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在我们身边》教学设计

三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在我们身边》教学设计
三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在我们身边》教学设计

科学在我们身边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鲁班、瓦特从发现现象,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最终变成了大发明家,其实这个过程就是科学探究的过程。

作业布置:

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师备课本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科:科学 年级:三年级 教师:

第一单元植物 单元目标: 1.发展他就植物的兴趣。 2.感受植物的多样性,配用对不同形态植物的研究兴趣。 3.培养对植物生存需求的敏感性。 4.培养保护自然环境中的植物的意识。 5.培养学生以观察结果为出发点,实事求是追求结果的态度。 教学重点: 发展探究植物的兴趣,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培养对不同形态植物的研究兴趣。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以观察结果为出发点,实事求是追求结果的态度。 单元总课时:七课时 1.1我看到了什么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 1、学生知道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2、学生能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3、学生意识到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教学重点:学生知道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教学难点: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教前设想:学生知道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懂得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教学模式流程: 一、预习导学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精讲点拨 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 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三、当堂训练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题

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单元练习题 第一单元(1——7课) 一、填空题 1、在我们的身边,每时每刻都有许多事物在变化,太阳早晨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 2、我们一天天在(长大),身体悄悄发生着(变化)。 3、我现在与三年前比,我的身体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身体长(高)了、手脚长(大)了、胳膊腿长(粗)了、体重也(增加)了。 4、(色、香、味)俱佳的食物更能引起人们的食欲。 5、我通过(用眼睛看),知道了食物的“色”;我通过(用鼻子闻),知道了食物的“香”;我通过(用口尝),知道了食物的“味”。 6、根据食物的来源,可以把食物分为(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两大类。 7、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科学家是(袁隆平),国际上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五大发明”。 8、含有脂肪的食物在纸上按压后会留下(明显的油迹);含有淀粉的食物遇到碘后(通常会变蓝);含有蛋白质的食物放在火上烧时会产生(象烧头发哪样的气味)。 9、食物在我们的体内经过的器官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10、不同的食物中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 11、食物变质后会产生有害物质,吃了变质的食物,会(危害)我们的健康。 二、判断题(在你认为对的题后划√,错的划×) 1、我已经10岁了,我的身体不会再长高了(×) 2、与我小时候比我的相貌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 3、比较一杯白水和一杯糖水,可以用舌头去尝一尝(√) 4、中国人口多,耕地面积也多,解决吃饭不成问题(×) 5、我们平时吃东西要作到荤素搭配,食物多样化,这样对我们生长有利(√) 6、食物买回来放到冰箱中永远不会变质(×) 7、为了让食物不变质,应该向食物中加入大量的防腐剂(×) 8、我长得很瘦,我应该餐餐吃大肉大鱼,不吃别的食物(×) 三、问答题 1、与小时候比较,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高度、重量、四肢、躯干等部位) 2、我们一般用哪些器官观察、了解物体?(眼睛、口、鼻子、耳朵、手等) 3、我们能不能长期只吃几种食物?为什么?(不能,因为长期只吃几种食物营养单一,对我们身体发育不利) 4、吃一口大米饭,在口中慢慢咀嚼,有什么发现?(你会感到口中的米饭变甜了) 5、食物为什么会变质?(食物与空气接触,在适宜的温度和水分的条件下,细菌会大量繁殖,食物就变质了) 四、实践技能题 1、可以用什么办法测量时间?(钟表、太阳的影子、某些植物开花的时间等) 2、怎样观察课本P11下图中的物体?(闻气味、听声音、看颜色形状、尝味道) 3、消化器官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我们应该怎样爱护呢?(饭前便后要洗手、吃饭要定时,细嚼慢咽、不吃不干净、过了保质期的食物、不暴饮暴食、不吃生、冷的食物等) 4、要让馒头保存时间更长一些,有哪些办法? (放在冰箱中、晒干、用真空袋密封、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等) 第二单元(8——14课) 一、填空题 1、象水这样的物体属于(液体),象空气这样的物体属于(气体),象木块、玻璃珠这样的物体属于(固体) 2、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3、自然界的水一般不能(直接饮用)必须经过(净化)等处理后才能成为饮用水 4、将(明矾)加入浑浊的水中,可以使水中的泥沙沉降而使水变清 5、在自来水中加入(漂白粉)可以给水消毒 6、能直接饮用的水,最好的办法是将水(烧开)后再饮用 7、水烧开了,我们也可以说水(沸腾)了,这时的温度叫(沸点),通常情况下是(100)摄氏度 8、科学研究重要的是能全面细致地(观察现象),善于(提出问题) 9、在做热胀冷缩的实验时,不能(触摸烧热的金属球),以免被(烫伤) 10、一般情况下,物体受热时体积(变大),受冷时体积(缩小),这种现象叫物体的(热胀冷缩) 11、砂糖和高锰酸钾等物品在水中发生的现象是(溶解)现象 12、水是生命的(源泉)人的生存(离不开水),动植物也(离不开水) 13、水是人体的主要(组成部分),通常成年人体内的含水量约为其体重的(三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 【导语】科学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是对因果的探索,追求真理,科学是认真的、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同时,科学又是创造的。 常见材料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材料。 (2)能名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一些常见的材料。 (2)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一些玩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1.检查学生带来的玩具。让学生说说自己带来的是什么玩具? 2.学生研究自己带来的玩具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1)教师说说研究的要求。把各自带来的玩具合在一起,研究它们

