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震击器及其使用方法与设计方案

声音震击器及其使用方法与设计方案
声音震击器及其使用方法与设计方案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声音震击器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本体圆筒,本体圆筒的两端均开口,本体圆筒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密封连接有上端盖和下端盖,上端盖和下端盖内分别连接有上胶筒和下胶筒,上端盖的顶部和下端盖的底部均设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用于固定连接管道;本体圆筒内腔固设有第一扬声器和第一播放器,第一扬声器和第一播放器电连接,本体圆筒上设有电线母插头圆孔,电线母插头圆孔设于第一播放器的固定位置处。本技术采用无接触的声音共振原理,通过安装、调试、防堵清堵三个步骤,实现管路振动达到防堵清堵的效果。通过调整本体圆筒外设置的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的位置,可以改变共振结构,避免声音震击器本体跟着管道一起共振,防止损坏。

技术要求

1.一种声音震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圆筒(9),所述本体圆筒(9)的两端均开口,所述本体圆筒(9)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密封连接有上端盖(5)和下端盖(16),所述上端盖(5)和下端盖(16)内分别连接有上胶筒(7)和下胶筒(14),所述上端盖(5)的顶部和下端盖(16)的底部均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固定连接管道(21);

所述本体圆筒(9)内腔固设有第一扬声器(10)和第一播放器(11),所述第一扬声器(10)和第一播放器(11)电连接,所述本体圆筒(9)上设有电线母插头(12)圆孔,所述电线母插头(12)圆孔设于第一播放器(11)的固定位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声音震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圆筒(9)通体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上至少连接有两个圆环,分别是第一圆环(8)和第二圆环(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声音震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片和卡箍,所述固定片至少为两片,所述固定片之间通过卡箍和卡箍螺栓固定,所述固定片与上端盖(5)、下端盖(16)通过固定螺钉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声音震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盖(5和下端盖(16)内腔均设有锥管内螺纹,所述上端盖(5)通过锥管内螺纹连接上胶筒(7),所述下端盖(16)通过锥管内螺纹连接下胶筒(1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声音震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的横截面为圆盘形,所述固定片的纵截面为L型,所述固定片的竖直部分的内外面均为圆弧面,水平部分通过固定螺钉固定在上端盖(5)上端面上或下端盖(16)的下端面上,所述卡箍为半圆弧片状结构,数量为两个,通过两个圆周对称的卡箍螺栓将固定片固定在管道(2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声音震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扬声器(10)为一个或多个,多个第一扬声器(10)在本体圆筒(9)内腔周向均匀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声音震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盖(5)与本体圆筒(9)的上端通过螺纹和上密封圈(6)连接,所述下端盖(16)与本体圆筒(9)的下端通过螺纹和下密封圈(15)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声音震击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安装:将声音震击器安装在管道(21)上;

步骤2)调试:将电脑调试线与电线母插头(12)连接,再将振动测量仪探头对准待震击管道(21),然后控制第一播放器(11)使第一扬声器(10)播放全频音乐,音频从0.01HZ到100000HZ,之后根据振动测量仪传回的振动位移及频次数据与音频的频率进行对应,得到管道(21)发生共振的多个频率;

步骤3)测试干钻屑的共振频率:取一定量的干钻屑放置在铁板上,铁板放在第二播放器上方,通过与第二播放器电连接的第二扬声器播放不同频率的音乐,使干钻屑振动位移最大的频率即为干钻屑的共振频率;其中,干钻屑的质量为单位时间里干钻屑通过管道(21)截面的干钻屑质量;

步骤4)在管道(21)发生共振的多个频率中选择与干钻屑的共振频率绝对值相差最小的频率作为振动频率;

步骤5)防堵清堵:启动第一播放器(11)驱动第一扬声器(10)播放振动频率,使管道(21)内的干钻屑落下,对管道(21)进行清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声音震击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安装具体过程如下:将上端盖(5)、上胶筒(7)、本体圆筒(9)、第一圆环(8)、第二圆环(13)、下端盖(16)、下胶筒(14)依次套在需要震击的管道(21)上,并进行连接,之后将对应的固定装置分别与上端盖(5)和下端盖(16)进行连接,再与管道(21)进行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声音震击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震击过程中整个声音震击器也同时共振时,旋转第一圆环(8)和第二圆环(13),调整第一圆环(8)和第二圆环(13)的位置,然后进行相向旋转自锁固定,改变共振结构,使声音震击器不产生共振。

技术说明书

一种声音震击器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技术属于油田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声音震击器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对油气田勘探开发产生的大量污染环境的含油钻屑进行热解析、萃取等无害化处理过程中,遇到干钻屑管路运输不畅,时常需要震击清堵。

目前的震击器都是通过物理敲击来达到震击效果,容易使管路局部产生较大变形,造成管路内壁不平滑,更不利于后续干钻屑的持续输送。为此,急需一种可自动控制、可连续或间隔工作、且不造成管路较大变形的震击器来解决这一问题,达到干钻屑管路运输防堵清堵的目的。

技术内容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声音震击器,可自动控制、可连续或间隔工作、且不造成管路较大变形。

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声音震击器的使用方法,采用无接触的声音共振原理,实现管路振动防堵清堵的效果,避免物理敲击造成管路损伤,实现防堵清堵。

为此,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声音震击器,包括本体圆筒,所述本体圆筒的两端均开口,所述本体圆筒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密封连接有上端盖和下端盖,所述上端盖和下端盖内分别连接有上胶筒和下胶筒,所述上端盖的顶部和下端盖的底部均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固定连接管道;

所述本体圆筒内腔固设有第一扬声器和第一播放器,所述第一扬声器和第一播放器电连接,所述本体圆筒上设有电线母插头圆孔,所述电线母插头圆孔设于第一播放器的固定位置处。

所述本体圆筒通体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上至少连接有两个圆环,分别是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片和卡箍,所述固定片至少为两片,所述固定片之间通过卡箍和卡箍螺栓固定,所述固定片与上端盖、下端盖通过固定螺钉连接。

所述上端盖和下端盖内腔均设有锥管内螺纹,所述上端盖通过锥管内螺纹连接上胶筒,所述下端盖通过锥管内螺纹连接下胶筒。

所述固定装置的横截面为圆盘形,所述固定片的纵截面为L型,所述固定片的竖直部分的内外面均为圆弧面,水平部分通过固定螺钉固定在上端盖上端面上或下端盖的下端面上,所述卡箍为半圆弧片状结构,数量为两个,通过两个圆周对称的上卡箍螺栓将固定片固定在管道上。

所述第一扬声器为一个或多个,多个第一扬声器在本体圆筒内腔周向均匀分布。

所述上端盖与本体圆筒的上端通过螺纹和上密封圈连接,所述下端盖与本体圆筒的下端通过螺纹和下密封圈连接。

一种声音震击器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安装:将声音震击器安装在管道上;

步骤2)调试:将电脑调试线与电线母插头连接,再将振动测量仪探头对准待震击管道,然后控制第一播放器使第一扬声器播放全频音乐,音频从0.01HZ到100000HZ,之后根据振动测量仪传回的振动位移及频次数据与音频的频率进行对应,得到管道发生共振的多个频率;

