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1讲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练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2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1讲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练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2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1讲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练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2

第1讲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

的服务功能

一、选择题

某城市岛国大力建设公共住房(即由政府控制的低成本住房),解决了80%以上国民的居住问题。下图示意2008年该国公共住房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1~2题。

1.该国公共住房( )。

A.呈现出明显的等级分布

B.相对集中分布在城市中部

C.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外呈环状分布

D.沿快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线分布

2.该国公共住房布局主要考虑城市的( )。

A.功能分区、基础设施B.人口分布、产业结构

C.土地价格、休闲娱乐D.环境质量、历史文化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中心城区位于中南部,公共住房并不是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呈环状分布,也未体现出明显的等级分布。公共住房都由巴士线、快速交通线连接,故选D项。第2题,该国公共住房主要沿快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线分布,更加便捷地联系各个工业区,更加方便了居民工作,所以该国公共住房的布局主要考虑城市的功能分区与基础设施。

答案 1.D 2.A

下图为位于平原地区的某城市等地价线分布概况图(地价等值线数值a、b、c、d依次递减)。读图回答3~4题。

3.根据图中信息可推知( ) A.图中等值线弯曲与交通通达度有关

B.a→d分布有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C.市区边界应在d线附近

D.城市主干道为环行道路网

4.该城市计划新建一座大型火电厂,在图中①②③④处选择厂址,则最佳位置可能是

( ) A.①处B.②处

C.③处D.④处

解析第3题,城市地价一般自市中心向四周递减,但在一些交通便利的地区,地价会偏高,从而导致这些交通便利的地区地价等值线向外凸出。第4题,大型火电厂有严重的大气污染,应布局在远离城区的盛行风的下风向,结合风频玫瑰图可知,该地吹偏北风的几率较小,故应将大型火电厂布局在北方,并要位于热岛环流边界线以外,③处为最佳位置。

答案 3.A 4.C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曲线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

( )。

A.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

B.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

C.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

D.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

6.2005年与1990年相比,距市中心12千米处( )。

A.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减小

B.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C.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工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D.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解析第5题,三类用地中,商业用地面积比例最小,付租能力最高,在城市中心区面积比例增加;工业用地因用地规模较大,付租能力较低,主要布局在城市外围,居民区为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面积大,且分布于城市中心附近。第6题,从图中可看出,2005年与1990年相比,距市中心12千米处,工业用地、居住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答案 5.C 6.B

读我国某城市等地租线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9题。

7.沿图中四条线,交通通达度最好的是( )。

A.OA B.OB C.OC D.OD

8.O处最可能是( )。

A.工业区B.商业区C.住宅区D.文化区

9.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地理事物,分布比较合理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解析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沿OA线等地租线向外凸出最明显,表明OA线附近地租比两侧高,由此可以判断沿OA线的交通最便利。第8题,O处位于市中心,地租最高,商业对交通和人流量的要求最高,在该区域其付能力也最高,因而可以判断O处最可能是商业区。第9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可以判断河流的流向是自东北向西南,甲为印刷,污染水源,不应在河流上游;乙为自来水厂,应位于河流上游;丙为铁路,一般不能经过市中心,以免加重市中心的交通拥堵问题。

答案7.A 8.B 9.D

世界第三大零售商特易购首家门店设在厦门火车站罗宾森广场,之后又在位于远离商业中心的城郊地带、出入厦门岛主干道上的BRT站点旁选址开设第二家店铺。据此完成10~11题。

10.特易购首选罗宾森广场开设店铺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公共交通便利B.人口密度大

C.劳动力充足D.居民购买能力强

11.第二家店铺选址的有利条件主要有( )

①地价便宜②人流量大③接近货源地④交通通达性好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第10题,罗宾森广场的公共交通便利,人流量大,有利于商业贸易的进行。第11题,第二家店铺位于城郊地带,这里地价相对较便宜;该处有出入厦门岛的主干道,交通通达性好。

