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材中体现出的基本数学思想

初中数学教材中体现出的基本数学思想
初中数学教材中体现出的基本数学思想

浅谈初中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池州十一中学王岩

摘要: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必要条件,初中数学教材中处处渗透着数学思想方法。本文就几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化归、分类、整体、类比、特殊与一般及其在教材中的体现做些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思想方法

所谓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数学思想是对数学事实与理论经过概括后产生的本质认识,它是数学学习的精髓。初中数学教材涉及的数学思想很多,这里就几种主要的数学思想及其在教材中的体现作一小结。

一、数形结合的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思想方法之一,是解决许多数学问题的有效思想。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非。”“数”与“形”反映了事物两个方面的属性。通常认为,数形结合,主要指的是数与形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数形结合就是把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来,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即通过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起到优化解题的目的。

初中数学教材中下列内容体现了这种思想:数轴上的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函数式与图象之间的关系;线段(角)的和、差、倍、分等问题,充分利用数来反映形;解直角三角形,求角度和边长,引入了三角函数,这是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圆”这一章中,圆的定义,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都是化为数量关系来处理的;统计中的绘制统计图表,用这些图表来反映数据的分布情况、发展趋势等。实际上就是通过“形”来反映数据扮布情况,发展趋势等。这是数形结合思想在实际中的直接应用。

二、化归思想

在整个初中数学中,化归思想一直贯穿其中。所谓“化归”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转化和归结。把所要解决的问题,经过某种变化,使之归结为另一个问题,再通过该问题的求解,把解得结果作用于原有问题,从而使原有问题得解,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之为化归法。但有一个原则是和原来的问题相比,“化归”后所得出的问题,应是已经解决或是较为容易解决的问题。从而求得新问题的解决。它是数学基本思想方法之一。下列内容体现了这种思想:分式方程的求解是把分式方程转化为前面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或一元二次方程求解,体现了化归思想;解直角三角形,把非直角三形问题化为直角三角形问题,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圆”这一章中,证明圆周角定理所进行的分析,求两圆的切线长的问题。这些转化都是通过辅助线来完成的;把三角形或多边形中的某种线段或面积问题化为相似比问题来解决等等。

三、分类思想

为了解决数量关系复杂,甚至盘根错节的数学问题,人们需要根据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

将数学对象科学地分类,以便有序地逐类讨论与研究,从而全面地解决数学问题.我们把这个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称为数学的“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分类讨论既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数学的一种基本解题策略,其原则是:分类对象是确定的,分类标准是同一的,分类方法是科学的,因而分类必须是不重复、不遗漏的。例如:有理数的分类、整式的分类、实数的分类、角的分类,三角形的分类、四边形的分类、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生活经验等都是通过分类讨论的。

四、整体思想:

从问题的整体性质出发,突出对问题的整体结构的分析和改造,发现问题的整体结构特征,善于用“集成”的眼光,把某些式子或图形看成一个整体,把握它们之间的关联,进行有目的的、有意识的整体处理。整体思想方法在代数式的化简与求值、解方程(组)、几何解证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整体代入、整体运算、整体设元、整体处理、几何中的补形等都是整体思想方法在解数学问题中的具体运用。

五、类比思想

初中数学中的类比,处处可见。何为“类比”,波利亚曾说过:“类比是一个伟大的引路人”。在中学数学中,由两个数学系统中所含元素的属性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思维形式被称为类比推理,运用类比推理的模式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称为类比法。类比既是一种逻辑方法,也是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是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例如: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等内容多采取与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等做类比;通过有理数的相反数、绝对值、运算律等得到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运算律等知识;在二次根式加减的运算中,指出“合并同类二次根式与合并同类项”类似。因此,二次根式的加减可以对比整式的加减进行;角的度量、角的比较大小、角的平分线、角的和、差、倍、分,可与线段的相关知识进行类比;度、分、秒的运算可与时、分、秒的运算进行类比;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类比;用数的运算所具有的性质,去探索式的同类运算也具有这样的性质,整式学习中,是由数的性质推知式的性质的;由数的加减推知式的加减的。

六、特殊与一般思想

特殊与一般的思想是中学数学的重要思想之一,有些特殊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通过一般性规律的研究来处理;而对于具有一般性的问题,我们也常通过考察其特殊情况(如特殊图形、特殊位置、特殊取值等)揭示其一般规律.这种特殊与一般的辩证思想往往贯穿于整个解题过程之中.通过特殊化能使我们认识问题更加全面,而将问题一般化能使我们认识问题更加深刻.“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正是这一数学思想的具体体现。例如:“整式乘除”这一章,首先从数的运算特例中,抽象概括出幂的一般运算性质。而乘法公式的推导则是采用从一般到特殊的推导过程。

以上是本人对初中数学教材中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已经把数学思想方法列为数学基础知识,教师应增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意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内容。

