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运动生物化学题库和答案

最新运动生物化学题库和答案
最新运动生物化学题库和答案

运动生物化学题库和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分支学科,是体育科学中的应用基础性学科,直接为体育事业服务,它是从分子水平研究运动人体的变化规律。

2、糖原:由许多缩合成的支链多糖,是重要的能量储存物质。

3、酶:是生物细胞(或称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物质。

4、磷酸原供能系统:由ATP和磷酸肌酸分解反应组成的供能系统。

5、糖酵解供能系统:由糖在无氧条件下的分解代谢组成的供能系统。

6、有氧代谢供能系统: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细胞燃料在氧充足的条件下,彻底氧化分解组成的供能系统。

7、底物水平磷酸化:是指在物质分解代谢过程中,代谢物脱氢后,能量在分子内部重新分布,形成高能磷酸化合物,然后将高能磷酸基团转移到ADP形成ATP的过程。

8、氧化磷酸化:是在生物氧化过程中,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氧化生成水时,所释放出的能量用于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

9、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细胞燃料在氧充足的条件下,彻底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共同有氧代谢途径。

10、脂肪酸的β-氧化:在氧供应充足的条件下,脂肪酸可分解为乙酰CoA,彻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大量能量。

11、限速酶:在代谢过程中的一系列反应中,如果其中一个反应进行的很慢,便成为整个过程的限速步骤,催化此限速步骤的酶。

12、生物氧化:有机物质在生物体细胞内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13、呼吸链:由一系电子载体构成的,从NADH或FADH2向氧传递电子的系统。

14、三磷酸腺苷:是一种核苷酸,作为细胞内能量传递的“分子通货”,储存和传递化学能。ATP在核酸合成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15、磷酸原:ATP和磷酸肌酸合称磷酸原。

16、糖酵解:糖原和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分解生成乳酸,并合成ATP的过程。

17、乳酸循环:肌肉收缩通过糖酵解生成乳酸。肌肉内糖异生活性低,所以乳酸通过细胞膜弥散进入血液后,再入肝,在肝脏内异生为葡萄糖。葡萄糖释入血液后又被肌肉摄取,所构成的循环。

18、脂肪动员:储存在皮下或腹腔的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在脂肪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

19、酮体:脂肪酸在肝内分解氧化时的特有的中间代谢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和丙酮。

20、葡萄糖—丙氨酸循环:骨骼肌内葡萄糖、肌糖原分解生成的丙酮酸与氨基酸之间,经转氨基作用生成丙氨酸,以及丙氨酸在肝内异生为葡萄糖,并回到肌肉中的代谢过程。

四、辨析题:

1、散手比赛后,运动员的血乳酸基本不升高。

答:错。散手比赛特点;供能系统主要是糖酵解供能;HL是糖酵解的终产物。

2、跆拳道运动员不需要提高有氧代谢供能能力。

答:错。任何一个项目都需要三大供能系统参与供能,只是比例不同,供能的地位不同而矣。

1

3、ATP和CP都是肌肉收缩的直接能源物质。

答:错,ATP是肌肉收缩的直接能源物质,CP不是,肌肉收缩时,起直接供能作用的是ATP酶催化的水解反应,ATP酶可催化ATP水解,CP的水解由CK完成。

4、提高磷酸原系统的间歇训练中间歇时间应为30秒左右。

答:对,间歇训练的间歇时间应根据磷酸原供能系统的ATP和CP的恢复时间确定,保证其大部分恢复,同时应考虑到ATP酶和CK酶的活性,ATP和CP恢复的半时反应为30秒,只能恢复一半左右,但已经基本能满足下一次训练的需要,一般为30~90秒。

5、提高糖酵供能系统的最大供能能力应以无氧阈强度运动1分钟左右,运动间歇一般为4分钟。

答:错,无氧阈强度是最大有氧代谢供能时的运动强度,糖酵解最大供能能力的训练时血乳酸应达12~20毫摩尔/升的敏感范围,无氧阈强度时血乳酸一般只有4毫摩尔/升左右。

五、简答题:

1、运动生物化学主要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答:A、运动与生物分子结构和功能;B、运动时物质代谢的动力学研究;

C、运动时代谢调控与运动能力;

D、分子生物学与运动生物化学。

2、运动引起血清非功能性酶活性升高的机理?

答:血清非功能性酶反映有关脏器细胞被破坏或细胞通透性的情况。长时间、大强度运动血清酶活性升高。运动时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是血清酶升高的主要原因。运动中肌肉的牵拉、肌肉组织缺氧、钾离子升高、乳酸增多、血糖浓度下降、自由基增多、ATP下降等因素可使肌肉向血液释放的酶量增多。

3、长时间运动中,由于糖储备不足或消耗过大可能出现低血糖而限制运动能力的表现有哪些?

答:正常血糖浓度为4.4~6.6毫摩尔/升,糖异生的葡萄糖很难满足运动肌的需要时,出现低血糖,且浓度越低,对机能影响越明显;中枢神经系统因血糖供能缺乏而出现中枢疲劳;影响红细胞的能量代谢,使氧的运输能力下降;由于运动肌外源性糖供应不足导致外周疲劳而使运动能力下降。

4、中低强度运动和亚极量运动为什么会有乳酸生成?

答:中低强度运动和亚极量运动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乳酸是糖无氧代谢的终产物,丙酮酸和还原型辅酶I的生成和氧化速率的不平衡时,乳酸生成;运动开始时由于局部缺血引起暂时氧供不足,导致乳酸增多;运动中氧利用率不高生成乳酸。

5、简述三羧酸循环及其意义。

答:定义:是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细胞燃料在氧充足的条件下,彻底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共同有氧代谢途径。意义:三羧酸循环是机体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和蛋白质三种主要有机物在体内彻底氧化的共同代谢途径;三羧酸循环是体内三种主要有机物互变的联结机构。

6、运动后肌肉磷酸原储量的恢复速率有什么特点?如何用它来确定训练的间歇?

2

答:恢复一半的时间为20~30秒;基本恢复为2~5分钟;训练间歇不能短于30秒,以保证磷酸原至少恢复一半以上,以维持运动强度;组间以4~5分钟为宜,使机体活动在一个新的起点开始。

7、运动时,肌肉ATP利用的部位和作用是什么?

答:部位:骨骼肌、肝脏和脑。作用:骨骼肌运动中ATP直接分解供能;肝脏中肌体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脑是葡萄糖分解供能的唯一物质;此外肌质网转运钙所消耗的能量就占肌肉收缩时总能量的三分之一(0.5分)。

8、亚极量强度运动中,肌糖原消耗导致运动性疲劳的原因是什么?答:(1)糖原在不同肌纤维内数量不同,当运动肌内糖原耗尽时,难以从非运动肌内得到补充。(2)肌糖原含量低者,在完成相同负荷运动时,肌肉要较多地吸取血糖供能,可能引起低血糖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能量供应。(3)肌糖原是脂肪氧化供能的代谢引物,缺糖将影响脂肪氧

化供能的能力和供能量。(4)肌糖原储量不足,脂肪酸供能比例增加,使运动能力下降。

9、简述葡萄糖—丙氨酸循环及其意义

答:定义:骨骼肌内葡萄糖、肌糖原分解生成的丙酮酸与氨基酸之间,经转氨基作用生成丙氨酸,以及丙氨酸在肝内异生为葡萄糖,并回到肌肉中的代谢过程。意义:(1)将运动肌中糖无氧分解的产物丙酮酸转变为丙氨酸,可以减少乳酸生成量,起着缓解肌肉内环境酸化和保障糖分解代谢畅通的作用。(2)肌肉中氨基酸的a-氨基转移给丙酮酸合成丙氨酸,避免血氨过度升高。(3)肝内丙氨酸经过糖异生作用生成葡萄糖,参与维持血糖浓度和供运动肌吸收利用,增加肌肉葡萄糖供应。

10、无机盐的生物学功能有哪些?

答:(1)维持体液渗透压和酸碱平衡(2)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3)构成组织细胞成分(4)维持细胞正常的新陈代谢

11、糖酵解在运动训练中的意义。

答:肌肉处于缺氧时的供能提供者动时;酸原供能不足的补充;维持较长时间的无氧代谢供能;是速度耐力运动项目的主要供能系统。

12、乳酸消除的主要途径及运动时乳酸消除的生物学意义。

答:乳酸消除的主要途径:氧化,转化(糖异生、合成丙氨酸、合成乙酰辅酶

A)、排出体外;意义:供能物之一,异生的糖可维持血糖恒定,改善内环境。

13、常用的训练监控生化指标有哪些?

