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研究课教案《化学反应的表示》

初中化学研究课教案《化学反应的表示》
初中化学研究课教案《化学反应的表示》

初中化学研究课教案《化学反应的表示》

第四单元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守恒的原因;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实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及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复习提问:物质的变化有哪两种形式?化学变化的含义是什么?

引入新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神变化?

板书:一、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通过波义耳和拉瓦锡的“争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机。

实验探究:

分组实验:⑴铁钉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⑵白磷在空气中燃烧

⑶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4)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讨论交流:①实验现象和结论

②为什么实验4出现反应后质量减轻?应该如改进实验?结论分析:以铁与硫酸铜反应为例,进一步分析得出参加反应的铁和硫酸铜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铜于硫酸亚铁的质量总和。于是

引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板书:1.质量守恒定律:

由分析水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得出质量守恒的微观解释:

板书:2. 质量守恒的微观解释:

⑴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⑵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⑶化学反应前后原子质量不变

小结:

课堂练习:

作业:

化学反应的表示(第一课时)导学案

青岛61中王晓

【学习要求】

1.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守恒的原因;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

3.培养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

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及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学法指导】

1.根据创设的问题情境,自己发现问题

2.体验科学研究过程、设计、实施实验方案

3.反思研究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

【学案设计】

一、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1.知识回顾,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即_______和__________,其含义

分别是什么?

2.阅读波义耳和拉瓦锡的“争论”,根据自己有的知识做出自己的判断。

【探究活动一】

①为了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你在实验设计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在实

验操作中应该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②分组进行实验探究

【问题组一】

⑴实验现象:,结论

_________________。

⑵结合实验4的现象回答为什么反应后物质的质量减轻?应如何改进实验装

置才能获得正确结果?

⑶为什么做白磷燃烧试验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形成知识】

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时,要保证实验成功,需满足哪些条件?

【探究活动】:以铁与硫酸铜的化学反应为例,探究发生化学反应的反应物质量和反应生成的各物质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问题二】通过探究分析,我们可以获得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知识】

结合课本P95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运用】

对波义耳和拉瓦锡的“争论”,你前面的假设是_______的(对或错),波义耳的实验缺陷在哪里?应该做怎样的改进

探究活动三从分子原子水平解释质量守恒的本质

【问题组三】

⑴从分子原子水平解释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⑵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有没有发生变化?

【形成知识】

从分子、原子水平可知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均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

【本节小结】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你获得哪些知识:

①认识有什么提高:

②能力有什么长进:

③学习快乐吗?

【知识运用】

1.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

A. 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没有变化

B.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变化

C.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没有变化

D. 反应前后的分子种类没有变化

2.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

A.比镁条质量小

B.比镁条质量大

C.等于参加反应镁条质量加上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

D.等于的镁条质量加上参加反应的空气质量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10g食盐溶解在90g水中,形成100g食盐水,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②煤块燃烧后,变成质量小得多的煤灰,说明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③碳在氧气中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比参加反应的碳的质量大

【思维拓展】

1.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有可能通过操纵单个原子来制造分子。若用这种方法制造葡萄糖(C6H12O6),则不需要的原子是()

A、碳原子

B、氧原子

C、氢原子

D、氮原子

2.蜡烛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___元素、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__元素。

初中化学总复习公开课教案

初中化学总复习公开课教案 第一部分物质构成的奥秘 主题一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初三年一班 授课时间:20XX年3月1日上午第3节 一、教学目的: 考点精解 1、认识物质的三态(气态、液态和固态)相互转化。物质的三态转化是组成物质的微粒的聚集状态的变化,即微粒间距离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并能用生活实际事例或实验加以证明。 2、了解物质的基本分类。物质可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1)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简单混合而成的物质。 (2)纯净物:只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3)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按性质可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同一种元素可能组成几种单质,如氧气(O2)和臭氧(O3),金刚石和石墨、C60、C70,红磷和白磷。 (4)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般按是否含碳元素可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 (5)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要了解氧化物和含氧化合物两个概念的异同)。按组成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3、通过活动与探究,认识各种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并能用生活中的实例加以证明。构成物质的微粒相同,物质的化学性质也就相同;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物质的化学性质也就不同。理解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的原理。 二、教学设计: (一)、考点精析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2、物质的简单分类:金属单质 物混合物单质非金属单质 物质种类稀有气体 纯净物金属氧化物 氧化物非金属碱性氧化物质 酸其他氧化物 化合物 碱 无机物有机物盐

(二)、随堂练习: 1.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研制新型的高能催化剂 B.设计开发新的电脑程序 C.生产无毒高效的新农药 D.制造符合环保的新材料 2.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石灰浆变硬 C.冰受热熔化D.用木炭消除冰箱中的异味3.人们常用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铝合金门窗B.新鲜牛奶C.医用酒精D.体温计中的水银4.“民以食为天”,在这些可食用的物质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食盐B.酒精C.淀粉D.葡萄糖 5.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与俗名、名称或分类完全相符的是 A.CO2冰二氧化碳B.NH3·H2O 氨气碱 C.CaO 消石灰氧化钙D.NaOH 烧碱氢氧化钠 6.现有K、H、C、O四种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1)金属氧化物(2)非金属氧化物(3)酸 (4)碱(5)盐(6)有机物 现实验需用磷酸(H3PO4),能从下列橱柜中找到的是() A.橱柜甲 B.橱柜乙 C.橱柜丙 D.橱柜丁 (三)、作业: 完成《复习指南》中的“主题演练”。 (四)检查学生作答情况,及时进行辅导。 (五)教学反思: 附:板书设计: 主题一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2、物质的简单分类:金属单质 物混合物单质非金属单质 物质种类稀有气体 纯净物金属氧化物 氧化物非金属碱性氧化物 酸其他氧化物 质 化合物 碱 无机物有机物盐

