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史复习思考题

中国财政史复习思考题
中国财政史复习思考题

中国财税史复习题

一、单选题

1、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公元前(一万年)时,农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确定下来。

2、(禹)根据各地距离京畿的远近,土质的肥瘠、高下评定土地等级,以土地收获量的十分之一向部落酋长进行定量纳贡,开创了征收土地税的先河。

3、国家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是(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

4、夏商周三代的土地制度,从宏观上讲是(土地王有制)

5、中国古代,商业的萌芽产生于(商)朝。

6、汉代,用于课征未成年人的人头税叫做(口赋)

7、两汉时期田租以(三十税一)为主,属于比例税率。

8、唐代实施的服役制度是(租用调制)。

9、两税法实施于(唐)代。

10、“一条鞭法”实施于明代,是由(张居正)提出并实施的。

11、东汉时期的关税税率较高,在(十分之一)以上。

12、《暴关图》反应的私设关卡,乱收费的情况发生在(明代)。

13、由于劳动生产率低下,夏代田赋的征收采用了(贡法)。

14、汉代实行商业官营,所谓商业官营就是指(官营)。

15、隋唐时期的财政收入主要包括(田赋收入)。

16、五代十国时期的田赋主要包括(两税、绢帛之征)。

17、把差役制度变为雇役制称(雇役法、免役法、募役法)。

18、北洋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有(外债、内债、税收)。

19、田赋征收的基础是地籍管理,为此国民政府推行(土地计量)。

20、公元628年,唐太宗下令,规定王公百官到一般百姓,垦田每亩纳粟2升,以备灾年赈贷之需而建(义仓)。

21、钱粮册内有名丁数,勿增勿减,以该年的丁银额永为定额,以后额外增丁,不再征收钱粮,叫做“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这是清朝(康熙)实施的。

22、为缓和统治危机,增加财政收入,我国(明)代实施了“一条鞭法”。

23、宋代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是(方田均税法)。

24、北洋政府在把清朝各种名目的附加都并入正赋之后,又另外加征的是(田赋附加)。

二、多选题

1、财政产生的物质条件是(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产生)。

2、国家财政产生的社会条件是(社会分工的发展、公共管理的需要)。

3、据文献记载,在(舜、禹)时期,为了保障公共事务的发展,统治者要求臣服部落和被保护的小部落贡献财物。

4、夏商周三代的服役,直接与井田制有关。一般认为,三代的田赋制度分别实行的是(共、助、彻)。

5、人头税发展到汉代,已经制度化,有(口赋、算赋、户赋、献赋)。

6、古代收益税(或财产税)包括(车船税、贳货、牲畜税)。

7、宋朝的田赋按土地的性质不同分为(公田之赋、民田这赋、城郭之赋、杂变之赋、丁口之赋)。

8、宋代市舶课有(抽解、博买)。

9、清初官吏的报酬包括(正俸、养廉俸、恩俸)。

10、清朝前期的关税分为(内地关税、国境关税)两种。

11、西周的关市之征主要有(津税、关税)两类。

12、在宋代的户籍上,全国居民分为(主户、客户)。

13、唐代的赋役制度主要有(租、调、役、杂徭)。

14、对于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权益分配,两税法实行三分制,即划分为(上供、送使、留州)。

15、宋代官员俸禄大体上分为(正俸、加俸、职田、公使钱)等。

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本题共10分)

1、主张政府垄断工商业经营的思想家是()。

A、管仲

B、商鞅

C、韩非子

D、李悝

二、判断题:(共10题,每题1分,本题共10分)

()1.两税法正式否定了长期的以“身丁为本”的赋役制度。

名词解释

1、方田均税法:王安石总结了郭谘的千步方田法,实行“方田均税法”。即地方官对区内土地重新清查丈量,以东西南北各一千步为一方,核实土地所有者、亩数,并按土质好坏分为五等,制定地籍,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然后定下这一方土地应征课的赋税总额,并将赋税总额按田地的多少分摊在这一方的土地所有者身上,不同户主间的地界有地符(土地的“图籍”),一方土地上有方帐,如果分家析产、典卖割移,官给契、县置簿。

2、募役法:又称免役法或雇役法,将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差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承担,应役人有报酬。职役需要的雇值征收数额,由各州县根据募役所需经费多少自定,具体由应役民户按户等高低分摊交纳,户等仍分为九等,上四等户为应(当)役户,出钱,称免役钱,随夏秋两税征收。

3、一条鞭法:一条鞭法是明朝中后期(1581年开始),由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推行于全国的赋役制度,这一制度把各州县的田赋杂税和差徭“悉并为一条”,统一在夏秋两税中按田亩面积征课,且征课货币——银两。

4、关市税:是指对通过国家所设关卡的行商和市肆的坐贾进行课税,包括关税和市税两大类。

5、赊贷税:亦称贳贷税,是对出贷货币或粮食收取利息所课的收益税,课征的对象是高利贷者,属于资本利息税。

6、算缗钱:又称缗钱税,是向商人和高利贷者征收的财产税。缗,是穿钱用的绳子,俗称钱贯或钱串子,一缗即一贯,相当于钱1000文。缗钱税是以贯为单位征税。

7、摊丁入地:到雍正时(1723—1735年),清政府进一步实行了“丁银摊入地亩”的办法,简称“摊丁入地”,“丁随地起”,把康熙50年固定下来的丁银335万余两,摊入地赋银中一并征收,称为“地丁制”。基本做法是将康熙50年各省应征丁银数与各该省应征地赋银数相除,得出每地赋银1两应摊丁银若干,各省也以此计算下辖各州县负担的丁银额,随地赋银一并征收。

8、厘金:厘金也称为“厘捐”或“厘金税”,创行于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它是一种值百抽一(税率为1%)的商业税。厘金的征收方法,从形式上看,主要有两种:一是活厘或行厘。这是以货物由某地至某地的一次运销行为为对象课征于行商的通过税,抽之于行商,属通过税性质。二是板厘或称坐厘。这是抽之于坐商的交易税,属交易税或落地税性质。

简答题:

1、一条鞭法有什么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答案:(一)一条鞭法的历史意义

1、将赋和役合并为一,这是一个中国赋税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标志着我国沿袭了近二千年的赋役平行征收制度向近代租税制转化,徭役制度日渐衰弱,日趋消亡。同时,赋役合并,也整顿和简化了税目,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吏胥上下其手盘剥百姓、营私舞弊的现象。

2、计亩征银,以银代役,使赋役的征收由历代对人征税转为对物征税,由交纳实物和亲自服徭役转变为以货币交纳,使中国的实物财政、劳役财政过渡到了货币财政,这是纳税形态的一种进步。