答:有运动心率、安静心率、血压、血红蛋白、红细胞系、血清睾酮、血清皮质醇、T/C、血清肌酸激酶、血乳酸、血氨、血尿素、尿蛋白、尿酮体、尿潜血、尿胆红素、尿胆原、无氧功率、最大摄氧量、无氧阈、白细胞、CD4/CD8、NK细胞、IgG、IgM、IgA、反映时、两点辨别阈、闪光融合频率、主观体力感觉等级等。

五、论述题:

1、分别论述大负荷运动训练引起肌肉酶活性升高和运动后血清酶活性升高特点,原因及测定意义。

答:肌肉酶:当大负荷运动训练时机体氧供应不足,运动肌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所以引起肌肉酶活性升高,促进无氧代谢,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求,同时还会使肌肉中的酶发生适应性变化。肌肉酶活性升高,还使运动线粒体中酶的含量提高。测定结果能使人们有效的选材,从而发展有氧耐力。血清酶:长时间的运动后血清酶产生适应性变化。大负荷运动训练后最大值比安静时高,且恢复较慢。同时会使酶的催化功能和含量提高。对其测定,能有效的了解运动后,进行休息的时间,从而提高运动员的成绩。

2、你的专项是什么?供能特点是什么?如何训练提高你的专项供能能力?答:中长跑,是典型的周期性、高速度的耐力项目。其能量代谢特点是糖有氧代谢、糖酵解和磷酸原三种供能系统兼有的混合代谢。是随运动项目中距离的增加,逐渐从无氧供能为主的混合代谢过程向有氧供能为主的混合代谢过程过渡。优秀中长跑运动员既要有良好的耐力能力做基础,又要具备很高的速度水平。那从无氧能力和速度训练受到高

度重视,且速度耐力训练成为中长跑训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速度训练一般安排在专项训练或大强度训练之后,以促进运动员的速度耐力水平的提高。因此,中长跑运动员在训练中不仅需要很强的耐力,而且训练的负荷大,对心肺功能、能量代谢以及神经、肌肉系统的要求均较高。

3、试论述运动性中枢疲劳和外周疲劳产生的生化特点及其统一性。答:中枢疲劳的生化特点:1.对中枢神经产生抑制作用,使神经细胞机能活动有所降低。2.对大脑皮层抑制加强,激发倦怠、食欲不振、睡眠紊乱等疲劳症状。3.出现各种疲劳症状,如思维和意识变异、肌肉无力、呼吸急促等。外周疲劳的生化特点:1.神经肌肉接点,应用肌电图技术测定表面动作电位证明,运动性疲劳可能发生在神经一肌肉接点。2.肌细胞膜,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对细胞正常代谢和功能十分重3.肌质网,肌质网终池具有储存Ca2+及调节肌细胞胞浆钙浓度的重要作用。4.代谢因素,肌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为肌球蛋白横桥提供ATP。统一性:他们相互支配,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对彼此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生物化学指标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有哪些方面,试举例论述。

答:运动员正确选材的科学依据,举例;科学控制运动负荷的重要环节,举例;评定运动员机能状态的客观依据,举例;判断运动性疲劳的有效途径,举例;预测运动成绩的理论依据,举例;解决运动员合理营养的基本手段,举例。

5、试述运动时乳酸生成增多的几种可能机制。

答:A、骨骼肌纤维类型与乳酸生成,Ⅱb型肌纤维的募集;B、短时间极量运动时,缺氧;C、长时间亚极量运动时,运动开始时,局部缺氧缺血;D、运动开始时不缺氧生成乳酸的原因有:NADH和丙酮酸迅速提高只需30秒,线粒体氧化速率提高激活时间要1~2分钟;E、运动中不缺氧时,肌肉氧利用能力不足;F、训练水平,饮食结构,性别,环境因素和药物,也会影响乳酸的生成。

6、试述发展有氧代谢、无氧代谢供能能力的训练方法。

一、发展有氧代谢供能能力

发展有氧代谢能力,首先要提高最大吸氧量,最有效的方法是持续负荷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运动员不间断地连续训练较长时间,一般不少于30分钟,可匀速也可变速。持续负荷的强度,如果以心率来衡量,应控制在140~160次/分以内。若以跑速来衡量,应以无氧阈左右区域的跑速进行不间断的持续跑。不同地形的越野跑、场地长时间不间断跑以及长时间的球类活动、游泳、滑雪、爬山、骑自行车等都是发展有氧代谢能力的常用训练手段,它们对改善心肺系统的功能,扩大能量储备、加速乳酸消除从而提高有氧代谢能力。

二、发展无氧代谢供能能力

1.间歇训练法,对发展糖酵解供能系统非常有效,它可以提高制造乳酸的能力,使机体乳酸的堆积量超过比赛时的最高值。例如:等距离,等间歇时间训练法;递增距离,等间歇时间训练法;等距离,递减间歇时间训练法;递减距离,等间歇时间训练法;等距离,等间歇时间多组训练法;不等距离,等间歇时间多组训练法。

2.重复训练法能提高耐受乳酸的能力。

3.变速训练法对改善运动员不同代谢方式的转换能力及培养意志品质

是非常有益的。控制好无氧及供能的训练比例,科学制定跑的速度、距离以及间歇时间。才能提高无氧代谢供能能力。

二、判断题:

1、三磷酸腺苷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对)

2、糖不都是甜的,甜的也不都是糖。(对)

3、脂肪又称作甘油三酯,是举重时的主要供能物。(错)

4、在超长时间的运动中,蛋白质供能占有主要比例。(错)

5、随运动强度的增大,肌糖原动用速率相应增大呈正比关系;当运动强度接近或超过最大摄氧量时,肌糖分解极快。(对)

6、运动后血清酶活性升高可能是肌肉损伤的结果。(对)

7、进行百米跑训练时,目前认为每次训练之间的休息间歇为30~90 秒,组间休息4~5分钟较好。(对)

8、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中,运动后恢复速度最快的是肌糖原。(错)

9、在进行散打专项体能训练时,常采用的训练方法是有氧训练。(错)

10、大强度运动结束后,继续采用小强度活动,有利于乳酸的消除。(对)

11、肌肉运动能力下降是运动性疲劳的基本标志和本质特征。(对)

12、蛋白质是地球上存在量最大、分布最广泛的一大类有机化合物。(错)

13、三酰甘油又称为甘油三酯,是脂类中含量最丰富的一大类,通称脂肪。(对)

14、酸碱平衡是很大程度上通过体内的酸碱缓冲体系来维持,同时又有赖于肺呼吸及肾脏的排泄作用。(对)

15、人体内的各种代谢过程之所以能够迅速有序地完成是由于体内存在一整套反应的调节体系,其中最主要的调节物质是酶和激素。(对)

16、能量代谢的核心物质是ATP和CP。(错)

17、脂肪分解释出的甘油,因为肌肉内缺乏磷酸甘油激酶,所以,直接为肌肉供能的意义不大。(对)

18、每分子葡萄糖经有氧氧化可净获38或36分子的ATP。(对)

19、在中低等强度运动中脂肪分解能够提供运动肌所需的大部分能量。(对)

20、儿童少年因为骨骼肌中水分较多,收缩蛋白量相对较少,纤维横截面积较小,肌肉中能源物质储备较少,所以肌肉的力量素质较差。(对)21、儿童少年的有氧代谢能力,女孩比男孩出现的峰值要早,但耐力始终低于男孩。(对)

22、16~17岁前不宜进行最大负荷负重练习,对儿童少年力量训练安排7~10RM以下的负荷是适宜的。(对)

23、糖是一类含多羟基的醛或酮类的化合物,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等均属于糖类。(对)

第5/9页

24、核酸决定蛋白质合成的遗传信息。(对)

25、水果、蔬菜等食物含有有机酸及盐,如柠檬酸及其钾盐和钠盐,属于酸性食物。(错)

26、高能化合物包括ATP、ADP、CP、琥珀酰辅酶A等。(对)

27、在以糖酵解供能为主的速度耐力运动项目中,乳酸的生成越多,运动能力越强。(对)

28、运动时人体基本上不利用肝脏内储存的脂肪。(对)

29、运动后骨骼肌内蛋白质合成在运动1小时恢复最快,运动后2小时恢复速度开始下降。(错)

30、为促进乳酸的消除,在运动间歇和运动后应采用小强度继续运动。(对)

31、DNA是体内遗传物质,它是合成蛋白质的直接模板。(错)

32、单纯脂是指脂肪酸和醇类所形成的酯;其中,三酰甘油(甘油三酯)是脂类中含量最丰富的一大类,通称脂肪,也称真脂或中性脂。(对)33、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决定着蛋白质的特定空间结构,进而影响蛋白质的生物活性。(错)

34、糖类是一类含多羟基的醛或醛类化合物的总称。(错)

35、肥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但根本的一条就是热量在体的蓄积超过了消耗。(对)

36、一般成年男性体脂大于20%,女子体脂大于30%可判断为肥胖。(对)