步骤3)测试干钻屑的共振频率:取一定量的干钻屑放置在铁板上,将铁板放在第二播放器上防,通过与第二播放器电连接的第二扬声器播放不同频率的音乐,使干钻屑振动位移最大的频率即为干钻屑的共振频率;其中,干钻屑的质量为单位时间里干钻屑通过管道截面的干钻屑质量;

步骤4)在管道发生共振的多个频率中选择与干钻屑的共振频率绝对值相差最小的频率作为振动频率;

步骤5)防堵清堵:启动第一播放器驱动第一扬声器播放振动频率,使管道内的干钻屑落下,对管道进行清堵。

步骤1)安装具体过程如下:将上端盖、上胶筒、本体圆筒、第一圆环、第二圆环、下端盖、下胶筒依次套在需要震击的管道上,并进行连接,之后将对应的固定装置分别与上端盖和下端盖进行连接,再与管道进行固定。

当震击过程中整个声音震击器也同时共振时,旋转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调整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的位置,然后进行相向旋转自锁固定,改变共振结构,使声音震击器不产生共振。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本技术提供的这种声音震击器通过自上而下的上端盖、上胶筒、上密封圈、圆环、本体圆筒、第一扬声器、第一播放器、下密封圈、下胶筒、下端盖等部件的有效设置,采用无接触的声音共振原理,通过安装、调试、防堵清堵三个步骤,实现管路振动防堵清堵的效果。

通过调整本体圆筒外设置的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的位置,可以改变共振结构,避免声音震击器本体跟着管道一起共振,防止损坏。

本技术可实现自动控制,内外隔绝声音传播,减少噪音污染,避免物理敲击造成管道损伤,达到防堵清堵的目的,适用范围广。

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卡箍;

2、上卡箍螺栓;

3、上固定螺钉;

4、上固定片;

5、上端盖;

6、上密封圈;

7、上胶筒;

8、第一圆环;

9、本体圆筒;10、第一扬声器;11、第一播放器;12、电线母插头;13、第二圆环;14、下胶筒;15、下密封圈;16、下端盖;17、下固定螺钉;18、下固定片;19、下卡箍螺栓;20、下卡箍;21、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需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图中的上、下、左、右即视为本说明书中所述的声音震击器的上、下、左、右。

现参考附图介绍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技术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局限于此处描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详尽地且完全地公开本技术,并且向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技术的范围。对于表示在附图中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术语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在附图中,相同的单元/元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除非另有说明,此处使用的术语(包括科技术语)对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具有通常的理解含义。另外,可以理解的是,以通常使用的词典限定的术语,应当被理解为与其相关领域的语境具有一致的含义,而不应该被理解为理想化的或过于正式的意义。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声音震击器,包括本体圆筒9,所述本体圆筒9的两端均开口,所述本体圆筒9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密封连接有上端盖5和下端盖16,所述上端盖5和下端盖16内分别连接有上胶筒7和下胶筒14,所述上端盖5的顶部和下端盖16的底部均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固定连接管道21;

所述本体圆筒9内腔固设有第一扬声器10和第一播放器11,所述第一扬声器10和第一播放器11电连接,所述本体圆筒9上设有电线母插头12圆孔,所述电线母插头12圆孔设于第一播放器11的固定位置处。

具体地说,本实施例提供的声音震击器工作过程或应用过程如下:

首先将声音震击器安装在需要震击的管道21上,然后将电脑调试线与电线母插头12连接,再将振动测量仪探头对准待测管道21,然后控制第一播放器11使第一扬声器10播放全频音乐,音频从0.01HZ到100000HZ,之后根据振动测量仪传回的振动位移及频次数据与音频的频率进行对应,管道21A共振频率不止一个,选择最佳的共振频率,最佳的共振频率同时也应该是干钻屑自身的共振频率,或两者相差最小的共振频率。

之后选择具有该共振频率的音频作为第一播放器11的播放音乐,再进行播放,为避免引起较大变形,应控制音量和播放时间,可间歇工作。

本技术采用无接触的声音共振原理,自动控制,内外隔绝声音传播,减少噪音污染,避免物理敲击造成管道21损伤,实现管路振动防堵清堵的效果,适用范围广。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声音震击器,包括本体圆筒9,所述本体圆筒9的两端均开口,所述本体圆筒9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密封连接有上端盖5和下端盖16,所述上端盖5和下端盖16内分别连接有上胶筒7和下胶筒14,所述上端盖5的顶部和下端盖16的底部均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固定连接管道21;

所述本体圆筒9内腔固设有第一扬声器10和第一播放器11,所述第一扬声器10和第一播放器11电连接,所述本体圆筒9上设有电线母插头12圆孔,所述电线母插头12圆孔设于第一播放器11的固定位置处。

所述本体圆筒9通体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上至少连接有两个圆环,分别是第一圆环8和第二圆环13。

第一圆环8和第二圆环13可以相向旋转实现自锁固定。实际使用时,通过旋转调整圆环的位置,改变共振结构,来避免声音震击器本体跟着管道21A一起共振,防止损坏。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声音震击器,所述固定装置的横截面为圆盘形,所述固定片的纵截面为L型,所述固定片的竖直部分的内外面均为圆弧面,水平部分通过固定螺钉固定在上端盖5上端面上或下端盖16的下端面上,所述卡箍为半圆弧片状结构,数量为两个,通过两个圆周对称的上卡箍螺栓2将固定片固定在管道21上。

该固定装置与管道21和上端盖5和下端盖16接触面吻合,接触面积大,固定效果好,拆装方便。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声音震击器,所述上端盖5和下端盖16内腔均设有锥管内螺纹,所述上端盖5通过锥管内螺纹连接上胶筒7,所述下端盖16通过锥管内螺纹连接下胶筒14。

所述上端盖5与本体圆筒9的上端通过螺纹和上密封圈6连接,所述下端盖16与本体圆筒9的下端通过螺纹和下密封圈15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声音震击器内外隔绝声音传播,减少噪音污染,避免物理敲击造成管道21损伤,达到防堵清堵的目的,适用范围广。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声音震击器,所述上胶筒7为开口状,能够平展开来,使用时,直接绕在管道21上卷起来,旋转进入上端盖5的内腔丝扣中,解决了圆筒状态下难以套在管道21上的问题。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图1所示的声音震击器,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上端盖5、本体圆筒9和下端盖16,上端盖5内设有上胶筒7,下端盖16内设有下胶筒14,本体圆筒9上端和下端分别通过内螺纹连接上端盖5和下端盖16,上端盖5和下端盖16结构相同,密封圈和下密封圈15分别安装在上端盖5、下端盖16外螺纹退刀槽处。

本体圆筒9从上到下全身设有外螺纹,该外螺纹有第一圆环8和第二圆环13,可以实现自锁固定;本体圆筒9内腔设置有第一播放器11及第一扬声器10,第一播放器11与第一扬声器10之间通过电线连接,其中第一扬声器10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如果数量为多个,需成圆周均匀分布,此外,固定第一播放器11位置的本体圆筒9处设有一个电线母插头12圆孔,便于外部信号连接、控制。

