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经济中的财政货币政策及借鉴

美国新经济中的财政货币政策及借鉴
美国新经济中的财政货币政策及借鉴

美国新经济中的财政货币政策及借鉴

90年代以来,美国国民经济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与低通货膨胀率和低失业率同时并存,其出色表现被誉为新经济时代。其中,政府卓有成效的宏观经济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克林顿在经济政策方面选择了介于自由放任资本主义和福利国家的第三条道路。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经济结构累积矛盾突出,研究美国新经济中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具体实践,可以从中汲取一些有益的经验教训,以资借鉴。财政货币政策的具体实践开题报告/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一、财政政策方面将削减财政赤字,实现预算平衡作为重要目标。1992年度,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达到了创记录的2904亿美元。克林顿政府针对里根政府轻财政、重货币政策的后遗症,提出重建财政,即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财政开支,降低财政赤字以提高国内储蓄率。简历大全/html/jianli/

1.进行税制改革,增加税收收入。《1993年赤字削减法案》在国会通过,该法案力图在五年内增加税收2000亿美元。所增税收主要来自高收入阶层,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将个人所得税的最高边际税率从31%提高到39.6%,甚至也提高了年收入30000美元以上的中等收入阶层的个人所得税;其次,将公司所得税的最高边际税率由34%提高到36%;第三,将汽油消费税从每加仑14.1美分提高到18.4美分。论文网

2.加大力度削减可选择性财政支出。美国的预算支出可分为强制性支出和可选择性支出两部分。强制性支出主要是社会保险、医疗救助、退伍军人福利和食品券。这是依照已有立法,人们如果达到某年龄或某收入标准,就能自动享有某些权利,此外,还包括国债利息支出。可选择性支出包括对外援助、国防、住房建筑、教育、空间开发等,占总支出的33%左右。克林顿政府根据《1993年赤字削减法案》将一切不由法律规定而由政府决定的支出项目保持在1993年的水平上,并以当年价格计算,不准增加。这是克林顿政府最大的支出削减计划了。作文/zuowen/

3.削减福利开支。社会福利是一项广泛的社会公益事业,维持其运转需要庞大的开支,而且浪费巨大,按经济学家费尔德斯坦的估计,1995年仅社会保险税的无谓损失就达680亿美元左右。1996年通过的《社会福利改革法案》,改革的重点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体制中的主导作用弱化,政府福利机构的私有程度将有所提高,联邦政府的职能逐渐从直接责任者向决策者和监督者方向转变。1997年5月,克林顿政府与国会达成五年实现预算平衡的协议,签署了《财政预算平衡法案》,其中规定,1998—2002年度,老年医疗保险开支和穷人医疗补助开支分别削减1150亿美元和130亿美元。代写论文

4.裁减政府雇员。为了紧缩开支,改善政府的工作,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美国连续五年大幅度裁减政府雇员,到1997年底,已裁减了30万联邦工作人员,取消了1.6万页的规章制度,从而每年可以节省开支120亿美元,目前的美国政府是35年来雇员最少的政府。

论文网

二、奉行中性的货币政策。联邦储备在抑制通货膨胀提高利率和克服经济衰退思想汇报/sixianghuibao/

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的两难困境中,选择了中性政策。1993年,美联储放弃实行了十余年的以调控货币供应量来调控经济运行的货币政策规则,改为以调整实际利率来作为实施对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以中性的货币政策来取代前几年的以刺激经济为目标的货币政策。所谓中性的货币政策,就是使利率水平保持中性,对经济既不起刺激作用,也不起抑制作用,从而使经济以其自身的潜能在低通货膨胀条件下持久稳定地增长。联储将以实际年经济增长率为标准来确定和调整实际利率,通过调整利率,使年经济增长率基本保持在2%-3%的水平,同时达到稳定物价和保证经济增长的目标。其具体措施为:让利率缓慢地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不大,以抑制通货膨胀为主,同时兼顾刺激经济增长和阻止失业扩大两大目标,在货币政策工具中,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率两大手段得到加强;将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结合起来,实施“抑短放长”的利率政策,抑制短期利率旨在控制通货膨胀,放松长期利率达到刺激经济,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财政货币政策对美国经济的积极效应作文/zuowen/

美国经济于1991年曾陷入短时期的经济衰退,此后连续八年多保持平稳、快速增长的态势,经济增长速度平均在2%-3%,消费物价指数控制在3%以内,失业率从1992年的7.4%降至1998年的4.3%,

自克林顿政府1993年执政以来,美国新增就业岗位1650万个,1998年通货膨胀率仅为1%,创造了失业率28年来、贫困率29年来、通货膨胀率33年来的最低,拥有个人住房的人数为历史最高水平。投资趋旺,美国进入了低通货膨胀、低失业、经济快速增长并存的好时期。这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克林顿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正确应用。

