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名词解释+简答

视听语言名词解释+简答
视听语言名词解释+简答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下面名词中选5个)

1.视听语言:视听语言又称影视语言,是以影像和声音运动幻觉为基础,用以表达思想,传递感情,完成叙事的创造性的语言体系。

2.视觉暂留:人眼在观察景物时,光信号传入大脑神经需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光作用结束时,物像仍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秒的时间,物理学上称之为“视觉暂留”原理。

3.完形心理:又称格式塔心理,是指人有一种将他看到、听到、感知到的形象复合成他已知的完整形象的心理倾向。

4.镜头:镜头一般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作为组成画面的镜头;另一层是指作为硬件方面的镜头。

5.长镜头:长镜头就是在每一个统一的时空里,用推拉摇移等方法多层次、多景别、不间断地展现一个完整的动作过程或时间进展的镜头。

6.构图:就是指在摄影画面的有效框架中对各种结构的安排,以体现你的拍摄意图和表现你的拍摄构思。

7.影调:黑、白、灰的颜色在画面构成中的比例关系。影调在画面中表现为景物的明暗层次、虚实对比及色彩的明暗关系。

8.硬调:也叫强烈调。画面中明暗差别显着,对比强烈,景物的亮暗层次少,缺乏过渡,结人以超犷、硬朗的感觉。

9.软调:又叫柔和调、柔调。画面中明暗对比弱,反差小,给人以柔和、含蓄、细腻之感。中间调,又叫标准调。明暗兼备、层次丰富、反差适中。

10.景别:是指被摄人物或者景物在画面中呈现范围的大小。

11焦距:当镜头对焦于无穷远处时,影片面至镜头光学中心的距离,即焦点到镜头中心点的距离便是焦距。

12景深:景深又称景深范围,是指处在不同距离上的被摄对象在底片上能获得清晰影像的空间范围。

13甩:甩镜头拍摄其实就是一种极快的摇摄,所以又称甩摇、甩、闪摇、闪摇镜头等。

14主观镜头:是指从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或动物的视点出发来叙述的镜头。

15空镜头:是指画面中没有人物只有景物的镜头,主要是借助景物或道具来揭示思想抒发情感,起到介绍环境、叙述事件、传情达意的作用.

16硬光:直射光:又叫“硬光”,是指光线直接照射在被摄物体上的照明。

17:柔光:指光源被遮挡,光线通过多种途径绕开遮挡物,形成无方向性、均匀的、无阴影的照明。

18轮廓光:轮廓光是使被摄对象的边缘产生明亮的光线,勾划出被摄对象外沿的轮廓线条,突出被摄主体,使画面增强纵深感和立体感。

19主光:主光是对被摄对象进行照明的主要光线,它对被摄对象的刻划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被摄体的形态、轮廓和表面质感都受主光的影响。所以主光又称“塑型光”。

20副光:辅助光主要用来减轻或消除主光形成的投影,提高阴影部分的亮度,以能展示阴影部分的细节和层次,同时降低光亮部分与阴暗部分的反差。

21布光:对人工搭建的布景按照自然光线的效果进行布光,这时所用的光称为布景光。

22场面调度:场面调度是指演员的位置、动作、行动路线及摄影机的机位、拍摄角度、拍摄距离和运动方式调度,包括演员调度和镜头(摄影机)调度。

23轴线:轴线是拍摄中依据被表现人物的视线方向、运动对象运动方向和人物之间的交流而假想的一条虚拟的线,可以简单理解成被摄主体之间的连线。

24轴线规则:在实际拍摄时,为了保证被摄对象在影视画面空间中的正确位置和方向的统一,为保持被摄主体位置关系及运动方向的一致,摄像机要在轴线一侧180度之内的区域设置机位、安排角度、调度景别,这种镜头调度的方法叫轴线规则。

25外反拍:俗称“反打”或叫“过肩镜头”,是指在轴线一侧两个方向相对的角度进行拍摄的镜头调度方法。外反拍可以把两个人物拍入画面,画面可以形成前景和后景,具有明显的透视效果。

26内反拍:俗称“正打”,是指在轴线一侧两个方向相背的角度进行拍摄的方法。内反拍分别拍入两个人物,其效果是表现了画面外的那个人的视点。

27再现音响:通过对音响的客观纪实,制造现实情景的真实感。侧重于声像同步性。

28表现音响(主观音响):赋予音响特定的主观色彩,创造心理情绪的象征意义。偏重于声像的非同步性。

29同期声:是指拍摄现场与画面空间(包括画内空间与画外空间)共时存在的声音,包括现场同期录下的讲话声和现场背景声。

30声画同步:声画同步,也称声画合一,指影视中的声音和画面严格匹配,使发音的人或物体在银屏上与所发声音保持同步进行的自然关系,使得画面中视像的发声动作和它所发出的声音同时呈现、并且同时消失,两者吻合一致。

31声画分离:声画分离,是指画面中的声音和形象不匹配、不同步、不相吻合,即声音和发声体不在同一画面。声画分离中的声音,一般以画外音的形式呈现。

32声画对位:指的是声音和画面形象各自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声画对位从特定的艺术目的出发,在同一时间让声音与画面作不同侧面的表现,有意让画面与声音形象之间在气氛、情绪、节奏以至内容等方面相互对立,从而深化主题。

33“蒙太奇”:“蒙太奇”是电影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的总称,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它是法语montage的音译,原本是建筑学上的术语,意思是构成、安装、装配,引申在电影方面,就是剪辑和组合,即电影导演或剪辑师将拍在胶片上的一系列镜头及录在声带上的声音(包括对白、音乐、音响)组成影片的方法与技巧。

34蒙太奇节奏:节奏可以分为内部的和外部的。

内部节奏指故事情节本身的节奏,是由情节发展的内在矛盾冲突或人物的内在情绪起伏所产生的节奏。

外部节奏就是蒙太奇节奏,是指根据影片内容和表现人物情绪情感的需要,把分散拍摄的若干不同景别、不同角度和不同长度的镜头,按一定的次序组接起来,形成一定的节奏。即镜头的外部组接所形成的节奏。

35蒙太奇思维:所谓蒙太奇思维,就是影视艺术家为塑造屏幕形象而运用的一种形象思维方式。是编剧和导演在构思时,在想象中形成的连续不断并合乎逻辑的一连串的画面与声音形象。

36蒙太奇构思:蒙太奇构思,即是对影片的艺术处理和镜头组接的电影化的具体设想和计划。

37蒙太奇语言:所谓蒙太奇语言,就是电影的语言或电影导演的语言,即是由若干镜头经过组接,通顺流畅地说明一件事或一个主题。蒙太奇语言作为影视语言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镜头与镜头的关系建立上。

38蒙太奇句子:由几个或一系列镜头,按照电影文法、电影思维方式有机地组接起来,构成一定完整意义的电影片段称为蒙太奇句子。

39前进式蒙太奇句子:当一组镜头的视距是由远到近,景别由大到小(即远景—全景—中景一近景—特写的过渡,则称为前进式蒙太奇句子。

40后退式蒙太奇句子:后退式蒙太奇句子是指由近视距景别向远视距景别(大景别)发展的一组镜头,即镜头由特写一近景一中景一全景变化。

41片断组合式蒙太奇句子:将一个完整运动过程中的几个主要片断组接在一起的叙述方式。强调突出关键性内容,尽量省略那些不必要的过程。

42蒙太奇结构:镜头组接的外部形式,即一个段落或一部影视片的起、承、转、合,称为蒙太奇结构。

43叙事蒙太奇:又称叙述性蒙太奇,以交代情节、展示事件为主旨的一种蒙太奇类型。

44线性蒙太奇:即沿着单一的情节线索,按照事件的逻辑顺序,有节奏地连续叙事。

45平行蒙太奇:将两条或两条以上有情节关联的线索分头叙述,或者将虽无情节关联而可统一在共同主题之中的各条线索穿插呈现。

46交叉蒙太奇:又称“交替蒙太奇”,由平行蒙太奇发展而来。

47重复蒙太奇:又称“复现式蒙太奇”。它是指影片中代表一定寓意的镜头或场面乃至各种元素在关键时刻反复出现,强调某一场景或某一事物,造成前后呼应,对比渲染等艺术效果,从而达到刻画人物、深化主题的目的。

48表现蒙太奇:表现蒙太奇以镜头的并列为基础,将两个在时空上起初不相关的镜头对列起来,通过在内容上或形式上的相互对照或冲击,产生一种单个镜头所不具有的丰富含义,以表现某种情感情绪、心理或思想,给观众造成心理上的冲击,激发观众的联想,启迪观众的思考。

49对比蒙太奇:把两个内容迥异或相反的镜头组接在一起,通过镜头之间在内容上或形式上的强烈对比,产生相互强调、相互冲突的作用,以凸现创作者的某种寓意或强化所表现的思想内容的。