对初中数学新教材的几点思考

对初中数学新教材的几点思考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面临的问题很多,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怎样使产业升级,在这方面起重要作用是人才。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专家们指出需要以下四种素质的人才:第一,有新观念;第二,能够不断从事技术创新;第三,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第四、有团队精神。为此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学生这四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教材认识 数学是开启科学知识的一把钥匙,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逻辑性思维,提高学生智力的关键。数学好的同学,自然科学一般都学得好,科学及综合科好的同学数学不好的几乎没有。既然这么重要,但我调查后的结果其令人沉思,好多学生都不喜欢数学,怕学数学,但不得不学数学,造成讨厌数学,甚至有好多学生考学后发誓不再学数学,甚至有好多人不喜欢做数学老师,这是为什么呢?怎么做才能使学生喜欢数学、用好数学,培养好学生的智力,用这把钥匙开启科学知识的大门,数学教育该如何操作呢?下面就是我对数学新教材的教学经历谈点体会。 一、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表现对已解决问题寻求新的解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

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如在球的体积教学中,我利用课余时间将学生分为三组,要求第一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的半球;第二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高10厘米圆锥;第三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高10厘米圆柱。每组出一人又组成许多小组,各小组分别将圆锥放入圆柱中,然后用半球装满土倒入圆柱中,学生们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半球的体积等于圆柱与圆锥体积之差。球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集公理化思想、转化思想、等积类比思想及割补转换方法之大成,就是这些思想方法灵活运用的完美范例。教学中再次通过展现体积问题解决的思路分析,形成系统的条理的体积公式的推导线索,把这些思想方法明确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才能从中领悟到当初数学家的创造思维进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 首先,新的数学教材走出了从数学到数学的圈子,走进生活从生活中找数学,学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生活中处处存在的,学之家用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加学生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初中和生活实际的需要是推动激发人的求知欲望的第一原动力,

初中数学教科书代数内容分布的国际比较研究

初中数学教科书代数内容分布的国际比较研究 : 一、问题提出 纵观百年来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历次教育改革,基本都以科技的发展为背景,以课程的改革为核心。譬如20世纪50-60年代的“新数运动”、70年代的“回到基础”、80年代的“问题解决”以及90年代的反思,新世纪到来之际爆发的“数学 战争”,再次强调基础,均是从课程开始改起的,并且是以数学课程改革作为导火索或者突破口。数学学科一直是世界各国历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心,引领着基础教育改革。而其中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始终是数学历次课程改革的最基本问题,选择什么课程内容?选定的课程内容各部分如何分布?在各个年级如何分布?前后之间有什么关联?这些需要进行研究取证,找到部分令人信服的证据,而不是建立在经验层面上。 课程内容在各个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有不同程度的规定以及相应的年级安排,如康?h媛对澳大利亚第一个全国统一课程标准The Australian Curriculum Mathematics研究分析,“数与代数”在1-10年级分布都是最多的;刘长明,孙 连举曾对中美初中学段“数与代数”内容标准进行了比较:康?h媛,曹一鸣对中 英美三国小学、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内容主题、内容总体分布等做了量化分析;曹一鸣、严虹以中国大陆、新加坡、韩国、芬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法国、英国、俄罗斯、美国、南非12个国家最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作为研究对象,首先 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微积分、其他共五个知识领域中对于标准的内容条目进行统计比较。但是,数学课程标准是宏观架构思考与设想,并且在各个国家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地位与作用差异悬殊,其规定详略也不一致。相对而言,数学教科书中对课程内容表述更为详细具体,对其研究更有意义。 代数在学校课程中的重要性和学生学习代数面临的困难,是世界各国数学教学具有共性的问题。因此对各个国家教科书代数内容进行量化比较分析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获得更多信息。我们曾对中国、澳大利亚、美国、英国、法国、德国、韩国、新加坡、日本与俄罗斯十国的现行教科书作为研究对象,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包括测量)、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进行了比较,初步了解分布状况。代数作为“数与代数”领域核心组成部分,需进一步整体与局部进行细化研究。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国家

