1-z -1)因子,且其幂次数不能低于q ,即

Фe (z)=1-Ф(z)=(1-z -1)Q F(z)

→Ф(z)=1-Фe (z)=1-(1-z -1)Q F(z)

式中,Q ≥q ,F(z)是关于z -1的待定系数多项式。为了使Ф(z)能够实现, F(z)中的首项应取为1,即

1212()N

N z z z z φφφ---Φ=+++L ()()()()1()()()

e E z R z Y z z z R z R z -Φ===-Φ(z)

R(z) E(z)e Φ=1

1()(1)!

q r t t q -=-1()()(1)q

B z R z z -=-1111111()lim(1)()lim(1)()()()lim(1)()(1)e z z e q

z e z E z z R z z B z z z z --→→--→∞=-=-Φ=-Φ-

F(z)=1+f 1z -1+f 2z -2+…+f p z -p

可以看出,Ф(z)具有z -1的最高幂次为N=p+Q ,这表明系统闭环响应在采样点的值经N 拍可达到稳态。

为了实现最小拍,Φe (z)中的z -1幂次须为最低。

令Q=q ,特别当P=0时,即F(z)=1时,则所得Φe (z) 既可满足准确性,又可满足快速性要求,于是:系统在采样点的输出可在最少拍 (N min =q 拍)内达到稳态,即为最少拍控制。因此最少拍控制器设计时选择Ф(z)为 Фe (z)=(1-z -1)q

Ф(z)=1-Фe (z)= 1-(1-z -1)q

最少拍控制器D(z)为

典型输入下的最少拍控制系统分析:

(1)单位阶跃输入(q=1) 输入函数r(t)=1(t),其z 变换为

由最少拍控制器设计时选择的Ф(z) =1-(1-z -1)q =z -1

可以得到 进一步求得

以上两式说明,只需一拍(一个采样周期)输出就能跟踪输入,误差为零,过渡过程结束。

(2)单位速度输入(q=2) 输入函数r(t)=t 的z 变换为

由最少拍控制器设计时选择的

Ф(z)=1-(1-z -1)q =1-(1-z -1)2=2z -1-z -2

可以得到

进一步求得 以上两式说明,只需两拍(两个采样周期)输出就能跟踪输入,达到稳态,过渡过程结束。

(3) 单位加速度输入(q=3) 单位加速度输入r(t)=(1/2)t 2 的Z 变换为

由最少拍控制器设计时选择的

Ф(z)=1-(1-z -1)3=3z -1-3z -2+z -3

可以得到 上式说明,只需三拍(三个采样周期)输出就能跟踪输入,达到稳态。

3.最少拍控制器的局限性

(1)最少拍控制器对典型输入的适应性差 对某一典型输入的响应为最少拍的控制器,对于其q

q

z z G z z z z G z D )1)(()1(1)(1)()(1)(11-----=Φ-Φ=1

1()1R z z -=-[]110121()()()()1()(1)11100e E z R z z R z z z z

z z z ----=Φ=-Φ=-=-=?+?+?+L 112311()()()1Y z R z z z z z z z -----=Φ==+++-L 1

12()(1)Tz R z z --=-[]1

12112()()()()1()(12)(1)e Tz E z R z z R z z z z Tz z -----=Φ=-Φ=-+=-234()()()234Y z R z z Tz Tz Tz ---=Φ=+++L

21113(1)()2(1)T z z R z z ---+=-2122

11()22

E z T z T z --=+Λ+++=Φ=---432)()()(z T z T z T z z R z Y 2222

162923

它典型输入不一定为最少拍! 一般来说,针对一种典型的输入函数R(z)设计,得到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Ф(z),用于次数较低的输入函数R(z)时,系统将出现较大的超调,响应时间也会增,但在采样时刻的误差为零。

反之,当一种典型的最少拍特性用于次数较高的输入函数时,输出将不能完全跟踪输入以致产生稳态误差。

由此可见,一种典型的最少拍闭环脉冲传递函数Ф(z)只适应一种特定的输入而不能适应于各种输入。

(2)最少拍控制器的可实现性问题 最少拍系统设计的物理可实现性指将来时刻的误差值,是还未得到的值,不能用来计算现在时刻的控制量。 亦即D(z)必须是物理可实现的,即当前时刻的输出只取决于当前时刻及过去时刻的输入,而与未来的输入无关。在控制算法中,不允许出现未来时刻的偏差值,这就要求数字控制器D(Z)不能有z 的正幂项,即不能含有超前环节。为使D(z)物理上可实现,Ф(z)应满足的条件是:若广义脉冲传递函数G(z)的分母比分子高N 阶,则确定Ф(z)时必须至少分母比分子高N 阶。

根据上面的分析,设计最小拍系统时,考虑到系统的稳定性和控制器的可实现性,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条件:

1) 为实现无静差调节,选择Φe(z) 时,必须针对不同的输入选择不同的形式,通式为 2) 为实现最小拍控制,F(z)应该尽可能简单,F(z)的选择要满足恒等式: Φ(z) + Φe(z) =1

3) 为保证系统的稳定性,Φe(z)的零点应包含G(z)的所有不稳定极点;

4) 为保证控制器D(z)物理上的可实现性,G(z)的所有不稳定零点和滞后因子均包含在闭环脉冲传递函数Φ(z) 中。

(3)最少拍控制的稳定性问题 只有当G(z)是稳定的(即在z 平面单位圆上和圆外没有极点),且不含有纯滞后环节时,式Ф(z)=1-(1-z-1)q 才成立。

如果G(z)不满足稳定条件,则需对设计原则作相应的限制。

原因:在Ф(z) 中,D(z)和G(z)总是成对出现的,但却不允许它们的零点、极点互相对消。这是因为,简单地利用D(z)的零点去对消G(z)中的不稳定极点,虽然从理论上可以得到一个稳定的闭环系统,但是这种稳定是建立在零极点完全对消的基础上的。当系统的参数产生漂移,或辩识的参数有误差时,这种零极点对消不可能准确实现,从而将引起闭环系统不稳定。

解决方法:在选择Ф(z)时必须加一个约束条件,这个约束条件称为稳定性条件。

6.2 系统如图6-44所示,求r(t)=t 时的最少拍系统的D(z)。

1()(1)()

Q e z z F z -Φ=-

解:(1)广义被控对象

广义被控对象零极点的分布:

圆外极点 无 ,

圆外零点 ,

延时因子

输入函数的阶次

(2)确定期望的闭环结构

取 、 为最低阶,即 、

则:

(3)根据 ,联立方程

得:

(4)确定控制器结构

(5)检验输出响应的跟踪性能

12111111110()(0.11)(0.051)10(1)(0.11)(0.051)0.76(10.035)(1 1.145)(1)(10.135)(10.018)Ts e G z Z s s s s z Z s s s z z z z z z --------??-=???++????=-??++??

