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排班

数学建模排班
数学建模排班

运用运筹学和lingo对值班问题的初步探究

作者:张冬梅

颜丽

金鑫

摘要

本文主要从运筹学中的对偶问题求解方法、0-1模型以及lingo线性规划问题求解方法,对值班问题进行合理规划,此次建立的模型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孤道而行,这样在解题过程中实现了互补不足作用,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我们所采用两种解题方法,运筹学与lingo的解题方法,以便最终达到较为完善的方案。最终求出符合题目要求的解答,经过结果分析与验证,所得结果完全正确。

问题重述

某大学有四名大学生与两名研究生,对其进行值班安排,使得每天学生工作总时间14个小时,大学生每周值班时间不少于10小时,研究生每周不少于8小时,每个人每周值班不超过4次,每次不超过2小时,每天至多有三个人值班,并且每天至少有一名研究生。制定一个合理的值班表,使得支付的薪酬最少。其他相关数据参考下表:

问题分析及符号说明

在研究此问题中,若直接采用变量进行求解,但是会涉及到42(6行7列)个变量,运算量较大,不过我们可以观察表格可以得到,有16个变量是一直为零的,我们可以将这些变量进行剔除,余下16个变量,实际解答中虽计算量依旧很大,不过相比之下,简单些许。

此问题的最终目的是制定合理的值班表,使得所支付报酬最小,首先列出目标函数,其次根据已知条件列出线性相关不等式组,其中对于是否会安排学生值班,我们用0-1模型表示。在模型的求解过程中运用到运筹学中的对偶问题、线性规划、单纯形法来制定可实施性方案,并用matlab及lingo软件进行编程求解。

模型假设

1.假设每位同学均能准时到达实验室,并且换班时间忽略不计;

2.假设每位同学的可工作时间不具有时刻性,也就是说每天可值班时间可以分配到任意时刻;

3.假设每位同学工作时长均为整数。

模型建立

目标函数:

约束条件: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媒介函数(b ij):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0时,错误!未找到引用源。0;当错误!未找到引用源。≠0时,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

模型求解

法一:运用运筹学中线性规划对偶问题求解方法

首先,观察上述约束条件,重要约束条件为前5个,后3个约束条件作为最终解的检验条件,这样易于将两类变量进行分离,又不是合理性,不违背科学性。

实际求解问题:

目标函数:

约束条件: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 (i=1,2,...,6;j=1,2, (7)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i=1,2,...,6;j=1,2, (7)

将上述求最小值问题转化为其对偶问题:

原函数有42个未知数,42个系数,决定优化方案的13个式子(前三行),则目标函数有有13个变量(12,y3,y4,y5,y6,y7,y8,y9,y10,y11,y12,y13),42个式

子,其中七个为等式,放置到后面进行考虑。

目标函数:

Max z=10(y1+y2+y3+y4)+8(y5+y6)+14(y7+y8+y9+y10+y11+y12+y13) 关于等式,写成七个等式为:

t11+t21+t31+t41+t51+t6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t12+t22+t32+t42+t52+t6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t13+t23+t33+t43+t53+t6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t14+t24+t34+t44+t54+t64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t15+t25+t35+t45+t55+t65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t16+t26+t36+t46+t56+t66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t17+t27+t37+t47+t57+t67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对于

6个不等式,7个变量进行对偶转化,得到有关6个变量,7个不等式的问题求解。

目标函数:

Max z=10(y1+y2+y3+y4)+8(y5+y6)

约束条件中不等式:

注:此处未能进行公式成功转化

在基变量y1,y2,y3,y4,y5,y6中加入非基变量,使其转化为等式将目标函数添加项(非基变量)系数为0.

运用单纯形法求出可行解:

资料后仍未能进行解决,希望老师给予指点,以进行完善,并希望能够更有效率地学习更多的相关知识。

法二:lingo编程求解

所求最小报酬为:miny=1045元

具体值班安排如下表

结果分析与评价

通过比较运筹学求解与lingo求解,易知,运筹学逻:辑性强,过程严谨,很有启发性;lingo:过程简单,求值较精确。本模型的优点是求解方式多样,不足是建模过程创新不足,计算能力有待加强,知识面有待拓展。

参考文献

1.《数学模型》(第四版)姜启源,谢金星;

2.《数学建模》王连堂;

3.百度文库。

附录

相关程序如下:

model:

sets:

ren/1..6/:qian;

ri/1..7/;

link(ren,ri):t,a,b;

endsets

data:

qian=10,10,9,9,15,16;

a=

6,0,6,0,7,12,0

0,6,0,6,0,0,12

4,8,3,0,5,12,12

5,5,6,0,4,0,12

3,0,4,8,0,12,0

0,6,0,6,3,0,12;

enddata

min=@sum(link(i,j):t(i,j)*qian(i));

@for(ri(j):@sum(ren(i):t(i,j))=14);

@for(ri(j):@sum(ren(i):b(i,j))<=3);

@for(link(i,j):t(i,j)>=2*b(i,j));

@for(link(i,j):t(i,j)<=a(i,j)*b(i,j));

@for(ren(i)|i#le#4:@sum(ri(j):t(i,j))>=10);

@for(ren(i)|i#ge#5:@sum(ri(j):t(i,j))>=8);

@for(ri(j):@sum(ren(i):b(i,j))<=4);

@for(ri(j):@sum(ren(i)|i#ge#5:b(i,j))>=1);

@for(link:@bin(b));

end

运算结果:

Global optimal solution found.

Objective value: 1045.000

Extended solver steps: 0

Total solver iterations: 19

Variable Value Reduced Cost QIAN( 1) 10.00000 0.000000 QIAN( 2) 10.00000 0.000000 QIAN( 3) 9.000000 0.000000 QIAN( 4) 9.000000 0.000000 QIAN( 5) 15.00000 0.000000 QIAN( 6) 16.00000 0.000000 T( 1, 1) 6.000000 0.000000 T( 1, 2) 0.000000 0.000000 T( 1, 3) 6.000000 0.000000 T( 1, 4) 0.000000 0.000000 T( 1, 5) 7.000000 0.000000

T( 1, 7) 0.000000 1.000000 T( 2, 1) 0.000000 0.000000 T( 2, 2) 4.000000 0.000000 T( 2, 3) 0.000000 0.000000 T( 2, 4) 6.000000 0.000000 T( 2, 5) 0.000000 0.000000 T( 2, 6) 0.000000 0.000000 T( 2, 7) 0.000000 1.000000 T( 3, 1) 0.000000 0.000000 T( 3, 2) 8.000000 0.000000 T( 3, 3) 0.000000 0.000000 T( 3, 4) 0.000000 0.000000 T( 3, 5) 5.000000 0.000000 T( 3, 6) 12.00000 0.000000 T( 3, 7) 2.000000 0.000000 T( 4, 1) 5.000000 0.000000 T( 4, 2) 0.000000 0.000000 T( 4, 3) 6.000000 0.000000 T( 4, 4) 0.000000 0.000000 T( 4, 5) 0.000000 0.000000 T( 4, 6) 0.000000 0.000000 T( 4, 7) 10.00000 0.000000 T( 5, 1) 3.000000 0.000000 T( 5, 2) 0.000000 5.000000 T( 5, 3) 2.000000 0.000000 T( 5, 4) 6.000000 0.000000 T( 5, 5) 0.000000 0.000000 T( 5, 6) 2.000000 0.000000 T( 5, 7) 0.000000 6.000000 T( 6, 1) 0.000000 1.000000 T( 6, 2) 2.000000 0.000000 T( 6, 3) 0.000000 1.000000 T( 6, 4) 2.000000 0.000000 T( 6, 5) 2.000000 0.000000 T( 6, 6) 0.000000 1.000000 T( 6, 7) 2.000000 0.000000 A( 1, 1) 6.000000 0.000000 A( 1, 2) 0.000000 0.000000 A( 1, 3) 6.000000 0.000000 A( 1, 4) 0.000000 0.000000 A( 1, 5) 7.000000 0.000000 A( 1, 6) 12.00000 0.000000 A( 1, 7) 0.000000 0.000000