3、扩大了负担面,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均赋均役的作用。一条鞭法是在清查土地和丁产的基础上施行的,清丈土地的结果,清出了大量隐田。根据量地计丁、计亩征银的原则,原先有田却免税免役的豪强地主也必须计亩征银,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身上的负担,缓和了阶级矛盾,同时也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4、有利于促进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1)一条鞭法计亩征银、以银纳税,从而大大地拓展了货币税的课征范围,促进了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2)赋役合并,以银代役,对人税转向对物税,这使封建政府通过徭役制度强加给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终于有所松弛,农民获得了更多的人身自由,可以比较容易转移到其他生产部门,去从事社会上的各种职业,这为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官府以银雇役,对雇佣关系的发展起着示范和促进的作用,劳动力商品化的趋势日益加强。(3)商人无地,可不纳田赋,只纳丁银,这就减少了对商人的剥削,刺激商人积累资本、扩大商业经营,在客观上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二)一条鞭法的局限性

第一,一条鞭法取消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免役免税特权,但它无法触动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大地主、大官僚依然可以凭借其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种种特权,转嫁负担,逃避赋税,想方设法将自己的负担转嫁给农民,甚至阻挠和限制一条鞭法的推行。

第二,一条鞭法是以整顿财政、增加税收为目的而实施的,它不是一种减税政策。它规定一条鞭法实行后的赋役额,是以原有数额为准,这就把明中叶以来的各种加派固定下来,并使之合法化。从费改税的意义上说,一条鞭法的赋役合并,带有正税负担增加的性质,而且它从制度上并没有保证封建国家不继续加重人民的负担。

第三,就其本身来说,一条鞭法仍然存在着造成纳税者负担不均的因素。如一条鞭法规定以土地为课税对象,但只计土地多少,不区别土地的好坏,在当时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的情况下,造成了人们实际负担的不均。又如,一条鞭法规定计亩征银、以银缴纳,这虽是纳税形态的一种进步,但纳税人必须先将农产品(如米麦)换成铜钱,再把铜钱折成白银,然后方可用以纳税。在两次交换的过程中,农民常受银货折换比值的损失,无论是钱贵粮贱,还是粮贵钱贱,遭受损失的总是农民。另外,征银的税吏,每以所征得的银两多属零碎,在上缴时,必须用整块,须经过熔化改铸,而改铸时必有损耗,故仿照元代旧法,加征“火耗”银。实际火耗,不过百之一二,而征收时必超过此数,形成赋外加赋的局面。

第四,一条鞭法没有明确规定地方赋役应征收的总额,所谓的“总括一州县之赋役”,“并为一条”,再摊派于本地所有的丁田“实额”上,就州县的条鞭银而言,实际上是属于“量出制入”的原则,地方官府可以根据所需而变动预算总额,故纳税人的条鞭负担,可能年年不同,即“无复仓口斗升之数,且岁岁不同,小民茫然不知何谓,该多与少,无从诘究,书手愚弄,出口为非”(《明经世文编》,卷278,葛守礼:《与沈对阳方岳论赋役》。),从而为地方官吏营私舞弊、加派以及盘剥百姓大开方便之门。

2、晚清海关税的构成有哪些?

答案: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的签订,开始征收海关税。清后期的海关税主要包括进口税、出口税、子口税、复进口税、船钞、洋药厘金、机器制造货出厂税等七项内容。

(1)进口税。又称输入税,是指外国货物进入关境或国境时所课的关税。

(2)出口税。又称输出税,即指本国货物出口时,对经过关境或国境所课征的关税。根据道光23年签定的《议定通商出口税则》,出口货物共列举61目,税率也是以值百抽五为原则,从量征收。

(3)子口税。子口税是指外国商品进入内地或外商从内地收购土货出口,除在口岸海关完纳5%的关税之外,另缴纳2.5%的内地过境税,以代替沿途所经各地关卡应纳的税,即可通行全国,不再交纳任何税收。由于当时以海关口岸为“母口”,内地常关、厘卡的所在地为“子口”,因而把这种一次缴纳的内地过境税称为子口税;又因其税率仅是“值百抽五”的一半,故又称为“子口半税”。

(4)复进口税。又称沿岸贸易税,是指外商在中国通商口岸贩运土货转口时所纳的税。当出口货物完纳输出税后,又运转到另一通商口岸内销时,就要按输入税税额的一半征收复进口半税。由于其税后额按进口税额的一半征收,故又称复进口税,税率为2.5%。

(5)船钞。又称吨税,是对各通商口岸往来的船舶所征收的税,因其按船舶的吨数计算(一吨位为120斗),故又称吨税。船钞的性质是对出入港湾的船舶征收的港口使用费,因为由海关征收,所以,也划为海关税的一个税种。

(6)洋药厘金。洋药厘金是对输入中国的鸦片所课的正税和厘金,于1857年开始征收,税率以值百抽五为依据,每百斤纳银30两。

(7)机器制造货出厂税。是指对在中国口岸或内地的机器制造的货物所征的税。按光绪28年(1902年)《中英续订通商条约》的规定,洋商在中国口岸或华商在本国各地设厂制造的棉纱、棉花等,应纳出厂税,由海关统一征收。如原材料来自外洋,则将进口税退还;如来自本国,则应将已缴各税一并退还;如已经纳了出厂税,则可免交其他各类海关税。这有利于外商在中国口岸投资设厂,对中国厂商则无任何益处。

3、明初盐专卖有哪些方法?

答案:明初在统一全国前,为筹措军费急需,对盐采取课税政策,税率为5%。全国统一后,实行盐专卖,其形式为民产、官收、商运、商销,但因时因地,其专卖制度又不同,采取的方法主要如下(《明史》,卷80,《食货四》;《续文献通考》,卷20,《征榷三》。):(1)引岸法:国家指定某地区销行某场的盐,叫做引岸;卖给商人的盐引,按引地销售,不准售向别的地区,此为引法。即盐有一定销区,每一销区均有一定销量,叫做引岸法,盐引成为纳税后准许贩运的凭证。

(2)开中法:与元代的入粟中盐制相似,即当边境发生粮饷不足或某地区发生水旱灾害时,招募商人运送粮食、马、布、铁等必需品到边境或指定地区中纳,再由政府发给商人盐引,商人凭引到产地领盐,运到指定地区销售。这有利于充实边境和国防。

(3)计口配盐法:按各州县户口人数配盐,令民户输纳米、钞,以充军饷。

(4)票盐法:是在盐商不愿意去的偏僻地区,由土著商人交银领票,每百斤纳银8分,运销贩卖。

4、夏商西周时期的财政特点有哪些?