++=---0i =1 1.145p =-1j =1z -1r =2p =122()(1)()e z z F z -Φ=-(1)111()()(1 1.145)()r z z z z F z ----Φ=+1()F z 2()F z 1112()F z b b z -=+12()(1)F z cz -=+121111112()(1)(1)()(1 1.145)()e z z c z z z z b b z -----?Φ=-+?Φ=++?()1()e z z Φ=-Φ121 1.180.7150.819b b c =??=-??=?121111111()(1)(10.819)()(1 1.145)(1.180.715) 1.18(1 1.145)(10.606)e z z z z z z z z z z --------?Φ=-+∴?Φ=+-=+-?()()()()e z D z G z z Φ=Φ1111111.55(10.135)(10.018)(10.606)(1)(10.035)(10.819)z z z z z z ---------=-++23412

0.2360.1270.164)()()()(1)z z z Y z z R z z ----+-=Φ=-234523450.2360.5990.7980.9970.2360.60.81z z z z z z z z --------=++++≈++++L

L

6.6 具有纯滞后补偿的控制系统如图6-12所示,采样周期T =1s ,对象为

求Smith 预估器的控制算式

解:施密斯预估控制原理:实际工程上设计Smith 预估器时,将其并联在控制器上,对上图作方框图等效变换,得到下图所示的形式。即与D(s)并接一补偿环节,用来补偿被控制对象

中的纯滞后部分。这个补偿环节称为预估器,其传递函数为 ,τ为纯滞后

时间。

则预估器的传递函数为

密斯预估器的输出可按下图计算,在此取PID 控制器前一个采样时刻的输出u(k-1)作为预估器的输入。为了实现滞后环节,在内存中设置N 个单元作为存放信号m(k)的历史数据,存储单元的个数N 由下式决定:

N=τ/T (取整) 式中:τ ——纯滞后时间; T ——采样周期。

图中,u(k-1)是PID 数字控制器上一个采样(控制)周期的输出, y τ(k) 是施密斯预估器的输出。从图中可知,必须先计算传递函数G(s)的输出后,才能计算预估器的输出 (k) 。

221()1

s s G s e e s --=+()

y k τ)1)((s P e s G τ--21()()(1)(1)1s s G s G s e e s

ττ--=-=-+()()()

y k m k m k N τ=--s e τ-+-()y k τu(k-1)m(k)()G s 00()()() ()()()1Ts M s K m t G s T m t Ku t T U s e T s dt

-==+=-+,0()(1)()(1) ()(1)(1)m k m k T m k Ku k m k am k bu k T --+=-=-+-,00()()()

y k m k m k N τ=--[]()(1)(1)(1)y k ay k b u k u k N τ

τ=-+----

也可预估器的传递函数 直接求得

在本题中,对象为

τ=2 T 0=1s K =1

T =1s ——采样周期。

所以,Smith 预估器的传递函数为

其输出表达式为

其中00/()1/2a T T T =+=

(1)1(11/2)1/2b K a =-=-=

N=τ/T =2/1=2

6.9 简述PID 串级控制原理。

答:串级控制是在单回路PID 控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控制技术。当PID 控制应用于单回路控制一个被控量时,其控制结构简单,控制参数易于整定。

但是,当系统中同时有几个因素影响同一个被控量时,如果只控制其中一个因素,将难以满足系统的控制性能。串级控制针对上述情况,在原控制回路中,增加一个或几个控制内回路,用以控制可能引起被控量变化的其它因素,从而有效地抑制了被控对象的时滞特性,提高了系统动态响应的快速性。

如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如果煤气压力恒定,则只需根据温度的偏差量进行温度控制即可,但实际控制中,由于煤气压力的变化,会使得进入加热炉的实际煤气发生变化,不能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因此,在进行阀门开度控制时,根据实时检测的煤气流量变化,修正阀门开度的控制量,可较好解决控制的效果。

[]()(1)(1)(1)y k ay k b u k u k N τ

τ=-+----0()(1)()(1)()1NTs s Ts Y s K e G s e U s e T s ττ----=-=+0()()(1)(1)1s s K G s G s e e T s τττ--=-=-+221()1s s G s e e s --=+21()()(1)(1)1s s G s G s e e s ττ--=-=-+[]

()(1)(1)(1)y k ay k b u k u k N ττ=-+----[]

()1/2(1)1/2(1)(3)y k y k u k u k ττ=-+---

即主回路进行温度控制,副回路进行流量的阀门开度修正,形成串级控制。图中主控制器D1(s)和副回路控制器D2(s)分别表示温度调节器TC和流量调节器FC的传递函数。

串级控制系统中,副回路给系统带来了一系列的优点:

①串级控制较单回路控制系统有更强的抑制扰动的能力,把主要的扰动放在副回路内;

②采用串级控制可以克服对象纯滞后的影响,改善系统的控制性能;

③副控回路是随动系统,能够适应操作条件和负荷的变化,自动改变副控调节器的给定值。

主、副控制器的选型:

对于主控制器,为了减少稳态误差,提高控制精度,应具有积分控制,为了使系统反应灵敏,动作迅速,应加入比例控制,因此主控制器应具有PI控制规律(PID/PI);

对于副控制器,通常可以选用比例控制,当副控制器的比例系数不能太大时,则应加入积分控制,即采用PI控制规律,副回路较少采用PID控制规律

6.10 前馈控制完全补偿的条件是什么?前馈与反馈相结合有什么好处?

答:按偏差的反馈控制能够产生作用的前提是,被控量必须偏离设定值。就是说,在干扰作用下,生产过程的被控量,必然是先偏离设定值,然后通过对偏差进行控制,以抵消干扰的影响。如果干扰不断增加,则系统总是跟在干扰作用之后波动,特别是系统滞后严重时波动就更为严重。

前馈控制则是按扰动量进行控制的,当系统出现扰动时,前馈控制就按扰动量直接产生校正作用,以抵消扰动的影响。这是一种开环控制形式,在控制算法和参数选择合适的情况下,可以达到很高的精度。

前馈控制的结构和原理

Gn(s)是被控对象扰动通道的传递函数;

Dn(s)是前馈控制器的传递函数;

G(s)是被控对象控制通道的传递函数;

n,u,y分别为扰动量、控制量、被控量。

若要使前馈作用完全补偿扰动作用,则应使扰动引起的被控量变化为零,即Y(s)=0;

假定u1=0,则有Y(s)=Y1(s)+Y2(s)=〔Dn(s)G(s)+Gn(s)〕N(s)

由Y(s)=0得到:Dn(s)G(s)+Gn(s)=0 由此可得前馈控制器的传递函数为前馈-反馈控制结构

() ()

()

n

n

G s D s

G s

=-

因为前馈控制是一个开环系统,所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很少单独采用前馈控制的方案,通常采用前馈和反馈控制相结合的方案。

采用前馈与反馈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结构,既能发挥前馈控制对扰动的补偿作用,又能保留反馈控制对偏差的控制作用。