A( 2, 2) 6.000000 0.000000 A( 2, 3) 0.000000 0.000000 A( 2, 4) 6.000000 0.000000 A( 2, 5) 0.000000 0.000000 A( 2, 6) 0.000000 0.000000 A( 2, 7) 12.00000 0.000000 A( 3, 1) 4.000000 0.000000 A( 3, 2) 8.000000 0.000000 A( 3, 3) 3.000000 0.000000 A( 3, 4) 0.000000 0.000000 A( 3, 5) 5.000000 0.000000 A( 3, 6) 12.00000 0.000000 A( 3, 7) 12.00000 0.000000 A( 4, 1) 5.000000 0.000000 A( 4, 2) 5.000000 0.000000 A( 4, 3) 6.000000 0.000000 A( 4, 4) 0.000000 0.000000 A( 4, 5) 4.000000 0.000000 A( 4, 6) 0.000000 0.000000 A( 4, 7) 12.00000 0.000000 A( 5, 1) 3.000000 0.000000 A( 5, 2) 0.000000 0.000000 A( 5, 3) 4.000000 0.000000 A( 5, 4) 8.000000 0.000000 A( 5, 5) 0.000000 0.000000 A( 5, 6) 12.00000 0.000000 A( 5, 7) 0.000000 0.000000 A( 6, 1) 0.000000 0.000000 A( 6, 2) 6.000000 0.000000 A( 6, 3) 0.000000 0.000000 A( 6, 4) 6.000000 0.000000 A( 6, 5) 3.000000 0.000000 A( 6, 6) 0.000000 0.000000 A( 6, 7) 12.00000 0.000000 B( 1, 1) 1.000000 -30.00000 B( 1, 2) 0.000000 0.000000 B( 1, 3) 1.000000 -30.00000 B( 1, 4) 0.000000 0.000000 B( 1, 5) 1.000000 -42.00000 B( 1, 6) 0.000000 -60.00000 B( 1, 7) 0.000000 0.000000 B( 2, 1) 0.000000 0.000000 B( 2, 2) 1.000000 0.000000

B( 2, 4) 1.000000 -30.00000 B( 2, 5) 0.000000 0.000000 B( 2, 6) 0.000000 0.000000 B( 2, 7) 0.000000 0.000000 B( 3, 1) 0.000000 -24.00000 B( 3, 2) 1.000000 -8.000000 B( 3, 3) 0.000000 -18.00000 B( 3, 4) 0.000000 0.000000 B( 3, 5) 1.000000 -35.00000 B( 3, 6) 1.000000 -72.00000 B( 3, 7) 1.000000 0.000000 B( 4, 1) 1.000000 -30.00000 B( 4, 2) 0.000000 -5.000000 B( 4, 3) 1.000000 -36.00000 B( 4, 4) 0.000000 0.000000 B( 4, 5) 0.000000 -28.00000 B( 4, 6) 0.000000 0.000000 B( 4, 7) 1.000000 0.000000 B( 5, 1) 1.000000 0.000000 B( 5, 2) 0.000000 0.000000 B( 5, 3) 1.000000 0.000000 B( 5, 4) 1.000000 0.000000 B( 5, 5) 0.000000 0.000000 B( 5, 6) 1.000000 0.000000 B( 5, 7) 0.000000 0.000000 B( 6, 1) 0.000000 0.000000 B( 6, 2) 1.000000 12.00000 B( 6, 3) 0.000000 0.000000 B( 6, 4) 1.000000 2.000000 B( 6, 5) 1.000000 0.000000 B( 6, 6) 0.000000 0.000000 B( 6, 7) 1.000000 14.00000

Row Slack or Surplus Dual Price

1 1045.000 -1.000000

2 0.000000 -15.00000

3 0.000000 -10.00000

4 0.000000 -15.00000

5 0.000000 -15.00000

6 0.000000 -16.00000

7 0.000000 -15.00000

8 0.000000 -9.000000

9 0.000000 0.000000

11 0.000000 0.000000

12 0.000000 0.000000

13 0.000000 0.000000

14 1.000000 0.000000

15 0.000000 0.000000

16 4.000000 0.000000

17 0.000000 0.000000

18 4.000000 0.000000

19 0.000000 0.000000

20 5.000000 0.000000

21 0.000000 0.000000

22 0.000000 0.000000

23 0.000000 0.000000

24 2.000000 0.000000

25 0.000000 0.000000

26 4.000000 0.000000

27 0.000000 0.000000

28 0.000000 0.000000

29 0.000000 0.000000

30 0.000000 0.000000

31 6.000000 0.000000

32 0.000000 0.000000

33 0.000000 0.000000

34 3.000000 0.000000

35 10.00000 0.000000

36 0.000000 0.000000

37 3.000000 0.000000

38 0.000000 0.000000

39 4.000000 0.000000

40 0.000000 0.000000

41 0.000000 0.000000

42 0.000000 0.000000

43 8.000000 0.000000

44 1.000000 0.000000

45 0.000000 0.000000

46 0.000000 0.000000

47 4.000000 0.000000

48 0.000000 0.000000

49 0.000000 0.000000

50 0.000000 0.000000

51 0.000000 0.000000

52 0.000000 -6.000000

53 0.000000 0.000000

55 0.000000 0.000000

56 0.000000 0.000000

57 0.000000 -7.000000

58 0.000000 5.000000

59 0.000000 0.000000

60 0.000000 5.000000

61 0.000000 5.000000

62 0.000000 6.000000

63 0.000000 5.000000

64 0.000000 0.000000

65 0.000000 5.000000

66 2.000000 0.000000

67 0.000000 5.000000

68 0.000000 5.000000

69 0.000000 6.000000

70 0.000000 5.000000

71 0.000000 0.000000

72 0.000000 6.000000

73 0.000000 1.000000

74 0.000000 6.000000

75 0.000000 6.000000

76 0.000000 7.000000

77 0.000000 6.000000

78 10.00000 0.000000

79 0.000000 6.000000

80 0.000000 1.000000

81 0.000000 6.000000

82 0.000000 6.000000

83 0.000000 7.000000

84 0.000000 6.000000

85 2.000000 0.000000

86 0.000000 0.000000

87 0.000000 0.000000

88 2.000000 0.000000

89 2.000000 0.000000

90 0.000000 1.000000

91 10.00000 0.000000

92 0.000000 0.000000

93 0.000000 0.000000

94 4.000000 0.000000

95 0.000000 0.000000

96 4.000000 0.000000

97 1.000000 0.000000

99 10.00000 0.000000 100 9.000000 0.000000 101 0.000000 0.000000 102 17.00000 0.000000 103 11.00000 0.000000 104 5.000000 0.000000 105 0.000000 0.000000 106 1.000000 0.000000 107 1.000000 0.000000 108 1.000000 0.000000 109 1.000000 0.000000 110 1.000000 0.000000 111 2.000000 0.000000 112 1.000000 0.000000 113 0.000000 0.000000 114 0.000000 0.000000 115 0.000000 0.000000 116 1.000000 0.000000 117 0.000000 0.000000 118 0.000000 0.000000 119 0.000000 0.000000