论文网

转贴于

美国的发展及其货币政策。

美国的发展及其货币政策。 1.美国的货币制度 (一)美国的中央银行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是美国的中央银行,成立于1913年12月23日,主要职责是保障美国货币和金融体系的安全、灵活和稳定。 《美国联邦储备法》规定,成员银行需向联邦储备银行缴纳相当于其资本和盈余总和的6%数量的资本。联邦储备银行则被要求每年向其成员银行支付其缴入资本的6%的红利,通常每年分两次支付。截止2006年12月31日,联邦储备银行的注册资本为135.36亿美元,占其总资本的51.2%。 根据1913年的《联邦储备法》规定,美国在12个主要城市设立储备银行,成为联储体系的组成部分。这12家地区储备银行的职责包括为其成员银行进行支票交换、回收损毁货币并发放新币、对合并申请进行评估、向该区的成员银行投放贴现贷款、审查属于联邦储备成员的州立银行、就地方银行和经济状况提出分析和报告,以及进行一般的银行与经济研究并出版部分刊物。 联邦储备理事会是联邦储备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理事会由七位理事组成。他们均由美国总统任命并经参议院确认,任期14年。联邦储备理事会办公地点设在华盛顿,通常每周会晤若干次商讨与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有关的问题。 (二)美元 美元硬币由美国财政部发行,币值有1美分、5美分、10美分、25美分、50美分和1美元六种;美元纸币由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发行,面额为1美元、2 美元、5美元、10美元、20美元、50美元和100美元七种。 二、美国的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目标 根据《美国联邦储备法》,美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控制通货膨胀,促进充分就业。目前,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是联邦基金利率。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是指美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其最主要的是隔夜拆借利率。这种利率的变动能够敏感地反映银行之间资金的余缺,美联储瞄准并调节同业拆借利率就能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并且将同业拆借市场的资金余缺传递给工商企业,进而影响消费、投资和国民经济。 (二)美国货币政策的决定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是美联储系统中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制定部门。其由7 位联邦储备理事会成员以及5位地区储备银行行长组成,其中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为固定成员。一般来说,联邦储备理事会主席任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主席,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任副主席。委员会通常每五到八星期在华盛顿会晤一次,对具体货币政策操作进行投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政策指令及会议概要于会后六周对外公开。

2007-2008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期末复习大纲(含答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学院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期末复习大纲 (答案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 1、提出超越遏制战略的美国总统是(D ) A,里根B,卡特C,尼克松D,老布什 2、经济全球化的载体是(D ) A,贸易自由化B,外汇自由化C,世界贸易组织D,跨国公司3、中日两国正式建交是在( C ) A,1971年B,1949年C,1972年D,1978年 4、克林顿担任美国总统后提出的全球战略是( C ) A,遏制战略B,超越遏制战略 C,参与和扩展战略D,和平战略 5、西方大国中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是(B ) A,英国B,法国C,加拿大D,日本 6、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 D ) A,1972年B,1949年C,1978年D,1971年7、联合国安理会现有理事国为(D ) A,16个B,10个C,5个D,15个 8、美国最早提出遏制战略、有“遏制理论之父”之称的是(B ) A,基辛格B,乔治·凯南C,布热津斯基D,杜勒斯9、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D) A,国际贸易组织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关贸总协定 10、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实现“政治大国”目标的日本首相是(A ) A,中曾根康弘B,田中角荣C,小渊惠三D,细川护熙11、两极格局终止、苏联解体是在(C ) A,1989年B,1990年C,1991年D,1992年 12、中美正式建交时的美国政府是(C ) A,尼克松政府B,福特政府C,卡特政府D,老布什政府13、欧盟的前身是(A ) A,欧洲经济共同体B,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C,欧洲共同体D,欧洲煤钢共同体 14、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召开的地点是在(D ) A,新德里B,开罗C,万隆D,贝尔格莱德 15、田中角荣内阁对日本外交政策作了重大调整,提出了(B) A,“全方位外交”方针B,“多边自主”方针 C,“西方一员”方针D,“等距离”方针 16、最终结束越南战争的美国总统是( A ) A,尼克松B,约翰逊C,卡特D,肯尼迪 17、国际旧秩序的最主要特征是( C ) A,第三世界国家的贫困B,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 C,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D,穷国越来越穷,富国越来越富 18、标志冷战正式开始是( C ) 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B,凯南的八千字电报 C,杜鲁门主义的提出D,朝鲜战争的爆发 19、“新东方政策”首创者是( A ) A,勃兰特B,施密特C,科尔D,施罗德 20、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目标是(B ) A,加强南南合作B,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C,推动南北对话D,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 21、宣告建立欧洲联盟的条约是( C ) A,布鲁塞尔条约B,罗马条约 C,马斯特里赫特条约D,阿姆斯特丹条约 22、美国首次把人权作为外交政策核心的是( C ) A,克林顿政府B,肯尼迪政府 C,卡特政府D,艾森豪威尔政府 23、日本经济出现高速增长、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是( D ) A,1974—1 985 B, 1986-1990 C, 1952-1955 D, 1956-1973 24、1974年2月,毛泽东主席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了( C ) A,“中间地带”理论 B,“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 C,“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 D,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25、为维护自己的国防独立,1966年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的国家是( C ) A,法国B,德国C,英国D,比利时

