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选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1、使用工具课后练习第八篇

最新精选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1、使用工具课后练习第八篇
最新精选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1、使用工具课后练习第八篇

最新精选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1、使用工具课后练习第八篇

第1题【单选题】

选择题。

拧螺丝钉时,我们选用( )最合适。

A、螺丝刀

B、剪刀

C、羊角锤

下列选项中,( )不是简单机械。

A、

B、

C、

如图所示,我们过年时贴的窗花贴纸是人们利用( )裁剪纸张而制作出来的。

A、螺丝刀

B、剪刀

C、菜刀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可以用普通剪刀代替钳子来剪断钢丝

B、所有的工具都是省力的

C、不恰当地使用工具可能会使我们事倍功半

爸爸在修理家具的时候,手边没有锤子,这时可以用( )来代替锤子。

A、斧子

B、螺丝刀C镊子

如图所示是一个内六角扳手,观察它的形状,你认为它应该是用来拆装( )的工具。

A、

B、

C、

拔图钉时,如果图钉帽和木板的缝隙较小,那么使用( )比较方便。

A、羊角锤

B、螺丝刀

C、小刀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木棍不是机械

B、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C、钟表是简单机械

【答案】:

【解析】:

第2题【判断题】

所有的工具都能让我们省力。(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3题【判断题】

小学生太小,不能制作机械。( )

A、正确

B、错误

【解析】:

第4题【判断题】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作用,恰当使用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5题【判断题】

指甲刀是一种简单机械。(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用开瓶器开啤酒盖主要是为了______。

【答案】:

第7题【填空题】

生活中,我们用______切菜,切肉。

A菜刀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日常生活中,我们用______拔钉子。

A羊角锤

【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填空题。明白了解机械的概念,利用机械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情况。

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叫做______。能够方便人们完成工作的器具叫做______。

现在有三项工作急需完成:①把油桶运上汽车;②移动大石块;③升国旗。在滑轮、木板、绳索、撬棍中选择恰当的工具来完成上述工作。我们可以利用——把油桶运上汽车;可以利用______把大石块移开;可以利用______和______来升国旗。

【答案】:

【解析】:

第10题【解答题】

简答题。

什么是机械?机械有什么作用?

【答案】:

【解析】:

第11题【解答题】

现在市面上流行一种多用途军刀,它经过巧妙设计,使得刀身上包含了多种常用工具。许多国家都为本国军官和士兵配备了这种刀具,使他们可以更方便地在野外执行任务。由于它具有体积小巧、便于携带、功能全面的特点,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微型工具箱,因此它也是喜欢户外运动的人士的必备装备。如图所示就是一款多用途军刀,它包含了剪刀、小刀、放大镜等多种工具。

假如在一个晴朗的冬日里,你在树林里迷了路,当你需要取暖时却发现身边并没有打火机和火柴等生火工具,身边只有一把图中所示的多用途军刀,你会用什么方法生火?

【答案】:

【解析】:

第12题【解答题】

如何正确使用合适的工具帮助我们呢?

【答案】:

【解析】:

第13题【实验探究题】

【实验题·操作】请将下面的实验补充完整。

实验名称:认识小刀和锯的用途。

实验材料:小刀、______菜叶、______。

实验步骤:

①尝试用小刀把木块切开,然后再用锯子把木块锯开。

②尝试用锯子把菜叶切成规则的小块,然后再用小刀把菜叶切开。

实验现象:用小刀很______把木块切开,而用锯子很______就锯开了;用锯子切菜叶,很______切得整齐,而用小刀则很______完成。(填“难”或“容易”)

实验结论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4题【实验探究题】

如图所示是我们家里常备的工具箱,当我们需要修理家具、水管或者电路时.常常需要这些工具来帮忙。仔细观察工具箱中的各种工具,回到下列问题。

当我们钉钉子的时候需要选用工具箱中的______;当我们需要拆卸螺母的时候需要选用工具箱中的______;当我们需要裁切纸张时,可以选用工具箱中的

______或______。

工具箱中有多个螺丝刀,可是有一个却与众不同,它的刀把是透明的,内部有一个“小灯泡”,有足够大的电流通过时,它就会发光。这件工具叫做测电笔,是电工常用的工具,我们猜测它的用途可能是( )。