【精品】初三化学试卷讲评教案

初三化学试卷讲评教案 刘亚军 一、学情分析 从成绩和评卷来看,学生基础不够扎实,全班65人,平均分 67.5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处于中等及偏下水平,基于这样 的情况,立求通过试卷题目的具体分析,通过对知识点的归纳, 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更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 在的不足,从而争取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中化解困扰自己学习进步 的障碍。 二、设计思想 试卷讲评课是以一种常见的课型,如果在试卷讲评课中平均 用力、没有重点、面面俱到,从第一题按部就班地讲到最后一题, 这样虽然感觉讲了很多内容,但学生的收获不大。 本节课试着采用一种新的模式进行试卷讲评,在讲评过程中 注意将试题分类进行:第一类,没有或很少有差错的试题,通常 不讲评或点到为止;第二类,部分学生有差错的试题,视具体情 况适当讲评;第三类,绝大多数学生有差错的试题,这类试题往 往属于迷惑性、综合性较强的考题,重点讲评。 提前发试卷给学生,要求学生先独立纠错,通过查阅课本或 与同学交流、互评中发现自己的错误,能够对试卷中的部分错误 自行纠正。本节课重点讲评第三类试题:即绝大多数学生有差错 的试题。 N h=T O u(f鬳筄 讲评试卷时,把每个失分率比较高的试题都归纳入知识体系 中,按知识点分类讲评:身边的化学物质→溶液→化学实验探究 →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计算等;首先让学生回忆相关的知识点, 然后根据这个知识点去解决题目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找出自己考 卷中的错误,并当堂纠正。这样的讲评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促使他们系统牢固地掌握和灵活地应用课本知识,增强了课堂的 有效性,也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教学思路:(一)讲评课前的准备工作 1、统计分析

初中化学微课制作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化学微课制作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微课逐渐进入课堂。教师通过使用微课使教学重难点得到突破,使疑点、易错点、易混点得到澄清。微课不但提高了课堂效率,也使学生的学习有了兴趣,同时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近期我区录制了大量的微课,其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选题不准确 微课的特点是小而精、主题突出、针对性强,是对学生难匿的知识点、存疑的知识点、易错、易混的知识点进行讲解、点拨、启发,而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能掌握的内容不必录成微课。例如微课《金属材料》一课中,教师将教材上的内容搬到PPT上,再配点图片,教师不停地读PPT上的内容,一点新意也没有,反而使学生失去学习的欲望。 微课的引入时间太长肘间分配不合理。微课的用时特点为两头小中间大,即引入和结束用时较少,大部分时间用于解决重点问题。因此,无论用何种引入方法都不能占用太长的时间。例如微课《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课中,用二氧化碳的用途作为引入,时长近2分钟。剩余的时间讲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与碱反应,与水反应,高温与碳反应等。这么多的内容教师在几分钟内就讲完

了,每一项内容只能轻轻点一下,让学生自己学会,不现实;另外一种后果就是重点不突出。 二、素材准备不充分 (一)视频素材准备不充分 微课时长7分钟左右,每一秒都是宝贵的。视频中一些与重点无关的介绍或操作都可裁掉。例如,微课《水的组成》一课中的电解水实验,教师用的是原来45分钟一节课时的实验视频,介绍实验装置、学生电源、连接正负极、向装置中加入水等等,都是可以一带而过的,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是一套准备好的装置,把正负极标清楚,通电,观察现象,通过对气体成分的验证最后得出结论。这样可节省不少时间,突出主题,也使录制的文件小一些。 (二)实验准备不充分 和视频素材准备不充分一样,在微课中,一些实验操作和注意事项就不必重点强调。例如,微课《金属的化学性质》中,教师分别向几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稀盐酸,再分别加入不同的金属,让学生观察现象。教师边加酸边讲操作注意事项,这些操作和注意事项不是重点,试管中的酸完全可以在课前加好,录制时直接向试管中加入金属,只要教师的演示规范就行了。 三、趣味性不强 微课的设计不新颖,多数教师用的是讲解的方法,语