上端盖5的顶部和下端盖16的底部均设有固定装置,分别为上固定装置和人下固定装置。

如图1所示,上固定装置用于上端盖5与管道21之间的固定,该上固定装置包括上卡箍1、上卡箍螺栓2、上固定片4、上固定螺钉3,上固定片4为纵截面为“L”型,其中竖直部分的内外面均为圆弧面,其内圆弧面与管道21外壁重合,外圆弧面上固定有上卡箍1,横截面水平部分为圆盘结构,该圆盘下端面通过上固定螺钉3固定在上端盖5上端面上,上固定片4整体是以管道21轴心线为轴线,以纵截面“L”为“草图”的,旋转一定角度的片状结构,其数量不低于两片,且均为圆周均匀分布。上卡箍1为半圆弧片状结构,数量为两个,通过两个圆周对称的上卡箍螺栓2将上固定片4约束固定在管道21上。

下固定装置设置在下端盖16下端面,,用于下端盖16与管道21之间的固定,该下固定装置包括下卡箍20、下卡箍螺栓19、下固定片18、下固定螺钉17。该下固定装置与上固定装置为上下对称关系,结构均相同,其下卡箍20、下卡箍螺栓19、下固定片18、下固定螺钉17与上固定装置的上卡箍1、上卡箍螺栓2、上固定片4、上固定螺钉3一一对应,均具有相同结构。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声音震击器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安装:将声音震击器安装在管道21上;

步骤2)调试:将电脑调试线与电线母插头12连接,再将振动测量仪探头对准待震击管道21,然后控制第一播放器11使第一扬声器10播放全频音乐,音频从0.01HZ到100000HZ,之后根据振动测量仪传回的振动位移及频次数据与音频的频率进行对应,得到管道21发生共振的多个频率;

步骤3)测试干钻屑的共振频率:取一定量的干钻屑放置在铁板上,将铁板放在第二播放器上方,通过与第二播放器电连接的第二扬声器播放不同频率的音乐,使干钻屑振动位移最大的频率即为干钻屑的共振频率;其中,干钻屑的质量为单位时间里干钻屑通过管道21截面的干钻屑质量;

步骤4)在管道21发生共振的多个频率中选择与干钻屑的共振频率绝对值相差最小的频率作为振动频率;

步骤5)防堵清堵:启动第一播放器11驱动第一扬声器10播放振动频率,使管道21内的干钻屑落下,对管道21进行清堵。

本技术方法可实现自动控制,内外隔绝声音传播,减少噪音污染,采用无接触的声音共振原理,避免物理敲击造成管道21损伤,达到防堵清堵的目的,适用范围广。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声音震击器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安装

将上端盖5、上密封圈6、上胶筒7、本体圆筒9、第一圆环8、第二圆环13、下密封圈15、下端盖16、下胶筒14依次套在需要震击的管道21上,进行连接,之后将上固定装置和下固定装置分别与上端盖5和下端盖16进行连接,再与管道21进行固定。

步骤二:调试

将电脑调试线与电线母插头12连接,再将振动测量仪探头对准待测管道21,然后控制第一播放器11使第一扬声器10播放全频音乐,音频从0.01HZ到100000HZ,之后根据振动测量仪传回的振动位移及频次数据与音频的频率进行对应,管道21共振频率不止一个,选择最佳的共振频率,最佳的共振频率同时也应该是干钻屑自身的共振频率。

之后选择具有该共振频率的音频作为第一播放器11的播放音乐,再进行播放,如果整个声音震击器也在共振,则旋转第一圆环8和第二圆环13,调整它们的位置然后进行相向旋转自锁固定,改变共振结构,避免声音震击器共振。

步骤三:防堵清堵

工作时,启动第一播放器1111驱动第一扬声器10播放可使管道21共振的音频,为避免引起较大变形,应控制音量和播放时间,可间歇工作。

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自上而下的上端盖5、上胶筒7、上密封圈6、第一圆环8、第二圆环13、本体圆筒9、第一扬声器10、第一播放器11、下密封圈15、下胶筒14、下端盖16等部件的有效设置,采用无接触的声音共振原理,通过安装、调试、防堵清堵三个步骤,实现管路振动防堵清堵的效果。本技术可实现自动控制,内外隔绝声音传播,减少噪音污染,避免物理敲击造成管道21损伤,达到防堵清堵的目的,适用范围广。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

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的设计

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的设计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各个城市的汽车使用户喷井式增加。传 统的内燃机汽车消耗石油,排出大量废气,使得城市的空气质量不断下降。纯电 动汽车由于不使用传统化石能源,对环境不造成污染,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科 技的进步,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不断地革新与突破,逐渐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提 供了有利的帮助,电动汽车已经成为潜力股,逐步取代传统汽车变为可能。本文 从汽车结构出发,结合整车信息传输过程,设计了整车控制器的软硬件结构。 关键词: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硬件设计;软件设计 纯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一种,以其清洁无污染、驱动能源多样化、能 量效率高等优点成为现代汽车的发展趋势。整车控制器(vehicle control unit,VCU)作为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系统的中心枢纽,主要实现数据采集和处理、控 制信息传递、整车能量管理、上下电控制、车辆部件控制和错误诊断及处理、车 辆安全监控等功能。国外在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的产品开发中,积极推行整车 控制系统架构的标准化和统一化,汽车零部件厂商提供硬件电路和底层驱动软件,整车厂只需要开发核心应用软件,有利的推动了整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虽然国内 各大汽车厂商基本掌握了整车控制器的设计方案,开发技术进步明显,但是对核 心电子元器件、开发环境的严重依赖,所以导致了整车控制器的国产化水平较低。本文以复合电源纯电动汽车作为研究对象,针对电动汽车应有的结构和特性,对 整车控制器的设计和开发展开研究。 一、整车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 (一)整车控制系统分析 复合电源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系统主要由整车控制器、能量管理系统、整车 通信网络以及车载信息显示系统等组成。首先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通过采集启动、踏板等传感器信号以及与电机控制器、能量管理系统等进行实时的信息交互,获取整车的实时数据,然后整车控制器通过所有当前数据对驾驶员意图和车辆行 驶状态进行判断,从而进入不同的工况与运行模式,对电机控制系统或制动系统 发出操控命令,并接受各子控制器做出的反馈。 保障纯电动汽车安全可靠运行,并对各个子控制器进行控制管理的整车控制器,属于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系统的核心设备。整车控制器实时地接收传感器传 输的数据和驾驶操作指令,依照给定的控制策略做出工况与模式的判断,实现实 时监控车辆运行状态及参数或者控制车辆的上下电,以整车控制器为中心通信节 点的整车通信网络,实现了数据快速、可靠的传递。 (二)整车控制系统设计 复合电源的结构设计,选择了超级电容与DC/DC串联的结构,双向DC/DC跟 踪动力电池电压来调整超级电容电压,使两者电压相匹配。为了车辆驾驶运行安全,同时为了更好地使超级电容吸收纯电动汽车的再生制动能量,在复合电源系 统中动力电池与一组由IGBT组成双向可控开关,防止了纯电动汽车处于再生制动状态时,动力电池继续供电,降低再生制动能量的吸收效率。 整车CAN通信网络设计,由整车控制器(VCU)、电机控制器(motor control unit,MCU)、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双向DC/DC控制器以及汽车组合仪表等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组成 了复合电源纯电动汽车的整车通信网络。 二、整车控制器硬件设计及软件设计