答案10.A 11.C

下图为某城市甲、乙两类商店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14题。

12.该城市规划新建一个与甲类商店等级相当的商店,下列各地最适宜布局的是

( )。

A.A地B.B地C.C地D.D地

13.在甲、乙两类商店构成的商业网点等级体系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类商店规模小,数目少

B.甲类商店服务范围大,彼此相距较近

C.乙类商店的等级低,数目多

D.乙类商店服务范围小,服务的人口多

14.下列选项中,同样能运用上述商业中心等级理论的是( )。

A.不同规模的城市规划B.不同地区的农作物分布

C.不同地区的人口政策D.甘蔗制糖厂的最佳选址

解析第12题,甲类商店数目较少,等级较高,服务范围较大。A地附近商店数目少,服务范围大,适合布局。第13题,乙类商店等级低,数目多,服务范围小。第14题,商业中心的布局、不同规模的城市规划都适用商业中心等级理论。

答案12.A 13.C 14.A

15.下图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部分城市分布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①两个相邻城镇的服务范围是不可能有重叠的②城镇的级别越高,城镇之间的距离就

越大,城镇的数量就越少③城镇级别高低取决于其人口的多少和专项职能的性质④城镇的级别越高,城镇的服务范围就越大,服务的项目就越多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解析城镇的级别越高,城镇之间的距离就越大,城镇的数量就越少,城镇的服务范围就越大,服务的项目就越多。

答案 D

二、综合题

16.某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为多核心结构。下图是该城市的建筑与道路分布示意图。读图回

答下列问题。

(1)A、B中属于中心商务区的是__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与B服务范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D、E中属于低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其在城市中的一般分布规律是________。

(3)汽车销售店布局在G处的理由是________,高新技术产业园布局在F处的主要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

(4)说明影响该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各种功能分区的分布规律和原因及读图能力。第(1)题,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位于市中心交通最便利的地方。中心商务区的服务范围大,包括整个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第(2)题,低级住宅区往往分布在内城、工业区附近,常与工业区相联;高级住宅区多位于城市的外缘,常与文化区、服务区相联系。第

(3)题,汽车销售店因占地面积广,常位于城市外缘,且交通便利的地方,高新技术产业

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关系密切,而且环境优美。第(4)题,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有历史、经济、社会(收入、知名度、种族)、行政等因素。

答案(1)A A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A服务范围覆盖(包含)B服务范围

(2)C 分布在内城(靠近商业区);靠近工业区

(3)占地广,需位于城市外缘靠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环境条件好

(4)经济原因(或地租水平);收入水平差异;历史原因。

17.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材料一中原城市群是以郑州为中心,洛阳为副中心,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等地区性城市为节点构成的紧密联系圈,是我国中部崛起的重要经济增长极。下图为中原城市群示意图。

材料二下图为郑州市城市规划空间布局结构图。

(1)郑州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通过该市的铁路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

(2)中原城市群中处于最高等级的城市是________,该城市群不同等级城市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郑州市在中原城市群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

(4)分析郑州城市规划中功能区的分布规律,并对这种分布做出评价。

解析第(1)题,A、B分别为东西、南北向的交通干线陇海线、京广线。第(2)题,结合图例,根据不同城市的规模和位置总结规律。第(3)题,郑州市是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其发展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第(4)题,根据图示可以看出,主要沿陇海线和京广线分布,发挥铁路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市之间的发展和合作。

答案(1)陇海铁路京广铁路

(2)郑州高等级城市数量少,分布稀疏;低等级城市数量多,分布密集

(3)郑州市在区域中居于核心地位,对区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郑州市是区域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经济增长中心;郑州的发展能带动区域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