答案:夏、商、西周三代财政,是我国财政的早期形态,是国家财政建立发展的时期。它同后世财政相比,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

(1)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奴隶创造的农业和畜牧业收入。

农业和畜牧业是奴隶社会中最重要的社会生产部门。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的,主要是失去自由的奴隶,在工具和技术比较落后的情况下,他们进行大规模的简单协作,而奴隶们所创造的劳动产品,绝大部分交给奴隶主贵族,这些产品就构成奴隶制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财政征收形式是租税合一,以实物交纳。

夏、商、西周三代的土地所有制,是属于奴隶主国家所有性质。国王代表着国家把土地分授给诸侯贵族和一般平民。由于三代国家兼具土地所有者和权利机构这样双重的身份,所以在授田制度下,无论是夏代的贡法、商代的助法和西周的彻法,或者是各诸侯国按规定上交的贡赋,都是以土地为依据的征纳,实际上是一种以租代税、具有地租

性质的交纳。由于当时商品流通没有发展起来,除了西周时的关市之赋外,其他赋税的交纳全部是实物。

(3)分田制禄,井田制赋。

各级奴隶主贵族以从上层领主获赐的土地作为自己的禄食,在其封地上周王授予他行使以下权利:行政上的相对独立权,有与中央一致的官职设置;军事上有在当地征调军队、征收军赋的权力;经济上有征税的权力。同时也要尽其义务,包括:定期朝见周王,朝觐时要贡献特定的礼物;要定时定制向王室缴纳军赋和贡税;诸侯军队要捍卫周王室的安全,周王出征可随时征调各国的军队,被征调的诸侯国国君要率军出征;诸侯征伐夷狄获胜,要向周王举行“献俘”仪式,表示胜利的果实属于周王;王室要兴建宫室或其他重大工程,各国要提供劳役;王室重大祭祀,诸侯国要亲自前往助祭;周王室有死丧、嫁娶和出巡,各国都有特定义务。如果不遵从王命或违反规定,周王可以削减他们的爵位,另立国君,乃至废除封地。。

(4)国家财政与皇室财政不分。

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即奴隶主所有制的特点,决定了夏、商、周三代国王把全国的土地、土地上的出产以及附着于土地的奴隶都看作他自己的财富,也决定了奴隶社会的财政是国家财政同皇室财政不分。而各诸侯国及其所属的大夫,又各有相应的财政。

(5)“量入为出”的财政管理原则。

“量入为出”的财政原则创行于夏商周三代,最晚也是西周时期,其基本精神是根据收入的规模来确定财政支出的数额。这是三代统治者根据这一历史时期的客观条件,总结多年的理财经验而形成的。

(6)分官任职的理财结构。

三代没有专设的财政部门,而是把财政管理工作与其他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分官任职。如夏王朝中央一级的官吏(宅乃事)中,司徒分管公田、贡赋等收入工作,司马兼管军赋。

(7)实行财政任务与吏治奖惩相结合的上计制度——预算、决算制度的萌芽。

首先,设置了主管财政、财务会计的机构,配备了主管官吏——司会,辅佐太宰按九贡、九赋、九功、九式之法,掌各项财货收支之数,并按日、按月、按年进行汇总,上报冢宰及王。司书职司对王畿内户籍、土地和国中各项财物收到情况,逐一登记入帐,进行核算。在进行核算的基础上,由冢宰编制国家预算,史称“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用地大小,视年之丰耗。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量入为出”(《礼记?王制》。)。这里包括了预算编制的时间、机关、依据及原则等内容。前面我们所讲的九赋、九式进行对称排列,则是一个十分简明的国家预算图式。其次,对官员实行政绩考核的上计制度。各级

官员在每年年终的时候,要将第二年的各种预算写在木券上,包括来年土地开垦、赋税收支等预计数,然后送到天子或国君那里,王或国君则将木券一剖为二,王或国君执右券,官员执左券。到第二年年终时,官员们或上计吏要根据“上计”的预算到王或国君那里去汇报一年的成绩,接受王或国君的考核,主持上计者或王或国君,也有由相来主持的,然后根据考核的成绩,或升迁,或嘉奖,或受罚,太差的官员则收玺免官。

5、春秋战国时期财税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案:(一)春秋战国时期财税改革的主要内容

1、春秋时期的财政改革

公元前685年(周庄王十二年),管仲相齐恒公,首先采用了按土地多寡、肥瘠和产量不同,区分等级征收租税的办法,以防止劳动力的流失和收入的减少,即“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同时,还对官员的俸禄制度进行改革,“以其所绩者食之”,即按照官员劳绩的多少定俸禄,取消分田制禄的制度,实行“赋禄以粟”。公元前645年(周襄王七年),晋国把田地赏赐给人民,名曰“作爰田”,承认土地的私有。还实行“作州兵”,征发州人服兵役和军赋。公元前594年(周定王十三年),鲁国颁布“初税亩”的法令,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征税,又称“履亩而税”(《左传》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0年,鲁国改革军赋制度,实行“作丘甲”。公元前548年,楚国“书土田”,“量入修赋”,即把全国的土地分为九等,按土地的收入制定应出的车马、车兵、徒兵、甲楯的数额。

2、战国时期的财政改革

魏文侯四十一年(公元前406年)李悝对财政经济的改革,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废除奴隶主贵族官爵世卿世禄制,按照“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确定俸禄等级,根据功劳和能力选拔官吏。第二,推行“尽地力之教”,目的在于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封建政权的田租收入。第三,实行“平籴法”,即要求政府在年成好时以平价购入粮食,灾年再以平价出售,用“取有余以补不足”的办法来平衡粮食价格

秦国的改革,最早为秦简公七年(公元前408年)实行的“初租禾”,即不分公田私田,一律征收土地税,承认私田存在的事实。公元前361年,秦孝公接受了商鞅的建议,任他为左庶长,推行变法。变法内容中有关财政经济的主要如下:第一,用法令形式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和允许自由买卖,即“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第二,均平田税,訾粟而税。即按照各地当年的实际收获情况,测算标准亩产量,再按统一的

税率计算单位面积田税额,所有田税一律纳粟,不能用其他实物或货币代替。第三,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建立军功爵制。规定不论出身如何,按军功大小给予爵赏,“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劳大者其禄厚,功多者其爵尊”。第四,实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的政策。第五,为增加纳税服役和农业劳动力人口,鼓励分居立户,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业,规定男子成年必须与父母分居,令另立门户,女子到一定年龄必须出嫁,否则加倍课

赋,“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第六,实行按人口征收军赋的制度,即人头税,史称“口赋”。第七,划一度量衡。这便利了经济交流和国家征税。

(二)历史意义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社会改革,特别是商鞅变法,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这些改革打击了贵族势力,尽量减少了财政负担;承认了土地私有合法化,扩大了赋税征收面,增强了国力,使封建制得到发展和巩固;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有了改善,商鞅变法为秦朝最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6、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做内阁首辅,把一条鞭法推行全国。其内容如下:

1、合并赋役,恢复以土地资产为主要课税对象。将明初以来分别征收的田赋和各种名目的徭役,包括里甲役、均徭、杂役、力差、银差、土贡方物、上缴京库的岁需及本地存留的费用等项目统统合并为一,总编为一条,折算成银两,一并统一到土地税中,按田亩征课,即“役归于地,计亩征收”,使赋役统一于田亩,随田赋的夏、秋二税一起征收。如原由里甲负责供应的各项费用,改为征银,均徭本有银差与力差之分,现在将力差也改为征银。一切差役合并征收,根据丁地的多少征银。