50隐喻蒙太奇:又称为类比式蒙太奇。是一种独特的电影比喻,为了形象而含蓄地表达某种寓意,将两个在某种意义上相似的镜头对列起来,让这种寓意通过喻体传达出来。即通

过镜头或场面的对列进行类比,含蓄而形象地表达创作者的某种寓意或事件的某种情绪色彩。

51心理蒙太奇:是心理描写的主要手法,用以表现人物的闪念、回忆、遐想、幻觉、梦境、潜意识。画面展现的是人物的心象,这些心象往往是片断的、超现实的、跳跃的、不连贯的。

52杂耍蒙太奇:把尺数极短的镜头作闪现式的分切组合。它将特写或各种景别非常灵活的加以运用,使画面与画面间产生强烈的冲击、震撼,从而形成激烈的、动态的节奏,给观众一种几乎是毫无喘息的、紧张的感觉。

53分镜头:分镜头是指将文字稿本上写出的画面意义,分解成若干个镜头以用来拍摄。常常用分镜头办法来变换地点、时间、人物位置、动作角度、直到每个细节。

四:简答题(5个,每小题4分,共20分)————五:简要分析题(2个,每题10分,共20分)

1.画外空间的运用有哪些作用

a.激发观众的想象力,含蓄表达情绪和思想;

b.拓展画面空间,丰富信息量;

c.增强屏幕空间真实感、立体感;

d.增强叙事的戏剧性、趣味性。

2.光线明暗在画面构图中的作用有哪些

(1)利用光线的明暗表示时间、环境。 (2)利用光线的明暗效果突出被摄主体。

(3)利用光线的明暗效果创造不同的气氛。 (4)增强画面立体感。

3.构图的原则有哪些两种风格:绘画派摄影;纪实派摄影。

a.主次原则——突出主体

A位置:主体位置要安排在画面中心部位或接近中心位置。

B对比:要使形象突出,主体形象要与其他部分形成对比。

①色彩对比②光线对比③线条对比④运动方向对比⑤动静对比

C层次a.对称原则——宁静、完美、和谐 b.均衡原则——平稳

c.统一变化原则——为主题服务

纪实派摄影:非平衡的构图,在完整的总体造型构思下采用不完整的画面构图.

4.景别使用的规律有哪些

a.不同景别的出现次序:由大到小或者由小到大,景别差异大的镜头之间要有过渡镜头,这样就保证了视觉效果的流畅自然。

b.一般情况下,画面要紧缩些为好。

拍摄中应少用远景、全景,多用中景、近景和特写。

5.镜头的焦距对画面的影响有哪些

1. 焦距长短不同,视场角大小、景物范围、景物大小不同。

焦距越长,视场角越小,可摄取的景物范围越窄、画面中的景物尺寸越大;

焦距越短,视场角越大,摄取的景物范围大,画面中景物尺寸越小。

2.焦距长短不同,产生的透视效果也不同。

1)长焦镜头可以减弱空间感,可以把距离很远的景物处理成近景的镜头。表现为:

①能放大远处景物的尺度。②能压缩纵深感知。③物体的运动看起来比真实的慢。2)广角镜头可以强化空间感。表现为:

①前景物大,背景物小。②夸张纵深效果,使空间距离显得大于实际距离。

③扭曲变形,用于表现主观的、戏剧化的影像风格。

④强化了物体运动,使人感到物体的运动快于实际速度。

3)标准镜头的画面效果,包括视场角大小、透视关系等接近于人眼的正常感受,所获得的影像与原来的客观物像有逼真的还原效果。

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6.变焦镜头的作用有哪些

⑴变焦镜头意味着摄像师在不改变拍摄距离、不更换镜头的情况下可能获得多种景别的电视画面,为摄像师带来极大的便捷。

⑵在使用变焦镜头进行拍摄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连续变换焦距使画面景别出现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变化,形成平稳的变焦距推拉效果。

⑶机位运动和变焦运动的结合可以构成复杂的综合运动镜头,使电视画面内部或外部运动更加连贯、流畅甚至可以产生离奇的视觉效果。

⑷利用变动焦距还可以改变光环的效果。

7.景深的作用、决定景深因素有哪些

A景深的作用:a、景深能使片子有层次感b、浅景深突出主体

c、深景深可获得清晰的视觉享受

B决定景深因素:a.光圈:光圈越小,景深的范围越大;光圈越大,景深的范围越小。即光圈与景深成反比。拍摄时,若希望主体的前后景物都非常清晰,可将光圈尽量向小处调节;反过来,若希望对焦的物体清晰,虚化前后的另外一些景物,那就尽量将光圈开大。 b.焦距:焦距越短,景深范围越大,焦距越长,景深范围越小。即镜头焦距与景深成反比。 c.物距:物距越远,景深范围越大;物距越近,景深范围越小。即摄距与景深成正比。镜头的前景深总是小于后景深。

8.分析变焦推拉镜头与移动机位推拉镜头的异同。

1)相似之处:

一是两种推拉都引起景别的系列变化,并且这种变化是连续的而不是跳跃的,是递进的而不是无序的。二是被摄物体由于镜头的推拉,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都表现出了一种接近或远离的视觉效果。特别是有些角度变化不大,推拉速度平稳而均匀的变焦推拉,与移动机位推拉的画面效果极其相似。

2)不同点:

①视角方面:变焦推镜头的视角变化了,而移动机位推镜头的视角没有变化。

②视距方面:变焦推镜头的视距没有变化;而移动机位的推镜头视距却发生了变化。

③景深方面:变焦推镜头由于焦距的变化,画面景深也发生了变化;而移动机位的推镜头焦距固定,景深自然没有变化。

④变焦推镜头是通过视角的收缩,达到的画面景别的变化,其落幅画面仅是起幅画面中某个局部的放大,没有新的画面形象内容;而移动机位推镜头则是通过机位向前运动形成了画面景别的变化,随着机位不断向前,视觉空间会出现新的形象和内容。

⑤移动机位推镜头随着摄像机不断向前运动,观众有视点前移身临其境的感觉;而变焦推镜头却很难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9.运动镜头拍摄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运动镜头拍摄时分成三个阶段,即起幅、运动和落幅。

1)起幅是指运动镜头开始的画面。落幅是指运动镜头终结的画面。

起幅和落幅是固定镜头,因而要求画面构图要严谨、规范、完整。起幅不能猛推,落幅不能急停。

2)起幅时能准确地表现拍摄场景内的主体和环境特点,一般有表演的场面应使观众能看清戏剧动作,无表演的场面应使观众能看清景色。一般不宜少于3s。镜头由固定拍摄转为运动拍摄时要力求自然流畅。

3)镜头落幅前也要求有一段长度合适的固定拍摄镜头,让观众看清即将落幅镜头的画面内场景所处的地理位置、面貌特征和主体状态。镜头由运动状态进入固定拍摄状态时也要求自然流畅,尤其重要的是准确地停稳画面。当画面停稳之后要有适当的长度使表演告一段落。

4)运动过程中,应当让主体形象始终保待在画面的景深范围之内,并在画面构图的突出位置。运动速度要均匀,推进的速度要与电视作品的内在节奏相符合。

10.综合运动镜头拍摄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根据内容要求和构图原则等方面设计的,不能随意综合.

2)掌握运用各种运动镜头拍摄的目的和方法

3)技术上要求做到平、稳、准、匀。

平,即摄像机在静止和运动过程中都要保持平稳。

稳,即摄像机在运动中尽量保持不晃、不抖动。

准,即画面构图、起幅和落幅,要根据创作意图和表现内容的要求做到准确。

匀,即摄像机机身或者镜头的握好运动的节奏以及与上下镜头节奏的协调

11.如何运用三点布光法照明

1)三点布光是对被摄体使用主光、辅助光和轮廓光三个基本光位的照明,三种光线分别承担着不向的造型任务,并互相制约,互相补充共同形成对被摄体照明的比较完整的光线效果。

2)主光是主要的塑型光,用来表现人物的外形特点和脸部特征,起着突出人物的主要形象的作用。一般情况下用直射光。位置一般设在被摄体左或右的前侧某个顺侧光的位置上,比被摄体稍高一些。

3)辅助光用来柔化人物身上和脸部的阴影,形成丰富的影调层次,表现不同的光调气氛和现场环境。并能与主光形成不同的光比,表现某种特定的光线特征。辅助光的亮度不能强于主光而产生新的阴影,不能破坏画面上主光的方向性和光线效果,一般情况下用散射光。位置要根据主光的位置和画面造型的需要来决定,一般与主光方向成90度角,高度略比主光低。

4)轮廓光可以勾画出被摄人物的轮廓线条,把被摄的人物从背景环境中分出来,表现立体感和纵深透视感。轮廓光一般都是直射光,它的亮度要与主光相适应,通常它与主光亮度相等或者更强一些,垂直位置要比被摄对象高。