(4)主要沿陇海线与京广线两条铁路分布。沿铁路干线分布,交通便利,有利于各功能区

的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郑州与中原城市群中其他城市的交流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精编版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XXXX中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武”汇报课 教学设计 课题:XXXXX 执教人:XX 班级:XXX 时间:XX年X月X日 一、教材分析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问结构本节教材分三部分:城市形态、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其中,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是重点,而要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必须了解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的基本知识。考虑到本章讨论的是城市与城市化的问题,因此,作为基础知识,也为了温故知新,本节教材把与自然地理关系较为密切的“城市形态”放在本节的第一部分。三部分内容相互联系,使学生对城市的有关理论知识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各功能区的形成以及区位特征。 3.了解城市中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方式; 4.掌握城市主要的功能区,理解各种功能区的特点和位置要求,并联系实际 生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运用地图,分析其空间形态与地形、水系和交通 线等因素的关系,理解其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原因。 2.能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运用地图,分析其功能分区的结构及各个功能分 区的分布和土地利用方式的特点。 3.培养学生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和把获得的有用信息、结论加以表达的能 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加深对城市的了解,体会社会进步、城市快速发展所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与 坏处; 2.意识到城市合理建设与规划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点 1.城市形态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城市中最主要的三大类功能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四、教学难点 城市三大类功能区的形成、特点和位置要求。 五、学情分析 所授课的班级为高三学生,首先,这部分内容在高一阶段已经学习过,学习难度较初学者而已容易,现在已形成地理学习的思维;其次,本节课的主题为城市,同学们对于城市的了解较多,体会较深,对本课的内容比较容易理解。

高考一轮复习同步练习范文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第七章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 功能 一、选择题 (2009·宁夏模拟)读下图,回答1~3题。 1.该城市从地域形态上看属于 ( ) A.组团式 B.集中式 C.条带状 D.放射状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该城市被交通线和河流阻隔成片状分布并且每片都有一个较完整的功能区系统,因此应为组团式。 答案:A 2.根据图2信息可知,甲城市的火力发电站适合选择在①~④中的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从SO2浓度的等值线延伸方向看,该地的盛行风向应为东风,故火力发电厂宜布局在城郊西部④点,对城区污染较小些。 答案:D 3.适合K点布局的企业是 ( ) A.火电厂 B.印染厂 C.污水处理厂 D.自来水厂 解析:K点位于河流上游,水质较好,结合选项分析可建自来水厂。 答案:D (2009·重庆高考)下图是某城镇用地布局规划方案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该方案突出优点是规划中的 ( ) A.居住区紧靠旧城、临近铁路 B.居住区环境好、建筑工程量小 C.工业区靠近水源、铁路交通方便 D.工业区地势平坦、位于主导风下风向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规划工业区地形平坦且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有防护带与居住区隔开,对居住区污染小,故选项D正确。居住区临近铁路,噪声污染较大。居住区位于丘陵地区,建筑工程量较大。 答案:D 5.适合布局在防护带的是 ( ) A.停车场、日用品仓库 B.幼儿园、日用品仓库 C.幼儿园、医院 D.医院、停车场 解析:防护带适合布局停车场、日用品仓库、消防车库等少数人使用的、非长期停留的建筑。答案:A

