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国学经典初中版 第四单元别善恶 翻译

成都市国学经典初中版 第四单元别善恶 翻译
成都市国学经典初中版 第四单元别善恶 翻译

成都市国学经典初中版第四单元别善恶翻译.txt我的人生有A 面也有B面,你的人生有S 面也有B面。失败不可怕,关键看是不是成功他妈。现在的大学生太没素质了!过来拷毛片,居然用剪切!有空学风水去,死后占个好墓也算弥补了生前买不起好房的遗憾。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译:见到善就如同赶不上似的急切追求,见到不善就如同用手试开水一样急忙避开.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译: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会达高度的智慧,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译:比喻学好很难,学坏极容易

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恶佞,恐其乱义也;恶利口,恐其乱信也;恶郑声,恐其乱乐也;恶紫,恐其乱朱也;恶乡原,恐其乱德也。

好善嫉恶,赏罚严明,治之材也。译:喜欢好的,厌恶坏的,赏与罚严格分明,这样的人是治理国家的人才

译:孔子说过:“最可恨的就是那些似是而非的东西:讨厌稗子,因为它长得像禾苗;讨厌歪才,是怕他败坏大义;讨厌伶牙俐齿,因为这会败坏诚信;讨厌郑国的靡靡之音,是怕它冒充正统音乐;讨厌紫色,是怕它冒充红色;讨厌乡愿,是怕他们冒充有德君子。”

好善嫉恶,赏罚严明,治之材也。译:喜欢好的,厌恶坏的,赏与罚严格分明,这样的人是治理国家的人才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译:不要因为坏事较小而去做,也不要因为好事较小而不做

【原文】 19·1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译文】子张说:“士遇见危险时能献出自己的生命,看见有利可得时能考虑是否符合义的要求,祭祀时能想到是否严肃恭敬,居丧的时候想到自己是否哀伤,这样就可以了。”

【原文】19·2 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译文】子张说:

(这样的人)怎么能说有,又怎么说他没有?”“实行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道而不忠实坚定,

【原文】19·3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译文】子夏的学生向子张寻问怎样结交朋友。子张说:“子夏是怎么说的?”答道:“子夏说:‘可以相交的就和他交朋友,不可以相交的就拒绝他。’”子张说:“我所听到的和这些不一样:君子既尊重贤人,又能容纳众人;能够赞美善人,又能同情能力不够的人。如果我是十分贤良的人,那我对别人有什么不能容纳的呢?我如果不贤良,那人家就会拒绝我,又怎么谈能拒绝人家呢?”【原文】19·4 子夏曰;“虽小道(1),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2),是以君子不为也。”【译文】子夏说:“虽然都是些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可取的地方,但用它来达到远大目标就行不通了。

【原文】19·5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译文】子夏说:“每天学到一些过去所不知道的东西,每月都不能忘记已经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叫做好学了。”

【原文】19·6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1),切问(2)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译文】子夏说: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已记得牢固,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原文】19·7 子夏曰:“百工居肆(1)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译文】子夏说:“各行各业的工匠住在作坊里来完成自己的工作,君子通过学习来撑握道。”

【原文】19·8 子夏说:“小人之过也必文。“【译文】子夏说:“小人犯了过错一定要掩饰。”【原文】19·9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译文】子夏说:“君子有三变:远看他的样子庄严可怕,接近他又温和可亲,听他说话语言严厉不苟。”【原文】19·10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译文】子夏说:“君子必须取得信任之后才去役使百姓,否则百姓就会以为是在虐待他们。要先取得信任,然后才去规劝;否则,(君主)就会以为你在诽谤他。”

【原文】 19·11 子夏曰:“大德(1)不逾闲(2),小德出入可也。”【译文】子夏说:“大节上不能超越界限,小节上有些出入是可以的。”

【原文】 19·12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1)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2)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3)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译文】子游说:“子夏的学生,做些打扫和迎送客人的事情是可以的,但这些不过是末节小事,根本的东西却没有学到,这怎么行呢?”子夏听了,说:“唉,子游错了。君子之道先传授哪一条,后传授哪一条,这就像草和木一样,都是分类区别的。君子之道怎么可以随意歪曲,欺骗学生呢?能按次序有始有终地教授学生们,恐怕只有圣人吧!”

【原文】19·13 子夏曰:“仕而优(1)则学,学而优则仕。”【译文】子夏说:“做官还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学习,学习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做官。”

【原文】19·14 子游曰:“丧致(1)乎哀而止。”【译文】子游说:“丧事做到尽哀也就可以了。”【原文】19·15 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译文】子游说:“我的朋友子张可以说是难得的了,然而还没有做到仁。”

【原文】19·16 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译文】曾子说:“子张外表堂堂,难于和他一起做到仁的。”

【原文】19·17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译文】曾子说:“我听老师说过,人不可能自动地充分发挥感情,(如果有,)一定是在父母死亡的时候。”【原文】19·18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1)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译文】曾子说:“我听老师说过,孟庄子的孝,其他人也可以做到,但他不更换父亲的旧臣及其政治措施,这是别人难以做到的。”