什么是数学模型与数学建模

1. 什么是数学模型与数学建模 简单地说:数学模型就是对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表述。 具体一点说:数学模型是关于部分现实世界为某种目的的一个抽象的简化的数学结构。 更确切地说:数学模型就是对于一个特定的对象为了一个特定目标,根据特有的内在规律,做出一些必要的简化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得到的一个数学结构。数学结构可以是数学公式,算法、表格、图示等。 数学建模就是建立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数学建模的过程(见数学建模过程流程图)。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划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手段。 2.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由来: 1985年在美国出现了一种叫做MCM的一年一度大大学生数学模型(1987年全称为Mathematical Competition in Modeling,1988年改全称为Mathematical Contest in Modeling,其所写均为MCM)。这并不是偶然的。在1985年以前美国只有一种大学生数学竞赛(The william Lowell Putnam mathematial Competition,简称Putman(普特南)数学竞赛),这是由美国数学协会(MAA--即Mathematical Association of America的缩写)主持,于每年12月的第一个星期六分两试进行,每年一次。在国际上产生很大影响,现已成为国际性的大学生的一项著名赛事。该竞赛每年2月或3月进行。 我国自1989年首次参加这一竞赛,历届均取得优异成绩。经过数年参加美国赛表明,中国大学生在数学建模方面是有竞争力和创新联想能力的。为使这一赛事更广泛地展开,1990年先由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后与国家教委联合主办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简称CMCM),该项赛事每年9月进行。

建模与仿真

第1章建模与仿真的基本概念 参照P8例子,列举一个你相对熟悉的简单实际系统为例,采用非形式描述出来。 第2章建模方法论 1、什么是数学建模形式化的表示?试列举一例说明形式化表示与非形式化表示的区别。 模型的非形式描述是说明实际系统的本质,但不是详尽描述。是对模型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主要由模型的实体、包括参变量的描述变量、实体间的相互关系及有必要阐述的假设组成。模型的非形式描述主要说明实体、描述变量、实体间的相互关系及假设等。 例子:环形罗宾服务模型的非形式描述: 实体 CPU,USR1,…,USR5 描述变量 CPU:Who,Now(现在是谁)----范围{1,2,…,5}; Who.Now=i表示USRi由CPU服务。 USR:Completion.State(完成情况)----范围[0,1];它表示USR完成整个程序任务的比例。参变量 X-----范围[0,1];它表示USRi每次完成程序的比率。 i 实体相互关系 (1)CPU 以固定速度依次为用户服务,即Who.Now为1,2,3,4,5,1,2…..循环运行。 X工作。假设:CPU对USR的服务时间固定,不(2)当Who.Now=I,CPU完成USRi余下的 i X决定。 依赖于USR的程序;USRi的进程是由各自的参变量 i 2、何谓“黑盒”“白盒”“灰盒”系统? “黑盒”系统是指系统内部结构和特性不清楚的系统。对于“黑盒”系统,如果允许直接进行实验测量并通过实验对假设模型加以验证和修正。对属于黑盒但又不允许直接实验观测的系统,则采用数据收集和统计归纳的方法来假设模型。 对于内部结构和特性清楚的系统,即白盒系统,可以利用已知的一些基本定律,经过分析和演绎导出系统模型。 3、模型有效性和模型可信性相同吗?有何不同? 模型的有效性可用实际系统数据和模型产生的数据之间的符合程度来度量。它分三个不同级别的模型有效:复制有效、预测有效和结构有效。不同级别的模型有效,存在不同的行为水平、状态结构水平和分解结构水平的系统描述。 模型的可信度指模型的真实程度。一个模型的可信度可分为: 在行为水平上的可信性,即模型是否重现真实系统的行为。 在状态结构水平上可信性,即模型能否与真实系统在状态上互相对应,通过这样的模型可以对未来的行为进行唯一的预测。 在分解结构水平上的可信性,即模型能否表示出真实系统内部的工作情况,而且是惟一表示出来。 不论对于哪一个可信性水平,可信性的考虑贯穿在整个建模阶段及以后各阶段,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在演绎中的可信性。2在归纳中的可信性。3在目的方面的可信性。 4、基于计算机建模方法论与一般建模方法论有何不同?(P32) 经典的建模与仿真的主要研究思路,首先界定研究对象-实际系统的边界和建模目标,利用已有的数学建模工具和成果,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用计算装置进行仿真。这种经典的建

数学建模竞赛简介

数学建模竞赛简介 数学建模就是建立、求解数学模型的过程和方法,首先要通过分析主要矛盾,对各种实际问题进行抽象简化,并按照有关规律建立起变量,参数间的明确关系,即明确的数学模型,然后求出该数学问题的解,并通过一定的手段来验证解的正确性。 数学建模竞赛于1985年起源于美国,起初竞赛题目通常由工业部门、军事部门提出,然后由数学工作者简化或修正。1989年我国大学生开始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1990年我国开始创办我国自己的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1993年国家教委(现教育部)高教司正式发文,要求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中开展数学建模竞赛。从1994年开始,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成为教育部高教司和中国工业的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主办,每年一届的,面向全国高等院校全体大学生的一项课外科技竞赛活动。2010年全国共有30省(市、自治区)九百多所院校一万多个队三万多名大学生参赛,成为目前全国高等学校中规模最大的课外科技活动。数学建模竞赛是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的大学生三大竞赛之一。 现在的竞赛题目来源于更广泛的领域,都是各行各业的实际问题经过适当简化,提炼出来的极富挑战性的问题,每次两道题,学生任选一题,可以使用计算机、软件包,可以参阅任何资料(含上网参阅任何资料)。竞赛以三人组成的队为单位,三人之间通力合作,在三天三夜内完成一篇论文。不给论文评分,而是按论文的水平为四档:全国一等奖、全国二等奖、赛区一等奖,赛区二等奖,成功参赛奖。我校于2001年开始参加这项竞赛活动。多次获全国一等奖、二等奖、湖北赛区一等奖、二等奖。 数学建模竞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应变能力、团队精神和拼搏精神,适应了21世纪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挑战。不少参加过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同学都深有感触,他们说:“参加这次活动是我们大学四年中最值得庆幸的一件事,我们真正体会这几年内学到了什么,自己能干什么。”“那不寻常的三天在我们记忆中留下了永恒的一瞬,真是一次参赛,终身受益。”团队精神贯穿在数学建模竞赛的全过程,它往往是成败的关键。有些参赛队员说:“竞赛使我们三个人认识到协作的重要性,也学会了如何协作,在建模的三天中,我们真正做到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每个人心中想的就是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在短暂的时间内做出一份尽量完善的答卷。三天中计算机没停过,我们轮流睡觉、轮流工作、轮流吃饭,可以说是抓住了每一滴可以抓住的时间。”“在这不眠的三天中,我们真正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这个人生真谛,而这些收获,将会伴随我们一生,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