(2008·江苏高考)下图为“我国1990~2007年某城市各区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6.④区土地利用类型应为 ( ) A.商业用地 B.工业用地 C.政府机关用地 D.居住用地 解析:读图可知,④地位于河流的下游环城公路附近,且人口密度呈增长状态,综合判断该区为工业区,所以土地利用方式为工业用地。 答案:B 7.下列关于该城市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城市总人口明显减少 B.③区商业服务等级最高、种类最多 滨河带适宜建开放式公园 D.高新技术产业区应建在①区 解析:读图可知,该城市不同区域的人口密度在变化,但总体来说城市人口总数在不断增长;图中③商业区不是城市中心商务区,所以它的商业服务等级不是最高的,服务种类也不是最多的; ①位于中心商务区,人口密集,不适宜建高新技术产业区;K滨河带位于城市的中心区,可以修建开放式公园。 答案:C 右图为某城区地 价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8~9题。 8.城市中最繁华的商业街是 ( ) -①及L3-① -①及L4-① -①及L2-① -①及L4-① 9.下面反映该城市地价剖面的曲线,正确的是( ) 解析:城市地价主要受交通的通达性与距离市中心远近的影响。图中①为城市中心,最繁华的商业街应是地价最高的街区。根据图上信息,离市中心(①)等距离的四条街中,L1-①和L3-①等地价线弯曲大,说明沿线的商业活动多。L1-①及L3-①的地价高,地价随离市中心距离变长下降的速度慢,等地价线沿街道向外凸出更加明显。 答案: 廉租房是指政府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廉租房并非高档住宅,一般为一梯四户。读下图完成10~11题。 10.综合地价高低、交通便乘等因素,东莞市廉租房的位置,首先选建在左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1.影响廉租房主轴线与经线斜交成一定角度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采光 B.民俗 C.通风 D.交通

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分析城市的土地利用和城市的功能分区两个方面。所谓会“分析”,是指会在城市地图上,说出城市具有什么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并归纳出这种分布的特点。 2.会解释某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2. 能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运用地图,分析其空间形态与地形、水系和交通线等因素的关系,理解其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地理学中的文化是指与自然相对应的广义的人类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心理文化和制度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地理文化。 2.通过认识城市热爱自己生活的城市。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1.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说出该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 2.能说出地租与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远近的关系,并根据各类土地利用方式在城市不同位置的付租能力说明城市功能分区形成原因。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投影几幅功能区不同的城市(如:北京、上海等),让同学初步认识到不同城市功能区分布的不同,说说在一座城市中,一般有哪几种功能区?导致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板书)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教师讲解)城市不仅有各种形态,而且城市的各项活动都需要占用一定土地,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不同地块的交通便捷程度和地价等也各不相同,所以城市内部可能因为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请同学们看书后回答,有哪些功能区? (投影展示)各个功能区,加深感性认识 (学生答)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教师总结)回答的很好。请看图2.2 ,图中的功能区分别以哪种功能为主下面我们来具体的看一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区?比如说为什么会形成住宅区?有哪位同学能说说看? 1、住宅区为城市居民提供休养生息的场所,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就是住宅用地.一般住宅区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 (阅读图2.2)请同学讲解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的差别 (教师提问)我们把城市功能区分了好几种,刚才讲的住宅区,是不是土地都是被居住地占据呢?是不是就没有其他的功能了呢? (学生回答)不是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教学设计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 襄州一中赵璇【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着重分析城市形态及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变化,对于学生而言,以此为切入点,深入了解所处城市的发展现状,为后面城市化及其问题的分析奠定基础。学生对于城市功能分区以及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具备基本的感性认识,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随着课堂活动的开展,整理所见所闻,深刻认识所处的城市,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是比较有利的。【学情分析】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学习了不少关于城市的知识,日常接触的媒体中或日常生活或旅游等活动过程中,学生也积累了一定的城市感性认识。高中阶段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大量的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对城市进行理性的思考,进而理解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式,理解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与城市功能区的关系。 2.掌握城市主要功能区的概念、特点,理解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的区位要求。 3.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的特征。 4.理解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因素。 过程与方法: 1.学会通过地图和材料来获取和评价地理信息。 2.通过比较法和图文分析法,了解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的形成及其特点、分布。 3.学会通过地图和材料来获取和评价地理信息。 4.掌握能够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帮助初步树立正确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城市的三个重要功能区的特征和区位; 2.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经济因素 难点: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因素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分析法与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播放《美丽襄阳》宣传片。上课前看到的宣传片是我们美丽的家乡襄阳。被誉为“……”作为历史名城,在两千多年的岁月积淀中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具特色的人文生活。襄阳城和其他城市一样,有着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的交通道路。那么今天这节课就和我们生活的地方有关,让我们去到城市看一看。 (板书)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大家在外出时,应该都做过16路公交车,那么在从襄阳东站去往人民广场的路上,我们在16路沿线两侧的都可以看到哪些重要的单位或者小区? (学生举例)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课标要求】 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的特征。 2.理解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因素。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通过地图和材料来获取和评价地理信息。 2.掌握能够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到问题的能力。 2.帮助初步树立正确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及影响各功能区布局的因素。 【教学难点】 经济和环境因素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法与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城市各功能区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的组合形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也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和演变之中的。 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一)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阅读教材21、22页“阅读”部分内容,观察比较三种地域结构模式的形态有何不同、有什么共同点 【归纳小结】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1.概念: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称为城市地域结构。 模式城市内部结构模式的形成城市的内部结构形态特征示意图 同心圆模式城市各功能区经过不断侵入和迁移;呈同心圆状自 核心向外扩展,一般由5个同心圆组成 城市形态集中紧凑,城市的功能区围绕市 中心呈同心圆状分布 (图a) 扇形模式在小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影响下,城市各功能区出现 沿着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的趋势 城市各功能区呈扇状向外扩展(图b) 多核心模式随着城市不断向外扩展,范围越来越大,原有市中 心区由于地价高、交通和居住拥挤等原因,使得远 离中心的郊区也出现了新的核心,城市围绕不同的 点,发展形成多核心模式结构 城市并非依托单一核心发展,而是围绕着 几个核心形成中心商务区、商业区、住宅 区、工业区、相对独立的卫星城等多种功 能区,并由它们共同组成城市地域 (图c)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优质学案: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 能 学习目标定位知识体系预览 1.识记:城市主要功能区及其特点,不 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2.理解: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 3.应用:在区域示意图上,合理布局 城市功能区,区别不同城市等级和体 系。 考点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主题1 功能区的形成与特征分析 [核心知识再现] 1.城市土地利用 (1)城市土地利用的概况 (2)城市土地利用的集聚效应 2.城市功能分区