小学初中数学衔接数学题

小学初中数学衔接数学题 1、暑假期间学校去体育商店购买篮球和足球,以便更好地开展体育运动,原价买这两种球需要3400元,由于购买量大,现在打折出售,篮球八五折,足球八折,结果少花了600元,问按原价买篮球需多少元?足球需多少元? 2、甲乙两辆火车的长度分别是200米和250米,已知甲车的速度比乙车快,同向而行时甲车半分钟追上乙车,相向而行时会车时间是4.5秒,问甲乙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3、(本题4分)把若干个苹果分给几个孩子,如果每人分3个,则余8个;如果每人分5个,则最后一个分得的苹果不足5个.问共有几个孩子?几个苹果? 4、用8块相同的长方形地砖拼成一块矩形地面,地砖的拼放方式及相关数据如图所示,求每块地砖的长与宽. 5、如图,点A从原点出发沿数轴向左运动,同时,点B也从原点出发沿数轴向右运动,3秒后,两点相距15个单位长度.已知点B的速度是点A的速度的4倍(速度单位:单位长度/秒). (1)求出点A、点B运动的速度,并在数轴上标出A、B两点从原点出发运动3秒时的位置;(4分) (2)若A、B两点从(1)中的位置开始,仍以原来的速度同时沿数轴向左运动,几秒时,原点恰好处在点A、点B的正中间?(4分) 6、某公司要将本公司100吨货物运往某地销售,经与春晨运输公司协商,计划租用甲、乙两种型号的汽车共6辆,用这6辆汽车一次将货物全部运走,其中每辆甲型汽车最多能装该种货物16吨,每辆乙型汽车最多能装该种货物18吨.已知租用1辆甲型汽车和2辆乙型汽车共需费用2500元;租用2辆甲型汽车和1辆乙型汽车共需费用2450元,且同一种型号汽车每辆租车费用相同. (1)求租用一辆甲型汽车、一辆乙型汽车的费用分别是多少元?(2)若这个公司计划此次租车费用不超过5000元.通过计算求出该公司有几种租车方案?请你设计出来,并求出最低的租车费用. 7、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 (1)一个暖瓶与一个水杯各是多少元? (2)甲、乙两家商场同时出售同样的暖瓶和水杯,为了迎接新年,两家商场都在搞促销活动,甲商场规定:这两种商品都打九折;乙商场规定:买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分析 七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总体思路分析 1.本学期学习的主要内容有:有理数及其运算、字母表示数、一元一次方程;丰富的图形世界、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生活中的数据、可能性。 在数与代数领域中,通过数系的拓展形成“有理数”的概念。由于负数的引入,自然地将有理数的“运算”及“运算律”提升为关注和学习的对象。字母表示数是“代数”的重要特征,方程是数学的核心概念之一。通过学习,使学生意识到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是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为后面无理数的发现及实数系统的建立埋下伏笔。 初中阶段的几何知识学习以平面几何为主。在《丰富的图形世界》中,从对三维空间实物的观察开始,充分利用学生丰富的背景经验,在实物、几何体、直观图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表示与转换中提高对几何图形的知觉水平,发展空间观念。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积累数学经验,感受到学习平面图形的必要性和简单图形的基础性,体会基本图形是刻画现实世界的重要工具,学习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现实生活可以带来无穷无尽的直觉源泉。在《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中,突出对几何基本概念的理解及突出合情推理的作用。 《生活中的数据》通过实际问题的讨论,使学生体会数据的重要作用,理解数据的处理及其所表达的信息,发展数感和统计观念。在《可能性》一章中,初步认识不确定现象的特点,通过试验体会随机现象中隐含着规律性,初步形成随机观念。 2.教材设计与内容的组织有如下考虑。 (1借助生活中的实例,不难体会到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和形成有理数概念的合理性。数轴的建立给出了有理数的一种直观解释和表示形式,可以作为工具配合现实情境加深对有理数运算意义的理解。绝对值概念将有理数与非负数之间建立起对应关系,便于对正负数运算的规则作出清晰的表述,它的几何意义是有理数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有理数的运算,特别是乘、除法的规定,不属于因果性的解释,而是希望“正数的性质负数也有,……这是在因袭数性”(付种孙,是一种合乎理性的选择。教材中作了细致的处理,反映了认识的连续性和继承性。运算的训练还采用了游戏的方式(24点,并注意在后继学习中不断巩固与强化。 (2在《丰富的图形世界中》中,学习几何对象不是从几何学的逻辑起点开始,而是顺应数学历史的 进程,经历从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从现实世界实物的考察开始,舍弃次要因素,分解出简单几何体或基本图形,在分解与整合的过程中发展几何直觉和空间观念。不是提前学习立体几何,而是通过活动学习“数学化”。在第四章中,自然地陆续引入几何概念,通过操作发现简单平面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基本性质,并采用符号语言进行表示。教材提供了大量动手的机会,再现由直观动作思维到直观表象思维的过程,为进一步向抽象(逻辑思维阶段的发展作好必要的准备。 (3统计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而统计观念的形成不是自发的,也不是说教能解决的,需要让学生亲身参与到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在活动中感受到解决问题需要收集数据,需要表示数据、分析数据,并利用数据分析的结果做出恰当的

(word完整版)小学数学与初中衔接

如何做好小学、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和过渡 常听初一的一些学生说“这题怎么这么难啊”这类的话,而且原本在小学数学成绩不错的同学纷纷“马失前蹄”不幸落于马下,而且一落就再也起不来了。因此同学们学习数学的热情似乎减了几分,对数学几乎是躲之不及,更别提什么兴趣了。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同学们没有做好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过渡,许多同学没有抓住这一点,结果就导致了对知识不理解、成绩下滑、学习热情不高等情况频频出现。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小学数学侧重是打下数学的基础。因此,其内容主要是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各种量与计量的方法;各种基本运算、基本的数量关系;基本的图形认识及简单的周长、面积与体积计算;以及简单的代数知识等。初中数学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包括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等。在内容上增加了复杂的平面几何知识,系统学习代数知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数扩展到有理数、实数;还有简单的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 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有着许多大的差别。简单总结了以下三点: 一、从“自然数与分数”到“实数” 小学数学中,只涉及了关于自然数和分数的知识,也就是正有理数。而升入初中后,在代数方面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负数”。负数是一个新学的抽象的概念,完全靠理解性的知识,而负数的计算、正负号的变化想必会让同学们吃尽了苦头,而接踵而至的就是绝对值、相反数、数轴等一些问题,遇到一些难题时更是无从下手。 例如:从小学的“自然数、分数”直接到初中的“有理数、无理数”,对于刚进入中学校园的同学们来说无异于一条深深的鸿沟。因此,同学们需要认真理解概念、多做习题,才能将这条鸿沟一点点填满,因为这可以说是初中代数的基础,基础不打好的话,学习后面的内容完全是一头雾水,到了那时再回过头来学习就太晚了。 二、从“数”到“式” 小学生在六年中学习的主要是具体的数以及具体的数之间的运算,而到了初一接触到的是用字母表示数,建立起了代数概念。在我们看来,“代数”,就是用字母来表示一个数,但实际上绝非如此。初一的数学先是讲了“用字母表示数”,然后就开始深入到了“方程”,再由此展开了“包含字母的式子”这一概念,然后又开始了关于“函数”的学习。 其实,细心的人会发现,初中里学习的内容多是小学内容的扩展。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实际上是有很多关联的。只要从小六到初一的过度在老师的引导下,