A、检测家庭电路

B、检查水管是否漏水

C、用来照明

【答案】:

【解析】:

第15题【连线题】

连线题。

把下列工具与其用途连接起来。

羊角锤起钉子扳手裁衣服剪刀夹取物品镊子切食物水果刀卸螺母【答案】:

【解析】:

2017新版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完整表格式)

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度上期)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老师、同学、课堂、学习、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 一年级上册科学在小学六年科学学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如果说他们在幼儿阶段主要是通过“玩”来认识和了解科学的话,从现在起,他们进入的将是一门“课程”。课程的含义是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的设计,但绝不是说不再“有意思”,不再令人“感兴趣”,不再有孩子们的“个人看法”和“探索空间”。恰恰相反,好的科学课应该是属于“儿童的科学”。 二、教材解读 “什么是科学”“怎样做科学”诸如此类的问题,无法也不应该教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之交融的探究活动逐渐体验和理解。因此,一年级上册科学的主要功能是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基础。 (一)内容分析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植物”和“比较与测量”两个单元组成。其中“植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比较与测量”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1.“植物”单元:这是小学一年级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它将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大门,掀开科学学习的第一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选择植物作为科学学习的起点,是因为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丰收的季节,生命也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丰硕的一面。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重要导向。 2.“比较与测量”单元:比较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技能。当科学家观察和实验时,他们离不开比较和测量。通过使用数字和标准的测量单位,他们可以确定和描述物体诸如长度、体积、重量和温度等属性。相似地,在生活中,学生们自然地进行着比较,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事实上,比较和测量是学生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在本单元中,他们将观察事物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重演标准尺的产生过程,体会比较和测量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二)板块分析 一年级的科学书每课一般由聚焦、探索、研讨和拓展四个板块组成。在实际教学中,这四个板块并不是截然分开、机械使用的,四个板块呈现的是一个有结构的,既符合科学家的工作特点,又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目的是让儿童亲身经历和体验问题解决的系列科学实践。这个实践过程与儿童转变他们的原有认识相关,与促进他们对科学的理解相关,与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相关,而且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1课我们知道的植物 【科学概念目标】 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2.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 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环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塑料花、植物、种子、花盆、泥土、小铲子、小葱、大蒜、胡萝卜、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植物、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1.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页的大图,向学生提问:“图中哪些是植物?”学生会说树、草等。 2.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的植物”。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些花和树的名称。并提问:“这棵植物会不会开花?叶子是什么样子的?生长在哪里?”等。 3.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植物,让学生描述一下它的样子,以使学生认识更多的植物。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记录,形成班级记录表,张贴在班级中。 二、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 1.出示教科书第2页的图片,让学生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 ,同时发现陆地上有植物,水中也有植物。也可以问:“图上有多少种植物?” 2.组织学生交流“这些植物有什么共同点”,以利于学生形成“植物”的概念,如“都有叶子,都是绿的,会开花,会长大”等。教师将交流结果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 3.教师提问:“蝴蝶是植物吗?”让学生来说说判断的理由。学生可能会说:

“植物不会动,蝴蝶会飞;蝴蝶是动物”等。这一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植物与动物的不同。 三、塑料花是植物吗? 1.提问:“蝴蝶不是植物,那塑料花是植物吗?” 2. 塑料花不是植物的理由是什么? 3. 提供植物与塑料花的实物,让学生进行对比,在小组观察、交流。 4.学生可能会说塑料花不是“活”的。从结果来说,植物有根、茎、叶,会生长,能繁殖后代,会死亡,同时它的生长需要水、空气、阳光、一定的温度条件(生长需要环境的支持)的,这与塑料花不会生长、不会死亡、长期保持一种形态是完全不同的。(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基础, 允许多种不同的表述和看法) 四、种一棵植物 1.出示自己带来的一些植物,例如胡萝卜、小葱、绿萝枝条、大蒜、多肉植物的叶片、小苗、种子等,并出示植物的两种种植方式(土培和水培),分别介绍这些植物适合种在土里还是种在水里。教师适当演示。 2.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种植材料,包括花盆、土、小铲子等园艺工具,让学生自主选择植物,回家种植。 3.选择的植物可以让学生在学生活动手册的“第1周”中画好,这样便于指导。学生对种植后如何照顾植物可能并不熟悉,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如土培植物不干不浇、浇则浇透;水培植物需要换水,放在家里的哪个位置更合适等,都要做详细的说明。种养活动也需要家长的配合。教师可以打印《致家长的一封信》,附上要求和种养方法, 发给学生家长,希望家长提供帮助,使学生能更好地照顾植物。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并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五、作业设计 塑料花是植物吗?说说理由。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1.1我们知道的植物 主备人:组长签字: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2、观察记录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种植一棵植物,观察并记录。 教学准备:塑料花,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植物、课件 教法学法:观察法 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1、仔细观察出示的图片,说说你发现了哪些植物?(草、