(1)形成:因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相同,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集聚。 (2)城市主要功能区的特征及区位。 功能区形态特征区位选择及原因 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 点状或条状分 布 商业区活动繁忙,昼 夜人口数量变化大, 建筑物高大稠密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 路口 原因:①人口稠密、市场广阔; ②交通便捷、便于商品流通 工业区集聚成片不断向市区外缘移 动,并趋向于沿主要 交通干线分布 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原因:①减轻对市区的污染; ②交通便利,降低成本 住宅区占地面积大,工 业化后出现分 化 建筑质量上中高级与 低级住宅区分化;位 置上中高级与低级住 宅区背向发展 中高级 住宅区 城市外缘,与高坡、 文化区相连 原因:①环境优美; ②文化氛围浓,人口 素质高 低级住 宅区 内城、工业区附近, 与低地、工业区相连 原因:①便于工人上 下班;②收入低,文 化教育程度低 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用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商业用地不等同于商业区,商业用地是指商业活动占用的土地,而商业区中除了商业活动外,还有其他活动,即用地类型除了商业用地外,还有住宅用地、交通用地等。 上海外滩的繁华景象令人赞叹,这主要得益于它作为什么功能区而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各功能区的形成及区位特征 3.培养学生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和把获得的有用信息、结论加以表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自主探究法 2.读图分析、讨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增强学生对城市发展的参与意识 二、教学重点 城市的地域形态;城市地域结构特点;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城市地域形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自制图表等 五、课时安排:1课时 预学案: 1、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有哪些? 2、城市功能区是怎么形成的? 3、城市中常见的功能区又哪些?它们在城市中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4、什么是城市地域结构? 5、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它是通过什么来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 影响这个因素的因素又有哪些? 6、功能区特点:(1)之间无___________________; (2)内部兼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住宅区 (1)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占据城市空间的_____________。 (2)出现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分化。 8、商业区 (1)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BD 多分布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市中心。 9、工业区 工业布局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其他功能区 如:,多分布在大城。 教学案: 新课导入: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世界近50%的人口居住、生活在城市。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城市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新的城市在不断涌现,这就是城市化。在第二章中我们一起来探讨城市以及城市化。 板书:第一节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 一、城市形态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8页图2.1,注意观察比较三幅图中城市的形态,想想城市外部形态之所以不同和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看图)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学案