如何有效使用初中数学教材

如何有效使用初中数学教材-中学数学论文 如何有效使用初中数学教材 文/张杰 【摘要】本文主要从教师注重教材的研究使用,以及如何有效使用教材,合理有效地发挥教材的作用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有效地使用教材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 关键词有效;初中;数学教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材改革应该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同时也应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然而当前很多教师不重视教材,甚至将教材搁置在了一边。因此有效地用好初中数学教材是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了。 一、教师应该重视初中数学教材的研究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资源,同时体现《标准》所倡导的理念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凭借。因此我们教学时一定要弄清教材的特点,编排的结构和知识体系,教学建议等。如现行《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苏科版)》的主要特点是:以“生活.学习”,“活动.思考”为主线;注重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引导学生“做数学”;注重“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引导教师理解《标准》的理念。只有深入研究教材才能更好地理解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只有将“把握教材的整体体系及其结构放在首位”才能在教学中准确地展开教学。有效的使用教材是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的本质,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师应该有效地使用好教材资源

1.利用教材丰富的素材,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如苏科版教材中第3.1节“数学实验室”中,创设了用同样大小的两种不同颜色的小正方形纸片拼正方形的情境和过程:第2个图形比第1图形多了几个小正方形?第100个图形比第99图形多了几个小正方形?第n个图形比第n-1个图形多了几个小正方形呢?你还有什么新发现?我们要利用好这个材料,用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和游戏形成一个个“情境串”再带动一些“问题串”,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兴趣。 2.利用好教材的资源发挥其作用 教师要研究教材中给出的每一个材料使用的意义和作用,尽其所能。如在苏科版教材中3.3节中“做一做”中设计了列表记录搭“小鱼”所用火柴棒根数的活动。仔细观察这个活动在“代数式”,“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次函数”4个章节中均出现。都是采用搭“小鱼”的同一个材料。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从相同材料对其不断深入地研究,感悟知识之间的联系,不断获取函数的感性认识,感悟数学模型的思想。但实际教学时我们很多教师都忽略了这一点,不能真正体会编者的意图,也就谈不上发挥这个材料的作用了。 3.把握教材的精髓,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针对教学实际情况,灵活地开发利用教材,大胆合理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教材中安排的“想一想”,“做一做”“试一试”等内容,可以利用这些弹性的课程设置,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如在苏科版教材第九章数学活动“拼图.公式”这一活动中,教师借助于拼图的方法把一部分二次三项式进行因式分解,教师就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学生经历从具体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模型——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

七年级数学教材整合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整合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包括有理数、一元一次方程、图形认识初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四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四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其中每一章都是相关领域的基础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一、教材课时安排 本册书供义务教育七年级上学期使用,全书共需约61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第一章有理数约21课时 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约18课时 第三章图形认识初步约14课时 第四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约8课时 二、教材知识体系 1、有理数 主导思想:帮助学生了解有理数产生的必要性,有理数的意义,能够从事有理数的运算,体会“数的扩张”的一致性和扩张性。 基本特点:突出有理数及其运算产生的背景和形成的过程。 2、整式的加减 主导思想:使学生懂得符号的意义,体会用字母表示数后,从算术到代数的进步,为学习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打基础。

基本特点:理解“数式通性”,类比数的加减运算法则和运算律来学习整式的加减运算。 3、一元一次方程 主导思想:帮助学生认识方程的含义,掌握解方程的方法,了解应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过程。 基本特点:突出建立方程模型的想法,体现“寻找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的意义。 4、图形的初步认识 主导思想: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进入几何知识王国的敲门砖。 基本特点:提倡从操作、观察到思想、想象的学习方法。 三、教材的能力体系和价值体系. ⑴有理数和整式加减。有理数体现了数的扩充和运算的一致性;整式的加减体现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通过有理数和整式加减的运算,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⑵一元一次方程。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建立方程模型,重视建模和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⑷图形的初步认识。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都是借助所学的几何知识,培养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⑸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使学生充分感受统计在日常生活、社会和各学科领域的广泛应用,调动学生学习统计的积极性和应用技能。