树、花) 2、谁来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植物? (1)它会不会开花? (2)叶子什么样子的? (3)生长在哪里? 二、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 1、出示教科书第2页的图片,让学生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种植物? 2、合作探究:这些植物有什么共同点? 教师进行记录:都有叶子,都是绿的,有些会开花,会长大…… 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 3、图中的蝴蝶是植物吗?说说你的理由。 三、塑料花是植物吗? 1、你觉得塑料花是植物吗? 2、全班交流塑料花不是植物的理由 3、拿出塑料花和真花的实物,请大家对比一下他们的区别? 4、植物是有生命的,有根茎叶,会生长,会死亡。 四、种一棵植物 1、说说植物的生长需要些什么?如果让你来种一种植物你觉得需要做哪些准备?

2、出示一些常见的植物,介绍种植的简单方法。 3、请大家打开“学生活动手册”第一课。 4、介绍活动手册的填写方法。 5、出示图片介绍填写中需要注意的内容。 五、小结 作业布置:请在家长的配合下种一种植物,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第一周的填写。 板书设计: 1、我们知道的植物 草 植物树根茎叶果实…… 花 课后反思: 1.2 我们知道的植物 主备人:组长签字: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 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以观察和描述为主,如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对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描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要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必要的科学素养,为今后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开设科学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实践性课程与综合性课程。本教材依据教育部2017年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为辅线)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 一年级科学设置两大单元,分别是“植物”和“比较与测量”。“植物”单元下设: 1.我们知道的植物 2.观察一课植物 3.观察叶 4.这是谁的叶 5.植物是“活”的吗 6.校园里的植物 7.科学阅读——我们离不开植物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 “比较与测量”单元下设:

1.在观察中比较 2.起点和终点 3.用手来测量 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6.做一个测量纸袋 7.比较测量纸袋和尺子 8.科学阅读——生活中的测量工具比较与测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能力,也是孩子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这一作为科学学习的基础当之无愧。 “四个板块”分别是聚焦、探索、研讨、拓展。在充分体现科学特质的同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三、教学目标小学科学总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在科学课上,引导学生学会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学会对观察对象的描述与记录,要懂得运用证据形成个人看法,懂得展示证据的重要,懂得与同伴合作和交流,让他们养成注意倾听和深入思考的习惯。 四、教学措施 1.突出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如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

2019科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 完整 合集

2019教科版科学小学一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完整 《我们知道的植物》说课稿 一、说教材和学情 《我们知道的植物》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的第一篇科学课文,一年级的学生求知欲非常旺盛,而且也比较好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把课文和实践结合起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让他们逐渐认识大自然,引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兴趣。 一、说教学目标

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让学生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并且认识到植物可以美化环境能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 1、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2、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二、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是本次教学的重点 2、让学生种植一棵植物,观察并记录是教学难点 3、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塑料花、植物、种子、花盆、泥土、小铲子、小葱、大蒜、胡萝卜、学生活动手册等。 老师准备:植物、课件等 三、说教学过程 (1)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1、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页的大图向学生提问:“图中哪些是植物?”学生会说树、草等。 2、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的植物”。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些花和树的名称,并提问:“这颗植物会不会开花?叶子是什么样子的?生长在哪里?”等。 3.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植物,让学生描述一下它的样子以使学生认识