第二章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学习目标】 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 考点突破: 考点一:城市各功能区的分布特点 1.读某城镇略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在图中①②③处规划布局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的一般特点,① ②③处应分别规划哪一功能区?并说明理由。 (2)近年来,房地产商逐渐向城市东北的乙地周围发展,简要说明理由。 2.(2015四川卷)下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读图回答(1)~(2)题。 (1)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 )

A.行政区 B.商务区 C.住宅区 D.工业区 (2)根据城市地域结构特点推断,该城市位于( ) A.丘陵地区 B.平原地区 C.山地地区 D.沟谷地区 考点二:影响城市功能区形成的因素 3.(2011·江苏卷)下图为某城市地价等级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与上图中M—N一线地价等级变化相符的是( ) (2)图中P区域地价低于周边地区是因为( ) A.土地形状不规整B.交通不方便 C.远离市中心D.受铁路影响 4.(2016天津文综6.7)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两题。 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右图显示了某市中心城区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变化趋势,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变化程度存在差异。 (1)符合图中该城区实际情况的表述是() A. 北部地区的地租梯度,总体大于南部地区 B. 地租相同的区位,西南方向距离市中心最近 C. 西北方向地租等值线稀疏,表示该方向交通设施较好 D. 东南方向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该方向空气质量较好 (2)该市规划子在甲地建设产业园区,最适宜的是() A. 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B. 钢铁工业产业园区 C. 航空航天产业园区 D. 汽车工业产业园区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人版教

第二章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人教版) 【课标要求】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课标解读】 本条“标准”有三个要求,这三个要求在能力要求上具有明显的层次性。①要会分析城 市的空间形态和城市的功能分区(土地利用)两个方面。所谓会“分析”,是指会在城市地 图上,说出城市具有什么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并归纳出这种分布的特点;②会解释这 种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③会使用实例进行分析说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各功能区的形成及其区位特征。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结合实例理解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城市各功能区的区位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 .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城市功能分区 【教学难点】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教具准备】地理地图册课本插图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图1:香港城市图 每一座城市都有一个外部轮廓,都有一定的形态。城市为什么是这城市内部又是什么样的呢? P18第一段内容及图1“香港城市图” 图2:几种常见的城市形态 观察比较图2中三幅图的城市形态,描述其外部形态特征,并分析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及其优、缺点,完成下表:

图3:北京市的不同功能区举例 4“香港城市土地利用简图”(即教材P21 中所示的香港的主要功能区有哪几种。 (香港主要功能区有:商业中心区、住宅区、工业区、混合功能区) 图4“香港城市土地利用简图” 两幅图可以归纳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是城市中常见的补充说明:城市各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

(完整版)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练习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完成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一般来说,外部形态比较平整的城市分布在 A.丘陵地区B.平原地区C.山区地区D.湿润的气候区2.城市中经济活动最为繁忙的地方是 A.金融贸易区B.中心商务区C.工业区D.出口加工区3.以下城市形态类型属于条带状的是 A.兰州B.合肥C.重庆D.华盛顿 4.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A.商业区功能用地B.住宅区功能用地 C.工业区功能用地D.文化区功能用地 5.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 A.种族和宗教B.知名度C.收入高低D.经济因素6.各类城市所共有的功能区是 A.商业区、工业区、教育区B.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C.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区D.工业区、教育区、行政区 7.造成欧美等许多特大城市中出现“唐人街”的主要原因是 A.历史与文化因素的影响B.地理因素的影响 C.民族与宗教因素的影响D.经济因素的影响 8.下列对城市功能区的理解,正确的是 A.城市功能区有一定的空间 B.同一功能区只有和种功能 C.商业区与住宅区是有鲜明界线 D.根据主要职能的差异,可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 9.下面是某城市功能分区的四种方案,最合理的是