12.色彩象征的类型有哪些

a.主题象征:在影片中强调和强化色彩,使色彩成为效果突出的表意符号,构成对人物或主题的深化。

b.对比象征:在影片中运用色彩(或色调)的对比关系,来达到叙事上的象征。

c.情绪象征:以色彩来突出渲染某种情绪,表达不同的主题、立意。

d.反复象征:以某一种突出的色彩的反复使用,达到形成某种意念或与叙事结合表现影片意蕴。

13.分析镜头调度的三角形原理。

摄像机的机位在轴线的一侧可以选择三个顶端,这三个顶端如果用线条连接起来,便构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三角形的机位布局。这便是镜头调度的三角形原理。又称为三角形布局。依据三角形布局,镜头的调度主要体现在9种不同的基本镜头形式之中。9种镜头形式分别代表了9种不同的基本含义:

①1号镜头:1号机位通常称为主机位,1号机位的这个镜头也就被称为主镜头。从镜头形式方面看,它是全景系列镜头。从叙事功能看,它是关系镜头,是背景镜头、整体镜头。从性质分析,它是定位镜头,确定了人物在空间的位置,确定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物与空间的关系。

②2号、3号镜头:它们与1号镜头属于平行镜头。1号镜头是双人全景镜头,那么2号或3号镜头则是单人分切的镜头。在镜头形式上,大多呈现为中景、近景或特写镜头。与1

号镜头相比,仅仅景深、景别发生了变化。

③4号、5号镜头:从镜头的性质来看,它们属于外反拍镜头;以中近景系列镜头为主。在镜头的形式上,它们呈斜后侧构图形态,画面比较灵动、活泼。因为机位与轴线存在小于90°角的活动幅度,所以镜头中的影像具有参差感。而且,人物交流的视线彼此对应。4

号和5号镜头承担着具体刻画人物或事件关系、动作、细节、特征、过程等任务,因此,它们是动作镜头的重要构成部分。

④6、7号镜头:从镜头的性质来看,“内反拍”镜头。与4、5号镜头性质相似,同样以中景、近景、特写镜头为主体,同样是动作镜头的重要构成内容;呈现为单人镜头,人物视线一概向外。因为是近景系列的内反拍镜头,人物脸部表情是表现的重点,镜头内容富有戏剧性。

⑥8、9号镜头:属于骑轴镜头。人物居中,视线直接与观众接触交流。直接暴露人物内心世界.

14.场面调度的方法有哪些

调度方法常用的有:纵深场面调度,重复性场面调度,对比性场面调度,象征性场面调度等等。

a.纵深场面调度:纵深场面调度就是利用人或物做前景,后景人物在纵深处由后面走向前面,即由全景走向近景,或者由前景走向纵深,扩大环境,变为全景。纵深场面调度可以在一个镜头内产生不同的景别,这种方法也被称为“镜头内部蒙太奇”。纵深场面调度经常用在长镜头中。

b.重复性场面调度:一般指重复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相同或相似的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可以起到突出、强调某种事物涵义的特殊作用。可以给观众造成情绪的冲击力量,还能使之由情向理的方向转化,使观众进入思考,获得新的认识价值。

c.对比性场面调度:把相同或相反的事物加以比较或衬托,使对比的双方互相辉映,相得益彰,能够更生动,更鲜明地显示出各自的性格和特点。

d.象征性场面调度:导演借助场面调度寄托某种寓意或象征某种事物的内在涵义,把深层次的思想隐藏在浮露的形象之下,将一些不便直说的情理转化为婉转含蓄的形象,让观众去感知、去思索、去意会,从而产生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的场面调度方法。

15.音响在电影中的作用有哪些

①增加银幕的真实感。②喧染画面的氛围。③打破画面的框子,扩展空间,增强银幕的信息量。④声画组接:用音响将几个不同内容的镜头连接起来,产生一种整体感。⑤表现人物的心境。⑥塑造人物。⑦隐喻、象征,表现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⑧作为剧作因素。

16.音乐的功能有哪些

a.渲染画面中所呈现的环境的氛围。

b.表现时代感和地方特色。

c.表现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d.表现剧中人物的心境。

e.刻划人物,将某个具体人物音乐化。

f.为影片的风格定调。

g.声画组接。用一段音乐将几个不同的镜头连接起来,形成一种整体感。

17.处理人物语言在应注意哪些问题

①人物的语言应与说话人在影像中的口型一致。

②人物的语言的音量的大小,应与说话人在影像中实际上发出的音量的大小一致。

③人物的语言的音量的大小,应与该镜头的景别一致。

④人物的语言的音量的大小,应与说话人在影像中他与摄影机的距离一致。

⑤人物的语言的音量,应该随着说话人在影像中的运动、以及摄影机相对说话人的运动(包括镜头焦距的改变带来的景别的变化)而变化。

⑥人物语言的背景声音效果,应与影像中的客观环境的声音效果一致。如空室中,山中,立交桥下都要有其特点。

18.声画对位的特点有哪些

①人物的语言应与说话人在影像中的口型一致。

②人物的语言的音量的大小,应与说话人在影像中实际上发出的音量的大小一致。

③人物的语言的音量的大小,应与该镜头的景别一致。

④人物的语言的音量的大小,应与说话人在影像中他与摄影机的距离一致。

⑤人物的语言的音量,应该随着说话人在影像中的运动、以及摄影机相对说话人的运动(包括镜头焦距的改变带来的景别的变化)而变化。

⑥人物语言的背景声音效果,应与影像中的客观环境的声音效果一致。如空室中,山中,立交桥下都要有其特点。

19.蒙太奇的内涵有哪些

其一,蒙太奇是影视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

其二,蒙太奇是影视艺术基本的结构手段和表现方式。包括分镜头和镜头、场面、段落的安排与组合的全部艺术技巧。

其三,蒙太奇是影视剪辑的具体技巧和技法。这是蒙太奇的基础意义,即狭义理解。

蒙太奇是整个影视片的思维方法、结构方法和全部艺术手段的总称。

20.蒙太奇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第一,蒙太奇符合人的视觉感受的规律。

首先,蒙太奇重现了我们在环境中随着注意力的转移而依次接触现象的过程。

其次,蒙太奇满足了人们观察外部世界时不断地改变空间范围和视角的需要。

第二,蒙太奇符合人的思维活动中的联想习惯。(即完形心理)

第三、“两数之和,更像两数之积”。

21.蒙太奇的功能有哪些

一、保证连续、完整的叙事

蒙太奇的首要任务就是按照作者的创作意图,将拍摄下来的镜头恰当地组接在一起,保证叙事的连续和完整。

二、使镜头产生出新的含义

三、创造特殊的电影时空

(一)通过镜头的巧妙组接,也可以创造出不同于现实时间的银幕时间。

(二)通过蒙太奇组接,可以造成电影空间的无限性。

四、营造节奏

22.影响蒙太奇节奏的因素有哪些

a.镜头剪接率对节奏的影响

剪接率是指在单位长度的电影、电视画面中,镜头转换的次数。剪接率主要包含镜头长度、镜头数量和镜头变速等指标。剪接频率高低与节奏快慢成正比。即,在单位时间里,镜头数量的多少与节奏快慢成正比。短镜头组接多,节奏快;长镜头组接多,节奏慢。

b.景别、角度、光影、色调、动静等组合关系影响蒙太奇节奏

⑴相同或近似景别、角度、光影、色调及动静关系的镜头组接节奏平稳性。

⑵前进式与后退式,即景别、角度、光影、色调及动静的逐步递增或递减,形成上行或下滑的渐变性节奏—。

⑶两极性景别、角度、光影、色调及动静的悬殊组接形成跳跃性节奏。

跳接也叫跳切,即打破一般镜头切换时所遵循的时空和动作连续性,以动作的跳跃式组接突出某些必要内容。

首先表现在视距差别很大的全景和特写的跳接。

其次,把违反人的视角常规、从不同角度拍下的镜头连接起来,也能加速节奏的变化,创造强烈的视觉效果。

c.相对说,无技巧切换的节奏感快于技巧转换,而技巧转换中的不同特技方式和速率又形成不同的节奏感。

d.内部节奏主宰着外部节奏;外部节奏又可以影响内部节奏

23.蒙太奇段落划分的依据有哪些

(1)根据内容、情节发展的阶段来分段。 (2)根据时间的转换来分段。

(3)根据地点的转移来分段。 (4)根据叙述节奏的需要来分段。

24.蒙太奇结构的方式有哪些

第一,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构置和组织蒙太奇段落;

第二,按照因果关系来组织和安排蒙太奇段落;

第三,打破时间和因果关系的结构方式。

第四,不但打破时间和因果关系,并且挑战观众的认识和理解能力,随意拼接和组合蒙太奇段落

25.交叉蒙太奇的特征有哪些

(1)各条线索必须共时。 (2)各条线索被分解成极小的片断,让片断频繁快速交叉;(3)线索间密切关联、相互依存、彼此促进、互为因果。 (4)交叉蒙太奇通常具有不断加速的特点。