2020年中国货币政策

2020年中国货币政策 2017年中国货币政策或收紧 自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入篮至今,人民币不断贬值,甚至打响7.0保卫战。正值人民币大幅贬值之际,加上PPI快速回升,2017 年货币政策或面临进一步边际收紧压力。 昨日美元一度突破102,创十三年半新高,自11月9日特朗普 获胜以来,美元已涨逾5%。随着美元大涨,除了人民币大幅贬值外,印度卢比、土耳其里拉、菲律宾比索等新兴市场货币均纷纷惨烈下跌。 其中,印度卢比和土耳其里拉兑美元均创历史新低。为了应对本国货币大幅贬值,土耳其央行周四意外宣布加息,将基准回购利率 上调50个基点至8%,隔夜贷款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8.5%,随后土 耳其里拉短线拉涨近400点。 华创证券首席债券分析师屈庆认为,相对其他国家通过加息应对货币贬值,中国或面临货币政策进一步边际收紧压力。 虽然中国央行维持2.25%的7天逆回购利率没有变,但实际上市 场的回购利率是不断上行的,在人民币贬值压力进一步加大的情况下,未来货币政策没有放松的可能,仍将面临边际上的收紧压力。 另外,屈庆预计11月CPI同比小幅回升至2.2%,PPI或环比继 续上升,对应PPI同比将大幅回升至2.5%左右,明显超出市场预期。 那么,货币政策究竟更关注CPI还是PPI? 屈庆称,自2012年以来,央行的货币政策是更注重PPI。 从央行货币政策的角度来看,由于过去的周期当中,CPI和PPI 的变化较为同步,很难判断央行的货币政策究竟是更侧重CPI还是PPI,或是两者兼顾。但是在2012年以来的货币政策宽松周期中,CPI波动并不明显,PPI的持续负增长无疑是推动央行货币政策持续

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全球嘹望 目 73 主持人:张 林 着金融市场逐步企稳,美国经济 复苏迹象显现,美联储正考虑逐 步退出危机期间推出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变动,将会通过溢出效应间接影响到中国宏观经济金融的运行。决策当局需要对此作出前瞻性的政策调整,降低这种变动对中国经济运行带来的负面影响。 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可能发生逆转 在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作用下,联邦基金利率处于历史低位,美元呈贬值趋势。美元走弱使得人民币面临较大的升值压力。2009年3月下旬以来,境内外远期市场人民币逐步走强。10月20日1年期人民币预期升值幅度一度接近2.5%和4.0%的年内最高点,至10月末分别回落至0.8%和2.6%。基于人民币升值预期、中美利差倒挂和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良好预期,2009年短期国际资本呈现出加速流入中国的态势。按照错误与遗漏的方法测算,2009年上半年短期国际资本流入额为228亿美元;按照残差法的测算,这一数字达452亿美元。 未来一段时间里,短期国际资本流入中国的趋势仍将延续。首先,随着美国大型金融机构“去杠杠化”进程的结束,美联储向金融市场注入的大量流动性,会通过各种渠道流向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其次,在一系列刺激性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已企稳回暖。发达国家在2010年上半年仍将处于重建库存的阶段,中国出口有望稳步回升,经济复苏的步伐也将快于其他国家。再者,目前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已降至接近零利率的水平,短期内美联储加息的可能性不大,中美利差倒 挂的局面仍将维持。最后,美联储量化宽 松货币政策削弱美元长期信用,全球金融 市场企稳使得美元作为避险工具的作用下 降。 然而,随着美国经济步入持续复苏轨 道,通货膨胀预期将会抬头,美联储必将 逐步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从而推升美 国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这将使使部分套 利交易平仓和美元走强,一些投机性资金 将流出中国,造成资产价格的波动,给中 国的金融稳定带来威胁。上世纪90年代初 期,美联储和日本央行因经济陷入衰退而 大幅下调利率,导致1991~1995年的美元 贬值和日元套利交易兴起。而同期东亚国 家利率明显高于美国和日本,短期国际资 本纷纷流入东亚国家,助推这些国家的资 产泡沫。1994年初美国启动加息周期, 1995年初美元止跌回升,加上随后美国因 IT革命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大量资金开始 流出东亚国家,导致东亚国家的泡沫破裂 并爆发金融危机。 人民币汇率调整进退两难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加大了美元汇率的 波动,增加了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难 度。2005年7月21日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 来,人民币汇率水平和波动幅度都发生了 明显变化。然而,从2008年7月~2009年 3月,金融危机急剧恶化,避险情绪升温, 国际金融机构和企业纷纷将资金撤回美国 或兑换成美元资产,导致美元对主要货币 汇率保持升值,人民币重归盯住美元的汇 率制度。2009年3月下旬,美国量化宽松 货币政策的推出导致美国通胀预期上升、 国债融资风险增加和美元融资套利交易活 跃,加上全球经济反弹使得美元作为避险 工具的需求大大减弱,以美元资产保值的 资金重新追逐高收益资产,美元呈贬值趋 势,使得人民币有效汇率持续贬值。根据 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2009年前3个月, 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各升 值4.09%和2.92%,此后人民币汇率随美 元走弱,连续7个月呈贬值态势,名义有 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各贬值9.17%和 7.67%。 在美元贬值和短期国际资本涌入的背 景下,人民币将再次陷入缓慢升值还是大 幅升值的尴尬选择。如果采取大幅升值策 略,人民币汇率很可能出现超调,资金流 向逆转的风险很大,或者是大幅升值以后 如果没有升到位,可能还会有下一次的升 值预期,造成过多的投机性资金流入。无 论是哪一种情形,都会造成资金大进大 出,产生宏观金融风险。如果采取慢速升 值,货币当局需要面对投机性资金流入、 资产价格泡沫浮现和通胀预期升温带来的 严重挑战。笔者认为,在当前国际经济环 境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出口尚未得到实质 性恢复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很 可能在2010年上半年维持不变。其后,当 确信中国出口好转和经济持续复苏后,人 民币进入温和、渐进和可控的升值通道。 一旦美联储逐步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 策,美元贬值的趋势将出现反转。根据历 史经验,美联储加息周期的启动往往带来 美元的走强。1994年美联储将基准利率迅 速从3%开始升息,并在1995年中期维持 在6%左右的高位后,美元指数迅速上升。 2004年中期美联储开始加息,到2005年 12月13日共加息8次,美元对欧元、日元 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谭小芬 随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分析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 摘要: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在整个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货币政策有效性对于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5日发布《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报告(2014-2015)》指出,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宏观调控必须坚持多目标的“区间调控”、“定向调控”和“结构调控”,一方面要保就业、稳增长、防风险、稳物价;另一方面也要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这份逢年底发布的年度报告提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2015年中国经济宏观调控政策应坚持实施“新常态下的新对策”,在潜在增长率下移、去产能、去杠杆的过程中,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2015年中国经济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而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一部分,其有效性却仍有争议。 1.货币政策 狭义的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广义的货币政策则是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