初中化学微课比赛

化学微课评选活动的通知 为进一步深化化学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初中化学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一线初中化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经研究,决定参加宜宾市初中化学微课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内容 微课设计、制作与应用展示。 二、参加人员 初中化学教师。 三、微课的设计制作及推选要求 1.设计制作要求 (1)微课所涉课题可自行选择初中化学教材相关内容,也可参考微课知识表(见附件1)。教学设计目标明确,学习活动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媒体设计与教学深度融合,能让学生高效参与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充分展示教师良好教学水平,教学反馈与评价设计能有效测评学习活动效果。 (2)微课视频应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真实反映教学情境;微课课件片头应显示课题、作者(仅限一人)和单位;视频格式为常见格式,建议视频格式为:Flv,MP4,视频尺寸为:640*480;每课视频文件大小不超过20M,视频时长最多不超过10分钟。 (3)微课的应用说明详实,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4)参赛作品及材料需为本人原创,不得抄袭。若发现参赛作品侵犯他人著作权,或有任何不良信息内容,则一律取消参赛资格。 2.任务及相关要求 (1)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本次微课评选活动,要与“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结合起来,要广泛发动学校的初中化学教师积极参与此项活动。 (2)本次活动单设中学需至少上报1节微课视频,其余 学校可积极自愿上报。请各校将制作的微课视频及微课设计与应用表于20XX年5月6日前报县教研室。 (3)本次活动设县一、二、三等奖,教研室将组织专门人员对收到的作品进行认真评审,评审结束后将推荐优秀作品到市参加评选。 附件:1.微课知识表(供参考) 2.微课设计与应用表 教育局 年月日 附件1 微课知识表 九年级上章节名称内容 绪言初中化学学习之旅化学学科方法指引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 彩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

化学组集体备课教案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复习课 时间:2014、9、29 地点:会议室 主备人:王藤 同备人:化学组全体成员 复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复习水分子的运动、三态变化、天然循环,认识水的特性,理解状态变化这一类物理变化的本质。通过对水的电解与合成实验的复 习,初步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理解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概念。过程与方法:复习实验室和工业上净化水的方法,通过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学习分类的方法。掌握分离液体中固体杂质的方法——过滤法,理解 蒸发和蒸馏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和应用范围。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含义,具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重难点:理解应用分子原子的性质,水的人工净化,电解水的实验。 措施:由基本知识点到问题探究层层深入。 学法:自主学习与练习相结合。 教学程序: 一、出示复习提纲,指导学生自学。 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什么?掌握分子和原子的定义、性质、根本区别。2.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的能量、运动速率、间隔是怎样变化的(31页)? 熟悉水的天然循环(33页)。 3.净化黄泥水的步骤是哪些?每一步的作用是什么?(35页) 4.本单元中你学到了哪些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它们分别用来分离什么样的混合物(36页)? 5.如何区分纯净物、混合物? 6.什么是硬水和软水?怎样区分它们?怎样将硬水软化?(37页) 7.电解水的现象、表达式和反应类型。(39-40页) 8.氢气燃烧的现象、表达式和反应类型。(42页) 9.识别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性质、物理性质。 二、点拨纠正: (一)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 2.定义:分子是 原子是 练习: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而保持金属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在氢气燃烧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最小微粒是 3.性质(以分子为例)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

初中化学专题复习——推断题教案

初中化学专题复习——推断题 一、教学目的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熟悉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 (2)能熟练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找出推断题中的突破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解答化学推断题。 难点:找出推断题中的突破口。 三、课型 复习课 四、教学过程: 【板书】一、推断题常用的突破口——基础知识梳理 (见学案) 【板书】二、推断题题型题型及解法 【板书】(一)文字叙述型推断题: 【学生练】练习1:有一包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碳酸钠、硫酸钠、硫酸铜、硝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学生为了确定其组成,做如下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推断,把相应的物质 【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 【板书】 说明: (1)注入足量的蒸馏水充分振荡,由实验可以知道,溶液无色透明,证明无CuSO4;没有

沉淀物,证明无CaCO3。 (2)加稀HCl后有气泡产生,证明含有Na2CO3。 (3)因为溶液中含有Na2CO3 ,加BaCl2有白色沉淀生成,但也有可能含有Na2SO4。(4)加稀HNO3后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气泡产生,证明(3)中不但含有BaCO3,还含有BaSO4,所以原混合物中含有Na2SO4。 【学生练】2、现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含有CuSO4、Na2SO4、CaCO3、BaCl2、KCl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如下实验: (1)取少量白色固体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得固体和无色溶液。 (2)向所得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固体部分溶解,并有气体产生。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 ①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一定含有,可能含有。 ②写出(2)中固体部分溶解的反应化学方程式。【学生讨论、练习】 【教师评价】 【小结:】文字叙述型推断题给出物质范围和实验现象,让我们推出混合物中一定存在、一定不存在和可能存在的是什么物质。解答时以文字信息为序,寻找并抓住“题眼”,逐步分析“筛选”。这就要求同学要熟悉以上你所梳理的常见“题眼”,也就是解题的“突破口”。【板书】(二)、框图型推断题: 【学生练】下图中的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请根据图示关系回答: ⑴甲物质中的元素共有___种。 ⑵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⑶若常温下乙为无色液体,则A为__;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_______ ____。【共同分析】⑴据“单质B+单质C→化合物甲”,可知甲物质中含有两种元素。⑵反应②属于置换反应。⑶据“常温下乙为无色液体”,推断乙为H2O,再结合所学过的有H2O生成的置换反应(即H2还原CuO或Fe2O3),可知A为H2,则C为O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可△△ 能为H2+CuO == Cu+H2O 或3H2+Fe2O3 == 2Fe+3H2O。混合物甲可能是CuO或Fe2O3,单质B可能是Cu或Fe。 【小结】框图型推断题:题目一般不限定物质范围,给出各物质转化关系,要求推断出各未知物。此题型要以物质的转化关系为依据,用逆推法由果求因,再用顺推法加以验证。和上一种题型很相似。 【习题】见学案 【板书】:(三)、表格型推断题 【学生练】练习1:有失去标签的硝酸钾、碳酸钠、硝酸银、硝酸钙和稀盐酸五瓶溶液。将 其任意编号:A、B、C、D、E,进行两两混合,其现象如下表: (1)试推断并写出五种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A , B , C , D , E 。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初三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doc