37、对于Ⅱ、Ⅲ期高血压患者的运动处方,可采用相当于60%最大心率左右强度,每天运动20~30分钟以上、每周3~5次的运动负荷。(错)38、纤维素被称为“第七营养素”,虽然它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但可促进肠胃蠕动,抑制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对)

39、儿童少年因为骨骼肌中水分较多,收缩蛋白量相对较少,纤维横截面积较小,肌肉中能源物质储备较少,所以肌肉的力量素质较差。(对)40、儿童少年的有氧代谢能力,女孩比男孩出现的峰值要早,但耐力始终低于男孩。(对)

41、16~17岁前不宜进行最大负荷负重练习,对儿童少年力量训练安排7~10RM以下的负荷是适宜的。(对)

42、大运动量训练可能引起女性激素分泌的紊乱,雌激分泌低下导致女运动员月经紊乱,进而出现钙吸收障碍,造成骨质疏松。(对)

三、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种物质不是生物大分子( C )。

A:蛋白质;B:核酸; C:钙;D:糖原

2、肌糖原的一个葡萄糖单位进行无氧酵解,净产生的ATP数量为( B )。A:2分子;B:3分子;C:4分子;D:36或38分子

3、人体内的糖原的贮量很少,一般为( A )。

A:350-400克;B:150克左右 C:147克;D:肌肉重量的70%

4、下列哪种指标不能反映体内的蛋白质分解代谢:( A )。

A:尿肌酐系数 B:尿3-甲基组氨酸 C:血氨 D:血尿素

5、运动训练后次日晨血尿素水平逐日升高是身体机能( D )反映。A:极好 B:适应 C:一般 D:较差

6、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的最终共同途径是( C )。

A.合成ATP;B.ATP循环;C.三羧酸循环; D.转氨作用

第6/9页

7、下列哪些运动项目的运动员需长期控体重:( B )。

A:举重;B:长跑;C:摔跤;D:柔道

8、提高体内酸的缓冲能力,可以显著提高( C )项目的运动能力。

A、100米跑;

B、马拉松跑;

C、800米跑;

D、举重

9、在剧烈运动力竭时,肌肉中的ATP( A )。

A:下降30~40%; B:下降60~70%; C:下降10~20%;D:几乎不变10、下列物质分解供能时,功率最高的是( A )。

A:CP ;B:糖;C:脂肪;D:蛋白质

11、下列哪一种核苷酸不是组成DNA的核苷酸( D )。

A、腺嘌呤核苷酸(A);

B、鸟嘌呤核苷酸(G);

C、胞嘧啶核苷酸(C);

D、尿嘧啶核苷酸(U)

12、关于辅酶I(NAD+)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由维生素B2参与构成;

B、传递氢离;

C、传递氢原子;

D、传递电子

13、运动时胰高糖素释放增加,关于胰高糖素对代谢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促进糖原的分解;

B、促进糖异生加强

C、促进脂肪的分解;

D、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14、运动训练对磷酸原系统的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明显提高ATP酶的活性;

B、提高肌酸激酶的活性

C、使CP储量明显增多;

D、明显增加ATP的储量

15、静息状态、低中强度运动时,能量代谢的主要基质是:( C )

A、血液中的葡萄糖;

B、肌糖原

C、脂肪;

D、蛋白质

16、不属于鸟氨酸循环中间产物的是( D )

A、精氨酸;

B、瓜氨酸;

C、精氨酸代琥珀酸;

D、延胡索酸

17、缺乏下列哪种维生素会导致白细胞吞噬功能下降?( C )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E

18、RNA中不含有下列的哪种碱基?( A )

A、 T;

B、 C;

C、 G;

D、A

19、运动时血清酶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C )

A、酶合成增多;

B、酶含量增加;

C、细胞膜通透性增大;

D、机体的自身调节作用

20、下列酶复合物中属于递氢体的是( A )

A、琥珀酸-Q还原酶;

B、 QH2-细胞色素c

C、细胞色素c;

D、细胞色素c氧化酶

21、ATP的生物学功能不包括( D )

A、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B、合成磷酸肌酸

C、提供物质代谢时需要的能量;

D、跨膜能量穿梭

22、三羧酸循环中,不脱氢的是哪个反应( A )?

A、柠檬酸→异柠檬酸;

B、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

C、α-酮戊二酸→琥珀酸CoA;

D、琥珀酸→延胡索酸

第7/9页

23、老年人在参加体育锻炼时,一定要掌握有氧代谢的运动强度,一般心率控制在( B )次/分以内。

A、100;

B、120;

C、140;

D、160

24、一般情况下,年龄超过( B )岁,机体新陈代谢即逐渐减退,各器官的机能也相应降低。

A、30~35;

B、35~40;

C、40~45;

D、45~50

25、女子的无氧代谢能力低于男子,下列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A )

A、单位重量的骨骼肌中的ATP和CP女子低于男子

B、女子骨骼肌中的CK活性较男子低

C、女子激烈运动后血乳酸浓度往往低于男子

D、女子肌肉中糖酵解途径中多种酶活性低于男子

26、下列哪个生化指标常用于评定运动负荷的量大小。( D )

A、血乳酸;

B、尿蛋白;

C、肌肉CK活性;

D、血尿素

27、下列哪种维生素不具有抗氧化作用( C )

A、β-类胡萝卜素;

B、维生素C ;

C、维生素D;

D、维生素E

28、下列哪种物质更有利于运动后肝糖原的合成( B )

A、葡萄糖;

B、果糖;

C、蛋白质;

D、亚麻油酸

29、下列哪个不是无氧代谢能力提高时的表现( D )

A、肌CP贮量;

B、肌糖原贮量

C、肌肉内CK活性升高;

D、线粒体内的柠檬酸合成酶活性升高

30、丙酮酸盐是体内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在膳食中添加丙酮酸盐可以有效地( C )。

A、增加体的糖储备;

B、增加体内蛋白质氧化

C、增加体的脂肪的氧化;

D、增加体内糖的氧化

31、核糖属于糖类中的( A )

A、单糖;

B、糖原;

C、多糖;

D、低聚糖

32、糖的生物学功能不包括( D )

A、提供和贮存机体所需的能量?;

B、具有降低蛋白质分解的作用;

C、可调节脂肪代谢;

D、维持电解质平衡

33、人体必需氨基酸中不包括以下中的( C )

A、异亮氨酸;

B、色氨酸;

C、谷氨酸;

D、赖氨酸

34、具有α-螺旋、β-折叠结构的蛋白质的结构是( B )

A、一级结构;

B、二级结构;

C、三级结构;

D、四级结构

35、下列酶中不是糖酵解过程中的限速酶的是( B )

A、己糖激酶;

B、乳酸脱氢酶;

C、磷酸果糖激酶;

D、丙酮酸激酶

36、辅酶Ⅰ的功能是( A )

A、传递氢原子;

B、传递质氢离子;

C、传递电子;

D、传递质氧原子

37、运动时,肾上腺素释放增加,下列哪一项是肾上腺素的功能( A )。

A、促进肌糖原的分解;

B、促进肌糖原合成;

C、促进肌细胞吸收血糖;

D、利尿作用

38、具有两条以上肽链结构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是( B )

A、一级结构;

B、二级结构;

C、三级结构;

D、四级结构

39、下列酶中是糖酵解及有氧氧化过程中最重要的限速酶的是( B )

A、己糖激酶;

B、乳酸脱氢酶;

C、磷酸果糖激酶;

D、丙酮酸激酶

第8/9页

40、磷酸原恢复的半反应时间是( B )

A、0.5秒;

B、30秒;

C、11分钟;

D、2小时

41、下列哪种物质更有利于运动后肝糖原的合成( B )

A、葡萄糖;

B、果糖;

C、蛋白质;

D、亚麻油酸

42、提高糖酵解供能能力的间歇训练中,运动时间一般为( C )

A、小于10秒;

B、 30~90秒;

C、 1分钟;

D、4~5分钟

运动生物化学习题

《运动生物化学》习题集 绪论 一.名词解释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及方法 研究人体运动时体内的化学变化即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的特点与规律 研究运动引起体内分子水平适应性变化及其机理的一门学科。 二.是非判断题 1、人体的化学组成是相对稳定的,在运动的影响下,一般不发生相应的变化。(错) 2、运动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化学组成的一门学科。(错) 3、1937年Krebs提出了三羧酸循环的代谢理论。(对) 4、《运动生物化学的起源》是运动生物化学的首本专著。(错) 三.填空题 1、运动时人体内三个主要的供能系统是___、___、____。 2、运动生物化学的首本专著是____。 3、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任务是____。 1、磷酸原系统、糖酵解系统、有氧代谢系统 2、《运动生物化学概论》 3、揭示运动人体变化的本质、评定和监控运动人体的机能、科学地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 四.单项选择题 1. 运动生物化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年代是()。 A. 1955年 B. 1968年 C. 1966年 D. 1979年 2. 运动生物化学是从下列那种学科发展起来的()。 A. 细胞学 B. 遗传学 C. 生物化学 D. 化学 3. 运动生物化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 A. 研究运动对机体组成的影响 B. 阐明激素作用机制 C. 研究物质的代谢 D. 营养的补充 4. 运动生物化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 人体 B. 植物体 C. 生物体 D. 微生物 1、A 2、C 3、A 4、A 五.问答题 1.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1 揭示运动人体变化的本质 2 评定和监控运动人体的机能 3 科学地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 第一章物质代谢与运动概述 一.名词解释