数学建模常用方法

数学建模常用方法 建模常用算法,仅供参考: 1、蒙特卡罗算法(该算法又称随机性模拟算法,是通过计算机仿真来解决问题的算法,同时可以通过模拟可以来检验自己模型的正确性,是比赛时必 用的方法) 2、数据拟合、参数估计、插值等数据处理算法(比赛中通常会遇到大量的数据需要处理,而处理数据的关键就在于这些算法,通常使用M a t l a b作为工具) 3、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多元规划、二次规划等规划类问题(建模竞赛大多数问题属于最优化问题,很多时候这些问题可以用数学规划算法来描述,通 常使用L i n d o、L i n g o软件实现) 4、图论算法(这类算法可以分为很多种,包括最短路、网络流、二分图等算法,涉及到图论的问题可以用这些方法解决,需要认真准备) 5、动态规划、回溯搜索、分治算法、分支定界等计算机算法(这些算法是算法设计中比较常用的方法,很多场合可以用到竞赛中) 6、最优化理论的三大非经典算法:模拟退火法、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这些问题是用来解决一些较困难的最优化问题的算法,对于有些问题非常有帮助,但是算法的实现比较困难,需慎重使用) 7、网格算法和穷举法(网格算法和穷举法都是暴力搜索最优点的算法,在很多竞赛题中有应用,当重点讨论模型本身而轻视算法的时候,可以使用这种 暴力方案,最好使用一些高级语言作为编程工具) 8、一些连续离散化方法(很多问题都是实际来的,数据可以是连续的,而计 算机只认的是离散的数据,因此将其离散化后进行差分代替微分、求和代替积分等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9、数值分析算法(如果在比赛中采用高级语言进行编程的话,那一些数值分析中常用的算法比如方程组求解、矩阵运算、函数积分等算法就需要额外编写库函数进行调用) 10、图象处理算法(赛题中有一类问题与图形有关,即使与图形无关,论文 中也应该要不乏图片的,这些图形如何展示以及如何处理就是需要解决的问题,通常使用M a t l a b进行处理) 一、在数学建模中常用的方法: 1.类比法 2.二分法 3.量纲分析法 4.差分法 5.变分法 6.图论法 7.层次分析法 8.数据拟合法 9.回归分析法 10.数学规划(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目标规划) 11.机理分析 12.排队方法

数学建模实验-基本运算与画图

实验报告(一)课程名称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 实验项目用matlab进行基本运算与画图实验环境PC机、MATLAB 题号 2 班级/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日期 成绩

一、实验名称:用matlab 作基本运算与画图 二、实验目的: 1、 掌握matlab 中一般文件与函数文件的建立与命名方法; 2、 掌握matlab 中矩阵的输入方法,学会矩阵方程的求解方法; 3、 通过一元、二元函数的取点方法,进一步强化数组之间的点乘运算;熟悉matlab 中常用基本函数的输入命令; 4、 学会matlab 基本运算的基础上,掌握MATLAB 画二维图形和点的基本命令; 5、 理解matlab 画图的基本原理,掌握MATLAB 画三维图形和点的基本命令; 6、 掌握横纵坐标数量级悬殊特别大的图形的画法; 7、 掌握一个窗口多个图形的画法,分割子窗口的画法。 三、实验内容: 1、设A ????=-??????310121342,B ?? ??=-?????? 102111211, (1)求满足关系A X B -=322的X ; (2)求矩阵A 的转置、特征值、特征向量及行列式。

>> A=[3 1 0;-1 2 1;3 4 2] A = 3 1 0 -1 2 1 3 4 2

>> B=[1 0 2;-1 1 1;2 1 1] B = 1 0 2 -1 1 1 2 1 1 >> X=(3*A-2*B)/2 X = 3.5000 1.5000 -2.0000 -0.5000 2.0000 0.5000 2.5000 5.0000 2.0000 >> C=A' C = 3 -1 3 1 2 4 0 1 2 >> [V,D]=eig(A) V = 0.1857 -0.6914 0.2591 -0.4606 0.4763 0.3032 0.8680 -0.5432 0.9170 D = 0.5188 0 0 0 2.3111 0 0 0 4.1701 >> det(A) ans =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由来与发展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由来和发展 自古以来,各种竞赛方式历来是各行各业培养、锻炼和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凡竞赛实际上都有准备阶段、临场发挥和赛后总结、提高三个阶段。参赛者通过这三个阶段来接受挑战并锻炼提高自己。当然,也不是参加竞赛的人都能成为人才,获得优胜的选手参赛者如果不善于总结自己的长处和缺点,不断提高的话,也未必能发展成为优秀人才。诚然,如果太强调竞赛的功利性,也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弊病,副作用会大过正作用,使竞赛变了味,也就可能失去了培养、锻炼和选拔人才的功能。 就培养选拔科技人才而言,各种学科的竞赛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就数学科学来说,很多国家都有面向中学生或大学生的数学竞赛,甚至还有国际或地区性的数学竞赛。例如,就后者而言,有从1959年开始举办的中学生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The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Olympiad (IMO),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访问网址http://www.imo.math.ca/), 有从1994年开始举办的国际大学生数学竞赛(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Competition for Universtiy Students, IMC,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访问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c64026182.html,/ ), 北美(美国和加拿大)普特南大学生数学竞赛(The William Lowell Putnam Mathematical Competition,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访问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c64026182.html,/或https://www.360docs.net/doc/c64026182.html,/ )。 因为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诞生于美国,而且其源起与普特南数学竞赛有关,加之这个竞赛是培养出许多优秀数学家和科学家的竞赛,所以在本章,我们从普特南数学竞赛谈起。 本章包括普特南(Putnam)数学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为什么要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怎样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四节。 1 普特南(Putnam)数学竞赛 普特南和他的想法 W. L. 普特南(William Lowell Putnam, 1861 ~ 1924, 美国律师和银行家), 1882年毕业于哈佛大学。他深信在正规大学的学习中组队竞赛的价值. 他在哈佛毕业生杂志1921年12月那期上写了一篇文章中阐述了大学间智力竞赛的价值和优点。在他去世后,他的遗霜Elizabeth Lowell Putnam (1862-1935)于1927年建立了“普特南大学间对抗纪念基金(William Lowell Putnam Intercollegiate Memorial Fund)”。第一个由该基金资助的是校际英语竞赛。由该基金资助的第二次试验性竞赛是于1933年举行的10名哈佛大学的学生和10名西点军校的学生间一次数学竞赛。由于那次竞赛十分成功,于是就产生了举行所有感兴趣的大学和学院都可以参加的类似的年度竞赛的想法。但是直到1935年Elizabeth去世都没有举行过这样的竞赛。到了1938年才决定由美国数学协会来管理这个基金和组织了第一次正式的竞赛。 普特南数学竞赛 现在普特南数学竞赛的时间是每年12 月第一周的星期六,共进行两试,每试3 小时、6道题,每题10分。该竞赛是彻底闭卷的考试, 在限定的时间内主要测试参赛者思维敏捷、推理和计算的能力。竞赛分个人和团体(组队),一个学校可以组织一个由三名学生组成队,名列前茅者有奖金奖励。竞赛前几年,团体前三名的奖金分别为$500、$300 和$200,个人前五名每人可获奖金$50,并成为Putnam 会员(Putnam fellow)。近年来,奖励团体前五名的大学的数学系的奖金分别为$25000(每个队员可得到$1000奖金)、$20000(每个队员可得到$800奖金)、$15000(每个队员可得到$600奖金)、$10000(每个队员可得到$400奖金) 和$5000(每个队员可得到$200奖金)。个人前五名每人可获奖金$2500,并成为Putnam 会员。5-15名每人可获奖金$1000,16-26名每人可获奖金$250。当然更重要的不是金钱奖励,而是