的一切措施。 而两者的不同主要在于后者的政策制定者包括政府及其他有关部门,他们往往影响金融体制中的外生变量,改变游戏规则,如硬性限制信贷规模,信贷方向,开放和开发金融市场。前者则是中央银行在稳定的体制中利用贴现率,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达到改变利率和货币供给量的目标。中国实行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 2.稳健的货币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提法,它讲的是制定货币政策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它不同于经济学教科书关于货币政策操作层面的提法(如“宽松的”、“中性的”或“紧缩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与稳定币值目标相联系,它包含既防止通货紧缩又防止通货膨胀两方面的要求,它\不妨碍根据经济形势需要对货币政策实行或扩张、或紧缩的操作。 1998年以来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货币信贷总量平稳增长。1998~2001年,广义货币供应量增幅基本控制在14%~15%之间,与过去一些年代货币和信贷大起大落相比,近几年我们终于把货币信贷的增长调控得比较平稳了。二是信贷结构有了大幅度的调整。在一系列信贷政策的推动下,个人住房贷款、基础设施贷款和农业贷款比重大幅度上升,在当年贷款新增额中上述三项贷款大体占七成,信贷结构的这种调整有力促进了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三是保持了国内金融稳定和人民币汇率的稳

《西方经济学(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比较分析

题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比较分析 目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两个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搞清二者的基本内容、政策工具及相互关系,明确两者的基本目标,协调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要求: 1.认真研读教材第十二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理清财政理论与政策和货币理论与政策的基本内容; 2.完整准确阐述两个基本理论; 3.分析比较时包括相同与区别 时间安排:学习第十二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教学内容后实施。 分值:满分20分。 解题思路: 1.政策目标 2.政策手段 3.货币乘数和财政乘数 4.调控力度分析 5.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的模式和内容(包括协调模式、双紧搭配、双松搭配、一松一紧搭配) 答:财政政策一般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财政政策的目标是要实现充分就业、经济稳定增长、物价稳定,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综合目标。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财政收入的政策工具有税收和公债等;财政支出的政策工具有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和政府投资。这些财政收支的政策工具作为财政政策手段,对社会总需

求乃至国民收入的调节作用,不仅是数量上的简单增减,它们还会通过乘数发挥更大的作用。财政乘数主要包括政府购买支出乘数、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这些乘数反映了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动量、转移支付变动量、税收变动量和政府收支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动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这些变量的变动量之间的比例。通俗地讲,这些变量的变动在连锁反映下,将引起国民收入成倍的变动。 财政政策的调控力度反映为财政政策效应,取决于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挤出效应是由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使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导致均衡收入下降的情形。挤出效应大,政策效应小,调控力度就小;挤出效应小,政策效应大,调控力度就大。影响政策效应和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是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即:LM曲线斜率不变,IS曲线斜率小(平坦),利率提高幅度小,从而挤出效应大,政策效应就小;IS曲线斜率大(陡峭),利率提高幅度大,从而挤出效应小,政策效应就大。IS曲线斜率不变,LM曲线斜率小(平坦),利率提高幅度小,从而挤出效应小,政策效应就大;LM曲线斜率大(陡峭),利率提高幅度大,从而挤出效应大,政策效应就小。 货币政策一般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货币政策目标是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一般是指经济发展的目标。如一定的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和国际收支平衡等。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代表中央政府通过银行体系实施。货币政策工具是指要实现货币

时代光华 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 课后测试

测试成绩:86.67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知识产权制度作为一种现代产权制度,它的本质是()。√ A 给“天才之火添加利益之油” B 推动知识技术的转移和传播 C 通过产权激励,使全社会创新活力迸发 D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正确答案: C 2. 李克强说,“只要我们坚韧地走过来,让新经济形成新的(),就会带动起中国经济新的动能。” √ A “S型曲线” B “J型曲线” C “C型曲线” D “Z型曲线” 正确答案: A 3. 知识产权制度作为一种现代产权制度,其本质是通过(),使全社会创新活力迸发。√ A 政策激励 B 薪酬激励 C 物质激励 D 产权激励 正确答案: D 4. 王小广认为,中国新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是()。√ A 经济增长乏力 B 生产规模不大 C 政府干预过多 D 资本市场失灵