运动生物化学学习重点大全

绪论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它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运动生物化学:是研究人体运动时体内的化学变化即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的特点与规律,研究运动引起体内分子水平适应性变化及其机理的一门学科。 运动生物化学的任务主要体现在:1、解释人体运动变化的本质;2、评定和监控运动人体的机能;3、科学的知道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 第一章 1.酶催化反应的特点是什么?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一、高效性;二、高度专一性;三、可调控性 一、底物浓度与酶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二、PH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三、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四、激活剂和抑制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2.水在运动中有何作用?水代谢与运动能力有何关系? 人体内的水是进行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水还具有参与体温调节、起到润滑等作用,并与体内的电解质平衡有关。 运动时,人体出汗量迅速增多,水的丢失加剧。一次大运动负荷的训练可以导致人体失水2000~7000ml,水丢失严重时即形成脱水,会不同程度的降低运动能力。 3.无机盐体内有何作用?无机盐代谢与运动能力有何关系? 无机盐在体内中解离为离子,称为电解质,具有调节渗透压和维持酸碱平衡等重要作用。

4.生物氧化合成ATP有几种形式,他们有何异同? 生物氧化共有两种形式:1、底物水平磷酸化;2、氧化磷酸化 相同点:1、反应场所都是在线粒体;2、都要有ADP和磷酸根离子存在 不同点:1、在无氧代谢供能中以底物水平磷酸化合成ATP为主,而人体所利用的ATP约有90%来自于氧化磷酸化的合成即在有氧代谢中主要提供能量;2、底物水平低磷酸化不需要氧的参与,氧化磷酸化必须要有氧;3、反应的方式不同。 5.酶对运动的适应表现在哪些方面?运动对血清酶有何影响? 一、酶催化能力的适应;二、酶含量的适应。 ①、运动强度:运动强度大,血清酶活性增高 ②、运动时间:相同的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越长,血清酶活性增加越明显 ③、训练水平:由于运动员训练水平较高,因此完成相同的运动负荷后,一般人血清酶活性增高比运动员明显 ④、环境:低氧、寒冷、低压环境下运动时,血清酶活性升高比正常环境下明显。 6.试述ATP的结构与功能。 ATP分子是由腺嘌呤、核糖和三个磷酸基团组成的核苷酸,其分子结构 功能: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合成磷酸肌酸和其他高能磷酸化合物 7.酶:酶是生物体的活性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蛋白质。 生物氧化:指物质在体内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生物氧化实际上是需氧细胞呼吸作用中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故又称为细胞呼吸。 同工酶:人体内有一类酶,他们可以催化同一化学反应,但催化特性、理

【高考生物】运动生物化学考题(A卷)

(生物科技行业)运动生物化学考题(A卷)

运动生物化学考题(A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电子传递链(呼吸链) 2.底物水平磷酸化(胞液) 3.糖酵解作用 4.酮体 5.氨基酸代谢库 6.运动性疲劳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分支,是研究时体内的化学变化即及其调节的特点与规律,研究运动引起体内变化及其的一门学科。是从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体育科学和生物化学及生理学的结合。 2.据化学组成,酶可以分为:类和类,在结合蛋白酶类中的蛋白质部分称之为,非蛋白质部分称为(或辅助因子)。 3.人体各种运动中所需要的能量分别由三种不同的能源系统供给。即、、。 4.生物氧化中水的生成是通过电子呼吸链进行的,在呼吸链上有两条呼吸链,一条为:NADH 氧化呼吸链,一分子NADH进入呼吸链后可产生分子的ATP;另一条为FADH2氧化呼吸

链,一分子FADH2进入呼吸链后可产生分子ATP。 在肝脏,每分子甘油氧化生成乳酸时,释放能量可合成ATP;如果完全氧化生成CO2和H2O时,则释放出的能量可合成ATP。 5.正常人血氨浓度一般不超过μmol/L。 评价运动时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的常用指标是尿素氮;尿中。 血尿素在安静正常值为毫摩尔/升 6.运动强度的生化指标有、、;运动负荷量的生化评定指标主要有:、、、。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如果表述错误,请将正确的表述论述出来。每题判断正误2分,论述2分,共16分) 1.安静时,运动员血清酶活性处于正常范围水平或正常水平的高限;运动后或次日晨血清酶活性升高;血清中酶浓度升高多少与运动持续时间、强度和训练水平有关。运动员安静时血清升高是细胞机能下降的一种表现,属于病理性变化。 2.底物水平磷酸化与氧化磷酸化都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 3.所有的氨基酸都可以参与转氨基作用。 4.脂肪分子中则仅甘油部分可经糖异生作用转换为糖。脂肪酸不能转化为糖。

生物化学复习题

一.是非判断题 1、人体的化学组成是相对稳定的,在运动的影响下,一般不发生相应的变化。 2、《运动生物化学的起源》是运动生物化学的首本专著。 三.填空题 1、运动生物化学的首本专著是____。 1、人体都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7大类物质构成。 2、人体内的能源物质主要包括___、___和___。 3、下列哪个化学物质不属于运动人体的能源物质。() A 葡萄糖 B 维生素 C C 氨基酸 D 软脂酸 一、是非判断题 1、CP是骨骼肌在运动过程中的直接能量供应者。 2、人体所利用的A TP都是来自氧化磷酸化的合成。 3、在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的运动中,肌肉收缩所需的A TP 主要是以底物 水平磷酸化的方式合成的。 二、填空题 1、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供应者是___。 2、生命活动的最终能源物质是___、___和___。 三、选择题 1、()是各种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供应者。 A.ATP B. 糖 C.脂肪 D. 蛋白质 2、正常人安静状态所利用的A TP约有()来自氧化磷酸化的合成。 A.80% B. 85% C.70% D. 90% 3、在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的运动中,肌肉收缩需要的A TP主要以()方式合成的。 A.底物水平磷酸化 B. 氧化磷酸化 C.生物氧化 D. 丙酮酸氧化 4、糖的无氧酵解产生的终产物是()。 A.乳酸 B. 氨基酸 C.核酸 D. 柠檬酸 四、简答题 1、简述运动时ATP的再合成途径 一、判断题 1、糖类物质就是碳水化合物。 2、运动饮料中常配入4~8(10)个葡萄糖单位的低聚糖,以有利于糖的利用和水分的吸收。 3、血糖是骨骼肌利用的最重要肌内燃料。 4、脑组织糖原储量很少,正常大脑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血浆游离脂肪酸。 5、肌糖原可以大量分解成葡萄糖释放进入血液维持血糖稳定。 二、选择题 1、一般所说的血糖指的是血液中的()。 A 果糖 B 糖原 C 葡萄糖 D 6-磷酸葡萄糖 2、维持大脑正常生理机能所需的能源物质主要来自()。 A 大脑的糖储备 B 肌糖原 C 肌肉中的葡萄糖 D 血液中的葡萄糖 3、长时间运动血糖下降时首先受影响的是()。