是什么材料做成的?4人小组共同研究,将研究的结果记在P85的表格中。 (2)用同样的方法研究教室里的物品以及你平时见过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学生可以下位到教室里的各个角落去研究。 3.小组汇报。 钢铁、不锈钢、塑料、木块、布、玻璃、纸…… 4.指导学生将自己发现的这些材料分类,分类的标准学生自定。(三)课后作业。 课后研究家里的物品都是些什么东西做成的? 探访蚯蚓的家目标: 知道土壤的构成;能提出问题,初步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运用多种方法观察;愿意合作与交流,教育学生要珍爱生命。 准备: 蚯蚓、学校附近的土壤、放大镜、小铲子、透明杯子、塑料袋或纸袋、水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选择问题 (1)引入活动。 教师课前捉几条蚯蚓,上课时出示蚯蚓并提出问题:“认识这是什么吗?”“蚯蚓的家在哪儿?”当学生回答出“土壤”之后,接着引导他们思考“关于土壤我们已经知道些什么?”根据回答我们可以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科学教案 青教版三年级上册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力求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 本册教科书主要围绕“走进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专题选择内容,构建了《科学在我们身边》、《我们怎么知道》、《水的科学》、《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我们周围的空气》五个单元,最后是《研究与实践》,共22个课题,32课时。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 本册教科书从整体上看,所选内容似乎没有形成明显的知识体系,只是以生活经验及其相关链接构建单元。但教科书的灵魂在于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各单元的内容上,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第一课玩具里的科学 一、教材分析: 玩具是学生的童年伙伴,每个小学生都是在玩玩具中成的。对于玩玩具,学生具有非常鲜活的生活经验。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 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二、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三、教学准备: 学生自带各种玩具。 教师准备各种玩具的图片、投影片等。 教师自制各种玩具的课件。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难点: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上科学课,它将把我们带进科学的大门,去探索科学的奥秘。这节课我们先从玩玩具开始,探索玩具里的科学。 (二)学习新课: 1、玩玩具说特点: (1)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同学们可以先玩自己带来的玩具,然后把你的玩具跟同学们交换着玩,还可以上来挑选老师带来的玩具;可以自己玩,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玩。在玩的过程中,同学们要仔细观察这些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玩,怎么玩有趣味性,怎么玩有创造性。在玩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和问题,请记录下来。 (2)学生玩玩具,教师巡视指导。 (3)引导学生介绍玩具的特点。 教师提问: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么玩,有哪些 趣味玩法和创新玩法? 学生分小组回答。 教师评价: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说明你们在玩玩具的同时学会了观察。 教师提问: 同学们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给大家说一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及测试