更多的植物。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记录,形成班级记录表,张贴在班级中。 (2)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1、示教科书第2页的图片让学生找找大医中啷些是植物同时发现陆地上有植物,水中也有植物。也可以问:“图上有多少种植物?” 2组织学生交流“这些植物有什么共同点”,以利于学生形成“植物”的概念,如:“都有叶子,都有绿的,会开花,会长大”等。老师将交流结果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 3教师提间:“蝴蝶是植物吗?让学生来说说判断的理由。学生可能会说:“植物不会动,蝴蝶会飞,蝴蝶是动物”等。这一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植物与动物的不同。 (3)塑料花是植物吗 1、提问:“蝴蝶不是植物那塑料花是植物吗 2、塑料花不是植物的理由是什么? 3、提供植物与塑料花的实物让学生迸行对比在小组观察、交流 4、学生可能会说塑料花不是“活”的。从结果来说植物有根、茎、叶会生长能繁殖后代会死亡同时它的生长需要水、空气阳光、一定的温度条件(生长需要环境的支持)的,这与塑料花不会生长、不会死亡、长期保持一种形态是完全不同的。(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允许多种不同的表述和看法)

2018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以观察和描述为主,如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对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描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要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必要的科学素养,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2017年9月,国家恢复在1-2年级单独 开设科学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实践性课程与综合性课程。本教材依据教育部2017年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为辅线)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 一年级科学设置两大单元,分别是“植物”和“比较与测量”。“植物”单元下设:1.我们知道的植物2.观察一课植物3.观察叶4.这是谁的叶 5.植物是“活”的吗 6.校园里的植物 7.科学阅读——我们离不开植物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

础和需要。 “比较与测量”单元下设: 1.在观察中比较 2.起点和终点 3.用手来测量 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6.做一个测量纸袋 7.比较测量纸袋和尺子 8.科学阅读——生活中的测量工具比较与测量是科学探究的重 要能力,也是孩子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这一作为科学学习的基础当之无愧。 “四个板块”分别是聚焦、探索、研讨、拓展。在充分体现科学特质的同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三、教学目标小学科学总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在科学课上,引导学生学会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学会对观察对象

部编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老师、同学、课堂、学习、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一年级上册科学在小学六年科学学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如果说他们在幼儿阶段主要是通过“玩”来认识和了解科学的话,从现在起,他们进入的将是一门“课程”。课程的含义是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的设计,但绝不是说不再“有意思”,不再令人“感兴趣”,不再有孩子们的“个人看法”和“探索空间”。恰恰相反,好的科学课应该是属于“儿童的科学”。 二、教材解读 “什么是科学”“怎样做科学”诸如此类的问题,无法也不应该教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之交融的探究活动逐渐体验和理解。因此,一年级上册科学的主要功能是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基础。 1.内容分析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植物”和“比较与测量”两个单元组成。其中“植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比较与测量”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1)“植物”单元:这是小学一年级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它将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大门,掀开科学学习的第一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选择植物作为科学学习的起点,是因为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丰收的季节,生命也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丰硕的一面。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重要导向。 (2)“比较与测量”单元:比较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技能。当科学家观察和实验时,他们离不开比较和测量。通过使用数字和标准的测量单位,他们可以确定和描述物体诸如长度、体积、重量和温度等属性。相似地,在生活中,学生们自然地进行着比较,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事实上,比较和测量是学生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在本单元中,他们将观察事物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重演标准尺的产生过程,体会比较和测量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板块分析 一年级的科学书每课一般由聚焦、探索、研讨和拓展四个板块组成。在实际教学中,这四个板块并不是截然分开、机械使用的,四个板块呈现的是一个有结构的,既符合科学家的工作特点,又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目的是让儿童亲身经历和体验问题解决的系列科学实践。这个实践过程与儿童转变他们的原有认识相关,与促进他们对科学的理解相关,与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相关,而且一定是以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共生的方式发生的。具体说明如下: (1)聚焦板块:一般以陈述句的形式描述问题情境,以疑问句的形式提出1-2个学生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以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语句与前一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联系,体现课程的连贯性。 (2)探索板块:包括前概念测查、预测、探究计划的制订、收集信息、组织和呈现证据以及形成初步解释。这一板块通常以陈述句的形式出现,列出可供选择的观察和实验方法、有关的第二手资料和数据呈现所需要的方法和工具等。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很多植物都有根、茎、叶。 2、植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 3、植物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需要水分、阳光,每个植物个体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4、植物会生长和死亡。 5、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过程与方法: 1、能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 2、能用语言、图画描述和记录观察内容。 3、能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4、能种植一棵植物,并使其存活一段时间。 5、能用合适的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对植物产生研究兴趣。对植物的生存需求形成一定的敏感性。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养成参与、表达和倾听的良好习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植物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体会植物与人类的密

