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与计量

量与计量
量与计量

量与计量

小学阶段共安排认识六个计量单位,分别是: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货币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容积)单位。

在量与计量这个版块的学习中,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4、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5、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6、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立方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

7、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其中,时间单位的认识教材分四步进行:

第一次是在一年级上册,安排的是《认识钟表》。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一年级下册再次安排《认识时间》。本单元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本单元主要教学认识几时几分。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次是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第二层次是在5分5分数的基础上,再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与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这样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其中,接近整时钟面的读、写是一个教学难点。

三年级上册安排了《时、分、秒的认识》,主要教学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至此,时间单位时、分、秒已全部教学完毕,学生头脑中已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三年级下册安排认识《年、月、日》。由于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低年级的小学生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最为接近的时间单位,如时、分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才能逐步理解离他们生活较远的较大的时间单位,如年、月等。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本单元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

长度单位单元安排

二年级上册开始出现长度单位,首先出现的是《米和厘米》。通过第一学期“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两个最常见的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在教学中,要注意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三年级上册安排认识三个不常见的、跟厘米和米相比,学生理解上有一定困难的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教材先从测量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时引入毫米,发现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与1毫米厚度的实物作比照,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在测量课桌的长度时引入分米,发现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千米,明确千米与米的关系,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教学时可以通过实际测量、走一走等活动感受1千米的长度,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质量单位单元安排

二年级下册第一次安排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使学生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三年级上册安排认识一个新的质量单位:吨。在认识质量单位吨的同时,明确吨与千克的关系。通过讨论1吨有多重,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货币单位单元安排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它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一年级下册安排认识《元、角、分》,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中,元是基本单位。在货币流通、商品买卖中使用的人民币基本上是以元为单位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因此,本单元教材的安排始终是以“元”为主线,让学生在认识元的基础上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十进位关系,认识面值不同的人民币的币值。

面积单位单元安排

在三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三年级下学期安排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同样要让学生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其中,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概念是本单元的重点。同时,由于面积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起始概念,它也会成为学生学习上的一个难点。

体积(容积)单位单元安排

五年级下册安排认识体积(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感受1 m 3、1 dm 3、1 cm 3以及1 L、1 ml的实际意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