如何做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

如何做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 孩子从小学进入初中后,数学教学的要求和环境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刚入初中的学生一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习惯不良的问题,认为学数学就是做作业,多做练习,课本成了“习题集”,学习往往仍是听完课做完作业便了事.有部分学生会感到不适应,从而对数学的学习失去兴趣,成绩也不像小学那么优秀,久而久之,在数学上掉下队来,尤其到了八年级情况更是严重.有些家长和小学老师都反应说:有些孩子在小学数学成绩很优秀的,到初中怎么下滑那么快呀?初中老师更是迷茫:现在的小学生数学基础怎这么弱?进入初中以后根本就不会学习呀!另一种现象是:初、高中学生的学习的衔接问题普遍受到了学者、老师、家长的关注,有的高中在新生录取报到时,就发放了许多初、高中衔接的教材,要求学生在暑假期间学习,帮助他们尽快地度过学习的困难期.而小学与初中学生学习的衔接问题就没有那么令人关注了: 1、教材内容上衔接不够 小学的课程内容较少,要求掌握的程度较低,书面作业大多是抄写的内容,需要动脑思考解决的问题较少.而到了初中,课程内容多,教学进度较快,学习时间延长,难度加大,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了学习的基本能力,很多问题无法从书本找到现成的答案,不会动脑和懒于动脑的学生就无法完成作业.例如:小学数学中数的部分只涉及了关于自然数和分数的知识,而学生在升入初中后,在代数方面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增加了“负数”,有理数的计算有了符号的变化,对学生注意力的分配要求明显变高了.接踵而至的绝对值、相反数、数轴有了一些抽象思维的要求,部分学生更是丢三拉四,无从下手.进入八年级又引入了无理数、实数概念,与其相关的综合题也越来越复杂.另外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在初中,除了数的概念扩充到了实数外,还有了式的运算.从小学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开始,到中学进一步研究数字与字母的运算,以及在此基础上研究代数式的运算及其关系(相等与不等),由此逐步推进到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这个阶段变化较大,由具体到抽象,学生比较难适应.因此,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低年级阶段,要积累一些“半形式化的运算”的经验,以便顺利完成这一转变.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小学数学教材在注重中小学衔接方面也是作了一定努力的,如解方程的处理,原来完全按四则运算的关系来解,现在改为按等式性质来解,这对学生的后继学习是有利的. 2、思维方式的差异

初中数学教材整合的思考与尝试

初中数学教材整合的思考与尝试 i嘻盏堑堡垦堕主堑 课堂成了每个教师必然的思考和不懈的 盎为金里鳌金皇查墨握壶 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结合近几年新课程的教 学实践.我就教材整合的思考与 謦茗_ 塑娶一堡 教材整合教学的思考 1.教师的课程意识是教材整合的前 提 具有课程意识的教师往往以整合的 理念和策略看待教材,善于结合学生的 实际,活用教材,紧扣课标而不是紧扣教 材;把重点放在发展学生数学学习的能 力上,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数学思维品质??教材整合是甭科学合理到位,关键一点要看是甭重视对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否体现“为 学生的发展而设计”的教学理念。 2明确课程标准.理清学科体系是教 材整合的依据 教师应对初中数学学科体系做到心 I11有数,教材整合要体现数学知识的形 一文/李健 二、教材整合教学的尝试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问题 4—2这一节 通过合理整合教材,精心设计教学你体会到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内容,为学生的探究与研讨腾出时间和方法二:阶段性知识框图整合法 空间,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实施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学生所获得有效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的知识呈零散的点状分布。因此,在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下列教材整合的方完相关的知识后,就应该做一次知识的法,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整合。我通常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整理知方法一:新授课问题串整合法识结构框图,把已学的与之相关的知识 我将一课的“四基”(基本概念、基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本知识、基本思想、基本方法 )预设成若例如,在学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于个由易到难的学习思考题,并注意将后,从边、角、三条重要线段这三个方面,难点分成几个小问题,把知识的形成、发对一般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展过程通过问题串提出。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做系统整理,从而例如,人教版第 28.1节“锐角三角函使学生对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有一个整体数”,问题 1—1由教材 P74页的实际问题认识。 你能抽象 H{数学问题吗?问题 1-2你是方法三:渗透数学思想整合法 怎样求出这些量的?依据是什么?问题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要让学生掌 2-1在RtAABC中,C=90。①若A=握必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为学生的后继30。,则=一;②不改变 RtAABC形状,学习打下基础,我们就有必要对数学思 只改变大小,即仍有 A=30。,上述比值想方法进行整合,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变化吗?③若A=45。呢?④观察与思这种方法适合的题型,以及这种方法在考:你能得m什么结论?问题 2-2一般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成和应件j过程,整合后的教材呈现形式力求体现“问题情境一建立数学模型一 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教师要依据课标依靠学科的目标体系、思想方法体 系和基本技能体系,把知识统领起来,善于使用树图框图,梳理出主干知识和知 识网络。 3.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是教材整合的目的 整合教学内容的臼的只有一个:在教学活动中,用最少的时问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应认真研读课标和教材,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 和凋整,在掌握学情的基础上,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提炼教材精髓,充实课时容量,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教学内容和难易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 认知水平。地,若A任取其他一定度数的锐角时,它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还是一个固定值吗?你能 用三角形相似解释一下吗?由此你能得出什么 结论呢?问题2-3①你有没有发现当锐角度数 变化了,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也随之变化?这属 于哪一种数学模型?②你能用函数的定义叙述 锐角的对与斜边的比值与锐角的对应关系 吗?记作什么符号 ?问题 3-1在 RtAABC 中, C=90。.当锐角A 确定时, A 的 对边与斜边的比值就随之确定。此时 A 的邻边与斜边、对边与邻边的比值 是否也随之确定呢?为什么?问题 3-2类 比正弦函数的概念,你能给出余弦、正切 的定义吗?你能用函数的思想描述它们 吗?问题 4—1通过这一节课学习,你能理 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 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一个数学结论 例如,人教版第19-3节梯形,利用转 化的数学思想,通过整合习题,设计六种常 见的梯形辅助线画法,把梯形转化为 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问题 (图略 )。 方法四:课题学习延伸拓展整合法 例如,在学生已掌握了三角形中位 线定理,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基础 之上,对教材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探究 中点四边形的形状,进而理解影响中点 四边形形状的主要因素。 新课程给了教师更为广阔、更为自 由的空间,它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课程 整合能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正如人民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材只能作为 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实 益,还靠教师的善于运用。”(作者单位 江苏省启东市南苑中学1 责任编辑杨博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 《数学课程标准》把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内容分为4部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与小学相比,初中内容更加丰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高。有些孩子读小学时数学成绩突出,到初中后成绩下降或者感觉学数学吃力。市第二实验中学数学教师张明宏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共性的原因是没有处理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 初一数学主要学习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两个领域的知识。 其中涉及的知识有: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认识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平面直角坐标系、三角形、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和实数。 初一上学期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为:有理数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及相关概念和运算;整式的加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同类项与合并同类项法则、去括号以及整式的加减运算;一元一次方程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图形认识初步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主要介绍了生活中多姿多彩的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以及最基本的平面图形的点、线、角等。 初一下学期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为:相交线与平行线主要讨论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重点是垂直和平行关系;平 面直角坐标系部分的主要内容有平面直角坐标系及有关概念、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和平移;三角形部分的主要内容有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多边形及其内角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主要内容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分析与利用它解决实际问题;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主要内容是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其解集的集合表示,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实数的主要内容是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以及实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