10.下列有关多核心模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中心商务区居于城市的几何中心 B.批发、轻工业区分布在市中心附近 C.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也有核心点 D.中级和高级住宅区向低级住宅区的另一侧发展 11.同心圆、扇形、多核心三种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的共同点有 ①都是以中心商务区作为模式的中心;②都能适用于所有的城市;③高级住宅区趋向于分布在距城中心较远的城市边缘;④低级住宅区都集聚在市中心附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2.下列关于城市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低级住宅区往往与工业区相联系的,高级住宅区则与文化区相联系 B.在位置上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是相邻发展的 C.形成分化在工业革命以前已经出现 D.高级住宅区往往与低地相联系的,低级住宅区则与高坡相联系 13.城市商业区分布的特点是 A.大多呈集团式分布于某一街区 B.大多呈点状或条带状分布于城市街道两侧 C.大多位于城市边缘区 D.大多呈不固定分布 14.在城市地域结构多核心模式中,中心商务区多位于 A.旧城商务中心B.新城商务中心 C.城市几何中心D.城市交通的焦点 15.下列地区中,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的是

(完整版)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练习题有答案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巩固教材-稳扎稳打】 1.一般来说,外部形态比较破碎的城市分布在() A.平原地区 B.山区或丘陵地区 C.内陆地区 D.湿润的气候区 2.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A.商业区功能用地 B.住宅区功能用地 C.工业区功能用地 D.文化区功能用地 3.以下城市形态类型属于团块状的是() A.兰州 B.西安 C.华盛顿 D.重庆 4.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因素 B.收入高低 C.知名度 D.种族和宗教 5.影响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①不同的功能活动②城市环境的优劣③距离市中心远近④交通便捷程度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6.从地域分布上看,中心商务区一般位于() A.城市居民区的边缘地带 B.城市的边缘地带 C.通达度最高的地区 D.工业区的中心部位 【重难突破—重拳出击】 1.有关城市地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的城市具有相同的城市地域结构特点 B.城市地域结构特点的形成与城市性质、城市发展历史有关,与自然环境无关 C.大城市的中心都是商业区或中心商务区

D.因为受历史因素和城市性质的影响,现代北京市中心不是商务区而是重要行政区 2.下列关于城市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低级住宅区往往与工业区相联系的,高级住宅区则与文化区相联系 B.在位置上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是相邻发展的 C.形成分化在工业革命以前已经出现 D.高级住宅区往往与低地相联系的,低级住宅区则与高坡相联系 3.关于城市功能区的正确叙述是() A.功能区的形成是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聚集 B.同类经济活动会造成同类功能的企业相互分离 C.城市不论大小,城市中都有文化区、行政区 D.每种功能区以一种功能为主,无其他功能 4.主要呈点状或条状分布于城市街道两侧的城市功能区是() A.商业区 B.住宅区 C.行政区 D.工业区 5.若仅考虑付租能力这一因素,城市各功能区由市中心到郊区依次为() A.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B.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D.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6.造成欧美等许多特大城市中出现“唐人街”的主要原因是() A.历史与文化因素的影响 B.经济因素的影响 C.民族与宗教因素的影响 D.地理因素的影响 7.下面是某城市功能分区的四种方案(图2-1),最合理的是() 图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doc