推荐:数学建模参赛真实经验(强烈推荐)1

数学建模参赛真实经验(强烈推荐) 本文档节选自: Matlab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卓金武等编著,北航出版社,2011年4月出版 以下内容根据作者的讲座整理出来,多年数学建模实践经历证明这些经验对数学建模参赛队员非常有帮助,希望大家结合自己的实践慢慢体会总结,并祝愿大家在数学建模和Matlab世界能够找到自己的快乐和价值所在。 一、如何准备数学建模竞赛 一般,可以把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过程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个人的入门和积累阶段,这个阶段关键看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第二阶段,就是通常各学校都进行的集训阶段,通过模拟实战来提高参赛队员的水平;第三阶段是实际比赛阶段。这里讲的如何准备数学建模竞赛是针对第一阶段来讲的。 回顾作者自己的参赛过程,认为这个阶段是真正的学习阶段,就像是修炼内功一样,如果在这个阶段打下深厚的基础,对后面的两个阶段非常有利,也是个人是否能在建模竞赛中占优势的关键阶段。下面就分几个方面谈一下如何准备数学建模竞赛。 首先是要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尤其是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并不是数学分数高就说明有很高的数学思维能力,但扎实的数学知识是数学思维的根基。对大学生来说,有高等数学、概率和线性代数就够了,当然其它数学知识知道的越多越好了,如图论、排队论、泛函等。我大一下学期开始接触数学建模,大学的数学课程只学习过高等数学。说这一点,主要想说明只要数学基础还可以,平时的数学考试都能在80分以上就可以参加数学建模竞赛了,数学方面的知识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渐去提高,不必刻意去补充单纯的数学理论。 真正准备数学建模竞赛应该从看数学建模书籍开始,要知道什么是数学建模,有哪些常见的数学模型和建模方法,知道一些常见的数学建模案例,这些方面都要通过看建模方面的书籍而获得。现在数学建模的书籍也比较多,图书馆和互联网上都有丰富的数学建模资料。作者认为姜启源、谢金星、叶齐孝、朱道元等老师的建模书籍都非常的棒,可以先看二三本。刚开始看数学建模书籍时,一定会有很多地方看不懂,但要知道基本思路,时间长了就知道什么问题用什么建模方法求解了。这里面需要提的一点是,运筹学与数学建模息息相关,最好再看一二本运筹学著作,仍然可以采取诸葛亮的看书策略,只观其大略就可以了,等知道需要具体用哪块知识后,再集中精力将其消化,然后应用之。 大家都知道,参加数学建模竞赛一定要有些编程功底,当然现在有Matlab这种强大的工程软件,对编程的的要求就降低了,至少入门容易多了,因为很容易用1条Matlab命令解决以前要用20行C语言才能实现的功能。因为Matlab的强大功能,Matlab在数学建模中已经有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在很多学校,数学建模队员必须学习Matlab。当然Matlab的入门也非常容易,只要有本Matlab参考书,照猫画虎可以很快实现一些基本的数学建模功能,如数据处理、绘图、计算等。我的一个队友,当年用一天时间把一本二百多页的Matlab 教程操作完了,然后在经常运用中,慢慢地就变成了一名Matlab高手了。 对于有些编程基础的同学,最好再看一些算法方面的书籍,了解常见的数据结构和基本

实验一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实验一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一 实验目的 1、学习用MATLAB 创建各种控制系统模型。 2、掌握传递函数模型、零-极点增益模型以及连续系统模型与离散系统模型之间的转化,模型的简化。 二 相关理论 1传递函数描述 (1)连续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 连续系统的传递函数如下: ? 对线性定常系统,式中s 的系数均为常数,且a1不等于零,这时系统在MATLAB 中 可以方便地由分子和分母系数构成的两个向量唯一地确定出来,这两个向量分别用num 和den 表示。 num=[b1,b2,…,bm,bm+1] den=[a1,a2,…,an,an+1] 注意:它们都是按s 的降幂进行排列的。 tf ()函数可以表示传递函数模型:G=tf(num, den) 举例: num=[12,24,0,20];den=[2 4 6 2 2]; G=tf(num, den) (2)零极点增益模型 ? 零极点模型实际上是传递函数模型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其原理是分别对原系统传递 函数的分子、分母进行分解因式处理,以获得系统的零点和极点的表示形式。 K 为系统增益,zi 为零点,pj 为极点 在MATLAB 中零极点增益模型用[z,p,K]矢量组表示。即: z=[z1,z2,…,zm] p=[p1,p2,...,pn] K=[k] zpk ()函数可以表示零极点增益模型:G=zpk(z,p,k) (3)部分分式展开 ? 控制系统常用到并联系统,这时就要对系统函数进行分解,使其表现为一些基本控 制单元的和的形式。 ? 函数[r,p,k]=residue(b,a)对两个多项式的比进行部分展开,以及把传函分解为微 分单元的形式。 ? 向量b 和a 是按s 的降幂排列的多项式系数。部分分式展开后,余数返回到向量r , 极点返回到列向量p ,常数项返回到k 。 ? [b,a]=residue(r,p,k)可以将部分分式转化为多项式比p(s)/q(s)。 11 211121......)()()(+-+-++++++++==n n n n m n m m a s a s a s a b s b s b s b s R s C s G ))...()(())...()(()(2121n m p s p s p s z s z s z s K s G ------=22642202412)(23423++++++=s s s s s s s G