初中数学校本教材完整版)

初中数学校本教材 ————《生活与数学》序言一、把握数学的生活性——“使教学有生活味”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做出恰当的选择和判断,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这说明数学来源于社会,同时也反作用于社会,社会生活与数学关系密切,它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个方面,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现代数学论认为: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数学教育寓于生活实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把握数学的美育性——“使教学有韵味” 数学家克莱因认为:“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 美作为现实的事物和现象,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艺术作品等属性总和,具有:匀称性、比例性、和谐性、色彩变幻、鲜明性和新颖性。作为精神产品的数学就具有上述美的特点。 简练、精确是数学的美。数学的基本定理说法简约,却又涵盖真理,让人阅读简便却又印象深刻。数学语言是如此慎重的、有意的而且经常是精心设计的,凭借数学语言的严密性和简洁性,我们就可以表达和研究数学思想,这种简洁性有助于思维的效率。 数学很讲究它的逻辑美。数学的应用是被人们广泛认同的,可学习数学还能训练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尤其是几何的证明讲究前因后果,每一步都要前后呼应,抽象的数学也显示它模糊的美。抽象给我们想象的余地,让我们思维海阔天空,给学生留有了思索和创新的空间。抽象的数学不正展示它的魅力吗? 数学上有很多知识是和对称有关的。对称给人协调,平稳的感觉,像圆,正方体等,它们的形式是如此的匀称优美。正是由于几何图形中有这些点对称、线对称、面对称,才构成了美丽的图案,精美的建筑,巧夺天工的生活世界,也才给我们带来丰富的自然美,多彩的生活美。 中学数学的美育性,除了上述一些方面,还有其它美妙的地方,只要我们用心挖掘和捕捉,就会发现数学蕴涵着如此丰富的美的因素,教师要

初中数学教材人教版与北师大对比

数学《人教版》《北师版》对比 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 第一章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1.2 有理数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实验与探究填幻方 阅读与思考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观察与猜想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 1.5 有理数的乘方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2.1 整式 阅读与思考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 2.2 整式的加减 信息技术应用电子表格与数据计算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2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3.1 从算式到方程 阅读与思考“方程”史话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实验与探究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3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4.1 几何图形 阅读与思考几何学的起源 4.2 直线、射线、线段 阅读与思考长度的测量 4.3 角 4.4 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4 部分中英文词汇索引北师版: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New) 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2 展开与折叠 3 截一个几何体 4 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New) 1 有理数 2 数轴 3 绝对值 4 有理数的加法 5 有理数的减法 6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7 有理数的乘法 8 有理数的除法 9 有理数的乘方 10 科学记数法 11 有理数的混和运算 12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New) 1 字母表示数 2 代数式 3 整式 4 整式的加减 5 探索与表达规律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New) 1 线段、射线、直线 2 比较线段的长短 3 角 4 角的比较 5 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New) 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2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 3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水箱变高了 4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打折销售 5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希望工程”义演 6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New) 1 数据的收集 2 普查和抽样调查 3 数据的表示 4 统计图的选择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综合与实践(New) ⊙探寻神奇的幻方 ⊙关注人口老龄化 ⊙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形盒子课题学习(New) 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形盒子总复习(New)