正确答案: D 5. ()把创新驱动作为第一战略。× A “十五” B “十一五” C “十二五” D “十三五” 正确答案: C 6.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经济体的人均国民收入达到()美元左右,即世界中等收入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式转变,导致新的增长动力特别是内生动力不足,经济出现大幅波动或长期停滞不前。√ A 4000 B 5000 C 6000 D 7000 正确答案: A 多选题 7. 我国新经济发展面临哪些障碍?()√ A 创新能力不足 B 政府干预过多 C 生产规模不大 D 资本市场失灵 正确答案: A B D 8.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 A 实现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 B 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近几年中国货币政策的走向是怎样的

1、近几年中国货币政策的走向是怎样的?如何评价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1)货币政策走向: 2005年—2016年间我国基本上采取了比较稳定的货币政策,2005年—2016间,我国采取的货币政策主要有以下措施: 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发挥利率杠杆的调控作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 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快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以上是国家常用的基本货币政策操作措施,同时也通过对经济运行情况及趋势变化适时作出调整。 2005—2006年,我国采取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2007年,货币政策从“稳健”转为“从紧”; 2008年—2010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形势严峻,为适应形势变化,采取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11年—2014年,我国经济稳步增长,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2015年—2016年,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2)实施效果评价: A、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效率仍有待提高 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存款准备金工具失效,2007年-2008年央行下调各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效果并不明显。2010年10月、12月上调基金率,但抑制不了物价的上涨。但我国不断坚持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与运用,在现今全球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也取得了一定成果,所以应提高其利用率。 B、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通 利率机制是最主要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由于我国利率市场起步晚,市场化程度不高,不能够很好地反映出货币资金的供求状况,从而也影响了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

C、货币政策灵活性不够 当前,全球经济很大程度受到美国经济变化影响。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中国应保持货币政策松紧的灵活性,在制定货币政策的时候,考虑美元这个强势货币的政策取向,而不是由于美联储加息或降息而使得自身陷入被动。 因此,应对各种政策工具进行互补创新,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在稳定国内物价水平的同时稳定人民币汇率,加快人民币国际化,以使其更加适应经济的多变性。

中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与效果分析

一、引言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一直是理论界与实际工作部门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一般包括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个部分。它们虽然分别表示了一个经济体内外部的最优均衡状态,但是之间存在冲突,如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目标在短期内相冲突,这导致了经济体需要对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进行选择。货币目标制度一般包括以单一目标值和多重目标制。单一目标制为货币学派所推崇,弗里德曼认为多重目标难以兼顾,易引起政策的过度调整;而凯恩斯学派则认为多重的权衡性货币目标制度能更好地解决错综复杂的经济问题。我国现在实行“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目标制度。 近几年来,次贷危机造成全球金融海啸,对我国的经济产生重大冲击,使我国的政策方向由控制通胀的紧缩型转变为刺激经济增长的宽松型政策;而随着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启动,国际市场中大量流动性涌入中国,对中国造成输入性通胀压力,同时由于国内货币供给量的剧增,我国的通胀率一度远超3%-3.5%的警戒区间,货币政策再次进入紧缩阶段。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式下,研究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首先对货币最终目标的含义及各目标之间的具体关系与存在冲突进行介绍,然后会结合我国的经济现状分析现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制度并用VEC模型检验两个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当今经济环境下应当选择的货币政策目标。 二、文献综述及我国现状 货币政策目标及其制度的选择一直受到理论界的密切关注。货币主义学派支持货币中性论,即货币政策的扩张和紧缩仅仅能影响通货膨胀率的波动而对产出和就业产生系统性的影响。因此,货币主义学派主张采用通货膨胀率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的长期目标。而凯恩斯学派则持相反意见,他们认为经济现象错综复杂,现实社会中的经济问题也往往是多方面的,单一的货币政策目标难以兼顾,多重的货币政策目标能够更好的解决经济问题。 国内,不少学者就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进行了研究。在单一目标与多目标制之争方面,谢平(2000)、宋海林和刘澄(2003)等就认为多目标约束的货币政策“要求过高”,“货币政策无论短期好还是长期都应该坚持稳定物价的单一目标”。而周俊(2002)提出根据我国政治经济形式及当前的经济任务,我国应采用多重货币政策目标,即以币值稳定与经济增长为主。何运信与曾令华(2004)则依据总供给曲线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由于正斜率总供给曲线的存在及该曲线的不稳定性及其测度上的不确定性,货币政策需要盯住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双重目标,而不能只注重物价稳定的单一目标。 就具体的货币政策目标选择方面,卢宝梅(2008)提出,我国应改变长期以来偏重经济增长目标而忽视价格稳定目标的政策导向,建立起灵活的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货币政策。陈之荣(2009)则提出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控重点应当着眼于保证经济的平稳增长,同时也应预防扩张政策可能引发的通货膨胀风险。徐茂魁(2010)通过VAR模型及脉冲响应模型证明中国以信贷扩张为主的货币政策比货币供应量为主货币政策更能有效地带动中国经济增长,并带来更小的通货膨胀,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可以继续适度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要更加注重货币政策的运用。由此可见,在不同的经济金融形势下,中央银行应采取不同的货币政策目标。