【原文】19·19 孟氏使阳肤(1)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2)而勿喜。”【译文】孟氏任命阳肤做典狱官,阳肤向曾子请教。曾子说:“在上位的人离开了正道,百姓早就离心离德了。你如果能弄清他们的情况,就应当怜悯他们,而不要自鸣得意。”

【原文】19·20 子贡曰:“纣(1)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2),天下之恶皆归焉。”【译文】子贡说:“纣王的不善,不像传说的那样厉害。所以君子憎恨处在下流的地方,使天下一切坏名声都归到他的身上。”

【原文】19·21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好比日月蚀。他犯过错,人们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他。”

【原文】19·22 卫公孙朝(1)问于子贡曰:“仲尼(2)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译文】卫国的公孙朝问子贡说:“仲尼的学问是从哪里学来的?”子贡说:“周文王武王的

道,并没有失传,还留在人们中间。贤能的人可以了解它的根本,不贤的人只了解它的末节,没有什么地方无文王武王之道。我们老师何处不学,又何必要有固定的老师传播呢?“

【原文】19·23 叔孙武叔(1)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2)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3),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4),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类,百官(5)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译文】叔孙武叔在朝廷上对大夫们说:“子贡比仲尼更贤。”子服景伯把这一番话告诉了子贡。子贡说:“拿围墙来作比喻,我家的围墙只有齐肩高,从外面就可以看到室内陈设的美好。老师家的围墙却有几仞高,如果找不到门进去,你就看不见里面宗庙的富丽堂皇,和房屋的绚丽多彩。能够找到门进去的人并不多。叔孙武叔那么讲,不也是很自然吗?”

【原文】19·24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1)见其不知量也。”【译文】叔孙武叔诽谤仲尼。子贡说:“(这样做)是没有用的!仲尼是毁谤不了的。别人的贤德好比丘陵,还可超越过去,仲尼的贤德好比太阳和月亮,是无法超越的。虽然有人要自绝于日月,对日月又有什么损害呢?只是表明他不自量力而已。”

【原文】19·25: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1)之斯(2)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译文】陈子禽对子贡说:“你是谦恭了,仲尼怎么能比你更贤良呢?”子贡说:“君子的一句话就可以表现他的智识,一句话也可以表现他的不智,所以说话不可以不慎重。夫子的高不可及,正像天是不能够顺着梯子爬上去一样。夫子如果得国而为诸侯或得到采邑而为卿大夫,那就会像人们说的那样,教百姓立于礼,百姓就会立于礼,要引导百姓,百姓就会跟着走;安抚百姓,百姓就会归顺;动员百姓,百姓就会齐心协力。(夫子)活着是十分荣耀的,(夫子)死了是极其可惜的。我怎么能赶得上他呢?”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译:说天道对于芸芸众生一视同仁,无偏私厚薄,而又常常无意识地暗中帮助善良的人们。

从善如流,宜哉!译:形容乐于听取正确的意见,接受善意的规劝,像流水那样快而自然。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译:众人厌恶他,一定要仔细审查;众人都喜欢他,(也)一定要仔细审查。

见善,也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译:看到善良的行为,一定一丝不苟地拿它来对照自己;看到不好的行为,一定心怀恐惧地拿它来反省自己

【原文】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5),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6)在帝心。朕(7)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8),善人是富。“虽有周亲(9),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谨权量(10),审法度(11),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译文】尧说:“啧啧!你这位舜!上天的大命已经落在你的身上了。诚实地保持那中道吧!假如天下百姓都隐于困苦和贫穷,上天赐给你的禄位也就会永远终止。”舜也这样告诫过禹。(商汤)说:“我小子履谨用黑色的公牛来祭祀,向伟大的天帝祷告:有罪的人我不敢擅自赦

免,天帝的臣仆我也不敢掩蔽,都由天帝的心来分辨、选择。我本人若有罪,不要牵连天下万方,天下万方若有罪,都归我一个人承担。”周朝大封诸侯,使善人都富贵起来。(周武王)说:“我虽然有至亲,不如有仁德之人。百姓有过错,都在我一人身上。”认真检查度量衡器,周密地制定法度,全国的政令就会通行了。恢复被灭亡了的国家,接续已经断绝了家族,提拔被遗落的人才,天下百姓就会真心归服了。所重视的四件事:人民、粮食、丧礼、祭祀。宽厚就能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能取得成绩,公平就会使百姓公平。

【原文】 20?2 子张问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译文】子张问孔子说:“怎样才可以治理政事呢?”孔子说:“尊重五种美德,排除四种恶政,这样就可以治理政事了。”子张问:“五种美德是什么?”孔子说:“君子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已却无所耗费;使百姓劳作而不使他们怨恨;要追求仁德而不贪图财利;庄重而不傲慢;威严而不凶猛。”子张说:“怎样叫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己却无所耗费呢?”孔子说:“让百姓们去做对他们有利的事,这不就是对百姓有利而不掏自己的腰包嘛!选择可以让百姓劳作的时间和事情让百姓去做。这又有谁会怨恨呢?自己要追求仁德便得到了仁,又还有什么可贪的呢?君子对人,无论多少,势力大小,都不怠慢他们,这不就是庄重而不傲慢吗?君子衣冠整齐,目不邪视,使人见了就让人生敬畏之心,这不也是威严而不凶猛吗?”子张问:“什么叫四种恶政呢?”孔子说:“不经教化便加以杀戮叫做虐;不加告诫便要求成功叫做暴;不加监督而突然限期叫做贼,同样是给人财物,却出手吝啬,叫做小气。”