切关系。了解人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植物资源,懂得珍爱植物,认识到保护身边的植物很重要。 课时划分: 第1课我们知道的植物(1课时)第2课观察一棵植物(1课时) 第3课观察叶(1课时) 第4课这是谁的叶(1课时) 第5课植物是?活?的吗(1课时) 第6课校园里的植物(1课时) 教学重点: 对于植物的特征,教师应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根、茎、叶等器官,知道这些器官是植物的主要器官,不同植物的器 官也有差异,但都是植物生命体的组成部分,与植物能够?活?着有重要关系。?种植和照顾植物?的活动贯穿整个单元,意图是让学生通过亲自种养植物,体会植物会生长,植物的生 长需要水分和阳光,为形成?植物是活的?的认识积累经验、提供证据。但不要求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生命周期等内容。教学难点: 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时,要从单元整体认识各课的教 学目标、内容、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以及评估标准,紧扣单 元核心概念,把各课科学知识和探究方法整合为一条学习线索,设计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活动,在知识、方法、

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植物》教学设计 1、我们知道的植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植物,使学生初步具有研究植物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观察活动中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搜集资料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搜集、整理、交流资料,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难点 怎样观察、描述植物。 学法指导 搜集整理法、交流法、观察法。 教学准备 课件、一些植物图片、绿植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认识书上图中的植物。 1、我们已经知道自然界中生长着许多植物。人类已经发现的植物约有30多万种。 2、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3、找找课本大图中哪些是植物? 4、塑料花是植物吗?

二、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交流提炼) 1、课前同学们采集了一些植物、搜集了一些有关植物的资料,下面在组内给同学介绍一下。 2、选择组内你们认为最新鲜最有趣的资料或采集的植物介绍给大家。 三、认识校园中的一些植物。(有效迁移) 1、我们校园中也有各种各样的植物,看一看你们认识哪些。 2、校园里的植物,在冬天哪些是落叶的?哪些是不落叶的? 四、拓展活动。 课外选择一种方法种一种植物,通过画图或拍照方法,记录它的生长情况总结学法搜集整理法、交流法、观察法 五、板书设计 1.我们知道的植物 一、认识书上图中的植物。 二、交流资料。 三、认识校园中的一些植物。 四、拓展活动。 教学反思: 2、观察一棵植物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认识一棵植物有根、茎、叶等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学习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来观察植物。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老师、同学、课堂、学习、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 一年级上册科学在小学六年科学学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如果说他们在幼儿阶段主要是通过“玩”来认识和了解科学的话,从现在起,他们进入的将是一门“课程”。课程的含义是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的设计,但绝不是说不再“有意思”,不再令人“感兴趣”,不再有孩子们的“个人看法”和“探索空间”。恰恰相反,好的科学课应该是属于“儿童的科学”。 二、教材解读 “什么是科学”“怎样做科学”诸如此类的问题,无法也不应该教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之交融的探究活动逐渐体验和理解。因此,一年级上册科学的主要功能是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基础。 1.内容分析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植物”和“比较与测量”两个单元组成。其中“植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比较与测量”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1)“植物”单元:这是小学一年级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它将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大门,掀开科学学习的第一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选择植物作为科学学习的起点,是因为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丰收的季节,生命也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丰硕的一面。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重要导向。 (2)“比较与测量”单元:比较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技能。当科学家观察和实验时,他们离不开比较和测量。通过使用数字和标准的测量单位,他们可以确定和描述物体诸如长度、体积、重量和温度等属性。相似地,在生活中,学生们自然地进行着比较,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事实上,比较和测量是学生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在本单元中,他们将观察事物间的相同和

2018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 全 册 教 案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很多植物都有根、茎、叶。 2、植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 3、植物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需要水分、阳光,每个植物个体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4、植物会生长和死亡。 5、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过程与方法: 1、能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 2、能用语言、图画描述和记录观察内容。 3、能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4、能种植一棵植物,并使其存活一段时间。 5、能用合适的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对植物产生研究兴趣。对植物的生存需求形成一定的敏感性。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养成参与、表达和倾听的良好习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植物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体会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了解人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植物资源,懂得珍爱植物,认识到保护身边的植物很重要。 课时划分:

第 1 课我们知道的植物(1课时)第 2 课观察一棵植物(1课时)第 3 课观察叶(1课时) 第 4 课这是谁的叶(1课时) 第 5 课植物是“活”的吗(1课时) 第 6 课校园里的植物(1课时) 教学重点: 对于植物的特征,教师应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根、茎、叶等器官,知道这些器官是植物的主要器官,不同植物的器官也有差异,但都是植物生命体的组成部分,与植物能够“活”着有重要关系。“种植和照顾植物”的活动贯穿整个单元,意图是让学生通过亲自种养植物,体会植物会生长,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和阳光,为形成“植物是活的”的认识积累经验、提供证据。但不要求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生命周期等内容。教学难点: 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时,要从单元整体认识各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以及评估标准,紧扣单元核心概念,把各课科学知识和探究方法整合为一条学习线索,设计教师的“教”与学生 的“学”的活动,在知识、方法、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等方面有效地保证课时内容的相对独立性和核心目标达成的层次性、完整性。 教学措施: 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017年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老师、同学、课堂、学习、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 一年级上册科学在小学六年科学学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如果说他们在幼儿阶段主要是通过“玩”来认识和了解科学的话,从现在起,他们进入的将是一门“课程”。课程的含义是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的设计,但绝不是说不再“有意思”,不再令人“感兴趣”,不再有孩子们的“个人看法”和“探索空间”。恰恰相反,好的科学课应该是属于“儿童的科学”。 二、教材解读 “什么是科学”“怎样做科学”诸如此类的问题,无法也不应该教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之交融的探究活动逐渐体验和理解。因此,一年级上册科学的主要功能是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基础。 1.内容分析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植物”和“比较与测量”两个单元组成。其中“植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比较与测量”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1)“植物”单元:这是小学一年级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它将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大门,掀开科学学习的第一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选择植物作为科学学习的起点,是因为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丰收的季节,生命也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丰硕的一面。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重要导向。 (2)“比较与测量”单元:比较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

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老师、同学、课堂、学习、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 一年级上册科学在小学六年科学学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如果说他们在幼儿阶段主要是通过“玩”来认识和了解科学的话,从现在起,他们进入的将是一门“课程”。课程的含义是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的设计,但绝不是说不再“有意思”,不再令人“感兴趣”,不再有孩子们的“个人看法”和“探索空间”。恰恰相反,好的科学课应该是属于“儿童的科学”。 二、教材解读 “什么是科学”“怎样做科学”诸如此类的问题,无法也不应该教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之交融的探究活动逐渐体验和理解。因此,一年级上册科学的主要功能是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基础。 1.内容分析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植物”和“比较与测量”两个单元组成。其中“植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比较与测量”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1)“植物”单元:这是小学一年级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它将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大门,掀开科学学习的第一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选择植物作为科学学习的起点,是因为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丰收的季节,生命也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丰硕的一面。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重要导向。 (2)“比较与测量”单元:比较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技能。当科学家观察和实验时,他们离不开比较和测量。通过使用数字和

最新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新教材)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 2.了解科学课学什么,对课程产生一定的兴趣。 3.了解任课老师,能对老师产生一定的好感。 教学重点:通过小朋友们做实验的小故事,感受到科学好,并愿意为之努力。教学难点:常规养成。 教学准备: 卡通磁贴、碘酒棉签、米饭、白纸、铁勺(分米饭) 一、简单介绍评价表 1.给表现好的小组贴笑脸磁贴,引出评价表。 2.简单介绍奖励措施。 3.介绍分组,让相应的学生举手,给反应快的小组奖励。 二、教师自我介绍 三、讲小故事 1.讲身边的同学的故事,积极尝试简单的实验,发现问题,尝试解决, 仔细观察,关注细节,不局限于限定材料,多次尝试,乐于表达。 2.科学家珍妮古道尔的事迹。 四、了解学什么 1.植物(展示很多图片),提问,这是什么?你还知道什么? 2.给学生演示一些简单实验(如,米饭遇到碘酒变成了蓝色等等)。 3.让学生说说他们的想法。 五、作业设计: 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如“金鸡独立”或其他。