关于如何让研读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思考(改)

研读教材,更好地用教材教 庄河市教师进修学校中教部唐春杰 教材是课程编订的物化,是课程标准的体现,是学科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的“对象”,是教师教学的“工具”。《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后,人教版新教材随之改版发行。然而,在下乡听课和调研的过程中,却发现老师们用教材的情况参差不齐:有的老师根本不阅读教材,凭以往的经验,因循守旧组织教学;有的老师读教材不求甚解,没读懂曲解教材的意思;有的老师读教材浅尝辄止,浮在表面,把握不住教学重点难点关键;只有少数优秀的老师,能认真阅读教材,根据编写者的意图进行教学设计,能因材施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只有深入研读教材,才能把握教材、感悟教材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下面是我带领庄河初中数学骨干团队研读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一些思考和体会。 一、用欣赏的眼光研读教材 1、教学要依“纲”靠“本” 教师必须站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去审视和处理教材。“纲”就是国家课程标准,“本”就是教材。教材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进行施教的依据,同时它也为教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业成绩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教材编写的原则: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提供帮助;具有良好的普适性和选择性;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强调内容的基础性;协调学科知识结构和学生心

理结构之间的平衡性。所以教师要重视课标教材,要依“纲”据“本进行教学。 2、以编者的视角研读教材 有些时候,教师不能从编写者的角度研读教材,不能领会教材的深层思想和编写意图,而往往又根据自己个人的好恶来评判教材。比如七(上)教材《有理数乘法》一节,很多老师觉得教材的叙述很不顺手,远不如按旧教材,按自己的方式教给学生,教学的效果可能还要好。“负负得正”这件事,不讲道理,学生只要记住,解决问题不是事。新教材煞费苦心讲这件事,就是要培养初一的孩子能懂点理,能讲点理,会思考。如果教师不能体会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就会觉得很麻烦,就会曲解教材的意思。在这节的教学中,经常看到老师不尊重教材的意思,凭主观和经验教学,很典型。 3、关于“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深度研读教材是骨干教师基本功的底线,是创造性教学的基石。教材内容并不等同于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起点,考虑学生知识结构差异性的基础上确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的对教材进行“删调增”,删除“不太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依据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调整教材的先后顺序,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新的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例如,在学习《11.2.1三角形的内角》一节,甲教师按教材的内容原原本本的教,教学效果表现为学生掌握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会用定理解决问题,个别学生会进行定理证明。同样的课,

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

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 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 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重在教法与学法的沟通发表:2009-01-07 11:14 来源:隆安教育论坛作者:微笑评论【获奖论文】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重在教法与学法的沟通作者:杨娇荣单位:广西南宁市隆安县古潭乡中心小学我要 内容摘要:初中与小学的数学教材相比较,明显体现出“深、难、多”等特点,特别是经历了从算术到代数、从具体到抽象的“飞跃”,因此大部分的学生不能一下子适应初中的学习。为了能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式,本文主要从教法和学法的沟通两个方面去谈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 关键词:衔接教法学法沟通适时随着新一轮新课程改革的展开,基础教育被提到了一个人人关注的高度。教育部制定的各学科、各阶段的《课程标准》,为这一轮新课改的实施提供了规范。从教学内容上看,小学和初中的数学教材都是围绕“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展开,但是从具体内容来看,小学的知识内容是具体形象的,而初中的知识内容是抽象的。因此小学和初中的教学方法是有差异的。小学阶段的教学往往让学生用较多的时间进行新知的探究,用多种方法尝试解决,练习机会多,检查面广,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较强;而初中因教材内 容多,教学时间紧,课堂上没有多少复习时间,有些知识就要通过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环节加以掌握与巩固。这一年来,我们进行了《农村小学、初中师生教学沟通的衔接》课题研究,我们试着从教法与学法的沟通入手,努力削缓小学与初中两学段的“陡坡”,从小学角度考虑与中学的衔接问题。如何在小学、初中教学知识间架起衔接的桥梁,让学生顺利地进行过渡呢?通过研究,我们得出了这样的几点做法。 一、适时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思维一般要借助实物、图形或者头脑中的表象来进行。应当肯定,形象思维是一种很好的思维方法,可以终生受用。但是,仅有具体形象思维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抽象逻辑思维的方法,以提高思维能力。而且培养和提高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小学教学内容,多是用具体形象、直观描述的方法来阐述知识。如三角形、圆的知识,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出现图形,而在五、六年级才给出一个描述性的定义,其意义叙述这“像红领巾、三角旗、房架的外形这样由三条线段所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我们周围的很多物体,像硬币、钟面、车轮都是圆形的”。而初中数学教学对想象、抽象、概括的思维方式有较高的要求,因而要使学生较好地适应初中的学习,我们小学老师要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对学生已具备的、可接受的知识内容,可