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报告书

——大学《化工原理》列管式换热器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时间:年月日

目录 一、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 (2) 二、确定设计方案............................................................................ (3) 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2.管程安排 三、确定物性数据............................................................................ (4) 四、估算传热面积............................................................................ (5) 1.热流量 2.平均传热温差 3.传热面积 4.冷却水用量 五、工艺结构尺寸............................................................................ (6) 1.管径和管内流速 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3.传热温差校平均正及壳程数 4.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5.壳体内径 6.折流挡板 (7) 7.其他附件 8.接管 六、换热器核算............................................................................ . (8) 1.热流量核算 2.壁温计算 (10) 3.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 七、结构设计............................................................................ . (13) 1.浮头管板及钩圈法兰结构设计 2.管箱法兰和管箱侧壳体法兰设计 3.管箱结构设计 4.固定端管板结构设计 5.外头盖法兰、外头盖侧法兰设计 (14) 6.外头盖结构设计 7.垫片选择

信号发生器的设计方案综述【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电子信息工程 信号发生器的设计方案综述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信号发生器的背景与应用,然后提出了基于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技术的信号发生器实现,概述了DDS的概念及基本结构,介绍了基于FPGA、单片机及专用芯片的信号发生器实现方案,最后对这些方案给出笔者的评价。 关键词:DSP BUILDER;数字移相信号发生器;DDS 1引言 在当今社会,信号发生器作为电子领域中的最基本、最普通、最广泛的仪器之一,是工科类电子工程师进行信号仿真实验的最佳工具。而信号发生器是指能产生测试信号的仪器,它主要用于产生被测电路所需特定参数的电测试信号。 本文设计的数字移相信号发生器通过移相技术在数控、数字信号处理机、工业控翻、自动控制等各个领域得以应用[1]。 2 DDS概述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Direct Digital Frequency Synthesizer)是一种采用数字化技术、通过控制相位的变化速度、直接产生各种不同频率信号的新型频率合成技术,标志着第三代频率合成技术的出现。它是把一系列数字量形式的信号通过数模转换器(DAC)转换成模拟量形式的信号[2]。目前使用的最广的一种DDS方式是利用高速存储器作查找表。然后通过高速DAC输出已经用数字形式存入的正弦波。具有频率切换时间短,频率分辨率高,频率稳定度高。输出信号的频率和相位可快速程控交换、输出相位连续、容易实现频率、相位和幅度的数控调制等优点[3]。 图1 DDS基本结构 DDS是以数控的方式产生频率、相位和幅度可以控制的正弦波,如图1所示为基本DDS结构,由

相位累加器、相位调制器、正弦ROM查找表、D/A构成[4]。相位累加器是整个DDS的核心,它由一个累加器和一个N位相位寄存器组成,每来一个时钟脉冲,相位寄存器以相位步长M增加,相位寄存器的输出与相位控制字相加,完成相位累加运算,其结果作为正弦查找表的地址,正弦ROM查找表内部存有一个完整周期正弦波数字幅度信息,每个查找表地址对应正弦波中o。~360。范围的一个相位点,查找表把输入的地址信息映射成正弦波幅度信号,通过D/A输出,经低通滤波器后,即可得一纯净的正弦波。 而所谓的移相,就是指两路同频的信号,以其中的一路为参考,另一路相对于该参考作超前或滞后的移动,即称为相位的移动。两路信号的相位不同,便存在相位差,简称相差[5]。两路信号的相位差用相位字来控制,只要相位字不同,就可得到两路不同相位的移相信号。 3 基于DDS的数字移相系统设计 3.1基于FPGA的实现 传统使用FPGA的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设计,首先需要用仿真软件进行建模仿真,得到预想中的仿真结果后。再根据仿真过程和结果,使用硬件描述语言创建硬件工程,最后完成硬件仿真。整个过程漫长而繁杂,尤其困难的是仿真过程不够直观.一旦遇到问题无法及时准确地确定问题所在。而DSP Builder作为一个面向DSP开发的系统级(或算法级)设计工具,它架构在多个软件工具之上,并把系统级和RTL 级两个设计领域的设计工具连接起来,最大程度地发挥了两种工具的优势[5]。DSP Builder依赖于MathWorks 公司的数学分析工具Matlab/ Simulink ,DSP Builder允许设计者在Matlab 中完成算法设计,在Simulink 软件中完成系统集成,通过SignalCompiler模块生成Q uart usII 软件中可以使用的硬件描述语言(V HDL) 文件,它提供了QuartusII软件和MA TLAB/ Simulink工具之间的接口,通过DSP Builder 、SOPC Builder 、Quart usII 软件构筑的一套从系统算法分析到FPGA 芯片实现的完整设计平台[6]。 3.2基于单片机的实现 基于单片机的信号发生器其核心内容是单片机的主程序,主程序对整个设计起着总控作用[7]。设计方案如图2所示.系统在程序控制下,先读取P3口决定波形信号类别,然后由Po口输出数据,经D/A转换后放大、滤波输出.波形频率在线调整是通过读取P2口上的拨码开关的编码,并根据该编码产生的数字量,在PO口输出一个数据后立即产生一个对应时长的延时时间来实现.幅度调整是通过接在DAC上的滑动变阻器来改变D/A转换的参考电压来实现[8]。

超级震击器

二、CSJ 型超级震击器 一、概述 CSJ Ⅱ型超级震击器是一种上击震击解卡工具,该工具应用了液压和机械原理,结构紧凑,性能稳定便于调节,使用方便。 二、型号表示方法 1、现有型号 规格系列与性能参数 三、结构及工作原理 1、结构:见图l 。 2、工作原理 CSJ Ⅱ型超级震击器是通过锥体活塞在液缸内的运动压缩液体和钻具被提拉贮能来实现上击动作。安装在超级震击器上方的钻具被提拉时,超级震击器的锥体活塞压缩液体,由

于锥体活塞与密封体之间的阻尼作用,为钻具贮能提供了时间。当锥体活塞运动到释放腔时,随着高压液压油瞬时卸荷,钻具突然收缩,产生向上的动载荷。为被卡的钻具提供巨大的打击力。 四、使用、操作 1、CSJⅡ型超级震击器除用于打捞作业外还用于取芯作业。 (1)打捞作业 当用于打捞操作时,CSJⅡ型超级震击器应直接地安装在接近卡点的钻铤柱的下方。为了获得更大的动载荷,在CSJⅡ型超级震击器的下井作业时,可与加速器配套使用。 注意:加速器安装在超级震击器上方第四根钻铤的范围之内。 (2)取芯作业 CSJⅡ型超级震击器通常应安装在取芯工具的上方。这时只要给钻柱一个中等的拉力,就能够提供一次足够切断岩芯的比较轻的冲击力,比直接拉断岩芯,有利于取芯作业。 井下使用时钻具结构建议如下: 打捞作业钻具结构: 打捞工具+安全接头+超级震击器+钻铤+加速器+钻柱上 取芯作业钻具结构: 取芯筒+安全接头+超级震击器+钻铤+钻柱上 2、下井前的准备 (1)震击器下井前应按跟踪卡检查核对,准确无误后,方可下井。 (2)检查油堵及调节销钉是否上紧。 (3)在安装有CSJⅡ型超级震击器的钻具组合中,超级震击器的上方应装有100米左右的钻铤,尤其在浅井中作业更为重要。 3、使用方法 (1)当确认井下卡钻事故的性质需要向上震击时,才能使用震击器。这时应从卡点倒开并提起钻具。然后按上述的钻具组合,连接好打捞钻具,进行打捞作业。当打捞工具抓紧井下落鱼之后,就可以进行震击作业。 (2)下放钻柱使压在超级震击器心轴上的力约3~4吨,使超级震击器关闭。 (3)提钻震击,操作者以一定的速度和拉力上提钻具,使钻具产生足够的弹性伸长,然后刹住刹把,等待震击。由于井下情况各异,产生震击的时间也从几秒至几分钟不等。产生震击之后,若需进行第二次震击,应下放钻具关闭震击器,再向上提拉进行第二次震击并可以进行反复多次的震击。 4、操作中注意事项 (1)井下震击应从较低吨位开始,逐渐加大,直到解卡,但不允许大于附表1所规定的井下最大提拉力。 (2)若第二次震击不成,应继续下放钻柱,使超级震击器完全关闭,再进行上提,等待震击。 (3)提高震击力的方法 震击力不仅仅与上提拉力有关,而且与上提钻具的速度、井下钻具的重量、井身质量等因素有关,因此上提速度越快,井下钻具重量足够,井身质量越好,所产生的震击力也就越大。 (4)超级震击器提出井眼时通常是处于打开位置,完成钻台维修之后,应当关闭震击器。一但关闭就应当从吊卡上取下,不能再在它下方悬挂重物,因此时超级震击器可以被拉开而酿成损坏钻台设备,甚至砸伤工作人员事故。 五、现场维护保养