生物科技行业运动生物化学考题A卷

生物科技行业运动生物化学考题 A 卷 运动生物化学考题(A 卷) 一. 名词解释:(每题 4 分,共24 分) 1.电子传递链(呼吸链) 2.底物水平磷酸化(胞液) 3.糖酵解作用 4.酮体 5.氨基酸代谢库 6.运动性疲劳 二.填空题:(每空1 分,共25 分) 1.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分支,是研究时体内的化学变化即及其调 节的特点和规律,研究运动引起体内变化及其的壹门学科。 是从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体育科学和生物化学及生理学的结 合。 2.据化学组成,酶能够分为:类和类,在结合蛋白酶类中的蛋白质部分称之 为,非蛋白质部分称为(或辅助因 子)。 3.人体各种运动中所需要的能量分别由三种不同的能源系统供给。即、、。4.生物氧化中水的生成是通过电子呼吸链进行的,在呼吸链上有俩条呼吸链,壹条为: NADH 氧化呼吸链,壹分子NADH进入呼吸链后可产生分子的ATP;另壹条为FADH2 氧化呼吸链,壹分子FADH2进入呼吸链后可产生分子ATP。 在肝脏,每分子甘油氧化生成乳酸时,释放能量可合成ATP;如果完全氧化生成 CO2和H2O 时,则释放ft的能量可合成ATP。 5.正常人血氨浓度壹般不超过μmol/L。 评价运动时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的常用指标是尿素氮;尿 中。血尿素在安静正常值为毫摩尔/升 6.运动强度的生化指标有、、;运动负荷量的生化评定 指标主要有:、、、。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如果表述错误,请将正确的表述论述ft来。每题判断正误2 分, 论述2 分,共16 分) 1.安静时,运动员血清酶活性处于正常范围水平或正常水平的高限;运动后或次日 晨血清酶活性升高;血清中酶浓度升高多少和运动持续时间、强度和训练水平有关。 运动员安静时血清升高是细胞机能下降的壹种表现,属于病理性变化。 2.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都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 3.所有的氨基酸都能够参和转氨基作用。 4.脂肪分子中则仅甘油部分可经糖异生作用转换为糖。脂肪酸不能转化为糖。 四、简答题:(每题 5 分,共25 分) 1.简述三大营养物质(糖原、脂肪、蛋白质)生物氧化的共同规律。 2.从葡萄糖至1,6-2磷酸果糖生成消耗多少ATP?消耗ATP的作用是什么? 3.糖酵解过程可净合成多少分子ATP?根据运动实践谈谈糖酵解是何种运动状态下的主要 能量来源。 4.描述糖有氧氧化的基本过程。(三个步骤) 5.乳酸消除的意义是什么? 五.总结三大功能系统的特点(10 分)。

习题-运动生物化学

第一章物质代谢与运动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 运动生物化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年代是()。 A. 1955年 B. 1968年 C. 1966年 D. 1979年E1982年 2. 运动生物化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 A. 研究运动对机体组成的影响 B. 阐明激素作用机制 C. 研究物质的代谢 D. 营养的补充 E. 研究运动人体的物质组成 3.酶促反应中决定反应特异性的是() A. 酶蛋白 B. 辅基 C. 辅酶 D. 金属离子 E .变构剂 4.酶促反应速度(V)达最大反应速度(Vm)的60%时,底物浓度[S]为() A. 1 Km B. 2 Km C. 1.5 Km D. 2.5 Km E. 3 Km 5.下列哪个化学物质不属于运动人体的能源物质。() A.葡萄糖 B.维生素C C.氨基酸 D.软脂酸 E.糖原 6.酶分子中将底物转变为产物的基团是() A. 结合基团 B. 催化基团 C. 碱性基团 D. 酸性基团 E. 疏水基团 7.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是() A. 低温可以使酶失活 B. 催化的反应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C. 最适温度是酶的特征性常数 D. 最适温度随反应的时间而有所变化 E. 以上全对 8.关于酶活性中心的叙述,哪项不正确() A. 酶与底物接触只限于酶分子上与酶活性密切有关的较小区域 B. 必需基团可位于活性中心之内,也可位于活性中心之外 C. 一般来说,总是多肽链的一级结构上相邻的几个氨基酸的残基相对集中,形成酶的活性中心 D. 酶原激活实际上就是完整的活性中心形成的过程 E. 当底物分子与酶分子相接触时,可引起酶活性中心的构象改变 9.一种酶作用于多种底物,其天然底物的Km是() A. 与其他底物相同 B. 最大 C. 最小 D. 居中 E. 与Km相同

《运动生物化学》的考试题目及参考答案

1.多糖: 由多个(>10个)单糖分子缩合而成的糖类,不溶于水,皆无甜味,也无还原性。 2.生物氧化:有机物质在生物体细胞内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又称细胞呼吸。 3.必需脂肪酸:是指人体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速率低不能满足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摄取进行补充的氨基酸。 4.运动性疲劳:在运动过程中,当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继续保持着特定水平上进行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时,即称之为运动性疲劳。 5.高住低训:利用高原或人工低氧环境进行的训练统称为高住低训。 6.运动营养品:是指适用于专业和业余运动人群食用的、能满足运动人体的特殊营养需要,或具有特定运动营养保健功能的食品及口服制品。 7.α-氨基酸:是指在紧连羧基的碳原子上同时连有了一个氨基丁氨基酸。 8.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多个双键的脂肪酸称为多不饱和脂肪酸或高度不饱和脂肪酸。 9.同工酶:指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质不同的一类酶。10.酮体:是脂肪酸在肝内分解氧化时代特有的中间代谢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 11.缓冲溶液:一种弱酸和该弱酸盐所形成的、具有缓冲酸碱能力的混合溶液。 12.双糖:由2分子单糖以糖苷键连接而成,水解后又生成2分子单糖。 13.酶活性:酶所具有的催化能力称为酶活性,或酶活力。 14.转氨基作用:是某一种氨基酸与α—酮酸进行氨基转移反应,生成相应的α—酮酸和另一种氨基酸。 2.简述糖的有氧氧化分哪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由 葡萄糖生成的丙酮酸,在细胞质中进行;第二阶段是丙酮酸进入线粒体中,经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进而氧化生成CO2和H2O,同时NADH+H+等可经过呼吸链传递,伴随氧化磷酸化过程生成H2O和A TP。 3. 什么是β-氧化?一次β-氧化包括哪几个步骤?在氧供应充足的条件下,脂肪酸分解为乙酰CoA,彻底氧化成C2O和H2O,其碳链的断裂是在β位碳原子出发生的,故把脂肪酸的氧化分解称为β—氧化。每一次β—氧化包括:脱氢、水化、再脱氢、硫解4个步骤。 4.简述血糖的生物学功能。(1) 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供能物质(2)血糖是红细胞的唯一能源(3)血糖是运动肌的燃料 5.发展有氧代谢能力的训练方法有哪些?(1)乳酸阈强度训练法(2)最大乳酸稳态强度训练法(3)高住低训法(4)高原训练法 6.什么是高住低训?高住低训提高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的机制是什么? 答:高住低训是指运动员居住证高原或模拟的高原上,而在1000米以下的平原训练。机制:运动员居住在模拟高海拔的低氧环境下,刺激运动员自身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提高机体的造血功能。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并维持在高水平,引起红细胞总量增加, 随之最大摄氧量增加,因此,提高了运动员的有氧耐 力。 7.简述葡萄糖—丙氨酸循环的意义。1)丙酮酸转化 成丙氨酸,减少乳酸生成,有利于缓解肌肉内环境酸 化和保障糖分解代谢畅通;(2)肌肉中氨基酸的α —氨基转移给丙酮酸合成丙氨酸,避免血氨过度升 高;(3)丙氨酸生成葡萄糖,可以维持血糖浓度,保 证运动能力。 8.简述脂肪的供能特点。(1)储存能量多。体内糖原 的储量较少,而脂肪的储量可高达体重的10%-20% 以上,并可长期储存。(2)供能效率高。体内氧化脂 肪的供能价值可高达37KJ/g,而氧化糖原和蛋白质 分别只有17kJ/g和16kJ/g。(3)占居空间少。脂肪可 以无水状态存在,而1g糖原须结合2-3g水,所以1g 无水脂肪储存的能量是1g水合糖原的6倍多。 9.运动员合理膳食营养的原则是什么?对于运动员 的膳食营养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应遵循“四 多”和“三少”原则。“四多”是指主食、蔬菜、水 果、奶制品的摄入量应较多。“三少”是指油脂、肉 类、油炸食品的摄入应少。 建议:1、自由地摄入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占膳 食总热量的55%-60%,甚至70%。2.适量地摄入蛋白 质。3.生吃蔬菜、水果、增加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摄 入。4.运动前、中、后使用运动饮料。5.控制脂肪的 摄入量,特别是要控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6.注意早 餐和午餐的质量。 10.简述经典的糖原填充法的实施步骤。(1)在比赛 前一周进行一次性力竭运动(2)后3天继续减量运 动,膳食中糖减至每日250-350g(3)赛前两天每天 食用糖类500-700g 11.酶的命名原则有哪些?并举例说明。(1)根据酶 的底物命名。如水解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酶,分别 称为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2)根据酶催化 的反应性质来命名。①催化底物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 酶,类称为氧化还原酶,包括乳酸脱氢酶、琥珀酸脱 氢酶、过氧化酶等;②催化底物发生水解反应的酶类, 称为水解酶,包括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3) 根据酶的特点来命名,如胃蛋白酶。 12.运动员膳食营养的常见问题有哪些?1、碳水化合 物摄入不足2、脂肪和蛋白质摄入过多3、部分维 生素摄入不足4、三餐摄食量分配不合理5、钙摄 入不足6、运动中忽视了水和无机盐的及时补充 四、论述题 1. 试分析400米跑运动的供能特点、训练方法、疲 劳特点及在运动前后应注意的营养问题。答:(1)供 能特点:是糖有氧代谢、糖酵解和磷酸原三种供能系 统兼有的混合代谢。随运动项目中距离的增加,逐渐 从无氧代谢供能为主的混合代谢过程向有氧代谢供 能为主的混合代谢过程过度。(2)训练方法:乳酸阈 强度训练法、最大乳酸稳态强度训练法、高原训练法、 高住低训法。(3)疲劳特点:中枢疲劳、外周疲劳、 局部疲劳、整体疲劳、骨骼肌疲劳、心血管疲劳、呼 吸系统疲劳等。(4)注意营养问题:各种食物的能量 比例要合理;合理安排一日三餐的能量分配;食物应 当是浓缩的,体积重量要小;合理的每日食物摄入量; 合理的进食时间 2.合理补液对运动能力有何重要意义?如何进行科 学合理的补液? 答:合理补液可以降低运动过程的心率、降低体温、 保持血浆流量。维持正常生理机能和运动能力具有重 要的作用。补液的原则是保持水平衡和少量多次的补 充。(1)运动前补液:运动前两小时补液400~600ml; 运动前15分钟左右补液100~300ml,补充的饮料中 可以加入一定量的电解质和糖。(2)运动中补液:一 般每隔15~20分钟,补液150~300ml,或每跑2~3公 里,补液100~200ml,每小时总量不超过800ml。(3) 运动后补液:脱水后的复水越早越好,补液量可根据 体重的丢失情况确定,应补充含电解质及糖的运动饮 料,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切忌暴饮,忌饮纯水。 3.试述乳酸消除的主要途径及其生物学意义。运动 后影响乳酸消除的因素有哪些?P55 答:1、乳酸消除的主要途径:第一,在心肌、骨骼 肌内氧化成CO2和H2O;第二,在肝、肾经糖异生 作用转变成为葡萄糖或糖原;第三,经汗、尿排出体 外;第四,在肝内合成脂肪、丙氨酸等。(1)乳酸直 接氧化成CO2和H2O。在氧供应充足的条件下,心 肌、骨骼肌及其他组织能从血液中吸收乳酸,在乳酸 脱氢酶作用下脱氢生成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 再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生成C2O和H2O并释放能 量。(2)乳酸异生成葡萄糖或糖原。在肝内异生成葡 萄糖或糖原,肝葡萄糖再进入血循环系统补充血糖的 消耗,或扩散入肌细胞再合成肌糖原,称为乳酸循环。 意义:(1)有利于乳酸的再利用,乳酸可随血循环入 心肌和氧化能力强的骨骼肌,进行优化释能或者肝脏 作糖异生的底物,加速肝糖原、肌糖原的恢复,维持 血糖的平衡。(2)乳酸代谢可防止因乳酸过多而引起 的代谢性中毒,对维持机体酸碱平衡有积极作用。(3) 乳酸的汽清除使酵解终产物不断移去,有利于糖酵解 继续进行,以维持糖酵解的供能速率。 4. 试述运动员应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补糖。(1)运 动前补糖:①大量运动前数日增加膳食中糖类比例占 总能量的60%-70%,在赛前一周内逐渐减少运动量, 同时逐渐增加糖量至70%。②运动前4小时内补糖一 般为4g/kg,运动前2-4小时补糖一般为1-5g/kg,运 动前2小时内补糖一般为以液体含糖饮料为主,浓度 应低于8%。(2)运动中补糖:运动中每隔30-60分 钟补充含糖饮料或容易吸收的含糖食物,一般不超过 60g/h,于20-60g/h,一小时内不超过80g,分3-4次 补充。(3)运动后补糖:运动后开始补糖的时间越早 越好,运动后即刻、头2小时以及每隔1-2小时连续 补糖。运动后即刻补充液体糖至少0.7g/kg,24小时 内补充糖量9-16g/kg。