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 1. 从小到大,我们的体形、身高、体重发生了明显变化;指纹、血型、DNA等没有变化。 2.我们通过眼睛看,知道了食物的“色”(“色”是指颜色);通过鼻子闻知道了食物的“香”(“香”是指气味);通过舌头尝知道了食物的“味”(“味”是指味道)。 3. 根据食物的来源,可以把食物分为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两类。 4.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5.脂肪和淀粉可以为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蛋白质是组成身体的主要物质。维生素、钙、铁、碘等也是我们身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 6.含有脂肪的食物在纸上按压后会留下明显的油迹;含有淀粉的食物遇到碘后通常会变蓝;含有蛋白质的食物放在火上烧时会产生像烧头发那样的臭味。 ⒎食物进入口腔、食道、胃、小肠、营养被消化吸收,吸收不了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随后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⒏很多时候仅用一种感官观察判断食物是否变质是不够的。变质食物有变色、出现异味、霉点、软化等特点。 二、判断对错。 1.牛奶是植物类食物。(×) 2.小明体重27厘米。(×) 3.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 4.小学生每天可以摄入肥肉150克。(×) 5.食物主要在大肠里消化。(×) 6.瓜果用水洗后存放容易变质。(√) ⒎色香味俱佳的食物更能引起人们的食欲。(√) ⒏既含有动物性成分又含有植物性成分的食物我们称之为混合性食物。(√) ⒐我们吃东西可以偏食。(×) ⒑应用感觉器官观察判断食物是否变质时可以用口尝。(×) ⒒食物变质后会产生有害物质,吃了变质的食物,会危害我们的健康。(√)三、根据营养成分的不同,把你经常吃的食物分类填写在空线上。 含脂肪较多的食物:肥肉、花生、芝麻、鸡皮鸭皮等动物皮 含淀粉较多的食物:米饭、面条、馒头、蛋糕、面包、土豆、红薯等 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牛奶、牛羊猪肉、鸡鸭肉、鸡蛋鸭蛋鹌鹑蛋、鱼虾蟹、黄豆等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套)

1 玩具里的科学 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教学准备学生各自准备一些玩具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周围有很多动物和植物,谁能说一说通过课前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观察研究动植物 我们想知道动植物的某些特点,应怎样观察? 分组讨论:这些方法都很好,下面就用你们的方法观察自己带的动植物。观察时注意要采用的方法。不要损伤它们,还要注意安全。比一比看哪一组观察的最仔细,发现最多。 小组活动,学生汇报。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还知道哪些动植物?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 活动二:给动植物分类 1、谈话: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动植物,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动植物分一分类好吗?比一比,看谁的分半多。 2、学生分类活动。(根据用途分类;生长环境分类;生活习性分类;身体颜色…… 3、分类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 全班交流,师总结: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如分类动物可以按“天上、陆地、水中”,也可以按“两条腿、四条腿”,还可以按”哺乳,……“等,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分类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 4、提出问题 关于动物、植物你们有什么问题?(生提问) 5、自由活动。 三、课堂评价 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表现如何?对自己满意吗? 四、拓展活动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类,并想一想是怎样分类的。

三年级科学上册 水是什么样的 1教案 鄂教版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水是什么样的 一、教学目的: 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水,并用语言描述所观察的水的形态特征。 2.运用比较的方法辨别物体的特征。 3.认识水是什么样的。 4.了解物质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5.愿意合作与交流。 6.养成全面细致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准备: 1.各种不同形状的装水容器、注射器、塑料袋、玻璃板等。 2.酱油、醋、盐水、清水、糖水、油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水是我们天天都能见到的物体,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什么样的物体是水。(板书课题) (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1.实验一 (1)将酱油、醋、盐水、糖水、清水分别注入烧杯里,用眼、鼻、舌辨别它们的颜色、气味和味道。(2)在每杯液体的背后放置一支白色的粉笔,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透明程度。 (3)讨论:水是什么样的物体? (4)归纳: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2.实验二: (1)将清水慢慢地滴在水平放置的玻璃板上,观察水是否向各个方向流动。 (2)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文具盒、橡皮、课本等,它们能在桌面上流动吗? (3)把水倒入不同形状的容器里,观察水有没有固定的形状,有没有一定的体积。 (4)观察自己的铅笔、橡皮、课本有固定的形状吗? (5)小结:水具有流动性,有一定的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 3.让学生比较水(液体)与木块、玻璃珠(固体)和空气(气体)有哪些不同。 (1)水与木块、玻璃球比较:不同点是,水没有固定形状,而木块、玻璃球具有固定形状。 (2)水与空气比较: 实验:将水和空气分别装入注射器中(溶积相等),堵住注射器嘴,再按压活塞,表现出水的体积不