DSP任意波形信号发生器毕业设计

目录 摘 要 (2) Abstract (3) 1 绪论 (4) 1.1概述 (4) 1.2选题的目的、意义 (4) 1.3 选题的背景 (5) 1.4 本文所研究的内容 (6) 2 波形信号发生器的原理及方案选择 (7) 2.1任意波形信号发生器的原理 (7) 2.1.1 直接模拟法 (7) 2.1.2 直接数字法 (7) 2.2 任意波形发生器的设计方案 (9) 2.2.1 查表法 (9) 2.2.2计算法 (9) 2.2.3传统方法 (10) 3 基于DSP 5416的任意波形信号发生器的软件设计 (12) 3.1 TMS320C5416的开发流程 (12) 3.2软件开发环境 (13) 3.3任意波形信号发生器的软件编程 (14) 3.3.1 计算法实现波形输出 (14) 3.3.2 D/A转换 (15) 3.3.3波形控制及软件设计流程图 (16) 3.4参数的设定 (18) 4 基于DSP 5416的任意波形信号发生器的硬件设计 (20) 4.1 TMS320VC5416开发板 (20) 4.2 TMS320VC5416实验箱的连接 (23) 4.3 波形信号发生器的硬件测试过程 (23) 5 任意波形信号发生器展望 (28) 结束语 (29) 致谢 (30) 参考文献 (31)

摘 要 任意波形发生器是信号源的一种,它是具有信号源所具有的特点,更因它高的性能优势而倍受人们青睐。信号源主要给被测电路提供所需要的已知信号(各种波形),然后用其它仪表测量感兴趣的参数。可见信号源在各种实验应用和试验测试处理中,它不是测量仪器,而是根据使用者的要求,作为激励源,仿真各种测试信号,提供给被测电路,以满足测量或各种实际需要。 随着无线电应用领域的扩展,针对广播、电视、雷达、通信的专用信号发生器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表现在载波调制方式的多样化,从调幅、调频、调相到脉冲调制。如果采用多台信号发生器获得测量信号显然是很不方便的。因此需要任意波形发生器(Arbitrary Waveform Generator,AWG),使其能够产生任意频率的载频信号和多种载波调制信号。 目前我国已经开始研制任意波形发生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总的来说,我国任意波形发生器还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并且我国目前在任意波形发生器的种类和性能都与国外同类产品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加紧对这类产品的研制显得迫在眉睫。 本文主要工作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介绍研制任意波形信号发生器的目的、意义、背景,以及利用CCS仿真工具用软件实现任意波形信号发生器的的过程 ;之后,对硬件的连接及测试结果作介绍;最后,简要的对任意波形信号发生器的未来作一下展望。 关键词:DSP,任意波形信号发生器,DDS

电动自行车控制器设计.

基于中颖SH79F081的电动自行车控制器设计 摘要:方波驱动的无刷直流电机由于力矩大, 运行可靠, 在电动车控制器中广泛应用, 方波驱动最大的缺点在于换相时的电流突变引起的转矩脉动, 导致噪声较大, 但好的控制策略可以大大改善换相噪声. 电动车控制器设计的难点在于电流控制, 本文就电动车控制器设计的一些关键地方加以描述. 关键词:电动车控制器直流无刷电机换相同步整流 概述 电动自行车上使用的电机普遍采用永磁直流电机. 所谓永磁电机, 是指电机线圈采用永磁体激磁, 不采用线圈激磁的方式. 这样就省去了激磁线圈工作时消耗的电能, 提高了电机机电转换效率, 这对使用车载有限能源的电动车来讲, 可以降低行驶电流, 延长续行里程. 永磁直流电机按照电机的通电形式来分, 可分为有刷电机和无刷电机两大类, 有刷电机由于采用机械换相装置导致可靠性和寿命降低, 因此逐渐退出电动车市场. 无刷电机又可分为有传感器和无传感器两类, 对于无位置传感器的无刷电机, 必须要先将车用脚蹬起来, 等电机具有一定的旋转速度以后, 控制器才能识别到无刷电机的相位, 然后控制器才能对电机供电. 由于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电机不能实现零速度启动, 所以现在生产的电动车上用得较少. 目前电动车行业内使用的无刷电机, 普遍采用有位置传感器无刷电机. 有位置传感器永磁直流无刷电机按照内部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不同, 又可分为60度电机和120度电机. 在120°的霍尔信号中, 不可能出现二进制000和111的编码,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霍尔零件故障而导致的误操作. 因为霍尔组件是开漏输出, 高电平依靠电路上的上拉电阻提供, 一旦霍尔零件断电, 霍尔信号输出就是111. 一旦霍尔零件短路, 霍尔信号输出就是000, 而60°的霍尔信号在正常工作时这两种信号均会出现, 所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软件判断故障的准确率. 因此目前市面马达已经逐渐舍弃60°相位的霍尔排列. 2. 永磁直流电机基本原理 2.1. 主回路电路 1.