图6-20给出了前馈-反馈控制结构,由图可知,前馈-反馈控制结构图是在反馈控制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扰动的前馈控制,由于完全补偿的条件未变,因此仍有

6.11 试画出计算机前馈-串级控制系统的框图。

答:前馈-串级控制结构,如图6-21所示。图中 D1(s)、 D2(s)分别为主、副控制器的传递函数; G1(s) 、 G2(s)分别为主、副对象。

6.12 前馈控制结构如图6-19,设被控对象的干扰通道和控制通道的传递函数分别为

采样周期T=1s 。试推导完全补偿前馈控制器 输出 解:

令 则

可得前馈控制器的微分方程 设纯滞后时间τ是采样周期T 的整数倍,即 ,对上式离散化可得到差分方程 41()91s n G s e s -=+21()301s G s e s -=+()n D z ()

n u k ()()/()n n D s G s G s =-()()n

n G s D s =-12

τττ=-122211()()1/()()()1/s n n n U s G s K T s T D s e N s G s K T s T τ-+==-=-?+121212()1()1()()n n du t K T dn t u t n t dt T K T dt T ττ??-+=-+-????mT τ=11()(1)()(1)

n n m m u k Au k B n k m B n k m +=-+-+--

对D n (s)进行离散化处理D n (z)

再对此进行Z 反变换,即可的u n (k)差分方程; 也可先求差分方程,再进行Z 变换的D n (z)

在本题只中:K1=1,T1=9, ;K2=1,T2=30, ;T=1 则 ,

111T A T T =+1221()()m f T T T B K T T T +=+12121()m K T B K T T +=+11

212112111

12121212111/()()|11/()()m n n z s T m m z T K T T D z D s e z K T T T

K T T z K T z K T T K T z -----=-----+==-?-+-++=+-12422τττ=-=-=14τ=22τ=/2/12m T τ===11212121212212311()()()1(301)13031301(91)19109m m n K T T z K T z D z K T T K T z z z z z z z ------------++=+--++?-+==+-?-111991910T A T T ===++12121

2212121()()()()1(130)311(19)10

m f T T T K T T T T B K T T T K T T T T ++==-++?+=-=-?+12121130303()1(19)10m K T B K T T +?====++11()(1)()(1)931(1)(2)3(3)1010n n m m n u k A u k B n k m B n k m u k n k n k +=-+-+--=---+-

中国近代史题库第六章

1[单选题] 1945年8月,毛泽东发表的号召对日本侵略者实行全国规模反攻的文章是 ?A.《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 ?B.《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C.《论持久战》 ?D.《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参考答案:D 2[单选题] 1945年4月,包括中国解放区代表董必武在内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了 ?A.《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联合国制宪会议 参考答案:D 3[单选题] 整风运动中最主要的任务是 ?A.反对主观主义 ?B.反对宗派主义 ?C.反对官僚主义 ?D.反对党八股 参考答案:A 4[单选题] 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对“实事求是”这个成语做了新的解释.他认为,“是”主要是指 ?A.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务 ?B.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C.我们去研究 ?D.理论联系实际 参考答案:B 5[单选题]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用这副对联形象地讽刺了 ?A.主观主义的学风 ?B.宗派主义的党风 ?C.党八股的文风 ?D.官僚主义的作风 参考答案:A

6[单选题] “我们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为人民利益服务的。”这段话所反映的思想观点是 ?A.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参考答案:A 7[单选题] 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的标志是 ?A.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 ?B.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 ?C.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 ?D.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概括 参考答案:C 8[单选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是 ?A.没收地主阶级土地 ? B.征收富农多余财产 ?C.消灭富农 ?D.减租减息 参考答案:D 9[单选题] 1940年,毛泽东发表的比较完整地阐明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政策,为各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指明了方向的文章是 ?A.《论联合政府》 ?B.《新民主主义论》 ?C.《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D.《论人民民主专政》 参考答案:B 10[单选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顽固势力是指 ?A.民族资产阶级 ?B.城市小资产阶级 ?C.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 ?D.地方实力派 参考答案:C

大学无机化学第六章试题及答案

第六章化学键理论 本章总目标: 1:掌握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的区别; 2: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分子结构和键参数的关系; 3:重点掌握路易斯理论、价电子对互斥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以及分子轨道理论。 4:熟悉几种分子间作用力。 各小节目标: 第一节:离子键理论 1:掌握离子键的形成、性质和强度,学会从离子的电荷、电子构型和半径三个方面案例讨论离子的特征。 2:了解离子晶体的特征及几种简单离子晶体的晶体结构,初步学习从离子的电荷、电子构象和半径三个方面来分析离子晶体的空间构型。 第二节:共价键理论 1;掌握路易斯理论。 2:理解共价键的形成和本质。掌握价键理论的三个基本要点和共价键的类型。3:理解并掌握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要点并学会用此理论来判断共价分子的结构,并会用杂化轨道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来解释分子的构型。 第三节:金属键理论 了解金属键的能带理论和三种常见的金属晶格。 第四节:分子间作用力 1:了解分子极性的判断和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以及氢键这种次级键的形成原因。 2;初步掌握离子极化作用及其强度影响因素以及此作用对化合物结构及性质的影响。 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化合物含有极性共价键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KClO 3 B.Na 2 O 2 C. Na 2 O D.KI 2.下列分子或离子中键能最大的是()

A. O 2 B.O 2 - C. O 2 2+ D. O 2 2- 3. 下列化合物共价性最强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LiI B.CsI C. BeI 2 D.MgI 2 4.极化能力最强的离子应具有的特性是() A.离子电荷高,离子半径大 B.离子电荷高,离子半径小 C.离子电荷低,离子半径小 D.离子电荷低,离子半径大 5. 下列化合物中,键的极性最弱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FeCl 3 B.AlCl 3 C. SiCl 4 D.PCl 5 6.对下列各组稳定性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A.O 2+>O 2 2- B. O 2 ->O 2 C. NO+>NO D. OF->OF 7. 下列化合物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H 2O 2 B.NaCO 3 C. Na 2 O 2 D.KO 3 8.下列各对物质中,是等电子体的为() A.O 22-和O 3 B. C和B+ C. He和Li D. N 2 和CO 9. 中心原子采取sp2杂化的分子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NH 3 B.BCl 3 C. PCl 3 D.H 2 O 10.下列分子中含有两个不同键长的是() A .CO 2 B.SO 3 C. SF 4 D.XeF 4 11. 下列分子或离子中,不含有孤电子对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 H 2O B. H 3 O+ C. NH 3 D. NH 4 + 12.氨比甲烷易溶于水,其原因是() A.相对分子质量的差别 B.密度的差别 C. 氢键 D.熔点的差别 13. 下列分子属于极性分子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 CCl 4 B.CH 3 OCH 3 C. BCl 3 D. PCl 5 14.下列哪一种物质只需克服色散力就能使之沸腾( ) A.HCl B.CH 3Cl https://www.360docs.net/doc/c615576665.html,l 4 D.NH 3 15. 下列分子中,中心原子采取等性杂化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第六章思考题答案

