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诗词鉴赏训练2020最新全国卷版

周邦彦诗词鉴赏训练2020最新全国卷版
周邦彦诗词鉴赏训练2020最新全国卷版

周邦彦诗词鉴赏训练2020最新全国卷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诉衷情

堤前亭午①未融霜,风紧雁无行。重寻旧日岐路,茸帽北游装。

期信②杳,别离长。远情伤。风翻酒幔,寒凝茶烟,又是何乡。

【注】①亭午:正午。②期信:约定的时间。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重寻旧日岐路”一句中的“重”字,说明离别不止一次,强化了离别之悲。

B.“茸帽北游装”一句说明词人此行的目的地是更为寒冷的北方,倍增离愁别绪。

C.词的上阕用风雪等凄清的景物渲染氛围,着力烘托出词人旅途中的寂寞心境。

D.“期信杳,别离长”是说离别会很久,再见将遥遥无期,借此突出“远情伤”。

E.“又是何乡”写词人与友人离别后来到陌生的地方,突出了两人的友情之深。

15.从情景角度赏析“堤前亭午未融霜,风紧雁无行”。(6分)

参考答案:

14.C.E。(C.2分;E.3分)

(C项,“着力刻画出词人旅途中的孤单、寂寞”错,词的内容只是写与友人的分离,并没有写旅行途中;E项,“又是何乡”是对分手后的想象,并非实写。)15.“亭午未融霜”,正午时分堤上的霜尚未融化,突出天气寒冷;(2分)“风紧雁无行”,风大到连大雁都无法排成行,写出了风大。(2分)词人借恶劣的天气渲染了游子离乡时的孤苦(哀景写哀情)。(2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4-15题。

隔浦莲近拍·中山县圃姑射亭避暑作

新篁摇动翠葆,曲径通深窈。夏果收新脆,金丸落,惊飞鸟。浓翠迷岸草。蛙声闹,骤雨鸣池沼。

水亭小。浮萍破处,帘花檐影颠倒。纶巾羽扇,困卧北窗清晓。屏里吴山梦自到。惊觉,依然身在江表

【注】①翠葆:原指饰有翠鸟羽毛的车盖。江表:这里指江宁(今南京)、溧水一带。

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 “新篁”句写翠绿的新竹在车盖上招摇。

B. “夏果”句写果子落地发出清脆的响声。

C. 下片中的“困卧”对应了题中的“避暑”。

D. “惊觉”是因梦中所见与画屏中的一样。

15. 这首词在景物描写上很有特色,结合作品,试对其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

14. C(“新篁摇动翠葆。”葆是盖子的意思,翠葆即翠绿色的盖子,夏日微风吹来,新篁摇曳,翠盖亦随之晃动,似觉凉生几席,幽静曲折的小径一直通向看不到的遥远的地方,引人遐想,可见“新篁摇动翠葆”并不是A项所说的翠绿的新竹在车盖上招摇;夏季果实丰收,“新脆”二字最富妙用,读者好像尝到了新鲜脆嫩的果实,似觉果香四溢,齿颊留芳,可见B项的“夏果”并不是“果子落地发出清脆的响声”;周邦彦因屏上所画吴山而联想到故乡山水,不觉在“困卧”中梦游故乡,可以获得梦幻中的暂时慰藉。但梦是虚幻的,一觉来,依然面对令人厌倦的现实,可见,D项的“惊觉”是因为一觉来,依然面对令人厌倦的现实。)

15. 作者描写了幽美、闲静的夏季景色。首先,作者选取了一些最具夏季特点的典型景物来写,如新篁、骤雨、蛙声、夏果等;第二,作者运用了带有色彩的词来表现夏季草木繁

茂、新篁鲜绿、树叶浓翠的画面,如翠葆、金丸、浓翠等。第三,作者将视觉描写与听觉描写相结合,既写岸草浓翠,又写蛙声喧闹,有声有色。第四,动静结合,既有动词摇动、落、飞、破等描写的动态的静,又有浓翠迷岸草、帘花檐影颠倒等静态的景。第五,作者写景由远及近,很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江南美景图。

浣溪沙

雨过残红湿未飞,疏第一带透斜晖。游蛛酿蜜窃春归。

金屋①少无人风竹乱,衣篝②尽日水沉③微。一春须有忆人时。

注释:①借用汉武帝金屋藏娇故事,这里指华丽的房屋。②衣篝:指蕉衣笼。③水沉:沉水香,一种名贵的香料。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第一句写暮春时节,春雨刚过,几点凋残的花朵沾湿在花枝上,没有随风飘落,似乎是留恋这美好的春光。

B.第二句写傍晚时分,夕阳透过一带疏篱把斜晖洒向大地,与第一句的图景结合,呈现出一幅凄美的画面。

C.第三句写蜜蜂带着芳香与春天的气息归来,展现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图景,表达了女主人公的愉悦之情。

D.第四、五两句写华丽的屋宇,放眼望去空寂无人,微风起处,竹影摇曳,香气渐微,越发显现出了静悄与寂寞。

E.末句以景语作结,包含无限深意,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地抒发了女主人公寂寞困守、怀人相思的苦闷之情。

2、这首词写景抒情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CE (C 解析:“愉悦心境”不妥, 从词中的“残红”“疏篱”“斜晖”“风竹乱水沉微”等意象都能看出女主人公的无聊寂寞、惆怅。E 解析:“以景语作结”有误。)(全对得5 分,选对一项得 3 分)

2.①动静结合。暮春、残红、黄昏、落照为静景,游蜂采蜜归为动景,动静结合使画面凄美生动。②渲染、烘托。春残日暮,斜晖静照空荡荡的华屋,只有风吹竹影,参差摇曳,渲染出金屋的冷清与空寂,烘托出闺中女子独处其中的凄婉与寂寞。③反衬(以乐景衬哀情)。游蜂采花酿蜜充满生机活力的景象反衬出闺中女子的寂寞与惆怅。或以蜜蜂的满载而归反衬闺中女子空虚感。(答对比也可给 1 分)④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触景生情)。春残、斜阳等衰残景象抒发了闺中女子的伤春怀人之情。⑤用典,借用汉武帝金屋藏娇故事,暗示出闺中女子在金屋里寂寞地困守、度日如年。⑥直抒胸臆,“一春须有忆人时”用作者与读者的口气代闺中少妇剖白内心世界:春过花残蜂酿蜜,寂寞困守怀人时。(或闺中人自述整个春天只好在怀人的苦闷相思中度过)⑦对写法(对面落笔\主客移位),“一春须有忆人时”以闺中女子的口吻想象意中人一定也有想她的时候。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诉衷情

堤前亭午①未融霜,风紧雁无行。重寻旧日岐路,茸帽北游装。

期信②杳,别离长。远情伤。风翻酒幔,寒凝茶烟,又是何乡。

【注】①亭午:正午。②期信:约定的时间。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重寻旧日岐路”一句中的“重”字,说明离别不止一次,强化了离别之悲。

B.“茸帽北游装”一句说明词人此行的目的地是更为寒冷的北方,倍增离愁别绪。

C.词的上阕用风雪等凄清的景物渲染氛围,着力烘托出词人旅途中的寂寞心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