【原文】 20?3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他。”

国学经典诵读作文材料

国学经典诵读作文材料 我们知道,国学是一种对我们有利的东西,对我们儿童也更是有利。那么同学们最喜欢的国学是什么呢,我呢最喜欢的是《论语》因为论语有孔子的一些讲座,还有孔子讲的做人的道理。 比如第一篇《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这一篇主要是述读书与做人的关系。强调严于律己,仁爱他人,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论语》中的各篇一般都是以每一章的前两个字作为篇的篇名。孔子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慢,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比思想主张在》论语《中多多处可见。 此外,在做人方面,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千万不能空谈浮言,心中不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的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的文化中的精华内容。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慢,不亦君子乎?”这就是论语,读了论语我非常高兴,因为《论语》是我爱的一本书,这本书里面有一位老师,一位值得世人敬仰的孔圣人和一些平生做人的道理和一些怎么去学习的道理,让我从这里看到了许多。 我还喜欢读的一本书是《三字经》,里有许多的国学故事,还有一些做人的和读书的事情比如第一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之篇的故事是晋代有一个叫周处的人,身高体壮,凶强侠气。因为父亲早死,所以没有人管教,动不动就打人,还欺负老百姓,老百姓都非常怕他,便把水中咬龙、山中老虎和他称为“三害”这三害中最让人头痛的是周处,一个老人想到了一个办法,让周处去杀蛟龙,老虎,周处便答应了,周处带着刀来到了山上,把山上的老虎杀了,又来到了水上去杀蛟龙,他和蛟龙战了三天三夜,人们还以为可以杀了三害,没想到三害都杀了。人们纷纷祝贺摆酒,结果周处杀了蛟龙来了,看到人们都还以为他死了而欢呼,于是周处便开如认错,开始从新做人,他认真学习为老百姓做了很多的事。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两本书里我还学到了许多知识。 自从接触了国学经典,我的思想、行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前,我常常不听妈妈的话,惹妈妈生气。但是,学了《弟子规》以后,我知道了平时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我还知道了做哥哥姐姐的,要疼爱弟弟妹妹,做弟弟妹妹的要尊敬哥哥姐姐。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睦相处,父母也就快乐轻松了。在这姊妹和睦当中就存在孝道。 瞧,我懂得东西还不少吧!不光是《弟子规》让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论语》也不例外。像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理解了这段话的意思:学了知识以后,按照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也不怨恨,这不就是君子吗?我

浅谈国学经典诵读对我国农村初中语文地作用

浅谈农村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及开展举措 大村初级中学校梅源 摘要: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核,是五千年文明的思想荟萃,对国学经典的诵读,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高尚的人格。在缺少父母关爱的农村中学,国学经典诵读尤为重要。本文从国学经典诵读对农村中学生的意义,以及农村学校如何开展国学经典诵读两个方面入手,旨在引起农村学校以及家庭对国学经典诵读的重视。 关键词:国学经典;人格;行为习惯;示;自觉认识。 正文: 一、农村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 国学,在近几年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家对其进行推广,编辑了专业的国学诵读课本。大城市的学校与家庭,对国学诵读引起了高度重视。学校有配套的国学课,便于学生诵读;有些用心的家长,还在网上为孩子买了专业的诵读录音。这些用心的举措,提高了学生的素质,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积蕴,对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也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国学的白热化,却受地域的限制,受经济发达程度的影响,仅仅热于城市。经济稍显落后的农村,人们思想略微迟滞的偏僻小镇,

不论学校还是家庭,对国学都没有引起重视,更别说高度重视。大部分家长送孩子到学校读书,目的只是让孩子认字。等孩子年龄大一些,就接过父母手中的交接棒,外出务工,拼命挣钱,至于孩子的思想与素质如何,似乎不在多数农村父母的考虑围之。 对于农村教师而言,教学生的目的大多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学生的素质,学生的为人处事与课堂教学没有多大关系。负责的教师会抽出一小部分时间,对学生进行教育,然而更多的教师就是教,就仅仅是教。 因此,在这样的生活与学习条件下生活的农村学生,素质较城里孩子差些。外加上,农村学生大多是留守孩子,没有父母的看管,没有父母的教育与疼爱,在言行举止上就更为不守规矩,那么,抽烟喝酒、打架斗殴等现象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何制止这种现象的蔓延?我认为应当从转变认识开始。农村学校应当认识国学经典诵读对农村中学生的意义。这意义大致可以归为以下两点: (一)国学经典诵读,能够塑造高尚人格 国学经典诵读,是学生塑造高尚人格,培养良好思想品德的一个重要方法。著名作家金庸说:“适宜少年儿童诵读的古诗应在情与理之间。不是要让他们学习很多知识,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民族性格的熏。要继承温柔敦厚,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诗教,使孩子们从小养成孔孟所提倡的至大至刚的人格”。 让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就是一次与历史上最优秀的文学前辈的对