数学建模比赛的选拔问题

数学建模比赛的选拔问题 卢艳阳 王伟 朱亮亮 (黄河科技学院通信系,) 摘要 本文是关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选拔的问题,依据数学建模组队的要求,每队应具备较好的数学基础和必要的数学建模知识、良好的编程能力和熟练使用数学软件等的综合实力,在此前提下合理的分配队员,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合理分配队员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 ,LONGO 工具求出最优解。、 问题一:依据建模组队的要求,合理分配每个队员是关键,主要由团队精神、建模能力、编程能力、论文写作能力、思维敏捷以及数学知识等等,经过讨论分析,确定良好的数学基础、建模能力,编程能力为主要参考因素。 问题二:根据表中所给15人的可参考信息,我们对每个队员的每一项素质进行加权,利用层次分析法选出综合素质好的前9名同学,然后利用0-1规划的相关知识对这9人进行合理分组,利用MATLAB 、LINGO 得到其中一个如下的分 组:'1s 、10s 、4s ;2s 、11s 、14s ;6s 、13s 、8s 问题三:我们将所选出的这9名同学和这个计算机编程高手的素质进行量化加权,然后根据层次分析法,利用MATLAB 工具进行求解,得出了最佳解。由于我们选取队员参考的是这个人的综合素质,而不是这个人的某项素质,并由解出的数据可以看出这个计算机编程高手不能被直接录用。所以说只考虑某项素质,而不考虑其他的素质的同学是不能被直接录用的。 问题四:根据前面三问中的分组的思路,我们通过层次分析法先从所有人中依据一种量化标准选出符合要求的高质量的同学,然后利用0-1变量进行规划,在根据实际问题的约束,对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可以得出高效率的分组。

系统的描述与数学建模

系统的描述与数学建模 [摘要]数学建模就是利用数学方法将系统的文字语言描述转化成数学方式表达。由于影响系统的因素多种多样,当用数学表达系统时,我们要求尽可能要使得数学建模既能从本质上反映系统,又能使得系统的数学模型具有简单性。 [关键词]系统的建模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就是利用数学方法将系统的文字语言描述转化成数学方式表达。由于影响系统的因素多种多样,当用数学表达系统时,我们要求尽可能要使得数学建模既能从本质上反映系统,又能使得系统的数学模型具有简单性。一个极其复杂的数学模型对于分析系统毫无帮助。 为了说明这种数学建模的方法,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们研究某一地区人口的健康状况。假定在我们的研究时段内没有人口的自然死亡,按照自然规律人口总是以一定的概率,变成亚健康、或者患上某种轻疾病、或者患上重疾病。在一定的环境和医疗条件下,部分亚健康者和患者会得以康复,这是一种简单运算的系统描述,并没有具体地给出定量表达。为了能用数学的方法表达这个描述,我们按照以下方式将人口分类:(1)健康人。(2)亚健康人。(3)患轻病人。(4)患重病人。 根据上面的关系和一些假定条件,我们可以得到相应的微分方程,至于方程的详细导出我们以后再讨论。这里我们需要指出,前面我们只是一种说明性的举例,在实际建模过程中,要依赖于系统所在的环境,按照前面方法得到的应是确定性模型,在随机环境中,上面所述的量应当对应成相应状态的概率。 再比如排队系统,是最常见的一种系统,这类系统主要描述顾客到达,接受服务然后离开这一过程。系统由顾客与服务员两个单元组成。这类问题主要由以下四个因素决定:(1)顾客来到窗口的频率。(2)窗口的个数。(3)排队规则。(4)服务时间分布;所以我们必须对它们作适当的假定。 在单个服务台的排队系统模型M/M/1,即系统只设一个服务台床的情况。假定顾客是相互独立地到达系统,而且顾客到达系统的间隔时间服从负指数分布 F(t)=1-e -λt (输入过程),又服务窗为每一位顾客的服务时间也同时服从负指 数分布H(t)=1-e -μt (运行方式)。对这种最简单的排队模型,我们将依照不同的系统规则确定排队系统所满足的微分方程。 M/M/1损失制排队模型是指系统内只设一个服务窗,系统容量为1(即有一个排队位置而无排队等待位置),顾客到达和窗口服务时间均为负指数分布,且

【数学建模学习】matlab作图

基本形式 >> y=[0 0.58 0.70 0.95 0.83 0.25]; >> plot(y) 生成的图形是以序号为横坐标、数组y的数值为纵坐标画出的折线。 >> x=linspace(0,2*pi,30); % 生成一组线性等距的数值 >> y=sin(x); >> plot(x,y) 生成的图形是上30个点连成的光滑的正弦曲线。 多重线在同一个画面上可以画许多条曲线,只需多给出几个数组,例如>> x=0:pi/15:2*pi; >> y1=sin(x);>> y2=cos(x);>> plot(x,y1,x,y2) 则可以画出多重线。 另一种画法是利用hold命令。在已经画好的图形上,若设置hold on,MATLA将把新的plot命令产生的图形画在原来的图形上。而命令hold off 将结束这个过程。例如: >> x=linspace(0,2*pi,30); y=sin(x); plot(x,y) >> hold on >> z=cos(x); plot(x,z) >> hold off 线型和颜色MATLAB对曲线的线型和颜色有许多选择,标注的方法是在每一对数组后加一个字符串参数,说明如下:线型线方式:- 实线:点线-. 虚点线- - 波折线。线型 点方式: . 圆点+加号* 星号x x形o 小圆颜色:y黄;r红;g绿;b蓝;w白;k黑;m 紫;c青. 以下面的例子说明用法:>> x=0:pi/15:2*pi; >> y1=sin(x); y2=cos(x); >> plot(x,y1,’b:+’,x,y2,’g-.*’) 网格和标记在一个图形上可以加网格、标题、x轴标记、y轴标记,用下列命令完成这些工作。>> x=linspace(0,2*pi,30); y=sin(x); z=cos(x); >> plot(x,y,x,z) >> grid >> xlabel(‘Independent Variable X’) >> ylabel(‘Dependent Variables Y and Z’) >> title(‘Sine and Cosine Curves’) 也可以在图形的任何位置加上一个字符串,如用:>> text(2.5,0.7,’sinx’) 表示在坐标x=2.5, y=0.7处加上字符串sinx。 更方便的是用鼠标来确定字符串的位置,方法是输入命令:>> gtext(‘sinx’) 在图形窗口十字线的交点是字符串的位置,用鼠标点一下就可以将字符串放在那里。 坐标系的控制在缺省情况下MATLAB自动选择图形的横、纵坐标的比例,如果你对这个比例不满意,可以用axis命令控制,常用的有:axis([xmin xmax ymin ymax]) [ ]中分别给出x轴和y轴的最大值、最小值axis equal 或axis(‘equal’) x轴和y轴的单位长度相同axis square 或axis(‘square’) 图框呈方形axis off 或axis(‘off’) 清除坐标刻度还有axis auto axis image axis xy axis ij axis normal axis on axis(axis) 用法可参考在线帮助系统。 多幅图形可以在同一个画面上建立几个坐标系, 用subplot(m,n,p)命令;把一个画面分成m×n个图形区域, p代表当前的区域号,在每个区域中分别画一个图,如>> x=linspace(0,2*pi,30); y=sin(x); z=cos(x); >> u=2*sin(x).*cos(x); v=sin(x)./cos(x); >> subplot(2,2,1),plot(x,y),axis([0 2*pi –1 1]),title(‘sin(x)’) >> subplot(2,2,2),plot(x,z),axis([0 2*pi –1 1]),title(‘cos(x)’) >> subplot(2,2,3),plot(x,u),axis([0 2*pi –1 1]),title(‘2sin(x)cos(x)’) >> subplot(2,2,4),plot(x,v),axis([0 2*pi –20 20]),title(‘sin(x)/cos(x)’) 图形的输出在数学建模中,往往需要将产生的图形输出到Word文档中。通常可采用下述方法:首先,在MATLAB图形窗口中选择【File】菜单中的【Export】选项,将打开图形输出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可以把图形以emf、bmp、jpg、pgm等格式保存。然后,再打开相应的文档,并在该文档中选择【插入】菜单中的【图片】选项插入相应的图片即可。