运动生物化学考题

得分 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电子传递链(呼吸链) 2.底物水平磷酸化(胞液) 3.糖酵解作用 4.酮体 5.氨基酸代谢库 6.运动性疲劳 得分 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分支,是研究时体内的化学变化即及其调节的特点与规律,研究运动引起体内变化及其的一门学科.是从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体育科学和生物化学及生理学的结合. 2.据化学组成,酶可以分为: 类和类,在结合蛋白酶类中的蛋白质部分称之为,非蛋白质部分称为(或辅助因子). 3.人体各种运动中所需要的能量分别由三种不同的能源系统供给.即, , . 4.生物氧化中水的生成是通过电子呼吸链进行的,在呼吸链上有两条呼吸链,一条为:NADH氧化呼吸链,一分子NADH进入呼吸链后可产生分子的ATP;另一条为FADH2氧化呼吸链,一分子FADH2进入呼吸链后可产生分子ATP. 在肝脏,每分子甘油氧化生成乳酸时,释放能量可合成ATP;如果完全氧化生成CO2和H2O时,则释放出的能量可合成ATP. 5.正常人血氨浓度一般不超过μmol/L. 评价运动时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的常用指标是尿素氮;尿中. 血尿素在安静正常值为毫摩尔/升 6.运动强度的生化指标有, , ;运动负荷量的生化评定指标主要有: , , , . 得分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如果表述错误,请将正确的表述论述出来.每题判断正误2分,论述2分,共16分) 1.安静时,运动员血清酶活性处于正常范围水平或正常水平的高限;运动后或次日晨血清酶活性升高;血清中酶浓度升高多少与运动持续时间,强度和训练水平有关.运动员安静时血清升高是细胞机能下降的一种表现,属于病理性变化. 2. 底物水平磷酸化与氧化磷酸化都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 3. 所有的氨基酸都可以参与转氨基作用. 4. 脂肪分子中则仅甘油部分可经糖异生作用转换为糖.脂肪酸不能转化为糖. 得分 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简述三大营养物质(糖原,脂肪,蛋白质)生物氧化的共同规律. 2.从葡萄糖至1,6-2磷酸果糖生成消耗多少ATP 消耗ATP的作用是什么 3.糖酵解过程可净合成多少分子ATP 根据运动实践谈谈糖酵解是何种运动状态下的主要能量来源. 4.描述糖有氧氧化的基本过程.(三个步骤) 5.乳酸消除的意义是什么 五.总结三大功能系统的特点(10分).

运动生物化学测试题

第一小组: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个酶不属于糖酵解酶类(B) A.磷酸化酶 B.肌酸激酶 C.磷酸果糖基酶 D.乳酸脱氢酶 2、下列不属于生物氧化意义的是(D) A.能量逐渐释放,持续利用 B.合成人体的直接能源A TP C.产生热量,维持体温 D.加速新陈代谢 3、乳酸阈(乳酸无氧阈)强度训练,主要发展(C )供能能力的训练 A.磷酸原系统 B.无氧代谢 C.有氧代谢 D.神经系统 4、短时间剧烈运动时,血糖浓度变化的趋势是(D) A.上升 B.先不变后上升 C.下降 D.无明显变化 5、耐力训练可以提高脂肪的分解代谢水平,主要是提高了(A) A.HDL B.CM C.VLDL D.LDL 二.填空题: 1.运动时人体的主要三个供能系统是磷酸原系统、糖酵解系统、糖有氧氧化系统 2.糖酵解是体内组织的葡萄糖/糖原在无氧条件下分解生成乳酸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3.糖酵解过程中的关键霉是磷酸果糖激素酶 4.酶是生物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 5.糖异生是非糖物质转变成为葡糖糖/糖原的过程 三.是非题: 1.乳酸在体内重新合成葡萄糖和糖原的代谢途经属于糖异生过程。(×) 2.三磷酸腺苷和磷酸肌酸是人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 3.糖酵解是运动时尤其是长时间大强度运动时的重要能量代谢(×) 4.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5.糖是大脑的主要能源物质(√) 四.问答题: 1.运动时糖的生物学功能 答:(1)糖可以提供机体所需的能量;(2)糖对脂肪代谢具有调节作用;(3)糖具有节约蛋白质的作用;(4)糖可以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 2.试述耐力训练对肝糖原利用的影响 答:耐力训练适应后,运动肌脂肪酸氧化供能的比例提高,引起运动肌吸收利用血糖的比例降低,防止肝糖原的过多分解。这种适应性变化的意义在于提高血糖正常水平的维持能力,有利于保持长时间运动能力和防止低血糖症的发生 . 第二大组: 一.选择题: 1.运动生物化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A)