26.巴赞的长镜头理论基本的观点有哪些

系解名词解释)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重点解释) 1.胸骨角sternal angle: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其两侧 平对第2肋,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2.骨髓bone marrow:为骨的构造之一,存在于骨髓腔和松质间隙内, 分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存在于松质和幼儿的骨髓腔内;5岁以后长骨骨髓腔的红骨髓被脂肪组织所代替,称黄骨髓,无造血功能。 3.板障diploe:颅骨的内外板之间的松质称板障,有板障静脉通过。 4.肋弓costal arch:第(7)8-10肋软骨依次与上位肋软骨连结形成肋 弓。肋弓是触摸肝、脾的重要标志。 5.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是连结相邻两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其 构造可分为中央的髓核和周围的纤维环。具有弹性垫样缓冲震荡的作用。 6.颅囟(xin)cranial fontanelles:新生儿颅顶各骨尚未完全发育,骨 与骨之间的间隙由结缔组织膜封闭,在多骨相交部位结缔组织膜较大称颅囟。 7.腱膜aponeurosis:阔肌的腱性部分呈薄片状,称腱膜。 8.Pterion(翼点)pterion:在颅的侧面,额、顶、颞、蝶四骨会合处, 最为薄弱(该处骨板较薄),常形成“H”形的缝,称翼点。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骨折时柯道子颅内出血。 9.蝶筛隐窝sphenoethmoidal recess:蝶筛隐窝为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 之间的间隙,是蝶窦开口的部位。 10.咽峡isthmus of fauces:由腭垂、腭帆游离缘、左右腭舌弓及舌根共同 围成的狭窄处称咽峡,为口腔通咽的孔裂,是口腔和咽的分界处。 11.肝门porta hepatis:在肝的脏面中部有近似“H”形的沟,其中的横沟 称肝门,是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肝左、右管,神经和淋巴管出入肝的部位 12.肝蒂hepatic pedicle:出入肝门的结构,即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 门静脉左、右支、肝左、右管、神经和淋巴管等被结缔组织包绕,称肝蒂。又称肝十二指肠韧带。

视听语言试题库完整

视听语言课程考试试卷A 一、名词解释 1.特写2.场面调度3.对比调度 4.人声5.声画同步6.理性蒙太奇 二、简答题 1.简要回答构图的基本原则。 2.谈谈剪辑的基本原则。 3.镜头运动的作用。 4.拍摄角度有哪些及其拍摄角度的作用。 三、论述题 1.试论述声画同步对非连贯性剪辑的影响。 2.电影的时空结构包括哪几大类,试举例分析。 视听语言课程试卷A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特写:特写指用以细腻表现人物或被摄物体细部特征的一个景别。有时候特写被应用于主观镜头,表现人物主观视点。 2.场面调度:本义指导演对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活动、空间位置的安排与调度。引申到影视艺术中,场面调度获得了更丰富的可能性:它不仅关系到演员的调度,而且还涉及摄影机以及拍摄现场各部门、各元素的调度。 3.对比调度:在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的具体处理上,可以运用各种对比形式,如动与静、快与慢的强烈对比,音响上强与弱的对比,或造型处理上明与暗、冷色与暖色、黑与白、前景与后景等等对比,则艺术效果会更加丰富多彩。 4.人声:指人在声音表达思想和喜怒哀乐等感情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按表现方式不同,电影中的人声主要分成对话、独白和旁白三部分。 5.声画同步:也称声画合一,指影视中的声音和画面严格匹配,使发音的人或物体在银幕上与发声音保持同步进行的自然关系,使得画面中视像的发声动作和它发出的声音同时呈现、并且同时消失,两者吻合一致。 6.理性蒙太奇:爱森斯坦对杂耍蒙太奇进一步发展,提出理性电影的观念,追求电影富于激情的叙述和理性思想的传达。“理性蒙太奇理论的意义在于:理性电影是能够克服逻辑语言和形象语言之间的不协调的唯一手段。在电影辩证法的基础上,理性电影将不在是故事的电影,也不是轶闻的电影。更改电影将是概念的电影。它将是整个思想体系的直接表现。” 二、简答题 1、简要回答构图的重要原则。 ①平衡原则。根据人眼观察真实世界的的正常视觉经验,我们在构图时,需要尽量遵循平衡原则。画框内的构图,基本需要保持地平线的水平,各元素的重心基本能够位于画框中央或接近中央,各元素对比要让人感觉协调,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标准,需要依照情况而定。 ②变化原则。相对而言,人眼对不平衡的、富于变化与动态的构图更为敏感,如在一片相对静态的物体中,个别动态的物体就会首先吸引人的注意,平衡的构图中,如果重心突然发生改变,也会吸引人的注意,所以,有时候,我们利用变化原则,可以表达特定的内涵。 ③动态构图的原则。因为影像是活动的,相对于静态构图而言,动态构图在通常的点线面色光等要素之外,又加入运动这个因素。动态构图中,各元素在时刻发生变化,这与剪辑有很大的关联。 2.谈谈剪辑的基本原则。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的名词解释与简答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的名词解释与简答 1、按稳定性分类,可以分为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两类。 静态信息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可以用计算机文件和数据库进行相对长久的保存;并在一段时间内不必更新,可以被重复查询使用。 动态信息往往反映业务活动或进程的实时状态,时效性比较强,随着业务活动的进展,信息内容要随时提取和更新,否则就成了过去时信息。 2、管理信息的特点:(1)数据来源的广泛性;(2)信息资源的共 享性;(3)信息形式的多样性;(4)信息发生、处理、使用在 时空上的不一致性;(5)信息价值的不确定性;(7)信息生命 周期的主观性; 3、管理信息的经济性为什么重要,会受到那些因素的影响? 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适用性都以经济性为基础。信息处理 要为组织的经济目标服务,不浪费资源去做无意义的加工处理 工作;系统响应时间、图形化、可靠性等性能的要求要适度; 信息处理项目、方法和技术的选用要注重经济效益,减少资源 闲置和浪费。 4、客户关系管理的定义: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是企业中跨部 门整合的信息的系统。它以外部资源——客户为中心而建立, 旨在提高企业对客户的关注程度,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 5、云计算的定义:是一种基于因特网的超级计算模式,他是分布

式计算、毕行计算和网络计算等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商业化的 产物。 6、一个关系模型必须具备下面五个基本条件。 ①表格中每一数据项不可再分,这是最基本项; ②每一列数据有相同的类型,即属性; ③每列的顺序是任意的; ④每一行数据是一个实体诸多属性值的集合; ⑤各行顺序是任意的。 7、关系的完整性: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 (1)实体完整性规则:关系中的主属性不能取空值 (2)参照完整性规则:若参照关系中的外码与目标关系中的主码相对应,则参照关系中的每个元组的外码上的每个 属性值必须为空值,或者等于目标关系中的某个元组的 主码值。参展关系和被参照关系可以是同一个关系。8、用户定义的完整性:就是由用户根据具体的应用环境,为某个 关系数据库设定非约束条件。 9、关键成功要素:是可以对企业成功的重点因素进行辨识,确定 组织的信息需求,了解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位置。 10、信息系统规划的作用:草率开发往往是信息系统项目无法完成, 导致投资浪费和资源损失;先后建设的系统若缺乏集成基础, 可能会彼此冲突,无法对企业运作提供一致性支持;不必要的 重复建设会将企业推入投资陷阱。前期缺乏规划所致缺陷或风

古典文献学复习题及答案(名词解释和问答)

古典文献学复习参考题 (仅为名词、问答两种,不含填空、断句标点、文献翻译等) 第一章文献与文献学 文献:原指典籍与贤者,后专指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资料。今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的统称,即用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各种载体。 第二章古典文献的载体 甲骨文:甲,龟甲;骨,兽骨。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古典文献与系统文字。因其最初出土于殷墟,又称“殷墟书契”或“殷墟卜辞”。其内容为殷商时代王室占卜的相关记事。由金石收藏家王懿荣偶然发现,后刘鹗选择其收集甲骨中字迹完好者印成《铁云藏龟》,成为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专书。 甲骨四堂: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四位研究甲骨文学者的合称。罗号雪堂,王号观堂,董字彦堂,郭笔名鼎堂,王子展教授评价早期甲骨学家时提出“甲骨四堂,郭董罗王”,后为学界广泛接受。 金石:金,指青铜器。铸于青铜器上的文字即金文,与石刻文字合称金石文字。金文,又称铭文、铭辞、钟鼎文。石刻文字极为丰富,主要分为三种:碣、碑、摩崖。金石研究至宋代形成专门之学“金石学”。有吕大临《考古图》,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等。 熹平石经:著名石刻文字。汉灵帝熹平四年(175)蔡邕受命用隶书把《周易》、《尚书》等七部经书写在石版上,立于首都太学门外,作为经书的标准本颁行天下。史称熹平石经、一字石经。 正始石经:曹魏正始年间用古文、篆书、隶书三种字体,刻了《尚书》、《春秋》两部书,称为正始石经,又称三体石经。 简牍:竹简木牍合称简牍,古代的一种文献载体。将竹剖开单支竹片为“简”,连缀后为“策(册)”,多以帛或丝连缀。简牍出现于殷商,主要使用于战国至汉、晋时期。东晋以后,基本为纸张取代。 汗青:制作竹简的工艺。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蛀和便于书写,需用火烤干其水分,谓之“杀青”,亦称“汗青” 孔壁书:西汉景帝末年拆毁孔子旧宅发现的一批逃避秦火的古文经典竹简书。包括《尚书》、《礼记》、《论语》和《孝经》等,史称“孔壁书”。 汲冢书:西晋太康年间,河南汲郡人不准盗掘战国魏襄王墓,得竹书数十车,凡书75篇,10万余言。史称“汲冢书”。后整理得《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 第三章古典文献的积聚与散佚 汲古阁:明末常熟人毛晋私家藏书阁,藏书达48000册,多宋元善本。毛氏既藏书又刻书,汲古阁刻书为古今私家刻书之冠,刻有《十七史》、《十三经》、《六十种曲》等。