对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历年成绩的分析与预测

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数学建模竞赛 题目:对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历年成绩的分析与预测 摘要 本文研究的是对自数学建模竞赛开展以来各高校建模水平的评价比较和预测问题。我们将针对题目要求,建立适当的评价模型和预测模型,主要解决对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历年成绩的评价、排序和预测问题。 首先我们用层次分析法来评价广东赛区各校2008年至2011年及全国各大高校1994至2011年数学建模成绩,从而给出广东赛区各校及全国各大高校建模成绩的科学、合理的评价及排序;其次运用灰色预测模型解决广东赛区各院校2012年建模成绩的预测。 针对问题一,首先我们对比了2008到2011年参加建模比赛的学校,通过分析我们选择了四年都参加了比赛的学校进行合理的排序(具体分析过程见表13),同时对本科甲组和专科乙组我们分别进行排序比较。在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先分析得出影响评价结果的主要因素:获奖情况和获奖比例,其中获奖情况主要考虑国家一等奖、国家二等奖、省一等奖、省二等奖、省三等奖,我们采用层次分析法,并依据判断尺度构造出各个层次的判断矩阵,对它们逐个做出一致性检验,在一致性符合要求的情况下,通过公式与matlab求得各大学的权重,总结得分并进行排序(结果见表11);在对广东赛区各高校2012建模成绩预测问题中,我们采用灰色预测模型,我们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得到该校2012年建模比赛获奖情况为:省一等奖、省二等奖、省三等奖及成功参赛奖分别为5、9、8、8(其它各高校预测结果见表10)。 针对问题二,我们对全国各院校的自建模竞赛活动开展以来建模成绩排序采用与问题一相同的数学模型,在获奖情况考虑的是全国一等奖、全国二等奖。运用matlab求解,结果见表12。 针对问题三,我们通过对一、二问排序的解答及数据的分析,得出在对院校进评价和预测时还应考虑到各院的师资力量、学校受重视程度、学生情况、参赛经验等因素,考虑到这些因素,为以后评价高校建模水平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权向量灰色预测模型模型检验 matlab

数学建模 自习室管理系统

一.问题重述: 近年来,大学用电浪费比较严重,集中体现在学生上晚自习上,一种情况是去某个教室上自习的人比较少,但是教室的灯却全部打开,第二种情况是晚上上自习的总人数比较少,但是开放的教室比较多,这要求提供一种最节约、最合理的管理方法。根据题目所给出的数据,有以下问题。数据见表。 1.假如学校有8000名同学,每个同学是否上自习相互独立,上自习的可能性为0.7. 要使需要上自习的同学满足程度不低于95%,开放的教室满座率不低于4/5,同时尽量不超过90%。问该安排哪些教室开放,能达到节约用电的目的。 2.在第一问基础上,假设这8000名同学分别住在10个宿舍区,现有的45个教室分为9个自习区,按顺序5个教室为1个区,即1,2,3,4,5为第1区,…, 41,42,43,44,45为第9区。这10个宿舍区到9个自习区的距离见表2。学生到各教室上自习的满意程度与到该教室的距离有关系,距离近则满意程度高,距离远则满意程度降低。假设学生从宿舍区到一个自习区的距离与到自习区任何教室的距离相同。请给出合理的满意程度的度量,并重新考虑如何安排教室,既达到节约用电目的,又能提高学生的满意程度。另外尽量安排开放同区的教室。3.假设临近期末,上自习的人数突然增多,每个同学上自习的可能性增大为0.85,要使需要上自习的同学满足程度不低于99%,开放的教室满座率不低于4/5,同时尽量不超过95%。这时可能出现教室不能满足需要,需要临时搭建几个教室。 假设现有的45个教室仍按问题2中要求分为9个区。搭建的教室紧靠在某区,每个区只能搭建一个教室,搭建的教室与该区某教室的规格相同(所有参数相同),学生到该教室的距离与到该区任何教室的距离假设相同。问至少要搭建几个教室,并搭建在什么位置,既达到节约用电目的,又能提高学生的满意程度。

小学数学建模“画图”解题立竿见影!

小学数学建模“画图”解题立竿见影! 学过数学的人都知道,思维方式的运用在学习数学这一科目上的重要性,小学阶段的数学主要培养的是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从形象思维逐步过度到抽象思维的过程,如果在小学阶段没有将基础打牢,那么等孩子上初中后面对更复杂的学习内容,就会变得更吃力。 可以这样说,审题是对题目进行初步的感知,特别是应用题,而理解题意这个环节,决定你考了问题的角度,确定你考虑问题的方法,因此,这是做题中的重要环节。 学数学“画图”解题立竿见影! 根据审题的内容画图,把该题的条件、问题在图上表明,借助线段图或实物图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还原本来的面目,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图中一下子就可以找到答案,而且通过画图也能很快找到自己的错误。 很多小学生做应用题,就知道看题目,草稿纸也不用,紧盯着啊看啊......能看出花来?光看题,又不是看小说。 借助画图帮助孩子理解题意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借助画图解题,它是孩子打开解决问题大门的一把“金钥匙”,很多问题都可以很快速的求解,比如几何问题、路程问题,如果光靠想是很难想出答案的画图就一目了然,下面我们举几个栗子来看看。 1.平面图 对于题目中条件比较抽象、不易直接根据所学知识写出答案的问题,可以借助画平面图帮助思考解题。如,有两个自然数A和B,如果把A增加12,B不变,积就增加72;如果A不变,B增加12,积就增加12O,求原来两数的积。 根据题目的条件比较抽象的特点,不妨借用长方形图,把条件转化为因数与积的关系。先画一个长方形,长表示A,宽表示B,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原来两数的

积。如图(l)所示。根据条件把A增加12,则长延长12,B不变即宽不变,如图(2);同样A不变即长不变,B增加12,则宽延长12,如图(3)。从图中不难找出:原长方形的长(A)是120÷12=10原长方形的宽(B)是72÷12=6则两数的积为1O×6=6O 借助长方形图,弄清了题中的条件,找到了解题的关键。再如,一个梯形下底是上底的1.5倍,上底延长4厘米后,这个梯形就变成一个面积为6O平方厘米的平 行四边形。求原来梯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根据题意画平面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上、下底的差是4厘米,而这4厘米对应的正好是1.5-l=O.5倍。所以上底是4÷(1.5-1)=8(厘米),下底是8×1.5=12(厘米),高是6O÷12=5(厘米),则原梯形的面积是(8+12)×5÷2=5O(平方厘米)。 2.立体图 一些求积题,结合题目的内容画出立体图,这样做,使题目的内容直观、形象,有利于思考解题。 如,把一个正方体切成两个长方体,表面积就增加了8平方米。原来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如果只凭想象,做起来比较困难。按照题意画图,可以帮助我们思考,找出解