2、赋役合并后,官府所需力役,由其出钱雇人应役,不得无偿征调。从中央到地方每年所需一切力役,都由政府从所收的税款中出钱雇募。至此,在农业赋役制度上,无偿征发劳动力的徭役制度基本上完全被取消。

3、计亩征银,除规定部分地区征收粮米以供京师食用外,其余一律折收银钱,这就比两税法大为进步,两税法只是以货币计税,而实际征收内容还是以实物为主,一条鞭法则不仅以货币计税,而且征收内容也一律是货币。

4、课征方式是官收官解。不必再编户则,由十年审编一次改为一年审编一次。编审的单位,由里扩大到县。征收废除了原来通过粮长、里长办理征解赋役的办法,改由地方官吏直接办理。

7、摊丁入地有什么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答案:(一)摊丁入地的历史意义

地丁钱粮或摊丁入地作为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次重大的赋役制度改革,也是中国封建赋役制度演变的最终结果,在中国财政发展史上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1、摊丁入地将中国封建农业税发展成土地税。一条鞭法开始把徭役摊入人丁和土地,部分丁役银摊入地亩,摊丁入地则把全部丁徭银摊入土地。所以说,摊丁入地是从明代一条鞭法开始的税制改革的继续和发展。经过摊丁入地之后,全国的赋役正式归并为单一的土地税,摊丁入地改革完成了一条鞭丁役归地的改革,至此,封建的农业税终结了其历史进程。

2、从法律上废除了封建人头税,确立了以田定税的制度,实现了丁税和地税的合一。摊丁入地以占有土地情况作为唯一的征税标准,取消了人头税,民纳地丁银后,不再服徭役,

使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削弱。摊丁入亩的实行,取消了以前按丁和地分别征收赋役的双重标准,进一步简化了税收的手续,使无地农民(包括工商业者)不再负担丁税,解除了长期以来对他们的沉重的徭役束缚,完成了主要人头税合并于财产税的过程,使赋役制度具有了近代财产税的性质,农民获得了更多的人身自由,客观上为农业、工商业发展提供了条件,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历史上地丁分征、赋役不均的状况,完成了赋役合一的历史进程,摊丁入亩彻底废除了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2000多年的人头税,基本上结束了我国赋役史上赋、役分征的混乱局面。可以说,这是封建社会最后一次赋役制度的重大改革,具有其特殊的意义。

3、“摊丁入亩”的实行,从根本上取消了缙绅地主优免丁银的特权。他们只能免除地丁之外的杂差,并要根据他们各自占有土地负担各自的丁银。毫无疑问,这对过去逃避丁银的现象有所抑制。

(二)局限性

摊丁入地实质上是为维护官僚地主阶级利益实行的一项变革措施,仍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一,摊丁入地是出于保证财政收入稳定的目的,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民负担沉重的问题。摊丁入地并非出自“仁政”,它是针对当时百姓大量流亡,清朝廷常感到“赋额不稳,丁银难征”而采取的改变征收方法而已,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过重问题。时人认为,“天下有贫丁无贫地”,以田亩为课征对象征收地赋和丁银,有利于国家收入的稳定和提高,有利于清政府的统治。无地农民,表面上虽可以不负担地丁税,但赋由租出,地主会将自己负担的地赋、丁银转嫁到租种他们田地的佃户身上,佃户对地主一般缴纳着50%以上的私租,地丁的重荷仍归着于农民。

第二,“永不加赋”只是一句空话。在推行过程中,随着耕地面积的增加,所摊丁银也随着增长,丁银随着耕地面积的增加而“水涨船高”,也变相增加了赋税,农民增加负担而不知觉。同时,自摊丁入地后,地税仍不断增加,再加上赋外加赋,如“耗羡银”、“平余”和漕粮等田赋附加,有的地方附加超过正额。

第三,由于实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使人口迅速增长。1711年(康熙50年),人丁数为2462万多,这只是丁数,不是人口总数。乾隆以后,改变了人口统计方法,包括男女老幼,在1741年(乾隆6年),全国人口为14 300多万,到1762年(乾隆27年),增加为2亿多,到1790年(乾隆55年),突破了30 100万大关。至1835年(道光15年)突破4亿人,1840年(道光20年),人口增长到41 200多万(孙毓棠、张寄谦:《清代的垦田与丁口的记录》,《清史论丛》第一辑,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成为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人口的大量增加,表明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同时,由于人多地少,食众田寡,也给社会造成了巨大压力。

最新生理学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试题和答案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感受器(receptor) 2.感觉器官(sense organs) 3.感受器的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 of receptor) 4.感受器的换能作用(sensory transduction) 5.感受器电位(receptor potential) 6.感觉编码(sensory coding) 7.感受器的适应现象(adaptation of receptor) 8.本体感觉(propr ioception) 9.视敏度(visual acuity) 10.近点(near point of vision) 11.远点(far poin t of vision) 12.瞳孔对光反射(pupillary light reflex) 13.近视(myopia) 14.盲点(blind spot) 15.暗适应(dark adaptation) 16.明适应(light a daptation) 17.视野(visual field) 18.听阈(hearing threshold) 19.最大可听阈(maximal auditory thre shold) 20.听域(audible area) 21.气传导(air c onduction) 22.骨传导(bone conduction) 23.耳蜗微音器电位(microphonic potential) 二、填空题 24.感受器电位是一种过渡性电位,其大小在一定范围内与刺激强度呈,因此,不具有的性质。 25.快痛是一种“痛”,快痛由纤维传导;而慢痛是一种“_痛”,由_ 纤维传导 26.进入眼内的光线,在到达视网膜之前,须通过四种折射率不同的介质,依次为,,和。 27.简化眼模型,是由一个前后径为的单球面折光体组成,折光率为,此球面的曲率半径为。 28.视近物时,眼的调节包括、和。 29.视近物时晶状体,视远物时晶状体。 30.光照愈强,瞳孔愈;光照愈弱,瞳孔愈,称为反射,其反射中枢在。 31.老视眼的产生原因主要是,表现为近点移,所以看近物时需戴适

秦汉史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
《秦汉史》期末考试 新 1
班级:默认班级 成绩: 78.0 分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秦代实行中央集权后最早建立的是()。
1.0 分
?
A、
郡县制
?
B、
州县制
?
C、
省县制
?
D、
以上答案均错误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
州在()以后成了郡以上的行政单位。
1.0 分
?
A、
西汉末年
?
B、
西汉初年
?
C、
东汉末年

?
D、
东汉初年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
东汉的开朝皇帝刘秀起兵时的身份是()。
1.0 分
?
A、
豪强
?
B、
王嗣
?
C、
庶民
?
D、
循吏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4
周秦之变的主要改变是()。
1.0 分
?
A、
消灭剥削者
?
B、
消灭阶级
?
C、
消除贫富分化
?
D、

消除社会矛盾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5
孟子所在的时代“君”是指()。
0.0 分
?
A、
国王
?
B、
天子
?
C、
国民
?
D、
以上答案都错误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B
6
法家思想最早产生于()。
1.0 分
?
A、
秦国
?
B、
齐国
?
C、
燕国
?
D、
赵国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货币金融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标准答案