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城市地域形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熟悉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类型,结合实例分析各功能区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它们的区位特征。 3、分析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行政因素等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一般规律。 教学重点: 城市的地域形态;城市地域结构特点;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城市地域形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教学挂图、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图示法、讲述法、列表对比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目前,世界上有近50%的人口居住、生活在城市里。从城市个体来看,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外部形态,而且在每个城市内部不同部位都有不同的作用,以及各具特色的内部空间结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一、城市形态 1、概念:在大比例尺地图上,我们看到的每个城市特定的外部轮廓形状。 2、城市形态的形成与它所处的地理环境的关系: 城市用地较为规整,形成集中发展的城市形态——平原地区; 分散发展的城市形态——山区或丘陵地区(因为城市用地比较破碎)(图2.1)。 昌等。 成都城市形态图兰州城市形态图重庆城市形态图 过渡:城市不仅有一定的形态,其内部还因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功能分区 (1)形成: 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有着各自的特点,而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就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而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形成功能区。(图2.2) (2)功能分区的特点 ①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线 ②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如,住宅区里常常也有商店、工厂等,只是商店和工厂用地面积所占的比率较低而已。 图2.2 北京市的不同功能区举例中所示的功能区分别以哪种功能为主,请分别给它们取个名字。 3、几种常见的功能区 A商业区 I商业区的形成: 商业活动要求接近消费者,只有便捷的交通才可能带来大量的消费人口,因此商业活动大都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和街角等位置。商业活动在某地发展起来后会带来众多的消费者,这又会吸引饮食、交通、邮电、银行等其他的服务,这些方便的服务设施又会吸引更多的人和服务,这就是集聚效应。通过集聚效应,商业区逐渐形成。 II商业区的分布 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主要为点状或条状分布。 III中心商务区(CBD) 分布: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市中心 功能:商业活动的中心和服务中心 纽约市曼哈顿的建筑高大密集,这是城市CBD的共同特点。这样的建筑对于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有什么作用呢? B住宅区 城市的住宅区,是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活和居住的场所,是城市最基本的一项职能。在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住宅功能用地,约占城市用地的40%到60%。

2020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2020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考向以文字材料展示新情境,以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的形式考查对功能区要素的判断,分析理由和影响因素变化。 【例题1】 下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读图回答1~2题。 1.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 A.行政区B.商务区 C.住宅区D.工业区 2.根据城市地域结构特点推断,该城市位于() A.丘陵地区B.平原地区 C.山地地区D.沟谷地区 答案 1.C 2.B 解析第1题,仔细读图可知,甲地带0:00时为休息时间,人口密集,10:00时为上班时间,人口较少,应为住宅区,C项正确;而行政区、商务区、工业区人口集聚状况与住宅区相反,故A、B、D项错误。第2题,该城市地域结构大致以中心商务区为圆心向四周呈同心圆模式扩展,形态为团块状;而山地、丘陵、河谷地区城市往往呈条带状,故A、C、D项错误,B项正确。 【例题2】 图甲、图乙分别表示H市人口密度和城区在15年间的变化。读图回答下题。

3.结合图乙中信息推断,该城市空间结构发生的变化是() A.商业区的分布更加集中 B.新工业区向老工业区集聚 C.住宅区向滨湖地区聚集 D.中部、南部路网密度增大 答案D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不能判断出商业区的分布状况;与15年前相比,现在工业区布局分散;图中没有显示出住宅区向滨湖地区聚集;据图分析,路网密度中部、南部增大。 【例题3】 下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完成4~5题。 4.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 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C.加强各区之间联系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 5.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 A.①处和③处B.①处和④处 C.②处和③处D.②处和④处 答案 4.B 5.A 解析第4题,组团式城市各部分之间距离相对较远,增加了居民的出行距离,不利于各区之间的联系,故A、C错;城市各部分内部主要功能区相对齐全,所以增加了基础设施投资,故D错;各部分之间有林地相隔,避免了集中布局产生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故B对。第5题,物流园区占地广,需要有较低地价的土地;需要有便利的交通,利于物资的集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