国学经典诵读之《弟子规》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试用版) 主编:翟杨琴

目录 《弟子规》总序…………………………………………()《弟子规》内容简介…………………………………………()《弟子规》全文…………………………………………()

《弟子规》总序 《弟子规》共分七大段,讲的是七桩事情,前面讲的是「总叙」,后面有个「结劝」,总共有九个部分。「总叙」就有点像佛经的序分,中间的这七大段,孝、弟、谨、信、爱众、亲仁、学文,这七大部分犹如经的正宗分。最后「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这是结劝,最后结束了,劝导大家学习圣贤,这部分犹如一个佛经的流通分。所以经开三分《弟子规》都有。中间讲的七个部分,总共讲了一百一十三则。 《弟子规》内容简介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弟子规》是按照三字一句的押韵形式写成的,毋庸置疑,这一点肯定是学习《三字经》。《弟子规》全文仅仅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字,对孩子的言语、行动、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提出了详细而明确的要求。《弟子规》的文字浅显易懂,押韵顺口,朴实无华,说理透彻,循循善诱,内容又来自于中国传统基本的道德、伦理、规范,所以影响非常之大。从清朝中晚期开始,这本书就成为广泛流传的儿童读本和启蒙读物,几乎可以与《三字经》、《百家姓》、

《千字文》相媲美。 《弟子规》全文 〈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最新四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

四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2016年春) 一单元:我爱阅读 1、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xiàn)。”(《三国志?魏书》) 2、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读书全在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好曲不厌百回唱,好书不厌百回读。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默读便于思索,朗读便于记忆。初读好书如获良友;重读好书如逢故知。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同行有我师。(《古今贤文》) 3、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尽心下》) 4、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孟涂文集·问说》) 二单元:生活启示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ú)矩。”(《论语》) 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3、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论语》) 4、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左传》) 三单元:父母之爱 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道,可谓孝矣。”(《论 语》) 2、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 3、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zhuàn),曾是以为孝乎?”(《论语》) 4、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zuò)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四单元: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1、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3、子曰:“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4、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论语》)

国学经典诵读事迹材料(精选多篇)

国学经典诵读事迹材料(精选多篇) 传承国学经典,做最好自己 ——王姝寒同学国学经典诵读事迹材料 课堂之上,总有她频频举手,积极发言的身姿;课间休息,总有她翻阅书卷,伏案思索的背影;异彩纷呈的校园读书活动中,总有她大展身手的风采,她就是**市外国语学校四(1)班王姝寒同学。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谈古论今任潇洒。”姝寒从小就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知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她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追寻着她的读书梦。 从一年级入学到现在,她阅读了无数的书籍,国学经典仿佛是雨露和甘霖,伴着她成长,让她学会许多知识,也教会她许多做人的道理。每个学期,她都被评为学校“诵读小状元”。在学校读书节活动中,她获得快速阅读、现场作文、文学常识一等奖,轻松取得“小文学家”称号。她爱好习作,获全国小学生自主写作大赛一等奖,全国“乾有杯”寓言、童话大奖赛二等奖,温州市“我的课外生活”青少年征文大赛三等奖。她还有书法特长,获浙江省第四届大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二等奖,温州市“兰亭奖”现场书法大赛一等奖,**市艺术节书法比赛二等奖。她也擅长演讲,获**市中小学生“党在我心中”主题演讲比赛二等奖,“我爱祖国我爱党”故事大王奖…… 读书明理,读书益智,书给她注入了前进的动力,增强了信心和勇气。相信在书籍这座灯塔的引导下,她会牢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古训,勇往直前,在浩瀚书海中,扬帆起航,乘风破浪,到达更加光辉的彼岸。 第二篇:国学经典诵读材料 **市教育局关于推荐评选十佳“国学经典”诵读学校、二十佳“国学经典”推广教师、三百佳“国学经典”诵读学生的通知 各教育学区、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为了树立先进典型,建设积极、良好的校园文化,提高广大学生文化涵养和道德素质,进一步推动“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发展,根据《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通知》(瑞教义?2014?109号)文件精神,决定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组织开展十佳“国学经典”诵读学校、二十佳“国学经典”推广教师、三百佳“国学经典”诵读学生评选及表彰活动。现将评选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推荐评选对象 (一)十佳“国学经典”诵读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初中七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七年级上册 第一部分:古诗词诵读篇目 要求:26首古诗词熟练背诵。 1.采薇(节选) 《诗经?小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2.垓下歌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3.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4.十五从军行 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5.短歌行曹操 对酒当歌①,人生几何②?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③。 慨当以慷④,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⑤。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⑥。 但为君故,沉吟⑦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⑧。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⑨?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⑩,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6.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⑴,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⑵,一去三十年⑶。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⑷。 开荒南野际⑸,守拙⑹归园田。 方⑺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⑻后檐,桃李罗⑼堂前。 暧暧⑽远人村,依依⑾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⑿,虚室有余闲⒀。 久在樊笼⒁里,复得返自然⒂。 7.杂诗(其五) 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①,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②已非常身。 落地③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④酒聚比邻。 盛年⑤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⑥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8.赠范晔陆凯 折花逢驿使①,寄与陇头②人。 江南无所有,聊③赠一枝春④。 9.与诸子登岘首 孟浩然 人事①有代谢②,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③,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④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10.书事 王维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11.将进酒 李白