《货币金融学》 一.单项选择题 1.信用起源于(. ) A、商品交换 B、货币流通 C、生产社会化 D、私有制 2.在信用关系的价值运动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c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储藏手段 3.美国同业拆借市场也称() A、贴现市场 B.承兑市场 C.联邦基金市场 D.外汇交易市场 4.资本市场是指() A、短期市场 B、一级市场 C、发行市场 D、长期市场 5.劣币是指实际价值()的货币 A、等于零 B、等于名义价值 C、高于名义价值 D、低于名义价值 6.()是提供金融服务和产品的企业。 A、金融市场 B、金融体系 C、金融中介 D、金融工具 7.货币市场交易与资本市场交易相比较,具有()的特点。 A、期限短 B、流动性低 C、收益率高 D、风险大 8.同业拆借市场是金融机构之间为()而相互融通的市场。 A、减少风险 B、提高流动性 C、增加收入 D、调剂短期资金余缺 9.政策性金融机构是()的金融机构。 A、与商业银行没有区别 B、不以营利为目的 C、由政府支持不完全以营利为目的 D、代表国家财 10.本位货币是指() A、一个国家货币制度规定的标准货币 B、本国货币当局发行的货币 C、以黄金为基础的 货币 D、可以与黄金兑换的货币 11.由政府或政府金融机构确定并强令执行的利率是() A、公定利率 B、一般利率 C、官定利率 D、固定利率 12.信托最突出的特征是对信托财产()的分割 A、使用权 B、租赁权 C、所有权 D、代理权 13.世界上第一家现代银行――英格兰银行产生于() A、1690年 B、1694年 C、1580年 D、1587年 14.金融监管按大类分可分为证券、保险、()等监管机构 A、信托 B、银行 C、基金 D、投资 15."格雷欣法则"这一现象一般发生在() A、银本位制 B、金银复本位制 C、双本位制 D、平行本位制 16.假定原始存款为200万元,法定准备率为20%,存款总额可扩大为() A、4000万元 B、3600万元 C、3000万元 D、5000万元 17.一张面额为1000元的一年期的汇票,3个月后到期。到银行贴现时确定该票据的贴现率为4%,其贴现金额是() A、1000元 B、999元 C、10元 D、990元 18.下列金融市场类型中不属于货币市场的有() A、同业拆借市场 B、债券市场 C、回购协议市场 D、国库券市场 19.金融市场运行的内部调节机制主要是() A、有价证券的发行方式 B、有价证券的交易规模 C、利息和利率 D、证券交易所20.1994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内容不包括()

近代史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 1、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内的主要矛盾? 战后国内主要矛盾:中国人民与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蒋介石集团之间的矛盾。 2、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作了哪些努力?(请结合教材P171—174) ●重庆谈判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的前途的努力: 1、毛泽东应邀赴谈判本身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争取而做出的重大冒险尝试 2、共产党为和平民主在政权和军队问题上作出重大让步,同意适当比例地收缩解放区和缩编军队 3、在中共的努力下,重庆谈判达成了有利于和平民主的《双十协定》 ●政治协商会议中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 1、共产党采用了团结各民主党派的斗争策略: (1)在参会名额问题上,坚决支持民主同盟,使其保有9个参会名额。 (2)在军队问题上,对民主同盟作有原则的让步,同意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同时并举。 (3)在政权问题上,支持民主同盟的主张。 2、政协会议形成《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和平建国纲领》、《关于军事问题的协议》、《关于国民大会问题的协议》和《关于宪法草案问题的协议》等五项协议。 3、如何理解我们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蒋介石?P175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格局是怎样形成 的?P184-186 5. 民盟一届三中全会P185-186 6、七届二中全会P189 7、国民党政权覆灭的原因分析P174-189(请结合教材提供的史实进行分析) 国民党不仅在军事战线上,而且在政治战线上打了败战,处于全

民包围之中。 军事战线上的失败表现在哪里?(战略防御阶段:1946年7月到1947年2月,国民党发动了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1947年3月起,国民党开始对陕甘宁边区和山东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人民解放军以内线防御作战的方式先后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战略进攻阶段:“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战略部署,使国民党军队处于被动之中,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由此揭开;战略反攻阶段: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前后历时4个月零19天,歼灭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了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政治战线上的失败表现在哪里?(解放区因土地改革而民心高涨;国统区因政治经济危机而形成了第二条反蒋战线;民主党派做出携手中国共产党反对蒋介石的新选择) 总之,国共两党因阶级立场的不同带来执政方式的差异,使解放区和国统区在经济、政治等方面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产生了民心向背的差异,决定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政权的覆亡。 7.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p193-195 第六章 1、如何理解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的标志意义;P144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局部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七·七事变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东方的爆发,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 可以考虑从日军的作战意图和中国国内抗战力量的构成两个角度来分析其标志意义。 2. 国共二次合作的标志p148 3、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P154 4.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p156

《预防医学》(版)复习思考题参考附标准答案

《预防医学》课程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修改版) 一、名词解释 预防医学 是一门医学应用学科,从预防的观点出发,研究人群健康疾病与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公共卫生的策略和措施,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对象是群体和个体,手段是三级预防策略,目的是维护和促进人民的健康,推进社会文明发展。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是指从个体或群体健康信息咨询或调查、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等过程中收集各种与健康的相关危险因素信息,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健康促进 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着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和环境支持的综合体。

医源性感染 病人在接受医疗卫生服务的过程中因为医疗卫生服务场所的环境和医疗用品受到生物污染而感染疾病的现象称为医源性感染。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职业病 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造成不能代偿的机体损害,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功能性和(或)器质性的病理变化,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统称为职业病。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将几种具有不同氨基酸组成特点的蛋白质食物混合食用,互相取长补短,提高蛋白质的生物利用率。 初级卫生保健:是一种基本的卫生保健,它依靠切实可行、学术上可靠又为社会所接受的方式和技术。是社区的个人与家庭通过积极参与普遍能够享受的,费用也是社区或国家在发展的各个时期本着自力更生及自决

精神能够负担得起的,它既是国家卫生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社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 医学模式:指在不同历史阶段,人们对于人类生命过程,健康和疾病的特点和本质的认识和概括,是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医学有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 健康状况评价:通过分析人群的健康水平及其变化,来探讨人群存在的健康问题,筛选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评估各种健康计划、方案、措施的效果。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 高危人群:易受环境有害因素损害的人群称为高危人群。 物质蓄积:机体长期接触某些毒物后在某些组织和器官内逐渐积累从而量比较高的现象。是引起慢性中毒的物质基础。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 功能蓄积:毒物进入体内后,用现代检测技