初三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 初三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章节在初三化学学习的整个阶段占有核心地位,为以后的化学计算将奠定良好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已经掌握了质量守恒定律内容的基础上初步接触化学计算,应让学生熟练掌握常见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完善计算解题步骤。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3、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4、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讨论、总结进一步加强对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含义的理解。 2、使学生有针对性的把握考点和重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化学知识中的微粒美和计算美,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及书写。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学生展示、讲授法。

课前准备:大白纸、记号笔。 初三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二)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总体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基础看,学生在小学自然、社会学科,初中物理和生物中已了解一部分与化学有关的基础知识。从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来看,大多数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逻辑推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从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看,75%左右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能独立完成实验,但个别学困生自制力差。从学生的学习态度看,各个班的同学90%以上要求进步,态度端正,上进心强,但部分同学学习目标欠明确。各个班发展较为均衡。面对实际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因材施教,使他们得以全面、健康地发展。 二、实验内容分析: 新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与有效性,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为了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化学学科内容特点,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新教材将原有的部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全部改为活动与探究、家庭小实验等。这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验氛围,为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在实验中切身体会到过程提供了条件。 演示实验有:空气成分的测定、物质的变化、水的组成、碳的单质的化学性质、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制法、燃烧的条件、合金的性质、溶液、金属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配制、酸、碱、盐的性质等。这些实验有助于研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掌握一定的实验方法并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精神。 活动与探究有:探究蜡烛及蜡烛燃烧时的变化;探究吸入的

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无锡市东亭中学顾丽娅 【设计思想】 1.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 初中化学作为面向未来公民的基础教育,在学完了课本知识之后,通过本专题的复习,要使学生系统地复习有关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的一系列知识,在实验探究中选出身边的化学物质,在分组讨论中提炼新知识。本堂课教学的这种价值定位,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有别于以单纯复习知识为本,以应试为目的的价值取向。 2.以身边的三种物质为线索组织教学的策略。 看到“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一课题学生一定有着好多的困惑,通过维生素C泡腾片加入水里时有气泡冒出,提出气体是什么的猜想,并指出这个实验中的化学物质,从而切入课题并展开复习。改变过去复习课只是机械性就事论事的复习,而是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化学物质原来就在身边,以维系生命活动“呼吸”的有关物质二氧化碳、氧气和水为线索来组织教学、推动课堂。 3.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的原则。 怎样让学生从探究中发现问题、自主复习知识、锻炼能力、产生求知欲望正是这节课教学设计的核心,为此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都要贯彻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的教学原则,教师由传授者的角色转换成为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 【教学内容分析】 二氧化碳、氧气和水是身边重要的化学物质,也是贯穿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上、下两册课本的重要物质,是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中的重要一部分。在刚刚结束新课的时候,学生对于前面学过的基础知识已淡忘了很多,这时提出身边的化学物质--二氧化碳、氧气和水的系统复习很有必要。(1)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和实验室制法本身是重要的内容,配以”氧气的功与过”、“你对二氧化碳知多少”等问题的讨论探究,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复习更有新意,对知识的探求更上一个台阶。(2)改变水的复习局限于第三单元的思路,把九年级化学上、下两册课本与水有关的实验、现象有机地串联起来,在枯燥的复习阶段活跃学生的思维,通过“水”整理出一条知识脉络,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水的组成、水的净化、燃烧的条件、铁钉锈蚀的条件、溶液的形成等重要知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枯燥的复习阶段耳目一新,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复习过程中,展示了化学学习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分析】 1.通过复习二氧化碳、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实验室制法,掌握一般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和常见气体的性质、用途。 2.通过复习有关“水”的一系列知识,引导学生认识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与水相关的知识以及水的用途。 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关注身边的化学物质并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学准备】 1.课件准备:多媒体课件。 2.实验准备:维生素C泡腾片、澄清石灰水、水、试管、导管(带橡皮塞)。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实验)向烧杯的水中加入一粒“糖”(预先准备好的维C泡滕片)。 (现象)杯中嘶嘶冒出大量气泡,最后变成了一杯鲜甜的橙汁。