六年级校本教材-国学经典(完整版)

目录 一、国学经典 1.古今贤文(志向篇)...... ........... (3) 2.古今贤文(劝学篇)................. (3) 3.古今贤文(真理篇)................. (4) 4.古今贤文(合作篇)................. ....... .. (5) 5.古今贤文(读书篇)................. ........ . (6) 6.苏幕遮·怀旧 ....................... 宋·范仲淹6 7.相见欢 ........................ ......宋·李煜7 8.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8 9.江南春....................... ........宋·寇准8 10.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苏轼9 11. 蝶恋花·春景............... ..... ...宋·苏轼9 12.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10 13.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11 14. 陋室铭.................. .........唐·刘禹锡11 15.爱莲说................ ............宋·周敦颐12 16.买椟还珠..............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13 17.狐假虎威................... ...《战国策·楚策》14 18.螳臂挡车.................... 《淮南子·人间训》15 19.囫囵吞枣....................... ...《湛渊静语》15 20.望梅止渴.....................《世说新语·假谲》16

国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中心小学 四年级国学教学计划二〇二0年四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国学学科教学计划 (2019—2020第2学期) 制定人:*** 一、教材分析 《声律启蒙》是一本指导儿童以及初学者认识声韵、掌握对偶技巧的启蒙读物。它以对子的形式表现,用活泼可爱、平仄协调的文句,让初学者认识什么是声调和谐,什么是对仗工整?本书按平声韵的韵部编排,其中上平声(十五韵):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下平声(十五韵):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合起来一共有三十个韵部。每一个韵部都从单字对、双字对、三字对到十一字对,循序渐進,这种由简入繁,由浅入深的编写方式不但让初学者容易接受,也易于记诵。同时它的句子节奏明快,声调和谐,可以琅琅上口,在诵读中也可以得到语音、修辞的训练,所以是古代塾师传授声律,教导童蒙习作对联的基础教材。 二、班级情况分析 教育学研究成果表明,0—13岁是人一生发展最重要的阶段,是人类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期间,90%的记忆力已经形成。在这一时期加强对儿童的教育,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年级的小朋友,反复诵读是他们的嗜好;背书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他们喜爱背诵极具音乐性和韵律性的经典诗文。只是他们活泼好动,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所以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形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特别是持之以恒的品行。 三、教学总要求 通过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孩子们掌握杰出的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进而产生民族满意感和爱国主义情思,领略先哲的风范,从人生第一步就站在文化巨人的肩膀上,从高起点开展人生;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的

国学经典诵读事迹材料(多篇)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国学经典诵读事迹材料

国学经典诵读事迹材料 传承国学经典,做最好自己 ——王姝寒同学国学经典诵读事迹材料 课堂之上,总有她频频举手,积极发言的身姿;课间休息,总有她翻阅书卷,伏案思索的背影;异彩纷呈的校园读书活动中,总有她大展身手的风采,她就是**市外国语学校四(1)班王姝寒同学。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谈古论今任潇洒。”姝寒从小就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知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她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追寻着她的读书梦。 从一年级入学到现在,她阅读了无数的书籍,国学经典仿佛是雨露和甘霖,伴着她成长,让她学会许多知识,也教会她许多做人的道理。每个学期,她都被评为学校“诵读小状元”。在学校读书节活动中,她获得快速阅读、现场作文、文学常识一等奖,轻松取得“小文学家”称号。她爱好习作,获全国小学生自主写作大赛一等奖,全国“乾有杯”寓言、童话大奖赛二等奖,温州市“我的课外生活”青少年征文大赛三等奖。她还有书法特长,获浙江省第四届大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二等奖,温州市“兰亭奖”现场书法大赛一等奖,**市艺术节书法比赛二等奖。她也擅长演讲,获**市中小学生“党在我心中”主题演讲比赛二等奖,“我爱祖国我爱党”故事大王奖…… 读书明理,读书益智,书给她注入了前进的动力,增强了信心和勇气。相信在书籍这座灯塔的引导下,她会牢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古训,勇往直前,在浩瀚书海中,扬帆起航,乘风破浪,到达更加光辉的彼岸。 第二篇:国学经典诵读材料 **市教育局关于推荐评选十佳“国学经典”诵读学校、二十佳 第2 页共16 页

初中部国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

幸福国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 为使每一名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淀厚重的国学底蕴,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积极营造“诵读国学经典,积淀文化底蕴”的书香校园,特制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意义: 1、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国学教育践行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践行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悟古训中的深刻内涵,让学生的身心在有趣、有益的活动中得到健全的发展,进一步促使学生养成好习惯、好品质,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活动,也可进一步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3、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4、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二、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邹庆平 成员:李宝成陈国胜王凤英 本班学生的经典诵读活动典诵读辅导教师: 各班语文教师 负责教师:各班班主任负责组织 诵读篇目: 《尊师》、《劝学》、《论语》、《大学》、《孝经》、《正气歌》、《赤兔之死》、《少年中国说》、《尊师》、《三字经》 四、活动方式: 1、每次语文早读的时候,要抽至少10分钟的时间进行诵读。 2、每周利用一节的语文,语文老师组织学生诵读,并讲解其中的精彩内容。 3、每周教研活动时,语文老师一起讨论国学经典中的难点,统一讲授下一周的内容。 4、进行课外阅读时,语文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查阅国学经典中的相关内容与故事,让学生以多种形式来感受国学经典,了解国学经典,热爱国学经典。 5、营造氛围,要让整个校园处处弥漫着浓郁的书香气。班级精选古诗文、名言警句布置楼道文化墙。在校园广播、板报等媒介开辟国学经典诵读专栏,让学生时时处处沐浴其中,得到熏陶、感染、浸