操作系统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1)多道批处理系统:在该系统中,用户所提交的作业都先存放在外存上并排成一个队列,称为“后备队列”;然后,由作业调度程序按一定的算法从后备队列中选择若干个作业调入内存,使它们共享C P U和系统中的各种资源。 (2)分时系统:分时系统用于满足用户需求,使用户能与自己的作业进行交互,还有共享主机与便于用户上机。 (3)实时系统:指系统能及时(或即时)响应外部事件的请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该事件的处理,并控制所有实时任务协调一致地运行。 (4)实时调度:为了满足实时系统对实时进程或任务的调度。(5)设备独立性:应用程序独立于具体使用的物理设备。(6)系统调用:P261 (7)共享存储器系统:相互通信的进程共享某些数据结构和共享存储区,进程之间能够通过这些空间进行通信。 (8)进程:进程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运行的过程,它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9)线程:将进程的两个属性分开,由操作系统分开处理。 (10)调度算法:根据系统的资源分配策略所规定的资源分配算法。 (11)局部性原理:程序在执行时将呈现出局部性规律,即在一较短时间内,程序的执行仅局限与某个部分;相应地,他所访问的存储空间也局限于某个区域。(12)SPOOLING技术:在主机的直接控制下,实现脱机输入、输出功能。此时的外围操作与CPU对数据的处理同时进行,我们把这种在联机情况下实现的同时外围操作称为SPOOLing。 (13)图形用户界面:P273 (14)程序并发执行:程序彼此互不依赖,则程序间可以并发执行。

(15)进程同步:是对多个相关进程在执行次序上进行协调,以使并发执行的诸进程之间能有效的共享资源和相互合作,从而使程序的执行具有可再现性。 (16)信号量机制:是一种卓有成效的进程同步机制。 (17)死锁:是指多个进程在运行过程中因为争夺资源而造成的一种僵局,当进程处于这种僵持状态时,若无外力作用,他们都将无法再向前推进。 (18)可重入代码:又称为纯代码,是一种允许多个进程同时访问的代码。(19)虚拟存储器:是指具有请求调入功能和置换功能,能从逻辑上对内存容量加以扩充的一种存储器系统。其逻辑容量由内存容量和外存容量之和所决定,其运行速度接近于内存速度,而每位的成本却又接近于外存。 (20)Shell重定向命令:Shell向用户提供了这种用于改变输入、输出设备的手段,此即标准输入与标准输出的重新定向。 (21)内中断:P179 (22)管道通信系统:P66 发送进程和接收进程是利用“管道”进行通信的系统,称为管道通信系统。 所谓“管道”是指用于连接一个读进程和一个写进程,以实现它们之间通信的一个共享文件。 (23)哈希算法:利用哈希快速查找的优点,以及空闲分区在可利用空间表中的分布规律,建立哈希函数,以实现最佳分配策略。

视听语言考试汇总

《视听语言》复习提纲 一、填空题( 10 个小题) 二、名词解释( 4 个小题) 简答题( 4 个小题) 第一章 影像 &1.1 景别 1、景别:是画面从二维平面上识别人物位置和空间关系,直观上看也就是取景区域、画面范 围大小的不同。 2、划分景别的标准:画框中所截取的人物身体部分的多少 大景别 远景:情绪性景别 ,是涵盖广阔空间的的画面 ,以表现环境气势 ,画面中没有明确主体 ,人物 所占比例很小, 抒发情感,渲染气氛, 用于影片的开场和结尾;是一种概括性镜头 全景:基本的 介绍性景别,表现成年人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画面,主要用来介绍环境和 事物发 展的整体面貌 , 又称为“定位性镜头 ”; 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景别越小,环境占的越小,人物表现的越突出 小景别 中景:最常用的 叙述性景别 ,展现场景局部或人物胸部以下、膝盖以上部分可以看到人物的 动作的景别。表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行动、交流,生动展现人物的 动作和姿态 可以看清人物的表情,是电视媒体的常用景别 近景:具有较强 交流性的景别 ,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景别,用于刻画人物性格, 环境次要,主要突出人物面部表情。 特写: 主观性强的景别 ,起到强调,制造悬念作用 常被用来弱化剪辑上的失误,也称为 “万能镜头 ” 特写指以细腻来表现人物或被拍摄物体细部特征 时常用于主观镜头,表现人物主观视点 景别越小,动感越强,主观性越强,剪辑节奏越快 大景别 远景、全景 表现人物形体关系 空间环境描写 重在 环境景物的表现 小景别 中、近、特 表现人物神态关系 空间环境虚写 重在人物的表现

景别的剪辑规则1.在相同的时间长度中,小景物的剪辑长度短于大景别。(常规叙事的情况下,特写用2 秒左右,中景用3~4秒左右,全景则用5~6 秒左右) 2. 同一运动主体在相同的运动速度下,景别越小,动感越强 3. 同一主体(或相似物体)在角度不变或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前后镜头的景别变化过小,会致使视觉跳动感增强。(例如采访断点) 4. 运用不同景别的镜头组合,可以实现有层次描述事件的目的。 5. 利用镜头连接中景别的积累和对比效应,营造情绪氛围 (1)同类景别的镜头组合 (2)两级景别的对比连接 &1.2 角度角度:正面、前侧、侧面、后侧、背面正面角度:镜头正对被摄主体功能:用于介绍人或物的全貌,表现面部表情,也称“表情角度”。画面对称且稳定,能够保持和观众正面交流的关系,但缺点是画面形式呆板,缺乏立体感前侧角度:表达空间透视感或物体立体感,充分利用画面对角线容量、扩展和延伸空间侧面角度:表现运动、动作,具有方向感,表现动势和事物的轮廓,是正面拍摄的补充。后侧角度:显示运动前方的内容,显示另一种空降感,有较强的参与感背面角度:表现人与景的关系,引发关注想象,制造悬念,具有极强的参与感,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 平视:表达平等,客观,公正态度,符合人们平常的视觉习惯仰视: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表示某种赞颂,敬仰;有淡化背景的作用俯视:指镜头高于被摄对象功能:被摄物体显得低矮、渺小、猥琐、受压迫,表示蔑视,贬义态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能表现出阴郁、压抑的情绪 顶角:表现形式感长焦镜头:景深小,视野窄,空间的纵深感被压缩,适合呈现远处的主体细微状态,适合人物从环境中突出出来,塑造人物形象 短焦镜头(广角镜头):景深大,视野宽表现较大范围的区域焦距的作用:形成特殊的美学效果和风格灯光的作用:作为摄影部门的助手,服从整个场面调度的需求曝光,人物造型,画面结构,强调,抒情 &1.3 景深与焦距 1、焦距:指从镜头镜片的中间点到能清晰聚焦的那一点之间的距离 2、短焦镜头:俗称“广角镜头”鱼“眼镜头”。景深较大,视野较宽,常用于表达较大范围的视线。 突出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夸张前景与后景之间的空间距离感,但前景的物体往往容易变形。 3、长焦镜头:又称望远镜头,景深较小,视野窄空间的纵深感被压缩,合呈现远处主体的细微状态 4、焦距的作用: ①有助于叙事。长焦距镜头一一用于指向性明确的叙事;短焦距镜头一一可以同时呈现空间内更多的讯息,应用于表现复杂、丰富的叙事内涵。 ②有助于抒情。比如长焦距镜头,可以认为压缩景深,如果用于主观镜头,可以表现一种心理上的亲近感。 ③形式特殊的美学效果和风格 &1.4灯光与色彩 光的性质: 硬光:明暗反差较大,用于表现男性的有力的形象;(1)有明显的投射方向(2)被摄物体上形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大全附简答计算)

一英文名词 ACK 确认 ADSL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 ANSI 先进的加密标准 AP 接入点/应用程序 API 应用编程接口 ARP 地址解析协议 ARPA 美国国防部远景研究规划局(高级研究计划署)ARQ 自动重传请求 AS 自治系统/鉴别服务器 ATU 接入端接单元 ATM 异步传递方式 BGP 边界网关协议 CCITT 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 CDMA 码分多址 CHAP 口令握手鉴别协议 CIDR 无分类域间路由选择 CNNIC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SMA/CD 载波监听多点接入/冲突检测 CSMA/CA 载波监听多点接入/冲突避免 DDOS 分布式拒绝服务