第六章思考题答案 1.矩阵位移法和典型方程位移法有何异同? 答:两者基本思路和原理是相同的,都是以位移为未知量,通过“一拆一合”进行求解。所谓“一拆”是指将结构设法拆成具有已知“位移-力关系”的单元,便于各单元在发生位移和所给定荷载时的受力分析——单元分析。所谓“一合”是指将经单元分析的各单元重新组装成结构,在满足位移协调和结点平衡的条件下消除与原结构间的差别,获得求解位移未知量的位移法方程——整体分析。求得位移以后,利用已知的单元“位移-力关系”解决结构受力等计算问题。 不同点在于,矩阵位移法分析过程以矩阵方程形式来书写和讨论,分析过程统一简洁、便于编制程序用计算机求解大量未知数。从编写程序等方面考虑,一般考虑轴向变形。(典型方程)位移法是一种手算方法,未知量多了手算很困难,因此一般不考虑轴向变形。 2.何谓单元刚度矩阵e k ,其元素ij k 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单元产生单元杆端位移e δ时,将单元杆端位移e δ和所需施加的单元杆端力e F 联系起来的联系矩阵称为单元刚度矩阵e k 。其元素ij k 的物理意义是:仅当产生单元j δ=1杆端位移时,在i 处所需施加的单元杆端力i F =ij k 。 3.为什么要进行坐标转换?什么时候可以不进行坐标转换? 答:一般来说组成结构的各单元方位可能不全相同,单元刚度方程是针对固接于单元的局部坐标建立的,因此为了组装成整体,需要将杆端位移和杆端力转换到统一的整体坐标内,以便建立位移协调和结点平衡的条件。正因如此,所以凡组成结构的单元方位均相同时,就不需要进行坐标转换了。 4.何谓定位向量?试述如何将单元刚度元素和等效结点荷载按定位向量进行组装? 答:在结构离散化时,将结点位移进行统一编码,在此条件下,由单元两端结点号确定其相应位移编码,按局部坐标下杆端顺序将位移编码排列而成的向量,称为定位向量。 按定位向量进行组装的规则如下:整体坐标下的单元刚度矩阵元素ij k ,假设单元局部位移码 i ,j 所对应的定位向量元素分别为 r ,s (设定位向量第 i 个元素为 r ,第j 个元素为s )则将ij k 送整体刚度矩阵的rs K 元素位置进行累加。将整体坐标单元等效结点荷载元素i F E ,送综合等效结点荷载矩阵r P 位置进行累加。如果将被约束(无位移)的位移码编为零,当定位向量对应元素为零时,相应元素不参加集装,这就是先处理定位向量集装方法。 5.如何求单元等效结点荷载?等效的含义是什么? 答:与位移法一样,在单元杆端无位移的情况下根据所作用的荷载由载常数确定固端内力,然后将固端内力反向即可得到单元局部坐标下的等效结点荷载,再根据单元的方位将局部坐标下的量向整体坐标上投影,即可得到整体坐标下的等效结点荷载。 所谓等效是指在此荷载下引起的结点位移,与原荷载作用下的结点位移相同。 6.当结构具有弹性支撑或已知支座位移时应如何处理? 答:设结点整体位移编码 r 所对应的“方向”有弹性支座,其对应的(广义)刚度为r k ,则只需将r k 送整体刚度矩阵rr K 位置进行累加即可。 设结点整体位移编码r 所对应的“方向”有已知支座位移0 r δ,当采用乘大数法进行边界条件处理时,将整体刚度矩阵元素rr K 乘以大数N ,将综合等效结点荷载矩阵元素r P 换

智慧树知到《中国近代史纲要》章节测试答案

对应章节第一章 1.【单选题】()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A. 日本 B. 俄国 C. 美国 D. 英国 正确答案:俄国 2.【单和鼠 B. 牛和猪 C. 马和选题】 2009年法国佳士得拍卖行拍卖了()兽首 A. 兔羊 D. 鸡和鼠 正确答案:兔和鼠 3.【多选题】中国人民粉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原因()? A. 帝国主义太弱 B. 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C.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 D. 帝国主义寻找到新的目标 正确答案: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 4.【判断题】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对

5.【判断题】甲午战争后,魏源翻译了《天演论》。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错 对应章节第二章 1.【单选题】洪秀全看到了一本介绍基督教的书叫() A. 《盛世危言》 B. 《劝世良言》 C. 《资政新篇》 D. 《天朝田亩制度》 正确答案:《劝世良言》 2.【单选题】洋务运动中最早兴办的军工企业是() A. 汉阳铁厂 B. 轮船招商局 C. 安庆军械所 D. 福州船政局 正确答案:安庆军械所 3.【多选题】北洋水师全军覆灭的原因() A. 军事实力不如日本 B. 经济动员力不如日本 C. 社会动员力不如日本 D. 轻敌所致

正确答案:军事实力不如日本###经济动员力不如日本###社会动员力不如日本 4.【判断题】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京张铁路。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错 5.【判断题】百日维新共进行了100天。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错 对应章节第三章 1.【单选题】孙中山先生创立的第一个革命团体是()。 A. 同盟会 B. 光复会 C. 华兴会 D. 兴中会 正确答案:兴中会 2.【单选题】“三民主义”学说中,民权主义对应的是()。 A. 创立民国 B. 驱除鞑虏 C. 恢复中华 D. 平均地权 正确答案:创立民国

第六章 思考题与习题

第六章 思考题与习题 6.1 最小拍设计的要求是什么?在设计过程中怎样满足这些要求?它有什么局限性? 答:最小拍控制是指系统在典型输入信号(如阶跃信号、速度信号、加速度信号等)作用下,经过最少个采样周期使系统输出的稳态误差为零。最小拍控制系统也称最小拍无差系统或最小拍随动系统。显然这种系统对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的性能要求是快速性和准确性。因此,事实上最小拍控制就是一类时间最优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就是要求调节时间最短。 最少拍控制的定义: 所谓最少拍控制,就是要求闭环系统对于某种特定的输入在最少个采样周期内达到无静差的稳态,且闭环脉冲传递函数具有以下形式 式中N 是可能情况下的最小正整数。这一形式表明闭环系统的脉冲响应在N 个采样周期后变为零,输出保持不变,从而意味着系统在N 拍之内达到稳态。 最少拍系统的设计原则是:若系统广义被控对象G(z)无延迟且在z 平面单位圆上及单位圆外无零极点,要求选择闭环脉冲传递函数Ф(z),使系统在典型输入作用下,经最少采样周期后能使输出序列在各采样时刻的稳态误差为零,达到完全跟踪的目的,从而确定所需要的数字控制器的脉冲传递函数D(z)。 闭环脉冲传递函数Ф(z)的确定: 由上图可知,误差E(z)的脉冲传递函数为 典型输入函数 对应的z 变换 B(z)是不包含(1-z -1)因子的关于z -1的多项式。 根据z 变换的终值定理,系统的稳态误差为 由于B(z)没有(1-z -1)因子,因此要使稳态误差e(∞)为零,Φe (z) 必须含有(1-z -1)因子,且其幂次数不能低于q ,即 Фe (z)=1-Ф(z)=(1-z -1)Q F(z) →Ф(z)=1-Фe (z)=1-(1-z -1)Q F(z) 式中,Q ≥q ,F(z)是关于z -1的待定系数多项式。为了使Ф(z)能够实现, F(z)中的首项应取为1,即 1212()N N z z z z φφφ---Φ=+++ ()()()()1()()() e E z R z Y z z z R z R z -Φ===-Φ(z) R(z) E(z)e Φ=1 1()(1)! q r t t q -=-1()()(1)q B z R z z -=-1111111()lim(1)()lim(1)()()()lim(1)()(1)e z z e q z e z E z z R z z B z z z z --→→--→∞=-=-Φ=-Φ-