国学经典校本教材

德育经典校本教材 齐铁锋区第五十二中学校本教材编写组 编写说明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每个时代都会有一批在各个领域创作出惊世之作的伟人,他们所留下的一份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既没有时空界限,也没有地域之分,像星斗辉煌 于当时,也像阳光灿烂于今天。在人类历史上,这是为数不多的一群人,但也是值得关注、值得崇拜、值得追随的一批人。他们用真理的力量涤荡我们的灵魂。他们所留下的杰作已成 为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供我们一代一代分享下去。这些人,我们称之为大师,这些伟大 的作品,我们称之为经典。 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真正的经典都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指引我们的为人处世。站在大师的肩上,我们能够看得更远;沿着他们开拓的道路,我们能 够前进得更快。 阅读经典,了解大师,是人生修养所应追求的一种境界。干百年来,大师们的经典著作 曾经影响了无数人。我们跨越时空地域的界限,从人类文明发展史中采撷菁华,在参考诸多名家推荐的必读书目的基础上,组织我校十余位优秀教师编写了这套《德育经典校本教材》C 本书从爱国报国、道德修养、勤学励志等领域中各选取了这些流芳百世的经典之作,它们曾经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路标,了解并阅读这些经典著作,必将给每一位读者以智慧的启迪。 本书用最浅显的文字诠释大师们的深邃思想,用最易懂的字句传递原著中绞尽脑汁才能读懂的理论,以最简洁的话语阐述伟大作品的精华,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汲取大师身上沉淀出的宝贵经验与智慧,走进一个神圣的精神殿堂。 阅读的广度改变生命历程的长短,阅读的深度决定思想境界的高低。大师经典带来的影响,不只是停留在某个时代,而是会穿越时空渗透到我们的灵魂中去。英国著名诗人拜伦曾经说过:“ 一滴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的确,读书对于 一个人的文化水平高低、知识多少、志向大小、修养好坏、品行优劣、情趣雅俗,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本好书是一个由优美语言与闪光思想所构成的独特的世界,选择一本好书,不仅可以品味一时,更可以受益一生。 20RR-11-28 爱国篇 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明?于谦《立春日感怀》 德育经典校本教材之爱国报国篇 满江红?怒发冲冠 选文导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历朝历代,许多志士仁人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让我们跟随抗金名将岳飞的脚步,走进他那饱含英雄之气的《满江红》,去领悟精 忠报国的真谛。 满江红?怒发冲冠南宋?岳飞怒发冲冠[1],凭[2]栏处,潇潇[3]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4],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⑸,八千里路云和月⑹。莫等闲[7],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8],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9]缺。壮志饥餐胡虏 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10] ! 注解

中华诵__国学经典诵读教案_(四年级下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四年级下册) 教 案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四年级下册) 学期计划 一、教材分析 国学经典文章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因此,吟诵古文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陶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 1、培养同学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熟读成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国学读本的内容达到“认识字、发音准确、流利诵读,对其中大部分篇目能背诵”的目标。 2、教学相长: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自己也要广泛学习国学内容,不断提高国学素养,学生背诵的篇目教师先要进行研读,力争做到熟读成诵。 3、教研同步:将“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学校领导与教师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交流,提高国学经典的教育效果,使教师和学生通过此活动在思想和知识能力上有所提升。 本学期教学进度如下:

国学经典诵读推荐篇目

国学经典诵读推荐篇目第一部分:概说 一、指导思想 党的十八大《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放在了突出位置,核心价值向传统文化回归,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寻找答案,而不能一味照搬西方文化理念。要把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精髓,以及一切有益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来,古为今用,当代核心价值应当大量地从中吸取养分,而不能将其妖魔化,甚至另起炉灶,事实证明那是行不通的。 为此,我们要结合德育大纲、中小学语文教学标准,结合“中国梦”和《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充分汲取传统教育中科学的方法,在我校系统、适量地开展“国学经典”诵读,使孩子们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渐染,在道德、文化的修养上达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二、目的与意义: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在吟诵表演中让中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5.诵读的过程就是学生书面语建设的过程。传统经典,字字珠玑,金声玉振。我们应当让广大青少年在吟咏诵读中含英咀华、衔华佩实,使他们不再有灿烂的心声无以言表的尴尬,少一点粗俗的表白,多一点儒雅的谈吐;少一点词穷木讷,多一点含蓄幽默。在学习与生活中左右逢源、信手拈来、出口成章、下笔有神。 三、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来源 (一)以儒家经典为核心的传统经典。 (二)优秀的古诗文 四、国学诵读经典的处理原则 在充分尊重原典的完整性的基础上,谨慎地弃除或改写经典中一些确实与