第1课我们知道的植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2.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 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环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教学重点: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种植一棵植物,观察并记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 一、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1.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页的大图,向学生提问:“图中哪些是植物?”学生会说树、草等。 2.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的植物”。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些花和树的名称。并提问:“这棵植物会不会开花?叶子是什么样子的?生长在哪里?”等。 3.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植物,让学生描述一下它的样子,以使学生认识更多的植物。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记录,形成班级记录表,张贴在班级中。 二、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

2017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优质

2017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以观察和描述为主,如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对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描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要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必要的科学素养,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2017年9月,国家恢复在1-2年级单独 开设科学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实践性课程与综合性课程。本教材依据教育部2017年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为辅线)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 一年级科学设臵两大单元,分别是?植物?和?比较与测量?。?植物?单元下设: 1.我们知道的植物 2.观察一课植物 3.观察叶 4.这是谁的叶 5.植物是?活?的吗 6.校园里的植物 7.科学阅读——我们离不开植物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

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 ?比较与测量?单元下设: 1.在观察中比较 2.起点和终点 3.用手来测量 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6.做一个测量纸袋 7.比较测量纸袋和尺子 8.科学阅读——生活中的测量工具比较与测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能力,也是孩子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这一作为科学学习的基础当之无愧。 ?四个板块?分别是聚焦、探索、研讨、拓展。在充分体现科学特质的同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三、教学目标小学科学总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

新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共26页)

新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共26页) 第1课我们知道的植物 【科学概念目标】 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2.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 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环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塑料花、植物、种子、花盆、泥土、小铲子、小葱、大蒜、胡萝卜、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植物、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1.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页的大图,向学生提问:“图中哪些是植物?”学生会说树、草等。 2.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的植物”。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些花和树的名称。并提问:“这棵植物会不会开花?叶子是什么样子的?生长在哪里?”等。 3.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植物,让学生描述一下它的样子,以使学生认识更多的植物。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记录,形成班级记录表,张贴在班级中。 二、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 1.出示教科书第2页的图片,让学生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 ,同时发现陆地上有植物,水中也有植物。也可以问:“图上有多少种植物?” 2.组织学生交流“这些植物有什么共同点”,以利于学生形成“植物”的概念,如“都有叶子,都是绿的,会开花,会长大”等。教师将交流结果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

3.教师提问:“蝴蝶是植物吗?”让学生来说说判断的理由。学生可能会说:“植物不会动,蝴蝶会飞;蝴蝶是动物”等。这一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植物与动物的不同。 三、塑料花是植物吗? 1.提问:“蝴蝶不是植物,那塑料花是植物吗?” 2. 塑料花不是植物的理由是什么? 3. 提供植物与塑料花的实物,让学生进行对比,在小组观察、交流。 4.学生可能会说塑料花不是“活”的。从结果来说,植物有根、茎、叶,会生长,能繁殖后代,会死亡,同时它的生长需要水、空气、阳光、一定的温度条件(生长需要环境的支持)的,这与塑料花不会生长、不会死亡、长期保持一种形态是完全不同的。(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基础, 允许多种不同的表述和看法) 四、种一棵植物 1.出示自己带来的一些植物,例如胡萝卜、小葱、绿萝枝条、大蒜、多肉植物的叶片、小苗、种子等,并出示植物的两种种植方式(土培和水培),分别介绍这些植物适合种在土里还是种在水里。教师适当演示。 2.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种植材料,包括花盆、土、小铲子等园艺工具,让学生自主选择植物,回家种植。 3.选择的植物可以让学生在学生活动手册的“第1周”中画好,这样便于指导。学生对种植后如何照顾植物可能并不熟悉,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如土培植物不干不浇、浇则浇透;水培植物需要换水,放在家里的哪个位置更合适等,都要做详细的说明。种养活动也需要家长的配合。教师可以打印《致家长的一封信》,附上要求和种养方法, 发给学生家长,希望家长提供帮助,使学生能更好地照顾植物。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并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五、作业设计 塑料花是植物吗?说说理由。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负责一年级的科学教学工作。一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小学,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趣味,对学校、老师、同学、课堂等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一年级上册科学在小学六年科学学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如果说他们在幼儿阶段主要是通过“玩”来认识和了解科学的话,从现在起,他们进入的将是一门“课程”。课程的含义是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的设计,但绝不是说不再“有意思”,不再令人“感兴趣”,不再有孩子们的“个人看法”和“探索空间”。恰恰相反,好的科学课应该是属于“儿童的科学”。“什么是科学”“怎样做科学”诸如此类的问题,无法也不应该教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之交融的探究活动逐渐体验和理解。因此,一年级上册科学的主要功能是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分析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内容由“植物”和“比较与测量”两个单元组成。其中“植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比较与测量”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1.“植物”单元:这是小学一年级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它将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大门,掀开科学学习的第一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选择植物作为科学学习的起点,是因为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丰收的季节,生命也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丰硕的一面。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重要导向。 2.“比较与测量”单元:比较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技能。当科学家观察和实验时,他们离不开比较和测量。通过使用数字和标准的测量单位,他们可以确定和描述物体诸如长度、体积、重量和温度等属性。相似地,在生活中,学生们自然地进行着比较,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事实上,比较和测量是学生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在本单元中,他们将观察事物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重演标准尺的产生过程,体会比较和测量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二)板块分析 本册科学教科书每课一般由聚焦、探索、研讨和拓展四个板块组成。在实际教学中,这四个板块并不是截然分开、机械使用的,四个板块呈现的是一个有结构的,既符合科学家的工作特点,又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目的是让儿童亲身经历和体验问题解决的系列科学实践。这个实践过程与儿童转变他们的原有认识相关,与促进他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义务教育教材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姓名:胡雯婷