运动生物化学习题库

《运动生物化学》习题集 一.名词解释 运动生物化学 二.是非判断题 1、人体的化学组成是相对稳定的,在运动的影响下,一般不发生相应的变化。 2、运动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化学组成的一门学科。 3、1937年Krebs提出了三羧酸循环的代谢理论。 4、《运动生物化学的起源》是运动生物化学的首本专著。 三.填空题 1、运动时人体内三个主要的供能系统是____、____、____。 2、运动生物化学的首本专著是____。 3、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任务是____。 四.单项选择题 1. 运动生物化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年代是()。 A. 1955年 B. 1968年 C. 1966年 D. 1979年 2. 运动生物化学是从下列那种学科发展起来的()。 A. 细胞学 B. 遗传学 C. 生物化学 D. 化学 3. 运动生物化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 A. 研究运动对机体组成的影响 B. 阐明激素作用机制 C. 研究物质的代谢 D. 营养的补充 4. 运动生物化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 人体 B. 植物体 C. 生物体 D. 微生物五.问答题 1.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2.试述运动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 绪论 一、名词解释 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及方法,研究人体运动时体内的化学变化即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的特点与规律,研究运动引起体内分子水平适应性变化及其机理的一门学科。 二、是非判断题 1、错 2、错 3、对 4、错 三、填空题 1、磷酸原系统、糖酵解系统、有氧代谢系统 2、《运动生物化学概论》 3、揭示运动人体变化的本质、评定和监控运动人体的机能、科学地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 四、单项选择题 1、A 2、C 3、A 4、A 五、问答题 1、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答:(1)揭示运动人体变化的本质 (2)评定和监控运动人体的机能 (3)科学地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2、试述运动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 答: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在40-50年代有较大发展,尤其是该时期前苏联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于1955年出版了第一本运动生物化学的专著《运动生物化学概论》,初步建立了运动生物化学的学科体系,到60年代,该学科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至今,运动生物化学已

老版本的运动生化习题

绪论 1、简述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容 第一章 判断题 1、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酶具有蛋白质的所有属性,所有的蛋白质都具有催化功能。(×) 2、通常将酶催化活性最大时的环境PH称为该酶的最适PH(√) 3、水是人体主要的组成成分,水和无机盐不能直接供能,与能源物质代无关。(×) 4、低氧、寒冷、低压环境下运动时,血清酶活性升高比正常环境小。(×) 5、生物体化学反应速度随温度的增高而加快,温度越高,催化反应的速度越快。(×) 6、酶促反应的反应物称为产物,生成物称为底物。(×) 7、高度专一性是指酶对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 8、酶可分为单纯酶、结合酶和酶的辅助因子3种。(×) 9、当身体的机能状态急剧改变时,如损伤、运动或疾病等,血清酶活性降低。(×) 10、训练引起的酶催化能力的适应性变化,可因停训而消退。(√) 11、生物体物质代与能量代即可同时存在,也可独立存在。(×) 12、凡是提高酶活性的物质为抑制剂,凡能降低酶活性或使酶活性丧失的物质为激活剂(×) 单选题 1、(A)是各种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供应者。 A ATP B 糖C脂肪D 蛋白质 2、(B)是生物氧化发生的主要部位。 A 质网B.线粒体C.基质D.叶绿体

3、下列哪个酶不属于糖酵解酶类(B) A.磷酸化酶 B.肌酸激酶 C.磷酸果糖基酶 D.乳酸脱氢酶 4、下列不属于生物氧化意义的是(D) A.能量逐渐释放,持续利用 B.合成人体的直接能源ATP C.产生热量,维持体温 D.加速新代 5、完全在细胞质中进行生物氧化过程的是(D) A.三羧酸循环 B.脂肪酸循环 C.丙酮酸氧化 D.糖酵解 6、人体化学组成中含量最多的是(C) A.糖B .脂肪C.水D.蛋白质 7、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A) A. 氨基酸 B.核酸 C.乳酸D .甘油 8、当身体机能状态急剧改变时,如损伤、运动或者疾病等,血清酶活性(A)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稳定 9、一个正常的成年人每日需要经尿液排出的代废物约为(A),至少要500ml的水作为溶剂,这一数值为最低值。 A.35g B.40g C30g D.45g 10、电解质的作用是(C) A.调节体温 B.间接提供能量 C.调节渗透压和维持酸碱平衡 D.直接提供能量 11、适宜运动可使蛋白质合成(A)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均有可能 12、对整个代过程的反应起控制作用的酶称为(A) A.限速酶 B.辅酶 C.同工酶 D.结合酶 多选题 1、人体的能源物质包括(ABC)

生物化学复习题及答案

生物化学复习 一、单选题: 1. 能出现在蛋白质分子中的下列氨基酸,哪一种没有遗传密码E.羟脯氢酸 2.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A.L-α-氨基酸 3. 蛋白质所形成的胶体颗粒,在下列哪种条件下不稳定C.溶液PH值等于PI 4. 下列关于对谷胱甘肽的叙述中,哪一个说法是错误的C.是一种酸性肽 5. 核酸对紫外线的吸收是由哪一结构所产生的C.嘌呤、嘧啶环上的共轭双键 6. 核酸分子中储存、传递遗传信息的关键部分是B.碱基序列 7. 镰刀型红细胞患者血红蛋白β-链第六位上B.缬氨酸取代谷氨酸 8. 酶加快化学反应速度的根本在于它E.能大大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9. 临床上常用辅助治疗婴儿惊厥和妊娠呕吐的维生素是C.维生素B6 10. 缺乏下列哪种维生素可造成神经组织中的丙酮酸和乳酸堆积D. 维生素B1 11. 关于蛋白质分子三级结构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B.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都具有生物学活性 12.下列哪种因素不能使蛋白质变性E.盐析 13. 蛋白质与氨基酸都具有A A.两性 B.双缩脲胍 C.胶体性 D.沉淀作用 E.所列都具有 14. 天然蛋白质中不存在的氨基酸是C A.甲硫氨酸 B.胱氨酸 C.羟脯氨酸 D.同型半胱氨酸 E.精氨酸 15. 镰刀型红细胞患者血红蛋白β-链第六位上B A.赖氨酸取代谷氨酸 B.缬氨酸取代谷氨酸 C.丙氨酸取代谷氨酸 D.蛋氨酸取代谷氨酸 E.苯丙氨酸取代谷氨酸 16. 关于竞争性抑制剂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D A.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的结构相似 B.抑制作用的强弱取决与抑制剂浓度与底物浓度的相对比例 C.抑制作用能用增加底物的办法消除 D.在底物浓度不变情况下,抑制剂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才能起到抑制作用 E.能与底物竞争同一酶的活性中心 17. 下列关于酶的活性中心的叙述正确的是A A.所有的酶都有活性中心 B.所有酶的活性中心都含有辅酶 C.酶的必须基团都位于活性中心之内 D.所有抑制剂都作用于酶的活性中心 E.所有酶的活性中心都含有金属离子 18. 下列关于酶的变构调节,错误的是C A.受变构调节的酶称为变构酶 B.变构酶多是关键酶(如限速酶),催化的反应常是不可逆反应 C.变构酶催化的反应,其反应动力学是符合米-曼氏方程的 D.变构调节是快速调节 E.变构调节不引起酶的构型变化

运动生物化学》试卷

《运动生物化学》试卷1 一、填空(20分) 1、ATP是生命活动的能源,ATP和CP统称 为。写出ATP的结构式。ATP再合成的途径有、 和。 2、无机盐是人体重要的组成成份,可分为常量元素和两类。 3、糖是和及其衍生物的总称。动物多糖又称主要贮存于和组织中。血糖是指。 4、糖异生是指,其过程主要在组织进行,糖异生主要的底物有、、和。 5、脂肪又称为,其通式是。酮体是的正常代谢中间产物,包括、和。酮体主要在组织中生成。 6、氨基酸脱氨基主要有和两种方式,支链氨基酸包括、和。 7、尿素是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之一。血尿素升高一般出现在运动后。训练周期中,血尿素开始上升,然后逐渐恢复正常,说明。 8、乳酸是的最终产物。运动时,是

生成乳酸的主要部位。乳酸的消除途径有、、 、。 二、名词解释(10分) 1、同工酶: 2、氧化磷酸化: 3、血浆脂蛋白: 4、葡萄糖-丙氨酸循环(图示): 5、运动性蛋白尿: 三、选择题(单选或多选)(10分) 1、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5主要存在于。 A、心肌B、肝脏C、肾脏D、骨骼肌 2、糖酵解的关键限速酶是。 A、CKB、LDHC、PFKD、HK 3、运动训练对磷酸原系统的影响有。 A、明显提高ATP酶活性B、明显提高ATP储量 C、提高CK活性D、提高ATP转换速率。 4、导致外周疲劳的代谢因素有。 A、γ-氨基丁酸浓度升高B、能源物质消耗 C、代谢产物堆积D、5-羟色胺增多 5、酶催化反应的特点是。 A、高效性B、高度专一性 C、不稳定性D、可调控性 四、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0分) 1、肌糖元可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入血供其他组织利用。() 2、辅酶I(NAD+)分子中含维生素PP,其功能是传递氢原子。