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

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列管式换热器 专业班级:应化1301班 姓名:王伟 学号: U201310289 指导老师:王华军 时间: 2016年8月

目录 1.课程设计任务书 (5) 1.1 设计题目 (5) 1.2 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5) 1.3 技术参数 (5) 2.设计方案简介 (5) 3.课程设计说明书 (6) 3.1确定设计方案 (6) 3.1.1确定自来水进出口温度 (6) 3.1.2确定换热器类型 (6) 3.1.3流程安排 (7) 3.2确定物性数据 (7) 3.3计算传热系数 (8) 3.3.1热流量 (8) 3.3.2 平均传热温度差 (8) 3.3.3 传热面积 (8) 3.3.4 冷却水用量 (8) 4.工艺结构尺寸 (9) 4.1 管径和管内流速 (9) 4.2 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9)

4.3 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9) 4.4 壳体内径 (10) 4.5 折流板 (10) 4.6 接管 (11) 4.6.1 壳程流体进出管时接管 (11) 4.6.2 管程流体进出管时接管 (11) 4.7 壁厚的确定和封头 (12) 4.7.1 壁厚 (12) 4.7.2 椭圆形封头 (12) 4.8 管板 (12) 4.8.1 管板的结构尺寸 (13) 4.8.2 管板尺寸 (13) 5.换热器核算 (13) 5.1热流量衡算 (13) 5.1.1壳程表面传热系数 (13) 5.1.2 管程对流传热系数 (14) 5.1.3 传热系数K (15) 5.1.4 传热面积裕度 (16) 5.2 壁温衡算 (16) 5.3 流动阻力衡算 (17) 5.3.1 管程流动阻力衡算 (17) 5.3.2 壳程流动阻力衡算 (17)

基于AD9850的信号发生器设计_毕业设计

基于AD9850的信号发生器设计 摘要 介绍ADI 公司出品的AD9850 芯片,给出芯片的引脚图和功能。并以单片机 AT89S52 为控制核心设计了一个串行控制方式的正弦信号发生器的可行性方案,给出了单片机AT89S52 与AD9850 连接电路图和调试通过的源程序以供参考。直接数字合成(DDS)是一种重要的频率合成技术,具有分辨率高、频率变换快等优点,在雷达及通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系统采用AD9850为频率合成器,以单片机为进程控制和任务调度的核心,设计了一个信号发生器。实现了输出频率在10Hz~1MHz范围可调,输出信号频率稳定度优于10-3的正弦波、方波和三角波信号。正弦波信号的电压峰峰值V opp能在0~5V范围内步进调节,步进间隔达0.1v,所有输出信号无明显失真,且带负载能力强。该电路设计方案正确可行,频率容易控制,操作简单灵活,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信号发生器;直接数字频率合成;AD9850芯片;AT89S52单片机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direct digital synthesis(DDS)principle, a signal generator was designed , using AT89S52 single chip machine as control device and adopting AD9850 type DDS device .Hardware design parameters were given .The system can output sine wave ,square wave with wide frequency stability and good waveform .The signal generator has stronger market competitiveness , with wide development prospect ,in frequency modulation technology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fields. Key words: signal generator ;direct digital synthsis;AD9850;AT89S52

随钻震击器使用说明书

文字说明 1 概述 2 结构与工作原理 3 使用与操作 4 维修 5 地面实验 附图 图一 BZ随钻震击器外形图及主要尺寸图二运行位置示意图 图三新装间隔衬套修理尺寸 图四调节震击力方向示意图 产品总图 随钻震击器

使用说明书 1.概述 机械式随钻震击器是全机械式随钻震击、解卡工具。它集上、下震击作用于一体,可接触钻进作业中遇阻、遇卡等钻井事故。它在不需要震击时,是钻柱的一部分,需震击时,随时可作业,因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2.结构与工作原理。 结构 外形及主要尺寸如图一。 内部结构如本说明书后附产品总图(图中未画出曲屈接头)。 本震击器是同类产品中结构最新式、最简化、操作最方便的。上击工作原理 图一所示为装配调试合格的位置,即准备出发(解锁)状态。图二为局部放大图。上图为准备击发位置。运行轴与运行套的内齿对应啮合,运行套外部齿与摩擦衬套内部齿是齿顶对齿顶的摩擦状态。当钻柱上提,通过上接头1,上控制套3,中部套筒28,下控制套37,下调节套29,压缩弹簧管25,26,27使运行套21相对摩擦衬套下移。当运行套的外齿齿顶与摩擦衬套的齿间相对应时,运行衬套在运行轴的作用下涨开,运行轴的齿从运行套内齿滑出,如图二中图。此时钻柱储备的能量释放,向上震击。下放钻柱,整个工具又恢复图二上部的状态,即准备击发状态。重复上述操作,就可使钻具解卡。下击工作原理

在运行套的上部,还有一组三件与26,27,28完全相同的弹簧管。当下压钻柱时,通过上接头1,上控制套3,上调节套18,压缩上面一组弹簧管。运行套相对于摩擦衬套上行,钻柱储能。当达到预定的吨位,运行套的齿顶与摩擦衬套的顶间相对应,运行衬套涨开,运行轴齿从运行套内的齿中滑出,产生下击,与上击方向相反如图二下图所示。 3.使用与操作 下井前的准备 震击器下井前应该经台架试验合格,见本说明书第5节。 下井前震击器处于准备击发位置。 钻具配置应使震击器处于钻柱系列中平衡点以上的张力部分,并承受最少5吨的张力。BZ型震击器最好是在张力状态下工作,但也可在压力状态下工作,可把震击器接入张力压力平衡点以下,承受5吨的压力。 为增加钻具的挠性,减少工具的弯曲应力,震击器下部必须连接屈曲接头,屈曲接头的位置如图一所示。 操作方法 下钻时应先开泵循环,再缓慢下放,切忌直通井底造成“人为下击”。若在下钻过程中遇卡,可启动震击器实施上击解卡。 在正常钻井过程中,震击器应处于锁紧状态,在受拉力状态下工作,但当下部钻柱重量不大于震击器上击力的一半时可在准备击发位置下工作。

任意信号发生器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书

苏州科技学院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设计题目任意信号发生器的硬件设计(基于89C51实现)院系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电子0911 学生姓名XXXXXXX 学号 设计地点 指导教师 2013 年3月31 日

设计题目:任意信号发生器的硬件设计(基于89C51实现)课题目的、意义及相关研究动态: 一、课题目的: 信号发生器是一种能产生模拟电压波形的设备,这些波形能够校验电子电路的设计。信号发生器广泛用于电子电路、自动控制系统和教学实验等领域,它是一种可以产生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等函数波形的一起,其频率范围约为几毫赫到几十兆赫,在工业生产和科研中利用信号发生器输出的信号,可以对元器件的性能鉴定,在多数电路传递网络中,电容与电感组合电路,电容与电阻组合电路及信号调制器的频率,相位的检测中都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研究信号发生器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 常用的信号发生器绝大部分是由模拟电路构成的,但这种模拟信号发生器用于低频信号输出往往需要的RC值很大,这样不但参数准确度难以保证,而且体积和功耗都很大,而本课题设计的函数信号发生器,由单片机构成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便宜等特点将成为数字量信号发生器的发展趋势。 本课题采用的是以89c51为核心,结合 DAC0832实现程控一般波形的低频信号输出,他的一些主要技术特性基本瞒住一般使用的需要,并且它具有功能丰富,性能稳定,价格便宜,操作方便等特点,具有一定的推广作用。 二、课题意义: (1)任意信号发生器主要在实验中用于信号源,是电子电路等各种实验必不可少的实验设备之一,掌握任意信号发生器的工作原理至关重要。 (2)任意信号发生器能产生某些特定的周期性时间任意波形(正波、方波、三角波)信号,频率范围可从几个微赫到几十兆赫任意信号发生器在电路实验和设备检测中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 (3)本课题主要研究开发一个基于51单片机的实验用任意信号发生器,不但成本较低而精度较高,最重要的是开发简单易于调试,具有一定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4)任意信号发生器作为一种常见的电子仪器设备,既能够构成独立的信号源,也可以是高新能的网络分析仪,频谱仪以及自动测试装备的组成部分,任意信号发生器的关键技术是多种高性能仪器的支撑技术,因为它是能够提高质量的精密信号源及扫描源,可使相应系统的检测过程大大简化,降低检测费用并且提高检测精度。