七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内容

七年级上册 二0一五年九月

七年级上册 第一部分:古诗词诵读篇目要求:26首古诗词熟练背诵。 1.采薇(节选) 《诗经?小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2.垓下歌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3.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4.十五从军行 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5.短歌行曹操 对酒当歌①,人生几何②?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③。 慨当以慷④,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⑤。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⑥。 但为君故,沉吟⑦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⑧。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⑨?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⑩,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6.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⑴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⑵,虚室有余闲⑶。 久在樊笼⑷里,复得返自然⑸。

7.杂诗(其五) 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①,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②已非常身。 落地③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④酒聚比邻。 盛年⑤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⑥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8.赠范晔陆凯 折花逢驿使①,寄与陇头②人。 江南无所有,聊③赠一枝春④。 9.与诸子登岘首 孟浩然 人事①有代谢②,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③,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④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10.书事 王维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11.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4)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5)暮成雪。 人生得意(6)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7)一饮三百杯。

中国国学经典书籍

中国国学经典书籍 篇一:国学经典入门书目 入门书目: 《经典常谈》朱自清 《向古人借智慧——如何阅读中国文化经典》龚鹏程百花文艺出版社 《傅雷家书》傅雷 《美的历程》李泽厚 《人间词话》王国维 《金蔷薇》(又译《金玫瑰》)康·帕乌斯托夫斯基《儒家礼乐文明讲演录》彭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人生之体验》及《续编》 《青年与学问》唐君毅广西师大出版社 基本经典: 《国学基本教材》(论语卷·孟子/大学/中庸卷)李鍌等著华出版社(又有海峡文艺出版社的新版本) 《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 《论语通译》徐志刚人民文学出版社 《孟子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 《孟子译注》金良年上海古籍出版社 《老子译注及评介》陈鼓应中华书局

《老子本原》黄瑞云人民文学出版社新 《老子入门》罗义俊上海古籍出版社 《庄子浅注》曹础基中华书局 《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中华书局 (附注:经典的译注,一般而言,中华书局与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版本可以信任,以上只是略举几种。) 参考: 《读经教育手册》绍南文化编订 《论语别裁》南怀瑾(复旦大学出版社) 《论语新解》钱穆(三联书店) 《圣哲的智慧》林语堂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孔子的故事》李长之北京出版社(大家小书系列,此系列好书不少,物美价廉) 《亦新亦旧的一代》南怀瑾复旦大学出版社 概论: 《经书浅谈》中华书局 《佛教常识答问》赵朴初 《国学入门》朱维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国学入门》龚鹏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龚鹏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的智慧》韦政通岳麓书社 《中国文化概论》韦政通岳麓书社

《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唐君毅广西师大出版社 《人文讲习录》《生命的学问》牟宗三广西师大出版社 课外阅读: 蔡志忠古典漫画系列(《论语》《老子·庄子》《禅说·六祖坛经》等)三联书店 《论语故事》(日)下村湖人原著王进祥译著 《论语故事》(日)村下湖人海峡文艺出版社(此书又一版本:《论语故事心解》下村湖人线装书局) 《孔子》(日)井上靖春风文艺出版社 《释迦牟尼传》(日)武者小路实笃作家出版社《故道白云》(法)一行禅师中国华侨出版社 篇二:学习中国传统经典书籍 学习中国传统经典书籍 学习经典古诗和传统历史故事 创设具有国学氛围的环境 设计组织多样国学课程和活动 学挂图、插画,在班级里设置剪纸、脸谱等中国元素等,营造独有的传统文化氛围。 4、设计组织多样国学课程和活动 除了学习传统经典之外,国学班还会开设各种不同的课程:例如传统礼节、水墨动画、国艺鉴赏、书法练习等课程,在每个传统的节气到来时,有的国学班会组织小朋友们参加不同的活

四年级下学期国学经典诵读导学案

学年度下学期四年级国学经典诵读导学案 一、活动目的: 国学经典文章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因此,吟诵古文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陶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二、基本原则: 1、熟读成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国学读本的内容达到“认识字、发音准确、流利诵读,对其中大部分篇目能背诵”的目标 2、教学相长: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自己也要广泛学习国学内容,不断提高国学素养,学生背诵的篇目教师先要进行研读,力争做到熟读成诵。 3、教研同步:将“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学校领导与教师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交流,提高国学经典的教育效果,使教师和学生通过此活动在思想和知识能力上有所提升。 三、工作安排和要求 1、参与年级:根据教育局的精神,我校四年级全体学生及部分教师参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2、教学内容及目标: (1)、古典诗词专题诵读:《春日》(2)、古典诗词专题诵读:《忆江南》(3)、古典诗词专题诵读:《南北朝民歌》(4)、古典诗词专题诵读:《劝君须惜少年时》(5)、古典诗词专题诵读:《从军行》(6)、古典诗词专题诵读:《佳人》 3、教学目标: 我校的整体教学目标是:增强语文能力,夯实文化功底。塑造良好品德,奠定优雅人格;激发读书兴趣,培养良好习惯;各年级段的具体目标如下: 4、课时安排: 国学经典诵读主要由四年级语文教师负责,每周利用校本课程时间和每天早读时间完成此项活动。 (1)利用每周五下午第三节课,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诵读理解。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按照各年级的要求完成诵读任务。(2)利用写字课时间,将要求所吟诵的经典、古诗词,再通过书写加强记忆,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 (3)召开家长会传达其精神,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父母与孩子一起 学习,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 4、评价方法: (1)学校定期检查学生背诵要求篇目的情况,然后结合情况对学生和教师总结评价,对表现优秀的班级和学生给予适当奖励。 (2)校领导听推门课,参加学校研讨课、教学评优活动。学校依据评价方案进行综合评价。(3)举行“国学经典诵读”朗诵会进行展示。 5、组织管理: (1)成立以校长任组长的“国学经典诵读”领导小组。组长:李鑫副组长:聂贺雨组