6.微观第六章 思考题答案详解

第六章思考题详解 一、思考题A 单项选择题 1.1B, 1.2C, 1.3A, 1.4A , 1.5C, 1.6B, 1.7C, 1.8C, 1.9A, 1.10B, 二、思考题B 多项选择题 2.11ABC, 2.12BD, 2.13ABC, 2.14ABCD, 2.15CDE , 判断题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2.23√, 问答题 2.24一个市场堪称完全竞争市场,必须具备下列四个条件: (1)无数的买者与卖者 如果市场上有无数的商品需求者和供给者,那么他们中的每一个人的购买份额和销售份额相对于整个市场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的消费决策和供给决策都不会对整个商品市场的价格水平产生任何影响。他们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市场价格的决定者,对市场价格没有任何的控制力。 (2)产品同质 即同一行业中的每一个企业生产的产品都是完全无差别的。因此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哪一家的商品都是一样的,如果有一个企业提价,那么它的商品

就会完全卖不出去。单个企业总是可以按照由整个市场决定的价格实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相对来说很小的销售份额。 (3)资源完全流动性 即企业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都是完全自由的,不存在任何障碍,所有的资源都可以在各个行业之间自由流动。企业总是可以及时地进入有利可图的行业,及时退出亏损的行业。 (4)市场信息完全 即市场中的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掌握与自己的经济决策有关的商品和市场的全部信息。他们可以根据这些完全信息确定自己的最优购买量和最优生产量,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上述几个市场特征或条件决定了企业没有必要采取一些竞争策略,因为完全竞争企业是价格接受者,它能按市场价格卖出任何数量的产品。 而本题中,各企业进行广告宣传的目的在于说明产品的特征,向消费者传递一种信息、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或进行产品外观设计等,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影响和诱导消费者去购买其产品,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市场份额。所以,家电行业不能被认为是完全竞争行业。 计算题 2.25(1)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条件为P=MC,其中企业的边际成本为: 2 =-+ MC Q Q 0.3630 把边际成本、市场价格带入均衡条件可以得到: 2 -+ Q Q 0.3630=120 Q=30。 求解上述方程可以得到: 利润 32 p=-=???=。 12030(0.13033020)2680 PQ STC

中国近代史习题(答案) 第六章

第六章 一、单选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标志C A七七事变的爆发 B红军改编 C国民党中央通讯社播发《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D西安事变 2、抗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A A七七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 C国民党中央通讯社播发《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3、抗战转入相持阶段是在何时?A A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 B徐州会战后 C淞沪会战后 D忻口会战后 4、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政权的民主建设主要体现为B A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B实行“三三制”原则 C开展整风运动 D推行精兵简政政策 5、1938 年 10 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改变了侵华战略方针,这是因为A A 日军战线太长,兵力与财力不足 B英美等国政府支援中国抗战 C国民政府在抗日问题上出现动摇 D汪精卫成立了效忠日本的伪政权 6、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创造的理论成果,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的会议是C A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B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7、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 C A中共二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中共七大 8、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 A都有共同的政治纲领 B均采取党内合作方式 C全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皆有各阶级阶层广泛参加 9、20世纪20年代,日本关东军主任作战参谋石原莞尔提出:“满蒙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唯一的生存途径。”通过下列哪一事变,这个荒谬的看法变成了关东军的侵略行径?A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10、下列哪一项不是日本侵略中国的事件?C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福建事变 D华北事变 11、抗日战争中李宗仁等部国民党军在哪一次战役取得大捷?C A.忻口战役 B.徐州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武汉会战 12、在凇沪会战中率孤军据守四行仓库英勇抗战的爱国军人是C A.佟麟阁 B.赵登禹 C.谢晋元 D.张自忠 13、抗战后期国民党军队在哪一次战役再次大溃败?D A.桂南战役 B.枣宜会战 C.长沙会战 D.豫湘桂战役 14、全民族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B A台儿庄战役 B平型关战役 C夜袭阳明堡战役 D百团大战 15、国民党军队在皖南事变中袭击了共产党领导的哪一支抗日武装?B A八路军 B新四军 C东北抗日联军 D华南抗日游击队 二、多选

第六章试题答案

1.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分析阶段产生的系统分析说明书,既是后续各阶段开发工作的依据,也是衡量一个物流信息系统优劣的依据。P98 2. 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就是要实现目标系统的物理模型,即建立一个物理系统。物理模型是由系统的逻辑模型经过实例化得来的。物理模型用来描述系统“怎么做”的问题,逻辑模型则用来描述系统“做什么”的问题。P99 3.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详细调查的对象是现行系统(包括手工系统和已采用计算机的管理信息系统),目的在于完整掌握现行系统的现状,发现问题和薄弱环节,收集资料,为下一步的系统化分析和提出新系统的逻辑设计做好准备。P101 4.在进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详细调查时,经常需要收集各业务部门业务中所使用的计划、原始凭证、单据和报表的格式。P102 5.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详细调查方法之一,访问访问是指系统分析人员通过提问的方式与用户交谈,是系统详细调查的主要方式。访问时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出问题。(1)输出方面; (2)处理方面;(3)输入方面;(4)数据存储方面。P103 6.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详细调查经常需要召开调查会,它常由开发人员主持,请各业务部门介绍各部门主要的工作阶段、工作流程、管理模式等,开发人员也可以介绍计算机在辅助管理方面所能发挥的优点,通过讨论,使信息系统分析员的理解和用户的需求达成一致。P103 7.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详细调查采用的调查表设计有两种自由式问卷和选择式问卷。P103 8.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详细调查结果的表示工具有以下几种:(1)组织结构图;(2)业务流程图;(3)数据流程图;(4) U /C 矩阵;(5)数据字典。P103 9.企业组织结构中不同部门及其权责的划分,反映了组织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称为部门结构。P104 10. 企业组织结构中不同层次及其责权的划分,反映了组织机构之间的上下级或领导隶属关系,称为层次结构。P104 11. 物流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从横向看可划分为若干不同部门,从担负商品流通职能的共性出发,物流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基本分为业务经营部门、职能管理部门和行政事务部门。P104 12. 对业务流程进行描述可以使用业务流程图(Transaction Flow Diagram ,TFD)这个图形工具,它用一些规定的符号和连线来表达某个具体业务处理过程。业务流程图是在业务功能的基础上将其细化,利用系统调查的资料,用完整的图形将业务处理过程中的所有处理步骤串联起来。P108 13. 使用5种基本符号,系统分析员按照业务的实际处理步骤和过程完成业务流程图的绘制, 200 年 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27324 物流信息系统 第6章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分析 一、填空题(每1分,共20分)