学校:北京市望京实验学校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起止日期单元教学内容 2 9.3-9.7 1 始业教育(科学第一课) 3 9.10-9.1 4 1 一1我们知道的植物 4 9.17-9.21 1 一2观察一棵植物 5 9.24-9.28 1 机动 6 10.1-10.5 1 放假 7 10.8-10.12 1 一3观察叶 8 10.15-10.19 1 机动 9 10.22-10.26 1 一4这是谁的叶 10 10.29-11.2 1 一5植物是“活”的吗

11 11.5-11.9 1 一6校园里的植物 12 11.12-11.16 2 机动 13 11.19-11.23 2 二1在观察中比较 14 11.26-11.30 2 二2起点和终点 15 12.3-12.7 2 二3用手来测量 16 12.10-12.14 2 二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17 12.17-12.21 2 二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18 12.24-12.28 2 二6做一个测量纸带 19 12.31-1.4 2 二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20 1.7-1.11 2 机动 21 1.14-1.18 总结评价 22 1.21-1.25 教学计划

全册教材分析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植物”和“比较与测量”两个单元组成。其中“植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比较与测量”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1)“植物”单元:这是小学一年级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它将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大门,掀开科学学习的第一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选择植物作为科学学习的起点,是因为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丰收的季节,生命也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丰硕的一面。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重要导向。 (2)“比较与测量”单元:比较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技能。当科学家观察和实验时,他们离不开比较和测量。通过使用数字和标准的测量单位,他们可以确定和描述物体诸如长度、体积、重量和温度等属性。相似地,在生活中,学生们自然地进行着比较,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事实上,比较和测量是学生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在本单元中,他们将观察事物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重演标准尺的产生过程,体会比较和测量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素质发展目标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书的主要功能是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基础。 本册教科书由“植物”和“比较与测量”两个单元组成。我们认为,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比较与测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能力,也是孩子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这一主题作为科学学习的基础当之无愧。为此,教材慎重地选择了这两个单元作为开篇,作为小学一年级起始科学课的教学内容。 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科学探究的各种活动类型在教学设计中应得到系统运用。一年级的活动设计也不例外,并且应该担负起培养小学生科学学习习惯的任务。因此,我们除引导学生用感官观察外,特别强调了对观察对象的描述与记录(个人记录和班级记录),强调了要运用证据形成个人看法,强调了展示证据的重要,强调了同伴合作和交流的意义,注意提醒孩子们形成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和实验的行为,注意让他们养成注意倾听和深入思考的习惯。一年级上学期的科学课将是充满魅力和挑战的。只要肯于钻研,你将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许多新的理解和认识,也将体验到作为一名科学教师的重大责任和内心的快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