DES 数据加密标准 DHCP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DNS 域名服务 EGP 外部网关协议 EIA 美国电子工业协会 FCS 帧检验序列 FDDI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FDM 频分复用 FTP 文件传送协议 FIFO 先进先出 GSM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体制HDLC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 HFC 光纤同轴混合(网) HTML 超文本标记语言 HTTP 超文本传送协议 ICMP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 IEEE (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GMP 网际组管理协议 IGP 内部网关协议 IMAP 网际报文存取协议 IP 网际协议 ISDN 综合业务数字网

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 ITU 国际电信联盟 LAN 局域网 MAN 城域网 MPEG 活动图像专家组 MTU 最大传送单元 OSI/Rm 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PF 开放最短通路优先 PCM 脉码调制 PDA 个人数字助理 PKI 公钥基础结构 PPP 点对点协议 RIP 路由信息协议 SMTP 简单邮件传送协议 SSID 服务集标识符 SSL 安全插口层,或安全套接层(协议)STDM 统计时分复用 STP 屏蔽双绞线 TCP 传输控制协议 TDM 时分复用 TIA 电信行业协会 TLD 顶级域名

名词解释和问答题1

名词解释和问答题1

四名词解释: 1.原语:它是由若干条机器指令所构成,用以完成特定功能的一段程序,为保证其操作的正确性,它应当是原子操作,即原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操作。 2.设备独立性:指用户设备独立于所使用的具体物理设备。即在用户程序中要执行I/O操作时,只需用逻辑设备名提出I/O请求,而不必局限于某特定的物理设备。 3.文件的逻辑结构:又称为文件逻辑组织,是指从用户观点看到的文件组织形式。它可分为两类:记录式文件结构,由若干相关的记录构成;流式文件结构,由字符流构成。 4.树形结构目录:利用树形结构的形式,描述各目录之间的关系。上级目录与相邻下级目录的关系是1对n。树形结构目录能够较好地满足用户和系统的要求。 5.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以及方便用户的程序的集合。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处理机管理、内存管理、I/O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用户接口。 6.位示图:它是利用一个向量来描述自由块使用情况的一张表。表中的每个元素表示一个盘块的使用情况,0表示该块为空闲块,1表示已分配。 7.置换策略:虚拟式存储管理中的一种策略。用于确定应选择内存中的哪一页(段) 换出到磁盘对换区,以便腾出内存。通常采用的置换算法都是基于把那些在最近的将来,最少可能被访问的页(段)从内存换出到盘上。 8.用户接口: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和编程人员的界面和接口。包括程序接口、命令行方式和图形用户界面。 9.死锁:指多个进程因竞争资源二造成的一种僵局,若无外力的作用,这些进程将永远不能再向前推进。 10.文件系统:OS中负责管理和存取文件信息的软件机构。负责文件的建立,撤消,存入,续写,修 改和复制,还负责完成对文件的按名存取和进行存取控制。 11.进程:进程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的运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的基本 单位。 12.wait(s)原语 wait(s) :Begin Lock out interrupts; s = s – 1; If s < 0 then Begin Status(q) = blocked; Insert(WL, q); Unlock interrupts; Scheduler;

重点!!《系统解剖学》问答题、名词解释及参考答案

《系统解剖学》问答题、名词解释及参考答案 问答题 1、列表说明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及开口部位。 2、列表说明口腔的三对大唾液腺的名称、位置和开口部位。 3、胃由哪些动脉供血?这些动脉来源于何处? 4、肝细胞分泌的胆汁依次经哪些途径最后排入十二指肠腔? 5、试述各心腔的出入口名称、心内瓣膜的名称及附着部位。 6、在哪些部位可摸到动脉的博动?摸到的分别是哪些动脉? 7、试说明胸导管的起止、主要走行、收纳的淋巴干和收纳淋巴液的范围。 8、房水由何处产生?依次经哪些途径回流至静脉? 9、试述躯干、上、下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路(三级神经元的胞体位置、三级纤维的名称和大致的走行、交叉的名称和位置、投射的部位) 10、试述脑脊液的产生及循环途径。 11、试述胸神经前支的皮支在胸、腹部的分布规律。 12、膈位于何处?其上有哪些孔裂?它们分别平对何处?有何结构通过? 13、试说明腹股沟管的位置、构成、通过的结构及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 1、2、3略 4、肝细胞分泌的胆汁依次经哪些途径最后排入十二指肠腔? 肝细胞分泌的胆汁入毛细胆管经肝内的各级胆管流入肝左、右管,出肝门后流入肝总管,未进食时则经胆囊管流入胆囊储存浓缩,当进食时,Oddi…s括约肌舒张,胆囊平滑肌收缩,胆汁从胆囊经胆囊管流入胆总管,经肝胰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流入十二指肠腔。 5、试述各心腔的出入口名称、心内瓣膜的名称及附着部位。 右心房的入口为上、下腔静脉口和冠状窦口;出口为右房室口。

右心室的入口为右房室口;出口为肺动脉口。 左心房的入口为左肺上、下静脉口,右肺上、下静脉口;出口为左房室口。 左心室的入口为左房室口;出口为主动脉口。 三尖瓣附于右房室口;二尖瓣附于左房室口;肺动脉瓣附于肺动脉口;主动脉瓣附于主动脉口。(下腔静脉瓣附于下腔静脉口;冠状窦瓣附于冠状窦口) 6、在哪些部位可摸到动脉的博动?摸到的分别是哪些动脉? 外耳门前方可摸到颞浅动脉;下颌底、咬肌前缘可摸到面动脉;环状软骨弓后外侧、胸锁乳突肌前缘或摸到颈总动脉;锁骨上大窝可摸到锁骨下动脉;股二头肌内侧沟或摸到肱动脉;肘窝内、股二头肌腱内侧可摸到肱动脉;肱桡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可摸到桡动脉;腹股沟韧带中点稍下方可摸到股动脉;内、外踝经足背连线的中点处可摸到足背动脉。 7、试说明胸导管的起止、主要走行、收纳的淋巴干和收纳淋巴液的范围。 通常起于第一腰椎前主的乳糜池经主动脉裂孔入胸腔,在食管后方沿脊柱右前方上行,至第5胸椎附近向左侧偏斜,向上出胸廓上口达颈根部注入左静脉角,它收纳左右腰干、肠干、左支气管纵隔干、左颈干、左锁骨下干,它收纳下半身和上半身左侧部的淋巴。 8、房水由何处产生?依次经哪些途径回流至静脉? 由睫状体产生,从后房经瞳孔至前房,由虹膜角膜角入巩膜静脉窦,经睫前静脉回流至眼静脉。 9、试述躯干、上、下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路(三级神经元的胞体位置、三级纤维的名称和大致的走行、交叉的名称和位置、投射的部位) 第1级神经元胞体在脊神经节内,第1级纤维经脊神经后根入脊髓后索内上行称薄、楔束;第2级神经元胞体在薄、楔束核内,第2级纤维在延髓的中央管腹侧左右交叉,称内侧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纤维在中线两侧上行称内侧丘系;第三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第3级纤维参与组成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上行投射至3、1、2区(中央后回)的上2/3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10、试述脑脊液的产生及循环途径。 脑脊液主要侧脑室脉络丛产生,经室间孔至第三脑室,和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一起经中脑水管至第四脑室,和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一起经第四脑室正中孔和两外侧孔流入小脑延髓池,由池流入脑和脊髓的蛛网膜下隙,沿该隙流向大脑背面,经蛛网膜颗粒渗入上矢状窦,以后再经窦汇、直窦、乙状窦回流至颈内静脉。 11、试述胸神经前支的皮支在胸、腹部的分布规律。

《视听语言》重点

题型: 1、单选 15题(15分) 2、填空 10题(10分) 3、名词解释 5题(15分) 4、简答 5题(30分) 5、论述题 2题(20分) 6、案例分析 1题(10分) 第一章视听语言概论 (第一节——第三节:填空选择为主,注意年代、发展史、起源) 第一节 1、视听语言定义:(P2) 视听语言主要是电影的艺术手段,同时也是大众传媒中的一种符号编码系统。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其主要包括:镜头、镜头的拍摄、镜头的组接和声画关系。 第二节 2、视听语言的基本规律:(P2)

①视听语言的基本规律是模仿人的视听感知经验。 ②视听语言的传播是单向的。 ③视听语言中的元素与文字或词语语言系统中的元素是不同的。 ④视听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 18世纪产生了“记录媒介”,20世纪产生“视听媒介”(属于记录媒介) 第三节 3、19世纪之前,传播媒介从媒介材料上分为两类:(P5) ⑴身体媒介;⑵再现性媒介。 4、视听媒介的媒介材料——光波与声波。 5、动画电影的起源——17世纪阿塔纳斯·珂雪发明“魔术幻灯”(P6) 6、动画电影的发展:(P6) ⑴1824年。彼得·罗杰提出“视觉暂留”现象。 ⑵法国人艾米儿·科尔是第一位将通俗漫画家的乔治·马努斯的漫画制作成动画。 ⑶温瑟·麦凯 1914年,电影史上着名代表作《恐龙葛蒂》; 电影史上第一部长达20分钟的动画纪录片《路斯坦尼亚号之沉没》。