初三化学试卷讲评教案

初三化学试卷讲评 张文 一、学情分析 从成绩和评卷来看,学生基础不够扎实,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处于中等及偏下水平,基于这样的情况,立求通过试卷题目的具体分析,通过对知识点的归纳,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更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争取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中化解困扰自己学习进步的障碍。 二、设计思想 在讲评过程中注意将试题分类进行:第一类,没有或很少有差错的试题,通常不讲评或点到为止;第二类,部分学生有差错的试题,视具体情况适当讲评;第三类,绝大多数学生有差错的试题,这类试题往往属于迷惑性、综合性较强的考题,重点讲评。 提前发试卷给学生,要求学生先独立纠错,通过查阅课本或与同学交流、互评中发现自己的错误,能够对试卷中的部分错误自行纠正。本节课重点讲评第三类试题:即绝大多数学生有差错的试题。 讲评试卷时,把每个失分率比较高的试题都归纳入知识体系中,按知识点分类讲评:身边的化学物质→溶液→化学实验探究→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计算等;首先让学生回忆相关的知识点,然后根据这个知识点去解决题目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找出自己考卷中的错误,并当堂纠正。这样的讲评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促使他们系统牢固地掌握和灵活地应用课本知识,增强了课堂的有效性,也提高了学生的能

力。 教学思路:(一)讲评课前的准备工作 1、统计分析 统计每题得分率,对得分率较低的试题认真分析错误原因 2、归类分析 根据试卷的内容、特点和考试结果,将知识点归类分析 (二)讲评时重视“三要” 1、巧妙公布成绩,要重视激励 2、要借题发挥 3、要分析错因三、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考试情况简要分析 1、成绩分析 表扬最高分的同学 鼓励30分以下的同学继续努力 2、答题存在问题分析 从成绩和评卷来看,学生基础相对较差,不重视化学学科的学习,忽略知识的巩固,学习的主动性较差,学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题不清;读题、审题不仔细; (2)知识不牢、理解不透彻,解题时无法再现所需知识;(3)答

九年级化学微课设计

九年级化学微课设计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九年级化学元素及其符号的书写和意义”微课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认识一些元素及其符号,深刻理解元素意义及其符号的意义。了解质子数与元素的关系。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2.过程方法:认识科学分类的的依据与方法。 3.情感价值:理解物质的统一性,知道化学变化中元素不变。 二、探究学习 1.默读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和书写。 2.找资料理解元素与健康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 常见元素的书写和意义。 四、探究讨论法 五、课堂学习 一、引入 某品牌矿泉水标有:硒,锶,……(单位:mg/ml)这里的硒、锶指的是原子、元素还是什么 学生交流:生活中你还听到哪些有关元素的知识 二、师生互动 共同讨论:人类对元素的认识历史。世界是物质世界,所有物质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 学生讨论:氧原子是一个总称,为什么还有元素这个总称 小结:1.原子中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都为1,这样的原子叫做氢原子。2.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而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可以不同。 1.元素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反思升华:质子数为1的一类原子,称为什么 2.元素的分类 投影常见元素的名称,引导学生对元素分成三类。 3.元素的写法、读法 看看元素周期表,在前面的学习中,你知道哪些元素是否知道他们的名称和元素符号 4.元素符号的意义

(1)表示元素(2)表示一个原子 些是纯净物在纯净物中,谁只含一种元素 提问:同学们想知道现在的元素有多少种吗请打开书翻到元素周期表,说说看元素有多种金属元素有多少种,在周期表的什么地方非金属呢 讲解:元素周期表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的,目前知道元素只有一百多种,他们组成了三千多万种不同的物质。 六、课堂评价练习 1.下列元素名称与符号都正确的是() A.炭C B.钠Ne C.贡Hg D.铝Al 2.某药品书上标有“含碘150mg,含镁65mg”,这里的“碘,镁”是指()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离子 3.属于金属元素的一组是() Ba Mn He Mg H O D. Hg Ba He Mg 4.写出符号的含义:H ( ), ( ),2H ( ) 5.写出化学符号:四个氖原子()钙元素( ) 两个硫原子() X个氧原子()

初中化学复习课教学案例设计-省一等奖

初中化学复习课教学案例设计 参加全省初三复习课赛荣获一等奖的一篇教案,仅供参考。 化学复习课教学案例 专题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 [复习目标] 《 1、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从宏观和微观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它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3、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知道其表示的意义。 [复习重点] 1、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 2、能从宏观和微观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它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课前准备] 1、课件制作“复习目标”、“复习指导”、“当堂训练”。 2、收集相关中考题。 [课时分配] 、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复习目标 导入:议一议目前,全世界都在关注能源问题。有人曾经宣布可以直接把水变成油,一时间引起广泛的关注和争 论,你认为水可能变成油吗为什么(学生回答) 》 信息交流:在前面,我们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尽情 地、大胆地说出来。(2分钟) 大屏幕投影出复习目标(1分钟) 1、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从宏观和微观上,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它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3、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知道其表示的意义。 二、复习指导 出示复习指导:(大屏幕投影出2分钟) 内容:教材P89—99。 时间:8分钟。 ( 方法:小组合作,完成复习提纲中的思考题(前4分钟独立完成,后4分钟在小组内交流)。 复习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大家认真、细致的复习,请同学们根据复习提纲认真复习、归纳。 三、学生复习、教师巡视