新人教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新人教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全套 第一单元食物与消化 一、填空题: 1.人需要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和矿物质等要营养物质。 2.含有的脂肪食物在纸上按压后会留下明显的油迹;含有淀粉的食物遇到碘酒后通常会变蓝;含有蛋白质的食物放在火上烧,会产生像烧头发那样的气味。 3.①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②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③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④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灭。 4.脂肪和淀粉可以为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蛋白质是组成身体的主要物质,维生素、钙、铁、碘等也是我们身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维生素是人体生长发育和调节生理功能必需的物质;钙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之一。铁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 5.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牛奶、大豆、虾米海带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钙;猪肝、瘦肉、菠菜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铁;海带、紫菜等许多产品中含碘量较高。 6.大块食物在口腔经过咀嚼被磨碎。 7.营养搭配要平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8.人体的不同消化器官能分泌不同的消化液:口腔分泌唾液,胃分泌胃酸,肝脏分泌胆汁,小肠分泌肠液……这些帮助人体消化食物。 二、选择题: 1.下面食物中,不是主食的是(C )。 A.米饭 B.馒头 C.米酒 D.面条 2.下面食物中,滴了碘酒可以变蓝的是(C )。 A.胡萝卜 B.黄瓜 C.土豆 D.白菜 3.下面食物中,不是同类的是(D )。 A.牛肉 B.五花肉 C.鸡肉 D.豆浆 三、判断题: 1.按食物的来源分类,豆腐属于动物类食物。(×) 2.给食物分类可能加深我们对食物的认识。(√) 3.食物有很多分类标准,我们可按不同的标准将食物分成不同的种类。(√) 4.按食物的来源,我们可以把食物分成主食和副食。(×) 5.油炸的食品很好吃,所以我们要经常吃。(×) 6.点燃酒精灯,没有火柴时可以用另一只酒精灯来引燃。(×) 7.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8.用完酒精灯,可以直接用嘴吹灭。(×) 9.碰倒点燃的酒精灯后应立即用水浇灭。(×) 10.我正在长身体,所以每天要多吃肉,少吃蔬菜和水果。(×) 11.我没有用手摸脏东西,所以饭前不用洗手。(×) 12.我们要按时吃饭,细嚼慢咽。(√) 13.我们每天要吃适量的新鲜水果和蔬菜。(√)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篇)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篇) 【导语】科学是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包括真实的联系与变化的规律。)和创造符合主观认识的客观实际(事物、条件、环境)的实践活动。 神奇的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与实验,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获得对水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验、认真观察来获取知识与相关信息,并知道如何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水的特征,知道要怎样利用水的特征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以学生动手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辨识水的特征,了解水的毛细现象与表面张力现象。 难点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做好实验,从实践中引出真理。 教学准备:1、实验用品细纸条、有颜色的水等。2、学生分组实验用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对水的观察,发现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

初步认识了它的基本特征,水是一种神奇的物质,让我们通过动手来认识它的神奇。今天我们来学习《神奇的水》。 一、会“爬”的水。 师:水会运动吗?水怎样运动?下面请大家看几个小实验。教师演示实验: (1)剪一条薄纸巾,把下部插入有颜色的水中。大家看到了什么?(2)剪开花的花茎,一半插在红色水中,一半插在蓝色水中。你看到了什么? (3)滴一滴墨水在面板上,用粉笔把它吸干,你又发现了什么? 讨论:这是一种什么现象?你在生活在还在哪里看到这些现象? 小结: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二、会“团结”的水。 师: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大家团结友爱,一起学习,一起劳动,生活过得很快乐。那么水和水之间会不会团结呢? (1)猜一猜:一元的硬币能容纳多少滴水?先把猜测的结果记录下来,再亲自动手做一做。 学生分小组实验。将一枚一元的硬币放在桌面上,然后用吸管往硬币上滴水,看看一元的硬币究竟能装几滴水。 滴完后观察:现在的水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水面鼓得像个小馒头一样? (2)把曲别针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杯子里,预测放多少枚曲别针水会溢出来。再试一试,看看预测得对不对。