⑷①第一部音画同步的有声卡通片——1928年《蒸汽船威力》(主角米老鼠) ②1932年第一部彩色卡通片,第一部奥斯卡动画短片奖——《花与树》 ③《老磨坊》——1937年,首次采用多层摄影台营造视觉深度,这一年,迪士尼进入:美国卡通黄金时代”。 ④《白雪公主》——1937年,其拥有多项世界第一。 世界第一部长篇剧情动画电影; 世界第一部发行原声音乐的电影(唱片形式); 世界第一部使用多层次摄影机拍摄的动画; 世界第一部举行隆重首映式的动画,获得第十一届奥斯卡特别成就奖,最佳原着配乐提名。 ⑤1942年《小鹿斑比》首创渲染式水彩概念画法。 ⑥1995年《玩具总动员》——电影史上首部全计算机动画长片,获奥斯卡特殊成就奖,最佳原着剧本提名,最佳音乐配乐提名及最佳歌曲提名。 (注意P7—P8中出现的作品,年代及出品公司) ⑸世界各国动画:(P8) ①美国联合制片公司(UPA)——1943年成立。 1)理想——改革动画既定的风貌,作品注重平实的、风格化、当下流行的线条设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简答题目汇总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简答题目汇总第一章名词解释 这是书本上的课后习题上的: 1-26 试解释以下名词:协议栈、实体、对等层、协议数据单元、服务访问点、客户、 服务器、客户-服务器方式。 答:实体(entity) 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协议栈:指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采用分层模型后,每层的主要功能由对等层协议的运行来实现,因而每层可用一些主要协议来表征,几个层次画在一起很像一个栈的结构 对等层:在网络体系结构中,通信双方实现同样功能的层. 协议数据单元:对等层实体进行信息交换的数据单位. 服务访问点: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即交换信息)的地方.服务访问点 SAP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实体上就是一个逻辑接口. 2-04 试解释以下名词:数据,信号,模拟数据,模拟信号,基带信号,带通信号,数 字数据,数字信号,码元,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串行传输,并行传输。

答:数据:是运送信息的实体。 信号:则是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模拟数据:运送信息的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连续变化的信号。 数字信号:取值为有限的几个离散值的信号。 数字数据:取值为不连续数值的数据。 码元(code):在使用时间域(或简称为时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 值的基本波形。 单工通信:即只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半双工通信:即通信和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也不能同时接 收)。这种通信方式是一方发送另一方接收,过一段时间再反过来。全双工通信:即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基带信号(即基本频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像计算机输出的代表各种文字或图 像文件的数据信号都属于基带信号。 带通信号——把基带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把信号的频率范围搬移到较高的频段以便在 信道中传输(即仅在一段频率范围内能够通过信道)。 这些是课本中的: 一、

药理学一些名解跟问答题

1.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在治疗剂量时,药物吸收入血衙,通常只对某一、两种器官或组织的靶位产生明显的药理作用,而对其他器官组织的的靶位作用很小甚至无作用,药物的这种特称为选择性。 2.药物的效能:随着剂量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逐渐加强,当效应增强至最大程度时,再增加剂量或浓度,效应不再增强,此时的效应为最大效应即效能。 3.治疗指数:即半数致死量(LD50)/半数有效量(ED50r)的比值。 4.毒性反应:指用药剂量过大、疗程消除器官功能低下时药物蓄积过多引起的危害性反应。 5.依赖性:指长期用药后,患者对药物产生主观或客观上的要求连续用药的现象,分身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 6.极量:能起到最大效应,而不引起中毒的剂量。 7.耐受性:又称抗药性,是在长期应用化疗药物后,病原体(微生物或原虫)对药物产生的耐受性。 8.受体激动药:指与受体既有较强的亲和力,也有较强的内在在活性的 药物。 9.受体阻断药:指与受体只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10.首关消除:口服药物后,经体循环被肠黏膜及肝脏酶代谢灭活或结合 贮存,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这种现象称首关消除或称首关效应、第一关卡效应。 11.药酶抑制剂:有些药物能抑制或减弱酶活性,减慢某些药物的代谢, 称为药酶抑制剂。 12.半衰期:通常用血药浓度下一半所需的时间表示,是反映药物消除速 度的一种参数13.一级消除动力学:又称线性动力学,单位时间内消除药物的百分率不变,恒比消除。临床上应用治疗剂量药物主要按一级消除动力学规律消除。 14安慰剂:指不具有药理化活性制成的与治疗药物、形式相同的空白制剂。 15.配伍禁忌:药物在体外配伍时,发生化学物理反应使疗效降低毒性增加。 16.停药反应:又称撤药反应,指长期应用某些药物,突然停药出现的症状。 17.生物利用度:指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生物利用度高,说明药物吸收良好; 18.二重感染:指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后,使敏感菌受到抑制,不敏感菌则大量繁殖生长,造成新的感染,称为二重感染。 19常用量:大于最大有效值而又不于极量被称为常用量。 20.化疗指数:动物半数致死量(LD50)与治疗感染动物的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 21抗生素:抗生素是某些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抵制或杀灭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或肿瘤细胞的代谢产物。 22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翻转:若事先给予a受体阴断药如酚妥拉明,由于a 受体被阴断,β2受体激动占优势,导致外周血管舒张,血压不仅不升反而下降。 23抗菌谱:抗菌药的抗菌范围。 24耐药性:指抗菌株与抗菌药反复接触后,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下降或消失。 25表观分布容积:是体内药物按血浆药物浓度分布时应该占有的体液容积。

系解复习--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食管:分为颈部,胸部和腹部。含有3个狭窄 第一狭窄:食管的起始处,相当于第6颈椎体下缘水平,距中切15cm; 第二狭窄:食管在左主支气管的后方与其交叉处,相当于第4、5胸椎体之间水平,距中切牙约25cm; 第三狭窄:食管通过膈的食管裂孔处,相当于第10胸椎水平,距中切牙约40cm。三个狭窄部均为食管异物易滞留和食管癌的好发部位。 名解麦式点(McBurney点)。有时也以Lanz点表示,即左、右髂前上棘连线的右、中1/3交点处。由于阑尾的位置变化有常,所以诊断阑尾炎时,确切的体表投影位置并非十分重要,而是在右下腹部有一个局限性压痛点更有诊断意义。 其中横行的沟位于肝脏面的正中,有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和肝的神经、淋巴管等由此出入,故称肝门。 胆囊三角:胆囊管、胆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区域 名解4、咽隐窝:是位于咽鼓管哭后方的一个凹陷,是鼻咽癌好发部位之一 5、梨状隐窝:是喉口两侧与咽侧壁之间的深窝 呼吸系统填空 上呼吸道:鼻、咽、喉 呼吸道 下呼吸道:气管、各级支气管 1、组成 实质组织:支气管树 肺 间质组织: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淋巴结、神经 2、功能:交换气体、发音、嗅觉、内分泌协助静脉血回流入心 气管

一、分部:腹部abdominal part、盆部pelvic part、壁内部intramural part 二、狭窄: 上狭窄:肾盂输尿管移行处 中狭窄:小骨盆上口,输尿管跨过髂血管处 下狭窄:输尿管壁内部 第二节、尿道 一、大题男性尿道:细长,弯曲,有排尿、排精功能 分为三部分:前列腺部prostatic part、膜部membranous part、 海绵体部cavernous part 有三个狭窄:尿道内口interal urenthral orifice、尿道膜部、 尿道外口external urenthral orifice 有三个膨大:尿道前列腺部、尿道球部、舟状窝navicular fossa 有两个弯曲:耻骨下弯subpubic curvature:凸向下后方、 恒定、包括尿道前列腺部、膜部和海绵体部 的起始端 耻骨前弯prepubic curvature:凹向下、可变直 而消失 名解膀胱三角:在膀胱底内面,有一由两个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形成的三角区,此处膀胱黏膜与肌层紧密相连,缺少黏膜下层组织,无论膀胱扩张或收缩,始终保持平滑,称膀胱三角。是肿瘤、结核和炎症的好发部位,膀胱镜检查时应特别注意。