超星尔雅秦汉史答案超全版

如果找答案直接使用WORD查找功能就好,只需要打入题干中几个字便可尔星泛雅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秦汉社会的特点是()。(1.0分)0.0 分 A、 家族群居性 B、 小家庭性 C、 非宗法性 D、 宗法性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B 2从()开始,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开始疏远。(1.0分)1.0 分 A、 孔子时代 B、 孟子、庄周时代 C、 老子时代 D、 以上答案都错误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3贵族和平民的差异被()削弱了。(1.0分)1.0 分 A、 隋唐时期 B、 唐朝时期 C、 宋朝时期 D、 秦制时期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4与其他乱臣贼子相比,王莽篡党夺权的特点是()。(1.0分)1.0 分 A、 严重失去民心 B、 手段温和 C、 非常得民心 D、 手段残忍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5汉代时期的五铢钱因为()的原因而对今天的收藏界来说卖不上价。(1.0分)0.0 分 A、 铸钱所用材质廉价 B、 工艺简单 C、 历史时间短 D、 发行数量大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A 6法家制度主张,在()面前人人平等。(1.0分)0.0 分 A、 权利

B、 皇上 C、 法律 D、 法制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C 7()是秦汉时期经济最发达的地区。(1.0分)1.0 分 A、 关东 B、 关中 C、 关南 D、 关西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8()不仅将首都迁至北京,而且在南京还留有模拟政府。(1.0分)1.0 分A、 明代 B、 宋代 C、 唐代 D、 清代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9明清时代的家族观念是()。(1.0分)0.0 分 A、 家族散居 B、 小家庭 C、 大家庭 D、 以上答案均错误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B 10中国历史上第二度出现大城市崛起的时间是在()以后。(1.0分)1.0 分A、 元朝时期 B、 明朝时期 C、 秦汉时期 D、 唐宋时期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11汉武帝之后的两千年里,历史基本的状态是()。(1.0分)0.0 分 A、 儒表道里 B、 法表儒里 C、 道表儒里 D、 儒表法里

《货币金融学》复习题

《货币金融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 1. 一般把金融资产价格出现急剧下跌及大量金融机构和公司企业倒闭现象称为(A ) A. 金融危机 B. 市场混乱 C. 通货膨胀 D. 通货紧缩 2. 能够充当回购协议中的证券抵押品的通常是(B ) A. 股票 B. 国库券 C. 房产债券 D. 股票 3. 下列哪种关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表述是正确的?(C) A. 在一级市场进行的是股票交易,而在二级市场进行的是债券交易 B. 在一级市场进行的是长期证券交易,而在二级市场进行的是短期证券交易 C. 在一级市场进行交易的是新发行证券,而在二级市场进行交易的是已经发行过的证券 D. 一级市场是在交易所的交易,而二级市场是在场外交易市场的交易 4. 下述关于货币总量的陈述中哪些是正确的(C ) A. M1的数量大于M2 B. M1和M2增长比率的发展趋势总是十分接近的 C. 与其短期变动相比,美联储对货币总量的长期变动情况更加关注 D. 美联储很少更改其对货币总量的估计值 5. 下列何种监管机构为商业银行中人均存款数额在10万美元以下的提供偿付保障,使其免于在银行破产的情况下受到损失(D) A. 美国证监会(SEC) B. 联邦储备体系 C. 储蓄监管局 D.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 6. 正常情况下财富与金融资产的关系是( C ) A. 不相干 B. 负相关 C. 正相关 D. 不明显 7. 能通过规模经济和专门技术来降低交易风险的是(D ) A. 经纪人 B. 金融中介 C. 工商企业 D. 监管部门 8. 能导致资源向银行流入的业务叫(A ) A. 负债业务 B. 资产业务 C. 中间业务 D. 表外业务查 9. 假设为报复贸易中的非公平举措,国会对中国进口商品实施一项关税,同时中国对美国商品的需求增加,则在长期内( C ) A. 美元相对于人民币升值 B. 人民币相对于美元贬值 C. 美元相对于人民币贬值 D. 无法判断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汇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汇总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3)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4)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a.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b. 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

00031《心理学》同步练习题(学生版含答案)_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心理学》(自考)同步练习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同步练习 一、名词解释 1.感觉P42 2.知觉P60 3.感受性P45 4.感觉阈限P45 5.绝对感觉阈限P45 6.差别感觉阈限P46 7.适应P50 8.明适应P52 9.暗适应P52-53 10.社会知觉P72 11.首因效应P74 12.晕轮效应P76 13.社会刻板印象P77 二、单项选择题 1.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是( )P60 A.感觉B.知觉C.感受性D.表象 2.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叫做( )P42 A.反映B.知觉C.感觉D.直觉 3.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表,触摸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 )P42 A.感觉B.知觉C.感受性D.感觉阈限 4.能够把外界刺激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即将感觉器官接受的各种适宜刺激能量转换为生物电能的器官是( )P44 A.感觉B.感觉器官C.感受器D.感受性 5.人感到某个刺激的存在或刺激变化的强度或强度变化所需要的量的临界值是( )P45 A.感觉B.感受性C.感觉阈限D.心理量 6.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是( )P45 A.绝对感受性B.差别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绝对感觉阈限 7.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是( )P46 A.绝对感觉阈限B.差别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差别感觉能力 8.同一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所发生的感受性的变化现象是( )P50 A.适应B.感觉对比C.感觉相互作用D.联觉 9.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P60

货币金融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 案 《货币金融学》 一.单项选择题 1.信用起源于( ) A、商品交换 B、货币流通 C、生产社会化 D、私有制 2.在信用关系的价值运动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储藏手段 3.美国同业拆借市场也称( ) A、 贴现市场 B、 承兑市场 C、 联邦基金市场 D、 外汇交易市场 4.资本市场是指( ) A、短期市场 B、一级市场 C、发行市场 D、长期市场 5.劣币是指实际价值( )的货币 A、等于零 B、等于名义价值 C、高于名义价值 D、低于名义价值 6.( )是提供金融服务和产品的企业。 A、金融市场 B、金融体系 C、金融中介 D、金融工具

7.货币市场交易与资本市场交易相比较,具有( )的特点。 A、期限短 B、流动性低 C、收益率高 D、风险大 8.同业拆借市场是金融机构之间为( )而相互融通的市场。 A、减少风险 B、提高流动性 C、增加收入 D、调剂短期资金余缺 9.政策性金融机构是( )的金融机构。 A、与商业银行没有区别 B、不以营利为目的 C、由政府支持不完全以营利为目的 E、 代表国家财 10.本位货币是指( ) A、一个国家货币制度规定的标准货币 B、本国货币当局发行的货币 C、以黄金为基础的货币 D、可以与黄金兑换的货币 11.由政府或政府金融机构确定并强令执行的利率是() A、公定利率 B、一般利率 C、官定利率 F、固定利率 12.信托最突出的特征是对信托财产()的分割 A、使用权 B、租赁权 C、所有权 D、代理权 13.世界上第一家现代银行――英格兰银行产生于() A、1690年 B、1694年 C、1580年 D、1587年 14.金融监管按大类分可分为证券、保险、()等监管机构 A、信托