精编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要点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复习要点(1-7课) 1. 从小到大,我们的体形、身高、体重发生了明显变化;指纹、血型、DNA等没有变化。 2.我们通过眼睛看,知道了食物的“色”(“色”是指颜色);通过鼻子闻知道了食物的“香”(“香”是指气味);通过舌头尝知道了食物的“味”(“味”是指味道)。 3. 根据食物的来源,可以把食物分为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两类。 4.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5.脂肪和淀粉可以为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蛋白质是组成身体的主要物质。维生素、钙、铁、碘等也是我们身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 6.含有脂肪的食物在纸上按压后会留下明显的油迹;含有淀粉的食物遇到碘后通常会变蓝;含有蛋白质的食物放在火上烧时会产生像烧头发那样的臭味。 ⒎食物进入口腔、食道、胃、小肠、营养被消化吸收,吸收不了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随后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⒏很多时候仅用一种感官观察判断食物是否变质是不够的。变质食物有变色、出现异味、霉点、软化等特点。 二、判断对错。 1.牛奶是植物类食物。(×) 2.小明体重27厘米。(×) 3.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 4.小学生每天可以摄入肥肉150克(×) 5.食物主要在大肠里消化。(×) 6.瓜果用水洗后存放容易变质。(√) ⒎色香味俱佳的食物更能引起人们的食欲。(√) ⒏既含有动物性成分又含有植物性成分的食物我们称之为混合性食物。(√) ⒐我们吃东西可以偏食。(×) ⒑应用感觉器官观察判断食物是否变质时可以用口尝。(×) ⒒食物变质后会产生有害物质,吃了变质的食物,会危害我们的健康。(√) 三、根据营养成分的不同,把你经常吃的食物分类填写在空线上。 含脂肪较多的食物:肥肉、花生、芝麻、鸡皮鸭皮等动物皮 含淀粉较多的食物:米饭、面条、馒头、蛋糕、面包、土豆、红薯等 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牛奶、牛羊猪肉、鸡鸭肉、鸡蛋鸭蛋鹌鹑蛋、鱼虾蟹、黄豆等 含维生素较多的食物:蔬菜、水果 含钙较多的食物:牛奶、大豆、虾米、海带 含铁较多的食物:猪肝、瘦肉、菠菜 含碘较多的食物:海带、紫菜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

一、植物 ⒈我看到了什么 一、教材简析: 教材先安排一棵相对静止的大树,当学生观察这张图片,他们所能说出的内容是极其有限的。然后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他们所看到远远要比书本上看图片要多的多。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观察,体验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 二、教学背景: 本课内容既是植物单元的起始部分,也是整个科学课的起始部分,相当于一个初步接触科学观察的学生,经历一次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学习科学的过程。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对观察手段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这一点上,许多学生不认为闻、听、尝、摸等手段也是观察方法。当我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各种观察方法去观察一棵大树的时候,学生会体会到,科学课上的观察必须是全身感官都要参与的观察,从而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 三、教学设计:

⒉校园的树木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让学生了解科学观察重要性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观察的方法来具 体认识一棵树,并做好较为详细的观察记录,对一棵树和进行有序的描述。 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意识到校园观察一棵树,做好详细的的描述记录;另 一个是分析比较各组的观察记录,找出不同树木的相同与不同,指向树木座位生命体的特征。

二、教学背景: 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明白了观察的重要性,初步懂得了观察需要各种感官共同参与、需要运用观察工具。本课将带领学生带着一个任务去观察校园里的树木,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最后汇集成一篇观察日记。在观察的过程中,能够用简图的方式进行记录。 三、教学设计:

⒊大树和小草 一、教材简析: 《大树和小草》一课在“植物”单元中处在承上启下的过渡位置,教材由“认识周围一些常见的小草”“比较大树与小草的相同和不同”“利用维恩图比较结果”三个活动组成,在活动中是先从单一的小草入手,让同学了解小草的特点,并用简图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更进一步了解小草的知识,然后安排了大树和小草的比较,主要比较三个方面:茎的比较、果实的比较、叶的比较。大树和小草的形态特征区别非常明显,生在比较过程中能够很容易体会到两个个体之间的巨大区别,从而建立起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概念的建立。在此基础上再用列举法给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概念。最后用一个维恩图把学生观察比较的结果进行梳理形成比较明确的概念,并显示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清晰的显示出大树和小草的异同,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教学背景: 学生一般对高大的树木有较深的印象,而对路旁的小草关注不多,大多数学生甚至叫不出一种小草的名字。其次,他们的心理和生理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所以师让学生利用各种感官进行细微的观察、比较、逻辑思考进行探究活动。当然还需要教师的特别方法,如用表格归纳法、画维恩图法等,以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三年级科学上册 玩具大集合教案 鄂教版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玩具大集合 一、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能判断物体是由不同材料组成的。会玩玩具,并记录观察的现象。 科学探究:能根据不同的标准给玩具分类。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动提供自己的资源和想法,乐于分享大家的资源和智慧。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的愉快。 二、教学重点: 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 三、教学难点: 能根据不同的标准给玩具分类。 四、教学准备 以小组为单位尽量多地准备玩具,并少带相同的玩具。山区学校的老师要准备一些玩具图片,以免所带玩具太少不好分类。 五、教学过程 (一)玩具介绍比赛 1.老师或学生示范有条理介绍玩具。(介绍玩具的名称外观构造玩法感受) 2.个人在小组内介绍。 3.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介绍。 4.评比优胜组。小结。 (二)玩具分类比赛 1.老师指导并提出要求:给物品分类首先要确定分类标准,如颜色.形状.材料.声音等。今天我们要尽量多的分类,在这四个方法的基础每想出一个新的方法就给一颗智慧星。各小组把方法写在纸条上,方法多的为优胜组。 2.在小组内进行分类活动,组长给想出新方法的同学涂亮智慧星。 3.各小组展示,确定优胜组。 4.老师小结:我们对在分类比赛中取得优胜的第?组表示祝贺,大家鼓掌!分类就是要找出对象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将对象分为不同的种类。同一个对象的分类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玩具的分类方法有颜色.形状.材料.声音.运动方式.是否发光.软硬.大小.不同玩法(拉.推.拧.拖.开等)等。 (三)观察比赛

1.老师提出任务和要求:让同学们一边玩玩具一边仔细观察现象,完成课本P51的表格。各位学生独立完成,不许讨论不许抄。每组互派一人监督和统计,以观察到的现象多的为优胜组。 2.学生独立观察和思考,监督员巡视。 3.各小组汇报。 4.教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进行了仔细的观察。观察到很多有趣的细小的现象。大家做得很好。希望同学们以后多多观察,因为很多大科学家都很重视观察。 巴甫洛夫说:“观观察,观察,再观察”。 史迈尔说:“对微小事物的仔细观察,就是事业.艺术.科学及生命各方面的成功秘诀。” 苏霍姆林斯基说:“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四)提问比赛 1.老师提出任务和要求:让同学们在观察到的现象中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个人提出问题后在小组内交流,小组把最好的问题在全班汇报评比。 2.个人提问题,完成《课堂作业》P51四。 3.小组评选确定最好的问题。(小组要准备尽量多的新颖的问题,在比赛时如果有人提了这个问题,你再提这个问题就无效。) 4.班内交流比赛。(以每组提一个问题来轮流汇报,如果某一组提不出问题就为输,输到剩下最后一个就为胜。) (五)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上剩余的题目。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设计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 科 学 教 案

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 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 4、观察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 1、寻访小动物 2、蜗牛(一) 3、蜗牛(二) 4、蚯蚓 5、蚂蚁 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 我们周围的材料 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2、谁更硬一些 3、比较柔韧性 4、它们吸水吗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6、砖和瓷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水和空气 1、水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谁流得更快一些 4、比较水的多少 5、我们周围的空气 6、空气占据空间吗 7、空气有重量吗

三上册始业教育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容。 【教学准备】调查表格。 【教学过程】 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 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 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 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容: 师:组织学生看封面,了解图中意思。阅读目录,本年级科学有哪些容呢,让我们也来了解一下。有哪些容需要课外补充完成,请做好记录。 生:完成调查表容:针对三上册教学容已经有的初始概念呈现及问题提出。 小结: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课堂外的科学学习来逐一解决,当学期结束后,回过头来再来看一看这份调查表,希望我们从中看到自己成功了。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