使用初中数学新教材的一些思考

使用初中数学新教材的一些思考 摘要】笔者在使用初中数学新教材过程中,针对新教材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目标;针对 新教法强化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突出探索式学习方式:即在知识 的学习过程中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的基本要求,阐述了在具体操作中对所产生的矛盾 引起的一些思考,并提出了几点解决的意见与方案。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教材;新教法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5-0067-01 笔者在使用北师大版新教材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产生了一些困惑,也引发了一些思考。在旧教材体系中,应试教育的优势、特点、缺点,其实是合而为一的,那就是训练。刻苦的、重复的、机械的、年复一年的训练,直到这种训练成为你的本能。整齐划一的训练虽然是痛 苦的,但成品率极高。正常情况下,智力中等的学生在应试教育下是可以成材的,令人放心的。 在新教材体系中,简单的模仿与机械的重复训练恰为所忌。而不管何种教学方法,上选之材 是不会埋没尘土的。智力中等或中等以下的学生却令人担心。 在新教材中,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 境引入学习主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 学习机会,展开数学探究。基于这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分组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地 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从事自主探索、合作交 流与实践创新,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 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有这些都是理想状态,具体操 作起来,会遇到许多问题,稍不留意,就会造成失误,而矛盾主要集中在智力中等以及中等 以下学生身上。 摒弃简单的模仿与机械的重复,代之以亲历数学活动,从而理解数学知识。这是一件说起来 非常容易,想起来非常美好,做起来却非常难的事情。在具体操作中,我遇到了以下的问题:现行班级人数一般在五十人左右,每六人一组,共有八至九组,且学生参差不齐。虽然智力 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但它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的程度和学习的迁移。在学生分 组活动中,有些简单问题,好学生一看就会,他很有可能脱口而出,这样,其他学生还没来 得及思考,甚至有些还没开始思考,答案就已出来了。有些复杂一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好学生可能只顾自己独立思考或动手,与此同时中等或中等以下学生或不知如何思考、动手,或干脆不去思考、动手。这些学生或滥竽充数或浑水摸鱼,根本没有亲历数学活动,又没有 相当数量的模仿与训练,如长此以往,他们将会养成不积极思考问题的坏习惯,甚至不参与 学习活动,极易成为“接受失败者”。这样,新教材的基本目标(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 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将成为空谈。 要解决这一问题,有待于以下几方面的合力: 1减少班级人数 这样教师在课堂活动中有精力有时间顾及全体学生,特别是中等或中等以下学生。使教师的 指导作用得以充分落实,教师的合作、引导角色得以充分体现。 2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习惯 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不束缚学生思维。绝不能满堂灌,更不能包办代替,应当留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来学习,在实践中碰壁、探索,才能有真正的收获。教师应 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引导者,应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关注每个学生,及时对学习有困难 的学生给予关照与帮助,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分析其错误产生的原因。另外要教 给学生思维策略、记忆策略以及复习策略等,系统地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同时对他们要恰 当地给予鼓励和表扬。教师要改变那种单一的评价标准,不能认为高分才是好学生,相反那

浅谈如何做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

浅谈如何做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 邵美琴(张家港市梁丰初级中学 215600) 1.问题的提出与现状分析 最近在网上浏览到部分小学毕业生家长提出的一个问题:如何做好孩子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学习的衔接?得到的交流性回答有:(1)暑假时在家里自学就可以了,初中数学很简单.(2)看看初中课本吧,初中数学教材由浅到深,不用担心.(3)初中数学会概括地讲一些小学数学的知识,开学后认真学习就可以了.按老师说的去做,关键要有兴趣和信心.(4)数学与语文不同,短时间内强化训练是可以快速提高的,家长可以辅导孩子,或报个好点的补习班. 现实状况又如何呢?孩子从小学进入初中后,数学教学的要求和环境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有部分学生会感到不适应,从而对数学的学习失去兴趣,成绩也不像小学那么优秀,久而久之,在数学上掉下队来,尤其到了八年级情况更是严重.有些家长和小学老师都反应说:有些孩子在小学数学成绩很优秀的,到初中怎么下滑那么快呀?初中老师更是迷茫:现在的小学生数学基础怎这么弱?进入初中以后根本就不会学习呀!另一种现象是:初、高中学生的学习的衔接问题普遍受到了学者、老师、家长的关注,有的高中在新生录取报到时,就发放了许多初、高中衔接的教材,要求学生在暑假期间学习,帮助他们尽快地度过学习的困难期.而小学与初中学生学习的衔接问题就没有那么令人关注了. 2.产生衔接不当的主要原因 2.1 小学与初中教材内容上衔接不够 小学的课程内容较少,要求掌握的程度较低,书面作业大多是抄写的内容,需要动脑思考解决的问题较少.而到了初中,课程内容多,教学进度较快,学习时间延长,难度加大,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了学习的基本能力,很多问题无法从书本找到现成的答案,不会动脑和懒于动脑的学生就无法完成作业.例如:小学数学中数的部分只涉及了关于自然数和分数的知识,而学生在升入初中后,在代数方面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增加了“负数”,有理数的计算有了符号的变化,对学生注意力的分配要求明显变高了.接踵而至的绝对值、相反数、数轴有了一些抽象思维的要求,部分学生更是丢三拉四,无从下手.进入八年级又引入了无理数、实数概念,与其相关的综合题也越来越复杂.另外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在初中,除了数的概念扩充到了实数外,还有了式的运算.从小学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开始,到中学进一步研究数字与字母的运算,以及在此基础上研究代数式的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