近代史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是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 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系统解剖学复习思考题与答案

系统解剖学 复习思考题 (供医学各专业使用) 大理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前言 为了使学生能够在规定的学时内更好地掌握系统解剖学的基本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我们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编写了这本《系统解剖学复习思考题》,并附有参考答案。本书可供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护理学、医学影像学及预防医学等本、专科学生用,也可作为报考硕士研究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教师教学的参考用书。 本书由大理学院解剖学教研室教师编写,仅供内部使用。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错误和不足之处,敬请识者批评指正。 杨新文 2007年2月8日

目录 运动系统复习思考题----------------------------------------------4 内脏学复习思考题------------------------------------------------20 脉管系统复习思考题---------------------------------------------35 感觉器复习思考题------------------------------------------------47 周围神经系统复习思考题---------------------------------------62 中枢神经系统复习思考题---------------------------------------75 内分泌系统复习思考题------------------------------------------88 运动系统复习思考题参-------------------------------------------94 内脏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108 脉管系统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119 感觉器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127 周围神经系统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134 中枢神经系统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143 内分泌系统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154 运动系统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解剖学姿势 2、骺线 3、翼点 4、胸骨角 5、椎间盘 6、肋弓 7、骨盆 8、鼻旁窦 9、足弓 10、腹股沟韧带 11、腹直肌鞘 12、板障 13、颅囟 14、肌腱袖 15、骶角 二、填空题: 1、运动系统由___、___、___组成。

2016尔雅秦汉史考试答案讲解

成绩: 99.0 分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秦代实行中央集权后最早建立的是()。
1.0
?
郡县制

A、
?
州县制
B、
?
省县制
C、
?
D、
以上答案均错误
我的答案:A
2
州在()以后成了郡以上的行政单位。
1.0
?
西汉末年

A、
?
B、
西汉初年
?
C、
东汉末年
?
D、
东汉初年

我的答案:C
3
东汉的开朝皇帝刘秀起兵时的身份是()。
1.0
?
豪强

A、
?
王嗣
B、
?
庶民
C、
?
循吏
D、
我的答案:A
4
周秦之变的主要改变是()。
1.0
?

A、
消灭剥削者
?
B、
消灭阶级
?
C、
消除贫富分化
?
D、
消除社会矛盾
我的答案:B
5

孟子所在的时代“君”是指()。
0.0
?
国王

A、
?
天子
B、
?
国民
C、
?
D、
以上答案都错误
我的答案:B
6
法家思想最早产生于()。
1.0
?
秦国

A、
?
齐国
B、
?
燕国
C、
?
赵国
D、
我的答案:B
7
秦汉社会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是()。

近代史思考题

1.如何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科学与意识形态的统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既是一门历史课,又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从其科学体系看,它是一门历史课,从其社会功能看,它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两者并不矛盾,而是一致的,是科学性与政治性的统一。因为,历史本来就具备以史鉴今,明治乱、知兴替,资政育人的功能。中国共产党人更是向来就高度重视中国近现代史的资政育人的功能。 2.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是什么?这一主题在中国近现代历史 的进程中又通过哪几条主要线索而得到展开? “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前提。”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归结到底,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主题在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中,主要通过下述四条基本历史线索得到展开: (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争取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及扩大国际参与,步入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进程。 (二)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求强求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三)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和实现人民民主的历史进程。 (四)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找真理,选择马克思主义及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发展的历史进程。 3.为什么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应当怎么学习中国近现代 史纲要? 1、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从科学体系看,是一门历史课,从其社会功能看,则是一门以对青年学生进行国史、国情教育为核心内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等学校开设中国近现代纲要课程,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通过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学习,深入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抗外来侵略、捍卫民族独立、为争取民族复兴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 第二,通过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学习,了解近代以来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中国革命发生发展的规律,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充分认识到,中国革命在指导思想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让位于马克思主义,在领导力量上由资产阶级让位于工人阶级,在革命结局上由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于人民共和国,是历史的必由之路。 第三,通过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学习,深刻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运用和发展的历史,从而增强对马克思主义

解剖学思考题答案复习课程

形态解剖学思考题 绪论 1.人体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概念。 2.掌握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 1、组织:在结构和机能上具有密切联系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所组成的基本结构称为组织。(有许多形态和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的基本结构。) 器官: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一定规律结合在一起,构成具有特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 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密切联系的器官结合在一起,共同执行某种特定的生理活动,即构成系统。(人体可分为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感觉器和神经系统等) 2、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为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肢下垂至躯干两侧,掌心向前,两足并拢,足尖向前。 第一章基本组织 3. 解释:内皮、间皮、骨单位 内皮:内皮是分布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内皮很薄,游离面光滑,有利于血和淋巴的流动及物质交换。 间皮:间皮是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的单层扁平上皮。间皮细胞游离面湿润而光滑,便于内脏器官的活动和减少摩擦。 骨单位:骨单位是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数量较多,呈圆筒状,

与骨干长轴平行排列。每个骨单位由1个位于骨单位中央的中央管和数层围绕中央管呈同心圆排列的骨单位骨板组成。 4.简述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与分类,举例说明上皮组织的结构与机能的统一性。 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 ①上皮细胞排列紧密而规则; ②细胞间质少; ③上皮细胞具有明显的极性; ④一般没有血管和淋巴管,其营养物质是由深层结缔组织的血管提 供。 分类:①被覆上皮;②感觉上皮;③腺上皮;④生殖上皮。 举例:分布于体表的上皮以保护功能为主,而小肠的黏膜上皮除了有保护作用外,还有吸收和分泌功能。 5.简述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与分类。 结构特点:①细胞种类多而排列松散; ②细胞形态多样; ③无极性; ④分散在细胞间质内; ⑤细胞间质多。 分类:

货币金融学思考题

1.货币有哪些职能?这些职能的特点是什么? ①价值尺度职能(价值尺度职能是货币体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功能。) 特点: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观念上的货币存在的前提条件是货币币值的稳定) 必须是十足的货币;(这是价值尺度职能存在和正常发挥的先决条件) 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即货币形式的唯一性和计价方式的统一性; 要通过价格标准来完成。 ②流通手段职能(流通手段职能是货币作为商品交换媒介促进商品交换的功能) 特点: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可以是不足值的货币,因而可以用价值符号来代替; 具有一定的货币危机性。 ③贮藏手段职能(货币退出流通,被当做价值的独立形态或社会财富的一般形式保存起来的功能) 特点: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必须是十足的货币; 质上的无限性和量上的有限性。 ④支付手段职能(支付手段职能是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的功能) 特点: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可以是不足值的货币; 出现货币危机的可能性大。 ⑤世界货币职能(也叫国际货币职能,是指货币越出国境,在国际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的功能) 特点:发行国的经济实力足够强大且国际贸易足够发达; 是自由兑换货币,并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大的需求量; 币值相对稳定,发行国愿意承担维护和调节该货币币值的相应义务。 // 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2.货币的层次划分的原则是什么?每一个层次的构成是什么? 货币层次划分的基本依据是流动性。(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不受损失地及时转化成现实购买力的能力)流动性的三重要求:①不受损失;②及时转化;③现实购买力。 M1 = C + D d M2 = M1 + D S + D t M3 = M2 + D n M4 = M3 + L 式中:M1表示第一层次;C表示现金;Dd表示活期存款;Ds表示储蓄存款;Dt表示定期存款;Dn表示其他所有存款;L表示除存款以外的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 3.什么是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包括哪些? 货币制度是指一国由法律所确定的关于货币发行和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构成要素:①币材和货币单位的规定;②本位币与辅币的铸造与偿付能力的规定; ③银行券与纸币发行准备与流通的规定;④黄金准备制度。 4.金银复合本位制为什么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①价值尺度的二重化与价值尺度职能的独占性是完全矛盾的。金与银的比价频繁波动,使以这两种货币标 价的商品价格也不断发生波动,引起价格标准的混乱,结果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不能正常发挥; ②“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导致流通混乱。尤其是金贵银贱出现后,金货币大量被收藏,劣币充斥市场,导 致币材匮乏,物价飞涨,流通混乱。 5.金本位制的类型及特点? ①金币本位制 特点:以黄金为主币材料,流通金铸币,无限法偿,国家对铸币有法定的样式和含金量规定;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复习稿练习与答案)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教学要求: 1.掌握感觉、知觉的概念。 2.了解感觉、知觉种类;感觉的一般规律、知觉的基本特征、 直观教学的形式和特点、正确进行直观教学的措施。 3. 掌握青少年感知能力的培养方法。 教学重点: 1. 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2. 知觉的特性; 教学重难点: 感觉、知觉的特性,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第一节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教学过程: 导学提示 感觉与知觉是最初级,也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感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步, 通过感觉, 我们从内外环境中获取信息, 通过知觉, 我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于从环境中输入的信息加以整合和识别, 使杂乱无章的刺激具有了意义。现实生活中,纯粹的感觉几乎是不存在的,感觉总是与知觉紧密结合在一起,因而也称感知觉。心理学对感知觉的研究有着最长的历史和最为丰富的内容。 (一)、什么是感觉。 1 、感觉的概念。 (1 )导入:课堂小实验 (2 )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区别于日常概念“感觉”。) 【研究实例】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做的剥夺感觉的实验。 【心理点评】 感觉虽然试一种简单的心理活动,但却十分重要。首先,感觉向大脑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通过感觉的人可以了解外界事物的各种属性,保证机体与环境的平衡。感觉是认识的开端,知识的源泉。而以上实验可以证明刺激和感觉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没有感觉的生活是不可忍受的。 (二)感觉的特点

1 、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的事物。(不是过去的事物或间接的事物) 2 、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不是事物的整体) 3 、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以客观事物为根源,以主观解释为形式) (三)感觉的分类: 根据感觉器官的不同,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1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 2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略作解释) 三、知觉的含义及其分类 (一)什么是知觉, 1 、定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2 、分析: (1 )“直接作用”。 (2 )“整体”。( 整体不是个别属性的简单相加,而是对多种个别属性和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的综合的反映。) (二)、知觉的种类。 1 、依据知觉活动时感受器的不同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等。 2 、依据知觉的对象的不同分为: (1)物体知觉 ①空间知觉:对物体的形状、大小、远近、方位等特性的知觉。 ②时间知觉:对节奏、时间的估计。 ③运动知觉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 (2)社会知觉 ①个人知觉②人际知觉③自我知觉 3.根据知觉映象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可分为(补充内容): (1)正确的知觉 (2)错误的知觉(错觉) 概念:~即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 ①对物的错觉(如视错觉、运动错觉、时间错觉、形重错觉) ②对人的错觉(首因效应、晕轮效应、近因效应、刻板印象) 错觉在生活中的运用: 错觉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完全是无益的,如果利用得法,我们是可以利用人们的错觉来达到一定的特殊效果的。 四、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一)感觉和知觉的共同点: 1 、反映的对象相同: 都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都属于感性认识阶

《货币金融学》复习选择题+答案(删减版)

第1章为什么研究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 1. 外汇市场是 A. 决定利率的场所; B. 用其他国家货币表示的一国货币的价格决定的场所; C. 决定通货膨胀率的场所; D. 出售债券的场所。 3. 以下哪种属于债务证券,即承诺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中进行定期支付? A. 债券; B. 股票; C. 金融中介; D. 外汇。 4. 如果股票市场价格迅速上升,可能会出现以下哪种情况? A. 消费者愿意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 B. 公司会增加购置新设备的投资支出; C. 公司会通过发行股票筹资,来满足投资支出的需要; D. 上述所有选项。 5. 如果外汇市场上的美元变得十分疲软(即美元相对于外币的价值下跌),下列哪种表述是正确的? A. 用美元所衡量的欧洲旅行费用会变得便宜; B. 福特公司会向墨西哥出口更多的汽车; C. 在美国购买德国产的宝马汽车的成本会减少; D. 美国居民会从国外进口更多的产品和服务。 6. 如果一家公司发行股票,意味着它 A. 在向公众借款; B. 引入了新的合伙人,这个合伙人会拥有公司一部分资产和收益; C. 买入了外国货币; D. 承诺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中对证券持有人进行定期支付。 7. 下列哪种是金融中介的案例? A. 储户在信用社存款,信用社向成员发放新车贷款; B. 一个退休的人购买了IBM公司所发行的债券; C. 一个大学生购买了IBM所发行的普通股; D. 上述都是金融中介的案例。 8. 在美国,下列哪种是最大的金融中介机构? A. 保险公司; B. 财务公司; C. 银行; D. 共同基金。 10. 货币供给增长率下滑最可能与下列哪种情况联系在一起? A. 总产出和通货膨胀率双双下降; B. 总产出和通货膨胀率双双上升; C. 总产出下降,通货膨胀率上升; D. 总产出上升,通货膨胀率下降。 11. 如果加拿大的通货膨胀率高于美国,那么可能出现下述哪种情况? A. 加拿大的总产出高于美国; B. 加拿大的货币供给增速高于美国; C. 美国的财政赤字更高; D. 美国的利率更高; E. 上述所有选项都正确。 答案:1. B 2. C 3. A 4. D 5. B 6. B 7. A 8. C 9. D 10. A 11. B 12. C 13. C 14. D 15. D 第2章金融体系概览 1. 下述哪种情况属于直接融资? A. 你向富兰克林人寿保险公司支付人寿保险的保费,该公司向购房人发放抵押贷款; B. 你通过巴尼的经纪人买入通用电气公司的债券; C. 你在第一国民银行存入10万美元,该银行向哈德瓦公司发放10万美元的贷款; D. 上述情况都不属于直接融资。 2. 下述哪种关于直接融资的表述是正确的? A. 借款人直接向贷款人销售证券,就属于直接融资; B. 直接融资要求使用金融中介机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