初三化学微课设计方案

初中化学微课教学设计 本微课名称初中化学《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知识点描述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是本课题的重点,也是初中化学实验中定量探究中“主角”。 知识点来源□学科:九年级:化学 基础知识听本微课之前需了解的知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教学类型□讲授型□问答型□启发型□讨论型□演示型□联系型□实验型□表演型□自主学习型□合作学习型□探究学习型□其他 适用对象学生:本微课是针对本学科平时成绩多少分的学生? □40分以下□40-60分□60-80分 □80-100分□100-120分□120-150分 教师:□班主任□幼儿教师□普通任课教师□其他其他:□软件技术□生活经验□家教□其他 设计思路 学生对此部分内容,定量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难以在头脑中形成科学的认识,在微课中采用若干个有梯度的小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讨论,最后突破此难点。 教学过程 内容画面时间 一、片头(20秒以内) 内容:您好,这个微课重点 讲解《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 测定》 第1张PPT20秒以内 二、正文讲解(4分20秒左 右)第一部分内容:情景展示 装置、原理的介绍 第 2 至 3 张 PPT 30 秒 第二节内容:拓展延伸 实验装置的改进与误差分析 第 4 至 4 张 PPT 30秒

第三节内容:典例分析、能力提高第 5 至 8 张 PPT 220 秒 三、结尾(20秒以内)内容:这一讲的内容就到这 里,希望通过本讲的学习能帮 到你,谢谢,再见。 第 8 至 9 张 PPT 20秒以内 教学反思(自我评价) 由于受微课的限制,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且不能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这是美中不足的地方。通过对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分解能降低难度,增强学生的信心,防止分化。

九年级化学溶液复习课教案

第三单元溶液(综合课) 教学内容:第三单元溶液 教学目的:(1)对本单元各知识点进行梳理,形成知识体系。 (2)加深对溶液、溶质、溶剂、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3)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分类、对比、概括等能力。 教学理念:通过引导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分析、归纳、分类,将各知识点连成线,织成网,形成知识体系, 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分类、概括能力;并通过课堂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溶液的组成特征、溶质的质量分数。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和、分类能力。 课前练习: 1、下列物质不是溶液的是() A.蒸馏水 B.医用消毒酒精 C.生理盐水 D.碘酒 2.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溶液组成中一定含有水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不同 3、物质溶解时,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1)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温度;(2)硝酸铵溶于水时,温度 4、在某温度时,把10g糖放入97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100g糖水,则糖水中糖的质量分数为() A、3% B、5% C、5.15% D、49% 5、配制溶液的步骤是:;; 课前自我评价: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对溶液的有关知识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请同学们回忆并讨论:课题 1中主要有哪几部分内容?其中的知识点有哪些? 一、溶液 概念:分散到里,形成就是溶液。 特征:性;性。 溶液概念:叫做溶质。 溶质状态:态、态、态。 组成概念:叫做溶剂。 溶剂水是常用的溶剂,但等也可以做溶剂。 电离: 溶液质量= 二、溶解过程: 吸热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的过程。如: 1、溶解过程放热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 离子)的过程。如: 2、溶解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1)吸热过程时,溶液温度。 (2)放热过程时,溶液温度。 (3)吸收热量= 放出热量时,溶液温度。 3、乳浊液与乳化作用 乳化作用:含表面活性剂的物质能使油脂在水中,形成,这种现象称乳化作用。 4、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1)某些物质溶于水形成的溶液,会使凝固点,利用如:

初中化学微课设计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初中化学微课设计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 式 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五单元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微课设计——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够说出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两个原则,能够根据反应事实书写化学方程式。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化学方程式,体会化学语言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增强规范使用化学语言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尊重客观事实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念,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三、教学策略:用磁吸卡片的方法在黑板上摆出模型,并说出这样摆的理由,并用化学符号表示上述模型,以增强学生对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这个原则的理解。 四、教学流程

四、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什么叫化学方程式? 【学生】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看图写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和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提问】表达式中的CO2能否随便写成SO2或者其它的呢? 【学生回答】不能 【教师】你如何用实验证明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确实生成二氧化碳?【学生回答】往木炭燃烧后的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可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教师】因此,书写方程式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随便臆造或者凭空想象反应物或者生成物的化学式。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第一个原则。 【学生】阅读课本99页,找出书写方程式应遵守的第二个原则是什么? 【学生回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教师追问】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回答】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C + O2 CO2 和H2 + O2 H2O这两个方程式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如果不符合,有什么办法能使得式子左右两边各种原子的个数都相等?