模拟电路第六章课后习题复习资料

第六章习题与思考题 ◆◆习题6-1在图P6-1所示的的各放大电路中,试说明存在哪些反馈支路,并判断哪些是负反馈,哪些是正反馈;哪些是直流反馈,哪些是交流反馈。如为交流反馈,试分析反馈的组态。假设各电路中电容的容抗可以忽略。 ◆◆习题6-3 在图P6-1所示的各电路中,试说明哪些反馈能够稳定输出电压,哪些能够稳定输出电流,哪些能够提高输入电阻,哪些能够降低输出电阻。 解: (a) ① R e1引入第一级的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工作电流,提高输入电阻,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② R e2和Ce也引入第一级的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③ R e3引入第二级的交直流负反馈,交流电压串联负反馈可稳定输出电压,提高本级的输入电阻,降低输出电阻,而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④ R F和C F引入级间(整体)交流电压串联正反馈,故总体来说不能稳定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 (b) ① R e1引入第一级的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工作电流,提高输入电阻,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② R e2和Ce引入第二级的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③ R e3引入第三级的交直流负反馈,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可稳定输出电流,提高本级的输入电阻,提高输出电阻,而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④ R F引入级间(整体)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可稳定输出电流,提高输出电阻,提高输入电阻,而直流负反馈可稳定

各级静态工作点。 (c) ① R e1引入第二级的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工作电流,提高本级输入电阻,提高输出电阻,而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② R e2和Ce引入第二级的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③ R F引入级间(整体)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流并联负反馈可稳定输出电流,提高输出电阻,降低输入电阻,而直流负反馈可稳定各级静态工作点。 (d) ① R e1引入第一级的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工作电流,提高输入电阻,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② R F引入级间(整体)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压并联负反馈可稳定输出电压,提高输出电阻,降低输入电阻,而直流负反馈可稳定各级静态工作点。(e) ① R e1引入第二级的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工作电流,提高本级输入电阻,提高输出电阻,而直流负反馈可稳定本级的静态工作点;② R F引入级间(整体)交直流负反馈,其中交流电压串联负反馈可稳定输出电压,提高输出电阻,降低输入电阻,而直流负反馈可稳定各级静态工作点。 (f) 本电路是在射极输出器的基础上,再从VT的发射极通过电容C3引导回一个交流电压并联正反馈。射极输出器本身为电压串联负反馈,具有稳定输出电压,提高输入电阻,降低输出电阻的作用。但若不接电容C3,其输入电阻因受基极偏置电阻的影响,其值只能接近于Ri=Rb+(R1//R2)。现由C3引回一个电压并联正反馈,由于射极输出器的电压放大倍数接近于1,即VT发射极和基极的交流电位接近相等,则电阻R b两端的交流压降很小,故流过Rb的交流电流也很小,因而大大提高了电路的输入电阻。这种将输出电压通过电容引回到输入回路以提高输入电阻的措施为“自举”。 此二题属于基本概念题,意图是判断分立元件放大电路中反馈的类型和作用。

近代史纲要习题第六章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单项选择题 1.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中国( )市郊柳条湖爆破铁路,制造借口向中国军队进攻。“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迅即侵占我国东北三省。 A.沈阳 B.长春 C.大连 D.旅顺 2.1932年1月28日,日军向上海闸北中国驻军进攻,中国爱国将领蒋光鼐、蔡廷锴率领( )奋起抵抗,发动了一二八淞沪抗战。 A.第二十九军 B.第十九路军 C.第二十六路军 D.第二十五军 3.1933年5月,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在( )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并谋求同共产党合作。 A.绥远 B.张家口 C.石家庄 D.通化 4.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 ),呼吁一致抗日。 A.《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B.《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 C.《停战议和一致抗日》 D.《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 5.全国抗战初期,国共合作最典型的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6.在惨绝人寰、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中,日军共杀害了约( )中国军民。 A.10万以上 B.30万以上 C.5万 D.50万以上 7.百团大战的直接指挥者是( )。 A.毛泽东 B.朱德 C.彭德怀 D.贺龙 8.1938年初,国民政府改组军事委员会,下设政治部,()被聘请担任政治部副部长 A.叶剑英 B.叶挺 C.王若飞 D.周恩来 9.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 )一文。该文从战略高度,论述了抗日游击战争的地位、作用,以及在抗日游击战争中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与正规战争相配合、建立根据地、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向运动战发展、正确的指挥关系等一系列具体的战略问题。 A.《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B.《论抗日游击战争》 C.《论持久战》 D.《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第六章题库2答案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1937年7月7日,发生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D选项正确。 2.【答案】A【解析】1931年9月18日深夜,日本关东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日本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阶段由此开始。A选项正确。 3.【答案】B【解析】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洛川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瓦窑堡会议,提出了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B选项正确。 4.【答案】C【解析】1936年5月,宋庆龄等爱国民主人士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是第三党的名称,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于1932年,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成立于1934年。C选项正确。 5.【答案】A【解析】193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了“反蒋抗日”的口号,第一次公开把蒋介石作为联合的对象。A选项正确。 6.【答案】D【解析】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D选项正确。 7.【答案】C【解析】《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是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上毛泽东作的报告;《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是洛川会议制定的。C选项正确。 8.【答案】B【解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标志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B选项正确。 9.【答案】C【解析】国民党的内外政策在中国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发生了某些变化;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在会议文件上第一次写上了“抗日”的字样,标志着国民党内外政策转向和平、抗日;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国民党六全大会召开于1945年6月,抗战即将结束。C选项正确。 10.【答案】D【解析】国民党没有实行过积极防御;持久战是毛泽东提出的,是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基本方针;国民党在战略防御阶段没采用运动战,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D选项正确。 11.【答案】C【解析】淞沪战役、忻口战役、武汉战役等战役都失败了;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取得了大捷。C选项正确。 12.【答案】D【解析】中国人民在九一八事变后开始了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卢沟桥事变是中国全国性抗战的开始。D选项正确。 13.【答案】B【解析】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标志着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B选项正确。 14.【答案】D【解析】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中共瓦窑堡会议提出了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洛川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D选项正确。 15.【答案】B【解析】抓住“第一次”这个关键词,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性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台儿庄战役的时间晚;淞沪会战以国民党战败结束;长沙会战总共三次,有胜有败。B选项正确。 16.【答案】B【解析】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瓦窑堡会议提出了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洛川会议提出了关于抗日的基本主张;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明确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命题。