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的设计

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的设计 发表时间:2019-07-05T11:27:03.790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4期作者:王坚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各个城市的汽车使用户喷井式增加。 (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广西柳州 545007)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各个城市的汽车使用户喷井式增加。传统的内燃机汽车消耗石油,排出大量废气,使得城市的空气质量不断下降。纯电动汽车由于不使用传统化石能源,对环境不造成污染,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不断地革新与突破,逐渐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提供了有利的帮助,电动汽车已经成为潜力股,逐步取代传统汽车变为可能。本文从汽车结构出发,结合整车信息传输过程,设计了整车控制器的软硬件结构。 关键词: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硬件设计;软件设计 纯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一种,以其清洁无污染、驱动能源多样化、能量效率高等优点成为现代汽车的发展趋势。整车控制器(vehicle control unit,VCU)作为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系统的中心枢纽,主要实现数据采集和处理、控制信息传递、整车能量管理、上下电控制、车辆部件控制和错误诊断及处理、车辆安全监控等功能。国外在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的产品开发中,积极推行整车控制系统架构的标准化和统一化,汽车零部件厂商提供硬件电路和底层驱动软件,整车厂只需要开发核心应用软件,有利的推动了整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虽然国内各大汽车厂商基本掌握了整车控制器的设计方案,开发技术进步明显,但是对核心电子元器件、开发环境的严重依赖,所以导致了整车控制器的国产化水平较低。本文以复合电源纯电动汽车作为研究对象,针对电动汽车应有的结构和特性,对整车控制器的设计和开发展开研究。 一、整车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 (一)整车控制系统分析 复合电源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系统主要由整车控制器、能量管理系统、整车通信网络以及车载信息显示系统等组成。首先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通过采集启动、踏板等传感器信号以及与电机控制器、能量管理系统等进行实时的信息交互,获取整车的实时数据,然后整车控制器通过所有当前数据对驾驶员意图和车辆行驶状态进行判断,从而进入不同的工况与运行模式,对电机控制系统或制动系统发出操控命令,并接受各子控制器做出的反馈。 保障纯电动汽车安全可靠运行,并对各个子控制器进行控制管理的整车控制器,属于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系统的核心设备。整车控制器实时地接收传感器传输的数据和驾驶操作指令,依照给定的控制策略做出工况与模式的判断,实现实时监控车辆运行状态及参数或者控制车辆的上下电,以整车控制器为中心通信节点的整车通信网络,实现了数据快速、可靠的传递。 (二)整车控制系统设计 复合电源的结构设计,选择了超级电容与DC/DC串联的结构,双向DC/DC跟踪动力电池电压来调整超级电容电压,使两者电压相匹配。为了车辆驾驶运行安全,同时为了更好地使超级电容吸收纯电动汽车的再生制动能量,在复合电源系统中动力电池与一组由IGBT组成双向可控开关,防止了纯电动汽车处于再生制动状态时,动力电池继续供电,降低再生制动能量的吸收效率。 整车CAN通信网络设计,由整车控制器(VCU)、电机控制器(motor control unit,MCU)、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双向DC/DC控制器以及汽车组合仪表等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组成了复合电源纯电动汽车的整车通信网络。 二、整车控制器硬件设计及软件设计 (一)整车控制器结构设计 整车控制器的硬件结构根据其基本的功能需求进行设计,如图1所示。支持芯片正常工作的微控制器最小系统是整车控制器的核心,基础的信号处理模块,CAN通信与串口通信组成的通信接口模块,以及LCD显示等其他模块分别作为它的各大功能模块。 图1 整车控制器硬件结构图 (二)整车控制器硬件设计 从功能上可以把整车控制器分为6个模块。 1)微控制器模块:本设计选用美国德州仪器公司TI的数字信号处理芯片TMS320F2812为主控芯片,负责数据的运算及处理,控制方法的实现,是整车控制器的控制核心。此芯片运算速度快,控制精度高的特点基本满足了整车控制器的设计需求。TMS320F2812的最小系统主要由DSP主控芯片、晶振电路、电源电路以及复位电路组成。 2)辅助电源模块:由于整车控制器的控制系统中用到多种芯片,所以需要设计辅助电源电路为各个芯片提供电源,使其正常工作,因此输出电平有多种规格。采用芯片LM317、LM337可分别产生+5V和-5V的供电电压。 3)信号调理模块:输入整车控制器的踏板信号是1~4.2V模拟电压信号,TMS320F2812的12位16通道的A/D采样模块输入的信号范围为0~3.0V,因此需要对踏板输入的模拟电压信号进行相应的调理运算,以满足DSP的A/D采样电平要求。选用德州仪器的OPA4350轨至轨运算放大器,在输入级采用RC低通滤波电路与电压跟随电路以滤除干扰信号,减小输入的模拟信号失真。开关信号先经RC低通滤波电路滤除高频干扰,再作为电压比较器LM393的正端输入,电压比较器的负端输入接分压电路,将LM393的输出引脚外接光耦芯片,在起到电平转换作用的同时,进一步隔离干扰信号,提高信号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4)通讯模块:TMS320F2812具有一个eCAN模块,支持CAN2.0B协议,可以实现CAN网络的通讯,但是其仅作为CAN控制器使用。选用3.3V单电源供电运行的CAN发送接收器SN65HVD232D,其兼容TMS320F2812的引脚电平,用于数据速率高达1兆比特每秒(Mbps)的应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2013 级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 题目: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毕业时间: 2015年7月 学生姓名:陈泽功刘升衡李侠虎 指导教师:王钰 班级: 13级石化(3)班 2015 年 4月20日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2013 届各专业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

答辩小 组评价 意见及 评分 成绩:签字(盖章)年月日 教学系 毕业实 践环节 指导小 组意见 签字(盖章)年月日 学院毕 业实践 环节指 导委员 会审核 意见 签字(盖章)年月日 一、列管式换热器计任务书 某生产过程中,需用循环冷却水将有机料液从102℃冷却至40℃。已知有机料液的流量为2.23×104 kg/h,循环冷却水入口温度为30℃,出口温度为40℃,并要求管程压降与壳程压降均不大于60kPa,试设计一台列管换热器,完成该生产任务。 已知: 有机料液在71℃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来自生产中的实测值) 密度 定压比热容℃ 热导率℃

粘度 循环水在35℃下的物性数据: 密度 定压比热容K 热导率K 粘度 二、确定设计方案 (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2)两流体温的变化情况: 热流体进口温度102℃出口温度40℃;冷流体进口温度30℃,出口温度为40℃,该换热器用循环冷却水冷却,冬季操作时,其进口温度会降低,考虑到这一因素,估计该换热器的管壁温度和壳体温度之差较大,因此初步确定选用浮头式换热器。 (3)管程安排 从两物流的操作压力看,应使有机料液走管程,循环冷却水走壳程。但由于循环冷却水较易结垢,若其流速太低,将会加快污垢增长速度,使换热器的热流量下降,所以从总体考虑,应使循环水走管程,混和气体走壳程。 三、确定物性数据 定性温度:对于一般气体和水等低黏度流体,其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故壳程混和气体的定性温度为 T= =71℃ 管程流体的定性温度为 t=℃ 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对有机料液来说,最可靠的无形数据是实测值。若不具备此条件,则应分别查取混合无辜组分的有关物性数据,然后按照相应的加和方法求出混和气体的物性数据。有机料液在71℃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来自生产中的实测值) 密度