国学经典诵读演讲稿

篇一:诵读经典演讲稿修改版 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国学经典 尊敬的老师、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国学经典”。 我从来不知道,在我牙牙学语时,妈妈教会的第一首古诗就是汉语言的精华;我也不知道,独自玩耍时,妈妈播放的碟片就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我更不知道易学好记的百家姓原来也出自于中华的传统文化。后来,在老师那里,我知道了诗词歌赋的对仗工整,词采艳丽;知道了古风古韵的情思格律、平仄平收;知道了论语的和谐自然、淡泊、清静。我终于明白,妈妈,为什么在我懵懂的世界里便播下文明的种子;老师,为什么在我学习的路上让我们又诵读又实践。 这些言简意丰,言少意深的文字深深地影响着我: 小时候,当其他小朋友丢失橡皮时,我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橡皮递过去;当有的小伙伴摔倒时,我会鼓励他坚强的爬起来;当我的绘画作品得奖时,我会说出来和好友分享。因为我知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 因为从小喜欢诵读经典,我和其他同龄的孩子便有了几分不同,老师们都夸奖我是最懂礼貌、最善良的好孩子。当同学们在下课尽情嬉戏的时候,我会捧着一本散发油墨香的书静静的读着;当他们因为一件小事而争得面红耳赤时,我会笑着去劝慰他们;当他们因为我游戏做得不好而埋怨斥责我时,我会一笑置之;当他们有了困难而需要帮助时,我会挺身而出,毫不犹豫。 大诗人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群高尚的人对话。”是的,读国学经典,更能赋予我们精神的力量,获得极为丰富的营养,我们在书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和准则,“胸有诗书气自华”,以《唐宋诗词三百首》为例,读李太白诗, 一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便让我对大自然充满向往,读白乐天诗,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碳贱愿天寒”便让我对百姓的遭遇充满同情,文天祥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又让我感觉天地间浩气长存。 与经典为友,伴幸福同行,经典是我成长的道路上最好的朋友。让我们一起背诵经典诗文,接受经典的熏陶吧!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灿若云霞,辉耀千秋。国学经典,这一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如云飘逸,如柳柔细,如水清澈、如友相伴。我相信,他一定会随着优雅的韵律缓步铺展,将其智慧的光芒穿透历史、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篇二:国学经典诵读 关于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 一、诵读时机:尽早开始,十三岁以前,是最好时机; 教材:四个层次,

中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深远意义、影响 我们学校开展的国学经典诵读,主要是指在校内开展《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笠翁对韵》、《大学》、《中庸》等国学经典的诵读活动。那么,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对孩子又会产生什么作用和影响呢?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国学经典诵读对孩子的深远意义及影响。 一、深远意义 开展中华经典古诗文的诵读研究,可以促进学生的记忆力。人的智力水平主要取决于记忆力水平,而记忆力是可以通过充分的开发和锻炼而不断提升的。儿童时期是开发记忆力的最佳时期,如果错过了这个最佳开发期,将永远无法弥补。让孩子们在儿童时期大量诵读千古美文,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是最佳的方式之一。当大量的语言文字的精华,通过反反复复的诵读而深深的印进儿童的大脑里,其智力的发展就有了一个广阔的知识平台。当这种背诵成为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和习惯的时候,孩子们的记忆力会得到非常好的锻炼。 开展中华经典古诗文的诵读研究,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除了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外,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展学生的阅读量。只有学生广读博览,有了丰富的海量的语言储备,语文素养的提高才有宽厚的基础。 正是因为上述原因,《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倡导经典诗文的背诵和积累,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诵读优秀诗文,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和“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的要求。“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诵读、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 开展中华经典古诗文的诵读研究,可以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孩子们拿起手中的笔,自主探索用手抄报的形式展示诗文诵读成果,手抄报上诗画合璧、图文并茂,既锻炼学生的综合性语文实践能力,

国学经典教材 国学第五册

第1课孝为根本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里仁》)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 第2课无违为孝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为政》)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为政》)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为政》) 第3课克己复礼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子曰:“刚、毅、木、讷进仁”(《子路》) 第4课人以为己任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价》)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里仁》)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第5课推己及人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敏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述而》)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乡党》) 第6课不违和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雍也》)”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人至矣。”(《述而》)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第7课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为政》)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呼?”(《宪问》) 第8课信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学而》)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五軏,其何以行之哉?(《为政》)”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子张》) 第9课宽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八价》)”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公冶长》)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卫灵公》) 第10课恕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