视听语言名词解释简答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下面名词中选5个) 1.视听语言:视听语言又称影视语言,是以影像和声音运动幻觉为基础,用以表达思想,传递感情,完成叙事的创造性的语言体系。 2.视觉暂留:人眼在观察景物时,光信号传入大脑神经需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光作用结束时,物像仍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秒的时间,物理学上称之为“视觉暂留”原理。 3.完形心理:又称格式塔心理,是指人有一种将他看到、听到、感知到的形象复合成他已知的完整形象的心理倾向。 4.镜头:镜头一般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作为组成画面的镜头;另一层是指作为硬件方面的镜头。 5.长镜头:长镜头就是在每一个统一的时空里,用推拉摇移等方法多层次、多景别、不间断地展现一个完整的动作过程或时间进展的镜头。 6.构图:就是指在摄影画面的有效框架中对各种结构的安排,以体现你的拍摄意图和表现你的拍摄构思。 7.影调:黑、白、灰的颜色在画面构成中的比例关系。影调在画面中表现为景物的明暗层次、虚实对比及色彩的明暗关系。 8.硬调:也叫强烈调。画面中明暗差别显着,对比强烈,景物的亮暗层次少,缺乏过渡,结人以超犷、硬朗的感觉。 9.软调:又叫柔和调、柔调。画面中明暗对比弱,反差小,给人以柔和、含蓄、细腻之感。中间调,又叫标准调。明暗兼备、层次丰富、反差适中。 10.景别:是指被摄人物或者景物在画面中呈现范围的大小。 11焦距:当镜头对焦于无穷远处时,影片面至镜头光学中心的距离,即焦点到镜头中心点的距离便是焦距。 12景深:景深又称景深范围,是指处在不同距离上的被摄对象在底片上能获得清晰影像的空间范围。 13甩:甩镜头拍摄其实就是一种极快的摇摄,所以又称甩摇、甩、闪摇、闪摇镜头等。14主观镜头:是指从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或动物的视点出发来叙述的镜头。 15空镜头:是指画面中没有人物只有景物的镜头,主要是借助景物或道具来揭示思想抒发情感,起到介绍环境、叙述事件、传情达意的作用. 16硬光:直射光:又叫“硬光”,是指光线直接照射在被摄物体上的照明。 17:柔光:指光源被遮挡,光线通过多种途径绕开遮挡物,形成无方向性、均匀的、无阴影的照明。 18轮廓光:轮廓光是使被摄对象的边缘产生明亮的光线,勾划出被摄对象外沿的轮廓线条,突出被摄主体,使画面增强纵深感和立体感。 19主光:主光是对被摄对象进行照明的主要光线,它对被摄对象的刻划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被摄体的形态、轮廓和表面质感都受主光的影响。所以主光又称“塑型光”。 20副光:辅助光主要用来减轻或消除主光形成的投影,提高阴影部分的亮度,以能展示阴影部分的细节和层次,同时降低光亮部分与阴暗部分的反差。 21布光:对人工搭建的布景按照自然光线的效果进行布光,这时所用的光称为布景光。22场面调度:场面调度是指演员的位置、动作、行动路线及摄影机的机位、拍摄角度、拍摄距离和运动方式调度,包括演员调度和镜头(摄影机)调度。 23轴线:轴线是拍摄中依据被表现人物的视线方向、运动对象运动方向和人物之间的交流而假想的一条虚拟的线,可以简单理解成被摄主体之间的连线。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简答题目汇总

第一章名词解释 这是书本上的课后习题上的: 1-26 试解释以下名词:协议栈、实体、对等层、协议数据单元、服务访问点、客户、 服务器、客户-服务器方式。 答:实体(entity) 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客户是 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协议栈:指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采用分层模型后,每层的主要功能由对等层协议 的运行来实现,因而每层可用一些主要协议来表征,几个层次画在一起很像一个栈的结构 对等层:在网络体系结构中,通信双方实现同样功能的层. 协议数据单元:对等层实体进行信息交换的数据单位. 服务访问点: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即交换信息)的地方.服务访问点SAP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实体上就是一个逻辑接口. 2-04 试解释以下名词:数据,信号,模拟数据,模拟信号,基带信号,带通信号,数 字数据,数字信号,码元,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串行传输,并行传输。

答:数据:是运送信息的实体。 信号:则是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模拟数据:运送信息的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连续变化的信号。 数字信号:取值为有限的几个离散值的信号。 数字数据:取值为不连续数值的数据。 码元(code):在使用时间域(或简称为时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 单工通信:即只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半双工通信:即通信和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也不能同时接收)。这种通信方式是一方发送另一方接收,过一段时间再反过来。 全双工通信:即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基带信号(即基本频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像计算机输出的代表各种文字或图像文件的数据信号都属于基带信号。 带通信号——把基带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把信号的频率范围搬移到较高的频段以便在信道中传输(即仅在一段频率范围内能够通过信道)。

教育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名词解释: 1、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身心得到发展的活动。 2、教育学--就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方法的科学。 3、教育民主化--是指全体社会成员享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受到越来越充分的民主教育。 4、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5、教育方针--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总方向。 6、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发展,又指人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发展。 7、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色的教育。 8、教育规律--指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9、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10、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准则。 11、教育预见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开始前对教育对象的身心状况,教育内容的适应性,各种可能的教育干扰因素和教育效果的估计能力。 12、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职业发展需要,逐步缩小与社会期望的差距,成为合格的教育专业人员的过程。 13、教师专业精神--指教师作为教育专业人员所具备的教育理念,乐业敬业及努力奉献的风范和精神。 14、年龄特征--就是指人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年龄阶段,在生理和心理发展上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共同的、本质的和典型的特征。 15、课程--指课业及进程,是学校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和,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的总和。 16、课程模式--是指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科发展状况,按照一定的课程理论和思想,对课程目标,内容,结构,实施,评价等简要概括总结。 17、课程开发--是指地方教育机构和普通学校,结合本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特点,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对学校实施的课程予以调节,安排和整合,以满足教学需要的活动。 18、课程评价--是在系统调查与描述的基础上对学校课程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

系解名词解释

系解名词解释 1.骺软骨:位于长骨的干骺端,幼年时保留,成年后骨化遗留骺线 作用是使骨长长。 2.胸骨角:位于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两侧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的标志。向后平对第四胸椎体下缘。 3.椎间盘:为连接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中央部为髓核,周围部为纤维环,纤维环破裂时,髓核容易向后外侧突出,突入椎管或椎间孔,压迫脊髓或神经,临床称为椎间盘突出症。 4.肋弓:第8-10肋软骨的前端不直接与胸骨相连,而依次与上位肋软骨构成软骨连接,在两侧各形成一个肋弓。 5.界线:由骶骨岬向两侧经骶骨盆面上缘、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嵴和耻骨联合面的上缘构成的环状线。把骨盆分为大小骨盆, 同时也是小骨盆的上口。 6.翼点:位于颞下窝的前下部,由额、顶、颞、蝶骨会合形成的H形缝,此处骨壁最为薄弱,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7.斜角肌间隙:位于前、中斜角肌和第1肋之间的空隙,内有臂丛和锁骨下动脉通过。 8.膈:起止:胸骨部起自剑突后面;肋部起自下6对肋骨和肋软骨; 腰部胰左右两个膈脚起自上2-3个腰椎。各部均止于中央的中心腱。 裂孔:主动脉裂孔T12内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 食管裂孔T10内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 腔静脉孔T8内有下腔静脉通过 作用:是主要的呼吸肌,收缩时,胸腔容积增大,以助吸气 9.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叫做腹股沟韧带。

10.腹股沟镰(联合腱):腹内斜肌的下部肌束行向内下方,跨过精索后延为腱膜,再向内侧与腹横肌的腱膜会合形成。 11.腹股沟管: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内口为腹股沟管深环(腹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5厘米,外口为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位于耻骨结节的外上方,男性内穿精索,女性内穿子宫圆韧带。 补:股三角:由腹股沟韧带,长收肌内侧缘和和缝匠肌内侧缘围成。 三角内有股神经,股血管和淋巴结等。 12.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它是口腔和咽的分界。 13.十二指肠大乳头:位于十二指肠降部十二指肠纵襞的下端的突起, 胆总管和胰管开口于此,其距中切牙约75厘米。 14.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 韧带):十二指肠空肠曲被十二指肠悬肌固定于腹后壁的右膈脚上,十二指肠悬肌和包绕其下段的腹膜皱襞共同构成十二指肠悬韧带,是手术中确定空肠起始的重要标志。 15.齿状线:肛瓣与肛柱的下端共同形成锯齿状的环形线,此线以上为黏膜,以下为皮肤。 16.白线:肛梳下缘有一不明显的环形线,称白线。活体肛门指诊检查时可触及此处有一条环形浅沟,是肛门内外括约肌的分界处。 17.肝门:位于肝脏面的一条横沟,是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肝左 右管,神经和淋巴等出入之处。出入肝门的这些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 称为肝蒂。 18.肝胰壶腹:位于胰头和十二指肠降部之间,由胆总管和胰管汇合形成,斜穿十二指肠降部的后内侧壁,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胆汁和胰液经此进入十二指肠。周围有肝胰壶腹括约肌环绕。 19.胆囊三角:由肝总管,胆囊管与与其上方的肝下面之间共同围成的三角形区域,三角内有胆囊动脉通过,是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20.嗅区:位于上鼻甲内侧面以上和其相对应的鼻中隔上部黏膜称嗅区,活体呈苍白色或淡黄色,内含嗅细胞,具有嗅觉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