美国货币政策分析

美国货币政策分析 美国货币政策概述 美国货币政策的实质是服务于本国经济,美联储深刻理解美国资产泡沫是美国多年扩张的货币造成的,主观上希望泡沫永远不会破裂,另一方面通过微调美国经济、消化历史包袱。美国的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职责,长期以来由美国的中央银行即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简称美联储,FRS)承担。货币政策是美国调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宏观政策工具。美国法律规定,货币政策的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并保持市值的稳定,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金融环境。在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美联储积极运用有关金融工具以尽量减少利率和货币信贷量的变化,努力达到兼顾“充分就业、市值稳定”的两大目标的目的。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和发展,美联储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经济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美国经历了数次的金融危机,而因为1907年一个特别严重危机,1913年国会通过了《联邦储备法》,建立起了联邦储备银行。今天,美联储的金融体系更广泛,而不仅仅是在确保其金融稳定上。 为了解决银行挤兑问题,为美国担任中央银行,在私人利益之间和政府集中责任之间取得平衡的银行,为了监督和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美国联邦储备局召开会议。为了保护消费者的信贷权利要管理国家的货币供给。 通过货币政策来实现有时是相互冲突的,目标的管理该国的货币供应量实现有时是相互冲突的,货币政策的目标是充分就业、稳定的价格,包括预防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温和长期利率为维持金融体系的稳定,遏制了系统性风险的金融市场为美国政府和外国官方机构提供金融服务,以存款机构,在经营国家的支付系统方面扮演一个重要角色为方便各地区的交流付款以应付当地的流动资金需求为了加强美国在世界经济地位。 二战后美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发展

美国经济的发展历史与影响

美国经济的发展历史与影响 肖炼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课程前言 主持人:欢迎走进世纪大讲堂,这里是思想的盛宴,这里是学术的殿堂,此轮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尽管美国经济出现了复苏的迹象,但是美国及国际经济仍然处于一个微妙的时期,而且引起了人们长期的关注和思考,曾经飞速发展的美国经济究竟经历了哪些历程,是什么使美国成为了超级大国,这一场金融危机又改变了什么,美国的经济理念和政策对全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还将继续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今天有关这些问题,我们的主题就是“美国经济的发展历史与影响”,首先介绍一下今天主讲嘉宾,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的肖炼研究员欢迎您,参加今天这期节目录制还有两位特邀嘉宾,一位是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的邸晓燕女士,欢迎您。邸晓燕:大家好。 主持人:还有一位是来自人民大学财政金融政策的研究中心的陆超先生,欢迎您。 陆超: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邸晓燕女士在她翻译的一本著作叫《美国经济史》一书的书评中间她写过这样一句话,可以说产权保障、法制、企业家与创新、必要的社会责任便是美国经济史展现给我们的最主要的临床经验,它们既是共时的,又是历时的,这是您写的,是吧?你在这里面特别提到的五条。 邸晓燕:对,是这样,这本书是美国经济学家,经济史学家乔纳森?休斯和路易斯?凯恩所写的一本在美国是经济学课程的一个教材,是今年1月份出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我所提到的这几条是在书中展现的比较多的,是美国人自己总结出来的,就是这个美国历史留给现在的一个财产。 主持人:陆超先生,您主要的研究重点是在美国的资本市场,您觉得美国的资本市场和美国成为一个超级大国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陆超:美国的经济增长可能的动力,最主要的动力,除了刚才邸女士说这个一些观点以外,我觉得还有一条,就是资本市场的力量。资本市场的力量给予的经济增长可能是双向的,它一方面给予了整个美国经济强大的金融资本,提供了源源不断地资金,而美国的不断地创