食物的消化 【教学目标】 1.知道人体的消化器官以及食物在人体内的主要消化过程。 2.回顾进食过程并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教学重难点】 了解食物在人体的消化过程及消化器官的功能。 【教学过程】 (一)新知引入 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身体里后,只有消化了才能被身体吸收利用,你知道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吗?我们吃的食物到身体内的什么地方去了?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食物的消化”。 (二)探究人体的消化器官 (1)问:你知道消化器官分布在我们身体的什么部位吗?我们用吞咽食物来体验并推测消化器官的消化过程。 学生吞咽馒头,慢慢感受并用手摸颈部等部位,体验食物在身体的运动过程,吃进去的食物到哪里去了,注意要细嚼慢咽。食物从口腔进入体内后,还有经过哪些消化器官?画一画。 (2)相互交流吞咽食物时的感受。 (三)认识消化器官及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过程。 (1)出示消化器官图的课件。 (2)说一说,人的消化器官有那些?并在自己的身体中指出来,看看它们是什么样?看一看食物进入体内后的“旅行”路线。 (3)小结:人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道、胃、肝、小肠、大肠等。口腔在人的头部,内有牙齿,舌等。食道是一根管子,位于胸腔里面,是口腔到达胃的通道。胃在腹腔的上部,进入体内的食物首先到达这里。肝主要是根据人体的需要,重新合成有利的物质供人体使用。小肠在腹腔的下部,连着胃与大肠,大约5—6米长,弯弯曲曲的。大肠比较粗,下端与肛门连接,肛门是粪便的出口。 (四)描述并且填写消化器官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来表述 (五)了解消化器官的功能 口腔——嚼碎食物、搅拌食物 食道——输送食物的管道 胃——主要作用储存食物、消化食物肝脏——合成有利的物质 小肠——消化食物、吸收营养 大肠——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集全册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一、植物 ⒈我看到了什么 一、教材简析: 教材先安排一棵相对静止的大树,当学生观察这张图片,他们所能说出的内容是极其有限的。然后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他们所看到远远要比书本上看图片要多的多。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观察,体验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 二、教学背景: 本课内容既是植物单元的起始部分,也是整个科学课的起始部分,相当于一个初步接触科学观察的学生,经历一次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学习科学的过程。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对观察手段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这一点上,许多学生不认为闻、听、尝、摸等手段也是观察方法。当我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各种观察方法去观察一棵大树的时候,学生会体会到,科学课上的观察必须是全身感官都要参与的观察,从而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 三、教学设计:

⒉校园的树木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让学生了解科学观察重要性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观察的方法来具 体认识一棵树,并做好较为详细的观察记录,对一棵树和进行有序的描述。 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意识到校园观察一棵树,做好详细的的描述记录;另 一个是分析比较各组的观察记录,找出不同树木的相同与不同,指向树木座位生命体的特征。 二、教学背景: 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明白了观察的重要性,初步懂得了观察 需要各种感官共同参与、需要运用观察工具。本课将带领学生带着一个任务去观察校园里的树木,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最后汇集成一篇观察日记。在观察的过程中,能够用简图的方式进行记录。 三、教学设计:

⒊大树和小草 一、教材简析: 《大树和小草》一课在“植物”单元中处在承上启下的过渡位置,教材由“认识周围一些常见的小草”“比较大树与小草的相同和不同”“利用维恩图比较结果”三个活动组成,在活动中是先从单一的小草入手,让同学了解小草的特点,并用简图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更进一步了解小草的知识,然后安排了大树和小草的比较,主要比较三个方面:茎的比较、果实的比较、叶的比较。大树和小草的形态特征区别非常明显,生在比较过程中能够很容易体会到两个个体之间的巨大区别,从而建立起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概念 的建立。在此基础上再用列举法给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概念。最后用一个维恩图把学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作业全集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观察一个物体,我们可以用看,用摸,用听,用闻,还可以用工具仪器来测量。 2、写出三种含有丰富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等。 3、人体的消化器官有、、、、。 4、我们检测过的含有淀粉的食物有:_______ 、_______、 _______。 5、古时候没有钟表,人们用、、、等来测量时间。 6、要准确知道我们身体的情况的办法有、等。 7、三年级了,我现在的身高为厘米,体重有千克,臂长厘米。 二、我来辨一辨: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X”。(10分) 1、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相同的。() 2、我们身体的一些特点,有些是能够看到的,有些是能够听到、摸到的。() 3、眼、耳、鼻、舌、手是人体的重要感觉器官,当我们能综合利用它们去观察时,我们就能获得对事物更全面的了解。() 4、淀粉遇到碘酒就会变成红色。() 5、生活中,我们可以用水果代替蔬菜。() 三、我来连一连:(共35分) 1、食物中营养很充分,你能知道下面这些食物中主要含有什么营养吗?(20分) 鸡蛋 海带蛋白质 芝麻油 牛奶碘 米饭脂肪 青菜钙