6第六章-思考题

1、如图6-9所示,一根弹簧吊着一个接地的不带电金属球。如果在金属球的下方放置一点电荷为q ,则金属球会怎样移动?移动的方向与点电荷的正负有关吗? 【答案:向下移动;无关】 详解:由于金属球的下端会感应出与q 异号的电荷,在q 的电场力的作用下,金属球将向下移动。 不论q 带正电荷还是带负电荷,金属球都会向下移动,即金属球移动的方向与点电荷q 的正负无关。 2、如图6-10所示,在一块无限大的均匀带电平面M 附近放置一块与它平行的、具有一定厚度的无限大平面导体板N 。已知M 上的电荷面密度为+ ,则在导体板N 的两个表面A 和B 上的感生电荷面密度分别为多少? 【答案:2 σ σ- =A ;2 σ σ= B 】 详解:由电荷守恒定律得 0=+B A σσ 由于在导体板N 内的任一场强等于零,因此 02220 00=+-εσ εσεσB A 通过以上两式解得 2 σ σ- =A 2 σ σ= B 3、半径分别为a 和b 的两个带电金属球相距很远,如果用一根细长导线将两球连接起来,在忽略导线影响的情况下,两个金属球表面的电荷面密度之比等于多少? 【答案:a b :】 详解:对半径为R 的均匀带电金属球,设无限远处为零电势参考点,其表面上的电荷面密度为,则其电势为 q 图6-9 图6-10 M N A B +σ

020π4π4π4εσεσεR R R R Q U = ==

在本题中,将两个带电金属球用一根细长导线连接起来,当达到静电平衡时它们的电势相等,即 εσεσb a b a = 因此两个金属球表面的电荷面密度之比为 a b b a =σσ 4、一个不带电的导体球壳内有一个点电荷+q ,它与球壳内壁不接触。如果将该球壳与地面接触一下后,再将点电荷+q 取走,则球壳带的电荷为多少?电场分布在什么范围? 【答案:-q ;球壳外的整个空间】 详解:将导体球壳与地面接触一下后,导体球壳的电势为零。设球壳表面均匀带有电荷 Q ,由电势叠加原理得球壳表面的电势为 0π4π400=+R Q R q εε 即球壳表面带有的电荷Q =-q ,即使将点电荷+q 取走,球壳带的电荷也不会改变。 将点电荷+q 取走后,球壳表面的电荷-q 产生的电场分布在球壳外的整个空间,球壳内的场强等于零。 5、如图6-11所示,两块很大的具有一定厚度的导体平板平行放置,面积都是S ,带电荷分别为q 和Q 。在不考虑边缘效应的情况下,则a 、b 、c 、d 四个表面上的电荷面密度分别为多少? 【答案:S Q q a 2+= σ;S Q q b 2-=σ;S q Q c 2-=σ;S Q q d 2+=σ】 详解:设四个表面上的电荷面密度分别为a 、 b 、 c 、 d , 对两块导体平板分别应用电荷守恒定律得 q S S b a =+σσ Q S S d c =+σσ 当两块导体达到静电平衡时,它们内部任一点的场强等于零。即 022220 000=---εσεσεσεσd c b a q Q a c 图6-11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六章的答案

1、如何评价中国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国民党和国民政府根据战争发展需要,建立战时体制。中国政府最高统帅部提出了“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正面战场总体战略。 第二,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队爱国将士在华北、华东战场上都表现出了空前的民族义愤和抗战热情。 第三,全面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打破了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速战速决”战略企图、并一定程度地消耗了日军的兵力和战争资源,以巨大的牺牲将抗日战争拉入了战略相持阶段。但由于国民党最高当局的错误指导,实行了片面抗战的路线,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致使正面战场的战役几乎都以退却和失败而结束,在短时间内丧失了大片国土。 第四,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之后,正面战场的地位逐步下降到次要位置。在日本的政治诱降下,国民党集团内部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公开投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集团虽然表示要抗战到底,但也表现出妥协、倒退的倾向。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国民党的内外政策发生重大转变,由抗日战争初期的积极抗战,转向消极抗战,积极反共。进入相持阶段后,虽然国民党的抗战政策有所动摇,但仍在坚持抗战。国民党的抗战损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不仅从中国战场上来看,起到了打击敌人的作用,而且,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角度看,也有力的牵制了日军。 第五,为了支撑中国战场的持久抗战,国民政府在坚持正面战场作战的同时,以内迁工厂为龙头,在西南、西北地区开展了战时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建设。在政府主导的战时经济体制下,中国后方建设事业有较大发展。 第六,中国军队从缅甸开始的反攻,缅北战役的胜利,与盟军的对日反攻一起,构成了彻底打败日本法西斯的强大攻势。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一,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是全民族抗战的路线,采取的是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第二,为了贯彻执行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开辟敌后战场的战略决策,并坚持在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 第三,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反对妥协,分裂和倒退。 第四,中国共产党积极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减租减息,大力发展生产,积极进行全化建设和干部教育。 第五,在大后方开展抗日民主运动和抗战文化工作,对于激发大后方人民的爱国意识,坚持国共合作团结抗战,支援抗战前线,积蓄革命力量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六,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溶入中国国情,创立出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从思想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使他们极大的增强了参加和领导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自觉性。

第六章 题库及答案

《结构化学》第六章题库 6001 试述正八面体场中,中心离子d 轨道的分裂方式。 6002 试用分子轨道理论阐明X-,NH3和CN-的配体场强弱的次序。 6003 按配位场理论,在O h场中没有高低自旋络合物之分的组态是:---------------- ( ) (A) d3 (B) d4(C) d5(D) d6(E) d7 6004 凡是中心离子电子组态为d6的八面体络合物,其LFSE 都是相等的,这一说法是否正确? 6005 络合物的中心离子的d 轨道在正方形场中,将分裂成几个能级:---------------- ( ) (A) 2 (B) 3 (C) 4 (D) 5 6006 Fe(CN)63-的LFSE=________________。 6007 凡是在弱场配位体作用下,中心离子d 电子一定取高自旋态;凡是在强场配位体作用下,中心离子d 电子一定取低自旋态。这一结论是否正确? 6008 t,故LFSE为_____________。 Fe(CN)64-中,CN-是强场配位体,Fe2+的电子排布为6 g2 6009 尖晶石的一般表示式为AB2O4,其中氧离子为密堆积,当金属离子A占据正四面体T d空隙时,称为正常尖晶石,而当A占据O h空隙时,称为反尖晶石,试从晶体场稳定化能计算说明NiAl2O4晶体是什么型尖晶石结构( Ni2+为d8结构)。