全国数学建模大赛题目

2010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 A题储油罐的变位识别与罐容表标定 通常加油站都有若干个储存燃油的地下储油罐,并且一般都有与之配套的“油位计量管理系统”,采用流量计和油位计来测量进/出油量与罐内油位高度等数据,通过预先标定的罐容表(即罐内油位高度与储油量的对应关系)进行实时计算,以得到罐内油位高度和储油量的变化情况。 许多储油罐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地基变形等原因,使罐体的位置会发生纵向倾斜和横向偏转等变化(以下称为变位),从而导致罐容表发生改变。按照有关规定,需要定期对罐容表进行重新标定。图1是一种典型的储油罐尺寸及形状示意图,其主体为圆柱体,两端为球冠体。图2是其罐体纵向倾斜变位的示意图,图3是罐体横向偏转变位的截面示意图。 请你们用数学建模方法研究解决储油罐的变位识别与罐容表标定的问题。 (1)为了掌握罐体变位后对罐容表的影响,利用如图4的小椭圆型储油罐(两端平头的椭圆柱体),分别对罐体无变位和倾斜角为α=4.10的纵向变位两种情况做了实验,实验数据如附件1所示。请建立数学模型研究罐体变位后对罐容表的影响,并给出罐体变位后油位高度间隔为1cm的罐容表标定值。 (2)对于图1所示的实际储油罐,试建立罐体变位后标定罐容表的数学模型,即罐内储油量与油位高度及变位参数(纵向倾斜角度α和横向偏转角度β)之间的一般关系。请利用罐体变位后在进/出油过程中的实际检测数据(附件2),根据你们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确定变位参数,并给出罐体变位后油位高度间隔为10cm的罐容表标定值。进一步利用附件2中的实际检测数据来分析检验你们模型的正确性与方法的可靠性。 附件1:小椭圆储油罐的实验数据 附件2:实际储油罐的检测数据 地平线油位探针

数学建模论文图表设计与制作

数学建模论文写作培训要点 ⑴公式编辑器;⑵图表练习;⑶EXCEL 、WORD 、PPT 互换 ⑴论文写作要点;⑵论文格式;⑶获奖论文点评. 一、教学提纲: 1、: x <1⑴1x 如何进入公式编辑器“ α” 打开Word 文档或Powerpoint 文档,把鼠标指示符 放到菜单一栏右边空白处,此时点击鼠标右键,出现下拉式菜单,之后找到“自定义”并点击(或点击菜单“工具”栏找到下拉式菜单中的“自定义”), 出现自定义对话框。从自定义对话框中菜单“命令”,下面出现左右两栏,从左边一栏找到“插入”,然后从右边一栏找到公式编辑器符号“α”,用鼠标按住并拖到Word 文档或Powerpoint 文档上方菜单中任意位置。此后,每次使用时只要用鼠标点击符号“α”即可进入公式编辑器,点击公式编辑器外部即可退出。 ⑵公式编辑器模板内容提要(略) )(x f ''第一行:a 关系符号;间距和省略号;修饰符号;运算符号;箭头符号;逻 辑符号;?集合论符号;y x z ???2其他符号;希腊字母(小写);希腊字母(大写)。 第二行:2 1 22x ,)2,1[围栏模板;32x 分式和n 3极限5)(lim 2 =→x f x 模板;下 dt t f t x ? =1 2)(令标和上标模板2 x 2 1 x ;求和模板∑∞ =0 n n x ;积分模板 σd y x f y x ??≤+1 22 ),(;底线 a 和顶线模板;?? →?我 123标签箭头模板;∏=9 1 )(n n f 乘积和集合论模板;矩阵模板?? ? ??===56414.61 z y x 。 一元二次方程相关内容:2 0ax bx c ++= ?1,2x = 微积分相关内容:2251lim 23x x x x →∞+-+,2()()()()() ()()u x u x v x u x v x v x v x '''??-=???? , ()()f x dx F x C =+?,()()()()b b a a f x dx F x F b f a ==-? ,1 n n a S ∞ ==∑,

办公室电话系统模拟(数学建模)

排队论在电话问题中的应用 摘要 本文建立一个模拟办公室电话系统模型,解决由三个电话机占线而可能打不进电话的问题。根据该办公室的电话系统状况得知其服从排队论模型规律,则应用排队论知识建立模型。 用)(t Pn 表示在时刻t ,服务系统的状态为n (系统占线条数为n )的概率。通过输入过程(顾客打进电话),排队规则,和服务机构的具体情况建立关于)(t Pn 的微分差分方程求解。令0)('=t P n 把微分方程变成差分方程,而不再含微分了, 把)(t Pn 转化为与t 无关的稳态解。关于标准的M/M/s 排队模型各种特征的规定于标准的M/M/1模型的规定相同。另外规定各服务器工作是相互独立(不搞协作)且平均服务率相同 .==...==s 21μμμμ于是整个服务机构的平均服务率为μs 。令ρ=λ/su 只有当时λ/su<1时才不会排成无限的队列,成这个系统为服务强度,各顾客服务时间服从相同的负指数分布 ' 通过模型我们可以得到:无占线、一条占线、两条占线、三条占线的概率分别 是%,%,%,%。 · 关键词:泊松分布,指数分布,概率,期望,Little 公式

… 一、问题重述 一个办公室有三条电话线可打进,也就是说在任意时刻最多能接待三个顾客,顾客打电话是随机的,其时间服从上午9点至下午5点的均匀分布,每次电话持续时间是均值为6分钟的随机变量。 经理关心由于三个电话机占线而可能打不进电话的顾客数。他们当中部分人稍后可能重拨电话,而其他人则可能放弃通话,一天中接通的电话平均数是70。 请你建立一个模型模拟办公室电话系统,帮助经理在休息时思考这个问题,用你的模型做下述估计: (1)} (2)无电话占线、有一条、两条占线和三条都占线的时间百分比; (3)未打进电话的顾客所占百分比。 二、问题的分析 这是一个多服务台混合制模型M/M/s/K,顾客的相继到达时间服从参数为的负指数分布(即顾客的到达过程为Poisson流),服务台的个数为s,每个服务台的服务时间相互独立,且服从参数为的负指数分布,系统的空间为K。求平稳分布,考虑系统处的任一状态n。假设记录了一段时间内系统进入状态n和离开状态n的次数,则因为“进入”和“离开”是交替发生的,所以这两个数要么相等要么相差1。但就这两件事件平均发生率来说,可以认为是相等的。 三、基本假设 ①顾客的相继到达时间服从参数为λ的负指数分布; ②服务时间服从参数μ的负指数分布; ③顾客选择打进哪一条线是随机的而且是等可能的; ④, ⑤某条线接通时,其他顾客不能接通,则称为占线 四、符号定义及变量说明 ①:顾客的相继到达时间服从参数为λ的负指数分布,服务时间服从参数μ的负指 数分布; ②:) Pn表示在时刻t服务系统的状态为n(系统中顾客数为n)的概率,(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