肥肉淀粉 核桃 菠菜铁 虾维生素 2、眼、耳、鼻、舌、手是人体的重要感觉器官,你知道它们的分工吗(10分)眼物体的冷热、轻重、粗细 耳物体的气味 鼻声音的大小、高低、强弱 舌食物的味道 手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远近 四、我来观察一下:(31分) 1、给自己设计一份“一日食谱”。( 5分) 2、学了《食物的营养》一课后,谈谈自己有哪些饮食习惯需要改进?( 6分) 3、你知道食物进入人体要经过哪些消化器官吗?并说说我们应该怎样爱护呢? 4、说说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食物是否变质的?( 10分)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单元植物 第1课《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谁选择了它们》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第七课。在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知道了生物的多样性。学习第六课后,学生了解到不同种类的生物的特殊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对环境造就生物的多样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本课从同一种类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出发,让学生体会到环境发生改变时,动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丰富学生对环境造就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本课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以青蛙为例,从天敌的角度出发分析不同颜色的草地选择了不同颜色的青蛙。第二环节以狐狸为例,从气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对生物的选择,从而逐渐丰富学生对自然选择的认知。第三个环节主要让学生认识人类对生物的选择。通过三个环节的设置让学生知道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针对环节一,调查了学生见过的青蛙以及见到的地方,发现学生见过的青蛙的体色与环境的颜色有较大的联系。大部分学生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青蛙有保护色,这样不利于被天敌发现。然而,学生对于保护色的了解主要是从电视或者是书本上得知,对于保护色形成的背后原因不甚理解。因此,本课设置了青蛙被捕杀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做以及推测的过程中体验青蛙保护色的形成原因之一,了解自然因素对青蛙的选择。环节二,学生基本上知道气温对动物身体大小、体毛的浓密长短等外形特征的影响,但对于动物裸露在外的器官大小、体形等因素是否受气温的影响还没有建立起一定的观念,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资料帮助学生建构这样的认识。环节三,学生对人工选择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这种经验是零散的,没有建构到概念体系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梳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并体验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1 玩具里的科学 课时1 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教学准备学生各自准备一些玩具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周围有很多动物和植物,谁能说一说通过课前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观察研究动植物 我们想知道动植物的某些特点,应怎样观察? 分组讨论:这些方法都很好,下面就用你们的方法观察自己带的动植物。观察时注意要采用的方法。不要损伤它们,还要注意安全。比一比看哪一组观察的最仔细,发现最多。 小组活动,学生汇报。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还知道哪些动植物?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 活动二:给动植物分类 1、谈话: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动植物,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动植物分一分类好吗?比一比,看谁的分半多。 2、学生分类活动。(根据用途分类;生长环境分类;生活习性分类;身体颜色…… 3、分类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 全班交流,师总结: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如分类动物可以按“天上、陆地、水中”,也可以按“两条腿、四条腿”,还可以按”哺乳,……“等,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分类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 4、提出问题 关于动物、植物你们有什么问题?(生提问) 5、自由活动。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编写,这册教材着眼于学生科学素养的逐步形成,把知识与水平,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融为一体,全面体现课程目标。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认知规律,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加深学习内容,逐步开放学生学习的空间,促动学生自主地多样化地学习。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共22课,从知识体系上能够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单元讲生活中的食物,本单元选择学生生活经验圈中的”食物”中相关的问题研究,引导学生将常见的食物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与食物的营养以及食物的消化等相关的科学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科学健康的饮食观;第二单元讲饮用水,整个单元均以饮用水为主线,以家庭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展开教学过程.在这条主线内,相关热现象、热传递、物质的溶解、水与生命的关系等探究内容相融其中;第三单元讲身边的玩具,本单元从学生玩玩具入手,让学生把收集到的玩具都带来,形成玩具大集合,高高兴兴地、充分地、人人参与玩玩具,并在玩的过程中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第四单元家养小动物,本单元选择了常见的鸡、鸭、猫、兔等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些小动物实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和研究,进而理解鸟类和哺乳动物,初步了解理解动物的基本方法和内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描述、概括的水平,体会由个别到一般的理解规律。。 2、重点: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实验水平,归纳概括水平,动手水平。 3、难点:学生科学素养的逐步形成。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1、德育:(1)教育学生学好科学课,掌握自然科学知识,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2)培养学生爱大自然,爱家乡,爱劳动,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2、知识:通过本学期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食物;饮用水;身边的玩具;家养小动物等。 3、水平: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实验水平,归纳概括水平,动手水平。 三、学生的知识现状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