运动生物化学题库

一、填空 1、酶催化反应的特点是高效性、高度专一性、不稳定性和可调控性。 2、维生素是指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和代谢所必需的一类小分子有机物。可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大类。大多数维生素B族通过参与能量物质代谢中辅酶而发挥其生物学功能。维生素E的主要作用是抗氧化防止肌肉萎缩等。 3、氮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结构单位。氨基酸的通式(书P100)。体内肝脏和骨骼肌组织是主要的游离氨基酸库。体内氨基酸的脱氨基方式主要有联合脱氨基和嘌呤核苷酸循环两种,脱下的氨大部分在肝脏合成尿素。支链氨基酸包括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运动后,测定血尿素可以反映运动负荷的大小。 4、血脂是指血浆中的脂类物质。血浆脂蛋白是血脂的运输形式,血浆脂蛋白可分为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四类。 5、乳酸是糖酵解的最终产物。运动时,骨骼肌是产生乳酸的主要场所。运动后,乳酸消除的基本途径为在骨骼肌、心肌等组织内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在肝和骨骼肌内重新合成葡萄糖和糖原、在肝内合成脂肪和丙氨酸等和随汗、尿排出体外(即氧化、异生为糖、转变为脂肪或氨基酸、随汗尿排出)。 6、CP的功能主要有高能磷酸基团的储存库和组织肌酸和磷酸肌酸能量穿梭系统。磷酸原是指ATP-CP。磷酸原恢复的半时反应为20~30秒,基本恢复需60~90秒时间;训练中可根据磷酸原恢复规律安排间歇时间。 7、女子肌肉中的磷酸原总量少于男子,且磷酸肌酸激酶活性显著低于男子。因此,女子磷酸原系统的供能能力较差。 8、肌酐是磷酸肌酸的代谢产物。测定尿肌酐含量可以反映肌肉磷酸肌酸储量和运动员力量素质。尿肌酐系数是全日尿肌酐量(mg)/体重(kg)。 9、体育锻炼抗衰老作用的主要生化表现为增强肌肉蛋白质及糖原的储备量、加强血液循环及代谢功能、改善血液成分、促进物质代谢等。 10、脂肪又称为甘油三酯,酮体是脂肪酸的正常代谢中间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酮体主要在肝组织中生成。 11、睾酮的主要功能有促进副性器官的发育、促进核酸与蛋白质合成和促进肌纤维与骨骼生长。测定血清睾酮/皮质醇的比值可了解运动员机能情况。运动员此比值下降,说明可能分解代谢大于合成,机能可能处在疲劳状态。 12、速度训练引起机体的适应性变化有磷酸原供能能力增强、糖原酵解酶活性增强、快肌纤维选择性肥大和改善肌肉缓冲酸能力。 13、影响运动时肌糖原利用的因素有运动强度与时间、训练水平、肌纤维类型、饮食、环境温度、低氧分压。 14、少年儿童无氧代谢能力较成人低;女子有氧代谢能力高于男子;非运动员控体重的基本原则是摄入与消耗平衡。 15、A 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ATP和CP统称为磷酸原。ATP再合成的途径有高能磷酸化合物快速合成A TP、糖酵解再合成ATP和有氧代谢再合成A TP。 16、无机盐是人体重要组成成份,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类。 17、糖是多羟基的醛类和酮类及其衍生物的总称。动物多糖又称糖原,主要贮存于肝和肌肉组织中。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 18、糖异生是指非糖物质转变为糖,其过程主要是在肝脏组织进行,糖异生主要的底物有乳酸、甘油、丙酮酸和丙氨酸(生糖氨基酸)。 19、尿素是氨基酸(蛋白质)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之一。血尿素升高一般出现在运动后。训练周期中,血尿素开始上升,然后逐渐恢复正常,说明运动量大,但机能适合。 二、名词解释 1、酮体:肝脏中脂肪酸氧化不完全的中间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 2、呼吸链: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系列递氢、递电子体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一个连续反应的生物氧化体系结构,称呼吸链。 3、同工酶:催化统一化学反应,但催化特性、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质均有所不同的一类酶。 4、脂肪动员:脂肪细胞内储存的脂肪经脂肪酶催化水解释放吃脂肪酸,并进入血液循环供给全身各组织摄取利用的过程。 5、细胞水平的调节:通过细胞内某些物质浓度的变化,使某些酶的活性或数量改变,从而调节代谢过程的速度。 6、乳酸阈: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运动负荷的递增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出现急剧增加的那一点(乳酸拐点)称为乳酸阈。反映了机体内代谢方式由有氧代谢为主过度到无氧代谢为主的临界点。 第 1 页共4 页

运动生物化学考题(B卷)

运动生物化学考题(B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同工酶 2.底物水平磷酸化(胞液) 3.三羧酸循环 4.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5.超量恢复 6.运动性蛋白尿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开始于本世纪的年代;在年代有较大的发展,尤其是该时期前苏联的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于1955年出版了第一本运动生物化学专著;初步建立了运动生物化学的学科体系。 2.酶催化反应的特点为:酶作用的、、及以及。 3.脂解过程中释放的甘油,只在、等少数组织内氧化利用,而骨骼肌中的甘油释入到肝脏进行作用生成葡萄糖。 4.镰刀状贫血病是血红蛋白β链N端第6个氨基酸由改为。 联合脱氨基作用的类型共分为两种:作用与。

5.男性血红蛋白正常值为g/L;男性血睾酮的正常值为nmol/L;在安静、空腹状态时,人的血浆FFA浓度为mmol/L。 2分,论述2分,共16分) 1. 糖与氨基酸代谢的相互联系主要通过氨基酸脱氨基和糖代谢的中间产物的氨基化来进行。 2.运动后血乳酸在8 mmol/L左右时,强度中等。 3.影响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中,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表现为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 4.蛋白质可以转变为脂肪酸,脂类可转变为氨基酸。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简述糖酵解与糖的有氧氧化的区别。 2.丙酮酸生成乳酸此反应的化学本质是什么?氢来源于何物? 3. 血糖的生物学功能是什么? 4.酮体生成在运动中的意义。

5.运动引起血尿素浓度升高的机理。 6.运动时葡萄糖-丙氨酸循环的意义是什么。 五.谈谈你在学习该课程过程中的体会(10分)

运动生物化学题库和复习资料

运动生物化学题库和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分支学科,是体育科学中的应用基础性学科,直接为体育事业服务,它是从分子水平研究运动人体的变化规律。 2、糖原:由许多缩合成的支链多糖,是重要的能量储存物质。 3、酶:是生物细胞(或称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物质。 4、磷酸原供能系统:由ATP和磷酸肌酸分解反应组成的供能系统。 5、糖酵解供能系统:由糖在无氧条件下的分解代谢组成的供能系统。 6、有氧代谢供能系统: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细胞燃料在氧充足的条件下,彻底氧化分解组成的供能系统。 7、底物水平磷酸化:是指在物质分解代谢过程中,代谢物脱氢后,能量在分子内部重新分布,形成高能磷酸化合物,然后将高能磷酸基团转移到ADP形成ATP的过程。 8、氧化磷酸化:是在生物氧化过程中,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氧化生成水时,所释放出的能量用于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 9、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细胞燃料在氧充足的条件下,彻底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共同有氧代谢途径。 10、脂肪酸的β-氧化:在氧供应充足的条件下,脂肪酸可分解为乙酰CoA,彻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大量能量。 11、限速酶:在代谢过程中的一系列反应中,如果其中一个反应进行的很慢,便成为整个过程的限速步骤,催化此限速步骤的酶。

12、生物氧化:有机物质在生物体细胞内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13、呼吸链:由一系电子载体构成的,从NADH或FADH2向氧传递电子的系统。 14、三磷酸腺苷:是一种核苷酸,作为细胞内能量传递的“分子通货”,储存和传递化学能。ATP在核酸合成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15、磷酸原:ATP和磷酸肌酸合称磷酸原。 16、糖酵解:糖原和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分解生成乳酸,并合成ATP的过程。 17、乳酸循环:肌肉收缩通过糖酵解生成乳酸。肌肉内糖异生活性低,所以乳酸通过细胞膜弥散进入血液后,再入肝,在肝脏内异生为葡萄糖。葡萄糖释入血液后又被肌肉摄取,所构成的循环。 18、脂肪动员:储存在皮下或腹腔的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在脂肪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 19、酮体:脂肪酸在肝内分解氧化时的特有的中间代谢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和丙酮。 20、葡萄糖—丙氨酸循环:骨骼肌内葡萄糖、肌糖原分解生成的丙酮酸与氨基酸之间,经转氨基作用生成丙氨酸,以及丙氨酸在肝内异生为葡萄糖,并回到肌肉中的代谢过程。 四、辨析题: 1、散手比赛后,运动员的血乳酸基本不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