最新初三化学期末考试试卷讲评教案

2011学年第一学期区期末考试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 一、执教者、时间、班级 1.执教者:杨园中学黄群仙 2.执教时间:2012.2.21(周二)下午第1节 3.执教班级:初三(2)班 二、设计思想 试卷讲评课是一种常见的课型,但以往在试卷讲评课中往往出现准备不足,平均用力,没有重点,面面俱到,从第一题按部就班地讲到最后一题,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为主。这样经过一节课下来,教师感觉讲了很多内容,但学生的收获不大。本学期化学组着手进行提高试卷讲评课有效性这一课题研究,极力创造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促使学生系统牢固地掌握和灵活地应用课本知识解决问题。 课前要做以下几个准备工作:①阅卷后将非选择题中的典型性答案记录下来②下发试卷和“初三化学试卷自我分析表”,要求上交“自我分析表”后自行订正试卷,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③对本次学生试卷的每空失分率进行分析统计,了解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并精选出本课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三、学情分析 初三(2)班学生的平均分略高于区平均,但优良率低于区平均,最高分只有55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处于中等及偏下的水平,学生的进取心不够强烈,畏难心理较强,缺乏必要的竞争意识,遇到挫折不能正确对待,高分不高。基于这样一个因素,力求通过试卷题目的具体分析,能让学生认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还存在的不足,从而争取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中化解困扰自己学习进步的障碍,取得更好的成绩。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45题、50题的分析,完善对溶液相关概念的理解; (2)通过对48题(11)空的分析及拓展训练,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3)通过对51题(21)空、52题(30)空、53题(36)(37)空的分析,提高学生对实验分析、问题解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典型例题分析及拓展训练,初步学会运用有效阅读的策略解题; (2)通过讨论、练习等活动,增强分析、对比、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教师给予的肯定和表扬,增强自信心的同时体验学有所获的乐趣; (2)通过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增强互助合作的意识; (3)通过学习,完善化学基本观念(物质组成的元素观、化学变化的条件观及化

九年级化学微课设计

“九年级化学元素及其符号的书写和意义”微课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认识一些元素及其符号,深刻理解元素意义及其符号的意义。了解质子数与元素的关系。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2.过程方法:认识科学分类的的依据与方法。 3.情感价值:理解物质的统一性,知道化学变化中元素不变。 二、探究学习 1.默读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和书写。 2.找资料理解元素与健康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 常见元素的书写和意义。 四、探究讨论法 五、课堂学习 一、引入 某品牌矿泉水标有:硒0.013,锶0.0596,……(单位:mg/ml)这里的硒、锶指的是原子、元素还是什么? 学生交流:生活中你还听到哪些有关元素的知识? 二、师生互动

共同讨论:人类对元素的认识历史。世界是物质世界,所有物质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 学生讨论:氧原子是一个总称,为什么还有元素这个总称? 创设情境投影:表格一 从上表里,你看到了什么怪现象? 请填写在表格二中表格二 交流讨论:

小结:1.原子中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都为1,这样的原子叫做氢原子。2.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而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可以不同。 1.元素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反思升华:质子数为1的一类原子,称为什么? 投影表格三 投影表格四 反思升华:质子数为6的一类原子,称为什么?质子数为6的一类原子,称为什么? 2.元素的分类

投影常见元素的名称,引导学生对元素分成三类。 3.元素的写法、读法 看看元素周期表,在前面的学习中,你知道哪些元素?是否知道他们的名称和元素符号? 4.元素符号的意义 (1)表示元素(2)表示一个原子 5.元素与原子的关系 问题讨论:现有“氢气,碳,铁,二氧化碳,水,空气,高锰酸钾”七种物质中,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在纯净物中,谁只含一种元素? 提问:同学们想知道现在的元素有多少种吗?请打开书翻到元素周期表,说说看元素有多种?金属元素有多少种,在周期表的什么地方?非金属呢? 讲解:元素周期表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的,目前知道元素只有一百多种,他们组成了三千多万种不同的物质。 六、课堂评价练习 1.下列元素名称与符号都正确的是()

九年级化学 复习课教案

第一章复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将本章知识进行整理和小结,以氧气的存在、制法、性质、用途为主线将本章所学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 2.本章列入教学大纲的基本概念共十四个,约占全书概念的1/5,通过复习可进一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记忆和应用。 3.应使复习成为提高知识技能、增长能力、改善学生认知结构的重要手段。 [教学重点]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 [教学方法] 讨论法 [实验准备] 补充实验: 如何检验三瓶无色气体分别是氧气、氮气、空气(或氧气、二氧化碳、空气)。 [课时安排] l课时 [教学过程] (说明)本章复习是在学生自己复习并总结本章知识脉络的基础上进行的。 出示学生总结的本章知识脉络图,将总结得比较好的图,利用投影讲评。同时利用板书(见板书设计)介绍教师总结的知识脉络供学生

参考。 一、知识脉络(见板书设计) (讲解)通过总结我们不难看出本章是以氧气为重点,同时介绍了14个基本概念(见板书设计的编号共14个)。这些概念不是孤立的,有的是相辅相成的,有的是相互依存的,如:氧化反应、氧化性;氧化剂、缓慢氧化、自燃、爆炸、燃烧;催化作用、催化剂;物理变化、物理性质;化学变化、化学性质。也有的概念是相辅相成的,如: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利用对比的方法可加深概念的理解、记忆。 二、练习 以氧气为中心,讨论如下几个问题。 (提问)1.实验室怎样用最简便的方法区分:氧气、二氧化碳和空气(出示三瓶无色气体)。 (实验)先回答解题思路及检验方法后,再进行操作。 (小结)注意审题,根据题目要求用最简便方法,即能一步检验的就不能用两步检验; 解答关于几种气体的鉴别(区别)题的解题思路: 根据特性选试剂(措施),加入试剂(采用措施)观察现象,根据现象得结论。 (提问)2.若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否是氧气应怎样操作?(追问:跟鉴别气体有什么不同?跟验满有什么不同?) (小结)要证明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即可,若区