中国货币政策

一.中国当前的货币政策 中国经济走出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经济危机困境之后,希望通过货币政策转变,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来寻找新的、持久的经济增长动力。也就是说,政府希望为中国经济重新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控制物价水平再上涨、有效地管理通货膨胀预期、遏制资产价格快速上升。这几年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贷款基准利率等政策,中国经济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消费需求稳定,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物价涨幅总体回落,就业形势基本稳定,消费平稳增长,投资增长较快,进出口结构化,农业生产再获丰收,工业生产增速稳回升。 从宏观上来说,2013年至今,我国实行的货币政策呈现“精准定位,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证了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和防范金融风险,其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健全了宏观经济政策的框架,持续发挥货币政策对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完善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强了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二是促进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其政策内容满足了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需求,拓宽了实体经济融资的渠道,降低了其融资的成本,促进了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三是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引导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加强了对局部和区域性风险以及金融机构表外业务风险的监管,提高了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13—15年,中国人民银行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根据外汇流入、货币信贷增长等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政府方面也审时度势,出台了一系列强化市场、放松管制、改善供给的措施,这些措施对于释放经济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方面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总体来看,稳健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金融运行总体平稳,较好地完成了每年年初确定的经济发展目标和物价调控目标。具体措施如下: 1.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1)灵活开展公开市场双向操作。中国人民银行在加强对流动性供求分析监测的基础上,科学把握公开市场操作方向、力度和节奏,根据流动性管理需要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适时适度进行流动性双向调节,促进银行体系流动性平稳运行。 B、保持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大体稳定。在国际金融形势复杂、流动性供求方向多变的情况下,公开市场操作加强与其它货币政策工具的协调配合,保持操作利率大体稳定,有效引导市场预期。 C、适时开展中央国库现金管理操作。持续开展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业务 2.适时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 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了常备借贷便利操作,接受高等级债券和优质信贷资产等合格抵押品,向贷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审慎要求、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总量和进度比较稳健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对流动性管理出现问题的机构,也视情况采取了相应措施提供流动性支持,维护金融稳定。 3发挥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的逆周期调节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继续运用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变化以及金融机构稳健性状况和信贷政策执行情况,对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的有关参数进行调整,引导信贷平稳适度增长,增强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并持续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及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等薄弱环节和领域的信贷支持。 4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 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完善宏观信贷政策指导,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宏观审慎政策工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及其效果评价.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及其效果评价 08金融3班08050315 钱晨 摘要: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实施宏观调控,是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责之一。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间接调控的重要手段,在整个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决策程序的科学合理和政策工具的正确使用是货币政策作用有效发挥的重要前提。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我国当前货币政策面临的主要问题,了解当前的货币政策目标和为实现目标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以及对政策的效果评价 关键字: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工具汇率利率政策效果 正文: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变化来改变民间资本投资,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当前,我国金融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是好的,但由于正处于市场化改革的特殊历史时期,一些不良因素和倾向值得警惕。货币政策面临着巨大挑战和严俊考验。当前货币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汇率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之间存在冲突,以及多重因素导致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目前我国正处于金融业对外开放、金融机构健全性改革以及汇率、利率和资本市场等市场化改革齐头并进的特殊历史时期,金融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是好的,但是有些不良因素和倾向也值得警惕,包括国际热钱大量流入、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流动性过剩、贷款增长偏快以及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等。货币政策面临着巨大挑战和严峻考验。 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之间存在冲突 一方面,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央行试图使人民币与美元利率之间保持一定的差距,这样不但可以减小“热钱”的套利空间,还可以鼓励国内资金外流,进而减轻本币升值压力;另一方面,国内流动性过剩,信贷增速偏快,直接导致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房地产、部分能源和原材料市场价格偏高。经济形势本身要求提高利率,紧缩流动性。当前这种格局符合“蒙代尔三角”的描述:一个国家在资本自由流动、汇率稳定和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之间只能三取其二。就国内已经大量涌入的热钱数量来看,资本管制的效力有限,我国存在实际上的资本自由流动,因此,汇率稳定和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这两者从理论上讲不能同时作为货币政策目标,但实际上央行却一直在努力三者兼得,这使货币政策回旋空间十分狭窄。上半年央行的货币政策思路是在尽量不提高利率(特别是存款利率)的前提下,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窗口指导来紧缩流动性,以达到同时稳定利率和汇率的目的。 (二)多重因素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 在汇率和利率这一对矛盾中,汇率处于主导地位。对人民币升值原因的深入探讨应该作为对当前货币政策进行深入研究的逻辑起点。归纳起来,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第二,国内资金缺少国际投资出口。第三,多种预期因素导致热钱涌入。 面对我国货币政策所存在的问题,要调整货币政策以完成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目标,宏观经济的四大目标我们已经了解,即: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物价稳定及国际收支平衡。

美国财政政策及其在宏观调控中的应用

最佳答案、美国财政政策及其在宏观调控中的应用 美国的联邦政府财政政策主要由财政部起草,总统府的管理与预算办公室(OMB)也参与制定预算、税收和财政等政策。美国运用财政政策调控的经验: 1、主要运用税收手段进行调节。每当经济萧条时,为了刺激经济发展,美国政府就实施减税政策,减税的手段包括降低税率和缩小税基(如提高起征点、增加免税额等)。里根执政的20世纪80年代,为了刺激经济发展,实施了大幅度减税措施;小布什执政以来,先后在2001年和2003年两次提出了以减税为核心的经济刺激计划,按照该计划,美国10年内的减税总额高达15000亿美元。每当经济增长过快出现过热苗头时,为了抑制经济过热或减少财政赤字,政府就实施增税政策,增税的手段包括提高税率或扩大税基(如降低税收起征点、减少或取消免税额)。克林顿执政时期,为减少政府财政赤字,保证美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曾将应纳税收入在14万美元以上的夫妻联合申报家庭(单身纳税人应税收入在11.5万美元以上)的边际税率从31%提高到36%,同时规定应税收入超过25万美元以上的部分适用39.6%的最高边际税率。此外,为了支持某个产业发展,美国也会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但是美国政府通常不用税收优惠来招商引资。 2、严格依法管理财政预算。美国的联邦财政预算由总统府的管理与预算办公室负责编制,报经国会批准。财政预算经国会批准后,财政部可根据经济情况进行微调,但是财政预算支出结构的任何调整都由国会决定,无权变更。 3、政府对发行国债持审慎态度。美国政府对发债很审慎,主要根据财政收支预期进行,每年三月份公布政府的发债情况。美国决定发债是自动形成的,经济好时政府就少发债;经济不好时政府就多发债。不管政策制定者的意图如何,当政府财政紧张时,总统必然要求发债,国会只要求财政部为满足一定支出而融资,而不管采用什么手段。 4、财政政策长期发挥作用。在美国,不管是增税、减税还是调整预算收支的规模和结构,都要启动繁琐、严格的司法程序,必须经国会审批。因此,美国财政政策是长期的供给型政策。