6010 在Fe(CN)64-中的Fe2+离子半径比Fe(H2O)62+中的Fe2+离子半径大还是小?为什么? 6011 作图证明CO 是个强配位体。 6012 CoF63-的成对能为21?000 cm-1,分裂能为13?000 cm-1,试写出: (1) d 电子排布(2) LFSE 值(3) 电子自旋角动量(4) 磁矩 6013 已知ML6络合物中(M3+为d6),f=1,g= 20?000 cm-1,P= 25?000 cm-1,它的LFSE绝对值等于多少?------------------------------------ ( ) (A) 0 (B) 25?000 cm-1(C) 54?000 cm-1(D) 8000 cm-1 6014 四角方锥可认为是正八面体从z方向拉长,且下端没有配体L的情况。试从正八面体场的d 轨道能级图出发,作出四角方锥体场中的能级分裂图,并简述理由。 6015 某AB6n-型络合物属于O h群,若中心原子A 的d电子数为6,试计算配位场稳定化能,并简单说明你的计算方案的理由。 6016 下列络合物哪些是高自旋的?------------------------------------ ( ) (A) [Co(NH3)6]3+(B) [Co(NH3)6]2+(C) [Co(CN)6]4- (D) [Co(H2O)6]3+ 6017 凡是低自旋络合物一定是反磁性物质。这一说法是否正确? 6018 Fe的原子序数为26,化合物K3[FeF6]的磁矩为5.9玻尔磁子,而K3[Fe(CN)6]的磁矩为 1.7玻尔磁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 ( ) (A) 铁在这两种化合物中有不同的氧化数

第六章 酸碱滴定 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第6章 思考题与习题 1.写出下列各酸的共轭碱:H 2O ,H 2C 2O 4,H 2PO 4-,HCO 3-,C 6H 5OH ,C 6H 5NH 3+,HS -。 答:H 2O 的共轭碱为OH - ;; H 2C 2O 4的共轭碱为HC 2O 4-; H 2PO 4-的共轭碱为HPO 42-; HCO 3-的共轭碱为CO 32-;; C 6H 5OH 的共轭碱为C 6H 5O -; C 6H 5NH 3+的共轭碱为C 6H 5NH 3; HS -的共轭碱为S 2-; 2. 写出下列各碱的共轭酸:H 2O,NO 3-,HSO 4-,S 2-,C 6H 5O -。 答:H 2O 的共轭酸为H + ; NO 3-的共轭酸为HNO 3; HSO 4-的共轭酸为H 2SO 4; S 2的共轭酸为HS -; C 6H 5O -的共轭酸为C 2H 5OH 3.为什么一般都用强酸(碱)溶液作酸(碱)标准溶液?为什么酸(碱)标准溶液的浓度不宜太浓或太稀? 答:用强酸或强碱作滴定剂时,其滴定反应为: H + +OH -=H 2O K c = ] ][[1- + OH H = W K 1=1.0×1014 (25℃) 此类滴定反应的平衡常数K t 相当大,反应进行的十分完全。但酸(碱)标准溶液的浓度太浓时,滴定终点时过量的体积一定,因而误差增大;若太稀,终点时指示剂变色不明显,故滴定的体积也会增大,致使误差增大。故酸(碱)标准溶液的浓度均不宜太浓或太稀。 4.HCl 与HAc 的混合溶液(浓度均为0.10 mol·L -1 ),能否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0.1000 mol·L -1 NaOH 溶液直接滴定其中的HCl ?此时有多少HAc 参与了反应? 解:C 1=0.10mol ?L -1 , K a2=1.8×10-5 ,所以 (1)不能以甲基橙为指示剂准确滴定HCl (2)因为 甲基橙的变色范围为3.1~4.4 所以 当pH=4.0时为变色转折点 pH=pKa+lg HA A - 4.0=4.74+lg % 1.0% x x - x%=15%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第六章流体力学课后答案

第六章流体力学课后答案 篇一:李玉柱流体力学课后题答案第六章 第六章孔口、管嘴出流与有压管流 6-1 在水箱侧壁上有一直径d?50mm的小孔口,如图所示。在水头H 的作用下,收缩断面流速为VC?6.86m/s,经过孔口的水头损失hw?0.165m,如果流量系数??0.61,试求流速系数?和水股直径dc。 Vc2解:根据伯努利方程:H??hw?2.51m 2g 流速系数??Vc?? 0.967 VQ???AVcc,dc?39.71mm 6-2 图示一船闸闸室,闸室横断面面积A?800m2,有一高h?2m、宽b?4m的矩形放水孔。该孔用一个速度v?0.05m/s匀速上升的闸门开启。假设初始水头H1?5m,孔口流量系数??0.65,孔口出流时下游水位保持不变。试求 (1)闸门开启完毕时闸室中水位降低值y;(2)闸室水位与下游平齐所需要的总时间T。 解:(1)闸门完全开启所用的时间:t?h?40s v 此段时间内孔口的面积可用孔的平均面积来表示:A?4m2 因为T??40s 所以:H2?3.796m,y?H1?H2?1.204m (2)闸门完全打开后,防水孔的面积:A??bh?8m2 液面降到与下游液面平齐所需要的时间 因为T???135.41s 所以T?t?T??175.41s 6-3 贮液箱中水深保持为h?1.8m,液面上的压强p0?70kPa(相对压强),箱底开一孔,孔直径d?50mm。流量系数??0.61,求此底孔排出的液流流量。 p0V2

解:根据伯努利方程: ?h??g2g 4 6-4 用隔板将矩形水池中的水体分成左右两部分,如图所示,右半部分水Q??d2V??15.9L/s 面保持恒定,隔板上有直径d1?0.1m的圆形孔口,位于右半部液面下H1?4.8m处。在左半部分的侧面与前一孔口相同的高度处开有直径d2?0.125m的圆形孔口,当水池两半部分的水面稳定后,试求左半部水面高度计孔口出流流量。 解:当水池两半部分的水面稳定时:Q1? Q2 Q1??A Q2??A??0.62 ?h?1.395m, Q?0.0398m3/s 6-5 图示水平圆柱状内插式管嘴,入口锐缘状,直径d?40mm,管嘴中心线离液面的距离h?1.5m,设管嘴较短,水流在管嘴内作自由出流如图示,各容器壁面上的压强可按静压规律分布。(1)若按理想流体不计损失,求收缩系数?的理论值;(2)对于实际流体,容器固壁面各处的流速都接近零,各固壁面对孔口出流几乎无任何影响,收缩断面各点的流速相等。若局部损失系数??0.04,试求收缩系数?和流量Q。 解:(1) ??0.50 (2) ??0.52,Q?3.47s 6-6 若题6-5中的管嘴内的水流收缩、扩散后呈满管出流,管嘴的出流流量 可增加多少? 解:管嘴的出流流量可增加43%。 6-7 图示管嘴开口向上,由保持恒定水头的大水箱供水,液流通过此管嘴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