九年级化学微课设计精编WORD版

九年级化学微课设计精 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九年级化学元素及其符号的书写和意义”微课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认识一些元素及其符号,深刻理解元素意义及其符号的意义。了解质子数与元素的关系。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2.过程方法:认识科学分类的的依据与方法。 3.情感价值:理解物质的统一性,知道化学变化中元素不变。 二、探究学习 1.默读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和书写。 2.找资料理解元素与健康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 常见元素的书写和意义。 四、探究讨论法 五、课堂学习 一、引入 某品牌矿泉水标有:硒0.013,锶0.0596,……(单位:mg/ml)这里的硒、锶指的是原子、元素还是什么? 学生交流:生活中你还听到哪些有关元素的知识? 二、师生互动 共同讨论:人类对元素的认识历史。世界是物质世界,所有物质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 学生讨论:氧原子是一个总称,为什么还有元素这个总称?

创设情境投影:表格一 从上表里,你看到了什么怪现象? 请填写在表格二中表格二 交流讨论: 小结:1.原子中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都为1,这样的原子叫做氢原子。2.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而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可以不同。 1.元素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反思升华:质子数为1的一类原子,称为什么? 投影表格三 投影表格四

反思升华:质子数为6的一类原子,称为什么?质子数为6的一类原子,称为什么? 2.元素的分类 投影常见元素的名称,引导学生对元素分成三类。 3.元素的写法、读法 看看元素周期表,在前面的学习中,你知道哪些元素?是否知道他们的名称和元素符号? 4.元素符号的意义 (1)表示元素(2)表示一个原子 5.元素与原子的关系 问题讨论:现有“氢气,碳,铁,二氧化碳,水,空气,高锰酸钾”七种物质中,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在纯净物中,谁只含一种元素? 提问:同学们想知道现在的元素有多少种吗?请打开书翻到元素周期表,说说看元素有多种?金属元素有多少种,在周期表的什么地方?非金属呢? 讲解:元素周期表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的,目前知道元素只有一百多种,他们组成了三千多万种不同的物质。

【重磅】微课与初中化学教学融合的初探

微课与初中化学教学融合的初探 摘要:“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因为微课特点:主题突出,内容精简,容量较小,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渐渐得到重视。本文以初中化学为例,探讨微课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微课让教学重、难点突破,初中化学课堂更高效、直观化、趣味化,学生更加活跃、更轻松,教师教学更积极。 关键词:微课;高效;初中化学 随着现代多媒体的发展,“微文化”悄然诞生,例如:微信、微访谈、微博、微电影。在这种背景下,微课也产生了。它大多以3-10分钟的短小视频呈现,主题突出,内容精简,资源容量较小,内存仅需几十兆,可下载到电脑、手机、MP4等我们电子终端设备。微课大多由“音乐+文字+画面”组成,轻松的音乐营造了愉快的学习氛围,精简的文字聚集了学习者的注意力,精彩的视频吸引了学生的眼球。随着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完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的创新,微课将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以初中化学课程为例,探讨微课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 一、微课让教学重、难点突破 “学习障碍”、“知识难点”是教学难点存在的主要原因。微课可以动态地、对比地演示一些化学现象,可以有效地控制变化的速度,调节快慢,从而便于学习者观察和思维。有些化学反应瞬间完成,对其过程很难分步观察与判断,通过制作微课视频,教师可以模拟控制反应变化的速度,调整教与学的进度。 重点和难点是知识传递的关键所在,一节课中学生对重点知识不能掌握,难

点不得突破,无疑是一节失败的课。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应将重难点的突破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来考虑,确保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当堂解决。如在进行“分子、原子”教学时,分子、原子概念的形成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通过生动形象的计算机动画模拟微观粒微的运动变化,可以清楚地看出分子运动、间隔、分裂和重新组合,学生一目了然,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微课的启发下,化学教学难点也可以顺利突破。 二、微课让课堂变得更高效、直观化、趣味化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传统的课堂上,老师为了讲解某知识点会做一些演示实验。例如:在讲解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老师一般通过当场演示向学生讲解实验操作、注意事项、收集方法。但随着班级规模的扩大,一个班可能会有50甚至更多的学生,后排学生不得不站起来,甚至踮起脚尖,费劲地观看现场演示。即使这样,视力不好的同学可能还是什么都没有看见。如果将这一知识点制成微课,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教室里的大屏幕观看,也可以拷贝到i-Pad、笔记本电脑或手机上随时随地观看和学习。老师的精彩演示和准确解说,配以精炼的文字说明,让学生有一种“名师一对一”的亲临感觉。 由于微课具有短、小、精的特点,很容易被运用到教学的各环节。学生们可以通过观看微课,为新课做好准备。如:在开展沪教版《化学》第二章第2节《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时,我们可以制作微课课件,以“奇妙的二氧化碳”为主线,通过在可乐中加入薄荷糖的视频激发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兴趣,进而通过实验介绍二氧化碳奇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后通过干冰人工降雨的图片和视频说明二氧化碳的奇妙用途。老师简洁而精彩的讲解,给学生们带来了眼前一亮的感觉,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热情,使化学课堂教学变得更高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