全球分裂:美国统治世界的经济战略_

全球分裂:美国统治世界的经济战略_ 全球分裂:美国统治世界的经济战略 内容简介 《全球分裂》是《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亦名《超级帝国主义》)的续篇,描述了债务国和原材料出口国在20世纪70年代寻求创建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努力。作为一项民族主义而非左派的计划,国际经济新秩序倡导非共产主义版的新政,以改进原材料的贸易条件和建立农业和工业自立,最终避免贸易依赖和对外债务陷阱。 今天,这一计划已成为一段被遗忘的插曲。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1979年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当选为英国首相和翌年罗纳德•里根赢得美国总统选举之后,该计划的积极面全被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强加的金 融紧缩和私有化取代了。在过去的20年中,外国政府的公共企业被私有化,而公共企业的发展曾是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中心支柱。欧洲不仅没有寻求一条出路。替代华盛顿共识及其以美国为中心的发展模式,而且连欧洲自己也实施了迄今只有不幸的债务国才采纳的货币主义紧缩政策。 作者简介 迈克尔•赫德森,《金融帝国》一书作者,是美国独立

的金融和经济分析专家。1960年代为大通曼哈顿银行和安 达信公司做国际收支分析,此后一直活跃在华尔街,为很多金融公司作咨询服务。同时也先后在多所高校教授金融课程,现在是美国长期经济趋势研究所所长、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分校的有杰出贡献的教授。他出版了大量的论述美国金融统治地位的著作,包括《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全球分裂》和《贸易、发展和外债》等,而且是加拿大、墨西哥、俄罗斯和美国等国政府以及联合国训练研究所(UNITAR)的经济顾问。他也是2008年美国大选民主党候选人丹尼斯?库钦奇的主要经济政策顾问。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和一些东欧国家跌入美国金融战略陷阱后,他又频频访问这些国家,他的财政金融政策建议帮助普京政府摆脱了金融危机,扭转了俄罗斯危局,值得中国高度重视。 目录 译序 新版前言 原版前言 导论 第一部分一个美国世界 第一章美国治下的和平 第二章美国短期国库券本位制与金本位制

中国历年货币政策演变

背景资料:中国历年货币政策演变 货币政策演变 1997年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开始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2003年 稳健货币政策内涵开始发生变化,适当紧缩银根,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 2007年6月13日 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货币政策开始“稳中适度从紧”。 2007年12月5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 2008年11月5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7月23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09年12月5日至7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2010年3月5日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0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10年7月22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10年12月3日 政治局会议,提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历年货币政策回顾 2010-12-07 16:51:30 评论()条随时随地看新闻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为应对当时的严峻经济形势,中国开始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1998年-2002年中国面临通缩压力,货币政策趋向是增加货币供应量。 2003年-2007年为控制经济增长过快,稳健的货币政策内涵开始发生变化,适当紧缩银根,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 2007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定为“两个防止”: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会议要求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 2008年7月至2008年底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国内通胀压力减缓

2020年(金融保险)金融危机前后中美财政货币政策比较

(金融保险)金融危机前后中美财政货币政策比较

金融危机下中美应对措施的比较2008年秋季,随着雷曼兄弟投行宣布破产,壹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自美国华尔街蔓延开来。此次金融危机影响极其深远,对于全球的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得许多国家经济陷入低迷。迄今为止,此次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他们如何应对危机对于全球经济的回复和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我们就来对比分析壹下中美各自的危机应对措施。 壹、危机起因 要想应对危机,首先要分析壹下此次危机爆发的原因。总的来说,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对于金融创新风险估计不足,滥用金融杠杆 美国发达的金融市场造就了它极其丰富的金融产品,从各种期货期权到资产证券化,长期以来对于这些产品的风险估计不足造成了大量资金的涌入,壹旦市场脱离预期,就使得大量投资亏损。此外,美国投资者普遍采用杠杆投资,举例来说,壹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仍欠

15亿。假设它盈利和亏损的机会各为壹半,那么期望值是45*0.5+(-15)*0.5=15,从数学角度来见,这是壹个很合理的决策。可是壹旦危险真的来临,投行们是完全没有能力来避免损失的。 2、资产流动性过剩 2000年左右美国的房地产行业相当热门,涌入大量炒房者。炒房者钱不够便向贷款X公司借贷,且以住房为抵押。而房地产市场也是有风险的,于是贷款X公司为分担风险找到美国财经界的领头大哥——投资银行,进行融资。投资银行为分担风险发放CDO债券(利率极高)给避险基金,让债券的持有人——避险基金的投资者来分担房屋贷款的风险。避险基金为分担风险,找到AIG为代表的保险X公司购买CDS保险,且且创立CDS基金,由于美国的房地产壹路飙升,CDS基金相当赚钱,结果这个基金可卖疯了,各种退休基金、教育基金、理财产品,甚至其他国家的银行也纷纷买入。当时间走到了2006年年底,供需关系发生深刻变化,风光了整整5年的美国房地产终于从顶峰重重摔了下来,这条食物链也终于开始断裂。因为房价下跌,贷款利率的时限到了之后,先是普通民众无法偿仍贷款,然后贷款X公司倒闭,避险基金大幅亏损,继而连累AIG保险X公司和贷款的银行,花旗、摩根相继发布巨额亏损报告,同时投资避险基金的各大投资银行也纷纷亏损,然后股市大跌,民众普遍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