基于51单片机的信号发生器设计报告

基于51单片机的信号发生器设计报告 二零一四年十二月十一日

摘要 根据题目要求以及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采用一种以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所构成的波形发生器,可产生方波、三角波、正弦波、锯齿波等多种波形,波形的频率可用程序改变,并可根据需要选择单极性输出或双极性输出,具有线路简单、结构紧凑、性能优越等特点。本设计经过测试,性能和各项指标基本满足题目要求。 关键词:信号发生器 DAC0832芯片 LM358运放 89C51芯片

目录 摘要......................................................................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单片机概述........................................................... 1.2信号发生器的概述和分类.............................................. 1.3问题重述及要求....................................................... 第二章方案的设计与选择................................................... 2.1方案的比较........................................................... 2.2设计原理 ............................................................. 2.3设计思想 ............................................................. 2.4实际功能 ............................................................. 第三章硬件设计............................................................ 3.1硬件原理框图......................................................... 3.2主控电路 ............................................................. 3.3数、模转换电路....................................................... 3.4按键接口电路......................................................... 3.5时钟电路 ............................................................. 3.6显示电路 ............................................................. 第四章软件设计............................................................ 4.1程序流程图........................................................... 参考文献.................................................................... 附录1 电路原理图 .......................................................... 附录2 源程序............................................................... 附录3 器件清单......................................................

随钻震击器使用说明书

目录 文字说明 1 概述 2 结构与工作原理 3 使用与操作 4 维修 5 地面实验 附图 图一BZ随钻震击器外形图及主要尺寸图二运行位置示意图 图三新装间隔衬套修理尺寸 图四调节震击力方向示意图 产品总图

随钻震击器 使用说明书 1.概述 机械式随钻震击器是全机械式随钻震击、解卡工具。它集上、下震击作用于一体,可接触钻进作业中遇阻、遇卡等钻井事故。它在不需要震击时,是钻柱的一部分,需震击时,随时可作业,因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2.结构与工作原理。 2.1 结构 外形及主要尺寸如图一。 部结构如本说明书后附产品总图(图中未画出曲屈接头)。 本震击器是同类产品中结构最新式、最简化、操作最方便的。 2.2 上击工作原理 图一所示为装配调试合格的位置,即准备出发(解锁)状态。图二为局部放大图。上图为准备击发位置。运行轴与运行套的齿对应啮合,运行套外部齿与摩擦衬套部齿是齿顶对齿顶的摩擦状态。当钻柱上提,通过上接头1,上控制套3,中部套筒28,下控制套37,下调节套29,压缩弹簧管25,26,27使运行套21相对摩擦衬套下移。当运行套的外齿齿顶与摩擦衬套的齿间相对应时,运行衬套在运行轴的作用下涨开,运行轴的齿从运行套齿滑出,如图二中图。此时钻柱储备的能量释放,向上震击。下放钻柱,整个工具又恢复图二上部的状态,即准备击发状态。重复上述操作,就可使钻具解卡。

2.3 下击工作原理 在运行套的上部,还有一组三件与26,27,28完全相同的弹簧管。当下压钻柱时,通过上接头1,上控制套3,上调节套18,压缩上面一组弹簧管。运行套相对于摩擦衬套上行,钻柱储能。当达到预定的吨位,运行套的齿顶与摩擦衬套的顶间相对应,运行衬套涨开,运行轴齿从运行套的齿中滑出,产生下击,与上击方向相反如图二下图所示。 3.使用与操作 3.1 下井前的准备 3.1.1震击器下井前应该经台架试验合格,见本说明书第5节。 3.1.2下井前震击器处于准备击发位置。 3.1.3钻具配置应使震击器处于钻柱系列中平衡点以上的力部分,并承受最少5吨的力。BZ型震击器最好是在力状态下工作,但也可在压力状态下工作,可把震击器接入力压力平衡点以下,承受5吨的压力。 3.1.4为增加钻具的挠性,减少工具的弯曲应力,震击器下部必须连接屈曲接头,屈曲接头的位置如图一所示。 3.2 操作方法 3.2.1 下钻时应先开泵循环,再缓慢下放,切忌直通井底造成“人为下击”。若在下钻过程中遇卡,可启动震击器实施上击解卡。 3.2.2 在正常钻井过程中,震击器应处于锁紧状态,在受拉力状态下工作,但当下部钻柱重量不大于震击器上击力的一半时可在准备击发

基于某DSP的任意信号发生器设计汇总情况

数字信号处理(DSP) 综合设计性实验报告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通信0708 指导教师:高海林 学生:原凌云07211253 张丽康07211256

北京交通大学电工电子教学基地 2004年12月28日 目录 一、设计任务 (3) 二、实验目的 (3) 三、设计内容 (3) 四、实验原理 (4) 五、程序设计 (6) 1、程序源代码 2、实验截图和结果 六、实验总结 (22) 七、参考资料 (23)

一、设计任务书 信号发生器又称信号源或振荡器,在生产实践和科技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各种波形曲线均可以用三角函数方程式来表示。能够产生多种波形,如三角波、锯齿波、矩形波(含方波)、正弦波的电路被称为函数信号发生器。函数信号发生器在电路实验和设备检测中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信号发生器在现代工程中应用非常广泛。在实际中常需要产生一些特殊波形,用于仿真实际信号的波形,以检测和调试测量装置。 使用DSP 和D/A 转换器可以产生连续的正弦波信号,同样也能产生方波、锯齿波、三角波等其它各种信号波形。本设计要求采用DSP及其D/A转换器产生上述各种信号波形。 二、实验目的 (1)了解产生信号的两种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 (2)掌握使用DSP产生正弦波的原理和算法,进而掌握一般信号产生的原理和方法。 (3)掌握5402DSK CODECC(A/D、D/A)的工作原理和初始化过程。(4)掌握使用指针访问片上ROM中正弦查找表的方法。

三、设计内容 使用DSP 产生300—4000HZ 的正弦信号,要求使用查表法,测量产生的信号波形的频率和幅度,并且频率可变、幅度可变、直流分量可变。用软件CCS5000编程实现,并硬件(DSK 板或示波器)连接进行功能演示。 使用计算法产生余弦波分量。 发挥部分: (1)使用DSP 产生300—4000HZ 的方波、锯齿波和三角波。 (2)使用现有程序,实现不改变源程序,频率和幅度自动可调。 四、实验原理 产生连续信号的方法通常有两种:查表法和计算法,查表法不如计算法使用灵活。计算法可以使用泰勒级数展开法进行计算,也可以使用差分方程进行迭代计算或者直接使用三角函数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可以边计算边输出,也可以先计算后输出。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泰勒级数数学表达式为: =x sin ΛΛ+--+-+-+---)! 12()1(!9!7!5!31 219753n x x x x x x n n ,x ?),(∞-∞∈ =x cos ΛΛ+-+-+-+-)! 2()1(!8!6!4!2128 642n x x x x x n n ,x ?),(∞-∞∈. 如果要计算一个角度ⅹ的正弦和余弦值,可以取其前五项进行近似计算。 或使用下面递归的差分方程进行计算。 y [n ]=A*y [n -1]-y [n -2] 其中:A=2cos(x ),x =2πF/F S 。F —信号频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